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06 07:41:17| 人氣9,60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胭脂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孫曉燕專文研究香港作家李碧華的小說為何與電影藝術成功聯姻的原因,並探究文學和影視藝術之間的關聯與發展。有必要如此費事嗎?只要看李的專業是電視電影編劇,尤其一目便能了然她的小說根本就是文學化的電影劇本了。

難怪導演那麼喜歡拍她的小說,從前評張藝謀詳參【圖博館】:張藝謀:名導演50)秦俑》、現評關錦鵬詳參【圖博館】:關錦鵬:名導演57)《胭脂扣》、到後評陳凱歌詳參【圖博館】:陳凱歌:名導演51)《霸王別姬》、以及其它《誘僧》《青蛇》《潘金蓮之前世今生》等,真是雅俗共享、精凡同好。

未必!袁良駿研究認為李碧華的小說不過是種浪漫主義,不論是<胭脂扣>、<秦俑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等作品的今生來世錯綜交織,或對<誘僧>的英雄傳奇以及<鳳誘>、<霸王別姬>寫實作品的濃郁浪漫主義色彩,而且有二大弊:一是劇成分太多,特別是<鳳誘>,通篇言不及義,生拉硬扯,讓人反感;二是<青蛇>對<白蛇傳>的改編太過”惡趣” 化,破壞了<白蛇傳>的神話傳說美。

對純文學癖者可能會如此認為。

啥「純文學」?根本是沒慧眼無法洞見丁穎所解讀出的:「李碧華的創作不拘泥於一般言情小說景幻情真的窠臼,往往融入了歷史的、社會的、美學的、哲學的意蘊,而獨具一格。她的作品瑰奇詭異,雅俗共賞,在純文學和消費文化之間找到了第三條道路。同時,在香港殖民、國族、本土混雜的文化譜系中,凸現著獨特的”香港意識”。」

怕是學者的一廂情願吧!以《胭脂扣》(北京‧新世界,2006)為例,書中雖然偶而會插入一些「她(名妓如花、梅艷芳飾演)完全不屬於今日的香港,我(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為男主角,電影改成以鬼妓為主體)甚至敢打賭她不知道何謂1997」(p.14)。「中國人最倔強的精神是『階級觀念』。連塘西阿姑(妓女),也有階級觀念」(p.51)。

這樣就能「改寫歷史和文學經典,修復歷史文化中被多重邊緣化的流浪者的個人史,以此建構香港的文化身份」了?(劉瑛之解讀)。其實李碧華的小說大多是在販賣傳統旣有的女性陰柔觀,再不時的插入現在流行的女性主義觀,整體上則包裝著綺艶的情愛文字。

難怪《胭脂扣》裡男主角的阿楚再怎「我的野蠻女友」,最終還是跟如花一樣渴求男人的愛情,女人多幻想有:

「小屋蕩樣著一片紅光,幽幽搖搖,是是非非,遲遲疑疑。窗外,是出奇地冷靜窺照的寒月疏星,益顯得人間晃蕩。燭影之中,只見如花在。睫毛閃動的投影,覆在臉上,像一雙手拂來拂去。」(p.83)
這就對了!所以關錦鵬將《胭脂扣》拍成頗有魅力的人鬼痴情文藝片,故事別出心裁,風格哀艷纏綿,哀艷陰鬱的感性渲染尤勝原著,無論佈景、服飾、舉止以及腔口語調,都充滿舊式幽情。就不是不忠於原著,而是增加了原著本有的風格。

原著描述男女恩愛情仇內心話的文字也非電影的影音能取代的!

怕是些老套的情話綿綿式男女心理分析吧!

《胭脂扣》(1988)
 
