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6 09:53:16| 人氣5,603|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哈利波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仿前評:《夜宴》
  接下來會陷於兩岸三地甚至全球、對華語大片《夜宴》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夜宴》(另參本館:馮小剛:名導演56),是因我從前評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語言與力》《旣無歷史也非小說》《俠失諸朝》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夜宴》是最具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影視小說,不只優於金庸、梁羽生、古龍,也優於李碧華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誘僧》《胭脂扣》《霸王別姬》《秦俑》 《青蛇》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金庸、梁羽生)、短(古龍),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夜宴》之短句也勝於前評《勝利者一無所獲》《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只有《閃靈殺手》的前半部之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堪匹。至於後評《無極》 所附郭敬明著《無極》電影小說版,由摘文(可惜網搜不到《夜宴》原文以供諸書的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比較)可知是深受網文影響且不如前評《甕中人》《惡女書》之二、三流文字。薛興國改寫之《臥虎藏龍》則比王度廬原著更二、三流。
  至於影視的影音魅力,如前評《英雄》所言:我認真地比較了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戴黃金甲》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無極》 和李安的《臥虎藏龍》(另參本館:李安:名導演72),無論在構圖、取景、場面、色調、音效、配樂、演技、功夫、服飾、道具(這些連一般外行的觀眾也能看出其熱鬧,更別說內行人看其形式美)或影片內容、感情刻劃、思想呈現等之表現上(大多半調子影評不知現代形式主義美學之內含自存於形式,而濫評以內容空洞、形式虛無),張陳都勝過至少不差於李安。但兩岸三地的大多影評人怎褒李(含本館前後評之好萊塢諸大片)貶張陳呢?
  論理何用?評論娛樂片的唯一標準是賣不賣座!
  這就對了!如一娛樂片大賣,而又沒濫捧之論可供反批,那半調子影評就屬自以為是之無的放矢。反之,若先有半調子濫評《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戴黃金甲》《無極》《夜宴》,那護之便有理。《臥虎藏龍》 《墨攻》《赤壁》《刺馬》則反反之。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淡化了原著(文字擅長)的古龍式新武俠小說(短句/動作/詭計/綺愛)之(詭計/綺愛)而強調眞愛,成功地渲染了鏡頭擅長的視覺奇觀!(另參本館:張藝謀:名導演50)
  《滿城盡戴黃金甲》的張式影音美學,外行人看熱鬧(視覺奇觀),內行人則看門道(畫面的意象和象徵所蘊含之眾多意義),至於半調子的毒舌影評人如藍祖蔚則陷於「重情要義」之迷思
  陳凱歌的《無極》以奇幻方式拍攝宮廷愛情故事,有別於其 《紅高梁》《黃土地》 《霸王別姬》等,就視覺奇觀而言具實驗性.(另參本館:陳凱歌:名導演51)
   《墨攻》是部假墨子「非攻」「兼愛」學說之名的歷史戰爭片,雖能滿足對中國哲學外行又狀似好反思的影評人!
  《赤壁》雖有吳式暴力美學和獨特三國觀之特色,但整體而言過於冗長(上下集達五小時)。
  香港張徹1973年導演的《刺馬》,相對於陳可辛2007年導演的《投名狀》,更屬武俠片,而《投名狀》則夾較多太平天國歷史(故二者在劇情「因權力和女色」和主題「結拜兄弟自相殘殺」上大同,小異的是一偏工夫動作/色調明亮;一一偏戰場調度/色調暗沈)。

  接下來會陷於全球對科幻、奇幻、魔幻等之影評混戰,我之所以先挑《哈利波特》,是因我從前評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語言與力》科幻?魔幻?神怪?>等一貫的標準,鑑(賞)定《哈利波特》的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優於《魔戒》
  優之標準不在文句的長(科幻、奇幻之作,如武俠、歷史小說,多是欠語言魅力、文字藝術之大篇幅之作)、短(《關鍵報告》),而在有無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就此而論,《哈利波特》雖非前評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所言:書中沒有隻字片語在描述複製人和器官捐贈移植的生技,是本反科幻奇幻小說的佳作!
  而是大部頭地一再重覆故事,但《哈利波特》類似《別讓我走》的文字也能在描述奇幻之時,凸顯前評《瞧這些英國佬》所言:(英國)人內在的拘謹戲謔和內心的細膩情感。
  相對的,《魔戒》的文字幾乎只在描述奇幻。
  至於電影的可看性,《魔戒》優於《哈利波特》,因電影《哈利波特》(尤其配華語後)不只喪失了原著文字擅長的人內在的拘謹戲謔和內心的細膩情感,還一再重覆沒了沒完的「邪不勝正」之童話(尤其隨著男女演員身心之成熟愈顯尷尬),而《魔戒》三部曲則有序地發揮了文字所不擅長的影音奇觀!
  說實在,與其花時間去看動輒數百上千頁、卻極少「語言魅力、文字藝術」可言的後評《群》等科/奇幻(含武俠/歷史/推理)小說,不如看下有影音奇觀的《異形》等影視即可。

科幻?魔幻?神怪?

  科幻、魔幻、神怪三者能分嗎?
  當然要分!依自誇是「全球唯一專業科幻網站『科科網』」的總召集人葉李華,在替《華氏451度》作者布萊伯利作品集(遊目族,2000)<導讀>的分法:
  最廣義的科幻小說,三者不分,只要有超現實的故事即可。
  但嚴格的科幻小說則要包括科學和幻想,社會科學也算,事實上三大科幻經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和《華氏451度》都是社會科幻,而且是具有深度的軟科幻。
  硬科幻著重科技內容的描述,軟科幻則以故事情節、寓意和人物性格取勝。
  深科幻具有深層的哲理和人文思想,淺科幻以娛樂為主欠發人深省的內含。
  如此的二分未免太僵硬,只要沾點科學的邊便可叫科幻小說,那不如不要這種類型文學。若論科學實用,科幻不如科普;若論小說的文字魅力,一般具有深度的軟科幻也不合格,連《美麗新世界》也不如歐威爾的《動物農莊》。
  誰管你文字魅力,喜歡類型文學者就是喜歡該類型的特質,武俠小說的特質是武俠、推理小說的特質是推理、科幻小說的特質當然是科幻了,頂多加點生動的故事、詳細的場景和人物描述。
  要文字魅力的話,愛倫坡的<黑貓>就勝過他的其它推理小說(收於《愛倫坡故事集》,天華,1978),同理,卡夫卡的《蛻變》等超現實的奇幻文學也比一般的推理、科幻、魔幻小說更具文字魅力。所以推理、幻想和想像力常是文字魅力之大敵,如同生動的故事、詳細的場景和人物描述是文字魅力之大敵一樣。
  聽你在放屁,老是文字魅力,苦思一句詩就要撚斷數根鬚了,動輒幾十上百萬字的歷史、武俠、推理、科幻小說,若不靠一堆與文學不相幹的東西充篇幅,別說作者寫不出來,就算完成了,讀者也消化不了。
  那是從小吃多了垃圾食物,要是我則廢話愈少的作品我愈讀的下去。
  別老自以為是,即便文學最高學府──臺大外文系的「中外文學」之《科幻專號》(1994年5月)也不同意你的界說,Suvin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屬於認知上的抽離的小說」(p.13)「最好的科幻小說是反省現實,不是未來學的或科學至上的,而是具有批判性。」(p.20)
  只怕是半調子的英雄主義式反科學,最終還是沈淪於科技掛帥的好萊塢式之科幻、驚悚、魔幻、災難片裡。
  如同張國慶在<當代科幻電影的社會意涵>(p.204)所言:
「無論是《銀翼殺手》《異形》或《機器戰警》都呈現個人英雄與體制對抗的局面……就文化產物與社會意識的關係而論,好萊塢電影的批判策略就傾向於突顯美國崇尚自由和自決的價值觀,與資本主義集體經濟剝削之間的矛盾……以激烈動作取勝,展現史瓦辛格超人體魄的《魔鬼終結者》更是如此……固然暫時舒解了內心的社會恐慌,但同時也將所吸納的政治訊息作某種程度的去政治化。個人英雄的風采轉移觀眾對社會衝突的注意力:批判的意識開始焦距不清。」

哈利波特系列的50個精彩瞬間http://www.fun.tv/vplay/m-98031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英語:Harry Potter),英國作家J·K·羅琳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共七集,描寫主角哈利波特在霍格華茲七年學習生活中的冒險故事。該系列已被翻譯成67種語言,所有版本的總銷售量超過4億本(2008年),名列世界上最暢銷小說之列。[2]繁體中文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簡體中文版由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已推出前六集及第七集第一部份的電影版本(第七集小說電影版分為兩集),票房收入皆在七億美元以上。而最後一集《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2》則預定於2011年7月14日在香港上映,7月16日在台灣上映。
  概述
  儘管羅琳一再說明她在開始寫哈利波特這系列小說時沒有針對某個年齡段讀者的想法,但是叢書的出版商在出版系列小說第一部的時候,明顯的把讀者群定位在9到15歲的青少年上。無論如何,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擁有了各年齡的愛好者。在一些國家,系列小說的出版趨向於同時出版兩個版本——封面設計適合青少年的兒童版和封面設計成熟穩重的成人版——儘管它們的內容是完全一樣的。並且,隨著系列小說情節的發展,羅琳的寫作風格也逐漸成熟老練,加之故事主角哈利波特不斷成長,不論從風格上還是內容上,整個系列一直在逐步發展。
  第1集小說《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的英國原版在1997年7月由Bloomsbury出版,這是一家小型的中立出版社。隨後的幾個月中這本書受到了好評。該系列前3本:第1集小說《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第2集《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和第3集《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都獲得了9-11歲年齡組Nestle Smarties圖書獎。系列小說第4集《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原版2000年在英國出版的時候比較高調,受到了大眾和媒體的關注,且關注程度遠高於一本普通新書的出版。幾乎與此同時,皇冠出版社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分別出版了該系列小說的正體中文版和簡體中文版,引起了一定轟動效應,不少中文媒體紛紛報導這一消息和介紹這一系列小說。美國的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決定把本套小說搬上大螢幕並且在2001年正式發行了根據第一本小說改編的首部電影,後來美商藝電發行了哈利波特主題的運行在各種平臺上的遊戲。第五集《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和第六集《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更是大作廣告宣傳,無論是原版在英國的首發還是其他語言版本在世界各國的首發,都非常高調,小說的銷量也迅速進入各國圖書銷售排行榜。
  第六本小說的中文正體版封面根據作者羅琳的介紹,這個故事的靈感是1991年她在從曼徹斯特到倫敦的火車上萌發出的。她當時常常在愛丁堡的一家咖啡館中撰寫第一部小說。系列小說的熱賣使如今的她的身價位居世界上第620位,甚至比伊麗莎白二世還富有。
  每一本書,除了第七集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僅有少數章節在學校之內)外,大體上敘述哈利在霍格華茲魔法與巫術學院生活一年期間發生的故事,他在這所學校學習魔法、製造魔藥,哈利也學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魔法上的、社會上的、感情上的。
  羅琳說她計劃寫7本書,1本比1本多一些黑暗色彩,隨著哈利的年齡增長,他的敵人佛地魔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從羅琳出版第5本小說之後,她開始在她的個人網站上面發表一些暗示未來情節的內容。
  這系列小說是用第三人稱模式表述的,以哈利波特為中心人物,除了第1集、第4集、第6集和第7集的少數內容,全書全程透過哈利自己的視角來表述,這也是讀者認為閱讀這系列書有親切感的原因之一。(第5集中,哈利波特透過「思想」看到黑魔王的情節中,描述的「他」指佛地魔黑魔王。)
羅琳駕馭精心設計的天衣無縫,她能創造出在幻想世界中令人信服的情節。哈利、妙麗格蘭傑、榮恩衛斯理是三個重要的人物,他們都是青少年。書中的主要角色刻畫深刻,次要角色也都活靈活現,這都展現出了羅琳作為一個作家是很優秀的。
  書中也有很多有關道德方面的內容,隨著正義和邪惡的對抗不斷激烈和明顯化,一些人物面臨著重要的選擇,人性的陰影也被展現出來。
  羅琳把現實社會中的種族主義觀點、種族滅絕論等偏見加入了情節中,這些偏見正是佛地魔和食死人的想法。書中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巫師和不會魔法的人(「麻瓜」)的交流。生命與死亡、愛、友誼等是正派主角之鄧不利多的主題。
  一些出現在書中的物品被帶進了現實世界,比如在一些國家,出現了叫做「柏蒂全口味豆」的糖果、魁地奇球袍和家庭小精靈製作的襪子。
  《哈利波特》系列常被與一些名著比較,包括C.S.魯益師的《納尼亞傳奇》系列和J.R.R.托爾金的《魔戒》三部曲。這系列也屬於有關寄宿學校的英國小說類別,而有關主角哈利與德思禮一家人的段落,也使人聯想起羅爾德.達爾的著作《Matilda》。一些讀者也指出系列中有道格拉斯?亞當斯和查爾斯?狄更斯著作的影子,尤其是在角色的命名上。
  這魔法系列的原型是一個定律:大戰後會遺留下一個嬰兒,被安全地收養了,他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和使命,直至他長大成人,曉得自己的宿命後,便與仇敵決一死戰。但對童話認識不多的讀者也會認出這個主題。
  在第七本發行之前,一度猜測哈利波特會在決鬥中與黑魔王同歸于於盡,然而成書中,黑魔王被打敗,哈利波特倖存。該書的後記描述了19年後哈利波特與金妮、榮恩與妙麗的婚姻與子女,但描述較模糊。
  小說及電影
英文名: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英文:1997年6月26日)
美國版小說及電影名: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正體譯名:《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2000年6月23日,彭倩文譯)
簡體譯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00年9月,曹蘇玲、馬愛農譯)
故事發生時間:1981年、1991年—1992年
電影公映日期:2001年11月15日
影史全球票房排名:第5名(截至2008年11月2日),共美金976,475,550

英文名: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英文:1998年7月2日)
正體譯名:《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2000年12月22日,彭倩文譯)
簡體譯名:《哈利波特與密室》(2000年9月日,馬愛新譯)
故事發生時間:1992年—1993年
電影公映日期:2002年11月16日
影史全球票房排名:第14名(截至2008年11月2日),共美金878,988,482

英文名: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英文:1999年9月8日)
正體譯名:《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2001年6月22日,彭倩文譯)
簡體譯名:《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2000年9月,鄭須彌譯)
故事發生時間:1993年—1994年
電影公映日期:2004年06月04日
影史全球票房排名:第21名(截至2008年11月2日),共美金795,541,069
 
英文名: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英文:2000年7月8日)
正體譯名:《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2001年12月31日,彭倩文譯)
簡體譯名:《哈利?波特與火焰杯》(2001年5月,馬愛新譯)
故事發生時間:1994年—1995年
電影全球首映日:2005年11月18日
影史全球票房排名:第12名(截至2008年11月2日),共美金896,016,159
 
英文名: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英文:2003年6月21日)
正體譯名:《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2003年9月29日,皇冠編譯組譯)
簡體譯名:《哈利波特與鳳凰社》(2003-9-21,馬愛農、馬愛新、蔡文譯)
故事發生時間:1995年—1996年
電影全球首映日:2007年07月11日
影史全球票房排名:第7名(截至2008年11月2日),共美金936,816,204
 
英文名: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英文:2005年7月16日)
正體譯名:《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2005年10月1日,皇冠編譯)
簡體譯名:《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2005-10-15,馬愛農、馬愛新譯)
故事發生時間:1996年—1997年
預定電影首映時間:2009年7月17日

英文名: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英文:2007年7月21日)
正體譯名:《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2007年10月20日,皇冠編譯組譯)
簡體譯名:《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2007-10-28,馬愛農、馬愛新譯)
故事發生時間:1997年—1998年,2017年
預定電影首映時間:2010年11月19日(上集),2011年5月(下集)
  參見
哈利波特人物列表
哈利波特中的生物
哈利波特中的魔法物品
哈利波特中的地點
哈利波特中的魔法符咒
哈利波特中的貨幣
更多條目請進入哈利波特分類查看
  相關文化
  《哈利波特》以其小說的聞名,帶動了一系列相關文化內容的開發,包括:
電影:(請參見「小說與電影名錄」)
遊戲:目前《哈利波特》的前五部小說已經有相應的遊戲。另有許多小遊戲在網上流傳。
主題網站:(請參見「外部連結」)
道具等:在主題網站的商店中可以買到巫師帽、文化衫、巫師袍、魔杖等。
遊樂園:哈利波特主題樂園
  相關書籍:
官方:《穿越歷史的魁地奇》,《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吟遊詩人皮陀故事集》
非官方:《我與哈利波特的真實故事》,《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寫給哈利波特的信》,《讀哈利波特學英語》,《哈利波特聖經》等。
  外部連結
臺灣哈利波特書籍官方網站(正體中文)
中國大陸哈利波特電影官方網站(簡體中文)
《哈利波特》電影中文官方網站(正體中文)
《哈利波特》電影中文官方網站(簡體中文)
哈利波特魔法世界 Harry Potter Magic World(繁體中文)
哈利波特中文百科(HP Lexicon簡體中文)(簡體中文)
哈利波特仙境(正體中文)
我愛哈利波特網(簡體中文)
哈利波特愛好者(簡體中文)
中國哈利波特崇拜者俱樂部(哈崇)(簡體中文)
霍格華茲魔法與巫術學院(簡體中文)
The Harry Potter Lexicon(哈利波特百科)(英文)
Harry Potter Wiki (英文)
作者JK Rowling的官方網站(德文)(英文)(西班牙文)(法文)(義大利文)(日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3%88%E5%88%A9%C2%B7%E6%B3%A2%E7%89%B9

