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13 06:54:52| 人氣1,415| 回應39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法國餐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吉侯丹的《法國餐飲》首章<法國餐飲簡史>提及法國現代餐飲始於宮廷尤其路易十四,大革命後,「皇家貴族沒落,有些優秀的廚師並沒有隨著他們的主子逃亡,卻變成了佳餚商人。」(p.27)

原來如此,跟中國有點像嘛,清末御廚御饍散播民間,形成「x家菜」「滿漢全席」……什麼的。

看來文明還是得有奢華的貴族帶頭,埃利亞斯在其《文明的進程》(北京三聯,1998)探索法國「文明」概念就是源自宮廷用餐禮俗,尤其廢手食改刀叉。

這也沒啥,中國早在商周就以青銅禮器尤其酒器和食器的禮儀來代表中國「文明」,之後更以文明的筷食區分野蠻的刀食和手食。

別吵!我在展題<食色性也>就已評過三者之爭。

你在<酒>還評過中法日三者的美食與美酒呢,說啥:「你懂啥叫『美』酒『美』食?美是種藝術不是科學(更何況現代科學還是量子論、糢糊邏輯),怎可像動物飼料般定出機械化例,當然要依師父和客人的不同需求而產生不同的美酒美食。」

可惜現代人流行日本料理的清淡、養眼養生,還有法國菜的浪漫「在高雅餐廳的美妙音樂中,穿著高貴的紳士淑女,在一套酒食儀式下(開胃酒──點菜點酒──前菜香檳──白肉白酒──紅肉紅酒──點心餐後酒。會比周禮的飲食禮儀完善?能比嗎?一是禮教一是情調!)情深意濃地用餐(然後開房間是嗎?中國人真是食色性也!)」

跟時尚精品「內衰外盛」一樣啦,美式速食成為法國美食的夢魘(p.6),為了競爭和吸引食客,法國餐廳也在減少服務、顧客自助、去繁禮隨人意、創新菜色……等方面下功夫(p.51-75)。

不過書中所言:「早餐是法國餐飲最弱的一環,缺乏變化性,永遠那是看起來教人窒息的麵團所做成的可頌麵包」(p.63),似乎不能被日本法國麵包迷‧渡邊政子接受,她在《東京麵包通》(墨刻,2001)就認為這種不加料的法國麵包才叫「麵包」,相對的日本人愛吃的紅豆麵包只能算是「點心麵包」。

這是飲食習慣的問題,法國麵包是要塗油配菜配酒吃的,當然得乾硬的像木棒,但咱是純吃麵包,猤加料能吃嗎?

好像有點道理,一般用以鑑別法國餐廳等級的權威「米其林」(是美食年刊而非輪胎品名)「四顆星」制(p.50),英國人就批評它太「沙文主義」了(p.76)。

英法情結啦!之前英法互爭奥運主辦權時,法國就諷刺英國菜難吃,結果倫敦贏過事先看好的巴黎,出了一口鳥氣。

台長: 阿楨
人氣(1,415) | 回應(3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法國時尚》
此分類上一篇:《法國文化工程》

法靈魂
法蘭西的靈魂

‧Taiwan News 2008/01/03 去年法國最重要事件非總統大選莫屬,而還記得離大選第一輪投票一個月前,三月十一日總統席哈克發表電視演說,表達不再尋求連任、尊重世代交替的決定,讓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也讓激烈選情單純化成為左右、男女兩位候選人對決,最後由被喻為「另一位拿破崙」的薩柯奇勝出【文/楊子葆】

那些法國教我的事
去年法國最重要事件非總統大選莫屬,而還記得離大選第一輪投票一個月前,三月十一日總統席哈克發表電視演說,表達不再尋求連任、尊重世代交替的決定,讓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也讓激烈選情單純化成為左右、男女兩位候選人對決,最後由被喻為「另一位拿破崙」的薩柯奇勝出。

雖然告別政壇是席哈克那場演說裡最重要的訊息,但他同時在演說裡提及念茲在茲的幾項未來趨勢:極端主義的陰影、法國尊榮的維繫、歐洲聯盟的展望、生態與環境革命等等。在這篇展現總統視野與思維的文告裡,最讓筆者眼睛一亮的句子是:「傾法蘭西靈魂的全部,對極端主義說不!」

大選之後,作風迥異於前任的薩柯奇總統許多演講裡,依然多次出現類似的句子。舉例而言,七月二十六日,薩柯奇總統在西非塞內加爾達卡大學中的演講,提到法國過去的殖民作為,他感慨地說:「這鏤刻在黑人靈魂上的觸目傷痕,也正是刻在所有人類靈魂上的觸目傷痕。」

前後兩任總統談選舉、談國家發展、談世界未來、也談殖民歷史,不約而同都談到了「靈魂」,在這個什麼都要證據、要眼見為憑的時代裡,居然還有人夸夸其談「靈魂」?

有!不止席哈克與薩柯奇,大部分法國人都非常喜歡談論靈魂。

第一次在法國聽說靈魂

第一次在法國聽到靈魂這個詞,是剛到巴黎念博士的時候,住在寄宿家庭裡,過著窮留學生辛苦但充實的日子。當時功課沉重、語言生疏、文化也還在適應,往往要付出數倍的時間心力才能勉強趕上一般法國同學的水準,壓力極大,每天二十四小時似乎還不夠用,除了讀書以外的大部分基本需求一切從簡。常常肚子餓了就拿個鍋子裝水煮泡麵,打個蛋進去,再加上冰箱裡找得到的雜七雜八食物,也就相當豐盛,既能填飽,想來營養也足夠。當然,循著在台灣讀大學住宿舍的慣性,吃泡麵還有什麼講究的?就在廚房拿著筷子以鍋就口的吃了起來。

房東先生看過幾次估計早就不順眼了,一天經過廚房,語帶諷刺地出言規勸:「楊先生,您不再是小孩子了,在法國,只有很小的小孩才被容許這麼吃飯。像您一樣的成年大人,應該擺好餐具,舖好餐巾,坐好,按照用餐的規矩用餐。」

他停頓了一下,終於忍不住再加上一句責備:「您這麼吃飯,只餵飽了肉體,靈魂還是餓著的!」

我結結實實地嚇了一跳,從吃泡麵扯到照料靈魂,未免太過沉重?不過經此教訓,自己倒是特別養成了注重餐桌禮儀的習慣,也開始注意法國人對於靈魂議題的嚴肅關切。

柏拉圖所謂的三種靈魂

希臘哲人柏拉圖在名著《共和國》裡,曾提到關於人或民族、國家三種不同形態的靈魂,分別是「工匠的靈魂」,象徵邏輯與服從;「戰士的靈魂」,象徵勇氣與征戰;「哲學家的靈魂」,象徵智慧與管理。筆者願意試著依循這項經典的分類與思路,呈現法國教給我的一些獨特生命態度。

首先談「工匠的靈魂」,我在法國學院受教正是工程師的專業訓練。一九九O年代初學校畢業後順利進入巴黎公共運輸局擔任研發工程師,當時台北正在興建捷運系統,巴黎公共運輸局所屬的工程顧問公司也取得一些台北計畫合約,基於語言文化上的熟悉優勢,偶爾會被借調派回台北短期工作。自己當然喜歡這類的借調,因為一來增加實務經驗,再者酬勞豐厚,更可以順便回家,一舉數得。當時局裡主管對我借調的基本態度是得先做好手頭上的工作,於是為了能夠外派回台北,我主動加班工作,當時(一直到現在)法國的「法定工作時數」是每週上限三十五個小時,但是我心甘情願地無酬加班,每天工作超過十個小時變成常態,甚至待在辦公室到三更半夜自己叫計程車回家,只求能儘速完成份內工作。

這樣打拚一陣子後,一天上班,發現自己的辦公桌上放了一張卡片,打開一看,是部門主管給我的,上面以清晰的字跡寫道:

「我們注意到您在工作推動上有一些異常的安排。我們不希望您因為一時的工作效率,損害了長期的工作情緒。所以,請您修正這種異常的工作狀況。」

原來在法國人眼裡,加班是異常,而「工作情緒」的重要性居然高過「工作效率」!法蘭西的「工匠靈魂」果然與眾不同,而這種「不同」,給了筆者一種接近文化震撼的刺激與啟發。

勇氣奠基於自由與責任

至於「戰士的靈魂」,我們可以試著從法式軍火的設計,來辨別法國人的特質。

從資料得知,同樣是在台灣空軍戰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外購軍火,美國F-16鷹式戰鬥機在設計上,已經預先設定其飛行動力上限為九G(九倍重力),飛機上的電腦系統會自動地在飛行運動超過九G時進行干預,限制飛行員做出過於冒險的動作,雖然飛機本身的原始性能其實高達十一G。限制的理由是飛行員在過高的G力下很容易受傷或喪失意識,同時機身設備也可能受損;法國的幻象兩千型戰機則沒有這項限制,在類似的性能條件下可以在飛行中最大做到十一G的程度。當運動超過九G時,幻象兩千的電腦會適時對飛行員提出警告,但它不會像F-16一樣主動介入操作程序,反而任由飛行員發揮,由當事人決定是不是有必要做九G以上的動作。自然,當事人也必須接受九G以上的高危險性。

這就是法國人的勇氣,自由、獨立判斷但伴隨著高度責任與同等危險的勇氣。

面對真實人生的哲學家

其實,在法國最讓我無法忘懷的生命經驗發生在一九九五年耶誕節,筆者接受巴黎公共運輸局一位同事的邀請,到他在法國北部小城亞拉斯附近鄉下的老家過節。

在那兒我結識了一位九歲的美麗法國小女生卡洛琳,是同事的小姪女。我們在一個星期的耶誕假期裡形影不離,除了輪流在各個親友家裡享用的耶誕大餐與在不同教堂望的彌撒之外,她還帶我認識小城、認識公園、許多商店、她的學校以及她的朋友,卡洛琳甚至陪我到傳統市場買菜、討論菜單,兩個人一起在他們家族的大廚房裡為大家準備一頓豐盛的中國菜;我則為她講述台灣的種種、自己在世界各地旅行的經驗,以及花木蘭的故事。我們成為最好的朋友。

當假期結束我必須離開時,小卡洛琳突然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終究是不同世界的人,一旦分開大概很難有機會再見面了,於是放聲大哭。筆者從未經歷這種場面,一下子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處理,只好以眼光向卡洛琳的母親求援。這位媽媽冷靜地等女兒哭了一會兒,才帶著一點點憂慮以及—也許我弄錯了—帶著一點點憂傷,輕輕地說:「親愛的卡洛琳,我不是告訴妳不要輕易地把心給別人嗎?妳自己好好體會,把心給別人的感覺就是這樣。」

我真的被震懾了。原本以為這位媽媽會勸自己的女兒不要傷心、大哥哥還會回來看妳、不然我們也可以到巴黎找他之類的安撫「好話」,萬萬沒料到竟是這種「冷言冷語」。但是再仔細想想,不覺肅然起敬、這話不就真是實話嗎?法國人對於感情的處理原來不必等到「長大」,更不願意「先騙過了以後再說」,碰到了就面對,面對了就有經驗,下一次就可以處理得更好、更成熟。其實最令我佩服的不僅是法國人不逃避的態度,還有他們對感情的正面價值,媽媽看似冷酷的話語裡彷彿暗示:「親愛的卡洛琳,妳當然可以把心給別人,但妳必須瞭解這麼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然後妳才可以對自己、對別人負責地去愛……。」

果如那位媽媽所預言,十多年過去了,我一直沒有機會再度拜訪那座村莊,當然也沒有機會再看到美麗的卡洛琳,但是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曾親眼目睹獨特的、法國母親引導女兒認識感情的生活教育,一種冷靜面對真實生命經驗的哲學與靈魂教育。

所以,嘮嘮叨叨說這麼多故事,法國教了我什麼?年輕的時候有幸在法國留學與工作一段不算短的時光,這段經驗告訴我,不論對個人、民族或國家而言,靈魂都很重要,而法蘭西最深沉的魅力,不在那些浮華絢爛的表象,而在於偉大並且獨特的,靈魂。(作者為外交部政務次長)
2008-01-04 08:39:06
日人不領情
 
