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1-12 14:49:51| 人氣3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幾大湖銀魚聞名,天然產量驟降(白飯魚後記 三之3)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幾大湖銀魚聞名,天然產量驟降

 @秦    島

 

        銀鱼是淡水鱼,从東北到东南沿海都出產,內陸江湖亦佔嚴重要之席。太湖銀魚羹(上圖)很出名。長二寸餘,體長略圓,形如玉簪,似無骨無腸,細嫩透明,色澤似銀,故稱銀魚。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產銀魚。薑切絲(也可薑汁代替),香菜切末,香菇切丁,蛋清打散,銀魚用少量的料酒拌勻。薑絲和水燒開。倒入銀魚和香菇丁,加鹽和油。待燒開時打入蛋清,再次燒開時撒入香菜末,加雞精,勾芡即成。

        介紹幾大中國銀魚種類。太湖銀魚源於海洋,於成湖過程中封閉於此。有大銀魚、雷氏銀魚、太湖短吻銀魚及寡齒短吻銀魚4種,以短吻銀魚產量最大。太湖地處滬、寧、杭三角帶的中心,橫跨江蘇、浙江兩省,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水位穩定,水清而肥沃。據《太湖備考》載,吳越春秋時期即盛產,清康熙年間列為貢品。6~8月為捕撈期,捕獲後立即曬乾或鮮凍。銀魚乾按品質分為粉條、燕乾、瓜魚3種,以粉條最佳,體短、肉肥、骨軟、色白光潤、味鮮,為魚乾中的上品;瓜魚魚體粗長,質量最差。 

        洞庭湖銀魚產量居全國首位。主產於湖南省境內洞庭湖及湘江、資水的下游一帶。尤以沅江市產量最高,計大小湖(河)漢24處,面積達2萬餘畝,為成魚產卵、幼魚攝食的良好場所。盛產太湖短吻銀魚與寡齒短吻銀魚,其質雪白,純淨無雜,素為水產名品。早在唐宋時期,已有捕撈;清咸豐、同治年間,產量最豐,併為貢品,其後因湖場淤塞、圍墾,致生產面積下降。

        鄱陽湖銀魚主產於江西省南昌、進賢、鄱陽、餘干、都昌、永修、湖口等縣。鄱陽湖水域廣闊,湖漢眾多,如青嵐湖的羅溪灣、英山灣,大蓮子湖漢,土塘湖,外珠湖等水域,水深彎道多,受風浪影響小,沿岸水草茂盛,水質肥沃,餌料豐富,為幼魚生長的良好環境。有太湖短吻銀魚、喬氏短吻銀魚和雷氏銀魚3種,太湖短吻銀魚分春、秋兩季產卵,春季產卵期在2月上中旬至5月中旬,秋季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此時青嵐湖捕獲的小銀魚,曬乾後稱“繡花針”。8~9月中旬,為捕魚旺季,此時魚身圓壯,肉質肥嫩,稱“圓身銀魚”。該湖產銀魚歷史已2000餘年。

        巢湖銀魚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骨刺,無腥味。巢湖地處安徽省境內,湖區與長江相連的江漢沿岸,水温適宜,水草繁茂,為產卵的良好場所。每年二三月產卵孵化的魚苗,至5月下旬生長成熟,體長已達10厘米以上,此時即可開始捕撈。1958年在巢湖通往長江口處建造大閘,控制了巢湖水位,使銀魚產量增加。

        遼寧銀魚有大銀魚、尖頭銀魚、長鰭銀魚、喬氏短吻銀魚等品種,分洄游型與陸封型兩類。洄游型分佈於丹東、營口、盤中、錦州的沿海地區及鴨綠江口和大洋河口;陸封型分佈於鐵甲水庫。洄游型銀魚於每年春季3月下旬溯問洄游至河口淡水區產卵繁殖。

        翻查資料,新中國建立前,銀魚資源較為豐富,是北方沿海及主要水系下游的主要漁獲對象之一,而現今天然銀魚資源衰退十分嚴重。如鴨綠江河口及其沿海,現在只有零星的產量且年際波動很大;黃河流域的銀魚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時已經難以採到了;長江流域的銀魚資源也同樣:1955年長江口的前頜間銀魚年產量為2.44×105千克,1958年為1.95×105千克。20世紀80年代中期,長江口的銀魚年產量下降為數噸,而到了90年代已經基本沒有專業銀魚生產。

        此外,包括洞庭湖、鄱陽湖在內的長江附屬湖泊進入90年代以後,大部分也停止了專業銀魚生產,僅存的部分水域(白沙長河、南漪湖等)的天然銀魚產量也降低到極小的規模。在天然銀魚資源嚴重衰退的同時,曾經作為中國銀魚移殖成功典範的滇池和岱海的銀魚也出現了問題:岱海的大銀魚在連續移植9年後獲得了成功,但第10年突然絕滅;而滇池的太湖新銀魚在1998年之後,其種羣波動幅度增大,產量逐年下滑。這些現象表明移植銀魚同樣存在着種群退化問題。。

        2023.01.12

台長: 秦島
人氣(34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