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30 08:23:58| 人氣6,922| 回應125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預警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专家:中国正研制一种神秘的海军预警机(图)
 空警2000在俄制伊爾76運輸機上安裝了國産相控陣雷達 
 
中国解放军装备的自用型空警200预警机
以運8爲平臺的平衡木相控陣雷達預警機 空警-200
瑞典預警機
中国Y-8F-600预警机原型机亮相巴基斯坦(图)
最新的Y一8F一600预警机原型机在巴基斯坦亮相

解放军电子干扰机装备东北部队已形成战力(图)

運-8電子戰機,其機首兩側鼓包可能是用于對地面方向的電子作戰

KZ800電子情報機模型: KZ800由多人操作,頻率覆蓋範圍是1-18G赫茲,主要用來探測、分析、識別與定位與防空網絡以及火炮、導彈火控系統聯結的地基、艦載雷達。
简氏防务称解放军已装备数款新型电子战机(图)
高新2號
图文:海军使用的运-8目标指示机

海軍運-8目標指示機

中国国产新型反潜机高新6号成群曝光

中國反潛機高新6號2013-1-4成群曝光,與美國P-3C反潛巡邏機的比較:1、高新6號最大巡航速度、一般巡航速度、最大起飛重量都與P-3C相當,僅最大航程不如P-3C。2、高新6號采用先進的大後掠角6葉渦槳引擎,功率達5200匹馬力,具備航速快、省油、穩定的特點,且可在野戰機場起飛。3、高新6號裝有大陸自制的自衛預警系統及空對空導彈,自衛能力和P-3C相當。4、高新6號機首下方設有大型雷達罩,配置可360度環視海面的搜索雷達,能有效探測潛艇的通氣管、潛望鏡、浮標等;P-3C在相同的位置只安裝照相機,探測距離和範圍不及高新6號;5、高新6號的顯著特征是尾部頗長的磁異探測儀,明顯比P-3C長出不少,證明探測能力更強。6、高新6號可攜帶100枚聲納浮標,可布署成更大範圍的聲納網,大幅提高探測潛艇的能力和精度。相較之下,P-3C僅能裝備48枚聲納。綜合上述特征,高新6號無論在平臺設計、電子設備、偵察手段及現代化程度,均高于P-3C。 聯合早報的報道還稱,高新6號可搭載超過10名乘員,包括駕駛員、雷達員、聲納員、搜潛員,以及技術分析、聲納吊放、武器操縱等人員,形成集偵察、分析、攻擊于一身的反潛體系。據說,高新6號可在20年內,使大陸的反潛技術領先周邊國家,其監控範圍可覆蓋至第2島鏈。報道指出,大陸研制的高新戰機從1至6號,各有用途,包括預警、反潛、偵察及導引導彈。在反潛方面,高新6號屬最先進機種。

世界各国主要远程反潜机性能对比

P-3C反潛機投放聲呐浮標

P-3C反潛機發射火焰干擾彈

已经更换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涂装的P-1反潜机。

已經更換爲日本海上自衛隊塗裝的P-1反潛機。
波音737美國EP-8偵察機
中國空軍波音737偵察機
 
俄稱中國憑借空警200成第4大預警機出口國 

 

美专家:中国正研制一种神秘的海军预警机(图)

以運8爲平臺的圓盤預警機 

  東方網2010年7月26日消息: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7月23日報道,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6月22日在一項爲英國範堡羅航展准備的專題報告中指出,今後4年世界預警機市場將會大幅增長,具體增幅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些因技術問題而延期的美國預警機訂單交付情況,而中國將會憑借向巴基斯坦出口4架空警-200而成爲世界第4出口大國。  

  俄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的統計表明,2006年至2013年世界上將至少銷售53架預警機,價值135.43億美元,其中新型預警機的數量至少爲51架,134.72億美元,在數量上和價格上分別占總額的96.2%和99.9%。2006-2009年新型預警機銷量爲11架,28.77億美元,從現有訂單、招標項目和延期合同供應情況來看,2010-2013年的出口規模爲40架,105.95億美元,在數量和價格上的增幅將分別爲263.6%和268.3%。此前4年世界市場預警機平均需求量爲每年3架,今後4年將增至每年10架。目前正在進行的招標項目不會對今後世界預警機市場格局産生大的影響,現行招標規模僅有3架,6.34億美元。

  在新型預警機供應排行榜上,美國依然高居榜首,總計21架,74.43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出口供應了3架,11.6億美元,2010-2013年將交付18架,62.83億美元,其中半數將根據延期合同供應。

  瑞典位居第二,其“愛立眼”預警機可以根據采購商的意願選擇飛機平臺,總計13架,約20.16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出口供應了5架,7億美元,2010-2013年將根據現有訂單交付8架,13.16億美元。

  以色列排名第三,10架,31億美元,其“費爾康”預警機同樣可以根據采購方意願選擇平臺,最新型産品CAEW預警機就以G-550“灣流”機身爲平臺,2006-2009年出口供應了3架,10.17億美元,2010-2013年的訂單爲7架,20.83億美元。

  中國將憑借2010-2013年向巴基斯坦供應4架空警-200預警機、總價值2億7850萬美元的成績躍居第4位。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6/0945602541.html

 

C295預警機巴黎航展首亮相與中國爭低端市場

 

  環球網赴巴黎特派記者裴申2011年6月22日報道,巴黎航展作爲世界航空産業的風向標,一直是歐洲飛機制造企業發布新産品的首選,由歐洲EADS CASA公司研制的新一代C-295中程預警機原型機,在本屆巴黎航展首次公開亮相便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當地出版的航展專刊稱,C-295預警機將和瑞典的“薩博2000”預警機和中國出口巴基斯坦的預警機展開競爭。

  EADS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到,C-295中程預警機由歐洲EADS集團的子公司——CASA公司負責研制,空客公司負責安裝雷達系統。目前已經于6月7日完成了2小時48分的首次改進飛行。

  據稱,C-295是由西班牙卡薩(CASA)公司研制的多用途軍用中型渦輪螺旋槳運輸機。該機以CN-235爲基礎研制,機上有85%的部件可與CN-235通用。雖然C-295的貨艙僅比CN-235貨艙長3米,然而它卻能運送比CN-235多50%的重量。和CN-235相比,C-295加固了機翼結構,在兩翼下個增加了3個外挂點,改進了機艙的增壓系統和電子設備,並改用了推力更大的發動機。該機可以運送73名士兵,5個標准平臺或者27副爲疏散傷員准備的擔架。

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1-06/1773208.html

 

各國預警機的內部座艙 

 

空警2000預警機的內部座艙

2012-10-26在北京開幕的科學發展成就輝煌圖片展首次曝光了我軍空警2000預警機的內部座艙和引導員工作的情況。總所周知,預警機造價高昂,不可能大量裝備,爲了保持對天空的不間斷監視,需要每架飛機的續航時間較長,巡邏時間一般要求在4小時以上。考慮到往返于機場和作戰區域的時間,要求預警機的續航時間大于6小時。預警機需要有較大的機內空間來容納各種設備和操縱人員。預警機必須有較多的引導人員,才能同時引導較多的戰鬥機。而且大的機內空間有利于安裝溫控和降噪設備,改善乘員的工作環境,否則乘員難以堅持長時間的工作,我們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中國預警機的內部設計非常先進,遠遠超過了落後的俄羅斯A-50I預警機。

 俄A-50I預警機內部操作臺和引導員其顯示系統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水平

預警機監視的範圍很大(300~400千米),目標很多(可以達到數百個),而戰鬥機能同時處理的目標一般爲數十個,預警機不需要把自身監控的所有目標都發送給戰鬥機。因此.在引導過程中,涉及到一個戰術決策和目標選擇的問題,需要由預警機上的引導人員來完成。

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的E-767預警機的內部結構

韓國裝備的最新一代E-737預警機的內部操作臺

預警機對戰鬥機的引導指揮可以有三種方式。廣播引導,當目標非常密集時,或者目標不重要時,將目標信息以廣播方式發送給戰場範圍內的戰鬥機,戰鬥機可以根據需要自行選擇目標和戰術方案。在空戰中,主要采用戰術引導的方式。一般每個引導員能夠同時引導5-6批戰鬥機。所以,預警機上引導人員的數量決定了預警機的指揮能力。A一50I上可以布置10~14個顯控臺,可以容納十幾名引導員同時工作。而且還可以攜帶多余的人員用以換班。飛機上空間較大,能爲乘員提供短暫休息的場所,有利于保持長時間的戰鬥力。而E一2C上的空間十分狹窄,只能布置3個顯控臺和3名戰術引導人員,指揮能力遠不及大型預警機。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193_18317.html#p=1

 

韓軍E-737預警機雷達技術超前可鎖定180個目標 2011-08-09 國際在線  

 
澳洲E-737
  一架耗資4億美元、數年前就從美國波音公司預定的E-737“和平之眼”預警機,8月1日飛抵韓國空軍的金海基地。韓國防衛事業廳當天對外表示,在經過驗證和試飛等工作程序之後,“和平之眼”將在朝鮮半島上空執行巡邏任務。
  機載雷達技術超前
  E-737“和平之眼”預警機能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鎖定600公裏範圍內的180個目標,同時指揮24架飛機作戰。它的監視範圍能覆蓋整個朝鮮半島,可大幅提升韓軍情報監視和指揮能力,因此被稱爲“空中指揮所”。
  該機采用了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多波段多功能電子掃描相控陣(MESA)雷達。該雷達的掃描天線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垂直豎立在後機身上方成爲“背鰭”,另一塊則水平安置在“背鰭”上部,兩塊天線相互疊加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天線陣列。背鰭天線可覆蓋左右各120度方位,平面天線可覆蓋前後各60度,從而構成360度全方位掃描。這種布置方式有效地消除了機身各部位對雷達波的遮擋和幹擾。由于MESA雷達不需要依靠機械旋轉來監控空中目標,因而它比傳統的預警機雷達更有效。
  中國周邊預警機猛增
  E-737“和平之眼”預警機基于波音公司爲澳大利亞研發的“楔尾”預警機,號稱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楔尾預警機以波音737-700短程客機爲載機,由于增加了大型的天線,飛機的材料強度等都進行了改進,飛機阻力也有所增加。爲了能夠增加航程,該機在機頭部分安裝了空中加油裝置,燃料管安裝在機身右舷內壁。
  預警機內部分爲飛行操作區、指令控制區、乘員休息區和後半部的電子儀器區,各區有中央通道貫通。該機有左右兩名駕駛員,駕駛部分增加了戰術顯示設備、戰術操作表、電子戰操作設備、平視引導系統、團通信設備和加油系統操作設備等。
  韓國空軍2006年與美國波音公司簽署合同,決定引進4架E-737預警機。波音公司向韓國交付了首架E-737預警機,隨後在2012年再交付3架。除了韓國、日本以外,近年來,中國周邊地區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部署或者即將部署預警機。
  新加坡去年更新了已服役20多年的4架E-2C預警機。泰國4年前批准購買的6架瑞典制造的空中預警機,正在陸續交付之中。而印度通過向以色列等國購買,已成爲南亞第一個擁有預警機的國家。印度目前在購買預警機上的總預算爲11億美元,數量是4架。巴基斯坦的第一架空中預警機“薩伯”-2000則向瑞典訂購。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8-09/1603660862.html
 
美媒稱發現中國航母艦載預警機載機型號

安裝預警雷達的運-7試驗機 
美國海軍E-2C艦載預警機
   美國環球戰略網2009-10月8號刊登了名爲《中國航母預警機》的文章。文章推測中國將爲建中的航空母艦配備由國産“運-7”平臺加裝KJ200相控陣雷達系統的新型艦載預警機。
  文章稱,中國正將一種類似于曾裝備的較大型“空警-200”型預警機的相控陣雷達設備配備在重達21噸、雙引擎的“運-7” (Y-7)運輸機上。運-7飛機爲中國仿制俄羅斯安-24型運輸機。中國的“運-7”預警機將承擔類似于美國23噸重的E-2型航母艦載預警機作戰職責。
  4年以前,中國就擁有4架由伊爾-76運輸機改裝而來的預警機,原型是俄羅斯的A-50s型預警機,雷達采用了中國國産的KJ2000系統,但中國空軍則意識到這種基于伊爾-76平臺的性能並不令人滿意。這導致了在中國同時研制了在運-8中型飛機上裝載了更小的系統(如KJ200);以及在其後中國開始嘗試將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機改裝成一架預警飛機。到目前爲止,中國可能擁有多達3架737型預警機。這些試驗成果對比A-50s預警機,其改裝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外界普遍認爲:更爲成熟的運-7飛機將是最可能從中國未來的航母艦隊上起飛執行預警任務的選擇。並且,運- 7更便宜,重量和體型也適于爲艦隊空中單位提供所需預警的能力。
  由于西方禁運,中國不得不自力更生的研發相控陣雷達。國産的“空警-200”型預警機在兩年前進入現役,其出口版本達到了單價1.45億美元水准。這種基于KJ200系統的運-8預警機可攜帶5名機組飛行人員和大約12名執行預警/指揮任務的指揮員。每次巡航可以連續執行任務約7個小時。另外一種KJ2000雷達系統則能覆蓋更遠,其範圍可達300公裏的,電子作戰系統被外界認爲能夠同時爲5-10架戰鬥機提供精確指揮數據,並跟蹤敵方幾十個目標。
  文章在最後認爲,從效費比來看,無論是運-7,還是54噸級的四發螺旋槳運-8(基于俄羅斯安-12),或是157噸級的伊爾-76,與79噸級雙發波音737-800相比,顯然可靠性更差,且維護費用更高。這也是中國的航空公司自1999年以來傾向選擇使用波音737-800飛機原因。
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09-10/598379.html
 
運-12:中國艦載預警機和反潛機的最佳選擇 2009-07-08 四川在線

圖為中國海監裝備的運-12巡邏機。
從經濟角度考慮,專門為航母研制產量僅數十架的飛機不太劃算。如果在既有運輸機型號中選擇應當是比較好的方案。目前,國內已有的比較成熟或即將投入使用的運輸機包括運7、運8、運12F和ARJ21。其中,運7、運8機體過于龐大。航母使用較大的飛機將減少飛行器搭載數量,使航空巡邏區域減少,也不利于作戰飛機的值班輪換,容易形成戰鬥力的空缺。而ARJ21僅僅是進口發動機問題,就將大大束縛其使用范圍。
作為過渡措施,可以在運12F的機頭安裝一部預警雷達,改裝成類似“防禦者”、運8海上警戒機那樣的艦載預警機。當然,運12F還能夠改裝成一款安裝相控陣雷達的艦載預警機。美國的“梅特羅”Ⅲ小型支線飛機就被瑞典改裝成了預警機的驗證機,為S100B“百眼巨人”預警機奠定了基礎。“梅特羅”Ⅲ翼展17.37米,機長18.09米,最大起飛重量6.35噸,其機身長度足夠在其上部安裝“平衡木”相控陣雷達。改裝後的運12不僅在最大起飛重量上超過S100B預警機,而且在幾何尺寸上也與其相當,因而可以安裝與該機外形、重量一致的“平衡木”相控陣雷達,使運12F成為一款十分優秀的艦載預警機。
反潛機
運12反潛機的技術數據和作戰性能可以比照S-2艦載反潛機,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15-16噸,其中基本空重小于8噸,有效載荷1-3噸,機內燃油4-6噸。發動機起飛功率要大于1600千瓦。
 
美媒:中國為航母計劃推出直8預警型直升機
 
 直8預警型直升機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553554#p=2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553554#p=1
 
 
直8型直升機。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東方網消息:2009-10月21日,西方著名中國軍備專家約翰娜翁(Johnathan Weng)在《中國國防綜合報告》的網站發表文章,分析了前一段時間通過中國互聯網曝光的有關美媒:中國為航母計劃推出直8預警型直升機 相關情況。 
  文章認為,雖然的Z-8是上世紀70年代從法國進口一種大型直升機平台,原型和其改型機都服役了很長時間。但通過對最近中國互聯網所暴光的照片分析,為確實證實存在著這麼一種為中國海軍航母計劃配套而加裝預警系統的Z–8型直升機提供了足夠的證據,。 
  照片顯示,該型預警型Z-8直升機在後門外安裝了一種條形陣列雷達。根據照片中所設置的位置,一些分析專家認為,該機可能和法國陸軍航空兵以現役的超美洲豹MK-II通用直升機為平台改裝的“地平線”(Horizon)機載預警系統相似。“地平線”機載的系統是湯姆遜-CSF公司研製的戰場對空觀察雷達(LCTAR),雷達天線裝在外觀如平衡木的充氣天線罩內,天線罩由經過特殊處理的防水纖維蒙皮制成。雷達天線罩位於直升機後艙下的旋轉支架上,在起飛和著陸時,天線罩向上收回,收藏在後機身和尾槳連接處。在預警過程中,長達3.5米的天線罩則縱向展開。天線罩從存放位置旋轉到工作位置至開機只需14秒,天線可進行穩定的俯仰和滾動運動,可做圓周掃描。據悉,Z-8預警型所裝備的陣列雷達大概就會採取與之相似的工作方式。它將可以為特混艦隊甚至航母戰鬥機群提供中低空高度範圍內的早期情報預警。 
  2009年6月,理查德費希爾(Rid Fisher)曾報道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發展為航母戰鬥群配套的支援飛機一事,在最初已把重點放在發展空中預警機(簡稱AEW)和反潛版本的昌河產Z-8型直升機平台之上。 
  當然,改型預警直升機也有另一個可能是加裝了為解放軍提供戰場合成孔經掃描模式(SAR-type)的雷達。不過,無論哪種方式,作者都認為這代表了中國軍隊裝備技術含量的重大發展。 
  同時,這也似乎表明了中國方面已經排除了從俄羅斯購買卡- 31型直升預警機的可能。 
 

美海軍考慮用飛艇取代E-2C預警機

 

洛馬公司 HAA 飛艇想象圖 

  美國《今日防務》2004年7月28日報道,盡管美海軍曾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過應用高空氣球執行軍事的經曆,但在當前的高技術條件下,這似乎不可能。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美海軍的確開始考慮應用飛艇執行軍事任務。

  最近,美海軍已開始對幾種應用氣艇來執行部隊保護和後勤保障的方案進行評估。2003年5月,美海軍啓動了合成超大型飛艇(HULA)計劃,該計劃旨在演示先進飛艇運載超大載荷的能力,例如運送一個完整旅的裝備的能力(有數百輛戰車)。與該計劃相似,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在牽頭進行著一項“海象”計劃。

  美海軍還在考慮用飛艇取代E-2C預警機的可能。美海軍認爲飛艇可以通過爲F/A-18飛機創造更多的空間來間接地提高海軍的機動靈活性。根據美軍評估,如果用飛艇取代航母上的E-2C預警機,每艘航母則可以多載4-6架F/A-18飛機。隨著美軍戰略的演進,美海軍在執行對陸攻擊任務上占有越來越大的比例,因此,航母上載有的戰鬥轟炸機越多,對陸攻擊任務就可以實施地更好。此外,盡管E-2C預警機的機動範圍更廣,但飛艇卻能夠提供更長的連續24小時預警。至于更遠距離的海上或陸上監視任務,則可以用無人機來代替執行。

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1079/2685711.html

 

中國的新秘密武器——飛艇式預警機

 

  大多數人都知道中國已經正式裝備了由伊爾-76改裝的空警-2000預警機和由運八改裝的空警-200預警機,有部分人知道我國早已經發射了自主研制的導彈預警衛星,也有少數人知道我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建設了地基大型相控陣預警雷達陣地,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我國還有一種新型空基預警系統-“浮空-x”型載人飛艇式預警雷達系統。

  對于飛艇,相信大家一般也不會感到陌生。飛艇作爲最早的載人飛行器,是一種裝有推進裝置和控制系統的充氣式飛行裝置。早在上世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各主要強國就已經使用飛艇參加戰爭,主要應用于初期的偵察、巡邏、轟炸、運輸等任務。因爲那時的技術落後,大多使用易燃的氧氣和氫氣,因此安全性不好,經常發生事故,所以其發展受到了限制。但是,這種飛行器雖然體積大,但是經濟、易于操縱,對操作人員的要求低,因此,其發展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來。上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軍方將預警雷達裝在飛艇上,生産出世界上第一種預警飛艇-“天鈎”預警飛艇。這型飛艇直到現在,仍在與E-2C、E-3A系列預警機組成美國的多層次預警網絡。

  美國軍用飛艇

  我國軍方對于飛艇的研究也從來沒有停止過,自上世紀70年代末始,我國先後研制出熱氣飛艇、充氫飛艇、充氫遙控飛艇、浮空4載人飛艇、中華號熱氣飛艇等多種型號的實用飛艇。其中的浮空-4型飛艇,使用了惰性氣體-氦氣,作爲填充氣體,安全性能特別突出。浮空4型飛艇的下部是一個大型類似公共汽車的倉體,可以容納多名操作人員,可以升到數千米的高空,並可以根據操作者的意願前進或者後退、上升或者降落。

  而我國的新型預警飛艇,就是在浮空-4型飛艇的基礎上,進行大幅改進並加裝了預警雷達系統和太陽能電池板後,發展而來的。飛艇的艇體材料使用了韌性好、有膨脹特性的特種塑料膜,可以保證在遭到槍彈襲擊後,不致大量快速的泄漏氣體,可以爲載員逃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另外,科研部門爲該艇研制了特種隱形塗料,可以減小被敵人發現的概率和距離,在我方擁有制空權的空域,有較高的生存率。

  美國天空艦隊

  這種新型預警雷達式可控飛艇,裝有升力/推進槳葉式發動機,據說可以達到最大40-50公裏的高空飛行速度,在8000-10000米的使用高度上,可以發現400-600公裏內的所有目標。這種飛艇式預警機主要應用于平原和沿海地區,彌補沒有合適高度雷達提供早期預警的缺憾,可以爲海防部門提供較遠距離的監視預警,如果需要,該型飛艇可以在近海跟隨我國的艦艇編隊,爲大型艦艇編隊提供預警警報。

  憑著該型艇最大40-50公裏的高空飛行速度,完全可以跟上艦艇編隊的巡航速度,並勝任沒有大型固定翼艦載預警機替代預警的重任。最主要的是,只要帶足燃料和食品,該型艇幾乎可以無限制的長期滯留空中,即使燃料和食品不足,也可以降低高度,在補給艦上低空補給後,仍然可以立即升空繼續擔負艦隊預警任務。這種新型武器的服役,必將大大提升我國部分地區的戰略預警能力,完善我國的預警網絡,爲我國的國家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http://js.bolaa.com/military/readenginery/213547609579sn.html

 

中國版火力偵察兵無人機U8已經試飛成功

 

下:RQ-8B火力偵察兵

美国RQ-8A“火力侦察兵 Fire Scout”无人侦察直升机
環球網赴天津記者張加軍報道:2009中國直升機發展論壇暨直升機應急救援演練于11月18日至19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論壇期間,進行了中國直升機發展成就展覽,一款無人直升機引起了記者注意,這種名爲U8的無人直升機主要用于偵察、目標指示與定位和通信中繼等。該款無人機長3.738米、高1.47米、機身寬1米,翼展3.86米;其最大起飛重量爲220公斤、最大時速高達150公裏、巡航時速爲120公裏、飛行限高3500米、航程達150公裏範圍、最大載重爲40公斤、最大續航時間爲4小時。從外觀上看,這款無人機與美國的RQ-8“火力偵察兵”有些類似之處。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193_1875.html 

 

中航工業展出的ASN-209無人偵察機

中航工业展出的ASN-209无人侦察机
2009-10-1建國60周年北京 WZ-6無人機接受檢閱

ASN-209是一款中空中航時(MAME)多用途固定翼飛機,它所配備的系統包括直接視距(LOS)數據傳輸鏈路、無人機機載數據中轉器(執行超視距任務)和陸基數據中轉器(執行超視距任務)。此外,該無人機還可以配備合成孔徑雷達、光電負載和多功能負載。
  209無人機的任務能力包括航程200公裏、最高時速180公裏、50公斤有效荷載以及高達5000米的飛行高度。無人機配置包括地面移動目標指示(GMTI)、電子情報、電子戰、地面目標指示(GTD)和通信中繼。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2-07/1111583589.html
 
俄稱中國翔龍無人機可引導DF-21D反艦導彈攻擊
 
俄媒刊出的翔龙无人机照片
俄媒刊出的翔龍無人機照片
俄称中国最新战略无人机明年试飞航程7000公里 
RQ-4全球鷹
  另據俄羅斯《紐帶》網2011年7月4日報道,中國成飛日前公布了其正在研制的“翔龍”高空遠程無人機的部分數據,其中的部分指標落後于美國的RQ-4“全球鷹”。
  俄媒提到,根據目前已知的數據,“翔龍”無人機的長度爲14米,翼展23米,飛行高度可達1.67—1.83萬米,起飛重量爲7500千克,航程可達7000千米。該機可裝備探測距離爲480千米的偵察雷達。據悉,“翔龍”無人機將會配備衛星通信-指揮系統。
  俄媒提到,有專家認爲,“翔龍”的機體表面將會塗裝可吸收無線電波的塗料,以增強其隱蔽偵察的能力。同時,該機還可被用于引導中國最新型的DF-21D型反艦彈道導彈。至于“翔龍”無人機的其他具體細節目前還不清楚。
  俄媒提到,“翔龍”無人機的照片于今年7月1日首次出現在互聯網上。從照片上看,該機裝備有一臺噴氣式發動機,在機體結構布局上采用了新穎的菱形聯翼結構設計,也就是前後翼相連形成一個菱形的框架。這種結構不但能增強機體的整體強度,而且抗顫振能力也更好,飛行阻力小,有助于增加飛機的航程。
  據研制人員提供的數據,“翔龍”無人機的正常起飛重量近7.5噸,其中有效載荷為650千克。該機的長度為14.3米,翼展約25米,巡航速度為75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8000米,最大航程7000千米。
  比較而言,美國“全球鷹”的最新改進型號的長度為14.5米,翼展達39.9米,最大起飛重量15噸,航程超過25000千米。與“全球鷹”相比,“翔龍”僅在速度上佔有優勢--前者的最大速度為650千米/小時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7-05/0935655385.html
 
