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2 06:49:15| 人氣6,699| 回應108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俄羅斯反艦導彈家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順著台軍雄風反艦飛彈,本要介紹共軍反艦導彈,但兩岸反艦飛彈皆源自美蘇,尤其俄羅斯的反艦導彈,因蘇軍的海空軍力不如美軍,故發展出「超音速」「遠程」(以阿戰時的“冥河” 導彈快艇除外)的「飽和攻擊」尤其「無人編隊攻擊」(仿有人「長僚」機的「長彈」「僚彈」) 以對付美軍的航母戰鬥群。

  各國反艦導彈
(小引:相對於美台反艦飛彈的「單彈通用」,共軍的反艦導彈則(比俄還)「多彈單用」(理由之一是更能抗反制、發揮飽和攻擊戰力,但更可能是在生產單位的本位主義不願停產)。雖然似已以「鷹擊HJ-3(C803)」: 結合了「次、超」音速和「艦、潛、空、陸」射的C803遠程反艦導彈為主力,但其它反艦導彈仍繼出改良版。)
  美媒戰略之頁2013-01-29揭秘中國CM-400AKG導彈 是鷹擊12出口版(楨:?)
2012珠海航展現場展出的CM-400AKG導彈和梟龍FC1輕型戰機,從外形看與鷹擊12完全不同
簡氏2013-01-23中國研鷹擊12和鷹擊18超音速反艦導彈:鷹擊-12採用雙進氣口衝壓噴氣發動機設計,重量在2-2.5噸之間,彈長約7米,飛行速度可達2-4馬赫,射程在250公里到500公里,尺寸和重量遠超俄制KH-31反艦導彈(中國以鷹擊-91的代號生產)。中國可能還在研製一款更大的垂直發射反艦導彈,代號鷹擊-18。與中國上世紀購自俄羅斯的KH-41日炙反艦導彈大小差不多。鷹擊-12反艦導彈的研發使中國加入了亞太研發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競賽,包括臺灣的雄風3型反艦導彈,日本的XASM-3空射反艦導彈和印尼從印度引進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
臺灣雄風3型反艦導彈
日本XASM-3空射反艦導彈
印度布拉莫斯反艦導彈
  中國CM-400AKG 超音速巡航導彈,重約兩噸,最大射程達250公里,其制導系統包括GPS系統、機載雷達和可識別具體目標的圖像識別系統。其采用固體火箭爲動力裝置,飛行速度超過4馬赫,可利用高速飛行能力突破艦艇防空網。據悉,配備穿甲彈頭和爆破彈頭的這款中國新型導彈主要用于打擊固定目標和航母等慢速運動目標。類似印俄合制的布拉莫斯(楨:?布拉莫斯射程300公里,但重3.2噸、彈長9.4米,徑寬670毫米,空射也重2.5噸,速度才3馬赫,單價則高達200-300萬美元!詳參【圖博館】:俄羅斯反艦導彈家族 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英媒:世界上任何一款導彈都無法與中國C805相比?英國《防務周刊》2008-06-02稱:中國最近已成功研制出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C805,重3噸,長8米,直徑爲670毫米,固體燃料推進,射程380公裏,可攜帶300公斤的常規彈頭,可以從多種平臺上發射。(楨:原來是鷹擊-12!C-805是YJ-8的終級型號
  【百度百科】鷹擊-12:有人認為鷹擊12是俄軍紅寶石系列反艦導彈的國產化,這種說法可能不準確。有觀點認為:我軍最新的導彈技術水準在某些領域已經領先美國3-5年(比如代號為4171導彈定型任務以完成比鷹擊12理論上領先整整一代,微鐳射抗干擾系統+智慧化衛星制導+分離假彈頭+主被動二程雷達+末段入水攻擊方式,每枚導彈造價380萬美圓左右因造價太高未被量產,但部分技術已被東風31B型導彈使用)  鷹擊12分空射、艦射和潛射三種。  鷹擊12運用了中國最先進的雷射技術成果,解決了抗干擾性問題,即使在脈衝炸彈的干擾下鷹擊12的鐳射抗干擾系統仍然可以100公里不超過1.5米的誤差(鷹擊12即使在發射時就受到了敵方的干擾,按其終極射程550公里計算其誤差也不過9米,況且鷹擊12末段有自動修復程式)。鷹擊12發射後飛向高度為1200米的高空後接受預警雷達的第一次目標鎖定參數後,接受系統將參數發送給鷹擊12的鐳射制導控制系統後,鷹擊12導彈在電子地圖的動態指揮下靜默飛行,速度為1.5馬赫,高度12-15米。當離攻擊目標50海裡的時候,鷹擊12分離出一枚主動式+微波熱制導式空中雷達進行最後階段制導,同時鷹擊12導彈4玫助推導彈點火,導彈以6-8馬赫的速度在上空預警雷達的指令下直擊目標,攻擊最後階段戰鬥部脫離,即使敵方的密集陣或導彈攔截,對於每秒1360米-2080米,體積不大與3立方米的戰鬥部也望彈興歎。  鷹擊12同時具有較強的假彈頭欺騙戰術,當敵方在150公里開外發現鷹擊12後,敵方用導彈攔截,鷹擊12會將其中二枚助推火箭發射進行干擾,只不過在最後的攻擊階段攻擊距離縮短為25海裡,導彈末端攻擊速度降至為3-4馬赫。  鷹擊12導彈的戰鬥部為800公斤的超高爆炸藥,這是為美國航母量身定做的。鷹擊12的潛射型其戰鬥部更重達1200公斤(這就是為什麼鷹擊12的潛射型的射程僅有360公里的原因)  鷹擊12導彈的射程為550公里,但是其燃料部是在發射前通過內置燃料調節器調節後調整其發射射程的,因此內置燃料調節器調節具有很好的調節協調作用,使得導彈在飛行速度、射程方面有很大的變數。  鷹擊12導彈的造價在180萬美圓一枚,因此軍方首批定量只有816枚(不包括潛射型),軍方認為如果鷹擊12導彈的造價在每枚90萬美圓左右方可大量訂購(鷹擊12的總設計師正在考慮鷹擊12分離出的那枚主動式+微波熱制制導式空中雷達,鷹擊12的鐳射抗干擾系統造價更達58萬美圓,僅這兩部分占了鷹擊12 造價的46.11%)。因此軍方僅僅將首批的鷹擊12裝到了170導彈驅逐艦號上,168、169也只能裝鷹擊83反艦導彈了。空軍的殲十和093核動力攻擊潛艇這些高貴血統的克敵利器才能裝備上鷹擊12這種我們中國人的爭氣彈,相信隨著鷹擊12的閃亮登場,將大大提高我軍攻擊航母編隊的能力
衛星照片證實:導彈獵殺航母 中國試驗成功:阿根廷一家軍事論壇SAORBATS近日公佈一張google earth衛星圖片,展示中國戈壁沙漠一個長約200公尺的巨型白色人造結構,被武器轟擊出兩個醒目的巨大彈坑。該論壇並稱這個人造結構是類比美軍大型航母甲板,而造成大彈坑的「武器」則是被稱為「航母殺手」的反艦彈道導彈。大陸環球新聞網2013-1-22刊出《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模擬打航母試驗首次曝光?》一文反駁,反艦彈道導彈並不是致命的對抗武器,而只是防禦性武器,或說是「不對稱的攻擊手段」。(詳參【圖博館】: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航母《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臺灣之榮光!!世界第一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雄風三的體型重量遠低於日炙這表示雄風三的技術層次比日炙高很多(外掛的沖壓引擎vs雄三整合進彈體的衝壓引擎)。雄三射程普通型300KM,加強型600KM;速度兩種大約都在2.5Mh左右;僅兩噸多,空射型僅1800KG,而射程同樣300KM(楨:?)。日炙彈長:9.4公尺 彈徑:1.3公尺 彈重:4000公斤 最大射程:120公里/改進型160公里。連俄印和製的布拉莫斯,比臺灣雄風三還差了一點,更不用說中共老舊的C101/301(楨:CM-400AKG與鷹擊12呢? 「雄三」的載艦能逃過大陸的空襲及潛艇攔截嗎?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形容為「蚊子叮大象」)。
http://forum.dtmonline.com/leo/cgi-bin/topic.cgi?forum=5&topic=740
俄國-31反艦導彈
(上圖為俄國現代艦所配P一270‧3M-80‧SS—N一22‧日炙改良版稱白蛉,反艦導彈)
【維基百科】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有效射程,目前軍方尚未公佈資料,有推測為130公里,台灣媒體一般報導為150公里,單位造價約1億新台幣。改良增程型的雄三射程由150公里提升為400公里,飛行速度三馬赫。增程型是將雄三彈體等比例加大,增加引擎燃料空間來實現,因此比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的體積更大。雄風三型的計畫代名為「追風」,原始設計採用整合式衝壓發動機,即助推器(SRB)與續航衝壓發動機整合一體裝置於彈體後段,節省飛彈的長度與體積。然而到量產時為了安裝在成功級巡防艦的上層甲板,由於長度限制,最後仍放棄整合式燃燒室設計,採取可拋棄助推火箭設計。發射時,由2具側掛的助推器和飛彈主體的整合式火箭衝壓發動機將飛彈送至高空,並加速到一定速度後點燃衝壓發動機,進行後續航程,並大幅提升飛行速度。
雄二E指揮車偽裝快遞 網友破解:飛彈基地被軍事迷分別辨識,一一註明通資電中繼車、掛彈車、雄風二E飛彈、卡車拖車頭、指揮管制車、雄二E飛彈車(12點鐘方向順時鐘起)。
旺報2013-02-16台雲峰計畫反制陸1400枚飛彈:美國「導彈威脅」網站的文章認為,台灣策略是祕密研發新式武器,像是雄風2E巡弋飛彈,最高時速800公里,最大射程600公里,使用GPS尋標器,具備攻擊港口內艦艇或近岸陸地目標的陸攻能力。最近最受注目的,就是雲峰計畫,2年前,台灣海軍艦艇裝備雄風─3型反艦飛彈,長6.1公尺、重1.5噸,最大時速2300公里,最大射程300公里,雄3已裝備到台軍驅逐艦、護衛艦,軍方要求在最新型500噸級隱形護衛艦上安裝8枚雄風3和8枚雄風型導彈。現在最新研發的雲峰飛彈,若裝配衝壓噴氣引擎後,時速可達3000公里、射程達到1200公里,可覆蓋中國大陸中北部主要工業和軍事目標,預計於2014年服役。不管是艦載或移動型,主要目標都是大陸瞄準台灣的1400枚彈道導彈,「以提高生存能力」。(回應:大陸對台灣的威脅其實不是東風-11,而是射程可以覆蓋台灣全島的衛士火箭彈,火箭彈造價低數量大,而且有一定的定向導航功能,炸機場、電廠、油庫防不勝防,你的熊三熊四都排不上用場!前行政院唐飛新書爆料 「雄風3/雄2E反制武器是蚊子武器」!詳參【圖博館】:中國火箭 台灣飛彈防禦解決方案

海軍觀察網站報道 2012-4-4法國海軍福爾班號防空驅逐艦成功摧毀一個模擬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的目標。
美國爲什麽不造超音速反艦導彈?(楨:?)答案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生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能力並不高,而且比亞音速反艦導彈的作戰效果還要差,超音速導彈至少要在距離海面2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達到目標上空才轉入俯沖,也就是說飛行高度偏高很容易被雷達捕獲,此外導彈超音速低空飛行時由于多譜勒效應太大,雷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海面雜波中捕獲到導彈的回波,而且信號清晰跟蹤穩定,至于轉爲高空突防則太容易被脈沖雷達發現鎖定,此外導彈進行超音速飛行必需使用大推力的火箭或沖壓發動機,導彈高速飛行時産生的摩擦熱也很大,拖著長長尾焰的超音速導彈對于光學探測器紅外探測器來說,那是個最明顯不過的目標,很遠就能發現跟蹤。而亞音速導彈的飛行高度可以降低到波峰高度,此外多譜勒效應不明顯,對于雷達來說很難從海面雜波中截獲到,而且即使能夠發現導彈來襲也很難穩定的跟蹤上導彈,在所有的實戰中目前還沒有發現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導彈能被雷達在較遠距離穩定跟蹤的例子,一般都是信號時斷時續根本不可能進行較遠距離的攔截,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攔截。
日媒稱中國正研究類似美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
日本《外交官》雜志網站稱,美國空軍超高音速飛行器了X-51A馭波者 2012-8-14進行了第三次試飛,盡管以失敗告終,但也引起了人們對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廣泛關注。而且,中美俄在這方面的競賽不會因此而懈怠。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俄羅斯在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從而成爲世界上首個成功試飛超音速燃燒沖壓噴氣試驗飛行器的國家,比美國要早九年。  到目前爲止,該耗資1.4億美元的項目只在2010-5-26的測試中取得了成功,以5馬赫的速度持續進行了超過200秒的飛行。  同時,中國也對這個領域展示了相當的興趣。在X-51A項目開展三年後的2007年,有消息稱,中國科學家正計劃在位于北京的風洞中測試速度達5.6馬赫的高超音速實驗飛行器模型,中國科學家可能還建造了能測試速度達9馬赫超音速裝置的風洞。  除了快速全球打擊縮短打擊時間,超音速導彈還會給防禦滲透和導彈攔截作戰帶來重大改變。當前的導彈,無論是速度達到2馬赫的俄羅斯日炙和美國魚叉超音速燃燒沖壓動力導彈,其速度都不夠高,很容易被攔截。而攔截以超過5倍音速巡航飛行的導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楨:但也不能貼海而飛且較熱更易被測)。中國DF-21D反艦彈道導彈返回大氣層後的最大速度可能會超過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最大速度,但它不如巡航導彈靈活,也不像巡航導彈那樣能進行低空飛行,躲避早期預警系統,能更好地騙過小型戰術雷達和紅外探測器的探測。(楨:衛星照片證實:DF-21D反艦彈道導彈獵殺航母 中國已試驗成功!)
美國魚叉導彈就已被銷往30多個國家:魚叉Block2靠渦輪噴氣動力,重690公斤(1518鎊),攜帶220公斤彈頭,有80海裏攻擊範圍,正在進行改進,飛行速度達到高亞音速。洛-馬公司也在開發一種沖壓式噴氣動力超音速導彈,這將會在2013年進行試飛。
歐洲MBDA公司的飛魚MM40 Block 3用Microturbo TRI-40渦輪噴氣發動機替代了原有的火箭噴射引擎,飛行超過100海裏,解決了Block2所面臨相對範圍比較短的問題。Block3飛行超過100海裏,並且得益于新功能,比如先進的電子系統和螺旋式攻擊性。
(上圖為C802,後為C301)
法國飛魚擊敗中國C802贏得卡塔爾反艦導彈合同:美國環球戰略網2010-04-28報道,在印尼、泰國等紛紛選擇採購中國C802反艦導彈裝備各自軍隊的背景下,卡塔爾卻在選擇反艦導彈時放棄了C802,而選擇了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新飛魚MMBlock3型導彈配備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因此其射程達到了原有導彈的兩倍——180公裏。新型噴氣推進式飛魚導彈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應對源自中國的競爭。例如,印尼日前便選擇採購更廉價且射程更遠的中國C802A 反艦導彈,而放棄了火箭助推式的“飛魚”導彈。中國的C802A導彈長6.8米、直徑360毫米、重682公斤,可攜帶重165公斤的彈頭。C802最大射程為120公裏,而且飛行速度可達每秒250米。 與C802相比,法國“飛魚”導彈大小和性能相同,但其成本卻是前者的兩倍(每枚導彈的價格在100萬美元以上,但眾所周知,制造商可以靈活定價)。
歼轰-7携带的鹰击-82K导弹

珠海航展:中國反艦導彈的射程總算被曝光了2006-11-07 

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的導彈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本屆珠海航展上展出了多種反艦導彈,它們以艦艇或戰鬥機爲載體,能對8-280公裏範圍內的敵艦進行精確打擊,並且還衍生出了打擊敵人岸上目標的空對地型號。在距離海岸8-35公裏的範圍內,可利用C701/C704和C802等幾種岸艦/艦艦導彈進行防禦。對于35-180公裏範圍內的目標,可以用C701/C704艦艦/空艦導彈或是C802/C802A和C602導彈岸艦/艦艦/空艦導彈來攻擊。對于距離海岸180-280公裏範圍內的目標,可選擇用C704、C802/C802A艦艦/空艦導彈或是C602艦艦/岸艦導彈進行打擊。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oads/11054186/20061107/13728252.html
 
反艦導彈性能比較表

<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中國反艦導彈專題(多圖)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wqzl/asm/ 
岸艦導彈 
C-l01重1850千克,飛行速度2馬赫,最大射程45千米
海鷹-1(HY-1) 0.85M 70公里 SY-1的岸艦型後通用
海鷹-2(HY-2)(C201) 0.9M 95公里 SY-2的改進型
海鷹-3(HY-3)(C301) 2M 130公里 超音速岸艦導彈
海鷹-4(HY-4)(C201W) 0.9M 150公里 HY-2增程改進型
艦艦導彈 
上游-1(SY-1) 0.85M 40公里 中國第一代艦艦導彈
上游-2(SY-2) 0.9M 95公里 採用固體推進劑
海鷹-1(HY-1) 0.85M 70公里 SY-1的岸艦型後通用
海鷹-2(HY-2) 0.9M 20-95公里 SY-2的改進型
鷹擊-1(C801) 0.9M 50公里 
鷹擊-2(C802) 0.9M 12-120公里 
国产C802A反舰导弹可摧毁3000吨级护卫舰(图) 
鷹擊-3(C803/802A) 1.4M 150公里  未端超音速艦艦導彈
空艦導彈
C101 2M 45公里 第四代超音速艦艦導彈
国产701型空射反舰导弹亮相可攻小型海上目标
C701 0.8M 15公里 電視制導的小型導彈
图文:C-704KD空射反舰导弹
C-704KD空射反艦導彈

C-705反艦導彈是在C-704基礎上改進引導系統,換裝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改進而來。導引頭部分加裝了可添加GPS以及北鬥導航定位系統裝置。動力部分改用結構緊密更新型中推力火箭發動機,最大打擊距離爲75公裏,使用二級助推火箭系統,最大打擊距離爲170公裏。本次航展展出的這枚C-705型反艦導彈專家解釋說,並沒有安置二級助推火箭,射程爲75公裏,戰鬥部全重110公斤,聚能內置體半裝甲結構戰鬥部,HVTD-H濃縮高爆烈性炸藥裝填。可以打擊1000-1500噸級中小型海上目標。首發命中精度爲95.7%。低空掠海飛行最低姿態12.15米。
C601 0.9M 110公里 第一代空射型導彈(上圖為C601和轟六戰機)
台媒称大陆鹰击62A导弹用于攻击航母等大型战舰
国产重型C-602机载远程反舰导弹亮相(组图)
C602 0.9M 280-400公里 
反潛導彈

長纓-1(CY-1) 0.8M 18公里 
鷹擊-18反艦導彈:它由水下發射,並且採用了“亞超結合”技術,和俄羅斯的CLUB導彈最相像,隨著636-M型潛艇的引進,我國獲得的3M-54E亞、超音速反艦導彈
 
故先貼篇長文<揭秘全球最完整反艦體系:俄羅斯反艦導彈家族>。
 
(上圖為俄羅斯P-800‧印度稱布拉莫斯,反艦導彈)
俄制最新型堡垒-P岸基反舰导弹系统
俄制最新型堡壘-P岸基反艦導彈系統
 
俄罗斯NPOMashinostroenia设计局证实已经开始向越南交付K300P“堡垒-P”岸基反舰导弹系统。
俄羅斯NPO Mashinostroenia設計局證實已經開始向越南交付 

<揭秘全球最完整反艦體系:俄羅斯反艦導彈家族>

  前言
  
二次世界大戰顛覆了傳統海戰的面貌。作為傳統陸權大國的蘇聯,理論上對傳統海權的迅速落伍應該深感欣慰。然而,情況並非如此,以航空母艦為主體的新一代海權由於航程更遠,使得深入打擊的航程同樣超過傳統艦炮岸轟的射程,達到數百公里級。這表示蘇聯的海岸線不但仍然受英美海權的封鎖,而且威協的目標更深達內陸。要如何才能對抗新崛起的航母戰鬥群呢?被淘汰的巨艦大炮顯然不是個選擇,而無論造艦能力與航空工業,戰後的蘇聯也無法與美國進行對稱地競爭。潛艇在未來是蘇聯抗擊肮母的重要平臺,但在當時還未顯露出重要性,因為柴電潛艇拙劣的潛航能力,只有被英美反潛機獵殺的份。在技術重重壓制之下,蘇聯尋找“非對稱”的反擊之道。如同艦載機的活塞發動機取代了火藥與炮管,蘇聯從戰敗德國的技術資源中取得了一項同樣可取代傳統艦炮的投射科技:噴氣推進。
  
發韌
  
1944年,英國“慷慨的”提供了1枚V—1導彈供蘇聯研究,當時蘇聯航空工業的領導人馬林科夫(Malenkov)詢問正在獨自研製巡航導彈的瓦爾德米爾-N-切洛梅伊能否進行仿製。年輕的切洛梅伊不但當場應可,而且還大力推崇導彈在未來戰場的潛力。2天后蘇聯便從TslAM抽調出100人以上的團隊,組成新的第6部在切洛梅伊的指揮下研製巡航導彈。同年9月,OKB一5 l設計局移交給切洛梅伊。有了完整的研製團隊後,隔年切洛梅伊便在V—l導彈基礎上成功仿製出Kh一10(kh等於是斯拉夫語的X,這個代號相當於X—10,與美國的X系列實驗機有異曲同工之妙)空對地導彈,可由圖一2或彼一8轟炸機發射。

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艦射型KhN—10導彈與陸基的KhM-10。但由於早期脈衝發動機可靠性與推力不足,切洛梅伊又設計出雙發、三尾翼的Kh一14導彈,以及同樣雙發,但改為雙尾翼的Kh一16導彈。這些導彈實驗過多種導引系統,包括電視導引、無線電導引等,但是都不能提供足夠的可靠性,速度也相當有限(Kh一10的速度僅200節),因此都沒有正式服役,少數沒有在試射中消耗的導彈也成為靶彈。然而它們仍然展現出射程上的潛力,Kh一10導彈的射程可達100公里,而KhN一10則可達到240公里。
  
與此同時,托沃契金設計局與米亞西含大設計局(戰後製造蘇聯首架遠端噴氣轟炸機M一50)則在研究更具野心的 超音速洲際巡航導彈,利用衝壓發動機可使導彈極速達到3馬赫,以高空高速攻擊美國本土。美國當時也有類似的超音速巡航導彈計畫(SM一64/G一26“納瓦霍”),這些導彈都因同樣的原因誕生:遠端轟炸機笨重而昂貴,易被對方噴氣戰機輕易攔截,但己方護航戰鬥機機卻沒有足夠航程。
  
蘇聯中央氣動研究院(TsAGI)統一替兩家設計局設計了超音速巡航導彈彈體,而衝壓發動機則均由Bondaryuk設計局製造。但拉沃契金設計的拉-350導彈選擇2台R一11(SS一1“飛雲”)液體 火箭發動機作為助推火箭,米亞西舍夫的M一40“暴風”導彈則使用4台較小的液體火箭。
  
儘管兩者的條件相似,但拉沃契金則率先完成實彈試射,從一對一的競爭中勝出。然而,隨著美國取消“納瓦霍”導彈專案,拉沃契金設計局也很快地步其後塵。原因是洲際彈道導彈的迅速成熟。但這段期間發展出的噴氣推進技術,仍然為蘇聯反艦導彈發展奠定了基礎。

★蘇聯反艦導彈之父
  
如前所述,在大戰剛結束時,年輕的切洛梅伊就主持了OKB-5l設計局進行巡航導彈的研究。然而,與拉沃契金及米亞西舍夫兩大設計局極速3.2馬赫、射程6500公里、重達10噸的戰略巡航導彈相比,使用脈衝發動機的Kh-10計畫只是戰術小玩意而已。
  
從1947年開始,蘇聯的OKB一155設計局,也就是著名的米格設計局便指派亞歷山大-I-貝列斯尼斯克(Alexander I.Beresnisk)設計一種噴氣推進的巡航導彈KS一1Kometa。它安裝了渦輪噴氣發動機,因此比切洛梅伊的簡易脈衝發動機有更好的射程。由於米格設計局黨政背景相當雄厚,很容易爭取到更多研發資源。1953年2月,蘇聯當局下令將切洛梅伊的OKB一5l設計局整並到OKB-155設計局。然而,僅幾個星期後,史達林便突然辭世,而切洛梅伊的貴人:馬林科夫成為蘇聯總理,這逆轉了軍工產業的政治態勢。1954年,蘇聯航空局便替切洛梅伊在莫斯科近郊土希諾的第500號工廠成立了SKG一10特殊設計群。
  
年輕熱情的切洛梅伊就此展開其導彈事業,他大膽地提出一項潛射巡航導彈計畫,並獲得了上級的贊許,因此在1955年8月,SKG一10特殊設計群改組成為OKB一52設計局。年輕的切洛梅伊再度擁有了自己的設計局。而且這次不會再輕易的失去它。
  
當時蘇聯海軍已經有一種艦射型巡航導彈,Shchuaka,該項目一度被中止,後來又改稱為P一1 KSShch(北約代號SS—N一1“掃帚”)而複出,並部署在少量56M型和57型驅逐艦上。該型導彈使用當時常見的無線電指令制導,目標資訊由驅逐艦的雷達提供。這意味著儘管導彈本身航程可達185公里,但受制于艦載雷達與無線電不能跨地平線導引的缺陷,實際射程只有30—35公里。後繼的KSShch-B改用主動雷達導引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並搭配了卡一15RC直升機提供超越地平線的目標探測能力,擔任導彈與戰艦之間的通信中繼任務。然而由於機載雷達重量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卡一15Re直升機未能定型量產,KSShch-B項目也在20世紀60年代宣告終止。
  
就在切洛梅伊提出潛射巡航導彈計畫的同時,著名的航空設計局如米高楊、伊柳辛、Beriev等也在積極爭取蘇聯紅海軍的訂單。或許是切洛梅伊有過人的沖勁,或者是高層關愛的眼神,最後由OKB一52設計局的P-5型(北約代號SS-N一3A)導彈系統取得了海軍的訂單。值得注意的是,P-5指的是整個導彈系統,而導彈本身的代號則是4K-95。這說明了由於導彈從火控到導引需要多種設備的整合,唯有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才能發揮戰力。1957年,P一5進行了首次試射。並在1959年交付了第l枚導彈,部署在改裝過的613型(w級)柴電潛艇上。P-5使用固體助推火箭,平常可將彈翼收縮以收納到發射箱中,發射後才展開,渦輪噴氣發動機推進,最大速度可達1250公里,可攻擊500公里外的陸地目標。早期型採用慣性導航,1962年推出的P-SD則使用較精確的多普勒導航及雷達調度針,並部署到659型核潛艇(E—I級)上。
  