米其林東京指南 日人不領情>中時08.02.25楊明暐

 法國著名的米其林美食指南最近首次將觸角伸入亞洲,推出日文版東京餐廳指南。為取信於人,米其林聘請日本當地餐廳評審,與其歐洲美食專家合作。他們還對評鑑標準做了調整,以配合日本特殊的烹飪文化。
 日本餐飲界許多重量級人士對此感到欣慰,認為日本餐廳本來就有這個實力。不過,日本美食家、雜誌甚至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對米其林的評鑑結果頗不以為然,他們質疑米其林是以什麼標準選出這些餐廳。
 日名廚宣稱不需法人認可
 有些名廚自豪地宣稱,他們一開始就拒絕接受米其林評鑑。「麻步KADOWAKI」餐廳主廚門?俊哉表示,他新創的日本料理,包括靈感來自法國的松露飯,不需要得到法國人的認可。他說,日本料理產於日本,只有日本人才懂,「怎能讓一群外國人來告訴我們哪些料理好或不好?」
 很多東京人也對米其林推崇若干不怎麼樣的餐廳頗有微詞。不少人懷疑米其林送出一堆星星,是為了替那些餐廳打廣告。
 東京餐廳指南自去年11月出版後,已售出超過29萬本。米其林給予東京150家餐廳總共191顆星的榮譽,超過紐約(54顆)和巴黎(97顆)兩地總合。出版公司「幻冬舍」的社長見城徹說,任何熟悉東京餐廳的人都知道,米其林這些星星給得莫名其妙。
 石原慎太郎加入批評行列
 幻冬舍旗下的男性時尚雜誌《GOETHE》一月號發表長篇大論,批評米其林的東京餐廳指南,指米其林「貶損了自己的招牌。」該刊還登出一份不同於米其林的評鑑,以及一篇石原慎太郎質疑米其林的文章。該期《GOETHE》共售出8萬5000本。
 有些日本廚師認為,被米其林選中不是什麼好事。日本懷石料理名店京都「吉兆」嵐山本店總料理長德岡邦夫說,他們深怕東京的分店被列進米其林指南,因為如此一來,可能嚇跑想要品嘗真正日本料理的客人。
 米其林總監納賀認為這類批評並不公平,5位評審(日本人2位、歐洲人3位)花一年半時間秘密走訪了1500家餐廳,他們是以餐點的外觀、創意、口味等標準進行評鑑。
 納賀說,就品質而言,東京是世界第一。評審們很佩服日本廚師追求完美的態度。米其林為配合東京的餐飲文化,很注意為數眾多的小食肆。
 以位在銀座一棟辦公大樓地下室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為例,這家店內連菜單都沒有,洗手間還得與其他餐廳共用,在米其林歷來評選的3星級餐廳中可謂相當特殊。
 不理罵聲 指南照樣熱銷
 儘管有前述批評聲音,米其林的東京餐廳指南在日本仍相當暢銷。許多東京人認為東京本來就是世界級的美食之都,米其林這本指南是遲來的正義。
 一些批評者指出,法國品牌在日本非常受歡迎,法國手提包、服飾、手錶在銀座普及的程度超過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米其林餐廳指南之所以暢銷,跟它的法國出身有關。
 有人則認為,在講究論字排輩的日本社會裡,年輕廚師很難有機會出頭,米其林推出這本指南,有助於讓他們受到大家的注意。
2008-02-25 09:25:58
版主回應
法國外交秘密武器:菜單 ‧吳錫德 2010/02/19

「菜單」的出現與「餐館」的問世幾乎同時發生。法國餐館的誕生源自貴族階級的沒落,王公豪門的家庭大廚自立門戶,而資產階級的興起,成了首批的消費群。1789年的大革命造成人員與觀念的大流通,餐館頓時倍增了五到六倍。

Menu〔莫尼〕─菜單

「Menu」(菜單),另譯「菜目」,也當「菜餚」、「議程」,原意「細小」。現代借詞始於1718年,指的是一整頓餐全部菜餚的清單。大約200年前,一些「下崗」的法國王宮貴族御廚,經營起個體戶餐館,將其所能提供的各式餐點羅列在一張卡紙(carte)上,交由食客點選。至此「menu」與「carte」便開始混用。尤其「menu」一字通行全球後(1837年引入英文),更壓過了「carte」的用法。君不見,即使華人老饕上館子口裡嚷的還是:「老闆給我看看今天的menu!」而非「老闆給我看看今天的菜單!」
法文裡說得較清楚,「manger au menu」,指的是客人選了老闆當天排出的套餐;「manger à la carte」,指的是客人仔細研讀該餐館的菜目後,自行搭配點選的餐飲。總之,「au menu」(依著定食「套餐」來)客人做不了主;「à la carte」(依著菜單選)客人多了一點兒自主!
「菜單」的出現與「餐館」的問世幾乎同時發生。法國餐館的誕生源自貴族階級的沒落,王公豪門的家庭大廚自立門戶,而資產階級的興起,成了首批的消費群。1789年的大革命造成人員與觀念的大流通,餐館頓時倍增了五到六倍。19世紀是迅速發展的時期,先是地理大發現及殖民活動,各地稀奇珍貴的食品一起湧進歐洲市場,讓大廚師有了更多的創意與操作空間,都市化與社會的流通加速了需求以及交流。尤其是品味的追求以及餐桌文化精緻化的要求,讓用餐不僅滿足口腹之需,餐館也成了各式文化的交匯和衝撞之所。1815年拿破崙下野,各國王公貴族爭相前來巴黎,最大目的就是在此大快朵頤一番,一次大戰前的「美好年代」(La Belle Époque),花都巴黎一片歌舞昇平。1919年凡爾賽和約期間,東道主也使盡渾身解數來款待各國代表。餐飲早已是法國外交的最佳「祕密武器」,因而「菜單」不僅標示著菜目,也記載著文化及歷史。

Michelin〔米其林〕─米其林指南

「Michelin」是法國一家輪胎公司,指南書是它們的副產品。除旅遊指南(綠色封面)外,就是令人食指大動的餐廳指南「Le Guide rouge」(紅色指南)。這本餐廳指南於1900年問世,也是最權威的一本(另一本是創於1969年的「Gault et Millau」),幾乎已是法國重要文化資產,也是法國餐飲業最信服、最戒慎恐懼的對象。因為一旦名字登上這本千餘頁的指南,便已保證身價百倍。每年它只推薦約500家法國餐廳,被評為三星頂級的餐館(不到30家),顧客通常須兩三月個前就預訂,反之,1966年曾有一位巴黎名廚詹克(Alain Zink)因評等被降級,而引咎自殺。
2003年,另一名曾獲最高三星級的名廚盧瓦梭(Bernard Loiseau)則因「Gault et Millau」給他的餐館評等從19分降了二分,而飲彈自盡。法國廚師的這種完美主義及敬業精神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一段悲壯事件。1671年,孔戴(Bourbon-Condé)親王在他的香提邑(Chantilly)城堡設宴款待路易十四宮廷上下200餘名貴賓。擔任大廚及總管的瓦泰爾(François Vatel),因訂購的鮮魚來不及送達,竟引刃自刎。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寫進小說,2000年還拍成電影《Vatel》,成了當年坎城影展的開幕片。
這本被譽為「餐飲聖經」的指南法國版每年出售80萬冊。目前擴大到23個國家,26個版本,包括日本版(出書當天就賣出9萬本,8家餐館獲三星級)及港澳版(一家獲三星級,其中台灣的鼎泰豐分店獲一星級),總發行量超過150萬冊。2005年荷、比、盧(Benelux)版因一家餐廳尚未開張即獲「二副叉匙」的評等推薦,而弄得灰頭土臉。2009年,法文版發行第100集,收錄了8,500筆評鑑結果,並推出網路及iPhone的GSP搜尋系統。最近亦計畫出版台灣版。事實上,許多獲得星級的大廚也經常受邀來台「獻藝」,無形中也推廣了法國餐及這本導覽的權威性。

Crêpe〔克雷普〕─可麗餅
……………
Foie gras〔富瓦 格拉〕─鵝肝
……………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35856

另詳參本館:《烈愛灼身》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168820
2010-02-21 11:51:41
法菜申遺
法國菜申列文化遺產 義國反彈>中時08.03.02  蔡筱穎

     雖說法國美食世界聞名,但是當法國人汲汲營營要將他們的美食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各地都不以為然,首先發難的就是義大利。
     法國總統薩科奇23日在巴黎舉行的年度農產品展開幕典禮中表示,法國要成為第一個將美食登錄在《世界遺產名錄》的國家。薩科奇毫不猶豫的指出,就法國人的觀點而言,法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美食,但「我們希望這是公認的世界遺產」。薩科奇強調,農業與相關產業是法國美食多元化的源泉,他希望「法國是2009年第一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美食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國家」。
     把美食變成世界遺產的企圖心,不僅有社會黨前文化部長賈克朗的祝賀,還受到著名廚師的熱烈歡迎,法國美食界立即在25日發出動員令。全國旅館業職業與工業聯合會主席達甘表示,申請列為文化遺產完全不是要將法國美食「博物館化」,而是要讓法國美食界繼續努力、尋求和創新,讓法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永遠延續。
     其實在2006年,一群法國知名大廚波古斯、維哈及杜卡斯,以及美食集團和一些餐飲學校就創立了一個推動教科文組織承認法國美食的組織,之後,歐洲食品歷史文化研究所和法國杜爾大學也以法國美食與法國文化和民族特性密不可分為由,正式向法國文化部提出申請,薩科奇的發願只是這個組織長久努力水到渠成的結果。
     可是,教科文組織2005年拒絕了同樣有豐富和多樣化烹飪傳統的墨西哥的申請,要求將墨西哥美食認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前車之鑑,讓推動教科文組織承認法國美食的索邦大學校長比特提醒,法國全民只有不帶傲慢態度的力爭,才能使這個任務成功。
     儘管法國已知要擺出謙遜態度,還是遭到了歐洲文化古國義大利的掣肘。義大利耕種者聯盟也不甘示弱的拿出數字強調,義大利由歐洲聯盟認證的166個特產,超過法國的156個,他們甚至誇口,義大利奶酪和葡萄酒可以擊敗最引以自豪的法國。
     畢竟義大利的鵝肝、阿爾馬涅克葡萄燒酒、洋蔥湯和蝸牛與菜餚已不斷征服了世界老饕的胃口,連對美食專精的法國人都高度讚賞,義大利耕種者聯盟不懂為什麼要將法國美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畢竟那只是世界美食之一,若如此,義大利也可以同樣理由申請義大利美食,何況義大利麵及披薩在全球可是所向披靡。
     義大利推展永續飲食觀念的慢食運動創始人派帝尼也在25日表示反對,「為什麼法國美食就該被認為比其他美食優越?」,他承認法國在創造高級美食方面作出非凡貢獻,但是,每個國家都有它的美食語言,與本身文化以及必須加以保存的烹飪傳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派帝尼對試圖將全世界各地飲食優劣排名不以為然,並強調排等級的概念本身就是個錯誤。
     法國美食界當然不屑義大利人嫉妒的指責,但是,派帝尼的說法也獲知識分子的支持,甚至以此批判薩科奇正事不做,專搞此類小把戲,還有可能在聯合國會議討論上,賠上法國美食的名譽。
2008-03-02 09:54:20
圖博館
在法國獨自用餐很怪?心理分析師解釋…2016-09-07 中央社

在法國,美食總是讓人聯想到相聚、分享、同樂,社交意義濃厚。在這樣的文化下,心理學者認為,社會存在著一種無形壓力,使得獨自一人上餐廳像是一件怪事,而這並不合理。
  2013年,荷蘭阿姆斯特丹開了號稱全球第一家單人餐廳eenmaal,荷語意為「一次」,每張桌子只能坐一個人,標榜是一個「讓人暫時切斷聯繫的迷人所在」。
  有法國媒體報導這個新聞,同時質疑這樣的餐廳在法國是否能受到消費者歡迎,因為多數法國人不太習慣一個人到餐廳吃飯。
  餐廳或美食網站線上訂位系統,幾乎都是以兩人為最少人數限制,若要一個人用餐,得特地打電話,而且可能被引領到比較差的座位。
  不談食堂、簡餐店和速食店,一般法國人所指的餐廳,有前菜、主菜、甜點、咖啡,若一個人用餐,對著尚未上菜的空桌,和食物吃完的空盤,那段時間特別令人尷尬。
  為了避免一個人去餐廳的不自在,法國出現一個名為「一起吃飯」(Co-lunching)的社交網站,創辦人索尼雅(Sonia)就是一名不甘每天在辦公室啃三明治的自由工作者。
  心理分析師葛宏傑(Catherine Grangeard)在「心理學」雜誌(Psychologies)的一篇文章裡說,她的患者之中,有些人從生活經驗、教育和社會中習得既定觀念,相信吃飯就是要親友聚在一起才有意思,因而不自覺地對自己「一個人也吃得很好」而感到不自在。
  法國美食搜尋網站lefooding近年在搜尋條件列加上「單獨用餐」一項,或許顯示這樣的需求確實存在,越來越多人覺得一個人上餐廳也很好,有些新餐廳也開始設置吧台座位,讓單獨一人的顧客面向櫃檯,孤寂感才不會那麼強烈。
2016-09-08 12:00:47
圖博館
中國大陸第一本米其林指南出爐:上海哪裡最好吃?