導演:關錦鵬  
編劇:邱剛健 李碧華   
演員:張國榮.....十二少陳振邦  梅豔芳 .....如花 
獎項
1987年 第24屆金馬獎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
1988年 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
國際劇情片大賽 ─ 勝出
1988年 南特三大洲電影節
Golden Montgolfiere
1989年 亞太影展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
1989年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關錦鵬)
最佳女主角(梅艷芳)
最佳剪接(張耀宗)
最佳電影配樂(黎小田)
最佳電影歌曲(「胭脂扣」)
  劇情簡介
  某夜,一冷豔女鬼來報館求登尋人廣告,並纏著袁永定不離開。女鬼原是五十年前石塘咀名妓如花,當年拜倒裙下者衆,卻獨鍾情富家子弟陳振邦。
  陳門乃望族不接受妓女作媳婦,逐振邦出門,于是兩人在窮困中掙紮。如花與振邦終訂陰世之約,複吞鴉片自殺。如花在陰間久候不見振邦,便來陽世尋覓。永定和他的女友楚娟,同情如花的遭遇,傾力幫助她找人,現在已是1987年了,事過四十年,人已兩三代,簡直是大海撈針,而如花之七日期限即將屆滿……
  袁永安在某報社廣告部任職,一天他正要下夜晚,突有一名身著30年代打扮的豔麗女子出現在報館,她要來登一則尋人啓示,但又無錢付廣告費。袁要她次日再來,不想她堅持不肯,並尾隨他一路。在閑談中,袁驚聞她原是30年代死去的女鬼,名叫如花,當年曾是石塘咀的名妓,愛上人稱爲十二少的紈絝子弟陳振邦。二人的戀情因地位懸殊遭陳父母反對,遂離家私訂終生,以胭脂盒爲信物。兩人同居後經濟拮據,再加上染食鴉片,如花知好景不長,二人約定服食鴉片自盡,來生再結緣,不想如花死去,陳被救。50年後,如花苦等陳不得,遂上陽間來尋。此時已是1987年,時守境遷。如花得袁及其女友淩楚娟幫助,終于在一家制衣廠找到早已潦倒和衰老不堪的十二少。如花將胭脂盒歸還,帶著無限遺恨返回陰間。
[編輯本段]幕後制作
  文藝悲情片有別于同時期香港電影的快節奏與喜鬧,獨辟蹊徑,拍得哀怨纏綿,令人耳目一新。導演運用時空交錯,從80年代去觀察30年代的生死戀,把現在與過去、回憶與聯想、幻覺和現實巧妙地組接在一起,並以如花對十二少至死不渝的愛情諷喻了現代人對愛情的態度和觀念,帶給觀衆獨特的視覺和心靈沖擊。影片特色一處是重點渲染了30年代的頹廢美,而忽視了80年代香港風貌的表現。影片獲第24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指導三個獎項。
  《胭脂扣》:血似胭脂染蝶衣
  香港電影一向以男性主義作爲主導,從張徹到吳宇森再到林嶺東,還有徐克的黃飛鴻,周星馳的無厘頭,銀幕上常常是血氣方剛,砍砍殺殺,女性則多爲配角出現,真正的女性電影寥寥可數。對于關錦鵬的電影,喜歡的人會引以爲知己;不喜歡的人則認爲影片陰氣太重。首指的應當就是這部根據李碧華小說改編的影片《胭脂扣》。
  這部哀怨纏綿的影片將當紅歌星梅豔芳送上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的領獎臺,正如導演關錦鵬所說“張國榮和梅豔芳成就了《胭脂扣》”。李碧華曾在《血似胭脂染蝶衣》中寫道:“胭脂扣松脫煙消,現實中角色對換。”影片中如花與十二少的悲情舊夢,成爲冥冥中的讖語,爲劇中兩位主角暗暗設計了一場死亡的約會,從而使得我們現在重看這部電影時更多了一些心疼和遺憾,導演關錦鵬的回憶把我們帶回了那個淒美的故事中。
  我的電影與我的成長有關
  我的電影與我的成長有關,我的父親在我十幾歲時就去世了,我母親是一個蠻傳統的家庭主婦。我那時已經懂事了,也經常在旁邊觀察母親所做的一切。從母親的身上,我看到了女性的堅韌,這個對我有很大影響。所以我的作品比較關注女性,而且從小就對細節很感興趣,我個人也是感性多于理性,尤其對于一些生活細節我會很感性,這與個性有關。
  因爲我的母親很喜歡戲曲,尤其是粵劇,任劍輝、白雪仙的組合給我的童年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包括他們的粵劇電影,所以我小時候就蠻喜歡電影的。開始的時候是想做演員的,所以報名參加無線電視臺演員培訓班,兼職做助理導演。結果演員沒有做成,卻成了專職副導演。而且那時正是香港“新浪潮”電影興起的時候,陸續做了不少影片的副導演。1984年第一次能夠獨立導片,就是《女人心》。
  《地下情》是我最喜歡的影片 
  《女人心》沒想到公映後反響很大,1986年就是《地下情》,這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部作品,幾個年輕人對待愛情和死亡的態度。當時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就是懼怕死亡,也怕坐飛機。小時候,家裏有人過世,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身邊人的離去,對死亡既害怕又疑惑和好奇,正是因爲怕死,所以“死亡”給我很多疑惑,電影是可以緩慢接近這種疑惑的。
  1987年我拍了《胭脂扣》,1989年就是《三個女人的故事》(又名《人在紐約》),1991年是《阮玲玉》,1994年《紅玫瑰與白玫瑰》……我就在想,如果讓我選擇重拍一部自己的影片,我會選擇重拍《地下情》,因爲當時的情緒最爲飽滿也最爲真實。《胭脂扣》是一個機會,《阮玲玉》是一個機會,機會是當時存在的,讓你趕上了。《地下情》有些不同,他是屬于你的,從感性情緒出發的,也將永遠伴隨你,就好像20年前我怕黑、怕坐飛機,現在同樣害怕,只是年齡大了。
  梅豔芳給我很極端的兩種感覺
  我一直覺得導演和演員的關系不應該那麽表面化,也不應把眼光只局限在他們的作品上。其實在《胭脂扣》之前,我沒有接觸過梅豔芳,只是看她在舞臺上的表演,覺得她很有表現力,雖然不是特別漂亮,但是所散發的味道很吸引我。
  拍《胭脂扣》時,原著作者李碧華覺得梅豔芳最適合演如花,盡管開始設定演員時也有很多種聲音,包括選十二少的演員時,考慮過劉德華、鄭少秋,到最後我定下張國榮,大家也都不願意改掉梅豔芳,她自己也很喜歡這個角色。
  其實她是很愛熱鬧的人,一路嘻嘻哈哈走過來,然後坐下來非常沈默和安靜地聽我講戲,給我很極端的兩種感覺。我們之間有了一種信任,很多事情就都可以抛開,很多時候我自己的個人經驗和想法,甚至一些私人的事情對他們都沒有保留。梅豔芳總說自己不漂亮,在這個片子之前她也嘗試過很多扮相的角色,但是女鬼如花的造型她非常喜歡,也曾經說“好喜歡‘如花’造型,如果以後死了,希望用這張劇照作爲遺照。”
   一直以爲還能再與張國榮、梅豔芳合作
  合作完《胭脂扣》之後,我本希望梅豔芳來演《阮玲玉》,那個時候一切想法其實都是從她出發的。說實話,她的離開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而阮玲玉的自殺在某個程度來講也是中國默片時代的結束,兩個人有很多不謀而合的地方。原來的設計中有梅豔芳與阮玲玉進行對話、交流,後來因爲某些原因不能來拍這部電影了,我覺得這是一個蠻大的遺憾。
  2002年時,我想拍一部叫做《逆光風景》的影片,想請梅豔芳和張國榮合演,張國榮飾演一位不得志的藝術家,同時喜歡上梅豔芳演的角色和她的兒子,故事背景在西班牙展開,但因爲預算龐大而延後了,我一直以爲還有機會與他們兩個人再次合作,遺憾的是未能實現。
  2003年張國榮和梅豔芳就相繼辭世了,我說那個黃金時代也遠去了,就像現在拍《長恨歌》時的上海與十幾年前《阮玲玉》時的上海感覺完全不同,你進入到一個華麗的房子裏,卻再無法感受到那種雍容典雅的氛圍了。應該說我很幸運,因爲只有我,才擁有他們兩個一起的電影。
  關錦鵬執導的影片十分細膩動人,塘西風月的部分拍出了港片罕見的頹廢美感,在氣氛上洋溢著濃厚的哀怨纏綿氣息。梅豔芳演出極佳,先後勇奪金馬獎影後、香港金像獎影後、亞太區影展及臺灣金龍獎最佳女主角,成爲“四料影後”,從此奠定她的藝壇地位。
  梅豔芳以唱歌出道,在香港當時已經是天後人物,但是她演技也相當出色。在這部戲以前,就曾經得到最佳女配角,而她主演的《川島芳子》,《英雄本色3》等都很成功。這部戲更是得到了金馬以及金像的雙獎影後,在後來她還拍攝了《審死官》,《東方三俠》,《半生緣》等一系列佳片。
  往日石塘咀煙花巷一段風流韻事,從舊約煙雲逝到似是故人來。 以口紅、戲子、鴉片成就一個時代的鴛鴦蝴蝶夢。89年的香港最佳電影,也是那一年的現實人生,會否也讓你有朝花夕拾的感覺?
[編輯本段]影片評價
  本片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由樂壇兩大當紅偶像梅豔芳、張國榮主演,因《女人心》一片而成名的關錦鵬導演。未在香港上映,便先在臺灣的金馬獎奪得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攝影,先聲奪人。加上上映期間正值梅豔芳的廿八場演唱會,及樂壇頒獎典禮,令電影風頭一時無兩。
  電影以跨時代的拍攝手法,交代如花、十二少的感情。更值此把二、三十年塘西風貌搬上銀幕,題材、布局都新鮮,以令影片取得不俗的票房。
http://baike.baidu.com/view/156601.html?tp=0_11
 
關錦鵬

  祖籍廣東,生于香港。生日:1957年9月10日
  1976年培正中學畢業後,考入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同年入香港無線電視臺藝員培訓班修讀一年,又兼助導一年。
  1979年任余允抗助導,其後又爲翁維銓、于仁泰、許鞍華、譚家明、嚴浩、梁普智、區丁平等擔任助導。
  1985年獨立執導處女作《女人心》。又再任助導。
  1986年完成《地下情》,頗受好評。其後再由邱剛健編劇,陸續執導《胭脂扣》(1988)和《人在紐約》(1989);前者獲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導演、女主角等7個獎項,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攝影等獎項,後者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攝影等獎項。
  1991年執導《阮玲玉》,不僅使張曼玉勇奪金馬、金像的最佳女主角獎,更榮膺柏林影展影後。
  關錦鵬的其他作品另有《兩個女人,一個靚一個唔靚》(1992,短片)、《斯琴高娃的二三事》(1993,紀錄片)、《一世人兩姊妹》(1993,紀錄片)、《紅玫瑰白玫瑰》(1994)、《念你如昔》(1997,紀錄片)、《愈快樂愈墮落》(1998)、《有時跳舞》(1999)、《藍宇》(2001)等。爲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他拍攝了紀錄片《男生女相》(1996),並在其中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取向,引起不小的震動。此外,他也策劃了《少女心》(1989)、《阿嬰》(1990),並監制了《飛一般愛情小說》(1997)和《心猿意馬》(1999)。新近拍攝了電視劇《畫魂》,以及根據王安憶同名小說改編的《長恨歌》(2005)。目前正在籌拍《梅蘭芳》、《花落風流》。關錦鵬創作認真,風格婉約細膩,多以女性或同性戀者爲關注對象,帶有濃郁的女性主義傾向,是香港重要的藝術片導演之一。
  1998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愈快樂愈墮落》在香港首映,也就是在那天,導演關錦鵬對外界承認其同志身份。本片構思、情緒均有新意,角色的情欲思緒和經曆透過三男兩女:一個異性戀,一個同性戀,一個雙性戀;兩個一模一樣的女人,一生一死,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編劇是隸屬前衛劇團“進念二十面體”的資深文人魏韶恩,同屬“進念”的音樂人于逸堯、梁基爵做電影原聲音樂。具有同志身份自己卻不出櫃的黃耀明演唱電影中的主題曲《暗湧》,原唱是王菲。其中一句“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真是良苦用心無法說出。淒美至極,令人絕倒本片隱喻每個人對自己的性取向均感到模糊。性關系混亂帶出不安躁動的表述。重新探索現代人空虛寂寞的心境,充滿細微的洞察力,調子陰沈。角色的描寫非常深刻,如陳鴻基的落寞、曾志偉的孤獨、柯宇綸的青春躁動,以及邱淑貞先後兩個不同的角色。影片講身份認同和身份混淆,處處充滿同志的感性,“青馬大橋上的密雲”跟香港的命運存在微妙的關系,是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1976年就讀于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同時參加香港無線電視臺影視培訓班。1978年任無線電視臺助理場記、助理編導,師從余臺杭、許鞍華等。1984年執導處女作《女人心》。1986執導《地下情》Love Upto Waste被評爲當年最實座的影片。1987年執導《胭脂扣》Rouge。在導演手法上采用時空交錯、把過去與現在、回憶與聯想、幻覺與現實揉和在一起,造成新穎獨特敘事結構,用80年代的視點去觀察30年代的生死戀,成爲香港新電影的代表作。影片獲第八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作品獎,並獲法國第十屆第三世界影展金球獎、意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審員特別大獎,成爲香港當年十大華語賣座片之一。1989年執導《人在紐約》Full Moon in New York後,藝術創作進入了新階段。放棄戲劇性處理手段,以迫近真實的記實手法表達個人的感受,重在渲染情緒。爲香港新電影再創豐碑。獲第二十六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等8項獎。被評爲1990年香港十大華語賣座片之一。1991年執導《阮玲玉》Actress。巧妙地運用時空交織發展的時空蒙太奇,用“戲中戲”“片中片”拼出“解構”方式。表現對曆史、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將曆史的阮玲玉與現實飾演的阮玲玉相互對比表現兩者間微妙的沖突與差異。深化了影片曆史厚度與深度,獲第二十八屆金馬獎、評審團特別推薦獎等3項獎、第十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等4項獎、第四十二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他本人獲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94年執導《紅玫瑰、白玫瑰》,采用插入對白字幕的方法 ,細膩挖掘女性心理特征,別具一格,獲第三十一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美術、最佳音樂等5項獎。《三個女人的故事》1989,獲第二十六屆臺灣金馬獎最優秀作品獎。
  導演作品
  現代美女(2007) 25集電視連續劇
  長恨歌 Chang hen ge (2005)
  藍宇 Lan yu (2001)
  有時跳舞 Island Tales, The (2000)
  愈快樂愈墮落 Hold You Tight (1999)
  紅玫瑰白玫瑰 Hong meigui, bai meigui (1994)
  阮玲玉 Centre Stage (1992)
  兩個女人,一個靚,一個唔靚 Leung goh nuijen, yat goh leng, yat goh m leng (1992)
  人在紐約 Full Moon in New York (1989)
  胭脂扣 Rouge (1988)
  地下情 Love Unto Waste (1986)
  女人心 Women (1985)
http://baike.baidu.com/view/211775.html?tp=0_11
 
