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與鄰居一場車位之爭,我的心飽受煎熬,除了感到憤憤不平,氣憤於人性的貪婪與黑暗外,還因為訴諸法律後帶來的壓力太大,讓我一度失去風度與耐心,在法庭外大聲指責我的先生。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起於一份不平之心,我不甘心受人欺負,也不願有人強取豪奪屬於我的東西。
這場車位之爭的高潮是在法庭的兩次爭辯上。這兩次爭辯之得以發生,來自於對方控告我妨害自由。
這場官司,對方所擁有的證據是一個雙方大聲吵架的錄音證據,過程說明如下:由於車位長期被占用,我的車子已經很久沒有清洗過。事發當天我看見對方車子不在,便將車子轉回成原來的橫向形式想要洗一下車。誰知車子還未停妥,鄰居就將車子開回。當時我不經意的站在鄰居車門旁,想要與對方商量暫時將車子讓開,好借洗一下車子,但我獲得的回應是:對方完全不理我,錯過我身就往樓上跑,邊跑上樓時還邊揚言車位是他們家的,他家擁有四分之一地權。之後對方先生下樓,一再以言語挑釁,至此我累積已久的憤怒終於爆發,開始大聲的與對方爭吵,對方見機不可失,立即錄音存證,於是這場精心錄製的錄音帶,就變成了樓上夫妻一再使用的證據,先後出現在告我先生竊佔的刑事庭,以及這場控告我妨害自由的刑事庭。
接下來說明兩次庭辯過程。
在第一次庭辯時,因為證據只有我與鄰居先生大聲吵架的錄音證據,為了將商量洗車一事與爭吵一事連在一起,我的鄰居不惜在庭辯時當庭說謊,謊稱我並非為了洗車一事跟其溝通,甚至強調因為我對其大聲爭執,造成車中小孩哭泣,進而引起其先生下樓。這段對話造成了一個後果,那就是檢察官對原告的同情。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檢察官是女生,對方強調了小孩哭泣一事,自然引起了其女性的同情心。於是在第一次庭辯時,檢察官就已未審先判,言語中毫不掩飾其對這件官司的看法,當庭指稱我與告訴人之間應該並非為了洗車一事起爭執,並強調我用洗車作藉口是荒謬的。為此,我氣的在第一次庭辯時就不惜與檢察官翻臉,嚴詞辯論兩車併停確實難以洗車。
接下來說明第二次庭辯發生的事。或許是有鑑於第一次庭辯時,強調小孩哭泣一事引起了檢察官的同情,於是第二次庭辯時,我的鄰居再度提起小孩哭泣一事,並將過程加油添醋,說我與其溝通時不但大聲咆哮,且過程長達五六分鐘。一個謊話一旦產生,往往必須用更多謊言去掩飾,問題是,假的變不了真的,真的也不會變成假的,謊話愈多破綻愈多。於是我當庭用對方第一次庭辯筆錄內容拆穿對方說謊事實,而對方在爭辯時又一時不小心,公開承認我當初確實是與其商量洗車,於是真相終於大白,檢察官本想包庇對方說謊一事,至此再也無話可說,當庭建議對方撤訴。
這兩場法庭爭辯的發生,讓我有了許多領悟與體會,像是開啟了我對人性的一場思索之旅,接下來讓我將這些想法分享給大家。
我思考的第一件事是:檢察官的未審先判。這種未審先判的異常反應,認真思考就可以體會,是因為母性的愛心所致。這種情緒反應,本就是人類最原始、真實,也最難以抗拒的天性。這就是人性,最真實的人性,任何人都難以避免,即使是執法人員。想想好笑,身為高等智識份子的我們,為了彌補人性的不完美,建立了法律系統試圖替人類自己主持正義,但我們卻仍然無法避免被自己人性所左右。這一切只因所有制度最終還是要靠人類自己去執行,只要是人,就無人能擺脫被自己的人性所影響。所以這場官司到頭來誰都沒贏,贏的卻是我們的人性。
讓我思考的第二件事是:鄰居的公然說謊。說實話,第一次在法庭上聽到她公然說謊時,我一開始真有點感到震懾。或許是因為我不是一個長往法庭跑的人,法庭經驗對我來說太過陌生。此外,一直以來,我對法律所代表的正義形象總帶著一點畏懼與尊敬,所以無法接受有人竟然敢在法庭上大言不慚、面不改色的公然說謊這種事情的發生。
這是一個全新的經驗,讓我一時間有點不知所措,甚至有點感到新奇。但再度深思,我又有了一個不同的想法。
我想通以上兩件事的發生,之所以讓我感到新奇,是因為這種事從來沒有在我的人生經驗裡出現過,讓我覺得又學到了新的一課。但這種經驗對我來說雖然特殊,可是他們事實上一點都不特別,因為他們都是現實社會上不斷上演的戲碼,你可以在戲劇上、小說裡一再看到他們重複出現的身影。這場大戲說到底不正是佛家所說的貪與癡。車位之爭出自於貪,而在法庭上公然說謊自以為聰明,本質上卻是愚昧。我以為我又學到了新的一課,但我其實甚麼都沒學到,他們並未增加我對人性的認識或讓我對人生產生任何新的領悟,只是增加了一些新的人生經驗。
原來我甚麼都沒學到!
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個個相同的故事,不斷的在重演,許多人或許自認自己的人生有多麼的不同,但我們其實一點都不特別。即使生命歷程不同,但事實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在走著一條相同的路:學習人生的智慧,走向自我體悟之旅,追求屬於自己的自我實現,最後再邁入生命的終途。或許在路途上,我們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會有所不同,但這場自我學習與自我成長的心境及追求,每個人都一樣。
最近在看一本書,書名叫作:流浪者之歌,作者叫賀曼赫賽。這是一本有關追求自我體悟與心靈成長的書籍。書中主角悉達多一輩子都扮演一個苦行者苦苦的追求人生的智慧,到了晚年,他終於幡然體會了一個道理,明白了真正的智慧是甚麼,明白了他在漫長的歲月中探求的真正目標是甚麼。那不是別的,而是在生命的每一個時刻中,靈魂的一種準備,一種容納力,一種思考,感覺和呼吸統一思想的秘密藝術。
沒錯,用統一兩個字作為悉達多自我成長之旅的註腳一點都沒錯。因為不論是悉達多的自我成長之旅,或者是我的這場車位之爭,儘管我兩走的路完全不同,但卻殊途同歸,因為我們最終都將走向相同的一條路:從不同的人生經驗中找到自己的智慧,學習自我的成長與實現。
這條路也是每個人無可避免都在走的一條路,即使過程不盡相同,但意義與目地其實都一樣。
祝福每個人都能早日想通人生的道理,達到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成熟與圓滿。
文章定位:
人氣(220) | 回應(3)|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