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7-03 00:55:00| 人氣6,3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是怎樣寫成的?

《不一樣的中國史》第十一冊的副標題是「從光明到黑暗,矛盾並存的時代──明」。第一講談近世後期的歷史動力,第二、三講談食衣住行等近世生活,第四講談王陽明與理學新路,第五講談明代的戲曲小說,第六講談黃仁宇與《萬曆十五年》,第七講談明代的財政及其危機,第八講談新女真勢力的崛起,第九講談諸寇橫行的時代,第十講談崇禎皇帝──心理史學的分析。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楊照在第一講的開頭引用義大利哲學家克羅奇的這句名言破題,指出這句話常被誤解為歷史是為政治服務而改寫的雖然楊照不否認也有包含這層意思。並更進一步的點出,每個時代都是依其原則和標準,選擇對自己而言具意義的部分史料,來建構當代的歷史知識。因此當我們閱讀前人所編撰的史書,就必須扣問:這樣的歷史是基於何種時代意識跟時代價值所書寫的?(參閱頁22~23這樣的提醒,讓我們在接觸史料的時候避免撿到籃子裡都是菜;這樣的提點,使我們在接受史觀時多長一個心眼,多打一個問號,多在不疑處有疑。

下層結構決定上層結構的唯物史觀啟發歷史研究的新路,將研究者的注意力從快速變換的人、事轉移至緩慢變化的「結構」,於是出現法國年鑑學派,以多層次的時間尺度來研究歷史,包括地形、氣候的變遷,人口的增減與分布變化,社會組織的演變,以及個別人的作為。(參閱頁26~28)從這個角度,開國之君未必英明神武,亡國之君未必昏庸無能,蓋有其時代背景不得不然之勢,差別或者是,前者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後者困於時勢、無力回天。

有別於年鑑學派,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係將「大歷史」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尺度上,以現代中國「革命史觀」的問題意識研究明朝的歷史,探討那段歷史的結構性決定因素,如國家財政、文官系統,自1587年到二十世紀,這樣的歷史基本結構,使中國無法有效回應西方勢力與現代化的挑戰。(參閱頁164~189)如此特殊的歷史研究與寫作,無怪乎重考班時的歷史老師季子欽極力推薦,要我們考上大學後有空要看《萬曆十五年》,只是1999年夏天大學上榜,至今24個年頭仍未看此書,真是有愧季老師的叮囑!

為政治服務而改寫的歷史,基於時代意識、價值書寫的歷史,多層次時間尺度的年鑑學派,和將「大歷史」集中在特定尺度上的黃仁宇,不同的目的、方法編撰成不同的歷史文本,史料龐雜、無法窮盡,史觀多元、難以兼容,學習歷史,到頭來還得看是怎樣寫成的?

 

【圖:楊照著,《不一樣的中國史11:從光明到黑暗,矛盾並存的時代──明》。台北:遠流,202181日初版一刷】

台長: 無名
人氣(6,352) | 回應(0)| 推薦 (2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閱讀,是一種刺激 |
此分類下一篇:閱讀的四種層次
此分類上一篇:耳順之年的總結──《毛姆文學課》讀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