梅艷芳>維基百科
 
梅艷芳(Anita Mui,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與何冠昌上契後另名何加男(Karen)。生於香港,籍貫廣西合浦,是一位亞太區著名歌手及演員。梅艷芳在大中華地區的演藝界(尤其是香港)擁有崇高的地位、不但是樂壇巨星,亦被稱為「樂壇大姐大」和「樂壇女王」;因其形象百變,不但被稱為「百變天後」和「東方麥當娜」,而且是大中華地區首位在同一個演唱會換多套歌衫、在不同專輯封面和音樂錄影帶有不同造型的歌手。
梅艷芳自小與家人在荔園、啓德遊樂場賣唱。1982年,在無線電視及華星唱片合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中勝出,星途由此展開,成為1980年代至今香港樂壇上重要的巨星。其舞臺衣著華麗而大膽、早期歌曲路線冶艷放蕩,「壞女孩」形象深入民心。演唱會場數曾多次創下香港紀錄。事業顛峰期時,於1985至1989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連續五屆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及於1989年度《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中奪得「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並培育多名幕後人員成為巨星。同時,電影演出令她獲得多項獎項,演技受到推崇。此外梅艷芳在1988年創下了在同一年奪得影後獎及最受歡迎女歌星獎的紀錄,至今仍未有人打破。
2003年,她因子宮頸癌病逝,離世前對事業上的輝煌與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時有所憾。
在她的演藝人生中,先後推出30多張唱片,全球銷量過千萬張,先後接拍約40部電影。香港人暱稱她阿梅(「梅」粵音:mui1)或梅姐(粵音:mui1 dzɛ4),與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等人成為80年代香港廣東歌曲的文化象徵。 
  童年
梅艷芳短短40年人生,卻擁有36年的舞臺經驗。其父早逝,母親是歌舞團搞手,育有4名子女。梅小學時就讀於九龍婦女福利會李炳紀念學校,4歲時已與胞姊梅愛芳踏足舞臺,在梅母創辦的「錦霞歌舞團」,邊唱歌邊讀書,曾在香港荔園的表演場、酒廊、歌廳演出,唸至中一輟學。
她曾憶述指當年穿著歌衫走場演出時,沒有司機接送,沒有錢乘坐的士,只得穿上誇張的舞臺服裝坐上公車,乘客都投以奇異目光,亦試過趕往酒店演出時被流氓當眾辱罵,她又憤怒又想哭,最後只能忍著。她曾在電臺訪問中說:「以前唱歌的人不被尊重,被稱呼為『歌女』,家人們都阻止同學與我來往,看著同學玩耍,我永遠孤單一人。」
  出道
1982年,18歲的梅艷芳參加無綫電視與華星唱片主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脫穎而出,以圓潤沈厚的聲線在電視上獻唱徐小鳳名曲《風的季節》,摘下新秀冠軍,正式踏上星途,由於梅艷芳的聲線低沈,酷似徐小鳳,曾被冠以「小徐小鳳」的稱號。
同年,華星唱片跟梅艷芳錄製第一首歌曲《心債》。阿梅第一首唱得街知巷聞的歌曲,是卡通片《IQ博士》的主題曲。1983年,她憑《交出我的心》的日文版參加東京音樂節,奪下2個大獎,漸展星光。同年,首張個人唱片《赤色梅艷芳》推出,旋即創下5張白金唱片的銷量,而且入選年度十大金曲,一炮而紅。
  事業顛峰期
1985年,《壞女孩》唱片推出,其內容充滿爭議,甚至一度被禁播,但唱片創下8張白金唱片的銷量紀錄,同年12月在香港體育館舉辦首次個人演唱會,連演15場,創下最年輕女歌手入主紅館、舉行個人演唱會以及擁有最多場數的紀錄。2年後,「壞女孩」的歌唱風格進一步演化,《似火探戈》和《烈焰紅唇》2張唱片問世,梅艷芳以性感形象演出,此後她再創下於紅館舉行演唱會最高場數紀錄,被喻為「梅廿八」與「梅三十」,代表她連開28場與30場演唱會,事業如日中天。
1985年至1989年,她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連續5屆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和於1989年度《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中奪得「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被稱為「樂壇女王」,殿定巨星地位;在舞臺上,因形象百變,服飾領導香港潮流,形象前衛大膽,不但被稱為「百變天後」,而且是大中華地區首位在同一個演唱會換幾套衫、在不同專輯封面和MV有不同造型的歌手,而她曾經與當時效力新力博德曼的甄楚倩改編中森明菜同一日文作品《難破船》,也曾與陳慧嫻和Blue Jeans等改編近藤真彥同一日文作品《夕陽之歌》。
她的電影事件同樣引人注目。1984年她憑《緣分》一片獲得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1988年與張國榮合演《胭脂扣》,獲得23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等殊榮。她是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奪「歌後」/「天後」(最受歡迎女歌星)及「影後」(最佳女主角)的香港女藝人;她亦曾是香港片酬最高的女演員和香港電影市場的票房保證。除了《胭脂扣》外,她多次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計有《何日君再來》、《審死官》、《紅番區》及《慌心假期》等,角色十分多元化。
  演藝事業的轉捩點 
位於必列者士街37號的東華三院梅艷芳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是梅艷芳捐款100萬港元資助籌建,於1995年3月啟用。1990年,梅艷芳舉辦30場「百變梅艷芳夏日耀光華演唱會」後,宣佈不再領取任何音樂方面的獎項,一年後舉行30場「梅艷芳告別舞臺演唱會」,宣布退出樂壇,消息哄動香港社會。
到了90年代,憑電影《東方三俠》、《審死官》和《逃學威龍3龍過雞年》創下香港的票房紀錄,後來她憑《半生緣》再次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音樂方面,1995年梅艷芳復出樂壇,並推出大碟《情歸何處》,其中的《情歸何處》、《朦朧夜雨裡》等歌曲深受樂迷歡迎,同年亦舉行15場復出個唱。
其後的她跟黃耀明、王雙駿、蔡一智等新派音樂人合作,製作出《Larger Than Life》及《I'm so happy》等備受樂迷好評的唱片;在1998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成為該獎項最年輕的得獎者;2000年她和新派歌手陳奕迅合唱《同聲一哭》。
2002年是她入行20週年。同年,紀念專輯《With》邀得譚詠麟、張國榮、張學友、劉德華、王菲、鄭秀文、陳慧琳、林憶蓮、黃耀明、許志安、蘇永康十一位著名歌手合唱,是為香港樂壇的另一個紀錄。
除了香港之外,她在中國大陸、臺灣以至亞洲各地都深受樂迷歡迎,她的國語金曲有《親密愛人》、《女人花》及《放開你的頭腦》等。
她在樂壇廣收徒弟,草蜢、許志安、何韻詩、譚耀文和彭敬慈是她的徒弟,而蘇永康、梁漢文、陳奕迅等亦受到她的提攜。
梅艷芳曾為演藝界爭取權益。她於2001年當選為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成為首位當選此職位的女性;並於2002年就「劉嘉玲裸照風波」,以「天地不容」為號發起遊行和聲討大會,呼籲群眾抵制《東週刊》。
她一生為公益為慈善出力,她成立的「梅艷芳四海一心基金會」至今造福社會,她更曾擔任香港樂施會的「樂施大使」。
  最後人生
2003年,沙士(SARS)在香港爆發,梅艷芳為沙士的受害者籌款,並發起《1:99音樂會》,號召全香港歌手演出,並以「茁壯行為」成立基金會,協助受害家庭孤雛,但這一年,外界盛傳她患上癌病,同年9月公開自己患子宮頸癌,她堅稱:「這場仗我一定打贏!」並承諾奮勇對抗癌病,後在健康狀況惡劣及醫生反對下,堅持抱病舉行演唱會,並在演唱會穿上婚紗,完成了「嫁給舞臺」的心願。演唱會後,梅艷芳仍到日本拍攝美容廣告。其後在朋友和醫生極力勸喻下辭演張藝謀執導的《十面埋伏》。
同年12月30日淩晨2時50分,梅艷芳因為癌細胞擴散至肺部,影響肺功能而逝世,終年40歲。她在最後一次演唱會上曾說,遺憾自己沒有結婚,無兒無女。她離世的時候,各方親友和生前的男友,紛紛趕往醫院,陪她走完最後一程,其契妹夫張學友更是緊握她的手直到她離世。
當時辭世時,消息同樣閧動。香港多份華文報章推出特輯及號外;時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中共駐港辦公室副主任李剛以至前學運領袖吾爾開希、香港立法會議員劉千石均致送花圈或親自到靈堂致祭。數千歌迷穿上印有「Anita Mui永遠懷念」字眼的黑服。張藝謀為表尊重,決定不找其他明星取代她在《十面埋伏》的角色。另外,其遺作《男人四十》令她當上《長春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2004年12月,歌星李克勤在《環球10週年演唱會》中翻唱《夕陽之歌》以紀念因癌症逝世的她。2005年11月,林子祥在演唱會上翻唱她的遺作「抱緊眼前人」。2006年,她的徒弟何韻詩、草蜢和許志安獲倫永亮邀請翻唱《烈燄紅唇》和《黑夜的豹》。
  私人生活
梅艷芳的人生,傳聞多,緋聞多,不時成為香港傳媒追逐的話題。
她初出道時以「壞女孩」形象示人,引人瑕思,當時香港曾盛傳她臂上有紋身。在80年代的香港,紋身仍是黑社會的象徵,這一消息令不少樂迷感到困惑。但梅在1987年出版的唱片封套,及1990年的演唱會中露出手臂,以澄清紋身傳聞。
  愛情
她離世前,對沒有兒女、未曾結婚,在多次公開場合中坦言不無所憾。在她的星途中,曾遇上多段戀情,但最終都因她的名氣,愛情未能開花結果。
進入演藝圈後,梅艷芳與苗僑偉合作電視劇《香江花月夜》,短暫交往,後協議分手。與苗僑偉戀情告吹後,她與富家子鄒世龍相戀,一年後分手,阿梅曾直言:「大家年紀輕,脾氣都硬!」
80年代,她陪伴近藤真彥到北海道開演唱會,近籐在車上倚著阿梅休息,並向工作人員吐露戀情。後來因為中森明菜介入,戀情無疾而終。阿梅曾說:「虧我當年待他那麼好。」
模特兒劉麥可是梅艷芳在拍攝音樂錄像「SUMMER LOVER」時認識,兩人感情不定,但據報她開演唱會時,劉麥可也到場捧場,兩人雖已分手,梅艷芳還是向他唱了「SUMMER LOVER」。
林國斌是與她關係較為人熟知的男友,1991年,梅艷芳與林國斌相戀時,傳出她被黑社會人物掌摑的新聞,當時林國斌不離不棄陪在一旁,但林國斌星途遠不及女友,他曾自嘲別人都認為自己被女友「包養」。兩人交往兩年分手。
一直到1995年,趙文卓與梅的姊弟戀情曝光,轟動香港娛樂圈,但梅艷芳的名氣,為兩人帶來沈重壓力,兩人最終分手,當前女友罹患癌症的消息傳出時,趙只沈重地說:「我希望我是神醫。」
  親情
梅艷芳與其契妹羅美薇在1980年代與何冠昌夫婦上契,有些人認為,她與在娛樂圈內的『親戚』的關係,比自己的母親和哥哥還要好。而在2004年1月阿梅的葬禮上,包括何冠昌遺孀,張學友夫婦在內的契媽和金蘭姐妹都坐在了家屬席的重要位置中。她與歌手謝霆鋒是結拜姊弟。 
  唱片
1982年
心債(合輯)
1983年
赤色梅艷芳
1984年
飛躍舞臺(註:《逝去的愛》之新力博德曼版本為《再度孤獨》)
1985年
似水流年
壞女孩
1986年
妖女
蔓茱莎華(國語)
1987年
似火探戈
烈燄紅唇
1988年
夢裡共醉(註:《無人願愛我》和新力博德曼的《難破船》是改編自中森明菜同一日文作品)
We'll be together EP
梅艷芳EP
醉人情懷CD VIDEO
百變梅艷芳再展光華87-88演唱會
百變梅艷芳之烈焰紅唇(國語)
1989年
淑女
愛我便說愛我吧EP
華星勵志歌輯(收錄與李忠浩合唱的-邁向新一天)EP
Anita Mui In Brasil(註:《夕陽之歌》的環球和新力博德曼版本為陳慧嫻主唱的《千千闕歌》和Blue Jeans的《無聊時候》)
1990年
封面女郎
百變梅艷芳夏日耀光華演唱會90
1991年
梅艷芳(慾望野獸街)
親密愛人(國語)
1992年
The Legend of the Pop Queen Part I
The Legend of the Pop Queen Part II
1993年
鑽石旅程系列精選:
情幻一生