中國預警機

  據《漢和防務評論》代總編輯平可夫指出,臺軍的E—2K“鷹眼2000”和解放軍的“空警—2000”預警機在技術上各有所長。
  此外,臺灣地區當局一直認為引進E—2T預警機後,臺軍的空中防衛能力有了質的飛躍。E—2T在正常情況下,可探測648千米處的轟炸機,480千米處的戰鬥機和258千米處的巡航導彈,可以同時顯示600批目標,同時跟蹤250架飛機,並同時引導150架飛機作戰。臺軍自己估計,使用E—2T預警機能夠節省60%的空中兵力,指揮空戰的作戰效能提高7.5倍至30倍。
  相比之下,大陸的解放軍預警機如何呢?據香港《廣角鏡》月刊去年2月號報導,“空警—2000”的服役填補了解放軍沒有裝備預警機的空白。該預警機採用俄制伊爾—76為載機,但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顯像臺、軟體、砷化鎵微波單片積體電路、高速資料處理電腦、資料匯流排和介面裝置等皆為中國設計和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空軍天字第一號的國家頭號軍事重點工程之一,預警機的重要性和被寄予的厚望,從被命名為“一號工程”中可見一斑。據悉,“空警—2000”的雷達天線並不像美俄預警機一樣是旋轉的,相反它是固定不動的,是以電子掃描進行俯仰和方位探測。按平可夫的說法,與E—2K相比,“空警—2000”的功能可能會多一些,雷達的反應速度因為採用相控陣制式會更快,對目標的搜索數量也會隨之更多。但是,E—2K的中央電腦資料處理能力可能更強,臺灣地區空軍在使用經驗方面也會比大陸空軍豐富。
  Ⅱ分析與評論:
  中國空軍現在不僅裝備了國產大型預警機,而且還一下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型號。這除拉確實讓國人感到興奮以外,在網上還是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同見解。其實對於中國空軍取得這一革命性的成果。無論是有褒獎、還是批評、加上即使有些酸楚的無奈和不壞好意的刻意貶低,發生這些現象看來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中國在崛起,中國軍事力量的一天天壯大是任何人也不能阻擋的歷史潮流。通過這些表面現象也印證了偉人說過的這樣一句話:“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不過我們現在也確實有必要對中國空軍裝備的空警2000、運八大園盤、運八平衡木這三種空中指揮中心從飛行載體平臺的性能、機載雷達和作戰系統、未來戰場的使用功能等三個方面進行一些分析和展望。
  ㈠載體飛行平臺
  1、中國研製的空警2000預警機的機體由從俄羅斯引進的伊爾-76運輸機改裝而成,。A-50預警機以伊爾-76為平臺,其翼展達到50.50米,機長46.59米,機高14.76米,機翼面積300平方米。空載83.5噸,最大起飛重量170噸。最大機內裝油84.6噸。總的來說,A-50是一種粗糙的飛行機器。它使用了4臺D-30KP渦輪風扇發動機,每臺推力117.7千牛。其最大平飛速度為800公裏/小時,飛行高度通常在10500米,起飛滑跑距離850米,著陸滑跑距離450米。載油量達到70000公斤,空中滯留時間6小時(不加油,最大重量起飛,距離基地1000公裏的條件下),一次加油後可延長6小時左右,航程超過5500公裏。在執行任務時,A-50通常長時間盤旋飛行在10000米的高空的巡邏軌道上,每次盤旋的軌道距圓心間的距離大約在100公裏左右。在空中加油的時候,其飛行性能會變得極差。中國引進的伊爾-76的機艙也設計改成了全密閉式機艙,改善了機上乘員的工作環境,增加了如休息室、衛生間等設施。如果中國空軍是選擇的伊爾-76MD運輸機,則這種裝備4臺Д-30КП航空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190噸,最大載重48噸,巡航速度每小時800千米,空降時速度每小時260千米,最遠航程7500千米(最大載重時4400千米),翼展50.5米,機長46.59米,高14.76米,乘員7人,配有導航雷達、氣象雷達及機載電腦等先進電子設備。那麼它的飛行巡航時間和最大飛行距離都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2、再來侃侃中國空軍另外兩種預警機的飛行平臺“運—8”飛機的性能
  “運—8”最新改進型為載機平臺,機身頂部安裝1具約為機身1/3長度的“平衡木”式相控陣預警雷達。為配合預警機的需要,運—8改進型採取了換裝發動機、機翼改整體油箱、新型環控系統、新型液壓系統等措施。新改型被稱為“運—8飛機改進改型史上改動量最大、難度最大的一項研製任務”
  如果中國空軍是使用運八-X這種王牌運輸機作為兩型預警機的飛行平臺,那麼這種具備以下飛行性能的飛機:機體總壽命為50000飛行小時/20000飛行起落/30個日曆年;飛機最大起飛重量77噸,超載起飛重量81噸,最大著陸重量77噸。正常商載25噸,最大商載30噸,使用空重39噸;安裝功率大、重量輕、耗油低、高可靠性、易維護的渦槳發動機及其配套的高效率、低雜訊、重量輕的先進複合材料螺旋槳;巡航高度9000米、巡航速度600-650公裏/小時、最大航時12小時、最大航程7800公裏;電子設備按2人駕駛體制要求,配置先進的通訊、導航、雷達、綜合顯示儀錶(EFIS)、發動機綜合顯示儀錶、飛行管理(FMS)、自動駕駛儀、GPS/慣性導航設備、電氣等系統設備。這將是一款相當出色的國產飛行平臺。
  ㈡機載雷達和作戰系統
  1、空警2000
  中國空軍的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採用的是三部相控陣雷達,呈三角形排列,每部負責掃描120度空間範圍,三部可構成360度全方位探測。由於相控陣雷達採用的是電掃描方式,因此,其天線罩為固定不動的,避免了複雜、龐大的天線旋轉驅動系統,降低了對飛機氣動外形的影響。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向以色列訂購了“費爾康”相控陣雷達預警機,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相控陣雷達預警機,其空中載機可選用多種飛機。它是前機身兩邊舷窗的下麵,和像大鼻子似的機頭各安裝一塊相控陣天線,可同時跟蹤l00個目標,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為370千米,也可探測到巡航導彈等較小雷達反射截面的目標。對目標的重複觀測,其間隔時間不到1秒,足以跟蹤任何機動目標。
  中國自己研製的雷達性能比俄羅斯向中國推薦的可以同時導引30架蘇27和蘇30等戰機,另外可以作到同時追蹤300個空中目標,雷達對轟炸機一類的大型空中目標的最遠發現距離可達650公裏以上,對低空高速運動的作戰飛機和巡航導彈等目標的偵測範圍則達到400公裏以上的伊爾-76E有所提高。由於像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顯像臺、軟體、砷化鎵微波單片積體電路、高速資料處理電腦、資料匯流排和介面裝置等皆為中國設計和生產。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估計該型機對高空目標的探測距離至少在700千米以上,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跟蹤距離估計可達到400千米;其他機載電子設備都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在對目標的處理、跟蹤能力上要比俄A-50高很多,可靠性更是高出數倍;在機載電子設備的技術水準上應該與美E-3C/D型機相當。
2、運八大圓盤預警機
  由於從外表分析運八飛機所搭載的雷達應該是具有旋轉功能的脈衝多普勒雷達,這是一種在世界各國空軍中得到廣泛使用並經過實戰考驗的預警雷達系統,它具有探測能力強、滯空時間長等優點。就探測距離而言,這類預警機可以探測300公裏左右的低空中小型目標,對於高空大型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600公裏左右;就探測數量而言,可以同時追蹤數百個空中目標。由於採用脈衝多普勒體制,這些機載雷達具有很強的地面雜波抑制能力,能在很強的雜波幹擾中發現低空與超低空移動目標。二是具有全方位、全空域和全地形覆蓋能力以及下視無盲區,對低空飛機和巡航導彈具有很強的探測能力。三是用預警機擔任空中預警任務時不易受到反輻射導彈的攻擊。這種預警機可在對方武器的防區外執行任務,機動性很強,而且它配備的雷達工作的頻段很低,這些都增加了反輻射導彈的攻擊難度。
  3、運八平衡木預警機
  運-8運輸機改裝的中型預警機安裝的條狀雷達天線使人聯想到了瑞典研製的“愛立眼”預警雷達。該預警雷達是瑞典愛立信集團微波系統公司於20世紀80年代研製成功的主動相控陣雷達,它採用平衡木式的雙面側視電子掃描相控陣天線。雷達天線長8.6米,寬600毫米。天線罩長9.75米,寬780毫米,重約900千克。罩內裝192個固態發射/接收(T/R)模組和大約4000個天線單元。雷達使用S波段工作,對高空目標的最大搜索距離達600千米,能同時跟蹤300個目標。在6000米高度上,它對大型空中目標的有效作用距離為450千米,對雷達反射截面積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標的控測距離為300千米。它配備有多功能中繼通信線路和自動工作程式,能夠將空中收集到的情報、資料通過無線電通信系統自動傳回己方的地面指揮控制站。從“愛立眼”預警雷達的性能看,運-8預警機所安裝的預警雷達與其十分相似,其探測性能應是非常強大的。由於運-8的機內空間要比瑞典薩伯-340、薩伯-2000兩種載機大得多,可以安裝更多的操縱平臺和機載電子設備,因此,對目標資料的處理能力及對己方戰鬥機的指揮控制能力也要比其高很多,總體性能應不低於臺灣裝備的美制E-2C。
  ㈢未來戰場的使用功能展望
  通過以上對中國大型預警機最重要的部分一是載機平臺,二是機載雷達的分析。我們可以對中國空軍的這三款飛行指揮中心的主要情況有一定的瞭解。這就是主力機型是兩款。雷達系統是兩型三款。至於像加拿大漢和的老平說的:在未來戰爭中,“空警—2000”預警機更多的是空中監視,指揮奪取制空權、制海權。而運—8“平衡木”則是負責協調地面部隊對敵方進行攻擊。這兩種預警機任務不一樣,但這兩種預警機配合就實現了高低搭配,解放軍的“空中司令部”橫空出世。對於這種結論本人不是很認同。其實中國未來的戰爭風險主要發生在海上,而預警機最大的作用就是對海空立體作戰的艦船、飛機中指揮、控制、引導、通信、制導的作用,起到戰場指揮樞紐的中樞作用。
  1.空警2000
  作為中國自己研製的大型空中指揮平臺。由於它的平臺就是一款價格不菲的大型運輸機。由於所搭載的作戰指揮系統的對工作環境的特殊要求,我想他的製造成本甚至超過了飛行性能相同的大型客機。另外由於它畢竟是中國第一次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所以相比臺灣空軍和日本空軍在大型預警機使用經驗方面大陸空軍是缺乏一定的使用經驗。同時即使裝備後在今後的戰備值勤過程中整套系統的磨合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中國空軍一是整體裝備的數量大概不會超過四架。同時對於這一國寶級的武器平臺平時大概可以擔負中國東南沿海的戰備值班,戰時可以飛臨中國沿海對中國外海在中國空軍強大的空中護航機群的保護下對可能發生的海上軍事衝突進行遠端空中監視和戰場空中指揮。我估計它的主要作戰對手是美國海軍的航母編隊和準備開來中國東海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的日本海空軍事力量。
  2.國產運八大園盤、平衡木大型預警機
  為配合預警機的需要,運—8改進型採取了換裝發動機、機翼改整體油箱、新型環控系統、新型液壓系統等措施。新改型被稱為“運—8飛機改進改型史上改動量最大、難度最大的一項研製任務”。中國空軍使用的是一款經過長期使用、性能可靠。並經過多種機型改造的好飛機,以它經過改造升級以後具備超過十二小時的空中巡航時間和超過7800千米的最大航程,確實是一款令中國空軍深感滿意的飛行平臺。而且運八大園盤飛機所搭載的雷達是具有旋轉功能的脈衝多普勒雷達,這是一種在世界各國空軍中得到廣泛使用並經過實戰考驗的預警雷達系統,它具有探測能力強、滯空時間長等優點。加上運-8運輸機改裝的採用平衡木式的雙面側視電子掃描相控陣天線。特別是雷達對反射截面積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標的控測距離為300千米。它配備有多功能中繼通信線路和自動工作程式,能夠將空中收集到的情報、資料通過無線電通信系統自動傳回己方的地面指揮控制站。由於運八這兩型飛機使用的都是在世界空軍預警機上已經使用多年熟練系統,所以它們將給中國空軍的戰時空中指揮作戰能力帶來最有效的實戰作用。特別是由於這兩種安裝有性能不同但是可以互補的飛機是同一種型號改裝而來,這樣在戰時就可以在一樣的滯空巡邏時間和一樣的飛行速度的前提下,取得對戰場的最佳空中指揮作戰結果。而不像加拿大老平分析的那樣:由空警2000和運八平衡木組成那種由於不同的飛行平臺帶來的;飛行速度不一致、空中巡航時間更不一致的情況。同時由於綜合造價相對空警2000要低一些,所以中國空軍可以裝備每型四架總計八架。看來這些才是中國空軍為什麼同時推出三種大型預警機的初衷。
  在前幾天本人關於中韓對日海上衝突的展望和中國南海形勢的分析文章中中國海空軍在那裏的軍事佈置的優劣進行了一些分析評論。特別是中國空軍對將要發生在海上的軍事衝突中對戰場制空權的爭鬥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之點,隨著中國空軍這兩型可以馬上投入戰備值班的大型預警機的投入現役,將對中國海空軍的處理海上突發事件的戰前警戒準備、戰時海空力量的飛機、軍艦的調度和空中指揮協調提供紮實的保障。中國空軍從此不僅在對已經裝備預警機的臺灣空軍形成戰略優勢,同時對未來的中日之間在中國東海可能發生的軍事對峙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援。就是在中國南沙群島可能出現的複雜情況也將帶來對中國有利的影響。
http://bwl.top81.cn/military/airforce/aew/012-2.htm
 
美國預警機發展現狀與展望 2009-09-15 新華網 

核心提示:預警機作爲二戰後發展起來的一個特殊機種,迄今爲止,其發展已經曆了三代。美國、前蘇聯、英國等發達國家先後共研制了20多種預警機。目前,全世界在役的各種預警機大約共有224架,其中美國擁有各型預警機115架,數量爲世界之最。
預警機作爲二戰後發展起來的一個特殊機種,迄今爲止,其發展已經曆了三代。美國、前蘇聯、英國等發達國家先後共研制了20多種預警機。目前,全世界在役的各種預警機大約共有224架,其中美國擁有各型預警機115架,數量爲世界之最。曆次局部戰爭一再證明,預警機不僅已成爲現代戰場上信息傳輸的重要節點,而且在爭奪戰場制信息權的鬥爭中,其作用變得越來越突出。因此,世界各國尤其是以美國爲首的軍事強國,紛紛加大了對預警機開發的經費投入力度,積極改裝現役預警機或研制新型預警機,以期在未來戰場上搶占制信息的主動權。
  1、雄心勃勃的E-2C改良計劃

E-2C“鷹眼”是美國格魯曼公司爲美國海軍研制的第二代中檔預警機。該機以航空母艦爲基地,既能爲海軍艦隊提供空中預警信息,也能爲截擊機作戰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1982年,在貝卡谷地上空爆發的中東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空戰中,以色列空軍在E-2C的空中指揮與引導下,以96架戰鬥機迎戰敘利亞100多架戰鬥機,並擊落敘方86架戰機,取得了86∶0的驚人戰績。從此,E-2C 的名聲大震。E-2C的價格較低,研制周期較短,其生産量和銷售量共爲175架,均居世界首位。其中,美國海軍裝備145架,日本13架,以色列4架,埃及5架,新加坡4架,臺灣4架(型號爲E-2T)。
  E-2C改進計劃的提出
雖然E-2C曾經風光一時,但已無法滿足美軍《2020聯合構想》和《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提出的“聯合作戰能力、預實踐能力、預警能力和威懾對手能力”四大防務型支柱,以及對軍隊建設由原來的“基于威脅”向“基于能力” 轉變的要求。因此,美軍前幾年一直有用全新機種取代E-2C的構想,例如洛克希德與LTV公司合作以S-3“海盜”(Viking)反潛機機體爲基礎,配備MESA相位陣列雷達的S-3 AEW預警機方案,甚至可同時取代E-2C、C-2A、S-3B、ES-3A與EA-6B等機種的“共同支援飛機”(Common Support Aircraft)計劃。但由于冷戰後克林頓政府的國防預算削減,美軍無力負擔全新預警機的研發費用,只能選擇改進現有E-2C的方案,因此同意了諾斯羅普?格魯曼爲E-2C提出的“鷹眼2000”與“先進鷹眼”的兩階段改良計劃。
  “鷹眼2000”
計劃 在此計劃中,美軍將用雷神(Raytheon)公司的940型中央電腦替換舊式的立頓L-304電腦。新電腦運用了以DEC 2100型電腦爲基礎的現成商用技術,重量減輕一半,體積縮小l / 3,但處理能力提高了15倍。另外,“鷹眼” 2000還換裝了“先進控制顯示組”(ACIS)的新式顯示控制臺、衛星通訊設備、新的冷卻系統等,並增加了具備“協同作戰能力” (CEC)的相關設備,主要包括“協同作戰處理器”(CEP)“數位分配系統”(DDS)電子導引圓形集端發射天線陣列等構成的協同作戰空中通用裝備組(CES),可整合,協調、共享全軍內各單位不同傳感器所獲信息,提高整體作戰能力。1999年4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與美國海軍簽訂了價值14億美元的合同,計劃制造21架“鷹眼2000”型。首架“鷹眼2000”已于2001年10月開始服役。按計劃,美國海軍的“鷹眼2000”將于2004年具備初步的作戰能力,服役時間預計可持續到2015年,屆時將由全新的機種取代。
  “先進鷹眼”計劃
在此計劃中,美軍將在“雷達現代化計劃”(RMP)中用AN / ADS-18“先進UHF相位陣列雷達”(AURA),替換E-2C的AN / APS-145雷達。AURA單面天線探測範圍160°方位角,配以一個旋轉基座便可達到360°的探測範圍,大大提高了抗幹擾與電子戰能力,大幅提升了E-2C的偵察探測能力。此外,“先進鷹眼”還將配備休斯公司的“先進紅外搜索及追蹤探測器”(SIRST)賦予“先進鷹眼”探測及追蹤戰區彈道導彈能力。據估計,“先進鷹眼”E-2C預定于2006或2007年初步具備作戰能力。臺灣于1999年以4億美元購得的2架E-2T也可能升級爲“鷹眼2000”及“先進鷹眼”。
  2、E-3“望樓”的多階段改進計劃

E-3“望樓”預警機是美國波音公司以波音707爲基礎研制的,除美國空軍使用外,沙特、英國和法國也購買了這種飛機。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共派出5架E-3指揮美空軍對伊拉克軍事目標進行轟炸。該機還可協調美空軍完成對地 / 對海支援、遮斷、空運、空中加油、救援等各種空中作戰任務,堪稱“空中指揮所”。
  E-3改進計劃的提出
E-3預警機性能先進、造價高昂,整個研制周期長達14年。該機服役之後,蘇聯新式戰鬥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已降至2~3平方米,巡航導彈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更小,尤其隱身飛機的問世,這些都給E-3完成偵察探測任務增加了難度。爲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美國制定了針對E-3的多階段改進計劃。
自從E-3系列機型服役後,不斷地得到包括數據鏈、電子戰設備、顯控臺與通訊系統在內的各式改進。至今,美軍已完成了兩個階段的改進計劃。第一階段耗資10.33億美元,主要的改進是使機載雷達具有海上監視能力。第二階段的改進計劃是,E-3B / 的Block 30 / 35改進。這項改進計劃是在2001年完成的。它是美國自E-3服役以來最大規模的改進,包括改進電子支援系統、將原有的JTIDS Class 1終端換裝爲Class 2H終端,使信息傳輸速度提高4倍,並可傳輸更加多樣化的信息。此外,E-3還配備了增大5倍容量的CC-2E電腦,加裝了彩色屏幕的新式高解析度顯控臺等。第三階段對E-3的改進工作,主要包括提高電子戰能力、加裝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提高導航精度等。據估計,改進之後的E-3有可能一直服役到2025年。
  3、728JET空中預警管制機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先于波音公司推出了美軍頗感興趣的728JET空中預警管制機方案。該機由諾斯羅普?格魯曼與全球第三大短程客機公司——多尼爾(美、德合資)合作,推出以多尼爾70座的728JET短程客機爲基礎(略小于波音737系列)、搭載預警雷達而成的728JET預警管制機。該機最大起飛重量39550公斤,機艙內可容納至少9部戰術顯示臺及4臺管制工作臺。728JET飛機的雷達選用了與E-2C相同的AN / APS-145雷達或者是由AN/APS-145發展而來的AN / ADS-1 8先進UHF相位陣列雷達,置于機背上直徑爲7.3米的旋轉雷達罩內。預計728JET預警機可在2005~2006年開始服役。
  4、波音E-737空中預警管制機

爲參與澳大利亞空軍的第5077號(Wedge Tail)空中預警與管制機競標,波音公司以737-700客機機體爲平臺,推出了E-737預警機。E-737預警機配備1臺西屋公司的多任務電子掃瞄陣列(MESA)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該雷達在L波段工作,置于機背上長7.6米的T字型截面長條狀整流罩內,探測距離約爲360公裏。與E-2或E-3飛機機背上的圓盤形雷達相比較,其空氣阻力較低。此外,長條狀整流罩內左右還各配備了l具大型相位陣列天線,用于探測飛機左右兩側,前後端則各有1具較小型的相位陣列天線,以構成360°的視野。E-737的機體尺寸略小于E-3預警機,在搭載2名飛行員和6到10名電子設備操作人員的情況下,可在540公裏半徑內續航8小時。機內共配備6具任務顯控臺,系統軟硬件有80%的部分使用了現有的商用産品以降低成本。預計在2004~2005年左右該機將交付澳空軍使用。
  5、與多國合作研制的A310 / A321空中預警機

310空中預警機是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以色列飛機公司以及空中客車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預警機。該機在位于機背的大型圓盤雷達罩內配備了以色列飛機公司Elta部門的法爾康(Phalcon)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使得A310預警機的外型與傳統空中預警機很相似。在直徑10.6米的圓盤型雷達罩內共有3具長8.5米、高1.6米的相位陣列天線,各自覆蓋120°的方位,天線罩以兩根大型支柱架在飛機背上。由于相位陣列雷達是采用電子掃描方式實施俯仰與方位掃描,故A310的圓盤雷達罩並不需要旋轉。A310空中預警機繼承了A310-300型客機的寬機體、大航程的優點,可在500公裏半徑內續航10小時,搭載2名飛行員和10名電子設備操作人員。
此外,雷神公司還以空中客車A321作爲平臺,采用了在機首、前機身下部兩側和機尾各配備l具相位陣列天線(共5具)的雷達配置方式,同樣可涵蓋360°的探測範圍。與A310預警機的機背配置方式相較,A321的這種配置對機體與飛行性能的影響較小,而機身對雷達視野所造成的妨礙也較小。
  6、美國海軍陸戰隊WV-22預警機

爲改變過去一直依賴空軍E-3與海軍E-2提供預警信息的狀況,美國海軍陸戰隊決定自行研制供自己使用的預警機。預警機將以V-22“魚鷹”傾轉旋翼飛機爲平臺,配備以色列法爾康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成爲WV-22預警機。由于V-22偏轉旋翼的特性及較小的機體,十分適合在缺乏大甲板航母的環境下工作。與此同時,WV-22與英國的“海王”AEW以及俄羅斯的Ka-3l預警直升機相比,則具有更高的航速和更長的續航能力。此外,V-22機身可提供較大空間以裝載電子設備。目前,該機仍處于概念論證階段,離投入實用還有一段距離。
http://war.news.163.com/09/0429/17/58390UAS00011232.html 

 預警機的發展與展望  

 

  二十世紀30年代後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夕,英、美、德、蘇等國家先後研制成功了雷達,並將其架設在地面和艦上用于防空警戒與防空火力瞄准。40年代初,雷達又被裝上作戰飛機,作爲夜間搜索和攻擊敵方目標的探測器。由于當時雷達的效能還很低,在飛機上安裝的雷達又受體積和重量的約束,機載雷達探測敵方飛機的距離只有幾千米到十幾千米。防空警戒和引導友機攔截還只能借助于地面和艦上的大型雷達。

  衆所周知,雷達探測就類似于光學探測,是受地球曲率所限制的,它不能發現地平線以下的目標。爲了預警低空飛行的敵機,就必須盡量升高雷達用來發射和接收電磁波天線的高度。1940年前後英國爲了提早發現低空入侵的德國飛機,就在海岸上把“低本土鏈”(CHL)雷達的天線架設在60米高的鐵塔頂上。德國在占領法國北部後,也相應地把防空警戒雷達架設在海岸山頭上,用于警戒敵方的飛機。以後,交戰各國基本上均是以這種方法來架設它們的低空警戒雷達。

  但是,人們很快發現一個問題,即如何解決大型艦艇對低空目標的警戒問題。以前的雷達架設方法不適用于海上作戰,因爲船艦上不可能架設很高的塔,海上亦沒有高山可資利用。雖然,艦上的防空雷達到了二戰後期已能發展到能夠探測中空以上距離約160千米外的敵機,但對掠海低飛的目標探測距離仍只有十幾千米。日本海軍從偷襲珍珠港開始,就慣用低空魚雷轟炸機攻擊美國艦船。因此,在雷達技術迅速成長的1943年,美海軍首先提出代號爲“卡迪拉克”I、II計劃(Cadillac I、II)和計劃Ⅱ,委托麻省理工學院在緬因州卡迪拉克進行研究試驗。“卡迪拉克”I是在艦載機裝上高功率雷達,使之能在較遠距離上發現低空飛機和水面艦船,並將雷達情報用無線電臺傳遞到母艦上。最早被選中的飛機是格魯曼(Grumman)公司的“複仇者”型TBM-3W,雷達則是由通用電氣(GE)公司研制的AN/APS-20。後者工作在S波段,有約1兆瓦峰值功率和2.4米口徑的天線,是當時最大的機載雷達,雷達天線安裝在機腹下的天線罩中。在海面平靜情況下,這種預警機雷達能在100~120千米上發現150米高度上的飛機,在320千米外探測到大型戰艦。機上除駕駛員外,只有一個雷達操縱員,他用高頻數據鏈將雷達接收到目標信號連同雷達天線指向數據傳送到艦上,在艦內顯控臺上重現雷達探測圖像。艦上指揮員可由此觀察到來襲敵機和敵艦,並可引導出擊。TBM-3W機上的無線電臺在需要時還用作爲軍艦對低飛的己方飛機之間通信的無線中繼站。由于當時還沒有濾除雜波技術,因此在海情惡劣時,雷達基本上就無法使用,因爲其接收到的海面反射的強雜波會掩蔽要探測的目標。

  1945年,TBM-3W被部署到美海軍的幾艘航空母艦上。但還未來得及充分顯示其作用,大戰就結束了。作爲世界上第一個能作戰的預警機型號,它已具備了預警機的最基本組成要素:載機、大功率搜索雷達和雷達情報傳遞通信鏈。

  “卡迪拉克計劃Ⅱ”是以岸基大型飛機作載機,除預警機雷達外,還具有多個雷達顯控臺和一組雷達操縱員。它不僅能把雷達情報傳遞到地面或艦上指揮中心,還能用機上的顯控臺與空對空無線電臺,引導友機攻擊敵方目標。因此開始具備了“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的功能。1944年美海軍首先用波音(Boeing)公司的B-17G“飛行堡壘”型轟炸機改裝成PB-1W型預警機。雷達仍用AN/APS-20,但有一個更大的天線和天線罩裝在飛機的機腹下。當時,該機最首要的作戰任務是發現和攔截日本“神風”自殺飛機,以減免艦隊損失。在戰爭結束前共裝備了23架。由于B-17是老式飛機,沒有供機組人員用的氣密艙,不適應長時間巡邏警戒任務。因此,從1949年開始,美海軍用洛克希德(Lockheed)公司的“星座”型大型民航機作爲載機,機上安裝了經過改進的AN/APS-20雷達(AN/APS-70/70A),亦稱爲WV-1型。

不久,又選用加長的“超星座”作載機,改進後稱爲WV-Ⅱ型。在這兩種載荷達20噸的民航機上可安裝更多電子設備和乘員。因此,WV-1/Ⅱ機上,除AN/APS-70搜索雷達外,又裝上X波段的AN/APS-45型測高雷達。後者的天線與天線罩裝在機背上。機內有5個雷達顯控臺,有較完備的情報傳遞與空-地、空-空通信系統及機內通話設備。機上儲油可供約16小時的續航時間。機上除5個飛行人員外,戰勤人員(或稱任務人員)有11人。另外還可加乘12人,以便輪換上崗。

  AN/APS-70雷達上已裝有早期的動目標顯示電路。因此,它具有初步的雜波濾除功能。美國空軍從1951年起亦采用這種預警機,型號改稱EC-121。50年代後期又加裝了電子偵察設備。洛克希德公司前後共生産了這類大型預警機140余架。

  在同一期間,美海軍亦改進了它的艦載預警機型,它曾用格魯曼公司的“保護者”(Guardian)機替代已過時的“入侵者”,後來又用道格拉斯(Douglas)公司的艦載攻擊機“空襲者”AD系列(AD-4W與AD-5W)作載機。雷達則是AN/APS-20的改進型AN/APS-20A與AN/APS-20B。這兩種載機較TBM-3W略大。除飛行員外可載兩個雷達操縱員或一個操縱員一個技師。在1960年前AD系列預警機生産了417架。以4架爲1組的標准編制配置在各艘航母上。

1957年又有一種新的預警機出現在美國航母甲板上,稱爲SF-1。它是用C-IA“追查者”(Tracer)型運輸機改裝而成,其顯著特點是其雷達天線罩不再挂在機腹,而是架在機背上。這是一個固定的、扁平橢圓流線型線罩,長徑和高度分別爲9.5米與1.5米。機上雷達是AN/APS-20的改進型,稱爲AN/APS-82。它的天線口徑加大到4.3×1.2米。因此,雖然爲了提高可靠性有意降低了雷達發射功率,但雷達對小型飛機的探測距離仍可達150千米左右,並且雷達上還采用單脈沖技術,可測出目標的飛行高度。機內除2名飛行員外,還有2個雷達操縱員的位置。WF-2後來改稱E-1B,可以說是美國預警機E系列的鼻祖。

  英國在二戰結束初,仍擁有多艘航母,因此亦需要裝備艦載預警機。自1951年起,它引進了美國的AD-4W“空襲者”預警機。稍後它又自制了AEW.3“塘鵝”(Ganner)型預警機。這是一種有同軸反相旋轉雙旋槳艦載機,機腹雷達仍用美國的AN/APS-20。機內可容2名雷達操縱員坐在駕駛員後面。“塘鵝”AEW.3一直服役到1978年,伴隨英國最後一艘航母“皇家方舟”號退役而消亡。

在滿足海軍的同時,英國空軍亦需要岸基的預警機。它利用戰後開始生産的遠距離海上巡邏機“沙克爾頓”(Shacklerton—英國探險家名)型作載機,仍在機腹安裝AN/APS-20雷達天線罩。機上有5個飛行員和8個雷達操縱員,續航時間可達10小時。

  從上述中可見,AN/APS-20雷達及其改進型是美國和英國早期各種預警機唯一采用的雷達。進入50年代後,除美、英兩國外,前蘇聯亦開始了預警機的研制。其第一研制計劃稱爲“拉瑪”計劃,于1951-1954年間展開。該計劃的內容是以蘇制雙發運輸機“裏-2”作載機,裝上新研制的S波段雷達。雷達天線與天線罩裝在機腹下。天線波束寬爲方位6°,俯仰10°。雷達發射峰值功率150Kw,脈沖寬度0.6μs,脈沖重複頻率2,000Hz。這一雷達的發射功率與天線孔徑者較AN/APS-20低數倍,因此可估計其探測小型作戰飛機的距離低于100千米。但該雷達已具有外相參動目標顯示電路,即有初步的雜波濾除能力,與AN/APS-20改進型相似。以後,未見到這一預警機的生産和裝備的報道。

60年代以後,由于大國集團間的冷戰與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大國參與或支持的局部戰爭也就連續不斷,空中打擊力量在戰爭中重要性不斷增長,這些因素帶動了預警機系統的迅猛發展。而電子技術,特別是雷達技術的進步使預警機在性能上實現躍進成爲可能。

  E-2系列預警機的發展史

  預警機系統第一個較顯著的進步是60年代初美國E-2系列的誕生。E-2是由格魯門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在50年代末期開始合作研制的成果。它的首要特點是:作爲艦載預警機,能在高海情下探測距離在300千米外的低空小型目標,並具有一定的引導己方飛機能力,能在母艦300千米外巡邏4小時。

  通用電氣公司爲達到對雷達所要求的探測指標,改用UHF波段(400Mz)。因爲在艦載機能出航作戰的各種海情下,海面對UHF雷達波的反射雜波更比S波段低10bB左右。此外,在當時,用UHF波段的電子管大功率發射機可做到較小的體積和重量。但UHF的反射面天線,如要得到與AN/APS-20同樣的方位角分辨力,則需10米左右的口徑。這顯然是艦載機難以負擔的。因此通用電氣公司采用了12單元八木天線陣來替代反射面天線。這樣可使一個有AN/APS-20同樣方位角分辨力的UHF天線,連同安置在其反向端的敵我識別(IFF)詢問機天線陣,能夠容納在一個直徑7.32米、高度0.76米的扁圓形天線罩內。通用電氣公司又采用天線罩與天線一起旋轉的辦法,減輕了天線罩的電氣與結構設計難度。“旋罩”一詞由此産生。

  爲了既能確保巨大的平均發射功率以支持雷達探測威力,又要盡量減少接收到海面反射的雜波功率,以求在高海情條件下目標信號不被雜波掩蔽。通用電氣公司采取了50年代後期出現的雷達脈沖壓縮新技術。雷達發射的脈沖寬12μs,但脈沖內有頻率調制。在接收機電路中插入一個脈沖壓縮電路,輸出的脈沖信號就被壓縮到約0.2μs。這樣使接收到海雜波功率降低到了約1/60。因此再加上AN/APS-20改進型上已成熟的外相參動目標顯示電路,這一雷達就達到了在高海情下遠距離探測低空飛機的要求。

  1960年,通用電氣公司研制成功了這一雷達,定名爲AN/APS-96。格魯曼公司爲這一預警機系統專門設計和制造了一種載機。它在雙人駕駛艙後有一個粗短的機體,包括長3.35米的電子設備艙,和在其後面有3個顯控臺的操縱員艙。這3個顯控臺分別供雷達監視員、任務指揮員與引導控制員使用。全機長17.55米。又寬又長的機翼與機尾翼都放在機身之上,翼展24.56米。爲了減少在母艦上占有的面積。機翼除中間部分外,兩邊可向後摺。緊靠兩邊後摺交連是兩個短艙,艙內上部安裝了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下面則是起落架。這一對提供近萬匹馬力的發動機使該機在母艦甲板上能以23.54噸全重起飛,並在6,000~9,000米的高度上,以450~480千米/小時速度巡航。飛機載燃油5.6噸,足以續航2,580千米,從而達到了在離母艦300千米處巡邏約4小時的戰術要求。

  扁平的旋罩安裝在機背中部偏後位置,爲了在工作時天線盡可能離開機身以減弱後者對前者波束的影響,又要使載機的總高度低于航空母艦機庫5.53米的限高。格魯曼設計了一個特殊液壓升降裝置使910千克重的天線旋罩在入庫時能降低0.66米。爲了克服機背大旋罩産生的氣流影響,機尾設置了4個垂直安定面。

  第一架原型機于1960年10月21日首次試飛。1961年4月19日,經過改進後的飛機又試飛成功。1964年1月19日開始,這種被稱之爲“鷹眼”(Hawkeye)的預警機開始提交美海軍,定型爲E-2A,當時部署到太平洋艦隊的航母上取代原有的E-1B。到1967年E-2A機共生産59架(不包括原型機)。

  不久,格魯門公司和海軍維修廠針對E-2A使用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改裝,改裝後稱之爲E-2B,1969年2月20日,E-2B首飛成功。到1971年12月,海軍將51架E-2A改裝爲E-2B。

