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28 11:00:19| 人氣1,99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麥爾坎X》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看《麥爾坎X》的心得怎是:美國麥爾坎之背叛黑回,有如臺灣許施之背叛扁獨?

能比嗎?前者可是殉道了。詳參【圖博館】:美國民  扁定  毋忘兩  台灣之子》 台灣父成仇  同志互叛  派系恐

亞歷士‧海利著《麥爾坎X》MALCOLM X(臺北:明田,1993)

麥爾坎X原是街頭混混,曾經被捕入獄,在獄期間,思想劇變,之後,他以辯捷的口才成為黑人的代言人,與白人社會的種族歧視抗衡。他為黑人建立起民族的自尊自信,最後卻被暗殺,成為黑人民族運動史上一位永遠的烈士。
 
1992《麥爾坎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JzlewmxPo

導演:斯派克李 Spike Lee
演員:丹澤爾華盛頓 Denzel Washington,凱倫阿蘭 Karen Allen,安吉拉貝塞特 Angela Bassett,文森特諾費奧 Vincent D''Onofrio,馬特狄龍 Matt Dillon,斯派克李 Spike Lee,戴比馬紮 Debi Mazar,約翰塞萊斯 John Sayles
  
簡 介:

  麥爾坎的父親是一位黑人解放運動的領袖,並因此被白人三K黨徒謀殺致死。麥爾坎的母親辛苦養育孩子,但麥爾坎終于被送出給別人撫養。他上學,成績最好,但卻被告知黑人只能做低下的工作。長大後的麥爾坎成爲一個皮條客,小流氓,在黑社會中鬼混,最終因爲盜竊罪被判刑入獄。在獄中,他不願接受白人警察的侮辱,因而被關入黑牢。他的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使獄中另一人對他另眼相看。那人叫拜能,是個伊斯蘭教徒。他耐心努力地說服麥爾坎,教他學習,幫他重新作人,教他信奉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信奉他們的教義及真理,信奉穆罕默德。他們宣揚世界是黑人的世界,白人應該受奴役,黑人應該抵制白人的統治。
  麥爾坎信服了拜能所言的教義。出獄後,他加入了伊斯蘭教,忠誠地追隨在領袖穆罕默德的身後,他相信穆罕默德所說的每一句話,並願意爲他犧牲任何一切。他不停地工作,在街頭講演,發送宣傳品,讓更多的黑人信仰伊斯蘭教,加入他們的組織。麥爾坎與貝蒂相愛結婚,他的事業和影響力也日漸巨大。穆罕默德很賞識他,決定將他由教長提升至部長。這時,麥爾坎的成功引起了拜能教長兄弟的嫉妒和排擠,他在穆罕默德身前造謠,說麥爾坎妄圖所在反威,並終將取代他,成爲伊斯蘭教派領袖。而麥爾坎家庭內部也産生了矛盾,因爲他一心工作,根本就無法顧及家庭、妻子和孩子。
  然而,就在麥爾坎一心爲伊斯蘭教的發展,爲真理教義的傳播,爲黑人的權利而鬥爭時,教中的兄弟都開始分化。很多人開始只顧自己,貪污腐敗,伊斯蘭教派內部的陰暗與矛盾日趨明顯,日漸激化。衆多問題被爆光,甚至連穆罕默德都有大量不道德行爲發生。對領袖的崇拜與尊敬使麥爾坎對此不理睬。然而邪惡與正義並不能共存,拜能背叛了麥爾坎,甚至派人去殺害他,投炸彈毀掉了他的家。麥爾坎終于逐漸認識到伊斯蘭教義的狹隘與局限,他們一味宣揚黑人主義,盲目叫囂抵制一切白人,主張推翻一切,打倒一切,向往暴力。這些都與教義不符。終于,在一次對政治見解的爭辯中,穆罕默德與麥爾坎徹底決裂,麥爾坎被開除出教,而伊斯蘭教也終于走向偏激。
麥爾坎終于做出了正確抉擇,他不再盲從穆罕默德,盲目信仰。他宣布他將爲自己而鬥爭,爲宣揚他的思想,他的主義與立場,他要建立一個全新的教派。麥爾坎決定去麥加參加朝聖,追尋伊斯蘭教的真正教義是什麽。親身體驗使麥爾坎徹底認識了真理。他不再信仰黑人主義,不再宣揚種族獨立,而是宣揚人類不論膚色一律平等,應該和平,自由地共處,他決心爲此而奮鬥終生。麥爾坎的巨大社會影響讓政府擔心,同時更讓別有用心的兄弟教派嫉妨仇視,他不停地被跟蹤,他的家時刻都有恐嚇電話在威脅。暴力充斥了社會,在這個充滿了爭權奪力,爾虞我詐,互相殘殺的世界中,如果沒有人去宣揚真理,世界只會變得更糟。麥爾坎決定擔當起這份責任,雖然他知道,這樣做的危險,但他已別無選擇了。當他沈穩鎮定地走向他的最後一次演講的會場,他已能感覺到死亡的氣息。槍聲終結了他一生的宿命。麥爾坎從一個地痞流氓轉變爲伊斯蘭教徒,黑人運動的鬥士,最終成爲一名爲人類追尋真理而鬥爭的英雄領袖。他的一生充滿了愛與和平,沒有仇恨,沒有暴力。

