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24 02:10:35| 人氣1,97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說翻譯】 菲亞塔之春(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菲亞塔的春天陰霾而沉悶【註1。處處都在泛潮:梧桐的斑駁樹幹、檜柏的灌木樹叢、欄杆、碎石。蒼白透藍的房屋已紛紛從跪姿起身,搖搖擺擺向坡頂爬去(一株柏樹指著方向),在它們犬牙交錯的邊緣之間,可以見到遠處一幅水景,就中那座朦朧的聖喬治山,卻比它在風景明信片中的身影還要遙遠——就說是從一九一年開始吧(看那些草帽、那些年輕的計程車伕),風景明信片便已招徠著觀光客,從他們那些由紫晶嶙峋的石塊與壁爐架上的貝殼美夢所佈置而成慘澹無趣的旋轉木馬中抽身前來【註2。空氣靜滯而和暖,略帶一絲焚燒的辛辣。大海已在雨水稀釋中溺死了鹽份,顏色非藍非綠而近於灰,波浪慵懶得無力激出泡沫。

三十年代之初,就在一個這樣的日子裡,我發現自己正敞開感官,漫步在菲亞塔陡斜的小街上,收攝著周遭的一切:小攤上洛可可式五花八門的海產;商店櫥窗中的珊瑚十字架;巡迴馬戲團一張遭人遺棄的海報,濕透的紙角之一已從牆上剝離;和一片黃色未熟的橙皮,躺在石板青的舊人行道上,街面還殘遺錯雜著一絲正在淡逝的古時馬賽克圖案的記憶。我喜歡菲亞塔。我之喜歡它,是因為我可以在那幾個青紫色音節的空隙裡,感到小花在飽經搓揉後那種甜而暗的潮濕;因為一個可愛的克里米亞小鎮那女低音似的名字迴響在它的中提琴上;也因為它潮濕的「大齋期」間那種昏昏欲睡【註3,其中正有點可以為我們靈魂塗膏施福的東西。所以我慶幸自己又能回到此地,緩步上坡,與溝道的渠水逆向而行。而我無帽的頭頂已濕,我的肌膚已被暖意滲透,雖然我只在襯衫外面穿了一件輕薄的雨衣。

我是搭乘「卡帕拉貝拉」快車,鼓著山區火車所特有的那種視死如歸之勇,徹夜轟轟隆隆逞其所能,恣意奪下一個個隧道,而兼程來到此地的【註4。我只期望能作一兩天的逗留,也就是公務旅行中所能允許的喘息時間。我的妻小都留在家中,那是一個歡樂的島嶼,長在我生命空曠的北方,永遠漂浮在我左右,或甚至也會穿透過我,但大半時間仍留在我的身外。

一個沒穿褲子的男童,挺著泥灰色的小肚,急急步下一個門口的台階,搖搖晃晃弓著兩腿走去,懷裡企圖同時抱著三個橙子,但那第三個橙子卻不斷輪番掉落,直到他自己也摔在地上為止。然後一個年約十二的女孩,黝暗的頸上戴著沉重的珠串,身穿一條有如吉普賽人的長裙,用她較快也較多的手,立刻將那批東西據為己有。不遠的地方,在一間咖啡館潮濕的平臺上,有名侍者正在擦拭桌面。一個兜售本地特產棒棒糖(一種外形精巧而帶月亮光澤的玩藝),面容鬱鬱不展的匪類,則將一只滿得毫無指望的籃子,擱在遍佈裂紋的欄杆上,和那侍者隔著欄杆聊天。霏雨停了,也或許菲亞塔對此已經習而不察,渾不知她呼吸的是潮濕的空氣,還是溫暖的雨絲。一位身穿燈籠褲,屬於紮實結棍、適合出口的那型英國人,從一個拱門之下出來,邊用拇指在一個橡皮袋中填裝煙斗,邊踱入一間藥房,裡面一只藍瓶中盛著巨大蒼白的海綿,在玻璃後面乾渴欲死。我感到無比甜美的得意在血管中漣漪不斷,我從內到外懷著無比的感激,回應著每一個盪震與烝,在這個被它本身尚無所覺的春意所浸透了的灰色日子裡!經過一夜無眠,我的神經格外敏感。我正與萬物同化:教堂後杏林中一隻鶇鳥的清囀、正在慢慢崩解的房屋的平靜、遠處海洋的脈搏、霧中的喘氣,這一切,加上一面牆頭刺出的玻璃瓶碎片那滿懷嫉妒的綠色,和一張馬戲團廣告上淡褪的油彩,上面是個頭戴羽飾的印第安人騎在一匹前蹄騰空的馬上,正在索套一頭具有強烈本土風味的斑馬,而幾隻飽受愚弄的大象則坐在它們綴滿星條的寶座上發愣。