羅琳

J.K.羅琳,OBE(J. K. Rowling,真名 Joanne "Jo" Rowling,1965年7月31日-),生於英國的格洛斯特郡的Chipping Sodbury醫院。哈利波特系列兒童小說作者,是歷史上第一個收入超過十億美元的作家。
  名字
全名:喬安凱瑟林羅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是一個誤傳,並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羅琳唯一的名字是「喬安」(Joanne)。在第一部哈利波特出版之前,出版商擔心羅琳的女性身份會影響她作品的銷售,勸說她使用一個中性化的筆名。當時窮困的羅琳於是同意,給自己取了J.K. Rowling的筆名,儘管她的名字中其實沒有Kathleen這個中間名。
暱稱: 朋友們都叫她「JO」,FANS們叫她「JK」,朋友開玩笑的時候叫她「JAKE」。
花名:同學有時奚落她叫「Rolling Pin(擀麵杖)」和「Rolling Stone(滾石)」。
  家庭
父母:父親彼得(Peter)是一名退休的飛機引擎製造廠勞斯萊斯(Rolls-Royce)的管理人員,母親安(Ann)是一位實驗室技術人員,于1990年因病去世,終年45歲。他們1963年在一列火車上一見鍾情,並結婚。
兄弟姊妹:一個妹妹,名叫黛安(Dianne),比羅琳小兩歲,曾經學過護士,現在愛丁堡學習法律。
婚姻:1990年羅琳與一名葡萄牙電視新聞記者Jorge Arantes簡單地結了婚。三年後,隨著女兒的出世,他們離婚了。
  成長
羅琳自己說她小時候是個戴眼鏡的臉上平平的女孩,非常愛學習,有點害羞、流著鼻涕、還比較野。童年的時候,她有過兩次遷家的經歷。一次是從Yate(布裏斯托港一邊)搬到Winterbourne(布裏斯托港另一邊),一次是從Winterbourne搬到靠近Chepstow的Tutshill的鄉村。
羅琳畢業於英國艾希特大學(Exeter University ),學習法語和古典文學,獲文學學士學位。最近,獲母校授予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在英國曼徹斯特接受教學培訓。
她開始做了一段時間的秘書。1991年,26歲的她去了葡萄牙教孩子們英語,之後她又在愛丁堡教孩子們法語。後來她失業了,成了靠政府救濟來生活的單親母親。
  作家生涯
她的寫作生涯是從6歲的時候,寫了《兔子》的故事處女作開始的。主角是只兔子,叫Rabbit(羅賓特)。他得了麻疹,朋友們來看他,其中有一隻叫Miss Bee的巨大的蜜蜂。
  哈利波特系列
羅琳從小喜歡寫作和講故事。開始構思哈利的故事是在1990年,靈感的產生現在有兩個版本:
24歲的她在前往倫敦的火車旅途中,一個瘦弱、戴著眼鏡的黑髮小巫師一直在車窗外對著她微笑。(見於小說的作者簡介)
24歲的她在前往倫敦的火車旅途中,火車故障停車,車外的草地上有一群牛,靈感突然迸發了。(羅琳受採訪時這樣告訴記者)
羅琳把這個叫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於是,哈利波特誕生了——一個10歲小男孩,瘦小的個子,黑色亂蓬蓬的頭髮,明亮的綠色眼睛,戴著圓形眼鏡,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的傷疤……哈利?波特成為風靡全球的童話人物。
作為一個單身母親,羅琳母女的生活極其艱辛。她的第一本書《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前後共寫了5年,這期間,她從葡萄牙回到了愛丁堡。羅琳因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時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館裏,據羅琳說,她喜歡咖啡館的氛圍。她將女兒放在桌邊的嬰兒車上,就在女兒的吵鬧聲裏寫作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寫在小紙片上。故事成文後,羅琳多次呈上書稿均遭拒絕不果。不過,她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在一所小印刷商Bloomsbury接下印刷權後,童話一出版便備受矚目,好評如潮,其中包括英國國家圖書獎兒童小說獎,以及斯馬蒂圖書金獎章獎,她的生活發生天翻地覆地變化,她自己也成了英國第三富婆。
隨後羅琳又分別于1998年與1999年創作了《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和《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進一步轟動世界。2000年7月,隨著第四部《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的問世,世界範圍的哈利波特熱持續升溫,創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話。而根據小說拍攝的電影自從最近上映以來,也紛紛在世界不少地方打破當地的票房紀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第五部《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于2003年6月21日在全球同步發行,掀起了又一輪哈利波特的熱潮。「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第六部《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于2005年7月16日在全球同步發行。《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中文版已於2005年10月15日前發行。
到了2007年7月21日,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後一部小說,《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發行,為這一系列小說劃上句號。
  現狀
羅琳與女兒生活在蘇格蘭的愛丁堡市。但單身的她,已於2001年聖誕節後節禮日(Boxing Day)與30歲男友默裏在蘇格蘭的新居舉行結婚典禮。她的第二個小孩也于2003年3月24日出生於愛丁堡,第三個小孩在2005年1月23日出生。目前,據英國經濟學人報導,她已擁有價值五億英鎊的個人財產,比英國女王還富有,在《星期日泰晤士報》日前統計的世界富豪榜上居於第122位。
2008年9月,羅琳向英國工黨捐獻一百萬英鎊,因為她認為工黨的政策有利於幫助如同她當年一樣陷於貧困的人士。
2008年12月4日,羅琳新作《詩翁彼豆故事集》開始發售,這部童話收錄了《好運泉》、《巫師和跳壺》、《三兄弟的故事》、《巫師的毛茸茸的心》、《巴比兔迪迪和笑樹樁》等5個故事。
http://zh.wikipedia.org/wiki/J%C2%B7K%C2%B7%E7%BD%97%E7%90%B3

羅琳爲女兒放棄自殺念頭

  羅琳稱,1994年,她剛剛和第一任丈夫、葡萄牙記者喬治?阿朗蒂斯離了婚,獨自帶著年幼的女兒傑西卡在愛丁堡市一幢狹窄的平房中生活。當時羅琳處于失業狀態中,她的失業救濟金剛剛能夠支付房租,而600英鎊的租房押金還是羅琳的一個朋友幫她支付的。走投無路的羅琳正是在那幢狹窄的平房中寫出了她的第一本《哈裏?波特》小說。到了冬季,由于小屋中沒有暖氣,羅琳便推著嬰兒車跑到附近一家咖啡館邊取暖邊寫作,手頭拮據的她只能點一杯咖啡。
  由于生活窮困潦倒,令單身母親羅琳陷入了極度的沮喪之中,心情抑郁的她一度考慮自殺。羅琳回憶說:“讓我放棄這一念頭、決心去尋求幫助的原因,可能是我的女兒。我想我的想法是不對的。”
  擺脫消極想法創造奇迹
  羅琳決定到家庭醫生那兒接受認知行爲治療,這一治療方法是通過一系列的心理咨詢讓病人控制自己的消極想法。由于羅琳的指定家庭醫生當時正好外出度假,當羅琳去診所看病時,另一名頂替上班的醫生卻對她說:“如果你的情緒有點低落,那麽就和我的實習護士聊天好了,不要找我。”羅琳回憶說:“可我跟他談論的是我的自殺想法,而不是‘我感到有點痛苦。’幸運的是,兩周後,我經常看病的那位醫生回來了,並看到了我的就診單,她立即打電話給我,並爲我進行了心理咨詢。我認爲是她救了我,因爲我當時絕對沒有勇氣第二次再去診所。”如今《哈裏?波特》系列小說已經在全球售出了至少4億冊,並引帶出了一個總值70億英鎊的附帶工業。羅琳已經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私人財富大約高達5.45億英鎊。
  羅琳說:“我從來沒有爲自己曾經抑郁沮喪而感到羞恥,從來沒有。有什麽好羞恥的呢?我度過了一段真正艱難的時光,我非常驕傲我能脫離那種生活。”羅琳要求年輕人在面臨生活挫折時永遠都不要放棄希望。(來源:現代快報)
  “哈利?波特”造成的風潮堪稱世紀傳奇,不過,創造哈利波特的英國作家“羅琳”本人的經曆似乎比小說更神奇,這位曾靠失業救濟金過活的單親媽媽,如今卻是身價超過5億英鎊的英國富婆,比英國女王還富有!與此同時,在身價驟增的時候,羅琳的容貌似乎也越變越漂亮,昔日看上去很普通的一張面孔如今卻成了性感嫵媚的代名詞,這真的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連帶的面容也變得容光煥發了。
  事實上,很多人都開始懷疑羅琳是否在出名之後做了整容手術,因爲42歲的她現在比7年前還漂亮年輕,她額頭上和眼角的皺紋都不見了,曾經有些松弛的肌膚也重新有了彈性,整張臉的生動指數也增加了不少,看來事業上的成功的確可以讓人變得精神煥發。
  現在的羅琳,眼睛裏充滿了神彩,兩位整容專家在對比了羅琳7年前剛出名時和現在的照片後表示,沒有迹象表明她動了手術,也許是因爲心情好,再加上化妝的原因,她現在看起來比那時候還年輕。羅琳的一個密友透露,她變得更漂亮並非因爲外在原因,而是她堅持鍛煉身體,做瑜珈和普拉提,而且作息很有規律,她每天都堅持散步一個小時以上。羅琳自己也說:“我現在感覺很棒,身體健康就好象賺了百萬家産一樣,我不吃紅肉,也很少喝酒,我還很喜歡跳舞。”
  誰曾想到,在90年代時羅琳還是個得靠失業救濟金過活的單親媽媽,羅琳曾表示,“我的日子就是永遠都很難找到時間寫作,以前我是單親媽媽,白天還要打工晚上則要獨自一人帶小孩。”出生在英國小康之家的羅琳,大學畢業後到匍萄牙教英文,在匍萄牙結婚生子,3年後離婚返回英國;1990年,羅琳在搭火車前往倫敦的路上,她腦海中突然冒出哈利波特的故事,她表示,故事的點子來的很突然,一個不知自己是誰的小男孩,我覺得很興奮,覺得寫出來會很有趣!
  從未寫作過的羅琳,花了5年才寫好第一集,又花了一年才查找出版社,但“哈利波特”1997年出版後旋即造成轟動;盡管對創作有著一股熱情,但她也無奈的表示著,自己現在很難找到時間寫作,因爲電話總是響個不停。
  哈利波特系列被翻成62種文本,在全球狂銷超過3億本,羅琳的身價也暴增爲5億英鎊,羅琳在2001年再婚後又生了兩個小孩,現年42歲的羅琳,出席公開場合穿的一次比一次辣,這位現代灰姑娘似乎仍在創造屬于自己的傳奇。
http://baike.baidu.com/view/98868.html?tp=3_01

兒童魔幻影片《哈利.波特》火爆的啓示 
 
   新華網廣州2002年2月23日電(記者陳冀)平日飽受冷落的電影院在馬年新春卻呈現出多年來少有的門庭若市的喜人場面,不僅因豐富多彩的賀歲片給人們的假日生活提供了豐盛的影片大餐,一位騎著魔奇掃把、戴著圓眼鏡的哈利?波特更把人們重新帶進了影院。“哈利?波特”現象被稱爲席卷全球的“蝗災”爲廣州這個最不易狂熱的城市也帶來了一場“哈利?波特” 熱。
  雖然從1月30日公映到現在已有半月時間,可在電影院卻依然能尋見觀衆不減的熱情。電影院門前排起了長龍,只爲購買一張《哈利?波特》的電影票。記者在華南影都看到,觀衆多爲家長領著孩子觀看,散場時大家還意猶未盡地談論著電影的情節。張萌已是連續第三天來觀看這部影片了,他說:“寒假裏爸媽給我買了不少兒童讀物和影碟,可看來看去還是覺得《哈利?波特》夠味,想象力豐富,百看不厭,雖然早就看了書,可還是得到電影院裏親自感受一下。”而陪著女兒來的張女士則說:“本來只是拗不過孩子而陪她看的,可沒想到,自己看起來也是興味盎然。”據業內人士估計,廣州的電影觀衆中有半數爲成人。
  《哈利波特》無疑爲國內電影界實現了開門紅。據廣東省電影公司的初步統計,公映半月以來,廣東省已實現700 萬元的票房收入,預計到公映結束將達到900萬元。這部影片在海外的走紅更是令人震驚。自去年11月中旬開始公映後,第一周在北美票房收入就達到9350萬美元,一舉打破《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幾年前首映所創下的7210萬美元紀錄。到12月中旬,累計票房計錄高達2.4億美元,令電影界大跌眼鏡。到目前爲止,《哈利波特》全球票房已達8.5 億美元,其中美國本土票房2.6億;而《珍珠港》全球票房不到5億,美國本土票房才1.75億。從這個角度來說,《哈利波特》已是大獲全勝。
  一部兒童魔幻影片竟然一上映就創造了世界票房紀錄,其緣何如此火爆?它對國內電影界以及文化界有些什麽啓迪和借鑒呢?記者日前走訪了有關專家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爲什麽《哈利波特》能如此深深地抓住孩子的心呢?廣東省婦聯兒童部的劉蘭妮認爲,給孩子營造了一個充分想象的空間和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是該部影片取勝的關鍵。想象力是人們對世界上一切事物最樸素的情感,失去了想象力,文藝不可能成功,更何況是給想象力最豐富的孩子們的文藝作品。《哈利?波特》就是以創新的創作思維方式,通過巫術魔幻的超常規方式制造了一個一般影片無法達到的想象空間,十分迎合童心。影片反映的無外乎是人類文明傳頌了幾千年的“善戰勝惡” 的主題,卻讓孩子們樂此不疲。反觀國內日益萎縮的兒童文藝作品創作,不是形式陳舊,就是生硬說教,面目可僧,使兒童化的東西成人化、複雜化,違背了客觀規律,孩子接受起來自然抵觸或興味索然。
  “《哈利?波特》影片中高科技制作手段的運用無疑也是吸引觀衆的重要因素。”廣東省電影公司副總經理趙軍指出。該部影片大量采用電影數碼科技,運用卓越的化妝術,把想象化爲逼真,使現實與傳奇融爲一體,讓片中大量古靈精怪的人物造型化妝,離奇古怪,魔法施展變化多端,令人嘖嘖稱奇,達到了完美的視覺效果。不僅如此,影片還采用了世界領先的DTS 六聲道數碼環繞立體聲影片拷貝,使走進影院的觀衆對市場上品質低劣的盜版碟都會嗤之以鼻。趙軍遺憾地指出,但這樣的制作技術目前國內還很難做到。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哈利波特》之所以取得成功與其創新的商業運作分不開的。《哈利?波特》小說前四冊奪走了2000年全美十大暢銷書前五名的四個座次,並被翻譯成46種文字,實現全球銷量突破1億冊,擁有約全世界1/6人口的讀者。華納兄弟公司利用暢銷書的影響,在電影推出之前就耗資4000萬美元,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宣傳,形成先聲奪人的氛圍,有關情況通過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傳到了千家萬戶,造成了觀衆強烈的心理期待,不僅是孩子們在成人心目中也成爲了必看的影片,因而在公映後創出票房紀錄就是情理中事。《哈利?波特》在廣州也取得了未映先熱的大好形勢。首映前進行了繼《紅櫻桃》、《一聲歎息》之後廣州電影發行史上的第三次對電影首輪放映權的競投,也是競投金額最高一次,20 多家影院爲獲得超前5天上映該片的權利展開了激烈的競投。三家影院分別以46萬的高價競得原版拷貝的首輪放映權,該片的譯制版拷貝的首輪放映權則由另三家開價爲20?5萬元的影院奪得。這樣《哈利?波特》還未上映,在廣州就已穩獲近200 萬的票房。據趙軍指出,我國國産兒童影片往往只會將重點放在影片精雕細琢的制作上,而其後期推銷卻成爲其不能走紅的又一“軟肋”,而美國大片慣有的富有創新的也是成熟的營銷理念十分值得國內業界深思借鑒。
  “哈利波特”現象更讓我們看到了文化轉化爲生産力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不僅影片走紅,《哈利波特》小說在國內已賣出了超過300萬本,成爲中國史上最賣得的兒童刊物。但贏利的還不只限于書籍和電影,它已成爲玩具、文具、飾物的“搖錢樹”。《哈利?波特》的各種相關産品,如披風、黑框圈眼鏡、寵物貓頭鷹、光輪2000的掃把、魔杖等在風靡歐美的同時也在國內市場問世。據悉,目前廣州市面上的這些産品已相繼脫銷。廣東省文化廳文化産業與法規處吳少瑜副處長指出:“哈利?波特”現象讓我們看到,成熟的文化産業鏈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部影片的獲益,國外的開發商圍繞著一種流行的文化現象制造出相關産品,往往達到雙贏的結果,而目前國內正是缺乏培植文化産業的意識,沒有形成文化産業鏈,眼前大好商機就這樣白白溜走。
 http://ent.sina.com.cn/m/2002-03-03/74466.html

“哈利•波特現象”帶來的啟示  

  哈利波特——一個在魔法世界裏快樂遊蕩的英國小男孩在全世界制造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以致于人們稱為“哈利?波特現象”。
  在2002-8月22日至25日于大連舉行的第六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上,哈利?波特像一個小精靈,徘徊在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的思考裏。
  “今後的兒童文學僅僅守著文學論是不能前進的,而應該首先創作吸引讀者心靈的作品,然後積極採取多種媒介的戰略,這就是‘哈利?波特現象’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日本作家中尾明先生認為。
  馬來西亞的愛薇女士認為,兒童被社會化的同時,他們的某些思想和行為也被現代化了。以閱讀為例。10多年前,大部分的少年兒童都是從傳統的文本(平面印刷)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但在E時代的今天,他們每天都在面對各種各樣的資訊媒體的衝擊與灌輸。這種社會現象的轉變,也為兒童文學家們帶來了一定的衝擊與挑戰,特別是作品內容,它再也不能墨守成規,抱殘守缺。英國作家,J.K.羅琳的《哈利?波特》之所以暢銷,評論家的解讀是故事性強、展示了生活的真實性、描述了少年兒童成長的過程、掌握兒童對魔幻故事好奇心理的特性等,總之一句,那就是內容上所展現的現實意義,迎合了今天不少飽受壓抑的人們的內心的要求,特別是兒童。
  盡管對“哈利?波特熱”,中國同英國或是美國一樣,有著讚揚和批評的不同聲音。有的文學評論家斥之為典型的欺騙世人的巫術小說、鴉片小說。還有教授認為,我們今天的少年兒童,所需要的是一種對于宇宙、大自然探秘的想象力,對于未來人類美好社會生活情景的想象力,根本就不需要哈利?波特式的反科學的癡迷魔法巫術的想象力。與此同時,也有些兒童文學家和評論家稱哈利?波特是一本很有文學特質的小說。“不僅故事好看,還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有純文學的東西在起作用,包括巧妙的對話、細節,令人讚嘆!”
  兒童文學理論家蔣風教授提出,沈迷在電子傳媒手段中不願閱讀書本的孩子,為什麼對《哈利?波特》愛不釋手?從《哈利?波特》熱遍全中國,也熱遍全世界這一事實說明,過去遠離書本,只能說明這些孩子還沒遇到更生動更有趣,能為他們樂于接受的讀物,缺少能吸引他們的書本。許多原先熱衷于網絡、電子遊戲、電視的孩子因為哈利?波特的驚險經歷而把興趣轉向書本,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牢牢地抓住小讀者的心,使他們欲罷不能。這值得我們兒童文學工作者沈思。
  中國兒童文學發展至今已有整整一個世紀,也擁有一大批優秀的作家和作品。但如果用理性的目光審視一下,便不難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不足,就是它的始終不變的單一的“現實主義”的格調。《哈利?波特》至少使人們看到,世界兒童文學中,還有更多的、更吸引小讀者目光的作品。這對打破中國兒童文學狹隘的題材視野和單一的表現手法,起到啟示作用。這無疑有利于中國兒童文學向豐富多彩的方向發展。
  他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滲透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批判,讓中國的讀者了解其中的正負面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係博士生導師王泉根教授認為,哈利波特的成功值得反思。哈利?波特強調兒童本位,豐富兒童作品的幻想性,強調文學藝術功能尤其審美功能,打動讀者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t/2002-08/27/content_539793.htm