皇者之風
戲劇人生
1994年
是這樣的〔分別推出普通版及絲絨盒珍藏裝兩款,其中絲絨和珍藏款全球限量5000套〕
小心(國語)
1995年
歌之女〔分別推出普通CD版及禮盒版兩款〕
一個美麗的迴響演唱會
1996年
單曲-我們不哭了〔此為梅姐為愛滋病公益籌款而錄製的單曲〕
1997年
鏡花水月
芳蹤乍現臺北演唱實錄(國語)
女人花(國語)
1998年
變奏
情歌精選I
情歌精選II
床前明月光(國語)
1999年
Larger Than Life
沒話說(國語)
2000年
I'm So Happy
2001年
眾裡尋芳45首(2CD+VCD)精選
2002年
Anita Mui With.....
梅艷芳極夢幻演唱會2002
With
2004年
Anita Classic Moment Live
梅‧憶錄
永遠的梅艷芳新歌+精選(國語)
2009年
梅艷芳Faithfully 
  音樂獎項
1982年
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
1983年
東京音樂節-第12屆東京音樂節亞洲特別獎、TBS獎
IFPI香港唱片年會新人獎
第6屆十大中文金曲-《赤的疑惑》
第1屆十大勁歌金曲-《赤的疑惑》、《交出我的心》
1984年
第7屆十大中文金曲-《似水流年》
第7屆十大中文金曲-最佳唱片封套《飛躍舞臺》
第2屆十大勁歌金曲-《似水流年》
1985年
第3屆十大勁歌金曲-《壞女孩》
第3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第8屆十大中文金曲-《蔓珠莎華》
商臺-最受歡迎女藝人獎
1986年
IFPI全年最佳銷量獎-大碟名稱:《壞女孩》八白金40萬張
第4屆十大勁歌金曲-《夢伴》、《將冰山劈開》
第4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第9屆十大中文金曲-《愛將》
商臺-最受歡迎女藝人獎
1987年
第5屆十大勁歌金曲-《烈燄紅唇》
第5屆十大勁歌金曲最佳音樂錄影帶演出獎-《似火探戈》
第5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第10屆十大中文金曲-《烈燄紅唇》
商臺-最受歡迎女藝人獎
1988年
第6屆十大勁歌金曲-《Stand By Me》、《胭脂扣》
第6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第6屆十大勁歌金曲最佳音樂錄影帶獎-《夢裡共醉》
第11屆十大中文金曲-《Stand By Me》
韓國漢城奧運前奏音樂會紀念獎牌-Anita以唯一亞洲女歌手被邀往韓國參加奧運會前奏大匯演,與Janet Jackson同臺 演出
1989年
第7屆十大勁歌金曲-《夕陽之歌》
第7屆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第7屆十大勁歌金曲金曲金獎-《夕陽之歌》
第12屆十大中文金曲-《淑女》、《夕陽之歌》
第12屆十大中文金曲-IFPI大獎
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
香港藝術家年獎-歌唱家獎
1990年
第8屆十大勁歌金曲-《心仍是冷》
韓國最受歡迎外語女歌手第五名
1992年
第14屆十大中文金曲-鑽石偶像大獎
叱吒樂壇女歌手銀獎
1993年
第10屆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
1995年
新加坡音樂頒獎禮-舞臺至尊大獎
1998年
香港電臺廿載金曲十大最愛-《似水流年》
1999年
第21屆十大中文金曲最高榮譽-金針獎
2001年
第18八屆十大勁歌金曲-致敬大獎
2002年
第25屆十大中文金曲最愛歡迎卡拉ok歌曲獎合唱歌-《相愛很難》
第25屆十大中文金曲-金曲銀禧榮譽大獎
第4屆CCTV-MTV音樂盛典-港臺音樂特殊貢獻獎
2002MTV風尚亞洲女歌手獎
2003年
第4屆中國金唱片獎-「藝術成就獎」
中國原創歌曲獎頒獎禮-傑出成就獎
2004年
IFPI全年最高銷量唱片《Anita Classic Moment Live 2003》
IFPI全年十大最高銷量唱片《Anita Classic Moment Live 2003》、《梅。憶錄》 
  演唱會
1985-1986年: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15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1987-1988年:百變梅艷芳再展光華演唱會28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1990年:百變梅艷芳夏日耀光華演唱會30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1991-1992年:百變梅艷芳告別舞臺演唱會30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1995年:一個美麗的迴響演唱會15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1999年:百變梅艷芳99演唱會7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1999年:百變梅艷芳99演唱會續篇4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2002年:百變梅艷芳極夢幻演唱會10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2003年:百變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8場(香港紅磡體育館) 
  電視劇
1980年
人在江湖(麗的,次要角色)
1981年
女媧行動(麗的,次要角色)
1981年
武俠帝女花(麗的,次要角色)
1981年
對對胡(麗的,次要角色)
1983年
香港八三
1984年
香江花月夜(TVB)
1997年
三誓盟 
  電影
1983年
瘋狂83
表錯七日情
1984年
緣份(飾:anita)
1985年
歌舞昇平(飾:方傲兒)
祝你好運 (飾:阿芝)
青春差館(飾:溫柔英)
1986年
壞女孩(飾:方艷梅)
偶然
殺妻2人組 (飾:anita)
神探朱古力(飾:喬嬌嬌)
歡樂叮噹
1987年
小生夢驚魂
一屋兩妻
開心勿語(飾:梅大香)
1988年
胭脂扣(飾:如花)
一妻兩夫
公子多情(飾:Anita)
黑心鬼(飾-梅賽花,梅蘭花)
1989年
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飾-周英傑)
奇蹟 (1989年電影)(飾-楊露明)
1990年
富貴兵團(飾:草木蘭)
亂世兒女(飾:宋家璧)
川島芳子 (電影)(飾:川島芳子)
1991年
賭霸(飾:梅姊)
何日君再來(飾:吳梅伊)
豪門夜宴 (1991年電影)(客串:自己)
九一神鵰俠侶(飾:姚美君及其家姐)
1992年
審死官(飾:宋李氏)
戰神傳說(飾:月牙兒)
1993年
東方三俠(飾:東東)
濟公(飾:觀世音)
新仙鶴神針(飾:白雲飛)
現代豪俠傳(飾:東東)
逃學威龍三之龍過雞年(飾:湯朱迪)
醉拳II(飾:黃飛鴻小媽)
1995年
紅番區(飾:Elaine)
給爸爸的信(飾:方逸華)
1996年
金枝玉葉2(飾:方艷梅)
運財至叻星(客串:自己)
1997年
半生緣(飾:顧曼璐)
2000年
煙飛煙滅(飾:Gladys)
2001年
鍾無艷(飾:齊宣王,齊桓公)
慌心假期(飾:Michelle)
男歌女唱(飾:朱維德)
愛君如夢(飾:張天娜)
2002年
男人四十(飾:陳文靖) 
  電影獎項 
1984第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緣份]
1987第23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胭脂扣]
1988第1屆金龍獎最佳女主角[胭脂扣]
1989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胭脂扣]
1989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胭脂扣]
1998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半生緣]
1998第3屆金紫荊獎最佳女配角[半生緣]
2001明報第2屆演藝動力大獎頒獎禮-最突出電影女演員-《鍾無艷》
2002第6屆長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男人四十]
2005中國百大影星大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2%85%E8%89%B7%E8%8A%B3
 