剛纔那英國人此刻趕過了我。當我將他與其它事物一併攝在眼底的時候,恰巧注意到他藍色的大眼突然轉向一側,費力擠在深紅的眼角,同時作了個舔濕嘴脣的快速動作——我原以為這是因為那些海綿之乾,但隨即循著他投目的方向望去,而看到了妮娜。

在我們——唉,我實在找不出一個確切的名詞,來形容我們之間那種關係——這十五年當中,每次相遇,她似乎一時總是認我不出。這次她在對面的人行道上,也靜立了一會,將臉朝我微微側轉,半帶著同情的疑問,半是好奇,只有她黃色的圍巾開始行動,像那種在主人還未察覺之前便已認出是你的狗——然後她發出一聲呼喚,舉起手來,十指飛舞,便在街道當中,以純屬老友那種坦誠的衝動(一如每逢我們道別時她會在我頭上迅速畫個十字那樣),用嘴多於用心地吻了我三次,然後挽起我走在我的身旁,將她被那條一邊草草開了個叉的褐色窄裙所局限的步伐,調整到與我一致。

「噢,對,佛迪也來了,」她答道,並立刻禮貌地接口問起了伊蕾娜。

「一定是跟西格在哪裡晃蕩,」她繼續談她的丈夫。「我還有點東西要買。我們吃過午飯就要走了。等等,你這是要帶我上哪去,親愛的維克托?」

回到從前,回到從前,就像我每次遇見她一樣,從最初的原點到最近的新添,將累積的情節全部重覆一遍——如同在俄國的童話故事裡,已經說過的部份,又要在每個新的轉折處再作一次匯總。這次我們在和暖霧翳的菲亞塔見面,而我也無法以更精妙的藝術來歡慶這個場合,無法以更為明亮的花飾來妝點往昔命運為我們所提供種種服務的那張清單,即使我已明知這是最後一次。最後一次,我得強調,因為我想像不出天堂會有什麼經紀公司,能答應為我安排與她在墳塚之外再見一面。

我與妮娜初見的場景,設在許久以前的俄國,從後臺某個左翼劇團的嘈雜聲響來推斷,應該是在一九一七左右。那是一場生日宴會,地點是我姑媽位於魯噶附近的鄉下莊園,時間正在冬季最深的皺褶裡(接近那地方的第一幅景象,是一片白色蒼茫中有棟紅色的穀倉,如今歷歷在目)。我剛從「帝國高校」畢業,妮娜已經訂婚。她雖與我同齡,也與世紀同齡,但看起來至少已年屆雙十,即使,或正因為她生就一副纖瘦勻稱的身材。而她的嬌小也使如今三十二的她看來年輕得多。她的未婚夫是從前線告假回來的衛戌人員,一個英俊魁梧的傢伙,極具教養也極其遲鈍,口中所出的每個字詞都必須先在最準確的常識天平上秤過,絲絨般的男中音在對她說話時變得格外柔順。他的正直與投注大概使她生出了厭煩。如今他是個成功卻有點寂寞的工程師,在某個僻遠的熱帶國家。