《哈利波特》爲什麽能吸引小孩>南方網 2006-9-1
 
     現場觀感:應該聲明,當我說人的時候,我指的其實只是孩子。我不是孩子了,但當《哈利波特》電影首映的時候,我還是很想去看看,看看這可能是有史以來,在英語國家最暢銷的書改變的電影。
  我們晚上六點半去買七點半的票,沒有買到,只好買了九點的,七點四十五進去的時候,放映廳竟然已經坐了大半的人。我知道哈利-波特特流行,但這架勢也確讓我有點吃驚, 畢竟放完的時候大概已經半夜了,平時美國的孩子們很早就入睡的。
  孩子們很興奮,我們也很興奮,對于我來說,與其說來看哈利.波特的神奇之處還不如說來看看這些熱鬧的孩子。那天哥倫比亞廣播電視臺用了一個小時的黃金時段介紹這片子,全部鏡頭都是在英國拍的,好幾百個十來歲的孩子,要讓他們聽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英國法律規定孩子一天工作不能超過七個小時,每四十五分鍾要休息十五分鍾,據說導演的主要精力都花在哄孩子身上了。另外,演主人公的小男孩是導演挑了近三千多個後才意外發現的,說實話,相當可愛,畢竟是千裏挑一啊。
  整個片子長達兩個半小時,對于我來說有點長,因爲到了最後我感覺我不知道自己的腿應該怎樣擱了才舒服。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劇情過于冗長,並且情節極其簡單,很落入俗套。好人和壞人像黑白一樣分得很清楚,並且極臉譜化,好人總是很慈祥規矩,壞人總是呲牙咧嘴。我倒不是說這有什麽不好,想想我自己,小時候不也是看這樣的電影長大的嗎?
  我不像孩子們那樣沈浸在電影情節變幻之中,我則更多地在思考是什麽吸引了這些孩子。我覺得我從中學到三點吸引孩子們的辦法,而且這些辦法好像亙古不變,古今通用:
  1.人物的名字一定要奇怪且長。我承認我不是美國或英國本地人,我英語不好,不過我敢擔保地地道道的英國或美國人頭一次看到那些人物名字的時候一定皺了眉頭,其實這和我們小時候喜歡看的如西遊記一樣,什麽弼馬瘟太上老君白骨精的,奇怪,我一聽就有興趣。
  2.一定不能遵循自然科學的種種定律。什麽牛頓定律這個守恒那個守恒的,見鬼去吧。就是要有神奇的東西,飛來飛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時不時地來點隱身術或者七十二變的絕技。這才能夠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無限向往。我小的時候就特想學隱身,然後我就可以在門口賣瓜子的老太太的口袋裏抓瓜子。
  3.壞人要壞的徹底,好人要好的徹底,最後好人把壞人徹底打翻。哈利.波特就是一場好巫師與壞巫師之間的鬥爭,好巫師,以哈利.波特爲代表,勇敢機智招人喜歡;壞巫師們則殺人吸血無惡不做。孫悟空多可愛,白骨精多可恨,最後被孫悟空一棒打死。別有中間的人物性格,孩子們不喜歡,或者說接受不了。
  電影沒完的時候我就總結出了這些。放映廳燈亮的時候,我猜不少孩子們可能已經睡著了,至少也打了好幾輪盹了,可實際上是他們精神抖擻地站了起來,往外挪的時候竟很是戀戀不舍,好像電影還沒完似的。我旁邊的一個父親問女兒好看嗎,小女孩答:“Exellent",竟還是很純的英國口音。
http://www.babeijiu.com/babeijiu51/1411/31866842a.htm

《哈利波特》在中國——京滬作家 評論家 熱談《哈利波特》

風靡西方的《哈利波特》被翻譯出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于這套好像擁有魔法般橫掃了西方大人孩子的小說,我們的讀者也有了自己讀過後的一些切身感受。聽朋友們說,家裏的孩子們甚至可以將《哈利波特》一些話倒背如流,並且將自己說話的方式也哈利波特化了。
最近,京、滬兩地作家、評論家和教育家們紛紛組織各種形式的座談會,探討這本書對中國讀者的影響和啓發。聽了這些身爲專家的讀者對《哈利波特》的解讀,感覺這套書引進中國,不僅是讓讀者有機會盡早地享受了一次幻想的盛宴,更是爲我們如何真心地理解兒童、理解兒童文學做了個精彩的示範。
  北京
  高曉松(音樂人):完全不像我小時候看的那些童話。
《哈利波特》看上去像一個典型的Bovie—指美國電影放映之後出的電影故事小說,心理描述少,鏡頭感強烈,運用了大量電影手法如聲畫錯位等,場景集中且場景氣氛描述極爲充分,完全像在看一部長電影。
《哈利波特》完全不像我小時候看的那些童話,沒有美女和王子,但是和現實生活細節極爲融和,比如許多魔法用具充滿高科技成分甚至還有型號,還能升級換代,讓人幾乎相信這些玩意兒就在身邊,只不過自己是個可憐的“麻瓜”—小說裏指不會魔法的凡人。通過這本書偷窺了一下空氣另一面的精彩生活。
  楊鵬(兒童文學作家):在國外,寫幽靈、吸血鬼是無所謂的,在中國就大不一樣了。
《哈利波特》是想象的勝利,表現了幻想文學的巨大潛力和巨大的價值,但同時也反映出國內兒童文學中存在的障礙。在國外,寫幽靈、吸血鬼是無所謂的,在中國就大不一樣了,《哈利波特》告訴我們許多東西關鍵不是寫什麽,而是怎麽寫。另外,現代的孩子與以前的孩子童年經驗不同,《哈利波特》運用了許多現代的手法來表達孩子的心理願望。幻想性、兒童本位性、故事遊戲性是導致本書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深入分析發現,本書仍然采用的是幻想文學慣用的善惡鬥爭的模式及英雄成長的主題。可見高科技時代,小孩的心理願望是不變的。
  何鎮邦(文學評論家):它在教孩子玩。
《哈利波特》風靡全球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在教孩子玩。中國的兒童文學被賦予了太多的教育意義。《哈利波特》的成功登陸給我們的啓示之一就是要給文學一點解放,沖破原來的觀念,進入多元化。
  上海
  陳丹燕(著名作家、《兒童時代》副主編):讀者需要有一定的邏輯能力。
猛一看這本書,感覺像一本雜志,大而薄。英文版句式非常簡單,大概我們的高中生都可以看懂,而中文版的語句則有點像安徒生的童話,翻譯過于成人化。我們要連載,需要先將長句子改成短句子,因爲我們的報紙是面向9歲至12歲的孩子,這些孩子對長句的理解有局限。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本書,它創造了一個非常逼真的、非常虛幻的故事,而且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故事,讀者需要有一定的邏輯能力,這正是中國孩子閱讀的文學作品比較缺少的。另外,我很喜歡這本書的一點是它有一點傷感,傷感往往可以打動孩子。
  秦文君(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中國兒童文學》主編):本書比較注重“人性”中陰暗、冷漠的東西。
有評論家說,幻想文學是夜晚的語言。《哈利?波特》的幻想本質上決定了它的夢想成分。它關注的同樣是幻想文學中比較重頭的東西,如“我究竟是誰?”。本書比較注重“人性”中陰暗、冷漠的東西,這裏也不是貶義,陰暗、冷漠同樣需要人開發。我從本書中還讀出了打鬥動畫中的場景。
  梅子涵(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兒童文學評論家):我小時候就喜歡聽鬼故事,它也沒有摧毀我的生命。
在西方,最好的兒童文學出在英國、德國。英國是一個很保守、很紳士的國家,德國是一個很理性,缺乏想像力的國家。但這兩個國家的兒童文學作品充滿想像力。所有的兒童文學作品想像力和幽默感是不可缺少的。有人說,《哈利波特》太恐怖。我小時候就喜歡聽鬼故事,它也沒有摧毀我的生命。因此,我們不要總是從成人的角度去擔心會刺激孩子,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步根海(上海市教委高級教研員):以前我們把孩子培養得太簡單,他們缺乏真正自己的思考。
對于《哈利波特》這套書,我主要從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路來談。本書的引進給孩子的閱讀開辟了新的天地,不再是簡單地讓學生判斷對、錯,而是給孩子比較感性的世界,讓孩子去發現些什麽。以前我們把孩子培養得太簡單,他們缺乏真正自己的思考。21世紀,語文教改的思路希望培養的人才包括兩點:一方面是有文化的積累;另一方面是有自己的思考、判斷,有健全的人格。
http://www.yphxw.com/Item/1986.aspx

「哈利波特」轉大人 倫敦熱吻女星  
 
根據英國版【時人】(People)雜誌2007/06/24日報導,演【哈利波特】成名的英國演員【丹尼爾雷德克裏夫】(DanielRadcliffe)被目擊和他合演舞臺劇的22歲女星【蘿拉奧圖】在倫敦街頭忘情擁吻,難捨難分。
在電影【哈利波特第五集鳳凰會的密令】中,哈利波特和初戀張秋有場吻戲,下個月就滿18歲的哈利波特,拍電影時似乎因為太尷尬,竟然和張秋吻了30次,導演才喊OK,不過現實生活中的【雷德克裏夫】,卻傳出和同演舞臺劇【戀馬狂】的女星【蘿拉奧圖】陷入愛河。
兩人在舞臺劇慶功宴時,竟在倫敦街頭激情擁吻,兩人不但吻的難分難捨,還互相熱情撫摸,【雷德克裏夫】因演了【哈利波特】,晉身英國十大年輕富豪榜,不過他對自己的期許,可不是只演哈利波特而已。
雷德克裏夫表示,「我年初演了戀馬狂,那就是我朝全方位演員發展的一步,而不是只演哈利波特。」【雷德克裏夫】在【戀馬狂】中有多場大膽裸戲,不僅讓大他4歲的同戲女星【蘿拉奧圖】全部看光光,兩人還陷入姐弟戀。
看來【哈利波特】已不是魔法學校的毛頭小子,而是迫不及待想當大人了。
http://blog.wayi.com.tw/?uid-9-action-viewspace-itemid-1286

  不要長大了的哈利波特

    經過又一年多的漫長等待,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終于上畫了,但在滿懷期待地漫遊了2小時多的哈利波特最新的的魔法世界出來後,我卻有些失落,那個躲在女貞4號的碗櫃下帶著黑框眼睛,孤苦無助的少年,不知不覺中已經長大成要獨力抗爭殘酷命運的真漢子了,那群來自充滿夢幻般的魔幻世界兒童巫師也開始加入到那充滿血腥和陰森的正義和邪惡的黑白巫師的大戰,進入了勾心鬥角的成人世界。
  在這一部表現哈利波特從少年邁向成年的一個片段的電影中,爲了表達英雄成長中的磨難,導演刻意把這拍成問世5部系列電影中最黑暗的一部,整部片子都是在一種很陰森的氣氛下展開。與天生仇敵,巫師界的大魔頭伏地魔的戰鬥仍是本片的主線,但又從中穿插哈利波特及其同學卷入了魔法部長福吉爲爭權奪利而與德高望重的鄧布利多校長的魔法學校爭奪管理權的鬥爭中。哈利波特在親情愛情和學業中得到了磨練,逐步成長起來。
  青澀的初戀,一段開花了卻極其不順利的愛情
  在這一部片中,我終于看到懵懂的哈利波特與與上部片暗戀的女孩張秋的感情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由于初入情場的毫無經驗,面對接吻後張秋的淚光,面對張秋訴說對死去的男朋友的思念,哈利波特卻無言已對,手足無措,使其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約會不歡而散,錯失了使其感情進一步加深的機會,這使人不能不爲爲他著急。而在對抗魔法部長派來監視學校的女魔頭的鬥爭中,由于誤會張秋出賣了有求必應屋,內向的哈利一直采取躲避的態度拒絕張秋的解釋,相信表面的現實而逃避對真相的追求,雖然最後知道張秋的告密是被迫吃下真心藥的緣故後波特想要挽回兩人之間的感情,但是心結已成,相愛的人不能互相信任,不能好好的互相交流,這段感情注定是不完美的,雖然開花了卻不能結果。
  友情,只有團結才有力量,也是最終戰勝伏地魔的法寶
  雖然從伏地魔的襲擊中死裏逃生的哈利波特帶回了伏地魔已經重臨的信息,但由于魔法部部長福吉懼怕魔法校長鄧布利多利用散播伏地魔已複活的消息而陰謀奪位,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封殺消息的行動,作爲鄧布利多的得意門生的哈利波特更是被其控制的新聞界作了講大話的專題報告而在校中被孤立
  但是,哈利在好友赫敏和羅恩的幫助下,在受到同學的懷疑下,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采取行動使同學們認識到伏地魔存在的危險事實,自行組建了一小群“鄧不利多之軍”,開始對抗伏地魔的行動。而結果證明,這支小鄧不利多軍,更是在魔法部神秘司中,與伏地魔的戰鬥中發揮了作用。哈利不知不覺中成爲了新一代對抗邪惡勢力的領軍人物、
  不能不提的最悲卻又最顯示其已經長大的鏡頭
  從故事一開始,哈利波特就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孤兒,雖然在學校裏,他得到赫敏和榮恩的友情和校長鄧布利多的關懷,他仍是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不完全的,直到他遇到了教父天狼星,他才覺得自己有了家的感覺,但是命運又是如此殘酷的,在片尾,他視之如父的天狼星爲了挽救他的生命而倒在他的眼前,哈利抱住他,只是呆呆的,沒有大哭,面無表情。
  看到這,有人或許會說,哈利波特實在冷酷,我卻覺得是哈利已經悲哀到極點,哀莫大于心死。他又一次從滿懷希望的人間天堂回到了殘酷的現實,他心裏想的,眼前掠過的,應該很多很多,但我以爲他所下的決心一定包括爲天狼星作出複仇的信念,這不單爲了自己,更是爲了身邊一切關心自己的人不受傷害,因爲神秘的水晶球已揭示的,他與伏地魔,在這個世界上,只能生存一個,誰倒下了,另一個就得到了快樂生存的權利。
  確實,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筋骨,勞其體膚,曾益其所不能.。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我們的兒童巫師也從翩翩少年邁向了成年,明白了身上所肩負常人無法想像的使命,殺掉危害巫師社會的伏地魔。但是,雖然人總要長大,巫師也不例外,但我還是要拒絕哈利波特的長大,正象自己想永遠留在那新鮮而好奇的童年。萍影/文
 http://www.chinese-tour.net/bbs/ShowPost.asp?ThreadID=3436

憑什麽不許批評《哈利波特》2006-2-6

  首先承認,我的批評文章有錯誤,自然有人在文章裏罵我我有時也就默認了。但反常的一點是,“哈迷”們有一次卻把央視的節目主持人水均益給大罵一通,什麽罵水均益“水傻子”的人比比皆是。而且有這樣想法說《哈利波特》不許遭批評的人還不少,這證明並不是批評人的問題了,而是哈迷們的問題了,因此我是在氣不過,發了一個駁帖,在那裏面我大罵哈迷們(沒錯,這是一個群體的問題了)時間誰咬誰的瘋狗,這麽說肯定是偏激了一點,但由此形容哈迷們的過激舉動造好不過了。
  我在那篇文章裏還指出“有贊賞有批評是社會的良好狀態,真理有時候都是錯誤的,而 《哈利波特》還沒成爲經典,就得該遭受批評”我至今認爲我說的話沒錯,因爲有些經典在出品之際卻是遭受了相當大的批評,比如《簡愛》,有人說《簡愛》是“低俗趣味”,有人說《簡愛》是“我幾年來第一本能從頭讀到尾”的小說,這句話是英國著名文學家威廉薩克雷說的,事實證明《簡愛》是經典,那些批評《簡愛》的人自然不敢說話。
  那既然經典都能承受得住批評,爲什麽《哈利波特》就經受不住批評?有些人說讀了《哈利?波特》“就想著了魔”,也有人罵這本小說。我可以這麽說,罵這本小說的人決不是我一個人,英國有、美國有,世界各地都有。
  《哈利波特》沒有成爲經典,那在成爲經典之前每部小說都經受過激烈的批評,既然大家都把批評《哈利波特》的文章全盤拒絕,我也沒意見,這只能證明大家認爲“《哈利波特》經不起批評,一批評《哈利波特》就撐不住了,就不可能成爲經典,就得激烈罵批評人,以保護《哈利?波特》”有這樣的人嗎?肯定有。但我要告訴你們,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因爲你的保護是沒用的,《哈利波特》不是經典就不是經典,你們再怎麽保護也沒用,《哈利?波特》是經典就是經典,我們批評也沒用。《哈利波特》不是經典,因此我們有批評的權利,你們想剝奪也剝奪不走。雖然我也不否認自己喜歡哈利波特,但是,爲什麽不准批評哈利波特?
  回復
  憑什麽不准批評哈利波特?! 那我問你`你又憑什麽批評哈利波特啊! 你以爲你是誰啊``` 的確罵這本小說的人不是你一個人,英國有、美國有,世界各地都有。一本書喜歡的人越多`就會有討厭它的人``
  但我也告訴你,說這本小說好的人也決不是你一個人,英國有、美國有,世界各地都有。而且一定比罵的人多不然爲什麽如此暢銷?
  《簡愛》我也喜歡啊````名著嘛`````女主角的個性我也喜歡```````但是請你搞清楚了《簡愛》出版多少年了?HP又出版多少年了````````````````
  《哈利波特》是不是經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歡```HP讓我快樂````` 本來就會有喜歡的和討厭的````` 討厭可以罵```我們喜歡就不可以維護嗎?````
  當初有人說《簡?愛》是“低俗趣味”英國著名文學家威廉?薩克雷說了一句話,就可以證明《簡?愛》是經典的
  憑什麽他的維護就不是“害怕《簡愛》經不起批評,一批評《簡愛》就撐不住了,就不可能成爲經典,就得激烈罵批評人,以保護《簡?愛》”?
  新聞特約記者你能先回答我的問題嗎?
  所以```我也要告訴你,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因爲你的罵是沒用的,《哈利?波特》是經典就是經典,你們批評也沒有用``我也要保護`````,《哈利?波特》不是經典就不是經典,只要我喜歡,我就要保護!!!!!!!!!
  哈哈!怎麽樣?!是不是有以牙還牙的感覺? 新聞特約記者````若你還有不服的話````找我啊```QQ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55386.html?fr=qrl

被指編造的戲法水准低下 <哈利>遭嚴厲批評 
 
  華西都市報2003-07-18訊《哈利波特與鳳凰令》全球首發850萬冊,6月21日首發當天就賣了500萬冊,有人計算全球每秒鍾就要賣出66本,相關消息不斷吊足人們的胃口。這本是出版界的奇迹。昨日傳來消息,“魔法媽媽”羅琳竟在中國和英國不約而同地遭到嚴厲批評。
  英布克獎得主拜亞特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爲《哈利波特與幼稚的成年人》的文章,激烈抨擊《哈利波特》是水准低下的“編造的戲法”,只能迎合那些想像力發育不良的讀者。沒有精神力量的一席之地,只是細小的、發生在校園裏的危險。《哈利?波特》是爲那些被電視機限制了想像力的人所寫的,這些人整日生活在電視卡通、肥皂劇、電視節目、名人八卦新聞所構成的誇張的鏡中世界裏,是“無創意的改寫作品”。
  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楊鵬也在《中國青年報》上撰文,認爲“《哈利?波特》其實並沒有什麽想像力,人們太神話和拔高了這部作品。其所有的幻想元素,比如魔法、小精靈、各種怪物,都不是羅琳首創的,它來源于歐洲幾千年來深厚的魔幻文化。其藝術形象中,幻想的新元素很少,人物形象基本都是移植過來的,在寫作模式上也是把各種傳統的甚至是老套的模式彙總在一起。”
  人文社一位編輯則表示,對一部優秀作品,讀者們見仁見智,這不奇怪。批評意見使讀者在熱潮中保留一點頭腦的清醒,換個角度看問題,沒什麽壞處。
  又訊 昨日從省外文書店獲悉:《哈利?波特與鳳凰令》英文原版書下周將登陸蓉城,成爲蓉城“哈迷”的一大盛事。(記者 何煒)
http://yule.sohu.com/38/67/article211206738.shtml