評 析:

  《黑潮》是一部長達190多分鍾的紀實性影片,它忠實地再現了美國著名黑人運動領袖,活動家麥爾坎的一生經曆。從他的童年到少年,到成年,到死亡;從一個街頭地痞流氓到囚犯到伊斯蘭教信徒到黑人運動領袖到他做爲一個爲人類自由和平平等而奮鬥的英雄而被刺殺。當然,影片從中做了高超的技術性處理,將結構重心放在他改過自新,版依宗教,並爲之奔走忙碌,並最終爲之獻身的情節上。少年的歧路與迷茫則用簡單的線索和突出事件一帶而過,童年則通過對父親的大量回憶性片斷構成。這些回憶築成了他成年後的人生信條,堅強不屈,出人頭地,執著無悔。
  影片采用了大量的黑白鏡頭與黑白史料作爲增強影片真實性可信度的佐證,同時,運用了大量的長鏡頭推進,外景特寫以及長時間的鏡頭定格,來表達一種沈默驚穩的蘊藏力量,和一種無所不在的精神。對話成爲影片表達的次要手段,神態動作,表情取代了聲音。在影片中造成一種壓仰緊張的氣氛,這也正是紀實影片所應具備的特色,體現出驚沈嚴肅的曆史性和真實性。但與之相對應,影片的音樂始終采取的是一種慢板與散板相結合的節奏,格調輕快活潑又不失雅正肅穆,沈穩凝思又沒有死板不失靈動。唯有在刺殺場面采用了真音實錄,靜默之上的喧鬧噪雜的人聲與槍響,有一種沈沈的重量被體現無遺。
  黑人影星丹澤爾?華盛頓飾演了主人公麥爾坎,這是個十分複雜的角色,少年時活潑輕浮卻在骨子中有一股沈重和憂郁。中年時沈穩老練卻又掩飾著痛苦與焦慮。丹澤爾?華盛頓用一雙變化神奇的眼神淋漓盡致地表現 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他因而獲得了各界的一致贊譽。
  斯派克?李描寫美國最令人敬畏的人政治領袖馬爾科姆的新片在美國放映以來引起強烈的反響。斯派克?李指出好萊塢大公司對白人和黑人電影制作者有不同的拍片經費標。使《馬爾科姆?艾克斯》的制片公司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的經理不安的是影片本身的若乾部分,其中包括有爭議的開頭的部分:銀幕上出現了一幕...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9802.html?tp=4_11

