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06 06:34:22| 人氣2,617| 回應58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造航母的正反意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航母「遼寧號」

遼寧艦進行核生化武器防護洗消作業  

资料图:试航中的辽宁号航母。中國殲15完成駐艦飛行 隱藏信息或令某些人發抖(組圖)

中國殲15完成駐艦飛行 隱藏信息或令某些人發抖(組圖)

中國殲15完成駐艦飛行 隱藏信息或令某些人發抖(組圖)

遼寧艦完成海試2013-7-2返回青島 艦載機飛行員通過認證 實現105米短距起飛:遼寧艦自6月9日出海以來,在為期25天的艦機適配性海上試驗和訓練中順利完成任務,中國首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和著艦指揮員通過了航母資格認證。

中國海軍遼寧艦靠泊航母基地照曝光  三亞或為國產航母駐地2013-2-27上午,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首次靠泊青島某軍港,標誌著中國航母軍港已具靠泊保障能力。新建成的航母軍港由中國海軍組織設計施工,歷時4年時間建成,碼頭水、電、氣、油等保障設施完備。

 资料图: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

人民網2012.10.16電  美國近日公布的最新衛星照片顯示,上海長興島造船基地有一艘疑似正在建造的航母,而此前有外媒曝出,中國已經從烏克蘭手裏拿到了核動力航母的設計制造圖紙,這就是前蘇聯設計,卻來不及制造的(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相關新聞

官方環球網2013-02-20確認我國核動力船舶技術開發已經正式立項(回應:官方公佈完消息就是試驗即將結束的時候)

俄媒稱中國核航母2020年後服役 可能配殲-31

美國海軍缺錢被逼走極端 少造航母多造驅逐艦

環球時報2012-11-06  美國傳統基金會網站評論說,長遠而言,中國將派航母到美國專屬經濟區,反擊美國“在中國專屬經濟區自由航行”的主張。 

驚心動魄!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東歸揭秘

 

1. 躍升式跑道 2. 起飛擋燄板 3. 指揮塔 4. 防空雷達(同054A護衛艦382型3D雷達 探距320km) 5. 衞星天線 6. 相控雷達(同052C驅逐艦氣+液冷式弧形外罩相控陣雷達 探距400km) 7. 戰機升降台 8. 艦載戰鬥機(殲-15/31約30架9. 2x24發FL-3000N及4x730火炮  10. 降落攔截索四條  11. 救生艇(桶內裝可自動充氣橡皮) 12. 飛機機艙 13. 船員生活艙 14. 艦隊 (052C/D驅逐艦 +054A護衛艦 + 補給艦 + 兩棲艦  詳參【圖博館】:052D   台軍眼中的052C蘭州號神盾艦   054A、KDX2和高波艦   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15. 艦載直升機 (8預警機+9反潛機)  16 潛艇 (2x093核潛艇或040AIP潛艇 詳參【圖博館】:台媒筆下的093、094  元級040潛艇)

「遼寧號」規格

•艦體:長304米、寬70.5米、吃水11米

•飛行甲板:長300米、寬70米

•滿載排水量:6.7萬噸

•續航力:大於7,000海里

•動力:2x37MW渦輪機

•最高航速:31節

•滿載乘員:約3,000人(包括機師,現定編制1,000人)

•艦載戰機:40-50架(機艙加甲板)

•艦載武器:紅旗艦對空導彈、近距火炮等


中美俄航母大對比 

 尼米茲級是三國航母中唯一采用了核動力的,總噸位超過了10萬噸,載機數量上達到了80架左右。我16號航母總噸位與俄庫茲涅佐夫號相仿,但載機數量遠遠超過俄航母。詳參【圖博館】:尼米茲航空母艦 俄羅斯航空母艦 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 中國造航母的正反意見 看清中國的航母雄心 中國迫切需要航母嗎 《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巨浪1與東風21   

尼米茲級裝備了F-14和F-18兩型艦載機。俄配備的蘇33型艦載機一度被認爲是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艦載機,但糟糕的雷達和電子戰能力是其硬傷。J-15是在蘇33原型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配備了國産化的電子系統,它的著艦試驗是16號航母試驗中關鍵的一環。楨:未來將配殲-31!詳參【圖博館】: F-14   F-18  SU-33  PLA四代機之爭

我国歼-15飞鲨舰载机成功在辽宁号航母上完成起降

殲-15飛鯊2012-11-24遼寧號起降 還將陸續進行其他飛機起降試驗

我国歼-15飞鲨舰载机成功在辽宁号航母上完成起降

環球網2012.10.15 報道 近日中國航母一系列訓練和測試航行照片陸續曝光,顯示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已經具備艦載機起降條件,在最近的多次試航中,艦載戰鬥機已在遼寧艦上進行了多次模擬降落和觸艦複飛,西方媒體所謂中國缺乏艦載機的報道又成一個笑話。

遼寧號完成入役後首次試航返港 甲板上現輪胎迹

殲—15量產中 已觸艦複飛演練2012-10-31旺報 雖然有美媒質疑中國大陸航母艦載機是否已達到可實際觸艦飛行起降階段,但也有美國媒體報導指出,中國大陸航母艦載機殲15已在遼寧艦航母上進行觸艦複飛演練,還有幾架停在海航基地,並且已著上戰鬥噴漆,殲15似乎開始進入量產階段,迄今為止,已造約12架殲15驗證機。

解放軍軍報2012-11-04披露艦載機在遼寧艦起降過程細節 記者站在艦島上目睹到壯觀的一幕:一架艦載機朝艦艉呼嘯著飛來,800米、500米……伴隨震耳欲聾的噴氣式發動機轟鳴聲,起落架輕觸甲板,似蜻蜓點水,如海燕淩波,在甲板盡頭猛地仰頭拉起,沖向蒼穹。

首次降落遼寧艦的552號是俄製發動機,554號是太行發動機。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国产“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侧后视摄影:门广阔

渦扇10太行 裝備J-10/15/20詳參【圖博館】: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太行發動機的尾噴口,外層磷片是輪流疊壓的結構,各片磷片都首尾相連的部分疊壓在前一片身上,尾噴口在外觀上是由大小形狀一致的磷片組成的。

http://x.bbs.sina.com.cn/forum/pic/47471c530106orvb

而AL-31發動機的尾噴口,外層磷片采用每兩片大磷片夾一片小磷片的結構,在外觀上,大磷片和小磷片交錯組成圓形的尾噴口。 

歼31首飞成功新图曝光成中国航空工业“井喷”标志  

殲31首飛成功2012-10-31央视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553560#p=1
全部四代機三種角度完全對比圖(俄T-50已被除名)

中國最新艦載機殲-18(紅鷹)亮相:西方质疑“歼18”真伪:中国人没设计能力(图)蘇聯雅克-141繼中國滑躍式艦載機殲-15試飛成功以來,關於中國是否在研製第四代艦載隱身戰鬥機的傳聞就不絕於耳。英《簡氏》2013-06曝光了數張中國最新艦載機殲-18的照片,據網友爆料稱,中國軍方證實殲18已成功試飛,是中國大陸繼殲20、殲31戰機之後所謂最新研發的第三種五代的隱形戰機。美國《防務新聞》還報導說,殲18還安裝了鐳射主動相控陣雷達,同時有完善的空中加油系統,作戰半徑可以達到2200公里。據悉殲-18是一款具備垂直起降功能的戰機,但目前尚不清楚該機的升力風扇由一台(類似美國的F-35B戰機)還是兩台(類似蘇聯的雅克 -141)發動機為其提供垂直升力。據推測,除了應用於航母外,殲-18會裝備在081型兩栖攻擊艦。情報顯示,解放軍秘密試飛的殲-18戰機,擁有超音速的巡航能力,可以按照任務的不同,分為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模式。  相關新聞俄媒稱中國核航母2020年後服役 可能配殲-31殲31噴繪2013-6-17現身第50屆展巴黎航空展:中航稱參展產品皆可出口

图文:美制X-47B无人轰炸机实体模型

美國X-47B無人攻擊機,將在航母起降,翼展19m,加油滯空50航程3800km,時速km,高度m,載重kg (彈艙可挂2制導炸彈/空空導彈)

美X-47B隱形無人機2013-05-14航母首飛

美軍發展隱身無人攻擊機擺明瞭就是針對中國(回應:任何武器都有優點和缺點,無人機也不例外,只要找到其缺點或幹擾其指揮控制系統就可以降低其危害。無人機確實能隱身,但是格鬥能力很差,只要中國加強預警巡邏,他能這麼輕易完成目標?還是打衛星,二是打加油機!再就是打航母了!相關新聞:地下空軍基地數陸世界NO.1

利剑无人机完成滑跑试验 用俄制动力隐身受影响

中國首款隱身無人機利劍2013-5-20亮相 反制美航母威脅

利剑无人机

俄媒稱中國研遠端無人戰機作戰範圍可覆蓋關島利剑无人机5

美媒猜中國利劍無人機模仿X-47B 技術差距不大

利剑无人机2

利劍無人機完成滑跑試驗 用俄制動力隱身受影響(回應:現在是測試階段,一款戰機研究費用是很高的,像F35就達到104億美元,為了節約成本,戰機測試階段,為了達到不同性能目的,有些部位做的是不夠完善的,就像現在你測試的是氣動外形佈置,用什麼發動機還沒最後確定,發動機可以不用遮的那麼好。有問題可以隨時拆下來維修和更改,這樣可以大大節約成本。到你完全定型了,一些細節做工可以再做精細點)

利劍無人機艦載版(回應:航博大賽的航模,期待是可以的!) 

在三國的反潛機中,只有美國的“北歐海盜”S-3A是唯一的固定翼反潛機。在早期曝光的16號航母平臺中,也曾出現過直9和卡31的身影。詳參【圖博館】: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台軍將有P-3C反潛機 

在預警機方面,尼米茲的E-2C是最成熟的。俄羅斯沒有發展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而我國JZY-01的曝光,說明我國已經或在著力解決航母彈射起飛技術。楨:現配8預警機媒體2013-6-4稱中國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已首飛成功 詳參【圖博館】:E-2  直-8直升機  中國預警機

8預警機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553554#p=2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553554#p=1
 

中國航母預警機問題的解決方案 

水轰-5水上反潜巡逻机
上岸時僅開動兩臺發動機的水轟-5 
中國第一架運八小盤子空警200交付巴國
經過改進後水轟五預警機雖和運八平衡木的功能相差不大,但雙航母群和水上預警機方案的最大缺點則是,在水上預警機起飛前從船塢母艦中下海,和降落後將水上預警機從海面回收進船塢母艦中這兩個過程都太過繁瑣。太繁瑣的事情總是會耗費太多的時間,而且還往往有著很高的故障率,而預警機是航母戰鬥群最重要的耳目,必須時刻保持耳不聾眼不花,而在這一點上,水上飛機方案的這項性能恐怕是相當難以達標。對比之下,米-26方案分別在容易實現和使用方便可靠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楨:水上預警機要維修/移防/避颳...時才需像氣墊船一樣折疊翼後直接開進去,其餘時可停在各艦旁海面加油。更好的解決方案是時速與航母群相當的同温層太陽能預警飛艇!詳參【圖博館】:俄中水上飛機  飛艇    米-26 )

洛馬公司 HAA 飛艇想象圖
 
爲什麽不能將重型直升機改造爲空中加油直升機? 詳參【圖博館】:日俄中台加油機 
 
直-8型舰载直升机和潜艇协同出击的情景。军事图片中心袁永东摄
直-8直升
最佳答案 沒必要呀!
我感覺沒有必要搞是從兩個方面考慮的一個是航程,在一個就是加油中的安全問題,或者可以說是飛行高度吧。
你想想固定翼飛機和直升飛機的航程嘛。差的太多了!固定翼隨便都是上千公裏的半徑航程就更遠了。直升機貌似沒有聽說作戰半徑上千公裏的。況且直升機也受自身負載的限制不可能帶多少油料的。所以西方沒有搞過。
還有飛行高度。你看看直升飛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800米的空中飛行。如果兩家直升機進行加油,高度還要降低。在平原還可以,如果像是在阿富汗那樣多山國家,一邊加油,一邊還有保證飛行安全。太難了!想不撞山都難啊!
蘇聯/俄羅斯就不知道了。不過一樓老兄說的還是第一次聽說的。(楨:解放軍可首創直-8加油直升機,以解決航母欠彈射而飛機載重不足 。網上果真找到所見略同者!) 
 

用艦載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保障戰機遠海奔襲 2012-05-04 洪超飛

 

直-8加油直升機給殲15加油構想圖  

    目前各國給遠海飛行的戰機進行空中加油的主要方式就是使用大型空中加油機。這雖然有效但有不足:首先空中加油機也是有其作戰半徑的。比如美國著名的KC-135加油機最大加油半徑也才3000公裏左右。因此如果要進行更遠的空中燃料補給,必需要給加油機設置境外保障基地;其次如果要進行遠程空中補給,加油機要在基地與加油作業區之間長途反複穿梭,既大大降低了效率也貽誤了戰機。  

    在此本人提出一種利用艦載直升機給戰鬥機進行空中加油的思路,如果這種方案可行那麽將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以相對少的投入實現我航空兵遠海/遠洋打擊能力的飛躍!

    可能有些人說:用固定翼加油機給直升機加油那是現成的技術,你現在用直升機給戰鬥機加油那成嗎?理論上這是可以的。

       就直升機的速度而言,如直8的速度最大速度爲315公裏/小時,而直8時速可達300公裏。而戰鬥機的最小飛行速度爲180公裏/小時,正常載荷情況下的最小平飛速度也可降到250公裏/小時。因此僅從速度而言直升機與戰鬥機是可以銜接的;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0/59/56/3_1.html

 

蘇聯爲什麽沒有蒸汽彈射器

蘇聯的鼎盛時期是一個可以跟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軍事大國。但我很納悶爲何像蘇聯這樣各種先進導彈,核潛艇,宇宙飛船都能造出來的國家卻只有那麽區區幾艘中小型的滑翹式航母,跟美國的超級航母根本沒法比。是蘇聯對航母不重視呢,還是蒸汽彈射器的技術含量真的這麽高以至蘇聯沒有多余的資金來研制。謝謝
提問者: jiangshuit - 實習生 一級 最佳答案蘇聯不是沒有彈射器,在烏克蘭的Nikta訓練中心就有彈射裝置,前蘇聯海軍航空兵曾成功彈射過Su-33和Mig-29K在Nikta,但技術不過關.
一、原蘇聯沒有采用彈射起飛確實是因爲技術不過關,而不是什麽在北冰洋無法使用。不過當時原蘇聯的蒸汽彈射器已經接近完成了,並且確定用在瓦良格的後續艦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上。技術上的困難導致了原蘇聯只得在庫艦上用滑躍起飛,而只能把彈射起飛用于後續艦。可惜的是,蘇聯一解體,就一切完蛋了。
二、蒸汽彈射器的最大難點在于開槽漏汽和密封問題,這依靠一個國家的治金工業水平。美國主力裝備的C13蒸汽彈射器用柔性鋼帶作爲密封材料。這幾年電磁彈射器逐漸成形,而我國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我想,如果我國確定用彈射起飛方式,倒是可以考慮直接用電磁的,避免出現化了大筆錢和人力搞攻關,最後弄出個落後東西。畢竟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沒有多少繼承性。電磁彈射器與電磁炮倒是一脈相承,電磁炮肯定是未來火炮發展的主流。
三、航母艦載機用彈射起飛最早是美國人想出來的,蒸汽彈射器則是英國人的發明。大家一聽到彈射器,馬上就想到是蒸汽的。其實在蒸汽彈射器出現之前,有壓縮空氣、火藥、液壓等各類彈射器。第一代彈射器是氣動轉盤式彈射器。
四、對滑躍起飛,許多人有個誤解。就是滑躍起飛比彈射起飛要消耗更多燃油,因此航程就要短很多。這和垂直起降飛機用垂直方式起飛比滑躍起飛要耗油的誤解一樣。雖然滑躍起飛的常規戰鬥機在起飛時要開加力,但這個時間很短,耗不了多少油。再說了,早期的F14A彈射起飛也要開加力呢。滑躍起飛的飛機比彈射起飛的航程要短的真正原因是,爲了滿足達到起飛條件,艦載機要減重。像蘇33,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3噸,但在航母上,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6噸。
五、對于彈射起飛與滑躍起飛孰優孰劣,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俄羅斯人早就想用彈射,只是由于赫魯曉夫等白癡的阻撓,最後到原蘇聯解體時還沒有搞出來。蒸汽彈射器雖然技術上有難點,但也不是除美國人外,其它地方人就做不到的。只是需要時間和金錢去攻克這個難題。要是原蘇聯從蒸汽彈射器發明之日,甚至于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從事蒸汽彈射器的研究,也不至于出現後來年三十養肥豬的局面。 詳參【圖博館】:雷射與電磁砲
六、滑躍起飛的航母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不能裝固定翼預警機。固定翼預警機無法滑躍起飛。像卡31和海王之類的預警機能部分地解決問題,可其效能與E2C沒法比,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另外,不能裝載固定翼反潛機也大大削弱了反潛力量。滑躍起飛的航母的反潛能力僅和直升機航母相當,只能載反潛直升機。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743579.html
 

中國的FL-3000N被安裝在了16號航母上,其綜合性能應該與美國的海拉姆相近。俄羅斯沒有裝備類似系統,而是將其融合進了“卡什坦”中。詳參【圖博館】:世界艦載點防禦導彈系統 “卡什坦”對“密集陣”  

俄羅斯航母裝備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而中美均采用了多管近防炮系統,作爲航母最內層的防禦力量。

海軍觀察網站報道 2012-4-4法國海軍福爾班號防空驅逐艦成功摧毀一個模擬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的目標。

美國爲什麽不造超音速反艦導彈?(楨:?)答案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生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能力並不高,而且比亞音速反艦導彈的作戰效果還要差,超音速導彈至少要在距離海面2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達到目標上空才轉入俯沖,也就是說飛行高度偏高很容易被雷達捕獲,此外導彈超音速低空飛行時由于多譜勒效應太大,雷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海面雜波中捕獲到導彈的回波,而且信號清晰跟蹤穩定,至于轉爲高空突防則太容易被脈沖雷達發現鎖定,此外導彈進行超音速飛行必需使用大推力的火箭或沖壓發動機,導彈高速飛行時産生的摩擦熱也很大,拖著長長尾焰的超音速導彈對于光學探測器紅外探測器來說,那是個最明顯不過的目標,很遠就能發現跟蹤。而亞音速導彈的飛行高度可以降低到波峰高度,此外多譜勒效應不明顯,對于雷達來說很難從海面雜波中截獲到,而且即使能夠發現導彈來襲也很難穩定的跟蹤上導彈,在所有的實戰中目前還沒有發現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導彈能被雷達在較遠距離穩定跟蹤的例子,一般都是信號時斷時續根本不可能進行較遠距離的攔截,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攔截。
日媒稱中國正研究類似美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

日本《外交官》雜志網站稱,美國空軍超高音速飛行器了X-51A馭波者 2012-8-14進行了第三次試飛,盡管以失敗告終,但也引起了人們對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廣泛關注。而且,中美俄在這方面的競賽不會因此而懈怠。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俄羅斯在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從而成爲世界上首個成功試飛超音速燃燒沖壓噴氣試驗飛行器的國家,比美國要早九年。  到目前爲止,該耗資1.4億美元的項目只在2010-5-26的測試中取得了成功,以5馬赫的速度持續進行了超過200秒的飛行。  同時,中國也對這個領域展示了相當的興趣。在X-51A項目開展三年後的2007年,有消息稱,中國科學家正計劃在位于北京的風洞中測試速度達5.6馬赫的高超音速實驗飛行器模型,中國科學家可能還建造了能測試速度達9馬赫超音速裝置的風洞。  除了快速全球打擊縮短打擊時間,超音速導彈還會給防禦滲透和導彈攔截作戰帶來重大改變。當前的導彈,無論是速度達到2馬赫的俄羅斯日炙和美國魚叉超音速燃燒沖壓動力導彈,其速度都不夠高,很容易被攔截。而攔截以超過5倍音速巡航飛行的導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楨:但也不能貼海而飛且較熱更易被測)。中國DF-21D反艦彈道導彈返回大氣層後的最大速度可能會超過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最大速度,但它不如巡航導彈靈活,也不像巡航導彈那樣能進行低空飛行,躲避早期預警系統,能更好地騙過小型戰術雷達和紅外探測器的探測。(楨:衛星照片證實:DF-21D反艦彈道導彈獵殺航母 中國已試驗成功!)
衛星照片證實:導彈獵殺航母 中國試驗成功:阿根廷一家軍事論壇SAORBATS近日公佈一張google earth衛星圖片,展示中國戈壁沙漠一個長約200公尺的巨型白色人造結構,被武器轟擊出兩個醒目的巨大彈坑。該論壇並稱這個人造結構是類比美軍大型航母甲板,而造成大彈坑的「武器」則是被稱為「航母殺手」的反艦彈道導彈。大陸環球新聞網2013-1-22刊出《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模擬打航母試驗首次曝光?》一文反駁,反艦彈道導彈並不是致命的對抗武器,而只是防禦性武器,或說是「不對稱的攻擊手段」。(詳參【圖博館】: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航母《航空母艦及其克星》中俄混合艦隊擁有強大火力足以壓制航母(楨:中俄2018.7.5-12在日本海舉行海上聯合-2013演習,中方2艘051C、1艘052C和2艘054A,共配備有144個和64個中程垂射單元,足以抗衡一艘航母上的全部艦載機。而俄太平洋艦隊旗艦光榮級巡洋艦、現代級驅逐艦,則擁有對航母發動導彈飽和攻擊的強大火力。也對比出俄中軍力之消長!)
臺灣之榮光!!世界第一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雄風三的體型重量遠低於日炙這表示雄風三的技術層次比日炙高很多(外掛的沖壓引擎vs雄三整合進彈體的衝壓引擎)。雄三射程普通型300KM,加強型600KM;速度兩種大約都在2.5Mh左右;僅兩噸多,空射型僅1800KG,而射程同樣300KM(楨:?)。日炙彈長:9.4公尺 彈徑:1.3公尺 彈重:4000公斤 最大射程:120公里/改進型160公里。連俄印和製的布拉莫斯,比臺灣雄風三還差了一點,更不用說中共老舊的C101/301(楨:CM-400AKG與鷹擊12呢? 「雄三」的載艦能逃過大陸的空襲及潛艇攔截嗎?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形容為「蚊子叮大象」)。
http://forum.dtmonline.com/leo/cgi-bin/topic.cgi?forum=5&topic=740
俄國-31反艦導彈
(上圖為俄國現代艦所配P一270‧3M-80‧SS—N一22‧日炙改良版稱白蛉,反艦導彈)
【維基百科】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有效射程,目前軍方尚未公佈資料,有推測為130公里,台灣媒體一般報導為150公里,單位造價約1億新台幣。改良增程型的雄三射程由150公里提升為400公里,飛行速度三馬赫。增程型是將雄三彈體等比例加大,增加引擎燃料空間來實現,因此比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的體積更大。雄風三型的計畫代名為「追風」,原始設計採用整合式衝壓發動機,即助推器(SRB)與續航衝壓發動機整合一體裝置於彈體後段,節省飛彈的長度與體積。然而到量產時為了安裝在成功級巡防艦的上層甲板,由於長度限制,最後仍放棄整合式燃燒室設計,採取可拋棄助推火箭設計。發射時,由2具側掛的助推器和飛彈主體的整合式火箭衝壓發動機將飛彈送至高空,並加速到一定速度後點燃衝壓發動機,進行後續航程,並大幅提升飛行速度。