  哈利波特與批評家

       在哈利波特小說受到的批評之中,最矚目的莫過於哈洛德‧布魯姆 (Harold Bloom)的批評。布魯姆是耶魯大學英文系教授,美國最著名的文學批評家之一;他批評哈利波特小說的作者羅林,說她不懂寫作 (can't write) ,所寫小說充滿陳腔濫調 (cliches)和失去新鮮感的比喻 (dead mephors),故事情節則借自兩本英國小說--1857年出版的「湯姆布朗的學校生活」 (Tom Brown's School Days)和1954年出版的「魔戒三部曲」。 
       今年77歲的布魯姆,1960年代成名,著作甚多,文學批評專書就有30多本,1994年曾出版一本「西方的經典」 (The Western Canon),書裏評論20多名西方重要作家,趁機提出自己堅信的文學價值,然後再以有關價值,去評比西方文學史上幾乎所有的主要作家,並且把他們一一列在名單上,各人的高下排名因而一目了然。  
       不過,他之所以在社會上享有大名,並不是因為他在文學批評上的學術成就,而是因為他撰文攻擊流行文化,引起了公眾注意;例如,他在全球掀起哈利波特熱潮之後,一再撰文批評羅林,他自己也因此成為新聞焦點。  
      布魯姆之批評流行小說,目的是要維護文學價值。他有一種思想,認為美國文化日趨庸俗,包括文學在內的各種文化環節的品質,正不斷走下坡。哈利波特小說正是庸俗趨勢的一個顯著例子,所以他要提出批評。  
       他在2000、2003兩年分別於華爾街日報和波士頓環球報撰文("Can 35 million book buyers be wrong?"; "Dumbing down American readers"),批評羅林文章差,書寫得不好(the writing was dreadful; the book was terrible),使他讀小說時吃盡苦頭(suffered a great deal)。 
       他發覺羅林每次講到哈利波特去散步時,只會用「stretch his legs」這個陳腐的形容詞,他於是在每次讀到這個形容詞時就做記號,在記到數十次後,才放棄不記,因為出現得實在太多。他又選了第一集的第四頁去分析,結果發現這一頁就有七處像「stretch his legs」那樣的陳腐用語。他因此斷定,羅林在陳腔濫調以外不懂別的行文方法 (no other style of writing)。  
       他也留意美國年輕一代越來越少閱讀文學作品的趨勢,對此他提出了一個觀點:雖然很多年輕人閱讀哈利波特小說,但他們在讀過哈利波特小說後,卻不可能會去讀文學作品。換句話說,即是哈利波特小說不會把年輕讀者引向文學作品。  
       流行小說家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2003年時獲全國書籍基金會頒予終身成就獎,布魯姆認為,金的小說是美國文化日趨庸俗的另外一個明證。金在領獎時笑說,哈利波特小說的讀者,長大後就是他的讀者。對此,布魯姆的回應是,金的話沒有錯,因為哈利波特小說的讀者,日後最可能的就是讀流行小說。  
       有人問布魯姆,那麼多年輕人願意打開書本,去讀哈利波特小說,無論如何也是一件好事吧?他的回答是:「如果讀書不能夠增進思想、個性和精神,為什麼要讀?」  
       布魯姆說,他在1960年代開始研讀浪漫主義文學時,雪萊、拜倫、濟慈、華茲華斯、布拉克和柯勒瑞治被視為浪漫派的重要詩人,但現在被視為浪漫派重要詩人的,都是不懂寫作的人 (例如Felicia Hemans、Charlotte Smith);現在的大學已不教莎士比亞的劇本,卻去教四流劇作家的劇本 (例如Aphra Behn),真正的人文課程已越來越少,一些人文價值將因此而永遠消失。(藝文隨筆,世界日報,8.3.2007)
http://www.wjtalk.com/stevenchiu/2007/08/post_24.html

美批評家稱《哈利波特》作者是蹩腳作家 2005年05月26日  新京報 

  美國著名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名作《西方正典》中文版出版,本報記者越洋專訪作者耶魯大學教授哈羅德布魯姆(HaroldBloom)是當代西方最重要的文學批評家之一,他于1994年出版的《西方正典》以自己的標准列舉了西方文學重要作家的名單,在當時的文學界引起軒然大波。五月,這一名作的中文版剛剛由譯林出版社推出,本報記者越洋采訪了作者哈羅德布魯姆本人,布魯姆表述了自己對當代西方文壇的意見。
  言語無忌的哈羅德?布魯姆在美國被認爲是一個孤獨的學者。  
  哈羅德?布魯姆是美國著名的“耶魯學派”批評家。1930年出生于紐約,先後就讀于康奈爾大學和耶魯大學,1955年起在耶魯大學任教。早期研究浪漫主義詩歌,曾出版過論布萊克、雪萊、葉芝、斯蒂文斯等英美詩人的專著。1973年推出《影響的焦慮》,“用一本小書敲了一下所有人的神經”,在美國批評界引起巨大反響。
  布魯姆的主要著作還有《誤讀之圖》、《卡巴拉猶太神秘哲學與批評》、《詩與隱抑》、《西方正典》等。
  “西半球的靈魂人物只能是惠特曼”
  新京報:你在今年4月2日獲得2005年安徒生文學獎,但是讓我驚訝的是,在《西方正典: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這本書中你竟然沒有給安徒生任何位置,這是爲什麽呢?
  哈羅德?布魯姆:實際上我不希望列一個一清二楚的名單,出版人堅持要那樣才行。我沒有參考任何其他著作,自己開列了那個名單,雖然很長,但那樣的列表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安徒生和其他許多重要作家在無意中就被遺漏了。
  新京報:你把惠特曼放在了美國文學的核心位置,爲什麽不是馬克?吐溫呢?
  哈羅德?布魯姆:對西半球來說它的靈魂人物只能是惠特曼,雖然我是馬克?吐溫的一個熱烈崇拜者。
  新京報:你去年十月爲《西方正典》中文版寫的序言裏還對《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和懸念小說家斯蒂芬金提出批評,這是因爲2003年斯蒂芬金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刺激了你?
  哈羅德布魯姆:因爲J. K.羅琳和斯蒂芬金是蹩腳作家。
  “我從來對德裏達的作品不感興趣”
  新京報:自從寫作《西方正典: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一書以來,你寫出了很多適合學術圈以外的讀者看的書,這是受你的朋友史景遷的影響嗎?我們知道他關于中國曆史的好幾本書相當暢銷。
  哈羅德布魯姆:史景遷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我轉向給一般讀者寫書並不是受他的影響。
  新京報:你少年時喜歡的哈特克萊恩(Hart Crane)、華萊士?斯蒂文斯(WallaceStevens)、威廉?巴特勒?葉芝、威廉?布萊克(WilliamBlake)似乎都屬于沈思類型的作家,而雪萊則顯得有點特別,在很多中國人的印象中他的形象都是寫《西風頌》的激動的浪漫派,你是怎麽喜歡上他的?你的猶太家庭背景又對你有什麽影響呢?這是90年代開始《聖經》研究的原因嗎?
  哈羅德?布魯姆:雪萊對于威廉?布萊克、哈特?克萊恩和華萊士?斯蒂文斯有深遠的影響,他們之間並不是完全不同。而我的猶太背景無疑影響了我對《聖經》的態度,我即將出版的新作就是《耶穌和亞維:神聖之名》(JesusandYahweh:The NamesDivine)。
  新京報:1979年你與保羅?德曼(PaulDeMan)、傑弗裏?哈特曼(GeoffreyHart鄄man)、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以及雅克?德裏達合作出版了《解構和批評》一書,耶魯出身的四個批評家中他們三個都受到德裏達的很大影響,而你不同,當時你們在學術上是怎麽交流的?你怎麽看待德裏達在美國的影響?
  哈羅德?布魯姆:我整理那些文章並起了“解構和批評”這個書名。我的意思是說其他四人是在解構,而我是進行批評。我從來對德裏達的作品不感興趣。
  “反主流文化是理想時代的産物”
  新京報:英語文學研究中反對WASP的潮流是1968年興起的反主流文化運動的一部分,你似乎沒有受到多大影響。能談談你在那時候的經曆嗎?
  哈羅德?布魯姆:反主流文化是上世紀60年代理想時代的産物,不幸的是,今天這還很時髦。1969-1970學年,我曾經反對耶魯的黑豹黨學生降低大學評分標准的行爲。
  新京報:連耶魯現在的校長理查德?雷文((Richard Levin)也提出了“全球性大學”的概念,而且今天耶魯已有1500個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多元文化主義的流行似乎不可避免。
  哈羅德?布魯姆:你可能有點誤解。雷文校長呼喚全球性大學的意思並不是讓耶魯變成一個時髦的,所謂多元文化主義的地方。
  新京報:對于當代人來說電視、電影而不是文學是最經常接觸的娛樂方式,這和你成長的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
  哈羅德?布魯姆:是的,我們處于一個畫面時代———電視、電腦、電影,可是我認爲它們無法取代虛構文學。
  新京報:你說過自己一生的事業是教學,那你對將來的退休生活是否有所規劃?
  哈羅德?布魯姆:只要我的健康允許,我打算一直在耶魯全職從事教學工作。
  記者手記
  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並不是一個“配合的”被采訪者,他的回答簡單而有效,似乎不願意浪費多大精力在電子郵件這種快速消費、缺乏直接互動的交流工具上,再考慮到他已經75歲,我想任何記者都無法抱怨什麽。但是這已經足以讓我們了解他的基本觀點,因爲他對于文學的基本觀點都始終如一,不爲解構主義、女性主義、多元文化主義、新曆史主義論等等各種新潮理論所動。
  孤獨眺望經典的背影
  1994年,哈羅德?布魯姆出版《西方正典》的時候曾經引起了一些爭議———他的打擊面太廣,從後現代到女權主義,包括那些法國和德國的現代思想家(“海德格爾、薩特和德裏達之流”),所有那些“政治上正確”的東西,到他那裏都成了騙局。作爲一直以正統自居的文學批評家,布魯姆最在意的是經典作品的審美價值,是每一位讀者個人對經典作品的獨特體驗。
  在美國,布魯姆大概可以算是一個孤獨的學者,人們承認他作爲文學批評巨人的地位,同時又難免覺得他有點兒老古板,他的“影響”理論曾經確實影響了一代文論,但在學術潮流日新月異的時代,新人們並不覺得老前輩有什麽了不起。要命的是,布魯姆喜歡對新時代說三道四,在他的眼裏,薩繆爾?約翰遜是最偉大的批評家,那個時代也算是比較好的時代,至于他自己,只能說是生不逢時,在一個自己不滿意的時代裏面孤獨地說著不合時宜的言論。可以說,他操持著和學界明星們完全不一樣的話語系統,要指望他和這個時代達成妥協,那是妄想。
  布魯姆如果懂中文,一定喜歡譯者在書名裏面放的那個“正”字(書名原文是THE WESTERNCANON),確實,布魯姆要談的是文學的正統,這可不光光是經典可以概括的,在英文裏,CANON這個詞甚至有著濃郁的宗教意味———布魯姆恰好是個《聖經》研究專家,他深知“正典”兩個字的分量。或許也只有這樣一個詞語能夠表達他對當代世界的態度。
  和他的偶像約翰遜博士一樣,布魯姆的文筆流暢動人,在這本書的第一章《經典悲歌》之中,他描繪了一幅文學的末世圖景:從客觀上說,西方文學3000年來已經産生了無數的經典,任何人都不可能讀完哪怕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從主觀願望來看,當代的文學批評界喜歡消解傳統經典的價值,代之以一系列政治性的分析。不過正是在這種學術遊戲之中,經典的魅力蕩然無存。
  在這樣的圖景之下,我們難免要問,我們到底還需不需要閱讀經典?
  布魯姆的答案不言而喻,我們不但需要經典,而且需要回到經典的傳統價值。在這本書裏面布魯姆分析了從莎士比亞到普魯斯特西方文學的28位中心人物,並最終論證了這些作家獨立于所有其他價值的審美存在。正是這種審美價值構成了西方文學的核心,而莎士比亞則居于所有這些作家的最中心部位———他展示了所有原創的可能,並使得自己成爲一個奇迹———連最激烈的後現代主義者也無力消解莎士比亞的價值。
  站在他自己的語言系統,布魯姆可以成功對抗所有的現代和後現代思潮,但他的論證對文學批評的實際影響如何卻很難界定,畢竟,傳統的文化價值已經失落得太久,布魯姆可以給傳統一個瞬間的輝煌,卻未必能讓它繼續流傳下去,或許正因爲如此,《西方正典》從“經典悲歌”開始,又以“哀傷的結語”結束———人們大概只會關注布魯姆列出的那份經典書目,同時爭論他的選擇是否正確,至于《西方正典》這本大書本身,恐怕很多讀者連看都看不完。而在了解了那份書目之後,又有幾個人願意讀完裏面數以千計的經典著作呢?
  對于中國讀者來說,《西方正典》提出的文學末世圖景大概還有些陌生,大學裏面的博士生導師還喜歡以德裏達或者維特根斯坦的名字和術語來顯擺,全然不管哲學家的本意如何。
  不過布魯姆提出的問題卻還是能夠擊中所有文學作品的讀者:閱讀經典是否還有意義?我們應該如何閱讀經典。在這本書的封面上印著一段話,可以看作是布魯姆的忠告,這個末世文學貴族的話對中國讀者可能同樣有效:深入研讀經典不會使人變好或變壞,也不會使公民變得更有用或更有害。
  心靈的自我對話本質上不是一種社會現實。西方經典的全部意義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獨,這一孤獨的最終形式是一個人和自己的死亡相遇。
  最後有必要說明的是,當文學的世界最終縮小到每個個體的孤獨的時候,它也就回到了自己的本源。從這個意義來看,或許布魯姆不用那麽悲觀,即使文學批評的主流已經改變,每個時代卻總會有那麽幾個人能夠善用自己的孤獨,去與經典相遇
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5-05-26/1044185161.shtml

另參本館《如何讀西方正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8592260/20071114062333

沒有批評的《文化批評》(楨﹕網搜驚見己文

  又來了,你怎老是要強人所難,要人家自我批判,乾脆叫人家自盡自宮算了。  
  你才瞎了眼,我只是說文化批評論者對自己的研究對象旣然沒有批評,那又何必「掛批評頭賣贊許肉」,取名「文化批評」實在名實不符。
  弦外之音、項莊舞劍你懂不懂,搞文化當然要有創意了,「文化批評」不是要批評文化而是要批評「批評文化」的人。
  被你的繞口令繞的頭都昏了,講白一點是:起源於英國的「文化批評」、就是要批評、那些批判《哈利波特》是大英帝國文化工業對外侵略者。
  說「侵略」太政治、太後殖民、太沈重了,不然改說藉魔幻販賣童真如何?與日本偶像劇藉纖膩販賣純愛有異曲同工之妙。
  也不行,這是精英對通俗的貶抑,說穿了是酸葡萄,見不得人家暢銷。
  不然要怎樣說才合「文化批評」之意?
  這樣說吧,咱「文化批評」也不是一昧褊護自己的文化,像《哈利波特》這樣的文化產業雖然──「雖然」二字很重要──雖然有藉魔幻販賣童真使人逃避現實於幽靜書房床頭和幽暗電影院之嫌,但也發生了刺激人們尤其學童的想像力並啟發其對抗黑勢力的勇氣。
  貂尾續狗,狗改得了吃屎的奴性嗎?什麼對抗黑勢力,還不是當白道的共犯。
  咱狗抗議!狗不是奴才而是忠義。
  真是條忠犬,可當十九王公的看門狗。不時丟給像《哈利波特》之類的狗食,長大後成為大英子民為大英帝國對抗伊拉克阿富汗等恐怖黑勢力,咱以前的仔、現在的老大──美國,魔法可強了,按個扭便能千裏之外消滅黑勢力。
  等一下,一頁A4快完了,你到底要評那本書?唉!怎不是正港的《文化批評》而是大雜燴的《通俗文化理論導論》(北京商務,2003)。你柿子挑軟的吃喲!
  不是這樣的,從褒貶各派立論更可看出英國人的「文化批評」立場。你比如作者在反批「批判理論」的精英立場之專斷時,認為資本主義下的大眾不會是革命的無產階級而是有辨別力和批判性地在消費其大眾文化(p.87-8)。
  好一個「辨別力和批判性」,但辨得過批得過文化工業的操弄嗎?相反,文化工業的製造者會不時地傾聽並收編消費大眾擾騷式的「辨、批」,以新瓶裝舊酒的方式繼續牽制的消費大眾。
  話不投機啦!資本主義社會誰跟你幻想一個無宰制無異化的烏托邦,他們要的只不過是:「與通俗文化的製造者們相較,受眾即便不是更有權力,也會以某種方式有權力。」(p.59)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885/20050917185533

評論:哈利波特比007還007  又一個高大全

    現在,最差勁的電影裏,也很難找到“高大全”了;現在,最賣弄視效奇觀的電影裏,也沒見有人敢于不制造戲劇沖突,就直接堆砌電腦特效。現在,特技展廳裏哈利波特的高大全形象正在毀掉哈利波特系列。
    只有在善惡沖突、生死對決過程中展現的魔法,才有激動人心的力量。《哈利波特與火焰杯》80%的精彩魔法,出現在毫無懸念的三強爭霸賽。電影並非不能以體育競賽爲題材,但是絕不能爲了比賽而比賽。這個道理如此簡單,你看就算足球比賽,開球前解說員都懂得要把雙方球隊的曆史恩怨盡情煽乎一把。反觀《火焰杯》裏的三強賽,哈利和另外三名選手沒有任何恩怨,甚至很友好——簡直就是友誼賽。這個沒有任何前因後果,憑空捏造出來的友誼賽,是《火焰杯》爲了展示魔法搭建的特技展廳。
    一個特技展廳已經夠糟糕了,偏偏裏面還豎著一個“高大全”雕塑,他就是五好少年、學習尖子、黑暗勢力死對頭、魔法世界寵兒———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系列已經徹底淪爲哈利波特傳記片,創作者們拜倒在哈利?波特腳下,對他身邊的人連斜眼瞧上一瞧的興趣都沒有。不然的話,誰能給我解釋解釋,爲什麽三強賽的第一場,只有哈利波特的比賽畫面?
    火焰杯的小陰謀,是惟一體現智商的地方。但它和三強賽之間的聯系薄弱,同樣削弱了影片可看性。最糟糕的是,陰謀謎底揭曉,竟然又是哈利?波特:伏地魔要利用他獲得重生。任何事情,哈利?波特總是關鍵,這一點恐怕連詹姆斯?邦德都自愧弗如,自戀如007者,也沒見他在哪一集裏敢于宣稱:敵人所有的興趣、所有的陰謀完全是沖著他一個人來的。(王陳)
    第四部醫治審美疲勞
    一百個人眼裏,有一百個哈利波特。我不是哈迷,但這四部改編電影中,我最喜歡《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火焰杯》是這部系列片的分水嶺。
    前三部哈利?波特影片基本將原著魅力完整呈現,到了看第三部時,像我這樣的成年觀衆已經審美疲勞。第四部主要寫14歲的哈利波特被牽連進入成年學生的三強爭霸賽,有關青春和成長,令人耳目一新。執導過《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的邁克?紐厄爾准確地捕捉到這個亮點,讓原著瘦身。比如,魁地奇世界杯比賽一帶而過,堅決不讓觀衆過足視覺癮,很快進入14歲花季的校園生活,讓影片前半部分彌漫著愉快的青春氣息,特別是聖誕舞會,既爲後半部份的爭霸賽作鋪墊,又呈現出以往哈利波特影片難得一見的浪漫氣息。
    導演的視角完全是成人的,他舍棄了哈利姨媽一家那樣的醜角,把醜角的任務交給了八卦女記者。前面的浪漫與歡笑制造得越成功,後面的墓地大戰越震撼。塞德裏克的犧牲,凸現殘酷青春的悲劇力量。
    《火焰杯》的改編非常成功,導演表達整體感很強,並沒有沈溺于特技創造的奇幻場面。比如,四位勇士與龍的決鬥,只著重表現了哈利一人,取舍得當,體現了導演把握暢銷小說的智慧。(楊勁松)
    劇本改編出色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原著人物衆多,細節豐富而精致,情節曲折而複雜。由斯蒂文?克裏夫斯改編的電影在兩個半小時內將小說精華再現,或增或刪,恰到好處,可謂劇本改編的典範。
    首先,是出場人物的削減。原著花費許多筆墨的家養小精靈多比和閃閃,沒有出現;魔法部失蹤的女巫師,巴蒂克勞奇夫人,沒有出現。原著中,他們的出場都是爲小巴蒂克勞奇服務的。電影將之完全省略,只用阿不思?鄧不利多的一句話輕輕帶過,“告訴福吉,這裏有一個阿茲卡班的囚犯”。對于電影來說,小巴蒂?克勞奇假扮瘋眼漢穆迪,將哈利送到伏地魔身邊,致使伏地魔成功複活,這就是整個故事。其他,可以省略。
    其次,是細節的削減。原著中,對魁地奇世界杯賽的描寫可謂是不惜筆墨,電影裏只用幾個鏡頭一閃而過,目的是:交待門鑰匙的用途(爲以後獎杯成爲門鑰匙埋下伏筆),使爭奪獎杯的四勇士之一威克多爾克裏姆出場。其他細節完全削減,以突出主要故事。
第三,是對主要情節的豐富和突出。哈利智鬥匈牙利樹蜂龍一段,小說中哈利早就有了對策,一出場就使用飛來咒召喚來飛天掃帚,電影中他卻被樹蜂龍逼得險象環生,後來在赫敏的提示下,才想到召喚來飛天掃帚。樹蜂龍在霍格沃茨學校的建築物上空緊追哈利那一段,影片更是不惜血本盡力表現,制造了小高潮。相比原著,情節更加豐富突出。
    美中不足的是,保加利亞隊的吉祥物“媚娃”沒有出現,不免令哈迷們失望;小說中具有媚娃血統的芙蓉德拉庫爾,在電影中姿色平平,不再驚豔,羅恩對這樣一個女孩神魂顛倒,說服力不足。(江天)
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05-11/20/content_3806411.htm

