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19 12:28:41| 人氣10,30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霍元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廿世紀初到廿一世紀初,霍元甲/李小龍/葉問/黄飛鴻的傳奇影視怎會的傳奇影視怎會不斷呢?

除了武俠此一成人童話之要素外,更多的是華人之民族情結吧!

香港1980年20集電視劇《大俠霍元甲》
又名《大俠霍元甲》,香港出品,20集,導演徐小明,主演黃元申(霍元甲)、梁小龍(陳真)、米雪(趙倩男)、董驃(霍恩第)等。1983年該劇成為中國大陸引進的第一部香港電視連續劇,在廣東電視臺首播,之後在各地電視臺播放。每周播出之時收視率極高,盛況空前。它的播出造成了大陸的武俠文化熱潮和學習粵語的熱潮。全國各地都有人學唱粵語版的主題歌《萬裏長城永不倒》(原唱葉振棠)。

廣東2000年電視劇《霍元甲》
廣東皮卡王(國際PKW)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導演賈雲,主演趙文卓(霍元甲)、吳越(陳真)、梅婷(農靜秋)、黃慧儀(趙倩男)、祁燕(綺雲格格)等。

2006年電影《霍元甲》
導演:于仁泰
演員:李連傑/中村獅童

2007年電視劇《霍元甲》http://www.funshion.com/vplay/m-64625

天津津源影視有限公司、華夏視聽環球傳媒有限公司、東陽環宇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吉安永嘉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翻拍1980年版《霍元甲》,2007年在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作首播。由鄭伊健、陳小春、周牧茵等主演,關錦鵬監製,鞠覺亮導演,陳翹英編劇,另外更邀請香港袁家班的谷軒昭作武術導演,國際知名配樂者鮑比達為該劇配樂、填寫尾曲。該版本和以上版本的不同之一是在長城等地實境取映,而主題曲則沿用葉振棠主唱的《萬裏長城永不倒》。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8D%E5%85%83%E7%94%B2_(%E7%94%B5%E8%A7%86%E5%89%A7)

本館對《霍元甲》的基本立論見前評《夜宴》接下來會陷於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對華語大片《夜宴》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夜宴》(另參本館:馮小剛:名導演56),是因我從前評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語言與力》《旣無歷史也非小說》《俠失諸朝》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夜宴》是最具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影視小說,不只優於金庸、梁羽生、古龍,也優於李碧華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誘僧》《胭脂扣》《霸王別姬》《秦俑》 《青蛇》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金庸、梁羽生)、短(古龍),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夜宴》之短句也勝於前評《勝利者一無所獲》《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只有《閃靈殺手》的前半部之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堪匹。至於後評《無極》 所附郭敬明著《無極》電影小說版,由摘文(可惜網搜不到《夜宴》原文以供諸書的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比較)可知是深受網文影響且不如前評《甕中人》《惡女書》之二、三流文字。薛興國改寫之《臥虎藏龍》則比王度廬原著更二、三流。
  至於影視的影音魅力,如前評《英雄》所言:我認真地比較了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戴黃金甲》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無極》 和李安的《臥虎藏龍》(另參本館:李安:名導演72),無論在構圖、取景、場面、色調、音效、配樂、演技、功夫、服飾、道具(這些連一般外行的觀眾也能看出其熱鬧,更別說內行人看其形式美)或影片內容、感情刻劃、思想呈現等之表現上(大多半調子影評不知現代形式主義美學之內含自存於形式,而濫評以內容空洞、形式虛無),張陳都勝過至少不差於李安。但兩岸三地的大多影評人怎褒李(含本館前後評之好萊塢諸大片)貶張陳呢?
  論理何用?評論娛樂片的唯一標準是賣不賣座!
  這就對了!如一娛樂片大賣,而又沒濫捧之論可供反批,那半調子影評就屬自以為是之無的放矢。反之,若先有半調子濫評《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戴黃金甲》《無極》《夜宴》,那護之便有理。《臥虎藏龍》 《墨攻》《赤壁》《刺馬》則反反之。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淡化了原著(文字擅長)的古龍式新武俠小說(短句/動作/詭計/綺愛)之(詭計/綺愛)而強調眞愛,成功地渲染了鏡頭擅長的視覺奇觀!(另參本館:張藝謀:名導演50)
  《滿城盡戴黃金甲》的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至於半調子的毒舌影評人如藍祖蔚則陷於「重情要義」之迷思
  陳凱歌的《無極》以奇幻方式拍攝宮廷愛情故事,有別於其 《紅高梁》《黃土地》 《霸王別姬》等,就視覺奇觀而言具實驗性.(另參本館:陳凱歌:名導演51)
   《墨攻》是部假墨子「非攻」「兼愛」學說之名的歷史戰爭片,雖能滿足對中國哲學外行又狀似好反思的影評人!
  《赤壁》雖有吳式暴力美學和獨特三國觀之特色,但整體而言過於冗長(上下集達五小時)。
  香港張徹1973年導演的《刺馬》,相對於陳可辛2007年導演的《投名狀》,更屬武俠片,而《投名狀》則夾較多太平天國歷史(故二者在劇情「因權力和女色」和主題「結拜兄弟自相殘殺」上大同,小異的是一偏工夫動作/色調明亮;一一偏戰場調度/色調暗沈)。

趙文卓出演會真功夫的《霍元甲》(附圖) 2000年08月22日 北京晨報

   提起霍元甲的大名,幾乎盡人皆知,這不僅因爲他是中國一代武術宗師,創辦了“精武門”,還因爲他的愛國精神曾影響了幾代人。80年代,一部香港電視劇《霍元甲》在內地播出,造成萬人空巷的收視局面,扮演霍元甲的黃元申的那張臉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如今,一部全新的電視劇《霍元甲》于8月20日在浙江開拍,武打明星趙文卓在劇中扮演霍元甲,憑借他的真功夫打出一片天地。
  趙文卓也是霍元甲的崇拜者,能扮演霍元甲是他的心願。記者前天晚上采訪趙文卓時,發現這位“打星”身上除了散發著現代的朝氣外,眉宇間似乎有一種英氣,還真有點像黃元申。趙文卓上初中時,曾看過那部電視劇,記憶最深的除了霍元甲的功夫外,就是他戒鴉片煙的情景。
  趙文卓說:“我要從一個新的角度去演霍元甲,主要有兩條線,一條文線,一條武線,文線是霍元甲的感情線,表現他對國家、對親人、對朋友的感情,武線則用真功夫。”
  十多年前的那部《霍元甲》已經深入人心,十多年後,趙文卓將用什麽來吸引觀衆呢?趙文卓說:“現在的武打劇,劇中演員會武功的少,主要靠鋼絲把人吊來吊去,這部劇要用真功夫,劇中有四個全國武術冠軍。”
  讓觀衆再次鎖定全新的《霍元甲》,制作方廣東皮卡王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賈雲非常有信心,他說:“再拍《霍元甲》,壓力的確大,但我們願意接受挑戰。何況劇本已創作了三年,從劇情到武打動作,我們都經過了仔細的研究。演員方面陣容也非常強大,不僅有趙文卓在內的四個全國武術冠軍,還有梅婷、俞飛鴻、趙越、于榮光等明星加盟。”
  目前,劇組正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與第一個“霍元甲”黃元申聯系,力邀黃元申友情客串或在開拍時出任嘉賓。據悉,黃元申現在美國某寺廟出家。用真功夫演武打劇已經十幾年沒見過了,熒屏上“打星”們的功夫都差不多,轉身踢腿的花樣都似曾相識。希望趙文卓用真功夫演繹的《霍元甲》能再次鎖住觀衆
 http://ent.sina.com.cn/tv/mainland/2000-08-22/14140.html

趙文卓範冰冰彭丹聯袂《新霍元甲》

  隨著《天龍八部》、《絕代雙驕》等四片的拍攝成功,舊片重拍之風越吹越烈,廣東皮卡王影業公司醞釀已久的電視連續劇《新霍元甲》,在經過三年的籌拍之後,將于月底在廣州開拍。
  據皮卡王董事長賈雲透露,《新霍元甲》將以大量的曆史資料爲基礎,淡化了原《霍元甲》中家族恩怨的描寫,而增添了親王、格格以及與霍元甲至親至愛的紅顔知己等人物,更著力刻畫霍元甲從一個只會打拳的武夫到憂國憂民的個人英雄再到救國救民的民族英雄的轉變過程。
  原香港電視劇《上海灘》的導演李元科及其主創班底加盟《新霍》劇組,當紅武打小生趙文卓出演霍元甲,玉女範冰冰出演綺雲格格,香港影星彭丹出演六姨太,湯鎮宗、顔彼得、方子哥、傅藝偉、柳愛萍等影視明星都在劇中擔綱重要角色。
  據悉,劇組目前正與原《霍元甲》中扮演霍元甲的香港影星黃元申商洽,希望他進入《新霍元甲》,扮霍元甲之父。
http://ent.sina.com.cn/c_film/1999-12-14/2104.html

霍元甲之孫找出實證:殺死祖父的元凶是日本人

  新華網天津2000年8月6日專電 (陳玉貴)霍元甲之孫霍文廷,日前與天津市西青區文化局有關同志,經過深查細訪,進一步證實日本人是殺害霍元甲的元凶。這對新近出現的“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的謬論給予了有力批駁。
  近幾年來,社會上有人提出“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曾爲霍元甲治病出了不少力。霍元甲是因生病正常死亡的。”霍氏家族曆來就知道他們的先輩霍元甲是死于日本人之手,對于有人爲日本人開脫,他們從家族和民族感情上都難以接受。從去年開始,霍元甲的二孫、現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村的霍文廷老人,會同西青區文化局的同志,多次到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霍元甲曾經活動過的武林會館,走訪調研,並翻閱了大量資料,證實所謂霍元甲的日本朋友,正是殺害霍元甲的元凶。日本人以幫助霍元甲治病爲名,買通關節,在中藥中投放慢性爛肺藥,使本來可以治好病的霍元甲死于非命。目前,這本調查材料正在編輯中。不久將印刷出版,公布于世。(完)
http://news.sina.com.cn/society/2000-08-06/114932.html

霍元甲之孫法庭對決李連傑大中小 

  知識産權報訊 (記者劉河  通訊員常鳴北京報道)由功夫巨星李連傑主演的影片《霍元甲》自今年年初被搬上熒幕,不僅創下了可觀的票房收入,同時也引來一場令四方關注的官司。自稱是霍元甲之孫的81歲天津老人霍壽金以影片《霍元甲》侵犯了其祖父霍元甲名譽權爲由,將包括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電影制片廠和李連傑在內的10名被告起訴至法院。12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在法庭上,原告代理律師稱,霍壽金是霍元甲長子霍東章的第四個兒子,是霍元甲在國內唯一健在的孫子。他認爲影片將其祖父描寫成生性好鬥,亂收酒肉徒弟,甚至濫殺無辜的江湖武夫,並被塑造成了一名無父、無母、無妻、無子女的落魄流浪漢,損害了霍元甲的名譽。代理人當庭還出示了霍氏族譜,以證明霍壽金是霍元甲後人。
  被告則對原告出示的霍氏族譜提出了質疑,並認爲《霍元甲》是故事片,不是紀錄片,影片已聲明純屬虛構。在此情況下,片中的一些場面爲塑造霍元甲愛母愛國的形象,使用了一些象征、對比、反襯的描寫手法,這樣有助于增進海內外觀衆的理解和認同。
  針對被告方以“純屬虛構”作爲免責理由,原告表示無法認同,認爲《霍元甲》中的故事情節已經超過了虛構的底限,作爲霍氏後人不能容忍。
  據悉,法庭將擇日宣判。本報也將繼續關注此案的發展。
http://www.sipo.gov.cn/sipo2008/albd/2006/200804/t20080402_366928.html

《霍元甲》侵權案開庭 2006年12月17日泉州晚報

  號稱是李連傑封山之作的電影《霍元甲》,因將霍家寫成遭遇滅門之災,而遭到霍元甲後人的不滿,自稱是霍元甲之孫的81歲天津老人霍壽金,將制作方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電影制片廠和李連傑在內的10名被告起訴到法院。15日,北京市一中院第一次開庭審理了此案。
  霍元甲曾孫親自出庭
  法庭上,霍壽金並沒有出庭參加訴訟,他委托了其侄子,也就是霍元甲的曾孫霍自正及代理律師。他們起訴稱,霍壽金是霍元甲長子霍東章的第四個兒子,是霍元甲在國內惟一健在的孫子。影片《霍元甲》公映後,霍壽金在家人的提議下觀看了此片,觀後非常憤慨。霍壽金表示,霍元甲生前育有二子三女,家中多爲長壽者,子孫人丁興旺。影片的制作方利用民族英雄的名字爲招牌來刺激市場,無節制、無顧忌地歪曲史實,臆造情節,只考慮商業反響,不考慮民族英雄的形象及其近親屬的感受,假以藝術的名義規避法律約束,已經侵犯了霍元甲的名譽權,使其民族英雄的社會評價普遍降低。“我們最不能容忍的是,電影將霍元甲描寫成因爲好鬥遭到滅門慘劇,霍家沒了後人!實際上,霍元甲1910年被日本人毒死後,他的夫人王氏一直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直到1990年才去世。”霍自正告訴記者,電影播出後,他們很氣憤但並沒想到打官司,可越來越多的質疑和制片方的冷漠,讓他們不得不到法院起訴,以澄清事實。他們請求法院判決被告停止發行該片,公開道歉,消除影響,但沒有提出經濟賠償。
  原告無法證明是霍元甲後人
  法庭上,霍的代理律師當庭還出示了霍氏族譜等證據,證明霍壽金和霍自正是霍元甲後人。
  被告方律師則對此提出強烈質疑。他們認爲,原告方出示的不是族譜。族譜應該是從祖輩傳下來的,而原告方說該族譜是編寫于上世紀80年代。此外,村委會出具的霍壽金是霍元甲長子霍東章的第四個兒子的證明無效。電影集團和李連傑的代理人甚至認爲霍元甲的墓地也不是真的。因此說明原告沒有資格來打這個官司。
  “本故事純屬虛構”也不行
  被告代理人還認爲,《霍元甲》是故事片,不是紀錄片,影片已聲明純屬虛構。在此情況下,片中的一些場面爲塑造霍元甲愛母愛國的形象,使用了一些象征、對比、反襯的描寫手法,這樣有助于增進海內外觀衆的理解和認同。
  針對這一點,霍氏一方認爲“純屬虛構”不能成爲免責理由,虛構應有底線。在《霍元甲》中的故事情節已經超過了這一底線,霍氏後人不能容忍。
  此外,電影集團還認爲,霍元甲已成爲曆史公衆人物。影片中的誇張、虛構是創作、表現的必要手段,霍元甲的近親屬在享受藝術形象給霍元甲帶來的更大、更廣泛的聲譽的同時,應給予電影制作者和表演藝術家更大的寬容。
  由于霍自正不同意調解,此案將擇日宣判
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6-12/17/content_2325364.htm

霍元甲>百度百科

霍元甲(1868年-1910年),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縣,直隸省靜海縣(今屬天津市)人,清末武術家。
霍元甲生在一個迷蹤拳(又名燕青拳,相傳是梁山好漢盧俊義和燕青所創)的世家。父親霍恩第以保鏢為業。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棟,元甲排行第二。據說霍元甲幼年體弱,父親霍恩第不讓他習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練習,並在24歲那年擊敗了一位外鄉高手。這個傳說被拍成了電視劇。
霍元甲成年後在天津農勁蓀所經營的藥材商店任職掌櫃。1909年來上海,接受陳公哲、陳鐵生、盧煒昌及姚蟾伯等人所創辦「精武體操會」所邀請在上海張園,擂臺比武。上臺前、司儀說明相約好西洋力士奧皮音比試,可惜力士最終離開中國。1910年,「精武體操會」易名精武體育會,霍元甲任主教席。不久,霍元甲肺咳血致死。
又有傳說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藥害死之後,他的愛徒陳真替他報仇。這個傳說在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龍搬上銀幕(電影《精武門》,李小龍演陳真)。但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陳真」這一個人物。
其實,霍元甲長久以來患肝病。衆所周知,當時霍元甲患了肝臓之病。人稱「黃面虎」是不疑的事實。
霍元甲在創立精武體育會之後數月內即逝世,隨後,精武會由元甲之兄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年後,海內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
孫中山先生讚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霍元甲逝世經過
根據精武體育會創辦人陳公哲記錄:“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時,時發時愈。日人有賣仁丹藥物者,時到旅邸,出藥示霍,謂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購服之後,病轉加劇。霍先生得病之由,謂少年之時,曾練氣功,吞氣橫闕,遂傷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蠟黃,故有黃面虎之稱。自遷之王家宅後,霍先生病轉加劇,由眾人送入新閘路中國紅十字會醫院醫治二星期,即行病逝。眾人為之辦殮,移厝於河北會館,時在1909年陰歷八月間。越一年運柩北返。”
  電視、電影
霍元甲的傳奇被多次拍成電影及電視劇。電影《霍元甲》於2006年1月26日上映,由李連傑飾演霍元甲。因電影劇情需要有多處未與史實契合,主要欲表達霍元甲的愛國節操與武術精神。
述有霍元甲之書籍有平江不肖生的《近代俠義英雄傳》與《中國武林傳奇》。
由鄭伊健(飾演霍元甲),陳小春(飾演陳真)主演的新版《霍元甲2008》以全新的角度詮釋了一代大俠的俠骨柔情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8D%E5%85%83%E7%94%B2

2006年電影《霍元甲》

導演:于仁泰
演員:李連傑/中村獅童
本片回歸李連傑中國武術作品系列,據傳是他息影代表作。故事描寫近代著名愛國武術家霍元甲傳奇一生的故事。
由李連傑飾演的霍元甲是近代知名的中國武術高手,故事從霍元甲的幼年時期娓娓道來,他自幼體弱多病,因此父親雖是霍家拳的掌門人卻不肯讓他習武,但是霍元甲暗中偷偷練習,隨著年紀的增長,對父親的反叛心理反應在對武術的偏差態度上,一場接一場的比試對擂,生死格鬥,只為了"津門第一"這個空泛的頭銜。
衝著這股血氣方剛,霍元甲在一次對打中,誤信自家子弟的讒言錯手將秦爺給殺了,沒想到卻因此換來了自己的母親、女兒被秦爺子弟報仇殺害的悲劇。
頓失所有的霍元甲,自暴自棄浪跡天涯到一邊塞小山村中,在那個自己一無所有、全然陌生的地方沈澱、成長,結識了眼盲心不盲的女孩月慈,隨著融入山村的生活的步調、逸趣,讓霍元甲有所開悟,體認到外在虛名的無意義,追求第一幻象的無止無盡,其實一切所需皆源自內心。
壯志待伸,重新回到津門的霍元甲,不忍見到清朝末年受西方列強欺淩不斷,中國積弱不振,老百姓萎靡頹散,於是靠著昔日摯友農勁蓀與眾家子弟們的幫助,1910年在上海成立"精武體操會",鼓吹"育體、育智、育德",冀求提振尚武精神,挽救清末頹喪民族自信心。隨著體操會日益壯大,挑戰日多,在一次和各國高手的對擂中,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口吐鮮血只剩最後一口氣時,全場高聲疾呼"自強不息"......。
且讓我們來看看霍元甲傳奇性的一生,如何從一名少不更事的魯莽少年,到好打抱不平、捍衛正義的熱血青年,以致發現武術的真正精神,成為一代武術宗師。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fhk30446059

恕我直言:霍片怎樣看都不會是一齣精彩傑作

 李連傑精湛的武技沒得挑剔,重點是整個戲劇所呈現出的品質問題,武術表演要能融入戲劇之中,才能展現出其張力。讓我來好好說明一下原因,我真的忍不住想說...
 看一遍霍元甲,不如看十遍李連傑的笑傲江湖,都要來得過癮跟感動! 李連傑的功夫有他一定的水準,此乃眾所皆知。
 此片為了呈現霍元甲短暫的一生,而將霍的成長歷程及人生起伏匆匆帶過自是無可厚非,但手法卻是相當粗糙,看得出來編導角想要演好霍元甲的一生,而不是在過霍元甲的一生,俗話說的好: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一部好電影應該拍得像在過真實人生,而不是把戲搞得還是像戲一樣,一場純粹只想靠巨星李連傑武打撐場面的商業片而已。
 在這部片中,其父不願他學拳,因此霍在年幼時只得偷偷練拳,雖然看起來打得有模有樣,但怎麼一點兒也感受不出其小時候體弱多病且患有氣喘?農勁蓀幫他寫字還有元甲賭氣般地把字練的像鬼畫符的片段,怎麼都沒見其父現身說教乃至於施行家法的片段?管教未免也太鬆了一點兒。況且元甲父親也才跟他說了一句話,鏡頭就迫不及待地跳到霍長大成人且武功了得的畫面,還多了一個失去母親的獨生女,這落差也未免太大了吧?起碼黑底白字來個十年後的字樣啊!
 既然霍片已是改編的劇本,裡頭的武術精神應該多運用一些創意手法來表現,才能發揮電影時間雖短,但仍顯精緻的一面。我們看到劇中,不管是霍母或是盲女,他們仁義道德的臺詞背的滾瓜爛熟,卻只有在農勁蓀的作為上,才依稀嗅得出味道。換句話說,霍母的人生經應該擺一個橋段落實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群的互動上,而不是只侷限於給霍的遵遵教誨,如此方能突顯其人生經的價值;而盲女的處世之道,在她頗為曖昧的神色中,實在很難理解究竟是從何而來?因為這些道理大多要透過書本才能習得,盲女及其母親這一輩長年生長在農村中,肯定沒接觸過什麼書本,如果有起碼也要帶過,再不然就是盲女有個不凡的身世,或許曾接觸過書香子弟,或去過私塾聽課之類的,至少要點到一些,不然說教的成分過於濃厚,很難想像她只是一名鄉村姑娘。
 還有,講到曖昧,在短時間的相處中,各位不覺盲女談笑間,對阿牛充滿好感,甚至好像還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嗎?後來在阿牛的一席話中,才曉得他已經在農村待了二三年之久,時間交代的也太不清楚了吧?
 另外,盲(或茫?)女的特異本領叫人嘆為觀止,不僅會做飯,插秧,還有辦法快步奔跑,如果她是茫女的話,眼睛就應該盯著炒菜鍋內瞧,而不是像真盲女一樣,眼神擺向一旁,就算是真盲女也不會有如此做為吧?農村生活固然悠閒自得,茫女跟其母的頭飾挺特別的,編劇應該有辦法讓我們了解一下才是。
 不精緻的地方還很多。農勁蓀只憑著一張報紙上寫的東亞病夫等字樣,就慷慨解囊,他怎麼那麼肯定元甲的決心?心態上的轉變實在太大,至少在派僕人遞送銀票之前,也要有跟元甲深入對談的場景,或是自身的體驗,再不然就是長期關注社會變化的橋段,才會較讓人信服。
 在說教方面,李連傑想藉由此片告訴我們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怎能把觀眾當成小孩一樣,毫不保留地講了一堆人生大道理?我不相信看到說教場景的各位也會如沐春風般深受感動。
 片子一開始在進入上海武館前的磅薄場面,還令人滿心期待,卻在霍爸腔不圓的廣東國語下,心裡頭就有些問號了,緊接著元甲小時候對話的場景,與人物間的互動開始逐漸破功,忍一忍想到一句成語:瑕不掩瑜,希望裡頭成人們包括幾經好萊塢歷練的李連傑能夠將瑜的力道好好表現一番,無奈,只是一刻又一刻的失望。
 拳術有內外家之分。外家拳重技擊而不重養生,而內家拳則強調調養氣息,鍛練內功。所以諺語有雲,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李連傑用平舖直?說教式的手法向觀眾闡明武術的精神,而他所打的又是以外家拳為主的技法(仔細看的話,太極的功夫也小露一些),讓人覺得他給外家拳戴了一頂膚淺的帽子。
 如果不是,我希望李連傑要好好思考一下,即便武術再怎麼高段上乘,如果融不進戲劇當中,再怎麼樣看都只是精彩的武術表演,而不是發人深省的武術電影!
 李連傑的武打身手,若是已經發揮到了極致,那麼拍再多的片,恐怕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愛情有很多呈現的方式,李的武打場面應該花一點兒心思在創意上,即便說理也要不著痕跡,應該洗練地舖陳各種場景,讓觀眾仔細搜尋,用心體會。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要不想獲得千古罵名,李應該要在戲劇呈現上再多下些功夫才是。
 如果是瑕不掩瑜,我也不用寫這麼多,或許真是瑜不掩瑕吧!
  回應
要把一個人的一生.剪集成一部電影不是件簡單的事.不然拍連續劇好啦.每個地方就都可以給你演到祥細還有..是傑作不是傑作
也許如你所言,整部片中有許多的小瑕疵,但何必要求每個細節都要完整呈現呢?電影並不是小說,小說當然可以很〝詳細〞的描述所有的內容,可是電影呢?電影不就是文字的圖像化嗎?既然是圖像化,當然不需要很精確的描述,留點想像空間不是更好嗎?
霍元甲真的很好看!DVD出來我也絕對會再租來看一次!當然一部電影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因為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但若十個人有七八個人都覺得好看,那我想這部片就算成功了,霍元甲真的很好看哦!^o^
本片打的精采、劇情流暢,本片有許多是要用心去體會,用眼注意的,臺詞已深具意涵,但更多的內心表現全在李連傑的一舉一動中呈現,在過招中已把霍元甲心性上的轉變詮釋的絲絲入扣,而且導演于仁泰鋪成結尾的張力十足,頭尾呼應,這絕對是一部上成的武打功夫片傳記電影。
真正的武打爛片應該是大導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吧!
想知道有多爛嗎?最近電視臺在播有空看看,你就會發現霍元甲有多優了。在說笑傲江湖好了,該片才是超標準的商業片,劇情芭樂、煽情,符合大眾的重口味,亂改金庸原著精神,但我欣賞程小東將獨孤九劍視覺化的效果,行雲流水的運劍過招讓人看的如癡如醉。霍元甲是暨李安的臥虎藏龍、徐克的七劍、張藝謀的英雄後讓人看完後智慧會有所成長的影片,而非單純只在打打殺殺流於消遣娛樂。 個人一點管見供各位影友參考。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12918

