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1-02 19:00:00| 人氣4,356| 回應0 | 上一篇

1991(第28屆)最佳女主角:《阮玲玉》張曼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每個影癡都有屬於一部影響一生的電影,我的無庸置疑的就是關錦鵬導演,張曼玉主演的《阮玲玉》。

 

當年重慶南路還是書局林立的時候,還是國中的我,總是在放假的時候跑去那邊溜達殺時間,東方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書店成列著各式書籍或雜誌隨便讓你翻,那時候我隨手看到當期一本電影雜誌「影響」,封面是一個眉頭深鎖的女子,原來她叫阮玲玉,是默片時期的巨星,而且有一部關於她的電影《阮玲玉》即將上演,因此雜誌做了一個「阮玲玉」專題,介紹她的生平以及這部電影。

 

女明星,悲劇人生,港片,懷舊主題,這些元素都是我當年的喜好,我突然對於這部電影感到很大的興趣,於是上映的時候,邀了許多國中同學陪我去電影院欣賞,雖然片中虛實交錯,不只有阮玲玉的故事,還有張曼玉演阮玲玉,以及張曼玉評價阮玲玉的部分,這些不像一般敘事電影的形式對我來說一點都不感覺違和,反而深受感動。我甚至還去買了安克強撰寫的電影小說,覺得裡面的內容怎麼與電影演得不太一樣。

 

同行的同學卻不喜歡,應該說不太懂這個電影,畢竟我們只是國中生,而且這種形式現在看來還是少見,但我反而覺得,單純的傳記片拍攝可能還不會那麼精采,這個方式反而更名留青史,因為他保留了張曼玉對阮玲玉,或是整個香港電影黃金的90年代演員們,對於30年代的上海影壇的對照、評論與緬懷。

 

張曼玉VS阮玲玉

拍攝《阮玲玉》時,張曼玉演技還不被大家看好,還不是如今神壇地位。當年的她因為在梅艷芳辭演下,間接地得到了這個角色。可能因為張的王牌經紀人陳自強推動(拍攝的嘉禾陳自強有股份),也可能是關錦鵬在上一齣與張曼玉合作的電影《人在紐約》看到張的潛力,又或是這個角色主要是寫給梅艷芳,誰來替代感覺都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此沒人敢接,就如同瓦昆菲尼克斯要演小丑時,傑克尼克森、希斯萊傑等珠玉在前,壓力絕對空前的大,但一直努力想要甩掉花瓶稱號的張曼玉,卻不顧一切的接下,當然消息一出,業界譁然,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甚至唱哀,因為現代感十足的張曼玉,又是倫敦長大,幾乎算半個外國人,怎麼都不像30年代的人,稚嫩的演技怎麼詮釋出默片悲劇女王:這個被外國人讚許為中國的嘉寶,影壇傳奇阮玲玉。


張曼玉雖然勇往直前,但飽受批評的她其實把傷心藏在心裡,企圖心十足的她那幾年卯足全力與香港新浪潮導演合作(就如同阮玲玉進了聯華電影公司,也與當時上海最好的導演合作了一輪),包含許鞍華半自傳電影《客途秋恨》、羅卓瑤《愛在他鄉的季節》、嚴浩《滾滾紅塵》、王家衛《旺角卡門》、陳可辛《雙城故事》等,演出表演開始讓人印象深刻,但花瓶印象卻揮之不去,而她直搗演出默片巨星的野心,許多人有看她出糗的心態,也難怪她以《阮玲玉》得到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時,上台領獎時會吐出肺腑之言:「事後都會有人說,不應該她拿,但我學會到,獎在我手裡,你們講甚麼都不關我事。」真實地道出她演出時所遭受的壓力。

 

張曼玉勇於嘗試,勇敢不顧一切地的性格一直沒變,就像她這幾年一直嘗試當音樂人,在草莓音樂節唱歌被笑是地獄嗓,她也在台上真性情的說,她以前演戲也被笑是花瓶,但嘗試了很多次總算變成演技派,她希望大家多給她唱歌的機會,她一定會變得更好。我們再度敬佩張曼玉的勇敢與決心,但2019年她客串中國實境節目《少年可期》當幾集導師,訪談中透露,2014年草莓音樂節的劣評她其實很介意,尤其是電影圈的朋友都不諒解,覺得明明傳奇般地位的她,幹嘛淌這個渾水,也因此她在家躲了一年多才敢出來見人,說著說著不禁潸然淚下,可見她蠻受傷的,但她還是不顧一切的往音樂之路邁進,節目中還唱了自己寫的《年輕》給學生們,雖還不是唱將,但平穩的表現進步許多,最難能可貴的是,不管年紀或是地位,她一生都在實現自己的夢想。