  此次改進的重點是用AN/APS-111雷達替換AN/APS-96雷達,後者的特點是采用了60年代研制成的機載動目標顯示技術(AMTl),又以數字電子計算機替換了原來的磁鼓存儲器與模擬跟蹤器,使雷達在海平面上發現和跟蹤低空飛行目標的能力又提高了一大步。

  但AN/APS-111雷達在靠近陸地的海域工作時性能仍不能令人滿意。島嶼與海岸的強散射雜波仍掩蔽了要觀察的飛行目標。當時美海軍在地中海與東南亞、南海都遇到這類問題,因此它要求通用電氣公司繼續改進雷達的下視能力。70年代初,通用電氣公司又推出了AN/APS-120雷達。它采用了當時屬最先進的動目標檢測(MTD)技術,其核心是對每一距離單元上的信號進行多普勒頻率濾波,以區別雜波和飛行目標。當時還以模擬器件爲主,因此電路十分複雜。同時爲使多普勒頻率區分有效,必須使信號頻率很穩定。因此又大力改進了雷達發射機和接收機本地振蕩器的頻率穩定度。此外,又讓航空部件公司將飛機螺旋槳從鋁質改爲由鋼心、塑料蜂窩結構與玻璃鋼外皮組成,由此減弱了螺旋槳反射作用對信號産生的頻率調制。這些措施綜合起來改善了雷達在地面雜波幹擾下的探測能力。

  繼E-2B之後,美海軍又展開了E-2C的研制,1971年1月20日,煥然一新的E-2C首飛成功。與E-2A/B相比,E-2C的外形變化並不大,只是因加裝ESM系統,在機頭、機尾與兩翼端各安裝一組電子偵察螺旋天線,因而機鼻伸長了0.53米。另外爲了改善電子設備冷卻系統,在機翼中部前面加裝了一個熱交換器。E-2C的主要變化來自于內部,其核心爲AN/APS-120雷達,加上一套利頓(Litton)公司的電子偵察系統(ESM)或稱被動探測系統(PDS)APR-73,又配以新的計算機OL-77/ASQ與改進的顯控臺APA-172以及新的導航與通信設備。

1971年中,E-2C生産型樣機開始生産。1972年9月23日,生産型樣機首飛成功。首架E-2C于1973年底交付美國海軍,1974年2月開始形成作戰能力。其總體性能與可靠度得到使用者的較高評價。因此美海軍決定以它作爲定型裝備,到1984年用E-2C已替代了所有的E-2B。在以後的時間裏,E-2C的雷達仍在不斷改進。1978年試制成功“先進雷達信號處理電路”(ARPS),用數字AMTI替代了原來的模擬電路,並增加了抗旁瓣電子幹擾功能,改裝ARPS後的雷達被稱爲AN/APS-125。安裝了AN/APS-125雷達的E-2C進一步提高了目標探測和抗幹擾能力,對不同目標的發現距離是:高空轟炸機741千米,低空轟炸機463千米,水面艦艇360千米,低空戰鬥機408千米,低空巡航導彈269千米。在受幹擾時,AN/APS-125雷達的作用距離會減少5%左右。  

  1984年,萊德朗公司(Randtron)又研究降低天線旁瓣方案,並于1987年完成了新的天線與天線罩設計,稱爲“全輻射口徑控制天線”(TRAC-A)。采用這種新天線的雷達稱爲AN/APS-138。AN/APS-138還增加了發射頻率跳變數(由4點增加到10點)和多普勒頻率濾波路數(由16路增到32路)。從1987年起E-2C上的AN/APS-125型雷達陸續被改裝成AN/APS-138型雷達。到了1987年,又出現一種略加改進的雷達型號——AN/APS-139,該雷達的主要改進是在濾波器、旁瓣對消電路與信號處理器等方面。美海軍原計劃1989年後進行改裝,但後來因得到性能更好的AN/APS-145方案而停止下來。AN/APS-145型雷達的改進目標是提高探測能力以對付隱身目標,改進雜波濾除能力和自動檢測/跟蹤性能,以便在陸地上空有較好下視探測能力。該雷達具有全發射孔徑控制天線,可減少旁瓣引起的偏差幹擾。自動目標跟蹤和高速處理能力可使每架E-2C飛機能自主和同時對2,000多個空中目標進行跟蹤並控制40多個截擊任務。美國出口到臺灣的E-2T預警機上就安裝了AN/APS-145型雷達。

  1994年12月,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收到了將E-2C改裝爲“鷹眼”2000的改型合同,合同經費爲1.55億美元。改裝關鍵部件是任務計算機,在“雷神”940基礎上安裝新的A500MP處理系統,硬件與E—8C相同,改進後的試驗工作于1997年1月24日開始,1997年年中完成。大部分的技術與作戰評估于1999年進行。新型計算機重量減輕了一半,價格減少2/3,處理能力提高14倍。其他改進還包括衛星語言和數據通訊能力以及空中加油能力等。

  目前,E-2C的總訂貨量約186架,其中美軍海軍訂購了153架。E-2C系統的生産預計要持續到21世紀初,因此,其技術升級改造仍在進行之中。新型的E-2C將淘汰AN/APS-145型雷達,有可能采用正在研制的ADS-18型雷達,該雷達采用電子掃描天線和空間—時間自適應處理技術,以便在雜波中探測目標。ADS-18型雷達仍以UHF頻率工作,可提供連續的360°覆蓋,而不是每10秒一次的重訪速率提供覆蓋。E-2C的改進將使其能更好地探測較小的巡航導彈類目標。

  爲了提高E-2C的整體性能,從1986年開始,其載機上用T56-A-427新型發動機替代了原來的T56-A-425型發動機,從而提高了25%的功率,並節省燃油消耗。

  E-2C預警機亦可用于岸基,岸基機可以允許更大的起飛重量(27.16噸),因此可附加外挂油箱,從而增大約2小時的巡邏時間。

  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E—2C預警機也成爲美國大軍火商手中的暢銷貨。1980年以色列首先得到4架,1982年起日本也進口8架,還將增加到12架。此外,埃及到1987年已購買了5架,新加坡買了4架,1995年美國不顧我國的強烈反對,又非法提供給臺灣當局4架(E-2T)。上述這些E-2C都屬岸基型。

  E-3系列預警機的發展

  在陸地上,複雜的地形對雷達波的反射比相對平靜的海面要強得多,沙漠與平原地區反射強度與4~5級海情的海面相當,山區要增大10~15dB,城市再增大4~5dB。因此機載雷達從空中下視低空小型飛機時,在海上接收到雜波功率可能大于目標信號30~40dB,但在陸地上可能會達到50dB(即十萬倍)或更高。早在50年代初,雷達理論研究就指出要對付這樣強的雜波只能采用脈沖多普勒(PD)雷達技術。這一技術在探測近程目標(幾十公裏)的機載雷達上,如火力控制雷達,實現起來困難較小。因此1956年美國西屋(Westinghouse)公司首次研制出一部機載截擊用的PD雷達樣機。在得到美空軍的投資後,1959年起陸續研制出DPN-53(供“波馬克”遠程飛航式防空導彈用)與APG-59(供F-4戰鬥機用)等型雷達。其中APG-59在60年代共生産了1,000多部。

  然而,PD雷達技術應用到探測400千米的遠程雷達上難度就大得多。主要原因是對于雷達天線低旁瓣電平的要求、雷達發射機頻率高穩定的要求以及雷達信號處理大容量、高速度的要求都幾乎是與探測距離成比例提高的;而這些要求的技術指標都超過了60年代初世界先進雷達技術能達到的水平。爲此,1963年起,美空軍提出“陸地上空雷達技術”計劃,資助西屋公司及其競爭者休斯(Hughes)公司,研究突破這些技術難點。1967年與這兩家公司簽訂合同,讓它們各自研制出一套雷達試驗樣機供檢飛評比。

對于載機,美空軍亦在1967年資助兩家航空公司——波音(Boeing)與麥道(Mcdonnell Douglas)——研究能裝置新型雷達與通信、控制電子設備的機型。波音公司建議用707大型客機改裝,麥道公司則舉出與之相當的DC-8客機,但兩者都建議用機背上加旋罩的設想。最後被選中的是波音方案,即用707—320B飛機換上4臺TF-33(每個推力95.6N)型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並在機背中後部安裝一個直徑9.14米,高度1.8米的雷達天線旋罩。

  707—320B飛機長43.68米,翼展39.27米。改裝成預警機後,起飛重147.4噸,在8,500~9,000米高度上,巡航速850~950千米/小時,續航11小時,可離基地1,600千米處巡邏6小時。

  1970年西屋和休斯各自完成一個雷達試驗樣機,由波音安裝在兩架707—302B上,定名爲EC-137D。從1972年4月到9月,美空軍在5種不同的地面上空(沙漠、農田、起伏林區、光禿山區及海面)進行49次290小時檢飛。包括各種目標對象與有無電子幹擾情況。檢飛結果評審後,西屋樣機被選中。以後這新的預警機系統定名爲E-3A。另外,有一個代號叫“哨兵”(Sentry),還常常被稱作AWACS,這是“空載警戒與控制系統”(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的縮寫。

  西屋的雷達稱APY-1,工作在S波段。它的天線寬7.3米,高1.5米,是由30根水平開槽波導管垂直堆疊而成的平面天線。西屋公司在這一天線上突破了當時低旁瓣的先進水平。就以陳列在西屋博物館(Westing house Museum)中第一個成功的天線樣品而言,其最大方位旁瓣爲-39dB,平均旁瓣低于-55dB,確屬當時世界上研制成的雷達天線中的最高水平。每一開槽波導的饋電端點上有可控移相器。因此,天線的垂直波束是可以相控掃描的。這使雷達當天線在方位上以6轉/分旋轉搜索目標同時,在仰角上能借相掃波束來測定目標仰角或高度,具備了三坐標雷達功能。此外,仰角相掃還用于自動補償飛機平臺在飛行中的俯仰和橫滾,包括轉彎時的坡度角。在這裏順便補充一句,E-2C因沒有天線平臺穩定措施,在飛行轉彎時不允許壓坡度,只能作令飛行員討厭的側滑。

  雷達天線罩是與天線在電磁性能上一體化設計,即使天線罩不僅盡量減少對天線旁瓣電平升高的負影響,並且通過控制罩上各部分透波材料的介質特性,使天線下半球的旁瓣輻射部分折射到上半球去,從而更減弱地雜波進入雷達。在雷達天線的背面,中部安裝了IFF天線,兩邊則是對友機引導用的UHF數據鏈(TADII-C)天線。後者有強方向性,並且只在旋轉到對正友機時才發射,因此有較強的抗電子戰能力。爲保持飛機氣動上穩定性,天線旋罩被安置在機身重心之後。對雷達而言,這一位置增大了機身對天線下視角阻擋範圍,形成機下有45~75千米的盲區。

  APY-1雷達的發射機采用了具有高穩定度的速調管作功率輸出。平均功率8kW的發射機、調制驅動系統、波導系統、濾波器、高壓高穩定電源、冷卻系統與接收機安裝在機後部行李艙內。前部行李艙則安裝了電源系統、部分通信設備和冷卻系統。因此E-3A甲板上的大面積機艙內,布置寬松。在飛行艙後的前設備艙安裝了主要通信設備、中心計算機。緊接的操作員艙有3排9個顯控臺,機身後部電子艙有信號處理器、導航設備和維修控制顯示臺。機體中段留有空艙室,可用于增加指揮顯控設備,亦可用作會議室,在機身最後部還有乘員休息室、廚房與衛生間。因此,波音-707-320型載機爲預警系統乘員提供了寬敞的操作與休息條件,並可乘載雙班工作人員。

  APY-1雷達除發射機輸出功率管與驅動行波管外,雷達電路都采用了60年代已成熟的半導體器件,提高了這一龐大複雜電子系統的可靠度。信號和數據處理已采用當時最先進的IBMCC-1計算機,使這一PD體制遠程預警雷達所要求的近百萬次/秒的計算速度成爲可能。APY-1雷達的特點是分辨力強,有良好的俯視能力。對低空超低空飛行目標的發現距離爲400千米,對中高空目標的發現距離爲600千米,雷達每次掃描能識別與顯示600個目標。

  E-3A裝備了13個通信電臺,除引導用的TADIL-C數據鏈外,有傳遞雷達情報的TADIL-A數據鏈,此外有UHF與VHF調頻與調幅的話音臺、短波(HF)遠距離通信用的話臺和數據鏈,以及應急呼救臺與導向臺等。E-3A還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慣導系統、多普勒導航雷達和其他導航設備。

  從1973年1月起對E-3A的系統集成開始檢飛考核,除檢驗載機性能、雷達和其他任務電子分系統的功能外,亦考核系統與空軍、海軍的防空系統及通信網的接口交連情況。信號處理技術與計算機的飛行作戰軟件在檢飛中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因此這一檢飛持續到1997年5月才結束,共飛行了986架次4,573小時。由此可見預警機系統總體的複雜性。

  E-3A的批量生産始于1975年。從1977年到1981年波音公司向空軍交貨22架。但這期間西屋公司增加了APY一1雷達的海上探測能力,改型稱APY-2。同時IBM提供新的計算機CC-2,比原來CC-1在速度和存儲量上都提高近3倍,從而使雷達操縱員不再需人工起始航迹,跟蹤航迹數亦從100增到400。空軍還要求增加5個雷達顯控臺。並增加1個HF與5個UHF電臺,後者有抗幹擾能力。任務電子系統作這些改進後,預警機系統改稱E-3B。第23架起即按此型生産。E-3A/B共生産34架。

1978年起,北約決定花費20億美元爲歐洲防空系統引進18架E-3A。要求配備類同E-2B的任務電子系統,要提高海面探測能力。還增加了載機自衛系統,包括電子幹擾(ECM)與翼下空—空導彈挂架;再加1套爲海上遠程通信的HF電臺。這18架北約E-3A機從1981年到1985年提供。系統總裝由德國多尼爾(Donier)公司承擔。

  從1984年開始,按E一3B任務電子設備改裝E-3A,並在通信分系統中增加先進的“聯合信息分配系統”(JTIDS)設備。改裝後稱E-3C。1991年起又在E-3B/C與北約E-3A上加裝了電子偵察系統AN/AYR-1。

  1989年美空軍又與西屋公司簽訂一個“雷達系統改進計劃”(RSIP),研究較大規模地改進APY-1/2的探測性能,使它能對付隱身飛機、巡航導彈和惡劣的電子戰環境。改進的主要點是將發射脈沖改爲可壓縮的波形,用自適應信號處理器替代原來的多普勒處理器,用一個新的計算機與相應軟件來完成信號處理與目標數據關聯任務。雷達的監視維修顯控臺亦以功能強的新型號替換。

  除雷達外,美空軍還投資改善其他電子分系統,如中心計算機更換新型CC-2E,加GPS導航校正設備,換新型彩色顯控臺等。這些改進項目按計劃在1993年與1994年檢飛。提供北約的E-3A則由德國航空航天公司承擔改進項目的組裝與檢驗,預計在1995年開始。90年代後期要執行的這些改進計劃表明E-3系列預警機將使用到2000年之後。

  除北約外,1986—1987年美國賣給沙特阿拉伯5架E—3,但仍由美國軍人操縱。1990~1992年法國進口5架,編號爲E-3FSDA。1986年英國政府決定停止發展自己的“獵迷”預警機,轉向美國訂購7架E-3,1990~1991年交貨,編號爲E-3DAEWMK1。E-3系列預警機共生産68架,1992年停産。1992年日本不滿足于E-2C機,向美國要求訂購4架E-3級的預警機。美國于1993年同意由波音公司用波音767客機改裝成E-767。機內任務電子系統與E-3改進型相同。由于767有更大的載重(171噸)和機艙容積,因此可增加任務電子作戰人員(由E-3的14人增至18人)和相應的顯控臺。續航時間亦增加了,能在基地1,600千米外巡邏7小時。

  英國的預警機的發展

英國是雷達科技和工業上的強國,在60年代亦開始研究自己的預警機系統。英國科技專家對預警機與雷達方案上有其獨創性的設想。例如,他們主張雷達天線分兩個安裝在機頭與機尾天線罩內,各自掃描180°,不受機身的任何阻擋。又如對雷達本身他們曾主張用間隔調頻連續波(FMICW)體制來探測強雜波中的目標信號。這種技術在電路上比PD雷達技術要簡單。在當時只有模擬電子器件的條件下,在系統成本上與可靠性上有顯著優點。

  1966年選定載機,采用由英國航空航天公司(BAe)制造的噴氣式民航機“彗星”(Comet)型爲基礎改進成的反潛巡邏機“(Nimrod)MR.2。”1968年開始調用一架彗星機作試驗平臺。到1971年,世界電子技術,特別是半導體、微電子技術與數字技術的發展,使預警機雷達體制方案不再對FMICW有利,經過1年時間的爭論,1972年英國專家亦認爲PD雷達體制更適宜于預警機遠程雷達。“獵迷”預警機方案也決定采用PD雷達。英國防部與英航空航天公司及馬可尼(GEC-Marconi)公司簽合同,由前者改裝飛機,後者研制雷達和承擔任務電子系統的總體配套。

  1977年彗星試驗機改裝完成並進行初步檢飛,結果是令人鼓舞的。軍方認爲按1974年與研制方確定的系統方案是有希望可以達到它提出的戰術技術要求。因此同年英國防部決定投資上述兩家公司研制7架預警機,編號爲“獵迷AEW.3”。彗星試驗機繼續進行飛行試驗至1982年。

  英國軍方對預警機系統的戰術技術要求是較高的。除探測距離較小(250千米)外,它要求有E-2C的良好海上搜索能力和電子偵察(ESM)能力,亦要求有E-3A的三坐標定位功能和高分辨力,並且在陸地上空亦能下視探測低空飛行目標。由于獵迷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波音-707-320的約一半(80.5噸),機內不能多載任務操縱員,因此軍方一開始就要求系統能自動起始和跟蹤目標航迹,最大達400批。

  獵迷預警機的技術方案是在70年代初制定的。它可以利用當時已出現的電子新技術,因此方案是較先進的。

  例如,S波段平均功率10kW的雷達發射機,采用柵控功率行波管,體積和重量都比E-3A同一功率等級的速調管發射機要小得多。信號處理器采用大規劃集成電路和微處理機。中心計算機與雷達操作控制、信號顯示、故障自動檢測、導航計算等微處理機用總線連接,有較高的效能。整個雷達系統連同6個顯控臺總重量約3,700千克。直徑3米、長度5米多的頭尾天線罩各重約400千克。這些在當時都屬很先進指標。曾被認爲是一個技術難點的前後天線發射功率轉換開關,馬可尼公司亦解決得很漂亮:損耗低(小于0.2dB)和壽命長(大于10萬次轉換)。

  獵迷AEW.3預警機翼展爲35.1米,機身長42米,直徑3米,屬細長形。因此機內布局是前部操作艙內導航席、通信控制臺與6個雷達顯控臺排成一列,面向左側。中部電子艙內兩側安裝雷達發射機,信號處理器、數據處理器、其他任務電子設備和冷卻設備。後艙是小型的乘員休息室與廚房。獵迷機的飛行高度與速度與E-3A相當,續航時間稍低,可保證在基地1,100千米外巡邏7小時。值班乘員包括飛行組4人、任務指揮員1人和操縱員5個。另外,還可以加乘少量備份人員供替換。

  1982年3架獵迷機改裝完成,其中2架有任務電子設備。此後即進行長時期的檢飛試驗。從1982年至1985年飛行試驗140余次,超過1 000小時,飛行地區主要在北海與英國上空,1982年馬島戰爭後,亦曾在南大西洋試飛,並試驗空中加油。1985年11套雷達與顯控分系統已生産出來。

  在獵迷預警機研制過程中,英國政府中存在不同看法。早在1974年,美國就派E-3A樣機飛到歐洲來試驗和演示,並向北約推銷。北約部長會議經過多年討論,終于在1978年底決定訂購E-3A預警機。英國是否亦采用E-3機還是獨立發展自己的預警機系統也激起了爭論。

  獵迷樣機檢飛的紀錄表明:該系統設計上存在兩個缺陷:①是它采用中重複頻率PD雷達體制,能探測到相對速度較低的目標,最低速爲72千米/小時。這本來是一個優點,易于探測到尾追敵機和不丟失機動側飛目標。但是60年代建成的英國和歐洲大陸上很多高速公路,有大量高速汽車能超過這一速度門限,構成了該雷達在陸上下視時的主要虛警來源。這些虛警使雷達無法進行航迹的正確互聯,亦即它在陸上難以識別和跟蹤低空飛機。②是它的發射機可靠性設計不良,平均故障間隔只有17小時,無法保證系統的任務可靠度。另外,對載機容積狹窄,任務人員工作、休息條件差亦引起使用方不滿,盡管載機選型是10年前軍方確定的。

  在這種情況下爭論的優勢開始倒向購進E-3A這一邊。特別是美國提出補償訂貨優惠方案,即如英國以15億美元購買6架E-3A,則美國可向英國訂購20億美元(另一說爲30億)的産品作爲補償。這使英國朝野除研制獵迷機的馬可尼和英航兩家公司外,都逐漸改變態度。雖然到1985年底英國已開發本國的預警機系統上投資總數達9億英鎊,民間智囊集團——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撰文認爲,由英國投資開發,又只生産12架預警機“是走堅持自己生産的荒謬道路”。

但馬可尼公司,奮發改進。它針對陸上下視的虛警問題,在1985—1986年改換了雷達天線,使之具有更低的旁瓣電平,又在信號處理分系統中加入一特殊的“地面動目標濾除電路”。這一電路很有效,基本上可消除地面動目標虛警。對發射機亦提出了改進方案,改進了的發射機可提高平均故障間隔到175小時。它組織改進後的獵迷機在北海和歐洲大陸上的檢飛。其中有在法國東南部山區上空觀察阿爾卑斯山區飛行目標的成功紀錄。它請國際上知名雷達專家以“獨立專家小組”的名義參加檢飛,觀察目標發現和跟蹤情況。獨立專家小組的評審報告認爲該系統已達到了軍方的戰術技術指標。但是爲時已晚,1986年12月18日正當獵迷還在作最後一次試驗飛行時,傳來了英政府的決定,停止獵迷預警機系統計劃,轉向美國訂購E-3A預警機。  

  前蘇聯的預警機系統

  前蘇聯在與西方軍備競賽中亦努力發展預警機。1958年至1964年執行代號“列亞娜”(Liana)的計劃,研制L波段的機載遠程探測雷達。載機選用大型民航機圖-114D。

圖-114D有4個12,000有效馬力的渦輪旋槳發動機,起飛全重175噸,略大于707—320B。機身容積與707-320B相當。因此,圖-114D改裝後適宜用作預警與控制機,改裝後的編號爲圖-126。

  圖-126的雷達天線旋罩與E-3相似,安裝在機背中後部。旋罩直徑ll米,高2米。雷達發射機輸出峰值功率2MW,脈沖寬度4ps,重複頻率300Hz(可跳變)。雷達的雜波濾除仍采用50年代“拉瑪”計劃中試驗過的外相參動目標技術。與早期的E-2預警機雷達相當,這種技術只能保證在海上有遠程探測低空飛機的能力。從雷達平均功率和天線面積可估計其探測小型作戰飛機最大距離不低于300千米。

  1969年前蘇聯首次對外公開這一機型的照片。70年代裝備了約10架。西方新聞媒介曾報導,1971年該機被派往支援印度,監視巴基斯坦的空軍活動。但由于該機沒有陸上下視能力,此消息的可信度不足。

  與美國空軍的“陸地上空雷達”計劃相對應,前蘇聯亦在1960—1980年間對地/海面的雜波特性和雷達新技術、新器件作了理論研究與實驗工作,爲研制預警機PD雷達打好技術基礎。

與E-3相當的PD雷達預警機系統于80年代初研制成功,編號爲A-5。A-50的載機選用伊爾-76運輸機改裝後的A-50機起飛全重190噸,載油65噸,在9,000~10,000米高度上,巡航速度爲700~760千米/小時,續航力7.5小時,在離基地1,000千米處可巡邏4小時,還可接受空中加油以延長續航時間。A-50亦在機背中後部安裝天線旋罩。旋罩直徑10.2米、高2米。

A-50的雷達與E-3A的APY-1/2有多處相似。它亦采用S波段速調管作功率輸出的發射機,平行開槽波導堆疊成的平面天線,高重複頻率PD體制等。其不同處是:天線有較大口徑(9.4米長×1.8米高),發射機有較大的平均功率(20kW)。但天線的旁瓣電平稍高。特別是主瓣附近10°以內的旁瓣有-24~30dB;天線仰角上沒有相位掃描控制,只有機電穩定電臺;爲了保證仰角上有足夠的探測範圍,天線仰角波束由3個4.2°波束堆積合成。信號處理電路與數據處理計算機都還采用小規模集成電種,元件數多,體積大,可靠性低。由于這些技術上的限制,A-50雷達總體性能上不及E-3系列。例如陸上下視小型戰鬥機的最大探測距離約230千米,最大跟蹤目標批數爲50,測高精度爲距離的1%。

  A-50沒有電子偵察系統,但有電子自衛系統包括雷達告警分系統,X波段與C波段的有源電子幹擾機,還有裝在機頭和機尾兩側的幹擾箔條與紅外彈投射器。

  A-50機內布置很擁擠,駕駛艙後的前艙內左右兩側有8個顯控臺,分別供任務指揮員、6名雷達操縱員及1名雷達工程師使用。另外通信工程師和信息工程師各有一個控制席位。在顯控臺與控制席的上面與艙後部安裝了4個電子計算機、12個UHF與HF電臺,雷達信號處理分系統、有源電子幹擾分系統、低壓電源機櫃等,擠滿了機艙空間。後艙較小,裏面主要是雷達發射機、微波接收機、IFF詢問機和冷卻系統設備,還有一套與E-3A的TADIL-C相對應的S波段定向發射引導數據鏈。後者的天線也是與IFF詢機天線一起裝在雷達天線背面。擁擠的機艙內沒有乘員休息室,亦不能加乘輪換作戰人員。任務電子系統(俄國人稱之爲“無線電綜合體”)的供電由機身左側攜帶的輔助發電機組(APU)給出。該APU有強大的供電能力——4X120kVA,但它的渦輪發動機産生巨大噪聲,使機艙內的總噪聲水平達80dB以上,加重了乘員環境的艱苦性。

  1986年起A-50預警機裝備到前蘇聯空軍與防空軍,替代了圖-126。A-50共生産約30架。1990年蘇聯解體後,它們歸屬俄國。

  前蘇聯亦曾研制過艦載預警機系統。它是用運輸機安-72(更新型稱安-74)作載機,在其加強的巨大垂直尾翼頂上加裝了一個扁圓形旋罩雷達天線。此機前蘇聯的編號爲安-71,西方國家情報單位命名的代號爲“狂妄人”(Madcap)。安-72是全重27.5-34.5噸(按不同起飛滑跑距離)的短距起降小型運輸機。機長28.02米,翼展31.89米,有較大的機身直徑:3.10r米,與較寬敞的艙體容積:10.5米長、2.15米寬、2.2米高;載荷5噸時可續航2,000千米以上。兩臺D-36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大于30噸,使它能在高10,000m高度上巡航,巡航速度爲500~600千米/小時,並且起降距離較短。這些性能因素表明它適應于改裝成艦載預警機系統。據西方情報分析,認爲它是爲“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研制的。

  小型預警機的發展

 

費爾康預警機(PHALCON-AEW)。

埃裏眼(Erieye)預警機

前面敘述的幾種現代預警機系統都需有很高的研制成本。美國出口的E-2C機,每架(連同其後勤支援)售價在0.5~1億美元/架,E-3A則更貴爲1.5~2億美元/架。這些預警機的維護使用費用亦很高,如E-3A,飛行1小時的費用平均爲7,000美元。因此除資金雄厚的國家外,一般都購買不起,也“養”(使用、維護)不起。而作爲空、海軍一個不可缺少的機種,需求又都感迫切。在此情況下,80年代中,英美一些電子和航空公司提出了幾種小型預警機方案,尋求買主。它們推銷宣傳的中心點是價格很低,但仍能完成預警和控制的一定功能,不但小國家可裝備,大國亦可用來作爲大型預警機的補充。

  這些方案的特點是用小型運輸機作載機,用X波段的機載PD制搜索或火控雷達改造成爲預警搜索雷達。在這些方案中,真正研制出樣機,經過檢飛考核,參加了國際航空展覽,並有希望得到訂貨的是英國桑-依瑪(Thorn EMl)公司與P.B.諾曼(Pilatus BrittenNorman)公司合作推出的“保衛者”(Defender)預警機。

  “保衛者”預警機的雷達由桑-依瑪公司用X波段機載對海搜索雷達改造而成。用炭纖維作的天線反射面口徑爲1.37米寬×0.86米高。天線按低旁瓣要求設計。方位波束寬1.7度,仰角波束寬2.65o。旁瓣電平在主瓣近區-25~-32dB,遠區-40dB。發射機用柵控行波管爲功率輸出管,平均功率500W。脈沖重複頻率有中與低兩種,前者用于在地雜波中探測飛行目標,後者用于仰視探測或用于海上探測船只或飛機。載機是由P.B.諾曼公司的“島民”(1slander)機(軍用型稱“保衛者”)改裝。該機作運輸機時起飛重僅3.18噸。改裝時加固機翼,增大起飛重量到3.63噸。機頭加裝一個橢圓球形天線罩,內裝天線與掃描、穩定機構。由于機身阻擋,天線圓周掃描時,後向90°是盲區。

  載機長11米,翼展15米。機艙容積3.05米×l.09米×l.29米。只能容納兩個飛行員席和兩個雷達顯控臺,主顯控臺下半部安裝了信號處理器與數據處理及引導計算微機。載機巡航高度2,100~3,000米,不需氣密艙,巡航速265~280千米/小時。任務電子系統除雷達外,還包括:UHF電臺、簡化型電子偵察設備與精密慣導,總重量740千克。如乘載1個飛行員與2個雷達操縱員,則只能帶燃油450千克,續航時間約4小時。

  桑-依瑪公司選用“島民”機,是表明它的預警任務電子系統可裝在這種很輕型民航機上。如選用其他載量較大飛機,則續航時間可增大,顯控臺與操縱員亦可增多。例如選用德國多尼爾輕型機128-2,則同樣的設備與乘員,可續航8小時。若裝在英國民航機BAeHS748上,則可在機頭、機尾各裝一套雷達。覆蓋360°方位,並可有4個操縱顯控臺,8個乘員,續航5小時。

  桑-依瑪的雷達,由于發射功率與天線口徑都較小,用正常掃描周期(6轉/分),探測小型飛機的距離約120千米。要增大探測距離,只能縮小掃描角範圍或降低數據率。且因天線仰角波束窄,僅能搜索有限的空域高度。另外,X波段受氣象影響大,在雨天與霧天,電波傳輸衰減可使探測距離嚴重下降。因此“保衛者”預警機的功能是低水平的。其唯一吸引人的特色是售價與運轉費用都只有美國兩種預警機的1/10~1/20。