《霍元甲》四地衛視首播 鄭伊健陳小春聯手

  由香港著名導演關錦鵬監制,香港當紅影星鄭伊健、陳小春領銜主演的翻拍經典電視劇新《霍元甲》將于今日(5月8號)在天津、江西、安徽、重慶四地衛視同步首播,而由陳小春、董潔主演的電視劇《精武陳真》也將在近期與全國觀衆見面。據悉,爲了拍攝《霍元甲》,鄭伊健和陳小春兩位主演亦做出不小的犧牲,鄭伊健更是首次光頭輕裝上陣,陳小春則顛覆以往所有形象,以全新的角色出現。雖然劇中人物角色有所變化,但制片方吉安永嘉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劇情設置上十分謹慎,在開拍前和開播前曾多次赴霍元甲故鄉天津拜會其後人,請對方把關。
  制片方吉安永嘉:霍元甲後人把關
  昨日,記者從吉安永嘉獲悉,新版《霍元甲》將于今日在天津衛視、江西衛視、安徽衛視以及重慶衛視四地同步首播。爲表尊重,制片方于日前攜主演鄭伊健及被網友推選爲最佳新人的周牧茵等一同前往霍元甲故鄉——天津西青小南河村,拜見其後人,“在這次播出的四家衛視裏,天津衛視是我們特別安排的,因爲大家都知道霍元甲是天津人,只有他們認可了我們才算是成功。”據悉,新版《霍元甲》自2007年底在全國各地電視臺陸續播出以來,所到之處無不引起新一輪“霍元甲”收視狂潮,因此創下多次收視奇迹,更榮獲電視劇排行榜2007年最佳古裝劇獎,但制片方更大的願望是此次在霍元甲的故鄉能夠得到觀衆的認可。
  前段時間,在霍元甲故居前,鄭伊健及劇組其他主創人員向霍元甲墓獻花,表達對一代宗師的崇敬之情。據悉,在《霍元甲》開機時,劇組曾經來過霍元甲故居,並且聆聽了霍元甲的曾孫霍自正先生講述霍元甲的生平事迹。對于二度來到霍元甲故居,鄭伊健、關錦鵬等劇組主創人員感到非常高興,同時也表示此行意義重大。他們不僅僅是帶著作品來向霍大俠“交考卷”的,更是帶著對尚武精神更深刻的理解來向霍大俠再次表示敬意的。
  當日,霍元甲的曾孫霍自正亦代表霍家對新版《霍元甲》劇組致以誠摯的感謝,謝謝他們將先祖的事迹再次搬上熒屏,將精武精神再次發揚光大。他與鄭伊健現場切磋探討了迷蹤拳的招式,還向大家展示了幾件霍元甲先生生前用品和那本舉世聞名的迷蹤拳譜,並且鄭重地將迷蹤拳譜影印本贈與鄭伊健。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影印本是迷蹤拳譜在世上唯一的一份影印本,十分珍貴。郎榮標先生也贈給藝術總監關錦鵬一把霍家刀。同時,鄭伊健、關錦鵬將所有劇組主創人員簽名的新版《霍元甲》光盤贈給了霍自正和郎榮標。收到這麽珍貴的禮物,鄭伊健和關錦鵬都表示非常榮幸,他們一定會好好珍藏,並且謹記霍大俠的尚武精神,將其發揚光大。
  監制關錦鵬:鄭伊健、陳小春十年兄弟再聯手
  此次翻拍經典劇目《霍元甲》,該片監制關錦鵬可謂勞苦功高,爲邀得鄭伊健出演,不止“三顧茅廬”說服對方,“真的很不容易,他拒演的‘借口’太多了,每次見面都有,怕挨罵不敢演,離家太遠,時間太長,到最後好不容易同意了,竟然因爲剃頭差點走了。”關錦鵬告訴記者,鄭伊健提出的其他“借口”都是在他預料之中的問題,唯獨剃頭一項讓他有些意外,不過,對方最終還是被自己的真誠所打動,“他也想有突破,所以我告訴他這或許就是你突破的機會。”
  相比之下,該劇另一男主角陳真的角色人選的挑選過程就顯得容易許多,“找小春其實很簡單,我看了陳翹英的劇本後,第一感覺就是上面的陳真怎麽跟小春那麽像啊,就是他身上的那種狼性的東西很小春身上的那股狠勁很像。”不過,小春同樣也有與好友鄭伊健一樣的顧慮,“他也怕被人罵,他說自己沒演過民族英雄的角色,但是後來聽說霍元甲是伊健演,他就說那我可以演了。”在采訪時,關導一直重申,他們並非有意“撮合”伊健和小春兩位兄弟再聯手,不過,對于兩位十年後再聯手,大家都十分期待。
  編劇陳翹英:周牧茵變身霍元甲背後的女人
  與老版《大俠霍元甲》相比,新版《霍元甲》最大的變化是給霍元甲增加了許多感情戲,主要集中在霍元甲與趙倩男以及原配妻子王雲三個人身上,對于這一突破性的改編,編劇陳翹英表示是爲了打破觀衆的定式思維,“我們當初改編的時候就說好了,既然要重拍,就一定要拍出新的東西,不然就沒有重拍的意義了。”據陳翹英介紹,在該劇播出之後,接到了許多觀衆打來的電話,投訴霍元甲的感情戲太重了,應該多表現他民族英雄的一面,“很多觀衆都覺得霍元甲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其實英雄只是一個符號而已,實際上他不光是英雄,也是凡人,是凡人就有生活和感情,而且這份感情不僅是愛情,我們裏面還有許多表現親情、友情、師徒情等等的情感,細心的觀衆一定能看出來。”
  周牧茵所扮演的趙倩男是早前爭議最大的角色,有米雪的珠玉在前,後來人難免會被拿來比較,而周牧茵又是一位剛從學校畢業的新人,更是無法避免的了,但是獨具慧眼的陳翹英卻覺得這恰恰相反是她的優點,“新人就像一張白紙,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塑造許多不同的角色,所以我們在劇裏面也沒有給她太多的要求,當然這也是跟她的性格有關,她自己的性格就是很男孩子氣的那種,跟趙倩男很像的。”陳翹英介紹,在他的心裏,趙倩男應該是有點現代的氣息,很帥氣,因爲練武的女孩不能太溫柔,做事情說話都有點大大咧咧的,這一點與米雪版的趙倩男有點區別,“其實他們並不是一個風格的人,不能拿來比較,所以大家看的時候不要總感覺這個趙倩男怎麽跟以前的不一樣啊?當然不一樣了,因爲她們不是同一個人嘛。”
  著名武指谷軒昭:新迷蹤拳味道很新穎
  霍元甲的“迷蹤拳”無影無形聞名天下。但在老版中由于當時制作能力有限,衆多花哨的鏡頭特技都無法運用。新版《霍元甲》走的是新武俠的路子,真實而震撼。該劇武術動作導演谷軒昭表示:“新版的迷蹤拳是新創的,跟以前的招式並不一樣,而且每場打戲都融進了人物當時的狀態。特技很少,我們甚至對吊鋼絲的使用都控制得非常嚴格,因爲我們不希望給觀衆一種武術就是飛簷走壁的錯覺。”新版中融合了南拳、北腿、太極、詠春等各種套路,讓觀衆眼花繚亂。
  音樂教父鮑比達:聯手原唱葉振棠《萬裏長城永不倒》味不變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哪個願臣虜自認……”這首《萬裏長城永不倒》,作爲1981年黃元申版《霍元甲》的主題歌已經成爲經典。新版《霍元甲》主題曲依然采用原來版本的主題曲,據悉,制片方重拍這部經典劇無論是從主創陣容到後期制作,都力求完美,特別是在後期制作上更是邀來全球華人流行音樂教父鮑比達聯手原唱葉振棠重新演繹主題曲《萬裏長城永不倒》,力求把該電視劇拍成新的經典。據制片方介紹,此次翻拍經典,“我們專門買下了原版《霍元甲》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萬裏長城永不倒》的內地版權,因爲我們覺得這首主題曲非常經典,而且很好地闡述了這部電視劇的核心精神,所以繼續采用這首主題曲,並繼續由原唱葉振棠在片首來演繹。”
  此外,在鄭伊健版的電視劇《霍元甲》中,制片方還專門爲此打造了一首全新的片尾曲《夜殤》,側重表現霍元甲等英雄人物的感情世界,由毛寧和陳明這對老搭檔聯袂演唱,更添加了可聽性。
http://ent.sina.com.cn/v/m/2008-05-08/15402018337.shtml

新舊版本《霍元甲》大PK 從人物到劇情主題曲

  鄭伊健VS黃元申
  形象:半禿頭加一條長辮子和一身長衫、儒雅的氣質,在波濤滾滾的黃河邊上跟大刀王五習武——這便是新版《霍元甲》中男主角鄭伊健的霍元甲的出場扮相,與老版中那個由黃元申扮演的一頭清爽短發的霍元甲感覺完全不一樣。
  性格:與老版裏黃元申版霍元甲相比,新版《霍元甲》的人物性格設計更加符合時下觀衆的欣賞口味,由鄭伊健塑造的新版霍元甲變得更加儒雅了。黃元申版霍元甲是一個十分大氣豪邁、終日只考慮爲國爲民大事的大俠,但鄭伊健版霍元甲不僅要考慮國家大事,還要也要面對親情、愛情、友情等生活中十分複雜、瑣碎的事情,比起黃元申,鄭伊健更顯得平易近人些。
  陳小春VS梁小龍
  由陳小春扮演的陳真與梁小龍版陳真背景頗爲相似,兩人同樣都是不懂人情事故、十分調皮涉世未深的人。但是,與梁小龍版的陳真相比,陳小春版陳真更加實在,情感更加豐富,並且愛憎分明。在新版《霍元甲》裏,編劇把他變成了一個血性男兒,還增加了不少感情戲,在面對愛情的態度上,他是一個十分忠誠的人,認定了就要愛到底。
  在個性上,陳小春版陳真還被賦予一種野性十足的“狼”的本能,扮相上頭戴絨帽貌似土匪,他的身世也被改成了一個生長在深山密林裏,具有‘狼圖騰’性情的人物———你沒有侵犯他的時候,他有很淳樸的一面,而一旦被侵犯他將毫不猶豫地進行報複。
  新版感情戲VS舊版感情戲
  黃元申版《霍元甲》裏霍元甲的情感線設置得較爲單一,主要的情感線放在霍元甲和紅顔知己趙倩男的感情線上,原配夫人王雲就是個活的道具,整天跟在婆母後面,只能用微笑或不快等有限的表情傳遞對霍元甲的感情。而新版《霍元甲》中大大地增加了霍元甲的她的戲份,並且被塑造成爲了一個賢惠、善良、隱忍的中國傳統女性,她與霍元甲、趙倩男三個人從小就已經認識,三人之間的緊張關系也始終是新版劇中的亮點之一,而通過三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更能體現出霍元甲俠骨柔情的一面。
  《夜殤》VS《萬裏長城永不倒》
  除了繼續沿用了老版的那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曲《萬裏長城永不倒》作爲新版《霍元甲》主題曲,並由全球華人流行音樂教父鮑比達(聽歌)聯手原唱葉振棠(聽歌)重新演繹主題曲《萬裏長城永不倒》以外,制片方還出人意料地重金請來前“黑豹”主唱巒樹來創作了《夜殤》,側重表現霍元甲等英雄人物的感情世界。
  新版《霍元甲》片尾曲《夜殤》由資深音樂人巒樹、馬上又作曲,李東宇填詞,選用了大氣的世界音樂,但又不失中國曲風的含蓄,剛柔並濟。已經近兩三年沒有新專輯問世的毛寧(聽歌,blog)和陳明(聽歌,blog),在8年後再次合唱,頗有默契。對比舊版主題曲 《萬裏長城永不倒》的英雄氣概,新版片尾曲《夜殤》側重于表達英雄內心的俠骨柔情,整體感覺和電視劇要傳達的情感十分契合。
  黃河、長城VS小樹林
  新版《霍元甲》中黃河壺口瀑布、萬裏長城等錦繡河山的壯觀場面,與老版中反複使用的小樹林、狹窄的小街巷以及空間狹小的庭院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當年,由于用來拍攝外景的場地很有限,所以畫面的場地鏡頭換來換去都是那幾處,劇中最常見的場景就是一片小樹林,幾乎每集都會出現。在新版《霍元甲》拍攝過程,劇組在山西黃河壺口瀑布、甘肅天漠沙漠,江蘇太湖,北京金山嶺長城,浙江的橫店,穿越了大半個中國,不但展現出了大氣磅礴的氣勢,與霍元甲的人物性格、時代命運也更加融合,其中也包含了錦繡河山遭外敵入侵,大俠霍元甲奮起抗爭的隱喻。
  新迷蹤拳VS舊迷蹤拳
  霍元甲的 “迷蹤拳”無影無形聞名天下,新版《霍元甲》走的是新武俠的路子,許多拳法都是創新的,並且盡量采用真打實打,真實而震撼,跟舊版的招式相比,拳法更加豐富,視覺效果上也更加真實、刺激。不過,據說該劇的武術指導古軒昭與舊版《霍元甲》的武術指導袁祥仁同是袁家班人馬。
  新版劇情VS舊版劇情
  舊版《霍元甲》全劇只有二十集,故事情節與人物關系設置十分單調,新版《霍元甲》的劇集翻了一倍,全劇共四十集,從少年霍元甲開始,詳細地講述了霍元甲拜師學武、收徒弟、打擂臺、建武館以及與兩個女人的感情生活。
http://ent.sina.com.cn/v/m/2007-10-15/15301749579.shtml

點評新《霍元甲》:不得不看的六個理由

  首先聲明一點:我和許多觀衆一樣,是帶著很強烈的先入爲主的觀念去看新版《霍元甲》的,因爲大多數二十歲以上的人都看過了黃元申的老版《霍元甲》,對于我們來說,那不僅是一部供大衆娛樂消遣的電視劇,而是影響一代人的行爲和精神思想的經典。不過,看下幾集,它不但改變了我先入爲主的偏見,而且還深深地吸引了我,不枉我每天下午下班之後都直奔回家的公車,爲了能夠准時坐在電視機前。
  理由一:振奮人心
  至今,我們依舊十分清晰的記得劇中霍元甲一腳踢爛“東亞病夫”匾牌的鏡頭,雖然我們不是生活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不需亞天天把“愛國”挂在嘴上,但是,絕不能做一名“東亞病夫”的思想依舊會影響每一個中國人。但是,還有許多的八十後和九零年代出生的青少年沒有看到這部經典,或許他們曾聽說過“東亞病夫”這個詞語,但是不一定知道它的出處,也不一定能夠理解它所蘊含的意義。因此,當二十五年後,這部經典再次被翻拍搬上銀幕時,且先不論它拍攝的效果和質量如何,作爲了解中國曆史和鼓舞人心的課程,應該是必修的一門。
  理由二:尊重曆史
  其實新版《霍元甲》並不是唯一一部翻拍經典的電視劇,在這之前,就曾有李連傑、趙文卓等挑戰過這個角色,但是,爲了商業的需要和迎合觀衆的口味,“霍元甲”被改編成了多種版本,有的甚至嚴重的背離事實,李連傑版的《霍元甲》就曾因此而被霍家後人告上法庭。所以,我是帶著“心驚膽顫”的感覺去看的新《霍元甲》,擔心我們的武學宗師被編劇篡改得面目全非。但是,當我看到梳著一頭長辮子的小霍元甲跟他的師父大刀王五,揮著大刀在滾滾黃河邊上練武,嘴裏還十分堅定地念著“我不是病夫,我也不要做病夫”時,我的心稍微沈了下來,在開篇的時候,編劇已經十分明了的告訴了我們這部戲想要表達的價值觀。繼續往下看的時候,發現盡管編劇加入了不少新的情節,但是整體上還是比較尊重曆史事實,聽說這些戲份已經邀請霍家後人把過關,爲的就是避免違背曆史事實的事情發生。
  理由三:鄭伊健顛覆性演繹
  黃元申版霍元甲的形象在許多人心裏都已經根深蒂固,鄭伊健想要打破我們這根深蒂固的思想可不容易,而且他的古惑仔形象也已經深入人心。所以當我看到銀幕上那個半禿頭長辮子、長衫的鄭伊健版霍元甲的時候,忍不住大笑,感覺他的形象有些滑稽,感覺無論如何也不像是一代武學宗師的樣子。可是,當他打起霍元甲的迷蹤拳的時候,那種堅韌的目光和無畏的士氣震撼了我,再來看他的一舉一動,溫文爾雅卻十分堅定,我知道他成功了,他的成功不只是因爲他突破了自己,而且是他成功塑造了新一代武學宗師霍元甲的新形象。
  理由四:陳小春不是痞子
  不管是古惑仔系列還是韋小寶,陳小春給人的感覺都是一個十分精明的痞子,甚至有些“沒心沒肺”,所以,當聽說他要出演陳真的時候,心裏第一個反應是:“別糟踐我們的英雄的形象了。”。但是,看到陳小春穿著奇形怪狀的獸服跟在他的師父獨臂老人背後,睜著那雙很單純的大眼睛問這問那的時候,我怎麽也“接受”不了,這個就是陳小春啊。再到後來,他爲了爲師父報仇,明知道打不過,還要天天上門找打,拜了霍元甲爲師父之後,慢慢被霍元甲的行爲所感動,一直到最後放棄報仇,並一心跟著霍元甲闖江湖,從一個不懂得人情世故的“狼人”變成一個爲民族大義伸張正義的精武英雄,陳小春沒有“糟踐”英雄,而是讓我們再次見識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精武英雄。
  理由五:情感戲突破
  以前看黃元申版的時候,最不過癮的就是導演對劇中主角霍元甲的情感戲的處理,印象裏他應該有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原配妻子王雲,另外一個是他愛的女人趙倩男,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趙倩男和霍元甲的感情戲,他的老婆王雲只是偶爾出來走個場,加起來不足十場戲。但是,新版《霍元甲》裏王雲卻“大出風頭”,編劇給了加了不少戲,來表現她是個賢惠的好妻子,但是可惜的是,霍元甲最愛的還是他的紅顔知己的命運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不過,這回感情戲算是看足了。
  理由六:武打精彩
  時代進步,科學越來越發達,通過特效制作,武打戲的視覺效果的確提高了不少,可是,怎麽看怎麽不舒服,因爲太明顯了,好多鏡頭一看就是假的,真的很懷念那種真打實打的感覺啊。原來以爲新《霍元甲》也不落俗套,一定會用許多特技效果,因爲鄭伊健和陳小春都不是武打明星出身,沒法拿來跟李連傑、趙文卓相比啊。沒想到這兩個人還真有武打天賦,打起來一點也不比真正的武打明星差。特別是霍元甲自創的那套迷蹤拳,那個經典的“請”的動作,真是帥呆了,私底下看來文文弱弱的,沒想到打起來那麽狠,一個字,打得真“爽”。
http://ent.sina.com.cn/r/i/2007-10-23/14331760434.shtml