 

為了阮玲玉,張曼玉一直努力揣摩,關錦鵬回憶當年,張曼玉連續兩周到他的工作室與美術指導卜若木試裝,學習穿旗袍,學習走路、坐姿等基本動作,當然最關鍵的是,因為眉毛的關係,她看到拍出來的效果不太好,因此忍痛去剃了,這時候關錦鵬就知道張曼玉準備好了,她的決心表現在她的行動上。


人言可畏

阮玲玉有真假遺書流傳在世間,當年阮去世,第一次公開的遺書上面有提到她自殺是因人言可畏,她因為在兩段感情中當作棋子,加上媒體渲染加油添醋,曾經自殺過的她再度動起念頭,卻因為唐季珊搶救不及香消玉殞(有一說是他執意要去認識的醫院急救,而不就近處理,延誤就醫時間)。遺書公開後,魯迅曾以人言可畏寫了這件事情,人言可畏遂而變成阮玲玉自殺的定論。

 

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坊間卻有真遺書被公開,遺書內容真實可信,語氣情緒也較混亂,對唐季珊也多所指謫(包含他打她,有情婦之類的),爆料的人是唐季珊的情婦梁賽珍妹妹梁賽珊,原來假遺書也是唐請她代寫的,最後她良心不安而公開給媒體。但因為人言可畏已成定論,加上公佈的是小家媒體,並未真的掀起決定性推翻。但《阮玲玉》厲害的是,兩個遺書全部採用,讓張曼玉交叉唸出,更反射出阮玲玉情感面與現實面相互交雜的壓力,以及薄涼世事人情的看盡。

 

而演出《阮玲玉》時的張曼玉也被香港八卦周刊公佈她寫給情書,原來在美國拍攝陳可辛《雙城故事》時,張曼玉戀上劇組的髮型師,熱戀期寫了多封情書表達愛意,但情已逝後,這位渣男竟然把情書賣給八卦雜誌賺取費用,雖張曼玉嘴硬說寫情書本來就不是甚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但私密的事情被公開,誰都不會好受,種種事件倒是讓她更體會阮玲玉求助無門的無力感,以及輿論殺人的可怕。

 

也是從這件事情開始,張曼玉開始對媒體產生抗拒,尤其是香港的八卦媒體,她能躲就躲,甚至連香港電影金像獎都避不參加,因此從《甜蜜蜜》開始,她即使入圍金像獎女主角,但她再也不參加典禮了,而從1994年開始,原來有張一打稱號的張曼玉(意思是她可以十二齣電影同時軋戲),也離群索居,減少產量,盡量離開香港是非之地,她受夠香港各種八卦流言。


感光最快的底片

導演吳永剛曾經說阮玲玉是:「感光最快的底片。」他的導演處女作《神女》是阮玲玉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主要是目前這片保存最完整,對比《阮玲玉》電影中,回顧阮影片時常常出現的「電影已遺失」,就顯得彌足珍貴。聽說此片被尋獲也是一場奇遇,我印象中好像是在南美洲某個富商家,因為酷愛電影,所以家中珍藏了許多放映底片(一種家中收藏DVD的概念,想看隨時拿出來看)。而本來這些影片可能隨著人事更迭就消失,但好險後人覺得這些可能有保存價值,因此就捐給某個影像保存館或是基金會之類的地方,而讓這批可能絕跡的影片重見天日,聽說也是因為這部片,讓西方第一次驚訝於阮玲玉的演技,因為他們發現,在1934年,早期中國默片時代,已經有一個女演員,可以用充滿感情層次與戲劇張力的細膩表演,演出一個為孩子被迫賣淫而坐牢的母親。也因此,從西方的肯定再轉到華人的評價,再度喚起華人觀眾的記憶,想起這個曾經轟動中國,喪禮造成萬人送行的傳奇,也開始有了阮玲玉的回顧展,也才有因關錦鵬看了回顧展後,創作此電影的契機。

 

上述談到張曼玉接到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重大角色後,所下的決心,所做的努力,甚至某種與阮人生經驗的相似,但這些都不足以解釋張曼玉為何把阮玲玉演得那麼精采,因為只要是用功的演員,決心與努力是不可少的,但他們不一定可以演得那麼出色。