可搭帶RDS-4核彈頭(爆炸當量200KNt)的P-5導彈成為蘇聯海軍首種正式服役的巡航導彈,不過作為一種攻陸導彈,這表示蘇聯潛艇必須接近到美國海岸的500公里內才能發揮功效,這對當時蘇聯的潛艇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蘇聯海軍替P-5找到了另一個更實際的目標:美國的水面艦艇戰鬥群。
  
★P-6/P-35重型反艦導彈
  
如前所述,艦載機的航程是其終結艦炮時代的決定因素,因此反艦導彈要能夠有效嚇阻對手,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射程。P一5反艦導彈可達到300公里射程,遠超過當時的艦炮。雖然仍不足以在艦載機航程之外進行攻擊,但考慮到超音速導彈超越當時艦載機攔截速度的特性,憑藉速度與數量對航母戰鬥群進行突擊,仍具有相當的技術優勢。
  
然而,要將戰鬥部投射到航母並引爆,推進系統只能完成一半的工作,必須要有可靠的導引系統引導導彈命中目標,否則要以彈海攻擊數百公里以外的航母所需要的投射平臺與備彈,將是不合理的投資。早期的P—l導彈始終無法取得與導彈自身射程相配套的跨地平線導引能力。事實上,300-500公里的射程要求,即使是以現代的電子科技而言,也是相當高的。因為這意味著導彈必須飛越地平線,失去與載台的無線電直接連線,導彈不但需要具備獨立搜索能力,而且中途還需要間斷的更新航線。然而,這還是只解決一半的導引問題,另一半的問題是火控系統如何發現目標並知道何時該發射導彈?由於地平線阻斷了導彈與載台之間的無線電通信,同樣地也表示載台無法以雷達搜索到目標,因此在無法超越地平線探測到目標之前,導彈的射程仍然只是紙上的數位。

針對導彈導引與火控超越地平線的困難,切洛梅伊設計局提出了相當大膽的解決之道。P一6/P-35導彈在發射後依靠助推火箭爬升到7000米高空,再由渦噴發動機加速到1.5馬赫,並啟動其主動雷達導引頭(沿用自KSShch-B)搜索目標。由於高度優勢,此時的反艦導彈等於是無人的“巡邏機”,其雷達圖像即時傳回發射母艦,使發射人員可透過導彈的“眼睛”看到地平線另一邊的航母戰鬥群,從中挑選出重要的目標後,通知導引頭鎖定,則導彈便開始下降高度,維持超音速導向目標。在彈道末端,高度降至10—20米,以俯衝機動攻擊戰艦的水線下部分。
  
由於導彈發射後同時會將雷達影像傳回發射母艦的特性,有傳聞指出P一6/P一35也可能純粹為了偵察目的而發射,但並沒有足夠的佐證資料。因此艦隊仍然需要跨地平線的發射前偵察平臺,蘇聯海軍使用圖-16RM與圖-95RC兩種大型偵察機執行該項任務,前者配備電子截收系統以監聽美國航母戰鬥群發出的無線電或雷達信號,再轉由後者的雷達進行追蹤。追蹤情報會通過資料鏈傳送到675型潛艇上,由專門的火控系統來管制探測與發射。這些探測平臺、通信系統與火控系統又組成一個更大的“系統的系統”:MRSC一1Uspekh。
 
 P-5導彈的反艦型有三種型號:陸基型P-SS/SSC-1、潛射型P一6與艦射型P一35。1959年10月,P-6導彈率先試射,接著P一35導彈在12月試射。1963-1968年間,總共有8艘戰艦裝備了P-35導彈,包括4艘58型巡洋艦(肯達級)與4艘1134型巡洋艦(克裏斯塔一I級),同期,裝備P一6導彈各級艦艇則有16艘65l型柴電潛艇(J級)及多達29艘的675型核潛艇(E—II級)。顯然蘇聯海軍相當滿意P一6/P一35的性能。並認為比投資在攻陸巡航導彈上有用得多,1966年蘇聯海軍裝備P一5攻陸導彈的659型核潛艇全部退役。
  
20世紀70年代,P一6/P一35的作戰指揮系統MRSC一1Uspekh也得到了更新。改進的Uspekh—U強化了電子截收系統的效能,並加入了卡一25/27直升機的支援。而MKRC Legenda系統則將探測平臺擴展到蘇聯的US-A與US—P海洋監視衛星,675型潛艇為此加裝了衛星接收天線。另外,後期的P一6D導彈可利用圖-95的I波段雷達探測同標並傳回母艦,以進行目標資料的中途更新。P一7D改進型則加裝了雷達高度計以精確維持攻擊航道各階段不同的高度需求。
  
由此可以發現,蘇聯的第1代反艦導彈不但具有相當先進的越地平線自動導引能力,而且還有近代相當流行的“Man—In—Loop”的人工確認能力,其設計理念超越其電子科技相當之多。事實上,在20世紀末“網路中心戰”概念崛起之際,美國著名海軍學者諾曼-弗裏德曼(NormanFriedman)便認為這對蘇聯海軍並不陌生。因為在40年對抗美國海軍的冷戰中,蘇聯海軍早已領略到要在遼闊的海洋上獵殺航母,偵察是首要之務,而唯有大量運用的無線電網路,整合分散的偵察與火力,組合而成的“偵察一打擊”系統才是可恃的作戰兵力。
  
此外,蘇聯將大量的反艦導彈裝備潛艇(1955年10月,赫魯曉大與國防部長朱可夫在塞瓦斯托波爾舉行的國防會議上召集海軍將領討論海軍未來發展方向。與會人士大都傾向於以潛艇和攜載反艦導彈的轟炸機作為未來海軍主力,輕型航母、大型導彈巡洋艦計畫遭到否定。這個方向後來明確寫入1959-1965年的國防《7年計畫》。在其指導下,蘇聯海軍雖保留了4艘肯達級巡洋艦,但63型核動力巡洋艦和85型航母計畫被終止)。戰後,潛艇在大戰期間被配備雷達的反潛機所壓制的局面被兩項科技所改變,首先是659型核潛艇的服役;其次是反艦導彈射程遠高於傳統魚雷,使潛艇可大幅拉開與反潛飛機及驅逐艦的距離,增加了反潛搜索的困難。由於反艦導彈的射程仍低於艦載機航程,潛艇進入艦載機週邊作戰半徑的生存能力明顯高於水面艦艇,因此“潛艇+導彈”的結合,成為蘇聯海軍最重要的反航母工具。
  
不過,受限於當時的科技,P-6/P-35在運用上仍有不少的問題。首先,第1波導彈發射後,需要8一12分鐘的時間才能命中目標。由於導彈的雷達導引頭需要控制員遙控,所以要命中後才能發射下一波導彈,而發射準備時間長達4-6分鐘,因此要發射完6枚或8枚導彈,共需20-30分鐘,這表示巡洋艦和核潛艇要長時間暴露在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內(核潛艇必須浮出水面才能探測與導引)。此外,受限於當時的類比電子技術,不管是主動雷達導引頭或是雷達影像“轉播”信號,都需要獨佔一個頻道,否則便會彼此干擾。因此,同時間只能有3—4艘戰艦或潛艇將12枚導彈發射到空中,考慮到美國航母戰鬥群可能有10數艘戰艦,這12枚導彈又不可能全部命中目標,則要命中航空母艦的可能性相當低。雖然OKB一52設計局將雷達影像傳回發射台,但考慮到雷達導引頭的解析度有限,要能正確選中11標還是要運氣。以蘇聯人的估計,如果配備核彈頭的話,命中2-4枚就可重創航母戰鬥群,但如果使用傳統彈頭的話,一波攻擊所造成的破壞微乎其微。

★P—15中型反艦導彈
  
作為一個陸權國家,蘇聯一向把重心擺在陸軍上,而海上儘量採取守勢。因此在20世紀20年代,蘇聯便建立了一套極有效率的海防系統:縱深的指揮站利用無線電與沿海觀測哨聯絡,發現不明船隻侵入後,便以無線電指揮魚雷轟炸機、岸防炮兵與快艇進行聯合打擊。由於海軍的資源相對有限,因此海防體系的訓練特別注重各兵種的協調打擊、務必存攻擊的時間點上集中火力,以產生最大的效果。英國在二次大戰期間為了防守英吉利海峽也成立了類似的戰情中心,但對於外海艦隊的指揮與控制能力一直都不能達到蘇聯的水準。
  
1953年,蘇聯批准OKB一155的分部OKB一155一l進行中型反艦導彈的研究,並任1955年時,批准搭載導彈的205型導彈快艇(奧薩一I級)替代魚雷快艇。由於快艇的雷達截面積相當小,蘇聯軍方相信在被對方探測到的15分鐘前,快艇較小的雷達就可探測到輕型巡洋艦,從接近到開火只需要75一110秒。而魚雷快艇則要45分鐘才接近到開火距離。此外,導彈的命中率也比魚雷高很多,前者高達0.8—0.9,而後者只有0.12-0.16。
  
OKB一155設計了著名的米格系列戰鬥機,其導彈設計也頗有“飛機”的遺風。如前一代的KS一1Kometa就頗像是米格一15的導彈版,與切洛梅伊修長的導彈構犁大異其趣,新型的P一15 Terrait(SS一N一2“冥河”)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和1台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射程只有40公里,導彈速度也只有0.95馬赫,因此也不需要特別爬高去探測目標,飛行高度利用氣壓高度計維持在150—300米左右。第一種裝備P—15反艦導彈的水面艦艇是183R型巡邏艇,擁有2具發射器、Rangout火控雷達和PMK一453光學瞄準器。P一15為主動雷達導引,在地平線範圍內可自行搜索目標,因此發射艇僅需利用火控雷達或光學瞄準器在發射前進行瞄準即可。
  
1957年10月,P一15導彈在黑海進行首次試射。1960年開始交付海軍,蘇聯在1958—1968年間製造了112艘以上的183R型導彈快艇,並大量外銷。1967年10月21日,埃及導彈快艇以P一15導彈擊沉了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成為反艦導彈的首次實戰記錄,震驚各國海軍,這也使得P一15導彈在西方媒體中反而吸引了比P一6/P一35系列更多的注意。

這次事件使以色列感到芒刺在背。在六日戰爭前,以色列便開始研製反艦導彈與快艇,以制衡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海軍。而“埃拉特”號驅逐艦被擊沉。使以色列更相信無法以大型軍艦與阿拉伯國家進行武器競賽。然而,P一15的下一個戰果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六日戰爭後不久,1艘幾十噸重的以色列木制漁船前往以色列的新領土:西奈半島外海捕魚,埃及軍方居然發射數枚P一15導彈將其擊沉。以色列的軍方受到更大的震驚:和蘇聯海軍一樣,以色列人相信導彈快艇的雷達截面積小,是不應該被對方的反艦導彈所攻擊的。而如果幾十噸的木制漁船也可以被命中,則更大的導彈快艇顯然無法倖免。以色列軍方迅速採取了對策。在快艇上加裝軟殺傷反導系統利用電子截收系統探測P一15導彈導引頭或火控雷達的信號,再發射干擾絲吸引導彈的攻擊。這個戰術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大獲成功,以色列導彈快艇大肆獵殺阿拉伯國家對手,而P一15導彈則無一命中。
  
1958年時,P—15導彈測試新型的Kondor紅外線導引頭,在白天的探測距離有10公里,晚上則為5公里,後來又衍生出較先進的Snegir導引頭,裝備在p-15U導彈上。60年代後期,為供應龐大的內需與外銷市場,蘇聯又建造了427艘205MR型導彈快艇,發射器數量從2具增加到4具。

另外,蘇聯對導彈進行了多項改良:加裝了折疊翼,縮小發射器空間。除了P一15U之外,又開發出P一15T改良型,外銷型號分別為P一2l與P一22,可安裝在205U或1241型快艇上。58型巡洋艦與6l型驅逐艦也使用了P一15導彈。1970年,P—15U/T導彈又改進出P一15M/TM導彈,分別改用更先進的雷達導引頭與Snegir-M紅外導引頭。並加入慣導系統以提供中途導航,使射程達到50公里。另外,利用雷達高度計使導彈可維持在較低的15米高度,達到與西方掠海反艦導彈相同的水準。

潛射反艦導彈的困局與突破在上世紀50年代,P-6/P-35反艦導彈各系統奠定了“國防7年計畫”的基礎,以潛射反艦導彈與搭帶反艦導彈的轟炸機作為反制西方海軍的重槌。50年代蘇聯製造的58型肯達級巡洋艦得以長期服役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在設計時選擇了與潛艇相同的P一6/P一35導彈系統,借由與潛艇的“裙帶關係”而殘存。至於被腰斬的63型核動力巡洋艦,其配備的P一40導彈只有岸基型而無潛射型,因此戰艦與P-40導彈計畫都被中止。然而,所有的潛射武器均須在水下發射才能發揮潛艇平臺的隱身性,而P一6導彈必須在浮出發射的限制,便成為蘇聯潛射反艦導彈第一個要克服的問題。

★P-70第二代中型反艦導彈
  
1959年,當時的切洛梅伊與其領導的0KB一52設計局開始研製真正能潛航發射的反艦導彈,項目代號p一70 Ametist(SS—N一7)。此外,蘇聯海軍也計畫研製新的661型潛艇(P級),裝備10具導彈發射管。
  
P一70改用類似P—15的三角翼與火箭動力,4台固體助推火箭可將導彈從水下30米深處推出水面,再以固體續航火箭發動機推進,高亞音速前進,利用雷達高度計維持40—60米的高度飛行。慣性導航中途制導,終端導引仍是主動雷達導引頭。通常情況下是由潛艇利用MGK-300遠端聲納探測到目標後進行發射後不管的作業,射程約50公里;但如果發射前能由第三方提供目標座標,射程可提高到70—80公里,1961—1964年,蘇聯海軍利用改裝的613型柴電潛艇進行水下試射,1968年時,P一70導彈正式服役。
  
661型潛艇首艇K一162號則從1962年開工建造,1969年下水。由於配備反艦導彈的導彈潛艇(美軍編號SSGN)此時已是蘇聯海軍的主戰兵器,因此蘇聯海軍也非常重視對潛艇的技術投資。K一162率先使用了鈦制艦殼、新一代核反應爐與多種新式數位與類比電子系統。這使得K—162的性能相當先進,其理論水下極速達到42節,更在1971年創下潛艇航速世界記錄:44.7節,快過絕大多數的魚雷。然而,這艘潛艇的造價也相當驚人,以致于蘇聯海軍稱其為“黃金魚”號。
  
所以,蘇聯海軍最後還是建造了較便宜的670型核潛艇(C-I級),由於只有l具VM一4型反應爐,其水下極速只有24節,根本跟不上30節的航母戰鬥群。1967一1973年,蘇聯建造了11艘裝8具發射管的670型,其配備的MGK一100 Kerch類比聲納也只有可憐的30-35公里探測距離。
  
不過,其Brest類比火控系統也有介面可以連接P-6/P一35所使用的Legenda與Uspekh戰術資料鏈系統,而實際部署也是分散在北方艦隊與太平洋艦隊。
  
相較於P一6/P-35導彈,P一70雖然完成水下發射的創舉,但其速度慢,射程也短了許多。除水下發射技術當時仍屬首創,因此在其他性能上有所犧牲外,最大的原因是:水下發射限制了670型潛艇不能和1165l型、675型潛艇一樣使用無線電接收導彈的雷達圖像進行持續導引、或是空基/天基平臺的目標導引信號來進行發射前準備,而只能依賴探測距離有限的MGK一100聲納。因此蘇聯海軍要求OKB一52必須再設法延伸潛射導彈的射程。
  
★P一120型第二代中型反潛導彈
  
70年代中期,670型潛艇換裝探測距離可達150-200公里的MGK一300 Rubin數字聲納,到70年代末期,MGK一400 Rubikon聲納的探測距離更可達200公里以上,則反艦導彈即使在水下發射,也有了跨地平線的探測能力做輔助。
  
如同上文所強調,要進行跨地平線攻擊,必須先有跨地平線探測能力。這是因為無線電信號以直線前進,無法直接到達地平線後方的同標。但在水下世界其實限制沒有那麼嚴格,聲波雖也是直線前進,但由於海水溫度造成折射,會使其路線往下彎曲義往上返回水面,這種現象稱為“聲納收斂”。因此聲波理論上可沿著海面下的變溫層與海面之間形成的“通道”,順著地球的弧度一直傳達下去。所以只要聲納的發射功率夠大,或是接收的靈敏度足夠,便不受地球曲面的限制,達到跨地平線的探測能力。美軍航母巨大的動力系統可提供足夠的聲源,接下來便是數位聲納科技提供足夠的靈敏度。
  
據蘇聯海軍評估,即便在水下發射,潛艇也應保持在航母戰鬥群的100公里外,因此新型反艦導彈的射程目標是120公里,型號也刻意訂為p-120(SS—N一9“女妖”)。OKB一52以P一70為基礎加大彈體並增加射程。助推器換裝l台可在水面使用的固燃 火箭,並沿襲P一6/P一35的潛射/艦射兩種模式的成功經驗。發射深度可延伸到水下50米,離開水面後則仍維持40米高度飛行。另外,針對水面艦艇的電子軟殺傷措施,P-120首次使用了主動雷達/紅外雙重導引頭。1972年P一120導彈開始服役,但由於水下環境的複雜,仍持續水下試射作業,直到1977年底才部署在潛艇上。

1973—1980,蘇聯建造了6艘配備MGK一400 Rubikon數字聲納的670M型(C—II級)潛艇,每艘可搭帶8枚導彈,到80年代,蘇聯又發展出更先進的MGK一500 Skat數位聲納。670M型核導彈潛艇的導彈火控系統稱為Raduga,除利用聲納探測H標外,也可利用Molnia介面與Legenda與Uspekh戰術資料鏈系統聯絡其他偵察平臺。由於配備paravan拖拽天線,潛艇可利用超低頻無線電與其他水面平臺取得聯絡。
  
利用水下/水面兩用的助推器,P—120導彈也部署在1234型導彈快艇上,1969—1976年,蘇聯共建造18艘1234型導彈快艇,後來又建造了2l艘1234.1型。

★P一500型第三代重型反艦導彈
  
當蘇聯為潛艇發展射程更遠的P一120導彈時,也同時為大型水面艦艇思考未來的生存之道。如前所述,射程與被探測的距離一直是與航母對抗中最嚴肅的課題。只有在被探測前達到發射導彈射程,才能有效嚇阻航母戰鬥群入侵。大型水面艦艇易被艦載機發現並攻擊,要保持絕對的安全距離可能要上千公里外,這對導彈設計是相當大的挑戰,也需龐大而精確的探測導引架構配合,因此,利用水面艦艇反艦並不是那麼經濟。然而,大型水面艦艇除反艦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反潛。美國並不是只有雄壯威武的航母戰鬥群,水下鬼魅戰士的殺傷力也是毫不遜色。因此,在60年代開始計畫建造可搭載反潛直升機的大型反潛艦艇的同時,蘇聯海軍仍然必須思考如何在艦隊會戰中自衛。
  
蘇聯海軍替艦射導彈的射程制訂了更高需求規格——500公里,雖然這並不足以遠離艦載機的作戰半徑,但配合類似快艇的打帶跑戰術,水面艦艇應該來得及在航母還擊之前脫離。不過,由於防空系統的進步,反艦導彈本身也成了標靶,蘇聯海軍首次思考導彈本身的生存性。他們給出的答案是“飽和攻擊”。這不但是蘇聯反艦戰術的重大改革,同時也奠定了其領先西方反艦導彈的地位,直到現在,其他國家都未曾發展過擁有類似能力的反艦導彈。 顧名思義,飽和攻擊是以數量優勢攻擊敵軍防線,即使敵軍的防禦火力能夠摧毀部分攻擊兵力,但當數量超過防禦能量的上限時,剩餘的攻擊兵力就會突破防線而摧毀防禦的重心,在反艦作戰中這個重心就是——美國航母。P一6/P-35最高射速每30分鐘8枚,而OKB-52設計局的P一500 BaZlt導彈,則能以更短的時間完成整批導彈的發射。
  
P一6/P一35導彈的發射速度主要受限於發射艦控制導引頭去導引目標所需的時間,其實發射器只需要10秒鐘就可完成下一枚導彈的發射準備。同樣,在戰場上,多艘戰艦與潛艇同時問可搖控的導彈數量也有上限,而P一500導彈企圖在短時間內集火投射時,首先飽和的其實是蘇聯海軍自己的火控體系。
  
近年來,有人軍機的發展受到成本與需求問題而多有延遲,相反,無人機的市場急速成長。在各方強烈需要UAV快速投入戰場的同時,同樣遇到因無線電頻寬有限的問題。美國波音公司為國防先進研究計畫局開發的先進的UCAV計畫中,就引用了相當先進的觀念,讓戰機間彼此聯絡,如由僚機跟隨長機飛行,或是當1架發現目標時,由程式指揮另一架遂行攻擊,如此一來,地面操作人員只要跟1個“編隊”保持聯絡,就能發揮多架戰機的效能。令人驚異的是,40年前的蘇聯海軍,就擁有了這種“無人編隊攻擊”的能力。
  
P一500導彈最多可由8枚組成1個“編隊”,並指派其中l枚作為“長彈”。“長彈”會維持5000—7000米的高度飛行,並開啟雷達導引頭以搜尋目標,其他“僚彈”則關閉導引頭,維持低空30米的無線電靜默飛行,接收“長彈”傳送的資料。由於P一500型是蘇聯反艦導彈中首先使用數字電腦的導彈,因此“長彈”能指派一半的“僚彈”鎖定航母方位,其他的則分別指派1個明顯的目標。如果飛行中途“長彈”故障或被擊落,其餘編隊會自動指派下l枚導彈爬升接任“長彈”的位置,繼續引領整個編隊接近到終端彈道,再由各導彈導引頭接管末制導。這不但解決了蘇聯艦隊無線電搖控能量的限制,也更有效的解決了跨地平線導引的問題。P一6/P一35導彈雖利用飛行高度替母艦提供跨地平線視野,但導彈本身也暴露在對方遠端監視雷達的視野中。P-500的編隊戰術即使有l枚到多枚的長彈可能在飛行中途遭到探測並擊落,但其他導彈仍會保持低空高速以穿透防空網。
  
除先進編隊戰術外,P一500導彈基本仍延續P一6/P一35的構型。推進系統是外掛的助推 火箭與渦噴發動機,導引頭則是主動雷達。飛行速度高空能達到2馬赫,低空也有1.5一1.6馬赫。飛行高度最高可達7000米,也可由無線電高度計維持30米的超低空飛行。
  
1969年開始,蘇聯開始進行P一500前身P一350的測試,但由於效果不理想,遂將其從原本類似P-6/P-35的彈腹進氣設計,改為特殊彈腹環狀進氣口設計,成為P一500導彈系統,於197l_1975年完成試射,射程達550公里。首先裝備P一500導彈的仍然是核潛艇,1975年開始,原裝備P一6導彈的675型潛艇中,有10艘改成為發射P一500導彈,其中有9艘也裝備了Kasatka—B系統,與其他偵察平臺利用Legenda與Uspekh戰術資料鏈聯繫。每艘675型具有8具發射管.,通常其中2枚為核彈頭,其他為常規彈頭。雖然P一500導彈的射程遠高於P—120導彈,但並不具備水下發射能力,675型仍沿用當年P一6導彈的水面發射方式。但因為Kasatka—B系統的衛星天線可在潛望鏡深度伸出海面,接受衛星傳送的雷達影像,比670M型潛艇又先進一些。1977年開始,P一500導彈開始部署到蘇聯反潛艦隊的旗艦1143型直升機母艦(基輔級)上。頭3艘裝備8具發射管,第4艘,也是在1987年建造的最後l艘“巴庫”號增加到12具發射管。
  
1983年開始,P-500導彈又裝備到1164型巡洋艦(光榮級)上,在蘇聯解體前,只來得及完成3艘的建造。第4艘加入了烏克蘭海軍。除第3艘之外,每艘巡洋艦都配備了16枚P一500導彈,不成比例的巨大發射管令人聯想到艦炮時代的戰列巡洋艦。原本烏克蘭計畫將第4艘外銷到中國,但由於俄羅斯目前仍不准外銷重型反艦導彈,加上美國的阻撓,交易告吹。
  
1979年,P一500導彈又衍生出射程更遠的P一1000 Vulkan導彈。由於發射艦外表上與配備P-500的艦隻沒有太大差別,因此西方一直沒有察覺到P一1000導彈的存在。但由於大量改用鈦制部件,使得重量減輕。配合更省油的渦噴發動機,射程大幅拉長到700公里,如果美國艦長過於信任P一500導彈的550公里射程而有所鬆懈,P一1 000導彈可能會有意外的遠端狙擊效果。P一1000導彈於1987年開始服役,配備在5艘675型潛艇與第3艘1164型巡洋艦上。不過由於冷戰結束後,675型潛艇迅速退役,因此P一1000導彈可能只裝備在1164型巡洋艦上。
世紀70年代,就OKB一52設計局開始發展第三代艦射/潛射重型反艦導彈的同時、蘇聯海軍也要求彩虹(Radug’a,原為米高楊設計局的分支機搆OKB一155一l,專司導彈開發,曾研製出P—15系列反艦導彈和X一5/20/22空射導彈。1966年正式獨立)設計局發展下一代近海防禦用中型反艦導彈。
  
如前所述,為抑制艦載機的反擊,蘇聯重型反艦導彈借延伸射程來保護發射平臺。又利用“編隊攻擊”技術以穿透美國防空網。但對於近海防禦部隊而言,主要的目標是西方國家登陸艦艇、驅逐艦等二線艦隊,因此對射程要求並不高。然而,由於北約開始配備中短程的防空系統,因此彩虹設計局仍打算應用新的技術來突破。
  
P一270中型反艦導彈(SS—N一22“日炙”)依靠速度突防。其先進的衝壓發動機可使導彈在低空就達到2.3馬赫的高速,這意味著P-270導彈剛從地平線冒出時,不到1分鐘就可擊中目標,中短程防空系統幾乎來不及反應。如果同時發射多枚導彈,幾乎可保證多數都可穿透防空網。2馬赫的高速也帶來極高的動能。根據蘇聯的估計,只要蔔2枚就可擊沉3000噸左右的護衛艦,而最多2枚就可擊沉2000噸級運輸艦。P一270是率先使用整合式衝壓發動機的導彈,也就是將原本外掛的助推 火箭整合到衝壓發動機燃燒室中,縮小導彈的尺寸,能夠摩進導彈快艇的發射箱中。
  
由於蘇聯的重型反艦導彈從未有外銷記錄,所以冷戰期間外界所知不多,常常錯誤地推測其使用液體火箭或衝壓發動機實現超音速飛行。實際上,如前所述,從P一6/P一35到P一500系列一直採用渦噴發動機,才能達到350公里以上的射程。P一270導彈才是蘇聯首型使用衝壓發動機的艦射導彈,不過射程只有100公里,並不是以射程與艦載機抗衡的重型反艦導彈。
  
1981年,彈體編號3M-80的P一270導彈正式服役。1984年,改進型3M一80M服役,其高空射程可達到120公里,全程低空飛行射程80公里。後來又發展出射程更遠的3M一82,高空射程延長到160公里,低空射程120公里。
  
20世紀80-90年代,蘇聯海軍建造了18艘956型現代級驅逐艦,每艘裝備8具發射管。2000-2001年,又建造了2艘外銷到中國。956型驅逐艦上配備兼有平面雷達與電子截收設備的Mineral火控系統,以提供發射前導引。另外,蘇聯也建造了34艘1241.1RZ型導彈快艇,裝備4枚P一270導彈,搭配較小的Titanit火控系統。1989與1992年,蘇聯又接收2艘1239型氣墊船(布拉風級),每艘裝備8具發射管,分別配備在波羅的海和黑海艦隊。

蘇聯一度想把P一270裝備到蘇一27K艦載機上,然而一直沒有足夠的經費來進行測試,計畫無疾而終。蘇-27家族一直到新一代的外銷型整合Kh一31A導彈後,才擁有了反艦能力。最近由於Kh一59MK整合測試正在進行中,預計蘇一27系列可得到第2種亞音速反艦導彈。不過這些改進都還未發生在俄羅斯海軍的艦載機上。
  
雖不像重型反艦導彈一樣有複雜的“編隊攻擊”技術,P-270導彈仍有任務規劃系統可在發射前制訂精確的行動計畫。2-4艘水面艦艇可用打帶跑方式高速發射導彈後返航,任務電腦會預先輸入飛行計畫到導彈中,使連續發射的導彈可同時抵達目標,以飽和防空系統的能量。另外,P一270導彈的雷達導引頭除了一般的主動模式外,也可用被動模式以降低被電子軟殺傷的機率;接近目標時,可進行高達10G的機動動作。
  
儘管有低空2馬赫極速而傲視群雄,但在戰術運用上,P一270較類似西方“發射後不管”的戰術。早期報導指出P一270導彈具有逆合成孔徑雷達導引頭,可截取目標船艦影像並傳回母艦。但根據後來報導顯示,應是P-6/P一35T系列或P一500等重型反艦導彈才有類似的“Man—In—Loop”操作機制,以執行跨地平線攻擊航母編隊的任務。另外,蘇聯的導彈潛艇與導彈巡洋艦多有衛星通信系統,以鏈結天基或空基的偵察平臺取得目標方位,而P一270的發射艦則似乎沒有類似的配備。

20世紀80年代,OKB-52設計局開始發展第四代,也是蘇聯最後一代的重型反艦導彈P-700 Granit(SS—N—19“船難”)。它綜合了蘇聯第三代反艦導彈的優點於一身,即潛射、編隊攻擊與衛星指揮體系,成為綜合性能最強的艦/潛射兩用導彈。
  
P一700使用傳統的彈鼻進氣,但這使彈體外表幾乎是個完整的圓柱形,更容易整合到潛艇發射管中。配合彈尾外掛的2具助推器,P-700導彈可從水下30米深度發射。由於使用具有3個處理器的新一代電腦,P-700的編隊攻擊能力比P一500更強。其編隊數量最多可達24枚,每6枚1組,各自有1枚“長彈”。除指揮自己的“僚彈”外,各組的“長彈”彼此也會互相協調,以有效達到戰術目標。
而“長彈”的探測也更有技巧:會快速掃瞄目標區後就關閉雷達以降低雷達波被截收的機率,再從“快照”的雷達圖中辨認同標並指揮其他導彈。配合新服役的奧斯卡級潛艇與圖-22轟炸機,蘇聯海軍的終極飽和攻擊戰術是:利用3-5艘的導彈潛艇,每艘發射一波24枚導彈,組成72—120枚的龐大“編隊”攻擊一個肮母戰鬥群。其中大約30—50%瞄準肮航本身,其餘瞄準其他戰艦,也就是說航母本身會受到36—60枚重型導彈的“熱烈歡迎”,這才叫做“飽和攻擊”!
  