李小龍>百度百科  

   李小龍李小龍,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爲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身高173厘米,體重64公斤。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全球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著名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UFC起源者,MMA之父,截拳道武道哲學的創立人。李小龍對中國電影業的貢獻永不磨滅,他在香港的3部半電影,3次打破空前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更是打破全亞洲票房記錄,李小龍隨即風靡東南亞。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總票房達到2.3億美金。就連毛澤東也喜歡觀看李小龍的電影。本拉登最喜歡的電影明星就是李小龍。
  概述
  人物寫真(20張)李小龍(1940 11.27 - 1973 07.20),一代武術宗師、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世界級武術大師、功夫影帝、 功夫電影的開創者、武道哲學的創立者,截拳道的創始人。
   他是將中國功夫傳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萊塢的首位華人,他革命性地推動了世界武術和功夫電影的發展。李小龍創造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多影迷的武術家的世界紀錄。全球共擁有20億以上的影迷。
   他將 Kung Fu (功夫)一詞寫入了英文詞典。
   美國人稱他爲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爲武之聖者。
   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卻創造和打破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卻如同一顆耀眼的彗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對現代搏擊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功夫聞名于世。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他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他還開辦“振藩國術館”,自創截拳道。他用33歲和四部半電影締造了不朽的東方傳奇。
  基本信息
  藝名:李小龍(1948年在《細路祥》片演出中首用。自該年起在香港參演二十二出粵語片,曾用過的藝名有“李龍”、“小李海泉”、“李鑫”、“新李海泉”、小李龍。)
   綽號:李三腳,馬騮,冇(móu)天裝,牛王頭,點解龍,猩猩王等。
   祖籍:中國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上村鄉
   享年33歲。安息地: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 (其子李國豪死後作伴同此)
   身高:173厘米(5英尺7英寸半)
   體重:140磅(63.504千克)
   視力:500度近視
   胸圍:41.5英寸(擴胸前)44.25英寸(擴胸後)
   腰圍:29.5英寸
   右前臂圍:12.25英寸 左前臂圍:11.75英寸
   右上臂圍:14.25英寸 左上臂圍:13.75英寸
   大腿圍:22.5英寸 右小腿圍:13英寸 左小腿圍:12.88英寸
   愛好:練武,思考,恰恰舞,閱讀,哲學
   絕招:寸拳,黐手絕技,李三腳,勾漏手,木人樁法,雙節棍,三節棍
   小學:香港九龍德信學校
   中學:香港喇沙書院 聖芳濟書院
   大學: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哲學
   父親:李海泉(李滿船)(粵劇名旦)
   母親:何愛喻(歐亞混血)
   太太:琳達?埃莫瑞(Linda)
   兒子:李國豪(Brandon Lee,拍攝電影《烏鴉》中意外喪生
)   女兒:李香凝(Shannon Lee,從影)
   李小龍有一兄、一弟、兩姐
   弟弟:李振輝(Robert Lee)
   哥哥:李忠琛(Peter Lee)
   大姐:李秋源(Phoede Lee)
   二姐:李秋鳳(Agnes Lee)
   7歲從影,13歲習武
   入門功夫:詠春拳
    師父:葉問(詠春拳宗師)
   師兄:黃淳梁(Wong Shun Leung)
   傳人:第一代(李愷、伊魯山度、黃錦銘、木村武之、嚴敬海、巴斯蒂羅等)、第二代(中村賴永、湯米、麥克魯特爾等)第三代(張安邦等)
   崇拜的人: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李小龍安息于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其子李國豪英年早逝,亦葬于此。
  討厭的地方:虛僞的社交場合
   常到的地方:健身房,圖書館,公園
   最喜歡的動物:狗
   最喜愛的國家:中國
   最喜歡的穿著:牛仔褲,墨鏡,球鞋,唐裝,運動服
   嗜好:練武,冥想,跳舞,閱讀
   個人座右銘:以無法爲有法,以無限爲有限。
   最喜歡的歌曲:《當我死去時》李小龍葬禮上就播了此曲,天妒英才,悲哉!
  年表
1940年
   11月27日 李振藩在美利堅合衆國三藩市(舊金山)出生     李小龍
1941年
   2月 3個月大的李小龍出演其第一部電影《金門女》
   1952年 進入香港喇沙男子學校(天主教)
   1956年 跟隨葉問開始練習詠春拳
  1958年 贏得香港恰恰舞冠軍
   3月29日 進入聖弗朗西斯塞維爾高中
   1959年
   4月29日 離開香港赴美
   5月17日 抵達三藩市
   9月3日 抵達西雅圖並進入愛迪生技術學院
   1960年
   12月2日 由愛迪生技術學院畢業
   1961年
   5月27日 春季進入華盛頓大學
   1963年
   3月26日 離開香港後第一次回港探親
   8月 返回西雅圖並開辦功夫學校
   1964年 春季由華盛頓大學輟學
   7月19日 赴加裏福利亞州奧克蘭開辦第二間功夫學校
   8月2日 在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上做示範表演
   8月17日 在西雅圖與琳達?埃莫瑞結婚
   1965年 接受挑戰並獲得向外國學生教授中國武術的權利 2月1日 兒子李國豪在奧克蘭生
   2月8日 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在香港去世
   1966年
   3月 李小龍全家移居至洛杉磯
   6月6日 開始出演《青蜂俠》劇集
   1967年
   1月8日 “截拳道”的中文名稱首次出現
   2月5日 在洛杉磯創辦振藩功夫學院
   5月6日 在華盛頓所舉辦的全國空手道錦標賽上做示範表演
   6月24日 出席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辦的全美空手道公開賽
   7月14日 在洛杉磯,客串出演《無敵鐵探長》中的角色
   7月30日 在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上做示範表演
   1968年
   6月23日 出席在華盛頓舉行的全國空手道錦標賽
   7月5日 在電影《破壞部隊》中擔任動作指導。
   8月1日 在由米高美電影制片公司出品的電影馬洛(《醜聞喋血》)中出演亞裔殺手
   10月1日 搬家至羅斯高蒙爾路
   11月12日 在《可愛的女人》中客串
   1969年
   4月19日 女兒李香凝在加州聖莫尼卡出生
   1970年 攜兒子返港省親
   1970-1971年 與詹姆士斯立芬特共同開始籌備有關哲學與武術的劇本—《無聲笛》
   1971年 參與創作由華納兄弟公司制作的電影《武士》(後改名爲《功夫》)
   7月 赴泰國參加嘉禾公司《唐山大兄》的拍攝
   12月7日 接到華納兄弟公司拒絕其主演《武士》的消息,而改由白人大衛卡拉丁主演
  1972年 爲嘉禾公司出演第二部電影《精武門》,創辦自己的制作公司起名爲“協和”並拍攝《猛龍過江》,身兼主演,編劇,導演,武術指導等多項職位。
   10月-11月 開始拍攝《死亡的遊戲》 中的武打鏡頭
   1973年3月 暫停《死亡的遊戲》的拍攝,開始拍攝《龍爭虎鬥》
   6月 拍攝完《龍爭虎鬥》,返回香港准備繼續拍攝 《死亡的遊戲》
   7月20日 李小龍在香港猝然去世
   7月31日 李小龍下葬在華盛頓州西雅圖
  經曆
  李小龍僅3個月大就在舊金山當地拍攝的粵語片《金門女》(1941年)中亮相。李小龍跟隨父母返回香港後,1949年在香港入讀德信學校,再轉讀喇沙書院及聖芳濟書院。1948年,李小龍以李鑫的藝名,客串參演了俞亮導演的《富貴浮雲》,而該片廣告亦標明“新李海泉”客串演出。李小龍酷愛跳恰恰舞,少年時期曾獲全港恰恰舞邀請賽冠軍,在港期間曾以教授名拳師邵漢生恰恰舞,來換取對方教他中國拳法。
   李小龍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的電影是1950年公映的《細路祥》,片中飾演一個從好變壞,從壞變好的孤兒,獲得一致好評。1959年5月,由于喜常與人爭鬥以致學習成績不佳,家人將他送往出生地美國。1960年上映的《人海孤鴻》是其赴美求學的最後一部粵語片。
   1960年,李小龍進入位于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他主修哲學及心理學,也學習戲劇等課程。
   李小龍生前曾自信地在一張便箋上寫道:“我的明確目標是,成爲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0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和我的家人將過上愉快、和諧、幸福的生活。”
   1970年,李小龍確實轟動了整個西方。然而,1973年7月20日的猝然去世,使他沒能實現自己對家庭的諾言。
    李小龍的名字在歐洲也家喻戶曉。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加拿大等等,都有專門介紹李小龍的網站,李小龍主演的電影至今仍是不少DVD發行公司的“鎮家之寶”。在市場上還能看到不少電子遊戲、T恤衫等以李小龍形象爲賣點的産品。
   “現在影星如此之多,爲何還要對已經死去37年的李小龍如此紀念呢?”當記者問一個日本人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在你看來,李小龍在37年前就被埋葬了,而在我們看來,龍是不死的。他在我們心中永遠存在,是我們的偶像、是我們的英雄!”
   李小龍生于美國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過的。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他父親爲了使兒子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李小龍在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並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螳螂拳、洪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節拳、白鶴拳等拳種,爲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爲了提高技擊水平,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經驗,赴美深造自創截拳道 。
   李小龍在西雅圖的生活相當艱苦,進入大學就讀以後,他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他在學校裏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校園裏進行訓練和表演,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李小龍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 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雙節棍等各種器械,並研習氣功和硬功。   李小龍爲了宣揚中華武術,在大學2年級期間,租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作爲武館,挂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他邊教邊練,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功造詣更爲精深。 在振藩國術館裏,他認識了來學武術的醫學院女學生琳達,經過一年多的交往,他們漸漸産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倆正式結婚。婚後,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合力經營武術館。
   自從李小龍在佛羅裏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個持刀歹徒,勇救華人少女的消息在報紙上刊登之後,李小龍的名字便傳遍了美國,佛羅裏達州等電視臺也請他表演腿法,中國功夫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逐漸興旺起來了。爲了擴大影響,李小龍經常到各處參加武術比賽,並先後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磯等地開設武術分館授徒。國術館的規模和設備不斷完善,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著拜他爲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占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世界拳王阿裏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驗。美國各流派的拳師經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了兩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國武術爲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預算只有10萬美元,而且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在這種情況下卻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了300萬港元。 繼《唐山大兄》之後,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打破了亞洲票房紀錄。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棍”,令人贊不絕口。 此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的遊戲》,《猛龍過江》更作世界性發行。還與美國好萊塢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攝了《龍爭虎鬥》,並親自擔任了主角。 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大展宏圖,准備繼續拍完《死亡的遊戲》的時候,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2歲。後來《龍爭虎鬥》在美國放映,取得了驚人的票房,在票房上擊敗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級好萊塢大片,好萊塢新的功夫片由此誕生。好萊塢爲之惋惜,並以多種方式緬懷李小龍。美國授予他多項電影紀念獎。
   在世界上有很多電影名人這樣評價李小龍:他的電影愛憎分明,正氣凜然,充滿愛國情義,道出了大多人的心聲,他走的很早,沒有獲取國際電影大獎,但比那些玷污中國、男女關系的電影,就是拿到了奧斯卡,也不能和李小龍相提並論。
   李小龍由于在武術和電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先後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爲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1972年還被香港評爲十大明星之一。香港報紙贊譽他爲“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國、日本、英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同時出版了紀念李小龍的多種多樣的雜志和特刊,都稱他爲“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龍對現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于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裏都出現了一個新詞:“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許多國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師,泰拳大師看過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後都承認:“李小龍確有真功夫。”確實,還很少有一位東方武術家能像李小龍一樣突破國家、種族的領域,並且在死後聲威依然不減。
   李小龍多才多藝,亦文亦武。他每當練功之余,埋頭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  小時候的李小龍
學武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二節棍法》、《布魯斯-李拳術圖解》(英文版)和《布魯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國技擊雜志仍在不斷地研究、介紹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依然崇拜他。   盡管過世已久,李小龍依然是功夫代名詞,即便紅透整個世界的成龍都很難超越。他的才華,他的正氣,他的輝煌,都已成爲一份無法拷貝的神話。三十二歲、四部半電影,三次打破香港票房記錄,足以令璀璨的流星黯然失色,不知何時才會有人這樣一份東方傳奇。
   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澄清對李小龍的誤讀
  李香凝逐條列出她對事實的澄清,修正多年來外界對李小龍的部分誤讀,還涉及到衆說紛紜的李小龍之死,但最令人感動的是,她作爲女兒,在澄清真相時數次談到澄清這些,是因爲“不能違背李小龍的哲學”。
   部分“誤讀”如下:
  1、李小龍從未跟依諾山度學雙節棍。
   “沒錯,許多文獻裏都提到我父親向依諾山度學過雙節棍,但是這不是事實。我父親是自學雙節棍的。我會盡快給你更准確的信息。”
   2、李小龍從未經過西洋拳訓練。大家說李小龍在上中學時體育課上的拳擊練習。
   “我認爲我父親從未在高中參加過拳擊訓練。”
   3、李小龍從未與木村交過手,從未輸給過空手道。
   “如果是也只是倆人練習,切磋武藝。”
   4、原本講述李小龍是在拍攝《死亡的遊戲》時去世的。
   “我父親剛剛開始拍《死亡的遊戲》時就停止了,並去拍攝《龍爭虎鬥》,也沒有繼續拍《死亡的遊戲》,就去世了。”女兒李香凝說。
   5、澄清李小龍從未參加“長島國際比賽”,也未得到過冠軍,他只是去推廣中國武術。
   “我父親沒有參加這些競標賽(或任何競標賽),因爲在哲學上他認爲這樣比賽不符合武術的理念。他不相信搏擊,因爲真正的拳擊是沒有規則的。因此,他沒有在這些比賽上做表演,也從未參加過比賽。因此,我認爲最好不要表現他在任何競標賽上表演,不管是用什麽名字,因爲這有悖于他的哲學。如果你要表現他參加比賽,那麽就是夢幻般的。”[1][2][3]
  功夫榮譽
  1957年,獲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1967年,在美國創立跨越門派限制的、世界性的現代中國功夫——“科學的街頭格鬥技”——截拳道(Jeet Kune Do),時年二十七歲   1972年,以截拳道宗師身份,入選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名人堂。這標志著李小龍新創截拳道獲得國外武術界的權威公認
   1974年, 李小龍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爲“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美國報刊贊譽他爲“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爲“武之聖者”    1975年,根據李小龍武學和哲學遺稿《武道釋義》編輯整理而成的《截拳道之道》一書由美國奧哈拉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出版後,很快被譯成9種文字暢銷全球,被歐美武術界奉爲“武道聖經”。截止1999年,前後重印40余次
   1976年至1977年間,美國奧拉哈出版社分四冊出版了李小龍另一武學專著《李小龍技擊法》,也迅速以9種文字風行世界
   1992年,《黑帶》雜志23周年紀念活動“國際武壇最具影響力八大武術家”評選,李小龍名列八大之首
  1998年,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巨星獎”
   1999年,入選美國《黑帶》雜志“十大世紀武術家”榮譽榜,位居榜首   2000年,金氏世界紀錄,李小龍一拳能打出400磅的力量,與拳王阿裏相同,而阿裏的體重是260磅,李小龍的體重只有130多磅
   2003年,美國《黑帶》雜志推出李小龍逝世三十周年紀念專輯,專題按語“改造世界的男人:李小龍對美國武術界的恒久影響”
   2008年,國際健聯官方雜志《肌肉與健美》,再次推出封面專題《李小龍:健身的傳奇》,探討李小龍的功夫健身之道。其專題文章如從評價李小龍:“在他之後,健身界出現了很多令人驚異的身材,但惟有李小龍的肌肉是最協調與最平衡的。這已經成爲評價他人的一個標准——這個標准至今仍是健身者們渴望達到的。”
   2008年,世界最強MMA(綜合格鬥)組織美國UFC與美國李小龍教育基金會聯合,共同推介李小龍。UFC主席達納?懷特(Dana White)贊譽李小龍爲“MMA之父”,他明確指出:“李小龍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所宣揚的每一件事情,在MMA大賽從90年代初期以來的發展中,都一一得到了驗證??????他是武術發展到現在和爲什麽今天MMA大賽能夠存在的原因。”
  2008年,被譽爲世界武術大師和電影大使
  影視榮譽
  1972年,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
   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遊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爲“李小龍日”
  1993年,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1993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8年,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終身成就獎”
   1999年,美國政府頒授李小龍“多米尼加藝術獎”美國演藝同業公會授予李小龍“終身成就獎”
   2005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百年光輝之星”獎
   2005年,獲“中國電影走向世界傑出貢獻獎”
   2005年,當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2007年,入選英國Total Film雜志“50大電影英雄”
   2009年,美國國家廣播評選出了影視作品中的十大鐵血猛男形象之一
  2009年,美國《Total Film》雜志最近選出67部改變世界的電影,其中李小龍主演的《龍爭虎鬥》入圍,雜志指該片帶起了七十年代的美國功夫熱潮。
  其他榮譽
  1958年,獲全港恰恰舞公開大賽冠軍
   1959年,獲全港中學生拳擊冠軍 1964年秋季,李小龍參加全美空手道大賽,擊敗蟬聯三屆冠軍的羅禮士而榮登冠軍寶座,並與羅禮士成了摯友和師生。   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二十周年紀念鈔票
   1986年,被德國漢堡大學選爲“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8年,獲《時代雜志》評爲“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1999年6月,美國《時代》雜志將李小龍評選爲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2000年,美國政府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六十周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之後的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中的第一人   2004年,英國傳媒協會特爲李小龍頒發“傳奇大獎”
   2005年,獲國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貢獻獎”
   2005年,美國探索頻道推出《李小龍之截拳道》
   2009年,美國曆史頻道推出李小龍紀念特輯《李小龍如何改變了世界》(How Bruce Lee Changed the World)
   2010年5月4日李小龍被譽爲香港MMA之父
  影視作品
  1940年電影《金門女》
   1948年電影《富貴浮雲》
   1949年電影《夢裏西施》
   1950年電影《李小龍細路祥》
  1950年電影《淩霄孤雁》
   1951年電影《人之初》
   1953年電影《苦海明燈》
   1953年電影《母淚》
   1953年電影《父之過》
   1953年電影《千萬人家》
   1953年電影《危樓春曉》
   1955年電影《愛》(上、下集)
   1955年電影《孤星血淚》
   1955年電影《守得雲開見月明》
   1955年電影《孤兒行苦命女》
   1955年電影《兒女債》
   1955年電影《許癲納福》
   1956年電影《早知當初我唔嫁》
   1957年電影《雷雨》
   1957年電影《甜姐兒》
   1959年電影《人海孤鴻》
   1966年電視劇《青蜂俠》
   1967年電視劇《蝙蝠俠》——客串
  1967年電視劇《無敵鐵探長》——客串
   1968年電視劇《破壞部隊》——武術指導
   1968年電視劇《醜聞喋血》
   1968年電視劇《可愛的女人》——客串
   1968年電視劇《新娘駕到》——客串
   1969年電視劇《春雨中的漫步》——武術指導
   1971年電視劇《盲人追凶》——武師
   1971年電影《唐山大兄》
   1972年電影《精武門》
   1972年電影《猛龍過江》
   1973年電影《麒麟掌》(又名《獨霸拳王》)》——武術指導
   1973年電影《龍爭虎鬥》
   1973年電影《死亡遊戲》——原《死亡的遊戲》未完成,只有李小龍的片段剪輯,其他的是唐龍(原名金泰中)替身演出
   1973年電影《死亡塔》——由于李小龍的突然辭世,嘉禾只能用李小龍在《死亡的遊戲》中的一些剪輯片段加上韓國演員唐龍的演出拼湊而成。   2000年電影記錄劇《勇士的旅程》收錄李小龍真正的遺作
   2002年美國上映李小龍紀錄片電影:《李小龍-不死的龍》,講李小龍去世之後還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電影......)
   李小龍主演的電視劇:ABC電視臺(美國)播出的電視劇《青蜂俠》,該劇也是李小龍在美國的成名之作。
  人物著作
  1《基本中國拳法》(Chinese Gung—Fu)
   2《詠春拳》(Wing Chun Kung—Fu)
   3《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
   4《李小龍技擊法.自衛術》(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elf Defence Techniques)
   5《李小龍技擊法.基礎訓練》(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Basic Training)
  6《李小龍技擊法.技法訓練》(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kill spin Techniques)
   7《李小龍技擊法.高級訓練》(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Advanced Techniques)
   8《李小龍:猛龍語錄》(Bruce Lee:Words of the Dragon)
   9《李小龍:功夫之道》(Bruce Lee:Tao of Gung—Fu)
   10《李小龍:截拳道》(Bruce Lee:Jeet Kune Do)
進入中國大陸的曆史
  身爲風靡全球的華人,在最輝煌的七十年代,在整個中國大陸,了解他的人卻很少。直到80年代才陸陸續續地被大多數國人所了解、關注。直到20世紀末,國人才通過世界首個全球代購網站上海網絡代購中心首次合法地購買觀看到首套正版李小龍作品。之前的國人只能通過回國夾帶、走私等不合法途徑收集此類尚未被文廣總局批准進口的作品。
師友
  一、李海泉——太極拳  李小龍與徒弟傑西
通常,人們都認爲李小龍宗師的第一位武學老師是葉問宗師,但實際上他的啓蒙老師卻是他的父親李海泉(LEE-HOI-CHUEN),因爲李海泉作爲粵藝名人,已修習太極拳幾十年,有很深的造詣。李小龍自小好動,認爲只要是拳便都能打鬥,因此從幾歲時便開始跟父親學習太極拳,且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練就是二十幾年。從李小龍的武學筆記可以看出,太極在截拳道中占了極爲重要的地位,它的一些有關“太極”、“無極”、“陰陽”的理論更逐漸發展成爲截拳道的核心理論,而太極圖也成了截拳道的標志圖。
   二、梁子鵬——內家拳