 

我在三個訪談找到蛛絲馬跡,張曼玉在金馬五十訪談歷屆影帝影后的影片中,很誠實地回答提問,對於她如何準備角色,她笑說她說出來會被罵,因為她從來不準備的。主因是她喜歡聽導演講戲,講著講著她自己就用想像力建構出那個情景,然後配上那角色的服飾,化妝等外在塑造,她自然而然就變成那個角色。

 

又或是在香港訪談節目《星空下的傾情》,三位來賓張曼玉、張國榮、梁家輝,與同是演員出身的主持人林建明聊到演戲,張國榮問張曼玉為何《甜蜜蜜》那個由笑轉哭的表演那麼好,心裡有在想甚麼嗎?張曼玉很老實回答,她說除非劇本很差,需要額外培養情緒,不然只要她順著劇本的情境,角色的情緒很自然地就流露出來,不需要硬做甚麼。也就難怪她每次的表演感情那麼真摯動人。

 

同樣在中國實境節目《少年可期》當導師時,要她選出幾位學生誰表演比較好,最後獲選的理由是,她看到他從頭到腳都在表演。她講出了她表演心得,她不會因為鏡頭只有在臉,或是在上半身,他就只做了半個表演,而是每次的演出,她都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就像是王家衛有一次講到張曼玉,他說她能夠成功的原因是因為她不怕重來,以王家衛這麼愛折磨演員的人,說出這個優點,證明張曼玉厲害的地方不在於她「努力」表示她「很努力」,而是她每次的演出都付出所有。

 

也因此演出阮玲玉時,除了看阮的資料、影片等基本功,又或是反覆練習穿旗袍,學習做一個古人外,聽關錦鵬說,張曼玉是推掉所有的戲約,在那段期間全心全意在上海演出這個角色,在那個香港電影最蓬勃發展的九十年代,這是對演出非常大的尊重。因此你仔細看張曼玉在裡面的表演,她演的阮玲玉不是刻意模仿,你可以感覺神情、姿態、甚至笑容,都有一種輕柔溫婉的氛圍,一種自然而然地神韻在角色中散發,她不是重現阮玲玉,而是張曼玉的阮玲玉,而這個創造出來的阮玲玉又與電影中以角色身分出現的張曼玉截然不同,再加上關錦鵬剪進影片真正阮玲玉的照片、影片等相互穿插、對照、讓張曼玉的表演豐富又立體。

 


黃金陣容組合

關錦鵬率領的下的組合也是非比尋常,美術與服裝設計朴若木創造過許多經典電影造型,在有關旗袍的電影中,除了張叔平之外,我覺得可以與之爭鋒的美指就是朴若木,舉凡《胭脂扣》、《紅玫瑰白玫瑰》、《色戒》,真的都是頂尖的創作,但朴若木與張叔平的張揚銳利不同,他的創作雖內斂溫柔,卻也很能順著影片特點發揮。攝影指導則是憑此部斬獲金馬金像最佳攝影的潘恆生,他在《阮玲玉》裡刻意用默片時期的光影打燈方式,更突顯此片與眾不同的面貌,也讓關錦鵬刻意用搭景的方式拍攝,顯得更為合理。

 

而嘉禾因為對張曼玉的擔心,因此找了一堆當時得令的演員,包含秦漢、梁家輝、葉童、劉嘉玲、吳啟華、李子雄等,眾星拱月地抬高張曼玉的位置,關錦鵬有次訪談甚至不諱言,其他演員都是找來幫張曼玉的,也因為如此,更加激勵了張曼玉的好勝心,在這些厲害的演員中,她一定得拿出更好的東西。


給電影的情書

最近電影圈盛行的行銷話術,是常常會標榜這部電影是這個導演寫給電影的情書之類的,用以表達這部電影與導演人生或是電影這個行業的情感。早在30年前,關錦鵬就用《阮玲玉》寫了,當年的他用90年代香港電影緬懷30年代上海影壇,以阮玲玉為軸心發散,讓費穆、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黎名偉等導演,林楚楚、黎莉莉、陳燕燕、金焰、黎妁妁、張織雲等演員,立體地出現在電影中,而穿插虛實交錯的訪談,讓張曼玉、梁家輝、葉童、劉嘉玲、吳啟華秦漢等演員也以本來面目現身其中談論角色(但是否是本來面目又或是角色其實都是真人等真真假假的曖昧),讓過了30年後的我們在看,我們竟同時緬懷當年上海,更懷念我們曾經一起走過香港電影最蓬勃發展的90年代,讓電影更走出不同的格局與視野。