  “保衛者”預警機曾于1986年的英國國際航空展覽會上展出爲了參與競爭,美國西屋公司亦將它原來爲F-16戰鬥機配套的多功能機載雷達APG-66改造成爲小型預警機雷達。1991年西屋公司也將此雷達裝在“保衛者”輕型機上演示與推銷。

  相控陣雷達預警機的發展

  80年代以來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走向成熟。這種雷達以其掃描波束的高靈活性、系統的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等優點稱著。因此雷達專家們預測這種雷達將成爲新一代(或稱第三代)預警機系統的多功能探測設備。但在機載條件下采用這種雷達在系統工程上還有不少難點待解決。

所以進入90年代,雖然出現過很多方案和設想,但真正作出預警機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經過檢飛考核的,還只有兩個型號。這兩個型號的功能還不強,應該說它們是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

  第1個型號是由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研制的。由該公司下屬的埃爾塔(ELTA)電子公司研制有源相控陣雷達。以航公司在80年代中期就開始向外宣傳它的“第三代預警機”方案。稱之爲“法爾康預警機”(PHALCON-AEW)。它是相控L波段共形陣預警機(PHased Array L-band CONformal AEW)的縮寫。

  法爾康預警機的方案是:采用波音707機作載機。在其機身兩側前後各加一長方形平面相控陣天線,天線口徑前側爲10米寬×2米高,後側爲6.7米寬×2米高。在平面天線外加一玻璃鋼整流罩,使天線陣與機身基本上“共形”(意即外形相符)。機頭天線爲圓形平面陣,直徑2.9米,裝在一個圓球形天線罩內。機尾下部亦加裝一個小天線陣。設想用喇叭陣,外面有扁平天線罩。

  法爾康預警機的發射接收系統采用固體化發射/接收模塊(簡稱T/R模塊)。每一模塊內包含晶體管驅動級和功率輸出級、環行器、接收高頻放大器、幅度加權級(即衰減器)與移相器,是一個混合集成電路,輸出平均功率4瓦。8個T/R模塊組合成1個T/R單元,有共用的機盒和冷卻散熱管道。有源相控陣天線本來要求陣面上每個(或一組)天線振子都連接一個T/R模塊。

  在法爾康系統中則爲了降低雷達的成本、重量和耗電,全機184個T/R單元中僅80個固定連接在天線陣的中部各振子組(2個爲1組)上;其余T/R模塊則經高頻功率開關與各陣面輪流連接。所以雷達通常還是用360度圓周掃描方式進行搜索。雷達對5平方米2目標機的最大探測距離是360千米。

  相控陣雷達波束的靈活性優點表現在:

  1.發現可疑信號後波束可立即相控回掃過去進行認證,確定是噪聲還是目標信號。如是前者即放棄之,繼續向前掃描搜索,如是後者則可起始目標航迹。這種回掃認證在0.1秒內可完成,而機械旋轉掃描的雷達則要等到一個掃描周期(通常是10秒)之後才能再次觀察此信號;

  2.在正常全方位搜索的同時,可對重點目標進行“全跟蹤”,即對這些目標提高探測數據率到4~5秒/次,並增大雷達波束對目標的照射時間。這樣可對機動目標保持跟蹤,並提高測量精度;

  3.對重點區域可進行慢掃描以增大探測距離。  

  如在機側左右70o範圍內以15秒/次的周期搜索,可增大探測距離約30%。法爾康預警機的任務電子系統中除雷達和顯控臺外,還包括電子偵察分系統、通信偵察分系統、通信分系統與導航分系統等。這些分系統都可采用80年代的新技術成果來提升性能。

  但是最終法爾康系統方案未能實現。1989年起以航公司獲得智利的合同,開始研制一種簡化的預警機系統。這一系統代號爲“神鷹”(Condor)。1993年初完成系統綜合,開始檢飛,1993年又飛往法國,參加巴黎國際航展,1995年初交付智利空軍。

  神鷹預警機與法爾康方案的不同點在于:

  ①只在機身前部兩側和機頭安裝雷達天線陣面。掃描範圍260o,機尾向有100o是盲區;

  ②3個雷達天線平面陣都是由垂直的行波天線平列組成。每l列行波天線與1個T/R模塊連接。機側天線有96列,機頭天線有64列,分別連接12個和8個T/R單元。全機共有T/R單元32個(或T/R模塊256個)。天線陣的波束掃描,方位上由T/R模塊的相位控制;仰角上由雷達載頻變化來控制。因此,相位控制點數與T/R單元數比法爾康方案要少近一個數量級;

  ③方位上用單脈沖技術測角,仰角上不作角測量。該系統屬二坐標雷達。

  據測試,神鷹預警機對5米2目標機的探測作用距離約爲法爾康方案的64%。由于任務電子設備總重較小(約10噸)。神鷹預警機可續航11.9小時。

  第2個型號是瑞典愛立信(Ericsson)公司承包研制的“埃裏眼”(Erieye)預警機。該機的特點是將一平衡木形的天線與天線罩裝在小型民航機(或稱通勤機)米德羅Ⅲ(Metr。Ⅲ)的機背上這種背鰭式天線是一個創新。

  瑞典國防部根據其國家的防禦作戰思想,認爲它們的預警機主要是用于在國境線內巡邏,提前發現境外有入侵意圖的敵機,及時報知防空指揮系統,由後者指揮和控制防空兵力。對預警機的載機要求是小型機,其目的一方面是爲了節省購置費和維護使用費,另一方面在國內巡邏不要求遠離基地,允許減少續航時間。並且在戰時小型機能在公路上起降,可提高生存能力。

小型載機和遠距離監視這兩個有矛盾的要求,在背鰭式有源相控陣天線方案中得到了較好解決。背鰭式天線罩長9.7米,高0.8米,前端有一個冷卻系統的沖壓空氣入口,內部有一個8米長×0.6米高的S波段相控陣天線。每面有178(水平向)×12(垂直向)個天線振子。兩個面之間安裝192個固體化的發射/接收模塊,每一模塊與8個天線振子連接,其平均發射功率爲15W。模塊內部含電子開關可受控與左面或右面天線陣相連。因此每一面相控陣在有源時平均發射總功率約3kW。

  這一發射功率及天線面積如與E一3A相應參數比較,可推算出此雷達探測距離約爲E一3A的70%。但整個“平衡木”(天線罩與罩內設備)的重量僅800千克。

  載機內除雷達信號處理器與數據處理器外只裝一個顯控臺。由一名雷達操縱員將雷達探測到目標的數據通過無線數據鏈傳送到地面防空指揮所。挂在機腹下的輔助電源吊艙(APUT-62T)輸出功率爲60kVA,供雷達等用。

  除“平衡木”外,任務電子設備總重700千克。因此,起飛總重僅7.85t的MetroⅢ小型機可以承載預警任務電子系統和一個雷達操縱員,在7,000~7,500米高度上經濟航速270~300千米/小時,能在離基地185千米外,值勤4~6小時。

  瑞典國防器材管理局于1982年開始向美國仙童(Fairchild)航空公司提出改裝該公司MetroⅢ型機的設想。

  MetroⅢ機本身長18.09米,翼展17.37米。在機背上加裝長條“平衡木”後,飛行阻力增加很小。爲克服其對尾部氣流擾動與對側向操縱性的負影響機尾垂直舵面加大,並增加兩個小垂直安定面。

  1987年樣機交付瑞典,由愛立信公司加裝它研制的雷達PS-890(新編號爲FSR-890),並承包系統總體。1988年曾將樣機在英國國際航空展覽中展出。1991~1992年系統檢飛考核,表明在飛行高度7,000米時,典型的作用距離爲:對大型機300千米,對小型戰鬥機200千米,對巡航導彈l00千米,達到了瑞典空軍的要求。

  1992年底瑞典國防器材局向愛立信公司訂購6架埃裏眼預警機,但載機改爲瑞典薩伯(Saab)公司生産的Saab-340型機。Saab-340較MetroⅢ大。機身長19.73米,翼展21.44米,起飛總重12.93噸。因此可裝4個雷達顯控臺與相應操作員。

  由Saab-340改裝的埃裏眼預警機飛行高度7,500~8,000米,巡航速度450~470千米/小時,可在離基地185千米處,值勤7~ 9小時。並且增加顯控席位和通信設備後,它基本具備了控制、引導己方飛機的功能。

  因此瑞典現在對埃裏眼預警機設想有兩種配套方案:

  ①是空中監視,地面控制(Airborne Surveillance,Ground Control---ASGC)

  ②是空中監視,空中控制(Airborne Surveillance,Airborne Control——ASAC)。

  但應指出,埃裏眼雷達陣面波束(波束方位寬1°,仰角寬10°)在方位上相控掃描 ±60°,只能對機身兩側各搜索120°,機首與機尾方向各有60°盲區。波束在仰角上不相控掃描。雷達對目標不測定其仰角或高度,屬二坐標體制。可見此雷達的搜索、控制功能是有局限性的。

  愛立信公司在1996~1998年向瑞典空軍交付6架預警機。此外它又與荷蘭福克(Fokker)飛機公司協議,准備在FOKKER 50民航機上安裝埃裏眼背鰭天線雷達,定名爲王鳥(King Bird)MK2E。

  Fokker 50機比Saab 340更大。該機長25.25米,翼展29米,起飛重量21噸。機艙內可載更多任務電子設備(如電子偵察分系統)和操作人員。飛行高度7,600米,巡航速度480千米/小時,可在離基地556千米處,值勤8小時。

  1996年,愛立信公司又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協議,將C-130運輸機作爲載機加裝埃裏眼雷達的新預警機系統。

http://www.armsky.com/army/Class48/200505/1795.html

 

中國海軍稱雄南沙需要大型預警機

  編者按:最近網上有關中國預警機的討論很多.本刊的資深作者張鵬翼對此發表了他個人的看法。
  可以預見在未來20年內,我國海空軍的作戰範圍必須延伸到第一島鏈以內的地區,即朝鮮半島,沖繩島、臺灣島和南海海域。這一範圍距我國海岸線約 500~1500千米,已經超出了地面雷達的控制範圍,必須有預警機充當空中指揮和預警平臺。除此之外,國土防空任務對預警機的需求也十分迫切。由於地面 雷達對低空目標探測範圍有限,很難有效對巡航導彈進行有效的預警。而且地面雷達機動性差,易受攻擊,對方只需集中兵力在攻擊方向上摧毀幾部重要雷達,就能打開一條入侵的通道。預警機恰恰就能彌補這些缺點。
  如果我國海軍想走出第一島鏈,進一步擴大活動範圍,那麼航空母艦是必需的武器。艦載機是航母編隊的主要攻防力量,而艦載預警機則是艦載機部隊的核心。美軍每艘航母搭載一個艦載機聯隊,其中下轄一個艦載預警機中隊(4~6 架E2C預警機)。在有戰鬥威脅的情況下,一般有4架戰鬥機進行戰鬥巡邏,並且有一架E-2C升空。E-2c在離航母150~2110海裏遠的距離上巡邏。以E-2C為核心的戰鬥巡邏機,可以為航母提供300千米以上的防空圈,比大多數反艦導彈的射程遠,這就為航母編隊提供了可靠的空中保護。
  在執行攻擊任務時,也由E-2C進行指揮和引導,進行反艦、對地攻擊等作戰。E-2C還擔任攻擊編隊和航母編隊之間的通信聯絡任務。艦載預警機還能夠為艦船提供引導,並組織指揮海上搜救活動。因此,我國如果要發展航空母艦,艦載預警機是必需的裝備。
  對預警機的技術要求
  考慮到我國在未來二三十年內的可能的戰爭威脅,預警機應當具有以下的性能:大航程、長航時,足以滿足第一島鏈以內及南海海區的作戰需要。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以保證長時間執行任務時少出故障。先進的雷達系統,具有優越的探測性能和抗幹擾能力。具有一定的資訊戰能力,包括資料融合能力、資料鏈系統、精確導航能力和遠端通信能力,使該機不僅是個空中預警平臺,而且是個空中指揮中心。具有在野戰機場起飛的能力,而且易於維護。這樣才能避開優勢敵人的先期打擊,提高飛機的生存力。飛機平臺及機載任務系統有可靠的生產和維護保障。
  對飛機平臺的選擇
  為了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戰爭威脅,預警機在航程上要能夠滿足在南沙群島作戰的需要,所以在1000千米距離上執行任務的時間應當大於4小時,也就是說飛機的航程應當大於5000千米,續航時間不小於7小時。
  要滿足這條件,且國內能夠獲得的飛機平臺,只有伊爾-76運輸機、運-8運輸機,或者對大型民航客機進行改裝。但是大型客機基本上是兩方生產,很可能遭到技術禁運,生產和維護沒有保障。而且客機不具備在野戰機場起飛的能力,對機場條件要求高。在戰時.我國很可能在軍事力量上處於劣勢,如果預警機 對機場條件要求過高,極容易被對方判斷出活動規律,生存力低。而一般軍用運輸機都具備在野戰機場起飛的能力。因此選擇範圍基本限於伊爾-76和運-8。
  我國是一個大國,從長遠看,必須要發展大型預警機。大型預警機的任務系統一般重達1O~20噸,因此預警機的空重要比原型運輸機增重10噸以上,而且雷達天線會增加飛機的阻力,續航力相比原型機會有明顯降低。例如A-50預警機的最大航程只有5400千米,而其原型平臺伊爾-76的航程則超過9000千米。
  運8最大載荷只有20噸,裝上大型預警機的系統之後接近滿載,續航能力必然下降很大,因此不能滿足需求,而伊爾-76最大載重量50噸,續航時間10小時,可以在野戰機場起飛。而且我國空軍已經引進使用伊爾-76運輸機多年,在後勤維護上有一定的保障能力。所以伊爾-76平臺改裝預警機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大型預警機雖然技術難度高,造價昂貴,但是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大型飛機機艙容積大,可以容納10~20名空中指揮人員,例如美國E-3 預警機的電子系統操作人員最多可達17名,空中指揮能力強。而且人員的活動空間大,可以佈置休息場所.可以輪換值班,延長了執行任務的時間。
  其次,飛機可以安裝更大的雷達天線罩,增大雷達天線尺寸可以提高雷達解析度、增大雷達探測距離。
  第三,飛機的發動機功率更大。可以提供充足的電力,滿足多種電子設備的需要。
  第四,機內空間大,方便各種設備進行隔離安裝,提高了電磁相容性。
  所以大型預警機又可以稱為戰略預警機,是進行空中指揮和預警的核心力量,而其他中小型預警機只起到輔助的作用。例如,在E-3和E-2同時位於戰場的時候,E-2要受E-3的指揮。
  對雷達系統的選擇
  世界上新開發的預警機,一般採用相控陣雷達體制,例如以色列的“費爾康”和瑞典的S-100B等。美國的E-3和俄羅斯的A-50仍然採用的是原來的機械掃描雷達。因為預警機的電子設備多,系統複雜,而執行任務的時間又很長,一旦某個部件出現故障,則會影響全系統的工作。這就要求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很高,一旦形成一個成熟穩定的系統,就不輕易更換。例如E-2和E-3都服役30多年,預計還會服役20年左右。
  但是對於新開發的系統來說,採用相控陣雷達有明顯優勢。相控陣雷達在內部傳輸上的損耗低於普通雷達,因此探測距離更遠。相控陣雷達的目標信號刷新速度快。E-3上的雷達,天線罩轉速一般為每分鐘6圈,這就意味著目標信號更新週期為10秒。在目標稀疏的空域問題不大,但是在目標密集、情況緊急的時候就顯得太慢,容易丟失目標。而相控陣雷達無需機械轉動部件,可以靈活地控制波束的掃描,目標信號更新週期可以縮短到4~5秒。而且可以對重點區域進行重點掃描,能夠提高這一方向上的雷達探測距離。相控陣雷達有幾百個至幾千個“收/發(T/R)”元件,即使損壞一部分雷達還能繼續工作,因此持續無故障時間高於機械掃描雷達。相控陣雷達的旁瓣很低,功率大,抗幹擾能力強。
  從長遠來看,我國新研製的大型預警機,應當採用相控陣體制的雷達,以保證未來幾十年內的技術先進性。目前,雷達天線和機體的結合方式有三種,一種是類似E-3的圓盤形天線罩;一種是共形方式,即雷達天線和機身外形緊密結臺,“費爾康”預警機具有共形式的雛形;一種是平衡木式,例如瑞典的S- 100B,雷達天線罩呈長方形,位於機身背部,與機身軸線平行。
  其中共形式是預警機雷達將來的發展趨勢,但是目前來說技術難度較大,主要是天線和機身之間的電磁幹擾難以計算,天線罩的受力和飛機蒙皮不一致。
  平衡木式天線阻力小、尺寸大,缺點是只能探測兩側各120度範圍,存在較大雷達盲區。如果仿照“費爾康”的模式在機頭增加雷達,整個系統就會變得複雜。而且表面上是彌補了機頭方向的雷達盲區,實際上受限於機頭尺寸,這部雷達的天線遠小於機背的天線.探測距離必然會下降。
  圓盤形天線罩的優點是可以提供360度的掃描範圍,如果採用相控陣天線,天線不需要旋轉,可以同時提供360度的視場。缺點是外形龐大,阻力大,氣流對垂尾有影響,升力對飛機的安定性有影響。但是,如果天線罩的直徑不超過翼展的30%,還是可以接受的。大型飛機,採用圓盤形天線罩比較合適。其他系統的選擇預警機作為空中指揮預警平臺,對導航定位,遠端通信的要求很高。飛機必須首先確定自已的方位,才能精確指示目標或者己方飛機的位置,將其轉換到大地坐標系上去。預警機如果遠離國土作戰,地面導航臺不能提供精確定位。如果採用GPS定位系統就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考慮到GPS在戰時的可靠性,只能使用慣性導航。慣性導航的積累誤差對長航時的預警機影響很大,所以必須儘快發展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
預警機的遠端通信可以靠衛星通信來實現,但是戰場通信必須有資料鏈系統,否則單靠指揮員的人工指揮,不能滿足現代戰爭對資訊的要求(只能發送命令,不能傳輸資料和圖像)。
  除了硬體設備以外,任務軟體及人機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系統。在資訊化作戰條件下,預警機實際上承擔了空中資料處理中心的任務,任務軟體要求能夠滿足:1本機各系統的管理、檢測;2本機飛行任務的規劃;3資料融合的計算;4戰場資料鏈網路的管理。
  良好的顯控設備和人機界面能夠提高預警機的指揮效率。在一般情況下,一個空中指揮人員能夠指揮5~6批飛機的飛行定位,或者1~2批飛機的空戰。在激烈空戰中,良好的人機界面和通信手段能使指揮員更快地將命令發送給戰鬥機飛行員。同時,足夠多的指揮人員是保障預警機指揮能力的基礎,這也是大型 預警機的主要優勢。
   中型預警機的需求
  但是大型預警機的造價和使用費都很高。例如我國曾經試圖購買的“費爾康”系統,僅系統改裝費用就高達2.5億美元/架(不包括機體),日本購買的4架E-767,單價估計在3.8億美元以上。而且大型預警機的使用費用很高,例如伊爾-76每小十飛行的耗油量就是運-8的4倍。因此,一般國家都不裝備或者僅裝備少量大型預警機。而中國國土面積廣大.國境線和海岸線很長,因此,僅裝備少量的大型預警機不能滿足需求。
  首先,飛機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因此日常的巡邏不可能經常使用大型預警機。中國有2.2萬千米的陸上邊界線和1.8萬千米的海岸線。假設一架預警機的探測距離是400千米,有30%的地區需要預警機巡邏,每機每次執勤4小時,則需要90架飛機,這還不包括二線的飛機及維修、備用的飛機。因此,單以國土防空的需求,就需要100架以上的預警機。
  其次,在戰時,大型預警機一般用於主要方向、執行主要任務,但是其他地區的防空也需要大量的預警機。而且,預警機的生產週期很長,在戰時發生損失不可能及時補充,所以也需要一定數量的備用飛機。
  所以,除了以少數大型預警機為核心以外,還需要大量的中型預警機作為補充。這種飛機以國產的運-8平臺為載機比較合適。運-8可以完全國產,生產不受限制。運-8飛機的最大航程5600千米,最大續航時間11小時,最大載重量20噸,機艙長13.5米,寬3.5米,有較大的容積,可以滿足中型預警機的需求。
  中型預警機一般採用平衡木式天線比較合適,這種佈局阻力較小,天線長度不受機身寬度的限制,新開發的中小型預警機一般都採用這種佈局方式,例如瑞典的S-100B,巴西的R-99A和澳大利亞的E-737等。這種天線的缺點是機頭和機尾有雷達盲區。陸基預警機有地面雷達的補充.而且威脅來襲方向有明確的參考,因此對於消除雷達盲區並不是要求很高。而且可以通過飛“S”形航線或者兩架預警機組網等方式消除雷達盲區。
  艦載警機的需求
  像前面所講的那樣,艦載預警機對航母編隊的防空以及航母艦載機的作戰有重要意義,中國如果要發展航母艦隊,艦載預警機是必需的裝備。否則航母的活動半徑不能超過岸基預警機的掩護範圍,也就是不能超過1500千米,只能充當一個“加油平臺”。
  對於艦載預警機,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在輕型的運輸機上改裝,一種是使用直升機作為平臺。運輸機的問題是,必須要有彈射器,必須裝備在4萬噸以上的航母上。直升機對載艦的要求較低,但是它也有致命的弱點。
  預警直升機速度慢,活動範圍小,探測距離近,而且機內空間狹窄,雷達操作人員少。其雷達性能僅相當於一部戰鬥機火控雷達。綜合起來看,艦載預警直升機只能提供短距離內的對空預警,相當於提高了艦艇雷達的安裝位置,用於防範低空來襲目標。但是不具備作戰指揮功能,不能伴隨艦載戰鬥機群作戰,還稱不上是真正的預警機。因此,從長遠來看,必須研製固定翼的艦載預警機。
  我國要研製艦載預警機,應當參照E-2C為標準。類似的國內飛機平臺有運-7。運-7和C-2基本屬於同一等級的飛機,運-7是普通運輸機體,積較大而重量較輕,C-2是專門為艦載起飛設計的運輸機,機身短,重量較大(為了彈射起飛的需要)。運-7的續航性能有一定差距,不過運-7使用的是50年代的發動機,通過更換現代的發動機可以大幅度降低油耗,提高續航能力。
  運-7的缺點在於機身較大,不適合在航母上停放。如果改成預警機,空機重量還要增加3噸以上,因此需要減輕原機重量。結構強度也不適合彈射起飛,如果要上艦要做很大的改進。
  但是我國在60年代就實現了運-7的國產化,所以現在針對上艦需求對運-7進行大改,或者設計一種新的同級別運輸機都不是非常困難。
  螺旋槳飛機在航母上滑跑起飛的能力其實並不差,例如二戰時美國首次空襲日本,B-25就是在排水量只有2萬噸的“大黃蜂”號航母上直接起飛的。但是滑跑起飛的最大起飛重量受到限制,不能攜帶更多的燃油。為了提高起飛重量.增大航程,一般應當採用彈射起飛。此類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約為25噸以內,還不及蘇-33、F/A-18E等艦載戰鬥機,所以彈射起飛也沒有問 題。E-2C不僅能在美國的大型航母上起飛,目前也已經在法國的“戴高樂”號中型航母上服役。所以,和E-2同級別的艦載預警機部署在4萬噸以上的航母上沒有任何問題。
  機載雷達可以選擇相控陣雷達,天線佈置方案有圓盤型和平衡木式兩種。這兩種方式的優劣點在前面已經提到過。作為一種小型預警機,本應當採用平衡木式,阻力較小,天線對飛機影響小,例如巴西的R-99A,瑞典的S-100B。但是艦載預警機不同于陸基預警機。在海上沒有明確的目標來襲方向,因此艦載預警機要提供360度的掃描範圍。而且陸基預警機的雷達掃描盲區可以通過地面雷達或者多架預警機組網來彌補,而航母攜帶艦載預警機的數量十分有限,一般都是單機執行任務,所以艦載預警機對雷達掃描範圍的要求比較高。
  在這種要求下,採用圓盤式佈局比較合適。E-2上雷達罩的直徑達到7.1米,而E-3上的雷達罩直徑為9米,相差不大。如果採用E-2同級的飛機,通過氣動上的優化設計,雷達罩直徑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艦載預警機重量比較輕,機內空間小,設備和乘員都比較少,所以性能肯定比不上大型預警機。航母長期在遠洋作戰,維修條件差。所以,我們在研製艦載預警機的時候,應當追求高可靠性,尤其是適應海洋上高腐蝕環境的能力,在性能要求上可以適當降低,主要滿足預警探測的功能即可。
  在現代戰爭中,資訊獲取是一切後續階段的先決條件。預警機是空中情報的主要來源,同時又是資料融合、分發和傳遞的資訊處理中心,是空中作戰的核心。預警機的存在對戰鬥機的作戰能力帶來質的改變。相信我國很快就會擁有自己的預警機,在不遠的將來還會擁有自已的艦載預警機,建立起一隻“攻防兼備”的空中力量,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
可以預見在未來20年內,我國海空軍的作戰範圍必須延伸到第一島鏈以內的地區,即朝鮮半島,沖繩島、臺灣島和南海海域。這一範圍距我國海岸線約 500~1500千米,已經超出了地面雷達的控制範圍,必須有預警機充當空中指揮和預警平臺。除此之外,國土防空任務對預警機的需求也十分迫切。由於地面 雷達對低空目標探測範圍有限,很難有效對巡航導彈進行有效的預警。而且地面雷達機動性差,易受攻擊,對方只需集中兵力在攻擊方向上摧毀幾部重要雷達,就能 打開一條入侵的通道。預警機恰恰就能彌補這些缺點。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5-04/0835442633.html