   由于李小龍當時在街頭打鬥的需要,曾想放棄對太極拳的修煉,因爲太極是一門慢功夫。但遭到了李海泉的反對,因爲李海泉知道李小龍的性子太烈,而通過練習太極拳,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克制,但在李小龍逐漸放棄對太極拳的修煉,他只得想辦法另辟途徑來彌補。李海泉此時想到了另一位武林前輩梁子鵬,但事情並沒有李海泉想象的那麽順利,因爲梁先生對李小龍在街頭上的打鬥劣迹早有耳聞,在當時保守的國術界,他還不想讓這個不良少年毀壞自己的名聲,但李海泉又是香港藝壇名人,故在不好推脫下,只好答應僅讓李小龍來聽他的理論課,事實上也僅是收他做一個挂名弟子。但梁先生深厚的武學修煉基礎與拳理深深打動了李小龍,並由此明了太極拳等內家功夫的真正技擊涵義,而這一切又都是李海泉未曾講到的,而事實上李海泉教李小龍練習太極拳的目的亦並非讓他去打架,而是修身、養性、健身。
   三、葉問——詠春拳
   葉問老先生是廣東佛山人,40年代後期因戰爭遷來香港,並開設拳館專門教授詠春拳,是近代香港武壇   
德藝俱精且令人敬仰的一代武學名師,是香港武術界的領袖人物,更是詠春拳得以走向世界的首位功臣,因他于1949年開班授徒之前,詠春拳基本上是一種家庭式的教學方式,各位詠春高手只是將拳藝傳于自己的子侄甚至族人,像如此大規模授藝,在詠春拳二百多年的曆史上尚屬首次。李小龍則是在街戰失利及受好友張卓慶的影響而決定投入到詠春門下的。因爲李小龍突然間感覺到張卓慶的技擊犀利了許多,原因是他開始學習了詠春拳的緣故,所以在張卓慶的介紹下他亦正式拜入了葉問宗師的門下,而開始系統學習詠春拳。當然開明的葉問亦不反對李小龍繼續練習太極拳,也不反對自己的弟子與別的拳派過招,相反他還特別注重實戰訓練,因爲他知道一個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習武者只有在“講手”或“實戰”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與強大自己。這一切,均對李小龍影響至深。
   四、陳享——蔡李佛拳
  在李小龍的截拳道的26個精華元素中,其中一項就是蔡李佛拳,蔡李佛拳是一種廣東名拳,雖然僅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但在省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的流行卻相當廣泛,而對于想靠武術揚名立萬的李小龍來講,沒有理由不去學習這一大武學名宗,這種與詠春拳有著同樣實戰價值的,在香港算是最大的一個門派的崇尚實戰的拳術。
   五、邵漢生——節拳
   邵漢生師傅是李小龍武壇生涯中的第一位正式的北派功夫老師,李小龍是在離港赴美前不久才去跟邵師傅學藝的,因爲他感覺到自己到美國後別無所長,而只有武術方面可以勉強說得過去,所以爲了進一步強化自己的這一技術特長,他才通過父親的介紹去跟邵師傅學藝的,這時他雖尚未打算到美國後以武謀生,但武術確已成爲了他的精神支柱。李小龍雖然跟邵師傅以“舞”換“武”,但也是在投入邵師傅門下後才開始教邵師傅學習跳舞的,而且邵師傅與李海泉同爲香港演藝界名人,同時他們的交情也頗爲深厚,所以作爲世侄輩,李小龍尊稱他爲“四叔”。當然他也學到了一些同門師兄弟所無法學到的節拳之關鍵技術,因爲邵師傅對他的教授實際上是屬于“家庭私人式”的教學。而且,邵師傅這時教給他的功夫便是我們在美國長堤空手道大賽上看到他的疾如風、快如電的精彩的表演,尤其是他的連環飛踢的動作給人們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而被譽爲“致命的芭蕾”。
   六、艾得?帕克——“肯波”流空手道
   艾得?帕克(ED-PARKER),在美國武壇被稱爲“美國空手道之父”,是空手道運動在美國的奠基人,同時也是“肯波”流空手道(KENPO-KARATE)的創始人。李小龍經朋友介紹與他認識之後,亦迅速與這位著名空手道教育家成爲好友,並由此開始互通所學,李小龍向他講解以詠春爲主的中國武術,艾得?帕克則將自己的格鬥精技介紹給李小龍,使李小龍切切實實地受到了空手道這門格鬥藝術的高深內函。尤其是艾得?帕克的功夫是脫胎于傳統空手道的新型格鬥技藝,所以它的改革與發展對李小龍的影響相當大,也使李小龍由此認識到一點:“拳術應該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因爲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
   七、嚴鏡海——肌力訓練
   嚴鏡海雖爲李小龍的學生,但他對于李小龍在武術上的成功,亦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因爲嚴鏡海在投入到李小龍門下之前,便已是一位傳統武術方面的高手,並精于多種拳法及擅長“鐵沙掌”功夫,然他對李小龍最大的貢獻乃是把自己的一套肌力訓練方法教給李小龍,因爲他本身便曾是一位舉重運動員,于肌肉訓練方面有相當豐富的經驗。當然李小龍對嚴鏡海所教的技術亦如獲至寶,而依法苦練不輟,使本身便已強健的肌肉變得更加發達,抗擊力亦更強,爆發力亦更爲凶猛。所以說,如果沒有嚴鏡海的幫助,就不可能有李小龍那強勁、威猛的身手及鐵鑄般強硬的身體。李小龍那身結實的肌肉和驚人的爆發力,本身就代表著一種神威和氣勢。對此,李小龍亦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你的身體不夠強壯,你便不能進行劇烈的搏擊。”
   八、肯尼?拉貝爾——柔術
   肯尼?拉貝爾(GENE-LEBLL)在美國武壇號稱“柔術之父”,作爲“黑帶群英殿”中“導師獎”的多次獲得者,李小龍不僅跟他學習過柔術,就連查克?羅禮士(CHUCK-NORRIS)與“噴射機”賓尼(BENNY)也曾跟他學過柔術。
   在李小龍剛到美國發展之時,肯尼?拉貝爾便早已名聞全球,他不僅獲得過多次各種柔術與格鬥比賽的冠軍,而且還因摩托車特技過人而被譽爲“飛車手”,當然李小龍所跟他學習的主要內容爲“鎖制技術”。不過,從小就喜歡騎摩托車的李小龍自然免不了向他討教此種可用作電影表演的特技技術。最爲重要的是,拉貝爾曾向李小龍傾囊相授了自己的柔術技術,從而進一步完善了李小龍的格鬥技系統,因爲人們都知道,截拳道是一種踢、打、摔、鎖並用的立體式無限制的拳道,而其中的“摔”與“鎖”技術除了李小龍曾從中國武術中汲取了一些有用的技巧之外,相當一部分的精華動作便直接來自于肯尼.拉貝爾。所以說,早在當今的一些截拳道研修者回過頭來學習格雷西柔術或其它一些綜合性格鬥技之時,殊不知早在30多年前,李小龍宗師便已在肯尼?拉貝爾的指導下面掌握了此類武技,只是當今的一些截拳道研究者對正宗的截拳道知之甚少而不了解罷了。1997年,美國武術界在爲肯尼?拉貝爾祝壽時,他突然說了這樣一番具有震撼性的話:“在我的62年武術與柔術生涯中,李小龍是真正的無敵鬥士,尤其是他那雙可將人鎖制得無法動彈的雙臂,若以身材比例而言,其力量與威力確爲我平生未見。
   九、李峻九——跆拳道
   李峻九(JHOON-GOO-RHEE),曾兩次入選“黑帶群英殿”,並以曾向美國國會議員傳授過跆拳道及自衛術而聞名,爲美國武壇跆拳道界之定級領袖人物,有“美國跆拳道之父”之美稱。
   李小龍與李峻九的相識是1964年艾得.帕克舉辦的長堤空手道大賽上,當然他們兩人都是以表演嘉賓的身份去出席的,那一年李峻九32歲,大于李小龍將近10歲。但李小龍的精彩表演卻深深地震撼了李峻九,從那時候他們便成了好朋友,常常互相拜訪、互相交流。李峻九不但學習了李小龍的立體式攻擊打法,且同時將自己修煉了多年的腿法心得教給了李小龍,從而進一步完善與豐富了李小龍當時的武道系統,尤其是在高踢法方面,更使李小龍獲益良多。至于李小龍經常在一些公衆場合所表演的“腳斷木板”之技,便得自于李峻九;還有騰空飛踢技術,更有賴于李峻九的指點。因爲作爲世界一流的跆拳道大師,由李峻九講述腿法,最具權威性。
哲學
  李小龍在西方受到廣泛尊崇的重要原因,是他不僅有高超的武術功力還擁有武術的哲學精神。現在世界上仍然有許多以李小龍爲宗師的會館,他們一般遵循李的武學思想,把練功夫分爲三個層次,一是思想,二是功夫知識,三才是技巧。有思想的拳頭造就他的不凡。
   ——總是有人跑來問我:“李振藩——你真的有那麽厲害嗎?”,我說:“噢,如果我告訴你我很厲害,也許你會說我在吹牛。但是如果我告訴你我並不厲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謊。”
   ——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先動。
   ——盡其在我,簡單是美。
   ——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
   ——以無法爲有法,以無限爲有限。
   ——如果知識隨著傳統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傳統的陰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並不了解你自己。   ——對某件事視作毫無價值,也是勇敢的表現;對某件事視爲絕對成功或視爲當然時,這同樣是勇敢的表現;但是如果對某件事束手無策的話,那麽便是畏縮了。對敵亦是一樣,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己,縱使失敗,精神上仍是勝利的。   ——別人告訴我說一個天才可以創造自己的機會,事實上,一個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創造自己的機會,甚至可以創造自己的天才。
   ——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
  ——修練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擊破石塊或木板,我們更關心的是用它影響我們的整個思想和生活方式。
   ——僅學習某門派某人之機巧,即使發揮至極限,也非真正的搏擊。所謂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覺悟,而非以做觀念上的俘虜。
   ——一個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確地去“指導”自己向正確的道路邁進。所以,人應該不斷地維持自己的尊嚴,尊嚴可以發掘自己的潛能,和促進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這樣,我們每天要重複估計自己的潛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有時,尊嚴是不容易得到的,爲了某些利益,可能會抛棄一切尊嚴;或爲了虛名,尊嚴也不顧了。總括地說,世人一般所熱心的是沽名釣譽。沽名釣譽或妄自尊大均不足爲法,所以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了解自己。
   ——自我了解是最爲困難的,我們很容易發覺到想發揮自己的才幹實際上是滿途荊棘,所以一個有天才的人應該盡量發展他的事業,迫使自己去創造新業,所得的成就是萬世不沒的。
   ——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滿,一味以爲自己了不起,于是便缺乏上進心了。另一種人則太不知足,貪得無厭,毫無自律可言,更談不上自我警惕。貪婪的人無法掩蓋他自己醜惡的面目,他的身體是透光的,他生活在戲劇化的人生裏,結果使自己陷于不能自拔的深淵。
   ——想要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尊嚴,只要多作實際行動,實際行動可以表現自己的才幹,同時你會懂得和洽地與人相處。
   ——光是知道是不夠的,必須加以運用;光是希望是不夠的,非去做不可。
   ——隨著時間的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樣會死去,會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而我們還活著。我們不得不去領悟自我,發現自我,表達自我。擁有使用武力的權力者,官員,軍人,警察,法官等,一定要由明智的思想所控制。沒有理智的武力很可能會變成暴力。
   ——我們爲什麽會害怕?這是由于我們做事不能當機立斷,一旦猶豫不決的時候,我們便會畏縮。但如果能夠對某件事作明確的判斷時,不論有無價值,我們都不會畏縮。
   ——想要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尊嚴,只要多作實際行動,實際行動可以表現自己的才幹,同時你會懂得和洽地與人相處。
   ——讓你的思維如水一般沒有束縛,招式變幻的偉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啓迪。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于水,然而它卻能夠穿透最爲堅硬的東西,可以存在于任何空間,沒有什麽能夠超越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朽
  在逝世接近30年後仍被美國時代雜志選爲“21世紀廿大偶像人物”之一的李小龍,對世界影壇有著不凡的影響力,沒有他也就沒有現在的成龍、李連傑問鼎國際,沒有他,港臺動作片仍然停留在地區性的拳打腳踢,他的早逝也爲影迷們留下了傳奇式的遺恨。李小龍在三十三歲那年離奇去逝,死因至今仍是一團疑霧。他死在香港女影星丁佩家中,醫院報告說他死于腦水腫,一種處方止痛劑Equagesic導致的罕見性藥物反應。全球影迷如癡如狂的是李小龍在電影中獨一無二的矯捷身手,配以緊湊驚險的情節,猶如一場暴力拼鬥的芭蕾舞。他在的拳腳身段的布置,成爲後來動作片爭相模仿的對象,沒有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把暴力動作化爲豔美的旋律。《時代》雜志描述:如果你看到一個身影飛旋在空中,一瞬間把兩個惡漢踢得昏死過去,然後又見兩個飛拳,另外兩名惡漢也應聲倒地,你知道那是李小龍來了。這位年輕人心目中永遠的蛟龍,一生短暫,也是美國影壇上躍起的第一顆中國巨星。
李小龍截拳道
  李小龍截拳道海報截拳道是李小龍所創立的融合世界各種武術精華的全方位自由搏擊術。“截拳道”意思就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或截擊對手來拳之道。截拳道倡導搏擊的高度自由和本能性,抛棄傳統形式,忠實地表達自我。“以無法爲有法,以無限爲有限”是截拳道的綱領和要義。它將東西方哲學理念運用于武術,是一種搏擊指導和方法論。李小龍有一套自己的格鬥體系,人們稱之爲“李小龍截拳道”或者“原始截拳道”,它是截拳道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截拳道是發展的是無限的。
   截拳道透過鍛煉人類天生的身體武器,達到兩個目的:
   1、摧毀面對于你的敵人--消除自由、正義與人性的障礙;
   2、摧毀任何紛擾你心靈之物,無須傷害人,但能克服自己的貪婪、憤怒與愚昧。
李小龍雙節棍
  李小龍旅居美期間,曾向亦師、亦友、亦徒的美籍菲律賓棍術名家——丹?伊諾山度(Dan Inosanto)交流了雙節棍與菲賓律短棍,並成爲一位用棍的專家。在好萊塢劇集《青蜂俠》中,李小龍首次使用雙節棍。雙節棍爲兩節圓形的硬木,中間以鐵鏈或皮條相連,既可猛擊,又可絞殺,集棍的剛猛與鞭的陰柔于一身,美國一本武術專著曾如此介紹:“揮舞著的雙節棍的一端,其落點可産生1600磅的力,而人骨頭只需八磅半的力就可擊碎。一旦連接雙節棍的鐵鏈或皮條纏繞到對方的脖子上,只需輕輕一拉,便足以將人絞死。”生活中的李小龍常攜帶雙節棍防身。現在,美國的不少州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使用和擁有雙節棍。原因是有些美國青年看過李小龍的功夫片,或耳聞雙節棍的威力,也玩弄起雙節棍來,結果釀成人命,遭公衆輿論的譴責。《精武門》讓當時的香港觀衆見識了李小龍精湛的雙節棍術,歎爲觀止。《猛龍過江》時,李小龍手中的雙節棍變成兩對,表演難度極大,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李小龍寸拳
  李小龍無敵寸拳,是從詠春“寸勁拳”演變改造而來,是截拳道特別高級的殺手鐧技藝。李小龍的“寸拳”所擊出的“寸勁可將一名體重超過75公斤的人擊出幾米遠。詠春拳有一種特殊的發力方式,叫做寸勁。所謂寸勁,是指距離攻擊目標很近,或者動作即將完成的瞬間,才突然加速收縮肌肉發出的短促,幹脆的爆發力量。在詠春門中,詠春高手不用蓄勢就能發動連續緊湊的攻擊,在1至3寸距離甚至貼身狀態,發力將對方擊倒。按照力學原理,物體在加速度之後産生的力量最大,因此,拳的勁道要大,也必須屈臂後猛擊,以保證有足夠的距離加速。而寸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在最短的距離內發出大的力。
以無法爲有法的武學
  吳思遠:他的武術哲理,我記得其中有一句是以無法爲有法,就是說很多東西你到了最高的境界,你就沒有一個法制,所以他有很多的理論,當時香港人,我們拍電影的人都非常欣賞的,譬如說如果兩個人在搏鬥,敵不動我不動,他說最重要就是看著他的腳,李小龍說,因爲他要打你,要攻擊你,他腳一定要移動,不移動,他打不到你,所以就瞄准他的腳,其他都不用看他,他的腳一動,我要比他還要快,那這就是他截拳道的一個精神。
去世
  1973年7月20日14點鍾,鄒文懷來到李家中,二人對《死亡的遊戲》做了意見交流。16點半,他們來到丁佩家中。三人談了兩個小時。19點,他們決定到凱悅酒店樓下的日本酒家用餐時,李小龍突然說:“我不舒服,頭疼起來了。”丁佩當即給李小龍服用了阿司匹林,服藥後,小龍便躺下休息。到了晚上10時左右,鄒文懷還有事要與李小龍商量,便推叫李小龍,但小龍一點反應也沒有,鄒文懷感到情況不妙,便馬上打電話叫醫生,但一切都已太晚了,死因誰都無法破解。李小龍的票房神話就這樣流星般地結束了。
墓地
  [4]李小龍的墓地位于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那裏被全世界武術愛好者視爲聖地。李小龍的墓碑是絳紅色的,上面有他的照片、英文名字BruceLee以及中文原名李振藩。墓碑上面還注明,他是截拳道的創始人。在他墓碑的下方是一塊黑色的類似一本翻開的書的石雕。左面一頁刻著道家的黑白太極圖。圖兩側用中文刻著這樣兩句話:“以無法爲有法,以無限爲有限”。李小龍英年早逝,他子承父業的兒子李國豪也意外身亡,李國豪的墓碑就在李小龍的右側。
評述
  ◆ 七屆世界空手道冠軍羅禮士接受《功夫之手》雜志訪談時說:“我從李小龍他那裏學到了很多東 西。他是個知識淵博的人,也是世界上武功最好的人!這就是我個人的看法。他的全部生命就是武術……再也找不到象他這麽棒的人了。”
    ◆ 美國空手道冠軍得主劉易斯?迪爾對美國《黑帶》雜志說:“我無法再遇到一個像李小龍那般對武術狂熱的人了,他能夠成功,除了一半是天賦外,其余都是他肯努力的結果。他實在非常努力。發源快、准、勁,足以令他雄視武壇。此外,他對各種武術器械的認識及純熟,可以稱得上是專家,就是這些沒有人及得上他。”
   ◆ 帕特?約翰遜說:“李小龍具有功力很強的技術,他的側踢就是最強大的武器。他消耗的體力小,卻能發揮出很大的功力,這點我都感到驚訝!他的功力是瞬間的、快速的,動作不笨重,時間不冗長。”
   ◆ 鮑勃?沃爾帕說:“你把你最好的技術給李小龍演示過,一周之後,他就會做得比你還好!”
   ◆ 李小龍遺孀琳達?李?卡德威爾說:“我們似乎總是開始新的生活--每部電影的開始對我們而言都意味著一種新的生活。名氣越來越大,紀錄一再被打破—每一件事都是新的,而他卻總是說:‘這只是個開始’。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還有更多的事要做。他同時認爲,對于中國人來說,他們要向世界所展示的也只剛剛開始而已。他爲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他希望通過電影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部分文化。”
   ◆ 前世界跆拳道冠軍威爾森,他進行過70次職業格鬥,從未敗北,當別人誇他有天賦時他說:“我堅信,我和李小龍一樣認爲,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取代奉獻和努力。天才能打開你成功的大門,懶惰卻能讓你當衆出醜。”
   ◆ 武術家、菲律賓棍王、截拳道權威和領袖伊魯山度學習了很多功夫,他將各國的武術融會貫通,試圖創立一種新的武術,他說:“在我40歲的時候,大有可能爲自己創出一種新的拳術來。但因爲有緣令我得以認識李小龍,他的所爲毫不費力地就將我的一切都打垮了。我當時很沮喪,于是我准備終生習藝于其門下。”伊諾山度說:“小龍最讓我難忘之處,並不只在于他的體能及武藝的不凡,而是他廣博的知識,不論是對人生還是對武術。”
   ◆ 第21、26屆全日本極真空手道冠軍八卷建士說:“我非常喜歡李小龍,常去看他的功夫片或模仿他的動作。”
   ◆ 拳王穆罕默德?阿裏說:“李小龍是個偉大的人。他是那一領域中最爲傑出的。我希望我能遇到他,因爲我的確喜歡他的武術。他超越了他的時代。”   ◆ 功夫高手加裏?德爾說:“李氏的教導是真正的教科書,是拓寬各種拳理的源泉。”
   ◆ 旅美華人國術界領袖、李小龍名弟子嚴鏡海說:“我真希望21歲時就接受李小龍的指導,但可惜我年長李小龍20歲。雖然我學得較晚,但總比完全沒有學習好得多,小龍住奧克蘭市時我們幾乎天天在一起訓練,我有任何疑問他總是不厭其煩地爲我解說。我則將其中寶貴的重點抄錄下來,作爲日後個人練習和指導學生的指南。”
   ◆ 美國空手道之父埃德?帕卡對李小龍的截拳道推崇備至稱“他的拳術簡直太神了!”
  ◆ 美國世界空手道冠軍鮑勃?華爾說:‘李小龍的前臂異常發達,而且還擁有一雙鐵拳和十只鋼指,真是太可怕了。”
   ◆ 美國奧林匹亞健美先生多裏安?耶茨說:“李小龍渾身每塊肌肉是如此結實,擊出的力量是如此地可怕,他是一個難以置信的人。”
  ◆ 美國多屆空手道冠軍得主邱克?諾裏斯在電視裏向億萬觀衆表明,李小龍是他的老師,他說:“李小龍是奇異人物。”
   ◆ 十屆自由搏擊冠軍、美國自由搏擊始祖喬?劉易斯說:“小龍是一位最好的老師,他的哲學與武功水平是舉世無雙的。”
   ◆周星馳在功夫拍攝宣傳其間受訪說:“李小龍是我的偶像,小時候在戲院裏看的平生第一部電影就是他主演的。那部影片讓我感覺心中有一團火在熊熊燃燒,接連又看過幾部他主演的電影後,我立志做一個武術家或是一個演員,如今我努力爲之奮鬥的一切都是因爲他。他在香港電影的曆史上是一個特例,是萬中無一的人,他有武功天分,又有天時地利人和。對我來說他不僅是武術家,還是創意人,他對武功的想法與之前任何一個門派都不一樣,總與別人不同,很多地方都是開創曆史性。還有就是他的遠大眼光,想想看,在他之前,功夫除了本土市場,其他地方並不知道,但是因爲Bruce Lee,讓中國功夫和功夫電影風靡全世界,他是第一個看到功夫未來發展趨勢的人,一個真正的先行者。在這部影片中,是否用一兩個模仿他經典姿勢的鏡頭表示我的敬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把他對功夫的理解放到了我的電影中。”
   ◆ 日本武術家、大學體育教授和裏積與李小龍切磋之後,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那時在一所大學教授拳擊,我常常對學生說,如果你要發拳快的話,一定要減輕出拳的力量,但當我看見李小龍發源的閃電  李小龍
速度,同時又強有力地擊倒對方後,我的理論便告粉碎!同時我又發覺他的腰力運用甚好,一切動作都很有規律,那時我才知道李小龍的確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我開始對他産生敬意。李小龍是我的摯友,世上再沒有一個人像你那樣博學、真誠、具有勇氣。他是一顆不滅的星。”
   ◆喬治.迪歐曼:認識李小龍以前,我出拳雖然有力量,但沒有足夠的殺傷力。李小龍將出快拳的技巧傳授給我,讓我的拳既快又有力量,且大大增加了殺傷力。我做了4年拳王阿裏的保鏢,我後來也將這種技巧傳授給了阿裏。能夠踢到自己頭部的也僅有李小龍一人。
   ◆ 美國海軍陸戰隊教官保羅?弗奈克說:“如果你練習過武術,而且閱讀過李小龍著作,如《截拳道之道》,你就會發現,他的搏擊理念遠遠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他所掌握的每一個信息,他對傳統功夫的每一次批判,以及他所倡導的每一個搏擊原則都適用于當今的搏擊。”
   ◆ 美國柔術大師威利?傑伊說:“李小龍的武術理念比我們先進100年。”
  ◆ 號稱“美國柔道之父”,曾榮獲多屆世界柔道、柔術冠軍的傑尼?勒貝爾說:“他的出擊速度比一般人快兩倍,他的拳術、步法和他的踢技確實超群……如果說有武者爲王,小龍則是王中之王……他是那個時代裏最出類拔萃的頂級高手。”
   ◆ “讓我告訴你,這小夥子確實無與倫比,我用跳踢踢碎了四塊木板,而幾天後,他將憑空落下無所依憑的四塊木板一記側踢就把它們踢碎。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是來自“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的回憶。
   ◆前世界空手道冠軍路易斯?迪爾格達則認爲他與李小龍的切磋是一種恐怖的經曆:采取防禦吧,只能被動挨打,主動出擊吧,只能換回更嚴厲的反擊:“李小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盡管我是一位世界冠軍。”
   ◆巴西柔術之神Rickson Gracie認爲李小龍、阿裏和泰森是三位搏擊史上最偉大的格鬥家。
   ◆ MMA冠軍BAS RUTTEN說:“ 我認爲李小龍對很多現在還參加格鬥比賽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精神依托。他確實是MMA的先驅者,我們在電影《龍爭虎鬥》中看到他使用過十字固。他的思想是非常開明的,原來他從不相信高過腰的腿法能起作用,但當Chuck Norris用腿踢到他的頭之後,他說:“從今以後我也會使用高腿,因爲高腿是有用的。”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李小龍是位何其偉大的武者,他通過不斷改進自己的格鬥技術,使它越來越好。”
   ◆ UFC的主席Dana White在Spike TV上說:“李小龍是成功的、主流的——混合格鬥(MMA)之父。”(多次在公開場合說過)
   ◆“美國跆拳道之父”李峻九對李小龍的寸勁拳的評價是:“挨他拳的人,一定會昏倒。”
  實戰
  李小龍開武館有自身特點,收費加不收費,只要是願意和他實戰的各派人士,他都可以免費,因爲他把武館當做截拳道實戰改良的實驗室。自1966年開始,即開始戴護具每周至少兩次與拳擊、跆拳道、柔道、摔跤的弟子以及當年武壇高手們實戰兩次。另外,李小龍的弟子們有個特點,絕大部分都是某門派武技的黑帶高手,且年齡都比他大。包括舊中國全運會拳擊冠軍李愷、擁有多名拳擊金手套弟子的拳擊、柔道高手馮天倫、棍王伊魯山度、拳王巴斯蒂羅,以及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久,泛美柔道冠軍、柔道天才海沃德小本、喬劉易斯等。
李小龍不僅僅與“美國柔道之父”傑尼?勒貝爾有共同訓練經曆,早在六十年代初期,李小龍就與美國柔道國家隊金牌教練,柔術宗師謝華亮(即一般翻譯的威利?傑伊)就建立忘年交,謝華亮先生不僅很欣賞李小龍,還將他的小循環柔術傾囊相授,在謝華亮先生的柔術專著中有專門提到李小龍,稱李小龍的擒鎖勁力之大,是他見過的那個級別中的最強者。李小龍第一本書《基本中國拳法》的其中一篇序言,就是謝先生所寫。
趣事
  成龍大哥當年還在《精武門》裏給李小龍跑過龍套。具體的原因是因爲李小龍飛腳踢人,那個演員受不了,找成龍做替身挨這一腳。   《猛龍過江》中,李小龍對著鏡子出拳踢腿的速度的確非常之快,甚至都發出了聲音!李小龍對著鏡子出拳時,上衣都有輕微旋轉了!因爲速度太快了,所以帶動了上衣的運動。 李小龍的動作非常快,快到看不清,所以拍電影時只好放慢膠片的速度.在拍攝的時候,李小龍和傲加達擂臺比武,李小龍有一個飛踢的動作,一開始攝影機是按照正常速度拍攝,但是出來的效果非常模糊,他們迫不得已將轉速調慢,以求“真實”。  李小龍五歲時的全家福
  情事
  王小姐: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
    李小龍[5]交往的女性,多是來自東方,這是李小龍與她們在血統、文化、地域相同或相近的緣故。
   李小龍在美國最先交往的一個女孩是一位姓王的小姐。王小姐也來自香港,比李小龍小兩歲,她進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不久,並一眼認出了這個叫布魯斯?李的哲學系學生就是在香港電影圈小有名氣的李小龍。
  數據
  1、 以其130余磅的體重,擊出了350磅的沈拳
   2 、用二節棍擊出了1600磅的力量
   3 、以其招牌動作“墊步側踢”,把一個身穿護甲的200磅壯漢踢飛了20米,落入遊泳池中
   4 、把34公斤的杠鈴直臂水平前伸,收回,在伸出靜止控帛20秒
  5 、把56公斤的杠鈴平舉並停留片刻
   6 、一手持32公斤啞鈴水平前接一個順勢後擺,再側舉至肩部並堅持數秒   7 、輕松地把手指插入一罐未開封的可口可樂
  8、 用側踢把一只45公斤的沙袋踢破
  9 、把約135公斤的麻袋踢到大約一層房子的高度
  電影
  1、李小龍傳奇(1976年)   上映:1976年  李小龍
地區:香港   語言:粵語   導演:吳思遠   主演:何宗道、葉准
  2、李小龍傳奇(1993年)   英名:The Bruce Lee Story   上映:1993年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編劇:愛德華?卡赫馬拉、約翰?拉夫歐   導演:羅布?克恩   主演:傑森?斯科特?李、勞倫?赫利、楠西?柯萬、麥克爾?蘭德、羅德?威爾森
   3、李小龍傳奇(2008)   上 映:2008年   地 區:中國   制片人:俞勝利   編 劇:錢林森 張建廣   導 演:李文歧   攝 影:袁曉滿   主 演:陳國坤、米雪兒?朗、王洛勇、蓋 克、周 舟、邊瀟瀟、于承惠、寇振海、程煜
  遊戲
  英文名:Bruce Lee  遊戲畫面類型:動作遊戲   研發:(暫缺)   發行年:1984   操作系統:Apple II   遊戲簡介   在日本富士山下有座機關重重的魔宮, 裏面是由相撲大力士及伊賀忍者把關, 全都是身懷絕技, 武藝高超的敵手. 此刻李小龍化身的玩家, 目的就是要突破魔宮, 順便取走那誘人的寶石.
  參考資料
1 概述部分資料來源  
http://news.sohu.com/20060109/n241333177.shtml
2 概述部分資料來源  
http://news.yzdsb.com.cn/system/2010/10/03/010727416.shtml
3 概述部分資料來源  
http://sports.sohu.com/20100205/n270080622.shtml
4 李小龍墓地介紹及照片。李小龍墓地  
http://www.zg05.com/readNews.asp?id=3092
5 李小龍的真功夫  
http://hi.baidu.com/daozhong99/blog/item/393c82cb3717db16bf09e636.html
  擴展閱讀:
1 李小龍紀念網:http://www.eeloves.com/100008
2 百度李小龍吧:http://tieba.baidu.com/f?kw=%C0%EE%D0%A1%C1%FA
3 李小龍圖片: http://www.bcbj.net/img/李小龍.jpg
4 大量李小龍圖片:http://tieba.baidu.com/%C0%EE%D0%A1%C1%FA/tupian
5 李小龍罕見的海灘性感舊照:http://img.baitengwang.com/item.aspx?id=4916
6 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http://www.shijiejilu.org.cn/_d269817320.htm
7 按照李小龍真實陵園制作的網上陵園:http://www.zg05.com/main.asp?id=1093
8 李小龍語錄:
http://www.chinaxianghu.com/ListInfo.asp?sID=09375219.1&gCateID=15625348.0
9 《李小龍未解之謎》 段潔等編著 中國經濟出版社 9787501789412
10 李小龍檔案:http://www.cnwushu.org/viewthread.php?tid=78&extra=
11 李小龍的真功夫
http://hi.baidu.com/daozhong99/blog/item/393c82cb3717db16bf09e636.html