 哈利波特(文學評論) 

  對《哈利?波特》系列的評論自從1998年該系列的第一部出版以來就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了。一位兒童文學作家的話代表了其中的一種觀點:“熟悉文學的人會說:‘這是一本沒有新意的書,故事老套,人物形象單一,創作手法也一般’;‘熟悉幻想文學史的人會說:這樣的故事早就有了,比如說20世紀初出現的《綠野仙蹤》系列幻想小說,也是一個小孩到了魔法世界,在那兒大顯身手’;熟悉民間故事的人會說:‘不就是民間故事的翻版嗎?在中外的民間故事裏,這樣的故事不計其數!’熟悉武俠小說的人會說,‘少年學藝戰勝黑道高手,是武俠小說中最常見的情節。’”總之,這種觀點認爲這部作品沒有原創性,沿襲善惡鬥爭、好人終有好報的老一套寫作思路。
  另一種觀點認爲《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受小讀者歡迎是由于故事本身幻想離奇,幽默風趣,驚險刺激。這似乎暗合了許多現代孩子的心理,可讓孩子在捧腹大笑的同時,也充分發揮想像力和推理能力。而且現在孩子負擔過重,這個故事恰好可以讓他們忘記功課,投入其中,無疑是“爲沈悶的人生透一口氣”
   還有的觀點從分析了哈利波特的形象入手,認爲他身上既具有英雄的“神性”,又具有普通人的“人性”,他暗合了後現代社會裏人們的閱讀期待。失落了英雄的時代,每個人渴望奇迹般地出現不平凡的生活,哈利波特正投射了人們這樣的心理願望;而哈利?波特不時表現出來的慵懶、恐懼、信心不足……,也幾乎是每個讀者都有的缺點,他屬于這個時代,也是他在西方贏得40%的成年讀者的原因。
  面對以上的種種觀點,他們是否能解答這樣的問題:從純文學的角度來看,《哈利?波特》的內容爲什麽會吸引如此多的、不同年齡段的讀者?不錯,它確實沿襲了善惡鬥爭,並借鑒了此前許多幻想文學作品中的內容,如《魔戒》三部曲,但現在如此內容的幻想小說不在少數,爲什麽只有《哈利波特》引起了如此大的轟動?如果說僅僅因爲它“故事本身幻想離奇,幽默風趣,驚險刺激”能讓重壓之下的孩子們松一口氣而如此受歡迎,爲什麽其他的“幻想離奇,幽默風趣,驚險刺激”的兒童文學作品(肯定不在少數)沒能如此令孩子們著迷?我想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爲兩個字:獨特。《哈利波特》以它獨特的文學魅力吸引住了讀者。下面擬從作品的想象力、人物塑造、情節設置和思想內涵這幾個方面闡述一下《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創作的獨特性。
http://doudou-1997.blog.sohu.com/37401189.html

《哈利-波特》真的適合兒童閱讀?2002年03月19日 北京青年報

   《哈利-波特》對孩童的影響,是否真的如同坐過山車一樣,在怕的時候只要閉上眼睛,一下子就過去了呢?
  不擇手段的報複
  就內容而言,我必須承認,《哈利.波特》是非常好看的小說。事實上,如果《哈利波特》只是想象,或是講巫術,其實許多經典的卡通都在提到巫術,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睡美人》等,然而那些巫術都只是故事的點綴,而不是重心。《哈利波特》則是以魔法及巫術爲經緯,懂巫術的則分爲“好巫師”和“壞巫師”,其他不懂巫術的人(書中稱爲“麻瓜”),大多是非壞即蠢。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常對這些不懂巫術的人開一些惡毒的玩笑(比如說把“哈利.波特”表弟的舌頭變得10英寸長,還長出個豬尾巴)。書中美化了“好巫師”的所作所爲,比如說,做錯事不必負責,因爲是其他人先對他不好。類似這樣的內容,在書中充斥,對于破壞校規、法則之類的事,對“哈利.波特”而言,更是家常便飯,永遠都有理由,無須負責,更不必受罰。
  孩童在天性上已經是以自我爲中心了,現在“流行文化”都如此表達,連偶像人物“哈利.波特”都常常破壞規矩,無須負責,孩童更加會覺得,只要自己願意、開心,沒有什麽不可以的。當然不光是《哈利.波特》,其實現在市面上有許多電影、電視節目、音樂……都有不適合兒童的內容,父母應該小心篩選。
  殘暴的黑暗世界
  此外,書中太過清楚地將黑暗世界的勢力描述出來,一些詐騙的手段、欺騙或整他人的法術,甚至毒藥的制作方法,都被大篇幅地報道,而且有愈來愈多的趨勢(第四冊尤甚)。比如說,在第四冊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高潮所在,就是最壞最惡毒的大巫師,原來失勢已久,但用了他親生父親的骨灰,他最大的敵人哈利.波特的血,他最忠誠仆人活生生、血淋淋的整條手臂,來調配特制毒藥,活靈活現,精彩絕倫地複活了,這些“精彩”的內容,再加上作者絕佳的文筆,把複仇、死亡表達得十分逼真。現在拍了電影,更將這些內容視覺化,刺激肯定是刺激,但是否適合孩童呢?這故事背後所要表達的思想,是否爲我們想傳達給下一代的呢?
  然而故事的吸引,連我一個成年人都想要追看,甚至在我看完第三冊,已經覺得不太合適的情形之下,仍然在第四冊在香港上市的第一時間,就立刻買一本來追看,看完覺得毛骨悚然,並不是內容可怕,而是內容背後所要表達的複仇、死亡的信息太過可怕,一些大惡魔虐待好巫師的內容,又寫得太過清楚與露骨。身爲一個成年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自覺要停止,但請注意,這套小說的目標觀衆是孩童,這是所謂的“兒童讀物”,孩童是否能有節制,並且清楚地分辨現實和想象呢?
  好看不一定合時宜
  雖然《哈利.波特》面對敵人的勇氣、不屈不撓的毅力、對朋友的忠心都是值得嘉許的,但其中負面的影響,卻遠超過正面的優點。我打個比喻,“你會不會因爲內容吸引,主角充滿正義,或是文字優美,就讓你的孩子閱讀優美的色情小說呢?”對我來說,這是同樣的道理,作者有文字創作的自由,電影出版商有追求財富的自由,身爲一個父母,你該不該讓孩子閱讀充滿仇恨、暴力、死亡、鬼怪的“兒童讀物”呢?《哈利.波特》對孩童的影響,絕不只是坐刺激的過山車這麽簡單,好看的小說不見得是合時宜的“兒童讀物”,父母、老師們萬望三思。  (摘自《參考消息》作者譚孫德棻爲美國俄勒岡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http://ent.sina.com.cn/r/m/2002-03-19/76444.html

新教皇批評哈利波特“傷害基督教靈魂”2005年04月26日  網易娛樂 

  風靡全球的奇幻童話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從問世起就一直受到宗教人士的各種責難,最近,作者JK羅琳女士(J.K. Rowling)又受到了一次“最高級別”的批評。羅馬新教皇本尼迪克特十六世(Benedict XVI)登基不到一星期,卻批評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傷害了基督教的靈魂”。
  綽號叫“上帝的托特威爾犬”的新教皇約瑟夫-拉青格(Joseph Ratzinger)來自德國,他對羅琳的批評也許會令全世界的天主教徒都感到迷惑,因爲前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曾對億萬富人羅琳節儉的生活方式贊賞有加。
  宗教社會學家加布裏埃爾-克比(Gabriele Kuby)在《好或者壞:解析哈利波特》一文嚴辭批評了哈利波特系列背後所謂的隱含意義,新教皇因此對加布裏埃爾表示了由衷的感謝。“非常感謝你揭示了哈利波特故事背後的真相。這些童話故事裏隱藏著狡猾的誘惑,它一直未被人們注意,但卻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心靈。當這些基督教的靈魂還未完全成長之前,就已經受到了它的破壞。”
  教皇也許沒有料到,首先反駁他的批評的,卻是宗教界的人士。著名的基督教神學家烏塔-蘭克(Uta Ranke-Heinemann)說,“梵蒂岡認爲只有他們有權向世人解釋善與惡的含義,而不希望有任何人來打破他們的壟斷。所以教廷要聲討任何膽敢逾越了這個權限的‘罪人’。”
http://ent.163.com/ent/editor/star/050426/050426_403248.html

分辨「哈利波特」浪潮

  不是推翻一切幻想
前兩天晚上,我跟四歲半的維豪玩耍,他手指圈一圈,說:「變枕頭!」我就伏在床上成了枕頭,他說:「變巾巾!」我就用手遮著臉成了弟弟家豪的唾液掛巾,他說:「變腳腳!」我就高舉腳板成了一只腳板……逗得在旁觀看的一歲半的家豪大樂。
  我也曾買了一份十個套在手指頭的小人兒(用來說故事),當中有噴火龍、皇帝、武士、巫師的角色。但我絕對不會為他購買鼓勵他學習巫術、甚致把巫師形容為拯救世界的英雄的玩意和書。我不會擔心他不肯看課外書,又或者他會缺乏想像力--因為這些行為都跟父母自己有沒有看書的習慣,有沒有注意從小鼓勵他思考有關;我亦不會擔心維豪跟同輩沒有話題--除非你是那些以為不追長篇電視劇就跟同輩沒有話題的父母--那麼我為你擔心會比為你的孩子擔心更多!
  我在此寫這篇分辨的文章,並不是叫大家打盡所有帶有幻想色彩(fantacy)的書本。事實上,天主創造我們的想像力,給我們的生活--特別是童年生活--增添許多樂趣。迪士尼的「小飛俠」(Peter Pan)中有位很有個性的小精靈,許多童話故事中也有施魔法的女巫。
  我們曾在男士早餐祈禱會討論過「哈利波特」浪潮的問題,有位成員說,他和一位外籍親人一同看電視摔角節目時,那位親人堅持摔角的「拳拳到肉」的情況是真的,他藉此提醒大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把真與假分清楚。學習做個成熟的基督徒,我們要知道:我們像的行為對其他人有一份影響和責任,「誰若使這些信者中的一個小子跌倒,倒不如拿一塊驢拉的磨石,套在他的脖子上,投在海裏,為他更好」(谷9:42)。
  另一位中年成員說自己也讀完了四本「哈利波特」,覺得裡面的情節比武俠小說相差太遠。我也很喜歡看武俠小說,金庸的作品我全都看完,而且很享受。不過,武俠小說和其他提及巫師魔法的幻想故事,跟這預算出版七集的「哈利波特」系列有很大的分別。
  要分辨:與其他幻想故事有何不同?
  「哈利波特」系列講述被親人收養和虐待的哈利,如何在一所巫術學校(Hogwarts)發現和發展自己超卓巫師的能力,七集內容就是描述哈利在巫術學校七年的成長生活。
  「哈利波特」與一般有魔法、巫師、火龍和小精靈作角色的兒童作品不同的地方,是它近乎一本經娛樂包裝的巫術入門手冊。據一位現已成為熱切信徒的前巫師所述,哈利在學校所學習的新名詞,如:Azkaban, Circe, Draco等,都是真的邪靈名字,儀式亦是他當巫師時所熟悉的儀式。他認為這套系列正在感染和教導孩童如何向邪靈「祈禱」、如何運用超感能力、把靈魂狀態「轉型」,和如何進步到更高層次的巫術。
  有些人會以為這是資料搜集功夫做得好,然而,無論這些資料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 Rowling(英國婦人J.K. Rowling,曾經離婚,近年再婚)的搜集功夫,抑或是她個人的所好和經驗,這種刻意把真實巫術世界引入孩童世界的部署絕不可取!如果你在一本趣味佔百分之九十的童話故事書中,發現它在另外的百分之十的內容裏滲透了戀童癖、兒童性愛或雞姦男童的訊息和步驟描述,你對此書的反應會如何?如果你單純得祇以為它是娛樂──現今許多信徒都可能視間中有色情鏡頭和情節的電視節目和VCD(光盤)是娛樂而已──你就不用再往下讀這篇文章了。你猜一猜,在天主眼中,正面推介巫術的哈利波特與這本推介兒童色情的故事書兩者是否相似?你的答案會視乎你知道巫術背後代表了甚麼有關,也視乎你了解天主對巫術和魔鬼的決絕態度有多深……
  書本作者的背景、價值觀和實際生活都會反映在她的書中,書本會向讀者傳達作者的思想。
  熱切的信徒也有寫過暢銷的巫師俠仕童話書,如JRR Tolkien所著的Lord of the Ring (香港譯「魔戒現身」),或在牛津任教的CS Lewis魯益師的「獅子、女巫與衣櫥」,然而,這兩本書絕對不是在宣揚巫術,也不是巫術手冊,裡面的忠角不會做向人施咒的事,不會呼召亡魂和靈體,不會像朋友般與他們溝通,不會進行十足版本的巫術儀式,不會製造巫術藥品,但「哈利波特」裡的「忠角」都會做這些事。在哈利與死敵Voldemort 的決戰中,哈利力逼被Voldemort 用法棒害死的亡魂來幫忙攻打這名奸角(見第四集"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哈利波特」的主要問題
  藉著描述那所巫術學校的生活,「哈利波特」嘗試展示一幅巫師生活是愉快溫馨的圖畫,小孩子對著電影和書中內容:在學校飯堂空中飄浮著千百枝蠟燭,而大餐桌上擺滿朱古力餅和糕點,試想他們會如何著迷?事實上,根據Ungodly Rage一書中Carmen這位已悔改信主的前男巫所述,巫師生活「引領我到黑暗、低沈,在我周圍包圍了一層灰暗,我時常遭到邪靈的攻擊,家中因為常有儀式後的「餘客」,古怪邪異的事很活躍地發生,我的朋友和家人很怕我,我知我沒有將來……我被誓言和「定案了的人生」鎖住。但我有權力──我時常想有的事物,那不是撒旦的錯──至少我以為牠不存在……直到我向耶穌下跪,祂令我免於壓制,把靈魂給回我──我曾那麼愚蠢地為了得到權力而向邪靈交換了它。」(引述及譯自天主教護教雜誌Envoy 5.3期)
  「哈利波特」系列包裝得很吸引和「美麗」,故事內容夾有很多幻想趣味,例如孩子坐掃帚踢足球、獨角獸、會送信的貓頭鷹等,事實上,故事內容大部份是趣味和想像--不過在大量的糖衣下包著嚴重的毒藥,令你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它。
  它帶出了兩個很錯誤和危險的觀念:
1) 白巫術是好的,
2) 巫術能力是有遺傳成份的,你血液和DNA中或許有這種超能力,祇要你發現自己是那「幸運兒」……。
「哈利波特」系列的主要邪惡之處,是它很有趣味地逐步向少年人(主角的年紀)介紹巫術的觀念、名詞和施行咒語的做法,並且告訴他們一個違逆天主的訊息:「你可以操控巫術,它本身是中立的,你可以用它來做拯救世界的好事。」事實上,根本就沒有甚麼白巫術黑巫術之分!
跟太太討論這問題時,她答道:「如果這些書講的是『碟仙』,有白碟仙和黑碟仙,白是好的,好好用它,就能幫助人,你會怎樣看?」
是啊!巫術與碟仙的背後都是來自天主所「憎惡的事」(申18:9),天主指示「不可容許人占蔔、算卦、行妖術或魔術;或念咒……」(申18:10-11)(思高版舊約聖經259頁)。
「天主教要理」2117亦指出:「所有施行巫術或妖術的法事,有意藉此馴服神秘的力量,以供當事人的驅使,並取得支配他人的超然能力──即使是為了恢復健康,是嚴重地違反虔敬之德。……通靈論往往採用占蔔和巫術,教會告誡信徒要加以小心防範。」巫術或妖術的法事是魔鬼力量進入人生命的主要途徑。
根據Envoy 5.3期所述,許多放膽學習巫術的人,就是因為相信自己正在學習好東西(白巫術)來幫助自己和世界。當你或你的孩子一碰巫術,是它背後的黑暗勢力操控你,而不是由你來控制它!──就像碟仙一樣。你信不信會有光明的「白碟仙」?
如果你接納了「哈利波特」的內容,以為巫術是一種遺傳的天然能力,你就會以為那是天主的恩賜了。(對「中立的天然力量」和「黑暗勢力」之間的分辨探討,可參考在「神思」第五十期的敝作:「自然抑或黑暗?」)
「哈利波特」裡的價值觀亦很混淆,例如一隻枯乾了的小偷的手(寶物)被稱為「光榮之手」,你甚麼時候會以犯罪為光榮?哈利的壞模範──特別在第一、二集裏──經常藉謊言來成功避過破壞學校守則後的責罰,為深切認同這主角的孩子來說,這會是好事嗎?
AD2000雜誌(2002年2月)的書評指出,「哈利波特」經常展示忠奸分明的理念,但它的所謂「奸」(evil),祇指出是「自私不計代價地奪得權力」。事實上,在信仰與聖經觀點,真正的「奸」或「邪惡」比此更多:人的肉性(flesh)、罪、魔鬼等也都是邪惡的來源和污染方法,無人倖免(包括哈利和其他善良角色),解決方案亦非由救世式的超級巫師哈利而來,而是由基督而來。
  潮水式影響力
「哈利波特」系列現在已發行四集,風靡全球,去年底第四集還未正式發售便已預訂售清。去年6月19日,美國圖書館聯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公佈統計資料,全球書籍銷售金額中,「哈利波特」佔了百份之十一!五、六、七集不久後又會出版了,在趣味和英雄主義感、擁有超能力的各種吸引下,你以為少年們下一步會做甚麼?
書局已擺放了更多巫術書籍;有位會員告訴我,他的十歲孩子的朋友在讀過「哈利波特」後,提議他的孩子到某網頁下載魔法咒語(Spell)試唸,唸了可以飛上天空。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目的功能的咒語,有些是跟戀愛有關(Love Spell),有些跟錢財有關……;外國亦有巫術學校正式公開招生。許多玩弄地獄之火的事都是從好奇開始的:吸毒、婚外情、占算迷信行為、巫術。
你不應太過天真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認定「哈利波特」只是一套兒童故事書,它實際上是「以兒童為對像的巫術介紹書」。
英國被女巫視為「聖地」。得聞英國政府已容許資助巫術課程,「新紀元基金」亦會頒發正式的巫術文憑。巫術藉推廣和包裝,已從「不可碰」及使人皺眉的秘術範圍,搖身一變成為像廚藝電腦一樣的生活應用和興趣了。
  為甚麼有不同的評論?
Envoy雜誌的作者發現,讚揚「哈利波特」的知名信徒評論家,都是對黑暗勢力沒有直接經歷的信徒,而所有警惕性高的負面評論者,他們全都經歷過真實直接的黑暗勢力。你如果想多參考一些女巫、巫師過來人(現已成為熱切教友) 對「哈利波特」的看法,可參考天主教護教雜誌Envoy 5.3期 Toni Collins的文章(網上免費閱讀: http://www.envoymagazine.com/backissues/5.3/harrypotter.htm)。
有釋放或醫治祈禱服務經驗的人,或者曾直接參與過秘術行為而悔改的人,都較易對「哈利波特」和宣揚巫術和新紀元(New Age)的事有一份敏銳感。這情形就像經歷過戰禍的人,對戰爭的感受與其他人不同的道理一樣。
十年前我還未為人做過釋放祈禱,當時我對拜邪神、魔鬼、巫術碟仙這類事情,和它們的力量,只會一笑置之,或者當它是無稽之談,絲毫不會緊張。現在,我意識到魔鬼的邪惡與屬靈戰爭(弗6章),認識到牠是個活躍而惡毒的實體,牠永遠只有一個計劃:把人拉得遠離天主(可參考在「神思」第十九期的敝作:「認識魔鬼:分辨邪異」)。
St Joseph's Covenant Keepers(「聖若瑟盟約維護者」,美國著名的天主教團體,成員是已婚男士,強調以聖若瑟為模範,忠於婚姻盟約與父親的身份)雜誌編輯Steve Wood,亦是團體的電臺節目主持人,承認自己信主以前,「參加過新紀元又真正實行過『哈利波特』中形容的一些事,……我曾帶領像這小說裡所形容的一些年青人轉向委身基督,……我親身服務因參加撒旦教和秘術而受魔鬼壓制的人。基於這些經驗,我要警告讓你的孩子暴露在『哈利波特』這魔惑世界的父親,你正在玩弄地獄之火」(「聖若瑟盟約維護者通訊」St. Joseph's Covenant Keepers Newsletter 6:4,11)。
聖神內更新團體的結論是:如果你的子女在看「哈利波特」,你要解釋它的危害給他們聽;如果你們未開始,恭喜,請不要開始。我要在此強調:我們下這個結論,是因為教理與聖經的清晰指引,加上我們的實際經驗,願讀者注意。(原者:蘇信超)
http://newhamg.myweb.hinet.net/17/page17-24.htm