配合航母中國開始研制艦載預警機

近年來,關于中國未來航母艦載機選型的各種傳聞和推測不絕于耳,鑒于中國目前已具備自主研制和批量生産現代先進戰機的能力,以及中國航空工業及科研能力目前的整體水平,可以說與航母平臺一樣,航母艦載作戰飛機己不再是中國發展現代航母艦隊難以逾越的障礙。然而,現代航母艦隊是個包括海上機動平臺、航空突擊力量、護航艦隊及空中遠距離偵察、指揮、控制系統的,集信息與作戰于一體的整個作戰體系,其中具有預警、指揮和控制功能的艦載預警機更堪稱現代航母艦隊的魂。對建設未來中國航母艦隊而言,艦載預警機的選型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根據目前世界主要海軍大國艦艦預警機的技術水平以及中國未來航母艦隊對配屬預警機的技術需求,再考慮到目前中國對飛行平臺的選擇余地、在這一領域的科研能力以及目前國際環境下中國在這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的可能性等多種因素,筆者試對我國研制艦載預警機的方向和方法加以分析和猜想。
  中國需要什麽樣的艦載預警機?
艦載預營機不僅是現代戰爭條件下航母編隊最重要的實時情報來源.同時也是重要的信息數據融合、分發和傳遞處理中心.因而實際上是現代航母編隊從事進攻或防禦作戰的核心。在當今時代.如果一個國家的海軍已經有條件裝備航空母艦卻依然沒有先進的艦載頸警機.那麽其活動其存在的意義充其量不過是艦載戰鬥機的加油平臺,實際上並沒有多大價值。現代技術的艦載預警機首先必須是能夠在航空母艦上起降、具有大航程、長航時和較高可靠性的空中平臺.在此前提下裝備有包括先進探測雷達、數據鏈系統、精確導航系統、遠程通信系統以及電子戰系統等的接套預警、指揮設備.此外還應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和維護性。
  目前,以美國、法國爲代表的西方國家采用的主力艦載預警機型均爲美制E-2c.該機爲渦輪螺旋槳機型,機長l7.54米,翼展24.56米(機翼折疊後翼展8.94米).最大起飛垂景24.16噸.續航時州4-6小時.采用仝金屬上單翼常規布局,帆身上方有一直徑達8米的旋轉雷達罩,內裝性能先進的雷達及敵我識別天線。據有關資科介紹.E-2c在90年代換裝的新型APs-145型雷選能夠監視1250萬立方方千米的包線。可同時監視2000個以上的空中目標並指揮對其中40個目標進行攔截作戰:對飛機類目標的探測確認距離在556千米以上;對巡航導彈等小型目標的發現距離大于270千米。由于采用了先進的QL-77/ASQ先進計算機中央數據處理器,E一2c能夠自動實時計掉和控制來自雷達、通信、導航及電了對抗系統的教據。E-2c預警機的整個系統具有遠距離探測、目標自動跟蹤和高速處理的一體化功能,因此可自動進行對空中和海上各種目標的實時探測、監視、截獲、識別、分類、跟蹤、數據顯示、威脅評估、航迹截獲、武器選擇、截擊導引、數據傳遞、導航以及飛機性能監視與控制等。目前,美國海軍的每艘航母均搭載有4-6架E-2c預警機.E-2C預警機通常在離航母編隊150-200海裏的空域巡航飛行,與數架空中巡邏的艦載戰鬥機組成大于300下來以上的編隊外層防空圈。這個防線遠遠大于目前世界上多數反艦導彈的最大射程,從而爲艦隊提供了較爲可靠的第一道防線。E-2c預警機上還裝有ALR-73被動輻射探測裝置.可在關閉主雷達的情況下依據敵方目標的輻射進行探測.據稱有效探測距離甚至兩倍于主雷達。E-2c預警機先進的數據鏈通信系統則可使其指揮下的戰鬥機在作戰出擊時不必開啓機載雷達而撤據數據鏈傳來的信息對敵方目標實施隱蔽攻擊,從而有助于提高作戰行動的突然性和致勝把握。E-2c預警機不儀具有監視威脅航母戰鬥群的各種空中、海上目標,指揮艦載機及艦隊防空系統作戰的功能,而且還能與戰區其它車、兵種通過披據鏈交換戰場信息,在戰時具有更多種重要作用。
  俄羅斯海軍唯一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由于無法起降類似E-2c這種機內空間較大的固定翼預警機,目前采用卡-3l預警直升機以解決艦隊的海空預警之需。卡-3l預警直升機是利用卡-27直升機的機體加裝相關探測處理設備發展而來的,機腹裝有一部有6米天線的E-80l平面陣探測雷達,空中巡航期間,該雷達天線以6轉/分的轉速在360度範圍對低空目標進行探測.對海上目標的探測發現距離爲250千米,對低空飛機或掠海飛行導彈的發現距離爲100-150千米,但由于機載設備數據處理能力略低,僅能同時跟蹤15個目標。在海上.俄海軍的卡-3l預警直升機一般在距艦隊100-150千米處約3500米高度巡航飛行.續航時同爲3小時。鑒于卡31預警直升機的探測距離較近,俄海軍航母艦隊還需依靠“庫茲捏佐丈”號上的相控陣雷達對中高空的遠距離日標進行探測和警戒。“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裝備的卡3l預警直升機性能與美國E-2c預警機相差懸殊,實際上己嚴重限制了其整體作戰能力。並且由于卡3l的機身空間不大,所以即使是在短期內對其探測處理設備進行改進升級,也難以出現質的變化。
對中國而言,E-2c固然先進.但卻是根本不可能得到的東西。卡3l則是目前俄羅斯向外推介並且有希望及時獲得的産品.也是當前國際環境下我們有可能得到的成熟技術。但問題在于.即使中國海軍裝備了預警直升機,也只能像俄羅斯航母編隊那樣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艦隊對遠程低空目標的探測警戒.對中高空探測仍需依靠艦載雷選,實際上仍然無法滿足現代航母艦隊的需求。而從現代航空母艦的功能來看,目前采用滑躍式甲扳的航母由于其艦載戰鬥機只能在輕載情況下出航.而且無法搭載對任何航母艦隊都十分重要的固定冀預警機和反潛機,因而其整體攻防能力大大低于采用彈射起飛的航空母艦。考慮到上述因素.筆者認爲未來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終究將選擇彈射起飛設計,因而中國在尚未解決艦載機彈射技術及擁有E-2c這種級別的預警機之前,裝備艦載預警直升機也許是必要的,但只能是初期發展階段不得不采取的應急選擇。著眼未來,中國的航空母艦必須擁有先進的固定翼預警機,只有這樣才能使航母艦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得以充分發揮。
  中國應立足自主研制艦載預警機
對中國海軍而言,選擇功能和技術難度相對低些的規載預警直升機作爲初期發展階段的應急之需或許十分必要,但卻未必非引進卡31不可。俄羅斯生産的卡3l雖然成熟,但其機載探測及信息處理設備仍屬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水准。衆所周知,經過近20年的持續發展.中國在電子、信息以及微計算機技術領域的整體實力已今非昔比,利用國內現有的在使用空問、載重和航程等方向能夠滿足需求的直升機基礎上研發與卡31的使用功能相當、而在技術水平方面甚至高于卡3l的頂警直升機並非沒有可能,更有利的是這樣做有利于掌握這重要裝備的自主技術和生産能力。例如在日趨成熟且已批量裝備中國海軍的國産直8型直升機上改裝輕型遠距離探測雷選以及信息處理設備和通信設各應當具有相當的可行性。
  當然,即使是目前是新的生産型直8,其占用甲板面積和載荷能力方面仍然不及卡3l。最大航程也有所不及。直8的旋翼直徑18.90米.尾槳直徑4.00米,機K長23.05米,空重7095千克,最大起飛重10592千克.經濟巡航速度255千米/小時,最大商載3000千克。加裝副油箱後最人航程830千米,續航時間2小時30分鍾,加裝副油箱後續航時間達4小時13分。即使是采用折疊旋賓及機尾的最新型直8.在艦上停放時占有的面積仍然較卡3l大出不少。采用共軸式反轉旋翼的卡3l原型機卡27旋翼直徑爲15.90米,機身長1l.30米,空重552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2600千克,巡航速度230千米/小時,最大載荷可達4000千克,改裝爲預警直升機後由于設備增重,令航程較原型機下降許多,由原型機的1200千來降至目前的460幹米,但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相信若對直8進行相同功能需求的改裝也是如此。直8的機身底都爲船型水密結構,因而除非進行重大外型直至結構改進.否則並不適合安裝類似卡31那樣機腹下的折疊式平面陣雷選天線。盤所周知.幾乎所有飛機時外型或結構進行改變都是不可取的,因而對直8而言,倘若需要加裝探測距離較遠的大尺寸雷達天線.比較可取的也許是借鑒英國“海王”-MK2預警直升機的雷達安裝方式。“海王”一MK2預警直升機是英國韋斯特蘭公司在引進美國sH-3D反潛期機的基礎上研制的空中預警直升機. 1980年開始研制,1985年變付使用。“海王”機長22.l5米,機寬4.98米,機高5.13米,空重553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9752千克.最大載荷3628千克,最大飛行速度315于米/小時,巡航速度207千米/小時。升限4480米.航程1230千米,機身左側裝有一部經改進的收放式索恩-EM1型規用搜索雷達,可在高海儲條件下對100海裏以外的空中、水面小型快速目標進行探測和分類,並能在較遠距離上發現來襲的目標。衆所周知,英國海軍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期間由于沒有裝備規載預警機而暴露出艦隊預警和防禦能力的嚴重不足,在阿根廷空軍的攻擊下損失慘重。但即使這樣,僅擁有輕型航母的英國皇家海軍也仍然無法裝備固定翼艦載頸警機,“海王”一MK2預警直升機也是其不得己的選擇。“海王”MK2預警直升機性能好.在護衛艦以上級別的水面艦艇上均可配備,但其機載設備的技術承平無疑不如後來居上的俄制卡31。我們的直8與“海王”直升機在性能和級別上更接近些,因而參考價值更大一些。當然.一種預警直升機技術功能的實現並非參數的簡單比較就可以表述的,但直8畢竟是現階段我國擁有全部設計、生産和改進技術的成熟平臺,各方面基本上符合改裝爲具有特殊任務需求的所有條件,其不足之處固然存在,但並沒有達到會嚴重影響其在大型軍艦上部署使用的程度,相對于能夠自主擁有重要裝備的核心技術這意義而言,其不足應屆可以承受範圍之內。
  著眼未來,中國海軍必須擁有先進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應當是確定無疑的。從引進方面來看.引進美國E-2c的可能性可以完全排除,那麽目前世界上還有哪種相同或相近級別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可供選擇呢?早先曾有海外報道稱,俄羅斯雅克福列夫設計局有意爲其多年前爲大型航母設計的雅克-44E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設計方案及相關研制技術尋求國外客戶。從其在某些場合對外散發的宣傳資料看,該機設計方案與美國的E一2c極其相似:采用尺寸與E-2c十分接近的螺旋檠運輸機機型,背部安裝有旋轉雷達天線罩.機內預計安裝俄制“量子-M”型多普勒預警雷達系統、敵我識別器及其它多種電子設備(“量子-M”雷達系統可進行360度掃描,探測並監視從海平面到l.3萬米高空的370千米範圍,可同時探測300多個目標,跟蹤其中的120個),其技術性能與E-2c已大爲接近。該方案在被前蘇聯軍方選中後曾列爲重點和優先發展項目。但蘇聯的解體使其在90年代初完成全尺寸設計模型後陷入停滯。在其後十多年間,俄羅斯既沒有經濟能力支持其繼續發展,也投有這方面的需求,日前俄方將這一設計方案定位爲出口品,希望能在國際上找到買家和投資,以其技術開發能力換取外彙。但問題是,即使其設計方案完全可行,對眼下的中國也未必合適。
  且不說研制一種彈射起飛的20噸級艦載機所需花費的時間(俄羅斯至今仍未掌握重型艦載機彈射技術,研制這類飛機是需要各種相關試驗設施和大量時間的,並非僅僅飛機本身),僅獲區區數架核心技術並未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關鍵性軍事裝備.恐怕並不是中國所能接受的。更重要的還在于.國家間的軍事裝備引進往往存在不測因素甚至是變數.如不久前已爲國內外傳媒廣泛報道的中國與俄羅斯早已簽訂的大型運輸機購買合同竟生出枝節一事再度提醒我們,世界上除了自己,任何國家都是不可依靠的。實際上.我們在這方面得到的教訓已經足夠多也足夠深刻了,在這個重大問題上絕不可以再度承擔重蹈覆轍的風險和後果。 
  前段時間也曾有海外傳媒報道,中國與俄羅斯經過談判,已達成引進生産蘇一80飛機的協議。蘇-80是一型俄羅斯最新研制的中小型運輸機,全重約15噸,載重量3.75噸.最大載客量30名,最人航程2500千米,起飛、降落距離在1000米以下,是俄羅斯准備替代伊爾一26、伊爾32等機型的新型中小型運輸機。該型飛機有個距離拉得很寬的雙尾翼,和前面兩個螺旋槳連爲一體,其短距起飛性能尤其出色,有消息稱該型機十分適用于改裝爲艦載預警機,其至指稱中國方面有意在該機基礎上研制自己的艦載預警機。筆者不對上述消息的真實性予以評論,但問題在于,一型先進飛機的生産技術從引進到初步實現生産能力.再到技術消化並最終具備改進改裝能力,無不需要一個必要的過程和時間,而且必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外方的技術支持,即使具有可行性,中國海軍還要爲此等待多久?難道除引進之外我們無路可走了?難道中國航空工業就沒有能力自行研制艦載預警機這一重要的軍事裝備嗎?
  談到艦載預警機的自行研制.既要看中國目前是否擁有合乎需求或者近似合乎需求的成熟機型.也要看中國航空及電子工業界是否具有在個相對短的時問內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自行研制的多型陸基預警機在性能方面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術平,但從已知的機型來看.即使采用國産運8爲平臺的中型預警機也因過大和過重而不具備上艦條件。從現有國産飛行平臺來看,只有國産運7型運輸機在機內空間及起降重量方面與E-2c比較接近,只是機身略長。運7型運輸機是中國掌握全部生 技術,多年持續生産、自主改進改型的成熟機型。該機長24.22米.翼展29.67米,機艙容積56立方米,最大起飛重量21.80噸,與E-zc屬同一級別的飛行平臺。在運7基礎上 改進發展的“新舟60”已經是一種性能優良的先進支線客機。從運7的機艙容積及目前國內航空及電于工業技術水平和實力來看.爲其加裝使用旋轉天線的雷達系統或“平衡木’式相控陣雷達系統應該可以實現。目前已爲多個國家預警機采用的“平衡木”式雷達天線與機身背部軸線平行,具有阻力小、尺寸大、改裝相對方使的優點,但只能探測兩側各l20度的範圍。前後方向會存在不小的盲區。360度探測能力對于主要是單機使用並缺乏其它雷達系統組網的艦載預警機而占尤其重要,所以采用背置園盤式雷達天線更爲合適.當然改裝的難度也相對大一些。如果將運7發展爲可彈射起飛和艦上回收的艦載型.那就必須對其體積及結構強度、推進系統以及續航時同等進行相應的重大技術改進。考慮到我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掌握了中型運輸機的設計和生産技術.經過30多年持續不斷的技術進步和積累,以運7爲基礎專門研制一種適合上艦的飛行平臺應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礙,只要國家有這方面的需求和決策,相信中國具有在短期內自行研制特種預警機的能力。當然自主研制並不排除積極開展與國外的技術交流和合作,例如爭取與曾研制雅克-44E的俄方研究機構開展有償技術合作,這種方式無疑要比完全依賴外方更加現實和有利。
  此外,發展艦載預警機還包括加緊開展時艦載無人駕駛預警機的探索和研究。隨著現代航空、電子科技的日新月異.尤其是隨著導航、通信、動力、自動控制、材料以及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在航空領域的綜合應用和飛速發展,當今的軍用無人機技術水平正迅速邁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現代先進自主控制技術已經能使無人機由早期的無線電遙控發展到可以自主起降,並按設定航線自主執行任務;先進氣動設計與控制技術、信息技木、高性能發動機技術以及機載設備的融合己使現代無人機向擁有更快的飛行速度,更高的飛行高度和能夠執行各種軍事任務的戰拄性能方面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海軍無人機可以方便地在大型甚至一般水面戰鬥艦艇上部署使用。目前已經達到實用水平的海軍無人機可以攜帶先進、輕便的光電、紅外及雷達探測裝置出航.利用其續航時問長、飛行高度高和不易被敵方發現和攻擊的特點執行偵察任務。如艦載無人偵察機平時可以遠在艦載雷選探測距離以外的海域進行長時問實時觀察和監控,戰時則可用于對廣闊戰區進行戰術、戰役、戰略偵察甚至擔負重要方向的預警,一些技術先進的艦載無人偵察機已經能夠將戰鬥艦艇的觀察距離和區域擴大幾個數量級.從而部分地起到有人駕駛預警機的作用,無疑將成爲術來戰鬥艦艇必不可少的重要裝備。目前,世界各發達國家海軍不僅已經開始列裝先進的艦載無人偵察機.而且正努力使之向隱身以及能夠全天時、全天候使用和進一步提高目標分辨力的方向持續發展。
  當前,中國海軍正處一個需要在裝備技術上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和加緊完善現代作戰體系的重要時期,出于當今外部環境和現代戰爭條件下捍衛國家海上權益的必要.發展以艦載作戰飛機和現代航母爲代表的海基航空力量已迫在眉睫。然時代在變,科學技術更在以一日千裏之勢飛速發展,今日中國海軍在建設現代海基航空作戰力量的途徑和方向方面應當更具有前瞻的眼界和思維.無須沿襲他國海軍的發展舊轍。盡管在今後的20-40年內,盡快建立以有人駕駛艦載作戰飛機和航空母艦爲主、規模強大而又合理的海基航空作戰力量沒有疑義,但與在武器裝備、作戰體系及作戰樣式等方面尋求跨越式發展並無矛盾。而作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領域和措施之,就是必須盡快將發展先進的海軍無人機落實到未來海軍發展戰略直至遠景規劃中。在2000 z002年的珠海航展期問,中國參展企業曾公開展示了遠程多功能隱身無人偵察機一“無偵”9(亦稱作wz-9或wz-2000),受到海外傳媒高度關注。有海外評論認爲,該型無人機在總體上與美國的“全球鷹”先進技術無人偵察機有許多相似之處:采用翼身融臺沒計和略向外傾舶雙垂尾,明顯突起的頭部(估計該處可容納衛星通信天線,以從遠距離向地面控制中心實時傳輸電了情報數據及圖像)等。根據公司的航展說明,Wz-9可以攜帶多種先進的光學和熱成像攝像機或機載偵察、監視雷達執行遠距離偵察任務,也可用作空中預警和電子戰等,甚至呵攜帶對地攻擊武器。盡管wz-9的尺寸要小于美國的“全球鷹”,但這一先進設計的公開亮相卻意義非凡.足以顯示中國在無人機研發方面已進入當令世界先進國家之列。有資料證實,中國相關科研機構在早些年就曾進行過艦載無人機的應用試驗並取得許多重要成果。事實說明.中國在無人機研究領域與當今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差距並不像重型航空母艦及有人駕駛艦載機領域那樣大,只要下定決心,集中優勢,選准方向,持續努力,完全有可能在未來海軍上人機應用方面實現迎頭趕上運目標。
  作爲現代航母作戰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規載預警機不僅擔負著彌補艦隊規載雷達探測盲區、提高艦隊對遠距離低空和超低空來襲的飛機、導彈等目標的預警任務,更是航母艦隊逐行攻防作戰的空中指揮中心。如果一支航母艦隊缺少預警機這一環節,或這一環節十分薄弱,則不僅難以發揮其整體戰鬥威力,而且將長期嚴重限制自身的作戰能力甚至嚴重削弱其在現代高技術海戰場上的生存能力。這一點在以往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已經被充分證明。20世紀80年代初的馬島戰爭期間.參戰的英國皇家海軍特混艦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缺乏艦載預警機而導致其戰場觀察、警戒甚軍艦隊防禦漏洞百出,在裝備落後的阿根廷空軍攻擊下損失慘重,幾近被改寫戰爭結局。艦載預警機作爲極端重要的尖端軍事裝備,應當立足自主裝備.只要下定決心,以國內電子工業實際水平結合現有成熟的國産中小型飛行平臺.在個不太長的時期內自主發展適合彈射起飛的艦載預警機甚至艦載無人駕駛偵查/預警機應當是可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2524d010082el.html
 
An-74 艦載預警機(僅做過實驗,未正式列裝,數量未知)
 
     在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也載有類似美海軍E-2C的艦載預警機,它就是短距起降的安—74型。該型機是在安—72型運輸機的基礎上改裝而來的。飛機的垂尾上方加裝了一個圓形雷達天線罩,直徑約5.5米,每分鍾旋轉5轉。由于裝在垂尾上方,因而它的前視性能不如E-2C預警機,但後視性能卻優于E-2C。安—74型飛機的機翼上有凸出的天線罩,裝有衛星通信天線;機腹前後側也有天線罩,裝的是電子對抗天線。而旋轉雷達天線罩內則裝有護尾雷達、近距導航儀和遠距慣性導航系統、敵我識別器、對空和對海雷達等。
  安—74型飛機的機長28.07米,機高8.75米,翼展31.89米:其主翼、雷達天線和垂尾均可折疊。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爲34.5噸,最大有效載重爲10噸,最大平飛速度705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0000米,航程3300千米(載重 5噸時)或爲 1150千米(載重10噸時)。在戰時,安—74型預警機可給航空母艦編隊提供 500千米遠的早期預警,綜合衛星情報後,可給編隊提供上千海裏遠的大中型海空目標的情報。
http://www.cetin.net.cn/storage/cetin2/report/s-weapon/ship/jzfj/74.htm
 
安托諾夫An-72
An-72
安托諾夫An-72是一架由前蘇聯安托諾夫設計局設計生產的運輸機,北約代號為「煤礦人(Coaler)」,是用作代替An-24,作短距離起降(STOL)的噴射機版本。An-74是An-72的衍生型,專門發展在極地使用。其他An-72的衍生型還有An-72S重要人員運輸機,與及72P海上巡邏機。
An-72的最大特點是它的發動機放置於機翼之上,吹出的氣流在機翼上表面流過,利用附壁作用,產生大量額外升力,改善短距離起降的能力;同時亦減少發動機吸入地面碎片的可能。
An-72的外型設計與之前的波音實驗性飛機YC-14頗為類似。
用途 輕型運輸機
主要機組 2
首航 1977年
製造商 安托諾夫設計局
尺寸
長度 28.1 米 92 英尺 1 英寸 
翼展 31.9 米 104 英尺 7 英寸 
高度 8.7 米 28 英尺 8 英寸 
重量 (An-72A)
空機 19,050公斤 41,997磅 
最大起飛重量 34,500公斤 76,058磅
客運能力 68名士兵/57名傘兵
24張擔架及12名坐患
貨運能力 10,000公斤 22,046磅 
動力 (An-72A)
發動機 2 ZMKB D-36 2A 渦輪扇引擎
推力 127千牛頓 28,660磅力 
性能 (An-72A)
巡航速度 600公里/小時 約373英里/小時
最高速度 705公里/小時) 約438英里/小時
飛行距離 2,000公里 1,243英里(滿載燃料)
飛行高度 10,700米 35,100英尺
 
中國機載微波輻射計圖像分辨率已世界第一? (2008-10-28)
 
國家863計劃信息獲取與處理領域專家組對我國截至目前爲止空間分辨力最高的機載微波輻射計組織了驗收。該輻射計采用幹涉成像方式,無需機械掃描,利用飛機平臺的移動對觀測區域實施連續成像,獲取地物的微波輻射特征,可用于土壤濕度(墒情)、植被含水量、海水含鹽度和降水的測量,還可監測和預報山體滑坡,是一臺具有重大技術突破和創新的機載微波遙感儀器。”前不久,機載高分辨力微波輻射計項目負責人,中科院空間中心主任吳季就向我們介紹了機載微波輻射計的許多功能。
  “我們國內的研究起步可不算晚!”談起我國在綜合孔徑微波輻射計方面的研究,吳季略顯激動。
  國內的研究工作起步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中科院長春地理所微波遙感實驗室曾經跟蹤國外做過調研和預先研究。但是基于當時國內各方面條件和需求的限制,對機理的研究並未深入也未進行技術實施。
1996年中科院空間中心自主開始對綜合孔徑微波輻射計的預研,後又分別承擔了航天“863”領域的項目支持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2001年春,研制出了國內第一臺綜合孔徑微波輻射計,在C波段利用0.7×0.35米孔徑天線實現了4×4度的空間分辨力,成功獲取了地面圖像,真正在技術上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從2001年底開始,在863-13主題的繼續支持下,空間中心開展了更高空間分辨率的X波段綜合孔徑微波輻射計的研制,該輻射計采用了模擬相關與數字相關兩套方案,兼顧了成像機理研究以及技術探索的需要。”
“2003年底該輻射計研制完畢,完成了地面轉臺成像試驗以及車載成像試驗。2004年4月,該輻射計系統在吉林省敦化市進行了航空校飛試驗,飛行試驗區域選定爲附近的鏡泊湖及松花湖水域,對試驗數據作初步處理即獲取了較高質量的高分辨率地物亮溫圖像。”他邊說邊拿出了一幅實驗的圖像給我們看,順著吳季的手指我們依稀可以看到拍攝的水面和冰面。
  吳季說,通過C波段與X波段連續兩臺設備的研制,中科院空間中心在對幹涉式綜合孔徑成像機理的研究,以及系統的技術研發上均有了一定的積累。在若幹項關鍵技術上也取得了突破,並且鍛煉了一支得力而有經驗的理論研究及工程技術攻關隊伍,爲將來承當更大的項目做好了准備。
   由中科院空間中心研制的這臺機載高分辨力微波輻射計在技術指標上遠遠超過了國際上的同類産品。這次在X波段獲取的機載遙感圖像實際上是世界上第一幅如此高分辨率的厘米波段的地物圖像。圖像中的湖水、未融化的冰、湖岸、彙入湖中的小溪等清晰可見。
  “地物的微波輻射機理不同于可見光對陽光的反射,也不同于地物對雷達電波的反射。它一方面同地物的物理溫度相關,這與紅外輻射類似;另一方面又同地物對該頻段微波的反射能力成反比。也就是在雷達圖像中看到的亮的部分,在微波輻射圖像中很可能是暗的部分。”吳季指著拍攝的圖像說。
  “爲什麽會有明暗的差別呢?”我提出了心裏的疑問。
  吳季笑笑說:“這是因爲地物對電波反射能力越強,其吸收能力就越弱,從而其自身的微波輻射就越弱。這樣推斷,其圖像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與雷達圖像互補。”
  吳季怕我不明白,又給我舉例子說:“比如經過僞裝的目標在雷達圖像中看不到,但在微波輻射圖像中就可以看到。許多在可見光圖像中無法分辨的信息,比如潮濕和幹燥的草地,在微波輻射圖像中其含水量將被一覽無遺。” 
  突破三項新技術 
  吳季介紹,該研究課題還突破了三項新技術,首先是圓環結構的零冗余幹涉陣列設計;其次是高速采樣數字相關器技術;最後一項是采用數字式微波矢量調制器的圖像模擬器作爲地檢設備的系統定標技術。
該技術的突破將對我國微波遙感技術和應用産生很大的推動作用。一旦該項技術用于常規的星載對地觀測,其圖像將會在氣象、農業、海洋和地質災害預報中獲得廣泛應用。吳季研究員表示,下一階段的工作將集中做好該設備的應用飛行試驗和進一步向星載設備研制發展的准備。
課題驗收時,評審專家對本課題的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本課題研制的機載高分辨力微波輻射計分辨力高、圖像清晰,全部技術指標都達到或超過了任務書的要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6dead0100b46g.html

美軍派三架戰略偵察機專門收集中國預警機信號
 
  2008年3月30日,《解放軍報》記者發自南京的一篇報道說,解放軍空軍告別了完全依賴地面指揮引導空中戰機的傳統模式,新大綱讓指揮所由地面“飛”到了空中。在當天的空軍航空兵某師機群長空激烈對抗中,團長王卓平擔任空中指揮員,敲擊機艙內的電腦鍵盤,瞬息之間便把捕獲到的戰場動態和相關精確信息發送給空中機群……國外一些媒體在第一時間內捕捉到了這條消息,並據此猜測,解放軍空中預警機正式服役。  
  美想找預警機“軟肋”  
  美軍《空軍時報》、《太平洋星條旗報》網站,以及駐韓美軍《晨鳥報》根據《解放軍報》的報道猜測,解放軍空中預警機正式服役。這些媒體報道稱:“中國正式部署預警機的戰略目的,是爲了向境外實施軍力投射,同時一旦臺海發生沖突,可以挑戰美軍任何形式的介入。在中國部署預警機之前,美軍擁有先進的預警機部隊,從而使得美國海軍在海戰中具有壓倒性優勢。中國大陸如沒有空中預警機,那麽一旦與臺灣、美國和日本發生軍事沖突,將置自己于不利位置。多年來,中國一直試圖從以色列、法國、英國和俄羅斯購買預警機,但由于美國強烈反對和其它技術原因,最終迫使中國不得不自行研發預警機。”
  中國預警機服役,美軍將采取什麽樣的應對措施呢?美國五角大樓和太平洋美軍總部均以“事涉敏感不便評論”爲由,拒絕向上述媒體說明,但知情人士向這三家媒體透露,由于亞太美軍早就捕捉到解放軍空中預警機正式服役的情報,因此已經從三個方面下手專門尋找中國空中預警機“軟肋”。
  首先,美國空軍的技術與情報人員秘密與以色列軍方接洽,研究以色列預警機“費爾康”系統的缺陷,從而研判中國空中預警機的不足,找出應對之策。美軍判定,中國空軍的預警機是俄制伊爾-76運輸機的改版,其最重要的空中預警系統則是以色列“費爾康”系統的升級版,兩者之間應該有“許多相似之處”。正因爲如此,美國空軍的技術與情報人員早在一年前,就頻頻前往以色列,努力說服以色列軍方全面開放“費爾康”數據,以及此前中國購買“費爾康”時提出的要求情況。
  其次,在東海和臺灣上空“蹲守”中國預警機信號。自從中國空軍的預警機開始試飛以來,美軍一直試圖截取中國預警機的空對地信號,交由技術部門破譯後好吃透中國預警機的真實性能。日常擔負截取中國預警機信號任務的,是駐沖繩加手納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第390情報中隊的3架RC-135戰略偵察機。知情者透露說,從去年年初開始,這3架RC-135戰略偵察機,就特別改裝了用于捕捉中國預警機信號的電子系統,並將偵察重點由朝鮮轉爲中國南京軍區,在東海和臺海上空飛行架次增加。經過近一年努力,第390情報中隊據說已向“國家、戰區和戰術指揮官”提供了“相當數量情報”,但具體到中國空中預警機的情況是多少,美軍守口如瓶。
  第三,加大與臺軍分析中國預警機性能的合作力度。2006年,當美軍研判中國預警機項目“遭遇重挫”時,臺軍方警告美軍說:“大陸有的是辦法和資源,我不覺得挫折會對中國空中預警機産生多大影響。”事實證明,臺軍判斷非常准確。加上臺灣軍方主要面對南京軍區,而大陸空中預警機眼下“判定”多駐南京軍區,因此美軍正加大與臺軍情報分享。  
  臺軍搜集電子參數  
  臺灣《尖端科技》雜志早就對大陸預警機正式服役後,對臺灣進行防衛作戰産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該雜志認爲,受限于雷達波直線行進的特性與地球曲率的影響,解放軍地面雷達站對臺灣低空飛行戰機與艦艇活動的監視受到相當的限制。而有了預警機以後,大陸對臺灣在東海空域戰機與艦艇的活動狀態將一覽無余,臺灣戰機一升空、艦艇一出海即遭其跟追鎖定。未來臺灣軍方如果發射巡航導彈等反制武器,也可能在海峽上空飛行時就被發現,並遭到攔截,從而降低突襲的成功機率。甚至連重型坦克的行動都會被偵測到。
  《尖端科技》稱,在獲得空中預警機前,大陸空軍在臺海正面的戰機是由設置于大陸東南沿海的十多個地面雷達站負責空中指揮的,每套雷達僅能指揮2批戰機(每批最多4架),雷達站最多指揮24批96架次戰機。因此,解放軍在缺乏空中預警指揮能力的情況下,戰機數量雖然很多,但戰時卻不能同時派上用場。而解放軍在獲得空中預警機後,除能有效掌握低空防空死角外,以1架預警機具30~40架戰機的指揮能力計算,解放軍只要在臺海正面部署數架預警機,戰場指揮能力就可以成倍增加,對臺灣空防將形成更大的壓力。
  據臺軍方透露,針對大陸預警機服役,臺軍已采取相應對策,除加緊搜集大陸預警機電子參數外,臺軍開始在金馬地區部署有效射程超過200公裏的新型“天弓”遠程防空導彈,雖然其命中幾率並不高,但可逼迫大陸預警機只能在離岸200公裏外,對臺灣東部空域活動的戰機及艦船進行監視。由于臺灣中央山脈可發揮低空遮蔽作用,大陸預警機偵測識別精度多少會有所降低。此外,臺軍還在研發戰機和導彈隱身技術。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04/1000493466.html
 