葉問>百度百科

葉問(1893-1972年),本名葉繼問,是廣東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葉問從小受到家庭嚴謹的儒家教育。從7歲起便拜“詠春拳王”梁贊的高足陳華順(人稱華公)爲師學習詠春拳。自收葉問爲徒後,陳華順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爲陳華順封門弟子。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葉問十六歲那年,赴港求學外文,就讀于聖士提反學校。後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另有相關電影以此爲名。
  早年生活
  葉問(Yip Man)(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佛山桑園葉族人。葉問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詠春拳第一人。祖籍爲南海羅村聯星潭頭村人,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才搬往佛山桑園居住。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爲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爲生,人稱之爲找錢華)。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與葉問年齡相差四十歲之多,故葉問也以華公相稱,而陳華順武術大師-葉問個人影集(8張)對此年幼弟子極爲疼愛,自收葉問爲徒後,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爲陳華順封門弟子,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到葉問十六歲那年,遠離佛山,赴港求學外文,就讀于聖士提反(Stephen 更好翻譯爲“聖斯德望”因爲此詞系天主教一聖人名)學校。後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成爲真正的功夫良才、偉大的武術家。其徒弟除總會及分會的會員、港九各地的中國工人外,還有在港的外國留學生。以一人之力,能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故被門人推舉爲一代宗師。葉問其本名爲葉繼問,是廣東佛山人氏,在家族中排行第二,祖居于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爲佛山一大家,桑園內占地甚廣,大屋連綿達數條街位,大門在左側,爲佛山著名的茶樓(俗稱港式飲茶)“桃園居”,隔鄰爲全佛山最著名的餅食店“公興隆”,該店以芝麻餅見稱。“桑園葉姓”在佛山,可說是無人不知。
   中國人在此年代,就被外國人看做東亞病夫,一次葉問經過公園入口處,看到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告示牌,葉問爲了民族正義,跳起一腳把告示牌踢了個粉碎,爲中國爭一口氣。還有一次葉問看見七八個外國海員當街欺辱婦女,一向喜歡打抱不平葉問上前制止,與七八個外國大漢戰在一處,但雙拳難敵四手,不到幾個回合就漸落下風,就在此時一個青年人大喊一聲,擠入圍觀的人群,同葉問一同合戰外國大漢,最終打得七八個外國人人仰馬翻,落荒而逃,此青年人正是梁贊之子梁壁。
   得知眼前的正是詠春大師梁贊之子,葉問當即拜其爲師,因而有緣再隨梁壁深造詠春拳技,轉眼過了兩三年時光,葉問因不斷得到梁壁指點,使詠春拳技能臻入化境。
   還有一種說法,葉問當初遇見梁壁,是因爲梁壁找到葉問,要求與他比武,但無論葉問如何進攻都被他一一化解。葉問一問,方知原來這是師叔梁壁。   民國初年,被譽爲中國四大鎮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遊行盛會,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藝,每年遊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來自外鄉遊客。
在一次的“秋色”遊行中,葉問與其表妹數人共觀“秋色”遊行,突有一當時的軍閥排長對其表妹做出不禮貌行爲,當時葉問身穿長衫,薄底禮絨鞋,甚似王孫公子打扮,而且體形並不高大,斯文一表,望似可欺負,對方便是色膽包天,上前欲對其表妹動手動腳。這時,卻被葉問突然標身進步,以慣用的詠春拳手法,來個攤打齊發,即見對方當場應身倒地,一向欺壓百姓的地方軍閥,卻突然敗在一個斯文書生手下,哪肯咽下這口氣,更是惡向膽邊生,起身拔槍,當時的葉問,一個轉馬瀉身來了個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對方的左輪手槍,並以其大拇指的力量,直壓左輪手槍的轉輪,竟然把左輪手槍輕芯壓曲,使其不能發射。在日軍攻占佛山後,葉問的過人功夫,早被日本憲兵隊聞悉,欲邀請擔任憲兵隊的中國武術指導被拒之後,指派武術高手與葉問比武,言明若葉問被打敗則聽命差使,葉問在無法拒絕的情況下,只好接受比武,來者卻是身材高壯,拳重馬健,葉問擺出詠春樁手,二字鉗羊馬,目視對方,卻一言不發,誘待兵來將擋,對方搶先出手,以箭標馬進迫,葉問即變前鋒的樁手爲耕手,耕去對方箭,並同時轉身跪馬,拿正對方前腿之後膝位,迫使對方突然失去重心,對方雖未中招,卻是敗相畢露,葉問也及時收馬,一聲承讓,跳出比武畫地,真是高手過招,點到爲止。事後,葉問在衆人的掩護下逃走,而這場比武由于時間極短,被人戲稱爲“不到一分鍾”。比武後的葉問,擔心激怒日本軍閥,暫離佛山,但卻暗助我敵後工作行動開展,抗日戰爭勝利後,葉問雖有一身武功,卻放棄設館授徒,在縣府刑事單位任職,擔負除暴安良工作,曾親手偵破佛山沙坊之劫案,並在升平路升平戲院內親擒劫匪,更得上級賞識,在廣州市擔任南區巡邏隊長一職。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認識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可說是武林中人,曾習龍形摩橋,得知葉問爲詠春拳陳華順門人,即行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的大街飯店公會公開傳授,當時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駱耀以及其外甥盧文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與葉問早已是世好,可說是亦師亦友,以後有葉步青、徐尚田......等相繼投入,由于求技者日漸增加,當時投入學技的,以九龍巴士同人爲最,由于求學詠春拳技連綿不斷,爲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葉問再三遷換場地于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幹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個角落。近來在中國福建南安又有以詠春拳爲基礎發展成爲自成體系的[鶴拳道]。
  晚年生活
  七十歲的葉問,其功力並不遜色于青壯年時代,時在香港黑社會搶劫之風最盛時期,因此葉問常在夜間四處巡視維護地區治安,一旦見到有流氓劫匪出刀意圖搶劫路人,往往只見黑影一現,葉問就以疾風式的蹬踢踢向流氓,霎見劫匪被踢出數十尺之外倒地不起。利達街也因此成爲香港唯一安寧的地方。葉問也因此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得到“優秀市民”的稱號。
   葉問大師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詠春拳一代宗師,精神永在,爲後世門人之敬仰。
   詠春拳術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上,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將詠春拳從佛山發展到世界每個角落,成爲國際間享負盛名的中國武術,亦是現今最多外國人研習的中國武術。詠春拳的起源與發展一致被認定爲:“起于嚴詠春,衍于梁贊,盛于葉問!”
  興趣愛好
  此外,在其個人興趣方面,每日隨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樓飲茶,偶爾也來幾圈衛生麻將,除此之外,仲夏之時,葉問更是喜歡參觀鬥蟋蟀,其原因是廣東的蟋蟀非常勇猛善戰,不象臺灣蟋蟀,相鬥即定輸贏。因此兩蟋蟀鬥下來,可以大戰數十回合,更有蟋蟀的腿都打斷了,仍然勇猛搏殺,比起擂臺大戰,更爲過癮。除了鬥蟋蟀,鬥狗也是所好也,至于葉問觀看鬥狗,多是于另一武林高手共往參觀,他就是蛇形刁手梁家芳師傅,他與葉問同是武林中好朋友,也是同鄉,可說是深交。
  家世
  葉問正室爲其生兩子兩女,長子葉准,次子葉正。其妾室爲其生一子,名叫葉少華。另還有一女,名字不詳。由于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葉問死後,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分完家産,來往甚少。
  與李小龍
  葉問衆弟子當中就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其中就有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功夫之王李小龍宗師。
   回首當年,李小龍出生在美國,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是在香港度過的。小時候的李小龍身體十分瘦弱,父親爲了強壯兒子的體魄,便教其打太極拳。而李小龍本身就喜歡嘗試新奇的事物,喜歡冒險,特別是戶外運動。于是他徹底迷上了武術,除了太極拳,他還學過詠春拳、洪拳、少林拳等拳種,爲今後自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小龍則是在街戰失利及受好友張卓慶(WILLIAM-CHEUNG)的影響而決定投入到詠春門下的。因爲李小龍突然間感覺到張卓慶的技擊犀利了許多,原因是他學習了詠春拳,所以在張卓慶的介紹下他亦正式拜入了葉問宗師的門下,而開始系統學習詠春拳。當然開明的葉問亦不反對李小龍繼續練習太極拳,也不反對自己的弟子與別的拳派過招,相反他還特別注重實戰訓練,因爲他知道一個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習武者只有在“講手”或“實戰”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與強大自己。這一切,均對李小龍影響至深。
   在很多時候雖然是由師兄黃淳梁(Wong-Shun-Leung)代師授藝,但黃淳梁亦爲一位詠春闖將,號稱香港“講手王”,他的性格又與小龍投緣,加上葉問十分喜愛聰明的小龍而傳給了他很多詠春訣要,這一切均使小龍迅速成長爲一位詠春高手。即使後來李小龍獨創一門拳學而成爲一代創派宗師,但他的截拳道仍未脫離詠春的影子,截拳道中一些核心技術仍與詠春基本類似,只是李小龍在詠春的技術上又進行了升華與改革而已。所以說,李小龍宗師後來功高蓋世,而詠春拳對他的影響亦不可小覰,黃淳梁作爲李小龍的授業師兄,李小龍的大多數詠春技術均由他所教。
小龍6年的深刻教詢,使他由一個巷戰者而過渡爲真正的武術高手,當然這亦是李小龍後來能成爲大家的一個必然的前提。李小龍是世界一流的功夫大師,但他首先是一位名貫香江的詠春闖將。李小龍後來在世界武壇上的輝煌成功,也爲詠春拳的世界性傳播作出了雖爲間接但卻實際的極大的貢獻。李小龍後來移民美國,但他一直鑽研功夫,有疑惑就打越洋電話向葉問請教。
   美國報刊甚至把他譽爲“功夫之王”,日本人甚至稱他爲“武之聖者”,香港報紙也贊譽他爲“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
   李小龍約在1954年間,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而他確是相當投入,從不缺課,但因移民美國,可惜未能連續學完所有拳法。發達後的李小龍,曾再親訪葉師,希望能學得詠春拳的木人樁法。並提出以一間樓宇的代價請葉師親自示範全部詠春木人樁法,由李氏拍攝成影片攜帶回美國自行學習,但卻被葉問所拒,若幹弟子則認爲李小龍之優厚條件,師父未能接納,以爲可惜,但葉師其本人意願是只要求學者有心學技,則全力傳授,絕不把功夫當成商品房出售,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此種大家長作風,更爲其門下弟子所愛戴。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認識了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得知葉問是詠春拳陳華順門人,立刻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的大街飯店公會公開傳授。漸漸地,求技者越來越多。爲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葉問再三遷換場地,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幹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傳遍香港每個角落。   1954年,李小龍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李小龍上課相當投入,從不缺課。那時候,葉問曾戲言李小龍是個“短命種”,沒想到一語成讖。
   原來,李小龍的雙腳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時候有一點上下“顛”。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這個缺陷,心明眼亮的葉問卻早已看出他這個特征,笑言李小龍“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李小龍天生平足,不但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早期更不能以整個腳掌觸地的姿勢蹲下來,這是葉問及其他與李小龍要好的師兄都知道的。所謂“走路腳跟不到地便短命”的傳言,其實並非葉問首創,他以此作爲笑談而已。
   幾年後李小龍再回香港探訪葉問宗師及師兄弟。一次與幾位同門吃夜宵時,小龍故意問葉問“信不信他現在可以蹲下來”,葉問微笑不語,知道他已憑苦練克服此缺陷。
  教學特點
  1、十分注重對人才之選擇,他經常說:“徒弟選擇一個好師傅,固然困難,但師傅選擇一個好徒弟,更加困難。”作爲一個一生以教拳爲職志之人,能有這種心態,殊不簡單,這可說是他對工作態度之認真,對所教徒弟負責之表現。   宗師一生教拳,從不挂牌,亦不賣招生廣告,他之所以這樣,其唯一之目的,就是保留這一個“有選擇收徒弟之主動權。”二十年來,信守這個原則, 作爲一個教拳爲職志者,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2、對初入門者之基本訓練,十分重視,當傳授小念頭時,從正確手法,腰馬配合,到發力運用,從沒有時間限制,只要學者能達到他的要求,他才會進而教授新的課程,從不苟且,這其實是對勤學者一種獎勵。
   3、授拳另一特點,就是量才而教,他對每一個學者,從心理而至個性,身材體魄而至知識程度,文化修養而至吸收能力,先作充分了解,更根據每個學者不同所需,作出不同的方法而教,務使每一個學者都能更易學習和吸收。
   4、教拳過程中極之注重黐手和自由搏擊的練習,這是培養學者對詠春的喜愛和信心, 從而引導學者進一步對詠春拳的法度和木人樁之研究。
  個人成就
  積極發揚詠春拳,在短短二十二年(五零至七二)之時間,不但在港澳臺地區把詠春發揚光大,更將詠春種籽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使詠春之果實牢牢散播于世界各大國家,他生前培養出之人才如梁相、葉步青、招允、李小龍、駱耀、徐尚田、黃惇梁、何金銘……等一班出色之弟子,分別都能繼承宗師遺志,把詠春拳進一步發展,故宗師逝世後,詠春門人,一致推崇他爲詠春派一代宗師。
一直以來,詠春拳都只有少數傳人。而葉問在港傳技20余年,這情況才有所改變。上世紀60年代,李小龍赴美國發展,創辦“振藩國術館”逐步成名,通過電影將詠春拳傳播至世界各國。
   葉問1972年去世後,其子葉准、葉正繼承父業,致力于向海外推廣詠春拳術。葉准在香港詠春體育會、沙田大會堂、香港城市大學、科技大學、佛山科技學院設點授徒。目前,葉准及其門徒在世界60多個國家組織有詠春拳會近3000家。因在世界武術推廣的卓越貢獻,葉准還獲得美國奧委會的嘉獎。
  而葉問在香港收的弟子梁挺通過辦雜志、出書、公開表演、訓練拳手接受挑戰、拍電影等形式來傳播詠春拳。梁挺1973年創辦國際詠春總會,至今已在60多個國家設立機構,支部超過400多家。
  評價
  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極深的造詣,對詠春拳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武德人品已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爲一代宗師。   70年代出版《佛山華僑志》有專文介紹他的事迹,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術博物館有專設的葉問展室,美國俄亥俄州設有“葉問博物館”,英國伯明翰的“葉問(海外)國術總會”設有紀念他的專欄,香港“葉問國術總會”挂有他的畫像和練功等照片。
  詠春拳與截拳道
  詠春拳源流:
    據《詠春白鶴拳譜》記載,白鶴拳是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2年)由福建福寧州(現霞浦縣)北門外少林舉師方鍾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
   方七娘—日在白練(蓮)寺內織布時,見一只白鶴飛落在梁間,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銜毛,做伸頸覓食之狀,後又纏膀歇息,姿態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避過;又以緯尺擊之,複被白鶴展翼彈出。俄而白鶴展翅淩空,沖人霄漢。于是七娘感悟之余,精研不輟,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于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創出別具一格的拳法。
   後永春等地學習白鶴拳的人數最多,範圍最廣,影響最大,使白鶴拳在理論和練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點的技術體系,因爲這些人的籍貫都在永春,故將此拳稱爲“永春白鶴拳”。
   詠春拳宗于白鶴拳,而方七娘的白鶴拳經過三代人才傳到五枚師太,故嚴詠春沒理由生活在1644至1662年間,也與古勞詠春派流傳的說法不一致。   據葉問宗師撰寫的《詠春拳源流》所述,五枚師太是福建少林白鶴拳高手。自從火燒少林寺後,南少林派五老亦各奔東西。至善禪帥逃到廣州,遁迹于紅船內爲“煲頭”,遂引出一段“以拳換棍”的故事。
  葉問一代宗師 YiP Man (2008)
   導演: 葉偉信
   武術指導:梁小熊
   動作導演:洪金寶
主要演員
  甄子丹 飾 葉問   任達華 飾 周清泉   熊黛林 飾 張永成   池內博之飾 三浦   樊少皇 飾 金山找   林家棟 飾 李釗   釋行宇 飾 武癡林   黃又南 飾 沙膽源  杜宇航 飾 胡威   陳之輝 飾 廖師父   李奇龍 飾 李師父   李 澤 飾 葉准   澀谷天馬飾 佐藤   梁小熊 飾 青龍館主   劉明哲 飾 忠義館主
  影片介紹
  這是一部以中日戰爭爲曆史背景下的功夫電影,影片通過戰爭前後人們生活的改變爲主線,講述在日本侵華戰爭前,當時的國際政局正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外國列強給中國的得到絕佳的發展經濟和軍事的機會,當時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處于黃金的發展時代,而軍事力量也在不斷的發展,影片中人們的生活充滿了歡喜,但是戰爭到來後,中國人們飽受日本人的欺辱,在這部片子中原來廣州武術界的同胞,生活艱難,很多武師淪爲煤礦的勞工、成爲了日本人訓練武術的奴隸,隨時會失去生命,在那種情況下中國人沒有任何的尊嚴,連生命都不屬于自己,葉問(甄子丹飾)雖然打贏了10個日本武士捍衛了中國武術,打暈了3個拿槍的日本兵保護了自己的妻子,甚至在比武中打敗了日本將軍,但他眼中所看到的是飽受戰爭創傷的城市,到處是中國人的屍體,這才是最沖擊中國觀衆的內心,反映的主題是當一個國家處于生死存亡的時期,個人的武術就算再高也無法改變民族命運,只有大家團結一心共同抵抗外來侵略者,才能救國的道理。     葉問 海報組
  劇情介紹
  一九三零年代,中國武術之都的佛山,武風頂盛,各門各派爲廣納門徒,經常集體比鬥以顯實力。葉問(甄子丹飾)習得一身武藝但爲人低調,故未有設館授徒,只待在家中與友人閉門切磋、鑽研武術。
   以金山找(樊少皇飾)爲首的北方武師,爲了在佛山揚名立萬,遂狠狠挫下各派館主。金山找爲搏得佛山市民的認同,決意挑戰不問世事的葉問,且闖進葉宅逼葉問出手。葉問在妻子張永成(熊黛林飾)的鼓勵下出手,以熟練的詠春拳大勝金山找。經此一役,佛山掀起了熾盛的詠春熱潮。   好景不常,中日戰爭爆發,佛山淪陷,葉家大宅被日軍強占,葉問被迫帶著妻兒移居廢屋。葉問一家生活艱苦,但葉問仍積極面對,一改闊少的態度,到煤炭廠當苦力,自力更生。衆中國人默默耕耘之際,一批日軍卻前來生事,陪伴著日軍主任佐騰旁邊的翻譯官,竟是昔日的佛山巡警李釗(林家棟飾)。
   日本將軍三蒲(池內博之飾)是一名武癡,故以白米作獎賞,邀請中國人到打鬥場與日軍切磋,藉以觀摩中國武術。葉問的好友武癡林(行宇飾)于打鬥場內侮辱三蒲,被生生打死。葉問爲尋找武癡林,到打鬥場,即見廖師傅被佐騰無理射殺。葉問遂把心中悲憤于打鬥場上發泄出來,以一敵十,痛擊日本人。三蒲對葉問的身手大爲欣賞,並表示期待與葉問一戰。
   葉問的摯友周清泉(任達華飾)被淪爲山賊的金山找勒索。周清泉爲養活一衆工人,未有棄廠撤離,令葉問明白到每人都有其使命,遂留在棉花廠教衆工人以詠春自衛。金山找再次來襲,一衆工友在葉問帶領下齊起以詠春反抗,金山找被打致耳聾。
   三蒲帶兵至棉花廠捉拿葉問,要葉問向日軍傳授中國武術。葉問拒絕,只願與三蒲作戰。佐藤爲保三蒲勝出竟暗設埋伏,葉問雖已知已身陷危機,但仍以詠春力戰三蒲的空手道,二人在擂臺上展開激烈決戰。最後葉問打敗了三浦,卻被佐藤從開槍,幸而李釗撲上去,只是打傷了葉問的肩膀葉問劇照(20張)。人群湧上去,葉問在好友周清泉的幫助下,逃離佛山,去了香港。
  幕後制作
  銀幕上再度點燃愛國熱情
   《葉問》一條非常重要的線索,就是葉問同日本侵略者的抗爭。其中葉問憑一己之力擊敗日本武道館十位武師,不顧個人生命安危拳打三蒲將軍等情節,絕對可以激發起廣大觀衆的愛國熱情。《精武英雄》《霍元甲》等片的熱血情節,在《葉問》中也有著精彩的展示。
   一流的武打設計
    甄子丹雖然之前沒有研習過詠春,但是其超高的悟性著實令人驚歎。在洪金寶的輔佐下,銀幕上甄子丹的動作淩厲瀟灑、詠春短打寸勁的威力一展無余。一秒鍾內連擊數拳的精彩表現同樣給觀衆以極高的視覺享受。
   甄子丹表演風格的轉變
   以往甄子丹在銀幕上,呈現出幾乎千篇一律的臉譜化表演,《畫皮》中子丹嘗試喜劇路線,獲得認可。這一次在《葉問》中,甄子丹爲人物減肥、探訪葉問故居,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加低調幽默、更加內斂。
   南北拳法再度PK
   甄子丹飾演的葉問與樊少皇飾演的金山找分別代表了南北兩派拳法,影片中他倆有兩次交手,金山找的拳法大開大闔,葉問則以小制大、以靜制動,第二次葉問以六點半棍法迎戰來敵,以一敵二,同樣十分精彩。
   向葉問學做好男人
   葉問武功高強卻爲人謙遜,對老婆百依百順,但是在愛妻遇到危險時就能毫不顧忌挺身而出,用他自己的話說,愛老婆所以才怕老婆。想要通過電影教會男友如何做新好男人,《葉問》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影片花絮
   甄子丹透露,十年前就有人找他拍攝《葉問》,不過最後沒有拍成,他還嚴肅地表示當時片方想讓周星馳來演李小龍。
   大陸版被刪除的段落包括:爲不傷害山東同胞感情,刪除漢奸的山東口音;漢奸形象不提倡,刪除山東拳師金山找向日本人通風報信的段落;爲了國人的團結精神,刪除不明就理的群衆暴打無辜李釗的段落。
   葉問之子與《葉問》編劇細數電影和曆史差異
   影片《葉問》上映後,被不少觀衆譽爲賀歲檔最大的驚喜。雖是一部人物傳記片,但影片只截取了葉問30歲到50歲之間的人生,也讓觀衆對該片的續集充滿了期待,而影片中的事件又有多少是真實的?葉問的真功夫與影片中展示出的相比到底如何?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通過電子郵件,將問題傳給了葉問之子葉准的助手和《葉問》一片的編劇Polly。昨日,記者終于得到了葉准和Polly的回複。
   一片中:葉問是佛山武林第一高手,頻與當地武師切磋武藝,並打敗前來生事的北方武師。
   真相:Polly稱,葉問的確喜歡在家中與衆武林高手切磋武藝。但至于是否“第一”,葉准則表示,其父從不在意這些虛銜。當時中國習武成風,北方武師南下踢館、並被葉問打敗的事件曾真實發生過,但當中的細節,葉准也記不大清楚了,片中應該有藝術創作成分。
   二片中:任達華飾演的周清泉,是一名紗廠老板,葉問最好的朋友,兩人互相幫助。
   真相:葉准稱,這的確是事實。值得一提的是,葉問原先是不收徒弟的,原因是“怕麻煩”。抗戰期間,葉問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于是在周清泉的紗廠內首次開班授徒,周清泉的兒子周光耀則順理成章地成爲了葉問的大弟子。
  三片中:林家棟飾演的李釗用左輪手槍指著葉問,葉問握住對方手槍,並以其大拇指的力量,直壓左輪手槍的轉輪,竟然把左輪手槍輕芯壓曲,使其不能發射。
   真相:這一細節,葉准已經記不清楚了。Polly稱,這是取材于一段軼事。民國初年,葉問與表妹數人上街,被一個軍閥排長調戲,葉問就用這招將對方制服。
   四片中:日軍入侵之後,葉問做苦工維持一家生計。
   真相:Polly告訴記者,葉問的生活水准一落千丈是真實的,葉准也說“慘”、“生活苦”、“每天都要爲食而煩惱”。不過影片中葉問去做苦工的一段則是虛構的。此外,中國武師爲了大米與日本軍人比武的一段戲是爲了劇情的需要創作的。
  五片中:葉問和日本軍人比武,勝利後中槍,被周清泉送走。
   真相:Polly稱,葉問本人的功夫,比起電影上表現的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家給這次比武甚至還取了一個名字,叫“不到一分鍾”,說的就是葉問不到一分鍾就把對手徹底打趴。不過,真實的事情是葉問在衆人掩護下趁亂逃走。爲了表現葉問的民族氣節,Polly將“逃離”改成了“中槍”。而葉問暫離佛山後,一直暗助我敵後工作行動開展,直到抗日戰爭勝利。
   編劇專訪:抓劫匪 當偵探 教徒弟
 《葉問》還能拍兩集
  《葉問》一片拍到葉問打敗日本武夫後就戛然而止,不過葉問的傳奇故事可以說還沒進行到一半:抗日戰爭勝利後,葉問沒有設館授徒,而是任職縣府刑事單位,擔負起了除暴安良工作,在此期間,他曾親手偵破佛山沙坊之劫案,並在升平路升平戲院內親擒劫匪,這些事迹在佛山也是廣爲流傳,隨後,他還擔任了廣州市南區巡邏隊長一職。
   70歲時制服一群搶匪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並開始公開授徒。李小龍約在1956年間拜入葉問門下,而他確實是相當投入,從不缺課,但因移民美國,可惜未能連續學完所有拳法。葉問到了70歲時,仍是雄風不減當年,當時香港搶劫之風盛行,葉問在夜間散步時,有流氓劫匪以爲老者可欺,遂逼上身去,葉問以疾風式的蹬踢結合拍手動作,當場踢倒兩個彪形大漢,持刀者更是被踢出數尺之外。
   弟子擔任FBI教練
   除了名滿天下的李小龍外,葉問的弟子名家甚多。Polly對記者特別強調了2位:“我個人覺得最有意思的要數‘講手王’黃淳梁,他是葉問衆弟子中最熱愛跟人比武的人,幾乎沒有敗績,因而得來‘講手王’的稱號。另一個要提的就是梁挺,海外最出名的詠春師傅之一,擔任多個國家特種部隊的武術教練,包括美國海軍陸戰隊、FBI、印度反恐怖分子特警隊、埃及空降部隊等”。
   葉問逝世于1972年,Polly最後告訴記者:“葉問宗師還有很多生平趣事、除暴安良、到香港捱苦後至開館授徒等等事迹可以加以描寫,所以《葉問》絕對有足夠資料寫成續集,甚至第三集。”
  四大場景
  四大場景之振華棉花廠
   振華棉花廠位于上海工業區的一個貨倉。由于劇組遍尋多個地方都找不到合適場景,故決定不惜工本重造一間。考慮到當時佛山是一個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在設計上亦加入西方元素,如造出英倫燈柱,擺入西式洋燈、座椅和杯碟等等,務求讓觀衆從布景便能感受當時文化色彩
   四大場景之葉家大宅
   葉家大宅是葉問于佛山淪陷前居住的地方。故事背景爲三十年代,當時葉問家境富裕,大宅必須華麗堂皇,故美術特意搭建了一座豪宅,並把內裏布置得美輪美奐,道具、家俬都仿照30年代再造,連花瓶的花紋都是請專人繒畫,爲呈現真實感而花盡心思。
   四大場景之打鬥場
  打鬥場是令葉問改變其一生的重要地方。日本人以切磋武術爲名,實質想偷學中國功夫。美術組特別找來一座過百年曆史,被列爲是文物保護的建築物,並鋪上大量日式塌塌米,再加上燈光組巧妙的燈光設計配合,成功營造出一個既莊嚴又有戰鬥格調的地下格鬥場。
  四大場景之武館街
   武館街是戲中主要的室外拍攝地,東門市場各式各樣的招牌多達4000多個,全由幾十位美工手工特制,且獨一無二!此外,大街各店鋪的擺設異常迫真,陳設均參考真實數據,務求重現30年代濃烈的廣東色彩,置身這條大街,仿如進入一個繁華的民初世界
  刪除場景
  1:爲不傷害山東同胞感情,刪除金山找的山東口音
   2:漢奸形象不提倡,刪除山東拳師金山找向日本人通風報信的段落
   3:爲了國人的團結精神,刪除不明就理的群衆暴打無辜李釗的段落
   4:葉問在草地上騎自行車
   5:葉問抱著嬰兒時的葉准,前往朋友家比武
   6:最後的比武結束後,三浦將軍回到軍營切腹自殺
  7:廖師父臨死前曾跪地求饒(一些采訪甄子丹的新聞中有提到這點)
   8:李釗被群衆打死(刪節內容視頻中,李釗遭到群衆毆打,恐怕生存機率不大)
  9:日軍鎮壓群衆(這點可從三浦活著走出去到另一個地方切腹、以及佐藤被槍殺這兩點得到佐證,在這種情況下,估計日軍不會手軟。)
  票房情況
  《葉問》首映票房1400萬
   《葉問》首周末票房破3000萬 續集鐵定會拍,總票房過億,繼2008年12月初《梅蘭芳》的熱潮後,影市再掀票房高潮,賀歲功夫大片《葉問》首日上映就出現了一票難求的局面,影片精彩的故事情節和令人熱血沸騰的功夫場面,讓影評人和普通觀衆一致叫好,院線負責人表示,這也是近年來少見的一部口碑一邊倒的影片。據悉,《葉問》首周末票房3000萬,這也超過了同期上映的《女人不壞》和《狼牙》的票房總和。
  榮獲獎項
  第二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洪金寶、梁小熊 (《葉問》)   最佳影片: 《葉問》
  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最佳男演員:甄子丹 (《葉問》)   最受歡迎導演:葉偉信 (《葉問》)
   第二屆鐵象獎   年度動作電影:《葉問》   年度最佳電影:《葉問》   年度男主角:甄子丹 (《葉問》)
  第四十六屆臺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動作設計:洪金寶、梁小熊 (《葉問》)
   第十三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優秀合拍片獎:《葉問》   優秀境外華裔男演員獎:甄子丹 (《葉問》)
  看點揭秘
  首登銀幕
   葉問身爲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師父和詠春拳的一代宗師,其“江湖地位”毫不遜于津門大俠霍元甲,但是就相關影視作品而言,卻不能與霍元甲相提並論。香港導演王家衛十年前曾有意拍攝《葉問傳》,但至今仍未有動作,而上影集團、時代今典和東方電影卻瞅准時機捷足先登,率先將一代宗師的故事搬上大銀幕,今年年初,《葉問》獲得電影局的立項通過准許拍攝。
   影片投資方香港東方電影公司的老板黃百鳴表示,一直以來有很多電影會以詠春作爲拍攝題材,但就從來未有人拍攝一套以葉問這位詠春拳宗師爲講述對象的電影,所以他希望透過電影將葉問宗師的傳奇一生搬上銀幕,藉此宣揚他對詠春功夫及中國武術的貢獻。
   黃金搭檔四度出擊
   2005年公映的影片《殺破狼》已經被公認爲可以寫進香港電影史上的佳作,這種風格獨特的動作類型片在《龍虎門》和《導火線》中繼續發揚光大,終于造就出葉偉信和甄子丹這對當今華語動作片的黃金搭檔。看慣了程小東的飄逸瀟灑和袁八爺的硬橋硬馬之後,華語動作片鐵三角葉偉信、洪金寶和甄子丹此次聯手爲觀衆奉獻了一道別具一格的功夫大餐。
   出于對投資方的信任和對葉問師傅的崇敬,葉偉信和甄子丹在《葉問》中實現了第四度的合作,與此同時,他們還力邀當年《殺破狼》的另一位靈魂人物洪金寶加盟,擔任本片的動作指導。甄子丹透露,十年前王家衛和劉鎮偉就曾邀請他出演葉問,但隨之計劃流産,十年後還能再次出演“一代宗師”,甄子丹直言“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
   武術電影重現江湖
   近幾年,雖然動作電影廣受青睞,但武術電影卻在大銀幕鮮見,此番《葉問》的重棒出擊,不僅意味著武術電影重現江湖,也意味著主演甄子丹有望通過“一代宗師”的角色,成爲新一界的“功夫皇帝”。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導演葉偉信和男主角甄子丹不約而同地表示,《葉問》和他們此前合作的三部影片都不同,“《葉問》要表現的不是功夫的炫目,而是它的精神內核,這是一部弘揚中國武學精神的動作巨制。”甄子丹表示,“練武的人都懂得‘止戈爲武’的道理,打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過打,我們要傳承中華武學精髓,凝聚中國民族力量。”
   葉問子嗣親任顧問
   在影片開拍之前,葉偉信、洪金寶和甄子丹等劇組主創多次拜訪位于廣東佛山的葉問堂。作爲一部帶有人物傳記性質的動作大片,編劇黃子恒也是參閱了諸多曆史資料,並最終選取了上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這一段,作爲整部影片的時代背景。尤爲難得的是,影片得到葉問的長子葉准師傅和嗣子葉正先生的授權,他們同時也爲故事創作提供了不少珍貴數據。
   《葉問》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正值戰禍亂世的中國,葉問是一名單純醉心武術,追求武學自由的武癡,充滿仇恨和悲劇的大時代並不在他的視野當中,他只專注于對武術的執著與熱情。然而出于對民族的熱愛和對武學精神的不斷參悟,葉問一步步走出武癡的局限,在一場場暢快淋漓的忘我比拼中,扛起振興中華的大旗。
   熊黛林首次“觸電”
   除了甄子丹、葉偉信、洪金寶的“鐵三角”組合之外,《葉問》主創陣容中依然不乏極具眼球效應的演員加盟。其中媒體最爲關注的當屬香港超級名模熊黛林,此次加盟《葉問》是她首次“觸電”。對于自己的大銀幕處女作,熊黛林表示這兩年看過不少劇本,但是一直沒有特別中意的,直到葉偉信導演將《葉問》的故事講給她聽,她當即欣然決定加盟。在影片中,熊黛林將扮演葉問的妻子。
  愛國教育
  葉問即使來到香港,仍不得不與一班武術家在英殖民政府的欺淩下忍辱偷生,而結尾的擂臺一戰,好友洪震南更被英國拳師活活打死。但當洪臨死前爲葉問留下遺言:“爲了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國武術我絕不能忍!”時,素來忍讓的葉問不禁再次出手,將每一記重拳落在洋人的臉上!由此,《葉問2》的突破也清晰可見:相比第一集爲家國民族與日本軍官打擂,《葉問2》更是爲捍衛中國武術的尊嚴而戰,以自己的拳頭爲民族承載武術的真諦!——葉問在取勝後對洋人一番說話很好的表明了他這個態度。
   2008年,《葉問》同樣對民族情感下了“重手”:葉問不懼日軍的死亡威脅,毅然站上擂臺以拳頭向囂張跋扈的侵略者展示中國武術的崇高精神,最終更以勝利爲臺下萬千國人尋回了百折不屈的民族尊嚴,而這場中日之戰也讓無數觀衆倍感振奮!
   時隔兩年,葉偉信、甄子丹原班人馬再造《葉問2》,在民族情感上,已經不再是簡單決一死戰,而是在精神設定了一個很好的進階。
   對抗老外則是華語功夫片永恒的主題,導演葉偉信也有不同見解“以前我們功夫片打外國人,就是找一個外國人出來打,爲打而打,而且都充滿了仇恨,這是不合理的。”葉偉信接著說:“我拍的這個外國人是有戲的。他跟子丹跟洪金寶大哥都有打,非常好看,但他是有故事的——爲什麽會到香港?爲什麽會沖突起來?都有原因。更重要的是,擂臺之上與外國對手互相尊重,對對方的拳法功夫也互相尊重……”這其實便與《葉問》第一集有了顯著的區別。