香港作家李碧華
  

  李碧華,女,原名李白,廣東人。出生、成長于香港。任職記者(人物專訪)、電視編劇、電影編劇及舞劇策劃。代表作品:《川島芳子》、《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生死橋》 、《秦俑》、《餃子》、《潘金蓮之前世今生》、《誘僧》等。專欄及小說在中港臺新馬等報刊登載,並結集出版逾七十本。多國譯本已印行。
  李碧華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裏,祖父以前在鄉下很有錢,有四個老婆,還有妾侍。父親做中藥,住的是祖父的物業,所以李碧華從小生活在那種樓頂很高,有著木樓梯的舊式樓字之中,聽聞過很多舊式的人事鬥爭,這種環境和殘余的記憶爲李碧華提供了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她從小喜愛文學藝術,學生時代便向《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投稿,以後當過教師,從事多種職業。 1976年至今任職記者(人物專訪)、編劇,又在《東方日報》撰寫專欄及小說。
  李碧華是香港文壇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高意廣,行蹤神秘,從不在大庭廣衆前抛頭露面,堅持不公開照片、身世、年齡,容貌不詳。李碧華道:"別那麽好奇我的面貌,我是那種擺到人群裏,不容易特別被認出來的樣子,沒什麽好描述的。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對我來說是好的,不老記挂著自己的影響力,不去想有多少人正在看你寫的文字,不至于動不動就把自己當成苦海明燈,方才真可以瀟瀟灑灑地寫。"她還說:"寫的時候真的進入那麽一個世界,講得玄一點的話,似乎是有一個人借著我的手來寫。"她自擬的一份"檔案",展示了她的瀟灑、幽默和神秘。
  李碧華認爲,寫小說是"先娛己,然後再娛人的享受"。因此她追求雅俗共賞,不僅寫小說,而且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娛樂更多的人。她的小說選材冷僻刁鑽,她那支靈異之筆常常跨過陰陽兩界,讓《胭脂扣》中的癡情女鬼如花返回陽世,讓《秦俑》中塵封了兩千年的蒙天放躍出古墓,讓背負著"千古第一淫婦"惡名的宋代潘金蓮九轉輪回爲當代的芭蕾新秀單玉蓮(《潘金蓮之前世今生》);李碧華還愛寫前塵往事、奇情畸戀,如梨園傳奇《生死橋》、《霸王別姬》,道出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慨歎;另外她還喜歡故事新編,像《青蛇》,都能推陳出新,不落他人窠臼。
  當然,李碧華最擅長的還是寫情,她筆下的情充滿了浪漫、激越、淒豔的色調,譬如《破戒》中的紅萼公主爲心愛的人生生挨了一刀,直戳心窩而視死如歸;蒙天放對冬兒的愛情三生不渝,千年不變;程蝶衣那種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泥足深陷的情感以及《生死橋》中三男二女的情欲糾纏,都揭示了人物複雜豐富的心靈世界,表達了作者對情的執著追求,並融入曆史的、社會的、美學的、哲學的意蘊,所以她書中的人物獨具一格,故事別出心裁、瑰奇詭異、雅俗共賞,爲她贏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譽。
  作品列表:
  1. 白開水(散文)
  2. 爆竹煙花(訪問遊記散文)
  3. 紅塵(散文)
  4. 青紅皂白(散文)
  5. 胭脂扣(小說)
  6. 霸王別姬(小說)
  7. 色相(一零八個女人)
  8. 青蛇(小說)
  9. 戲弄(散文)
  10. 鏡花(散文)
  11. 糾纏(小說)
  12. 生死橋(小說)
  13. 幽會(散文)
  14. 白發(散文)
  15.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小說)
  16. 秦俑(小說)
  17. 綠腰(散文)
  18. 個體戶(散文)
  19. 天安門舊魄新魂(小說)
  20. 滿洲國妖豔——川島芳子(小說)
  21. 不但而且只有(散文)
  22. 江湖(散文)
  23. 變卦(散文)
  24. 霸王別姬新版本(小說)
  25. 南泉斬貓(散文)
  26. 好男人不過是一瓶好的驅風油(長短句)
  27. 恨也需要動用感情(長短句)
  28. 中國男人(散文)
  29. 水袖(散文)
  30. 誘僧(小說)
  31. 草書(散文)
  32. 潑墨(散文)
  33. 泡沫紅茶(散文)
  34. 蝴蝶十大罪狀(散文)
  35. 基情十一刀(散文)
  36. 吃貓的男人(小說)
  37. 聰明丸(長短句)
  38. 咳出一只高跟鞋(散文)
  39. 630電車之旅(最後紀錄)
  40. 吃眼睛的女人(小說)
  41. 八十八夜(散文)
  42. 荔枝債(小說)
  43. 流星雨解毒片(小說)
  44. 給拉面加一片檸檬(飲食檔案)
  45. 有點火(散文)
  46. 逆插桃花(小說)
  47. 女巫詞典
  48. 藍狐別心軟(散文)
  49. 橘子不要哭(散文)
  50. 煙花三月(紀實小說)
  51. 水雲散發(飲食檔案)
  52. 夢之浮橋(散文)
  53. 礦泉水新版本(散文)
  54. 淩遲(小說)
  55. 真假美人湯(散文)
  56. 牡丹蜘蛛面(飲食檔案)
  57. 赤狐花貓眼(小說)
  58. 涼風秋月夜(散文)
  59. 櫻桃青衣(小說)
  60. 如癡如醉(散文)
  61. 把帶血刀子包起來(散文)
  62. 鴉片粉圓(散文)
  63. 還是情願痛(散文)
  64. 紅袍蠍子糖(飲食檔案)
  65. 人盡可呼(散文)
  66. 新歡(小說)
  67. 風流花吹雪(散文)
  68. 餃子(小說)
  69. 紅耳墜(散文)
  70. 黑眼線(散文)
  71. 最後一塊菊花糕(小說)
  72.只是蝴蝶不願意(長短句)
  73. 放血(小說)
  74.門鈴只響一次(散文)
  75..緣分透支(散文)
  76.七滴甜水(散文)
  77.鬼幹部(電影劇本)
  78.生命是個面紙盒(散文)
  79.青黛
http://baike.baidu.com/view/81294.html?tp=0_11
 