由於P一700導彈強大的戰術模式,已脫離一般定義的“導彈”,反而更類似“無人戰機”。除“編隊攻擊”之外,P一700的“大腦”能力尚不止於此,由於配備了電子干擾系統,在遭遇攔截時,電腦也會選擇適當的干擾模式來混淆對手,並配合規避動作來閃避攻擊。
  
當0KB一52在1969年研製p-120導彈的同時,就已展開更先進的潛射渦噴發動機導彈的研究,並在l 975年才開始試射。一開始,OKB一52曾經考慮過4馬赫的發動機設計,但實在過於冒險,仍然使用2.5馬赫的設計。但由於設計仍然相當先進,遲至1983年才進入服役。
  
1983年,0KB一52改名為NPO Mashinostroyenia,1984年,切洛梅伊在他的度假 別墅不幸被自己的賓士轎車撞斷腿,住院期間突然發生動脈阻塞而辭世,結束他主宰蘇聯海軍重型反艦導彈近25年的一生,Mashinostroyenia製造集團由Gerberd Efremov接手,並繼續完成他們最後一種,也是蘇聯最後一種服役的重型反艦導彈。
  
首先配備P一700導彈的是949型導彈潛艇(O級),每艘配備多達24枚的驚人火力,幾乎是前兩代導彈潛艇的3-4倍,由此可知蘇聯海軍是多麼認真看待“用數量壓垮防線”這件事。1981與1983年,蘇聯分別建造了1艘949型導彈潛艇,但真正大量服役的是多達11艘949A型(0一II級),艦體比949型長了10米,以裝備更安靜的推進系統與安靜的7葉螺旋槳。7艘949A型與2艘949型都部署在北方艦隊(其中,“庫爾斯克”號于2000年海軍演習中爆炸沉沒)。
  
0級潛艇的設計也相當先進:其水下速度高達30節,配備Kasatka-U接收器以支援Legenda衛星資料鏈,可在潛望鏡深度伸出衛星天線接收/傳送資料;MGK一540 Skat一3聲納系統是獨立作戰時主要的跨地平線導引手段。由於本身的隱蔽性與高速,配合支援範圍遍及全球的衛星探測系統,949A型成為蘇聯海軍最主要的反航母武器。
  
1980-1998年間,蘇聯海軍製造的4艘1144.2型巡洋艦(基洛夫級)也配備了P一700導彈,由於直接沿用949型的潛射發射管,所以發射器採用垂直發射(有一定傾斜角),甚至這些發射器跟潛射型一樣需要在發射前以水注滿。雖然基洛夫級巡洋艦不只是蘇聯最強,也是世界上最大、火力最強的水面戰鬥艦,不過為縮短被探測距離以提高生存性,艦身大量使用吸波材料以降低雷達截面積。因此,北約海軍人員曾開玩笑說:“如果你看到海面上出面船浪,但雷達螢幕上卻什麼都看不到,那恭喜你,你找到了基洛夫級。”
  
1990年,蘇聯唯一的傳統起降航母:“庫茲涅佐夫”號1143.5型航母服役,上面也配備了12管P一700導彈發射器。雖然航母搭載12架蘇一27K戰機,但因為缺乏蒸汽彈射系統,戰機必須依賴自身推力與滑跳甲板才能起飛,可搭帶的彈藥相當有限。因此,目前蘇一27K仍然無法搭帶反艦導彈,進行反艦作戰的話,“庫茲涅佐夫”號肮母仍要依賴那12枚P-700導彈。

70年代末期,曾經發展過P-70/120兩種潛射中型反艦導彈的OKB一52設計局,利用P一700重型反艦導彈的彈鼻進氣設計,也設計了一種新的中型反艦導彈:P一800 Oniks(SS—N一26)中型反艦導彈。OKB一52的P一120曾是蘇聯唯一的能用潛艇與快艇兩種平臺發射的中型反艦導彈,但OKB一52寄望P一800除沿襲快艇與潛艇兩種平臺之外,還能進一步成為空射型。
  
長久以來,在蘇聯的重型反艦導彈發展史中,都是同時發展潛射與艦射兩種。空射反艦導彈卻一直獨立於潛/艦射導彈體系之外,總是獨立地配合蘇聯空軍轟炸機進行研發工作。相對於西方國家的“中型”反艦導彈雖然沒有超音速飛行、編隊飛行與主/被動導引模式等先進攻擊技術,但卻能更容易地整合到戰機、艦艇與潛艇等多種平臺,使其反艦兵力在後勤體系上達到最高程度的標準化與共通性。OKB一52不但希望P一800導彈能彌補空射市場上的空缺,還能夠從固定或機動的陸上平臺發射,成為蘇聯第一種陸海空三棲反艦導彈系統。
  
由於OKB-52優先進行P一700重型導彈計畫,P-800導彈直到1987年才開始試射。P一800的3M-55彈體採用與P一270相同的衝壓推進方式,雖在射程縮短許多,但速度卻從P一700的2.5馬赫提高到2.8馬赫。另外,和P一270導彈一樣,放棄複雜的中途指引方式,改用“發射後不管”模式,以適合海防艦艇“打了就跑”的戰術。不過據部分消息來源指出,P一800中型導彈也有類似P-500/700重型導彈、或者簡化的“編隊攻擊”技術。

根據原廠資料,在遠端攻擊時,P-800導彈發射後會爬高到14000米的高空,利用其強力的主動雷達導引頭進行掃瞄。由於其2.8馬赫的高速,加上表面使用吸波材料,P一800導彈自信可暴露在對手的雷達視線範圍中,仍能穿越遠端防空系統的攔截。到了距離目標60—80公里處,導彈再次利用雷達導引頭掃瞄目標並開始下降到掠海時高度,會切換回被動雷達模式探測目標被驚動的各式防空雷達波,完成最後攻擊。雖不像P一700導彈可區分“長彈”跟“僚彈”分別進行高空與低空飛行,齊射的P一800導彈都會保持相同的“高一低”彈道,但以3枚1組的導彈也會只指派其中1枚開啟主動模式,將目標資料分享給其他2枚導彈。這種方式不但可降低“僚彈”被發現的機率,還可分配船團中的目標,以避免重複攻擊同一艘艦艇。
  
由於發展較晚,P一800直到蘇聯瓦解後的1996年才在航母上試射。俄羅斯利用1艘改裝的1241.1型快艇,安裝6管SM一403發射器進行水面試射,及編號為K一452R的670M型潛艇,安裝8具SM一315型垂直發射系統以進行水下試射。俄羅斯原本計畫建造10艘1230型(蠍子級)導彈快艇,以取代配備P一120的1234型和配備P一270導彈的1241.1型,但似乎在建造了1艘原型艦之後,仍未開始量產。潛艇的發展更不順利,配備24管SM一315發射器的885型多用途潛艇(G級)在1993年底下水後,在1996就因為經濟問題而中止建造。
  
雖不像P一700導彈一樣來得及在蘇聯瓦解前為蘇聯反艦導彈史劃下壯麗的句點,但P-800導彈更適合於俄羅斯開啟外銷新世紀。由於P-800導彈僅有300公里射程,不像P-700導彈受到“導彈科技管制條約”的限制而難以外銷。P一800導彈不但成功外銷印度,還在印度落地生根,改稱為PJ-10後與印度共同繼續研發,並成立印俄合資的布拉莫斯公司共同推動外銷市場。2001年印度生產的布拉莫斯導彈開始試射。印度雖然不採購俄羅斯的97l型柴電潛艇,但布拉莫斯公司仍計畫發展8管垂直發射器以投入外銷市場。雖P一800與P一270一樣沒有在蘇聯瓦解前完成空射的夢想,但印度已投資在Alfa空射系統的研發,預計在2007年可量產布拉莫斯空射型,部署到同樣是印俄共同發展的蘇一30MKI戰機或可能採購的圖-22M轟炸機上。
  
印度並不以獲得俄羅斯最新的反艦導彈為滿足,也希望作為進入先進武器科技的跳腳石。印度利用其豐富的軟體人才。將原本就相當先進的“編隊攻擊”與“同標選擇”的戰術程式加以改寫,成為更刁鑽的大腦。另外,也擴展其用途成為攻陸導彈,這也是自從第2代P一5/P一6家族之後,蘇聯反艦導彈首席擁有攻陸能力。雖不能裝備核彈頭,但印度宣稱由於其2.8馬赫的高速,其傳統彈頭的破壞力將是次音速導彈的9倍。另外,有傳言指出印度也在發展更先進的8馬赫形式,但這需要更先進的超音速衝壓科技,目前無法確知印度掌握的程度。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6-12-10/0950418424.html
 
俄向越南出售最新型堡壘-P岸基反艦導彈系統
 
  東方網2009年5月19日消息:據簡氏防務周刊日前報道,俄羅斯已經將其新型堡壘- P岸基反艦導彈系統出口至越南。報道稱,這種導彈系統由“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改進而來,采用白俄羅斯研制的MZKT底盤。
  報道稱,俄羅斯NPO Mashinostroenia設計局已經證實,該公司與其俄羅斯及白俄羅斯合作夥伴已經開始向越南交付K300P“堡壘-P”岸基反艦導彈系統。據稱。越南于2005年訂購了一套或兩套俄最新型“堡壘-P”系統,也是該型導彈的首個進口國。
  報道介紹說,PBRK (Podvizhniy beregovoy raketniy complex) K300P“堡壘-P”機動岸基防禦導彈系統主要用于攻擊海面與陸地目標,有效攻擊距離爲300公裏。該導彈防禦基本系統由四套配備有兩個TPS(Transportno-puskovoy stakan)運載/發射筒的K340P SPU(Samokhodnaya puskovaya ustanovka)自力推進發射裝置、一套或兩套K380P MBU(Mashina boyevovo upravleniya)戰鬥控制裝置、一套MOBD(Mashina obespecseniya boyevovo dezhurstva)備戰任務裝置以及四套K342P TZM (Transportno-zaryazhayuschaya mashina)導彈運載/搭載裝置構成。
  其支持硬件包括KSTO (Kompleks sredstv technicseskovo obsluzhivaniya)服務設備與UTS (Ucsebno-trenirovocsniye sredstva)訓練系統。發射裝置、搭載工具與作戰控制工具的數量由客戶決定。可選設備包括Monolit-B自力推進岸基雷達瞄准系統,或直升機搭載的雷達瞄准系統。對于第二種選擇,導彈研究小組建議選擇1K130E:配備有Oko分米波長搜索雷達的卡-31直升機。
  NPO Mashinostroenia設計局研制出了這種導彈與相關系統軟件;而“堡壘-P”岸基反艦導彈的制造工作則由位于俄羅斯奧倫堡的PO Strela産生聯合體負責;白俄羅斯Tekhnosoyuzproekt公司與NPO Mashinostroenia共同負責研發與産生SPU自力推進發射裝置與TZM運載/搭載裝置。
  報道稱,PBRKK300P“堡壘-P”機動岸基防禦導彈系統的TPS發射筒長8.9米,直徑爲71厘米,負載重量爲3900公斤。其導彈、導彈頭錐體與控制系統總長度給約爲8.6米。彈體直徑爲67厘米。爲了使導彈能夠被放進TPS發射筒內,其彈翼與空氣動力控制面被折疊了起來。導彈發射重量爲3000公斤。在導彈脫離TPS發射筒期間,導彈空氣動力控制面就會展開。當整個翻折動作完成之後,導彈鼻錐封口被丟棄,安裝在鼻錐處的進氣口被打開。此時,導彈仍由TPS發射筒內固體推進SRS (Startovo-razgonnaya stupen)裝置提供動力。一旦導彈到達一定速度,SRS推體推進裝置及其附屬氣動穩定系統被彈出,T-6油動噴氣式發動機隨即啓動。
  報道還介紹說,“堡壘- P”岸基反艦導彈的自由飛行配置型導彈約長8.1米。翼展約爲1.25米,控制面板約爲96厘米,彈頭重200公斤。
  報道稱,“堡壘- P”岸基反艦導彈有兩種基本飛行模式:低空飛行模式,在這種飛行模式下,其最大射程爲120公裏;高低空混合飛行模式,在這種飛行模式下,其最大射程高達300公裏。當采用後一種模式時,導彈能夠在高達46000英尺的高空飛行,而到最終攻擊階段時,其飛行高度降低到30至50英尺。當采用低空模式時,整個飛行軌迹都維持在30至50英尺這個高度。“堡壘-P”反艦導彈在高空飛行秒速爲780米,當低空飛行時,其秒速爲680米。該導彈在飛行途中由光纖捷聯慣性導航系統(Bortovaya inertsialno-navigatsionnaya sistema,BINS)負責導航。進入攻擊階段後,該導彈便依賴脈沖主動/被動雷達導引頭知道——主動模式下,脈沖主動/被動雷達導引頭覆蓋範圍地至少爲50公裏,探測角爲±45度。
  報道介紹說,K340P SPU 自行發射裝置所采用的是MZKT-7930“阿斯特羅勞格”(Astrolog)四輪卡車底盤。它攜帶有兩個TPS發射筒。這兩個安裝在架子上的發射筒以及燃料、其他液體和3位操作人員的總重量爲41噸。其中,指揮官、負責發射的操作人員以及駕駛員,在配有空調的駕駛室中坐成一排。在准備發射導彈時,K340P SPU 自行發射裝置的後蓋會處于打開狀態,裝有TPS發射筒的架子上的可移動部分會下降,使發射筒接觸地面,之後再垂直上升。發射筒一旦被升高,位于第三及第四輪之間的兩個千斤頂就會降下來。導彈被垂直發射出去,其間發射的最小時間間隔爲2.5秒。
  K342 TZM 運載/搭載裝置采用的是相同的底盤,其能夠搭載2名工作人員以及兩個TPS發射筒。該裝置配備有一臺起重能力爲5.9噸的吊架,用于裝卸K340P SPU 自行發射裝置。至于K380 MBU 戰鬥控制裝置,工作小組決定將其安裝在ISO-1C發射筒內——該發射筒被固定在MZKT-65273三輪卡車上。其總重量(包括燃料和四名工作人員)高達25噸。最重要的是,部署該車參與行動只需要3-4分鍾。
  “堡壘”反艦導彈炮組由位于海軍總部的指揮所進行控制。指揮所擁有兩個自動化的工作站,這兩個工作站與位于5公裏以外的無線電通信系統由電纜連接在一起。該無線電系統能夠讓操控人員同350公裏以外的 MBU 戰鬥控制裝置開展對話。每個MBU將直接控制4個SPU自行發射裝置。個體發射裝置與MBU之間距離可以是15或25公裏。不過,俄羅斯NPO Mashinostroenia設計局已經證實,個體發射裝置可由MBU自行控制,直接從海軍司令部接收信息:通過覆蓋範圍爲40公裏的超高頻無線電線路,或者通過衛星通信裝置。
  “堡壘”反艦導彈炮組的全部部署時間長爲5分鍾,每個炮組將備好8枚可直接發射的導彈。其作戰位置到沿海地區的距離可達200公裏。一旦部署完成,各炮組便能夠在三至五天內保持備戰狀態,具體時間長度取決于其燃料儲備。
 
越南采購6艘俄羅斯基洛潛艇欲占中國南海島礁 2009-05-10 11:21
越南有156架俄式戰機 將成俄制武器主要進口國 2009-05-15 09:35
俄將向越南出售12架改進型蘇-30MK2戰機(組圖) 2009-05-15 07:19
越南購買俄新型護衛艦確保對南沙島嶼永久占領 2008-10-17 08:44
軍事專家:越南海軍戰力有限無法與解放軍相比 2009-05-13
越南擴充海軍力量意在爭奪中國南海資源(組圖) 2008-10-31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19/0914552230.html
 
 美軍邁入高超音速攻擊時代 X-51A導彈試飛成功
 
美制X-51A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美制X-51A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據美國空軍官方網站2009年12月11日報道,波音公司研制的X-51A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已于9日首次成功升空,用項目負責人查理?布林科的話說,“這是最偉大的一天。”那麽,這部綽號“乘波者”(WaveRider)的新概念飛行器究竟有多大軍事價值?這得從美軍的“全球快速打擊計劃”談起。
  “1小時內打擊任何目標”
  “全球快速打擊計劃”提出于上世紀90年代,目的是讓美軍能在1小時內用常規武器打擊地球上的任何目標。該計劃的關鍵就在于“速度”,配套研制的各種飛行器都必須達到5倍以上的音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X-51。
  人類很早就進入了超音速飛行時代,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普通飛機的速度最多只能提高到音速的3至4倍,再往上就觸及了傳統技術的極限。于是,高超音速飛行的理論應運而生。高超音速,指物體的速度超過5倍音速,約合每小時移動6000公裏。舉例來說,按照這個速度從烏魯木齊直飛上海只需30分鍾甚至更少,而一般的民航班機要數小時。
  高超音速飛行器主要包括3類: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高超音速飛機以及空天飛機。這次試飛成功的X-51就是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原形,它采用的超音速沖壓發動機被認爲是繼螺旋槳和噴氣推進之後的“第三次動力革命”——相比之下,美軍目前裝備最多的“戰斧”巡航導彈僅能以亞音速緩慢飛行,根本沒法和X-51相提並論。
  三大優勢壓倒老式導彈
  高超音速飛行器可以承擔全球實時偵察、快速部署和遠程精確打擊任務,將大大改變未來戰爭的樣式。尤其是最容易實現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相比一般巡航導彈有如下優勢:
  一是更快的反應速度。亞音速巡航導彈打擊1000公裏外的目標需要1個多小時,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只需要不到10分鍾。
  二是更強的突防能力。現有的巡航導彈主要依靠超低空飛行與隱身技術突破防禦,由于速度太慢,暴露後很容易被攔截,在科索沃戰爭中就有數十枚“戰斧”遭擊落。而就在高空飛行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來說,現有的防空武器對它基本無計可施。
  三是更大的破壞力。高超音速武器具有驚人的動能,對鋼筋混凝土的侵徹深度可達十幾米,特別適合打擊深埋于地下的指揮中心等堅固目標。
  當然,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技術先進,其開發研制仍面臨不少難關,如推進技術、一體化設計、材料工藝等,其他許多國家攻關多年一直未有成果。
  正式列裝爲時不遠
  美國的X-51項目起初並未獲得足夠重視,小布什執政期間特別是“9?11事件”後,其進度明顯加快。根據公開資料,長4.27米的X-51有一個扁平的頭部,彈體中部安裝4片可以偏轉的小翼和腹部進氣道。最近幾年,它相繼通過了包括風洞、發動機、燃料等在內的許多試驗,終于在今年結出碩果。在試飛計劃中,X-51由B-52轟炸機在1萬米高空發射,當助推火箭使其達到4.5倍音速時,主發動機啓動,一舉將速度提升至7倍音速。明年,X-51還將進行3次試驗,待全部試驗結束,就離正式列裝不遠了。
  美軍戰略司令部早先透露的消息稱,X-51計劃的終極目標就是要發展一種比現役巡航導彈快5倍以上,可以在1小時內打擊地球上任意目標的全新武器。這種裝備一旦投入使用,美國就可以在無須利用盟國或海外基地的情況下,隨心所欲地發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擊。若這一願景成真,則意味著美軍不但擁有了頂尖的導彈防禦系統,在主動打擊方面,也大步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16/0800577518.html
 

法國“地平線”級驅逐艦成功攔截超音速掠海目標2012-04-06中國國防科技資訊網

 

“地平線”級防空驅逐艦首艦“福爾班”號(資料圖)
據海軍觀察網站2012年4月5日報道 2012年4月4日,法國海軍“福爾班”號防空驅逐艦成功摧毀一個模擬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的目標。負責目標模擬的GQM 163A Coyote超音速掠海靶彈由位於法屬裏維埃拉黎凡特島的軍方導彈試驗中心發射。
“福爾班”號驅逐艦是“地平線”級防空驅逐艦的首艦,此次發射“紫苑”30型導彈攔截了目標。“地平線”級2號艦“保羅”號驅逐艦則負責目標和“福爾班”號發射導彈的追蹤工作。
法國國防部在正式通報中表示,此次試射與法國採辦局合作進行,試射加強了法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和兩棲戰鬥群在面對日益嚴重的反艦導彈威脅時的防衛能力。這也是歐洲首次在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攻擊場景下,完成該高技術含量的作戰演練。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mil/weapon/detail_2012_04/06/13694045_0.shtml

 

美國爲什麽不造超音速反艦導彈

 