能控制4架蘇27的電戰蘇-30MKK已交付中國空軍 (2008-12-01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轉型成爲一支現代化的部隊,以便能應對與美軍的沖突,這些沖突包括海軍和空軍的在南中國海的沖突,在日本宣稱的水域發生的領土爭端,或者是因爲臺灣發生的戰爭。中國投入巨大數額的財富和資源構建一個“世界級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信息、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並“在這方面取得重大進步”,華盛頓的國際戰略評估中心副主任理查德?費舍爾(Rid Fisher)指出,“中國大陸內部可能認爲,中央指揮當局和所有區域指揮機構擁有的現代數字自動化指揮設備通過太空,高頻雷達和寬帶連接進行三重連接,”他說,“移動終端單元,通過太空衛星和對流層散射,在陸地、空中和海洋
特定的地方都有信號。 
盡管解放軍最大努力實現現代化,對大多說解放軍來說,他們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高科技的部隊。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委員拉裏?沃特爾(Larry Wortzel)認爲,解放軍有許多系統可以有效運作,但在整個軍事系統範圍內,解放軍還不能形成一支完全意義上的數字化的部隊。”“解放軍正在應用網絡中心戰的概念,但是缺少必要的綜合的資料轉換系統統一標准來應用這些技術。”沃特爾說,“可能需要二至五年的時間,解放軍在亞太地區的網絡水平能接近美軍今天在全球的部署水平”。中國軍方專家帶著一種幾乎是強迫性的方式關注美軍的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信息、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技術以及他們在實戰環境中的運用。這種想法部分原因是中國的觀念裏美國是近期內最可能的軍事威脅,對付美軍的能力是最優先考慮的事。 
  數據困擾 
中國國務院的國防白皮書說到,“新軍事變革在全球深入發展”,指出,“以信息化爲基礎的軍方的競爭正在加強。”沃特爾認爲中國已經發展了一種手段來攻擊和反擊美軍數據系統和通訊。通過查閱大量的公司網站和戰術數據連接操作導航,就像北約和美國軍方手冊一樣,他說,中國已經發展出了有效的電子戰手冊來破壞美軍的關鍵的聯合目標和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信息、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的數據連接。“要進行現代戰爭,解放軍必須能攻擊敵人的信息系統和高價值的目標如通訊系統,航母戰鬥群和航空作戰單元”,沃特爾說。伯納德“布德”科勒,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戰爭學院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也指出,中國不斷增長的保護和運用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信息、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的能力。“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國已經鋪設了數千公裏的地下線路用于通訊,這極大地增加了通訊和數據的傳輸安全”,科勒說。科勒也認爲另一個重要的發展,更難評估,是給下級軍事指揮官的授權程度。“解放軍高度模仿蘇聯軍隊極度中央集權的計劃和決策體制,甚至在是戰術方面的集權。”他說,“自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一直在減弱中央集權化。”隨著中央集權化的減弱,他說,“這將對解放軍提高在戰術上的熟練程度有重要意義。”中國已經建成一種國産的叫做“區電”的自動指揮控制系統,這是一種繁瑣的軍用區域性系統,通過它可以連接總部和軍區各軍兵種以及下屬的主要機構。要發揮最大的有效性,無論如何,“該系統還需要衛星數據轉換的支持和機載無線電和通訊的中繼,這是中國還缺少的”,沃特爾說。 
  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風波 
中國有多個型號的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的飛機計劃,正在投産。一種模仿俄羅斯A-50預警機的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裝備有中國生産的相控陣雷達,具備數據連接能力,擁有數據處理系統和指揮、控制、通訊、信息(C3I)系統,以及敵我識別系統。這套設備與中國國産的西安運-8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預警機相兼容,並能和其他飛機以及海軍艦船進行交換數據。
  費舍爾認爲中國建造了三到四套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用于測試和過渡産品。“不清楚它們是否現在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可以預見的將會建造更多,”他說,“這個項目始于整合A-50預警機和費爾康預警機,當時美國強迫以色列在2000年6月停止了向中國提供雷達。”“然而,來自臺灣的消息一直說A-50預警機飛行的掠影和費爾康預警機一樣,所以,中國起碼形成了系列的A-50預警機。據估計,那是由中國與俄羅斯合作的産物,可能還有烏克蘭的工程師幫助中國完成了雷達的安裝。”有兩種運-8預警機的方案:運-8“平衡木”預警機和運-8面陣列相控陣預警機,“平衡木”預警機的原型機在2006墜毀,摔死了35名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工程師和5名機組成員。盡管墜機破壞了該項目,並且失去了該項目的負責人和尖端的專家們,該項目對解放軍仍然是極端重要的。費舍爾說“平衡木”預警機上配套的雷達顯然是模仿瑞典愛立信公司愛立眼預警機的造型,盡管同樣的技術問題也出現在全天候截擊機(Saab)上,但愛立信公司一直給予否認。“它的優點是比A-50預警機重量更輕價格更便宜,這樣,可以購買更多,”他說,“對中國外圍的區域行動來說,該系統能理想地完成對空和對艦任務。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巴基斯坦很可能同時擁有全天候截擊機(Saab)/愛立眼預警機和運-8“平衡木”預警機。運-8面陣列相控陣預警機首次揭開神秘的面紗是在2005年由溫家寶總理出席的兩架面陣列相控陣預警機的天線裝配會上。關于該系統幾乎沒有公開的報道。配套的雷達可能和那些用于海軍旅順級驅逐艦上的雷達是同一型號的。“這意味著在運-8系列也將定型,”費舍爾說,“如果是真實的,那麽該預警機的使命就覆蓋了從簡單的空中預警到地面繪圖直至高級的用于武器用途的微波發射。所有都可能用于發展定位雷達的技術。”也有迹象表明一種神秘的海軍預警機正在研制。
  費舍爾說在2005年一種中國的雜志在文章中不小心地披露了看起來象是E-1“追蹤者”機載預警與指揮系統的模型的一角,是在中國政治局的一位領導訪問研究所期間的事情。這顯然和解放軍發展航母的抱負是一致的。然而,並沒有見到有真正的投産。沃特爾指出,解放軍其他的作戰系統也能夠擔當空中指揮系統和協助作戰數據交換的任務。“正在爲中國研制的改進型蘇-30 MKK2戰鬥機見能夠擔負起在一個共同的通訊網中指揮控制另外十多架戰機的任務。”他說,“蘇-30MKK飛機模型已經交付解放軍,它能夠指揮控制4架蘇-27戰機。 
  電子戰 
平可夫,一位來自香港的漢和防務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說從中國國家電子進出口公司2007年的目錄上介紹的電子戰的操作系統來判斷,很顯然中國已經購買了更重要的綜合電子戰操作系統,特別是收集和分析電子智能的多樣化的手段。常說,“這種最新的趨勢說明中國中試圖使電子戰操作系統和別的國産的作戰平臺的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信息、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的網絡工作相互兼容”,同時也承認這些防禦展示還有它們的局限。“中國通常在國際展覽上僅展示自己的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信息、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概念,並不展示真正的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信息、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硬件,所以很難說這些系統是否真正地能在實戰中發揮效用,”平可夫說,“但是因爲中國受到來自白俄羅斯的援助這個事實,他設計的電子戰操作軟件可能已經進入實際應用階段。”平可夫認爲整合電子戰操作系統已經開始涉及所有三個軍種關于偵察、搜集和分析電子智能—打破了過去那中局限與一個軍種的慣例。中國的電子情報系統 (ELINT)硬件設施已經形成系統,解放軍目前已擁有基于潛艇的SRW209電子情報系統,基于水面艦艇的SRW210電子情報系統,陸基的ERR- 107A電子情報系統和DZ9001/2電子情報系統,空基的KE800電子情報系統(ELINT),根據常的說法。“對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系統,中國現在已擁有多樣化自動化電子情報系統,可用于不同裝備,”他說,“這些系統的天線表明,那些與DZ90001/2近似的電子情報系統已經在中國軍隊的演習中多次出現,解放軍電子情報的搜集……現在也是自動化的,具備更強的機動性。” 
  奔向C4ISR系統 
解放軍電子戰能力不斷加強的時候,新的重點是整合精確制導武器來發揮更大的作戰能力。根據費舍爾的說法,這將推動整合武器控制,結果是將一個“K”(殺傷)融合到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信息、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這樣解放軍就能迅速縮短從獲取目標信息到打擊的時間。沃特爾認爲中國接近于形成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信息、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將能夠在距中國海岸線 2,000公裏遠的發動一場戰役。“對美國而言,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繼續發展和保持在動力學領域和制導能量武器的領先水平,信息戰和電子戰的領先水平,”他說,“當部署好衛星軌道和數據中繼系統以及帶有多彈頭的導彈時,解放軍將可能達到打擊海軍戰鬥群的目標。”“這樣,中國就接近于達到一種可有效實施的反接近戰略,最低限度來說,將能阻礙美國和日本的軍事行動。可能就在僅僅二至五年就能達到這種能力嗎?”原作者:溫德爾?明尼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6dead0100bhfi.html?tj=1
 
美國媒體稱中國正在研制JH-7電子戰型飛機
 
  東方網2009年6月25日消息:據美國戰略新聞網報道,中國目前正在以JH-7戰鬥轟炸機爲基礎研制一種性能類似于EA-6B的電子戰飛機。軍事專家們認爲,這項計劃或許正是促成中方恢複JH-7生産工作的主要原因。
  JH-7于10年前開始服役,但僅僅生産了100架左右便停産。其生産之所以停頓,主要是受制于其裝備的英國Sprey 202型發動機--由于西方的禁運,後者的供應在上世紀80年代末全部停止。不過,該發動機的生産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仍然繼續向中國出口了少量的發動機並提供了技術援助。中國雖曾試圖對Sprey 202進行仿制,但卻遭遇了巨大的技術困難。
  雖然中國一直試圖制造出符合西方標准的軍用航空發動機,但到目前爲止,中國的WS-9發動機在推力和可能性上均只相當于西方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與法國的М53-Р2非常相似。
  最新消息顯示,已經有部分JH-7被加裝了電子戰吊艙,並成功完成了測試。不過,目前對該機內部航電設備的改裝情況還不清楚。
  當然,就JH-7的總體特性來說,是非常適合被改裝爲電子戰飛機的。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27噸,配備兩臺發動機,載彈能力達6.5噸,完全可以攜帶大量電子戰設備作爲空中電子戰平臺使用。
  作爲目前中國海軍配備的主力攻擊機型,JH-7最多可攜帶4枚KD-88導彈,是一種較爲先進的反艦攻擊平臺。按照計劃,中國將生産150架配備改良航電系統和發動機的JH-7型戰鬥轟炸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25/0844556566.html
 
猛龍大戰飛豹:誰才是中國電子戰機真正的王者?
 
電子(磁)戰,是現代化條件下高科技戰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取得電子戰的勝利,掌控戰場的制電磁權,已經成爲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因此,電子戰尤其是電子戰用裝備的發展得到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的高度重視,各國在這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研究。而在諸多種類的電子戰裝備中,電子戰飛機以其速度快、機動性強、用途靈活廣泛、幹擾強度大等優勢在曆次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爲各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軍用飛機中發展的重點。作爲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中國對電子戰飛機的發展始終高度重視,進行了大量相關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電子戰飛機已經成爲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諸兵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電子戰飛機的發展也始終是廣大軍事愛好者關注的對象。近來,在網上流傳著一條“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即將服役”的消息。消息的大致意思是說中國空軍在新型國産殲-10“猛龍”戰鬥機基礎上改進的專用電子殲擊機已經裝備部隊。而且聲稱該機型的性能與美國海軍目前最先進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相當。而就在該消息出現前不久,中國官方媒體的權威軍事新聞節目以明確的視頻新聞方式向外界首度公開展示了中國空軍FBC-1A“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電子戰型號,同時介紹了電子戰型“飛豹”配合空軍其他機型進行的多機種聯合作戰演練。這兩條消息在廣大網友中引起熱烈討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很多網友都在爭論“猛龍”和“飛豹”這兩種戰機究竟哪種更適合改裝作爲空軍電子戰機。爭論雙方似乎都有很充足的理由。那么,“猛龍”和“飛豹”究竟誰更適合作爲中國空軍專用電子戰機的改裝平臺呢?
  作爲現代化空軍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子戰飛機出現很早。二戰時期,在對納粹德國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的過程中,盟軍轟炸機遭到當時納粹德國配備有機載雷達的夜航截擊機和裝備有炮瞄雷達的地面防空高炮的強大攔截,盟軍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爲了對抗德軍防空體系中最重要的雷達系統,盟軍專門選擇了一些轟炸機,在上面裝備了一些當時最先進的雷達電子對抗設備。包括早期的機載雷達幹擾發射機和錫箔條投撒器等。其中機載雷達幹擾發射機主要用來對抗納粹德國空軍配備有機載雷達的夜航截擊機,錫箔條投撒器則投撒大量錫箔條用來幹擾地面防空雷達和高炮的炮瞄雷達。這些最早的空中電子戰手段極爲有效的壓制了納粹德國的防空雷達系統,對盟軍取得大規模戰略轟炸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電子戰飛機在二戰以後的曆次局部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出動EA—6B“徘徊者”、EF—111A“烏鴉”和F—4G“野鼬鼠”三種電子戰機,對伊拉克的防空雷達預警探測網、通訊系統、地面防空兵器的制導雷達系統等進行了強有力的全面壓制,在美軍強大的電子幹擾下,伊拉克方面的防空預警探測系統、通訊系統和防空武器的制導雷達系統陷入全面癱瘓。預警探測雷達探測不到空中目標,地空導彈不能發射,喪失炮瞄雷達引導的高炮只能盲目對空射擊,戰鬥機無法起飛應戰,通訊指揮系統全面中斷,國內廣播、電視等也基本中斷,伊拉克的電磁環境完全陷入“黑夜”中......正是由于有電子戰飛機的強力支持,多國部隊的空中力才能在伊拉克上空肆無忌憚的任意往來。後來的科索沃戰爭中,美軍這三種電子戰飛機再次登場,對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了全面的高強度電子壓制,爲這場北約方面完全依靠空中打擊取得勝利的侵略戰爭立下汗馬功勞。正是由于電子戰飛機在曆次戰爭中的卓越表現,美軍才下大本錢發展新一代電子戰飛機。于是就有了美國海軍目前最先進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EA—18G是美國海軍在新型F/A-18E-F戰鬥轟炸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一種新型專用電子戰機,將用于取代現役的EA—6B“徘徊者”。與EA—6B相比,EA—18G除電子戰任務外還可以執行一些常規作戰任務,作戰效能有巨大提升。而美國空軍也計劃將開發F-35戰鬥攻擊機的電子戰型號用來取代EF—111A“烏鴉”。
  作爲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中國對電子戰飛機的發展始終高度重視。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援越抗美的防空高炮、雷達部隊與美軍電子戰飛機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激烈搏殺,對美軍強大的空中電子戰能力有切身感受。因此對發展電子戰飛機非常重視。到目前爲止,通過公開資料已知的中國空軍裝備的電子戰飛機包括“轟幹-5”和“轟電-6”兩種。“轟幹-5”是在空軍曾經大量裝備的轟-5轟炸機基礎上加裝電子幹擾裝備改進而成的。“轟電-6”則是在目前中國空軍最大的轟炸機轟-6基礎上加裝電子幹擾裝備改進而成的。這兩種電子戰機中,轟幹-5已經開始逐步退役。轟電-6由于可以裝載近9噸重的電子戰裝備,具備強大的電子戰能力,而且航程遠、作戰半徑大。因此在新型電子戰機服役前是中國空軍最強大的電子戰飛機。此外,中國空軍還有一些用運輸機如運-8改進的電子戰飛機和電子戰直升機。總的來說,中國空軍的電子戰機實力有了很大進步,但靈雲認爲這些電子戰機依然有很多不足。
首先,轟幹-5是中國空軍最早的電子戰飛機,其原型機是早已退役多年的轟-5。轟-5是蘇聯伊爾-28輕型噴氣式轟炸機的中國仿制型,也是中國空軍的第一種國産噴氣式轟炸機。該型機已服役多年,機上電子設備等已經相對落後很多。而且該機使用的是渦噴發動機,油耗大。因此航程和作戰半徑都存在不足。而且該機還存在航速慢的問題,這在現代化戰爭中已經難以滿足需要。因此,轟幹-5已經開始退役。與轟幹-5相比,轟電-6的航程和作戰半徑要大得多。而且,由于原型機轟-6有巨大的載荷空間,因此可以裝載近9噸重的電子戰設備,所以轟電-6具備強悍的電子戰能力。但是,靈雲認爲轟電-6的缺陷是非常明顯的。首先就是它的速度依然很慢。轟電-6最快爲高亞音速,這難以跟上現代化高速噴氣式戰鬥轟炸機,也就無法作到伴隨攻擊機群進行電磁壓制任務。而更重要的,與戰鬥攻擊機相比,轟電-6體積非常龐大,機動性也很差,更不可能作到和突擊機群一樣進行低空-超低空突防。如此體積加之速度慢,在沒有掌握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很容易遭到對方空中力量的攔截,根本無法作到伴隨高速噴氣式戰鬥轟炸機進行遠程奔襲作戰。轟電-6最適合的戰場環境和作戰模式就是在己方已經取得絕對制空權或至少已經掌握有效制空權的情況下,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對敵方進行電子戰。這種方式非常類似俄國的伊爾-76改進性電子戰飛機和美國的EC-130電子戰飛機這兩種大型電子戰機。而且,與EA—6B“徘徊者”等相比,轟電-6的性能過于單一。根據目前已知的資料,轟電-6只能進行包括電磁幹擾這樣的“軟殺傷”。無法使用攻擊性武器執行“硬摧毀”。而且不具備空中自衛能力,作戰時身邊必須有護航兵力掩護。而EA—6B“徘徊者”等即可以使用電子幹擾設備進行電磁幹擾這樣的“軟殺傷”,也可以使用反輻射導彈直接攻擊敵方雷達,實施“硬摧毀”。而且具備一定的空戰自衛能力。因此具備相當強的多用途性。隨著中國空軍以殲-11B重型遠程戰鬥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等爲代表的遠程武器的陸續服役,中國空軍已經開始從原有的近程防守型空軍向遠程攻擊型空軍轉型。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電子戰飛機必須能完成己方攻擊機群的伴隨性電子對抗護航任務。具體說就是做到能在己方攻擊機群作戰過程中執行攻擊和監視敵方雷達和通信裝置而保護己方安全。同時能夠使用反輻射導彈等武器直接殺傷敵方防空雷達等,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空戰自衛能力。與此同時,由于現代化戰爭環境的變化,還要求電子戰飛機必須和攻擊機一樣具備高速性能,最好是具備超音速伴隨能力。因此,速度慢、體積大、用于單一的轟電-6已經無法滿足中國空軍的需要。這就需要一種新型電子戰飛機。這種飛機要求能滿足現代化進攻型空軍的需要,而且要具備多用途性。于是就有了目前已知的中國空軍FBC-1A“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電子戰型號和網絡傳聞中的“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那么,這兩種飛機哪種更適合做中國空軍的新型電子戰機呢?
  電子戰機的載機選擇非常重要。因爲這直接關系到改型後的性能和作戰能力。前面我已經提到過,中國空軍目前已經開始向遠程攻擊型空軍轉型。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配合遠程攻擊機群作戰的伴隨電子戰飛機必須具備遠航程、大作戰半徑。同時,由于要執行相當強度的電子戰任務,而且作戰任務還有多樣性,如即要執行電磁幹擾壓制,還要執行無線電監聽等。因此需要載機能攜帶一定數量的電子戰裝備。這就要求載機必須有相當大的載彈量以保證足以攜帶足夠的設備。同時,載機的速度必須足以跟上高速攻擊機群,這就要求載機必須有相當的速度,最好是具備超音速性能。同時,要求載機必須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在必要時可以進行自衛。那么,殲-10和“飛豹”誰的性能更合適呢?
  首先是航程和作戰半徑。這對任何一種現代化戰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根據國外和國內)一些機構的分析,殲-10不帶副油箱時,作戰半徑800公裏,帶副油箱時爲1100公裏。FBC-1A“飛豹”作戰半徑則可達1650公裏。因此,在遠程作戰能力上,作爲典型的重型遠程戰鬥轟炸機的“飛豹”要遠強于輕型的殲-10。在載彈量方面,殲-10的載彈量爲約5.5噸,FBC-1A“飛豹”載彈量爲6.5噸。在載彈量方面重型的“飛豹”也要強于輕型的殲-10。在飛行速度方面,FBC-1A“飛豹”最大爲1.7馬赫,殲-10則爲2.2馬赫。在飛行速度方面,以對地攻擊爲主的重型的“飛豹”與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這是由于兩者的體積、重量有很大不同,殲-10要比“飛豹”輕得多,推重比也大得多。在空戰自衛能力方面,作爲以對地攻擊爲主兼顧空戰能力的重型的“飛豹”不如與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但靈雲認爲,“飛豹”本身就具備相當的空戰能力,在空戰性能方面,公開資料已經證實“飛豹”的空戰能力尤其是敏捷性遠強于日本改進後的F-4J重型戰鬥機。要知道日本的F-4J重型戰鬥機其是經過專門強化空戰性能的改進的,其空戰能力在同代戰機中是出類拔萃的。能夠擊敗它,說明作爲一種以電磁壓制和使用反輻射導彈對地攻擊爲主的電子戰飛機“飛豹”的空戰自衛能力是完全夠用的。加之可以使用新型國産遠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新型大離軸近程空-空導彈,輔以新型頭盔綜合顯示-瞄准系統,“飛豹”的空中自衛應該沒問題。而在對地攻擊能力方面,這本身就是“飛豹”的本行,比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要強得多。
  通過上面的性能對比我認爲,在電子戰飛機選型上,中國空軍FBC-1A“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在作戰半徑、載彈量、對地攻擊能力方面要遠強于輕型的殲-10戰鬥機。盡管殲-10在最大飛行速度和空戰能力上強于“飛豹”,但“飛豹”在這兩方面上的性能完全可以滿足作爲電子戰飛機的需求。他的速度已經可以保證他能有效配合高速攻擊機群進行伴隨性電子對抗護航任務。而他的空戰性能也足夠實現空中自衛。而且,由于未來的電子戰飛機將進行遠程作戰,因此要求要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這方面作爲雙發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飛豹”比單發的輕型的殲-10更合適。而且“飛豹”體積大,內部改進的空間也大。在今後近一步改進的空間上也強于輕型的殲-10。因此,靈雲認爲在電子戰飛機選型上“飛豹”要比殲-10更適合。
目前,FBC-1A“飛豹”的第一代電子戰改進型已經開始在空軍服役,這已經得到多種官方消息的明確正是。但那個所謂的“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即將服役”卻始終不見任何蹤迹。唯一的“證據”就是殲-10可以挂載一些電子戰吊艙。但靈雲認爲,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戰機絕不是一給一架飛機挂上幾個電子戰吊艙就成的。最現實的,目前中國空軍包括強-5在內的多種飛機都可以挂載自衛用電子戰吊艙。戰機挂載電子戰吊艙早已經成爲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平常行爲。那按“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的標准,這些飛機甚至連強-5就都可以算作是“電子戰機”了。電子戰飛機作爲一種高尖端武器,是個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有機整體。FBC-1A“飛豹”的第一代電子戰改進型在外表上看好像只是挂載了幾個電子戰吊艙,但靈雲認爲,作爲一種專門的電子戰飛機,其與原型相似的大概只有這個外表,其內部爲進行電子戰任務肯定進行了大幅修改,安裝了必要設備。可以預見,FBC-1A“飛豹”的電子戰改進型今後將繼續下去。這種改進後的電子戰型號“飛豹”將成爲未來進攻型中國空軍中強悍的——電子鬥士!!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79482-1-1.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6,922) | 回應(12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無人機
此分類上一篇:空警-2000

顯示全部125則回應

阿楨
俄軍A-100預警指揮機亮相 使用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 2020-03-08 新浪軍事

  A–100和它的前型的A50/A50U預警指揮機安裝了更多的電子天線。
  A100機頭駕駛艙上面裝有小型的雷達天線(可能是探測低空目標)、並且機身處也有眾多的“刀片狀”天線,這說明它具備了電子信號截收功能,也就是將敵方的電子、電磁信號截獲以後,進行篩選、儲存在機載大型伺服器的硬碟裡面進行即時破譯、解析,或者回到基地以後再分析!
  上面兩張照片的對比,顯示出A100伊爾–476更加先進一些!“玻璃化”顯示設計以數位形式直觀的表現飛行資料和飛行姿態,是數位化電傳飛控的一部分,甚至具備“語音提示功能”…對比於機械儀錶和機械飛控是革命性的!並且使駕駛員更加舒適、輕鬆的駕駛飛機。伊爾476對比于A50伊爾76換裝了新型發動機,據說功率大了25%,航程也提高了1500㎞,這樣一來伊爾476的滯空時間要比伊爾76長出2個小時左右。
  從上面的圖片對比可以看出,A100的雷達採用了數位式“有源相控陣雷達”主動天線;而A50U則採用老式的機械式“無源相控陣雷達”天線。
  A–100模型,仍然是大型旋轉式天線,但它由兩塊S波段和UHF波段背靠背佈置在一起,是世界上第一型使用雙波段雷達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
  空警2000採用是“全固態數位式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就是雷達並不旋轉,雷達罩裡面的三塊數位雷達天線120°佈置,可自行掃描…而A–100不知為何還是採用旋轉掃描。
  回應
反映了俄電子技術落後,需要旋轉才能使雙波段雷達都能夠照射目標,另外價格也可以低一些。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08/doc-iimxxstf7408061.shtml
2020-03-10 07:51:38
阿楨
巴空軍花20億買了4架中國飛機 對空戰勝利至關重要

  最近,敘利亞和土耳其發生衝突,空戰結果幾乎一邊倒,土F-16在E-737空中預警機引導下,輕輕鬆松擊落了敘多架戰機。
  這和去年年初,印巴空戰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印具有數量和品質優勢,但卻遭到可恥的失敗,一架米格-21和蘇-30被擊落,關鍵就是一款巴花費20億人民幣購置了4架中國ZDK-03預警機!
  ZDK-03和空警-500預都是採用運-9平臺,但是雷達天線陣面尺寸更大一些,探測距離更遠,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這種設計和美國E-3完全一樣;弱點是,這種單面預警機雷達,轉速較慢,整個空域掃描一圈需要時間比較長,一分鐘可以看6-8次全空域。
  空警-500則具備電掃描功能,掃描速度可以比較低,也可以調速變得很高,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優勢,而且可以針對特殊區域採用凝視模式,可以實現對特殊目標高精度即時監控,這是一個很尖端的功能,但是對於巴來說,還是過於奢侈了。
  中國預警機擠壓了瑞典廠家一半訂單,憑藉的是性能優勢
  瑞典薩博-340飛機,雖然採用了電掃描技術,但是飛機前後60度存在明顯的死區,這是這種平衡木式的空中預警機存在的根本弊端,中國類似技術的空警-200,也採用了類似設計,很快遭到降級,大量型號轉為海上使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10/doc-iimxxstf7776582.shtml
2020-03-11 08:34:48
阿楨
隨著隱身戰鬥機的出現,預警機會被淘汰嗎? 2020-04-01

傳統預警機在面對隱身飛機時也有探測距離大幅度縮短,沒有穩定跟蹤的能力,而隱身戰鬥機擁有三種探測預警機的方法:1.紅外探測器;2.電子戰系統;3.雷達系統。預警機也只有主動出擊了,將傳統的S波段雷達換成相控陣米波雷達,以提高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能力,不會被淘汰的。
  先來看看隱身飛機探測預警機的三種方式。
  第一,紅外探測器。F35,殲20,蘇57,F22的升級版(計畫中)都裝有紅外探測器, F35的EODAS系統可以在90千米精確測量迎頭飛來的F16,也在2011年跟蹤到了1300千米處的運載火箭。所以說,隱身戰鬥機使用EODAS或者EOTS探測到大型預警機也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相比探測戰鬥機而言,探測距離會近點。
  第二,電子戰系統。蘇57是否完成了射頻隱身還不好說,殲20,F35,F22是具備這種能力的。這種系統可以在本機雷達靜默的狀態下,發現遠達480千米處的輻射源,能夠在200千米處準確定位被測輻射源。也就是說,當預警機的的雷達開機掃描時,隱身戰鬥機就可以大概確定其位置,在200千米處既可以準確的定位。
  第三,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在跟蹤目標時可以分出極窄的波束,而不會觸發被測目標的雷達告警系統。只不過現在的預警機不僅僅是起到預警的功能,還兼顧指揮,電子戰等能力,機載系統比較容易起反應。
  由於預警機本身的RCS值較大,機動性較差,當被導彈鎖定時是難以逃出導彈的不可逃逸區的,所以被擊落的概率是極大的。為了避免被擊落,預警機完全可以加裝功率強大的電子干擾系統以及電子戰系統,提升對抗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的能力。事實上,主動雷達制導的空對空導彈的導引頭較小,抗干擾能力並不強,在受到干擾時很容易丟失目標。
  另外,預警機還可以加裝反隱身雷達,但口徑普遍較大,如縮減探測距離,減小口徑,也可裝到預警機上的。畢竟A100就使用上了UHF波段的反隱身雷達。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430533168_17f4a263000100r1qm.html
2020-04-02 07:53:43
阿楨
美軍3艘核潛艇南海周邊高調演習 空潛-200反潛機現身永暑礁 2020-05-10 今晚報

近來在網路上,中國最新反潛機“高新6號”頻頻露面,據稱各項性能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美軍P-3C的水準。
  高新6號使用“運九”機體,在機鼻下方加裝一個“腮”形整流罩,配置可360度環視海面的搜索雷達,能有效探測潛艇的通氣管、潛望鏡、浮標等。機尾有一條很長的“尾刺”,這是安裝了用來探測水下潛艇的磁異偵測儀。磁異偵測儀是搜索潛艇金屬艇身對地球磁場的干擾,在理論上天線愈大效果愈好,而高新6號的比P-3C還長。該機還可攜帶100枚聲納浮標,比P-3C多一倍。該機可以攜帶空對空導彈、深水炸彈、水雷、反潛魚雷等,一方面可以進行偵測反潛,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潛艇和水面艦隻展開直接攻擊,還可以用於自衛。
  高新6號與P-3C相比,在最大巡航速度、一般巡航速度、最大起飛重量等方面都相當,僅最大航程不如P-3C。綜合上述特徵,高新6號無論在平臺設計、電子設備、偵察手段及現代化程度,均高於P-3C,而和日本新研製的P-1旗鼓相當。
  中國研製的一系列高新戰機中,“高新5號”被命名為“空警-200”(KJ-200)預警機,據慣例,高新6號被命名為“空潛-200”(KQ-200)反潛巡邏機。
  如有30架高新6號,對美日的潛艇即可有效反制,還可完全抵消掉東南亞國家引進潛艇對抗中國的企圖;如裝備100架,就可以完全阻止美日潛艇在第一島鏈外針對中國的活動,進到第二島鏈內外。
2020-05-17 08:51:26
阿楨
殲16電子戰機有多強:干擾距離翻倍 優於美軍EA-18G 2020-06-27 兵工科技

  近日,有媒體稱,中國殲-16戰機已經進駐高原地區。
  殲-16是一款高性能重型雙座多用途戰鬥機,整體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四代半戰機的後期改進型水準。此外,殲-16擁有多達12個外掛點,可以滿足大量電子戰裝備的內部改裝和各類電子戰吊艙的掛載,同時還可保證攜帶必要的空空、空地武器的能力,這點甚至比美國海軍的 EA-18G還要強。
  殲-16電戰機翼翼尖處的掛架被取消,出現了一種外形與EA-18G的AN/ALQ-218(V)2戰術偵察告警系統接收機。AN/ALQ-218(V)2系統體積、重量更小,因此可以佈置在機翼翼尖處,加之採用了更先進的短基線干涉儀原理,實現了對電磁發射源的高精度定位能力,每個接收機前後有2個接收器,分別可以實現90度共180度的監視範圍,管理、控制機載電子干擾吊艙對多個雷達電磁信號源進行“跟蹤一瞄準式干擾”,目前也只有中美具備獨立研製生產的能力。
  殲-16電戰機將會使用新一代大功率機載戰術干擾吊艙,覆蓋頻率將會進一步擴展到0.05〜20吉赫,發射功率也將由現有的30〜40千瓦提高到接近100千瓦,有效干擾距離將由現階段的幾十千米提高到150千米以上。
  殲-16電戰機上還將裝備新型戰術通信干擾、壓制系統,具備對陸基、海基、空基通信系統(甚至是資料鏈系統)進行欺騙、干擾、壓制的能力。
  由於釆用了開放式設計,殲-16電戰機未來的改進、升級十分方便,能有效應對未來戰場複雜的環境變化和技術發展。
  鷹擊-91反輻射導彈射程超過100千米,速度超過3馬赫。CM-102重量只有鷹擊-91的60%,射程仍達100千米,速度超過3馬赫,使用新一代寬頻率被動雷達(頻率覆蓋範圍為2〜18吉赫),具備發射後不管、記憶攻擊和先發射後鎖定的能力。
  結語
  殲-16電子戰機對於提升我國的電子戰能力和防空壓制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我國或還將在運-20、C-919等國產大型平臺上研製新型大型電子戰飛機,從而實現我國電子防禦體系的全方位發展。
2020-06-28 07:51:00
阿楨
全球預警機數量對比,美國173架俄羅斯16架,中國65架 2020-07-11 新浪軍事

  現代戰爭打的就是情報戰,而要彈指敵人動向,通常是利用雷達進行偵察,因此預警機就顯得十分重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預警機的功能愈加豐富,資訊分發、聯合作戰、指揮控制等高端技術,更是被外界稱為“空中大腦”,是當之無愧的作戰樞紐。有了它之後,空軍的戰鬥力可以說是成倍提升。
  美國擁有34架E-3,139架E-2C/D,韓日及歐洲部分國家的預警機都是從美國購買來的。
  俄羅斯擁有A100和A50兩款預警機,僅16架。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擁有4架空警2000,11架空警200,50架空警500,加起來差不多是65架,按照我軍的作風,真是數量或許比這要多很多。
  相關新聞
美國批准向法國出售3架E-2D 要價高達20億美元
巴基斯坦花11億美元購買4架中國空警500出口版ZDK-03,實戰表現出色,直呼物有