2016-09-21 ,《2017年上海米其林指南》正式發布,從高檔西餐到路邊小吃,上海共有51家餐廳榜上有名。這是中國大陸第一本米其林指南,同時,該指南App也已登陸安卓和蘋果手機平台。
......
米其林指南和米其林輪胎原本就是一家,共同發展至今有110多年的歷史了。米其林指南是米其林公司製作出版的餐廳和酒店指南,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也是旅遊指南類產品的開創者之一。
《米其林指南》的定義有很多種。它是目前為止最權威的美食評選手冊,每年更新一次,上海是全球發行的第29 本;它是廚師界的至高榮譽;它隸屬米其林輪胎公司,最初誕生目的是為了促進汽車旅遊;它是一個總部在巴黎、僱員數百人、每年發行兩千多萬本書的內容提供商;
為進行此次評選,米其林指南對上海的飲食文化、餐廳與酒店數目,組建起了解上海飲食特點的評審員團隊, 從流行的大眾口味到精緻的高級餐廳,為讀者選出最出色的滬上食府。
米其林指南是依據5條標準評審菜餚的:原料的質量、準備食物的技藝水平和口味的融合、創新水平、是否物有所值、烹飪水準的一致性。
  回應
中國什麼好吃需要你一個法國買輪胎的告訴我嗎?
如此輕易的放棄審美權,如此歡欣鼓舞的期盼被評級-----我們怎麼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滑稽,西方的一套體係不適合中國,中國隨便一個街邊小吃都有可能是掃地僧。
更不說每家每戶獨特的私房菜。
就不應該讓它進來排,一但給它排,以後就成了它的奴隸,必須百般討好它,迎合西方標準和審美。
嗯,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這個米其林指南很好的。我要去遊玩吃喝,我一定帶著這本指南,指南上面的餐廳,我要全部繞過!!絕對不能誤闖一家!
舌尖上的中國是標準,米其林洋玩意兒算個鬼,方方面面的崇洋媚外,小清新真是讓人受不了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6_09_21_375014.shtml
2016-09-22 10:31:55
圖博館
湖北高校首開“小龍蝦”專業計劃招生150人2017.02.24長江網-

  (記者譙玲玲 通訊員鞏平)“小龍蝦”今年起將走進湖北高校成為正式專業。湖北省招辦昨發布消息,經省教育廳同意,江漢藝術職業學院自2017年起,面向“潛江龍蝦萬師千店工程”,開展校企合作辦學,通過單獨招生考試錄取,培養普通專科層次的小龍蝦產業技能型人才。
  位於湖北省潛江市的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是2004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該校的“小龍蝦”專業2017年計劃招生150人,專業為烹調工藝與營養(2年制)、餐飲管理(2年制)、市場營銷(3年制)。招生對象為具有湖北省戶籍且年齡在40周歲以內的應往屆中職畢業生和往屆高中畢業生。
  錄取至“小龍蝦”專業的學生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經考核成績合格者,可以頒發普通專科畢業證書。有意向的考生於2017年3月8日前,登錄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招生信息網,點擊“單獨招生網上報名系統”,根據系統提示填寫相關信息,完成報名流程。
  省招辦提醒,一旦被江漢藝術職業學院“小龍蝦”專業招生錄取後,不得調整或轉入其他專業。
  學生完成全部課程,考試合格後,由江漢藝術職業學院頒發普通專科畢業證書。學生參加職業資格和技能認定考試,合格者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學生入學簽訂“就業三方協議”(用人單位、學生、學校),畢業時由潛江市龍蝦產業發展局、潛江市蝦府餐飲管理公司、潛江市楠鼎眾創空間服務公司按“潛江龍蝦萬師千店工程”工作要求及協議妥善安置工作。
  回應
四本的吧,中专戴帽子的,不值一提
原来是野鸡大学!
这专业!
臭豆腐和麻辣燙表示鴨梨很大,要迎頭趕上!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7-02-24/doc-ifyavvsh6181285.shtml
2017-02-25 22:01:39
圖博館
外媒:中國人吃龍蝦越來越上癮美國龍蝦大漲價2017-01-09

去年5月,《華盛頓郵報》發文說中國吃貨解救了美國緬因州龍蝦小鎮的經濟困境。但今年1月,外媒又開始抱怨中國人吃龍蝦太多了……
據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外媒稱,中國人吃龍蝦越來越上癮,推高了國際市場價格,令美國的饕客遭受池魚之殃。
據BBC中文網1月8日報導,美聯社引述業內人士的話說,由於近來天氣不好,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和加拿大的龍蝦產量偏低。再加上大量龍蝦出口中國,致使美國市場的龍蝦價格猛漲。
去年9月間,一隻鮮活龍蝦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大約是每磅(1磅相當於0.45公斤)9至11美元,這個價格已經比往年要高了。而現在,有些地方的價格已經飛漲到13美元以上。
近年來,中國人吃龍蝦的胃口越來越大。尤其是中國新年期間,吃美國龍蝦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慶祝方式。
緬因州的一個捕蝦公司經理比爾•布倫斯說,中國的龍蝦需求可能只會上升不會下降,因為中國的中產階級“從未停止增長,而且一直在吃”。
2010年,美國向中國出口的龍蝦還不到1百萬磅。但在過去三年中,美國每年都向中國出口1200萬磅以上的龍蝦,每年的交易額都超過8500萬美元。可見市場增長速度之快。
由於今年產量減少,同時海外需求增加,目前美國市場上龍蝦供應有些不足。
市場分析師約翰•薩克頓說:"現在已經很難進到貨,可還是有人為了趕上中國新年,正在爭先恐後地往中國運龍蝦。"
  回應
吃得少嫌價格低賺的少,吃得多嫌推高市價……美帝你說我吃多少合適呢?
自己通脹的鍋不要甩到中國身上。
中國人不僅搶了美國人的工作,還搶了美國人的大龍蝦,哎呀,真是玻璃心啊。
2017-02-25 22:05:50
圖博館
日媒:外國人為什麼不覺得中國菜好吃?

法國的餐飲指南米其林首次為上海的餐廳評級,結果要比東京的餐廳低得多。
以下是結果:2016.12.9,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發文(作者村山宏)稱,這一結果讓堅信中國菜是世界第一的中國人感到非常不滿。許多網友們在報導米其林評審結果的文章下面留言,比如“沒必要讓外國人來評中國菜”、“是嚐遍中國八大菜系之後做出的評價嗎”等等。
  村山宏則表示,米其林的評審員們採用與法國相同的標准進行評級,無論是巴黎、紐約,還是東京、香港,三星的水平都是相同的。世界有數不清的美食指南,而米其林已經持續為餐廳評級80多年。也就是說,使用米其林指南的讀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認可這種評級的,認為它可以作為參考。
  他還表示,東京、大阪、京都的米其林三星餐廳加起來多到22家。全球已逐漸開始不再喜歡口味過重的料理。因為口味過重不但會喪失食材本身的味道,而且不利健康。
  他稱,自己已經與中國打交道30年,曾多次聽到中國人說中國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而他則表示,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所以很難這麼說。並且列舉了幾項調查數據來證明了,中國菜並非是世界第一。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韓國、美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名為“喜歡的外國菜”(可多選)的調查。結果顯示,第一是日本料理(21.1%) ,第二是意大利菜(12.8%)、第三是泰國菜(10.5%)、第四才是中國菜(9.3%),第五是韓國料理( 8.5%)。
  擔心有人會說日本的調查不值得信任,他還介紹了一下第三國韓國的調查結果。韓國農林水產食品部發布的各國料理排名是以歐美和亞洲等5個國家為對象進行調查,並針對各國料理的味道、服務和氣氛等39個項目進行的綜合評分。在這個排名中,第一是意大利菜(80.1),第二是日本料理(78.3),第三是西班牙菜(76.7),第四是法國料理(76.3),第五是中國菜(75.8)。
  酒店預約網站Hotels.com實施的“全球遊客評選旅遊國料理最好吃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第1位由意大利(32%)獲得,第2位以下則分別是法國(24%)、日本(18%)、中國(13%)和西班牙(11%)。
  村山宏稱,正如各種調查結果所顯示的那樣,中國菜排在了第4位或第5位的較高名次。也就是說,眾多外國人認為中國菜好吃,中國菜也獲得了各國的高度評價,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菜世界第一。但是,中國人卻在既沒有根據也沒有比較的情況下堅稱中國菜是世界第一。
2017-02-25 22:10:26
圖博館
他稱,過去的日本人也存在過追求第一的傾向。但在在19世紀後半期日本被迫與歐美列強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作為黃色人種受到歧視。當時,遠赴歐美的日本人為了找回“驕傲”,總是拼命向歐美人宣傳“日本的詩歌、武士道和美術多麼優秀”。
  回應
 日本人依舊停留在“一定要爭取白人認可”的階段
 中國並不像日本唯歐美馬首是瞻。中國菜好不好吃不需要外國人來評判、定論。 有13億人喜歡不就足夠了麼?
 其實這些排名都是生意而已。然而這些現像我們必須重視,針鋒相對地搞出我們的“世界排名”,餐飲市場怎能拱手相讓?!
 米其林的評級,且不說其公信力怎樣。中國人的美食為什麼要迎合西方人的口味,你自己給自己評那麼多三星,我們就不能說我們美食天下第一了?
 那些天經地義地以為中國菜是世界第一的人,可以說幾乎都是井底之蛙。
 吃過幾道中國菜就來逼逼,你要把西方那些專門給鬼佬吃的中餐館當成中國菜,不過井底之蛙而已,來中國轉一圈再bb。
 我從來沒認為中國的菜味道是世界第一的,但是品類絕對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法國菜,精緻歸精緻,真的華而不實,不好吃。日本料理,你是在逗我笑嗎?去日本一個雞蛋都必須給你切成4份分,半個西紅柿,一個綠菜花,這就叫一道菜,還有各種魚類和涮肉,可能是挺營養的,但是跟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根本沒有任何一丁點的可比性。菜餚也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情趣,日本法國菜真的達不到中國菜的境界。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12_09_383540.shtml
2017-02-25 22:11:57
圖博館
Arthur:米其林星級未必全世界適用
自由撰稿人,美食觀察者 2016-10-30

【2016年9月,隨著《2017上海米其林指南》的出版,上海終於迎來第一批真正的米其林餐廳,這也是內地首次推出與自己相關的米其林指南。米其林源於法國,星級評定有其自定的體系。眾口難調,所以《指南》更多是供吃貨作參考之用。】
  本人小時候就看《美味》(Saveur)、《美食家》(Gourmet)、Bon Appétit 等雜誌,還有《查氏餐廳指南》(Zagat Survey)和《米其林指南》。雖然吃過的星級餐廳不多,但多多少少有點了解。之前也曾就一些跟高品質餐廳及與米其林相關的概念做過調查、研究,現在來分享一二。
  怎麼算是“星級水準”
國內外都有一個常見的誤解,即星星是綜合評價,包括餐廳的環境。但其實星星只評價食物,環境是單獨由那副“叉叉勺子”(couvert)標誌來評價的。........但要知道,《米其林指南》的評價機制是帶有傳統“法國特色”或者“傳統歐陸菜色彩”的。在法國人的眼裡什麼叫做“材料相容性”很好,跟中國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比如廣東人熬湯使用的食材除了需要達到味道好以外還可能講究滋潤,“滋潤”在法國乃至歐洲文化里根本沒有或者理解是天壤之別,好比眾多傳統中醫概念對於歐美醫生來說是模糊的。
  .............
  回應
 中國可能不足的地方還很多,但就中國的審美標準、吃飯標準等等還不需要外國人來指點!
 話語權問題,不過洋人對於吃上屬於懂個屁的狀態
 受西餐影響,現在很多中餐廚師過於追求擺型、造型,卻忽略了烹飪技術水平的提高,有些菜式的味道真不敢恭維,價格卻高得嚇人。中餐的本質是講究色香味,在這方面,西餐根本無法與中餐較量,只好在造型上下功夫。我們大可不必捨本求末拾人牙慧。
 不要跟他們廢話了,趕快建立中國的星級品評組織吧。就宣稱是中國人口味、中國人標準,這個領域中國人就是王者,誰還會理米其林,你們愛咋咋地。到時候看是西就中,還是中就西---中國人口擺在這裡,吃貨傳統與精神擺在這裡,名門正宗是剛好而已,天下無敵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有句成語叫眾口難調,有句俗話叫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評價口味本身就是一種荒謬的事情。
 沒錯,中國菜就在這裡,愛吃不吃!不吃也不能瞎評論!奶奶的,企圖像控制諾貝爾獎評獎標準一樣,專門坑害中國人!不僅僅坑害,還猛賺相關行業錢財!
http://www.guancha.cn/ArthurC/2016_10_30_378813.shtml
2017-02-25 22:14:24
圖博館
美媒:聖誕節中餐真的很火