葉問2宗師傳奇 Yip Man2 (2010)

   導演: 葉偉信
   動作導演:洪金寶
主要演員
  甄子丹 飾 葉問   洪金寶 飾 洪震南   黃曉明 飾 黃粱   熊黛林 飾 張永成   敖嘉年 飾 梁根   樊少皇 飾 金山找   鄭則仕 飾 肥波   釋小龍 飾 許世昌   任達華 飾 周清泉   杜宇航 飾 鄭偉基   蔣岱言 飾 李小龍   李 澤 飾 葉准   周 仲 飾 何師傅
劇情簡介
  畫面一開始是葉問1的結局,任達華扮演的周清泉被日本人開槍打中了頭部,個人覺得這個鏡頭加的有些……因爲葉問1的結尾明明是周開車帶葉問一家逃到香港嘛,鏡頭一轉,序幕了,那是一個下著雨的老式香港天臺,頗有寫意境詩意的感覺,接著是我的偶像,丹哥打著木人樁,開始出題目,葉問2宗師傳奇……
   葉問一家逃到香港後日子過得很慘淡,開館第八天還是沒有人來學拳, 樓下大媽開始借葉問租的天臺曬衣服……直到第九天,黃曉明扮演的黃粱,一身牛仔服裝,背著包上來找葉問,這身造型相當時尚啊,呵呵,不用說一定是先被葉問“教育”了一頓,接著黃帶著釋小龍等一衆人上來,關于收學費的那段還是很搞笑的,後來嘛,不用說,葉問有了第一批徒弟,可是徒弟越來越多,學費卻沒收到多少,都是些苦孩子,沒什麽錢,一天黃在張貼傳單的時候與洪金寶扮演的洪拳宗師洪震南大徒弟發生爭執,而打了起來,一對一接著以一對多,後來被截到了魚市場,葉問單人去營救,這段視屏早已被曝光,不做多說,個人覺得不是非常完美,特寫用得太多,中長鏡頭太少凸顯不了動作風格,後來樊少皇扮演的金山找趕來,一看是葉問就趕緊停下來,看來金山找被葉問打覺悟了,洪震南此時帶一大幫人來,那場合也只有洪金寶才有的,很有氣氛,接著洪金寶與葉問結下梁子,由于有很多人跟洪吃飯,洪不得不向洋人低頭,答應幫助洋人搭建西洋拳賽,誰知卻沒有錢分,爲了生計洪只有忍,葉問如洪之約來到茶樓比武,這段詠春戰螳螂拳 八卦掌 洪拳必將成爲動作電影史上的經典,不做多說,自己欣賞,不過那段洪戰葉的快拳卻讓我想起了《功夫》裏梁小龍打周星馳,而此次決戰未果,葉也拒絕向洪繳納會費,他卻不知道這是爲了打點洋人,後來,洪振南的徒弟就去港九天臺搗亂,葉問沒了武館,後來他去找洪振南,有一段很好,他們倆正准備打,洪振南的家人叫他下去吃飯,葉問順手抱起了要被洪撞上的小孩,葉問說了一句:“你覺得分勝負重要,還是和家裏人吃飯重要?”這種舉動打動了洪。第二天,在公園洪給了葉幾張西洋拳賽的門票,洋人的囂張看不起中國武術接著一再打傷我中國拳師,終于激怒了洪葉兩位師傅,洪站出來與之比武的場面是全局最讓人揪心的,“爲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國武術就不行”隨著這話的說出,洪深深地震撼了葉問,盡管所有的人看著洪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到,卻還死死地抓住圍繩,最後終于因哮喘發作,受不了重拳而倒地……洪的死讓葉問覺得自己該擔起這個責任,不能讓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遭到如此侮辱,終于他決定向西洋拳王挑戰!這段我也不說因爲說得太細就失去了觀影的神秘感與觀影的欲望,打得還是很精彩。
   最後的少年李小龍登場,大家都笑的這個李小龍很像也很可愛,
榮獲獎項
  第十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最受歡迎男演員:黃曉明 (《葉問2》)   最受歡迎導演:葉偉信 (《葉問2》)

《葉問前傳》 The Legend Is Born (2010)

