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2-29 16:03:35| 人氣1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武夷茶人祖耕榮,“龍鬚茶” 香補天穿(武夷龍鬚 三之1)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武夷茶人祖耕榮,“龍鬚茶” 香補天穿(武夷龍鬚  三之1)

@秦       島

 

 

  說了很多天,平和老家葵山村的“天穿”節就在今日,山村一派節日景象,連演幾晚社戲,今年跨省清湖北劇田演黃梅戲。平和乃白芽奇關茶發祥地。會是半許多謝都出産奇蘭茶,包括我老家長樂鄉。

  今早上,武夷山茶家祖耕榮沒說他的金針梅紅茶,報節之際向我介紹了他們的新茶品:龍鬚茶,引起我的很大興趣,想向台灣金針梅港澳讀者介紹一下。我不用客家甜粄、就拿龍鬚茶補“天穿”好了。

  在日前的報道中,同行的《人民政協報》記者徐金玉這麼說:你可能見過如銀似雪的白毫銀針,見過金黃黑相間的金針梅、金駿眉,見過條索緊結烏潤的大紅袍……但你可能還未曾得見這款福建茶中的“顯眼包”,只需一眼,便足以令人過目不忘。

  查百科知識,閩北武夷山有一種叫著八角亭龍鬚茶又稱“束茶”,屬烏龍茶類,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及建甌,早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就有文獻對其記載。其外形壯直,形似“龍鬚”,色澤墨綠,滋味醇厚,湯色橙黃,耐沖泡,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其製作經過萎凋、鮮葉殺青、揉撚、理條、紮束製作而成。

  據介紹,它個頭不小,足有一兩寸長;色澤深褐,兩頭尖中間鼓;最為特別的,是它周身被“五花大綁”,根根紅線將其纏繞,打眼一看,恰似春節裡拉長版的“紅燈籠”。它正是福建茶中頗為小眾的獨特存在,名為龍鬚茶。龍年品龍茶,這款龍鬚茶,到底有啥來頭?

  在清康熙年間崇安(現武夷山市)縣令陸廷燦所著的《續茶經》中,曾記述著這樣一句話:“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岩茶,水邊者為洲茶……洲茶名色有蓮子心、白毫、紫毫、龍鬚、鳳尾……等類。”不少業界人士由此推斷,龍鬚茶誕生於武夷山,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寥寥數筆,再無過多著墨,卻也勾勒出人們對龍鬚茶初創時的無盡遐想。而“低調”似乎是它的本色,

  龍鬚茶以優異的內質、美觀別緻的外形、別具一格的風味馳名中外。歷史上主銷美國以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是當地僑胞饋贈海外親友的禮品。龍鬚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壯直,形似“龍鬚”,色呈墨綠,烏龍茶香型,伴有花香,滋味醇厚,湯色橙黃,清澈明亮,經泡耐飲。

  祖耕榮曾擔任  武夷山市茶場原場長。在他看來,龍鬚茶最特別的工藝在於紮束,而最難的工藝在於烘焙。 “這款茶和大紅袍的烘焙不同,需要歷經多次的低溫烘焙。”祖耕榮說,龍鬚茶紮束後,內部包裹的茶葉不易烘乾,若是一次性地進行高溫烘焙,雖然內裡的茶葉達到烘乾程度,但由於外部受熱過多,茶葉很容易一碰就碎。

  清《續茶經》中對其採製方法也作了簡明的敍述:“摘初發之芽一旗未展者,謂之蓮子心。連枝二寸。剪下烘焙者,謂之鳳尾龍鬚。”每年穀雨後至立夏前,採摘新梢長達10--13釐米的一芽三、四葉為原料。採摘對應順序輕放,及時送廠加工處理。加工工藝主要有萎凋、殺青、揉撚、理條紮束、乾燥、裝箱六道工序。

  而今已邁入耄耋之年的茶葉專家葉興渭,我常聽祖耕榮攝影家夫人李少玲仰讚。茶大師仍記得當年生產時的往事。“20世紀80年代初,來自安溪的商家發來訂單,我才開始在武夷山和建甌兩地挖掘和製作龍鬚茶,一共製作了兩三批。”葉興渭介紹,龍鬚茶的採製時間比較晚,通常要在穀雨之後,採摘標準是一芽三四葉,甚至連芽也要全開面,連梗一同採下。

  祖耕榮也是在訂單的促成下,才與龍鬚茶結緣。“2004年前後,接到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訂單,我開始組織老師傅們重新製作龍鬚茶。用不同品種製作的龍鬚茶,內在品質和口感也存在不同。例如,以水仙為原料製作的龍鬚茶,沖泡後茶湯呈橙黃色,滋味醇厚,極耐沖泡。” 他說,時至今日,龍鬚茶的生產再未中斷,在武夷山和建甌,仍有人像他一樣在少量生產龍鬚茶。

      2024.02.29

台長: 秦島
人氣(13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