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執導電影的劇場導演Josie Rourke,選擇了一個拍過無數次的題材,就是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與蘇格蘭女王瑪麗兩人之間的恩怨情仇。
電影有名的版本就包含2007年《伊莉莎白﹕輝煌時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中的凱特布蘭琪(伊莉莎白)與莎曼珊摩頓(瑪麗);1971年的《英宮恨》Mary, Queen of Scots由兩屆奧斯卡影后葛蘭達傑克森(伊莉莎白)與英國國寶演員凡妮莎格列芙(瑪麗),或是1936年的《蘇格蘭女王》Mary of Scotland由奧斯卡紀錄保持人凱薩琳赫本飾演瑪麗女王。
受到影劇界這麼喜好的原因,除了觀眾一直以來對女王這個身分的好奇,又是兩個女王間的較勁鬥爭,這類女人戰爭一直是影視圈熱門題材,而知名演員不厭其煩地詮釋,當然是因為女王/女人、國家/家庭、妻子/上司,這個矛盾的處境同時都在女王身上現身,當中的為難遺憾,甚至勇氣與權謀一樣不少,都是考驗演員演技的好角色。但也因為題材並不新鮮,除非有拍出新意,不然再優秀的演員,也只能困在那些虛張聲勢的華麗古裝中。因此劇本甚至導演就非常重要。
最新一版的《雙后傳》請到了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兩位年輕女星瑟夏羅南與瑪格羅比飾演瑪麗王后與伊莉莎白,當初聽到這個陣容時,我還以為瑟夏是演伊莉莎白,而瑪格是演瑪麗,結果竟然是相反,原來瑪麗女王在劇本中是年輕貌美、有膽識權謀,卻因為她女性的身份,反而在蘇格蘭被眾叛親離,因為他們無法接受女人當家。再加上女王的丈夫到底是國王,還是只是丈夫角色,以妻子來說在那時代又要順從丈夫,但女王又是眾人之上,所以女王的丈夫一直是個奇妙又尷尬的角色。伊莉莎白的姐姐瑪麗女王(俗稱血腥瑪麗那位)就是吃這個大虧,她登英格蘭王位後,嫁給了當時歐洲最強盛的西班牙太子腓力二世,雖然腓力二世並不常住在英格蘭,但卻與瑪麗共同於英格蘭執政(因為女王與妻子瑪麗應該都想兼得),但運氣一直不好的瑪麗,不只一直沒懷上繼承人,更只當了女王五年就生病去世(當時只有42歲),最後只好讓信新教的妹妹伊莉莎白得以繼任為王。
也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得後來當上西班牙國王的腓力二世宣稱自己擁有統治英格蘭的權利而派了無敵戰艦攻打英格蘭,這個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以小博大,戰勝的輝煌事蹟這邊就不贅述,主要是要反映女王這個處境真的非常尷尬,因為你的丈夫到底是不是國王,到底是否因為婚姻就讓他有了王位繼承權,這些種種考量都是讓伊莉莎白女王遲遲不婚的原因,因為嫁了等於分享權力,甚至可能引起紛爭與顛覆王權。(好險伊莉莎白二世,當今的英國女王沒有招受這樣的磨難,當然一開始的妥協是不可避免的,也有一大部份是現在英國王室已經不是以往權力大握的狀態。)
但蘇格蘭的瑪麗女王顯然沒有想那麼多,因為與法國太子法蘭索瓦二世有著婚約,再加上蘇格蘭政局不穩定(而英格蘭亨利八世又希望瑪麗可以嫁給他兒子愛德華,瑪麗的母親只好趕緊送她去法國避難),因此從小在法國宮廷長大的瑪麗,不只各國語言樣樣精通,美麗的外表與才華,都不輸她婆婆(大名鼎鼎的凱薩琳麥地奇,她也是瑪歌皇后的母親),而她在法蘭索瓦二世死亡後,決定回到蘇格蘭這個家鄉,繼承王位統治蘇格蘭,這對她應該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她卻不知道這個舉動不只擾亂了蘇格蘭眾男性的心(因為娶她是否就算得到王位),也讓英格蘭的伊莉莎白感到威脅。
兩女王的心結由來已久,因為一個是新教,一個是天主教,就天主教來說,英格蘭的瑪麗死後,天主教女王的心願就只能寄託在蘇格蘭的瑪麗身上,因此雖然伊莉莎白統治著英格蘭,但她終其一身都必須對抗天主教的威脅(內憂與外患,那些歐洲天主教國家),如果她有丈夫或是有小孩,她也必須隨時提防有人藉著她丈夫或小孩的名義叛變,這些政權上的危機都讓伊莉莎白對婚姻採取若有似無的態度,既不嚴正拒絕,也不輕易答應,這樣模擬兩可永保著她的權威。
但從小衣食無憂,六歲就登基為女王的瑪麗,顯然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他可以是女王,同時也可以是妻子,甚至是母親,但沒想到其實這些身份只能選擇其一,她嫁人後老公就會癡心想成為國王,生了小孩後繼承人就會成為別人的傀儡,而她就成為別人一支棄卒,也許她的際遇讓伊莉莎白女王更不敢隨便成親。
《雙后傳》就在這樣的基礎下展開劇情,但加上更慘忍的對照,她讓瑪麗更年輕更美貌更有想法,卻讓伊莉莎白明顯矮她一截,而她唯一可以獲勝的點就是她早就穩定全局,成為一國之主。因此電影中你可以看到這些層層的對照,而且雖然導演本人是女性,但也不得不明說,這些對照還是不脫年長女性與年輕女性的比較,比方有一幕,當瑪麗女王生子時,對照的是伊莉莎白在縫紉花朵,鏡頭與剪接都刻意地讓兩人作了許多暗喻與對比,但女人間的戰爭真的都只比拚這些外在的生理結構嗎?就如同最後兩位女王的會面(歷史上對於這樣的會面其實有疑慮,但戲劇總愛讓他們見面),年老色衰的伊莉莎白盛裝打扮會面逃難但依舊美麗的瑪麗,讓伊莉莎白只剩下外表這麼狹隘的眼界,而無法看到她更深層的擔憂與威脅,也因此兩個應該張力十足的場面,變得單薄薄弱。
瑟夏羅南的表演一如以往,讓瑪麗有著充足的活力感,但除了美麗與活力外好像少了些甚麼,讓這個角色的走不出新意。瑪格羅比則是不顧形象地扮老又扮醜(劇中甚至還讓她生了難看的天花,導致臉部很多難看的痘痘),甚至很多時候她與臣子的會議,只看到她歇斯底里,陰晴不定的吶喊,雖然她不斷和親信說,她決定要當一個男人,但我們大部分的時候只看到她身為女強人的刻板印象。我好奇如果這齣戲選了一個中年女星來扮演,比方妮可基嫚或是茱莉安摩爾,是不是會更恰當,不用讓年輕貌美的瑪格羅比一直要”演”出年老色衰感?
可惜這齣找了兩個當紅的女星助陣,最後變成美輪美奐但看完無法留下深刻印象的古裝片,實在可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