雄二E指揮車偽裝快遞 網友破解:飛彈基地被軍事迷分別辨識,一一註明通資電中繼車、掛彈車、雄風二E飛彈、卡車拖車頭、指揮管制車、雄二E飛彈車(12點鐘方向順時鐘起)。
  美媒戰略之頁2013-01-29揭秘中國CM-400AKG導彈 是鷹擊12出口版(楨:?)
2012珠海航展現場展出的CM-400AKG導彈和梟龍FC1輕型戰機,從外形看與鷹擊12完全不同
簡氏2013-01-23中國研鷹擊12和鷹擊18超音速反艦導彈:鷹擊-12採用雙進氣口衝壓噴氣發動機設計,重量在2-2.5噸之間,彈長約7米,飛行速度可達2-4馬赫,射程在250公里到500公里,尺寸和重量遠超俄制KH-31反艦導彈(中國以鷹擊-91的代號生產)。中國可能還在研製一款更大的垂直發射反艦導彈,代號鷹擊-18。與中國上世紀購自俄羅斯的KH-41日炙反艦導彈大小差不多。鷹擊-12反艦導彈的研發使中國加入了亞太研發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競賽,包括臺灣的雄風3型反艦導彈,日本的XASM-3空射反艦導彈和印尼從印度引進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
臺灣雄風3型反艦導彈
日本XASM-3空射反艦導彈
印度布拉莫斯反艦導彈
  中國CM-400AKG 超音速巡航導彈,重約兩噸,最大射程達250公里,其制導系統包括GPS系統、機載雷達和可識別具體目標的圖像識別系統。其采用固體火箭爲動力裝置,飛行速度超過4馬赫,可利用高速飛行能力突破艦艇防空網。據悉,配備穿甲彈頭和爆破彈頭的這款中國新型導彈主要用于打擊固定目標和航母等慢速運動目標。類似印俄合制的布拉莫斯(楨:?布拉莫斯射程300公里,但重3.2噸、彈長9.4米,徑寬670毫米,空射也重2.5噸,速度才3馬赫,單價則高達200-300萬美元!詳參【圖博館】:俄羅斯反艦導彈家族 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英媒:世界上任何一款導彈都無法與中國C805相比?英國《防務周刊》2008-06-02稱:中國最近已成功研制出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C805,重3噸,長8米,直徑爲670毫米,固體燃料推進,射程380公裏,可攜帶300公斤的常規彈頭,可以從多種平臺上發射。(楨:原來是鷹擊-12!C-805是YJ-8的終級型號

  【百度百科】鷹擊-12:有人認為鷹擊12是俄軍紅寶石系列反艦導彈的國產化,這種說法可能不準確。有觀點認為:我軍最新的導彈技術水準在某些領域已經領先美國3-5年(比如代號為4171導彈定型任務以完成比鷹擊12理論上領先整整一代,微鐳射抗干擾系統+智慧化衛星制導+分離假彈頭+主被動二程雷達+末段入水攻擊方式,每枚導彈造價380萬美圓左右因造價太高未被量產,但部分技術已被東風31B型導彈使用)  鷹擊12分空射、艦射和潛射三種。  鷹擊12運用了中國最先進的雷射技術成果,解決了抗干擾性問題,即使在脈衝炸彈的干擾下鷹擊12的鐳射抗干擾系統仍然可以100公里不超過1.5米的誤差(鷹擊12即使在發射時就受到了敵方的干擾,按其終極射程550公里計算其誤差也不過9米,況且鷹擊12末段有自動修復程式)。鷹擊12發射後飛向高度為1200米的高空後接受預警雷達的第一次目標鎖定參數後,接受系統將參數發送給鷹擊12的鐳射制導控制系統後,鷹擊12導彈在電子地圖的動態指揮下靜默飛行,速度為1.5馬赫,高度12-15米。當離攻擊目標50海裡的時候,鷹擊12分離出一枚主動式+微波熱制導式空中雷達進行最後階段制導,同時鷹擊12導彈4玫助推導彈點火,導彈以6-8馬赫的速度在上空預警雷達的指令下直擊目標,攻擊最後階段戰鬥部脫離,即使敵方的密集陣或導彈攔截,對於每秒1360米-2080米,體積不大與3立方米的戰鬥部也望彈興歎。  鷹擊12同時具有較強的假彈頭欺騙戰術,當敵方在150公里開外發現鷹擊12後,敵方用導彈攔截,鷹擊12會將其中二枚助推火箭發射進行干擾,只不過在最後的攻擊階段攻擊距離縮短為25海裡,導彈末端攻擊速度降至為3-4馬赫。  鷹擊12導彈的戰鬥部為800公斤的超高爆炸藥,這是為美國航母量身定做的。鷹擊12的潛射型其戰鬥部更重達1200公斤(這就是為什麼鷹擊12的潛射型的射程僅有360公里的原因)  鷹擊12導彈的射程為550公里,但是其燃料部是在發射前通過內置燃料調節器調節後調整其發射射程的,因此內置燃料調節器調節具有很好的調節協調作用,使得導彈在飛行速度、射程方面有很大的變數。  鷹擊12導彈的造價在180萬美圓一枚,因此軍方首批定量只有816枚(不包括潛射型),軍方認為如果鷹擊12導彈的造價在每枚90萬美圓左右方可大量訂購(鷹擊12的總設計師正在考慮鷹擊12分離出的那枚主動式+微波熱制制導式空中雷達,鷹擊12的鐳射抗干擾系統造價更達58萬美圓,僅這兩部分占了鷹擊12 造價的46.11%)。因此軍方僅僅將首批的鷹擊12裝到了170導彈驅逐艦號上,168、169也只能裝鷹擊83反艦導彈了。空軍的殲十和093核動力攻擊潛艇這些高貴血統的克敵利器才能裝備上鷹擊12這種我們中國人的爭氣彈,相信隨著鷹擊12的閃亮登場,將大大提高我軍攻擊航母編隊的能力
美國魚叉導彈就已被銷往30多個國家:魚叉Block2靠渦輪噴氣動力,重690公斤(1518鎊),攜帶220公斤彈頭,有80海裏攻擊範圍,正在進行改進,飛行速度達到高亞音速。洛-馬公司也在開發一種沖壓式噴氣動力超音速導彈,這將會在2013年進行試飛。
歐洲MBDA公司的飛魚MM40 Block 3用Microturbo TRI-40渦輪噴氣發動機替代了原有的火箭噴射引擎,飛行超過100海裏,解決了Block2所面臨相對範圍比較短的問題。Block3飛行超過100海裏,並且得益于新功能,比如先進的電子系統和螺旋式攻擊性。
国产C802A反舰导弹可摧毁3000吨级护卫舰(图)

法國飛魚擊敗中國C802贏得卡塔爾反艦導彈合同:美國環球戰略網2010-04-28報道,在印尼、泰國等紛紛選擇採購中國C802反艦導彈裝備各自軍隊的背景下,卡塔爾卻在選擇反艦導彈時放棄了C802,而選擇了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新飛魚MMBlock3型導彈配備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因此其射程達到了原有導彈的兩倍——180公裏。新型噴氣推進式飛魚導彈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應對源自中國的競爭。例如,印尼日前便選擇採購更廉價且射程更遠的中國C802A 反艦導彈,而放棄了火箭助推式的“飛魚”導彈。中國的C802A導彈長6.8米、直徑360毫米、重682公斤,可攜帶重165公斤的彈頭。C802最大射程為120公裏,而且飛行速度可達每秒250米。 與C802相比,法國“飛魚”導彈大小和性能相同,但其成本卻是前者的兩倍(每枚導彈的價格在100萬美元以上,但眾所周知,制造商可以靈活定價)。 

 

遼寧號庫茲涅佐夫號不同之處 2012-10-01 北京晚報

 

驚心動魄!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東歸揭秘
\
武漢航母的後部清楚的顯示出也要安裝一塊相控陣板子。
\
武漢航母的左側艦島清晰的反應出瓦良格號簡潔化後的艦島模樣。

  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已于近日正式交付海軍,由此我國成爲世界第10個現役航空母艦擁有國,也是最後一個擁有航母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衆所周知,遼寧號是從前蘇聯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改裝而來的。相比他的“姐妹艦”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遼寧號進行了哪些改變?我們從遼寧號威猛雄壯的照片中,又能得到哪些有關中國航母發展的重要信息?

  不同之處1

  桅杆代替大圓筒

  航母艦島變清爽

  遼寧號航母從前蘇聯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改裝而來。而瓦良格號從設計上,和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同屬于一個級別。因此從航母的大致外形、長度、寬度、排水量等基本指標上,兩者沒有大差異。在世界現役航母中,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尺寸和排水量僅次于美國的企業級和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近期有新聞披露,美國的企業級核動力航母即將在2012年退役,那麽可以確定,庫茲涅佐夫號這一級別的大型航母(包括遼寧號),已經穩穩居于世界第二的位置。

  由于庫茲涅佐夫號采用常規動力,因此航母飛行甲板上的艦島要比美國、法國采用核動力航母的艦島大一些,這不僅僅是因爲要給航母使用的鍋爐煙囪留下空間,而且也反映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前蘇聯電子工業的水平還無法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只能以大體積來實現設計的要求。

  不過仔細對比遼寧號和庫茲涅佐夫號的照片,我們不難發現,遼寧號的艦島沒有了庫艦宛如叢林般樹立的各種天線,艦島上面的大圓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桅杆,其上是國産新型雷達,艦島原來的4面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也被換成了和中華神盾裝備一樣的國産有源相控陣雷達。整個艦島舷窗被封閉,在中國海軍淡灰色標准塗裝下,顯得更爲清爽。

  除了艦島,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原來在甲板周圍裝備的AK-630和“卡什坦”近防系統,在遼寧號上也換成了國産導彈與快炮近防系統以及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和電子幹擾誘餌發射器。而在甲板上,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原有的“花崗岩”大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也被取消。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前蘇聯在航母發展上的一些彎路,已經被中國認真研究,前蘇聯航母“戲不夠,反艦導彈來湊”的惡果已經被摒棄,中國航母的發展已經走到了以艦載機攻防爲主的正確軌道上來。

  不同之處2

  加大滑躍角度

  提升作戰性能

  庫茲涅佐夫號和當初的瓦良格號盡管是同一級艦艇,都使用滑躍式甲板起飛的方式,但兩者前甲板上翹的角度稍有不同。

  前蘇聯在設計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時,保守地將甲板滑躍角確定在12度,但是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建造後的幾年測試中,根據參與試驗的飛行員的意見和試驗結果分析,如果加大滑躍角,可以進一步提高艦載機的起飛安全性能和載重能力,更有利于整體作戰性能的提升,于是瓦良格號滑躍甲板的滑躍角便增加到了14度。這樣在同樣使用蘇-33艦載機的條件下,遼寧號的甲板可以增加10%的起飛重量。

  不同之處3

  艙室結構有變化

  滿載排水量增加

  除了外形,遼寧號的內部更值得分析研究。根據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相關情況,我們也可以一窺這樣一艘大型航母的內部複雜程度。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總共有7層甲板、3800個艙室,可容納1900名艦員、17架固定翼戰鬥機和17架直升機。瓦良格號(即今遼寧號)與庫茲涅佐夫號在艦體布局等方面並沒有大的出入,但是由于內部艙室結構和艦內油料裝載量的變化,滿載排水量增加了6000多噸。同時,瓦良格號采用了全新的總段模塊化建造方法,全艦共由1059個建造分段及安裝單元組成,比庫茲涅佐夫號減少了35%。各種大型機械都是以整機機組的方式進入艦內安裝的,設備的完好率、安裝及與艦內系統集成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艦體防護方面,瓦良格號與庫茲涅佐夫號有著細微的差別。有資料顯示,庫茲涅佐夫號開始采用新型水下防護結構來提高整艦的抗打擊能力和生存力,由外向內分別爲:空艙(擴展艙)、吸收艙(內貯藏油艙)、過濾艙(安裝有各種管路),並設置了120毫米厚的高強度複合防彈裝甲。瓦良格號在繼承了庫茲涅佐夫號防護結構的同時,並沒有繼續采用高強度的複合防彈裝甲,爲瓦良格號節省出近200噸的結構重量,防護能力卻沒有下降。

  就在遼寧號服役的前幾天,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在試航中突然發生鍋爐故障,造成航母服役時間再度推遲。可見,航母再強大,沒有可靠的動力是絕對不行的。從世界現役航母來看,美國和法國航母均采用核動力,但2萬噸左右的輕型航母一般采用燃氣輪機。而大型航母如果不采用核動力,蒸汽動力是非常合適的選擇,技術也相對更成熟有把握。當然技術成熟也是相對于核動力而言的,即使是蒸汽動力,由于航母噸位大速度快,對鍋爐要求也很高。如果技術不過關,就會鬧出類似印度的笑話。

  從未來發展看,航母核動力是趨勢。甚至前些年俄羅斯也傳出要把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改成核動力的消息,但實際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難度不下于重新建造一艘新航母。就遼寧號來說,蒸汽動力已經完全適用,沒有必要在這方面冒險。

  不同之處4

  海上輪換獨一份

  超級伴侶在身邊

  在遼寧號服役現場,除了航母本身,我們注意到它身邊還有一艘白色舷號爲88的大型艦艇。從舷號上看,這艘艦艇應該屬于訓練艦類的輔助船,因爲海軍序列裏還有81鄭和號航海訓練艦,82世昌號國防動員艦。

  從網絡流傳的88艦圖片發現,其龐大的艦體周圍密布著舷窗和扶欄,視線所及範圍內沒有安裝任何武器裝備,甲板上方空蕩平整,鋪有紅綠相間的塑膠跑道,甚至還有籃球架。這和鄭和號、世昌號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網友認爲,從外形內部設施來看,88艦更像是海軍版的巨型郵輪。

  乘坐郵輪旅遊,近年來已成爲國人休閑的一種時髦方式。而以巨型郵輪作爲海軍航母艦員遠海學習和休整的設施,進而快速實現航母戰鬥力的生成,這在世界海軍發展上還是獨一份。當初前蘇聯海軍航母在遠洋上可沒有這待遇,現在的庫茲涅佐夫航母更是沒有這樣的超級伴侶。

  現代航母的發展,不但受限于航母本身的技術平臺,而且和海外基地的數量配備有直接關系。美國之所以能夠有世界最強大的航母力量,和美軍遍及世界的海外基地有著緊密聯系。美軍航母在遠海訓練或作戰都能到基地補給,艦員也能到陸地休整。反觀前蘇聯航母發展,由于沒有海外基地的支撐,每次航母遠海訓練,艦員長期在海上生活,枯燥無味,到後來幾乎是苦不堪言。現在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基本限制在地中海、黑海和巴倫支海附近,幾乎無法實現遠洋出擊。

  但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像美國那樣具有全世界基地網絡。88艦的出現,可以說另辟蹊徑找到了一條解決航母發展和基地支撐矛盾的辦法。當然,88艦不能完全代替海外基地的存在,但可以減少航母對陸地基地的要求,可以通過郵輪海上輪換和陸上基地輪換的組合方式,提升整個航母作戰群的戰鬥力和費效比。畢竟海外基地的費用十分昂貴,即使像美軍,近年來也在縮減海外基地的數量。筆者鬥膽推測,88艦伴隨保障模式不但是中國海軍首創,而且將來會成爲其他國家海軍學習的經典案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0-01/0846702585.html

  相關新聞

專家稱遼寧號航母要優于俄印兩國現役航母

印度購二手航母成笑柄 印將軍中俄方美人計 “世界第二”夢想破滅

俄改裝印航母 延明年十月交艦

 

遼寧號航空母艦 维基百科

 

遼寧號航空母艦的官方名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艦,簡稱遼寧艦,舷號為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原來為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2號艦瓦良格號(俄文:Варяг;英文:Varangian)。

  1980年代中後時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因而中斷。由於經濟原因,俄羅斯與烏克蘭無辦法達成協議;1995年,俄羅斯決定將瓦良格號從俄羅斯海軍編製退出,並且作為償還債務的替代品正式送交予烏克蘭;烏克蘭則決定將瓦良格號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1998年至1999年年間,一家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以商業原因向烏克蘭方面購買瓦良格號,幾經拖延及波折,終於購買成功。於1999年7月開始,瓦良格號被拖回中國,然而中途亦都受到阻撓,最終瓦良格號於2003年3月4日方才抵達中國大連港。至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被拖進大連造船廠的乾船塢,開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更改安裝及繼續建造。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技研究、實驗及訓練用途[4][5]。2012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公布瓦良格正式更改名稱為遼寧;同日早上,官方舉行了交接入列儀式,將遼寧艦正式交付予解放軍海軍。

  指揮官

艦長:張崢,海軍大校。

政委:梅文,海軍大校。[6]

  航母艦員

遼寧艦的編製等級為正師級,編製員額1,000餘人。首批艦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軍官達到98%以上,其中具有碩士和博士的有50餘人。與其他國家的航空母艦一樣,遼寧艦上有5%為女性人員[6][7]。

  命名

自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後,關於其的命名便眾說紛紜。最早於2008年時,有中方媒體編造西方媒體名義之新聞,稱其為施琅號(施琅為明末清初軍事家,明鄭降清將領,幫助清攻佔台灣)[8]。但是這一說法隨後遭到了國務院台辦發言人的否認[9];並且一部分輿論認為,如果航空母艦命名為施琅號的話,「無疑會在台灣地區以及國際社會產生負面影響。」[10]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路上,很多網民認為該艘航空母艦可能會名為毛澤東號、孫中山號或者北京號等[11],亦有消息人士指稱軍隊可能將這艘航空母艦命名為薩鎮冰號[12]。

  《鏡報月刊》報導,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將被命名為旅順號,因為旅順口記載了當年日本及俄羅斯對中國的侵略,以及蘇聯為培育訓練中國海軍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原本有一艘江衛II級527號旅順艦,年前已經更改名稱為洛陽艦,就是為了騰出該名。[13]

  2012年8月19日,解放軍少將羅援表示,可以考慮將瓦良格號冠名為釣魚島號[14]。

  2012年9月2日,瓦良格號被塗以阿拉伯數字16的舷號。其後,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表示估計,航空母艦會以湖北號命名,理據是湖北是第16大省份,且是中國航空母艦之父劉華清的故鄉。然而,為了避免艦艇重名或者交叉,三大艦隊艦艇名稱必須要嚴格地按照區域來劃分,湖北號劃歸東海艦隊。若果航空母艦被編制入北海艦隊,則理應用華北、東北與西北等14省區的名稱來命名[15]。9月10日,《南方都市報》引述權威人士消息,瓦良格號「將會以改造時它所在的省份來命名」,即遼寧號。[16] 9月25日,官方公布其命名為遼寧號。[17]

  建造背景

瓦良格號原屬於前蘇聯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1982年5月7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決議按1143.5設計方案建造第三代航空母艦,「定單105」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在1982年開始工程,次年,蘇聯再次決議生產「定單106」的第二艘航空母艦。兩艘航空母艦都是分配給烏克蘭聯盟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承建。黑海造船廠之所以有利於航空母艦生產,在於其擁有芬蘭科尼公司生產的兩部具有900噸起重能力的天車,面積達1.8萬平方米、具備40,000噸承重能力的造船平台,以及過往製作航空母艦的經驗。1985年12月4日,名為里加的「定單106」移動至造船台,1988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定單106」被正式命名為瓦良格號,以紀念日俄戰爭中沉沒的瓦良格號巡洋艦。至1991年11月,瓦良格號的完成度達到68%。