美國到底有沒有能力設計制造超音速反艦導彈呢?答案是絕對有能力,並且早在1950年代就裝備了部隊,但爲什麽美國海軍到現在還在設計制造亞音速反艦導彈?答案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生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能力並不高,而且比亞音速反艦導彈的作戰效果還要差,美國在1960年代就淘汰了使用超音速反艦導彈攻擊對方艦艇的戰術,不過美國目前依然裝備著大量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當遇到對抗能力不強的對手時就會使用超音速反艦導彈,如果對方的對抗能力很強則使用亞音速反艦導彈,美軍亞音速反艦導彈都是專用反艦導彈,而超音速的是兩用導彈,主要用于防空而不是反艦
  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優點就是飛行速度快,理論上動用超音速反艦導彈攻擊目標,留給對方的反應時間將比遭到亞音速導彈攻擊時短的多,而且對方難以攔截,而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一回事。
  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尚不能解決超音速導彈掠海飛行問題,超音速導彈至少要在距離海面2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達到目標上空才轉入俯沖,也就是說飛行高度偏高很容易被雷達捕獲,此外導彈超音速低空飛行時由于多譜勒效應太大,雷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海面雜波中捕獲到導彈的回波,而且信號清晰跟蹤穩定,至于轉爲高空突防則太容易被脈沖雷達發現鎖定,此外導彈進行超音速飛行必需使用大推力的火箭或沖壓發動機,導彈高速飛行時産生的摩擦熱也很大,拖著長長尾焰的超音速導彈對于光學探測器紅外探測器來說,那是個最明顯不過的目標,很遠就能發現跟蹤。而亞音速導彈的飛行高度可以降低到波峰高度,此外多譜勒效應不明顯,對于雷達來說很難從海面雜波中截獲到,而且即使能夠發現導彈來襲也很難穩定的跟蹤上導彈,在所有的實戰中目前還沒有發現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導彈能被雷達在較遠距離穩定跟蹤的例子,一般都是信號時斷時續根本不可能進行較遠距離的攔截,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攔截。
  在馬島戰爭時期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雷達發現導彈的距離是距離艦艇3公裏時才發現,而且信號時斷時續根本無法鎖定,8秒鍾後就中了彈,美軍的護衛艦因沒有防備,沒有啓動全部雷達,發現導彈來襲靠的竟是了望手的眼睛,導彈警報是了望手用嗓子喊出來的,只喊了聲注意隱蔽就中彈了,可見亞音速掠海導彈的突防能力是很強的並非一些人想象的那麽脆弱,在第4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對埃及與敘利亞海軍艦艇發射加伯列導彈,沒有1艘阿拉伯海軍艦艇的雷達發現了導彈,全部都是了望手肉眼發現導彈,而且都是2-3秒後就中彈,可見即使是夜間了望手也是在1000米左右的距離才看見了導彈
  那麽超音速反艦導彈又怎麽樣呢?目前多數艦艇的雷達都能在50公裏甚至更遠距離發現並鎖定它,用光學探測器同樣可以在幾十公裏外發現導彈,如果采用高空彈道,那麽在200公裏的距離上雷達與光學探測器就能捕獲導彈,在白天用肉眼也能在7-8公裏距離發現導彈尾焰,夜間則20公裏距離就能用肉眼發現導彈尾焰,對于艦艇來說因爲導彈的射擊目標就是自身,所以艦艇攔截導彈屬于迎頭攔截,主要雷達或光學系統能鎖定目標就能用防空導彈擊落它,即使攔截彈的飛行速度更慢都不要緊。
  毛子國60年代的SA8導彈裝在艦艇上稱SA-N-4,這種導彈相當落後,但攔截SS-N-22超音速導彈試驗都可以做到4發4中,但這種導彈對SS-N-25亞音速導彈則完全沒有攔截能力,可見目前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不但留給對方的反應時間比亞音速導彈還長的多,而且攔截起來更要容易的多。當然如果對抗方缺乏反制能力的話,超音速反艦導彈還是不錯的選擇,例如,越戰時期美軍使用麻雀3空對空導彈攻擊北越魚雷艇就擊毀了目標,在兩伊戰爭時期美軍與伊朗的海上沖突中,美軍的護衛艦對伊朗喬森號導彈快艇發射了標准導彈,後者雖然用雷達發現了導彈,但因無防空導彈與幹擾設備,沒有攔截與幹擾能力,只能進行急劇機動,然爾無法擺脫,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導彈飛來,結果喬森號被擊沈。
  從喬森號被擊沈的戰例可以看出,美國的超音速導彈反艦能力比毛子國的更強,毛子國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只能攻擊大型艦艇,對快艇則無法射擊,即使是毛子海軍的SA-N-3防空反艦兩用導彈也不能射擊小型海上目標,但美軍的標准導彈可以可靠的射擊海上的小型快艇。
  美國1950年代就發展了多型防空反艦兩用導彈,黃銅騎士,韃靼人,標准都是防空反艦兩用導彈,都可以射擊飛機與海面艦艇,此外美軍1950年代的波馬克1/2導彈也能攻擊艦艇,采用高空彈道時波馬克2的巡航速度高達4馬赫,射擊距離可以達到1000公裏(防空800公裏),低空彈道飛行射擊距離600公裏,速度3.5馬赫,但波馬克都能擊落波馬克,韃靼人也能擊落韃靼人,標准也可以擊落標准,沒有什麽特別的突防威力,只要是迎擊狀態,目標速度根本不需要考慮,只要雷達能穩定跟蹤就行。按波馬克2的性能來看,毛子國在沖壓發動機方面的技術還差的遠,連美國50年代末的水平都沒有達到,美國50年代使用沖壓發動機的防空導彈普遍射程超過300公裏,至于2-3馬赫的超音速巡航導彈普遍有3000公裏以上的射程
  超音速反艦導彈目前遇到的無法突破的技術障礙主要有以下幾點;
1低空掠海飛行能力,超音速導彈由于音爆反射問題,導彈體積越大就越嚴重,通常5米長度的導彈降低到20米以下高度持續平飛的話,彈體就會産生震動,時間稍長就會導致導彈失控墜海或引導頭失效,歐洲聯合研制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就遇到了這個問題,目前也沒有完全解決,實驗中多次導彈丟失目標或中途墜海,估計是沒辦法了,如果提高飛行高度當然沒有問題,但太容易被擊落了,目前沒有任何防空導彈能夠射擊飛行高度在2米以下的目標,因爲到了這個高度防空導彈的近炸引信早就把導彈引爆了,點防空導彈體積小受音爆反射的影響小,而且可以采用設定彈道接近目標,避開音爆反射,但他的近炸引信卻會起爆導彈,近炸引信在這個高度根本無法區別目標與大海,除非采用遙控起爆或觸發引信,但遙控起爆未必有精度,觸發的話導彈研制難度太大,沒有幾種導彈有直接碰撞命中的能力。但亞音速導彈則不同,目前先進的亞音速導彈已經可以把飛行高度降低到1米左右的波峰高度,任何采用近炸方式的炮彈與導彈都無法攔截
  2多譜勒效應問題,由于速度快多譜勒效應明顯,即使掠海飛行都會被發現,而且也無法采取隱身設計,因爲導彈要高速飛行,彈體根本就不可能采用亞音速導彈的棱錐型或截錐型隱身設計,在雷達隱身方面大成問題,而且即使彈體能夠隱身,但超音速目標壓縮的空氣仍然能被精密雷達探測出來,即使導彈隱身但外面裹著一團可以被雷達發現的壓縮空氣,那又有什麽用???美國的F22只要進入超音速就沒有隱身能力了,就是因爲這回事,F22進入與離開戰場是超音速,但進入戰場後就要轉爲亞音速,發揮他的隱身能力
  3熱效應問題,超音速目標必須有強大的推力,目前的技術就是使用火箭或沖壓發動機等推力越大發熱越明顯的發動機,超音速目標的尾焰非常明顯,加上空氣摩擦的熱效應,根本不可能不被光學探測儀器發現,在紅外隱身方面目前而言超音速導彈根本無法改進
  4引導系統可靠性問題,超音速導彈的飛行條件比亞音速導彈惡劣的多,尤其是低空飛行時,那麽在相同技術條件下,毫無疑問飛行環境更好的亞音速導彈在控制精度,捕獲目標能力以及遭到電子幹擾時的反幹擾能力都要超過超音速導彈,而相同引導能力的導彈亞音速導彈的生産研制成本則要比超音速導彈低的多
  5末段機動能力,超音速導彈也好亞音速導彈也好,一旦被對方發現定位都會遭到攔截,躲避攔截的有效手段就是末段機動,超音速導彈速度太快,不可能做大幅度的機動(包括防空導彈),因爲過載太大了,變化很小個角度,彈體過載就很大了,此外速度太快如果近距離機動幅度一大,很可能就錯過目標了,而亞音速導彈沒有這個問題,即使進行半徑很小的轉彎或盤旋也沒有多大過載,所以末段的機動可以設定的非常複雜刁鑽,目前的先進亞音速反艦導彈甚至已經具備了錯過目標後重新返回接戰的能力,而超音速導彈的末段機動能力有限,基本是條比較直的曲線,對反攔截效果不大
  6彈體加強的潛力,現在的先進亞音速導彈已經開始計劃給導彈安裝裝甲,因爲遭到攔截被命中後如果導彈受損不大的話,那仍然可以擊中目標,但超音速導彈加固到與亞音速導彈同樣的抗打擊能力則顯然不可能,因爲超音速導彈再披挂上一層厚裝甲的話,在動力方面付出的代價要比亞音速導彈高的多,恐怕不現實,此外即使亞音速導彈加固到了中1發炮彈不過是相當地面靜止的飛機被人用手砸了個雞蛋一樣這種程度(顯然現實中不可能),那麽同樣水平的裝甲安裝在2馬赫的導彈上也沒有用處,因爲多出的1馬赫以上速度足夠讓雞蛋擊毀飛機了,遭到同樣的迎擊炮彈命中,亞音速的導彈可以當是飛機停在地面給個雞蛋砸一下,2馬赫速度的導彈則要被洞穿解體
  所以除非以後技術上能解決超音速導彈在雷達隱身與掠海飛行中的一項,美國才有可能生産專用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至于全部6項問題都解決,目前根本沒有看到希望,只有解決超音速導彈掠海飛行高度這項應該有希望在不久以後解決,所以日後美國就是生産了專用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也不會停止發展更新式的亞音速反艦導彈
http://liutao584829024.wap.blog.163.com/w2/blogDetail.do?blogId=711890374&hostID=liutao584829024

 

唐飛新書爆料 「反制武器是蚊子武器」【聯合晚報 2011.08.18

 

國軍積極發展雄風3型超音速反艦飛彈、雄2E型攻陸導彈等「反制武器」,前行政院長唐飛上午表示,反制武器要看有沒有效、別人怕不怕,若我方研發反制性武器,卻沒有決定性效果,「這就跟蚊子叮一下一樣,花這麼多錢弄隻蚊子去叮別人,別人沒感覺沒反應,錢不是白花了嗎?」

 

雄三飛彈打瓦良格 「蚊子叮象」【聯合報2011.08.11

 

「二○一一台北國防科技暨航太工業展」十一日至十四日在世貿中心展出,其中也包括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牆上還畫著雄三飛彈擊中一艘外型酷似瓦良格號的航空母艦,並大書「現代剋星,航母殺手」的標語。
但用雄三打瓦良格,卻被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形容為「蚊子叮大象」。

 

國防部證實:雄二E、雄三飛彈量產 民國100年起服役

 

國民黨立委林郁方今日(2010/12/08)在質詢時拿出國防部100年「生產及服務作業基金」預算書,指出「戟隼」及「追風」專案將進入量產高峰期,認為這代表「雄二E巡弋飛彈」及「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將會民國100年起,陸續撥交部隊使用,趙世璋對此首度坦承,「戟隼和追風等重大國造武器系統的量產進度十分順利」,「關鍵性零組件的問題都已經順利解決」。

草繩如同雨傘節 藍委:海軍雄二、雄三飛彈快艇計畫落後

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2010年12月13日上午邀國防部副部長趙世璋與海軍官員備詢,國民黨立委林郁方透露,海軍推動主要武器為雄二、雄三各8枚的450噸級飛彈快艇迅海計畫,預算進程緩了一年,質疑落實的決心不夠。海軍參謀長李皓說,相關資料屬於機密,無法評論。但是國民黨立委帥化民反批說,詹氏年鑑寫得比軍方還清楚,別拿來唬人。

臺軍想用導彈打解放軍航母無異白日做夢

 

·近日臺灣媒體引述海軍司令王立中稱,自造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已部署在「成功級」巡防艦。軍事專家宋兆文稱,極速二點五馬赫、射程達三百公裏的大型導彈目標鎖定中共據傳即將服役的「瓦良格號」航母。
據臺灣方面消息,「雄三」導彈有發射後不用管的優異性能,一旦鎖定二三百公裏外的大型艦船,如果以高空飛行方式可達兩倍半音速,不到六分鍾即可飛達敵艦,即使敵艦以三十節高速躲避,也不過機動五公裏,仍在「雄三」導彈的主動導引頭掃描範圍之內。如果「雄三」以掠浪高度飛行,也有一點八五馬赫的高速,撲向二百公裏外目標也是五六分鍾航程,敵艦還是難逃打擊。
曾經三度登艦目擊「雄三」試射的宋兆文稱,「雄三」在末端接敵時可以作三度蛇形機動。這樣,既可躲避敵艦近距離火力攔截,更能尋找敵艦死穴作致命一擊,如擊毀發動機,並引燃油庫,即使萬噸敵艦也失去動力,火災還可能引爆彈藥庫。臺軍的靶艦上兩門密集陣快炮同時攔截,也未能阻止「雄三」命中目標。
臺軍最初規劃以每艘四枚「雄三」部署于八艘「成功級」巡防艦及七條「錦江級」高速導彈艇。宋兆文則透露:「成功艦」每艘可配備八枚,九千噸級的四艘「紀德級」大型驅逐艦則可裝備十六枚「雄三」,兩個艦種齊射形成飽和轟炸,足以摧毀中共六萬噸級航母。
大陸軍事專家宋曉軍指出:蘇俄反艦導彈水平高于美國,因爲美軍反艦主要是靠航母的艦載機,反艦導彈只管打中小型艦艇。臺灣大力研發反艦導彈也是同樣道理,明知制空權在共軍,只好寄望于遠程反艦導彈。不過,「紀德艦」、「成功艦」不能先發制人,只好熬過第一波導彈和飛機突襲之後,才有希望伺機襲擊解放軍的航母及大型運兵船;但是「雄三」的載艦能逃過大陸的空襲及潛艇攔截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071c901008eq1.html

雄三脫靶 林郁方:試射就是為了找問題 2011/06/28 中廣新聞

 

  媒體報導,對岸在今年六月中旬進行大規模艦隊演習,引起日本及美國高度關注。當時我國海軍也在東南海域,秘密試射中科院量產的「雄風三型」飛彈,沒想到試射時卻疑似因為速度過快,導致目標脫鎖衝過頭,讓海軍臉上無光,全面封鎖消息。兼任國慶籌備委員會的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昨天表示,建國百年國慶不會將敏感的飛彈列入項目。
雄風三型超音速攻艦飛彈,歷經十多年研發,軍方計畫耗資一百二十億在民國一百零二年前生產一百二十枚,如果加上早期研發經費,雄三飛彈每枚平均成本破億元,價格居國造飛彈之首。因具備超高速、長射程性能,對敵海上嚇阻力也列國軍飛彈之冠。
媒體報導,海軍在這個月中試射「雄三飛彈」脫靶,形同燒掉億元。對此,國民黨立委林郁方表示,他並不清楚這件事,但林郁方認為,這次脫靶應該不是人為問題,而是由於我國在研發飛彈的過程中,許多關鍵的零組件取得不易,有時候必須靠自己的力量去生產,也因此影響了零組件的穩定度。但林郁方並強調,試射就是要找出問題改進,媒體沒必要去強調脫靶形同燒掉億元,難道要軍方都不要試射?
林郁方認為,像飛彈這樣的精密武器,發生脫靶應該不是人為的問題,而是由於我國在飛彈零件取得上的困難,才會影響飛彈的穩定度。(t)
林郁方並說,有飛彈本來就要測試,就算沒中,也能藉此找出問題,並且在戰爭時達最佳狀態,媒體的報導,沒必要去強調雄三脫靶會燒掉多少錢,不要搞到軍中什麼事都不敢做。
林郁方認為,飛彈試射是國防建軍中要的工作,一定要多鼓勵,不然連飛彈年限到了有沒有問題都不知道。

 

傳研發反艦飛彈 國防部不評論 2012/04/10中央社

 

美國「國防新聞」(Defense News)今天報導,台灣計劃研發射程更遠的反艦飛彈,可能是雄三飛彈的「加長射程版」;但報導引述國防部不具名消息指出,台灣並未進行研發新型飛彈的計畫。對此,國防部今天說,對於報導有關台灣研發新型反艦飛彈內容,國防部一貫立場是不作評論。

 

印度媒體興奮稱最新型布拉莫斯導彈發射成功09-03-07 環球網

 

资料图:印俄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

  據報道,這並非布拉莫斯II導彈的首次發射。1月20日,該導彈第一次試射時在升空後偏離航線,試驗宣告失敗。這次失敗讓印度有關部門相當難堪。盡管印度軍方表示,上次失敗的原因已經找到,制導系統軟件存在的“小問題”已得到解決,但這次發射得到印度各界的廣泛關注。導彈發射成功後,印度媒體大爲興奮。印度官員宣稱,布拉莫斯II導彈的技術“無與倫比”,不僅速度快讓攔截系統來不及反應,而且采用的新型導引頭可以讓導彈命中隱藏在建築群中的“小型目標”,具備“定點清除”能力。
  據熟悉導彈技術的專家介紹,與美俄等國的巡航導彈講究遠航程不同,印度巡航導彈更偏重高速性能。自2007年起,印度陸軍和海軍已經陸續裝備布拉莫斯I型導彈,這種導彈的速度爲2.5倍音速,射程超過280公裏,就已經是當時世界最快的巡航導彈了。印度軍方認爲,常規巡航導彈飛行速度爲亞音速,很容易被攔截。而5馬赫以上的超高速將使布拉莫斯II具備更好的突防能力,此外和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相比,布拉莫斯II的重量相當于前者兩倍,由于具備極高的動能,戰鬥部的破壞威力也顯著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高速性能對發動機和燃料的要求很高,因此印度的巡航導彈射程明顯偏短,遠不如美制“戰斧”和俄制X-555巡航導彈數千公裏的打擊範圍。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5420952/20070502064915

 

俄新型致命飛彈系統 可藏身標準貨櫃 2010-04-26中央社(楨:中早有此構想!)

(上圖為俄國現代艦所配P一270‧3M-80‧SS—N一22‧日炙改良版稱白蛉,反艦導彈)俄羅斯一家公司正在行銷一種威力強大的新型巡戈飛彈系統,它可隱藏在貨櫃內,賦予任何商船摧毀一艘航空母艦的能力。
國防專家說,這種威力強大K級(Club K)飛彈系統的潛在顧客,包括克里姆林宮的盟友伊朗和委內瑞拉。他們擔心有些國家可能會把這種由衛星導向、非常難以偵測的飛彈,轉交給恐怖集團。
「詹氏防衛週刊」(Jane's Defense Weekly)專家休森(Robert Hewson)表示,「K級飛彈系統立即賦予普通載具長程精準攻擊能力,且可移動到地球上幾乎任何地點而不會引起注意。」
擔任詹氏空射武器編輯的休森說:「你能把飛彈系統隱藏在一個箱子內,並載著它到處跑而不致引人注意,這是相當新穎的構想。以往從未有人如此做。」
休森估計,此型飛彈系統的價碼約在1000萬到2000萬美元間。該系統把4枚陸射或海射巡弋飛彈塞入一只40英尺標準貨櫃內。

印度想與以色列合研無人戰機對付中國C802導彈

  據《印度快報》2007年8月14日報道,印度軍方已經正式向以色列國防軍提出,建議兩國海軍攜手研發一種無人駕駛戰鬥直升機,以對付“中國導彈”。
  這一建議是印度海軍少將蘇雷薩?梅塔,與到訪新德裏的以色列海軍司令唐巴薩少將上周會面時正式提出的。
  梅塔少將表示,印度海軍約需40至50架無人駕駛戰鬥直升機,一旦以色列和印度海軍能裝備上這種無人戰鬥直升機,那麽將會是“革命性的一步”。
  因爲那就意味著兩國的海軍有了“獨立的空中武器”。
  以色列也非常需要這種武器。據以色列情報分析網站DEBKAfile報道,在去年與黎巴嫩真主黨民兵的戰爭中,其“哈尼特”號戰艦遭一枚“中國制造”的C-802岸艦導彈的攻擊,結果被打癱,而伊朗和敘利亞也有許多同類型的導彈。
  印度海軍也面臨著同樣型號導彈的威脅,因爲巴基斯坦從中國進口了C-802導彈。
  上述媒體報道說,C-802導彈是中國獨立設計的,能夠超低空飛行,躲過戰艦的空防系統,並且裝有高級導航系統,內置電子地圖,以及抗幹擾能力。
  據印度海軍分析人士說,如果這種無人戰鬥直升機研發成功並列裝,將會使海軍攔截來襲反艦導彈的能力大大增強。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8-18/1058460372.html

 

據防務新聞網2007年1月6日 以色列“薩爾5”輕護艦于2006年夏天在黎巴嫩沿海被真主黨發射的導彈擊中,六個月後,一項調查顯示這次事件並不是“薩爾5”本身的技術問題。
  戰後,有一份對C-802襲擊中。“哈尼特”號的詳盡研究報告,上面確認了導致“薩爾5”上4名船員死亡的這次導彈襲擊並非艦船本身技術上的缺陷,而是缺乏操作准備。
  起初懷疑是雷達的故障導致了真主黨在2006年7月14日成功襲擊“薩爾5”,但專家們一直認爲Elta脈沖多普勒(Pulse Doppler)監視系統的小故障只會影響到探測的距離,而非精度。因爲“哈尼特”號當時所在的位置離黎巴嫩海岸不到10海裏,探測距離受影響的雷達只要在襲擊時操縱得當還是能探測到來襲威脅的。
  更重要的是,本土制造的“巴拉克”(Barak)艦艇防禦系統當時處在很佳的狀態,完全能夠跟蹤、確認並攔截這枚導彈,但它卻沒能阻止這次攻擊。同樣,其他艦艇防禦裝備,如美國産密集陣和Elbit公司的“Deseaver”誘餌控制及發射系統,當時都是功能完好的狀態,在受攻擊的那晚它們都處于備用的模式。對于其他的艦載系統,調查員證實,本土産的光-電監視傳感器、通訊及作戰管理系統都處于相當好的工作狀態,而且全部開啓運作,但用于跟蹤來襲導彈的集成海軍電子戰系統卻處于備用模式。當襲擊發生時,艦上80多名船員都在餐廳參加“安息日”前夜宴會。
  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軍事情報部發布的報告中,以一般而且含糊的語調批評了部隊對警報的忽視,報告指出了海軍指揮官的錯誤:沒有把警報提升到一個應該的高度,即沒有把艦艇的操縱從常規巡邏模式改爲高警報備戰模式。
  調查人員指出了此次受擊是一名電子戰系統軍官的操作失導致的:這位年輕的軍官在沒有告知艦艇指揮官的情況下私自把主動防禦系統調到備戰模式。海軍的消息稱,他錯誤地估計了備戰狀態下電子戰探測管的重要性,使被動防禦系統處于備用狀態,實際該系統應該在高警報模式時工作。
  海軍官員說:“對于已經發生的事故沒有任何的借口。襲擊從來就是不應該發生的。盡管很沈痛和難過,這次事故作爲一個敲響的警鍾督促我們改正錯誤,爲下一輪的任務作更好的准備。”
http://9link.116.com.cn/node/17568

 

法飛魚擊敗中國C802贏卡塔爾反艦彈合同

 

  中評社北京2010-4月29日電/東方網消息:美國環球戰略網28日報道稱,在印尼、泰國等紛紛選擇採購中國C802反艦導彈裝備各自軍隊的背景下,卡塔爾卻在選擇反艦導彈時放棄了C802,而選擇了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
  報道稱,卡塔爾目前正在購買新型噴氣推進式“飛魚”反艦導彈,以替換其陳舊的火箭推進式導彈。這些新導彈將被安裝卡塔爾的部分快速攻擊艇上。卡塔爾目前共有7艘快速攻擊艇,這些艇安裝有76毫米口徑大炮或30毫米口徑機槍。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新“飛魚”MMBlock3型導彈配備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因此其射程達到了原有導彈的兩倍——180公裏。
  報道稱,新型噴氣推進式“飛魚”導彈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應對源自中國的競爭。例如,印尼日前便選擇採購更廉價且射程更遠的中國C802A反艦導彈,而放棄了火箭助推式的“飛魚”導彈。中國的C802A導彈長6.8米、直徑360毫米、重682公斤,可攜帶重165公斤的彈頭。C802最大射程為120公裏,而且飛行速度可達每秒250米。
  與C802相比,法國“飛魚”導彈大小和性能相同,但其成本卻是前者的兩倍(每枚導彈的價格在100萬美元以上,但眾所周知,製造商可以靈活定價。)比較而言,印尼認為中國的C802導彈是個更好的選擇,尤其是在印尼任何時候都不打算發動戰爭的情況下。因此,印尼沒有必要花費更多資金,購買價格更高、實戰效果更強“飛魚”導彈。
  此外,泰國最近在翻新其於20世紀90年代從中國購買的053H級護衛艦時,也選擇購買中國的C802反艦導彈,以取代陳舊且笨重的“上遊-1”號(SY-1)反艦導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0/5/3/10130538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305389

 

中國鷹擊-83導彈專打航母被譽為海上屠夫? 2006-05-09青年參考

国产C802A反舰导弹可摧毁3000吨级护卫舰(图)

中国鹰击-83导弹专打航母被誉为海上屠夫(图)

两座四联装YJ-83反舰导弹  
據《華盛頓時報》比爾‧蓋特茨介紹,中國的“殲/轟-7”在華北渤海灣試射了YJ-83反艦巡航導彈。試驗結果令美國情報官員震驚。直到不久前,美情報官員預計YJ-83的射程為75英里,但新試驗的導彈射程為155英里(250公里),超過美國海軍“標準二型SM2”防空導彈。美國五角大樓官員認為,這種導彈是北京針對航空母艦和其他軍艦發展遠端打擊能力的一部分。
   《華盛頓時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說,這類導彈說明,中國方面在打擊敵方艦隊發麵已經擁有了新的戰鬥力。美方相信YJ-83是C-801 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的變種,由於速度快,艦隊很難擊落它。
   據介紹,YJ-83導彈又稱為C-803,是一種低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被稱為“海上屠夫”,由解放軍海防導彈研究院在1999年10月1日50周年國慶閱兵大典前研製成功,並在國慶閱兵時以實體亮相。它也被解放軍稱為是“爭氣彈”。國防專家說,YJ-83還有在飛行中接受目標資訊的能力。詹姆斯基金會中國軍事專家費舍說,YJ-83新導彈將裝備到JH-7a改進型戰鬥轟炸機上。費舍說,該導彈有250公里的射程,解放軍可以在美國海軍防空導彈標準SM-2火力範圍之外發射。美國“標準-2”導彈裝備在臺灣的美制“紀德級”驅逐艦上。
   據美國媒體報導,中國正在建立“海上長城”,海面武力包括艦對艦、艦對空和空對艦導彈;“隱形戰線”包括電子戰:示假、干擾、電子對抗、電子偽裝等手段將用來破壞對方的精確制導武器和雷達。作戰技能則突出“三打三防”:打隱形飛機、巡航導彈、直升飛機、防精確打擊、電子干擾和偵察監視。
http://mil.news.sina.com.cn/2006-05-09/1446369055.html