窗戶點上了燈,在幽暗起伏的雪地上拉出它們明亮的長度,其間騰出了一塊空地,讓給前門上方那盞扇形燈光的反射。兩根側柱各帶著茸茸的白邊,因此破壞了邊緣的整齊,破壞了原來可為我倆的生命之書作張完美藏書票的這幅景色。我已記不清楚,我們為何都從喧譁的廳堂游蕩到這寧靜的黑暗裡,只有被雪腫脹成原來尺寸兩倍之大的冷杉聚集在此。是閽人請我們去看天際陰沉的紅光,兆示著正在逼近的燹火?或許是吧。是去看我表弟的瑞士籍家庭教師在池塘邊所作的一座騎士冰雕?也很可能。我的記憶只在返回那明亮對稱的府邸途中才被喚醒,我們排成單行,跋涉在兩旁雪堆當中一條狹窄的溝道裡,只有嘎嘎吱吱的聲響,是沉默寡言的冬夜對人類所作的唯一評論。我走在最後。前面隔著三個吟唱的步子之遠,是個瘦小屈身的影子。冷杉肅穆地展示著它們承擔重負的爪掌。我一個失足,把被人強塞給我的那把已死的手電筒掉落在地。摸索它簡直難於登天。而我的咒罵便立刻引得妮娜在昏暗中發出期待尋樂的那種熱心而低抑的笑聲,轉身向我行來。我叫她妮娜,但我當時應該還不知道她的名字。我們,她和我,應該還沒有時間作出任何事先的準備。「誰啊?」她興沖沖地問——而我已開始親吻她在大衣狐皮領的長毛之下顯得相當灼燙的柔膩頸子。狐毛一直與我作對,直到她抓住我的肩膀,以一種非她莫屬的坦誠,將她慷慨而盡責的雙脣嵌合在我的脣上。

但突然一陣爆出的歡笑將我們生生分開,那是在黑暗中展開一場雪球大戰的音樂。正在逃遁、跌倒、壓踩、發笑、喘氣的某人,爬上被風吹成的雪丘,企圖奔跑,而發出一聲可怕的呻吟:深深的積雪截除了一隻套靴。不久之後,我們都四散回到了各自的家中,而我不曾和妮娜交談,也不曾計劃過未來,計劃過那已向晦暗的地平線啟程的十五個飄泊的年頭,其中滿載著我們各次會面的未經組合的零件。我還記得,當我觀察著她,在構成那晚後半部的姿勢迷陣與姿勢陰影裡(大概是什麼客廳遊戲,而妮娜總在另一隊裡),曾經滿懷訝異,倒不是為了她在雪地裡的親熱之後對我心不在焉,而是為了這心不在焉裡有種無邪的自然。因為我還不知道只要我說一句話,它就能立刻轉化為友善的和煦陽光,一種歡愉慈悲的態度,帶著想像所及的各種合作,彷彿女人的愛是含有健身鹽份的泉水,只要稍作表示,她就會心甘情願任人飲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篇原著為俄文,標題〈Vesna v Fial'te〉,於 1938 年以筆名 V. Sirin 刊於巴黎俄國流亡人士雜誌《當代年鑒》(Sovremennye Zapiski)。後收入巴黎俄國年鑒出版社(Russkiya Zapiski)之《眼:小說與十二篇俄文故事》(Soglyadatay1938)及紐約契訶夫出版社(Chekhov Publishing House)之《菲亞塔之春:俄文故事十四篇》(Vesna v Fial'te I drugie rasskazi1956)。後由作者彼得‧波佐夫Peter Pertzov合譯為英文,以〈Spring in Fialta〉之題發表於《哈潑時尚》(Harper's Bazzar)雜誌。1958 年收入短篇小說集《納博考夫十三篇》(Nabokov's Dozen: A Collection of Thirteen Stories)。波士頓學院許瑞耶(Maxim D. Shrayer)教授曾將此篇與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1860-1904)短篇故事〈帶狗的女人〉(The Lady with the Dog)並論,比為 VN 與契訶夫的文學對話(參見 Shrayer納博考夫的故事世界》﹝ The World of Nobokov's Storie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9)。

【註1】菲亞塔(Fialta)一地出於虛構,據說是由亞得里亞海的菲烏美(Fiume,即今日克羅埃西亞的 Rijeka)與黑海的雅爾達(Yalta)兩地所合成(見布萊恩‧波伊德弗拉季彌爾納博考:俄國時期》﹝Brian Boyd, Vladimir Nobokov: The Russian Year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426 頁)。開頭這個 「菲亞塔的春天」,似乎一語雙關,除了敘事之外,也暗指本篇故事。