  此時蘇聯解體,正在工程中的瓦良格號由於位於烏克蘭國內,因而只能夠停靠在廠區外的南布格河口。1993年,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俄羅斯海軍總司令格羅莫夫和烏克蘭總理庫奇馬來到黑海造船廠,討論完成瓦良格的可能性。烏克蘭要求俄羅斯支付整艘航空母艦的造價,俄羅斯則堅持支付當初蘇聯政府未支付的30%貨款,最後討論中斷。1995年,瓦良格號正式退出俄羅斯海軍編製,作為償還債務的替代品交予烏克蘭;時任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決定將瓦良格號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18][19]

  中國購入

早在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部分人士均有自行生產航空母艦的打算。1985年3月,廣州造船廠拆解報廢的澳大利亞海軍墨爾本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曾派員參觀,這次拆解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研究人員留下深刻印象。而當時劉華清打出「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認為航空母艦是戰略中的一環。但是限於國力,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無力生產或者保有航空母艦。進入1990年代中期,生產航空母艦的言論因為實際上無能力負擔的情況下而冷卻。

  1997年,簡氏雜誌的報導《瓦良格號即將解體》後,未建造完成的瓦良格號再度引起世人關注。當年的工程並非是解體艦隻,而是將艦上所有的機電設備拆除。工程完成後,烏克蘭公佈希望以2,000萬美金的價錢,招攬為此艘艦隻解體的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對此很感興趣,當時烏克蘭政府預計解體該艦需2.5億美元,廢鋼卻只值500萬美元。烏克蘭為此曾接觸包括中國的多個國家,中國軍方亦派出代表團前往了解。一家法國公司曾打算將瓦良格號改造成海上航空母艦酒店,但是因為船艙太低而作罷。還有一家英國公司打算將航空母艦改造成海上監獄。[11]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內部分為兩派,一派支持買個半成品回來改造,另一派支持自行研發航空母艦。經計算,需要昂貴的投資才能夠使到航空母艦完成,軍方高層於是決定放棄購買。(一說為兩國私下秘密訂立買賣協議)[5]

  1984年從廣州軍區體工大隊退役的香港創律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徐增平,在1997年通過新聞報導了解到烏克蘭正在出售瓦良格號後,就飛赴烏克蘭實地了解考察,提出以創律公司名義購買航空母艦的構想。[20] 他以自己的名義註冊了一家名為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的私人公司,並且以購買船隻為賭船為理由,前往商量及討論購買事宜[21]。有資料顯示,當年大舉投資實業的華夏證券投入了5.8億人民幣以購買瓦良格號,其有可能為徐增平的資金來源。[22][23]

  1998年至1999年年間,航空母艦本體初步定價在1,800萬美元,在中方提出需要航空母艦的設計圖紙用於改造時,烏克蘭將價格提高到2,000萬美元。雙方初步同意後,中方等候批覆,烏克蘭方面卻突然稱需要通過拍賣會拍賣。經過公開競標,中方正式以2,000萬美元投得航空母艦及30多萬張、近20噸重的設計圖紙,然而當中部份關鍵的設計圖紙有遺失。烏克蘭方面的船廠人員及警衛在圖紙交接完畢後,敬禮送別,不少人為之流淚。[24]

  拖回中國

交易達成後,瓦良格號的設計圖紙由專機運往中國,航空母艦本身則於1999年被拖往中國。瓦良格號船身的名字旁,標有英文「聖文」單詞,代表該船的新註冊地聖文森特島和格林納丁斯群島的首府。按原定計劃,船將會經過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地中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這時,土耳其以無動力大型艦隻的拖運若發生意外,有可能阻塞博斯普魯斯海峽或達達尼爾海峽為理由,拖延發放航行許可。中方為此與其展開長達一年半時間的談判。

  談判中,土耳其認為即使中方能遵守其約定的20條海上防範措施,對海峽內的船隻威脅只能降低60%-70%。為此土耳其方面需要在航空母艦通過期間,禁止船隻通過,使用7艘拖船和消防救生船維持秩序,另要求所有船隻安裝由土耳其提供的通信設備,通過時打開船上所有照明設備。對於其通過時的所有風險,運輸方全部承擔,並且需要支付10億美元保證金。最終雙方達成協議,航空母艦得以允許通過。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在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時,共有16名領航員和250名水手參與運輸工作。11月3日航空母艦進入愛琴海後,遇上了風暴,3艘拖船的拖纜相繼刮斷,航空母艦失控。航空母艦上3名俄羅斯籍水手、3名烏克蘭籍水手和1名菲律賓籍水手儘力挽救仍無法阻止航空母艦失控,最終航空母艦在希臘優卑亞島擱淺,希臘海事救護直升機救走水手。11月6日,拖船哈里瓦冠軍號(Haliva Champion)的水手阿力士·利馬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11月7日,運送公司用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再次控制住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從地中海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再從西岸環繞非洲大陸。2001年12月11日,航空母艦駛過好望角後橫穿印度洋。2002年2月5日,航空母艦駛入馬六甲海峽,隨後進入中國的南海區域。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整個航程達15,200海里,花費3,000萬美元[4][25]。

  改造

2011年7月3日拍攝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旁邊舷號88是中國海軍的徐霞客號海軍豪華客輪(也有說法稱為訓練艦),用以航空母艦訓練人員的輪換。

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停靠在大連港後,並未如早前所宣稱般改作為賭場用途,而是將其放置在海港上一年而未有任何動作,甚至任由民眾靠近參觀。有資料顯示,徐增平通過關係找到已經退休在家的海軍中將張序三,表示只要軍方想要,願意原價賣給海軍。由張序三牽線與負責艦船研究的船舶第七研究院聯繫,最終將航空母艦交予中國軍方。[5]

  2005年4月26日,大連港輪駁公司的6艘大馬力拖輪把瓦良格號拖進了大連造船廠的乾船塢,8月初,瓦良格以標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灰色塗裝再次下水;並且開始進行更改安裝工程,包括結構更改安裝:取消艦首12單元反艦導彈垂直發射筒,將士兵船艙前移合併,以獲取擴充機庫的空間;安裝了4台總功率為200,000馬力的TB-12蒸汽輪機等等。然後中國又花費了約一年多的時間,將船上的部分設施拆除[26]。直至2008年7月,瓦良格號仍然未有更多的改造工程進行。[27] 2008年末,中國戰略評論家張召忠少將公開指稱瓦良格號將會是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這番言論使得瓦良格號再次成為世界軍事論壇上的焦點。與此同時,瓦良格的改造工程重啟,艦首部分和遠程反艦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被拆除,並開始加裝新的武器設施。[28] 與此同時,航母工作人員的訓練工作展開。位於武漢中國艦船設計研究中心新區的形似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艦橋和甲板的建築建成,並被用作模擬訓練。該建築物尺寸和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十分相似,擁有和瓦良格號類似的滑躍式飛行甲板和艦橋,建築頂部還停放有飛機模型。[29][30]

  2009年5月,瓦良格號艦首的蘇聯海軍的航空兵徽章被拆除,船身的俄文艦名被鏟去;8月21日艦島改造開始。經過了幾個月的改造,2010年3月19日,瓦良格號進入舾裝碼頭,進行外部改造。[31]

  2011年4月,環球網及新華網等官方媒體均轉述予外國媒體有關該航空母艦的消息。[32] 同年6月,瓦良格上的工作人員開始清理甲板,相控陣雷達和地對空導彈已加裝在艦上,這被外界認為是主體改造工作完成。[33]7月27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此為官方對瓦良格號的軍事改造工作的首次承認。[34]

  試航

2011年8月1日,甲板經清理及塗漆工作完畢,傍晚數以百計的海軍官兵列隊登上了航空母艦進行系統測試。[35] 8月10日,瓦良格號出海進行航行試驗,主要測試其動力輸出系統,8月14日上午返航,共計5天時間。返回後繼續在船廠進行改裝和測試工作。[36]

2011年11月29日,第2次出海,開展相關科研試驗,12月11日返回,持續時間長達13天。[37]

2011年12月20日,第3次出海試航,[38] 12月29日返回,持續時間達9天。

2012年1月8日,中國航空母艦平台第4次出海試驗,1月15日返回,歷時8天。

2012年4月20日,8時許再次從大連啟航,出海進行第5次海試,[39] 經過11天海試,於4月30日在濃霧中悄然駛回大連港,海試比預期超出一天時間。[40]

2012年5月6日,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進行第6次試航,5月15日17時許駛回大連港泊位,完成了為期9天的海上測試。[41] 5月23日9時起至6月1日7時,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進行第7次試航,持續時間超過200個小時,共計10天。[42][43]

2012年6月7日9時5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開始進行第8次航海測試[44],6月22日10時42分,完成第8次海試返回大連港,[45][46] 共計16天。

2012年7月6日上午,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再次駛離遼寧省大連市造船新廠碼頭,開始進行第9次航海試驗[47]。7月30日8時2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完成長達25天的第9次航海試驗,返回大連造船新廠碼頭,這是迄今歷次海試中時間最長的一次[48],歷時25天。

2012年8月27日15時35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在經過近一個月的休整之後,駛出遼寧省大連市的停泊碼頭,開始第10次海試。[49] 8月30日9時3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在經過4天的第10次海試後,平穩地停靠在遼寧大連港碼頭。此次海試時長度不足70小時。[50]

  入列

2012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公布艦隻更改名稱為遼寧號;同日早上10時許,官方於大連造船廠舉行交接入列儀式,將16號艦隻正式交付予解放軍海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均有出席[51],其他人士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國務委員及國務院秘書長馬凱,中央軍委委員及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中央軍委委員及海軍司令員吳勝利等。眾人於儀式完成後登艦視察,檢閱海軍儀仗隊及視察艦上設備[52][53]。

  設計特點

在設計之初,蘇聯意圖建造一種達90000噸級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性能與美國配備有蒸汽彈射器的航空母艦相似;但因應資金,技術及戰略需要,蘇聯被迫降低標準,作為基輔級航空母艦向烏里楊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的過渡艦型。最終,該級別航空母艦為65000噸級,放棄了配備蒸汽彈射器轉而採用滑跳式甲板。艦載固定翼戰機依靠使用本身的引擎動力,衝上跳板升空。這種設計比起採用平面彈射器的航空母艦具備更高的飛機起飛角度和高度,所需要的操作人員較少;但飛機離艦的動力完全依靠該飛機的自身引擎,要在較短的甲板上達到足夠的離艦速度,增加了對其艦載機設計的難度。故此,對於艦載戰機起飛的重量亦有所限制,較難實現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升空,大大降低了其作戰效能。為了保證飛機在超低速的狀態下平穩而不進入失速狀態,會對飛行員的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54][55]

  該艦原也可以擔任巡洋艦,因為它原裝有12枚長程P-700 花崗岩/SS-N-19海難反艦飛彈和諸多武裝。中華人民共和國購入該艦後,在後期的改造工程中拆除了反艦飛彈發射裝置,並予以改裝以適合其它用途。[28]

  原艦參數

主尺寸:艦長302米(全長)、281米(水線)、艦寬70.5米、吃水10.5米

飛行甲板:長304,5米、寬75米

機庫:長152米、寬26米、高7米

排水量:55000噸(標準) 67000噸(滿載)

動 力:4台蒸汽輪機 4軸 200000馬力

航 速:29~31節

續航力:大於7000海里/18節

艦 員:1960+626(飛行人員)

武器裝備:

12單元SS-N-19反艦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2枚) 4座六聯SA-N-9防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92枚) 8座「卡什坦」(Kashtan)導炮合一近防系統 4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防炮 2座10管RBU 12000反潛火箭發射器 最大可載50架飛機,約為Su-33(Su-27)和Mig-29戰鬥機、Ka-27反潛直升機、Ka-31預警直升機等類型 電子設備:

聲納:Zvezda-2 主動搜索/攻擊(中低頻)聲納和MGK-345 Bronza/Ox Yoke 艦體聲納 雷達:兩座三面對空搜索雷達;1座MR-710「頂盤」三座標對海/空搜索雷達,D/E波段;2座MR-320M「雙支柱」對海雷達,F波段;3座「棕櫚葉」導航雷達,I波段 火控:4座「十字劍」,K波段,控制對空飛彈;8座「熱閃」火控雷達,J波段,控制近防系統 電子干擾:2部PK-2、10部PK-10[18]

  遼寧號武器裝備

18聯裝HQ-10(FL3000N)防空飛彈×3:左舷前部,左舷後部,右舷前部 30毫米近防炮(10-12管?)×3:左舷後部,右舷前部,右舷後部 12聯裝反潛/反魚雷多管火箭(RBU-6000)×2:左舷後部和右舷後部 多功能干擾火箭:24聯裝×4(左舷後部和右舷後部各1座,右舷中部2座),16聯裝×2(左舷中部)

  各方反應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於7月27日正式宣布中國在「利用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後,各方對此作出了表態。

美國:美國時任負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接受採訪時稱「中國擁有航空母艦很正常,中美兩國有足夠的智慧避免衝突,和平共處」[56]。

日本: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7月28日表態稱「(中國航空母艦)不僅僅令日本產生擔憂,也將成為整個地區和國際社會面臨的問題」,「期待中國公開包括擁有航空母艦的具體目的、今後的建造和部署計劃在內的信息」[57]。

菲律賓:菲武裝部隊發言人米格爾·羅德里格斯海軍准將表態稱「中國的有關舉動不會影響西菲律賓海(即南海)的穩定」,「我認為那影響不大。那是世界各國海軍建立信心的舉措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在建造航空母艦,但沒有理由感到擔憂[57]」。

中華人民共和國囯防部發言人楊宇軍於2012年5月31日在記者會上回應有關「瓦良格號頻繁海試是否意味著中國航母的列裝日益臨近」的提問時說,「自去年8月以來,我航母平台已經多次進行出海試驗,後續還要按計劃開展一系列的科研試驗,這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58]

2012年7月26日,楊宇軍在國防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有關「有傳聞稱,該航母平台將於建軍節前後入役」的提問時說,「至於剛才所說的航母平台將於8月1日前後交付部隊使用,我沒有得到這方面的消息。」[59]

   參考文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3%A6%E8%89%AF%E6%A0%BC%E5%8F%B7%E8%88%AA%E7%A9%BA%E6%AF%8D%E8%88%B0

 
中國雙航母群和水上預警機的可行性分析
 
  我講的雙航母戰鬥群,是指由一艘中型航母和一艘兩棲攻擊艦(或是一艘輕型多用途直升機航母)組成的戰鬥群。中型航母負責防空和攻擊任務,兩棲攻擊艦負責預警、反潛任務。
  經過改進後,我想水轟五(X)預警機應該和運八‘平衡木’的功能相差不大。由于機背多了脆弱的電子設備,回收時直接起吊有些困難。可考慮設計一個集裝箱式的起吊托盤,托盤上與水上預警機互設有開閉鎖裝置。托盤設計成浮箱式,可充水排水。回收時預警機先降落在海面上,然後由拖船將浮箱拖到指定位置,浮箱打開通海閥充水,潛入一定深度後前進到飛機下方,在水中對接成功後排水上浮,再完成閉鎖動作。然後由吊車起吊回母艦。考………(楨:太複雜了,不如像氣墊船一樣直接開進去!)
http://www.1n0.net/Article/jqcb/56594_2.html
 
中國航母預警機問題的完美解決方案
 
本文要闡明的是:如果中國海軍能夠找到一款運載重量和機內容積都足夠大的直升機米-26艦載預警直升機,必然可以避開類似于卡-31和海王預警型性能不足的缺陷,同時還可以獲得直升機用不著彈射器的優勢。
  對比網上的其它方案—如飛艇和水上飛機方案可以看到,飛艇方案雖然從理論上講在許多方面都有顯著的優點,但畢竟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出現一個已經投入實用的先例(楨:中可開);而水上飛機方案的最大缺點則是,在水上預警機起飛前從船塢母艦中下海,和降落後將水上預警機從海面回收進船塢母艦中這兩個過程都太過繁瑣。太繁瑣的事情總是會耗費太多的時間,而且還往往有著很高的故障率,而預警機是航母戰鬥群最重要的耳目,必須時刻保持耳不聾眼不花,而在這一點上,水上飛機方案的這項性能恐怕是相當難以達標。對比之下,米-26方案分別在容易實現和使用方便可靠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楨:人機要維修/移防/避颳..時才需像氣墊船一樣直接開進去,其餘時可停在各艦旁海面加油!
另參本館: 中國預警機 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俄中水上飛機 飛艇  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米-26  )
http://dajunshi.com/NetFriend/Mil/200702/12870_2.htm 
 
美國稱中國將造7-8艘航母遏制美國大洋軍事強權
 
  據《紐約郵報》2011年4月8日報道,中國第一艘航母即將下水。報道稱:“對那些否認中國海軍崛起的專家來說,這個消息極具諷刺意味”。
  文章稱,對于中國海軍對美國利益的威脅不會與日俱增這一錯覺,要提出質疑。請關注以下事實:
  第一、做過相關調查的人士幾乎都確信其國防預算日益攀升。
  第二、與美國相比,中國能更經濟有效的規劃、建造和維持自身軍事力量。中國軍恤較低,單憑這一點中國就占上風。
  第三、中國經濟迅猛增長,其對西方列強掠奪深惡痛絕。這樣,中國就不會滿足于與美國海軍享有的區域性平等。
  第四、中國不斷擴大在斐濟群島、薩摩亞群島、巴布亞新幾內亞島和瓦努阿圖島的影響力,建立西太平洋經濟”強權”。不僅如此,中國還在非洲、中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確立經濟合作關系;這都有利于中國成爲世界強國。
  第五、中國已成爲石油、汽油和原材料的主要進口國,並出口制成品;該進出口航線都受到中國保護。
  文章還稱,中國地緣政治戰略必然從內部轉向沿海及其周邊。中國將要打造航母,承認這一點,也就明確了下一步:中國重塑海軍,目的是擴大“全球”力量投射。
  文章稱,美國政府和公衆人士拒絕面對事實;相反,將美國國防經費與政府健康開支、農産品補貼一起作爲評估對象。這會影響其未來發展。中國大陸掌控臺灣勢必會爲美國敵軍打氣助威,使其友國信心喪失。比如說,古巴和委內瑞拉就會威脅到美國在墨西哥灣的石油資源,控制巴拿馬運河的中國航運公司,很可能會切斷美國海事戰略要塞——通過中國航母群強制施行。同時,中國宣布對馬六甲海峽進行海事隔離,同樣會用海軍戰略制空權來實施,這對美國經濟軍事將産生災難性的影響。這樣還會影響到全球。中國海軍會效仿美國海軍運作模式,遏制美國在地中海、波斯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的軍事強權。
  文章稱,未來,中國海軍將在七八艘航母的庇護下不斷壯大,各種案例接踵而至,令人不安。尤其美國航母從15艘減至11艘,還可能減到10艘,這種不安也愈加明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4-11/1017641988.html
 
解放軍少將:瓦良格號僅是訓練艦 國產航母最早2014年下水
 
   【香港商報2011年04月09日訊】記者敖雷報道:「瓦良格」號即將完成整修,中國軍事專家認為,其年內首航可能性頗大,但它并不是外界所說的中國第一艘「航母」,而只是一艘海軍訓練艦,可用於培養艦載機飛行員和航母系統的指揮、后勤保障等人才。一位解放軍少將昨天向本報預測,中國自造航母將在3到5年內下水,規模在3-6艘之間。
    「瓦良格」將是訓練艦
    6日,在官方通訊社網站新華網上轉載了題為《巨艦即將出航圓70年中國人航母夢》的網文與網圖。許多軍事迷由照片分析得出結論,「瓦良格」號上層建築的腳手架都拆了,近期就會出海。
    同期,國外亦有消息指,「瓦良格」最可能是在今年7月1日進行海試。
    中國軍控裁軍協會理事、解放軍少將徐光裕昨天對本報表示,外界將「瓦良格」與建黨90週年聯繫起來,雖然仍未有正式渠道的表態,但其今年首航的可能性的確存在。
    徐光裕分析說,從2008年該艦已經加快步伐進行改造,距今也有近3年時間,而且改造的船塢也是開放性的,外界可以通過照片看到改造進度。
    日前,國防部公布《2010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其中海軍部分并未透露將有航母入役。徐光裕表示,其實仔細分析可知,白皮書中已經指出,大型保障艦船就包括了訓練和保障艦隻,「瓦良格」未來真正的用途是訓練。
    同時他強調,「瓦良格」不是一個正式戰斗序列的航母,但用於培養艦載機飛行員和航母系統的指揮、后勤人才有非常好的作用。
   徐光裕稱,按照海軍近海防御的要求,未來中國建造3-6艘航母是較為理想的規模,航母會大大加強海上的制空力量,尤其是南海一帶已經超出了一般戰機的作戰半徑。建造航母必須達3艘以上才能保持戰力,通常情况下2艘值航,1艘需在船塢中進行維修。
    這位少將預計,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自造的航母應當在3-5年內就可以見到,也可能會有所提前。初步分析,中國前期的航母采用滑躍式起飛,將來將采用蒸汽彈射或者更高技術難度的電磁彈射。
    他認為,中國自造的航母下水后,很快就能與現有的艦隻組成特混艦隊形成戰力。
    重申航母「非攻」
    在采訪最后,徐光裕少將重申中國一貫立場,強調中國發展航母是出於自身的戰略需要,并不是要遠距離去攻擊某個國家,而且航母可執行許多非戰爭任務,比如反海盜、撤僑、人道主義救援等多種任務。
    他表示,周邊國家對中國擁有航母的不同反應僅僅是其他國家自己的判斷而已。
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1-04/09/content_2718547_2.htm

