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8-11 17:52:14| 人氣5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家之言──《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讀後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一書主張,國家貧富的核心在於制度選擇,源頭是政治,然後是據以形成的廣納或榨取型政治制度,再受政治制度影響的廣納或榨取經濟制度,最後建立良性或惡性的反饋循環。

作者先破後立,駁斥解釋世界不平等的地理、文化、無知等三大假說,但在論證過程有其自相矛盾處:如在阿茲特克與印加管用的殖民模式,卻無法複製到北美洲,「原因是基本環境差異太大」。(頁45)因環境而造成制度不同,這不正是地理假說?作者為凸顯制度假說,刻意略過造成制度選擇的地理、文化、無知因素,這是讀者在閱讀時要加以留意的。

或許是科普讀物的緣故,作者在討論制度的相關定義甚為寬鬆,如「政治就是社會選擇管理社會之規則的過程。」(頁104)社會上的權力分配狹窄侷限者屬於專制制度,廣泛分配並使權力受到節制者屬於多元制度。(參閱頁105)問題是,狹窄侷限和廣泛節制如何具體區別?

作者將足夠集中化和多元化的政治制度稱為「廣納的政治制度」,集中化與多元化二缺一就稱為「榨取的政治制度」。集中化是指國家有足夠的力量行使公權力。(參閱頁105~106)這裡同樣有定義寬鬆的問題,怎樣才算「足夠」?

作者指出,「廣納的經濟制度」具備五要件:一是具備安全的私有財產、二是公正的法律制度、三是提供公平交易和簽約的公共服務、四是允許新企業跨入、五是自由選擇職業;而「榨取的經濟制度」則是為了使一部分人獲利,而向社會的另一部分人榨取收入和財富。(參閱頁100~102)乍看似乎沒問題,但從資本主義實際運作下的極度貧富不均的事實看,形式上符合「廣納的經濟制度」,在實質上不也是「榨取的經濟制度」?進一步說,作者只著眼世界各國間的貧富差距問題,卻不論各國內的貧富差距問題。我們要進一步探究的是,在本書研究中所謂的富裕國家,國內為何有貧富差距?而這些差距對於國家的發展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作者提出廣納性的經濟和政治往往形成「良性循環」,其運作機制為多元政治制度形成權力制衡,並保障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去除榨取式經濟關係,以及自由媒體的監督。(頁362~363)但光是法律之前的平等並不夠,重點是法律之後是否依然平等?而無「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情事發生。還有,日益財團化的媒體,還能發揮實質監督的功能嗎?或是成為特定政黨和財團的化妝師跟打手?這也是我們在肯定自由媒體功能時所必須注意的。

從新制度主義的角度看,本書的制度假說是自變項,以此決定國家發展的興盛衰敗;而在地理、文化、無知等假說中,前三者為自變項,制度則為依變項。變項不同,推論的結果自然迥異。

定義寬鬆,或許是為了接近更大多數的讀者。整體來說,瑕不掩瑜,作者另闢蹊徑、旁徵博引,成一家之言,在取材與論證上,仍有可觀之處。惟盡信書不如無書,切不可貿然全盤接受。

 

圖: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著,吳國卿、鄧伯宸譯,《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新台北:衛城出版,20132月初版一刷,20214月初版二十七刷

台長: 無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