《李碧華作品集》(免費網文)
 
八十七神仙壁 秦俑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 滿洲國妖艷——川島芳子 青蛇 香蕉的屍斑(隨筆)
生死橋 荔枝債 梁山伯自白書 鳳誘
http://www.bwsk.net/gt/l/libihua/index.html
 
《胭脂扣》(免費網文)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39998.html
 
“先生——”
我的目光自報紙上的三十名所謂“佳麗”的色相往上移,見到一名二十一二歲的女子。
她全部秀發以喱膏蠟向後方,直直的,萬分帖服。額前灑下伶仃幾根劉海,像直刺到眼睛去。真時髦。還穿一件淺粉紅色寬身旗袍,小雞翼袖,領口、袖口、襟上緄了紫跟桃紅雙緄條。因見不到她的腳,不知穿什麽鞋。
一時間,以爲是香港小姐候選人跑到這裏來繞場一周。——但不是的,像她這般,才不肯去報名呢。俗是有點俗,卻天生麗質。
我呆了半晌,不曉得作答。
“先生,”她先笑一下,囁嚅,“我想登一段廣告。”
“好。登什麽?”
我把分類廣告細則相告:
“大字四個,小字三十一個。每天收費二十元。三天起碼,上期收費。如果字數超過一段,那就照兩段計……”
“有多大?”
我指給她看。
“呀,那麽小。怕他看不到,我要登大一點的。”
“是尋人嗎?”
她有點躊躇:“是。等了很久,不見他來。”
“小姐,如果是登尋人啓事,那要貴得多了。逐方計算,本報收九十元一方。”
“九十元,才一?”
“是呀,一般的啓事,如道歉、聲明、尋人或者抽獎結果,都如此。你要找誰呢?”
“我不知道他是否在這裏?不知道他換了什麽名字,是否記得我?”真奇怪,我興致奇高。
一半因爲她的美貌,一半因爲她的焦慮。
“究竟你要找誰?”
“一個男人。”
“是丈夫嗎?”
“……”她一怔,才答,“是。”
“這樣的,如果尋夫,因涉及相關法律,或者需要看一看證書。”
她眼睛裏閃過一絲悲哀,但仿佛只是爲她幾根長劉海所刺,她眨一眨,只好這樣說:“先生,我沒有證書。他——是好朋友。尋找一個好朋友不必證明文件吧?”
我把紙筆拿出來,笑:“那倒不必。你的啓事內容……”
她皺眉:“我們之間,有一個暗號。請你寫‘十二少:老地方等你。如花’字樣。”
十二少是他代號?如今仍有間諜?我失笑:“如花小姐,請問貴姓?”
“我沒有姓。”
“別開玩笑。”
“我從小被賣予倚紅樓三家,根本不知本身姓什麽、而且客人絕對不問我們‘貴姓’,爲怕同姓,諸多的避忌。即使溫心老契……”
我有點懊惱,什麽“倚紅”、什麽“三家”、“客人”、“溫心老契”……誰知她搞什麽鬼?廣告部一些同事都跑到樓上看香港小姐准決賽去了,要不是與這如花小姐周旋,我也收工,耽在電視機旁等我女友采訪後來電,相約消夜去。
如今淨與我玩耍,講些我聽不懂的話,還未成交一單生意——且她又不是自由身,早有“好朋友”,我無心戀戰。
“請出示姓名、住址、電話、身份證。”
“我沒有住址、電話,也沒有身份證。”她怯怯地望著我,“先生,我甚至沒有錢。不過我來的時候,有一個預感——”
我打量她。眉宇之間,不是不帶風情,不過因爲焦慮,暫時不使出來。也許馬上要使出來了。老實說,我們這家好歹是中型報館,不打算接受一些曖昧的征友廣告:“住客婦女,晚七至十點,保君稱心”。難道——
如花說:“我來的時候,迷迷糊糊,毫無頭緒,我只強烈地感覺到,第一個遇上的人,是可以幫我忙的。”
旁邊有同事小何,剛上完廁所,見一個客人跟我講這樣的話,便插嘴:“是呀。他最可靠,最有安全感——不過他已有了……”
“滾遠點!”我趕小何。
但我不願再同這女子糾纏下去。
“如果登這則啓事,要依據手續,登三方,二百七十元。”
她很憂愁。
“好了好了,當是自己人登,頂多打個七五折。”
“但是,我沒有你們所使用的錢。”
“……你是大陸來的吧?”
“不,我是香港人。”
我開始沈不住氣。這樣的一個女子,恃了幾分姿色,莫不是吃了迷幻藥,四處勾引男人,聊以自娛?
“真對不起,我們收工了。”
我冷淡地收拾桌上一切。關燈、趕客。
她不甘心地又站了一會,終于怏怏地,怏怏地走了,退隱于黑夜中。
我無心目送。
小何問:“幹什麽的?”
“撞鬼!”我沒好氣地答。
“永定,你真不夠浪漫。難怪淩楚娟對你不好。”
“小何,你少嚼舌。”我洋洋自得,“剛才你不是認同我最可靠,最有安全感嗎?阿楚光看中我這點,就一生受用不盡。”
“阿楚像泥鰍,你能捉得住?”
我懶得作答。
——其實,我是無法作答。這是我的心事。不過男人大丈夫,自己的難處自已當。
我,袁永定,就像我的名字一般,夠定,但對一切增加情趣的浪漫玩藝,並不嫻熟。一是一,二是二。這對應付驕傲忙碌的阿楚,並不足夠。
我女友,淩楚娟,完全不像她的名字,于她身上,找不出半點楚楚可人、娟娟秀氣之類的表現。楚,是“橫施夏楚”;娟,是“苛捐雜稅”。
總之,我捉她不住。今晚,又是她搏殺的良機。她在娛樂版任職記者,最近一個月,爲港姐新聞奔走。
我收工後跑到樓上采訪部看電視。三十名港姐依次展覽,燕瘦環肥。
答問時,其中一個說她最不喜歡別人稱她爲“馬騮幹”或“肥豬”。
我交加雙臂,百無聊賴,說:“別人只稱你做‘相撲手’。”
男同事都笑作一團。一個跑突發新聞的回來,拿菲林去沖,一邊瞄瞄電視:“嘩,胸部那麽小,西煎荷包蛋加紅豆!”
有女記者用筆擲他,他夾著尾巴逃掉。選美就是這麽一回事,直至選出十五名入圍小姐。電話響了,原來是找我:“永定,我今晚不同你消夜了,我們接到線報,落選小姐相約到某酒店咖啡館曝內幕,我要追。你不用等。自生自滅。”
我落寞地步下斜坡。
有些夜晚,阿楚等我收工,或我等她收工,我倆漫步,到下面的大笪地消夜去。——但更多的夜晚,我自己走。遇上女明星割脈、男明星撬人牆腳、導演遇襲之類的突發新聞,她便扔下我,發揮無窮活力去追索。她與工作戀愛。
影視新聞,層出不窮,怎似廣告部,無風無浪。
走著走著,忽覺身後有人躡手躡足相隨。我以爲是我那頑皮的女友,出其不意轉身。
方轉身,杳無人迹,只好再回頭,誰知突見如花。
在靜夜中,如花立在我跟前。
她默默地跟我數條街巷,幹什麽?我誤會自己真有點吸引力,但不是。莫非她要打劫?也不,以她纖纖弱質,而且還學人趕時髦,穿一件寬身旗袍,別說跑,連走幾步路也要將將就就。
“先生,”她下定了決心,“我一定要找到他,我一定要知道他的下落。”
她見我不回話,又再道:
“我只申請來七天。先生,你就同情我吧。難道你不肯?”
“你要我怎樣幫你?”
“我說不上。”她爲難,“但你一定會幫到我。——或者,麻煩你帶一帶路,我完全認不得路了。一切都改變了。”
我心裏想,尋親不遇,只因香港近年變遷太大了,翻天覆地,移山填海,五年就換風景,也難怪認不得路。
且她只申請七天,找不到那男人,自是萬分失望。
好,我便幫這小女子一個忙。
“你要上哪兒去?”
“石塘咀。”
“哦,我也是住在石塘咀哩。”
“啊?”她驚喜,“那麽巧?我真找對人了。”
“帶你到電車站。”
一路上,她離我三步之遙。中間發覺她向我含蓄地端詳,十分安心。
我們報館在上環,往下走是海邊,燈火輝煌的平民夜總會。想起我的消夜。
“你餓不餓?”
“——不,不很餓。”她含糊地答。
“我很餓。”我說,“你也吃一點吧。”
“我不餓。”
我叫了燒鵝瀨粉,一碟豬紅蘿蔔。問她要什麽,她堅持不要,寧死不屈。不吃便不吃。何必怕成那樣?好像我要毒死她。
她坐在那兒等我吃完,付賬。
然後我倆穿過一些小攤子。她好奇地到處瀏覽,不怕人潮擠擁,不怕人撞到她,驀地,她停下來。
是一個地攤,張懸些陳舊泛黃布條,寫著掌相算命測字等字樣。攤主人是個六七十歲的老人,抽著煙鬥,抽得久了,連手指都化爲煙鬥般焦黃黯啞。
她坐在小凳子上,瞧我一下。
“好的,你問吧,我幫你付錢好了。”
她感激一笑。順手自一堆小字條卷中抽了一卷,遞予老人。
攤開一看,是個“暗”字。她見字,一陣失意。
我也爲她難過。
老人問:“想測什麽?”
她說:“尋人。”
“是吉兆呢。”他說。我倆一齊望向他。
如花眼睛一亮。
她殷切俯身向前,洗耳恭聽。
滿懷熱望。
她期望找到這個男人。是誰呢?如此得蒙愛戀。念及我那阿楚,觸景傷情。
老人清清喉嚨,悠悠地說道:
“這個‘暗’字,字面顯示,日內有音,近日可以找到了。”
“他在此?”如花急著問。
“是,”老人用粉筆在一個小黑板上寫著字,“這是一個日,那又是一個日,日加日,陽火盛,在人間。”
如花不知是興奮,抑或驚愕,呆住了。她喃喃:“他竟比我快?”
老人見顧客滿腔心事,基于職業本能,知道可以再加遊說:
“小姐,不如替你看看掌相吧,我很靈的,大笪地出了名的神仙。讓我替你算一算。你找的是誰呀?讓我看看姻緣線——”
她伸出手來。