中國要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的出現堪稱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它使傳統的海戰從平面走向立體,從而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海戰。作為海戰場上最強大的力量,航空母艦是足以與核武器比肩的戰略性武器,是可以為國家利益做出特殊貢獻的“海上霸主”
1、寬廣的作戰能力
在現有的戰略性力量中,航空母艦具有最廣泛的作戰能力。現代航空母艦能夠有效的進行海戰、空戰、電子戰、反潛戰、對陸攻擊和登陸作戰等任務。航母具有長期持續的、大規模的打擊能力。它既可以進行核戰爭,也更適合數量眾多的常規戰爭。只有航母才是真正意義上軟硬兼施的兵器,是真正的多面手。核導彈、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沒有任何一種軍事力量具有這樣寬廣的使用範圍,沒有任何一種武器系統具有這樣多方面的作戰能力。
2、壟斷性
航空母艦裝備先進,技術精良,耗資巨大,是一個國家工業生產能力和科學技術水準的重要體現。世界上只有少數大國,才有可能擁有這樣的力量。正是這樣的壟斷性,又使航空母艦成為更加有效的軍事工具。世界上的各種“禁止使用公約”難以計數,就是沒有禁止使用航空母艦的公約,這又從另一個方面強化了航母的壟斷性。
3、超越打擊的有效工具
航空母艦可以在全世界範圍內航行和作戰。它可以合理合法地利用海洋通道,可以執行各種作戰的和非作戰的使命,遠遠超出了一個國家的領土範圍。
超越打擊就是我能打到你,卻不讓你打到我。巡航導彈和飛機轟炸是戰術層次上的超越打擊,可以使攻擊一方基本不受損失就獲得戰鬥勝利。航母是戰略層次上的超越打擊力量。它使戰術上的超越打擊成為可能,既獲得戰爭的勝利,又不使戰火燃到本國。
  4、生存能力和抗打擊能力超群
  有人曾設想用一顆導彈就把航母擊沉,其實這種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從概率上講,這無異於用步槍打噴氣式飛機的難度。航空母艦本身具有多層次的防衛體系,飛機攔截、導彈攔截、其他軍艦的火力攔截、航母本身的大口徑火炮遠端攔截和小口徑火炮近程攔截,最後還有航母本身強大的抗打擊、抗毀傷能力,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多層阻攔網同時出現漏洞的可能性,在概率上也是微乎其微的。美國在比基尼島的核武器試驗中,唯一沒有沉沒的就是航母。可以說航空母艦是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強的武器系統之一。
  5、航母是參與世界事務的有利工具
世界上各國的陸地和空中邊界,都是較固定的和不可侵犯的。現在已經沒有哪一個國家,敢於隨便侵犯別國的領土和領空。但是海洋卻是世界上的大通道。大國可以通過航母把自己的軍事力量投射到世界各地,把自己的意志和影響施加給其他國家。航母把超級大國的力量放大了好多倍。
  6、威懾、不戰而屈人之兵
幾十年來,超級大國每當有事,就派遣航母威懾恫嚇,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取得良好效果。戰爭還沒有打起來,就已經分出勝負了。這是航母大國把平時的經濟力量,在戰時集中使用的傑出表現。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軍事鬥爭領域中的最高境界,航母恰恰是實現這種理想的最有力的武器。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國家一直以來主要是以發展潛艇為主,而沒有將航母提上議事日程。雖然潛艇也是現代海戰的利器,但與航母相比,則存在著許多不足。
1、補給環節薄弱。潛艇自身能攜帶的物質較少,經常需要回港或接受潛艇補給艦的補給。回港時間太長,補給潛艇則攜帶物質有限,一般只能補給兩三艘潛艇。而且補給時必須浮上水面進行長時間作業,這時候是非常危險的。
2、指揮不靈活,潛艇不像軍艦,可以即時接受指揮部的指揮命令和及時接受作戰情報系統的資訊。一潛下水,就無法指揮它了,只能在定時上浮後接受命令和更新情報。
3、潛艇的特性就是隱蔽和突然,因此它適宜於對對方海上運輸線進行破壞,或是潛伏在對方港口或航線附近使對方感到航線不安全從而達到切斷交通線封鎖對方的目的。很顯然,一旦潛艇被對方發現,就會使自己處於危險和尷尬的境地。現在的搜潛手段正日趨進步,發展出了很多新的技術。而潛艇的隱身卻仍然停留在依靠水來隱藏自己的水準上。
4、自我防範能力太差,無法像航母編隊一樣能抵抗高強度的打擊。潛艇一旦遭到攻擊,只能被動防禦。隨著現代攻潛手段的日益完備和多樣化,潛艇的天敵將會越來越多。
5、火力打擊能力薄弱,無法像航母編隊一樣對敵方陸地目標進行持續、高強度的火力打擊。
6、綜合作戰能力差。潛艇或潛艇群的對艦攻擊能力或許並不低於航母或航母群,但卻遠遠無法完成對空中的打擊。雖然在對地的核攻擊能力方面潛艇一支獨秀,但現在核攻擊通常只是一種威懾,畢竟核戰爭不是可以隨便打的,而局部常規戰爭卻是長盛不衰。
7、由於潛艇是航母和航母群最大的威脅,因此航母群通常也配備若干艘潛艇和反潛戰艦,同時航母上也配備一些反潛戰機,這就對來襲潛艇形成了三層立體防範,潛艇對航母的威脅也就大大減少。
  因此在未來的海戰中,潛艇只能作為一種輔助力量來使用,它不可能取代航母的主力位置。
  儘管航母“海上霸主”的地位勿庸置疑,但仍有許多人對我國發展航母心存疑慮,認識不足。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放眼未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它。
1、缺乏資金和技術不應成為不發展航母的理由。現在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躍居世界前幾位,集中財力發展一兩件關鍵的武器系統還是有可能的。中國擁有獨立自主的船舶工業體系和航空工業體系,船舶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準都處於世界先進地位,有些方面並不比發達國家差。
  由於我們的勞動力和材料成本較低,在同樣的規模下,中國建造航母的費用應遠遠低於美國。同時我們的航母主要用於自衛,不會到其他國家去眩耀武力,也不經常採取戰爭行動,使用費用當然也不會那樣高昂。
2、發展航母必然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反對建航母的人認為:以我們現在的水準,就算建成航母,也只能是艘中型航母。其防空、反艦和反潛能力都不足。根本無法與美國航母抗衡,只能是個鐵棺材。就目前而言,這種觀點有他的道理。問題是航母是現今技術含量最高,威力最大的海軍兵器之一。沒有弱小的,不成熟的第一代產品,就不會有以後的發展。美國的航母發源於二戰之前。在靠艦炮講話的年代,他們的第一代航母何嘗不是鐵棺材呢?
3、應以發展的觀點看航母的用途。反對建航母的另一個主要觀點是現在建航母,頗有些殺雞用牛刀的感覺。打南沙,對手太弱,靠艦炮就可以了,打臺灣,對手太近,靠陸基飛機也可以了,沒航母什麼事。這種分析也對。可是,我們的國家利益是在不斷發展的,無論我們承不承認,我們最終還是會有我們的全球利益,要保護這些利益,最終還是需要航母。
4、同時我們也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別國的軍事建設。反對建航母的第三個主要觀點是擔心建航母會引起他國敵視,導致軍備競賽,惡化我國的生存條件。可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們沒有航母,別的國家就不去追求壓倒性的軍事優勢了嗎?現在我們能威脅到美國的洲際導彈寥寥可數,可美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發展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最後,我們還要看到航母和核彈、核潛艇一樣都是戰略性威懾武器。我們的核彈威力遠遠不如美俄,我們的核潛艇也就是人家六七十年代的水準,可有了他們,美國航母就要退避三舍。同樣,我們的第一代航母就算並不完備,但只要搞出來,這種威懾力就不可小視。 張恩喬 摘自:三九軍事網
http://bwl.top81.cn/military/navy/304.htm
 
反對中國建造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派請你們打開地圖看一看,如果中國有航空母艦放在哪里戰鬥最好呢?中國的哪一個海外基地可以為航空母艦提供支援呢?我再請教你們,目前誰是中國最主要的敵人呢?對付這個敵人時航空母艦的作用大不大呢?我還要請教你們,當中國的航空母艦無論數量還是品質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能不能夠必然為中國帶來海戰的勝利呢?
  航空母艦是遠洋戰艦,如果想放在近海作戰那末根本就沒有造航空母艦的必要。航空母艦需要龐大的後勤支援體系才能發揮本身強大的戰鬥力。中國和美國不同的是中國沒有綿延而眾多的海外基地來保障航空母艦編隊順利的實施作戰行動。中國沒有海外基地支援航空母艦,沒有海外領土需要航空母艦保衛,我們不需要遠隔重洋進行全球軍事部署。從本土用軍事運輸對航空母艦進行保障在和平時期問題還不大,但是在戰時就會變成一場惡夢。迴旋餘地相當狹小,周圍耳目眾多,這就是你們的所謂中國航空母艦的戰場。美國能夠造航空母艦,而對中國來說意義實在不大。美國能幹的事我們卻不能夠去硬幹,否則就必然會出亂子。我們不要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派們,目前誰是中國主要的威脅呢?我說是台獨和支持台獨勢力的外國敵對勢力。臺灣問題事關大局,事關國家根本!臺灣問題處理不好會動搖國家。先臺灣問題,後南海諸島問題這是個根本的戰略部署。順序絕不能顛倒!臺灣離開祖國的海岸線平均200公里的地理事實就決定了如果從軍事上解決臺灣問題軍隊就必須能夠解決200公里的距離上能夠打得贏的問題。
  軍隊的建設必需服從200公里上能夠打得贏這個根本的需要上。一切其他的東西都不能幹擾軍隊建設的這個中心環節。航空母艦對這個戰略部署幫助不大。如果建造航空母艦就是為了打算在離開祖國200公里的地方作戰,那末我們就根本不需要這樣的航空母艦!航空母艦代價高昂而且建設週期很長。從造一艘五萬噸的航空母艦來看,法國用了十二年還沒有真正投入現役,他們在有美國技術援助的情況下還是進展緩慢。我看中國如果要造這類軍艦,時間上即使不會用十二年但也不會很短。畢竟我們在技術和工藝上都是頭一次。那麼長的時間裏戰略形勢發展會發展成什麼樣的局面呢?假設臺灣幾年內就宣佈獨立而我們卻把有限的資源和主要的精力放在航空母艦派們想要的那個龐然大物上豈不是糟糕嗎?我們不要航空母艦!
  中國如果想和美國進行造艦競賽,那麼做正好是美國求之不得的局面。美國的地理環境本來就適合航空母艦戰略,再加上他們海軍建設基礎雄厚,經驗豐富,還有日本的幫助,中國的挑戰不可能超過他們兩個國家反而會刺激他們,最後必然就會形成我們造一艘,他們造兩艘三艘的局面。依照這個路子走下去美國肯定會還是會牢牢的掌握制海權。航空母艦派們只是很天真爛漫的想著向天平的一邊加重量,妄想天平會向我們這邊傾斜,醒醒吧你們!這是錯誤的前提和不可能的結果。我們不要航空母艦!
  未來是太空的世界,美國軍隊所以強大也完全是因為他們現在有一套軍事衛星服務系統,依靠了這些系統他們能夠迅速建立對全世界的絕對軍事優勢。海軍的發展必需同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進步緊密聯繫起來。從太空發現敵人,從太空控制海洋和陸地,從太空來引導消滅海洋的敵人,用中國對太空的控制來轉化為中國對海洋的控制。航空母艦遲早會成為碩大的恐龍,必然會成為遭到先進科學的淘汰另外一種無畏戰艦。如果能夠用三十年的眼光來看待海洋和海權以及海軍的建設方向,我們並不需要太大的想像力和領悟力,就會發現未來的海軍將是一支智力密集的,太空化,導彈武器遠戰化,主戰兵器日益隱匿化的遠戰海軍。水面的,水下的和來自陸地的遠端導彈武器將使海軍的作戰距離超過一兩千公里甚至於更遠,而打擊也會更為迅捷和隱匿。未來對遠洋的控制甚至能夠從本土來進行,地理的優勢會被技術革命的衝擊所抵消,而三軍的差異會日益減少。在這場必定要到來的軍事技術革命中,中國和美國是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競爭的競爭者;在這場必然要到來的軍事革命中,誰擁有越少的舊裝備,誰能夠不為過去的理論和陳舊裝備所導致的陳舊觀念所拖累,誰就能夠前進得更輕快,前進得更好。像航空母艦這類昂貴的而壯觀的設施在未來就會變成時髦而無用的拖累。
  在這變革的前夜,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在各前沿科技領域冒落後的危險,電腦技術,太空領域的各技術,新材料技術,新的發動機技術,隱身技術,雷射技術等一切現代的技術都構成了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基礎。我們不和美國搞那種毫無意義的軍備競賽,我們反對現在投入大量資源來建設必定會在10年內變成浪費的大型海軍裝備。因為我們實在看不出這樣的發展對中國能有任何幫助。我們是技術革命派!我們不要航空母艦! 2001年6月14日 萬維軍事
http://bwl.top81.cn/military/navy/302.htm
 
另參本館:
 
中國與印度 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 中國造航母的正反意見 看清中國的航母雄心 中國迫切需要航母嗎 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俄羅斯航空母艦 尼米茲航空母艦  071、大隅與獨島

台長: 阿楨
人氣(2,617) | 回應(5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海軍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
此分類上一篇:看清中國的航母雄心

顯示全部58則回應

圖博館
等美國陷入朝鮮戰場後,我國就可以集中百萬人以上兵力,在空軍掩護下,在戰略運輸能力的支援下,出新疆,過阿富汗直下伊朗,聯合伊朗威懾波斯灣與中東。這個時候美國就只有談判一條路可走了。如果美國不服,就借道沙特,封鎖紅海,再切斷東西方交通蘇伊士運河。
  大家肯定會問,美國的北約盟國呢?美國一旦和中國掐上了,必然從歐洲調兵,美軍一走,歐洲國家第一犯不著為了個台灣、或者什麼島去死磕中國(他們不傻,和美國結盟是為了讓美國保護他們,不是他們去保護美國)二來,驍勇善戰的毛熊對沒了美軍的歐洲能沒有想法,他們肯定得盯死毛熊。
  實際上,是不用打的,光把軍隊往兩邊一擺,一邊北朝鮮,一邊阿富汗或巴基斯坦,美國就知道該求和了。看看,烏克蘭危機就知道了,俄羅斯軍隊往俄烏邊境一擺,美國就沒轍了。看看,格魯吉亞,俄羅斯說打就打了,美國能怎麼辦。要知道,海權國家是無法再陸地上與陸權國家爭雄的。經過這次後,中國收復台灣,或者解決釣魚島、南海問題,美國肯定是只能坐看的。而後,中國周邊,美國的很多所謂盟友也就不再是盟友了,沒人會認罩不住自己的老大的。
  回應
哎。中國當然知道海軍與美國差距巨大
“美國海軍20年什麼也不做,中國也趕不上----張召忠” 但是美國抓住了中國的戰略上的關鍵利益點。東海南海台灣。放棄這些你以後發展空間就要被壓縮。不發展海軍就無法應對這些挑戰。 單靠導彈,那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防空導彈拿不到製空權。潛艇岸基導彈也拿不了製海權。 導彈打軍事基地就能癱瘓其軍事能力那是外行的想像。現在任何軍事在修建時必然的第一考慮就是應對導彈攻擊。只要不是核彈就很難對其造成巨大破壞。一般短時間就可以修復。機場的應急修復已經越來越成熟,跑道半小時就能恢復。周圍公路也能緊急起降飛機。 打韓國那更跟中國利益南轅北轍。統一韓國完全不利中國。中國跟韓國國家關係,比朝鮮已經越來越越緊密。至於出兵阿富汗伊朗更是一廂情願。人家跟中國就是貿易關係。怎麼可能會讓中國軍隊開進來?中國會同意俄羅斯軍隊開進來嗎?不切實際的紙上談兵。坑爹啊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740343
2015-11-29 07:55:15
圖博館
中國航母發展經歷美國三次戰略忽悠!還好沒上當 2016-12-06

  美國在航空母艦上對中國的忽悠大致經歷過三個階段,局座說:這都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每一個忽悠階段我都很清醒地認識到,美國是在忽悠。
  美國施展忽悠大法的第一個階段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1989年之前中美關係進入了蜜月期,那個時候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是朋友,
那一段時間美國說,中國發展航母這玩意太難了,這是不可能的,就忽悠中國說,航母有多難,發展這個東西不可能,這是第一階段。
  白邦瑞《百年馬拉松》稱:中國有戰略忽悠局。明明故意忽悠了我們,現在居然還賴中國
  第二階段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中美關係開始趨冷,中日關係也開始趨冷,我們的航空母艦的論證研究進入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究竟要不要上馬,要發展什麼樣的航空母艦,甚至哪個造船廠將來造,都在論證。然後美國對中國航母的忽悠進入第二個階段,過分誇大中國航空母艦發展的能力。
  局座說美國呢,要么把中國說的一無是處,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這是藐視中國,還有一個就是高級黑,誇中國說中國太牛了,不得了啊,我們要是說自己的東西好,美國就藉這個機會誇中國,說你這個比美國強多了,這美國算什麼呀,這個東西肯定中國世界第一,中國威脅論就是這樣出現的。而在“中國威脅論”的帶動下,日本、韓國、印度和美國航母都在不斷發展,中國航母尚未開工建造時,這些國家的航母已經在不斷地服役了。
  第三階段就是遼寧艦服役前後的這段時間,美國一看中國真是要把遼寧艦給改造出來了,這個時候美國開始放風,說航空母艦很複雜,你就是造出來,你訓練的問題啊~艦載機的起降啊~彈射器問題啊一系列的難關,這些個東西都很難的,既然這樣,你看咱能不能一塊合作,美國來幫中國造航母啊~
  這三個階段赤裸裸的暴露了美國他戰略忽悠的三大階段,當你力量比他弱很多的時候他把你當成小孩,整天嚇唬你,震懾打壓封鎖遏制,當你準備搞的時候,然後他高級黑,把你捧得很高,捧殺你,遏制當然也不可少,到第三階段你跟他差不多能勢均力敵的時候,他說要來跟你尋求合作。
  現在我們對美國的那一套都摸得差不多了,他再忽悠也沒用了,但是美國對中國航母的忽悠真的停止了嗎?像艦載機,像彈射器....啊,美國所宣稱的那些,咱可得好好想想再說。
2016-12-10 10:08:50
圖博館
印度航母又開工!遠落後於中國國產航母的進度2016.12.09

印度首艘國產維克蘭特號最新建造情況,下水後繼續開工建造上層建築,進度明顯落後於中國國產001A型航母。
  回應
 阿三:001A你在圖紙上我下水,你開工建造我下水,你完工下水我下水,你服役…咳咳…那個我會一直等著你的!不見不散
 等001A退役時再下一次水.
 下水這麼多年怎麼還是這破樣,改成航母酒店得了
 改成航母紀念艦,紀念偉大的第一艘國產航母!
 阿三:你懂什麼,我們這叫十年磨一艦,下水千萬遍,只要抹神油,瞬間光芒現
 我覺得印度的新聞放娛樂版嘻嘻嘻
 很明顯阿三是拿建航母解悶的.
 不停諷刺印度落後甚至指出其原因的所有報導,只能彰顯編撰出版者的愚蠢。
 是,諷刺這種事情怎麼能放到別的國家身上?只能放在中國身上對吧
 下水這麼多年怎麼還是這破樣,改成航母酒店得了
 總是在三哥那裡找優越感有意思麼?這就好比一個開著法拉利的,整天跟人說街對面那個人力三輪在馬路上跑不過自己。有意思麼?
 為什麼不能和三哥比?建國時間差不多,建國時三哥沒經過長期戰爭,建國後沒被西方長期封鎖,底子比我們要好。現在這個鳥樣,難道不值得我們自豪嗎?
 總是在三哥那裡找優越感有意思麼?這就好比一個開著法拉利的,整天跟人說街對面那個人力三輪在馬路上跑不過自己。有意思麼?
 娛樂調侃一下有什麼問題?更何況歐美日等國家明明(一些領域)已經不如我們了還不是一樣酸葡萄。人可以驕傲但不要自大。
  相關新聞
美軍望印度海軍牽制中國 視察印國產航母后卻被嚇傻2016.11.30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研十年沒造出艦載發動機 若無中國動力恐寸步難行
俄Mig29/Su33接連因阻攔索斷裂墜海 遼寧艦用國產裝備遠勝俄2016.12.06
俄航母攔阻索曾拒賣中國 如今卻曝致命缺陷遭華反超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蘇33比殲15到底差在哪 航電缺陷或令其全部被淘汰