心有余而力不足,鷹擊83不是我軍“殺手鐧” (2009-02-13 )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各國海軍都以對艦攻擊導彈作爲現代海戰的首選武器系統,中國海軍也同樣在加快對艦載導彈作戰系統的更新換代工作。在筆者對中國海軍艦隊與日本海軍艦隊以及中國臺灣海軍主力艦艇對比的一系列文章中,對中國海軍的現役反艦導彈的情況作過不少分析。可是在這方面主要將重點放在中國海軍近年來從俄羅斯引進的幾種性能較爲先進的俄制反艦導彈方面。而對中國國産的反艦導彈有一些不知不覺的冷落,可是畢竟在未來的海戰中,能夠起到作戰主角的還是這些國産化的,戰時後勤補給有保障的反艦導彈。在未來的海軍作戰系統中各種反艦導彈采用的無非是空中飛機發射、水面艦艇發射和水下潛艇發射三種形式。我這裏主要對中國海軍主力艦艇的水面發射的反艦導彈進行一些簡單的介紹
  Ⅱ、中國海軍反艦導彈的裝備現狀:
  1、中國海軍現在裝備的主要反艦導彈有以下051B、C級和052B級上裝備的YJ—83導彈,052C級170、171驅逐艦裝備的YJ-62導彈,以及中國從俄羅斯引進的現代級驅逐艦上裝備的白蛉包括改型白蛉反艦導彈,這些導彈構成中國海軍主力艦隊反艦作戰的核心裝備。從第一艘現代級來到中國以後,本人對這種被俄羅斯人冠以美國航母殺手的重型反艦導彈就一直十分關注。只要有關白蛉導彈的文章我是反複瀏覽。從內心裏講既爲它的到來增加中國海軍對付美國航母的能力提高感到欣慰;同時也是多麽希望中國海軍能夠自己制造出超音速反艦導彈。這樣在戰時中國海軍的後勤供給才有保。隨著中國海軍江南四傑168、169、170、171驅逐艦的先後投入裝備,一會是美國人說:中國海軍的C803導彈空射型可以具備250千米的打擊距離;一會又是網上傳的沸沸揚揚的170上的YJ-12超音速導彈有500千米的攻擊距離和在實用性能上不遜中國海軍引進俄羅斯的白蛉導彈,可是現在看來這一切都是我們的美好幻想,現在中國海軍反艦導彈只是在逐步提高。
  2、在中國海軍驅逐艦上真正承擔艦隊反艦作戰任務的不是從俄羅斯買回來的白蛉導彈,也不是被包裹的嚴嚴實實的鷹擊—62反艦導彈。這一是因爲白蛉是一次只能具備發射32枚導彈的數量;而鷹擊—62也只有在170驅逐艦上見過八枚導彈的身影。看來他們都是中國海軍的殺手鐧。無論他們的作戰性能如何先進,他們作爲一種中國海軍中既不能潛射、又不能空射的導彈在戰時使用上確實受到一些限制,加上從俄羅斯買回的白蛉導彈是發射一枚就少一枚,這對中國海軍的戰時後勤補給實在是一個大問題。
  中國海軍在上世紀90年代裝備中國飛魚導彈—鷹擊81後,通過引進俄羅斯白蛉反艦導彈以後。中國的導彈專業人員在中國自研反艦導彈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如果對比美國海軍驅逐艦的標准裝備魚叉反艦導彈,和俄羅斯最新的紅寶石導彈。中國的最新YJ-62反艦導彈在雷達制導方式和導彈發射距離上都接近俄羅斯和美國現役的導彈,這是中國海軍可以引爲自豪的進步。雖然中國自制的反艦導彈還不具備超音速攻擊的能力,但是中國導彈的最戰鬥部重量已經和俄羅斯、美國的導彈等同,也就意味著中國海軍裝備的中國自制的反艦導彈在打擊能力上並不遜色美、俄海軍裝備的反艦導彈。可是中國海軍的這種導彈在052C級驅逐艦的後續艦171號上不見蹤影,這只能說明作爲一種新式反艦導彈,在進行批量裝備以前還有不少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3、中國海軍現役裝備的這四種作戰導彈,是兩個時代的四種型號。不要說零配件不通用,就是産地都是來之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這不能不給中國海軍艦隊的後勤保障工作和導彈戰時補給帶來極爲不利的影響。我想就是中俄關系再好,俄羅斯的難道會在戰時及時給中國海軍運送導彈來補充吧?而反艦作戰是日本海軍八八艦隊曆來就比較重視的一個方面,與反潛和防空作戰中全部采用美制導彈不同,日本新近服役的艦艇(包括“村雨”和“高波”級驅逐艦、研制中的改進型“金剛”級驅逐艦)全部采用日本國産的90式反艦導彈。日本海軍艦隊裝備的兩型導彈是作戰水性能完全相近,另外日本國産的反艦導彈其實還是來自美國人提供的技術支援。所以在戰時這兩種導彈的所有部件可以通用,在戰爭中可以得到日本軍事工業快速生産和及時進行戰時補充。這給日本海軍八八艦隊的作戰後勤保障體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日本海軍和中國臺灣海軍在主力艦艇上裝備的美制“捕鯨叉”導彈是現役反艦導彈中出類拔萃者,具有許多突出特點:
  一彈多用。可從多種平臺發射。既可用做空對艦AGM-84、艦對艦RGM-84、潛對艦UGM-84,還可用作岸對艦的反艦導彈,美國海軍裝備的岸艦導彈只有“捕鯨叉”導彈一種。一彈多用不但可以節省研制經費,而且大大縮短了研制周期,這已成爲研制導彈的一條重要原則。
  有較強的適應性。可從多種現役發射裝置上發射,如:“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架、“小獵犬”和“韃靼人”艦空導彈發射架、四聯裝箱式發射架、MK41垂直發射系統、標准魚雷發射管、MAU-9A/1和Aero-65A1飛機挂架等等,使導彈研制出來以後可迅速在多種運載平臺上大量裝備。
  潛隱式進氣口。采用小型渦輪噴氣發動機推進的導彈,發動機進氣口一般都突出在彈體外部,而“捕鯨叉”導彈的進氣口則隱藏在彈體內。這樣不但搬運方便,更重要的是適于從潛艇魚雷管中發射。英國的“海鷹”、瑞典的RBS-15,由于進氣道突出在導彈腹部,無法實現魚雷管發射。
  無動力運載器。水下發射所用的是一種無動力運載器,優點是運行噪聲小,有很好的隱蔽性。而有動力運載器,發動機在水下點火時噪聲大,容易暴露潛艇位置。但此型運載器對海情適應能力較差。
  抗幹擾能力強。采用頻率捷變主動雷達末制導,使該導彈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後來研制的改進型導彈裝備的紅外成像尋的頭和GPS+INS制導裝置,進一步提高了抗幹擾能力和打擊的精確程度。
  Ⅲ、中國海軍的反艦先鋒—YJ-83反艦導彈:
  中國海軍的鷹擊—83反艦導彈主要安裝在053Ⅱ、054、054A型護衛艦和改裝後的051B、051C、052B型驅逐艦上。這20艘以上的都是中國海軍可以參加遠洋外海作戰的的軍艦上。
1、中國海軍裝備的YJ-83反艦導彈是我國“鷹擊”8系列反艦導彈中的第二代改型,也是性能最好、攻擊能力最強的一種反艦導彈。其長度較C-802導彈更長一些,爲6.86米,翼展1.18米,彈徑0.36米,全重850千克,戰鬥部爲重165千克的半穿甲型,采用了延遲及觸發引信,掠海飛行高度爲35米,在距離目標5千米處下降至距海面5-7米,最大射程180千米,單發命中率爲95%以上。YJ-83延續了C-802的彈體氣動布局,長度似乎較C-802的6.4米更甚,其上保留了C-802的小型渦噴發動機結構,彈頭整流罩較前者略爲尖細,采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此外,折疊式彈翼的前面有一接收資料鏈的天線,可接受艦艇、直升機、甚至衛星的導引,也是分辨C-803同之前型號的主要識別標記。
  YJ-83采用了高亞音速巡航,超音速終程俯沖攻擊的作戰模式。助推器先將導彈加速到高亞音速後由渦噴發動機接管,此時助推器脫離彈體。當外部資料鏈或導彈自身彈上計算機啓動終程攻擊程序後,二級火箭發動機點火,渦噴發動機脫離,導彈進入俯沖飛行狀態,此時的導彈將在離目標20-30公裏處達到1.3~1.5馬赫的超音速攻擊速度,並可以作戰術機動規避動作。
  2、該導彈的主要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精度高、抗幹擾、能全天候使用。在中國海軍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換裝C—801反艦導彈以後。中國海軍在反艦導彈方面與當時世界海軍的差距才開始縮小。它裝載在各種類型的驅逐艦、護衛艦、常規潛艇、快艇上,也能裝在轟炸機、強擊機上從空中發射。不過它的三種型號的導彈都是不具備遠程超視距打擊能力。而其改型C—802也只是因爲換裝渦噴發動機使得射程可以達到進行遠程超視距攻擊;但是無論是從導彈戰鬥部的重量,還是從導彈戰鬥部導引頭雷達的制導方式來看都沒有變化。
  3、中國海軍的鷹擊—83反艦導彈之所以可以達到最遠發射距離爲180千米,主要是它加裝了二級火箭發動機。但是在戰鬥部重量和內裝高爆炸藥重量和鷹擊—82相比並沒有發生變化,都是只有165公斤/60公斤以內的高爆炸藥。大概這也是中國海軍爲何在167、168、169等驅逐艦上安裝四座四聯裝導彈發射架的原因。但是和鷹擊—8相比在折疊式彈翼的前面有一接收資料鏈的天線,可接受艦艇、直升機、甚至衛星的導引。
  4、中國海軍裝備鷹擊—81反艦導彈是中國海軍第一次擁有進行超視距攻擊海戰的能力。盡管這種導彈的發射距離在50千米之內。而且中國海軍成功的將它使用在轟炸機、潛艇進行發射。這不僅爲中國海軍成功走向黃水奠基的基礎。同時也爲之後的中國海軍反艦導彈的研制指明了方向。在這之後中國海軍在換裝蝸噴發動機之後研制的鷹擊—82反艦導彈。除了射程翻番以外,我看並不具備遠程超視距打擊能力。而鷹擊—83反艦導彈的出現才是對中國海軍縮小與世界海軍強國在反艦導彈方面的差距的代表。
  5、中國海軍現在幾乎所有主要的水面戰艦都加裝了可能稱作HN900型戰術數據鏈作戰系統,一直以來困擾中國海軍的協同作戰能力得到提升。這樣更好地解決了不同種類艦只使用不同種類反艦導彈實施聯合作戰的問題。也使得中國海軍不對稱作戰中的“導彈飽和攻擊”手段可以發揮出更大的作戰效果。
  鷹擊—83反艦導彈作爲中國海軍實施遠程超視距飽和攻擊的主力,在反艦作戰時主要受下三個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是作戰系統如何獲得被打擊目標的目標方位、航向、航速等各種信息,並給導彈提供初始打擊方位;二是反艦導彈最後攻擊作戰的戰鬥部的導引頭抗幹擾能力;三是如何完成對進行遠程超視距攻擊的反艦導彈的中繼制導任務。
  ⑴、受地球曲面的影響艦載雷達爲反艦導彈提供直接照射的距離不會超過40~50千米。這點一樣適合中國海軍的主力作戰的驅護潛艇。中國海軍現在已經具備由遠程海巡機、和海洋偵察衛星組成的綜合探測系統探測目標。探測的被打擊目標數據傳送給地面數據處理中心進行分析處理,然後再經過衛星傳送至艦艇。這樣使得本身安裝的不具備遠程對海搜索雷達的艦艇在裝備“鷹擊—83”導彈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數據鏈—這一虛擬雷達系統的搜索功能對180公裏外的目標實施遠程超視距攻擊。
  ⑵、如果說可以依靠運八海巡機和海洋偵察衛星完成對海攻擊目標的搜索和定位工作,那麽在鷹擊—83導彈發射以後的中繼制導任務則不能依靠搜索距離只有120千米的直九C來完成。而中國海軍從俄羅斯隨現代級驅逐艦一起引進的卡——28反潛機,雖然它安裝在機頭下的雷達罩中的搜索雷達,可進行360°搜索,能從2100米至2400米高度上探測180公裏範圍內的水面艦艇和30公裏範圍內露出水面的潛艇。在進行超視距攻擊時,卡—28直升機可以爲導彈提供的方位坐標信息和中繼制導。可是並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海軍在051B、051C、052B等驅逐艦和053、054護衛艦上也使用這種價格昂貴的卡—28反潛機。
  中國海軍由運-8型運輸機改成的海上警戒機。機上安裝的搜水雷達是英國EMI公司的拳頭産品。基本作用是反潛(ASW)和反艦(ASuW)。在反艦工作時,雷達能夠在超過100海裏範圍內檢測、跟蹤和分類海面船只。
  該雷達是一種遠距海上監視雷達,可對防禦範圍以外的潛在目標進行全天候監視。這種遠距目標識別能力提高了載機的生存力。此外它還可以爲反艦導彈提供超視距目標數據。雷達是一種采用脈沖壓縮技術的頻率捷變雷達。所以中國海軍所有裝備鷹擊—83的作戰艦艇都可以接受運八海上警戒/引導機在導彈發射後的中繼制導。
  ⑶、和中國海軍YJ-62反艦導彈配備了一具頻率捷變導引頭相比,鷹擊—83反艦導彈所配備的單脈沖導引頭抗阻塞幹擾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主動雷達導引頭收索範圍可達40千米的鷹擊—62反艦導彈對比鷹擊—83導引頭的主動搜索距離大概只有它的一半。
  總之鷹擊—83作爲一種批量裝備在中國海軍主力艦艇上的反艦導彈,同時中國海航的殲轟七和轟六M可以攜帶的空射型反艦導彈。已成爲中國海軍現在進行對艦遠程飽和超視距攻擊作戰的絕對主力。但是和當今世界一流海軍強國的美俄海軍裝備的反艦導彈對比:一是不具備超音速巡航;二是導彈導引頭的雷達系統抗幹擾能力一般;三是飛行軌迹不詭異難以突破對手的艦載近防炮彈結合系統;四是導彈戰鬥部導引頭只安裝單一的主動雷達,這和俄羅斯海軍反艦導彈的主/被動雷達系統和美國海軍反艦導彈安裝有紅外成像尋的頭和GPS+INS制導裝置相比更有不小的差距。至于有人把它比喻成中國海軍對美國海軍航母編隊的殺手鐧,依筆者之見純屬無稽之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a420f0100c3o3.html

英媒:世界上任何一款導彈都無法與中國C805相比?


英國《防務周刊》日稱:中國最近已成功研制出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C805”,其優異的性能連美俄都驚歎不已。
根據設計,該導彈不僅能從飛機上發射,改型後也可從軍艦、潛艇甚至陸地機動車上發射。“C805”導彈最大的亮點是速度,它的速度是音速的3.5 倍,目前世界上任何一款導彈都無法相比,這也使其具有更強的打擊能力。精確性是該導彈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在已經進行的8次試驗中,它全部擊中目標。此外,該導彈還具有隱形能力,雷達幾乎捕捉不到它的信號。它比印度和俄羅斯聯合研制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印度一直吹噓的“神奇”性能導彈)還要先進一個擋次。
據悉“C805”導彈重3噸,長8米,直徑爲670毫米,固體燃料推進,射程380公裏,可攜帶300公斤的常規彈頭,可以從多種平臺上發射,其中包括艦只和飛機。導彈的戰鬥部裝有一個傳感器,可以探測目標,也可以改變飛行路線。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121901&tbid=527

 

中國鷹擊12導彈在某些領域已經領先美國3-5年(楨:?)

美國和臺灣媒體以及新加坡《聯合早報》紛紛報導了一條看似不太起眼的消息:“中國大陸試射一枚新型反艦導彈,其射程超過預期的兩倍。”但一直關注中國軍力 發展的西方情報部門官員對此卻極為重視,認為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一步發展遠端“超視距”攻擊能力的重要標誌,將對兩岸軍力對比和未來台海局勢帶來“重大 影響”。據華盛頓一媒體引述美國情報官員的話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本月初曾在渤海灣上空從一架殲轟-7型戰機上發射了一枚代號為“鷹擊83”(YJ-83) 的新型反艦巡航導彈。但令美國情報官員大吃一驚的是,該導彈射程竟是美國情報部門原先估計的兩倍,達到了155英里(250公里)。而在此之前,美國情報 部門一直認為該型導彈的射程僅為75英里(120公里)。因此,美國軍方認為,中國發展“鷹擊83”型反艦巡航導彈的目的是發展出一種針對美國航空母艦或 其他船艦的“防區外”遠端打擊武力。
  西方媒體援引情報部門的分析說,中國發展的“鷹擊83”超音速導彈只是中國海軍希望引進俄羅斯“紅寶石”系列反艦導彈,並繼而自行研製下一代“鷹擊- 12”反艦導彈計畫的一部分。美國詹姆士敦基金會軍事專家理查•費舍爾曾向美國五角大樓提出警告說,等到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現 代”級驅逐艦,並以“鷹擊83”導彈大量裝備部隊後,不僅將使臺灣海峽兩岸軍力態勢“嚴重失衡”,而且將會使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以及其他水面艦艇受到同樣 “致命的威脅”。費舍爾指出,如果“鷹擊83”導彈被裝配在俄制SU-30MK戰機或是升級的“殲轟7A”型戰機上,將會使攻擊的角度更加有利,導彈突防 的效果也大為增強,而射程不及“鷹擊83”的美國“標準Ⅱ”型防空導彈和臺灣海軍的“吉德”驅逐艦到時恐怕也只能“望彈興歎”了。
  國產鷹擊12反艦導彈是八五計畫重點專案之一,目標是研製一種通用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代替現役的鷹擊八三(C803)反艦導彈。十二號彈由601,611和海 軍研究院,航太三院聯合研製。601,611負責氣動設計,海軍研究院解決制導。工程包括兩個子型號第一種彈體長而寬,呈扁平裝,裝備超音速衝壓發動機, 兩側進氣;巡航速度為2.2馬赫,末端速度高達4.0馬赫, 射程250-300公里。第二種呈圓柱體,裝備超燃衝壓噴氣,衝壓雙燃燒發動機,前端進氣; 巡航速度為4.0馬赫,末端速度高達6.0馬赫;射程550-640公里。十二號彈的雷達反射截面小於等於0.2平方米,採用慣性制導,衛星導航,戰鬥部 為250公斤常規高爆炸藥,能夠從飛機,水面艦支或潛艇上發射
  鷹擊-12是我軍最為自豪的爭氣彈!有人認為它是俄軍““紅寶石” 系列反艦導彈的國產化,鷹擊12是我軍最新的導彈,技術水準在某些領域已經領先美國3-5年(比如代號為4171導彈定型任務已完成,比鷹擊12理論上領 先整整一代,微鐳射抗干擾系統+智慧化衛星制導+ 分離假彈頭+主被動二程雷達+末段入水攻擊方式,每枚導彈造價380美圓左右)單因造價太高未被量產, 但部分技術已被東風31B型導彈使用。
  鷹擊-12和鷹擊-91統屬中國最新一級的攻擊艦艇的導彈,但後者是仿蘇型,沒有像鷹擊 -12那樣具有明顯的國產特徵。鷹擊-12運用了中國最先進的雷射技術成果,解決了抗干擾性問題,即使在脈衝炸彈的干擾下鷹擊-12的鐳射抗干擾系統仍然 可以100公里不超過1.5米的誤差(鷹擊12即使在發射時就受到了敵方的干擾,按其終極射程550公里計算其誤差也不過9米,況且鷹擊-12末段有自動 修復程式)。鷹擊-12分空射、艦射和潛射三種。鷹擊-12發射後飛想高度為 1200米的高空後接受預警雷達的第一次目標鎖定參數後,接受系統將參數發 送給鷹擊-12的鐳射制導控制系統後,鷹擊-12導彈在電子地圖的動態指揮下靜默飛行,速度為1.5馬赫,高度12-15米。當離攻擊目標50海裏的時 候,鷹擊-12分離出一枚主動式+微波熱制導式空中雷達進行最後階段制導,同時鷹擊-12 導彈4玫助推導彈點火,導彈以6-8馬赫的速度在上空預警雷達 的指令下直擊目標,攻擊最後階段戰鬥部脫離,即使敵方的密集陣或導彈攔截,對於每秒1360 米-2080米,體積不大與3立方米的戰鬥部也望彈興歎。
  鷹擊-12同時具有較強的假彈頭欺騙戰術,當當敵方在150公里開外發現鷹擊-12後,敵方用導彈攔截,鷹擊-12會將其中二枚助推火箭發射進行干擾,只不過在最後的攻擊階段攻擊距離縮短為25海裏,導彈末端攻擊速度降至為3-4馬赫。
  鷹擊12導彈的戰鬥部為800公斤的超高爆炸藥,這是為美國航母量身定做的。鷹擊-12的潛射型其戰鬥部更重達1200公斤(這就是為什麼鷹擊-12的潛射型的射程僅有360公里的原因),一枚這樣的導彈足以讓一艏90000噸的航母遭受滅頂之災!
  鷹擊-12導彈的射程為550公里,但是其燃料部是在發射前通過內置燃料調節器調節後調整其發射射程的,因此內置燃料調節器調節具有很好的調節協調作用,使得導彈在飛行速度、射程方面有很大的變數。
  鷹擊-12導彈的造價在180萬美圓一枚,因此軍方首批定量只有816枚(不包括潛射型),軍方認為如果鷹擊-12導彈的造價在每枚90萬美圓左右方可大 量訂購。因此鷹擊-12的總設計師正在考慮鷹擊-12分離出的那枚主動式+微波熱制導式空中雷達的自動回收問題(這台飛行雷達造價25萬美圓,鷹擊-12 的鐳射抗干擾系統造價更達58萬美圓,僅這兩部分占了鷹擊-12 造價的46.11%)。因此軍方僅僅將首批的鷹擊12裝到了170導彈驅逐艦號上, 168、169也只能裝鷹擊-83反艦導彈了。空軍的殲十和093核動力攻擊潛艇這些高貴血統的克敵利器才能裝備上鷹擊-12這種我們中國人的爭氣彈,相 信隨著鷹擊12的閃亮登場,將大大提高我軍攻擊航母編隊的能力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04/02/view.php%3Ffid%3D33892%26tbid%3D5210&g=1

 

軍方透漏:鷹擊-62岸對艦導彈最遠射程達400公裏(楨:?) 2011-04-20

 

国产重型C-602机载远程反舰导弹亮相(组图)

據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杜文龍研究員透漏:我海軍鷹擊-62岸對艦導彈最遠射程達400公裏(楨:改裝微型渦輪風扇發動機?),我海軍司令部作戰指揮中心,可以通過海軍數據鏈系統,將前方海航預警偵察機偵察到的敵艦目標信息,源源不斷地實時傳輸至偶海軍岸防部隊導彈團作戰指揮中心,團首長可以根據敵方實時目標信息,指揮各鷹擊-62反艦導彈營,向距岸400公裏範圍內的敵海上艦艇編隊,發起超視距導彈飽合攻擊……
目前從公開的各種新聞信息中綜合判斷:目前偶海軍已換裝了三個國産鷹擊-62遠程岸對艦導彈團,分別是東海艦隊一個,南海艦隊一個,北海艦隊一個.將來應該還會換裝更多的岸防導彈團.所以,今後進入距中國海岸400公裏內的外軍敵對艦船都要小心遭它的飽合攻擊......如果該彈上了潛艇與轟六型轟炸機,就會成爲我海軍突破550千米的一柄利刃.
記者登上指揮車,綜合控制臺前,只見號手李炎均飛快地操作著各種儀器設備,電子海圖和各類目標參數不停地變換閃爍。數分鍾後,他已依據通過海軍數據鏈系統傳來的實時敵艦信息,完成航路規劃,賦予導彈攻擊參數。隨著鼠標輕點,轉向點、航速等各種數據源源植入導彈芯片。
記者在電子海圖上看到,數條顯示導彈飛行軌迹的坐標光點不斷向大洋深處的目標移動,它們從四面八方而來,有的超低空繞過島礁,有的在空中不斷轉換變向。10多分鍾後,指揮車接到上級指揮所通報:“你部導彈同時臨空,飽和攻擊有效,‘敵’艦喪失戰鬥力。”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40197

鷹擊-62

  鷹擊-62導彈與鷹擊-6/63雖然同屬鷹擊-6系列大的範疇,但完全不是一個技術擋次的新裝備。鷹擊-62的彈體似乎更細和更輕,能夠由轟-6L同時攜帶四枚(最新型轟-6K“戰神”則達6枚);052C型導彈驅逐艦則能裝載8枚艦-艦型。射程實際可達300千米以上,大大提高了我海空軍遠程海空威攝力量的強度與持續打擊能力.
  展望未來,雖然鷹擊-62的性能達到了西方八十年代後期的技術水准。但考慮綜合科技實力的差距,鷹擊-62仍然有許多急需改進和提高之處,特別是對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要求非常高的微型渦輪風扇發動機。鷹擊-62的體積、發射重量和戰鬥部重量與美國戰斧導彈差不多,但由于渦噴發動機油耗大,加上內部結構設計導致燃料裝載率不高,鷹擊-62的射程與戰斧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而“北鬥”II型全球導航系統的建設完善與否,則直接決定了鷹擊-62系列多用途導彈系統總體性能的高低。目前的“北鬥”I型雙星定位系統,定位精度差、用戶沒法保持無線電靜默的缺點,使其無法用于精確武器制導。
  鷹擊62反艦導彈東海演練
  2010年8月19日,中國國防部網站稱,解放軍新型岸艦導彈部隊日前在東海演練了實彈飽和攻擊。軍方發布消息配發的導彈圖片顯示的是由機動發射車運載的三聯裝“鷹擊62”反艦導彈,有媒體形容,“航母殺手”讓航母膽寒。有媒體報道說,東海艦隊在美國航母可能赴黃海演習前進行飽和攻擊演訓,不僅時機敏感而且針對性極高。這次演練突顯解放軍攻擊航母的戰術思維,因爲飽和攻擊可使相對落後的武器系統發揮較大作戰效果。
http://baike.baidu.com/view/3802912.htm#sub3802912

 

美國研發反艦型戰斧巡航導彈 配454公斤重彈頭

 

美国“战术-战斧”式巡航导弹
  據美國《防務日報》2009年5月1日報道 雷聲公司正在研發一種“戰斧”巡航導彈的改進型,使之能夠對付海上移動目標。
  公司自行投資一直在尋求爲“戰斧”導彈安裝新的導引頭。相關負責人表示,有幾種候選對象,但最有希望的是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
  除了集成AESA,雷聲公司還將添加一個接收器,處理用于目標識別的電子放射。公司還希望增強巡航導彈的網絡中心能力。“戰斧”當前擁有一條雙路數據鏈,能夠使地面觀察員在導彈的飛行過程中重新瞄准目標。
  未來該導彈還可能增添多效應彈頭。“戰斧”Block IV攜載454千克級的彈頭能夠産生極佳的爆轟破片殺傷效果。通過安裝多效應彈頭,如包括侵徹功能的彈頭,使該導彈成爲真正的艦船殺手。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05/0822550885.html

美國將研製新型遠端導彈反制中國反艦彈道導彈


  東方網2010-11月12日消息:據路透社10日報道,五角大樓10日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在未來兩年半時間內,研製新型遠端反艦導彈,反制中國反艦彈道導彈。
  報道稱,洛·馬公司從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美國高等研究計劃局負責五角大樓部分技術突破項目——獲得了總值577億美元合約,負責為該局研製新型遠端反艦導彈。
  五角大樓的每日合同摘要顯示,該項目旨在研發並驗證一款可“在相當遠的距離”處攻擊其他艦艇的艦基武器,但並未做出進一步說明。
  五角大樓聲明稱,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和海軍研究辦公室的共同努力下,該項目有望于2013年4月完成。
  報道稱,有時候,研發一款新式武器系統需要花費十年或更長的時間。作為五角大樓首屈一指的武器供應商,洛·馬公司並未立刻就這筆交易發表評論。
  報道稱,目前中國正在研發可將美國航母及其他艦艇置於危險之地的反艦彈道導彈,引起了五角大樓的關注,而該項目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啟動的。
  五角大樓最新版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對臺軍事優勢不斷增強,其短程彈道導彈的殺傷力不斷提高,同時發生“誤解和誤算”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
  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在5月3日對美國海軍聯盟講話時提到,美國對精確制導武器的壟斷地位正在被削弱,“特別是在或可超視距攻擊的遠端、精確反艦巡航和彈道導彈領域。”
  他表示,對於航母和其他昂貴的大型藍水水面戰艦而言,這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0/11/12/5311s3052388.htm
 

另參本館:
 
臺灣雄風反艦飛彈 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中國大戰略 中國海軍 中國與東協 中國與印度

台長: 阿楨
人氣(6,699) | 回應(10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海軍 |
此分類下一篇:“卡什坦”對“密集陣”