此前,日本媒體發文稱外國人不覺得中國菜好吃。這讓我們大吃貨帝國義憤填膺。那麼中餐在世界範圍內的接受程度如何?專家喜歡談理論,但是食客的嘴才是誠實的。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016.12.23報導,去年的聖誕節(12月25日)是周五,而當日的中餐訂餐數較平時周五的訂餐量多了153%。
  中餐在聖誕節大賣的都市傳說來自於那些不過聖誕節卻又需要吃飯的人。
熊貓快餐(美國最大中式快餐連鎖品牌)發言人告訴記者:“一般在聖誕節只有少數地方還開門,特別是商場和購物中心那種餐廳集中的地方都關門了,但是會有一些熊貓快餐還開著。但是對於我們更加傳統的中式餐廳品牌聚豐園來說,聖誕節的訂餐量會有驚人的提升。”
  根據美國訂餐搜索引擎公司GrubHub的統計來看,聖誕節最流行的五個口味中,中餐佔了三個分別是排第一的川菜,排第二的綜合中餐,排第三的粵菜。第四和第五則是日本菜於印度菜。
  中餐裡,蔬菜炒麵、木須雞肉和春捲擁有最高的人氣。特別是蔬菜炒麵在聖誕節的訂餐量較平時增長高達389%。
事實上,聖誕節最流行的20道菜全部都是亞洲食品。
美國的亞洲餐廳菜單較雜,各個菜系互有重疊。觀察者網為便於讀者查閱,將多數在中餐館銷售的菜標註為綠色,將多數在日本餐館銷售的菜標註為橙色。
  回應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日人歪曲事實是天性
為什麼聖誕節中餐最火?那是因為其它信仰的族群餐館在聖誕節絕大多數都關門歇業去過節了,只有對於Money堅定信仰的中國人開的中餐館才會營業。
你瞎啊,沒看見日本餐館也開著啊。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6_12_25_385953.shtml

美媒:美國猶太人聖誕節吃中餐,可不僅僅是因為中餐館不關門2016-12-25

美國猶太人習慣在聖誕節那天吃中餐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傳統了,就連不少的中國人都知道這個事情。但是為什麼猶太人會產生這個傳統呢?真的只是因為中餐館在聖誕節不歇業嗎?美國媒體就在聖誕前夕採訪了多位美國猶太裔美食家,讓他們談了談這個傳統的起源。美食家們的確說到了中餐館不歇業這個原因,不過他們還說到了諸如中餐在老一輩人心目中是高檔美食的代名詞,或者中餐讓他們在聖誕節找到了歸屬感等原因。不過最令人感到有趣的是,美國猶太人聖誕吃中餐這還真的涉及到了宗教原因。
2017-02-25 22:16:31
圖博館
“如果你是一個住在布魯克林,皇后區或者曼哈頓的受過良好教育的猶太人,那麼一說到異國風味就會想到中餐。在20世紀早期中餐是昂貴高檔的代名詞,現在它卻走入尋常百姓家。我的父母絕對不會去一個高檔的法國餐廳。如果他們想要去外頭吃飯,他們一定會去中餐廳。”
  內森說中餐的異國風味肯定是原因之一,不過猶太人愛中餐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可以找到歸屬感。在聖誕節這個典型的白人基督徒的節日里,內森說:“猶太人和中國人可以分享這種局外人的感覺。他們對這個節日不像最傳統的'美國人'一樣感冒,所以他們覺得待在一起挺舒服。”
  另外美食中餐的一些元素也幫助其在猶太人中打下基礎。豬肉、貝殼肉和蔬菜被切碎了藏在面皮和濃濃的醬汁之中。特別是蛋捲和餛飩,這些食物讓又想吃豬肉又不想承認自己吃了豬肉的猶太人找到了一個極佳的作弊方法。
  而且中餐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不會擔心在中餐裡吃什麼會犯宗教忌諱。
  在美國東北部這個傳統尤其強烈,但是加州的猶太人也熱愛這個傳統,夏威夷的猶太人也一樣。
  這個文化看起來只屬於美國猶太人。所羅門諾夫(Solomonov)告訴記者:“中餐在以色列是個新東西,如果你是一個以色列的猶太人,那麼聖誕節你只是當做平常的一天去度過而已。”
  在英國倫敦的猶太人並沒有這個傳統,科恩告訴記者:“不像紐約的猶太人一樣,這個傳統好像只存在於北美。幾年前我參加了一次文化節,而英國猶太人告訴我他們在聖誕節一般會去吃印度菜和巴基斯坦菜。”
  記者還問道現在越來越多的猶太廚師也開始做中餐,那麼華人廚師是否會有一種文化被侵占的感覺。南華餐廳的唐師傅就說:“我覺得很好,向錢看是很聰明的做法。中餐館在聖誕開業能賺錢就會有人幹。你可以認為這是侵占文化,不過你要說對他們在做的食物的真正名字:美式中餐。”
  猶太大廚最後對記者說:“太多太多猶太人在聖誕節吃中餐了,這已經是一個事實,我們不應該假裝這不是一個傳統。我們也不應該假裝這個不是猶太傳統。明確的人群在明確的日期吃著明確的食物。如果這不是傳統,那我真XXX不知道傳統到底是啥意思了。”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6_12_25_386025.shtml
2017-02-25 22:17:44
圖博館
不浪漫的法國
作者: 謝芷霖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6/06/10
  內容簡介
法國,時尚、時裝、精品、香水、化妝品之都
哇!住在那麼浪漫的地方,一定……
  透過深刻的實際生活,探看種種法國風貌。
  一般人心目中的法國是——
  女人個個苗條優雅,穿著高貴又具有不凡品味。
  男人個個英俊瀟灑風度翩翩,對女人既殷勤又體貼。
  人人天天悠閒喝高級咖啡,嘗美食,飲醇酒,品精緻甜點糕餅,彷彿柴米油鹽等人間煙火,皆不沾染法國人的生活。
  而真實的法國生活是——  
  到處都是隨手亂丟的垃圾與狗屎,時不時的罷工。
  比起優雅,法國女人更懂得規畫生活用度。而法國人重視休假,更甚於重視工時。
  在巴黎,你可能一不小心就可以走進拍片現場,看電影像跟流行,這是浪漫;但也可能有天搭乘地鐵巧遇罷工,甚至不小心踩到狗屎。
  本書作者旅居法國二十年,以逆反之姿,挑戰你以為的異國生活,以譏諷嘲笑刻板印象,在生活中遊蕩,在書寫際懷疑。
  目錄
「異域」的流「浪」與「漫」遊(自序)
1不浪漫的法國
2巴黎居大不易
3「巴黎女人」生活實相
4法國女人,妳的名字是什麼?
5簡約生活,小氣法國
6講究吃,便掌握了法國生活的精髓——從法國人的飲食文化談起
7如何讓巴黎地鐵客心甘情願掏出錢:來巴黎地鐵群像(一)
8光鮮巴黎醜陋的陰暗面:巴黎地鐵群像(二)
9地鐵停駛、故障、罷工時:...巴黎地鐵群像(三)
10不愛走路的人,千萬不要來巴黎
11台下台上的法式生活
12走進法國的電影銀幕:台下台上的法式生活之二
13戀舞:當佛朗明哥舞走進我的生命……
14.巴黎,一個小小中文老師的回顧
15怎樣奢侈而艱難的夢想!——法國考駕照經驗談
16法式假期,享受人生
17不浪漫的巴黎也有小浪漫
18漫談法國耶誕節與新年習俗
19過去的「新法蘭西」,今日的「另類法語」:漫談魁北克法文
20從劃開的傷口,綻放生命流動之新血
2017-05-07 11:52:02
圖博館
中國料理比不上日本料理?日網民:中國人太謙虛啦

2016年8月,日本媒體翻譯了中國媒體的報導《為何中國美食排名世界57 日本料理卻是世界第一?》。
這條新聞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多少反響,2017.6.4卻突然火爆了起來。短短兩個小時就引來了數百條評論。報導總結了為什麼中國料理在世界範圍內沒有日本料理評價高的原因:
1.日本食品安全做的很到位
2.日本料理加工少,善於讓原材料的味道發揮出來。而中國料理需要花費工夫調味。
3.日本料理擺盤有“餘白”之美,而中國料理更像濃墨重彩的油畫。
4.日本料理師傅具有“鑽研精神”。
  結果日本網民看了就不答應了,先把這篇報導給噴了一頓:
中國人實在是謙虛了:
喜歡吃中國料理。
....
  回應
看評價的維度吧:1.從味覺來說,味道上中餐既有量大味濃的也有清淡的,日餐多數較為清淡,吃多幾次感覺會膩。總的來說,感覺各有千秋但中餐略勝。2.從視覺上來說,總體上日餐擺盤裝飾比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而且材料一般要求新鮮,高檔中餐雖然也向這邊靠但還不夠標準化不夠普及。這方面日餐較好。3.從健康性來說,日餐多為海鮮且日餐被視為“水”的料理,烹飪過程中較少用高溫高油,食材本身的營養流失少,較為健康。中餐是“火”的料理,講究火候,烹飪時間較長用油較多,對現代人來說不夠健康。這方面也是日餐勝。
4.從多樣性來說,中餐有八大菜系,還有無數支流,烹飪手法、調味料、食材選擇等都很多,基本上是世界第一的。這方面中餐完胜。5.從發展性來說,現代中餐更多的是傳承烹飪的手法以及食材、調味的偏好,由於中餐館及廚師在數量上的優勢,新舊菜式的發明、改良、推廣都有保障。而日本人本身很具有創新精神以及挑戰精神,日餐的創造性及發展性都是不錯的。很難判斷哪個更優勝,個人感覺中餐優勝大點?6.從品牌價值來說,由於先發優勢以及更善於宣傳推廣,日本料理在外國特別是歐美地位很高、很受歡迎,受眾人群很多而且一般較為高級。老實說,雖然外國中餐館多,但大多數檔次都比較低,包括在國內也好,日料店價位一般處於中高端。
 健康方面,你似乎恰巧弄錯了。正常的自然界中,細菌和病毒無處不在,不用高溫,疾病風險就會大幅度上升。至於營養。人類本來也就只能吸收各種能被破壞的“營養元素”(胃酸等消化液就是用來破壞蛋白質大分子的)
2017-06-04 10:50:33
圖博館
日本料理是藝術品,愉悅身心.中國料理是食品,只管飽滿足口舌之愉耳中國料理真心比不上日本料理
 日本料理是窮的,沒吃的,捏個飯糰,捲片紫菜就算一頓飯了,貴族大名也只有鹹魚吃,戰國時代的北條吃湯泡飯都被他老爹罵敗家,那可是日本前十的貴族.愉悅個屁的身心,窮的沒得吃只能想盡辦法把那少的可憐的東西弄的好看點。
 說日本料理是藝術品,中國是食品,根本不懂什麼是真正的中餐,家父就是有幾十年經驗的廚師,有人跟他學廚,不學其他,就學怎麼切土豆絲,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有心情研究怎麼切土豆絲,我家幾位廚師,一盤最簡單的酸辣土豆絲,我不吃,光看一眼,就知道哪盤是家父炒的,用我母親的話說,現在會做中餐的人越來越少了。
 什麼壽司啊,還不如中國的粽子,而且還實惠!
日本物資非常匱乏,日本現在市面上面有種酵素,很多中國傻娘們去買來吃,實際上日本人吃酵素是因為日本人很少能吃到新鮮素菜和水果,我在日本學習半年,吃了一個星期就受不了了,日本平常吃的,說好聽叫清淡,說難聽叫難吃,日本菜也就拉麵好吃,但是餐餐日本拉麵,你也受不了啊。
 酵素就是酶,補充個鳥維生素。吃酵素是為了減肥美容啊
 酵素有很多種的,日本賣的最好的是水果酵素,那玩意就是日本人吃的東西,微量元素少,補身體的,沒什麼用,還不如多吃幾把青菜。
 在日本培訓一個月,頓頓請水豆腐,醬湯,白米飯,三條兩寸長的炸魚。也算過過苦日子的,小時候冬天只有白菜土豆蘿蔔,但沒餓過肚子,到了日本才知道什麼叫餓。
 吃東西要從文化說起,日本古代吃的一般就一道菜,主要是魚,招待客人出三道菜,日本天皇更慘,不受待見,日本天皇吃完的海魚,既然命令把魚骨頭保留下來,第二天泡飯吃,而天皇的宮女吃的就是醃蘿蔔泡飯吃,還有壽司,壽司就是古代日本農民下地干活的盒飯。
 沒錯,刺身也是,說白了就是因為古代日本缺燃料,所以大量生食。其實中國唐代以前也生食,但宋以後逐步淘汰。喝茶也是,麻煩又不好吃的煮茶法和點茶法到了明代徹底被泡茶取代。說白了都是我們進化了,但日本還是停留在早被我們淘汰的老方法上。到了今天,卻被日雜們譽為保留多少漢唐文化云云,真是匪夷所思。
http://www.guancha.cn/life/2017_06_03_411452.shtml
2017-06-04 10:51:25
圖博館
米其林三星大廚展示刀工絕活網友笑了:在中國連後廚都進不了2017-06-21 觀察者網