美俄法英四國幫忙都沒用印度艦載機研30年徹底失敗2016.12.09新浪軍事

  近日,印度海軍將領公開表示,海軍型的LCA艦載機版本已經被排除在航母上部署的可能性了。
2016-12-10 10:09:25
圖博館
LCA/殲10幾乎是同時起步——都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提出設想,在80年代中期正式開始研製。但是30多年之後,殲10已經成為強悍可靠的作戰力量,而LCA則依舊是半吉祥物半笑柄的可憐角色。中國通過殲10,掌握吃透了先進三代機的設計方法,很快又獲得四代機的研製能力;而印度通過LCA,目前還真不好說他們最大的收穫在哪裡。
  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印度在“自主”這一方面,眼光高骨頭軟,想吃肉又挨不起揍,並沒有足夠的決心和付出。
  圖:LCA前緣縫翼特寫。如此精巧複雜的結構,絕對不可能是毫無戰鬥機設計經驗的印度自己能完成的;內行人一眼就能看出,這絕對是法國達索親自捉刀的設計手筆。事實上僅在1987年,印度就花了1000萬美元聘請30名達索進行技術技術援助。總的來看,這些國外專家真的挺盡力的,但是怎奈印度人自己太不爭氣。
  結果到了最後,國外專家就算有心也無力干預印度散沙一樣的航空系統拖沓內訌等各種低效問題,而印度本國的航空人員,又習慣性的把解決難題的希望全都放在國外專家的包攬代辦身上,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比如LCA從一開始就被確定為放寬靜穩定的總體設計,這類飛機如果沒有電傳飛控是絕對不能完成哪怕最基本的安全飛行的。國內殲10從研製一開始,就專門有科室負責電傳方面的工作;而印度的LCA,直到1992年才開始組建電傳控制律研究組——還不是完整的電傳飛控系統研製工作,而僅僅是核心軟件部分。
  1995年,印度的飛控研究組才搞到一台地面的實時模擬器。當時其研究組成員只在理論上理解控制律的運行原理,對於如何將戰鬥機的飛行力學設計轉換成飛行控制要求,再編寫出實際代碼,則毫無任何經驗。
  實際上直到1993年,印度才宣布選擇美國洛馬為夥伴開發LCA的電傳飛控系統,洛馬為LCA編寫的飛控軟件直到1996年中,才在一架F16D vista變穩機上試驗成功。因此雖然早在1995年,印度就迫不及待把一架LCA原型機拖出來公開展示,但實際上那架飛機只是不完整的殼子,根本沒有上天的可能。
  而在1996年初,殲10的控制律已經完成設計,並在地面模擬台上實現模擬首飛。(作者署名:候知健)
2016-12-10 10:12:44
圖博館
回應
 胡扯,上個月不是還在說印度放棄LCA空軍版,結果人家訂購了90多架。我估計LCA可能在明後兩年進行 航母起降實驗
 印度海軍參謀長近日表示,由於超重以及無法滿足海軍方面的性能要求等諸多因素,將與像國艦隊航空兵無緣。象軍將轉而尋求進口機型,項目週期為 5-6 年。
 我覺得LCA挺好的,人家也在一步一個腳印的進步。通過譏諷別人來贏得優越感很下作。
 那你就去學印度這種一步一個腳印吧,關鍵是印度腳站穩了沒有?
 說三哥一步一個腳印的,你逗我笑了
 印度啊三是爛腦,只會妒忌中國,中國造什麼?印度也要造什麼,你是爛腦飛機造出來呢?你印度用泥巴捏一架飛機也捏不起來,還說造,就會跟美國日本政府瞎扯中國能耐。
 難道美、俄造什麼,我們不就造什麼嗎?有幾樣是我們獨有的呢?別夜郎自大了
 夜郎自大的除了棒子就是是阿三了!就知道你和阿三是同類。
 五十步笑百步!
 中國的進步中國人反而看不見,事事都要自黑,感覺自己分明還在民國
 給他軍事禁運十年可成。當年中美蜜月期,中國也沒少折騰。
 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道理的……不過也要分人………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9/doc-ifxypipu7477162.shtml

印度將批準購買83架“光輝”戰鬥機 2016-11-07觀察者網

《今日印度》11月6日報道,價值超過7500億盧比的軍火採購交易計劃預計即將被提上印度國防部長帕裡卡爾領導的印度國防部國防採辦委員會(DAC)會議,包括為印度軍隊購買戰鬥機、直升機和小型無人機。議程上最大的項目,為印度空軍採購83架LCA,總價4800億盧比(約71.92億美元)。這將是政府為推動印度國產裝備,減少對外裝備依賴的努力的一部分。據稱LCA MK1A換裝了以色列EL/M-2052 AESA雷達。以光輝的小身板其機頭部分要擠進一部有源相控陣雷達確實比較困難,但估計這不是光輝MK1A價格如此昂貴的全部理由,但是對於印度的武器價格基本上所有人都已經有了抵抗力,為印度節省成本考慮,實際上剛剛在珠海航展上反而倒是有適合印度的東西。FC-1上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以色列也曾向巴基斯坦推銷過EL/M-2052 AESA裝在FC-1上。同理可得,這兩款雷達裝在光輝上也沒有什麼問題。
2016-12-10 10:24:22
圖博館
巴西聖保羅號航母退役,有航母的國家為何越來越少? 2017-02-18 席亞洲

……….
不過我們還是讓時光稍微回流一下,世紀之交前,世界各國海軍出現了一股“航母熱”,這確實是事實。
  1982年馬島戰爭,英國因為已經讓唯一的彈射起飛\阻攔降落的正規航母“皇家方舟”號退役,唯一能夠用來參戰的就只剩下“無敵”號和“競技神”號兩艘輕型航母,這其中“無敵”號本來是作為直升機母艦設計的,不具備很強作戰能力,艦上搭載的“鷂”式艦載機在當時也因為飛行速度慢等因素被認為無法和岸基戰鬥機匹敵。但實戰的結果,英國海軍成功將“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逼回港口,又用“鷂”式飛機擊落多架阿根廷飛機(雖然幾乎沒能阻止阿根廷人對艦隊的空襲),還成功為登陸作戰提供了火力支援,可以說是出盡風頭。
  “競技神”號航母也因馬島海戰的表現最終被印度看上,成了印度海軍“維拉特”號航母。2016年退役
  此後各國開始重視垂直\短距起降航母概念,就連美國海軍也開始考慮研製“制海艦”——攜帶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輕型/中型航母。英國甚至一度還提出研製“天鉤”航母這樣的連飛行甲板都取消掉的航母方案。
  到90年代末,擁有輕型航母的國家擴大到:英國、印度、泰國、西班牙、意大利,如果把並非專業航母的具有貫通甲板的兩棲攻擊艦也算上,那還要加上日本和韓國。巴西和阿根廷的航母雖然有彈射器和阻攔索,但噸位較小,依然算是輕型航母。
  那麼到2000年左右的時候,世界上就總共有11個國家擁有航母了(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號在1997年退役拆毀,就不算了),其中除了美、俄、法外,所擁有的都是輕型航母。
  而在所有這些輕型航母中,除了巴西的“米納斯•戈利亞斯”號使用舊式A-4“天鷹”攻擊機外,無一例外選擇了英國“鷂”式(或者美國引進“鷂”式技術研製的AV-8)飛機作為艦載機,或者俱備使用“鷂”式的潛在能力——這裡說的是日本和韓國的平甲板攻擊艦或直升機母艦。
  然而時至今日,這個曾經長達12個國家的航母擁有國名單卻迅速“縮水”,原因也很簡單——“鷂”式過時,而後續的F-35B過於昂貴且為美國親密盟友專用……
2017-02-20 09:46:47
圖博館
航母作為海上的浮動機場,其戰鬥力的根源在於艦載機,而“鷂”式作為上述這些航母唯一可用的艦載機,自然也就導致這些航母的命運與“鷂”式息息相關了。
  要說為什麼鷂式過時,還得從馬島這場讓“鷂”式大出風頭的戰爭說起。
在那場戰爭中,英國遠征軍沒有陸基飛機的空中支援,除了一次大費周章的“火神”轟炸機突襲之外,所有的空中作戰完全要靠“鷂”式來進行。
  我們的傳統印像中,阿根廷軍隊的空軍是相當有實力的,他們擁有數十架“超軍旗”攻擊機、“幻影3”戰鬥機、A-4“天鷹”攻擊機等。但實際上,作為第三世界國家,阿根廷空軍作戰能力卻並不足以應對英國的特混艦隊,即使特混艦隊沒有艦載機。
  與傳統的說法和想像不同,阿根廷空軍在馬島作戰中,最畏懼的不是“鷂”式的攔截——由於飛行速度慢,鷂式其實從未成功攔截到過阿軍的超音速飛機——而是英國艦艇上搭載的“海標槍”防空導彈,雖然這種導彈並不先進,但在當時的環境下,阿根廷空軍幾乎沒有電子對抗能力,甚至連導彈靠近告警器或者雷達告警接收機都欠奉,也不了解“海標槍”的性能特徵。以至於有多次阿軍飛機為了躲避想像中的“海標槍”攻擊(事實上海標槍並不能攻擊低空目標,用不著飛得那麼低)拼命超低空飛行而墜海的事情。
  當時的“海標槍”導彈預熱時間長,攔截低空目標困難,阿軍飛行員的超低空突襲雖然勇氣可嘉,但是也是過度高估了敵人的能力
  換句話來說,阿空軍是在用起碼落後英國20年的武器裝備為主來進行戰爭。
  而馬島海戰中實際上“海鷂”幾乎不能在阿根廷空軍展開攻擊之前進行攔截,由於機載“藍狐”雷達性能不理想,海鷂主要還是靠艦載雷達指示目標,外層截擊能力上的缺陷導致英軍不得不將“謝菲爾德”等艦外派作為雷達哨戒艦,被攻擊的危險大大增加,這也是英軍艦艇損失慘重的原因之一
  不論現實和傳說有多大的差別,但歷史上的結果就是,整個90年代,全世界中等以上國家海軍突然發現,自己可以擁有航母了。
  而結果,隨著“鷂”式的過時,這些國家陸續失去航母作戰能力,或者重新評估後認為這樣的航母沒有意義,隨後用更廉價的艦艇替代其作用。
  目前,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從2000年前後的11個,減少到了6個(沒有可用艦載機的航母和“準航母”都不算)。這少掉的5個,都是依賴“鷂”式戰鬥機的國家。
2017-02-20 09:48:00
圖博館
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考慮過獲得輕型航母的問題。比如網上最近出現的某工程航母模型,就是當時我國對航母的考慮之一。
  基本上,這艘航母就和巴西、阿根廷的航母差不多。某種程度上來說,巴西的“福熙”號改造,如果真如傳聞所說有中國方面的部分參與,那就真是有點圓我國當年夢的意思。畢竟當初“福熙”也確實是我國考慮的可以考慮購買的二手航母之一,而A-4KU艦載機,其實和中國當時考慮在航母上使用的艦載機處於相似檔次。
  然而,看看“聖保羅”、“五月二十五日”號等幾艘航母的命運就可以發現,在航母這件事上,省錢的結果,只能是花了大錢又得不到像樣的戰鬥力。
  同樣的,如果參加馬島海戰的不是無敵級輕型航母和海鷂,而是鷹級皇家方舟號艦隊航母和鬼怪戰鬥機,恐怕英國海軍也不用付出那麼大的代價。鬼怪的攔截能力足以保證英國遠征艦隊的空中安全。可惜的是,為了節省軍費,這艘航母在1978年被工黨政府送進了拆船廠。即使是英國民眾發起永久保存“皇家方舟”的運動也沒有保存下來它。後果就是4年後英國在馬島海戰中損失艦艇的代價遠遠多於拆除“皇家方舟”省下的軍費。也從側面表明了輕型航母和輕型艦載機在實戰中的不靠譜。航母還是求大求重才是王道
  所以,和前面提到,目前航母擁有國從11個減少到5個的趨勢相反,世界上擁有排水量較大的“正規”航母的國家,從當年的3個(美國、蘇聯、法國)增加到了6個(美、俄、中、英、法、印),這也充分說明了大型航母,乃至超級航母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
  至於F-35B會不會讓輕型航母再迎來一波“發展高峰”呢?日、韓這樣的國家會不會去發展類似“伊麗莎白女王”級那樣的航母呢?或許吧,但考慮到F-35B的價格,筆者只能說,進入21世紀以後,窮國就真的——別老惦記航母了,甭管是什麼航母。
  回應
 因為航母已經變成更多具有像徵性而非實戰意義的工具,也因為從軍事意義上看空天控制權對今後的戰爭才是決定性的。
 航母沒實戰意義?你有了空天控制權你拿啥去打人?你準備如何對付陸基戰鬥機夠不到的目標?03年打伊拉克的時候各式炸彈導彈一共扔了近兩萬枚,沒有航母你用什麼武器去投放這麼多彈藥?就算是全用轟炸機你也得有戰鬥機護航。你要打算全都交給遠程導彈甚至八字還沒一撇的空天戰鬥機,那我只能說你真有錢
 航母不能沒有,但要下餃子就是個戰略錯誤。
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7_02_19_394975.shtml
2017-02-20 09:48:25
圖博館
中國現在不宜造核航母服役期內需兩換核燃料太燒錢2017.03.24 新浪軍事

  核動力需要在特定條件的支持下,才能為航母提供性能和總體作戰能力上的顯著優勢;脫離了這些先決的條件和環境支持,核動力航母反而將陷入高價低能的窘迫境地。
  這一點在法國建造戴高樂號航母的案例中暴露無遺。滿載排水量4.25萬噸的中型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最後的實際造價比10萬噸排水量的尼米茲號還高,其經費足以採購兩艘8萬噸排水量出頭的小鷹級航母,但戰鬥力還遠不如一艘小鷹級航母,這個教訓是非常值得警醒的。
  核動力航母要形成顯著優勢並且體現出較高的作戰效能比,必須建立在三個先決條件下。其一是必須建造重型核動力航母,其二是核動力系統本身的設計必須高度成熟,其三是航母數量必須要多。法國在這三條中一條都不佔,其戴高樂總體設計失敗是從根子上就注定的。
  第一點,艦船核動力裝置的昂貴,在於核材料本身放射性帶來的附加成本——包括各種高規格的防核洩漏措施等等。這意味著不管你反應堆的功率是大還是小,只要是核動力,一座反應堆就至少需要花一筆非常大的錢;美軍以33節航速為指標做的研究,在均採用核動力的前提下,6.7萬噸航母和9萬噸航母的全壽命費用相差還不到2%。
  第二點,核動力航母的功率需求、功率曲線、噪音和振動控制特性與潛艇截然不同;原理和技術上雖然有很大的共通和繼承性,但是航母直接使用潛艇核動力堆,要么如企業號一樣採用八個反應堆設計把總功率累加上去,造價和維護費用極為高昂——扣除通貨膨脹影響,尼米茲號航母的造價僅有企業號的2/3;要么如戴高樂一樣,是個最大航速只有27節的廢柴核航母。
  除了功率之外,核反應本身的壽命也是問題。核動力的無限持續高速航行能力,實際上是在有限時間和航行範圍裡來說的——比如在一場戰役範圍之內。實際上核燃料蘊含的能量當然不是無窮無盡的——企業號的反應堆一次填料,在較高航速下只夠支持20萬海里里程,這導致企業號完全服役期間更換核燃料達到4次之多。
  而航母更換核燃料是一項耗時漫長、燒錢極多的大工程;需要三十多個月、數億美元的支出——這還不包括大修和改進設備的成本。比如企業號第三次換料是在1979年,當時就花了整整4億美元,第四次換料在1991年,換料本身的價格沒公開,但是和其它大修改進船體延壽合計支出24億美元。
2017-03-25 09:25:18
圖博館
這又牽涉到第三點——航母群數量。核動力航母由於反應堆的維護問題,一生中趴窩的時間達到1/3以上——這還是尼米茲級這樣終身一次換料的航母,顯著高於常規航母的1/4,需要有更多的航母數量才能保證相同的、隨時可用的戰備值班航母數量。另一方面,也只有航母群的規模必須足夠大,核動力系統的研製才有足夠多的型號研製機會、攤平相關的研製和維護體系費用,使其在性能上成熟、成本上下降。
  而從我國的現狀來說,製造重型航母上並不是問題,因此第一條沒什麼影響。但是在研製長壽命的高功率艦載反應堆上,國內的技術積累嚴重不足;按照50年服役週期計算,國內現在製造的航母要達到尼米茲的終生一換(25年一換)非常困難,至少需要2次以上的換料。多出的錢、服役週期中多出的好幾年趴窩時間就非常可觀了。
  特別是可見的未來,中國在全球海洋的統治管理能力依然是有限度的,其帶來的收益支撐不起過多的航母群編隊支出。在總航母數量維持在4-5艘,而且其中有2-3艘已經確定是常規動力航母的前提下,上馬核動力航母的總支出太高,能得到的實際戰鬥力反而並不如花同樣多的錢去造常規動力航母,並不是明智的選擇。(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此文有明顯漏洞。法國造核動力航母失敗。是因為他的初始設計方案選擇錯誤。他的許多經驗教訓,必然會為我們提供很多有價值的啟示。我們造核動力必然會在更高更先進的起點上入手。人力物力財力都會做出最充分的準備。而我們國家比任何國家都有這個條件。面對任何問題,我們都會提前做好最充分的研判應對。我要說,我們要么不造核動力航母,要造就會造世界上最完善性價比最高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24/doc-ifycstww1009476.shtml

我軍今年裝備採購費540億美元僅相當於美軍費增長額

  純屬巧合,我軍今年的裝備採購費與美軍今年增加的軍費相等
  根據新華社3月6日公佈的2017年中國財政預算安排,今年中國的軍費開支為10443億元,大約15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我國的軍費開支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採購費三部分組成,各占軍費開支的30%左右,今年我軍的裝備採購費大約為3700億元,折合540億美元。
2017-03-25 09:26:11
圖博館
巧合的是,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特朗普政府已經提出今年的美國軍費開支將增長9%,或者說增加540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今年增加的軍費開支與中國軍隊今年的裝備採購費數額相等。美軍新增54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除了擴編軍隊規模外,更主要的還是用來採購新的武器裝備,其中美國海軍和空軍將會得到優先照顧,成為軍費開支的消耗大戶。特朗普總統提出今後要將美海軍的艦艇數量從現有的273艘增加到355艘,這將是美軍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擴軍。海軍一直被稱為“貴族軍種”,是用大量的金錢堆積而成的,相信美軍的裝備採購費會被海軍吞噬大部分。
  除了為海軍添置新的艦艇外,最主要的還是採購F-35戰鬥機,目前洛馬公司已經開始結束F-35的低速生產,即將進入高速生產階段,也就是約每天一架的生產速度,這也將吃掉美軍相當大部分的裝備採購費,或者說會吃掉這540億美元中的大部分。如此一來,美國陸軍只能被冷落了,無奈之下,美國陸軍只好宣布其未來不會有什麼大的新裝備研發項目,主要還是在現有裝備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換句話說,美國陸軍今後要學會過“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日子。
  近幾年正值我軍武器裝備汰舊換新的高峰期,一大批新型武器裝備呈“井噴”式地湧現出來,空軍的殲-20、運-20、殲-16等新型戰機正在大量列裝,海軍更是連續多年狂下“餃子”,一年服役的新型艦艇數量超過20艘,連超級大國美國也望塵莫及,中國海軍過去5年服役的各類新型艦艇共計120多艘,總噸位超過65萬噸,這些都需要高額的費用才能支撐的。減少陸軍裝備採購費所佔比例,這與美國陸軍的狀況有點相類似。陸軍,誰叫你時下不吃香呢,忍耐一下吧!(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俄媒解讀中國軍改:陸上已無強敵 或裁減1/4以上陸軍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2017.3.21刊發安東•馬爾達索夫的文章《中國為海戰作準備》稱,《南華早報》援引軍界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或在軍隊改革期間裁減四分之一以上的陸軍,約20萬人。一些部隊可能改編為海軍陸戰隊或傘兵部隊。
  2015年11月,中國宣布了即將到來的大規模軍隊改革,這次改革應在2020年前完成。到2018年,軍隊人數應減少到200萬。
  俄政軍分析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赫拉姆齊欣指出,中國已經不是第一次削減陸軍,沒有裝備保障的人員正在被淘汰。所謂的摩托化師最終將被取消,他們的裝備過於陳舊——主要是卡車。剩下的部隊將變得相當現代化。
2017-03-25 09:29:11
圖博館
至於海軍陸戰隊,赫拉姆齊欣表示,它在當前條件下的地位提升,不僅是因為可能發生的台海戰爭,還因為所謂的“珍珠鍊”構想。中國人正在積極打造從海南到非洲東岸的基地鏈,未來還將延伸到非洲西岸,即大西洋。吉布提軍事設施是中國第一座正式的海外軍事設施。但實際上,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坦桑尼亞、肯尼亞、阿曼、馬達加斯加的一些港口,也已經是中國艦隊的駐點,只是沒有常駐部隊和大型設施。
  中國人正在建設覆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遠洋艦隊,未來還將放眼大西洋。此外,他們對北極也非常關注,但似乎還不知道通過哪個國家進入該地區。
  回應
 陸軍不要裁 壓到邊界 緬甸 雲南 中朝俄丫型邊界 那裡不要 ?拿台灣 沒陸軍 有吊用
 現在PLA以一線精銳驍勇善戰,那些二線部隊管理和作戰能力就大打折扣,真正戰時恐難堪大用,估計跟預備役水平高不了多少!裁掉了集中精力給一線部隊未必不是好事,畢竟現在大陸軍時代已經過去!
 周邊麻煩事多 還是少裁為好
 末來戰爭都是海空天軍作戰,和本土防守相結合,近遠作戰有火箭軍, 和防禦系統軍相結合,只要有外向型的一利劍,本土誰都不敢來耀武揚威,本陸有預備役兵種和民兵相結合,只要培訓提就素質,也就能成為陸戰的攻防王牌,現代的戰爭主要是空軍,海軍和火箭軍,天軍作戰,空降海軍陸戰隊,各種特種部隊應成為奪取首要目標奇兵的勝利法寶。所以陸軍是要建立能過海下海發揮突襲作用的部隊
 印度 越南 北極熊哪一個不是強敵
 三哥就是一個笑話, 兩到三個精銳的先進裝備的陸軍集團軍對付三哥毫無壓力。越南就更是笑話了,面對現在強大精確火力的空地一體的中國軍隊,越南軍隊面對的是中國軍隊的一場屠殺。毛子陸軍現在就24萬人了,裝備比中國會越來越落後,對中國毫無威脅。
 中國應該實行正規軍、預備役、民兵師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系。現在當務之急就是恢復毛澤東時代的全國性的民兵師。再配以較先進武器(如肩扛式地對空導彈)
 其實可以減少常備陸軍數量,因為隨著武器裝備智能化、信息化,需要的人越來越少,小而精才是發展方向,現代戰爭面前,人海戰術沒多大用,陸軍方面還需要加強航空兵建設和特種尖刀部隊。國家重點發展空軍和海軍,禦敵於國門之外才是正解,如果打到了國內,就算我們最後贏了,損失也是我們承受不了的,畢竟我們的經濟發達城市都在沿海。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24/doc-ifycstww0947311.shtml
2017-03-25 09:29:31
圖博館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今日下水范長龍出席儀式並致辭 2017.4.26新華網