俄將造第二架A100預警機 俄軍工:全球第一無法干擾

  俄羅斯《消息報》2020-07-08報導,A-100的研製工作將在2024年底完成。研製單位表示,這款配備了先進雷達和電腦設備的預警機將是世界上同類預警機中最好的。專家認為,想要通過電子戰“干擾”這款預警機幾乎是不可能的。
  回應
言過其實!矛與盾永遠是動態平衡的。
不說的這麼厲害三哥怎麼下單?
2020-07-14 07:28:42
阿楨
中國AG600海上首飛成功

  2020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世界在研最大的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栖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在軍用領域,水上飛機的主要任務有:早期艦載機、空戰偵查、艦炮射擊誤差修正、反潛、運輸、救援等等。當二戰結束後,隨著航空水準的不斷發展,水上飛機的獨有優勢被陸上飛機和直升機逐漸取代,現在水上飛機逐漸退出軍用環境,僅有少數國家繼續採用擔任救護或者是反潛等任務。
  但是在民用航空領域中水上飛機並非完全毫無優勢可言,水陸兩栖飛機可在航程範圍之內將通過陸地機場航班降落的遊客直接運抵至擁有開闊水面的旅遊景區降落,並與接下來的其他旅遊項目對接,使航線與景區實現無縫連結,省去了大量的機場建設成本,提升了景區遊客體驗度。此外,水上飛機的用途也可以從旅遊運輸擴展至消防與救護任務,尤其是利用水上飛機在水面降落的同時,汲取大量水源的進行森林火災的撲滅。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於1955年組建了水上飛機部隊,1968年我國自行生產的新一代大型遠端水上巡邏反潛轟炸機水轟5首飛成功,並在之後數十年間 多次參與重大森林火險任務。2009年,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栖飛機AG600獲國務院立項,正式進入研發階段,2017年12月24日,AG600在廣東珠海陸上首飛成功。
  AG600採用懸臂式上單翼、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單船身水陸兩栖飛機佈局形式,選裝4台國產渦槳6發動機,機長37米、翼展38.8米、機高12.1米,最大起飛重量53.5噸。最大航時12小時,最大航程能有4500公里,只需要4個小時就能從三亞趕到曾母暗沙,成為南海維權利器。該機的適應能力很強,能抵抗2米的風浪和3-4級的海況。它一次能救助50名受困人員,比日本US-2的救援數多近一倍。
2020-07-27 09:11:35
阿楨
殲20B戰機開始量產 我軍網路中心戰將增添新節點 2020-08-25 兵工科技

  網路中心戰概念最早由美軍提出並實施,通用資料鏈系統、協同作戰系統、MQ-4C無人偵察機、無人水面艇、瀕海戰鬥艦、F-35隱身戰鬥機等,進一步增強了網路中心戰的作戰節點,大大提高了部隊的反應速度和作戰效率。
  我國雖沒“網路中心戰”說法,但大力推進的“資訊化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同樣有偵查、通信、指揮、作戰等平臺以及配套的感測器節點。
  為此,我們組建了戰略支援部隊,研製發展了諸如北斗導航衛星系統、055型驅逐艦、殲-20、殲-16戰鬥機、翔龍無人機、空警-500預警機、運-9電子偵察機等裝備。
  首先,殲-20可以利用其優秀的態勢感知能力,與體系內的其它偵察平臺實施聯合偵察行動,然後利用其超音速巡航和隱身優勢,使用遠端精確打擊武器對關鍵目標進行“刺殺”,破壞對方的作戰體系。
  其次,殲-20還可以利用其強大的火控雷達和資料傳輸系統,充當空中小預警指揮機,像殲-16這樣的“炸彈卡車”,可掛載大型、重型武器的轟-6N等,都將在殲-20的指揮下,實現最佳的作戰效能。

俄羅斯版“忠誠僚機”無人機曝光 被指山寨美國產品

  據“防務博客”網站2020-08-25報導,在莫斯科附近的愛國者公園舉行的“軍隊-2020”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俄展示了最新型的隱身無人概念模型機“雷鳴”重7噸,有效載荷500公斤,能與蘇-35/57並肩戰鬥,還擁有自主作戰的“蜂群”模式。但有分析表示,“雷鳴”是美國XQ-58A“女武神”的山寨品。XQ-58A是高亞音速無人機,是“忠誠僚機”計畫的一部分。XQ-58A的主要用途是在未來空戰中擔任有人戰機的先鋒與保護者的角色。
  回應
高亞音速僚機怎麼跟上超巡的長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8-25/doc-iivhvpwy2996428.shtml
  相關新聞
外媒:殲20戰機部署新疆後 印度或引進蘇57與其對抗
  回應
買蘇-57? SU-57的隱身設計多麼粗糙不是五代機,俄都沒用!
2020-08-26 08:06:07
阿楨
空警500出海軍新改型 機頭上方加裝長長針狀探管 2020-09-11 兵工科技

  近日央視節目,解放軍南部戰區某海軍航空兵基地,出現了一架新型的空警-500中型預警機——在機頭上方加裝了一支長長的針狀探管受油裝置,特別適合南海區域這樣遠離大陸數千千米的遠海區域作戰。
  運-9使用4具渦槳-6C渦槳發動機,時速550千米/小時,最大航距7800千米。空警-500在運-9的上加裝了大量機載設備,由於加裝碟形預警雷達天線,飛行阻力大幅增加、飛機油耗顯著增大,因此航程僅為5700千米,留空時間12小時。
  對於南海防區而言,距離大陸1500~2000千米,光往返就需要六七個小時,超過了留空任務時間的一半,真正的滯空只有2~3個小時,這對於需要長時間滯空為戰鬥機群提供C4I支援的預警指揮飛機而言,是遠遠不夠用的。
  因此,這就是海軍航空兵裝備安裝了加受油裝置的新型空警-500H預警機的主要原因。
  空警-500固定式三面陣有源相控陣雷達比早期空警-200採用的兩陣面“平衡木”式預警雷達天線設計更為有效,由於空警-500達到了全年運行和作戰能力,老式的預警機已於2018年停止生產。
  相關新聞
西安衛星空拍照曝光艦載預警機「空警-600」首飛:AESA雷達能夠遠距離(約321公里)檢測隱形飛機,使F-22和F-35無所遁形。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9-11/doc-iivhvpwy6121010.shtml
2020-09-12 08:54:15
阿楨
中國艦載預警機性能如何:探測距離550公里不輸美軍E-2D 2020-09-29 兵工科技

  近日,中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空警-600首次試飛,成為繼美國後,世界上第二個成功自主研製出艦載固定翼預警的國家,其預警探測能力究竟如何呢?
  目前世界圓盤狀預警機的雷達主要有以E-3A為代表的機械掃描式脈衝多普勒雷達、以ZDK-03為代表的機械掃描式無源相控陣雷達、以空警-2000為代表的固定三陣面和以E-2D為代表的將機械掃描與有源相控陣結合等幾種體制。
  固定三陣面具有可靠性高、掃描範圍廣、多目標跟蹤能力強、探測速度快等優點,但相應的,該雷達也有體積和重量較大,造價高等缺陷。而空警-600由於是艦載機,…….
  不過,我國已在空警-500上創新使用了數位陣列雷達技術,傳統的有源相控陣為產生足夠高頻率的發射信號,必須一級一級地進行變頻,電路多,複雜度高,可靠性也相對較低;數位化雷達直接以數位的方法產生一定頻率的發射信號,省卻了多級複雜電路,重量大幅度減輕,體積大幅度縮小,性能卻大幅度提升。因此,空警-500在重量、雷達天線口徑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反而實現情報處理能力、抗干擾能力的大幅提升。不光在整體技術性能上更先進,探測隱身目標和高超音速目標的探測能力、多目標跟蹤能力、敵我識別能力也比空警-2000更強,探測盲區大幅度縮小,偵察距離、跟蹤目標數量以及引導戰鬥機的頻次都大幅度提升。
  機械掃描+有源相控陣電子掃描雷達相比於固定三陣面,具有刷新率低、機械掃描設備可靠性低等缺陷,但也有體積、重量較小等優點,具備上艦優勢,其可以實現探測性能和體積的完美平衡。
  而我國早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14所就展出了一款KLC-7預警雷達實現了三大升級:一是從純粹機械掃描發展為機械掃描+有源相控陣電子掃描;二是從PD處理(脈衝多普勒處理)發展為STAP時空自我調整處理,在信號處理技術和能力上大幅提升;第三是將雷達整機上的速調管發射機這樣的電子管器件,全部用固態器件替換,實現了全固態化、全數位化,雷達尺寸和重量進一步減小,功耗進一步降低,綜合性能進一步提升。
  KLC-7相比於ZDK-03上的雷達,探測距離提升了三分之一以上,並增加了重點磁區增程搜索和高機動目標跟蹤的能力,將探測波束集中、高頻率地照射到這重點區域,以前10秒掃描該區域一次,現在就2秒甚至1秒掃描一次。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9-29/doc-iivhuipp7101535.shtml
2020-09-30 07:32:11
阿楨
擾台運8運9非運輸機 電子情蒐能力威脅不小 2020/10/13 中時

  大陸解放軍從9月以來頻繁派遣戰機由西南方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或是由福建方向穿越海峽中線後折返。運8反潛機對海面為主,類似美軍P-3C;運-9電子偵察機,除反潛與情收外,還具備電磁壓制、干擾等電子戰功能,類似EP-3A/B。運-8內置武器艙較大,除了魚雷和深水炸彈等反潛武器外,可能會搭載空射反艦導彈,這是P-3C目前還不具備的能力。運-9航程由運-8的3000增至5000公里,在電戰功能的改進上進行了「高新8號」至「高新12號」工程,其中高新10號又稱空警-500。
  運-9曾多次前往日本進行電子偵察,讓日本防衛廳大為緊張。日媒曾報導,某次大陸轟-6轟炸機航經日本鄰近海域時,跟隨一架運-9電偵機,並對日方雷達進行電子干擾,讓日方誤認為有大規模空中編隊逼近。日本為此緊急啟動防空雷達、通信網,同時大量戰機預警機升空,這些動作反被運-9收集到各機場電磁頻譜與戰機運作與通訊數據。
  因此,運-8接台灣海域問題不大,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運-9一旦靠近,台灣機場與地面雷達、已啟動的防空飛彈系統的電磁頻譜可能會被偵測並記錄。以美軍EP-3抵近廣東偵察為例,最初大陸都會啟動地面防空系統與戰管通訊等設施做為防備,現在解放軍學乖了,在美軍靠近時會暫時關閉或保持雷達與通訊靜默,否則可能反被收集各種武器的電子通訊數據。
2020-10-13 08:15:36
阿楨
為何拖曳聲呐也很難發現後方的敵艦?2020-10-12

  第一。聲呐的陣元本身沒有分辨聲音方向的能力,所以一般的艦艏/艇艏聲呐才會用大量聲呐陣元組成球形的或圓柱形的聲呐陣列,相控陣雷達一樣,在一個聲音來源方向上的聲呐陣元越多,其接收聲音的能力也就越強。
  以美軍的AN/SQR-19拖曳聲呐陣列為例,其外觀類似於蚯蚓:浮標——減震模組——水聽器陣列——降噪模組——減震模組——電纜——船。只有中間才有水聽器組成的聲呐陣列,頭尾幾乎完全沒有收音能力。如果不改變拖曳方式很難在艦艇行駛方向的正後方有多好的表現。
  另外一些國家的拖曳聲呐外形類似於一個浮標,可以覆蓋360°,不過較難以收放,所以常見於水面艦艇而少見於潛艇。
  回應
現代新型潛艇兩側都有聲呐,平時巡邏走Z字型就可以防對方潛艇跟蹤。

每秒36千米|科學家給出聲速極限 2020-10-12 中國科學報

  自愛因斯坦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以來,任何一種波——無論電磁波還是引力波,在真空中傳播的宇宙速度極限已為人所知。
  但是,聲音在固體或液體中移動的最大速度近日才首次被計算出來——約為每秒36千米,僅為真空中光速的1/8000。

不要再迷信相控陣雷達了 我們其實已有了更好的選擇 2020-10-12 兵工科技

  機載相控陣雷達儘管有掃描速度快、多目標能力強以及同時多功能的優點,但仍需佔用機內空間,不僅影響了飛機的氣動和隱身,也限制了電子設備的性能。
  為此,人們提出“共形陣”設想,把雷達天線和飛機的外蒙皮結合起來,優點有二,一是不引入附加的空氣阻力,二是增加了天線可用口徑,探測距離可以至少延伸一倍以上。
  之後則是智慧陣,即不局限于只把雷達天線集成在蒙皮之上,而是會接入光導纖維和各種感測器,使蒙皮起傳感、通信、電子戰、防冰等功能,戰鬥機將具有“電子變色龍”特點,能將機體的信號特徵淹沒在地物回波之中,被評論“未來30年世界航空電子技術發展的巔峰”。
  回應
不管是共形陣還是智慧陣,雷達還是相控陣,只是佈置方式和資料處理方式不同。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2/doc-iivhvpwz1537253.shtml
2020-10-13 08:30:12
阿楨
隱形技術被高估?為對抗中俄 美軍新戰機或更側重這個 2020-10-22 新浪軍事

  據《歐亞時報》網站報導,面對4.5代和5代戰機的時代,五角大樓將重點放在了部署F-35和F-22等先進戰機上,並不斷提高其隱身技術
  由於美國6代機更加重視電子戰能力,而F-35等5代機側重的隱形能力有可能很快就會被忽視。
  儘管F-35和F-22有著較小的雷達發射面積,但著名的隱形殺手—俄S-400地空導彈出現,對這些隱身戰機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楨:?)。
  相關新聞
美媒:S-300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
  回應
俄話也能信?當初說S-300就能打隱形飛機了,後來打不了說400了
中國當前已具有尖端技術反隱身雷達,同時還具有鎖定偵察敵機功能。
但導彈的雷達沒法鎖定,你能發現也打不下來有什麼用。
貌似是有發現並跟蹤f22在東海方向!
能鎖定嗎?
  相關新聞
中國首次公開曾450公里外鎖定F22 美卻拉上殲-20狡辯 2019-01-29 新浪軍事
  
12月24日,中國電子科技14所的首席科學家吳劍旗,證實幾年前的“假新聞”真有其事!
反隱米波雷達,以前一直有著低仰角盲區大、無法準確測高、空預覆蓋不連續等致命缺陷,所以從來只是用來進行遠距離預警,其精度達不到引導火控雷達和戰鬥機對來襲目標進行攔截,並且美俄對米波雷達的研製也幾乎處於放棄,只有中國14所和38所等反隱身雷達研製的“明星單位”!
  吳首次明確公開了我國在5年前就實現了對F-22的遠距離持續跟蹤、繪製航跡,並確定發現距離為450公里!消除了低仰角盲區;實現了全空域高精度測量,滿足航空兵攔截引導作戰的精度要求。
2020-10-23 10:46:32
阿楨
空警600裝半油就能從遼寧艦起飛 但無法全天候預警 2021-01-18 兵工科技

如果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有足夠大的推重比就可能滑躍起飛,專家認為,採用WJ-6C渦槳發動機的空警-600,如只裝一半左右燃油的輕載低負荷模式,是可以從遼寧號和山東號上滑躍起飛的,但作戰航程和滯空時間受到極大限制和壓縮,必須使用空中加油機對其進行加油,才能保證其正常工作。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1-18/doc-ikftpnnx8735542.shtml
  相關新聞
藏不住了! 003航母機庫分段曝光 噸位居亞洲史上最大
大陸003航艦2021年下水2025年服役,裝電磁彈射系統.004在建 邁向2035年6艘目標
2021-01-19 08:11:36
阿楨
資訊化水準超強的下代戰機為何不能替代預警機? 2021-04-28 新浪軍事

  主張四代機可以取代預警機的論據:1、現代戰機的雷達和資料鏈性能極為強悍;2、戰機隱身性和機動性遠強預警機;3、航母上載機數量有限。
  戰機對氣動佈局和重量的要求十分苛刻,雷達掃描角度通常不超過120°,而為了保證較高的刷新率以防止出現目標丟失,會選擇60°甚至30°,要大量戰機組網才能360°。
  其次,由於雷達波長越短精度越高,戰機火控雷達的波段選擇至少是X,甚至Ka、K和Ku。預警機多採用L、UHF。而波長越小,損耗也就越大。UHF波長為X的5-50倍,探測距離2-7倍。此外,UHF有很好的反隱形效果。
  預警機的人員配置也比戰機更適合進行情報處理:E-2C/D共5人:飛行員、副駕、雷達官、戰情官和空管官。相比之下,四五代機均為單座配置,飛行員要負責從操控戰機到操控武器,很難對戰情進行分析和對其他空中編隊進行指揮。
  相關新聞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攔不住
美要斥資177億美元研製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中國1130近防炮可攔4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2021-05-02 08:33:51
阿楨
美國智庫蘭德報告評估中國導彈,海空軍及防空力量 2002-06-22

《美國的軍事能力以及如何應對危險世界》的報告中,中國毫不意外成為報告的“主角”。
在中國發展出霹靂-15/21等新一代遠端和超遠端空空導彈後,美軍已沒有優勢。美雖加強JASSM-ER和LRASM等空對地導彈的部署,以及開始新一代隱身核巡航導彈的研製,但仍需發展下一代戰斧巡航導彈、高超音速遠端反艦導彈、地對空導彈、反輻射導彈、空空導彈等。美還需準備10至15個現代化的短程防空部隊,來應對中國新型巡航導彈的威脅。
  中國導彈能力:
在1996年,中國的東風-11/15裝備數量還在十位數,僅覆蓋韓國美軍基地。到2003年超過三位數,到2010年超過4位數5,同時擁有上百可覆蓋第二島鏈的東風-21C和長劍-10巡航導彈,包括其艦載版本東海-10導彈)。到2017年,東風-21C和東海-10已超千部,而中國的轟-6K的長劍-10已覆蓋美國關島,並擁有3位數的存量。
  中國空軍:
中國擁有大量高性能的四代機,包括蘇-27/30和殲-11/16,性能不次於美國F-15。儘管美軍的五代機F-22和F-35對中國的四代機殲-20/31有優勢,但數量太少,而且中國正在部署自己的五代機。
  中國在造船,陸基導彈和防空三個領域超過美國,且短期內很難趕超。
美軍沒有遠端陸基戰術導彈,也缺乏對中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防禦能力。美陸軍只有M270和海瑪斯兩款火箭炮具備發射ATACMS彈道導彈的能力,其改進版也僅有300公里。
美軍在一線基地部署的愛國者和薩德系統的數量嚴重不足,因為這些武器價格昂貴,無法掩護所有的軍事目標免受“導彈雨”的洗禮。
美國最為關注的是DF-26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它對美國部隊在亞太地區的部署和行動構成特殊的威脅。
2021-07-09 08:51:24
阿楨
中國的成本控制優勢加上驚人的造艦速度,令美國海軍無法企及。其驅護艦隊的規模已達全球第二。
2020年中國下水12艘056護衛艦、9艘驅逐艦,1艘071綜合登陸艦以及1艘075兩栖登陸艦。到目前為止,中國擁有25艘052D驅逐艦,30艘054A護衛艦,7艘055萬噸級驅逐艦。
由於中國在造艦成本上的優勢,中國海軍的艦艇無需刻意限制排水量或者數量。
對比之下,美國海軍的新造艦計畫卻屢屢受挫。DDG1000驅逐艦被砍至3艘,LCS濱海戰鬥艦停止建造,並開始退役封存。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開始退役,block3批次伯克級驅逐艦建造速度緩慢。美軍緊急招標義大利“星座”級護衛艦。
  中國防空能力的完善,是中俄技術的結合。
目前中國建立一個龐大的國土防空網,由近600台雷達組成的警戒體系。從遠端警戒到中近距離的跟蹤,從低空到高空,從小目標到隱身目標,都實現全方位的覆蓋。而中國近50架的預警機則成為最好的補充,大大擴展監視的範圍。
中國空軍下轄近200個地空導彈營。中國裝備24個營的S-300PMU/PMU1/PMU2,4或6個營的S-400。國產的紅旗9超30個營,其餘部隊還在換裝紅旗-22。美軍的打擊力量想要穿透如此嚴密的防空網,將很難且會損失慘重。
2021-07-09 08:57:20
阿楨
在俄羅斯墜毀的安-26運輸機 如何在中國重生

2021年7月6日,俄251航班機齡高達39年安26客機在堪察加半島的帕拉納機場降落時失事墜毀,22名乘客和6名機組員無一生還,。
  帕拉納機場9年前的空難與本次空難有些相似,降落時沒有按照進近航線飛行,過早降低高度且低於規定的高度。而且由於天氣較差目視條件不好,無法與地面形成穩定接觸,由此導致撞山。
  本次空難調查發現兩名飛行員血液中有酒精,酒精含量分別為0.92%和2.03%。
  安26誕生超過50年,產量高達1400餘架,中國的運7運輸機以及新舟60支線客機,與安26有血緣關係。
  與安26相似,運7也發展客運,即運7-100/運7-200A。2000年6月22日,運7在武漢墜毀,縱使調查是人為與天氣因素導致的,但旅客依然喪失了對運7的信心,以及新舟60開始投入使用,運7-200開始退出了民航市場。
  新舟60是從運7-200A發展而來,但其航電設備、發動機等主要系統使用了歐美先進產品,縱使新舟60在國內外使用中出現了不少事故,但由於飛機原因導致的重大事故並沒有發生。
  新舟600相較新舟60每一個航電設備都是獨立的系統,新舟600將各個航電系統集成在一個平臺上,使其航電性能及集成度有了不小的提升。
  而新舟700除了整體佈局與新舟60/安26看著還有些相似之外,完全沒有一樣的地方,甚至連機體結構與操縱系統都與新舟60/600不同(起落架從機翼移到了機身,採用了電傳操縱系統),使其能更貼合西部地區的情況,如果新舟700在同樣的天氣條件下在帕拉納機場降落,哪怕天氣能見度極差,飛機上所搭載的TAWS也能正確感知到有撞山的風險並提示飛行員進行規避。
  相關新聞資料
空警-600 維基百科
發展自運-7
2020年8月29日首飛
預計2022年服役003型航空母艦
2021-07-12 08:38:14
阿楨
新疆驚現特大號機庫 足以容納核動力航艦

新聞網站「The Drive」2021-07-14報導,根據衛星影像,中國新疆存在一座超大型機庫,尺寸足以容納整艘美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該網站認為,這座機庫可能是供平流層飛艇使用,任務則可能包括彈道飛彈防禦、反衛星等(楨:預警機? )。
這座機庫位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斯騰湖以南約5英里(約8.05公里)處,與中國無人載具秘密測試場馬蘭基地隔湖相望。該機庫長1150英尺(約350.52公尺)、寬450英尺(約137.16公尺),高度也「非常高」,足以容納長332.8公尺、寬76.8公尺的美軍尼米鶿級航艦。
機庫前方跑道則出現了巨大的長方形托架,可能被用於在地面移動超大型飛艇;而機庫西北方的高塔,則有可能是飛艇起飛後的系泊設備。
中國首艘平流層飛艇「圓夢號」2015年已於內蒙古試飛。由於這類航空器能在氣象條件相對平穩的平流層高空長時間作業,其很可能被用於彈道飛彈防禦或共軍本身的飛彈測試,無視地形提供持續性的雷達探測;另外,在高空部署雷射武器能減輕大氣折射的影響,降低系統的電力需求;其他實體攔截系統也可降低射程需求。而這些武器只要稍做改動,同樣也能適用於反衛星任務。
2021-07-17 08:09:45
阿楨
針對台灣試射新導彈 陸專家:可能為東風16及電磁脈衝彈頭 2021/08/22 中時

《央視》稱,新導彈,精準命中幾百公里外的藍軍多重防護陣地目標,有效癱毀藍軍防禦體系關鍵資訊節點。此次發射成功拓展了火箭軍新質彈頭種類,提升了常規導彈多模精打、毀癱節點、融合抗擾、先遣破敵能力。
東風-16系列導彈的射程約為800-1500公里,填補了東風-15和東風-21之間的空白,可攜帶包括鑽地彈的多種彈頭。
宋忠平指出,這次可以排除是集束彈頭或鑽地彈,但是用於「癱毀」,而非「摧毀」,並針對關鍵資訊節點,那就很可能是針對電子設備的電磁脈衝彈頭。
美國《國家利益》稱,東風-16系主要用於接替早先瞄準台灣的東風-11和15。解放軍東部戰區近日派遣軍艦、反潛機和戰鬥機在台灣島西南和東南方向附近海空域進行聯合實彈攻擊等軍事演習。
  回應
打衡山指揮所?

整建12基地 強化西岸防空火力 2021-08-23 聯合報

國軍重新檢討各作戰區防空火力部署,將新建或整建十二座飛彈基地,供新造的天弓三型防空飛彈進駐,與愛國者二、三型防空飛彈。
傳蔡政府將以兩千億元特別預算舉債買飛彈,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昨表示,六月中通過紓困4.0預算,剛舉債兩千六百億元,人均26-27萬,根本「債留子孫」。
  回應
這樣就能耐打?

研製飛彈 擬編2千億特別預算 2021/08/23 中時

近年來美國對台軍售既多、金額又大,已排擠國軍研製飛彈及武器的預算,其中包括具「源頭打擊」能力的飛彈經費,國防部決定編列特別預算解決。據了解,特別預算主要是支應中科院研製量產的各型飛彈,包括雄二E型,反制飛彈,以及各型防空與制海飛彈。
據了解,中科院研製能打到北京、上海的中程飛彈已近20年,從李登輝至馬英九,都在祕密做。蔡執政之初,因考量軍事戰略調整,且台灣不發展核武,就算幾枚飛彈能打到上海、北京,也改變不了戰局,再者量產的雄二E飛彈性能很好,能有效對付大陸沿岸軍事目標等,曾一度暫緩中程飛彈研發,後因兩岸關係急速變化,現又加速研製。
  回應
台灣發展射程兩千公里的飛彈,已屬於攻擊性武器,任何大國不會容忍,過去的古巴飛彈危機,台灣在每天以攻擊三峽大壩以及核能電廠的高亢情緒中,難道北京會坐以待斃?
2021-08-23 07:55:38
阿楨
台軍方報告:解放軍初具“癱瘓臺灣”能力 2021-09-05 參考消息

  台8月31日公佈所謂2021年“中共軍力報告書”稱,解放軍結合北斗衛星全時域定位,掌控臺灣四周巴士海峽、南海、東海及釣魚島機艦動態。已具備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軟殺、硬殺電子攻擊等,初具癱瘓臺灣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
  台防務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這份報告書客觀呈現了大陸當前的軍事實力。
  回應
台獨別那麼自信,解放軍不是初步,而是完全。
能夠公開承認這點,是很不容易的!
灣灣這麼謙虛麼?你們有宇宙無敵的超級武器-----掃把,我們的電子戰真的沒法癱瘓它。

日「航艦殺手」對付不了大陸 2021/09/06 中時

日本專家1日指出,日本防衛省認為3馬赫的ASM-3超音速反艦飛彈,恐不足以突破中俄艦隊的防空網,因此正聚焦於開發匿蹤次音速反艦飛彈,以及速度6馬赫以上的極音速反艦飛彈,讓ASM-3地位十分尷尬,最後可能只會象徵性地採購20枚左右。
  回應
若日本評估3馬赫的飛彈都無法突破中華神盾的防線(楨:730防2馬赫/1130防4馬赫/2230防6馬赫), 台灣也不要太依賴速度才2馬赫的雄三
2021-09-06 08:18:07
阿楨
號稱可打擊大陸縱深 雄風-2E真身首次曝光 2021-09-22

臺灣“國防部”近日提交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中提到“雄昇飛彈”就是 “雄風-2E”,十多年來從未公開。20年前曾以“戰備急需”名義小批量生產部署,射程達600公里,此次最新型號,可達1200公里,有10-15米的命中精度。除原有導彈七九一旅所轄兩個營、六個連的雄風-2E外,還在屏東萬金、新竹湖口、關西等地,陸續增建具現代化掩體、吊臂導彈發射車庫的基地。
  有分析認為,解放軍早在上世紀末就在“新三打三防”中,將反巡航導彈納入其中,並制訂出一整套的應對方法。美國也發現“戰斧”等傳統巡航導彈不再適應現代戰場環境,尤其是它的飛行速度慢、路線相對固定等缺點日益明顯,因此新的“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AGM-158)更注重隱身性能和智慧化水準。因此雄風-2E可謂服役即過時,台軍指望靠它來“威懾大陸”只能是“癡人說夢”。
  回應相關新聞
預設陣地半固定發射裝置。估計是移動中發射技術不過關。
拖車移動雄風-2E
開戰時無人機專打雄風-2E拖車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09-22/doc-iktzscyx5564329.shtml

陸戰區反導系統 遏美韓日台島鏈飛彈包圍網 2021/08/07 旺報

大陸專家指出,大陸對於遠、中、近程的來襲飛彈、火箭彈,都有相應的系列防空、防導武器發展計畫。

雲峰飛彈直搗陸? 台海軍力仍失衡 2019/08/11 旺報

《環球時報》報導,美媒渲染台「中程飛彈」對大陸的威脅,是火上澆油的蓄意之舉,解放軍經過數十年的科技強軍歷程,列裝了型號更多、射程更遠的空基、海基、陸基巡弋飛彈,還有威力更加強大的彈道飛彈。對台灣方面構成壓倒性優勢,即使台灣武力挑釁,解放軍也絕對有能力攔截來襲飛彈。

台軍方報告:解放軍已具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軟殺、硬殺電子攻擊等,具癱瘓臺灣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 2021-09-05 參考消息


日「航艦殺手」對付不了大陸 2021/09/06 中時

日本專家1日指出,日本防衛省認為3馬赫的ASM-3超音速反艦飛彈,恐不足以突破中俄艦隊的防空網,最後可能只會象徵性地採購20枚左右。
  回應
若日本評估3馬赫的飛彈都無法突破中華神盾的防線(楨:730防2馬赫/1130防4馬赫/2230防6馬赫), 台灣也不要太依賴速度才2馬赫的雄三
2021-09-23 08:32:45
阿楨
彩虹-6亮相珠海航展(2021.09.28-10.03),2噸載量,將成反潛王牌!