近日有網友上傳了一段展示刀工的視頻,名為“米其林三星大廚用25把刀展現47種刀工絕活”。還有媒體在報導時稱,“賞心悅目”。
抱著崇敬的心情點開視頻,果然高大上啊!這配樂、這拍攝手法,還有廚師犀利的小眼神,絕了!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切土豆
切黃瓜
切胡蘿蔔
.....
  回應
 這種刀功,在中國根本活不到出師!
 魯班門前掉大斧
 這尼瑪還沒我老娘的刀工花哨……我經常和我娘和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外國人都是騙子,一本正經騙人的那種。
 這種刀功也好出來丟人現眼?要是在中國,飯館老闆絕對讓你捲鋪蓋走人!我就喜歡你們沒見過世面還到處嘚瑟的樣子。
 這幾天還研究了法餐和日本料理為什麼檔次比更好吃的中餐高那麼多,看了不少知乎上的解釋和分析,我覺得中餐很可能缺少的就是法餐日料的儀式感。雖然這個米其林的刀工確實很爛,但可以注意到兩點:1、人家用那麼多刀分不同的用途,而中國廚師用一種刀就可以搞定,而且水平遠比前者好,看似中國廚師更牛逼,但如果從儀式感的角度看,結論是相反的,人家每一種食材用不同的刀,給你的感覺就是精緻講究裝逼,也就是所謂的儀式感。2、不同的食物,按照不同的切法,切出不同的形狀,然後分門別類擺放整齊,這也是一種儀式感。最終結果,法餐日料目前確實在消費者心裡比中餐高檔,也就是說消費者(包括中國消費者)大多數並不願意為出神入化的刀工買單,但是很願意為這種儀式感買單,這就是現實,需要承認這一點。該學習還是得向別人學習,普通中餐還可以像現在這樣,無所謂的;但高檔中餐,該虛心學習還是要學習。這麼牛逼的刀工,這麼好吃的味道,卻賣不上價,其實早就該反思一下了。
 這,這,這分明就是裝B……我突然明白了什麼!但法餐和日本料理也要承認一個事實,中餐以及改良後的中餐已經佔領了全世界大部分飲食業…………而且因為經濟實惠味道豐富等等以更加迅速便捷的姿態佔領世界人民的餐桌…
 我一直不認為日本菜是菜,小吃差不多,日本歷史上就沒有美食一說,吃飽就不錯了,所謂的壽司只不過是日本農民下地干活的盒飯而已。西餐呢?法菜和意大利菜差不多,也是一派的,但是中國有八大菜系,西餐和日料怎麼跟中國菜比?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6_21_414451.shtml
2017-06-22 10:04:16
圖博館
中國餐廳在這個排行榜勝法國老外舊觀念要扭轉了2017.12.01參考消息

  雖然中國美食早已征服世界人民的胃,但中國餐廳一直沒獲得相應的地位。在一些挑剔的外國美食評審眼裡,中餐似乎是一種廉價、蹩腳的食物。
  現在,這種觀念需要扭轉一下了。
  近日,法國版1000家最佳餐廳榜單La Liste排行榜發布,中國憑藉123家入選餐廳名列第二。
  法新社介紹,這份排行榜設立於3年前,綜合旅遊指南、報紙以及消費者評論,使用的資料來源多達近400種,堪稱吃貨的靠譜指南。
  文章表示,雖然在這份由法國創設的榜單中,法式烹飪仍占主導地位,然而中國高檔烹飪地位的上升不可忽視。
  去年發布的榜單中,中國有100家餐廳入選,數量僅次於日本和法國。而今年,中國更是打敗了法國,以微小的差距緊隨日本之後。
  法新社還特別提到,一家來自北京的中國餐廳衝進榜單前列。這家店的特色菜並非山珍海味,而是中國的國民美食——紅燒肉!
  一名榜單的數據處理者表示,這份榜單講述的主要故事就是中國的不斷崛起。
  美國《大西洋月刊》曾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討論了美食地位與一國經濟的關係。文章指出,美國人看到中國菜,總會聯想到貧苦的中國移民,因此對中餐懷有不屑的情緒。直到現在,他們仍持有這種刻板印象。
  《赫芬頓郵報》介紹,美國最早的中餐館是由到那裡去修築鐵路的勞工開設的,為的是能讓同胞吃上家鄉菜。可在當時,華工受合同約束,又缺乏談判能力,因此遭到嚴重的剝削,收入只有白人勞工的三分之二。餐館業主們不得不壓低價格,中餐就這樣以廉價的形像出現在美國。
  據了解,在1.7萬名鐵路修築工人中,有1.5萬人來自中國。大部分鐵路由中國移民在1864年到1869年之間完成。可在鐵路修築工作完成後,華工的功績卻被抹去。不僅如此,鐵路修築完成後,美國還頒布了《排華法案》。中國移民在美國一直抬不起頭,中餐也一直沒能甩掉廉價的標籤。
  直到2015年,在紐約市,中餐的平均價格只有35.76美元(約合236.93元人民幣),大概是別的亞洲國家菜餚的一半。
  而這種價格的製定更多的是基於觀念,而非菜品本身。
  但是,中餐館正越來越受到認可。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在亞洲地區,高端的中餐館不僅常見,還很受歡迎。
  正如紐約大學一名教授所說,人們對一國菜餚的評價是基於該國的文化威望。這名教授還總結了一條簡單的規則:一個國家擁有越多的資本和軍事力量,其菜餚越不會被視為廉價食物。
2017-12-02 09:27:35
圖博館
《大西洋月刊》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崛起,中餐在美國的威望會不斷上升,中國高檔美食才是未來。
  在中國生活過的外國人去除了濾鏡,更明白中國美食的魅力。
  美國“問與答網站”Quora上,一名外國網友表示,自己曾在北京的大學區待過6個星期,吃過不少便宜的餐館,但從來沒吃過不喜歡的菜。
  為此,自己六週來每天的中飯和晚飯都靠正宗的中國菜解決。只有一次,因為朋友邀請去了一家較昂貴的意大利餐廳,結果那兒的菜餚口味相當怪異。
  還有一名網友說,中國的中餐和西方的中餐太不一樣了,最重要的是食物具有多樣性——同樣是一隻雞,既可以做成糖醋雞,也可以做成可樂雞。
  更有網友表示,中國菜簡直是自己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12-01/doc-ifyphxwa7477798.shtml
2017-12-02 09:28:21
圖博館
米其林遮不住的醜聞2018.3.17王達實

近來台灣沉浸在一股米其林風潮中。一時間,雀屏中選的餐廳早已預約至年底。徬彿台灣人之前不瞭解如何吃,需要外國人告知什麼才是本島的美食般。其中台式餐廳更少得可憐,以米其林為原產地的法式等西式料理卻占了四成。剎那間,台灣成了全球西餐廳的朝聖地。
更荒謬的是,這次的米其林評鑑大賽,是台灣觀光局自行掏腰包拉人舉辦。價位從6000至8000萬不等,猶如在做壞事般,當局遲遲不願明說預算。然嘴上鼓吹的卻說是幫台灣「拚觀光」。
對這點,高雄餐旅大學副校長劉喜臨說得好,他表示米其林不是救觀光的唯一良方,一年陸客缺口達150至200萬人次,而死忠米其林粉絲全球才幾萬人,特地來台者恐有限。有此可見,錯誤的兩岸政策,根本無法靠6000至8000萬的業配預算彌補。
現在,為了遮掩台灣觀光因兩岸政策踢到鐵板之實,政府須花錢請外地和尚來台念經。沒人知道名單是如何產出,這著實是個大黑箱。幾個呼聲極高的本土餐廳慘遭落選。一些與本土接不上地氣的高級餐廳反榜上有名。
更令人無言的是,這個快上億的「置入行銷」,恐怕不會增加台灣半點觀光財,但會讓台灣人自我感覺良好,誰還會管一家又一家的旅館、餐廳因陸客不來而紛紛歇業?(作者為專欄作家)
2018-03-17 09:41:02
圖博館
破壁機究竟有實效還是智商稅? 2018-11-17

我家有兩隻貓,一隻在斷乳期,一隻在恢復期。為了給它倆補充營養,快快成長/恢復,我倆可謂是煞費苦心(錢包)。
為了能讓它倆吃得下去,我們盤算著買一台料理機,做做貓飯,明後年還可以用來做寶寶輔食。
那麼,問題來了。
料理機界,破壁機可謂是“赫赫有名”。
號稱能打破食物細胞壁,瓷盤子都能磨成粉,營養流失少,促進營養吸收。
功能聽著好聽,價格也實在好看。
絞肉機便宜,只要兩位數:
而一台破壁機,價格不知道要翻上幾番:
某東上更是達到了四位數:
男朋友堅持想買台破壁機,我卻開始猶豫。
“破壁”這是個噱頭無疑了,平時嚼個甘蔗吃個柑橘,都是在用牙齒“破壁”。這一點,我倆有共識。
但是男朋友堅持認為,破壁機雖然“破壁”是噱頭,但它的高轉速確實是其他料理機沒有的,打出來的食物糊也的確更適口更細膩。
但,高轉速值得消費者多花上幾百塊甚至上千塊嗎?
來請教一下風聞的各位,你覺得破壁機是不是在收割智商稅?
2018-11-18 10:08:57
圖博館
回應
 電機的轉速不同,品質不同罷了,破壁也好,料理也好,買的時候對比電機功率,轉速,電機類型差不多就行了。至於貓飯,隔三差五給頓一兩左右的切好的四十多一斤的黃瓜條牛肉比吃什麼都管用。
 我用的是2位數的“破壁機”,效果跟4位數是差不多的,口感上保證分辨不出來。
 中央2台做過一期節目,3千4千元所謂頂級的美國、日本等進口破壁機、幾乎所有的核心指標都不如千元內的各款國產貨。所以,什麼是智商稅很清楚了。
 破壁不破壁不知道,但料理出來的食物確實細膩。本人正在使用,料理出來的豆漿、花生湯,沒有一絲顆粒感,變成糊狀,還是挺好用。
 磨的更細,更容易消化是肯定的。只是這樣極致追求易消化到底好不好就不一定了。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讓人的免疫系統得不到鍛煉,容易產生一些特殊疾病,這就是一個例子。
 是的,毫無疑問。首先,只有植物和真菌才有壁。其次,腸胃正常的消化能力不是拿來看的。再次,一直吃粥狀食物會降低腸胃蠕動,這年頭不流行補充營養,流行加纖維促進腸胃蠕動,畢竟便秘比營養不良常見多了。
 四周大已經很快不需要軟食了,你有那買破壁機的錢不如給大貓買生嫩牛肉,偶爾給一兩,小貓喂市面上大牌子做好的貓糊糊,麥富迪,伊納寶的都可以。
2018-11-18 10:09:16
圖博館
港媒:米其林指南在中國遭冷遇