哈利波特式營銷

  哈利波特式營銷:某運營商的某品牌定位為15~25歲的用戶群,由於業務、資費和品牌宣傳等方面貼近年輕客戶,獲得這一消費群體的認可。但隨著品牌所覆蓋的目標用戶年齡的增大,他們還會使用該運營商的其他業務嗎?運營商該如何做好品牌之間的銜接呢?在多家運營商經營3G業務的情況下,如何利用現有用戶已經形成的品牌忠誠度呢?
  哈利波特式營銷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途徑。它實際上是一種美國式營銷,該營銷方式始終瞄準具有共同特點的某個顧客群打造品牌,隨著顧客的成長,品牌也隨著一起成長。在小說《哈利波特》中,哈利波特一年一年地長大,小說的讀者也在一年年地長大,多數讀者不僅沒有疏遠主人公,而且影響著周圍的人,使得哈利波特迷越來越多。
  通常來講,大多數品牌只是針對某個年齡段的人群,品牌一成不變,但客戶總是進進出出,這種品牌熏陶出來的顧客,他們的下一個品牌消費領域在哪裡呢?要解決這個難題,企業應當考慮創造另外一種品牌,一種與消費者一道成長的品牌,就像哈利波特的讀者和哈利波特一道成長一樣。
  品牌經理一般都特別重視客戶的年齡,這是由他們的工作性質決定的。因為不管公司實施品牌戰略時採用哪種客戶細分方法,各個細分市場大多是根據客戶的年齡段來區分的,都會假設在同一年齡段的客戶消費傾向和習慣是一致或相似的。然而這種按年齡劃分的品牌在客戶進入和退出品牌的過程中會給公司的營銷帶來巨大的壓力,也給競爭對手以可乘之機。
  如何進行哈利波特式營銷
  針對客戶群打造品牌
  如果始終瞄準具有共同特點的某個顧客群打造品牌,隨著顧客在成長,品牌也跟著一起成長,這樣一來,公司就可以在任何時候都滿足該顧客群的需求。充分利用客戶的忠誠度,很多難題也可迎刃而解。
  忠誠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個主觀概念。商業環境中的客戶忠誠被定義為顧客行為的持續性。客戶忠誠來源於多次愉快的購買體驗,這些體驗增加了客戶的舒適感、信任感和忠誠感,增加了品牌和顧客之間的“黏性”。
  在實際市場運營中這種新方法該如何應用?假設一個新品牌“動情地帶”以1980至1990年間出生的青少年為目標。運營商可以根據他們的教育背景和成長環境、針對其實際喜好對產品進行設計和調整,而不是向他們推銷一套預先設定的品牌主張。由此,品牌與顧客之間能夠形成更為和諧的對話與溝通,不斷強化了這個目標群體與該品牌的情感紐帶。
  例如,這個消費群體是自我意識率先覺醒、超級自信甚至自戀的一代,他們忘不了“四大天王”的大一統,卻又迷失在鞠萍姐姐的《七巧板》裏。因此,品牌經營可以長久地採用以上特色概念來開展營銷活動,時代的烙印在潛意識中是難以淡化的。就像今天中年以上的人很難忘懷那些動人的老歌一樣。企業應當學會利用所謂的“代溝”來設計、營銷產品。
  哈利波特式營銷需要動態創新
  該品牌營銷組合方案是需要動態創新、不斷增加附加值的。產品應隨著客戶年齡、知識、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學校到公司,從活潑好動到理智處事,從無憂無慮到身兼生活和事業雙重責任,產品應被持續賦予新的功能,不斷隨客戶的需要而變化。例如,考慮到顧客年齡的增長,品牌中商務和高端成分比例也應該逐漸提高。公司可能會多年聘請同時代成長的某位名人作為品牌代言人,這將進一步增進顧客與品牌之間的情感聯繫。代言人所傳達的關於產品利益的信息,應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當顧客群的大多數人都過了40歲時,該品牌的訴求重點可能會將重點從“普通商務”轉向“高層管理”。
  在制定分銷策略時,公司也應考慮到顧客群購物習慣的演變。例如,當顧客群的大多數成員都超過30歲時,公司或許應該將高端購物場所作為一個重要的渠道,因為這時這些人大多已成家,和太太在高檔商場裏花的時間會更多。
  與傳統品牌不同,“動情地帶”這個品牌會陪伴一代人走完一生。運營商應該為一代又一代的顧客群推出其他的“動×地帶”產品。這種營銷方法還有一個優點:先行者更有可能成功創建針對特定顧客群的品牌,因為如果第一家公司取得了成功,後來者將難以實現差異化
http://wiki.mbalib.com/w/index.php?title=%E5%93%88%E5%88%A9%E6%B3%A2%E7%89%B9%E5%BC%8F%E8%90%A5%E9%94%80&variant=zh-tw

另參本館《文化很好賺》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090/20060405071627
 《打造暢銷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282/20061008072435
 《出版大崩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284/20061010070821

《哈利波特》之後 羅琳寫新書了>北京青年報 2007-11-3  

  看到《哈利波特》續集的粉絲可能要失望了,其作者J.K.羅琳近日宣布,馬上會將一本她自己手寫的童話集投諸拍賣,所得將用于她自己的兒童慈善機構。與此同時,她也與小巫師“哈利?波特”說再見了———她不會再寫《哈利?波特》的續集,而另一本“寫給孩子們的書”已進行了一半了。
  看過《哈利?波特》第七部的讀者會記得,魔法學校校長鄧布利多留給赫敏一本書叫《吟遊詩人Beedle的故事》,說她能從中找到快樂,得到啟發。而羅琳這部手寫的童話正是這個名字。據稱,她將于下個月把此書拍賣,所得用于自己的兒童慈善事業。
  “寫作也許是最精彩的告別,告別那個我生活了17年的世界。”羅琳說,“關于《吟遊詩人Beedle的故事》,我只說其實有五部童話系列故事,只有《吟遊詩人Beedle的故事》在哈利的書中提到。這本書我共寫了七本,有六本將送給這17年與我以及那個魔法世界走得很近的人們,第七本將用于拍賣,所得將用來建設我的兒童慈善機構。”“所以,無論是誰得到(第七本書),”她補充道,“謝謝你,你的好心將會得到好報。”
  據了解,這本書將由著名拍賣行蘇富比負責拍賣,蘇富比表示這本書將拍到5萬英鎊,購買者不能得到版權,而任何復制與翻印都是違法的。
  說到自己的生活,羅琳將結束長達17年的寫作比為“從一個深水跳水中爬出來”。她對媒體表示:“我只想說再見———也許這是最安撫心靈的方式。”她同時透露正在寫一本“給孩子們的書”,將會是“我的下一部出版品”。
  在談到此前披露鄧布利多是同性戀的問題,羅琳回答:“一個同性戀者難道不能成為大家的精神領袖嗎?我覺得談論這個問題是可笑的。”
  不滿別人寫哈利波特 羅琳翻臉起訴鐵桿粉絲
  “有人想出版一本非法的‘哈利百科全書’,並用以商業性的贏利。”著名小說系列《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和該系列電影制作方“華納兄弟”近日在紐約曼哈頓將美國密歇根州的一家小出版公司告上法庭,原因是其以“非官方的”手段出版與哈利?波特有關的內容。
  據國外媒體報道,這本厚達400頁的《哈利?波特辭典》由密歇根州的RDR出版社出版,定于11月28日在美國境內發售。RDR出版社稱該書的作者是參考了一個“哈迷”粉絲網站上的內容而編成的,事實上,羅琳本人也曾對該網站及其編輯———也就是《哈利波特辭典》的作者斯蒂夫大加褒揚。
  然而在當地時間本周三上交的起訴書中,羅琳卻這樣寫道:我很喜歡粉絲的網站,也想寫一本“權威性的”哈利?波特百科全書———其中會包括小說中未曾出現的內容———並將出版的收入捐贈給慈善機構。然而我不希望別人優先得到該書的出版權,並最終以此謀利。華納兄弟方面則這樣表述:“這本書不適當地引用了羅琳小說中的人物及地名等。”
  法院批評《哈利?波特辭典》是“對羅琳創作成果的抽象地反芻”,但同時表示不會對被告出版社及作者處以具體處罰。法院方面已根據斯蒂夫在網上留下的電子郵件地址發去通告,但目前還沒有得到回復。RDR出版社老板拉波波特則表示,此次訴訟讓他很是沮喪,但保證會停止下個月的發售計劃
http://big5.dushu.com/news/2007/11-03/23627.html

哈利波特變不出錢 第7集胎死腹中? 自由時報09-01-02 記者李光爵

佛地魔算什麼,金融海嘯才厲害!哈利波特現在最需要學的魔法是,變出很多錢。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第6集的檔期從去年11月突然「消失」,移到今年7月18日上映,已讓一卡車粉絲望穿秋水。現在又傳第7集「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由於製作費高達2.5億美金(約臺幣82億),受到這波金融海嘯衝擊,目前讓籌拍的華納電影公司格外謹慎,更有小道消息傳出第7集搞不好會再延檔,甚至胎死腹中。
  納尼亞票房縮水 第3集喊卡
根據網站「Filmjunk」指出,其實「哈」片第7集會讓人擔心,也不是沒有原因,因為連迪士尼製作的「納尼亞傳奇:賈思潘王子」全球票房獲利都未達預期。該片全球收入高達4.18億美金(約臺幣137億),但由於首集全球票房衝到7.38億美金(約臺幣242億),迪士尼眼見獲益打對折,加上金融風暴影響,決定不拍第3集「黎明行者號」;但目前傳出福斯或許有意接手。
「哈」片第7集製作費高達82億臺幣,將一次拍完後拆成上下兩集映演。華納高層擔心,「哈利波特」雖是華納金雞母,但第6集票房評估可能不樂觀(因太多內心戲);而且小說與電影到第7集就畫下句點,華納認為話題度會下降,不像第5集上映時,剛好和小說完結篇上市搭在一起的天時地利。儘管如此,第7集應會照進度拍攝,只是預算能省則省,除非第6集表現太差,才會影響第7集成本預算。
  停拍傳聞 哈迷批危言聳聽
消息傳開後,影迷上網抱怨,認為這消息危言聳聽,畢竟「哈利波特」電影已經拍了6集,沒有必要「晚節不保」,不拍第7集;更有影迷暗諷,說不定這是華納的宣傳方式,增添第7集話題,吸引粉絲期待度罷了。
    哈利波特原著主義者
  哈利波特原著主義者是指哈利波特迷中,以支持原著(即原著圖書)爲主的哈迷團隊。這個組織是在哈利波特電影、期刊雜志、相關圖書、遊戲等各方面影響了讀者對原著的理解而成立的。哈迷中的原著主義者爲數不多,大部分爲資深哈迷。原著主義者並不代表反對電影等其他哈利波特的相關産品,只是更加推崇原著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文化環境等,並力爭將其發揚光大,使更多讀者、影迷或遊戲迷更准確深入地理解哈利波特原著中所表達的主題和情感。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3368.html?tp=2_01

羅琳:結束哈利波特比結束婚姻痛苦>中新網 2008-2-1  

  熱賣小說“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今天(2008-1-30日)表示,結束小說比結束婚姻還痛苦。
  據法新社報道,晉升億萬富翁的羅琳去年寫下第七部、也是最後一步的哈利波特小說,她今天在倫敦接受傑出成就獎時,淚光滿面。
  四十二歲的羅琳在多徹斯特飯店接受South BankShow頒獎時表示:“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受的分手,比和任何男人分手都糟多了。”
  “不過,能夠停下腳步、屏氣凝神思考:‘老天,看看十七年前在火車上的構想,現在變成怎麽一回事’,也十分奇妙。”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在全球熱賣大約三億五千萬冊,並翻譯成六十五國文字。小說最後一集“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于去年七月推出。
http://big5.dushu.com/news/2008/02-01/26261.html

羅琳透露續寫《哈8》:因為我難以拒絕女兒>新聞晨報2008-1-15  

  羅琳要寫《哈8》的消息最早是在她接受美國《時代》周刊專訪時披露的。她表示,除了廣大“哈迷”們的期待,她最鐵桿的“粉絲”——14歲的大女兒傑西卡是她決定續寫的最大動力:“她一次次問我能不能再看到有關哈利的故事,一個母親很難做到永遠拒絕女兒的要求。”   
  羅琳還告訴記者:“如果我要續寫的話,哈利將不再是故事的主人公。我可能會從結局處的10年之後開始寫。”《哈7》的讀者們一定清楚地記得那個結局:哈利-波特夫婦、羅恩與赫敏夫婦一起到魔法車站送孩子去上魔法學校,遇見老對頭馬爾福也去送孩子。因此,《每日郵報》猜測道:“"哈迷"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第八本書的主人公很有可能是這些孩子們。”
http://big5.dushu.com/news/2008/01-15/25825.html

1英鎊書價傾銷:《哈利波特》真的走到盡頭?

  2008年福布斯富豪榜,《哈利?波特》之母J.K羅琳在“名流100”榜上奪冠,然而,幾乎與此同時,《哈利?波特》正在英國以1英鎊的創紀錄低價開展大傾銷。
  史上最暢銷童書《哈利波特》的作者及史上最大文學暴發戶J.K羅琳,繼續以火箭速度在財富榜上躥升。在剛剛公佈的2008年福布斯富豪榜上,羅琳憑藉去年一年入賬3億美元(約合1.5億英鎊),超過娛樂界一眾大腕,在“名流100”榜上奪冠,美國的電視脫口秀女皇歐普拉?溫弗莉不得不甘拜下風,以歲入2.75億美元屈居其後。
  這是羅琳女士在短短11年間,以七部《哈利波特》創下的又一個輝煌紀錄。然而,幾乎與此同時,《哈利?波特》正在英國以1英鎊的創紀錄低價開展大傾銷。
  英國第二大連鎖超市阿斯達日前推出“1塊錢魔法價”,大做廣告,傾銷這一系列的第七部、定價8.99英鎊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書商》雜誌的報道援引一位業內人士的評論稱:“這絕對是瘋了。阿斯達會因此賠進15萬英鎊。這不是賣書人的決定,而是阿斯達的銷貨決定。”
  阿斯達對同行的批評嗤之以鼻,稱讓其他零售商坐立不安“始終都是我們的意圖所在”。
  阿斯達宣佈,在“1塊錢魔法價”銷售的頭三天,該店已奪佔了哈七79%的市場份額。
  哈七此前在阿斯達賣3.86英鎊,在沃特斯通連鎖書店和亞馬遜賣4.49英鎊,而英國第一大連鎖超市特易拉購最初賣6英鎊,隨後也下調至半價。
  去年哈七上市時,阿斯達曾與其出版商布魯姆伯利爆發商戰。阿斯達公開指責布魯姆伯利“暴利”,後者則以斷貨威脅,迫阿斯達就範。此番阿斯達的“吐血大甩賣”,或有對出版商的報復之意。
  但無論如何,如此荒謬的低價傾銷,不可能僅僅是簡單的商業噱頭,這或許表明《哈利波特》已到了清倉階段。《書商》副主編尼古拉斯克利就此在其《衛報》blog上寫了篇評論,標題就叫《〈哈利波特〉走到盡頭?》。
  克利說,比起羅琳上法庭拼命要封堵的網友自編《哈利波特》百科全書,1英鎊甩賣對她造成的傷害可能更大。“當一種產品貶值至此,它還能復蘇嗎?”他說。
  一本近千頁的大書,一個全世界為之瘋狂的事件,僅用了一年時間,便在超市的貨架上跌到與蔬菜、毛巾、牙膏同樣的價格。也許《哈利波特》真的已經結束了。
  國內銷量不如往年
  1英鎊1本《哈利波特》,這樣的“廢紙價”尚未在中國發生,比起許多圖書,《哈利波特》系列在國內的銷量還是好很多。根據上海博庫書城的銷售數據,7月1日以來,《哈利波特》系列每部書的銷量大約在40冊左右,其中去年出版的《哈利?波特》大結局《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銷量最高,達188冊。“《哈利波特》系列每部銷量就在幾十冊,但比起往年差了一點,”大眾書局賀群星告訴早報記者,“今年沒有新的《哈利?波特》出版,至今也沒有電影上映,所以影響了中本版銷量。”
  去年7月21日,《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全球同步發行時,掀起了《哈利?波特》最後的高潮,圖書銷量穩步下降也在情理之中,《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也早已跌出亞馬遜暢銷榜前100。而《哈利?波特》是否能成為兒童文學經典,現在判斷還為時過早。早報記者石劍峰
http://big5.chinanews.com.cn:89/cul/news/2008/07-31/1330330.shtml

