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前往楊梅的路上,我與我老公在車上有了一場爭執,以下是談話內容。
老公:八月OO要去山西旅遊。
本人:又是大陸,他們每次都選擇大陸。
老公:他們愛去大陸,這點有甚麼不對,再說他們也去過泰國、印尼。
本人:沒錯,他們是去過泰國、印尼,不過十次旅行,他們至少去大陸六七次,主要都是以大陸為主,泰國、印尼都只去過一次,所以你不能否認他們真的很愛大陸。
老公:好,我不否認他們愛去大陸,這點又有甚麼不對,這是他們的喜好?
本人:如果你用喜好這角度去解釋確實沒錯,正如同你喜好打線上麻將,我喜好看電影,本來就沒有對錯之分。不過如果我們從不同角度去看它,就有值得深思的地方。我不否認大陸的風景很美,像黃山、九寨溝、長城等,這些風景都有它無可替代的美麗。但這世界的美麗不僅止於這些,這世界還有美國的大峽谷、澳洲的大堡礁等,這些風景也都獨特且美不勝收,錯過了非常可惜。更何況每個國家都有它不同的風土民情與文化,像是西方國家的大教堂,那建築及雕刻多麼壯觀及美麗,錯過了多可惜。
老公:那或許是有些國家太貴了,也可能是時間太長?
本人:是嗎?那上次去山東不是一樣要八天,土耳其之旅不也是八天。再說價錢,去山東一樣要二、三萬元,這個價錢也可去別的國家啊?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用喜好角度去解釋這個決定或許沒錯,但如果我們用世界觀去看它,就會發現這個選擇其實非常狹隘。所以我們在看事情時不能以單一角度去思考,有時必須懂得多一些角度看事情。那有時為何我們不能多一個角度看事情呢?這就牽扯到我們知識的多寡,就像夏蟲不可語冰一樣,有時我們只能站在知識〈主觀〉的高度看事情。
聽完我的說法,我老公有點不高興的說著:或許你說的沒錯,但你也不該說別人的想法是錯的啊!那是他們的權力啊!再說你怎麼知道他們將來不會去別的國家。
看到他有點不高興,我也有點不高興,因為我們的爭執又一次陷入雞同鴨講的問題裡,他爭執的焦點變成了對錯,與我想要強調的完全不同。我承認去哪裡玩是個人的權力,正如同喜好一樣,這裡根本沒有對錯可言,更何況我本無意評斷對錯。我所試圖說明的只是一個不同觀點,姑且稱之為「世界觀」,我只是希望談論不同角度看事情所產生的效益。不過我已經無心再繼續這一場爭執,尤其是又有一個新的角度---未來被提出,這樣討論下去就真的沒完沒了了。
結束了這場對話,我不禁思索著爭執的角度與視野的高度這個問題,並想起了在公視看到的一個節目【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公視所播的這一個節目是一場又一場的課堂演講,由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主持,名稱叫作,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在高等教育,桑德爾教授的「正義」課堂是一則傳奇。1980年第一次開課,學生只有15人,近年則每每破千,總是比第二熱門課還多出四五百人,累計學生人數已超過一萬五,桃李遍及各界菁英。 作者不只把教學內容寫成書,2009年,哈佛甚至決定把上課實況向全球公開。課程內容被剪輯成12個鐘頭,在美國公共電視播出。這是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僅有的一次大學課堂整學期實況向公眾播放。 這12個鐘頭在網路上被瘋狂轉寄。整個2010年下半年,日本、中國、韓國都在討論「桑德爾熱潮」,成為一大文化現象。他到東京演講,黃牛票竟然要價500美元。在中國,網友自動為畫面加上中文字幕,把上網「淘課」變成新流行。《中國新聞週刊》因此在2010年底將桑德爾選為年度「最有影響力人物」。 桑德爾教授的課程雖然標榜正義,重點卻是思考力的訓練。在課堂上他藉著正反不同角度的討論,把每個大家習以為常的概念激盪出許多不同的角度及看法,開啟了每個人的眼光及視野。
今天我與老公所看的是第二集,討論的重點是用最大成本效益去評斷一個選擇是否正確?由於現今最大成本效益在評斷一個選擇時常常只能依賴一個單一價值標準:金錢,因此桑德爾教授在課程裡挑戰大家思考這個理論是否正確?並質疑我們是否應該用金錢作惟一的判斷標準。在課堂上教授問大家,當遇到一個選擇時,少數必須服從多數,但你要如何去評斷一條人命的價值?一條命究竟該值多少錢?
看完這場辯論,我老公有感而發說:對啊,就像南港202兵工廠搬遷一案,作家張曉風,要求保留裡面一塊地,這塊地裡包含了三重埔埤、新庄子埤、後山埤等3個埤塘,是早期台北盆地內農業生活的遺蹟,他們的價值就不能用金錢衡量。
聽到老公談起這個話題,我腦中突然想起美國副總統高爾所製作的影集【不願面對的真相】裡的一個畫面。畫面裡高爾一手拿著地球,一手拿著經濟,諷刺的問著:嗯,這兩樣該如何比較呢? 我不禁質疑著,這世上或許有許多事都可以討論及思考,許多爭執或許也只是角度不同,但沒有了地球,我們又要在哪裡去作一場思辨之旅?
這世上或許還是有一些事是無法用不同角度去思辯的!
文章定位:
人氣(382) | 回應(9)| 推薦 (
0)| 收藏 (
1)|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