彩虹-6具有飛行高度高和飛行速度快等突出優勢,掛載光電、SAR、預警雷達、電子偵察、空地導彈、空地炸彈、反輻射導彈、中小型巡飛彈等。適用於高空偵察打擊、海上反潛及巡邏警戒、遠程預警探測、近距空中支援等作戰任務。
「彩虹-6」參數: 最大起飛7.8噸(偵察型、察打型),最大載荷300公斤(偵察)、2噸(察打),載油量3.42噸(偵察)、1.72噸(察打),全機長15米,翼展20.5米,機高5米,最大飛速800公里/時,巡航速度500公里/時至700公里/時,巡航高度10公里,升限12公里,最大航時30小時,最大航程12,000公里(偵察)、4,500公里(察打),最大爬升率20米/秒,操作半徑(視距)300公里。
「彩虹-5」,起飛重量3噸,有效載荷900公斤,最大航時30小時,最大速度400公里每小時,最大航程10,000公里,實用升限7,600米。
「彩虹-4」,翼展18米,升限7.2公里,最大航時30小時,最大飛速230公里/時,航速150至180公里/時,最大起飛1.33噸,載荷345公斤。在海外實戰,共執行幾千架次、超過數萬小時,發射武器千發,命中率高達96%。
  中國研製多型無人機。
 「無偵-8」的兩具渦輪衝壓液體火箭發動機不需吸氣,航速4至5馬赫之間,從轟-6N發射,偵察範圍超2000公里,可涵蓋西太平洋/南海,對美航母構成威脅。具備隱形性能的「無偵-8」飛行高度超30公里的臨近空間,更勝美國SR-72超音速無人機(預計2023年首飛, 2030年啟用)。能提供比衛星更可靠的偵察數據,不必等衛星循軌道到目標上空才能偵測,靠轟炸機或運輸機機動投放,靈活有效地突防敵方防護嚴密的戰略戰役目標,利用配備的偵察設備,獲取東風-21D的高解析度航母靶心圖像。
 「翔龍」,長14.3米,翼展24.8米,最大起飛重量6.8噸,有效載荷600公斤,最大升限20,000米,巡航速度700公里每小時,作戰半徑超2,500公里,航時超10小時。
 「神鵰」,長25米,翼展50米,最大起飛重量近20噸,升限超20,000米,航程超13,000公里,航時超25小時。
 「暗劍」,長13米,最大起飛重量10噸,最大速度2馬赫,最大過載12G,作戰半徑1,000公里,載彈量1.5噸,彈艙可掛載PL-15、PL-10空空導彈。
2021-09-30 08:32:56
阿楨
相關新聞
中國“天穹”反無人機系統實戰演示
中國航太飛鴻FH無人機將亮相珠海航展:已形成遠中近結合、高低速互補、固定翼旋翼兼具、從300g至8t級四大系列30餘型產品,遠銷十餘國獲一致認可。
珠海航展FC-31和助手無攻-11(利劍)再掀上航母話題
中版全球鷹無偵7首亮珠海: 採用串列/菱形機翼設計,裝備一台WS-10發動機,機長14米,機高3.9米,翼展22.8米,起飛重7.5噸,航速700公里/時,可在2萬米高空續航10小時,作戰半徑2500公里。無偵-7大型無人機採用串列/菱形機翼設計,裝備一台WS-10發動機,收集的情報資訊將與殲-16D電子戰飛機共用,可與衛星共用通訊偵察情報鏈路,引導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執行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作戰。

翼龍10(出口型“雲影”自用“風影”)亮相 能與美國MQ9死神較量 2020/11/03

翼龍10採用渦噴發動機,而非「翼1/2」所用的活塞式發動機,翼長17.8米,機長9.05米,空重1.3~1.6噸,最大3~3.5噸,最大升限20~21千米,最大飛速0.7馬赫,最大航程4000公里,載副油箱,可飛行更遠。雷達與光電系統能使用7種精確導引炸彈,包括反艦導彈等。“風影”使用雙發渦扇發動機,“雲影”使用一台1噸級渦噴,RCS僅0.1平米,可在F22鎖定前撤離。

無人機價格比拼!中國32架賣4億,美國22架賣出140億天價

也正因如此,中國無人機才出口到了巴基斯坦、阿聯酋、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以及埃及等國家,近期埃及增購32架翼龍-1D,總價5800萬美元(4億人民幣),每架僅售180萬美元。美國賣給印度22架MQ-9B,卻要價20億美元!
其實,美國武器貴就貴在技術壟斷,並不一定實用。不信,美國的MQ-1、MQ-9、RQ-170隱身無人機等,在中東戰場上,不僅多次被武裝分子擊落,甚至都還曾被伊朗俘獲...反而是中國無人機,埃及購第一批後馬上就實戰,又定了第二批,這就充分説明武器的適用性高,性能不差了。
2021-09-30 08:37:10
阿楨
中國貼片雷達技術成熟,無人預警機亮相2021珠海航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gqP29kjz8

中國電科38所天哨無人預警機JY300亮相,機頭兩側出現貼片雷達 2018-11-05

天哨世界首次實現了雷達與無人機一體化設計,傳統預警機多背圓盤型雷達,而「天哨」的UHF保形天線能大增天線孔徑面積,提高雷達探測性能。有阻力小,航時長,載荷威力大等特點。
https://kknews.cc/military/6zje2al.html

中國軍方為何突然曝光一超級雷達? 2017/03/02

韓國新聞網稱,中國將在東部沿海上空部署戰略氣球預警雷達,中國已有空中和陸基、艦載預警雷達,浮空器成本非常低,懸停空中,比普通陸基雷達延伸數倍,美國JLENS探測達400千米,美已設置了多型浮空器。
https://read01.com/knGNP2.html

新疆驚現特大號機庫 足以容納核動力航艦

新聞網站「The Drive」2021-07-14報導,根據衛星影像,中國新疆存在一座超大型機庫,可能是供平流層飛艇使用,任務則可能包括彈道飛彈防禦、反衛星等(楨:預警機? )。
2021-10-19 07:50:42
阿楨
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總裝完成 可配合航母執勤 2021/12/27 中時

AG600別名「鯤龍」,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它採用懸臂式上單翼、前3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單船身水陸兩棲飛機佈局形式,選裝4台國產渦槳6發動機,機長37米、翼展38.8米、機高12.1米(外部尺寸與波音737相當),最大起飛重量53.5噸。可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是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一次最多可汲水12噸,可在距離樹梢30米到50米高度進行投水。還具有航程遠、續航時間長的特點,可在2米高海浪的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水面救援行動,水上應急救援可以一次性救護50名遇險人員。
因其較低的應用條件,以及最大4500公里的航程航速優勢,AG600可在第一時間到達南海的任何角落,是在南海進行巡邏和救援很好的工具。同時亦適合用作反潛巡邏機,對潛艇形成很好的壓制效果。未來可改裝為水陸兩棲預警機,可以降落在航母(楨:022隱形導彈艇/……)周邊進行油水補給,之後配合航母執行任務。
2021-12-27 08:25:12
阿楨
中共戰力8優勢 國防部提犯台8劇本 2022/04/28 中國時報

根據國防部最新送抵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在比較兩岸軍力裝備優劣情勢,坦言包括中共地面部隊打擊火力較佳,中共水面艦制海戰力超越國軍,中共戰機制空作戰稍占優勢,及中共潛艦戰力大幅超越國軍等8大優勢。報告指出,國軍持續建立立即作戰能力因應威脅。
中共目前各型艦船接近900艘,持續建造航空母艦、055型、052D型驅逐艦、054A型護衛艦、潛艦及登陸艦數量,強化遠海、水下及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共軍新型戰機已配賦相位陣列雷達且飛彈射程最遠120公里,優於我戰機的112公里,具制空及數量優勢。
儘管我方E2T/K預警機性能優於共軍(楨:? ),但台海空域狹小、我預警機數量有限,整體空中制電磁能力優於我軍。
中共8種對台可能行動。包括認知作戰、灰色地帶威脅、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奪占外、離島、斬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全面進犯等。關鍵在於優先奪取制電磁權、制空權、制海權三權,續以統合運用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及三軍戰力,對台行大規模三棲進犯,併用信息化作戰、癱瘓打擊、抗擊外軍、打擊東部防禦、聯合空機降突擊及登島作戰等多重手段,力求速戰速決,瓦解本島防衛體系。
  回應
那台灣還剩什麼有優勢的?
草螟弄雞公,醜中仇中,把台灣變成烏克蘭

大陸最新型預警機「空警500」 對決 台灣E-2K 2015-03-25 中央社記者胡立宗

大陸空警500航程5700公里,滯空時間8小時,監控範圍為470公里,指揮調度對象達100個。結構雖小,但圓盤狀雷達罩內藏3組相控陣列雷達,整體性能卻與空警2000相當。
台灣E-2T/K有6架,其AN/APS-145機械掃描雷達範圍250公里,可追蹤2000個目標,並指揮調度其中40個目標,滯空約5小時。

空警500和E2D鷹眼,誰是地表最強預警機?專家:我們領先美國一代 2021-08-16

空警-500的雷達更加先進,在國際上首次採用全數字陣列雷達技術,通過「小平台、大預警」,探測能力、跟蹤目標的數量、情報處理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大幅提升。
儘管美國的E-737和E-2D等最新型預警機也號稱採用了數位技術的主動相控陣,但都是在信號處理方面採用數位技術,而在信號的生成、發射和掃描等方面仍採用傳統舊式的模擬器件(APY9採用了電子掃描+機械旋轉的混合模式),這就造成雷達天線重量偏大、線纜連接非常複雜、功能的可重構性能較低,而且雷達信號的損耗難以克服,降低了全系統的探測性能。
2022-04-28 09:33:37
阿楨
美媒:中國航母加裝新型防禦系統,可發現隱身導彈 2022-10-02

最近,央視報導中中,遼寧號航母艦島前方出現了一套能夠360度旋轉的神秘光學設備。美國軍事網站《戰區》認為,這應是一套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雖然機載IRST系統也能夠進行旋轉,但無法進行360度的環向探測。“遼寧”號航母上安裝的多台艦載IRST系統,或者是依靠多艘護航艦上的多台艦載IRST聯網,就可以通過三角測算算出來襲目標的定位資料。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在8000米以上,對巡航導彈的探測距離為20000米以上,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則在30000米以上。可以追蹤不低於30批,並向指控系統提供10批來襲目標的資訊,具備強大的抗飽和攻擊能力。
美軍正在裝備大量的隱身導彈,比如AGM-158C隱身反艦巡航導彈就被美國海軍視為未來針對中國海軍水面艦隊的重要武器。但是,這些隱身巡航導彈主要是採用隱身外形設計以及少量隱身塗料來規避常規艦載雷達和探測系統的追蹤,在艦載IRST系統面前,其隱身效果將會被大大削弱。 AGM-158C為0.95馬赫左右,如果沒有隱身性能加持,那麼1130近防炮就可以對其展開攔截。8000米的距離意味著紅旗-10/1130近防炮可對AGM-158C進行2-3次的攔截。
現在五代戰機的頭盔顯示器和機載分散式孔徑系統,已擁有360度的環向視野。而水面戰艦的體積比戰鬥機更大,如果兩者的資訊溝通程度能夠進一步提升,那麼戰艦可以直接為戰鬥機提供火控資料,戰機也可以直接為戰艦提供火控諸元。

印媒:中國光學系統能探測300公里外的隱身飛機 2022-09-22

中國殲-20的IRST能發現150公里外的B-2轟炸機的紅外信號,可在110公里外發現F-22,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IRST。新型光學系統可以在近300公里外探測。
2022-10-07 08:22:35
阿楨
全球唯一的雙座版5代戰機殲20將發威 在資訊戰中成為敵方惡夢

《南華早報》2022-11-01報導,原本廣泛認為,雙座版殲-20是用來指揮無人機蜂群,但《兵工科技》指出,近年來由於5代戰機能執行的任務比以往更多,5代機還可以作為戰術電子幹擾機、小型戰術預警機和高速隱形偵察機等,並成為無人機蜂群的指揮機。殲-20的前座駕駛負責飛行,而後座駕駛則負責幹擾。可以解決單一駕駛在飛行時,無法同時和其他戰機駕駛溝通戰術,又執行預警任務的問題。後座駕駛可以負責溝通和指揮,徹底和前座駕駛分工,大大提升雙座殲-20充當小型預警機的效率。
  回應
山寨機 什麼都抄美國的
黴國何來座版五代機?
酸哦~酸死皇民了
1450,塔綠班們又崩潰了。

不是模型是原型!陸殲20無人僚機疑現身

廣東珠海航展11月8-13日登場之際,出現了一架新式隱形無人機,《動力》(The Drive)網報導,各方推測,這可能是殲-20的無人戰鬥僚機首度亮相。採用單引擎,機身中央左側一個大開口,可能是某種彈艙,而機頭大到足以裝置某種雷達、其他感測器,或是飛行系統等。

13個月實現首飛,“鶻鷹”創下國內軍機研製速度新紀錄 2022-11-01 中國航空報

【導讀】3個月完成詳細初步設計、6個月完成全機製造資料集發佈、13個月實現首飛,“鶻鷹”創下了國內軍機研製速度新紀錄。全新的設計思想、數百項關鍵技術攻關、新一代機的管理工具和手段,瀋陽廠所技術、管理、設計手段以及研發模式借此都實現了跨代提升。
  回應
13個月首飛,然後10年大改?這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和方法嗎?
你不瞭解軍方政策,由於沒有充足的預算同時支撐發,J31不是軍方專案,而是J20!憑藉一己之力且在J11系列任務繁重的情況下自我搞出J31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大改是為了改造成為新一代隱身艦載機!定位和目的不同。J20是重型類似美國F22,而J31為中型似F35。J20偏空優,而J31從一開始就兼顧艦載機的需求。J20採用不計成本的高科技設備,而J31考慮到與J20的高低搭配和外貿需求,性能會有所降低。
2022-11-02 08:20:38
阿楨
中美經濟,科技,軍力對比 2020-08-22

1.土地:中1045萬平方公里(陸945萬,陸水18.6萬,領海60萬)。美982.6萬(937/20/20,五大湖17萬)。2.人口;中13.95億,美3.28億。3.自然資源;俄1美2中3(90%是稀土和煤炭)。4.中國世界第一產糧,糧自給90%。5. GDP:中14.22萬億美元,美21.34萬億。PPP:中24.449萬億,美21.482萬億。6.2018年美工農產值3.9927萬億,資訊軟體業9319億。中6.4894萬億/9116億。7.人均:GDP中1.027萬,美6.16萬。PPP:中1.794萬,美6.169萬。8.外匯:中3.114萬億,美1532億。9. GNP(國民生產總值):2016中11.37萬億,美18.4萬億。10.政府收入:中國2.672萬億,美3.336萬億。黃金:中1857噸,美8133噸。11.2018年商品零售額;美6.364萬億,中5.7551萬億。12.2018年WTO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中國。
  13.科技;科研工程師數量,中470萬、美56.8萬。指數自然論文指數為美60%但年增4%,美年降4%。專利:中國連續四年第一。科研投入:中第二,美第一。五百強:中119家,美121家。獨角獸:中206家,美203家。
  14.軍力;
中現役:200萬人。預備役:85萬人。武警:66萬-98萬人。民兵800萬人。
軍費:1800億美元(美估210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092級2艘,094級6艘。093/AB攻擊核潛艇6艘。
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4/5/31/41等共200枚。中程:東風21ABD/26:300枚。短程:東風11/15/16/17導彈1200枚。巡航導彈:長劍10/20/100:300--500枚,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已試7次/中段反導試驗3次。轟炸機:轟六H/K160架。核彈頭:300-500枚(美估1200枚)
 戰略支援部隊:2019年衛星403顆,軍用百顆。紅-19(KT1)/動能KT2反衛星導彈已試射數次。天波相控陣預警雷達數部,地波雷達2部,神光地基鐳射站三座。
 陸軍140萬人,轄13個集團軍,1個空降軍。112個合成旅,2個山地旅,11個特種兵團/旅,3個獨立首都衛戍師。主戰坦克:8500輛。裝甲步兵戰車:6700餘輛。身管火炮:1.1萬餘門。火箭炮:2608餘門。直升機:1100架。
 海軍:航空兵2萬人,海防2.3萬人,陸戰隊7個旅3.5萬人,艦隻754艘。航母2艘。驅逐艦:29艘。護衛艦:58艘。潛艇70艘(常規艇55艘,核潛艇15艘) 巡邏艦:400艘(其中022雙體艇83艘)。水雷艦:53艘。登陸艦:71艘。7艘2萬噸071型兩栖登陸艦。10餘艘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3艘075直升機登陸艦。氣墊船;野牛級:4艘。大沽級(722-2) 70艘。726A型1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700架。
 空軍現役39萬人,飛機3200多架。作戰飛機:二代機1000多架。
2022-12-08 09:18:51
阿楨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
2022-12-08 09:33:35
阿楨
陸平流層飛艇南海現身 2022/12/21 中時

中方研製了可發揮多種性能的平流層飛艇,其中「圓夢」號據說能上升達18公里高,並滯空48小時。
最近曝光的照片顯示,靠近南海的菲律賓北部呂宋島附近可能出現了高空、常航程平流層飛艇。
據《動力》(The Drive)網20日報導,解放軍和其他國家一樣,都在探索比空氣還輕的高空飛行平臺,以長距離、長時間執行搜集情報,監視和偵察等任務,而這正適合在南海執行任務。
這些臉書(Facebook)照片最初似乎在上週末出現,儘管原Po已被刪除,或被隱藏,但照片已被四處轉傳。據說這些照片是在呂宋島龐加辛南省(Pangasinan)拍攝的。雖然從照片看來,它呈半透明狀,但分析認為,這比較可能是金屬反射造成的。
陸企至少研製了「天恆」(Tian Heng)和「圓夢」兩款太陽能無人飛艇,據說它們至少都試飛了一次。所謂平流層高度約在地表上方 23,000—66,000英尺(約7010—20116公尺)之間,而根據個人特定位置的不同,測量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有些人說,這和座落在中國新疆自治區博斯騰湖南部的大型飛艇機庫有關。衛星照顯示,自從它最初約在2013年出現以來,無論大小或範圍都顯著擴增。
無論如何,對解放軍來說,在南海部署飛艇,就算是實驗性質,整體來說也是很有道理的。南海人造島相當分散,飛艇能提供情監偵、通信和資料共用與中繼支援。而近年中菲為了南海主權爭議不斷,摩擦愈演愈烈,因此飛艇出現在菲律賓附近,其實也不令人意外。
2022-12-22 08:49:15
阿楨
外交部: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 2023-02-03

該飛艇,屬民用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遺憾。
  回應
布林肯自導自演訪華,最後還找借口落台。
美國不是經常自由航行中國領空嗎
  相關新聞
 華府斥侵犯主權(中:不接受毫無根據的指控),布林肯推遲訪華(中:沒宣佈過什麼訪問,美發佈是美自己的事),眾院議長麥卡錫改口:目前沒訪台計畫,美考量地面安全未擊落。
 按2002年開放天空條約美也用氣球偵搜 (2002-2016年美196次氣球到俄,俄則對美71次),美前駐聯合國大使海理: 打中國氣球不可行。(回應:一個流浪氣球米國霸權都嚇成這樣,美最好打,以後中方比照!) 美國1999-05-07誤炸(?)中國駐南聯大使館。
 拜登讚美軍5日在大西洋領海上空擊落中國飛艇(中:強烈不滿,將進一步反應。美反應過度,違反國際法慣例。) 國際法規定領海12海里,領空高度沒規定,實際用飛機最高高度,約13700米,並不涵蓋飛艇衛星高度。(回應:美既開先例,以後就可比照。 五六十年代,美蔣用U2偵察,被我擊落多架,就不敢來了。七十年代,美就利用西風帶,從新疆入境,到日本回收,被我擊落。) 美:中國偵察氣球遍佈五大洲。德媒:中國能隨時闖入美國領空。(回應:美霸也是侵犯世界各國領空,為什麼不靠腰,幹! 只有美人可以,阿共仔不行!) 郭正亮批拜登無能;遭民粹綁架,啟動冷戰危機。 因小失大 紐時:氣球事件凸顯中美關係的脆弱。 華郵專欄作家:美過度反應「危險且不合理」。德媒:美靠氣球炒作中國威脅,是藉題發揮、小題大作。美F-22疑在阿拉斯加擊落美自己NWS的氣象氣球,40萬美元飛彈恐打下NIBBB氣球迷12美元的氣球。中擊落山東海域不明飛行物! 外交部:美高空氣球2022年10多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3萬米高空偵察南海。美為什能看見18000米高空的氣球,卻看不到俄州的毒蘑菇雲?美國兩周至少4起列裝危險品火車脫軌事故 (回應:建設如此殘舊,當然會出軌意外!) 中國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新疆驚現特大號飛艇機庫足以容納核航艦 2021-07-15 中時
 美專家:未來10年中國飛艇將世界一流,打造飛艇情報網 2010-05-31 防務新聞
 美國Politico雜誌2022年報導美國防部高空氣球跟蹤高超音速武器。
 全球大視野:美歐皆欲掌握平流層飛艇全球僅陸造出,衛星清晰實拍美國本土基地,北斗在165國反超美GPS。
2023-02-23 07:26:45
阿楨
中國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通過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

全球近年面臨中美關係緊張、俄烏戰爭屆滿一週年等地緣政治危機,中國外交部2023-02-21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表示習近平為解決全球安全難題提供了更系統的思路、更可行的舉措。
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18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會中他提及中國國家習近平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和平與發展兩大難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預計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且稱有10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在內多個國際組織支持、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全文提及「支持通過對話談判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等熱點問題」,「六個堅持」、「二十大合作方向」、「四大合作機制」等。
「六個堅持」,包括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
倡議文件中強調,「戰爭和制裁不是解決爭端的根本之道,對話協商才是化解分歧的有效途徑」,並稱一國安全不應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任何國家的正當合理安全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不應被長期忽視和系統性侵犯;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困難和複雜因素。
對於合作方向,文件內提出包含堅決維護「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共識、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等。
  回應
中國的倡議若是成功,美國拜登的臉擱哪裡?美國軍火存銷哪?
自稱是民主的國家一天到晚在挑臖互鬥,共產國家提倡和平
大家都希望世界和平。只有美國為了維護霸權 收割全球財富, 專門在別的國家挑起戰爭 好坐收漁翁之利...
梅克爾為什麼要烏保持中立國不要進北約,因為美國主要是削弱俄國的實力。
2023-02-23 08:02:27
阿楨
陸《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 指責粗暴干涉別國內政 2023/02/20 中時

大陸官方今天(20日)發布《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指責美國濫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霸權地位,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大搞顛覆滲透,動輒發動戰爭,貽害國際社會。
報告指責美國,長期打著所謂民主和人權旗號,企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塑造其他國家和世界秩序。美國的歷史充斥著暴力和擴張,美國軍事霸權釀成人道慘劇,美國經濟金融霸權淪為地緣政治武器,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大搞壟斷打壓、技術封鎖,遏阻其他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
報告斥責美國慣於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發動顏色革命,挑唆地區爭端,甚至直接發動戰爭。美國固守冷戰思維,大搞集團政治,挑動對立對抗。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強推單邊制裁。美國對國際法和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則廢,打著「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旗號,謀著維護自身「家法幫規」的私利。
報告指出,美國利用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智慧財產權上的弱勢地位和在相關領域制度上的空缺實施壟斷,攫取高額壟斷利潤。20世紀80年代,美國為打擊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逼迫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導致日本半導體企業幾乎完全退出全球競爭,市占率由50%跌至10%。同時,在美國政府扶持下,大量美國半導體企業趁機搶占市場。
報告還指出,美國將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和制裁中國華為公司。美國還炮製各種藉口,圍追打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已將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
報告稱,美國還對生物技術、人工智慧等高端技術實施管控,強化出口管制,嚴格投資審查,打壓包括TikTok、微信等中國社交媒體APP,遊說荷蘭和日本限制對中國晶片和相關設備與技術出口。
報告指責美國,對中國科技人才政策採取雙重標準。2018年6月以來,針對部分高科技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縮短了簽證有效期限,對在美華人學者開展大規模調查,排擠、打壓華人科研群體。
報告說,美國打造「晶片聯盟」、「清潔網路」等科技「小圈子」,給高科技打上民主、人權的標籤,將技術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為對他國實施技術封鎖尋找藉口。同時,美國濫用科技霸權大搞網絡攻擊和監聽竊密。從競爭對手到盟友,均在監聽範圍之內。
《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全文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220004005-260409
2023-02-23 08:12:23
阿楨
美國KC-10加油機結束全球作戰部署,20254年全部退役
美國“務新聞網站2023-10-07報導,KC-10基於麥道DC-10三發寬體客機研製,KC-10加油機結束了四十年服役最後的作戰任務。剩餘KC-10將退役,並被KC-46取代。KC-46近年來則一直在解決其加油吊杆、燃油洩漏、貨物裝載限制和升級其攝像頭等問題,推遲了其“全面投入全球行動的時間”。

美空軍被曝已退役所有E-8C偵察機,美媒扯上中俄

美國“動力”網站2023-09-26報道,駐紮於羅賓斯空軍基地的佐治亞州空軍國民警衛隊第116空中控制聯隊當天宣佈,E-8C“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係統 ”(JSTARS)偵察機的服役生涯已結束。報道稱,E-8C在20多年的服役期當中為世界各地的美軍提供了關鍵的情報和戰鬥管理支援,並在烏克蘭執行過任務。但有人駕駛飛機在中俄等“高端對手”面前“過於脆弱”,導致E-8C將在沒有後繼機的情況下退役。

飛機墳場
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戴維斯•蒙山空軍基地。因為收留美軍退役飛機並進行報廢處理,因此又有“飛機墳場”之稱。這些飛機並不完全都是損壞的。飛機墳場具有儲備這些飛機的功能,可以在戰爭來臨時把這些飛機進行再利用。據悉,中國也有類似的儲備機構。
2023-10-10 08:49:51
阿楨
中國的低成本雙波段雷達

054B把054A的382雷達換成新的雙面陣,但很可能是四面陣,“兩肩”是較小的雙面陣,形成雙波段雷達。
雷達都工作在一定的波段。較長的波長衰減較小,適合遠程搜索;較短的波長解析度和資料率更高,適合用於火控。
在相控陣時代,有兩種思路。第一是近程交戰優先,用高頻的相控陣雷達負責火控,同時,用機械回轉的大型天線負責遠端搜索。第二是遠端探測優先,用中低頻率的相控陣負責遠端搜索,適合應對飽和攻擊。但需要另外配備多台火控雷達提供足夠的火控通道。美國伯克級用SPY-1D相控陣雷達執行遠端搜索,另有三台SPG-62火控雷達負責導彈攔截控制。第三是用相控陣雷達通吃,一組用較長的S波段執行搜索,另一組用較短的X波段執行火控,這就是雙波段雷達。美國福特級航母首艦採用雙波段,,後續艦為了降低成本,回到單一的S波段。055是世上第一種採用雙波段雷達的驅逐艦。054A改造前(上)“頂板”就是背靠背的雙面陣;改造後(下)054B把兩側端面也利用起來,加上了X波段成為四面陣。克級、052D和055的大型相控四陣面,只能降低高度。054B的S波段陣面也沒有那麼大,和X波段陣面共用桅杆頂的位置,有利於探測的視界。這將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雙波段雷達的護衛艦。
2023-11-19 08:32:40
阿楨
陸殲16掛霹靂17導彈首次曝光 400公里超視距截擊預警機2023/12/08 中時

《中國軍網》2023/12/08照片,展示4架殲-16戰機編隊飛行,掛載了高達10枚不同型號的空對空導彈。其中2架殲-16在左側機翼下各自掛載了一枚巨大的空空導彈,按照霹靂-15近4米推算,霹靂-17至少超過5米。配備雙向數據鏈系統,能實現「A射B導」的功能,亦即由預警機探測到數百公里外的目標後將目標座標等資訊傳輸給殲-16,由殲-16戰機發射後,再由預警機和大型無人機等對導彈進行中繼制導。
霹靂-15射程已超200公里,霹靂-17會到400公里,已超了俄R-37M,也大超美國AIM-120D約200公里,在美新一代AIM-260尚未完成研發前,中共率先亮相霹靂-17,對美軍展示遠端打擊實力的用意非常明顯。中共目前已列裝數十架配備相控陣雷達的空警-500預警機,也擁有長航時的大型偵察/預警無人機,足夠對霹靂-17的作戰提供充足的支撐。
2023-12-09 07:49:49
阿楨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 在陸正式投入商運 2023/12/06 旺報

中國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2012年12月開工),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喪失所有冷卻能力的情況下,不採取任何干預措施,反應堆都能保持安全狀態,不會出現堆芯熔毀和放射性物質外洩。
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站集聚了設計研發、工程建設、設備製造、生產營運等產業鏈上下游500多家單位,先後攻克多項世界級關鍵技術,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
依託這一工程,大陸系統掌握了高溫氣冷堆設計、製造、建設、調試、運維技術,中國華能和清華大學共同研發了高溫氣冷堆特有的調試運行6大關鍵核心技術,培養了一批具備高溫氣冷堆建設和運維管理經驗的專業人才隊伍,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並建立起以專利、技術標準、軟體著作權為核心的自主智慧財產權體系。

15至20年換燃料 陸發佈全球首型最大核動力貨櫃輪設計
央視2023/12/05,中國發佈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000TEU級核動力貨櫃輪船型設計,每15至20年更換一次燃料,不用擔心綠色燃料價格波動以及加註等問題。採用國際上先進的第四代堆型熔鹽反應堆解決方案,提出了超大型核能貨櫃船船型設計,以在該型船運營週期內真正實現「零排放」。

彈射小紅車殲35同時現身 福建艦新裝備將陸續亮相測試 2023/12/08 中時

下水一年半的福建艦,近日旅客們拍的福建艦照片除了測試電磁彈射的小紅車仍持續進行之外,甲板上又多了一架體形較小的殲-35戰機,應還會看空警-600預警機和直-20通用直升,殲-15艦載戰機與幾款無人機。
  相關新聞
陸殲16掛霹靂17導彈首次曝光 400公里超視距截擊預警機2023/12/08 中時
2023-12-09 07:58:39
阿楨
美軍E-6B「末日飛機」塗層斑駁 似乎已經歷世界末2024/01/29 中時

1架有著「末日飛機」之稱美國海軍E-6B空中指揮機,最近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它的白色塗層斑駁不堪,露出米黃色底漆,被動力-戰區(The Drive-The Warzone)網站戲稱「似乎已經歷世界末日」。
這架序號164387的E-6B的機身、尾部大部分區域都已經缺少了原本的白色漆,戰區的記者打電話給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 (NAVAIR),得到的說法是:「那架E-6B的塗漆,沒有黏附在底漆上,感謝你們告知,我們正在調查原因,並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
對方補充說:「這架飛機仍然可以安全的執行任務,也能繼續支援所有分配到工作。」
這架飛機的白色塗層應該是抗輻射與強電磁波的功能,據悉應用了大量的鈦化合物,為何出現剝落,目前還沒有答案。
不過,在過去幾年,美國海軍的好幾艘軍艦,因長時間海上部署,造成艦身積鹽與生鏽,引發不小的關注。一種看法認為,這顯示美國海軍預算的困窘,從歐巴馬時期就出現維護預算不足的情況,使得原本的例行養護工作,選擇能省就省,因此原本對軍艦除鹽、防鏽、補漆,變成久久才一次。
E-6B可能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既然目前國際上還沒有明顯的核武衝突危機,那麼E-6B表面的抗輻射白漆,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尤其特殊塗料的成本,一定是普通塗料的好幾倍。
E-6是以波音 707 客機為基礎,加上各種機密通訊設備的核戰通訊機,這些飛機的通訊器材主要是提供了關鍵的中繼節點,如果需要,最高指揮者也可以從過這些節點,傳達「實施核打擊」的命令,也稱為緊急行動指令(EAM)。

E-6B 擁有大量專業的通訊設備,以支援這項罕見的任務,比如釋放8公里長的長波拖曳天線,才能直接與水下的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戰略潛艦進行通信。它也能在飛行時,指揮義勇兵3型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井。
E-6的操作成本偏高,因此美國海軍正在尋找後續機種,可能會以通用運輸機C-130J-30 「超級力士」(SuperHercules)擔任載台,安裝重要的通訊設備以取代 E-6B 機隊。
2024-01-30 02:46: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