顯示全部108則回應

jsoujsou
我軍改進版鷹擊62導彈曝光 新添一裝置令戰力倍增2018-06-19新浪軍事

  中國海軍發佈改進型鷹擊62導彈照片

  這就是中國海軍媒體中曝光的最新改進型鷹擊62岸基遠端反艦導彈!
  這一改進型很可能是首次曝光,其彈頭下方增加了一個小小的凸起!新增的光電制導設備,令最新改型鷹擊62擁有了前所未見的多模式制導能力,使得突破敵方防禦、捕捉目標的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在下面這一對比圖中,上圖為增加了新型光電探測器的改進型鷹擊62,下圖為過去出現的鷹擊62照片。

  新老鷹擊62對比圖
  鷹擊62反艦導彈,既可以由岸基三聯裝發射車裝載發射,也可以由我軍大型艦艇發射,還已經出口巴基斯坦等國家。在巴海軍中它同樣有岸基與艦艇發射兩種型號。鷹擊62定位為中國海軍的亞音速遠端反艦導彈,也是中國的第三代反艦導彈的重要成員。這一新增的光電探測器,將極大豐富鷹擊62的搜索攻擊能力。

  另一張較清晰的鷹擊62反艦導彈照片,並沒有最新改型上的光電探測器。

  過去的鷹擊62
  Zarb陸基反艦導彈與鷹擊62對比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巴基斯坦的鷹擊62當地語系化組裝版本 —— Zarb陸基反艦導彈的照片。這一仿製中國鷹擊62的導彈,不久前首次秀出真容,可以看到它也沒有最新改型鷹擊62的光電探測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19/doc-iheauxvz7380596.shtml
2018-06-20 07:21:30
jsoujsou
俄軍"先鋒"高超聲速導彈宣傳搞噱頭 遠不如我東風17 2018-06-29 新浪軍事

  通過展示新型武器裝備威懾潛在假想敵、提振本國軍心士氣,向來都是俄羅斯輕車熟路的慣用招數。2018年以來,由於面臨的國際形勢日趨緊張,俄羅斯密集打出重量級組合拳,連續曝光了多款已經服役或者即將服役的高技術兵器,比如 “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雨燕”核動力巡航導彈、“鋯石”反艦導彈、“匕首”高超音速空射導彈、“北風之神”核潛艇連射4枚“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等等,令人感到有些目不暇接,在俄羅斯經濟困境下,彰顯了依然深厚的大國底蘊。
  儘管難免存在成熟度的問題,這些新型武器裝備在技術層面上還是可圈可點的,也為俄羅斯掙到了不少面子。跟俄羅斯的高調作風不同,中國講究的是悶聲發大財,沒有大張旗鼓的國情咨文,也沒有高清無碼的官泄畫面,只是偶爾不動聲色亮出一手絕世神技,出其不意地驚掉大家一地眼鏡。前不久在網路上曬出了中國進行高超音速多彈頭測試的民間自拍照片,頓時震驚了全球。雖然中國官方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但是由協力廠商宣傳所產生的威懾效果顯然更勝一籌。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吃瓜群眾眼裡,這場世界上已知的首次高超音速多彈頭實驗就像是4只紅色小蝌蚪在高空快速遊動,甚是華麗好看;對於在高超音速領域造詣匪淺的俄羅斯來說,卻深知其技術含金量之高、戰略威懾能力之強,並非自己之前所公佈的那些新型武器裝備可比。經過一番醞釀,俄羅斯再次祭出大殺器——“先鋒”高超音速導彈。
  俄羅斯官方稱,飛行速度高達20馬赫的“先鋒”高超音速導彈已經完成了實驗,即將於2019年開始批量裝備俄軍作戰部隊。俄羅斯方面非常自豪地聲稱:“先鋒”高超音速導彈可以突破西方國家現有的和正在研製的所有防空反導系統,而且在未來幾年內其他國家也不太可能研發出同級別的武器裝備。從俄羅斯公開的畫面來看,“先鋒”高超音速導彈以部署在地下發射井當中的大型運載火箭為載具,很明顯是一款洲際導彈級別的遠端打擊武器。
2018-06-30 07:51:42
jsoujsou
眾所周知,高超音速武器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有動力的吸氣式高超聲速巡航飛行器,比如俄羅斯的“鋯石”反艦導彈和中國的“淩雲”高超音速平臺;二是助推滑翔飛行器,比如俄羅斯的“匕首”導彈和中國的東風17;三是跨大氣層機動飛行器,比如中國最近實驗的高超音速多彈頭,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類。“先鋒”導彈應該是屬於第二類的助推滑翔飛行器,由火箭助推器送入太空,然後在大氣層邊緣進行滑翔跳躍,到達目標上空附近後,末端導引頭開機鎖定目標完成攻擊。
  實際上,飛行速度20馬赫很大程度只是一種宣傳噱頭,因為彈道導彈要達到這個速度並不難,助推滑翔技術才是根本。“先鋒”導彈能夠以多快的速度實施可控機動,以及末端導引頭能夠在多快的速度下正常工作都是一個未知數(而中國已經完成了大氣層內洲際級別的助推滑翔實驗)。不過它的出現,跟中國的多彈頭技術交相輝映,雙劍合璧,將對維護世界和平起到重要作用。(作者:利刃/晨言無語)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29/doc-iheqpwqz0726037.shtml

2019年能首飛?俄羅斯研發隱形無人機終於面世

據俄羅斯當地媒體2018-06-28發佈的最新照片顯示了俄羅斯首架重型隱形無人機“獵人-B”無人機的演示過程,該機由蘇霍伊設計,已經進入地面測試階段。該機在新西伯利亞航空工廠建造,預計在2019年首飛。
  回應
明日複明日,明日由花黃。
搞張PPT,弄一個模型,也就糊弄糊弄三鍋,高端設計能力沒有了,基礎生產能力沒有了,連個P都搞不出來,別說蘇57,阿瑪塔,您就把白天鵝恢復生產都算本事
2018-06-30 07:52:36
jsoujsou
中國攻克導彈編隊資料鏈技術 反航母從單挑變群毆 2018-07-17 新浪軍事

  長期以來,軍迷之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俄羅斯反艦導彈具備彈群攻擊能力,導彈攻擊群之中有一個領彈,它可以探索目標,然後分配給其他導彈,對於這個傳說是真是假一直存在爭論。
  這個技術就是導彈編隊資料鏈技術,它讓導彈攻擊編隊內部可能進行戰術資料交換,以提高導彈協同攻擊能力,近日有消息說國產某型反艦導彈成功實現了這個功能,通過“打通協同資訊鏈路,支撐中華神鷹從‘單挑’到‘群毆’的體系化升級。”並且可能得到批准能夠出口,國產反艦導彈將是國際市場第一種具備這種能力的反艦導彈。
  導彈編隊資料鏈技術看起來容易,但是實現起來難度非常大,因為導彈要在空中姿態是在不斷變化之中,因此資料鏈不但要在空中組網,還要能隨時進行網路架構調整,並且變化方式和速度都是不可預測的,因此導彈編隊資料鏈技術只有在新世紀無線寬頻網路、自組網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這後才得以實現,所以考慮到蘇聯及俄羅斯電子及資訊技術水準,此前傳說的蘇聯反艦導彈乃至俄羅斯反艦導彈具備彈群攻擊能力讓人持保留態度,從海外資料來看,同時期蘇-27SK戰鬥機的資料鏈大致相當於美國LINK-4資料鏈的水準,仍然是一種有中心網路,即便最新的蘇-35SK採用的資料鏈也只要當於LINK-16,這些資料鏈都採用靜態組網技術,也就是說網路需要預先進行架構,這個過程需要較長時間,不能進行動態調整,很難相信這樣技術水準能夠開發新一代動態、自組網資料鏈。
  此前外界一直認為美國最新LRASM反艦導彈採用了導彈間資料鏈技術,據信這種資料鏈基於美軍新一代TTNT(戰術目標瞄準網路系統)資料鏈研製成功,可以實現空中和地面各種平臺的快速聯網,並以極高的速度傳遞資料,從而對時間敏感目標的精確打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由於實現了彈群之間戰術資料交換和共用,提高了編隊目標探測能力和覆蓋範圍,這一點正是限制導彈攻擊一個瓶頸,因此採用這個技術被視LRASM一個技術突破,有效提高LRASM遠端飽和攻擊能力。
  中國相關單位也將導彈間資料鏈列為反艦導彈關鍵技術進行發展和攻關,並且成功攻克了這個技術,此前就有報導說,中國已經實現無人機集群作戰能力.
2018-07-18 08:10:08
jsoujsou
中國在柴達木鹽湖測試反航母剋星 神秘客戶已下大單 2018-07-25 新浪軍事

  根據官方最新消息表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正在廣泛測試超音速CX-1導彈,專門面向中國以外的大客戶,而且文章中直接談到客戶要求測試,不是談出口前景,說明已經獲得客戶認可,而且客戶已經出資説明開發。
  CX-1首次出現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最初僅作為超音速戰術導彈出現,專門用於超音速反艦作戰。當時導彈集成在一個名為“常規陸軍戰術打擊系統”(GATSS)系統中,整套系統包括幾個制導火箭系統以及短程彈道導彈M20與光學識別無人駕駛飛機,組成完整的C4ISR打擊系統。
  CX-1的技術特性外界對其知之甚少,也有拿CX-1與俄國P-800及其變種印度布拉莫斯導彈相比。
  但是這兩枚導彈除了外觀有一部分相同外,根本不會以相同的方式工作。P-800使用超音速衝壓噴氣巡航發動機,而CX-1是一個兩級導彈,依靠火箭+衝壓發動機讓導彈達到一定的巡航速度。
  CX-1可在高空達到3馬赫的巡航速度,或在低空達到2.4馬赫,導彈可以在5至20米之間的高度選擇飛行剖面飛行,導彈長度達10米,直徑超過800毫米。
  至於導彈射程,CX-1最小射程可以高達280公里, 與中國海軍自用型YJ-12A導彈400公里射程類似。(作者署名:蜀中行講武堂)
  回應
我猜神秘客戶應該是伊朗!所以第一客戶不曝光,第二不會公開賣。到時伊朗拿到產品也會起個國產名字說是自己研發的。跟以前賣給伊朗的導彈一個套路!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25/doc-ihftenia1832894.shtml
2018-07-26 08:24:31
圖博館
中國海軍為何同時裝備YJ12與YJ18兩款超音速反艦彈 2018-10-04 新浪軍事

  鷹擊18和鷹擊12,是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三代反艦導彈。早期的051和053型驅護艦,裝備的海鷹和上游反艦導彈,脫胎于蘇聯的P-15“冥河”導彈,8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海軍開始裝備鷹擊8新一代高亞音速中型反艦導彈,90年代裝備的鷹擊83,更是使用了渦噴發動機,時至今日都是中國海軍驅護艦、導彈艇的絕對主力,除此之外,2000年後,中國海軍為6艘052C型驅逐艦裝備了鷹擊62反艦導彈,是一種射程、威力比鷹擊83更大的高亞音速反艦導彈。
  但超音速反艦導彈,除了隨現代級驅逐艦引進的俄制P-270“蚊子”(SS-N-22“日炙”)之外,中國海軍還是近幾年才開始裝備的。
  其中,隨著052D服役,其裝備了新一代大型通用垂發,可以容納新型的鷹擊18,而海軍航空兵的轟-6G,可以搭載鷹擊12,而在現代級和深圳號的現代化升級中,鷹擊12A分別替換了“蚊子”和鷹擊83,拓展了鷹擊12的使用場景。
  在技術上,鷹擊18和鷹擊12雖然同為超音速反艦導彈卻完全不同。前者類似於俄3M54E,是一種亞音速巡航、超音速衝刺的雙速制反艦導彈,但射程達到俄制產品的2倍以上,外界認為其具備超600公里的射程,而且掠海飛行高度,遠低於傳統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被美軍認為是一種“完美”的超音速反艦導彈。
  而鷹擊12,則是使用整體式液體衝壓發動機的超音速反艦導彈。最初,它和鷹擊91一樣,是作為空艦導彈使用,但它的艦對艦型號——鷹擊12A雖然在射程等指標上不如鷹擊18,但發射包裝箱和鷹擊83基本上差不多大(應該略長),因此用於老艦升級,遠比需要通用垂發支撐的鷹擊18來得方便,因此也開始在中國海軍主戰艦艇上普及,比如即將開工的054B,恐怕也很大概率會裝鷹擊12A。
  此外,在作戰性能上,鷹擊12和鷹擊18也有所區別。前者是全程超音速飛行,以速度致勝,盡可能的壓縮敵艦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不過由於掠海飛行高度偏高,在“拉姆”和“改進型海麻雀”(ESSM)前面恐怕不那麼保險,而鷹擊18則是大部分時間掠海亞音速飛行,隱形性能更好,最後數十公里再讓“作戰級”固體火箭發動機點火,以3馬赫衝刺。
  事實上,中國海軍同時裝備這兩種超音速反艦導彈,也讓對敵航母編隊和大型水面艦艇編隊的飽和攻擊變得更加多樣化,防不勝防,因此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作者:烏龍防務評論 微信公眾號:wulongfangwu1 )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04/doc-ihkvrhps3914714.shtml
2018-10-05 07:19:59
圖博館
中國CM401反艦彈道導彈亮相珠海航展 速度超國外所有反艦彈 2018-11-03 新浪軍事

  根據展板資料介紹,CM-401是一種高速反艦導彈系統,最大速度達到了6馬赫,力壓國外現役所有反艦戰術導彈,採用臨近空間彈道,全程高超音速機動飛行,末端俯衝天頂攻擊。這種高速高機動彈道以現有的反導防空技術非常難以攔截,突防能力超強。
  CM-401不僅單發突防強,而且可以使用多發導彈,多種飛行彈道組合增強導彈協同突防能力,讓艦載反導攔截系統防不勝防。CM-401採用雷達導引頭進行制導,導引頭可跟蹤水面艦艇,也可以使用合成孔徑(SAR)方式進行對地成像,從而攻擊港口等地面設施。
  CM-401直徑跟常規的近程戰術地地導彈接近,可能在600mm至750mm之間,這個尺寸可以兩發安置在8X8重型越野車,也可以安裝在艦艇上,對發射平臺要求不高。使用上非常靈活。其射程為15公里到290公里,具有射程遠,威力大,突防能力強的特點。
  從世界反艦導彈發展趨勢來看,一種是隱身化,另一種就是高超音速的方向。中國走在世界前面,最先開發出遠端的反艦彈道導彈,這讓美國海軍感到了巨大壓力,其在高速滑翔段,導彈採用了打水漂的彈道方式,導彈通過滑翔跳躍,使攔截系統難以預測飛行彈道,發射的攔截導彈也很難成功,在最後的自導階段,導彈進入高速俯衝,對目標進行“灌頂”攻擊。美軍現役的“伯克”級驅逐艦,在面對這種反艦導彈時,現有的標準3和標準6都很難進行攔截,對於這種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美國也提出開發類似的系統。
2018-11-04 12:11:53
圖博館
中國在航展上大方展示這種技術水準極高的反艦導彈,另一個角度說明我們已經有更先進的系統,出口這種新型導彈,可以說是展現一種自信。相信這種威力巨大,突防能力一流的新型反艦導彈會大受歡迎。以後,美國軍艦在別人的領海上耀武揚威的時候可得小心了。
  回應
不知這玩意比印度的布拉莫斯怎麼樣?
布拉莫斯是一種超音速類似巡航導彈的反艦導彈。而CM-401俯衝攻擊。
楨:布拉莫斯射程300公里,但重3.2噸、彈長9.4米,徑寬0.67米,空射也重2.5噸,速度才3馬赫,單價則高達200-300萬美元!(鷹擊12每枚約100萬,亞音速的中國C802A/803約50萬/法國飛魚100萬以上)中國梟龍FC-1(巴基斯坦稱JF-17雷電)戰機攜帶的CM-400AKG 重約兩噸、彈長6.5米,徑寬0.4米,最大射程達250公里,速度超過4馬赫。
雄風三的體型重量遠低於日炙這表示雄風三的技術層次比日炙高很多。雄三射程普通型300KM,加強型600KM;速度約2.5Mh;僅兩噸多,空射型僅1800KG,而射程同樣300KM。日炙彈長:9.4公尺 彈徑:1.3公尺 彈重:4000公斤 最大射程:120公里/改進型160。連俄印製的布拉莫斯,比臺灣雄風三還差了一點,更不用說中共老舊的C101/301(楨:CM-400AKG與鷹擊12/18呢?「雄三的載艦能逃過大陸的空襲及艦潛攔截嗎?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形容為「蚊子叮大象」)。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1-03/doc-ihnknmqw4217858.shtml
2018-11-04 12:12:54
圖博館
中國在珠海展示全球最快反艦導彈 巴鐵軍官駐足良久 2018-11-06 新浪軍事

  在第十二屆珠海航展的首日,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即展出了多種面相外國用戶的新銳反艦導彈。這些導彈型號眾多,功能各異,普遍針未來戰場的高對抗性特徵,著重於提高導彈的輕便性、相容性和突防能力,簡言之,就是具有小、易和快的特徵。
  三種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輕量化特徵的C705KD多用途導彈武器系統,C701小型導彈武器系統和CM-502KG小型近程空面武器系統。C701導彈的尺寸小、重量輕,可由機動車輛、小型快艇及直升機等小型平臺裝載,最大有效射程為25公里,命中精度高,毀傷效費比高(即成本相對低廉,可以大量發射),適合有近海作戰需求的中小規模海軍打擊對手的中小型水面艦艇。對於那些海軍規模較小,面臨爆發局部戰爭或小範圍領土衝突風險,而衝突烈度和技術水準又不高的國家來說,這種導彈可以有效提升其對海作戰能力和威懾能力。
  C705KD和CM-502KG與此前的一些國產反艦導彈相近,前者射程為130公里,可打擊護衛艦以上的大中型水面艦艇;後者射程為25公里,作戰物件為小型艦艇和輕型裝甲車輛等陸海小型目標。二者不僅可以在各類海陸空基有人操縱平臺上裝載,也可以安裝了各種無人機平臺上,通過對相應的雷達、紅外成像或電視導引頭設備的整合,使其成為無人機反艦作戰的利器。
  除上述依靠“個頭”和載具優勢發揚“火海戰術”的武器外,具有“唯快不破”之“獨門秘笈”的外貿型高超音速反艦彈道導彈CM-401,射程15-290公里,平均飛行速度4馬赫,最高速度可達6馬赫,可在臨近空間的空域進行全程高超音速機動飛行,在末端對敵艦艇編隊進行高速俯衝天頂攻擊,具有多彈道協同和突防能力強的特徵,現有的艦載反導武器尚難以對高超音速反艦武器進行有效的攔截。
  在各國現役反艦導彈裝備中,尚無在飛行速度指標上超過CM-401的導彈出現。美軍裝備的NSM和JASSM等導彈,均寄望於通過提高彈體隱身性能來提高其抗攔截-突防能力;而美海軍主導的高超音速武器專案仍處於研發階段。(文/馬騏騑)
  回應
標準三:要攔截CM-401 臣妾做不到!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1-07/doc-ihnprhzv6758009.shtml
  相關新聞
美艦還敢闖台海?中國陸基鷹擊12反艦導彈外貿版CM302首次曝光2018珠海航展
2018-11-08 10:30:57
圖博館
中國軍民融合最強利器HD-1巡航導彈曝光 可超音速突防堪比鷹擊12 2018-11-06 新浪軍事

  廣東宏大爆破公司研製的HD-1型巡航導彈。
  宏大爆破創建於1988年,是一家擁有軍工,礦服和民用爆破三大業務板塊的上市企業。該公司的廣東明華機械(原國營八零六廠)是一家高新技術軍工企業,主要從事傳統彈藥,智慧彈藥,新體制雷達和單兵作戰系統的研製。
  HD-1衝壓發動機佈局,和我軍裝備的YJ-12A比較類似,但總體外形更像拉長的雄風3。採用傾斜式熱發射原理,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最大射程達到290公里。
  HD-1是多平臺設計,可以從海上,陸地以及空中平臺上發射,由於條件限制,此次只展出了地面發射車。HD-1雖然是對地巡航導彈,但其實還能兼顧反艦作戰,具備高低彈道結合,超音速突防和過頂攻擊等能力。
  揭開帆布的第二枚HD-1巡航導彈,這是一枚解剖彈,細緻的展示了其內部結構,有意思的是,這枚導彈的動力設計還和後面那枚有區別。區別在於固體助推發動機設計,後面這枚採用的是較為傳統的二級助推發動機,前面的解剖彈採用的是一體化設計。
  二級主推的優勢在於助推發動機一旦完成了工作,就可以直接拋掉,這對於中段巡航和末端機動都十分有利,但初始階段爬升的阻力會非常大。一體化設計的有點就在於總體長度較小,結構重量輕,但固體發動機工作完畢後,相應的結構重量就成了死重,影響了中後段飛行的效率。
  HD-1採用六輛發射車為一個連,三個發射連構成一個作戰營的編制,全營擁有18輛發射車,共計108發導彈,火力非常恐怖。除此之外,全營還有三輛連指揮車,一輛營指揮車,以及一輛後勤保障車。(作者署名:齧花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07/doc-ihnprhzv8558029.shtml
2018-11-08 10:31:19
圖博館
中國無人導彈艇亮相珠海航展:察打一體全球第二 2018-11-06 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2018-11-06雲洲公司首次展示了剛剛成功飛行試驗的察打一體導彈無人艇“瞭望者Ⅱ”。這是中國第一艘察打一體導彈無人艇,也是全球第二,填補了國內導彈無人艇這一技術空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無人作戰艇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概念武器,體形小巧,機動靈活,隱身性能好,戰場生存能力強,非常適合執行海上偵察、搜救、掃雷、特種作戰以及反恐等任務。
  世界首次無人艇發射導彈是以色列 “海上騎士“,在2018年4月成功試驗,海上騎士艇長11米,可以配備多枚“長釘”導彈,一座20毫米無人艦炮,可距離海岸500公里的遠海活動。
  目前海上無人作戰是各國海軍的發展熱點,在2017年舉行的美國水面海軍船艦協會(SNA)2017年研討會上,洛馬公司展示了一艘Mark5導彈無人艇模型,尾部安裝了四聯裝LRASM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瞭望者Ⅱ艇長7.5米,最大航速45節,以22節的標準航速可續航310海裡,可適用於4級海況,具有全自主、半自主、遠端手動遙控、人工駕駛等多種駕駛模式。
  艇上搭載光電和雷達系統,艇艏位置搭載四聯裝導彈發射裝置,採用圖像制導方式,可發射四枚精確導彈,最大射程5公里。
  該艇可承擔敵情偵察和精確打擊任務,用於海上島礁、邊防水域巡邏警戒,可對海上中小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也可配合兩栖部隊對近岸移動、固定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同時能對大型目標進行集群失能性打擊。
  我國在水面無人作戰艇的研究上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在2018年9月的南非防務展上,中國船舶工業就推出了一款JARI-USV,艇長15米,排水量20噸,最高速度為42節,航程500海裡。(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07/doc-ihnprhzv8068232.shtml
2018-11-08 10:32:44
圖博館
高超音速武器號稱無法攔截 若印度擁有它該如何應對 2019-01-28 新浪軍事

  印度一直是俄羅斯新式武器的購買者,前面俄羅斯就以本國的“寶石”反艦導彈為基礎,為其研發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導彈,最大速度2.8馬赫,最大射程300公里。從2015年開始,俄研發的新一代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鋯石”已經進行了5次飛行試驗,計畫於2021-2022年服役。“鋯石”號稱最大速度達到7-8馬赫,最大射程350-500公里,被許多文章認為是一款美國海軍無法攔截的武器。印度除了可能會購買這款武器外,還在俄的幫助下在研製布拉莫斯II。I號稱最大速度6馬赫左右,最大射程600公里左右。
  最初,東風21D被認為會以12馬赫的高速沖向航母目標,幾乎無法攔截;但實際上,其為了機動飛行和尋找目標,在中後段是一個逐漸減速的過程,末端速度會降低到3馬赫左右(楨:?) 。對於高超音速武器,我們同樣也要關注其“全航程速度”,而不僅僅是最高速度或者中段巡航速度。對於一些高超音速滑翔彈來說,利用助推器進入高空後,開始滑翔飛行,這時候已經基本失去了動力,隨著航程的增加,是速度是在逐漸降低的;如果滑翔彈中段速度高達8馬赫,但末端降低到了4馬赫,還是無法攔截的嗎?但像鋯石一類的反艦導彈,如果其射程不像傳言的那麼大,而是採用全程高超音速飛行(超燃衝壓發動機),末端依然有動力的情況,則是比較難攔截的。在這種情況下,其“最大速度為5-6馬赫,最大射程300-400公里”的指標會比較現實一些。
  面對目前不斷出現的高超音速武器,美國的做法,一個是提前攔截,一個是提高現有攔截導彈的性能。美國海軍目前最好的是標準-6系列,最大射程約370公里,射高約3.5萬米,最大速度3.5馬赫;標準-6Block1B,增加了導彈的直徑,最大速度提高到7-8馬赫,最大射程提高到550公里,射高也提高到了16萬米左右,都擁有了攔截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同時,美國還在積極的部署艦載戰術鐳射武器;2020年後,鐳射武器將正式在美國海軍作戰艦艇上出現,並且功率增加到100千瓦以上。所謂“再快的速度在面對鐳射時都是低速”,大功率鐳射武器在未來防禦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將大顯身手。
  美國的經驗對我們具有參考意義。我們擁有射程、射高比紅旗9B更大的攔截導彈,鐳射發展方面也不弱於美國,只是艦載測試與部署計畫/進度並未公開,很難說會不會像電磁炮那樣突然有一天就公開了,給國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回應
單純的防禦是防不勝防,最好的防禦是進攻。
2019-01-31 08:55:08
圖博館
疑似國產隱身反艦導彈首次曝光 或裝備056A護衛艦 2019-01-31 新浪軍事