  導演   邱禮濤
   主要演員   杜宇航——葉問   樊少皇——葉天賜   黃奕——張永成(葉問之妻)   徐嬌——幼年李美慧(葉問師姐 )   葉准——梁壁 (葉問第二個師父)   洪金寶——陳華順(葉問第一個師父)   張敬軒——曹公子(葉問情敵)   元彪——吳仲素 (葉問大師兄)   林雪——張浩天 (葉問嶽父,張永成之父)   陳嘉桓——成年李美慧   廖碧兒——氿野由美
  劇情簡介
  《葉問前傳》將視線集中在青年葉問赴港求學以及學成返回佛山的一段時間上,主要表現葉問面對國恨家仇、愛恨情仇時的種種抉擇。
   影片將聚焦青年葉問赴港求學及學成返回佛山的一段時間,揭曉葉問的一些謎題,例如葉問的一身好功夫從何而來。本片由葉問的童年拉開帷幕,表現其六歲入室學武,拜陳華順爲師,與其大師兄、小師妹共同生活,成長後又赴港求學拜師梁璧,最終回到佛山落地生根。
   佛山,童年葉問和義兄葉天賜及小師妹李美慧一同跟隨詠春宗師陳華練順(洪金寶 飾)門下學習詠春拳。未久,陳華順去世後,葉問即跟隨掌門師兄吳仲素(元彪 飾)繼續學習詠春拳。其後葉問(杜宇航 飾)選擇暫別師兄葉天賜(樊少皇 飾)、師妹李美慧(陳嘉桓 飾)引及由一衆武館師兄弟,獨自到香港求學。當中,葉問更被外籍人士侮辱、歧視…… 其間,葉問遇上第二位詠春師父梁璧(葉准 飾),梁璧乃詠春宗師陳華順之詠春師父梁贊的兒子。葉問得梁璧傳授各種詠春功夫,大大提升詠春水平。其後,葉問學業有成,返回家鄉與佛山副市長的女兒張永成(黃奕 飾)相戀卻遇到重重障礙,那一廂的天賜原來一早已背負著一個重大任務……
   與此同時,大師兄吳仲素發現了葉問習得梁璧的詠春拳而偏離陳華順所強調之正宗詠春。門戶觀念下,兩人對是否應該堅守“正宗”這觀念有著重大分歧,在尊師重道及鑽研武術上是否應該另辟門徑?在這問題上,葉問在兩難局面之下,該如何解決?天賜又能否完成任務?葉問,要如何沖破障礙與永成在一起?
  開拍背景
  《葉問前傳》將視線集中在葉問12——30歲這一段時期的成長故事上。作爲前傳,影片將對《葉問1》中的種種既成事實做一番因果解讀。比如,葉問的好功夫是如何練成的?他與妻子張永成是如何認識並結爲百年之好的?   因此,青年葉問必須由外形氣質上更爲年輕的人取代甄子丹。冼國林指定其弟子、香港史上最年輕的武術世界冠軍杜宇航接棒,扮演青年葉問。杜宇航在《葉問1》中擔任技術顧問,在《葉問2》中也有客串演出。他表示,現在正每天勤練詠春拳,希望不落甄子丹之後。
   黃奕此次接演葉問女友(即將來的妻子)張永成一角,也需要學習詠春拳。身形略見發福的她透露,進劇組後她將會跟隨冼國林學習詠春拳法。她與老板之間還有個協定:“我保證學好詠春拳,冼先生就保證開一部新戲給我,讓我演詠春拳的創派祖師元詠春。”
   熊黛林在《葉問1》中飾演的張永成,溫婉內斂,外柔內剛。黃奕對這個角色會有何發揮呢?她表示:“我覺得這個角色應該是敢愛敢當的,女孩子應該有點個性,太柔弱的話,我想也不大能跟葉問走到一起。而且,我這個是年輕版的呢!”
   黃奕與杜宇航坐在一起接受采訪時,被在場媒體誇有夫妻相,黃奕聞言喜笑顔開:“這樣也好啊,銀幕情侶嘛!他這麽帥,我好緊張啊!”
  開機詳情
  在甄子丹主演的前作《葉問》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大好局面下,《葉問》續作與前傳也陸續開拍。2009年11月7日,電影《葉問前傳》在香港舉辦開機新聞發布會,宣布全新陣容的《葉問前傳》開機。
   出品人冼國林率主演黃奕、徐嬌、杜宇航、陳嘉桓、元彪等悉數出席。據冼國林介紹,《葉問前傳》將會主要講述葉問年輕時的經曆。。《葉問前傳》請來黃奕出演年輕版葉問妻子,葉問年輕版則由新人杜宇航擔綱。導演也由邱禮濤取代葉偉信出任。對于這種全新陣容,冼國林表示他自己並不擔心票房,因爲前傳的亮點在于“會比《葉問》打得還厲害,幾乎每個人都有打戲。”而樊少皇同即將年滿十七歲的新晉模特陳嘉桓扮演夫妻。
   《葉問前傳》中雖然沒有甄子丹和葉偉信這對老搭檔,但也有不少大家熟悉的“老面孔”,樊少皇和功夫明星元彪都將在片中“大打出手”。值得一提的是葉問之子葉准,年過八旬的葉准此次除了爲影片擔任顧問指導,還將扮演父親葉問的第二位詠春師父梁壁,親自在銀幕上展示原汁原味的詠春拳。
   《葉問前傳》將視線集中在青年葉問赴港求學以及學成返回佛山的一段時間上,主要表現葉問面對國恨家仇、愛恨情仇時的種種抉擇。片中也將揭曉《葉問》中的許多謎題,如葉問的一身好功夫從何而來?葉問和妻子是如何相識?因此《葉問前傳》也有多段感情戲。
   冼國林是葉問之子葉准的入室弟子,也是《葉問》系列作品的出品人。他說,現在很多動作電影都是靠動作導演設計出來的,雖然看起來很漂亮但卻不過癮,《葉問》的成功表明真功夫還是很有市場。
   《葉問前傳》的宣傳聲勢也非常浩大,在開機發布會之前舉行“世界武林大會”,開機發布會後還進行了“世界詠春慈善千人大彙演”。冼國林介紹,這次的《葉問前傳》主要講述葉問成爲一代宗師前的故事,所以主要拍攝地點將會放在佛山。冼國林透露,該片有70%的場景將會取自佛山。
   《葉問前傳》預計明年5月黃金周全面上映,屆時觀衆又可在大銀幕上欣賞到一代宗師的風采。,另外,《葉問前傳》還將獨家授權香港著名漫畫家黃玉郎改編爲同名漫畫,再加上即將殺青的《葉問2》,三彈齊發,2010年勢必將會成爲“葉問年”,再度掀起海內外的熱潮。
  擴展閱讀:
1 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之最http://www.shijiejilu.org.cn/_d269817320.htm
2 《葉問2》官方網站:http://www.ipman2-movie.com/cn_main.html
3 葉問民族大義:
http://www.cnwushu.org/viewthread.php?tid=280&highlight=%D2%B6%CE%CA
4 《葉問》更多介紹:http://www.419fly.com/gaoqing/b91f352dB22BFEF0/

黃飛鴻>百度百科

   黃飛鴻(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爲懷、救死扶傷的名醫。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于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沈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終年78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爲他料理後事,葬于白雲山麓。
  簡介
  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並非廣東十虎之一, 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飛鴻6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即梁坤,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黃飛鴻隨父于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爲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爲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癡”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于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飛鴻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黃飛鴻與嶺南武術
  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爲已任,經其門人林世榮等整理的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沈滯狹隘、動作重複之弊病。虎鶴雙形,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沈雄,聲威叱吒,有推山倒海,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敏捷,動作迅速,有靜若處子,動如脫兔,氣靜神閑之妙。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爲飛鴻一脈之代表拳法,爲武術界獨樹一幟。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東南亞甚至北美等地,迄今曆久不衰。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爲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
  黃飛鴻與寶芝林
  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裏設“寶芝林”醫藥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福軍首領劉永福親爲寶芝林題寫“技藝皆精”的匾額,並聘飛鴻爲福軍技擊總教練,後隨劉到臺灣英勇殺倭。
  黃飛鴻之武德
  一代宗師黃飛鴻,是佛山著名武術家,在南派武術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影響,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曾追隨著名愛國將領劉永福在抗日保臺戰爭中立下功勳。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爲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爲先”,從不恃強淩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曆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爲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衆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鄧秀瓊等最負盛名。其余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布粵港澳臺、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爲、扶弱助貧、濟世爲懷的風範,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爲傳誦。
  黃飛鴻之婚姻
  黃飛鴻一生結過四次婚,除原配羅氏外皆爲續娶,每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後重娶。四個妻子中前三個均有名份,分別是羅氏、馬氏、岑氏,但因陸續死去,因而當時人們迷信黃飛鴻有克妻命,以至于最後在娶莫桂蘭時不得不以納妾爲名成了婚,最後一名妻子莫桂蘭于1983年于香港逝世。黃飛鴻有四子,當中黃漢森最得真傳,惜年少時被暗算慘死,之後黃飛鴻不傳兒子武術。
  黃飛鴻之弟子
  其衆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鄧秀瓊等最負盛名。其余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布粵港澳臺、東南亞各地。     黃飛鴻弟子林世榮
林世榮(1861-1942),廣東南海平洲人,出身于武術世家,師從黃飛鴻二十余載,曾任福軍全軍武術總教練。二十年代遷居香港以傳授武術爲業,門徒衆多。他于三十年代開廣東拳公開刊印拳譜先河,先後刊行了《工字伏虎拳》、《鐵線拳》、《虎鶴雙形拳》等拳譜,在海內外産生了很大影響 ,在民間有“豬肉榮”的綽號。
  黃飛鴻之家庭
  父親——黃麒英,1886年染疾卒。
     妻羅氏——1871年迎娶,婚後三月羅氏病卒。
  妻馬氏——約1896年續娶,生二女、二子(漢林、漢森),不久馬氏病卒。
   妻岑氏——約1902年續娶,生二子(漢樞、漢熙),不久岑氏病卒。   妾莫桂蘭——1915年續納。 莫桂蘭(1892-1982),廣東高州人,自幼得家傳跌打醫術和莫家功夫,爲黃飛鴻第四任夫人,隨夫學得一身武藝,曾出任福軍拳術教練和鄧芳“義勇堂”助教。黃飛鴻去世後,她先後創辦“黃飛鴻國術社”和“黃飛鴻健身學院”,將黃飛鴻的武藝發揚光大。
   1919年 精通武術的次子黃漢森遭妒,在廣西梧州渡任“護勇”時被“鬼眼梁”暗算慘死。受此打擊,飛鴻不再向其他兒子傳授武技。
   黃飛鴻有四子,諸子中酷愛黃漢森(因其幼時生得肥肥白白,人稱肥仔二),最得黃飛鴻真傳。當時在一個名叫保商衛旅營當護衛。一名叫鬼眼梁的同事,見飛鴻之子年少,要和他較技並說“我怕黃飛鴻,絕不怕他的兒子。”可是動手僅兩招就被打翻在地,因此懷恨在心。在中秋節晚設法使漢森喝得酩酊大醉,乘機開槍擊斃漢森,反說漢森醉後拔槍殺他,他不得已才自衛誤殺至死,以擺脫罪責。經過此事,飛鴻知道兒子是爲了較技才喪生的,痛心之余,發誓不再教子習武。黃飛鴻第四子漢熙,面孔長得很象父親,但全不懂洪拳,其職業也與武術無關。[1]
  武術成就
簡介
  黃飛鴻是清未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清順治年間,鄭成功部將蔡德宗等五人潛至福建少林寺,與達宗等在高溪廟創立洪門會(天地會),洪門會流行的拳術稱爲洪拳,含有紀念朱洪武,反清複明之意。至清中葉,廣東洪拳與劉、蔡、李、莫並稱爲五大名拳。黃飛鴻的洪拳,一方面由陸阿采--黃泰--黃麒英所傳,一方面由鐵橋三--林福成所傳。黃飛鴻對洪拳進行了較爲全面的整理,並以飛鉈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無影腳等絕技聞名,現傳下的要拳術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單刀、飛鉈、行者棒、瑤家大耙、形意簫、挑等。
  鐵線拳
  是一套養生拳,以運動肢幹,暢通血脈爲主,具有壯魄健體,反弱爲強的功能。其大綱不外分外膀手與內膀手二式,外膀手屬外功即手、眼、身、腰、馬;內膀手屬內功即心、神、意、氣、力。它以剛、柔、逼、直、分定、串、提、留、運、制、訂十二支橋手爲經緯,陰陽並用,以氣透勁,又以二字鉗羊馬勢保固腰腎,練此拳法要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疾而不亂,徐而不弛,無論男女老少,皆能習之,恒久練習,有卻病延年之效。
   這是林世榮宗師流傳下來的一洪拳,在香港推廣出去的,是由陸阿采流傳下來的洪拳,即陸阿采--黃麒英-黃飛鴻-林世榮,洪拳影響最爲廣泛,其中:周星馳功夫戲中的洪拳大師:趙志淩則是林世榮的再傳弟子。
  工字伏虎拳
  是洪拳的基本拳法,以步進退成"工"字形,故名工字伏虎拳。相傳此拳源出少林寺,初少林毀于火,至善禪師避難到廣州海幢寺,至善恐少林絕技失傳,便于寺內授徒傳藝,陸亞采爲其首徒,得工字伏虎拳秘傳,後傳于黃泰,泰傳黃麒英,麒英傳子黃飛鴻。又由黃飛鴻將其發揚,傳于梁寬、林世榮、陸正剛、陳殿標等。工字伏虎拳腰馬穩健,橋手剛勁,法門緊密,進退有規。恒久練習,不必站馬而腰馬自堅,不必打椿而橋手自勁,是學習其它拳術、器械的基礎。
   因此,凡入黃飛鴻門下者,必先習此拳以穩健腰馬,堅勁橋手,正確步法。
  虎鶴雙形拳
  由黃飛鴻集各家之精華融彙貫通而創立。套路中既取的"勁"(如虎之猛)和"形"(如虎爪),又取鶴的"象"(如鶴之靈秀逸)。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沈雄,聲威叱吒,有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靈捷、動作迅速、有氣靜神閑之妙,故稱虎鶴雙形拳。
   虎鶴雙形拳手形有拳、掌、指、爪、鈎,手法有抛、挂、撞、插等,步法有弓步、馬步、虛步、獨立步和麒麟步等,步法講究落地生根,身形注重挺拔端莊。
   整套動作既吸取佛家拳的淩厲攻勢,又吸取洪家拳的嚴密守勢,拳勢威武,剛柔並用,長短兼施,爲黃飛鴻一門之代表拳法。
  五郎八卦棍
  相傳此棍法由宋代楊家將之一的楊五郎始創。五郎隨父征契丹,後至五臺山爲僧,以槍化棍,棍法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變爲六十四點棍法,符合內外八卦八八六十四之數,故名五郎八卦棍。
   晚清時,此棍法流傳至黃飛鴻手中,黃飛鴻將其融入南派武學功法精華,並由高徒林世榮發揚光大。此棍法長短兼施,雙單並用,法門多而密,以圈、點、槍、割、抽、挑、撥、彈、掣、標、壓、敲、擊十四字爲訣。風格樸實無華,結構嚴謹、威猛沈雄、利于實戰,爲南派上乘棍法之一。
   “五郎八卦棍”完全是楊家槍法演變而來。所謂八卦,以法內有太極、兩儀、陰陽、四象等名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此法有六十四點。先擊四正,後擊四隅,四隅即四方之角,也就是擊八方,每方八點,即八八六十四點。[2]
  醫術
  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裏設“寶芝林”醫藥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黃飛鴻有一個叫伍銓萃的弟子,是文人出身,1892年中了進士,他曾經送給黃飛鴻兩句詩"寶劍騰霄漢,芝花遍上林”而黃飛鴻在創辦跌打醫館時就取了兩個開頭的字和最後一個字作爲醫館的名稱。
   寶芝林和黃飛鴻在醫治跌打損傷方面有一套,現在流傳的寶芝林傷科跌打酒(牛大力1兩,千斤拔1兩,半風荷 1兩,寬根藤1兩,田七5錢,金耳環5錢,以上諸藥浸酒1斤5兩,15天後可用)。相傳是由陸阿采所傳,而黃飛鴻本人也先後研制出"大力丸"、"通脈丹"等跌打藥,1888年,著名的黑旗軍統領劉永福受傷後多方醫治不愈,黃飛鴻治愈了他的傷病,黃飛鴻不但因此得到了兩廣總督張之洞書寫的"醫藝精通"的牌匾,而且被劉永福聘請爲軍醫官和技擊總教練。   寶芝林和黃飛鴻的醫術聲名在外和黃飛鴻本人的醫德也有很大關系,他不但不藏私,還向社會公開跌打涵浸泡方法和防暑涼茶驗方,希望有助于勞苦大衆。[3]
  舞獅
  舞龍舞獅是曆史悠久、具有鮮明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運動,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代代相傳,經久不衰,並由此形成了豐富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龍獅文化。 佛山南海是南獅的發祥地。南獅泛指流傳于南方的舞獅,分爲文獅、武獅和少獅三大類,以廣東等地的舞獅最具代表性。南獅動作大而威猛,造型誇張浪漫,講究神韻,兩腳著地,獅頭和獅尾分開,各由一名演員擺弄,配以大鑼、大鼓、大鈸等,鼓樂雄壯,聞之令人振奮。傳統的南獅技藝有“出洞”、“上山”、“巡山會獅”、“采青”、“入洞”等,“采青”難度較高。采青有采高青、地青、水青、蟹青、凳青和橋青等。其中采高青又名“企膊”(站在肩膀上),最爲高難。後來發展到在2米多高的梅花樁上跳躍,一邊舞耍動作,直至將挂在樁上的“青”采下來。這些高難動作都需要技藝。
   黃飛鴻將民間傳統藝術醒獅進行挖掘、整理、刻苦訓練,在原有的南派醒獅技藝的基礎上,吸收融入武術舞獅的技藝,由高樁醒獅、民間武術梅花樁與南派民間醒獅套路相融合,並彙入當地民間風格特色,技藝高難,編排巧妙,融舞蹈、武術、雜技、力度、美學于一體,形成新一派醒獅。
   黃飛鴻獅藝表演項目有傳統鼓點表演(七星鼓或三星鼓)、現代醒獅表演(獅上高椿采蛇青、飛鴻八星陣等)傳統地獅表演或群猜表演(龍門表,竹梯青等)舞龍功夫表演。獅子本來生活在地上,卻非要讓它爬高上低,在幾根飛鴻八星陣的柱子上又跑又跳,玩出驚險的花樣,把人嚇得氣也不敢出。還美其名曰百業興旺,步步登高。
   1911年,已經64歲的黃飛鴻仍然熱衷于舞獅表演,但在一次表演中不小心將布鞋舞掉,飛出身外,正好擊中了在臺下觀看的19歲的莫桂蘭,爲表達歉意,黃飛鴻事後專門登門道歉,卻因此成就了一樁老少姻緣。沒想到舞獅成就了黃飛鴻與莫桂蘭的這樁老少姻緣。
  黃飛鴻系列影視
  林世榮的徒子徒孫中,不少人日後成爲電影業中人,其中較爲人熟悉的有武術指導劉家良,其父劉湛便是林世榮之弟子。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攝了接近八十套以黃飛鴻爲題材的電影。當中黃飛鴻一角,除了兩套爲白玉堂演出外,俱由關德興擔當;而奸角幾乎全部由石堅演出。故港人常稱關德興爲“黃師傅”;形容大奸大惡亦有“奸過石堅”一詞。之後成龍、劉家輝亦有演過少年時期的黃飛鴻。近年徐克拍攝黃飛鴻電影更非常成功,黃飛鴻一角多由具有功夫皇帝頭銜的李連傑擔任。趙文卓也曾演過黃飛鴻。   以黃飛鴻爲主題拍攝的電影已經超過百部,形成黃飛鴻系列影視,黃飛鴻廣爲人知主要來源這些影視劇。
  詳細事件表
  1847年農曆七月初九 出生于廣東佛山鎮。
   1853年 從其父黃麒英習武。
   1859年 隨父在佛山、廣州、順德一帶賣武,其間以四象標龍棍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0年 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鐵橋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隨林福成學藝近兩年,學成 “鐵線拳”和 “飛鉈”等絕技。
   1863年 移居廣州,銅、鐵行工人集資爲其設武館于第七甫水腳,飛鴻結束賣武生涯。
   1865年 廣州三欄行(果欄、菜欄、魚欄)中人聘爲行中武術教練。   1866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當鋪夜宿時遇賊人打劫,飛鴻一人擊退數十人,在當地一時傳爲佳話,隨後應邀到在石龍鄉授徒。
   1867年 一洋人攜如牛犢大的狼狗在香港設擂向華人邀鬥,黃飛鴻不甘華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腳”擊斃惡犬,自此揚名香江。
   1868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販彭玉攤擋被一惡棍強占打傷,黃飛鴻路見不平相助,被對方同夥數十人持械圍攻,被黃飛鴻擊敗。
   約1868年 另設館于廣州西關廻瀾橋附近教徒授藝兼醫刀傷跌打,三欄教席由梁寬代替。
   1869年 在佛山平政橋鬥蟀場爲盧九叔任“護草”(現場保鏢)時,黃飛鴻嚴懲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時。
   1871年 娶妻羅氏,婚後三月羅氏病卒。
   1873年 受聘廣州水師武術教練,並考取廣州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
   1882年 記名提督吳全美聘飛鴻爲軍中技擊教練,停辦廻瀾橋所設武館。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後,吳全美去世,飛鴻辭去軍中技擊教練職務,在廣州仁安街設跌打醫館“寶芝林”。
   1888年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賞識黃飛鴻武藝高強、醫術精通,聘爲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向其贈“醫藝精通”木匾。
   1894年 劉永福率領軍隊赴臺灣抗擊日本侵略軍,飛鴻隨劉率九營福字軍抵臺,駐守臺南。
   1895年6月 劉永福護臺失利,飛鴻離臺返粵,自此僅行醫不授武,“寶芝林”前榜:“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約1896年 續娶馬氏爲妻,生二女、二子(漢林、漢森),不久馬氏病卒
   約1902年 續納岑氏爲妻,生二子(漢樞、漢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1年8月 應劉永福邀聘,任廣東民團總教練
   1912年 魚欄夥記馬如燦(賣魚燦)遭歹徒勒索被毆,飛鴻見義勇爲嚴懲歹徒,“義救賣魚燦”一事在羊城廣爲傳頌。
   1915年 續莫桂蘭爲妾。
   1918年 在廣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獵場任守
   1919年 精通武術的次子黃漢森遭妒,往廣西梧州渡任“護勇”時被“鬼眼梁”暗算慘死。受此打擊,飛鴻不再向其他兒子傳授武技。
   1919年4月9日 在廣州海珠戲院廣東省精武會成立大會上表演飛鉈。
  1924年10月 廣州國民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受累被焚,資財付于一炬,其長子漢林又告失業,因而憂郁成疾。
佛山黃飛鴻紀念館
  黃飛鴻祖籍南海,生于佛山,是武林中一位傳奇性的曆史人物,生平鋤強扶弱,嫉惡如仇,醫術精湛。他擅長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五郎八卦棍、獅子采高青等多種武藝,他的“無影腳”,“工字伏虎拳”和“寶芝林”藥店名滿天下。遠在港、澳和新加坡,後人設立了數十家黃飛鴻武館。在南海西樵,鄉人修繕了黃氏大宗祠,建立了黃飛鴻獅藝館。在佛山祖廟內亦有紀念黃飛鴻的祠堂。   黃飛鴻紀念館的建築藝術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尤其是嶺南古建築的傳統和氣派,保存了傳統民居的合院式建築規範,從梁架、柱礎、磚雕,簷板、屏風,門窗到欄板等建築構件,均用征集舊料,以保留曆史風韻。
   黃飛鴻紀念館建築采用二進三開間加連廊的布局,是采取黃飛鴻在世時(即清代中葉至民間時期)佛山民居、祠堂的建築樣式。頭門是二層的門樓,一明兩暗的布局,二進演武大廳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築,需要步上三步石級,取步步登高之意。演武廳是二層一正兩偏結構,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正脊采用博古脊式,體量比門樓大。門廳的第二層也作一正兩偏結構,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正脊采用博古脊式。二樓正間爲大型木雕"仁者飛鴻"。
   建築構件和裝飾工藝,木雕、磚雕、石雕和灰塑堪稱黃飛鴻紀念館的"四絕"。木雕,頭門一套門夾石和趟櫳是完整從珠江三角洲一帶征集得到的百年古物,高曠寬大,氣宇軒昂。門廳用四扇屏風作爲中門,這套鑲嵌彩色玻璃的透雕屏風,即使在高檔次的佛山民居也難得一見。兩個次間和連廊一體用屏風門隔斷,可開合,具有靈活性,通體雕花鎦空,是當代仿清代木雕的傑作。
   演武廳的木雕大挂落是近年征集的清代文物,題材是象征富貴吉祥的《牡丹鳳凰》。室內窗采用木雕"滿洲窗",爲"滿周窗",以木雕花藤纏繞裝有色玻璃制成,可翻動,是清代至民國時期高檔嶺南建築不可或缺之建築裝飾。磚雕,正門山牆上嵌兩幅磚雕都是精品,是數年前修梁園時征集得來的清代嘉慶時物,以花鳥爲題材,百花盛開,鵲啼雀躍,一派升平氣象。門前一對石獅子,是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88年)的佛山石雕作品,從祖廟"藏珍閣"移放黃飛鴻紀念館作門前獅。
  獅藝武術館
  黃飛鴻獅藝武術館位于黃飛鴻的出生地——南海市西樵山下的祿舟村,占地面積5.23畝,建築別致,具有清末古建築風格。爲了弘揚黃飛鴻高尚的武德醫德,1996年興建了黃飛鴻獅藝武術館。館內分設有黃飛鴻故居;黃飛鴻史迹陳列影視室;寶芝林堂;針灸推拿;骨傷科堂;百草堂;關德興紀念堂;其配套設施有武林的“廣東十虎”名師像亭;黃飛鴻公園;功夫,舞龍,舞獅等傳統項目,定時表演(上午10:00——下午4:00時),吸引衆多海內外遊客前來欣賞。還有黃飛鴻影視城,黃飛鴻武術學校,黃飛鴻武術村。近半個世紀以來,省、港、澳地區拍攝黃飛鴻的影視電影集有100多部,其中已故香港著名藝人關德興師傅親自扮演和拍攝的影視集就有77部;武打巨星李連傑、趙文卓等亦演繹過黃飛鴻的絕世風采。黃飛鴻的名字享譽世界,一代武林宗師深受世人敬仰。   黃飛鴻獅藝武術館醒獅團曾多次代表中國、省、市比賽獲得金獎或冠軍。2000年春節獲南海市南粵獅王大賽冠軍;2000年5月獲中國南獅新獅王及2000-2002年度“國家A級舞獅隊”;2000年10月,獲“炎黃杯”世界龍舟龍獅大賽五項冠軍;2000年11月獲全國農運會龍獅大賽冠軍;1999年1月獲“香港世界醒獅大賽”亞軍及世界獅王稱號;2月獲“黃飛鴻杯”南粵獅王爭霸賽兩項金獎;3月獲“南粵、港、澳”獅王、功夫爭霸賽雙冠軍。1998年9月獲香港世界功夫群英大賽六枚金獎;8月獲“黃飛鴻”珠江三角洲醒獅大賽金獎。
  武壇影響
  黃飛鴻縱橫武壇數十年,對洪拳的普及和振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門下弟子中不乏出類拔萃的武術家。林世榮隨黃飛鴻學藝二十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南海等地設館授徒,並于三十年代起公開出版《工字伏虎拳》等拳譜,産生了較大的影響。黃飛鴻夫人莫桂蘭在黃飛鴻去世後,在廣州、香港設館,傳授黃飛鴻的武藝。鄧義、鄧芳的廣州帶河基設館多年,門徒衆多。黃飛鴻的拳術和獅藝,特別是虎鶴雙形拳、鐵線拳、工字伏虎拳、五郎八卦棍等,通過其傳人的大力推廣,成爲世界著名的功夫流派。而今,廣東、香港、臺灣以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歐洲、美洲等地,都有黃飛鴻的拳術和獅藝流傳,影響日益擴大。
   黃飛鴻生前爲中國武術走向世界進行了不懈努力,他的傳人和再傳弟子在繼續他未竟的事業。據統計,他的傳人已經分布在五洲四海,除了我國的廣東、香港、澳門、臺灣以外,美國、加拿大、澳洲、以色列、南非、意大利、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墨西哥、德國、英國、瑞士、波蘭、比利時、捷克等地,都有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
  黃飛鴻相關電影作品
  少年黃飛鴻 釋小龍
   黃飛鴻之一壯志淩雲 李連傑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李連傑
   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 李連傑
   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 趙文卓
   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 趙文卓
   黃飛鴻之六西域雄獅 李連傑
   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 李連傑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甄子丹
   少林豪俠傳 王群
   醉拳 成 龍
   醉拳II 成 龍
   陸阿采與黃飛鴻 劉家輝
   我的婆婆黃飛鴻 羅蘭
   猩猩王大戰黃飛鴻 關德興
   黃飛鴻之鬼腳七 元彪
   少年黃飛鴻之鐵猴子 梁家仁
   黃飛鴻大破五虎陣 劉家良
   黃飛鴻對黃飛鴻 譚詠麟
   黃飛鴻笑傳 譚詠麟
  仁者黃飛鴻 張衛健
   黃飛鴻與十三姨 張晨光
   黃飛鴻五大弟子 張晨光
   英雄豪傑——蘇乞兒 (1993)(王玨飾演黃飛鴻)
   一百余部電影版本一覽表
   (01)1949《黃飛鴻傳上集之鞭風滅燭》關德興。胡鵬導演
   02)1949《黃飛鴻傳下集之火燒霸王莊》關德興。胡鵬導演
   (03)1950《黃飛鴻傳血戰流花橋》關德興。胡鵬導演
   (04)1950《黃飛鴻傳梁寬歸天》關德興。胡鵬導演
   (05)1951《黃飛鴻傳與潘金蓮》關德興。羅志雄導演
   (06)1953《黃飛鴻一棍伏三霸》《黃飛鴻比武》關德興。胡鵬導演
  (07)1953《黃飛鴻義救海幢寺(上集)》白玉堂。導演淩雲、王天林
   (08)1953《黃飛鴻義救海幢寺(下集)》白玉堂。導演王天林、淩雲
   (09)1954《黃飛鴻初試無影腳》關德興。胡鵬導演
   (10)1954《黃飛鴻與林世榮》關德興。胡鵬導演
   (11)1955《黃飛鴻正傳》關德興。丁零導演
   (12)1955《續黃飛鴻傳》關德興。丁零導演
   (13)1955《黃飛鴻花地搶炮》關德興。胡鵬導演
   (14)1955《黃飛鴻威震四牌樓》關德興。胡鵬導演
   (15)1955《黃飛鴻長堤殲霸》關德興。胡鵬導演
   (16)1956《黃飛鴻擂臺比武》關德興。胡鵬導演
   (17)1956《黃飛鴻大鬧佛山》關德興。胡鵬導演
   (18)1956《黃飛鴻火燒大沙頭》關德興。胡鵬導演
   (19)1956《黃飛鴻花艇風雲》關德興。胡鵬導演
   (20)1956《黃飛鴻大戰雙門底》關德興。胡鵬導演
   (21)1956《黃飛鴻大鬧花燈》關德興。胡鵬導演
   (22)1956《黃飛鴻七獅會金龍》關德興。胡鵬導演
   (23)1956《黃飛鴻獨臂鬥五龍》關德興。胡鵬導演
   (24)1956《黃飛鴻三戲女鏢師》關德興。胡鵬導演
   (25)1956《黃飛鴻義救龍母廟》關德興。胡鵬導演
   (26)1956《黃飛鴻七鬥火麒麟》關德興。陳國華導演
   (27)1956《黃飛鴻怒吞十二獅》關德興(25)。胡鵬導演
   (28)1956《黃飛鴻伏二虎》關德興。胡鵬導演
   (29)1956《黃飛鴻醒獅會麒麟》關德興。胡鵬導演
  (30)1956《黃飛鴻鐵雞鬥蜈蚣》關德興。胡鵬導演
   (31)1956《黃飛鴻龍舟奪錦》關德興。胡鵬導演
   (32)1956《黃飛鴻水底三擒蘇鼠廉》關德興。胡鵬導演
   (33)1956《黃飛鴻沙面伏神犬》關德興。王天林導演
   (34)1956《黃飛鴻橫掃小北江》關德興。胡鵬導演
   (35)1956《黃飛鴻紅船殲霸》關德興。胡鵬導演
   (36)1956《黃飛鴻義救賣魚燦》關德興。胡鵬導演
   (37)1956《黃飛鴻觀音山雪恨》關德興。導演胡鵬      
  (38)1956《黃飛鴻天後廟進香》關德興。胡鵬導演
   (39)1956《黃飛鴻官山大賀壽》關德興。胡鵬導演
   (40)1956《黃飛鴻古寺救情僧》關德興。胡鵬導演
   (41)1957《黃飛鴻河南浴血戰》關德興。胡鵬導演
   (42)1957《胭脂馬三鬥黃飛鴻》關德興。胡鵬導演
   (43)1957《黃飛鴻夜探黑龍山》關德興。胡鵬導演
   (44)1957《黃飛鴻獅王爭霸》關德興。胡鵬導演
   (45)1957《黃飛鴻喋血馬鞍山》關德興。胡鵬導演
   (46)1957《黃飛鴻大破飛刀黨》關德興。胡鵬導演
   (47)1957《黃飛鴻血濺姑婆屋》關德興。胡鵬導演
   (48)1957《黃飛鴻二龍爭珠》關德興。胡鵬導演
   (49)1958《黃飛鴻五毒鬥雙龍》關德興。胡鵬導演
   (50)1958《黃飛鴻龍爭虎鬥》關德興。胡鵬導演
   (51)1958《黃飛鴻大破金鍾罩》關德興。胡鵬導演
   (52)1958《黃飛鴻西關搶新娘》關德興。胡鵬導演
   (53)1958《黃飛鴻大鬧鳳凰崗》關德興。胡鵬導演
   (54)1958《黃飛鴻擂臺鬥五虎》關德興。胡鵬導演
   (55)1958《黃飛鴻大破馬家莊》關德興。胡鵬導演
   (56)1958《黃飛鴻夫妻除三害》關德興。任彭年導演
   (57)1958《黃飛鴻鐵雞鬥神鷹》關德興。胡鵬導演。局部七彩
   (58)1958《黃飛鴻虎穴救梁寬》關德興。胡鵬導演
   (59)1959《黃飛鴻義貫彩虹橋》關德興。胡鵬導演。全彩色
   (60)1959《黃飛鴻被困黑地獄》關德興。胡鵬導演
   (61)1959《黃飛鴻戲棚伏虎》關德興。胡鵬導演
   (62)1960《黃飛鴻擂臺爭霸戰》關德興。胡鵬導演
   (63)1960《猩猩王大戰黃飛鴻》關德興。胡鵬導演
   (64)1960《黃飛鴻大破五虎陣》關德興。胡鵬導演
   (65)1967《黃飛鴻虎爪會群英》關德興。胡鵬導演
   (66)1968《黃飛鴻威震五羊城》關德興。王風導演
   (67)1968《黃飛鴻醒獅獨霸梅花椿》關德興。王風導演
   (68)1968《黃飛鴻醉打八金剛》關德興。王風導演
   (69)1968《黃飛鴻肉搏黑霸王》關德興。王風導演
   (70)1968《黃飛鴻拳王爭霸》關德興。王風導演
  (71)1968《黃飛鴻巧奪鯊魚青》關德興。王風導演
   (72)1969《黃飛鴻神威伏三煞》關德興。王風導演
   (73)1969《黃飛鴻虎鶴鬥五狼》關德興。王風導演
   (74)1969《黃飛鴻浴血硫磺谷》關德興。王風導演
   (75)1970《黃飛鴻勇破烈火陣》關德興。羅熾導演
  (76)1973《黃飛鴻》谷峰。何夢華導演
   (77)1974《黃飛鴻少林拳》關德興。鄭昌和導演($1,048,710)
   (78)1974《黃飛鴻義取丁財炮》史仲田。王風導演($495,488)
   (79)1976《陸阿采與黃飛鴻》劉家輝。劉家良導演($1,417,740)
  (80)1978《醉拳》成龍。袁和平導演($6,763,793)
   (81)1979《林世榮》關德興(75)。袁和平導演($3,945,341)
   (82)1980《黃飛鴻與鬼腳七》關德興(76)。劉丹青導演($727,694)
   (83)1991《黃飛鴻》李連傑。徐克導演($29,672,278)
   (84)1992《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李連傑。徐克導演($30,399,676)
   (85)1992《黃飛鴻笑傳》譚詠麟。李力持導演($19,802,182)
   (86)1992《黃飛鴻系列之一代宗師》錢嘉樂。李釗導演()
   (87)1993《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李連傑。徐克導演($27,461,435)
   (88)1993《黃飛鴻對黃飛鴻》譚詠麟。李力持導演($10,557,256)
   (89)1993《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李連傑。王晶導演($18,178,129)
   (90)1993《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王群。劉國偉導演($475,471)
   (91)1993《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趙文卓。元彬導演($11,189,826)
   (92)1993《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曾思敏。袁和平導演($6,810,899)
   (93)1993《蘇乞兒》王鈺。袁和平導演($7,014,646)
   (94)1994《醉拳2》成龍。劉家良導演($40,971,484)
   (95)1994《醉拳3》季天笙。劉家良導演($7,076,791)
   (96)1994《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趙文卓。徐克導演($4,902,426)
   (97)1997《黃飛鴻之西域雄獅》李連傑。洪金寶導演($30,268,415)   
   《黃飛鴻之少林故事》趙文卓。蔡晶盛導演
   《黃飛鴻之八大天王》趙文卓。李仁港導演
   《黃飛鴻之辛亥革命》趙文卓。徐克導演
  《黃飛鴻之理想年代》趙文卓。徐克導演
  《黃飛鴻之無頭將軍》趙文卓。麥當傑導演