  香港《南華早報》2019-01-10:米其林為何不應制作中國餐廳指南以及哪些指南更有可能得到中國人的青睞? 當米其林2016年通過推出上海餐廳指南進入中國市場時,鐘寧已在該領域耕耘多年:在10年前就已設立一種評級體系並選出中國50家最佳餐廳——這在中國尚屬首次。
  鑒於中國同行佔據主導地位,米其林要想在中國獲得更多關注和認可,或許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妨考慮一下愛彼迎如何被中國同行途家遠遠拋在後面,以及優步曾如何在與滴滴出行的價格大戰中敗北等現象。在米其林進入中國前,在華尋找好餐廳的外國人往往依賴美國的貓途鷹等點評網站。
  在美團點評去年發佈“黑珍珠”餐廳指南後,米其林甚至更加難以贏得中國有錢食客的心。該指南以中國人的角度從22個中國城市和5個海外城市的700多萬家餐廳中選出330家餐廳。
  鐘寧堅持認為中國餐廳應該由中國“指南”評定。“米其林評級系統是用來評定法國飲食的,一旦離開歐洲就會失去光澤。”鐘說道。中國美食家和業內專家也對米其林中國餐廳指南持類似冷淡觀點,他們懷疑米其林的評審體會不到中國飲食的多樣化和奧妙風格。曾在北京擁有一家臺灣餐廳的香港人滿陲(音)表示,他曾到一家連續三年被米其林評為1星的上海某餐廳用餐,但那裡的飲食根本不好。
  其實,米其林指南正在亞洲各地因接受旅遊機構和商家贊助而遭遇越來越多“細究”甚至批評。美團點評首席執行官王興表示,推出“黑珍珠”名錄旨在打造不受商業贊助影響的餐廳指南,這也是弘揚中國美食文化“軟實力”責任的一部分。(作者Elaine Yau,王會聰譯)
2019-01-11 09:36:46
阿楨
好印象完全崩壞! 10大世界第一 日本人看了都慚愧 2019-04-08 聯合

國人對日本普遍皆有不錯的好印象,每年赴日旅遊人次也不斷增長當中,然而,日本平臺The Mystery公佈了一項日本10大世界第一,內容連日本人自己看了都覺得慚愧。
  第一,農藥使用量世界第一。其實台灣更可怕,每公頃農藥用量17公斤,比第二名的日本還多出6公斤。
  第二,食品添加世界第一。日本很多食品味道豐富,相較英國21種、德國64種、美國130種,日本卻有1500種以上的添加物。
  第三,食用基因改造食品世界第一。最快今年夏天,就能在市面上買到經過基因編輯的農漁水產品,但厚生勞動省認為基因編輯並非基改。
  第四,廢棄物處理量世界第一。日本雖然垃圾分類做得不錯,但僅有20%的廢棄物被回收。
  第五,自來水氯含量世界第一。日本自來水是可以喝的,但就連台灣醫師都建議,還是經煮沸後較為安全。
  第六,臥床老人世界第一。65歲以上占總人口28.1%,70歲以上占20%,超越義大利的23.3%、葡萄牙的21.9%及德國的21.7%。
  第七,精神病院世界第一,遠大於韓國及歐洲其他國家。
  第八,年輕人自殺率世界第一。包括霸淩、壓力及家庭因素等,,2016-2017年250人,創下30年來新高。
  第九,撲殺流浪動物世界第一。動物安樂死在歐美僅有不到一成,但在日本竟高達七成。
  第十,不做家事的老公世界第一。
  回應
台灣的世界第一列出來,日本人會嚇尿吧.
是嗎?十倍人口的中國第幾?鬼扯
綠蛆依然熱愛日本,寧可巴肚扁扁,也要捐錢給日本,寧可打手槍,也要把老婆送過到慰安日本老爹。
這篇新聞又讓島內許多日本鬼子的走狗心碎幻滅,不過這群漢奸台奸人渣還是會繼續搶食日本鬼子爸爸拉的狗屎過活,賤…
日本水果輸台也有多次沒通過我們台灣的檢驗,就是農藥殘留太多,可是鬼島依然相信日本欸尚好,日本人不會騙人...

日女為減肥「剝掉天婦羅麵衣」 遭店家轟出:這是對我們的侮辱 2019-04-08 聯合
  回應
留言充分表現出臺灣奧客文化
哪裡奧客?人家不付錢嗎? 炸皮也是客人自己動手剝的, 有要廚師去皮嗎?
2019-04-09 09:22:26
阿楨
百頁豆腐是不是豆腐 化工博士分析成份後嚇壞這群人 2019-04-08 聯合

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拍下在超市看到的百頁豆腐成份表,內容有:大豆蛋白(大豆脫脂豆漿乾燥製成)、油脂、澱粉、蛋白粉、調味料。以此說明百頁豆腐不是用原生豆漿製造的豆腐,而是以大豆蛋白加水所生的「還原豆漿」製成。有些網友表示「好吃就好」不在乎它到底是不是豆腐,不過吃素的網友倒是吃了一驚「原來百頁是葷的」,只適合蛋奶素食者食用。
  回應
腦子不太好的博士......其實百頁豆腐是用磨完豆漿後的黃豆渣加入澱粉做成的--許多素食產品(如素雞)也都是這麼做的。 "吃素的網友"請不要跟聯合報的低素質記者傻到一塊去,大豆蛋白是植物性蛋白......

天價嘉寶果營養價值幾何 專家:和葡萄差不多 2019-04-08 科技日報

  嘉寶果(樹葡萄) 是原產美洲的桃金娘科樹番櫻屬植物,淡季時價格可以賣到每公斤100元,最高時甚至每公斤500元,連樹苗價格也是30元到800元不等。
  嫁接的嘉寶果5年內即可結出果實,而種子樹可能需要10到20年。過去使用扡插法種植的嘉寶果則較難發根,但目前通過半硬枝插(2節4片葉)的方式,速浸生長素NAA(萘乙酸),其發根率可達90%以上。
  回應
你怎麼不說燕窩和雞蛋的營養價值差不多?鑽石和煤的主要構成還都是碳元素呢!精品水果的價錢是普通水果的十幾倍,是因為精品水果的營養價值高出十幾倍嗎?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懂嗎?物品價值的決定因素從來都不是他的營養價值或實用價值,每隔一段時間總能看到這麼沒腦子的文章,不食人間煙火的科技日報
2019-04-09 09:28:50
阿楨
亞洲餐飲市場,中餐最受歡迎

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的重要活動,在亞洲美食節——亞洲美食文化論壇於5月17日在北京舉辦。《環球時報》旗下環球輿情調查中心與中國烹飪協會在論壇上聯合發佈的《2019亞洲餐飲發展報告》顯示,中餐已成為世界主要菜系中競爭力最強的菜系。此次調查通過全球資料樣本庫發放問卷,同時結合旅遊點評網站貓途鷹和消費點評網站大眾點評上的餐廳資訊,範圍覆蓋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印度等五個具有代表性的亞洲國家,回收有效資料樣本超過2500份。
亞洲五國餐飲市場發展呈多元化趨勢,中餐、法餐等世界各大菜系正豐富著人們的餐桌。中餐在世界主要菜系中的受歡迎度排名第一,高達89.7%的受訪者表示在近期吃過中餐,這一數字明顯高於排名第二的義大利菜(66.5%)。
競爭力評估從消費力(受訪者消費意願)、品質力(受訪者對菜系品質的主觀感受)和期待力(受訪者期待度)三個維度進行。中餐的消費力以89.7%位居第一,這表明亞洲五國食客消費中餐的意願最高。調查也發現,各國消費者對中餐的品質力認可度較低。其主要原因在於中餐慣用煎、炸等烹調手段,給食客留下了油膩的印象。
在中餐顯露市場競爭優勢的同時,中餐餐飲品牌也在蓬勃發展,中國多家知名跨國餐飲品牌在亞洲五國都有分店。其中,臺灣餐廳鼎泰豐在亞洲五國有61家分店;小肥羊25家;海底撈和添好運的分店數量均為21家。
同時,亞洲五國的本土中餐連鎖品牌也在各地市場表現優秀,分別有95.6%、94.5%和94.3%的當地受訪者表示知曉巴米揚(日本)、香港飯店0410(韓國)、珍寶海鮮(新加坡)等本地連鎖中餐廳。目前,中餐跨國品牌正在進行本土化改造,力求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而本土連鎖中餐廳則更專注於品牌化發展,擴大影響力。

六年級男孩每天沖回家燒飯 媽媽崩潰:可他數學才考1分 2019-05-19錢江晚報

就診時,醫生已幫小胖做過全面的評估,他的智商在中等偏下,再加上注意力確實有缺陷,因此成績不好也可想而知。就建議小胖爸媽,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讀書的料,與其把時間花費在補習上,還不如因勢利導,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以盡可能發揮潛能。
2019-05-20 09:27:50
阿楨
現在,六年級下半學期快過去,爸媽和老師都說小胖進步很大,上課不搗蛋了,會認真聽講,作業也會力所能及做一點,人也變得活潑、開朗、自信了。
  回應
行行出狀元不是非要通過大學成才!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年薪70萬。
六年級數學1分的傢伙連倉儲庫存都管不了,怎麼做行政總廚?

勿動!!插管去了! 2019-05-19中國之聲

近日,一段寫在餐巾紙上的留言照片走紅網路,上面寫著:“勿動!!插管去了。”
經過瞭解,寫下留言的是工作在急診一線的青年麻醉醫生欒遠航。
因為欒遠航之前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飯還沒吃完,來急診手術病人就顧不上吃飯了,由於不能及時回餐廳,工作人員就把餐盤收拾了。
剩的飯太多,非常浪費。
  回應
相比美日的醫生,中國的醫生確實挺苦B的。
所以老百姓才看得起病

食堂新菜!螞蟻蒸雞蛋,密密麻麻全是.....你敢吃嗎?2019-05-19

這是最近安徽阜陽師範學院二區食堂推出的新品:螞蟻蒸雞蛋。
說來現在學校的食堂真的很拼了,也有不少奇特的食物。
…..
  相關新聞
《清明上河圖》暗藏細節:原來宋朝就有了打包外賣
西方民主是“點廚子”,中國民主是和廚子商量點菜by社科院政治所長房寧
辣椒最早傳入江浙,但江浙人為何不嗜辣?富甜窮辣!湘鄂川渝雲黔贛氣候潮濕悶熱,貧窮百姓需要重口味下飯。近些年為什麼吃辣越來越普遍?主因是食性遺傳,父母吃辣,孩子基本上也會吃辣。而且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它作用於痛覺纖維的受體蛋白後刺激痛覺傳導神經,恰好大腦中感知痛和愉悅的神經元是重疊的,被痛刺激後會釋放出讓人愉悅的內啡肽,因此吃辣其實是會上癮的,只是不會像吸毒那樣危害身體。而且每個人對辣的承受閾值不同,就像每個人的酒量天生不同一樣,但經常喝,酒量是能提高一些的,食辣也一樣,經常吃辣也會越來越能吃辣。二是現代人肥胖多,傳言辣椒素可以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有助減肥。三是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空調病很普遍。本該流汗上火的暑熱季節,卻因空調,體內反而閉入濕寒,急需吃辣袪濕。四是在川菜、湘菜遍地開花的背景下,食辣成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年輕人,不會吃辣會顯得很落伍而不合時宜。
2019-05-20 09:33:53
阿楨
怕犯眾怒 法團隊研發不填餵的鵝肝醬 2019/12/27 中央社

法國「迴聲報」(Les Echos)2019/12/26報導,專門研究代謝及心血管疾病的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研究員布瑟蘭(Remy Burcelin),研發出不用填餵就能製作鵝肝醬的方法,以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第一批鵝肝醬近期才在法國西南部地區上市。
製作鵝肝醬的傳統方法是定時填餵,這種方法經常引來虐待動物的批判聲音。布瑟蘭與新創生物科技企業Aviwell內部不同專長的研究人員組成團隊,找到了不須填餵就可生產鵝肝醬的方法。
布瑟蘭研究人類的脂肪肝現象,觀察到肥胖族群及糖尿病患者的肝臟儲存脂肪過程中,腸道菌群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他想像著把這個過程套用在動物身上,做了一些試驗,結果很成功,研究團隊決定與朋友合作,在法國南部阿列日省(Ariege)建立實驗農場,飼養一些派瑞格(Perigord)地區的鵝。
報導提到,埃及人早在數千年前就發現鵝群每年遠赴溫暖地方過冬之前會大量進食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在鵝群適應生存狀態的過程中,已經越來越不起作用,研究團隊要做的就是重新觸發這個自然現象。
研究團隊解釋:「這種過量進食的現象有兩種作用,一方面是給生物體帶來豐富能量,一方面是調整腸道菌群,腸道裡的(酉每)與肝臟互相作用,促進了脂肪儲存。」
經過3年時間,研究團隊挑出最適合幫助鵝群消化玉米、得出優良鵝肝的菌種,第一批以這種方法生產的新型鵝肝醬已於近期上市,一罐125公克要價124歐元(約新台幣4100元)。
這對鵝鴨肝醬產業來說是一場小型革命。由於動物保護團體及愛護動物人士反對填餵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些國家或地區如美國加州、印度已禁止販售或進口以填餵方式製成的鵝鴨肝醬,多少波及到法國的鵝鴨肝醬產業。
新型鵝肝在市場獲得的回響比預想更好,Aviwell希望把這項產品賣到有禁令的地方,募集足夠資金後,也想把在鵝群身上獲得的成功經驗擴大到鴨群。
布瑟蘭說,理想是希望於2020年生產2000到3000個鵝肝,這意味需要60萬歐元資金,其中一半用來建造新的生產工廠。
2019-12-28 08:48:28
阿楨
紅酒真的對我們有益嗎?2020-01-10 新浪科技