【註2VN merry-go-round」(旋轉木馬)中的「merry」(歡樂)換為「sorry」(悲哀),旋轉木馬便成循環不已的「慘澹無趣」了。

【註3】「大齋期」(Lent)亦稱「四旬齋期,是自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日期在二、三月間,視「復活節」而定)至「復活節」(Easter每年春分後首次月圓之後的星期日,持續四十天星期日除外)的齋戒期。

【註4】「卡帕拉貝拉」(Capparabella)一名,似與前文山名「聖喬治」(St. George)呼應。聖喬治來自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關於他的傳說,大凡可以拉斐爾(Raphael1483-1520)名畫《聖喬治與龍》(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或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同名畫作為代表。畫中屠龍救美的武士皆身跨白馬(參見【註22】)。


【圖:Amedeo Modigliani, Tree and Houses1918-19

台長: 毛錐子
人氣(1,97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翻譯 |
此分類下一篇:【小說翻譯】 菲亞塔之春(二)
此分類上一篇:【小說翻譯】 魏恩姐妹(下)

Jamie
我非常喜欢你的这篇译文。为此我读了不下五遍,而且还应更多。您的文章可以说艰深晦涩,当然我是指褒义的那层意思。Nabokov的作品本来就不应该用过于口语化的语言来翻译。

在文章中有句法语的歌词,我认为您用古汉语来翻译则与通篇格调不太一致(我以为可能欠妥)。但是我不能妄加评论,因为这句歌词在Nabokov生活的时代,是否是古代歌曲我不得而知。而除此之外,你将歌词中的精髓非常高明地译了出来,这就是难能可贵的。

处于对Nabokov和您此译作的喜爱,我专门购买了大陆译本,对比了您和于晓丹的译文。我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只列举一些片段:首先就题目而言:&quotSpring in Fialta&quot,《菲尔塔之春》显得简炼,《菲雅尔塔的春天》则显得累赘。当然,我是指Fialta。对于是否应该在现代译文中使用“之”,这个很难评判,虽然我对“之”比“的”充满神往,而现代语言和古代语言如何能够和谐统一,或者是否应该在现代语境中摆脱古代语言的束缚?诸如此类的问题则不是我所能解答的(话多了一些,继续回到主题)。第一句原文:Spring is Fialta is cloudy and dull. Everything is damp: the piebald trunks of the plane trees,...。您的译文是菲亚塔的春天多云而沉闷。处处都在泛潮:梧桐的斑驳树干….。于的译文是:菲雅尔塔的春天多云而且晦暗:一切都很沉闷:悬铃木的花斑树干,….。DuDull 的第一个意思是:1 not bright or clear 不鲜明的;不清楚的:a dull colour, glow, thud 暗淡的颜色、昏暗的光、沉闷的响声。dull(ie cloudy)Weather通常指阴沉的天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2002, P449-P450)。如果说您翻译得“沉闷”和于翻译的“晦暗”还可以再斟酌的话,或者说双方在准确性上没有过多问题的话,那么紧接下来对damp就有了问题。Damp是潮湿的意思(可以参见同上辞典的358页)。但是于翻译成“沉闷”则令人匪夷所思。另外,看看关于Everything的翻译。Everything is damp. 您翻译成“处处都在泛潮”。于翻译成“一切都很沉闷“。——即您将Everything翻译成“处处”,于翻译成“一切”。从字面的意义来看,您占了下风,然而从整句来看,您的翻译非常传神和到位。也就是说您是经过加工改造,将作者的意思以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来表达的。这就是难能可贵。直译和意译之争由来已久,但是没有脑子的直译并不可取。其他就不说了,包括那首法语的歌词。

我甚至翻了一下你们对于”Lolita”的译文。众所周知,于的版本在大陆非常流行,我不敢说译文精确,然而传神。对于你们在翻译中出现的有些分歧,我不太理解。我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导。最后,十分感谢!!
2008-01-06 11:23: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