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04 23:41:04| 人氣1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性本「善」?part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一篇我想要介紹的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理論--艾瑞克遜(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各位讀者或許一時無法體會為甚麼我要將這個理論提出來。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既然我認為人性的成長是一程又一程的,那麼懂得我們是如何一程又一程的變成今天這樣就具有極大意義,不是嗎?所以part2這一篇,我將要向各位介紹的正是艾瑞克遜(Erikson)的心理社會論。

    艾力克遜是近代的心理分析及人生發展學說的一名領導者,在心理諮商界,他是一個非常偉大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艾力克遜前後共讀了十年才拿到博士學位,為甚麼?為了完成他所提出的這一個理論。為了這一個理論,艾瑞克遜(Erikson),前後共花了十年時間,且蒐集了世界各國的問卷,所以他所提出的這一個理論可以說是既具有公信力又有參考價值。

    經過十年的觀察及整理艾瑞克遜(Erikson)得到以下三個結論:1. 人格的發展並非早期固定成型,而是在各階段都有補救的機會。2. 人格並非受到性趨力所影響,而是受到社會與教育的影響。3. 人格的發展並非止於青春期,而是終其一生的歷程。

    簡單的說,艾瑞克遜(Erikson)認為生命是由出生至死亡由八個年齡階段所組成,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又一個階段以一定順序的形式和適當的速率發展成長。每一個階段都有各明顯的特徵,並且也潛伏著一種危機,危機是劃分每個階段的特徵。每個發展階段都會出現影響自我發展的危機,對此危機的處理方式將成為影響人格發展的重要轉折點,若能安然渡過這些危機,生命就會有更進一步的成長和發展,形成較好的人格,個人也會有足夠能力來克服後一個危機。反之,若未能安然渡過這些危機,自我成長就會受限,生命也會受到阻滯,並將無法應付之後的危機。

 

這八個階段說明如下:

 

階段一:信任與不信任〈011.5歲〉
-
發展順利 : 對人信賴,有安全感
-
發展障礙 : 與人交往,焦慮不安

   

    個體出生後所面臨的第一個危機,是起於週歲前對人的信任與不信任感。在週歲前的嬰兒階段,個體處於無助狀態,其生活上的一切需求,完全依賴成人照顧,始能獲得滿足。從需求與滿足的過程中,嬰兒與成人之間開始了人際關係。如果嬰兒在飲食、安全、關愛等各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滿足,他自然會對使他感到滿足的人感到信任。然而,如果成人對嬰兒的保育方法不當,不能滿足嬰兒的需求,嬰兒就會把他的週圍視為恐佈的世界,對人自然也就無法信任。根據艾瑞克遜的說法,雖然這一類信任對不信任的危機主要發生在嬰兒時期,但對嬰兒期以後的人格發展影響甚鉅,其信任與不信任態度,將由父母而擴展至其他人。因此,個體自嬰兒期起與父母之間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關係,將是他以後與其他人建立良好社會關係的人格基礎。

 

階段二:自主與羞怯懷疑〈11.53歲〉
-
發展順利 : 能自我控制,行動有信心
-
發展障礙 : 自我懷疑,行為畏首畏尾

   

    在一歲至三歲之間,個體所處的危機關鍵是自主行動對羞愧懷疑。艾瑞克遜認為,在此一關鍵時期,個體面臨的挑戰是能否適時學到最低限度照顧自己的能力。諸如吃飯、穿衣、大小便等基本生活能力,都是在1-3歲這個階段養成的。在此一階段的幼兒,不但對周圍的事感到興趣好奇,而且凡事都喜歡自己動手,不喜歡大人給予幫助。如果父母在安全無慮的情況下,讓幼兒自主地完成照顧自己(如自己吃飯、喝水、穿衣、大小便等),且在過程中適時給予協助,並於完成後給予鼓勵,幼兒將由此學到獨立自主,遇事不依賴別人。反之,若父母過份限制孩子活動,或過份溺愛及苛刻,替孩子包辦一切,不給孩子獨立自主學習的機會,甚至在孩子稍有差錯(如打翻了杯子或夜裏尿床)時,即施以懲罰,孩子將因此對自己的能力充滿懷疑,遇事喪失信心,對自己的能力充滿懷疑。這兩種相對的人格傾向,均是在此一階段因父母管教的差異而養成的。而無論幼兒在此時期所養成的人格傾向如何,均將影響他以後人格發展是否順利。

台長: daisy
人氣(1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