  本報大連4月26日電記者安普忠、陳國全報導: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今天上午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出席儀式並致辭。
  海軍、中船重工集團領導沈金龍、苗華、胡問鳴,以及軍地有關部門領導和科研人員、幹部職工、參建官兵代表等參加儀式。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4_26_405427.shtml

國產航母吊運小艇檢查塢內情況:確保安全下水2017.04.24

日前,中國首艘國產航母開始船塢注水,為正式下水做好準備。有圖片顯示,正往船塢內吊運小艇,將檢查注水後的船塢和艦體情況,確保下水時萬無一失。
  回應
我贊成按科學規律辦事,不要搞那些節日趕工什麼的,就應該在最大潮時下水,只有辦事科學才會讓世界尊敬。
都是辛浪在瞎吹,其它網站早說了23號水文條件不合適,結果如何?
可能在27-29(周四至周六)大潮日下水,正式對外亮相。

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2017-04-25新華社

4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李克強分別在廣西和山東考察,回京僅僅3天之後,中央政治局就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習近平抵達大連 或主持國產航母下水儀式2017-04-22 多維

  港媒《明報》報道,4月23日是中國“海軍節”,有消息披露,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將于今日在遼寧大連造船廠下水,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多名軍方高層近日已抵達遼寧大連,預計會出席今日的相關活動。
  據港媒《明報》4月23日報道,習近平是在4月21日結束了廣西的考察及視察南部戰區陸軍機關後,當日抵達大連。
  港媒《星島日報》稱,雖然有專家日前表示,今日大連沿海潮汐屬低潮期,并不適合大型船舶下水,航母下水日期應在本月26日後,但也有專家認為中國造船業已相當成熟,潮訊期影響船舶下水問題已可以技術解決,今日依然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最佳日子。
  習近平早在2013年曾經到過大連,當時是參觀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更曾登上遼寧艦,觀看艦載機滑躍起飛、阻攔著陸訓練,又到沈陽軍區機關接見官兵。

張召忠罕見失聲大哭:我們受了多少窩囊氣才有今天

  4月23日“海軍節”晚上,由空中網發起和主辦的“軍武大咖面對面——暢談中國海軍未來”直播活動中,張召忠將軍談及中國海軍的成長和奮鬥史時,講到動情處不禁潸然淚下。
2017-04-26 11:51:38
圖博館
首艘國產航母海軍節能否下水?早已具備下水條件2017.4.23新浪軍事

  在中國海軍成立68週年的前一天,據央視網22日報導,首艘國產航母又有新進展,萬能的網友拍到航母已經穿上中國海軍艦艇的統一“正裝”——標準的海軍灰色,腳手架也在陸續拆除中,預計將很快“下水”!“下水”通常意味著航母的主體建設已經完工,航母將離開船塢,進入水中,進行進一步的舾装,也就是電子設備、武器等的精密佈置工作。另外,艦島上的玻璃窗和四面相控陣雷達已在建設中,疑似提前進行了下水後的舾装環節?按照國際慣例,此時會舉行盛大的慶典儀式,對百分百中國製造的新航母來說,可是首次公開亮相!不過有專業人士指出,大型艦艇下水受潮期影響大,相比23日,4月27日至29日是大潮日,航母在這期間下水更符合科學。
  但這位專業人士的話音未落,某大型軍事網立刻發表了一篇反駁的文章稱,從17號山東艦建造的照片可以發現,國產航母的設計水線低於外部海平面,而航母現在仍有大量的設備尚未安裝,船體重量很輕,因此實際吃水深度顯然達不到水線的位置。經過綜合分析,國產航母的吃水高度約為9米(數據參考遼寧號),在空船殼狀態下航母吃水深度恐怕不足6米。而國產航母的船塢深度足夠,結合照片可判斷其深度超過航母吃水深度。而參考美英航母下水時的吃水程度,這1米的差別對中國國產航母下水並沒有太大影響。那麼,誰的說法更靠譜呢?
……
  今天就是23日,答案也許就在幾個小時內揭曉。不過,如今的中國,已經過了為政治獻禮的年代,不管是什麼重大軍事工程,已不再存在趕進度或拖延完工時間為節日獻禮的想法,一切似乎都在按照科學規律辦事。雖然從航母的船塢舾装進程來看,所有的細節均顯示17號山東艦早已具備下水條件,而最新的跡像也顯示下水準備工作也已完成,同時,也基本不存在什麼受大潮小潮影響的問題。那麼,17號山東艦何時下水也就沒有了什麼懸念,但選擇在海軍節下水,似乎要向世界或者國人證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中國發展遠洋海軍特別是發展以航母為主的遠洋海軍力量!在中國海軍的生日做出這樣的宣示,也許更具備特別的意義!我們期待著,23日也就是今天,這個答案的最終揭曉!(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3/doc-ifyepsch2659959.shtml
2017-04-26 12:29:58
圖博館
國產航母即將下水為何仍有設備未裝可縮短建造週期2017.4.23 新浪軍事

  將航母下水時間確定在海軍成立紀念日前後,當然是考慮到這個日子特殊性,要說沒有“獻禮”的因素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認為只是為了“獻禮”就大錯特錯了,艦艇建造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在建造初期,全部的時間節點都有大致的計劃。尤其是下水,作為艦艇建造的核心時間節點,無論如何都要去保證的。
  那當初規劃建造週期時,為什麼不考慮讓設備裝好在下水呢?如果按常規軍船的建造,北國防務認為,我們首先要考慮兩個因素:
  首先是整體建造週期,這裡所指的是船廠有多條船在建造,而船廠總裝的船台、船塢位置是有限的,這時就要準確控制好每條船的下水週期,然後讓後面的船及時跟上,這對於我國各大正在“下餃子”的軍船廠便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要考慮艦艇下水方式,比如我國很多軍艦的下水都是用滑道下水,這時你就要考慮軍艦上有如雷達的大量精密設備,滑道下水這種動靜不小的下水方式會否對艦上設備產生影響。
  不過,這兩個因素在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中體現的並不明顯。如第一個因素,大連船廠廠區不小,也沒船會和航母“搶”位置;至於第二個因素,航母是國內軍艦建造中少有採用船塢建造的,這種方式下水比較“溫柔” ,水注進船塢拖船拉出來即可,衝擊較小,如英國最新航母採用船塢下水雷達就是裝好的。
  排除這些因素,也就不難得出首艘航母選擇這個時間點、在設備未安裝完全就下水的原因——縮短建造工期。
  我們要知道,艦艇建造工作設備的安裝只是一部分,海量的調試工作更是不可或缺。如果等設備全部安裝好再下水,然後展開調試,那麼艦艇建造週期說不定就要翻翻。因此要縮短建造工期,就是讓船舶先下水,邊調試邊安裝設備。
  船舶的調試除了一些電子設備可以用岸電調試之外,其它的海量調試幾乎都要在水下進行,例如我們的航母一下水必然就要對艦上以千、萬公里計算的管路進行調試,這些管路包括燃油、滑油以及冷卻水,順帶著還有他們配套的成千上萬個閥門、泵站,這些試驗完之後,才能進行主輔機等動力系統的試驗,層層遞進。
  此外,還有包括錨鏈在內的大量甲板機械試驗、壓載水艙試驗,到後面的傾斜試驗、繫泊試驗,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一點都馬虎不得。
  說到這,大家也因該理解航母為什麼設備沒裝好就下水。
2017-04-26 12:31:38
圖博館
△歐洲在模塊化造船上已經走得很遠
  但儘管如此,艦艇下水和設備安裝的完好度還是有高下的,目前歐美造船發達的國家所倡導的模塊化造船所體現的就是這一點,模塊化就是每個模塊在建造過程的完成度非常高,如船體、設備安裝、塗裝在下水後基本上就不用再動。建造週期可以進一步縮短。
  這背後體現的就是一個船廠的整體功力,以我國為例,同一款軍艦在不同船廠建造下水完成度必然也是不一樣的。
  △上海江南造船廠作為百年老廠,包括上海的其它一些軍船廠,在建造工藝上也有優勢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僅是首艘國產航母的外表,內部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相信,隨著我國造船技術的不斷進步,西方能做到的我們也將可以逐步追上。(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3/doc-ifyepsch2703694.shtml

國產航母艦島比之遼寧艦有三項大變化一設計可隱身2017.4.24新浪軍事

圖注:001A新型國產航母的艦島,與“遼寧”號相比,有不少可喜的變化
  第一,艦島位置優化,橫向縮短、縱向拉高
  001A “遼寧”號的使用經驗,對飛行甲板的佈局進行了調整,將艦島位置往右側甲板邊緣移動,取消了艦島右側的人員通道。這等於拓寬了艦島左側停機準備區的面積,不僅可以讓更多的飛機在此整備,工作區面積增大還能有效提高整備工作的效率和工作人員的安全性。
  同時,艦島外形大有變化,縱向拉高、橫向縮短,既抬升了相控陣天線的安裝位置,增加了內部空間,也減小了甲板佔用面積。從外形直觀看,就是艦島不那麼胖了,顯得更瘦更高了。其中最明顯的,是艦島頂部最高處的綜合隱身桅杆的長度顯著增加,這使得頂部即將安裝的對空對海搜索雷達等設備的高度相應更高,目標探測和作用距離也更遠。
  第二,艦島上安裝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顯著改進
  從外形上可以明顯看出,原先安裝在“遼寧”號上的346型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圓弧形防護罩,在新航母上變成了平整的平板。也就意味著,就像052C型驅逐艦向052D改進發展一樣,新的001A採用了類似052D上346A型改進型雷達的相關技術,取消了大型的製冷系統,表明新航母的艦載雷達T/R組件性能大幅改善,探測性能和探測距離都有顯著提升!
2017-04-26 12:33:00
圖博館
第三,部分設計細節更為優化
  細看001A型新航母艦島,發現部分細節也有不同,比如艦島前端的艦橋,由“遼寧”號的單層增加為雙層,下面又多出一層,更便於觀察和指揮。而“遼寧”號艦島前端根部的弧形結構,在新航母艦島上幾乎變成平的。“遼寧”號艦島前部雷達面板和側面雷達面板之間的轉角是直角,而在新航母上,則考慮到隱身效果,將直角切出一刀,多切出一個反射面,這有利於對雷達波的散射,提高隱身能力。可見,在細節上,新航母的設計師們下了很多功夫。
  未來
  目前除了346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外,艦島上大部分的雷達、天線,包括數據鏈、衛星通信、塔康、搜索雷達等都還沒有安裝,也許這些設備的安裝位置和設計情況也進行了新的變動和優化,這就有待航母下水後進一步完成舾装後再進行分析了!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新航母肯定要比“遼寧”號更強、更好!中國海軍的明天充滿希望!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4/doc-ifyepsch2834494.shtml

解析中國國產航母動力裝置:蒸汽輪機相當高大上2017.4.25新浪軍事

  在建的國產新型航空母艦會採用什麼樣的動力裝置呢?世界主流航母採用的是什麼動力呢?
  就目前看,新型航母依舊保留著煙囪,這說明該航母是一艘常規動力的艦艇。遼寧號的前身瓦良格號採用四台TB-12渦輪蒸汽輪機,另外為了驅動該蒸汽輪機配備了鍋爐用來產生蒸汽。另外中國採購過俄羅斯的現代級驅逐艦的動力裝置也是蒸汽輪機,現代級裝備有兩台單台功率為5萬馬力的蒸汽輪機,全艦共有4座高壓鍋爐。全部動力被用來驅動兩副定距推機器槳葉。“現代”級的最大航速達33節。當戰艦以18節的燃油經濟航速航行時,航程達3920海裡。而且中國海軍對於蒸汽輪機並不陌生,因為中國許多艦船曾經使用國蒸汽輪機,其中包括051型驅逐艦,該型驅逐艦裝備兩台大功率蒸汽輪機。
  不過從052驅逐艦開始,中國海軍還是採用柴燃聯合動力裝置,燃代表燃氣輪機。這是世界上先進的驅逐艦通用的動力裝置,中國海軍曾經引進過美國的先進的燃氣輪機系統,後期也引進過其他國家的燃氣輪機系統。
  目前美國現役的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動力裝置又是什麼呢,核動力航空母艦,是核動力。該航空母艦裝備有2個西屋公司的A4W壓水反應堆,輸出功率為26萬馬力。然而,這艘航空母艦依舊有鍋爐,沒錯,就是鍋爐,燒開水的鍋爐,用來產生蒸汽的鍋爐,這些蒸汽用來做什麼呢?
2017-04-26 12:34:02
圖博館
燒水燒飯?其實最大的用途是驅動4台蒸汽渦輪機,這個渦輪機才是驅動航空母艦螺旋槳的設備。鍋爐產生的蒸汽另一個大的用途就是甲板上的蒸汽彈射器,依靠這個彈射器,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半天之內就可以彈射120架次的飛機進行作戰任務。所以別小看這個鍋爐和蒸汽輪機啊。
  蒸汽輪機從結構上看也是非常的複雜,這個不是瓦特時代的往復式蒸汽機,而是工業文明的結晶。全稱叫蒸汽渦輪發動機(Steam turbine)是一種採用水蒸汽能量轉換為渦輪轉動的動能的發動機。與詹姆斯•瓦特改進的單級往復式蒸汽機,渦輪蒸汽機大幅改善了熱效率,更接近熱力學中理想的可逆過程,並能提供更大的功率。渦輪蒸汽機另一個用途就是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世界上大約80%的電是利用渦輪蒸汽機所產生。看蒸汽輪機的英文中的Turbine,中文裡還有一個音譯詞叫透平。所以蒸汽輪機是一個高大上的發動機,並不是帶有蒸汽就是代表落後。
  航空母艦依舊使用蒸汽輪機,其實是因為技術需求擺在那裡,蒸汽輪機才是合適的選項。中國海軍擁有多年的蒸汽輪機的使用經驗,而世界主流航母也是採用蒸汽輪機,國產新型航空母艦配上鍋爐使用蒸汽輪機是理所當然的了。,一個高大上的發動機啊。
  從技術延續性,從瓦良格到遼寧號,到現在的新型航空母艦某某號,以至於將來的蒸汽彈射的幾條航空母艦,蒸汽輪機還是將繼續使用,甚至後面的核動力彈射型航母也有可能繼續蒸汽輪機,除非上全電推進系統。(作者署名:太湖啥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5/doc-ifyepsec0849919.shtml

解讀國產航母:為什麼繼續採用滑躍起飛和常規動力2017.4.23新浪軍事

  像001A艦這樣的航母,按照正常機庫容量計算,可以裝載約24 架戰鬥機和約9架直升機。如果在甲板上停放部分戰鬥機的話,則總計可以攜帶32-34架戰鬥機,9-12架直升機。按照每架戰鬥機起飛前進行3小時檢修(發動機、燃料、武器、飛控系統等),正常執行作戰半徑500千米的巡邏/打擊任務來計算,平均每架飛機每天可以飛2個起落(起飛前3小時檢查+1小時留空執行第一次任務+降落後進行3小時檢查+1小時補充油彈+1小時起飛檢查+1小時留空執行第二次任務+2小時降落檢查=12小時)。極限可以飛3個起落(考慮到飛行員的疲勞狀態,這種高強度飛行通常只能維持2-4天)。如果按照標準24架戰鬥機配置,每架飛機每天2個正常起落,則001A號每天可以出動48 個架次的戰鬥機。
2017-04-26 12:35:33
圖博館
再加上必要的直升機起降架次,001A東艦一天最大出動量約為72架次(12個預警直升機架次,4個救援直升機架次,12個反潛直升機架次)。1999年科索沃戰爭時,尼米茲級航母的實戰日均起落架次為160架次左右。山東艦的72個日最高出動架次是理論上的最高水平,但是由於戰鬥機是精密裝備,一旦出現故障就要進行修理,所以100%的出勤率在事實上是達不到的。
  所以正常情況按殲15出勤率80%計001A艦的戰鬥機出動率正好相當於尼米茲的四成。
  翹板航母相對於裝備彈射器的航母,最大的弱點就在於“翹板”。因為航母的長度都有限,作戰飛機想要滿載從尺寸有限的航母上起飛,就必須“借助外力”的幫助,這種幫助有兩種:第一種就是裝備大功率彈射器,另一種則是改變航母設計,在航母艦首加裝滑躍翹板。美式大型航母通常裝備4部大功率蒸汽彈射器。中國在彈射器方面起步晚,研究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在遼寧艦和山東艦上,我們沿襲了俄做法——使用14度的滑躍甲板。
  根據計算,14度的滑躍甲板可提供額外15%左右的升力。在遼寧號上的測試可知,殲15在使用艦首105米短起飛點起飛時最大自重可達28.5噸。殲15是我國獨立開發的我國第一代艦載重型戰鬥機,由於屬於蘇-27系列,所以可知其空重大約17噸(由於我國的航電系統比俄羅斯優秀,且殲15大規模使用新型非金屬材料,所以殲15的空重大約比蘇-33輕了1噸),機內滿油(9噸)的情況下,還可以攜帶大約2.5噸的彈藥(執行對空任務時攜帶2枚PL -8、4枚PL-12,執行對地任務時攜帶2每PL-8,2-3枚FT-2型500公斤滑翔炸彈或者LT-2激光制導炸彈或者2枚鷹擊-83反艦導彈),並在本艦400千米處巡邏1.5小時。而如果從195米重載起飛點的話,殲-15可以滿載(32噸)起飛,這時,殲-15除了滿油外,還可以攜帶4枚反艦導彈或者1噸左右的空對地彈藥。由此可見,使用翹板起飛的殲-15戰鬥機在製空作戰方面和使用彈射器的美式F/A-18戰鬥機差距並不大,只是在對地攻擊方面,載荷受限較大,無法充分發揮殲15重型戰鬥機的載荷和航程優勢。
  翹板航母相對於彈射航母唯一的優勢在於,翹板航母不需要定期維修彈射器,這一點讓山東艦在持續部署方面略佔優勢。美式航母的彈射平均每彈射400次,就要進行停機維修,所以,為了保持航母戰鬥力,美國海軍通常都是只開啟2部彈射器,並且輪流使用,這樣可以有效確保彈射器的戰鬥力,而且,由於美軍航母使用的都是蒸汽彈射器,其需要從蒸汽輪機直接引出高壓蒸汽才能驅動,且由於彈射器是敞開式設計,
2017-04-26 12:36:36
圖博館
所以每彈射一次就要損失約1噸淡水,連續彈射20-30次之後,航母鍋爐就會因為缺少蒸汽而功率下降,必須後撤併緊急補充鍋爐淡水。因此,美式核動力航母雖然功率強大,但由於彈射器的“拖累”,其持續作戰能力一直是其軟肋。翹板航母由於沒有彈射器,不用擔心發動機功率下降,隨時都可以保持主機的滿功率運行。
  由於需要考慮甲板調度和飛機起降作業,所以航母的“最大載機數量”並不具備實戰價值,實戰狀態下,任何航母都不會裝這麼多飛機——因為根本無法進行甲板調度。
  蒸汽彈射器因為是敞開式設計,所以每彈射一架飛機,就要損失約1噸淡水。高強度使用會導致航母主機功率下降。
  按照美軍40年來使用航母的實際情況來算,滿載8.1萬噸的小鷹號平均大修時間比核動力的尼米茲號要短一個月。因為常規航母所有的零件都是常規的,維修便捷,也不需要特定裝具。最關鍵的是,常規航母無論是執行任務還是基地維護都不用考慮放射性的問題。所以,其實在整個服役期計算,海外部署時間最長的,反而是常規航母。核航母進港大修,需要檢測的項目比常規航母要多一千多項。可以說核航母是成也核堆,敗也核堆。
  雖然冷戰這些年,核航母的動力裝置沒有聽說出啥情況,但是核潛艇事故可是各大國都有過的。若是航母的核堆出現故障,在世界絕大多數港口都是不能處理的,只能派船隻緊急把航母拖回母港搶修,這就要延誤大量寶貴的時間。而常規航母一旦出現故障,完全可以就近找港口停靠,然後由軍方後勤部門盡快提供所需維護,然後就地解決。這樣可以節省很多寶貴時間,而且也不用擔心核污染等因素。
  航母是漂浮在海上的彈藥庫,因此一旦出事故就是災難,1961年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突發事故,整個甲板被炸出5個大坑,航母“幾乎被摧毀”。
  但是在效率和需求之間綜合考慮,10萬噸級別超級航母因為排水量過大,常規動力在功率密集度方面具備先天的劣勢,所以超大型航母不適合搞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比較合適。7-8萬噸的航母的話核動力和常規動力相比,優勢不明顯,成本方面核航母還要高於常規航母。7萬噸以下航母的話,則是核動力成本明顯高於常規航母。一個最直接的教訓:法國腦洞打開的搞4萬噸的核航母戴高樂號,最後戴高樂號的造價高達76億美元,只比尼米茲級航母少4億美元,而當時法國的預算是50億美元建造2艘戴高樂級航母!
2017-04-26 12:37:59
圖博館
就我國目前的戰略需求而言,滿載8.1的小鷹級那樣的常規航母就足夠滿足需求,只不過,筆者相信我國早晚要上核航母。
  山東艦是我國航母事業的新起點,早晚有一天,我們也會裝備使用彈射器的大型平甲板航空母艦!(作者署名:龍之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3/doc-ifyepsec0421040.shtml