黑潮 麥爾坎﹒X 觀後感

這是一篇仿記錄片式的電影,記敘主角與父親兩代間為有色人種人權所奮鬥的故事,更是主角 麥爾坎﹒X一生的縮影,從一個不認同自己種族,一心模仿白人的哈林區黑人,到一個了解自己種族,進而宣揚爭取非裔美籍人種的基本人權,喚起有色人種對自己價值的認知,期能建構一個由有色人種組成,不屬於白人系統的新世界。
觀後心得:
電影的開頭是一面燃燒中的美國國旗,穿插著悲忿而激昂的演講,隨著演說漸漸進入高潮,美國國旗越燒越小,象徵新覺醒的有色人種新價值觀正衝擊著由白人建立的美國既有精神。 兩個年輕黑人為了能和白人一樣擁有直髮,不惜忍受痛苦燙髮,他們的生活處處向白人看齊,不論穿的戴的都力求與白人相同,因為白色的世界對他們而言就是上流社會的代名詞,而在他們努力想成為白人的同時,白種人還是叫他們“黑鬼”。
在舞會上,活潑動感的音樂感動現場的每一個人,黑人們唱著跳著,因為沒有白人社會諸多的禮貌規則,黑人的舞會顯得既輕鬆又活潑,他們有天生的歌喉和天賦的舞蹈細胞,這些民族優點讓他們歡樂又融洽的齊聚一堂;舞會上,麥爾坎邂逅了美麗的白人女子,也是在這次舞會上,麥爾坎背棄自己的黑人女友。
麥爾坎和白種女人很快便有了進一步關係,同時,他也加入了黑道,後來因為被黑道追殺,他反出黑道,在一次計劃行竊中失風被補。
在入獄期間,麥爾坎遇到了改變他一生價值觀的人,藉由宗教信仰的包裝,麥爾坎不再模仿白人,他開始瞭解有色人種不是詛咒下的產物,而是擁有和白人一樣聰明才智的人種。
到麥加朝聖的過程,深深振憾他的心,因為不同膚色的的人種也可以有調和的利益,生活相依和平共存;因為原來的盟友為了私利侵吞公款,與麥爾坎清廉作為行同陌路,更堅定他創立新教派的決心。
新教派的創立遭受嚴酷的考驗,因為在宣揚有色人種參政權的同時,許多久經白人奴役的黑人並未自覺,使得新教派的推行格外困難,更有甚者,有心人從中挑撥,使麥爾坎的安全和家人也受到威脅。
麥爾坎最後決定以身殉教,以死明志,雖然明知上台演講有被暗殺的危險,仍然身冒危險,向聽眾傳播他理想中有色人種和白人和樂相處的美滿世界,就在他步上講台的霎那,數名刺客向他開槍,麥爾坎身中數彈懷抱著他的理想去世,他的喪禮裝嚴隆重,為他的一生畫下完美的句點;在參加喪禮的黑人中,有許多年輕有抱負的少年英才,就像當年的麥爾坎一樣,將繼續為非裔美籍人爭取生存的地位,為他們的人權、參政權而努力以赴。
http://www.cc.chu.edu.tw/~im85141/train.htm