  儘管每年有成百上千萬人因酒喪命,但人類數千年來對飲酒的喜愛並不會因此杜絕。近幾十年來,紅酒甚至還有了“有益於身體健康”的名聲,被認為與延年益壽、降低心臟病風險有關。
  但很少有人知道,研究發現酒精與癌症之間有著明顯關聯。對不吸煙的人而言,每週一瓶紅酒可能使男性在一生中患癌的概率增加1%相當於5根香煙,女性則10根會增加1.4%。
  “小酌有益健康”的觀念最早源自上世紀70年代。當時科學家發現,法國人攝入的飽和脂肪酸更多,但患心臟病的概率卻更低的“法國悖論”。
  “早期研究發現,適量飲酒呈現出一條J型效果曲線,定期少量飲用紅酒似乎可以延年益壽、改善健康、緩解認知能力退化。自此之後,不下於1000篇論文屢次重申了這一觀點。
  但J型關係曲線也遭到了一些批評,此前研究中的資料可能存在很多缺陷:禁酒的人可能是因為身體欠佳才戒絕飲酒的,而非因為戒絕飲酒才身體欠佳。
  2006年,科學家重新分析了54篇之前發表的研究,結果發現,適度飲酒與降低心臟病風險之間並沒有相關性。但近幾年來,又有一些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
  在2019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換了一種方法判斷適量飲酒是否真的與心臟病發病率降低有關。十年來,他們共對50萬名中國成年人展開了追蹤。在中國人群中,有兩種常見的基因變異會影響人們的飲酒特徵。將中國女性作為對照組進行研究,因為儘管很多中國女性可以代謝酒精,但許多人出於社會習俗原因不會飲酒,而不是出於健康考慮。
  研究人員並未發現J型相關性曲線,而是發現人們喝的酒越多,患高血壓和中風的概率就越大,並且喜歡每天小酌兩杯的人的患病風險也並未下降。而無論飲酒多少,與心臟病發作都沒有任何關聯。
  紅酒
  但人們通常認為紅酒“比較健康”,因為其中含有一種名叫多酚的抗氧化劑,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這類物質。多酚可以緩解體內炎症,而炎症是導致疾病的因素之一。紅酒中的多酚濃度高達白酒的十倍。
  儘管白葡萄酒中不含白藜蘆醇,法國習慣飲用白葡萄酒的區域卻依然存在前文所述的“法國悖論”。也就是說,白葡萄酒或許具有和紅酒相同的健康功效(假如紅酒真的對身體有益的話)。在白葡萄酒中發現了兩種初榨橄欖油中常見的化合物酪醇和羥基酪醇,具有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作用。
2020-01-17 07:35:57
阿楨
單價過百萬的日本天價桃開賣,農戶:吃一口就感動

2020-08-13,日本和歌山市的一家農戶在網上以10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元)的價格在網上出售一顆“保證感動桃”,農戶稱這顆桃糖度超過31度,是自己的“最終之作”。
“川中島白桃”,種植者是山本農園的山本康平用糖度測量器多次測量後,確認這顆桃糖度超過31度。 “這種桃一般糖度在13度到16度之間,(山本的這顆桃)可以說相當甜了”。
山本表示,為了種出超甜桃,他嘗試了很多方法,這個桃是山本農園的‘最終之作’,每年只收穫一顆,保證你吃一口就會感動”。
  回應
費那麼大的勁,在日本怎種都不及新疆的水果甜。各地各種水果吃過不少,在新疆、甘肅這些地種的水果超甜,世界其他地方的,望塵莫及。
呵呵,日本很多水果和蔬菜都是按個賣的,包裝了各種概念,其實就是土地資源有限,玩極致概念。結果有的人去像買馬桶蓋一樣神化了。類似的則是歐洲的包包,服裝,等等。
世界上吹逼業最強大的三個國家,日本,法國,義大利
2020-08-15 07:46:55
阿楨
靈魂拷問:外國人為什麼不愛喝中國白酒 食味藝文志

和其他國家自然發酵的酒精飲料不同,在中國,無論是白酒、黃酒,都以人工添加酒麴,把穀物裡的脂肪分解成脂肪酸、有機酸;把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醇類、醛類、酮類和含氮化合物,形成了複雜的,不同於西方蒸餾酒的濃鬱香味。中國人為不同香型的白酒起了饒有意趣的名字,諸如醬香、濃香、清香、董香、豉香、鳳香……在聞不慣白酒的外國人看來,中國白酒的味道近似於抹布或餿米飯味,這就是外國人不愛喝中國白酒的最根本原因。
  回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為什麼要人家一定喝白酒?
幸虧外國人不喜歡喝白酒,要不然茅臺五糧液不得漲到天上去。再說了,俺也喝不慣威士卡,馬尿似的玩意兒。也吃不慣乳酪,大便一樣的玩意兒。因為有些莫名其妙的人覺得,只有外國人喜歡的東西,才是好東西!
看見標題裡面“靈魂”“拷問”“中國人”三個詞,就知道作者一定是個高段位扯犢子角兒。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76213&v=1607727801922
2020-12-12 10:56:02
阿楨
為什麼中國出產不了優質葡萄酒 食味藝文志

不論這幾年,國產葡萄酒多麼賣力地進行包裝升級、技術進步、品牌行銷;也不論“國貨”這一標籤多麼激發民族自信。中國葡萄酒,在多數人心目中始終是次一等的飲品。
但事實上,原產於西亞乾旱土地上的葡萄,是世界上適應性最強、種植面積最廣的水果。不論葡萄酒誕生地近東,還是流行成熟地歐洲,或者是北美、拉美、澳洲等新世界,都出產各具特色的頂級葡萄酒。
酒的誕生,要早於幾乎所有的加工食品。上古時代,靈長類的祖先們已經注意到沒吃完的水果、乳品和糧食,在存放變質後,會散發出迷人的香氣。而這些變質食物的滲出液體,有愉悅心情和提神興奮的功效。
葡萄,是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最直接和簡便的糖分來源。
雖然已經有了釀酒佳品葡萄,但東西方人一直在貪婪地尋找付出更少、產出更大、滋味更佳的釀酒原材料。
西方人看上了口味不如小麥的大麥、燕麥;中國人看上了口味不如水稻的高粱、粟米——先滿足飽腹感,再選取次一等的穀物釀酒,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邏輯。
但穀物中的糖分,主要以澱粉的形式存在。單純的酵母菌無法分解使用澱粉,只有依賴糖化酶,把澱粉分解成單糖之後,才能進行進一步的發酵。
從工藝技術上來說,我們熟悉的黃酒、白酒,是比葡萄酒更高級的酒類。
中國人發明瞭一種更高效釀造糧食酒的媒介:酒麴。
受限於中國的土地規則和短暫的發展年限,不可能擁有國外酒莊動輒五十年、百年的老藤。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國產葡萄酒始終難登大雅之堂。
  回應
因為沒有莊園,沒有木桶酒窖,沒有傳續幾代的家族,沒有歐羅巴特產的陽光,沒有甘甜的雨水,沒有這個,沒有那個。總之,就是沒有文化啦!
喝葡萄酒的,沒有幾個是真喜歡的,就是裝B用的。所以當然是進口的好,越貴越好。
1、中國的葡萄酒一點都不差,你非要用一百多元價位的普及型國產酒和幾千元的外國名牌葡萄酒對比,那也沒辦法。新疆、寧夏產的幾種葡萄酒非常的醇厚;2、清酒也不是什麼日本人工匠精神慢工細活,根本原因是釀酒技術特別是酒麴製備上遠遠不如中國,只能在學會蒸餾技術後,美其名清酒而已。中國白酒很香。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96151&v=1607726596446
2020-12-12 10:56:30
阿楨
羊肉那麼香,歐美人為什麼不愛吃? 2020-12-10 食味藝文志

  世界飲食審美裡,羊肉是最具地域差異性的食材。
中國人對羊愛得深沉,中文,除了魚羊為“鮮”、羊大為“美”之外,“善”、“義”也是羊的偏旁。再往西遊牧地區,羊肉也是日常飲食必不可少主角。哈薩克俗語 “羊肉是牧民的飯”。
  而到了英美國家,羊肉絕少見於餐桌。養羊更多聚焦在羊皮、羊毛等副產品上。
  文明的源頭,也是食物的源頭。
最早馴化羊的是西亞,最早馴化豬的是東亞。兩大文明,除了截然不同的宗教體系、語言體系之外,今天全世界種植最廣的兩種水果葡萄、柑橘;產量最大的兩種糧食小麥、稻米;以及歷史最悠久的兩種肉用家畜羊、豬,都分別源自西亞與東亞。
  在十三世紀之前,牛肉並沒有成為世界主流的肉食,尤其在農耕發達地區,日本的禁肉令、印度借宗教提高牛的地位、中國通過立法禁止宰殺耕牛,都是類似的體現。“切二斤牛肉,打一壺好酒”的綠林好漢們,則是游走在王法邊緣的反面教材。
  在西方中世紀之前主要肉食也是羊和豬,羊肉流行於人口稀疏、草場資源豐富的區域,豬肉流行於人口稠密、農耕發達的區域:到今天,義大利中北部、西班牙東北部、法國南部、德國南部等傳統農業區,依然習慣食用豬肉醃制的火腿、鹹肘子。而在愛爾蘭、法國北部等傳統遊牧區,則會把羊肉切碎,加入蔬菜燴煮,或分切成漂亮的小羊排香煎、碳烤。
  戲劇性的是,14和15世紀,西方世界遭遇了兩次影響牛肉發展的大事件:黑死病和大航海。前者消滅了全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後者又把大量歐洲人送往全球開拓殖民。人口密度的降低,使從事農耕的勞動力的不足。在15世紀前後,歐洲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退耕還牧。把糧食改成牧草,養活了更多的牲畜。
  大航海累積的巨量財富,更是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生。牛從田地裡解放出來,越來越多地送到餐桌上。相比羊肉,牛沒有奇怪的膻味,還有更高的蛋白質含量,能獲得更多讓人愉悅的飽腹感。隨便一煎一烤,哪怕半生的狀態也能有良好的滋味。
………..
  南方山羊比北方綿羊膻
  羊膻,是西方一度佔領餐桌主流的羊肉最後輸給牛肉的主因。但很多人卻迷戀這種味道,南方華僑蔡瀾說:“羊肉不膻,女人不騷,有什麼味道”。
  日本是全世界人均羊肉消費量最低的國家,這與上千年的禁肉史,與明治天皇一聲令下全民學西方吃牛肉,與日本山多地少草場少,也與日本料理少用調味料,不懂得如何遮蓋羊膻味有關。
2020-12-12 11:11:39
阿楨
好吃,是歷史、宗教、文化等龐雜的源流之外,人類選擇食物最質樸、也是最直接的動因。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8315&s=fwzxhfbt