“呀,手很冷呢。”
老人把火水燈移向如花的手。反複地看。反複地看。良久。
“真奇怪。”他眉頭緊鎖,“你沒有生命線?”
我失笑。江湖術士,老眼昏花,如何謀生?我想叫如花離去。她固執地坐著。
“小姐,你屬什麽?”
她遲疑地:“屬犬。”
然後不安定地望我一眼。哦,屬犬,原來與我同年,1958年出生。不過橫看豎看,她一點不顯老,她看上去頂多二十一二歲。即使她作複古裝扮,帶點俗豔……女人的樣貌與年齡,總是令人費解的。
她仍以閃爍眼神望我。
我很明白。所有女人都不大願意公開她們的真實年齡,何況我只是一個初相識的陌路人?她還在那兒算命呢,我何必多事,側聽她的命運?到底漠不相關。
于是我識相地走遠幾步。
四周有大光燈亮著,各式小攤子,各式人類,燈下影影綽綽,衆人面目模糊,又似群魔亂舞。
熱氣氤氳。
歌聲充斥于此小小的繁華地域:
“似半醒加半醉,
像幻覺似現實裏……”
只聽得老人在算:
“屬犬,就是戊戌年,1958年。”
“不,”如花答,“是庚戌年……”
我聽不清楚他倆對話,因爲歌聲如浪潮,把我籠罩。
“情難定散聚,
愛或者唏噓,
仿佛都已默許。
能共對于這一刻,
卻像流星般閃過,
你是誰?我是誰?
也是淚……”
……………………
“誰?”
“陳振邦。”
“不知道,這裏大家都沒有名字。”
不遠處有老人吐了一口痰,用腳于地面踩開。黃綠白的顔色,本來濃厚,一下子扁薄了。然後他隨一群人在垃圾堆似的地方搜尋東西。原來是找黑布靴。每人找一雙比較幹淨的、合大小的,然後努力發狂地拍打灰塵,跌出三四只昆蟲,落荒而逃。有聲音在罵:
“媽的,找了半天,兩只都是左腳!”
周遭有笑聲,好像不怎麽費心。
天漸黑了,更多的茄喱啡聚攏。大概要拍一場戲,悍匪血洗荒村,煙火處處,村民扶老攜幼逃命但慘遭屠殺之類。
阿楚見這麽多的“村民”,各式人等都有,光是老人,便有十多個。
她跟我耳語:
“猜猜哪一個是?猜中有獎。”
“獎什麽?”
“獎你——吻如花一下。”
當女人妒意全消的時候,不可理喻地寬大起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好呀,如果你猜中,獎你吻十二少一下。”我說,瞥了那邊如花一眼。
“那不公平!你看那些老而不——噓!”她怕如花聽到,“滿臉的褐斑,牙齒帶泥土的顔色,口氣又臭。那雙手,嶙峋崎嶇,就像禿鷹的爪,抓住你便會透骨入肉……”
“人人都會老啦。你將來都一樣。”
“我寧願不那麽長命。我寧願做一個青春的鬼,好過蒼老的人。”
“但這由不得你挑揀。”
“由得,自殺就可以。”
“阿楚,你別中如花的毒。”
我不願女友心存歪念。
“你說,如花如何認得他?”她又問。
“他們是情侶,自然認得出。那麽了解。譬如:屁股上有塊青印、耳背上有一顆痣、手臂上有朱砂胎記……”
“嘖!那是粵語長片的橋段。”
“我還沒有說完呢。也許他倆各自掏出一個玉,也許是一個環扣,一人持一邊。也許兩手相並,並出一幅刺青。”
“永定,希望你到了八十歲,還那麽戇居。”
“好的。”如無意外,她嫁定我了。
“聽說到了你八十歲時,社會上是七個女子配對一個男子。幸好還有五十多年。”
嘿,五十多年?若有變,早早就變。若不變,多少年也不會變。
瞧這一大堆沒有名字沒有身份的茄喱啡,坐在一起枯坐等埋位。拍一天戲,三十幾元,還要給頭頭抽傭。他們在等,木然地謀殺時間,永不超生。他們就不會怎麽變。
“如花,”我小聲向她說,“你自己認一認,誰是十二少?”
她沒有作聲,眼睛拼命在人堆中穿梭,根本不想回答。
一忽兒便不見了她。也好,她一定有辦法在衆人裏把他尋出。也許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我和阿楚把她帶來,是一個最大的幫忙,以後的事……
茫無頭緒。聽得一個老人問另一個老人:
“罰了多少?”
“公價。”
“次次都罰那麽少?”
“把我榨幹了都是那麽少啦。”
他幹咳一聲,起來向廁所走去,不忘吐痰。這人有那麽多痰要吐?還在哼:
“當年屙尿射過界,今日屙尿滴濕鞋!”
阿楚聽了,很厭惡:
“真核突!”
到他回來時,有人來叫埋位,衆人又跑到片廠中。未拍戲之前,化妝的先爲各人臉上添了污垢,看來更加不堪。如此一來,誰也看不清誰了。
五分鍾之前,這兒還是一片擾攘,塵埃撲撲,汗臭薰薰。五分鍾之後,已經無影無蹤,在另一個世界中,飾演另一些角色去了。他們坐的地方,是小橋石階,此情此景,不免想到“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境界。——雖然是人工的。
“如花!如花!”我輕輕向四周叫她名字,“你到哪兒去了?找到沒有?”
沒有回響。
“嘩,已是十時了。”阿楚看表,方才驚覺時間無聲地流泄,再也回不來了。
“如花?”我只好到處找她去。
阿楚分頭叫:“如花!”
她怎麽了?究竟是找到,抑或找不到?我漸漸地擔憂,是不是迷了路?是不是發生了意外?何以銷聲匿迹?
這樣地喚了半晚,攜手行遍了片廠的南北西東,都是枉然。
裏面有叱喝、呼喊、求饒、送命的各式聲音,不時夾雜了NG、咳和導演的罵人粗話。不久機器又軋軋開動。只有我和阿楚二人,于淒寂無邊的廠外,焦灼地找一個鬼。
終于我們找不到她。她一直沒有再出現了。永遠也不再出現。自此,她下落不明。
竟然是這樣的。
竟然是這樣的。
竟然是這樣的。
我們于黑霧蟲鳴中下斜坡,叢林中有傷心野煙,淒酸弦管。偶然閃過一片影,也許是壽衣的影,一忽兒就不見了。
我總誤會著,如花正尾隨我們下山。就像第一晚,她躡手躡足在身後。但,這只不過是我感覺上的回憶。無論我怎樣回憶,她都不再出現了。是的,她一定見到自己癡等五十多年的男人,她一定認得他。也許她原是明白一切,不過欺哄自己一場,到了圖窮匕現,才終于絕望。一個女人要到了如斯田地方才死心?就像一條魚,對水死了心。
她也欺哄了我一場。我上當了。
二人步出影城,過馬路,預備到對面截的士出市區。在等過馬路的當兒,我心頭忽然一陣恐懼,一切都是假的嗎?
一切都是騙局?
我怕猛回頭,整座的影城也不見了!
直至安全抵達彼岸,才放下心頭大石。
它還在!
我才曉得惆悵。
的士來了,我和阿楚上車。那車頭插了束白色的姜花。姜花是殯儀館中常見的花,那冷香,不知爲了什麽,太像花露水的味道了。
收音機正廣播夜間點唱節目,主持人介紹一首歌,他說,這歌叫做《卡門》,唱得很驕傲:
“愛情不過是一件普通的玩意,
一點也不稀奇。
男人不過是一件消遣的東西,
有什麽了不起?”
阿楚問我:
“什麽人唱的?”
“我不知道。”
“什麽年代的歌?”
“我不知道。”
“卡門是誰?”
“你別問來問去好不好?我怎麽知道?總之那是一個女人。”我不耐煩地發脾氣。我從未因爲這種小事發過脾氣。
阿楚略爲意外地轉過頭來。沒有再問下去。她無事可做,又想下臺,只好依偎著我。她也從未因爲這種小事而肯不發睥氣。
灑脫的歌猶在延續:
“什麽叫情,什麽叫意?
還不是大家自己騙自己。
什麽叫癡,什麽叫迷?
簡直是男的女的在做戲。
……
你要是愛上了我,
你就自己找晦氣。
我要是愛上了你,
你就死在我手裏!”
聽著聽著,不寒而栗。不知誰死在誰手裏。
摸摸口袋,有件硬物,赫然是那胭脂匣子,她不要了!我想一想,也把它扔在夜路上。
車子絕塵而去,永不回頭。
當我打開今天的報章時,才發覺自己多糊塗,那尋人啓事還沒有取消。在那兒一字一字地躥入我眼簾,輾轉反側:
“十二少:老地方等你。如花”
很可笑,明天一定取消了。
一路看過去,是一些車禍、械鬥、小販走鬼滾油燙傷小童的新聞。大宗的圖文並茂,小件的堆積在一個框框中,寫著“法庭簡訊”。
什麽弱智而性欲強之洗衣工人邱國強,在葵湧區狎弄一名八歲女童及掠走其身上三元。爲警拘捕,被告認罪,入獄半年。
什麽休班警員王志明涉嫌于尖沙咀好時中心寫字樓女廁做瞥伯,當場被捕,控以遊蕩罪,罪名成立,入獄三月。
突然地,毫無心理准備,我竟見到一個熟悉之極的名字:“陳振邦”。
它這樣登著:
“陳振邦,七十六歲,被控于元朗馬田村一石屋內吸食鴉片煙,被告認罪,法官念其年邁貧困,判罰款五十元。”
是他?
我竭力地追憶,是他?但,他是誰?
他太老了,混在人叢,毫無特征,一眨眼便過去。世上一切的老人和嬰兒,都是面目模糊的——因太接近死亡的緣故。
看,他快死了。她回去稍候一下,他也就報到。算算時日,也許剛好在黃泉相遇。前生的糾葛,順理成章地帶到下一生去,兩個嬰兒,長大了,年紀相若的男女……
今生的愛戀,莫不是前生的盤點清算?不然也碰不上。也許我與阿楚,正是此番局面。
阿楚下來找我了。“楚娟”,哈,簡直是妓女的名字!我懷疑我的前生是“豆粉水”,難道她不會是如花的“同事”?我失笑起來。
“你笑什麽?邪裏邪氣的!說!”她纏住我,不斷追問。
 