 

而更神奇的是,張曼玉與阮玲玉的巧合也不僅在飽受人言可畏、轉變演技等方面,張曼玉以此片先後獲得金馬金像的雙重肯定外,更拿到華人演員第一座演技獎項:柏林影后,開啟了近十年的演技巔峰,拿獎拿到手軟,成為華人影壇女演員的標竿,並擒得首位華人女演員的坎城影后(鞏俐心中永遠的痛),就不再拍戲,就如同25歲自殺的阮玲玉,觀眾對她的印象永遠停留在最好的時刻,當代觀眾也只會記得張曼玉最顛峰的演技狀態,兩代女神的巧合與緣份,比看起來更神奇更深。

 

不是演戲而是考試

對我來說,張曼玉演《阮玲玉》不是扮演,反而像在考試,因為關錦鵬與編劇邱剛健為這個角色設下的難題實在太多,她要演出當時阮玲玉的真實人生,模仿阮玲玉演出片段,揣摩阮玲玉演過但失傳不可考的角色樣貌,還要本人現身發表意見(可能台詞也都事先寫好,需要自然呈現張曼玉這個演員狀態),而我們還可以看到電影後面,阮玲玉已經決心尋死,她卻笑容滿堆,滿場飛舞的說,我好快樂,每一個不同層次的表演,每一個表演背後的層次,都在張曼玉忘情地投入下,深深烙印在觀眾心中。


這次在戲院重看30週年數位修復導演版,有幾個段落比之前更有感觸,那就是她與張達民的那段感情。以前只覺得她蠢他渣,這樣的人幹嘛還理他,這次在好幾個段落看到她對他的不捨與不忍,畢竟這位是她的初戀,她人生中第一個男人,而她後期對這個男人的憤怒與心灰,軟弱到只能以死明志,覺得好悲哀。而她後段對唐季珊虛與委蛇,那個滿臉堆滿笑容,但實則內心淌血的壓抑與偽裝,就如同她全心投入演出的劇裡角色,她卯足全力演出開心無懼的阮玲玉,也因此後段她在舞廳中忘情的獨舞,又或是拿著粥緩緩上樓,一階階巡視著家,一層層關著燈,看著催她睡覺的母親與熟睡的養女,然後像是極其自然地把安眠藥整罐倒入粥中,吃著同時還不忘記賬,看似對一切心灰意冷,但倒下前最後還是問了季珊你愛不愛我,終其一生,她還是那個貪點依賴貪點愛的軟弱女人,她終究無法成為銀幕上那些導演心中的「新女性」、「摩登女子」,她真的倦了扮演那些堅強的女性,然後回到生活,卻覺得自己極其窩囊。

 

曾經有自殺紀錄的阮玲玉,這一次的自殺到底是一時衝動,還是以死明志,有報導說阮玲玉是可能被救活的,只是唐季珊硬是要送阮去較遠的醫院急救(因為醫生是熟人),因而拖延了醫治而不幸身亡。但不管真相如何,事實就是阮玲玉英年早逝,化身為傳奇,然後影響了往後許多的電影工作者,當然這齣電影讓二十世紀末的觀眾重新認識她與她那個影壇狀況,也功不可沒。


第28屆金馬獎角逐最佳女主角的有《阮玲玉》張曼玉、《何日君再來》的梅艷芳、《阿飛正傳》的劉嘉玲、《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楊靜怡,金馬獎從這屆起開始把名單提高為四人入圍,除了楊靜怡之後淡出影壇,其他三位角逐者都是香港影壇數一數二的女演員。這屆毫無懸念的讓張曼玉二奪影后,也連續三年拿到金馬演技獎項創下紀錄,錯失《阮玲玉》演出的梅艷芳,以及得獎運不太好的劉嘉玲,其實在片中的表現很精采,尤其是劉嘉玲,《阿飛正傳》後好像再也看不到她再現這麼魅力四射的表演,實在可惜。

 

 

台長: 哈比人
人氣(4,3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金馬影后計畫 |
此分類上一篇:2017(第54屆)最佳女主角:《血觀音》惠英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