馬丁路德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有金牧師之稱。
簡介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於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他的父親是一位教會牧師。1948年馬丁?路德?金獲得莫爾豪斯大學學士學位,1951年他又獲得柯羅澤神學院學士學位,1955年他從波士頓大學獲得神學博士學位。
1954年馬丁?路德?金成為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的一位牧師。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做羅沙?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位,因而被當地警員逮捕。馬丁?路德?金立即發起了一場罷車運動(即蒙哥馬利罷車運動),從此他成為民權運動的領袖人物。1963年金恩組織了爭取黑人工作機會和自由權的華盛頓遊行。1964年,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4月4日,他在旅館的陽臺被一名刺客開槍正中喉嚨致死。
1986年1月,總統羅納德?裏根簽署法令,規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為美國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以紀念這位偉人,並且訂為法定假日。迄今為止美國只有三個以個人紀念日爲法定假日的例子,分別爲亞伯拉罕?林肯紀念日,喬治?華盛頓紀念日與此處所提到的馬丁?路德?金紀念日。其中,而馬丁?路德?金是唯一一位非美國總統而又享有此殊榮的人。他最有影響力且最為人知的一場演講是「我有一個夢」,迫使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民權法案》宣佈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
蒙哥馬利罷乘運動
林登?約翰遜總統在白宮會見金恩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沙?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公共汽車上因拒絕給白人讓座位,被以蔑視蒙哥馬利市(Montgomery)關于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令因而被當地警員逮捕。四天後,馬丁?路德?金在該市組織55,000名黑人舉行罷乘運動,號召黑人“不與邪惡的規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給汽車公司以經濟上的支持”。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聯邦地區法庭最終裁定,阿拉巴馬州(Alabama)和蒙哥馬利關于在市立公共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律是違憲。1956年11月14日,馬丁?路德?金宣布爲期381天的罷乘運動結束。
入座運動
1960年1月31日,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波羅市,一位叫裘瑟夫?邁克乃爾的黑人大學生來到一家連鎖店的吧臺買酒,遭到拒絕,理由是“我們不爲黑人服務”,入座運動就這樣開始了。 具體做法是:進入拒絕爲黑人服務的地方,禮貌地提出要求,得不到就不離開,爲此許多大學生遭到圍觀和嘲弄。但他們不卑不亢,得不到服務,就坐在那裏做作業、讀書、研究學問。 不到兩個月,運動就擴大到了美國南部五十多座城市。 有許多大學生在“運動”中被捕,但馬丁?路德?金早已向他的同胞發出了號召——把監獄填滿。
遇刺
1968年4月4日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參與領導罷工運動時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年僅39歲。美國政府從1986年起,將每年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4%B8%81%C2%B7%E8%B7%AF%E5%BE%B7%C2%B7%E9%87%91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又译为“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1955年—1968年),美國民權運動的一部分,于1950年代興起,直至1970年代,乃是經由非暴力的抗議行動,爭取非裔美國人民權的群眾鬥爭。
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員會種族隔離的學校違法,1955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罷乘來反對公車上的黑白隔離措施,1963年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廣場聚集二十五萬名群眾反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马丁·路德·金博士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為民權運動的高峰,其他參與的著名人物還有麥爾坎·X(Malcolm X)等人。
事件源起
非洲黑人最初被引進美國,主要是在南方農場當農奴,以彌補當地勞動力短缺問題。理論上,林肯總統在1863年的解放宣言中,已經讓他們獲得了自由。在南北戰爭結束後,聯邦軍隊佔領南方期間(所謂重建時期1865年—1877年),黑人曾獲得解放宣言所賦予的平等權利。然而黑人因為窮困及教育程度較低,為求經濟上的生存,必須再度依靠白人雇用,特別是當聯邦軍隊撤出南方後,黑人頓失聯邦法律的保護,其地位又陷入類似美國內戰前的狀況。
1896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普萊西訴弗格森案」(Plessy v. Ferguson)判決,確立對黑人採行「隔離但平等」措施的合法性時,無異對南方黑人人權造成嚴重的打擊,最高法院判決中有關「隔離」的部份被執行得十分徹底,但有關「平等」的部份則不然,導致南方出現更多種族隔離制度法令,甚至連在工廠、醫院及軍隊都採取種族隔離制度。
1954年聯邦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教育委員會」(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一案,判定種族隔離的學校並未提供黑人學生公平教育,因此公立學校應該要種族混合。在歷經58年後,此項法律觀念才被推翻,而一連串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才正式開始。
 領導人物
領導黑人民權運動的靈魂人物馬丁·路德·金博士,出生於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父親是教會牧師,家境優渥,屬中產階級,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金於1955年取得波士頓大學博士學位,看盡南方的種族不平等待遇,使他在成年後積極投入民權運動。
事件演變
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是南北戰爭期間美利坚联盟国的首都,也是實施種族隔離制的代表性城市之一。馬丁·路德·金博士於1954年到該市擔任牧師工作,1955年成功帶領該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罷乘反對公車上的黑白隔離措施。經過一年長期抗爭,終於迫使蒙哥馬利市的巴士取消種族隔離措施。這次的罷乘公車運動雖然成效有限,雖然未達全面性廢除種族隔離措施,但對全美各地的黑人卻起了鼓舞作用,並啟發他們的靈感,開始一波波爭取民權的運動。
運動的高峰是在1963年8月,金恩博士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前廣場聚集了二十五萬名群眾,並發表他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這次集會所產生的輿論壓力,終於迫使國會在翌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成為美國民權運動史的關鍵事件。
百年前林肯雖解放了黑奴,但黑人平等的公民權在南方卻從未獲落實,直到金博士領導民權運動才獲得成功,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興起,對其社會及留學生有很大影響,當時對少數民族及婦女的權力均受到重視,開拓了新的視野,金博士也因此獲頒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
一直到1967年,金博士深刻體認到黑人在美國社會的飽受歧視,絕大部份是因為經濟不平等所引起,經濟權才是實質、才是根本原因,公民權只是裝飾。於是,他將公民權的鬥爭轉為經濟權的鬥爭,發起「窮人運動」(Poor People's Campaign)。
不幸的是,1968年4月4日,金博士在田納西州孟斐斯市被射殺身亡,當時正籌劃帶領一群同志參與該市的罷工活動。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亦算是在該年告一段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B%BD%E9%BB%91%E4%BA%BA%E6%B0%91%E6%9D%83%E8%BF%90%E5%8A%A8

