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17 10:08:47| 人氣5,9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認識強迫症與強迫性人格part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壹、強迫症與強迫性人格差別

    談到強迫症與強迫性格,一般人的第一個疑惑就是:這兩種都是精神疾病嗎?,第二:這兩種是相同的病嗎?最後就是:兩者之間差別在哪?

    簡單回答:這兩種都是精神疾病,但屬不同類別,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也沒有因果關係。

 

貳、首先從症狀來區別:

    一、強迫症

    強迫症又稱強迫性精神官能症,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罹患強迫症的人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的想法與行為當中,但是一直無法擺脫它。這種疾病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但是假使症狀嚴重而不治療,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學校的表現,甚至連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都有問題。

    主要的症狀包括:

    1、強迫思考:
       
強迫症病人心中常會有自己不想要的重複想法、影像或衝動。持續害怕自己或心愛的人會受到傷害:認為自己得到可怕的疾病的不合理的想法:或者超乎尋常的將事情做得對或完全,這些現象都是很普遍的。病人不斷地經驗到一種困擾的想法,例如:「我的手好髒,我必須去洗手!」、「我可能沒關瓦斯!」或「我會傷害我的小孩!」。這些想法都不是個案本身想要的、那是不愉快的,會產生很高的焦慮。

    2、強迫行為:

       在強迫思考之後,跟著來的就是強迫行為。強迫行為可以暫時降低強迫思考帶來的焦慮,但是也因此而不斷地強化個案去執行強迫行為的動機。最常見的強迫行為是清洗與檢查。其他症狀包括︰算數字、收集物品、物品排列的整齊性。這些行為一般是想免除對自己或他人的傷害,或者無法擺脫不合理的責任感。某些人會有重複的儀式行為,這會暫時降低病人的焦慮,但是禍害卻無窮。

    二、 強迫性格又稱完美性格

         「強迫性人格疾患」並不是「強迫症」,而是「人格疾患」的一種。所謂人格疾患,指的就是患者的性格太過僵化,無法變通,在社會中適應不良,造成自己或他人的痛苦。人格疾患有很多種,相較於冷血無情的「反社會」人格疾患、矯飾做作的「戲劇性」人格疾患、自大狂妄的「自戀性」人格疾患,「強迫性」人格疾患算是最在意「道德」、「秩序」與「自制」的了。但也因為強調過了頭,造成患者個性頑固、不知變通、猶豫不決。
   
主要的特徵包括:

    1. 專注於細節、規則、形式、秩序、組織或進程表,反而見樹不見林,抓不到重點。

    2. 事事要求完美,甚至因為無法達到自己嚴苛的標準而延誤工作。

    3. 過度熱衷於工作,無法享受休閒活動或友誼。

    4. 對道德、倫理或價值觀過度要求,一絲不苟,缺乏彈性。

    5. 即使已經無實質或情感上的價值,仍不願意拋棄舊物。

    6. 除非別人完全照自己的意思做,否則不敢把工作放手給他人。   

    7. 對自己與他人極度吝嗇。

    8. 處事極度僵硬、頑固,不知變通。

    倘若符合上述條件,卻尚未影響生活、造成痛苦的話,僅能稱之為強迫性人格「傾向」,不算疾患。有趣的是,這樣的人反而能因為穩定、認真、守規矩、擇善固執、值得信任,而在職場、求學上占盡便宜。很多高階主管、學者,甚至精神科醫師本身,都是強迫性人格「傾向」。然而,一旦已經嚴重到「疾患」程度,患者就會為了自己的僵硬行為而焦慮與沮喪。

      

台長: daisy
人氣(5,9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