 

台長: 阿楨
人氣(10,303)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策馬入林》
此分類上一篇:《刺馬》

阿楨
《一代宗師》這是一部很有氣質的武術片 文:火行者

我並不是一個很能夠看王家衛電影的人,不過我真的覺得《一代宗師》算是王家衛比較親民的作品了,但再怎麼說王家衛還是王家衛,所以對《一代宗師》的期待方向也要先確認一下,才不會出現落差。基本上我個人是蠻喜歡《一代宗師》的,但它和我想像的確實很不一樣,如果你是想看《葉問》〔Ip Man〕或是為了功夫、武打而看《一代宗師》,可能會覺得它實在太「含蓄」,或是說這是一部很有「氣質」的電影,用個比喻…像今年101的跨年煙火,不像以前轟轟烈烈能炒氣氛讓群眾high翻,今年是環保煙火且設計比較精緻,《一代宗師》就比較像這種路線,不是「我要打十個」然後就殺上去把每個人都打得頭破血流,這些武打大師出手的機會沒那麼多,常常是微笑擺個很帥氣的樣子(梁朝偉真的很有型)你就會覺得他似乎很強了…。總而言之,它就不是打暴力的動作電影。
  其實不光是武戲比較含蓄,整部戲都是這樣子美美的,演員的演技不是那麼外放,愛情也是種淡淡的心情(不是狂野的愛上然後再狂野的上床…),片子說的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愛恨情仇,也談到很多大局勢的現實面,就算你是武學大師沒人能把你打死,你也可能會餓死,生活才是最難的。
  或許可以說《一代宗師》的主線是這些人的恩怨情仇,只是他們的「行業」是武術而已,但《一代宗師》給這個大師角色的描寫算是蠻「透徹」,不只是他們的功夫而已,更重要的是有把這些人的特質給表現出來,當然我也希望葉問多秀幾招詠春、多打趴一些嘍嘍、多和大師切磋過招,但武術並不是只有「打」的層面而已,修心層面的質感《一代宗師》也花了蠻多時間去表現,這些大師之所以服人,也在他們的為人。有些時候這些人講話是太懸了一點,燉個湯燒個柴都要拿來隱喻些有的沒的,但我個人也蠻喜歡中國武術的這一點,很多的人生大道理都在簡單的事物當中。而梁朝偉這種「質感」就蠻好的,他的打戲其實不算多(章子怡打最多),可是他也有很多「武術家的文戲」,不過,對只想看葉問打架的觀眾就會嫌悶了一點。
我看《一代宗師》的感覺,會覺得它的目標觀眾群並不是想看武打爽片的人,而是懂得武德重視武德的人,雖然是講一代宗師的故事,也有很多切入角度和表現方式,還是要先確認一下你對《一代宗師》的期望有沒有放對地方,雖然它是一部講葉問的電影,但也別忘了,它也是一部王家衛電影。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80/33804642/
2013-01-25 10:23:05
版主回應
《一代宗師》王家衛的俠與情 文:喬小夫

值不值得這件事,我想每個看完《一代宗師》的影迷各有答案。不過我並不覺得導演王家衛有辜負任何一個人的期待。
絕對王家衛。這世上有些存在事物只是個代名詞,你看見它,連想到的是那個特定的對象,這就是風格。若你是個影癡,不告訴你導演是誰,讓你簡單推敲一下應該八十不離十也會是王家衛。樹立如此風格需要經過幾多磨練與沉潛,也唯有享譽國際的大師級導演王家衛,能以一代宗師的身份,拍出令人如廝著迷的《一代宗師》。
  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不要跟我提你招術多厲害,師門多深奧。錯了,躺下唄!只有站著才有資格說話。你說對嗎?
  我童年的電影回憶裡充斥著成龍、李連杰、元彪、洪金寶和他們的醉拳、黃飛鴻、太極張三豐,還有我住過無數次的龍門客棧、周星馳永遠都能讓你笑開懷的鹿鼎記。那些年那個時候,楊紫瓊還是被人叫著女打仔。我因著炫麗的武打招式,結下我和武術的不解之緣,對動作電影更有著一番不可不看的走火入魔,隨著年齡增長和學武漸長,近些年的武打或動作總是讓我略感遺憾。無疑吳京、甄子丹、打出了較清晰的近代武術格局,不再讓武術淪為大螢幕中玄之又玄的心法口訣,這些年的這些時候,我對這些符合人體力學充滿爆發力的武打漸感不奈,我看到的都是招,而不是意。
但王家衛拍的是意,不是招。誠然我依舊對武打不可自拔,在我眼中《一代宗師》反璞歸真的老派武打已化為武人憧憬的至高境界,暢快淋漓。詠春直接、八極痛快、八卦柔韌、形意老辣,王家衛的世界裡這四門拳路已不僅是招式碰撞,亦不止於四種風格,王家衛自由翻轉,它也可以是四種情感,四種個性。《一代宗師》蘊含太多一言難盡的意境,王家衛的招已經千錘百鍊超脫形式,揮灑自如同時不離章法,能達到如此遼闊格局,唯乎意境。
  一代宗師我心裡有過你,不怕說出來,喜歡一個人不犯法,但也只能到喜歡為止
  《一代宗師》裡的每個演員無一不是一時之選,光老牌演員走個串場都讓人心滿意足。故事背景是近代武術史上既璀璨也悲哀的大時代,時勢造英雄,亦埋沒英雄,王家衛傾心雕琢的鏡頭裡,細細勾勒著張張人物側寫,無論是誰留下來,誰被時代浪花淘盡,王家衛都已讓那臉譜深烙在腦海之中。用「入戲三分」形容梁朝偉、章子怡、張震、趙本山的精湛表現似乎已顯得俗套,不過又有什麼更好的形容詞能夠更貼切地向這電影裡的每位演員致敬?
  王家衛以一介文人姿態,拍出了武人的一口氣。《一代宗師》論江湖,道兒女,激盪的時代裡,傳藝留心的武林中人,快意豪情碰撞出的花火總讓人津津樂道。你說《一代宗師》講得是葉問也行,不過《一代宗師》亦是段美麗的時代剪影,驀然回首,王家衛花了17年的光陰秉持一貫風格優雅浪漫地用鏡頭運出葉問的武、宮二的情、丁榮山的人生。江湖事江湖了,恩怨情仇總難斷,王家衛是過來人,也是明白人。
  書寫《一代宗師》的過程中,總是免不了一再回味電影中的鳳毛麟角,我相信《一代宗師》裡的光影將再次成為王家衛雋永傳世的經典證明。俠這字拆開來看是一人一夾,那些或順或逆挺過時代夾縫的人,憑著一口氣,靠的是一身技藝,認真地在紅塵中打滾著,有人走了眼前路,有人成就身後身;我不敢說王家衛真的為這些俠者留下些什麼,但或許王家衛本身也是這般任俠地活著,鏡頭成了他的劍,十年如一日他任性地磨。
  我說王家衛的武打不是最好看的,但還沒人能拍出比他更高的武俠美學,電影武打讓我著迷,讓我深陷《一代宗師》不可自拔的,卻依然是王家衛式的風花雪月與浪漫情懷。《一代宗師》提到武學之道三境界: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我想萬物道理皆然,我在《一代宗師》裡重新看見自己,卻讓王家衛帶著我看過一回天地。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80/33804426/
2013-01-25 10:23:56
trahp
挺實用的 不錯
2013-04-28 10:55:01
版主回應
本館貼文,純屬公益。

一代宗師 The Grandmasters

2011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章子怡 張震 宋慧喬
  劇情簡介
第63屆柏林影展開幕片。王家衛史詩武俠鉅作,率領梁朝偉、章子怡、宋慧喬、張震聯合主演,梁朝偉飾演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由袁和平擔任武打指導,展現四大拳派宗師的氣度與風範。
本片以南北武林為故事背景,從民國初到解放後橫跨半個多世紀,以詠春拳葉問師傅葉問赴香港收徒之後為開端,講述各路武術內涵變化。梁朝偉飾演的葉問在暴雨中以詠春正面迎敵、章子怡在風雪中施展源自清朝大內,陰柔凌厲與行若蛟龍的八卦掌,這也是「一代宗師」四大派中唯一以「掌」為特色的門派。而宋慧喬與章子怡則在片中展現流露出柔情似水與果敢悲痛之情。全片除了剛猛凌厲的功夫對決,更蘊含王家衛獨特的唯美韻味與獨樹一格的極致美感。
王家衛的《2046》拍攝長達5年之久,被認為是影史上最耗時間的影片,而《一代宗師》卻以10年的時間打破了影史「最慢」的紀錄,他在本片開拍前,用三年時間探訪武林,遍訪民間一百餘位隱世武林高人,他更讓梁朝偉、章子怡、張震等主要角色開拍前幾年「拜師學藝」,以達到飾演角色的要求,張震更因習得武藝而參加八極拳比賽獲得一等獎,一切在在都顯得王家衛精雕細琢與磨礪多年的功夫雄心。

王價衛的問題

用顏色、陳設......堆砌很多視覺上的感覺,是王家衛的特點。但是,這次用很多武術術語堆砌,就不是視覺感覺了。真的是陳腔濫調、廢話連篇-不忍卒睹。王家衛要了解視覺和語言的不同。這是失敗的作品,請不要再嚐識,語言不是你的強項。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106035

《一代宗師》誰叫我們是觀眾呢? 文:柿子

  看完電影後,我深深地感受到王老先生給了觀眾好大一個耳刮子。整部電影都聽到王家衛在說:「我是導演,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想聽故事的觀眾就慢慢等吧」。看似劇情簡單,電影又被剪了個破碎,但在王家衛每一秒鐘都讓人讚嘆的畫面裡,我可以感覺到這後面有好大一個故事。雖然只看到章子怡的復仇人生、部分梁朝偉的壓抑情感和幾個畫面的傲慢張震,這一切就像給了觀眾甜頭,背後藏著的大菜卻不端上桌那樣讓人嘔氣!如果這是一部”完整”的電影,那肯定是部該讓人大罵的片子,偏偏一看就知道故事的背後還有故事,你願意在電影院裡繼續坐下去等它演完,王家衛卻告訴你電影就是這麼一回事…你說氣不氣人?活該我們就只是個觀眾阿…...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81/33818241/

  捧評:
一部美學+哲言的深度佳片
時間穿越後 《一代宗師》的人生悵然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SJKen
花樣年華、宗師、宮二 House
十年磨一片 馬來魔
這是一部很有氣質的武術片 火行者
王家衛的俠與情 喬小夫

超難看的爛片

《一代宗師》裡面人物那裝腔作勢、咬牙切齒的講話方式、及不知所云的對話,
跟「台語狗血劇」或「瓊瑤發情劇」,很有的比,只讓觀眾看得莫名其妙而已.全片只有最後「宮二及馬三對打」那一段,稍稍微精彩可看,但導演不擅長拍打戲,所以分鏡拍得「打得不清不楚」,打得雖好,但以「電影武打橋段」來說,拍得很失敗!
  一言以蔽之:《花樣年華》武林版
  我只能說這是我覺得王家衛近年來最商業的電影了,我會買藍光回家收藏,如果有朋友約,我也想看第二次
  前面是還算精采,但是後面以為會對上張震的八極拳,結果沒頭沒尾的講了一大段話讓人想打瞌睡就結束了...
  整部片畫面很美,氣氛很足,但悶到一個不行
  老太婆的裹腳布……
  對開版所言,深有同感。雖然我覺得章子怡演得不錯,但整個對白具情節奏都很糟,拼拼湊湊,音樂更是不搭調。王家衛的片子一部比一部糟,對他不會再有任何期待了。
  其實拍的很好 下雨及棉絮是要襯托人物動作的速度 看柏林版及亞洲版的差異 應該是遷就於戲院場次時間的限制 希望將來能出終極版的藍光dvd 張震戲份刪了一些 不過從'朝天宮'的打鬥可以看出一線天對組織是越打越賭濫 戰鬥越已到壓倒 出手也越狠 情感全藏在招式間 導演的確超越了他以前的作品
  蠢人看蠢片
  很好看啊!我邊看邊叫,都沒有冷場。
版主說得好..這片我看來就是悶..及裝腔作調不知所云..我一向崇拜王家衛..但他的拍片手法離不開?臼..一樣喜歡加入太多所謂意境..硬要在一部武打片中加入些甚麼..也要表現出那個時代中一個傳奇..或許如果片子沒裁剪..劇情比較明瞭..但還是冗長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103547
2013-07-18 11:06:2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