另詳參本館:美國民族大熔爐  歐巴馬

 

台長: 阿楨
人氣(1,996)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驛馬車》
此分類上一篇:《黑奴籲天錄》

阿楨
台灣論:邏輯邪34/66

《台灣論》係啥米碗糕
怎會變台獨的專利品呢
應該學美國民族大熔爐
族群融合擺脫族群幽靈

美國還不是熔成WASP火爐
好比台灣論成福佬沙文主義
對中華民國屎很敏感很史盲
又有獨特的台獨屎觀道德觀
中國反日是盲目的民族主義
台灣親日是皇民的愛國主義
忘了日本殖民台灣屎有多臭

如此屎盲啊,那就來聞香一下,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如何依理性專業事實、析判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民族國家主義、族國主義),國家主義(nationalism),種族主義(racialism,種族偏見、種族歧視),帝國主義(imperialism),是四種相關但又各具特質的概念。從廣義來看,古希羅、英、法、德、日、美、俄、中等都具四種特質,其實只要能力允許都會兼具,比如台灣民族主義就含有河洛種族主義、台灣國國家主義、和經濟上東南西進的後帝國主義。但就狹義而言,民族主義產生於君主專制之後。國家主義是指國家具無上權威,對內外均可為所欲為。種族主義是指白人優越論,尤其希特勒的滅種運動。而帝國主義是西方族國主義興起之後為爭奪市場和殖民地而產生的。
  後三者人人皆貶之,但民族(愛國)主義則令人愛恨交加,其因是它夾雜著從共同的語言、宗教、血統、習慣、風俗、文化,到求國家統一而強調民族靈魂、文化傳統、國家精神,再到積極地擴張民族國家的對外發展等。以西方民族國家形成來看,均包含了這些,由此可知Arendt認為西方資本主義之前的民族國家因是人民基於真誠,主動組成政府和國家,是其有公共領域政治自由的國家,故不會像資本主義下的種族主義和帝國主義,對外擴張,是謬,台灣民族主義亦然!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318452
2014-06-18 07:36:20
阿楨
特朗普:將成立“1776委員會”普及美國“正史” 2020-09-18 觀察者網

  美國“官方”的建國年份為1776年,《獨立宣言》的簽署,標誌著美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然而,《紐約時報》的記者們卻于去年提出了“1619項目”(1619 Project),認為奴隸制開端才是美國“元年”:這一年首只運奴船載著20多個黑奴抵達北美,隨後開始了一段血腥殘暴的奴隸制歷史。
  “1619項目”引發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強烈不滿,在宣佈教授相關內容的學校得不到經費後,他又表示,將簽署行政令成立“1776委員會”(1776 Commission),以在美國學校中推廣“愛國主義教育”。
……..
  在黑人喬治•佛洛德遭到白人員警“跪殺”後,美國爆發了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雖然民眾的抗議活動批評種族主義政策並呼籲解決方案,但特朗普還是將重點放在了抗議者“不守規矩”的地方,例如一些示威者推翻了邦聯領袖以及其他具有爭議性人物的雕像,包括哥倫布和前總統傑克遜。
  7月4日,特朗普在拉什莫爾山(Mount Rushmore,俗稱總統山)上發表講話,發誓捍衛美國的“遺產”,抵禦他所說的“憤怒的暴民”,並指責公立學校教孩子們“討厭自己的國家”。
  本月早些時候,白宮獲得華盛頓特區地方政府的一份報告,該報告呼籲對華盛頓紀念碑、傑弗遜紀念堂和哥倫布雕像等進行重新命名、拆除或搬遷,引發爭議。
  回應
正確的歷史本來就是記錄了美國生於不義啊!欺騙、偷竊、撒謊、屠殺印第安人、搞種族滅絕、一次次撕毀合約背信棄義、侵略成性,現在還背叛人類,隱瞞疫情,助攻病毒,喪盡天良!這個政權的性質比肩納粹!
2020-09-21 08:10: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