從假哈利波特看中國市場盜版問題
 
  中評社香港2007-8月3日電/美國《紐約時報》8月2日載文《中國市場上的假哈利波特》,摘要如下:
  中國讀者等不及《哈利波特與死聖(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的正式發布。而且他們也不必等待。
  在全球各地官方英文版本于7月21日發布的整整十天前,一本有著同樣題目的書出現了。這個完全沒得到授權的版本跟J.K.羅琳的暢銷書沒有任何共同點。
  事實上,在這裏的假《哈利波特》很豐富,必須層層剝開。有些書(例如假冒的《哈利波特》第七部)假冒羅琳的作品。也有真本的複製品,既有英文又有中文,授權文本的片段被掃描、重印、裝訂幷出售。
  在一些其他國家,有真《哈利波特》的未經授權的譯本,還有以中國大出版社標記出版的書,而出版商自己表示他們幷不知情。而且還有希望借助該系列的成功的中國作家寫的小說——地下出版商印製他們的假《哈利波特》,當然也沒有給他們支付版稅。
  沒有人有把握道出全部,但這裏已經有一打未經授權的《哈利波特》在市場上露面,而且這裏計算的只是在街角出售的裝訂版本(甚至在學校圖書館也可以找到)。網上還有更多的版本。
  當中有些只是借用羅琳人物的名字,從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中摘取情節,或者把著名英國故事的主角放進馳名功夫故事的情節,從中國古典文學《西遊記》中引入新人物。
  在這裏,全球哈利波特出版現象已經變異成全中文的東西:超凡想像力和驚人勤奮的結合,都放在僞造服務、文學詐騙和侵犯版權上。
  中國盲文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中文冒牌貨《哈利波特與中國瓷娃娃(Harry Potter and the Chinese Porcelain Doll)》。其編輯王莉莉表示,“我們出版這部書的動機很普通。《哈利波特》很有名,我們希望享用它在中國得到廣泛宣傳的成果。”王莉莉的看法所反映的態度不僅有助于解釋未經授權的《哈利波特》在中國大行其道的原因,而且有助于解釋中國盜版猖獗的大問題。
  在出口食品受污染的醜聞風波後,中國最近加強對假冒和不合格産品(特別是出口品)的控制。儘管如此,作家和編輯表示對文學和出版世界的清理充其量只是事後的補救。
  暢銷書《狼圖騰》的編輯安波舜表示他曾經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他代表兩名盜版書商感謝他,“他們想讓我知道《狼圖騰》給在河北、山東的印刷店工作的鄉裏帶來了很多就業機會。”
  一些國産的《哈利波特》作者也不羞于打入出版業。上海一家紡織工廠的一名經理就是這樣一位作者。他表示,幾年來他給兒子買了《哈利波特》的一到六集,兒子讀完以後就追問他下一步會發生什麽。由于等不及了,他就開始創作自己的故事,爲了寫這部小說,他早起晚睡。他在網上發布了這部25萬字的小說,幷附言尋找出版商。這部小說在一個哈利波特迷的網頁上網羅了15萬讀者。
  儘管沒有出版商與他接觸,但他的書的裝訂本出現在北京、天津、大連、深圳的街頭,幷冠以人民文學出版社之名。
http://www.tourtw.org/doc/1004/2/2/3/100422381.html?coluid=58&kindid=1217&docid=100422381&mdate=0911123624

Google Video可觀看盜版哈利波特 批評聲四起2007-7-17 網易 

  YouTube長久來陷入該不該爲自家網站上盜版內容負責的爭議之中,但NLPC現在想凸顯的是,Google旗下的其他影片網站也涉及內容侵權問題。
  眼尖的使用者發現,上YouTube姊妹網站Google Video,竟看得到盜版的影片,包括《噴霧發膠(Hairspray)》、布魯斯威利的《虎膽龍威4》,以及上周末票房第一的《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這些盜版片最先被崇尚倫理行爲的美國法律與政策中心(NLPC)發現。該中心批評,Google坐視使用者任意把盜版內容傳上所屬的網站,對娛樂業不公。
  過去一個月來,NLPC已在Google Video找出數百支全長的電影和電視節目,以證明如果一群律師能抓出盜版影片的話,Google應該也辦得到。
  Google發言人Gabe Stricker則回應:‘針對我們網站上的所有內容,不論是優質內容提供者,或創意型終端使用者,我們都要求內容提供者必須握有內容所需的一切權利。我們會與著作權所有人合作,以辨識並迅速移除任何侵權的內容。當然,沒有任一套系統是無懈可擊的。’
  YouTube長久來陷入該不該爲自家網站上盜版內容負責的爭議之中,但NLPC現在想凸顯的是,Google旗下的其他影片網站也涉及內容侵權問題。
  令NLPC主席Ken Boehm不解的是,爲什麽Google不限制上傳短片的長度。在YouTube,影片全長必須在十分鍾以內。
  Boehm對Google Video的另一大質疑,是該網站對上傳侵權內容的使用者,並未做停權處分。YouTube曾表示,使用者協議已明確禁止上傳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內容,違反協議者會予以懲處。(唐慧文/譯)
http://www.8tops.com/113_beijixing_4D52D192E41D4E67A524818788F7E642.htm

三級片導演拍《哈利波特Ⅲ》惹批評07-07-17  中新網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將于今秋在美國等地公映,而哈利波特第三集《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也將于明年初在英國開拍,並安排于2004年暑假公映。   
    據香港媒體報道,日前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宣布第三集導演人選將會有所更改,將改由墨西哥導演亞方素古朗執導。據悉,此人曾經執導過桂莉芙白德露主演的《愛情有刺》及有份角逐這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三級情欲喜劇《衰仔失樂園》等。   
    由于亞方素曾拍攝過三級片的關系而惹來各方談論。“英國廣播公司”就以“色情導演率領新一集哈利波特電影”來作標題,形容這次的改變。
http://fun.china.com/zh_cn/subject/picture/11015122/20070717/14227146.html

哈利波特

  哈迷編寫:
  《哈7大猜想》
  《玩轉哈利波特》
  《哈迷手冊》
  《J.K.羅琳傳》
  《夢想之翼——我的哈利波特》
  《我和哈利波特的真實故事》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魔法師的同伴》
  《神秘事物司》
  《大魔法師咒語書》
  《哈利波特與9又3/4月臺》
  《我爲哈利狂》
  《哈利波特完全寶典(麻瓜必讀)》
  《哈利波特——秘密檔案》
  《寫給哈利波特的信》
  《哈利波特——麻瓜魔法學院》
  《魔法小公主艾瑪》
  《魔法小王子》
  《哈利波特百科全書》(新星出版社)
  《哈利波特與神秘事務司》
  《哈利波特與巫師檔案館》
  《解讀哈利波特成長密碼》
【波特家族】
  哈利?波特是一位獅子座的人.敢于同黑暗勢力鬥爭,但有時過于沖動.討厭斯內普教授,但得知真相後,他在哈7中表示,"斯內普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 他的一個兒子以兩位校長的教名命名。在他人生成長的過程中,許多人給了他幫助,使他真正成長爲一個有責任感、勇敢、自信、富有愛心的巫師。
  簡單家譜:
  祖先:伊格諾圖斯?佩弗利爾
  父親:詹姆?波特 母親:莉莉?伊萬斯?波特
  姨夫:弗農?德思禮 姨媽:佩妮?德思禮 表哥:達力?德思禮
  本人:哈利?波特 妻子:金妮?韋斯萊?波特
  大兒子:詹姆?小天狼星?波特
  二兒子: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
  小女兒:莉莉?波特
  教父:小天狼星布萊克
  教子:泰德?盧平
【人物名稱含義】
  1.阿不思?珀西瓦爾?伍爾弗裏克?布賴恩?鄧布利多(Albus Percival Wulfric Brian Dumbledore):阿不思是拉丁文中白色的意思,因爲鄧布利是與黑魔頭伏地魔對立的白魔法師。鄧布利多根據羅琳自己說是“蜜蜂嗡嗡叫”的意思。珀西瓦爾(Percival)有武士和刺穿帷幕之意。顯然,鄧布利多是一位與黑暗勢力英勇抗爭的武士!而“刺穿帷幕”則耐人尋味,因爲帷幔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種象征生死之隔的事物。將生死的界限刺穿,是否意味著鄧布利多有鳳凰那樣的超越生死的本領呢?伍爾弗裏克(Wulfric)的意思被那個沒有統一的解釋。有人分析它是有Wulf(狼)和Ric(力量)兩個單詞組成。但也有人認爲這個單詞源自挪威史詩中的英雄Beowulf,他曾經兩次戰勝過妖怪Grendel,而鄧布利多一生中取得的最輝煌的勝利則是在1945年戰勝了格林沃德(Grindelwald),有人認爲Wulfric這個名字是曾在埃克賽特大學修習古典文學的羅琳女士用挪威史詩來喻指鄧布利多在反對黑魔法方面的偉大成就,介意彰顯其魔法力量。布賴恩(Brian)來自愛爾蘭語,是“力量、美德”的意思,它也被用來之愛爾蘭男子。這個單詞高度概括了鄧布利多“偉大”的兩個方面——能力與德行,同時也很可能暗示這鄧布利多的愛爾蘭血統。
  2.西弗勒斯?斯內普(Severus Snape):西弗勒斯在拉丁文中是嚴厲的意思,和斯內普的性格蠻相符的。但實際上,Snape只是英國的一個小村莊的名字。斯內普在英文中與蛇這個詞只差一個字母!難怪斯內普是斯萊特林的院長。不過請記住,永遠不要在沒看過《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之前對斯內普有什麽絕對性的論斷。對于這個人,你要重新品味。
  3.米勒娃?麥格(Minerva Mcgonagall):通常的翻譯是密涅瓦,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也就相當于希臘神話中的女神雅典娜。
  4.赫敏?格蘭傑(Hermione Granger):從發音上就可以判斷是從希臘奧林匹斯山上著名的衆神使者赫爾墨斯的大名中化出來的。當今哲學領域流行的“解釋學”原來也脫胎于赫爾墨斯之名.難怪赫敏在小說中以機敏和智慧著稱,許多難解的啞謎一經她手即可迎刃而解。
  5.萊姆斯?約翰?盧平(Remus Lupin):盧平來自于拉丁文詞根LUP,即狼的意思-LUPINE是“像狼一樣的人”,而LUPUS是"豺狼座".據說法國諾曼底地區的居民有時就把狼人叫做“LUPIN”!萊姆斯就更有趣了,這是羅馬傳說中被母狼喂養過的雙生子之一的名字,可愛的小狼崽子!
  6.小天狼星?布萊克(Sirius Black):SIRIUS當然就是天狼星,而布萊克是“黑色”。他變身這之後就是一只黑色的大狗。
  7.小矮星彼得(Peter Pettigrew):彼得這個名字太普通了,似乎沒什麽特殊意義。小矮星是“長的很小”的意思,這個名字還可以拆開成爲PET I GREW,意思差不多是“我變成了寵物”!
  8.阿格斯?費爾奇(Argus Filch):費爾奇是英文動詞“偷”的意思,而阿格斯則是希臘神話中一百只眼睛的巨怪。費爾奇先生經常偷偷摸摸的觀察學生的行爲。
  9.魯伯?海格(Ribus Hagrid):據羅琳的說法,HAGRID是古英語中的單詞,是“很糟糕的夜晚”或“睡不好覺的晚上”。海格常因爲喝酒睡不好覺
  10.阿拉斯托?穆迪(Alastor Moody):ALASTOR是希臘神話中掌管複仇的魔鬼,而穆迪在在英文中則是情緒多變的意思。
  11.賓斯教授(Professor Binns):BINNS發音很接近BEEN,在英文中是動詞BE的過去分詞形式。這位教授已經是鬼魂,也的確是過去式了!
  12.湯姆?裏德爾(Tom Marvolo Riddle):RIDDLE是英文“謎語”的意思,一看到這個名字就知道羅琳要玩文字遊戲了。
  13.伏地魔(Lord Voldemort):VOLDEMORT是來源于法語VOLE DE MORT,即“死亡的飛翔”或“飛離死亡”。難怪老伏同志整天想著長生不老。而“伏地魔”這個詞,是由Tom Marvolo Riddle變過來的,只是字母的順序換了一下,伏地魔的過去湯姆.裏德爾一直不喜歡自己的名字湯姆,認爲它太普通,所以調換了字母,由Tom Marvolo Riddle(湯姆.裏德爾)變爲Lord Voldemort,以顯示自己的與衆不同。
  14.弗農?德斯禮(Vernon Dursley):弗農是羅琳最討厭的名字。在羅琳的出生地——英國的格溫特郡附近有個叫Durslay的城市。
  15.達力?德斯禮(Dudley Dursley):DUDLEY是從英國俚語DUD變化而來,意思是很無聊的人。
  16.佩妮?德斯禮(Petunia Dursley):PETUNIA是牽牛花的意思,而她的妹妹。哈利的媽媽莉莉的名字則是百合花的意思。牽牛花象征憤怒和憎恨,而百合象征純潔。
  17.德拉科?馬爾福(Draco Malfoy):MALFOY是由法語MAL FOI變化而來,意思是不好的信仰。這一家人都是食死徒,全是信仰黑魔法。而德拉科。DRACO是拉丁文中龍蛇的意思,而龍在西方是和撒旦聯系在一起的。德拉科也是古雅典一位極其殘暴的立法官的名字。
  18.盧修斯?馬爾福(Lucius Malfoy):LUCIUS和LUCIFER很接近,和德拉科一樣。盧修斯也是古雅典一位很殘暴的立法官名字。
  19.納西莎?馬爾福(Narcissa Malfoy):NARCISSA來源于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就是那個有自戀情結,愛上自己在水中的影子的年輕人。納西莎是水仙花的意思,代表自戀。
  20.路威(海格的三頭大狗,Fluffy):(fluffy)意思是“毛茸茸的”。
  21.海德薇(Hedwig):是12或者13世紀德國聖徒的名字,她爲城市中的人們傳遞消息。
  22.戈德裏克?格蘭芬多(Godric Gryffindor):Gryffin是希臘神話中的獅身鷲頭有翼獸,在法語中dor有“金制成的”的意思。“格蘭芬多”指獅身鷲頭有翼獸。God 表示“上帝”,-ric是表示“管轄、領域”之意的接尾詞。Godric指的是“上帝的住處”。格蘭芬多的象征是lion(獅子)
  23.薩拉查?斯萊特林( Salazar Slytherin):SLYTHERIN是來自英文單詞“SLITHERING”,像蛇一樣爬行前進的諧模文。斯萊特林的象征就是snake(蛇)。
  24.羅伊納?拉文克勞(Rowena Ravenclaw):RAVENCLAW,直譯就是渡鴉的腳爪。拉文克勞學院的象征就是hawk(鷹)。
  25.赫爾加?赫奇帕奇(Helga Hufflepuff):HUFFLEPUFF,源于英文HUFF和PUFF。兩個詞都和吹氣有關,其中HUFF作爲名詞還有怒氣沖沖的意思,而赫奇帕奇學院的象征是Badger(獾) ,Badger作爲動詞還有糾纏不休、煩擾、吵著要的意思,與憤怒的關系很緊。
  26.麻瓜(Muggle):MUGGLE是從英語俚語MUG變化而來,意思是傻瓜。
  27.盧娜?拉夫古德(Luna Lovegood):Luna,在法語中也有月亮,月神的意思,這很容易讓人想到她的純潔和美麗,還有一絲神秘。Lovegood,雖然有點牽強,但依舊是愛,美好的意思。兩個名字拼在一起,可以想象,是個很討人喜歡的女孩。不過其實Luna這個詞根也有“瘋狂”的意思,Lunatic就是“瘋瘋癲癲的”,也符合這個孩子的性格。
  28.西比爾?特裏勞妮:西比爾是希臘羅馬神話中受太陽神阿波羅啓示而作語言的女預言師的稱號。
  29.芙蓉?德拉庫爾(Fleur Delacour):Fleur Delacour是法語,直譯意思是宮廷裏的花朵,引申就是指貴族婦女。
  30.麗塔?斯基特:skeeter這個詞與那些屬于甲蟲的動詞“scamper奔跳”、“scatter散開”和“creep爬行”有關。
【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簡介】
  1900年以前的瑣碎往事
  公元前382年奧利凡德開始制作魔杖。如果不算羅恩提到的埃及金字塔魔法的話,這是我們JK阿姨的筆下能探知的最早事件。
  公元962年歐洲的巫師們開始使用飛天掃帚了。可那時候的掃帚騎著非常不舒服,遠遠比不上現在的火弩箭,有一份德國手稿爲證,它記載了三名巫師從掃帚上下來,個個都極不舒服。
  公元993年以前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建立。當時的歐洲社會極爲仇視魔法師,這種情況才導致了當時最有才華的四位巫師作出遠離麻瓜開辦一所巫師培訓學校的決定,這四位巫師是:戈德裏克?格蘭芬多,羅伊納?拉文克勞,薩拉查?斯萊特林和赫爾加?赫奇帕奇。他們生活的年代也應該在公元10世紀到11世紀。在霍格沃茨創立的幾年之後,薩拉查?斯萊特林在學校裏修建了密室,並最終離開了學校。
  公元1000-1100(11世紀)魁地奇運動開始初現。這得益于格蒂?基德爾的文字記載。從她的日記裏我們得知魁地奇運動發源于一個叫魁地沼的地方,這也是此項運動得名的緣由。當然如今她的記載已經成了被妥善保存的文物。
  公元1163年 普德米爾聯隊組建。它是魁地奇聯盟裏最古老的球隊。
  公元1203年霍利黑德哈比隊成立。這支球隊只招收女巫,我們熟知的鼻涕蟲俱樂部成員gj是該隊的現任隊長。她是斯拉格霍恩的愛徒。
  公元1227年 伊格納切?威爾斯密發明了飛路粉。
  公元1269年金色的飛俠被引入到魁地奇比賽中,這後來演變成了魁地奇運動中的第三種球:金色飛賊。
  公元1294年三強爭霸賽建立。這是霍格沃茨、布斯巴頓和德姆斯特朗這三所歐洲魔法學校之間的傳統賽事。
  公元1362年尼克?勒梅出生。他是目前唯一知道的魔法石制造者,也是鄧不利多的好朋友。
  公元1473年第一屆魁地奇世界杯舉辦。這屆世界杯上有一場比賽被載入了史冊,因爲這場比賽是有史以來最爲暴力的比賽之一。
  公元1492年 “差點沒頭的尼克”被殺頭。在那之前他的名字是敏西?波平頓的尼古拉斯爵士。
  公元1550-1620年聖芒戈魔法醫院建立。這所醫院之所以叫聖芒戈是因爲他的建立者名叫芒戈?邦漢。
  公元1612年妖精叛亂。他們在這場叛亂中使用了霍格莫德村的小酒館作爲指揮部。
  公元1637年 《狼人行爲准則》發布。
  公元1692年國際巫師聯合會舉行峰會,這次重要的會議達成了巫師秘密國際法案。他們將27種動物列成了不能被人類察覺的神奇生物,後來這個數字一直不斷增加。
  公元1790年巫師大會宣布養龍爲非法。這在後來成了一條婦孺皆知的禁令。
  公元1811年新任魔法部部長羅根?斯頓普商人。他的偉大成就就是發布法令界定了人和動物的區別,這是幾百年來第一個爲魔法世界大多數成員接受的定義。
  公元1844年 阿不思?鄧不利多出生。
  公元1855年 阿不思?鄧不利多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伏地魔誕生之前的故事
  (1900-1949年)
  公元1917年 弗蘭克?布萊斯出生。他是裏德爾府的管家。
  公元1925年 米勒娃?麥格出生。
  公元1927年 湯姆?馬沃羅?裏德爾出生。
  公元1927年 《神奇生物在哪裏》首次出版
  公元1928年12月6日 魯伯?海格誕生。
  公元1931年 海格的母親抛棄的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這一年海格3歲。
  公元1936年 米勒娃?麥格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38年鄧不利多去孤兒院去接湯姆?馬沃羅?裏德爾去霍格沃茨上學。他被分到了斯萊特林學院。
  公元1939年 裏德爾聽說了密室的傳說並決定去尋找它。
  公元1940年 魯伯?海格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41-1942年間 海格的父親去世。
  公元1943年裏德爾打開了密室,並釋放出了藏在其中的蛇怪。霍格沃茨的學生桃金娘被蛇怪殺害。
  公元1943年6月13日海格被指控放出密室裏的怪獸,因此被開除出校。而裏德爾則獲得了對學校特殊貢獻獎。
  公元1943年夏天裏德爾在小漢格頓的裏德爾府謀殺了他的父親和祖父母。
  公元1943年9月 裏德爾創造了他的日記,並將其變成了一個魂器。
  公元1945年鄧不利多打敗黑巫師格林沃德。碰巧的是,這一年裏麻瓜世界裏希特勒也被反法西斯陣營打敗。同年裏德爾離開霍格沃茨,成爲了伏地魔。
  伏地魔掌管下的黑暗時代
  (1950-1990年)
  公元1951年 麗塔?斯基特出生。
  公元1952年 《神奇的魁地奇球》首次出版。
  公元1954年 盧修斯?馬爾福出生。
  公元1956年12月 麥格開始在霍格沃茨任教,當時她31歲。
  公元1960年11月9日 西弗勒斯?斯內普出生。
  公元1960年在這一年出生的還有詹姆?波特、莉莉?伊萬斯、小天狼星布萊克、萊姆斯?盧平、小矮星彼得。
  公元1962年 小巴蒂?克勞奇出生。
  公元1965年 盧修斯?馬爾福進入霍格沃茨。
  公元1969年 亞瑟?韋斯萊和莫莉?普威特結婚。
  公元1970年-1971年間 鄧不利多成爲霍格沃茨校長。
  公元1970年11月29日 比爾?韋斯萊出生。
  公元1974年 斯坦?桑帕克出生。
  公元1975年 蒙頓格斯?弗萊奇被禁止進入豬頭酒吧。
  公元1975年 小天狼星、詹姆和小矮星彼得成爲了阿尼馬格斯。
  公元1976年 奧利弗•伍德出生。
  公元1976年8月22日 珀西•韋斯萊出生。
  公元1976年9月小天狼星、詹姆、盧平和小矮星彼得制造了活點地圖。同月小天狼星布萊克離開了自己的布萊克家族。同時布萊克家族也不再承認他是家族中的一員。
  公元1977年9月詹姆和莉莉分別當選男女學生會主席。同月塞德裏克•迪戈裏出生。
  公元1977年10月 安吉麗娜•約翰遜出生。
  公元1978年4月1日 喬治和弗雷德•韋斯萊出生。
  公元1979年 秋•張出生。
  公元1979年 小矮星彼得開始向伏地魔通風報信。
  公元1979年9月19日 赫敏•格蘭傑出生。
  公元1980年雷古勒斯•布萊克爲替換魂器而犧牲。同年,同爲食死徒的卡卡洛夫和多洛霍夫被逮捕並送進阿茲卡班的監獄。
  公元1980年 蘇珊•博恩斯和德拉科•馬爾福出生。
  公元1980年鄧不利多面試西比爾•特裏勞妮,後者作出了一個關系重大的預言。
  公元1980年3月1日 羅恩•韋斯萊出生。
  公元1980年6月23日 達力•德思禮出生。
  公元1980年7月30日 納威•隆巴頓出生。
  公元1980年7月31日 哈利•波特出生。
  公元1981年斯內普開始在霍格沃茨任教。他開始申請的是黑魔法防禦術,可鄧不利多卻讓他教授了魔藥學。
  公元1981年8月11日 金妮•韋斯萊出生。
  公元1981年10月24日波特夫婦使用赤膽忠心魔咒,而小矮星彼得則成爲了他們的保密人。
  公元1981年10月31日 波特夫婦被殺,伏地魔被哈利•波特擊敗。
  公元1981年11月1日(或2日)小矮星彼得制造慘案假裝被殺。小天狼星蒙冤。
  公元1981年11月1日晚海格將哈利送往鄧不利多教授處。哈利被安置在德思禮家。
  公元1982年 比爾•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4年 查理•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5年 小天狼星布萊克的母親去世。
  公元1987年 珀西•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8年 比爾成爲校學生會主席。
  公元1988年喬治•韋斯萊和弗雷德•韋斯萊進入霍格沃茨的格蘭芬多學院學習。
  公元1989年塞德裏克•迪戈裏和安吉麗娜•約翰遜進入霍格沃茨學習。前者被分到了赫奇帕奇,後者則分到了格蘭芬多。
  公元1989年-1990年 奇洛教授遇見伏地魔。
  時間線是如何確定的
  除了那些古老的事件擁有確定的年代之外,哈利在霍格沃茨的6年並沒有直接的年代證明,好在,《哈利•波特》的正文中還是出現了可供推測的點。在《密室》裏,我們的主人公哈利參加了“差點沒頭的尼克”舉辦的五百年忌辰晚會,而在晚會的蛋糕上我們讀到:“尼古拉斯•德•敏西•波平頓爵士逝于1492年10月31日。”這個日子加上五百年,就是那次忌辰晚會舉辦的日子——1992年10月31日,那時哈利正在讀霍格沃茨二年級。還有,在《死亡聖器》裏提到哈利的父母去世在1981年10月31日,而那時哈利才1歲,當他11歲,也就是1991年時,他才會去學校讀書。
  于是哈利在霍格沃茨讀書的日子被確定了下來,往前倒推,伏地魔得失的年代也確定了下來。整個故事就印在了真實的時間線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都要感謝“差點沒頭的尼克”和哈利父母無私的幫助。
【哈利波特遊戲】
  1、美國藝電(EA)宣布,他們正在爲任天堂新一代遊戲主機Wii上的哈利波特遊戲的新譯本進行技術處理。Wii將同SONY的PS3,微軟的Xbox360爭奪電視遊戲市場,Wii的賣點是:它有一種特殊的動作感應器,可以令玩家模仿揮動球棒、高爾夫球棒或者劍,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娛樂方式,其預定價格爲149.99美元。
  2、美國藝電和時代華納互動娛樂今天共同宣布了第五代“哈利波特”遊戲:《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美國藝電稱,《哈利波特與鳳凰社》是第一款全面登陸新一代遊戲主機的“哈利波特”遊戲,Xbox 360、PS3、Wii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時代華納也表示,在原著與電影提供書面和視覺享受的同時,《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將爲讀者和玩家帶來全新的互動體驗,與原著和電影的關系也會更緊密:玩家可以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衆多精致關卡中自由地盡情探險,完整充分地展示原著中的冒險經曆,並且每一個關卡都在視覺效果上與電影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玩家不但可以選擇操作哈利波特,還能控制魔法學校校長鄧布利多、天狼星等角色,自由度相當高。
  3、《哈利波特》官方遊戲設計者美國藝電,日前更新了他們的網站。來自《鳳凰社》遊戲各主角的最新圖片已經出爐。
  4、美國藝電將爲蘋果電腦系統制作“哈利波特”遊戲
  使用蘋果電腦的哈迷有福了:美國藝電周一早上宣布,將開發專門在蘋果電腦的Mac操作系統上玩的哈利波特遊戲。沒有比可以在Mac系統上玩更接近在霍格沃茲的生活了。
  美國藝電的首席開發官本?戈登(Bing Gordon)在舊金山蘋果網絡開發者會議開幕時,宣布了開發波特系列遊戲的計劃。
  5、作爲該系列的第五代遊戲,《哈利波特與鳳凰社》(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基于小說原著和電影改編而來,以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第五年學習爲背景,提供衆多視覺效果精致的探險關卡,完整充分地展示原著中的冒險經曆。遊戲自由度頗高,玩家不但可以選擇操作哈利波特,還能控制魔法學校校長鄧布利多、天狼星等角色,而且《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將首次全面登陸新一代主機,Xbox 360、PS3、Wii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由美國藝電英國分部負責開發,全面登陸Windows PC、Xbox 360、PS3、Wii、PS2、PSP、NDS、GBA等各大平臺。
  【哈利波特相關網站】官方網站
  羅琳官網:http://www.jkrowling.com/(英文)
  華納官網:http://harrypotter.warnerbros.com/(英文)
  華納哈利波特全球主站 http://www.harrypotter.com(英文)
  英國哈利波特系列小說Bloomsbury出版社網站
http://www.bloomsbury.com/harrypotter/(英文)
  美國哈利波特系列小說Scholastic出版社網站
http://www.scholastic.com/harrypotter/(英文)
  國外哈迷網站
  http://www.hp-lexicon.org
  http://www.mugglenet.com
  http://www.hpana.com
  http://www.the-leaky-cauldron.org
  http://qbar.qq.com/u2002235
  http://www.wizardnews.com
  http://www.veritaserum.com
  http://www.snitchseeker.com
  http://www.mugglethai.com/english.html
  【哈利波特相關哈迷論壇】國內哈迷論壇
  騰訊哈利波特Q吧:http://qbar.qq.com/u2013098
  騰訊哈利波特空間帖吧:http://user.qzone.qq.com/330210553/club
  搜狐哈利波特圈子:http://hogwarts.q.sohu.com   
  百度哈利波特7帖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9%FE%C0%FB%B2%A8%CC%D87
  百度哈利波特帖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9%FE%C0%FB%B2%A8%CC%D8
  我愛哈利?波特:http://www.52harrypotter.com
http://baike.baidu.com/view/18045.html?tp=0_01