為什麼中國菜裡的牛肉不需要熟成? 食味藝文志

  動物死亡後,血液迴圈停止,但大部分細胞的新陳代謝依然在進行。一段時間後,細胞的代謝物無法排出,就會發生肌肉收縮、肉質發硬、顏色暗沉的變化。解剖學上,把這種情況稱為“屍僵”。牛的體型大,屍僵期來得比較慢,大約在10-24小時左右。這就是正宗潮汕牛肉火鍋需要在宰殺後爭分奪秒送上桌的原因:利用這短暫的大半天緩衝時間,讓食客吃上還沒有變硬的熱鮮肉。
  但人們很快發現,吊掛幾天後,反倒變得更軟嫩香濃。原因很簡單:72小時左右,牛肉中的鈣離子啟動蛋白酶,在微生物的幫助下逐漸分解肉類。如能抓住後熟之後、自溶腐敗之前的間隙,就能味道不差的好肉。
  西方熟成牛排並不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食物,17世紀,法國傳奇名廚卡漢姆,就是發明法式酥皮濃湯的那位,曾經說:“將牛肉吊掛在室溫下存放,越久越好。”牛肉熟成,這個享譽西餐的概念,就這樣萌發。
  熟成牛肉和臭鱖魚其實是同一類食物:在保持肉類食物新鮮質地的基礎上,通過微生物的輕度發酵,賦予更好的肉質和更豐富的滋味。
  本是同根生,互不理解的原因在哪裡?
如何延長肉類的熟成週期?最早被歐洲人發明的的方法是幹式熟成:把牛肉掛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幾天後,肉塊表面產生硬殼,甚至產生黴菌菌絲,但內裡依然是軟嫩的。幹式熟成的牛肉浪費很大,除了大量水分流失之外,吃之前還要把表面硬結的外殼切掉,損失在30%以上。最關鍵的是,每塊肉的狀態、菌群都是不同的。沒人能保證在熟成的過程中,雜菌的生長不會讓牛肉變質。很有可能滿懷希望切開,卻發現裡面已經爛成了一灘膿水。
  這正是中國沒有誕生與流行熟成牛肉的最根本原因所在:以勤勞勇敢作為座右銘的中國人,連一塊豬肉皮都要想方設法做成皮凍,灌在湯包裡;或者炸成皮肚,讓它吸收湯汁。這種大塊大塊浪費好肉的做法,實在罪過罪過,阿彌陀佛。張愛玲在《論吃和畫餅充饑》中,用嘲諷的語氣寫道:“西方人為了肉嫩,居然把它放到發臭為止,中國的留學生見之蹙眉。”頗能代表那個年代中國人對熟成的認識。
2020-12-12 11:15:33
阿楨
但或許是囿於傳統,又或許是覺得浪費才能體現精貴,守舊的歐洲人,至今依然認為損耗率最高的幹式熟成才是正宗的熟成牛肉。歐美美食家們評價濕式熟成牛肉“有血水的酸味”,而面對幹式熟成,則不吝讚美地給予了“堅果味”“金屬味”“蘑菇味”“燒烤味”等充滿主觀色彩的形容詞。
  有沒有覺得很眼熟?沒錯,他們描述紅酒和生蠔,用的也是這些詞。
  歸根到底,熟成只是牛肉嫩化方法的一種,一種來自蛋白酶和微生物的生物嫩化法。
比熟成早很多年前,中國烹飪中就出現了捶打、拍擊為代表的物理嫩化法;以食用堿或醋酸醃制的化學嫩化法;以澱粉包裹、控制火候達到目的的烹飪嫩化法。
  為什麼中式餐廳不喜歡做熟成牛肉?因為要獲取一份入口即化的牛肉,方法太多了。為了熟成費時費工費力,真沒那個必要。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68718&v=1607726617951

為什麼法國人覺得中國松露不是松露 食味藝文志

松樹與松露,從沒有必然聯繫。橡樹、榛樹、椴樹、櫸樹、樺樹、松樹、白楊都可以成為松露的生存環境。
事實上,直到上世紀80年代,松露在中國的名字依然充滿了下里巴人的氣息,“豬拱菌”“臭雞樅”……松露兩字,最早出現在改革開放後的歐美文學譯作裡。
也許在中國的翻譯家眼中,最珍貴最美味的食用真菌,天然就應該與松樹搭上關係,比如松茸、松樹蕈、松蘑、松耳;而露珠本身,則與可食用真菌一樣,隱含著無根無蒂、無體無形,採納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而生的意蘊。
一個美麗的名詞,從誕生之初,就夾帶著狗血的誤會。
雲南人早前把松露稱為“豬拱菌”,雖然同樣是“豬拱”,但法國人似乎並不願意承認,從前在中國雲貴地區只能拿來切片泡藥酒甚至喂豬的東西,和自家的國粹黑孢松露是同一種食物。他們把產自中國東南部雲南、四川、貴州和南亞印度、緬甸北部的松露,稱為“印度塊菌”。
這種源自大航海時代的傲慢和自信,貫穿了今天的美食世界。法國人認為“印度塊菌”屬於劣等松露,香味寡淡、口感也差。相比于法國原產黑孢松露每公斤1000~3500歐元的高價,“印度塊菌”最多只能賣到每公斤1000元人民幣。
其實,二者的外觀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區分,香味和營養價值也幾乎沒有區別。
食物的貴賤,從不是它們的天性和天賦;而是文化、歷史的源流,賦予它們的成績單而已。
  回應
法國的叫香檳,別國的就是起泡酒。
借用電視劇裡的一句話,賤人就是矯情。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92669&v=1607726596808
2020-12-12 11:17:18
阿楨
世界上頂尖的食材,十有八九都是中國產的或者中國都可以產嗎?

法國人當年吹松露鵝肝,說雲南豬拱菌水氣大充滿了廉價感,明顯沒有接收到地中海陽光照射的法國貨醇厚。結果後來就翻車了,混在一起一堆所謂美食家,大半沒吃出來區別,另一小部分反而覺得雲南豬拱菌更加醇厚美味。鵝肝就翻的更徹底,中國產的不快樂、心情不好的鵝的鵝肝。
日本人吹了半天自己的河豚,最後發現日本廚子非常喜歡中國產的排毒河豚,因為養殖的緣故,排毒河豚脂肪更多,所以又成了日本人吹虛的“日本河豚特殊旨味”,最後大翻車。日本那些賣壽司的吹自己的山葵泥,其實一多半山葵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早先日本還吹過自己的風味獨特的鯉魚刺身,其實100%是中國在鴨綠江裡面養的餓瘦了賣給日本的。日本人吹虛的自己的木魚花很厲害,吊高湯一絕,絕大多數是中國產的。鮟鱇魚肝,大部分是大連和煙臺產的。就連日本人常吹的生食雞蛋,很多也是中國出口的。
大吉嶺紅茶,雙盲壓根幹不過武夷山土產。
韓國人吹自己的白菜,結果翻了車,山東出的“膠菜”才是世界上最頂級的大白菜。
越南吹自己的魚露醇厚,其實大部分都是廣東福建產的出口給越南。
義大利和西班牙吹自己的火腿,後來金華火腿廠經過簡單的研究,摸透了技術,就可以生產生頂級吃火腿了。
總之最後你會發現,中國的食材才是最頂級的。
  回應
 那些以“國別”定食材高級還是低檔的、風味好還是不好的,都是崇洋媚外而已。
  看見有人在說國產食材,日本鰻魚什麼都是國內產的,我也想說個魚子醬的故事。魚子醬在千年來一直是高端奢侈食材,原因在於產量低。鱘魚成熟期要10年,取卵是一次性,鱘魚會死。但是,中國不但解決了大規模養殖技術,還用剖腹產,過兩年又能取了。2014年,我國魚子醬產量占世界1/10;2015年1/5;2016年1/3;2017年40%;2018年60%.中國高端品牌無法得到知識份子的幫助。歐美的文科生可以給你編品牌故事,什麼匠人精神,壽司之王,鑽石恒久遠,少女大腿卷雪茄的。10塊錢的產品能給你賣到100塊。你買到還得偷笑。
2021-12-24 10:19:23
阿楨
被西方人當成「垃圾」的黑鮪魚,到了日本卻身價破億!
  回應
黑鮪魚遲早變成被吃到滅種的物種,太悲哀了。
日本人是最重視近海資源的保護跟復育魚苗的國家沒有之一 對每一種魚類捕撈大小尺寸都有嚴格的規定
吃海豚的國家被你說得最重視海洋
我在日本生活快二十年了,我只能说,你把日本想的太好了。
沒錯喔 我外婆小時候黑鮪魚是便宜貨,幾乎三餐窮的只能吃黑鮪魚,所以聽到黑鮪魚可以賣到上百萬,簡直不可思議
龍蝦在20世紀以前也是窮人家的食物,幾乎就是用來作成肥料的那種
炒作,地瓜葉跟地瓜以前也是窮人在吃或餵豬的,現在也是變的很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XWc8o6G84o
2021-12-24 11:20:24
阿楨
吃不吃狗肉不是重點,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以西方人的好惡為標準2022-06-07

印度人拿牛當祖宗,但印度有說美國人吃牛肉是違反普世價值嗎?你西方人拿狗當祖宗,別人吃狗肉就是沒道德,這是什麼邏輯?
說到底,不管是什麼肉不過都是一種食材,人類也是這個自然界食物鏈當中的一環,吃什麼都不違反自然法則。當然,我們在填飽肚子的基礎上應該減少對動物的傷害這是對的。但不能按照你西方人的標準判斷是非。你是上帝?
  回應
只能說西方的洗腦術確實厲害,幸好現在的大多數國人已經覺醒了。
2022-06-15 07:30:22
阿楨
日本人越來越不怎麼吃魚了,日媒稱原因是烹調麻煩,海鮮價格上漲14%大

《日本經濟新聞》2023-08-01報導,作為日本料理主角的魚類如今似乎正在遠離日本人的飲食生活。日本人均海鮮消費量2001年最高為40.2千克,到2021年減至23.2千克。
  回應
日本的魚烹調確實很麻煩啊,還要想辦法消除輻射
  相關新聞
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隧道開始注入海水:周邊魚體放射性物質超標180倍
中國海關宣佈: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地食品,中國消費者呼籲抵制日本產品

為什麼法國人覺得中國松露不是松露 2023-08-10

事實上,直到上世紀80年代,松露在中國的名字依然充滿了下里巴人的氣息,“土茯苓”“無娘果”“豬拱菌”“臭雞樅”……松露兩字,最早出現在改革開放後的歐美文學譯作裡美麗的名詞,Truffle準譯是塊菌,是一種典型的世界性生物。但東西方對它的態度,卻有著天壤之別。
但事實上,松露的味道是不可能類似蘑菇的。李時珍說的“味殊美,絕類蘑菰”,多半是他試錯了物件,或是自己主觀上的想當然。我們不能苛求一個落第秀才,對近2000種藥材描述得百分之百精准。相反,這恰恰能夠作為中國古人不吃,至少是不常以松露為食的文獻依據。
  回應
這種人,真是可憐,吃個松露,都能讓他把西方美化成這樣,把李時珍說成個落地秀才。
說人話,關鍵是法國佬賺不到暴利,所以不肯認證;這跟當年戴比斯等法國比利時珠寶巨頭不肯承認蘇修出產的鑽石是鑽石一樣。
一個道理,本子自產的珍珠聯盟搞了一個珍珠認定的小圈子,連南洋澳白珍珠都要在本子的“真珠協會”裡才能在幾個理事的暗箱操作下拿到“特選”的等級。還極力貶低中國諸暨的淡水珍珠,說淡水皮層薄個頭小和日本的阿古屋比毫無價值。直到近兩年養殖技術進步中國淡水珠也有了“愛迪生”(滿圓紫光)這種頂級珍珠才被歐美先接受,日本真珠協會是最後一個承認的。
裝B好賣個高價而已,從魚子醬、三文魚再到河豚魚,在吃貨大國這裡一個個現出原形,實在裝不下去了。
歐美日打壓中國的原因,無非就是不讓你獲得定價權,話語權和高附加值,我們一定要打碎這些舊的條框,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
2023-08-15 08:21:08
阿楨
世界級食材中國造 2024-03-19 消費主張

源自歐洲的“黑色黄金”魚子醬爲何成爲了中國特産?不同年份、不同價格的魚子醬味道口感有何區别?魚子醬與鵝肝、黑松露並稱世界三大奢華美食。魚子醬因其色澤烏亮、口感豐富,被譽爲飲食界的“黑色黄金”。在過去魚子醬高昂的價格,勸退了很多消費者,而如今國際市場上魚子醬價格已經大大降低。

被譽爲“世界三大珍饈”之一的鵝肝是公認的頂級美味,以其獨特的絲滑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成爲了餐桌上最閃耀的明星,其中最出名的當數法式鵝肝了。而讓人意外的是,享譽世界的鵝肝竟然大部分來自兩個中國的小縣城。
  相關新聞
在欧洲无比高级的松露,在中国云南不过是种普通的野味!
一袋日本松茸凭什么能值一套房?
雲南松茸濫摘頻傳 官農合作維護生態
2024-03-29 03:20: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