001A航母機庫加長15米面積擴大10% 可多停兩架殲15 2017.4.25 新浪軍事

  001A仍承載了我國航母建造技術驗證重擔
  作為人民海軍航母工程“四步走”中的第二步,001A工程突出一個“快”字。快速建造、快速交付、快速形成戰鬥力。因此,該型航母總體設計與遼寧艦變化不大。但是鑑於其參照原型並非徹頭徹尾的航空母艦,而是有蘇聯特色的重型載機巡洋艦,001A仍在多個方面做了重大改進。
  首先是艦島的重新設計。遼寧艦在使用過程中總結出艦島體積過大,佔用甲板面積較多,艦載相控陣雷達位置偏低,航空指揮室視野不好等主要問題。對此,001A艦島設計有針對性地予以了解決。
  001A艦島整體有所縮小,雖然幅度未超過10%,但對於小型化難度極高的艦島來說,已屬難能可貴。其減少佔用的甲板面積有利於艦載機調度工作;相控陣雷達位置更高,增加了遠程海空探測距離;艦橋面積擴大,有利於指揮人員和航海人員的室內作業;航空指揮室不但面積擴大,也更加突出,視野得到較大改善,增加了指控便利性,有利於艦載戰鬥機起降安全保障。
  其次是飛行甲板的調整。001A經過對部分舷台的重新設計,以及一些人員通道的調整,甲板可用面積有所增加。加上艦島的縮小,這使得艦載機甲板調度更從容,效率更高,雖然不能淨增加甲板停放艦載機的數量,卻提高了起降、出動效率,對戰鬥力的提升仍有助力。
  再次是內置艙室的全新設置。此前遼寧艦雖然取消了原有巨大的反艦導彈垂直發射系統,但由於艙室整體結構難以改變,所以並未因此增加機庫面積。位於起飛甲板下的垂發裝置取消後,空出來的位置改為彈藥、燃料庫。其他艙室則基本沿用原蘇聯設計。
  001A內置艙室則是全新整體設計,不但改善了居住、生活條件,而且根據中國人日常習慣設計了走道、居住區、餐廳等。更為重要的是,機庫加長了15米,面積擴大10%,可以多停約2架艦載戰鬥機。然而,這並不意味著001A的殲-1數量會增至26架。因為無論從航母艦載戰鬥機部隊編隊還是作戰效果來說,增加2架戰鬥機的意義並不大。
2017-04-26 12:38:23
圖博館
相信除非特殊需要,001A的載機量並不會隨著機庫面積的增加而增加。機庫的擴容,主要還是為了增加艦載機調度的便利性,提高出勤效率。
  可以說,以上三個主要方面的改進,除了是在彌補遼寧艦原設計的不足之外,同時也在為以後的國產航母探路。因為001A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可以比較自由的進行方案設計,通過實體驗證航母不同子系統的設想,以利於後續航母建造技術水平的提高。
  001A形成戰鬥力的速度同樣會很快
  正是因為進行了上述重要改進設計,同時也是第一次建造中大型航空母艦,很多工作仍是在摸索中前進。001A的建造並不像美俄航母建造那樣駕輕就熟,從開工到下水耗時3年零8個月,已是比較令人滿意的進度,這一“中國速度”仍然值得我們自豪。支撐這一速度的廣大科研、軍工人員的專業素養值得信賴,由此積累的技術經驗也是後續建造航母時的寶貴財富。
  作為臨時“加建”的一艘航空母艦,001A被要求入列後就能快速形成戰鬥力,以確保人民海軍在2020年後就能擁有具備完全戰鬥力的雙航母戰鬥群。
  有了續建遼寧艦的經驗,才有001A型航母不到4年下水,不到7年交付的較快速度。也是因為遼寧艦挑起我國航母工程科研試驗的重任,001A才可能達成快速形成戰鬥力的“奇蹟”。
  在航母艦員方面,遼寧艦與徐霞客號航母保障船(舷號88)默契配合。每次出海時,可保證兩套操艦人員同步操作。也就是說,現在海軍就已經有了兩套航母艦員完整陣容,將來001A交付時可做到上艦即可操作,接艦即能開走。在航母操作方面,001A的配套艦員實際已經全部待命,只等上艦。
  在艦載機飛行員方面,《解放軍報》慶祝第68個海軍節的報導透露,目前我海軍已有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數十名。同時,殲-15數量已突破24架,完全可以保障從岸基訓練到上艦訓練的全流程需要。那麼在3年後,相信至少有24名合格的殲-15飛行員可進入001A。
  經過改進設計的001A艙室設置更合理,指揮控制更便利,甲板調度更從容,艦載機出動效率也更高。因此,001A也必然具備比遼寧艦更強的整體作戰能力。在順利下水之後,預計001A還要經過兩年左右舾装,然而將開始出海試航。
  在此期間,首艘安裝彈射器的國產航母002型也將開建,從單航母到雙航母再到三航母,這一進程會越來越快,人民海軍的戰鬥力也因此會有跨越式提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5/doc-ifyepsch3132905.shtml
2017-04-26 12:39:42
圖博館
國產航母編隊防空能力有多強:368枚導彈組六層火網2017.4.23 新浪軍事

  航母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因為航母作為一個海上的浮動機場,雖然依靠艦載機而具備強大的進攻能力,但是反過來說,航母因為體積大,目標大,各種電磁信號/紅外信號明顯,且又是海軍作戰力量的核心,所以也極容易遭到敵方的打擊。
  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二個獨立開發出宙斯盾雷達系統的大國(俄羅斯的“天空哨兵”系統已經被廢棄,其他國家的宙斯盾系統都是採購美國原裝或者簡裝版AN/SPY-1系列系統)。並且,由於近幾年軍費增長,我國已經相繼下水服役了6艘052C型中華神盾和5艘052D中華神盾2.0版(052D首批訂貨高達18艘,等到2020年將全部服役)。我國已經擁有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宙斯盾”系統艦隊。同時我國的054A新護衛艦也已經連續服役超過26艘,054A的隱身性能與法國“拉菲特”級護衛艦相當,火力方面和日式的村雨級/高波級驅逐艦相當,性價比相當優秀。
  所以,我國山東艦的主力護衛艦隻肯定會以052D和054A為主,而055型艦現在還在建造中,由於是全新的艦艇,舾装、調試到正式形成戰鬥力還需要幾年時間,所以筆者推測未來我國的002和003號航母應該會以055型驅逐艦為主力護衛艦隻。
  由於要直接面對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海軍的威脅,未來山東艦的編隊編制大致應該是4艘052D,4艘054A,1~2艘093G型攻擊核潛艇,1艘901快速艦隊補給艦。我國目前現役最新式的052D取消了以往的反艦導彈傾斜式發射架,改為全垂直發射系統(VLS),經過優化的艦體一共有64個VLS單元(前後各32單元),全部裝備防空導彈時可以攜帶最多64枚紅旗-9B型遠程防空導彈;054A是我國新一代通用型護衛艦,裝備有32單元小型VLS系統,可混裝紅旗-16防空導彈和長纓-8反潛導彈,艦體舯部還有2座四聯裝鷹擊83導彈發射架,專門用於發射鷹擊83反艦導彈,而且由於052D和054A都攜帶有直升機,並裝備拖曳聲納,所以,兩種護航艦艇的反潛能力也相當可觀。
  異常低調的我國海軍093,其性能與美軍現役的洛杉磯級核潛艇基本相當,具備很強的水下作戰能力,可以有力確保山東艦編隊的水下安全。
2017-04-26 12:40:27
圖博館
在山東號航母的編隊作戰中,如果敵方具備較強的海空突擊能力,那麼4艘052D有可能全部攜帶防空導彈,4艘艦合計可攜帶256枚紅旗-9B型遠程防空導彈;4艘054A型護衛艦平均每艘攜帶4枚長纓-8反潛導彈,則每艘艦還可以另外攜帶28枚紅旗-16A/B型防空導彈, 則4艘艦合計可攜帶16枚反潛導彈和112枚紅旗- 16系列防空導彈。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由於山東艦配備有直-18預警直升機,預警直升機的雷達偵測距離通常在150-200千米左右,按直-18有效偵測距離180千米計算,由於其前出本艦約100千米處巡邏,加上180千米的偵測半徑,則山東號航母戰鬥群在其主要威脅方向上有280千米的預警空間,所以完全可以在潛在敵人發射魚叉反艦導彈之前就對本艦發出預警,這樣,擔任外層警戒的殲-15(通常2個雙機編隊)就會首先前往攔截,同時,航母也有充分的時間再起飛2個雙機編隊前去支援。
  假設敵人在200千米距離上發射導彈(魚叉導彈射程大約為180千米,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按200千米算),則預警直升機可以在第一時間偵測到,然後指揮052D驅逐艦上的紅旗-9先行開火(紅旗-9B的最大射程也為200千米)。魚叉導彈大約在距離艦隊168.82千米處遭遇紅旗-9B的首次攔截,考慮到直升機引導攻擊,火力通道有限,每一輪齊射每艘052D只能發射24枚導彈攔截12個目標(兩枚紅旗-9B攔截一枚魚叉,以確保命中率);剩餘魚叉導彈會在距離山東艦約104.44千米處時遭遇第二輪攔截,同樣會有12個目標被攔截;剩餘魚叉導彈會在距離山東艦約64.83千米處遭遇紅旗-9B的第三輪攔截,同樣按攔截12枚導彈計算;當來襲魚叉導彈接近到山東艦約54.72千米處遭遇紅旗-9B第四輪攔截,同樣按12枚導彈計算;當來襲魚叉導彈接近到距離山東艦50千米以內時,則會遭到紅旗-9B和紅旗-16B的雙重攔截,在距離本艦約46.19千米時遭遇紅旗-9B和紅旗-16B的首次混合攔截,其中紅旗-9B導彈24枚,攔截12枚魚叉,紅旗-16B導彈32枚,攔截16枚魚叉;在距離本艦大約37.88千米時進行第六輪攔截……以此類推,距離本艦10千米時,4艘052D上還可以齊射多達80枚紅旗-10導彈攔截來襲魚叉導彈,當來襲導彈逼近艦隊5千米時,山東號航母戰鬥群還有10門1130速射砲和2座紅旗-10(航母自備)的攔截系統。
2017-04-26 12:41:49
圖博館
國產航母下水有何意義將令中國成全天候航母國家2017.4.23觀察者網

  對於外界而言,關於中國海軍要建造多少艘航母的討論一直存在,不過對於中國海軍而言,無論是4艘、6艘或者數量更多,都不如第2艘、第3艘航空母艦的竣工入列來得意義重大。因為這兩艘航母的竣工入列,才是中國海軍真正“完全擁有”航空母艦這一力量的標誌。
  在這一點上,法國海軍應該是與中國海軍最有共鳴的國家。作為二戰後開始幾乎從零開始建設新海軍的國家,法國雖然繼承了不少第三共和國和維希法國殘存的艦艇,並獲得了包括意大利等國的一些艦艇賠償,還作為重要盟友獲得了美國租借的一艘護航航母,但這遠遠不能滿足法國同時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兩個戰略方向上保持存在的需求。法國因此在戰後就開始謀求獲得現代化的艦隊航母。法國先是在1946年利用英國甩賣戰時輕型航母的機會租賃了一艘輕型航母(後來在1951年正式購買),後來又利用加入北約的機會從美國獲得了兩艘輕型航母,構成了法國的三航母基本結構。這就是理想的“一艘現役、一艘改裝、一艘維護”的模式,可以保證法國海軍隨時能有可靠的航母力量使用。當然二戰水平的輕型航母在戰後貶值很快,法國因此開始自行建造(當然少不了引進美國的蒸汽彈射器)中型航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兩艘“克萊蒙梭”級,不過鮮為人知的是,法國海軍最初是想建造3艘中型航母的,而且第三艘吸取了前兩艘的經驗,性能還有明顯提升。但是這第三艘因為財政原因遲遲沒有得到批准,法國甚至想為了省錢造一艘直升機航母也行,但最終也沒有如願。在英國造航母“阿羅芒什”號退役後,法國就從三航母國家淪落為雙航母國家了。後來類似的故事又在“戴高樂”級航母的建造過程中上演,以至於法國再度從雙航母國家淪為單航母國家。
  在雙航母時代,只要“克萊蒙梭”和“福煦”沒有誰要進船塢進行耗時幾年的大修或者現代化改裝,法國海軍總能向地中海沿岸派出航母編隊維護大國地位,或者派航母去北大西洋履行北約義務;而到了單航母時代,因為“戴高樂”號每次海外部署之後總得要入港維護,於是法國也就變成了有航母的法國和沒航母的法國,有航母的時候,炸利比亞、炸伊拉克各種威風,沒航母的時候,就算出了什麼事兒也只能慫著。
2017-04-26 12:44:46
圖博館
比如本週四在法國巴黎發生了恐襲以後,雖然IS第一時間就爽快地認領了襲擊,但法國一時間也沒有什麼招法報復——“戴高樂”號今年2月下旬開始已經進塢進行大修和現代化改造,前幾天傳出的畫面裡,連作戰指揮中心都已經拆空了,拿什麼去展示法蘭西的快意恩仇呢?
  同樣的尷尬也發生在印度海軍身上,印度海軍的建軍目標裡一直將三艘航母作為目標,最不濟也想要有兩艘航母實現全天候出動的目標,但因為印度軍費和國際上外購航母難度的問題,印度每次購買新航母的時候,舊航母都已經處於命不久矣的狀態。因此自1961年印度擁有航母以來,印度歷史上的雙航母戰鬥群雖然不是沒有,但基本都是一閃而過:1987年到1994年間,“維克蘭特”和“維拉特”同時在役,2014年到2017年間,“維拉特”和“維克拉瑪蒂亞”同時服役。隨著印度海軍自建的新“維克蘭特”的進展,應該說雙航母戰鬥群的目標第一次真正接近了——雖然“維克蘭特”的建造速度之緩慢已經為世人所嘲笑,但再怎麼著也不至於能熬死剛剛入役4年的“維克拉瑪蒂亞”。
  對於中國的決策者而言,第二條航母真正賦予了我們在絕大多數時間裡說出這句話的底氣——
  “我們的航母在哪裡?”(作者署名:施洋)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4-23/doc-ifyepsec0426196.shtml
  相關新聞
獨家解析:國產航母開工僅3年就下水10年內或有6艘2017.4.23 新浪軍事
中国海军未来10年仍下饺子 或造12艘055舰7艘054B舰2017.4.23新浪军事
中國航母數2:1暫時領先 美媒如今替印度著急2017-04-26環球時報
國產航母將下水令印度人不安 竟揚言抵制中國製造2017.4.25新華網
舰岛缩小上双波段相控阵!中国002航母何时现身2017.04.21
近日有网友拍摄到武汉的航母陆地模型又有了新变化,这次应该是为002型航母所做的改进,并进行电磁兼容测试,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新舰岛体积将进一步缩小,并装上两种相控阵雷达形成双波段。
  回應
福特级航母是三面宙斯盾,咱们的是四面宙斯盾,而且高度上大大的提高了雷达高度,必定看的更远了
不是那么说 美国有大量舰载预警机 中国只有直升机
航母模型在武汉黄家湖,旁边还有一艘大驱,上次我去看的时候航母上还停了一架预警机,长得和E2C很像。
2017-04-26 12:45:40
圖博館
我國航母相對而言遠比想像中便宜 建造6艘完全沒問題 2018-12-14 新浪軍事

  在一些國人的印象中,航母是一種建造、使用、周邊配套都很昂貴的艦艇。所以,在涉及到我國需要建造幾艘航母的時候,一些人覺得航母太貴了,所以6艘太多了,有個3艘就差不多了。其實,只要經過一些深入的思考和計算,就會發現,這種想法存在許多誤區:航母其實是一種並不那麼貴,而且效能很高的艦艇。
  首先,是航母的造價問題。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單價約為130億美元,但是,價格要同時期、同檔次對比看才有價值:福特級滿排噸位高達11.2萬噸,使用了各種最新技術;與之相比的是,美國已經建造3艘的1.45萬噸的DDG1000驅逐艦,即使減少了關鍵性的遠端探測雷達以降低價格,其單價也高達36億美元左右;正在建造的1萬噸級的伯克3型,其單價預計將高達28億美元。
  由於我國滑躍型航母的噸位不過6萬噸;即使是正在建造的彈射型航母,其噸位也只是在7.5-8萬噸,也不過相當於3艘大型驅逐艦。我國055型造價約60億人民幣(不含武器),也就是8.7億美元,我們這裡按10億美元算。那麼,我國航母的單價會是30億美元?核動力的要比常規動力的貴50-100%。所以,我國彈射型航母應是20億美元?也別覺得很稀奇,我國2萬噸的071船塢登陸艦,單價不過2億美元左右罷了。
  有人說,航母戰鬥群還包括艦載機、護航艦艇等等——這其實是一個誤導性的說法。沒有航母,就不需要驅逐艦、護衛艦和核潛艇了?就不需要岸基的作戰飛機了?一樣的需要。航母戰鬥群不過是把這些零散的艦艇/戰機給整合起來,組成一個系統性的編隊,然後中間增加一艘航母平臺罷了;所增加的成本,不過只是一個航母平臺。然而從遠洋作戰效能上看,同等規模的部隊,航母艦隊要比常規的部署方式效能高的多。比如1500公里外的海洋上,這個距離已經達到3代重型戰機作戰半徑的極限。岸基戰機要麼到不了(中型機),要麼到了也只能維持5-10分鐘的有效作戰時間,然後就要返航,效能十分低下。空中加油技術只能緩解這個問題,而不能解決。而且一旦超過2500公里,本土的空中加油就很難使上力了。
2018-12-15 07:43:06
圖博館
而對於航母艦隊來說,無論離本土有多遠,其每架艦載機戰鬥機就可以在400公里外維持約2個小時的滯空時間,效能是岸基飛機的許多倍。也許有人會說,在500公里左右並沒有多少區別啊?對此筆者只能說,如果有人覺得中國的利益範圍只在500公里範圍內,那確實沒必要建造幾艘航母。但是,事實上我們的利益已經是全球性的了。
  也許有人會問,我們是不是可以少建一點,比如說3艘?這是不行的。航母是一種需要維護、訓練時間較長的艦艇。美國的航母以前是這樣的迴圈模式:18個月使用,3個月維護;再18個月使用,3-5個月維護;再18個月使用,18個維護(大修);然後迴圈。在這種模式中,約1/3的時間在維修,在使用的時間中,又有不少的時間是在進行恢復性訓練,實際可使用時間只占1/2左右。後面美國覺得部署時間太少,又變化成了36個月的模式:12個月維護和訓練、8個月部署、14個月戰備。即使是這種模式,在美國擁有11艘航母的情況下,也只有3艘航母可以隨時作戰,2-3艘航母在30天內可以加入作戰,另外還有一艘航母在90天內可以加入作戰。這樣,正常情況下,一般只有一半的航母可以及時應對形勢的變化。所以,如果我們只有3艘航母,一旦需要時,我們最多只能派出2艘航母,甚至是只有一艘航母去作戰。而且,與美國不同的是,我國的航母目前噸位還不夠大,艦載機搭載數量比較少,比如前2艘滑躍型航母的艦載戰鬥機數量只有24-28架,約美國航母的一半,作戰效能要低不少。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數量。所以,既然航母又不貴/這麼便宜,何不多建點?
  此外,從我國驅護艦艇、核潛艇的建造規模看(20多艘052C/D,未來至少16艘的055,近30艘的054A,以及後續的052E、054B等),按照一個航母編隊“1-2艘055+2艘052C/D+1-2艘054A+1艘093”的模式看,已經足以組建10個左右的航母艦隊。有這麼多艦艇,獨缺航母平臺,不合適吧?也許有人會擔心現在的軍費夠不夠的問題,這其實又是一種誤區。6艘航母的建造,需要許多年的時間,屆時我國軍費會達到3000億美元左右的檔次,到那時,就不需要擔心了吧。(作者:晨曦軍情)
  回應
再貴也要造!沒有獵槍如何防豺狼!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14/doc-ihmutuec9043617.shtml
2018-12-15 07:44:00
阿楨
英國航母發生嚴重漏水事故 赴美演習計畫取消