 

 

台長: 阿楨
人氣(5,603)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魔戒》
此分類上一篇:《歌劇魅影》

阿楨
羅琳新書轉「性」 嚇壞書評家【聯合報2012.09.28

《哈利波特》系列作者羅琳的新作《臨時空缺》廿七日開賣,羅琳從哈利波特的青春期世界跳入成人世界,英國媒體刊出多篇書評,毀譽參半,一些書評稱讚這部成人小說有狄更斯境界的企圖,但大多警告書中情節和語言猥褻,風格與哈利波特截然不同,甚至有書評說要防止孩子讀到這本書。
英國各地書店廿七日早上八點準時開門,門外已有不少書迷徹夜排隊,但人龍比《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出版時短得多。這本小說預購已逾百萬冊,衝到亞馬遜的美國書榜榜首,可能登上今年英國暢銷小說榜首。
有些書評認為,雖然小說寫性與毒品,在部分章節讀起來很乏味。許多書評家吃驚於羅琳的重口味,但一致認為寫得最精采的還是書中的青春期場面,這是她最熟悉的世界。
每日電訊報書評艾莉森.皮爾森說,這本描述英格蘭鄉村貧窮與政治的小說,「有些地方挺有趣,有入微觀察,也充斥著殘酷與絕望」。
她說,她剛讀到一個十多歲少女被賣毒給她母親的毒販強暴,毒販很可能是少女三歲的同母弟弟的爸爸,同時,少女之母是不是妓女不確定。
鏡報說,此書應該稱為《哈利波特:猥褻之盃的考驗》,警告「書內髒話連篇,羅琳絕對會因此面對嚴厲批評」。
這本黑色幽默小說場景設在英格蘭西南部、風景如畫的虛構小鎮「派格福」。當地教區委員驟逝之後,眾人爭奪遺缺的故事。
獨立報書評人湯京稱此書為「自由之歌」,哈利波特小說裡的青春期苦惱和幻想在這裡解放,一覽無餘。
衛報則說,那些重口味場面給人「膚淺的興奮」,雖然「人物角色多,想像力也緻密」,但相較於哈利波特,「有點反高潮」。
2012-09-28 09:58:49
版主回應
(楨:上下皆新聞炒作! )

羅琳新書剖白 壓力爆燈曾想自殺 2012-09-24

英國女作家羅琳周四將推出新作《The Casual Vacancy》,當地預訂已超過一百萬本,書中披露她早年從寂寂無聞的單親媽媽,憑寫下魔法小說《哈利波特》系列,變成家喻戶曉的名人,卻令她抵受不住成名壓力,最終要接受心理治療。她說,她在寫《哈》第一集時,生活艱苦,曾有自殺念頭,令她創作了催狂魔的角色,專把人的快樂與希望吸走,只留下最痛苦最駭人的回憶。

羅琳筆名出新書 曝光後銷量暴增【聯合報2013.07.15

英國暢銷小說家羅琳十三日坦承以筆名撰寫「杜鵑在呼喚」,圖為她二○一一年六月廿三日推出哈利波特互動網站「PotterMore」時的資料照片。(法新社)
英國作家高伯瑞(Robert Galbraith)的處女作偵探推理小說「杜鵑在呼喚(The Cuckoo's Calling)」佳評如潮,但作者背景啟人疑竇。「周日泰晤士報」委託文學偵探訪查,哈利波特作者羅琳十三日坦承以筆名撰寫此書。消息曝光後,該書銷量暴增。四月出版的「杜鵑在呼喚」敘述一名模特兒從倫敦鬧區一處陽台墜樓身亡,一位私家偵探受雇調查的故事。書評界盛讚此書有經典犯罪小說氣勢,將高伯瑞與當今英國偵探小說雙壁詹姆斯和露絲‧倫德爾相提並論。
小布朗出版公司網站稱,高伯瑞是一名退伍憲兵,但旗下作家皆有照片,唯獨高伯瑞沒有。周日泰晤士報記者認為,新秀作家不可能寫出如此純熟之作,且書中描繪女性衣著、人物表情細膩,極可能出自女作家之手,遂委託英國牛津大學電腦語言學專家米立肯等人調查。米立肯分析後說:「『杜鵑在呼喚』一書的用字遣詞和寫作形式,與羅琳的成人小說『臨時空缺』及『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相似。」
「杜鵑在呼喚」的封面。(法新社)
其他疑點包括,這本書由小布朗公司最資深的編輯雪利負責,這位大牌編輯不太可能處理新秀之作,而他正是「臨時空缺」的編輯。
記者十三日找上羅琳,她坦承以筆名撰寫該書,以期擺脫盛名之累。她說:「我本來想將這個祕密藏久一點,因為高伯瑞是一場非常好的解放經驗。在沒有廣告吹捧、沒有讀者期盼下出書,感覺太好了;以無人知曉的筆名獲得回饋更是快樂。」
羅琳幾年前受訪時說,希望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之後,以筆名出書。「杜鵑在呼喚」精裝版已賣出逾一千五百本,據悉「高伯瑞」已著手撰寫續集,定明年出版。高伯瑞即是羅琳的消息曝光後,「杜鵑在呼喚」銷量暴增千倍,竄升美國最大網路零售商「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羅琳撰寫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出名前,曾是貧苦的單親媽媽,如今名利雙收。
2013-07-15 11:38:12
圖博館
《哈利波特》作者羅琳修剪自家9米高籬牆致交通擁堵4天

2015-7-21 是《哈利波特》系列叢書完結8 週年紀念日,有些人說《哈利波特》改變了這個世界。英國女作家J·K· 羅琳能否憑藉一部系列科幻小說改變世界,對此我們尚不確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她絕對能夠改變家門口的路況。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羅琳只是僱人修剪一下家門口的樹籬,便造成了附近連續4 天的交通混亂。住在這樣的名人附近顯然很不方便,於是周圍的鄰居也紛紛對她發起炮轟。
報導稱,兩年前,J·K· 羅琳和丈夫斥資200 萬英鎊在愛丁堡地區買下一套17 世紀的豪宅,並在豪宅四周種滿高達9 米的萊利柏(Leylandii )樹籬。一位路人表示,“這顯然是為了防止別人往她家張望。”
保護個人隱私並無可厚非,只是這萊利柏的生長速度極快,每年可長高近1 米,因此不得不每年修剪。鑑於J·K· 羅琳 “家大業大”,修剪樹籬這種尋常小事卻變為了整個鎮子的重大工程,甚至還專門為此設立了臨時交通信號燈。
這已經不是JK 羅琳第一次在家門口引起混亂了。此前,她曾花100 萬英鎊買下豪宅旁邊的一幢70 年代的房子。你以為她是買來住嗎?其實她只是覺得那​幢房子佔地,想把它拆了當後花園。附近的居民還為此召開了公共會議,不過似乎並未阻止她這樣做。
  回應
有錢任性
忘了領救濟金的日子了
民主就是好啊
想想中國還是不夠“民主“啊!
http://www.guancha.cn/local/2015_07_24_328081.shtml
  相關新聞
挺工黨反蘇獨遭網路霸凌 羅琳大反擊:欺凌用語已超底線2015-5-10
2015大選蘇格蘭民族黨SNP 壓倒勝 聯合王國再度面臨蘇獨考驗2015-5-8
蘇格蘭前首長:有生之年一定會看到蘇獨
脫歐、蘇獨...英國保守首相卡麥隆2大挑戰
卡麥隆:不再辦蘇獨公投 2015-5-11
大憲章簽署800週年英國考慮制定「成文憲法」防堵蘇獨2015-6-8

另詳參【圖博館】:《哈利波特》《瞧這些英國佬》《蘇格蘭人如何發明現代世界》美國民族大熔爐 比賣國為榮 《歐洲新霸權》 《歐元》 歐豬四國 《歐洲共同市場》 《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2015-07-26 08:49:33
日本藤素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6 06:56:37
阿楨
羅琳新書再度激怒跨性別人士 網友諷她事業完了 2020-09-15 聯合報

暢銷小說《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作家J.K.羅琳(J.K. Rowling)於9月15日發行最新推理小說《混濁之血》(Troubled Blood),,內容寫到一位有「變裝癖」的男性,裝扮成女性犯下連續殺人案,這樣的人物設定引發性別平權人士的不滿。
今年6月,她轉推一篇文章標題寫著「有月經的人」(People who menstruate),嘲諷該標題的寫法拐彎抹角、認為大可直接稱呼女人。
羅琳這種說法認為有子宮、有月經才算是女人,把跨性別女性排除在外,她也被批為「TERF」,意思是「排斥跨性別的激進女性主義者」。
有網友指儘管羅琳還活著,但她的職業生涯很可能已經「完了」。一位用戶在推特上寫道:「紀念J.K.羅琳,即使她還沒過世,但她藉由自豪地憎恨跨性別者而親手毀了自己的事業。」
  回應
寫本小說就變批評性別平權,全世界寫小說就要寫同性萬歲囉
大家互相尊重,性平的時代來臨,但跨性別的人別得寸進尺成為霸道的弱勢
我認同,而且其實在叫罵的有很多並不是真的跨性別人士,而是所謂自認自己公正的人士,我也認識幾位同性戀的朋友,他們並沒有這麼敏感。
2020-09-16 08:02:27
阿楨
被嘲諷失去大量讀者“睡得著覺”?羅琳:看到版稅就不痛苦了 2022-10-14 觀察者網

有關英國作家、《哈利波特》系列圖書作者J.K.羅琳在跨性別問題立場上的爭議仍在繼續。
14日,有國外線民在社交媒體嘲諷羅琳失去了大批讀者“還睡得著覺?”對此,羅琳用“凡爾賽”的方式回應道,“我看了下最近的版稅支票,發現痛苦很快就消失了。”
近年,羅琳始終因其對跨性別群體的觀點身處爭議之中,除了被反對人士視作“患有跨性別恐懼症”外,還持續遭到激進線民的網路暴力。
羅琳也不選擇回避,反而時常會在推特帳戶轉發並回應一些冷嘲熱諷。
“你的言行給一群曾經崇拜你的人造成了巨大痛苦,你變得如此冷漠,這讓人很受傷。我想錢是你知道的唯一真正重要的東西。”
也有線民為羅琳鳴不平,“她哪裡變了?羅琳為女性辯護,她說孩子不應該跨性別,一個穿著裙子的男人不可以進入女性的空間(廁所、浴室等)和性別等等。就是這樣。”
《福布斯》雜誌網站2020年,羅琳是世界上收入第二高的作家(淨資產6000萬美元),僅次於美國驚悚推理小說作家詹姆斯•派特森。
  回應
一個正常的女作家,跟一群西方世界怪胎戰鬥,佩服!
她是建制派白左,只不過現在激進白左當道,讓她看起來正常了些。
這作者的觀念是正確的,但這個回答真的是不高級。
人家明顯說的是:我的版稅正常,說明讀者並沒有流失。
2022-10-20 08:05:3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