 
 
 
 
 
 

台長: 阿楨
人氣(9,60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誘僧》
此分類上一篇:《青蛇》

阿楨
另參本館:《夜宴》

接下來會陷於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對華語大片《夜宴》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夜宴》,是因我從前評《語言與影像的魅力》《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俠失諸朝》《旣無歷史也非小說》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夜宴》是最具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影視小說,不只優於金庸、梁羽生、古龍,也優於李碧華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霸王別姬》《誘僧》《胭脂扣》《秦俑》《青蛇》。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金庸、梁羽生)、短(古龍),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夜宴》之短句也勝於前評《勝利者一無所獲》《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只有《閃靈殺手》的前半部之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堪匹。至於後評《無極》所附郭敬明著《無極》電影小說版,由摘文(可惜網搜不到《夜宴》原文以供諸書的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比較)可知是深受網文影響且不如前評《甕中人》《惡女書》之二、三流文字。薛興國改寫之《臥虎藏龍》則比王度廬原著更二、三流。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1957985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淡化了原著(文字擅長)的古龍式新武俠小說(短句/動作/詭計/綺愛)之(詭計/綺愛)而強調眞愛,成功地渲染了鏡頭擅長的視覺奇觀!

《滿城盡戴黃金甲》的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至於半調子的毒舌影評人如藍祖蔚則陷於「重情要義」之迷思

陳凱歌的《無極》以奇幻方式拍攝宮廷愛情故事,有別於其 《紅高梁》《黃土地》 《霸王別姬》等,就視覺奇觀而言具實驗性

《墨攻》是部假墨子「非攻」「兼愛」學說之名的歷史戰爭片,雖能滿足對中國哲學外行又狀似好反思的影評人!

《赤壁》雖有吴式暴力美學和獨特三國觀之特色,但整體而言過於冗長(上下集達五小時)。

香港張徹1973年導演的《刺馬》,相對於陳可辛2007年導演的《投名狀》,更屬武俠片,而《投名狀》則夾較多太平天國歷史(故二者在劇情「因權力和女色」和主題「結拜兄弟自相殘殺」上大同,小異的是一偏工夫動作/色調明亮;一一偏戰場調度/色調暗沈)。
2011-03-04 10:21:16
日本藤素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5 22:45: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