  新世紀之後,有源相控陣雷達、協同交戰系統等進入實用,極大提高了新型艦空導彈攔截範圍,傳統反艦導彈作戰效能受到較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隱身化成為現代反艦導彈發展趨勢,包括挪威的NSM、美國LRASM,均採用了隱身彈體,配合吸波塗料,有效降低了導彈RCS,提高了導彈突防能力。
  國內有的已經在珠海航展上面公開展了,顯示國產隱身空面導彈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儘管洪都微信公眾號圖片只給出模糊的剪影,不過從新型導彈與旁邊TL-7導彈剪影對比來看,可以清晰知道它採用了矩形或者多面體彈體,新彈體與TL-7傳統圓柱形彈體相比,最大特點就是隱向性能好,NSM、LRASM也是這樣設計,可以把照射電波折射少數幾個方向,對方雷達接收機難以形成穩定跟蹤和鎖定,另外矩形彈體還能提供一定的升力,增加導彈升阻比,提高射程,導彈內部空間也比較規則,能夠方便更換戰鬥部,讓導彈攻擊不同目標,靈活性更好。
  從圖片還可以看到新型導彈彈頭也是矩形,而不是傳統導彈圓錐形,這表明導彈末制導系統應該是紅外成像系統,現代水面艦艇電子戰系統性能較好,採用末制導雷達容易暴露目標,容易被干擾,紅外成像系統靜默性更好,抗干擾能力更強,尤其重要的是紅外成像系統可以對目標精確成像,能夠識別目標和誘餌,也讓導彈具備攻擊地面目標的能力。
  另外導彈應該採用了大展弦比平直彈翼設計,這種設計誘導阻力小,激波阻力大,適合在高亞音速條件下航程較遠,因此這種彈翼表明應該是一種高亞淩音速導彈,不過這種彈翼缺點就是機動性能一般,所以我們看到新型導彈採用了X形尾舵,它可以在各個方向都能得到較為理想的控制力,可以提高導彈機動性能,此前洪都研製的TL-20小直徑制導炸彈就採用了這種氣動佈局,為新導彈研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現役YJ-83雖然有性能較好、成本價格低等優點,但是受到原來設計限制,繼續提高潛力已經很小,尤其是隱身設計方面缺乏空間,另外它的體積和重量仍然偏大,新一代反艦導彈例如NSM,體積更小,重量更輕,NSM只有300公斤左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確需要一種新型反艦導彈競爭2020年之後國際市場,同時也可以替代056等輕型水面艦艇的反艦導彈,甚至還可以用於對地攻擊導彈。(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2019-02-01 09:30:01
圖博館
中國空對地導彈可從窗戶打進去 俄導彈卻只能炸整棟樓 2019-02-01 新浪軍事

  俄蘇-34在敘利亞使用X-35反艦導彈對付恐怖分子,通過蘇-34機載光學轟炸瞄準吊艙發回的建築物被摧毀的畫面,目標被精准擊中。
  X-35U多用途導彈是X-35反艦導彈的改進型,“U”是萬能、多用途的意思,該導彈的出口型號為X-35UE(英文為KH-35UE)。
  X-35U是作為蘇-57五代機的武器系統研製的四種空對地導彈之一,能夠摧毀從小型登陸艇到航母的任何海上目標,以及地面目標:防禦工事、庫房、倉庫、甚至軍用裝備。該導彈不受雷達干擾和高射導彈壓制。
  X-35的搭載平臺多樣化,包括戰機、直升機和岸基導彈系統。即可以在卡-27和卡-28型艦載直升機上使用,也可以在米格-29K、米格-29M,蘇30SM,蘇-34,以及伊爾-38和圖-142M”反潛機等飛機上使用。
  X-35U具有可折疊的彈翼和縮短的進氣道,發射重量550公斤,戰鬥部145公斤,速度高亞音速0.88馬赫300米/秒,最大射程為260公里。X-35U最大的改進是安裝了一個雙模雷達導引頭,第一種工作模式是雷達主動制導,甚至能夠以雷達成像的方式,識別艦船、海上運輸設備,還包括石油貯存罐、港口目標、陸上裝甲車輛等,從而能夠打擊陸上目標。第二種是被動制導,通過接收和測量敵方艦船發出的雷達信號,來進行被動的跟蹤,直至命中目標。
  X-35U的性能西方和中國的反艦導彈設計相似,例如中國鷹擊-83、法國AM-39飛魚和美國AGM-84魚叉,這些導彈的特徵都是小型導彈,高亞音速,掠海飛行。X-35的優勢是多用途,例如美國斯拉姆是以魚叉為基礎,中國的鷹擊88也是以鷹擊-83為基礎研製的,這些空對地導彈都採用渦噴動力,射程200公里左右。中美的專用空對地導彈特點是採用光學圖像制導,比雷達成像的X-35U的精度更高。例如中國KD88H採用了紅外熱成像圖像制導,技術水準與斯拉姆空對地導彈相當,精度可確保從目標的窗戶(精確到第幾個窗戶)打進去。而雷達制導的X-35U就只能轟炸整棟大樓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1/doc-ihrfqzka2897271.shtml
2019-02-02 09:57:07
圖博館
我軍有紅旗9為啥還買紅旗22防空彈?原來不止是省錢 2019-02-03 新浪軍事

  對於一個軍事強國來說,現代化的武器裝備都是按照體系來建設和發展,中國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同類型的國產武器裝備其實也是按照搭檔和組合的形式來研製、裝備的。比如,陸軍的99和96主戰坦克、海軍的鷹擊12和鷹擊62遠端反艦導彈、空軍的紅旗9和紅旗22遠端防空導彈以及空軍的各型警戒雷達等等。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首先就是通過採購不同價格、技術特點和工作模式的武器裝備,實現整體裝備性能水準的快速提升,比如99和96、紅旗9和22等,都是這類事例的典範代表,也是比較好理解的。
  比如,99是第三代主戰坦克,雖然技術起點高、總體性能水準出色,但是造價也創造了國產坦克的新紀錄,達到了數千萬人民幣的級別,而之前的國產坦克基本上都是百萬人民幣級別。我國陸軍作為世界上規模數一數二的陸上作戰力量,曾經裝備坦克的數量也達到了上萬輛。如果所有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主戰坦克都用99式主戰坦克一對一的替換,恐怕光是採購經費就是一個極其驚人的天文數字了。
  在這種情況下,有了96式這樣性能稍遜、價格適中的“低檔”作為99式的有力補充,才能夠實現更快、更大規模的更新換代。而且,現在我國陸軍又開始裝備最新一代15式輕型坦克。這樣,15式、96式和99式形成了輕、中、重不同檔次和噸位級別的主戰坦克裝備體系,再加上各型突擊炮和突擊車,使得我國陸軍擁有了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裝甲突擊力量。
  世界上其他陸軍強國也是如此:俄在暫緩採購和裝備T-14之後,依舊以T-90、T-80和T-72各系列改進型號為主戰坦克體系;日本裝備較重的90式和較輕的10式;韓國裝備K1和K2兩代。歐美雖然已經實現了主戰坦克的單一系列,但是通過早期型號和後期改進型號,同樣也是高低搭配,比如美國就有早期的M1A1、後期的M1A2以及最新的M1A2 SEP;德國 “豹”2A4/5/6以及最新的“豹”2A7+,等等。
2019-02-04 08:18:28
圖博館
紅旗9和紅旗22的關係也是高低搭配。畢竟我國空軍地空導彈部隊還有不少裝備老式紅旗-2,都用高價的紅旗9替換不太現實,那麼紅旗22及其早期型號紅旗12作為低檔型號,就可以更快地實現新老交替。
  還有一種同類型武器裝備的搭檔,就是配合作戰使用,比如鷹擊12屬於超音速導彈,但是射程較近,而鷹擊62屬於亞音速導彈,但是射程較遠。這樣,在打擊敵方艦船時,鷹擊12和鷹擊62配合使用,前者速度快但射程近,適合正面突防,而後者速度慢但射程遠,可以實施大範圍機動,從敵艦的側後方實施打擊。
  當年蘇聯海空軍針對美國航母編隊的“飽和攻擊”戰術,就是利用大量不同速度和射程的導彈實現幾乎同時攻擊的效果,使得美艦防空火力通道徹底飽和。這樣,即便只有很少的幾枚導彈實現突防、擊中美艦,也能夠迅速打開美國航母編隊防空火力網的缺口。那麼,接下來蘇軍再發動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飽和攻擊”,美國航母編隊恐怕就難逃覆滅的命運了。
  類似的還有我軍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全頻譜防空預警體系,我軍裝備的防空預警雷達包含了米波、半米波、L波段、S波段等等,型號雖然多,但是從對抗的角度來說就會給地方造成很大的壓力,因為這些頻段相差巨大,要進行全面言之就必須派出很大規模的空中壓制兵力,但在強手間的對話中,想要大規模突破又沒有那麼容易了;同樣的效果在紅旗-9和紅旗-22上也有體現,它們採用不同的制導方式,敵方要同時對它們進行壓制也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對子對抗可謂是現代戰場的核心,作戰體系圍繞它就會有諸多調整。
  總而言之,同類武器裝備不同型號更多的是從成本、綜合對抗的角度來迅速提升體系作戰能力。我國軍力近年來雖然快速發展,但面對頂級強國,我們還是處於“沖”的位置。在軍事鬥爭準備嚴峻的情況下,快速形成戰鬥力以及多重“保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作者署名:貞觀防務)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3/doc-ihrfqzka3444865.shtml
2019-02-04 08:23:27
阿楨
俄軍2萬噸核巡洋艦戰力如何 還不如我軍7千噸的052D 2019-03-20 新浪軍事

  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只是看上去很強悍,現在的實際戰鬥力還不如中國的052D導彈驅逐艦。該艦全長252米,寬28.5米,吃水9.1米,標準排水量23750噸,滿載排水量25860噸,速度為32節(約60公里/小時),俄總共製造了4艘。目前只有彼得大帝號在服役,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正在工廠升級改造。
  彼得大帝號的“花崗岩”反艦導彈系統,在上層甲板下有20個傾斜發射裝置,帶有P-700超音速導彈,射程達700公里。
  該艦的防空武器由S-300F提供,有12個垂直發射裝置,配用64枚射程150公里的48H6E導彈。
  但P-700已經落後,這種導彈採用渦噴發動機,為了增加射程,導彈在高空巡航的速度並不高,只有1.5馬赫,只是末端飛行時才加速到2.5馬赫。導彈大部分射程裡是在17000米的高度巡航,在這個高度上,如同夜空中的火炬一樣耀眼,美軍宙斯盾系統和中國的346A相控陣雷達可以在400公里距離上就探測到,而垂直發射的美國標準II和中國海紅旗9導彈,可以以每秒一發的速率在一百多公里的最大射程上攔截來襲的花崗岩導彈,如同打火雞一樣簡單。
  如果花崗岩導彈真的如同傳說的那麼厲害,俄在改裝該艦時,就不會用“縞瑪瑙”“口徑”和“鋯石”來淘汰花崗岩。相對來說, 052D的16枚鷹擊-18亞超結合反艦導彈,能夠全程掠海飛行,射程超過500公里,末端突防速度超過3馬赫,打擊能力遠超花崗岩。
  俄只生產了三套裡夫-M,一套安裝在彼得大帝號,兩外兩套賣給了中國,安裝在051C,該導彈的技術水準低於中國紅旗-9和346艦載相控陣雷達。
  總之,目前的彼得大帝號實際上是一艘電子管時代的霸王龍,只是看上去很威猛!(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3-20/doc-ihsxncvh4123277.shtml
2019-03-21 08:47:35
阿楨
鷹擊12反艦導彈有多貴?單價180萬美元約抵兩輛勞斯萊斯豪車 2020/01/19 新浪軍事

  導彈不同于普通炸彈,它需要高性能發動機、導航裝置、目標搜索裝置、微型控制電腦等子系統的強強組合,這些子系統一個都不便宜,洲際彈道導彈的平均價格在人民幣億元以上,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價格也在百萬美元以上!
  反艦導彈其價格也多在幾十到數百萬美元之間,美國的魚叉在2011年的採購單價約150萬美元,我國最新的鷹擊12已達180萬美元,印俄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導彈已過350萬美元。
  鷹擊12是我國第一型全程超音速導彈,其射程在低彈道時為150千米,採用低阻的高空彈道則能夠達到400千米。鷹擊12全程以1.5馬赫的超音速巡航,末端突防速度接近4馬赫。鷹擊12還使用重量約400千克的高能戰鬥部,結合高速衝擊動能,一發就可以擊沉4000噸級的主力驅逐艦,三發就能讓十萬躲級航母徹底失去戰鬥力!
  但是伴隨著性能的增加,鷹擊12單價接近200萬美元,因此並不能大面積進行裝備,一般與鷹擊83做高低搭配,前者用於飽和式攻擊,後者只針對高價值目標。導彈價格貴,首先就是研發階段投入大,其次鷹擊12內部的任何一個子系統都不便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內部微電子電腦晶片。魚叉雷達導引頭約25萬美元,而鷹擊12的智慧化導引頭則接近60萬美元!
  從前許多的超音速導彈都是採用捆綁式火箭發動機助推加衝壓式發動機空中點火的方式達到超音速,但是這樣的分離式設計導致導彈又長又粗,只能使用專用的發射平臺發射,通用性十分差。而鷹擊12創造性的將助推火箭發動機嵌入衝壓發動機之內,並且採用了4個X型的進氣道,不僅將導彈的長度大幅縮短至6.3米,也提升了衝壓式發動機的可靠性。
  也正是因為如此,鷹擊12不僅能由殲轟7、殲16等空中平臺發射,也能搭載在052D驅逐艦以及陸地導彈車之上,並且還發展出了對地攻擊和反雷達等多種型號,模組化和通用性完全不輸美國的戰斧導彈!而這樣的小型化一體式衝壓發動機,不僅製造工藝複雜,材料耐高溫要求嚴格,並且良品率相對較低,因此價格自然也不會便宜!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1-19/doc-iihnzhha3433415.shtml
2020-01-20 08:59:42
阿楨
我軍1130近防炮射速為何快?因採用雙向交替供彈設計 2020/01/19 新浪軍事

  鏈式供彈——以AK-630為代表的蘇系近防炮供彈系統
  鏈式供彈的優點是結構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簡便,只要將炮彈提前壓入彈鏈之中,就能夠在使用時為近防炮提供足夠的火力。而缺點就是彈鏈比較脆弱,一旦變形就會導致供彈系統出現故障,無法進行供彈。
  AK-630從外觀上來看比美制密集陣要顯得小巧。但如以整套系統進行對比,AK-630比密集陣更臃腫。原因是鏈式供彈需要有足夠空間來避免輸彈時出現故障,所以無法使用整體結構更為輕巧的彈鼓進行供彈。為了給AK-630穩定供彈,只好將其供彈系統設置在甲板下方。
  AK-630近在甲板下不僅佈置了彈倉,還佈置了冷卻水管、柔性導引和剛性導引等結構,以保障彈鏈的正常工作。因此開火之後,AK-630彈殼全部抛灑在炮塔內部,需要事後人工進行清掃。
  此外,AK-630的內能式供彈,用火炮發射後的火藥燃氣為供彈系統提供驅動能量。好處是節省結構、減輕重量,缺點則是第一發炮彈需要手動壓入炮膛,才能夠在發射後為供彈系統提供驅動能量,操作比較繁瑣。
  無鏈式供彈——M-61“火神”機炮衍生而來的歐美近防炮供彈系統
  因為使用了柔性導引機構,所以M-61能夠使用彈鼓作為儲彈機構,不用像AK-630那樣在甲板下佈置複雜的供彈系統,對佈置位置的要求較低,能夠在一些中小排水量的軍艦上靈活佈置。
  密集陣採用了閉合供彈設計,火炮開火之後的彈殼並不會被拋掉,而是重新通過柔性導引機構返回到彈鼓之後,既降低了故障率,又方便事後對炮彈殼進行清理。
2020-01-20 09:01:39
阿楨
當然,也有荷蘭的“守門員”近防炮系統,雖然也採用無鏈式,且也採用了彈鼓作為儲彈機構。但因口徑30毫米炮彈,所以彈鼓也比較大,因此也和AK-630一樣,將供彈機構佈置到了甲板下面。
  從730到1130——中國近防炮供彈系統變遷
  中國的730近防炮系統和引進“現代”級驅逐艦的“卡什坦”有一定的關聯,730同樣採用了俄式彈鼓,不過改成了外能式驅動,更加靈活一些。不過並非歐美常用的電能,而是外部氣源動力。因此73在補充彈藥時,需要一邊以彈夾的方式裝填彈藥,另一邊同時需要人工搖動手柄來帶動彈鼓配合裝填,比較繁瑣。
  1130是由730升級而來的型號,除了炮管從7根增加到了11根之外,不僅在炮架兩側均佈置了彈鼓,而且採用了雙向交替供彈設計,提升了供彈速度。
  實際上,因為單門近防炮本身的射速和攜彈量均有限。因此在實戰中,很少會出現一門近防炮單獨對目標進行攔截的情況。更多情況下,是幾門近防炮協同作戰,或者幾艘戰艦上的近防炮通過共用作戰情報共同作戰,才能夠達成對來襲目標的最佳攔截效果。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1-19/doc-iihnzahk5128296.shtml
2020-01-20 09:04:24
阿楨
我軍雙35高炮該如何改進:可加裝防空導彈或降低口 2020/01/19 新浪軍事

  07式雙35自行高炮,使用履帶式底盤,但為什麼不裝備防空導彈?一是地空導彈在低空、超低空環境下,留給野戰防空系統的攔截視窗很小,攔截時間很短,另一是如果目標已超出35毫米射程,近程防空導彈的效果提升並不大,這時已是紅旗-17/17A的攔截任務了。
  美軍認為,35毫米-40毫米口徑的高射炮性能介於輕型防空導彈和小口徑速射炮之間,但是造價和結構都更為複雜。既然這樣,不如直接全面使用小口徑速射炮作為自行高炮的主流,超過3000米則完全交給導彈來負責。當然,現在的美軍更進一步,把希望全放在導彈上了。
  當然,美軍這樣做是因為對己方戰時制空權的極度信任,中國陸軍目前還得不到,個人認為彈炮合一系統將會是中國陸軍自行高炮的下一個發展方向。
  因此,中國的雙35自行高炮,要麼加裝射程更遠的防空導彈,升級為覆蓋範圍更廣的野戰防空系統。要麼就像04A彈炮合一系統那樣,將口徑降下來,提升自己的多用途性能。
  04A除了裝備了4門25毫米高射炮之外,還裝備了4枚近程防空導彈,用來打擊高炮射程外目標,如阿帕奇武直。
  其實04A和美軍在90年代的野戰防空理念有些相同,只不過當時美軍是將近程防空導彈和小口徑速射炮拆開來使用。(作者署名:軍武雜談)
  回應
 費了這麼多年研製成功雙35自行高炮這樣的精品裝備,作者卻嚷嚷著讓人家降口陘才有前途
 35mm命中率遠高於25mm高炮,綜合射程、命中率、成本幾方面因素,是中小口徑高炮中效費比最好的。
 作者把雙三五高炮的作用簡單化了,在南海和台海發生戰爭時,主要任務是保衛重要軍事目標,經濟目標,例如,機場,港口,橋樑等等,主要作戰對象,是戰斧巡航導彈,雄風2e巡航導彈,對付這樣的低空目標,35口徑可能正好。
 35毫米是理想口徑,威力和精度俱佳,甚至有替換步戰車主炮的潛力。而且自行高炮對裝甲部隊有很強的壓制作用。
2020-01-20 09:05:57
阿楨
土耳其至少摧毀8套鎧甲S1防空系統

土耳其總統2020/03/10稱,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的戰鬥中,土空軍至少有摧毀了8套俄製鎧甲S1防空系統(Pantsir-S1,北約稱SA-22)。
鎧甲S1具有12枚5E76型短程防空飛彈,以及2門2A38M 型30公釐機砲,通過2套相陣列雷達,以及自主光電系統來搜索目標與鎖定,防禦5公尺~20公里的空中威脅。
鎧甲曾被稱「最強野戰防空系統」,也取得很好的外銷成績,2007年,敘向俄訂購了50套,然而實戰表現卻頗慘,除了擊落過無人機之外,還沒有擊落作戰飛機的紀錄。
其實俄專家曾表示,鎧甲S1並沒有官方宣傳的那麼有效,問題出在雷達系統,搜索不夠精確,分不清是飛鳥還是無人機,經常把基地周圍飛來飛去的大型鳥類當成目標,這使操作員感到相當困惑。

老美不買鐵穹了 以推銷10多年出口掛蛋 2020/03/09 中時

美國去年才宣布,可能會砸10億美元,採購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Iron Dome defence system),不過如今卻說,計畫已喊停。
鐵穹雖能防禦大砲和巡弋飛彈攻擊,但卻無法攔截戰機或彈道飛彈。美軍對鐵穹攔截巡弋飛彈的能力表示懷疑,另以拒絕提供鐵穹的原始碼,而這將嚴重限制美方將它與既有防空網整合的能力。然而,長久以來,鐵穹成功與以色列防空網整合,而以國防空網多的是美製技術裝備。而美方所謂無法與美製系統構成的防空網整合,不免令人腦海浮現一些問號。
2020-03-11 08:30:10
阿楨
中國軍艦鐳射照射美軍機?並非任性而是大有深意 2020-03-10 觀察者網

  美太平洋艦隊2月27日宣稱,一架P-8海上巡邏機,於2月17日在關島以西約620公里的公海上執行例行飛行時,遭到中國海軍052D級呼和浩特艦號(舷號161,2019年1月服役)的鐳射照射。鐳射在可見光頻譜之外,武器級的強鐳射可以傷害人眼和光電設備,中國海軍的做法“不專業、不安全”,也違反2014年西太平洋海軍論壇會議達成的《海上意外相遇規則》和美中《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
  3月6日,中國國防部指出,美國媒體報導與事實不符,P-8抵近對中國艦隊實施長時間、低高度繞飛。
  用鐳射照射具有敵意但並不處在交戰狀態下的對方飛機甚至衛星並不罕見,美國早就為此指責過中國,那是在南海島礁和吉布地。蘇聯更是有冷戰時代用鐳射致盲美國衛星的記錄。但“呼和浩特”艦的鐳射可能不一般。
  中國在鐳射武器方面起步很早,但實際進展是保密的。“呼和浩特”艦上是否裝備了武器級的鐳射,現在還無法斷言。但武器級鐳射從失能到燒毀都算,實際上是很寬泛的概念,失能級的鐳射武器並不難實現。
…….
  光電系統在可見光頻段工作,容易受晝夜和氣候影響。紅外是可見光的延伸,可晝夜工作。近紅外已經大量使用,遠紅外具有更長的波長,受到氣候影響更小,探測距離也更遠。現代機載或者彈載遠紅外陣列可以探測30-40公里以外的目標,具有很高戰術意義,不僅用於空對空導彈,也用於防空反導導彈,最新動向則是反艦導彈。
  魚叉、飛魚這一代反艦導彈用高亞音速掠海飛行實現突防,但這已經很難突破現代艦隊防空的多層火力網了。俄羅斯改走超音速突防的技術路線,天頂攻擊和掠海攻擊相結合,盡可能壓縮艦隊防空的攔截視窗,依然難對付,但突防窗口也在縮小。全程超音速的重量和射程代價太大,改用亞超結合的辦法,只在末端實行超音速突防,中段飛行依然為更加節省燃料的高亞音速。
2020-03-11 08:40:04
阿楨
但LRASM反其道而行之,採用速度比魚叉更低的亞音速,加上高彈道,在飛行特性上似乎太容易攔截,但由於其隱身的特徵,雷達不容易遠端截獲,主動或者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防空導彈也不易鎖定攔截,速度較慢和小推力渦噴發動機使得紅外特徵也較低,不易用紅外制導的防空導彈攔截。
  但LRASM還是有命門的,這就是它的紅外成像制導,但艦載雷達和紅外系統還是能捕獲LRASM的。用不規則頻閃甚至不斷改變強度的鐳射可以迷盲紅外成像制導,這是美國空軍一號、AC-130U、KC-46A等大型飛機的主要防禦手段,現在也成為艦船的主動防禦系統了,呼和浩特艦這樣的新一代戰艦上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紅外成像制導可以用捕獲的靶心圖表像與資料庫對照,確認目標,甚至在目標群中找出預定目標,並對準最致命點進行攻擊。在受到煙幕的不完全遮蓋和強光的不完全迷盲時,精確的靶心圖表像也是辨認剩餘特徵的關鍵。這需要大量精確的圖像資料。P-8估計就是在做這事,而呼和浩特艦正是在不讓P-8做這事。
….
  光電和紅外探測制導早已超過雷達制導的廉價替代的時代。雷達制導不僅有難以鎖定隱身目標的問題,更有主動輻射早早驚動對手的問題。主動輻射的雷達制導頭還可以成為對方反導導彈的信號源,拉姆導彈就是被動雷達制導的,專治雷達制導的反艦導彈。在克服探測距離和易受天氣影響的問題後,完全被動的光電和紅外正在成為新的主流探測和跟蹤手段,呼和浩特艦晃一下P-8不是任性,而是大有深意呢。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3-10/doc-iimxxstf7891528.shtml
2020-03-11 08:41:15
阿楨
美研究用集裝箱發射無人機 道德風險不容忽視 2020-03-14 澎湃新聞

  美國克瑞托斯無人機公司正研究使用民用集裝箱發射XQ-58A無人機技術,這容易導致武器裝備和民用設施混淆,面臨嚴峻的道德風險。
  XQ-58A機具有隱身性能好,價格相對低廉等特點
  XQ-58A採用火箭助推器彈射起飛,利用降落傘進行回收,最高速度為0.95馬赫,內部彈艙或中單翼下可以攜帶272千克中程空對空導彈,或兩枚113千克GBU-39小直徑炸彈。最大航程能夠達到約為5500千米,儲存在關島能夠容易地抵達東亞大國的重要城市,如果存放在第一島鏈,則能夠潛入大國境內更深的地方,打擊縱深目標。
  這套系統的成本也十分低廉:每架無人機的成本2~3百萬美元,而運輸集裝箱/發射器的成本僅為無人機的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相比之下,一架F-35A的總生命週期成本約為3.52億美元。
  美國已經掌握了無人機空中加油機技術, XQ-58A航程可以進一步擴大
  集裝箱無人機系統具有非常明顯的低成本和高生存能力的特點。混跡在大量普通民用集裝箱物流中,使得該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超強的偽裝性和生存性。在發射之前,傳統的偵察手段幾乎難以發現和識別這些裝備,這種能力意味著該系統可以從幾乎任何水面或者陸基運輸設備上發射,並迅速偽裝和轉移,更像是現代遊擊戰方式。
  不容忽視的戰場道德風險
  在國際標準集裝箱內加裝武器,並非美國首創。此前,俄羅斯就首先公開提出了“俱樂部-K”在一個約12米的標準集裝箱裡,可以裝載4枚導彈,導彈射程約300千米。
  集裝箱武器讓軍事目標和民用目標難以區分,這在戰時很有可能會帶來無差異打擊,其周圍的民用集裝箱都可能在戰時被一同摧毀。
  回應
戰爭根本無道德可言,只有勝利和失敗,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訴說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0-03-14/doc-iimxxstf8977555.shtml
2020-03-15 07:50:54
阿楨
真是啞巴吃黃連!越南一口氣購買20枚印度導彈,到貨後問題大了 2020-03-18 新浪軍事
…….
其實此次印度賣給越南的“布拉莫斯導彈”也是其從俄羅斯獲得原材料的零部件。自其獲得這項研發技術,就開始了印度化改造。並且印度還聲稱其有能力可以生產出更多導彈,對於經濟弱小,發展沒有目標的越南來說,自然渴望能夠擁有一個有威懾力的武器。但從印度拿回去的導彈,剛準備裝在自己戰機上檢測一下,卻要被氣死了。因為對於這款導彈印度給出的資料是1500公里,實際卻僅僅只有290公里左右,更是連一般的中程導彈500公里的資料都達不到,不僅這樣,此導彈發射時還必須使用高空導彈支援,跟國際標準的導彈差的不止一星半點,實物導彈性能跟此前印度對其描述的情況完全不一致不僅資料不同,其更是頻繁故障,也就僅到貨一周,越南就宣佈要退貨。
  對於印度此次事情,全世界也不禁感慨。眾所周知印度有差不多八成的兵器都是進口的,越南也是被印度這迷之自信給騙了。要知道其至今為止也沒有一樣能拿的出手的兵器,即使是面對這樣的風評,越南還是在其定了20顆導彈,這越南的心也真是夠大的。
  相關新聞
印度軍工業爆紅,防彈背心已出口18國,一看材料是中國製造
中國二手艦暢銷東南亞 印度:我們也有舊船且半賣半送
  回應
半賣半送?那也要你品質過硬才行!自己造的軍艦在船塢裡側翻,誰敢買你二手貨還開到大洋上?買花了多少錢不說,士兵的生命更重要啊!
2020-03-19 07:22:46
阿楨
俄基洛夫級巡洋艦3號艦開始改造:花崗岩導彈被淘汰 2020-05-18 新浪軍事