  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的電氣設備近期被水淹,需一直停靠在碼頭進行維修直到明年春季,將錯過原定於年底在美國的演習。
  今日俄羅斯2020-12-07報導,威爾士親王號在今年10月的一次事故中,電力系統受損嚴重。管道破裂事故導致數千加侖的海水流入船艙,電力系統被淹沒了一天多。這艘航母將一直停靠在其母港朴茨茅斯,直到2021年5月。
  英國軍方人士表示,威爾士親王號將錯過原定於今年年底在美國的訓練演習,這項訓練旨在測試F-35B艦載戰鬥機上艦項目。“這很尷尬。因為這次美國之行是多年來精心計畫的,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不能到場。修復損壞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成本也將高達數百萬美元。”
  這已不是威爾士親王號第一次出現洩漏。今年5月,Facebook的一段視頻顯示,水從船的天花板上瀉下,流到了船上的起居室。此外,伊莉莎白女王號2019年7月也發生過洩漏,幾處甲板被淹。
  相關新聞
英國要派航母來南海?不少人都笑了:就這點軍艦還真不夠打
唯一航母衰到家 俄不死心2022要修復海試
  回應
俄國只有核彈還有一點威嚇性,其它都不怎樣
英國先放狠話,然後漏了就不用去了,就像街頭混混
  相關新聞
快馬加鞭!陸003航母明年完成、004在建 邁向2035年6艘目標(回應:2025?)
美參聯主席:中國積極強軍欲2035年追上美國
2020-12-09 10:09:25
阿楨
003型航母福建號2022/06/17下水 專家曝為當今美唯一勁敵

福建艦是中製第一艘彈射型航母,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為8萬多噸。福建號放棄了前兩艘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滑躍式甲板,而像美國航母,改採3套「電磁彈射系統」(EMALS)。由於中方發展航母起步較晚,設計師獲益於前人數十年來的研發,結合了許多最新的技術。將搭載殲-35雙引擎戰機,以對應美國F-35C。而中方海軍擁有3艘航母將具備更大的軍力投射能力,並能更頻繁地部署航母戰鬥群。
  回應
可憐哪,又一艘鐵棺材
果然吃了莱猪、核食的绿蛙变身辐射超人,用你那吃屎的嘴打出的炮,击沉它,
還是燒柴油的,跟莫斯科號一樣!
聽說台灣海軍都燒柴的,連個柴油都買不起
003不是核動力嗎,只能用在局地戰
美國航艦採核動力目的就是全球橫行,是霸權心態的表現
以非核動力來說,福建號艦島不大,排煙囪不大,應是以大型燃氣輪機(配中冷循環)搭配柴油機.
恭喜福建,江蘇、廣東也別著急,成為核動力航母的機會來了
第一艘叫“遼寧”(銘記甲午旅大戰爭) 第二艘叫“山東”(甲午威海衛戰爭)第三艘叫“福建”(中法馬尾海戰),民族之恥,從未忘記!
福建號 暗示台灣?抗議!
收復台灣從福建開始
  相關新聞
 福建2022-06-15舉辦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活動 國台辦回應:鄭成功是兩岸同胞共同景仰的偉大民族英雄。360年前,他率部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祖國寶島臺灣,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開發建設臺灣作出了重大貢獻。
 普丁2022-06-09在紀念彼得大帝350周年展覽自稱現代「彼得大帝」有責任拿回烏克蘭領土
2022-06-18 07:46:04
阿楨
無人機蜂群上中國航母 2022/06/03

據《動力》(The Drive)網2022/06/02報導,山東艦上的無人機中,有3架看似有前置螺旋槳,還有扁平的T型或H尾翼。另外4架似乎有推進螺旋槳,以及有倒 V 形連接的雙尾翼,就是CW-20,機身長1.8米、翼展3.2米、最大起飛重量為25公斤、化油器發動機60cc,而無線電鏈路範圍可達35 公里。續航時間為180分鐘、巡航時速為100公里、抗風能力7級、實用升限4500米、最高起飛海拔3500米。此外,它能垂直起降,而垂直方向定位精度為3公分,水準方向定位精度為1公分+1ppm,最大任務載荷為2-3公斤。
2019年,南海艦隊052C型驅逐艦搭載了「海騎兵」SD-40型垂直起降無人機。
除了訓練外,這些無人機也能為「山東」艦等航母提供監視威脅,或是額外的狀況覺知力。無人機群,尤其是徹底連線的無人機蜂群,能夠相當快速地掃描周圍廣大的區域。而根據它們確切的航程,或許能為航母和打擊群額外提供一定的監視和偵察能力。
  相關新聞
中國全球首艘無人機母艦“珠海雲”號下水
中國首艘百噸級無人艇完成海試 2022-06-07
中國20噸無人神盾艇下水測試!
2022-06-18 08:01:19
阿楨
中國馬偉明團隊的中壓直流技術領先美國中壓交流10年

  艦船綜合電力系統是指:將傳統船舶相互獨立的機械推進系統和電力系統以電能的形式合二為一,通過電力網絡為船舶推進、通信導航、特種作業和日用設備等提供電能,實現了全船能源以電能為通用載體的綜合利用。艦船的動力都是由核能、燃油等提供,而電力是由這些能量發電,被譽為是艦船動力的第三次革命。
  目前世界只有英美海軍實際使用第一代綜合電力推進系統,英國2009年7月下水的世界首艘綜合電力45型驅逐艦。
  馬偉明團隊研製的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輸出的是直流電,整流單元,減速齒輪箱和傳動的機械軸等都可以省去,提高了能源和電力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艦艇的操縱性,而且和潛艇一樣減小了傳動噪音。
  但中壓直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決高能裝備的上艦難題,因為這些高能裝備極為耗電。例如艦上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各種對海、對空和對潛的探測系統,都是耗電的大戶,並且為電磁軌道炮、鐳射炮等新型高能裝備上艦提供了條件。
  回應
馬大神的中壓直流系統不是完全的直流,而是交流發電,變壓到6000伏,通過逆變器把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直流輸電,再通過逆變器把直流電轉化為交流電,變壓到220伏,使用交流電機驅動。003航母電力本就沒核航母充沛,現又在交直流轉換損失了近30%電力,那電將更加不足了。美國福特航母的綜合電力系統並不成熟,導致故障頻發,問題是有的,可以通過研發解決問題。(楨:? )

中國4.1萬公里柔性直流800千伏特高壓輸電:電力高速公路2021-06-23 科技日報

此前,世界主流輸電模式都是“直流送電、交流組網”,這緣於:常規直流主要用於點對點、遠距離、大容量的電源外送,並不能組網;交流輸電則可以滿足常規電源送出和電網互聯的需求,且成本較低。但面臨 “多直流饋入” 導致“閉鎖”問題。柔性直流對電壓、頻率的控制更加靈活。
2022-06-20 08:33:12
阿楨
不要幻想直流完全替代交流2013-04-08 中國能源網

130年前愛迪生的直流輸電vs西屋的交流輸電之爭,是從發電、輸電、配電到用電整個電力工業是用交流電還是直流電之爭,最後確立了交流電一直發展到現在。
  直流電回歸緣於:一是新能源,二是高科技,三是節能。新能源 “在分散式電網中,太陽能直流電最普遍”。高科技是指使用電動汽車、互聯網通信技術,用電負荷對直流電源的需求快速增長。20年內,直流電消費比重將由目前的20%增長到50%。對於節能,使用直流電比傳統的交流電配置節約15%能耗/節省成本10%-20%;傳統交流供電系統,從配電到用電設備需要經過三次交直流轉換,即使每次轉換效率90%,三次轉換後只有73%。如果導入直流供電的供電系統,僅需要一次。
  130年前的交直流之爭,似乎是以交流電系統替代直流電系統,但實際上是互補共融的。130年中直流用電負荷一直存在,交流發電、交流輸電,將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供電解、電腦、電信的直流用戶;在超高壓、特高壓輸電中既有直流輸電、也有交流輸電,在用電、輸電中都是互補共融的,這是由於直流電和交流電系統各有長處,又各有短處。
  交流電的優點:升降壓自如,已經建立起區域甚至全國性的交流大電網;在發電量相同的條件下,交流發電設備比直流發電設備簡單,交流電動機比直流電動機簡單;有完整的技術標準和技術系統。缺點是:交流電力系統存在穩定問題;當電源是交流電時,負荷是直流用電時,需要經過多次整流、濾波才能使用。
  直流電優點:直流電網不存在穩定問題;當具有直流電源和直流負荷時不需要整流、濾波設備就可使用,直流電比交流電節約能耗。缺點:升降壓困難,無法通過變壓器升降壓,只有通過專門的電子電路才能進行升壓或降壓;發電量相同條件下直流發電設備和電動機比交流的設備複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大電網的先例,也沒有形成完整的技術標準和技術系統。
  上述用直流電替代交流電的三大理由,存在幾個問題。一是,非化石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還有較長時間。二是直流電負荷能否像預測的那樣快速增長。三是大規模推廣直流電在技術上存在一些障礙。
2022-06-20 08:37:43
阿楨
夠用嗎?福建艦隻有3部電磁彈射器,是否影響戰鬥力? 2022-06-20

雖然美國航母近幾十年來都選擇安裝了4部蒸汽或電磁彈射器,但4部都使用的情形很少見。多數只有前甲板的2部彈射器,以及斜角甲板的一部彈射器。“福特級”航母4部的性能標準:最高可持續30天,每天12小時出動回收220架次;或持續4天,每天24小時連續作業出動回收310架次。
我國電磁彈射器早在2008年就完成了全尺寸樣機,之後2016年馬偉明團隊被公開報導表彰,2020年尹卓透露已完成上千次地面測試。因此,福建艦上的3部已有極高的可靠性,以及不輸於福特號4部的高效率。

什麼叫航母彈射器的不同 2022-06-20

福特級理論上彈射4100次出現一次故障,實際上無故障彈射僅為400架次:要完成連續4天的高強度作業,只有7%的成功率。保持一天的成功率也只有70%。4條彈射器的設計結構會導致:如果有1條出現故障,其餘3條將全部癱瘓。只能彈射不超過25噸的艦載機,連F/A-18、F-35C在滿載滿油的狀態下的起飛都無法滿足。為什麼?一、美國用的是中壓交流技術,而我們用的是中壓直流電磁彈射技術,能彈射3-45噸的各類艦載機;二、電力儲備的難點,我們在2010年完成技術突破,成功研製出50MW/120MJ飛輪儲能ICON裝置。美國如果把現有的技術推翻重來,估計得再花費十幾年時間。
2022-06-22 08:30:08
阿楨
福建艦的1130炮升級相控陣雷達,專剋隱形導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fTgvfiUM30
  回應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相關資料
航空知識公佈的資料:彈射距離91米,勻加速度4G,推力140噸,起飛速度305公里。
尼米茲C13蒸汽數據:彈射距離98米,加速度3-5.8G,推力122噸,起飛速度270公里。長跑道版本,起飛速度307公里,用於起降預警機。我們的彈射器,3條全部可以起飛預警機。
1:電彈本身指標,加速度穩定,誤差比不超過1.05,由於穩定3.95-4.05g,起落架和機體不會因為高超載減少壽命,還能減少飛機冗餘重量。C13的3-5.8就必須按照6g設計,還磨損嚴重。單條蒸汽每次起飛要25人同時維護。單次大型維護時間18個小時。
2:電彈節約了7米的艦體長度,相當於節省近萬噸排水量,福建號315米長相當於322米,與尼米茲和福特的332米接近了,但它們多了2萬噸排水量。
3:由於沒有氣缸和各種蒸汽管道,電彈整體系統重量減少上千噸。
4:航母結構是甲板—彈射器層—機庫,尼米茲彈射器層高3米,福特彈射器層高1.5米。福建號不會超過1.5米,節約的艦體結構噸位至少上千噸。
5:尼米茲升降機提升高度是機庫8米+彈射器層3米,共11米,用時25秒,電機獨立供電。福建號應該與福特級相當,估計10米,用時22秒,綜合供電能節約幾百噸重量。且尼米茲是4個升降機只能單機升降,福建號2個升降機可以雙機升降,效率更高。
6:根據福特級公開資料,電彈效率是蒸汽的1.33倍,就是說3電彈=4蒸汽。而且蒸汽故障比電彈更高,福特電彈那麼差,美軍還用著真香。
綜上所述:我國的電彈間接節約了1-1.2萬噸排水量,彈射效率高於尼米茲級,升降戰機速度更快,在70架載機數量相同情況下,實際戰鬥力比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略強。如果在西太平洋作戰,我軍剛出海的航母戰機妥善率100%(維護交給基地),兩個月內妥善率超過80%。美軍遠洋長期作戰,妥善率70-80%。尼米茲級與福建號實際能出動的飛機相當,勢均力敵
2022-06-27 07:36:09
阿楨
FC-31來了!陸航母隱形艦載機清晰照首曝光 2022/07/23 中時

隨著第3艘航母福建艦下水,最受關注的隱形艦載機FC-31「鶻鷹」的身影也在網路上瘋傳,而這似乎是第一張高解析的清晰照。這架原型機編號為35003,有灰色戰術塗裝,還有低調呈現的國徽和其他標記。發動機有明顯的鋸齒狀排氣噴嘴和後機身整流罩,渦扇-21有時被稱為渦扇-13X,是渦扇-13E的改進型,取代了第一款原型上的俄製RD-93。
  回應
靠這廢物就想威脅台灣嗎,共媒拜託死回大陸吧,f35山寨版,垃圾還是有垃圾
綠蛙除了噴之外一點辦法沒有,因為他們只是日本這只美國看門狗的一坨屎而已
2022-07-24 07:30:43
阿楨
全球唯一的雙座版5代戰機殲20將發威 在資訊戰中成為敵方惡夢

《南華早報》2022-11-01報導,原本廣泛認為,雙座版殲-20是用來指揮無人機蜂群,但《兵工科技》指出,近年來由於5代戰機能執行的任務比以往更多,5代機還可以作為戰術電子幹擾機、小型戰術預警機和高速隱形偵察機等,並成為無人機蜂群的指揮機。殲-20的前座駕駛負責飛行,而後座駕駛則負責幹擾。可以解決單一駕駛在飛行時,無法同時和其他戰機駕駛溝通戰術,又執行預警任務的問題。後座駕駛可以負責溝通和指揮,徹底和前座駕駛分工,大大提升雙座殲-20充當小型預警機的效率。
  回應
山寨機 什麼都抄美國的
黴國何來座版五代機?
酸哦~酸死皇民了
1450,塔綠班們又崩潰了。

不是模型是原型!陸殲20無人僚機疑現身

廣東珠海航展11月8-13日登場之際,出現了一架新式隱形無人機,《動力》(The Drive)網報導,各方推測,這可能是殲-20的無人戰鬥僚機首度亮相。採用單引擎,機身中央左側一個大開口,可能是某種彈艙,而機頭大到足以裝置某種雷達、其他感測器,或是飛行系統等。

13個月實現首飛,“鶻鷹”創下國內軍機研製速度新紀錄 2022-11-01 中國航空報

【導讀】3個月完成詳細初步設計、6個月完成全機製造資料集發佈、13個月實現首飛,“鶻鷹”創下了國內軍機研製速度新紀錄。全新的設計思想、數百項關鍵技術攻關、新一代機的管理工具和手段,瀋陽廠所技術、管理、設計手段以及研發模式借此都實現了跨代提升。
  回應
13個月首飛,然後10年大改?這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和方法嗎?
你不瞭解軍方政策,由於沒有充足的預算同時支撐發,J31不是軍方專案,而是J20!憑藉一己之力且在J11系列任務繁重的情況下自我搞出J31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大改是為了改造成為新一代隱身艦載機!定位和目的不同。J20是重型類似美國F22,而J31為中型似F35。J20偏空優,而J31從一開始就兼顧艦載機的需求。J20採用不計成本的高科技設備,而J31考慮到與J20的高低搭配和外貿需求,性能會有所降低。
2022-11-02 08:29:00
阿楨
中國18個月三艘075兩棲攻擊艦服役 速度遠超美國 2022-10-03

第三艘075型兩棲攻擊艦已刷上33舷號的安徽艦,擁有三艘075型和八艘071型兩棲登陸艦。中國在18個月內接連服役三艘4萬噸級兩棲攻擊艦,速度遠超美國,直接一口氣追上了美軍從2009到2020年裡建的兩棲攻擊艦。第二批075改進型建造數量可能五艘。
安徽艦有六個直升機起降點,可搭載30架直升機,包括直20艦載反潛機和直18預警機。還能容納接1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四艘726型野馬氣墊登陸艇能帶一輛99A式主戰坦克上岸。艦內能容納十輛99A主戰坦克,20輛05式兩棲突擊車或步兵戰車,以及50輛輪式運用越野卡車,相當於陸軍兩個加強陸戰部隊的重裝配置。
安徽艦的防衛武器除了配置有功能齊全的雷達和電子戰系統以外,配備有兩座1130型11管30毫米的近防炮系統,每分鐘發射一萬發彈藥能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武器。還裝兩座18聯裝的海紅旗10十公里近程防空導彈。
在過去半年,解放軍新添了四艘055型萬噸大驅,還有三艘052D型驅逐艦,以及兩艘054A型衛艦,總排水量超過0萬噸,創下中國海軍短期內服役噸位世界第一的紀錄。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中國可以同時建造三艘航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xKvhd8gbA
2022-11-12 08:24:47
阿楨
南海羅生門?陸媒:霸氣逼退美機 共軍:危及戰機安全 2023/01/03 中時

美軍印太司令部與中共南部戰區近日分別公佈了一段美偵察機與中戰鬥機在南海遭遇的影片,相互指責對方做出危險接近動作。美軍向戰略競爭對手派出偵察機收集情報的行動從未中斷過,也曾數次發生磨擦或意外事故導致人員傷亡。以目前雙方應對的戰術來看,再次發生擦撞事件幾乎是避免不了。
2001年美軍EP-3偵察機在海南島附近與共軍殲-8II戰機(圖)擦撞,導致殲-8II墜海,中方飛行員跳傘落海殉職。(圖/新華社)
2022年包括美加澳偵察機也遭到共機驅離數十次,共軍驅離外國偵察機使用的方法包阻擋航道、迫近、滾桶飛行、施放幹擾彈等等。

遼寧艦遠航至關島附近演訓 2023/01/03 旺報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2022-12-28稱,共軍航空母艦「遼寧艦」23至25日南下至美屬關島以西。17至27日,艦載戰機和直升機起降共計約260架次。

遼寧艦在太平洋畫8字,將關島納入打擊範圍,美國看到什麼信號?【傅前哨】
  回應
要常態化巡航關島,要美體現—下什麽叫做航行自由禮尚往來!
美佬覺得關島也不安全了,該思考撤退到夏威夷了。
不必詫異,待核航母出來時,第三島鏈也要報廢了
我們海外戰略太過保守,海軍常規戰力須要囊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對等攻擊圈則要納入美西城市,而核攻擊則必須覆蓋全美十萬人口以上城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BGCIXKco-Y
  相關新聞
陸「無偵-7」無人機首飛越沖繩近海 日戰機緊急升空
日本「加賀號」改裝 將成F-35B航空母艦(回應:韓國輕型航母計劃未獲得撥款)
日本發表「彈道飛彈防禦艦」概念圖 排水量2萬噸 (回應:64具垂發系統+海基版薩德,要搞2萬噸?對中俄超音速飛彈只是一個大靶船。 中國已官宣HQ-19/26反導彈服役, 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楨:由於美台堅拒中國崛起/統一,故中不可能「和平」崛起/統一、又陷於「和平與發展」之迷失而未能積極備戰、至2021才三航母,亡羊補牢,中要多塢並建多航母及武庫艦、在三大洋力壓美軍(如此便可能戰才能和),要從朝至印建立體防空/導/巡網(能守才能功)。)
3000公里高超音速導彈+2萬噸戰艦! 共同社2023-01-02稱,日本2026年開始部署1000公里的12式岸艦導彈增程型號,30年代初要部署2000-3000公里的改進型號。(回應:在中朝的反擊下日將沉入海底!)
2023-01-03 08:22:40
阿楨
陸052E終極版驅逐艦動工 科技大驅055B即將下水 2023/08/01 中時新聞網 盧伯華
中共海軍21世紀後,大量的驅逐艦、護衛艦接連下水、服役,令人目不睱給的「下餃子」
進入21世紀後,中共海軍在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艦艇的裝備上,以下餃子的速度大量建造與部署了各種艦艇,其中最多的是40艘4000噸的054A護衛艦,另052C型改的052D驅逐艦,噸位從6000噸發展到7500噸,導彈垂發系統也從48單元增至64單元,最後還為了大型艦載直升機庫建造了加長版052DL型。目前052D已服役25艘,在建的有10艘,為應對美軍新型伯克級的052系列終極版052E也將動工,將增加到8000~9000噸。052E將採用346B型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領先伯克級Flight-III的SPY-6型砷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至少一代,探測距離將提升至500公里以上。垂發由052D的64擴至80單元,雖略遜於伯克級的96單元,但已經趕上美軍1.5萬噸朱瓦特號的80單元。
055型,排水量1.2萬噸,垂發112單元,首批8艘在2023年已全服役。055B增至1.5萬噸,將裝備目前最先進的中壓直流全電推進系統,以及155mm電磁軌道炮、雷射武器等多種具有實驗性質的高能耗艦載武器,這種思維略相近於朱瓦特號,差別是朱瓦特號是艦體造好了不知如何用才開始設想將實驗武器搬上艦,而055B則是一開始就是以實驗先導艦的角色上場,因此從推進系統到武器系統,都滿了實驗性的思維與規劃。
  相關新聞
美建新一代驅逐艦加緊追趕中國 軍事觀察人士:外形太像055艦
1發砲彈3200萬 朱瓦特級主砲拆除 如夢一場
航速30節航母編隊新一代054B護衛艦,包括新型快反雷達,隱匿型的鐵錨。
中國新隱形戰艦傳替代72艘056護衛艦真實用途或為陸版瀕海戰艦
爆大陸將有8艘075型兩棲登陸艦!
陸076電磁彈射兩棲攻擊艦首曝光,陸媒:075針對台海076為新型戰艦
陸造隱形航母 固定翼無人機專用世界第一
2024-05-21 02:50: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