  從2018年開始升級的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摒棄了笨重而且落後的P700型“花崗岩”反艦導彈,將升級為重量3噸但是更先進的P800型“縞瑪瑙”。
  P700研製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由於紅海軍沒有與美國抗衡的航母,所以蘇聯力求在戰時高速突破攔截並利用重型戰鬥部的破壞威力重創航母,P700比“光榮級”攜帶的P500“玄武岩”(發射重量4.8噸)重了大約2.5噸。
  “花崗岩”使用了兩種發動機,一種是渦噴火箭發動機,它的作用是導彈發射之後加速的,另一種是能以高彈道2.5馬赫的速度飛行就靠的這型KR21–300衝壓發動機,由於需要很大的進氣量“花崗岩導彈”採用頭部進氣道的方式,高速氣流進入與燃料進行更充分的混合,才能提供更大的推力。
  關於“花崗岩”的傳說確實挺嚇人,說是:先發射一二枚充當“領航彈”或者“指揮彈”在高空飛行,然後間隔很短時間內再由戰艦和潛艇發射幾十枚彈在低空飛行,“領航彈”探測到後通過資料鏈將目標資訊傳輸給其它彈,當“領航彈”被“標準2/3”遠端防空導彈攔截後,另外一枚低空飛行導彈立即躍升到高空繼續充當“領航彈”,同時多枚彈通過先進的智慧連同功能和高速運算能力,進行共同決策和協調進攻,從不同的攻擊航線去打擊航母戰鬥群。
  但,前面說的P700導彈的黑科技,經過十多年後的技術驗證之後被認為是根本不存在的,原因是:資料鏈傳輸和中繼制導的問題,蘇聯電子工業水準“傻大黑粗”,而且資訊傳輸的通道很窄,每一秒遠低於1K的資訊傳輸量,而P700在飛行過程中需要有海洋監測衛星進行彈道修正和潛艇聲呐獲得敵艦編隊的位置,通過資料鏈傳輸給“基洛夫艦”再裝訂給P700發射參數…這麼複雜的過程沒有高速電腦是根本做不到的。
  不論是雷達型還是監聽型都是在獲取敵方艦隊的電子資訊,但是獲取這些電子信號誤差是很大,特別是在戰時複雜的電子環境下,往往敵方機艦會實施電子徉動或者電子欺騙手段,干擾衛星的監聽,所獲取的資訊根本不能用作P700在初速資料裝訂時的最低精確度要求。
  另外,潛艇使用聲呐對敵方航母戰鬥群的探測也是不能作為P700的初速裝訂資料的,因為聲呐較精確探測到大型艦隊的距離只有幾十公里,並且探測到的是目標大概其的“概率圈”,而不是目標精確點也就不能用作目標資料參考了。
2020-05-20 09:08:30
阿楨
還有彈與彈之間的距離都很遠,還是不同的攻擊線路,當中的幾枚彈若是超出了彈與彈相互資料交換的距離後,每一枚導彈只能是自己記錄相對於發射平臺所在的動態座標(自己獲取的敵艦運動參數)即便是“領航彈”與其它彈之間的資料交換正常的動態座標,但是各彈之間由於座標不一致也無法共同使用,所以“領航彈”的說法是子無須有的。
  從1970~1980年的技術水準來說,如果蘇聯使用P700攻擊航母編隊在理論上成功概率還是較大的,因為當時雖然有了“宙斯盾”雷達,但是發射器發射速率太慢了,比如說: “約克城號”巡洋艦,它雖然安裝了四面大型相控陣雷達天線,對目標的探測/跟蹤/鎖定能力都非常的強,但是它的發射器是雙臂機械式的,前後兩座理論上可在8秒鐘內將四枚“標準2”艦空導彈打出去,但再裝填時間需要10秒以上。但到了1990年代初,“宙斯盾系統”再完善和MK41型垂直發射器的大量裝備,P700導彈再想突防成功將變得非常的困難,發射速率是一秒鐘一枚,並且60枚以上,可在一分鐘內攔截至少40~60枚P700。
  從這張“彼得大帝號”發射P700的照片上看它是高彈道飛行器,發射後經過加速段迅速越升到2萬米巡航段,但是它也就失去了隱蔽突防的能力,另外P700使用衝壓發動機,它的紅外特徵比一般的渦噴發動機高的多,就像一架大搖大擺飛過來的米格21一樣,現代戰艦會在100公里之外輕鬆的將它擊落!對於現代由遠中近、末端近防武器構成的四層防空體系面前它已經很難突防了。
   “納西莫夫號”改裝P800的數量可能要增加到48~80枚,還有一說是要裝備“口徑”系列巡航導彈,它將具備了對1500公里外陸上目標的打擊能力,在目前俄羅斯大型戰艦青黃不接的囧境下,將發揮出獨當一面的作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8/doc-iircuyvi3730336.shtml
2020-05-20 09:08:55
阿楨
美媒:俄羅斯正打造新款"裡海怪物" 裝備布拉莫斯導彈

  美國軍事網站“We Are the Mighty” 2020-05-16報導,俄羅斯正在打造新型的“裡海怪物”
A-050“海鷗-2”型地效飛行器計畫在2020年投入使用。這款飛行器就像蘇聯在冷戰時期研發的“裡海怪物”一樣,是一種結合了艦員與飛機特點的獨特飛行載具。
  “裡海怪物”長106米、翼展40米,起飛重量達到近500噸,配置8台VD-7渦噴發動機作為動力。其機背上搭載有6具SS-N-22“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
  A-050使用了現代材料,重約50噸,可搭載9噸貨物,航程超過5000公里,可安裝“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回應
這想法確實很具有創造性,中國人過於追求四平八穩;!
冷戰老玩具,熊家基本脫離時代了,看看這幾年軍事領域全都是挖掘老玩具
貼近地面水面的一個飛行器,誰說脫離時代了?你的雷達需要多近才能發現他
對方只要空中有飛行器,這玩意就是送菜去的,純屬萬歲衝鋒!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5-19/doc-iirczymk2373591.shtml

裡海怪物:難實用的地效飛行夢想

早在上世紀30年代,人們就發現了地面效應,蘇聯在地效飛行器上研究最早,投入也最大。事實上,這一類型的大型地效飛行器都只進行了試驗飛行,一直到蘇聯解體,只有兩架“小鷹”型列裝部隊,它的起飛重量只有140噸,此後蘇俄再也沒有進行大型地效飛行器的開發工作。
而世界其它國家雖然對地效飛行器也進行過研究,但目前基本上都集中在小型或者商用版本上。因為地效飛行器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美。
  它的確是綜合了飛機和船的特點,但是也兼具兩者的缺點。
2020-05-20 09:11:26
阿楨
首先,地效飛行器價格不菲,但是性價比不高。
大型地效飛行器搭載多台飛機引擎,其控制系統也十分複雜,但它既沒有飛機的速度,也不具備船隻的載重量。其航程和它的起飛重量相比,也比較短,基本上不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
  其次,對於複雜海況下的適應性較差。
地效飛行器在海面飛行時對海浪高度、海況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因為飛行高度很低,在有霧天氣下就無法使用,1969年,就有一架“裡海怪物”因為海面起霧而迷失方向,最終被海浪拍擊後失事。
另外因為接觸海水,地效飛行器的使用壽命也比普通飛機短,保養很困難。
  當今世界各國研究地效飛行器,名氣最大的當屬波音公司的“鵜鶘”。
它具有驚人的尺寸,機身長110米,翼展152米,載重量1270噸,可以飛行1.8萬公里,幾乎繞地球半圈的距離。
它一次可以搭載3000士兵或者17輛主戰坦克,比當今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225載重量大4倍。
但是“鵜鶘”計畫已經提出很多年,一直沒有什麼新的消息,這種巨型運輸工具有個大問題,它的尺寸導致其無法從常規機場起降。
要知道,安225的翼展也才88米,已經不能在普通機場起降了,比它重得多,翼展差不多超過一倍的“鵜鶘”,什麼樣的機場和跑道才能供它起降?
要是降落在海面上,運輸貨物的裝卸又是個大問題,而不靠海的地方,還得再次中轉,效率大打折扣。
  相信在新技術突破以前,地效飛行器依舊只是個時髦的名詞。
2020-05-20 09:12:59
阿楨
陸鷹擊12B導彈射程翻倍 可迫美航母退至日本關島 2019/11/02 中時

《新浪軍事》報導說,鷹擊-12之後中共再研發改良出艦載型鷹擊-12A,加裝固體燃料助推火箭與衝壓式火箭發動機,並使用新型燃料,再將射程擴增至600公里,安裝在導彈驅逐艦上。最近亮相的鷹擊-12B設計上是陸基的岸射型,因此射程會更遠,必須使用推力更大的火箭,制導系統同時進行升級。其岸基載具是高機動性TEL卡車,可以沿著海岸公路機動部署,隨時發動對海面艦艇長程打擊。
鷹擊-12B在助推火箭推升至一定高度後拋棄助推段,透過數據鏈接收目標資訊後,啟動衝壓發動機以約2馬赫速度飛抵距目標50公里左右,再由導彈上搜索雷達捕獲並鎖定目標並加速至4馬赫,以紅外線與衛星制導方式將400公斤的彈頭導引向目標,命中誤差範圍約為7米以內。
鷹擊-12B機動性高、射程遠、突防能力強,主要針對敵方大中型水面艦艇,例如航母、兩棲攻擊艦與巡洋艦等主力艦艇,可以一發癱瘓、兩發擊毀,是中共反航母作戰體系中的中空域彈道(相對於東風-21D的高空彈道與長劍/東風-100的低空彈道而言)打擊手段的主力。除了可以防衛中國大陸沿海的島嶼,亦能做為近岸防衛的利器,將敵方的航母逼退至導彈射程以外的第二島鏈,「否則就是自尋死路」。
2020-07-26 07:19:50
阿楨
艦艇的近防炮是否將要退出歷史舞臺? 2020/10/20

美軍的FFG-62型護衛艦和伯克級的後續艦卻都選擇了拆掉「密集陣」近防炮,只保留海拉姆近防飛彈;歐洲的FREMM、地平線級等也都放棄了近防火炮。這是否代表未來發展趨勢呢?
  在各國反艦飛彈主要以冥河、魚叉、飛魚之類亞音速反艦飛彈為主力的年代,密集陣防禦能力基本夠用,但隨著蘇聯致力於發展重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並不足以進行有效的攔截。
  為此,密集陣改進增強了火控電腦的計算能力,在雷達旁邊加裝了光電探測裝置提高抗電磁幹擾能力,提高初速,換用MK-244炮彈,增重到150克。
  不過,實驗結論,要以90%機率摧毀一枚飛彈需要命中4枚20毫米炮彈,當飛彈速度2馬赫時,密集陣已無法有效攔截。
  相對威力不足的密集陣,採用7管30毫米GAU-8的荷蘭守門員採用的搜索雷達和光電火控系統,攔截高度20米,速度2.3馬赫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時,毀傷機率達到82%-91%,但英國海軍也已退役並出售了15套守門員。
  俄制AK-630M2儘管採用並聯兩門AO-18機炮的方式達到了1萬發的射速,但機炮本身的精度問題以及彈藥穿甲能力不足的缺陷。
  回應
密集陣,守門員已落後,歐美又造不出來我兔世界第一的1130近防炮,所以……
https://read01.com/d0K8d7e.html#.X5C8e4gzb5U

近防炮戰力對比:中國1130近防炮>美國密集陣>俄羅斯卡什坦 2017/01/10

H/PJ-11型11管30毫米近程防禦武器系統(CIWS),裝有11個炮管,2個彈艙,最大火力為每分鐘11000發。裝設在自動型炮塔基座上,同時配有雷達、光學、紅外線追蹤系統,一次能夠鎖定40多個目標。
2020-10-22 10:26:59
阿楨
美航母抵達珍珠港後 俄艦隊在夏威夷外海演練反航母

2021-06-21,俄太平洋艦隊的2個艦艇編隊在千島群島東南約2500海裡(約4600公里)附近海域,演練了探測、對抗和對假想敵航母戰鬥群發起導彈飽和攻擊的科目,距離夏威夷僅有65公里(35海裡)。
  出動了6架伊爾-38N、2架圖-142MZ岸基遠程反潛機,,得到了勘察加半島起飛的米格-31BM的護航,伊爾-78提供了空中加油支援。
  回應
艦隊無空中優勢,只是一堆活靶子!這麼遠距離必須依賴空中加油,空中加油機群數量有限,也會被中途攔截,主要是飛機還真不適合超遠距離作戰,飛行途中就被攔截,到達不了戰區。
2021-06-24 08:27:53
阿楨
每分鐘1千發,中國35毫米轉膛炮獲塞軍青睞,吊打俄鎧甲防空系統

環球網報導,2021.10.11-14,塞爾維亞“合作夥伴-2021”國際防務展,北方工業集團,首次攜帶多款明星裝備參展。這其中包括VT-4主戰坦克、VN16裝甲車、SWS2防空武器系統、SR5火箭炮系統、SH15火炮系統等等。
2020年7月~8月,塞爾維亞從中國進口了,察打一體化無人機CH-92A,中遠端防空導彈系統FK-3。
中方展出的SWS2防空系統很受塞軍青睞,SWS2型35毫米彈炮結合防空系統,安裝了4枚天燕90防空導彈,一門單管35毫米自動炮,擁有全天候晝夜自主行進間作戰能力和多層次的高效火力打擊能力。SWS2採用8X8輪式裝甲機動平臺,全重達23噸,乘員組3人,為車長,炮手和駕駛員。車體使用了全焊接輕型裝甲,可抵禦小型武器和炮彈碎片的攻擊。
35毫米轉膛炮的初速,最大射程4000米,射高3000米,射速1000發/分是PG99單管550發/分的兩倍。
該炮的標準備彈400發,所適配的彈藥種類包括有榴彈、曳光榴彈、曳光半穿甲榴彈、脫殼穿甲彈以及AHEAD定距引爆彈藥等。AHEAD是高效智慧引信防空炮彈,是一發能夠精確控制爆炸時間的榴霰彈。
而在價格上,SWS2相較於瑞士的“空中巡邏兵”(700萬美元),以及俄制“鎧甲-S1”(1100萬美元)則更具有優勢,鎧甲S1已出口了近十個國家上百套,俄也裝備了上百套,但在最近幾年的戰爭中,卻被大量擊毀擊傷,損失極大。
鎧甲S1的57E6E號稱20公里的大射程,但動力射程只有不到3000米,由助推器達到極速,然後拋掉助推器,導彈就進入了無動力飛行階段,因此後半段的速度和機動性都會急劇降低,只能進行直線的無控飛行,毫無機動作戰能力。而鎧甲S1的火炮的低劣的精度,又不足以對付1.5公里內的空中目標。這使得鎧甲S1處於一種遠距離防空性能不如純粹的地空導彈,近距離防空也比不上純粹的高射炮的尷尬地位。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617687&s=fwzxhfbt

伊朗新型防空系統形似FM3000 艦載垂發版讓人期待

  2021-10-18,持續近半月的伊朗防空演習,伊軍展示了多款新型防空導彈系統。而其中標槍(Zubin)是海軍納瓦布(Navab)防空導彈的陸地版本,表明已在研製首款艦載垂直發射系統了。
  Zubin的彈體可能和飛獴3000一樣,是類似於9M96或者道爾M1使用的9M331攔截彈。但是9M96和9M331都是冷發射,和標槍的熱發射有區別。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10-21/doc-iktzqtyu2751381.shtml
2021-10-22 10:28:12
阿楨
不敵中俄競爭 美高超音速武器最新測試失敗 2021/10/22 中時

據CNN和《防務新聞》2021/10/21報導,美方火箭用來加速,以讓滑翔體達高超音速的助推器故障,以致測試失敗。而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中,滑翔體是很關鍵的部分。
高超音速武器以5馬赫或更快的速度飛行,難以被偵測到,對飛彈防務系統構成挑戰。此外,高超音速飛彈的飛行軌跡遠低於高弧度的彈道飛彈,而彈道飛彈很容易被發現,但高超音速飛彈不僅能機動,還能躲避飛彈防禦系統。
上週末,《金融時報》報導,中方成功測試了能攜帶核武的高超音速滑翔體,具有高機動性,根本無從預測,能從南極,而不只是美國部署多數彈道飛彈預警,追蹤和防禦系統的北極發動攻擊。
另一方面,俄羅斯兩星期前才宣稱,首度成功試射了「鋯石」(Tsirkon,Zircon)潛射高超音速飛彈。

陸研製高超音速武器可10秒內發威 免交戰就克敵制勝 2021/09/27 中時

據《南華早報》2021/10/26報導,這款武器能以6倍音速巡航,發出強烈的電磁脈衝,足以中斷通訊和供電, 25分鐘內就能從中國東岸到關島。
它和彈道飛彈不同,能在地球大氣層內避開太空預警系統,利用隱形技術躲避地面雷達偵測。當它在目標區上空爆炸時
用功率密度為電池20倍的超電容,靠飛行時把攝氏1000度以上的熱轉化為電力來充電,10秒內就能釋出95%的能量,瞬間放電,不會危及任何人命,但產生的強烈電磁波會在2公里內,有效燒毀目標資訊網的關鍵電子設備。

陸用極音速飛彈嚇阻美國 專家苦笑:沒必要 2021/10/21 中時

美軍表示,中國大陸近期正研發能夠搭載核子彈頭的極音速載具,以加強對美國的戰略嚇阻能力。不過智庫專家認為,美國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很差勁」,本就難以防禦大陸的洲際彈道飛彈。
2021-10-22 10:30:55
阿楨
菲國想靠布拉莫斯飛彈嚇阻北京 學者曝3大難題 2022/02/10 中時

針對菲律賓日前終於簽署價值3.75億美元的合約,採購岸基式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系統;對此,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研究員何本投書《外交家》,指出馬尼拉的科技限制,加上缺少超視距雷達、空中情監偵能力與整合困難,不但限縮了飛彈射程290公里的作戰範圍只有10幾公里,還會削弱對北京的嚇阻。但作者認為,美濟礁與大陸的設施距離菲律賓海岸不到220公里,而它又是一個位置固定、可精準定位的地面目標,這讓布拉莫斯最終還是能提供小部分可靠威脅,進而讓菲律賓軍隊免於傷害。
  回應
反艦飛彈打固定目標? 遠程火箭炮! 解放軍第一輪導彈/遠程火箭將台灣重要軍事機場、港口、電力、網路、雷達都打掉,任何地方登陸都可以.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中國對於遠、中、近程的來襲飛彈、火箭彈,都有相應的系列防空、防導武器發展計畫。
2022-02-11 08:16:09
阿楨
澳洲將汰除老邁的魚叉反艦飛彈 以挪威NSM飛彈取代 2022/04/07 中時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澳洲編列35億美元,加速採購新一代的反艦飛彈「海軍打擊飛彈」 (NSM)。
目前澳洲軍艦採用美製RGM-84魚叉反艦飛彈,雖然魚叉享有大名,但畢竟已問世40年的上一代產物,在匿蹤能力與射程上都弱於新一代的武器。而NSM飛彈有更長的射程與匿蹤能力,打擊範圍擴大了一倍有餘。
美軍也開始採用NSM,取代老化的魚叉,已安裝在自由級與獨立級濱海作戰艦上。
  回應
台灣才正花大錢要買魚叉, 美國真是好朋友哦! 堅若磐石的吃定台灣軍購!
把過時要淘汰的魚叉飛彈強迫賣給台灣,而這個綠色政府也是花冤枉錢照單全收。

NSM海軍打擊飛彈--維基百科
目前使用國
挪威
挪威皇家海軍
盾牌級飛彈快艇
南森級巡防艦
波蘭
波蘭海軍
沿海導彈中隊
美國
美國海軍
自由級近岸戰鬥艦
獨立級近岸戰鬥艦
星座級巡防艦(計劃中)
美國海軍陸戰隊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
馬哈拉惹里拉級巡防艦
德國
德國海軍
2022-04-08 08:19:32
阿楨
核魚雷來了 俄軍終於將其最令人恐懼的武器投入使用

  全球最長的核潛艇——排水量近3萬噸的別爾哥羅德號核潛艇2022-07-08正式交付。儘管俄方宣稱這是一艘“能在偏遠海域進行各式科學考察和救援行動的研究船”,但西方卻普遍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到它攜帶的6枚“波塞東”戰略核魚雷上。
  對,就是俄總統普京將其與先鋒高超音速導彈、薩爾馬特洲際導彈並列的俄軍戰略大殺器之一的“波塞東”戰略核魚雷。
  別爾哥羅德號屬於奧斯卡II級的改進型。其艇體非常寬,兩側容納24枚巨大的花崗岩反艦巡航導彈。經過現代化後,已被72枚口徑遠端巡航導彈或縞瑪瑙反艦巡航導彈所取代。別爾哥羅德號加長了達到183米,水下排水量超過2.4萬噸,比蘇聯時代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還長,是全球最長的核潛艇了。
   波塞冬2015年亮相,配備百萬噸級當量的戰略核武器,可以自主航行數千英里。“它可以穿透反潛網路,在敵人在沿海地區爆炸,不但能摧毀重要經濟設施,還能通過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在敵方國家領土範圍內造成毀滅性破壞,使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用於軍事、經濟或其他活動。”
  俄一直抱怨美國發展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將導致歐洲的戰略失衡。波塞冬和別爾哥羅德號的組合,提供了一種躲過美國反導系統防護的核運載工具,進而可以削弱美國在戰略反導方面的優勢。
  “別爾哥羅德”號可以搭載大量載人和無人潛水器
  別爾哥羅德號還可以作為用於深海任務的各種載人和無人潛水器的母艦,但並非為科研,而是用於間諜活動、深海救援和其他特種作戰任務。例如調查、操縱或取回水下深處相對較小的物體,例如海底電纜等。
  雖然俄海軍實力在冷戰結束後急劇下降,但其潛艇部隊仍然是五角大樓的緊迫問題。為應對俄羅斯的潛艇威脅,美國海軍已重新組建了美國第二艦隊,並在大西洋建立了一個戰區反潛作戰司令部。
2022-07-11 07:47:37
阿楨
俄羅斯稱一艘護衛艦就能打殘一個航母編隊,牛皮吹大了【傅前哨】
  回應
傅老師以專業和我們一再說明瞭俄羅斯打得拉垮的原因。坦克被摧毀,戰機被擊落,旗艦被擊沉,斬首斬不到,不是俄羅斯武器不再堪用,而是體系太差,個別優秀的武器發揮不了力量。體系太差說到底,還是國力問題。俄國已經沒有建設完整體系的國力與財力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c8lOZoakc

鋯石導彈--維基百科

俄羅斯高超音速鋯石導彈(俄語:Циркон,北約代號:SS-N-33,英語:3M22 Zircon或3M22 Tsirkon),2022年已量產,能以9倍音速打擊1000公里以外的水上和地面目標。

俄羅斯首試鋯石飛彈 飛行超過500公里 2020/03/02 中時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級,排水量4,500噸,長135公尺。目前是3M54「口徑」(Kalibr) 次音速反艦飛彈。不過,高超音速武器會遇到2個問題:一個是飛行的穩定與操作性,第二是尋標與導引的困難。

美媒《軍事觀察》評全球致命反艦導彈 2020-12-17

俄鋯石導彈結構緊湊,可從軍艦標準垂直發射單元發射,四枚鋯石只相當於一枚P-700。
俄Kh-32導彈2016年開始服役,能以4.6馬赫的速度攻擊1000公里目標。
中YJ-18導彈2015年首次部署,亞音速巡航,最後階段會加速到3馬赫, 300公斤的彈頭結合先進的電子戰對抗系統和高機動性,這使得YJ-18極難攔截。
中YJ-12導彈2015年亮相,最大速度4馬赫,最大射程約為380公里,戰鬥部500公斤。
2023-01-16 09:44:04
阿楨
美CSIC智庫2023-01-09推演2026台海戰爭,解放軍3萬人被俘,美日聯軍取得慘勝?

  說實話,這種模擬台海攻防的兵推模擬結論報告,沒有幾千個也有上百個了無論是美軍內部、台偽軍“國防部”,還是民間智庫和相關機構,都在不同時期進行了兵棋推演,得出了各不相同的結論。當然熟悉台軍動向的人都知道,這個“漢光”兵推完全是個笑話,根本沒有現實意義。
  CSIS設置了24次兵推,其中3次採取了所謂“標準設定”,其餘21次增加了多種變數。在標準設定的3次兵推中,解放軍2次被判定為“失敗”,1次被判定為“有利於中國的僵持狀態”。
  在標準情況下,台軍的海空軍會在第一時間幾乎被全部摧毀,日本損失戰機超過100架,美軍損失戰機100~300架,其中90%被摧毀在地面。美軍將有2艘航空母艦,7~20艘大型戰艦被擊沉,日本也將損失慘重。由於不敢對解放軍的基地進行打擊,解放軍損失的戰機相對更少,在200架左右,但90%的兩栖艦船和50艘大型戰艦將被擊沉。在付出巨大代價後,美日聯軍將摧毀解放軍登陸船團,登陸部隊將在10天之內失去補給。台軍預計傷亡3500人,而解放軍將有7000人在地面作戰中傷亡,1.5萬人在海上被擊沉,其餘3萬人中的“絕大多數”將在戰敗後被俘。唯一一次判斷有利於中國的推演中,指揮官佔領了台南港,雖然無法改變失去後續補給的局勢,但登陸部隊有效維持了21天以上的持續作戰能力,因此被判定為進入僵持階段。
  首先,CSIS設定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台軍必須士氣高昂,選擇抵抗到底,決不投降。另一設定中為美國空軍大量裝備的JASSM-ER遠端巡航導彈增加了現實中並不存在,美在2026年預計會擁有超過3000枚JASSM-ER巡航導彈, LRASM反艦導彈只有450枚。增加了三個變數:東風-26有25%失效,以及火箭軍政委阻止發射東風-26,一點常識都沒有呀!
  總體來說,這份報告基本上沒什麼看頭,真正重要的,例如LRASM導彈為什麼能對戰局起到決定作用卻是一筆帶過。160多頁的長篇報告,真正有價值的資訊卻相當少,也不知道這種報告是不是按字來算稿費的。
  回應
軍火商又來騙錢了而已,當真你就輸了
2023-01-17 09:27: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