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22 10:44:50| 人氣1,8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系統交易方法》 交易系統的重要性 第1--4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系統交易方法》第一章 交易系統的重要性

第一章交易系統的重要性
一、什麼是交易系統
什麼是交易系統?交易系統是完整的交易規則體系。一套設計良好的交易系統,必須對投資決策的各個相關環節作出相應明確的規定。這種規定必須是客觀的、唯一的,不允許有任何不同的解釋。一套設計良好的交易系統,必須符合使用者的心理特徵、投資對象的統計特徵以及投資資金的風險特證。
    交易系統的特點在於它的完整性和客觀性。所謂完整性,即其對證券期貨投資的一個完整交易周期中的各個決策點,包括進場點、退場點、再進場點、再退場點等的條件都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決策鏈。所謂客觀性,即其決策標準體現的唯一性。如果條件集合( A )發生,則決策B發生,這種因果關係具有唯一性。
    交易系統的完整性和客觀性,保證了交易系統結果的可重複性。從理論上說,對任何使用者而言,如果使用條件完全相同,則操作結果完全相同。系統的可重複性即是方法的科學性,系統交易方法屬於科學型的投資交易方法。
    投資交易的正確決策方式可划分為兩大類型:一類為藝術型;另一類為科學型。歷來著名的投資家和交易家,都可划屬於上述類型之一。即或可屬於藝術型的投資家或可屬於科學型的投資家。從現代心理學的觀點看,人的理性思維活動主要存在於兩個層面之中,一為潛意識層面;一為意識思維層面。藝術型投資家的投資決策主要形成於潛意識層面之中,而科學型投資家的投資決策主要形成於意識思維層面之中。交易系統是意識層次理性投資決策過程的物化。
    證券期貨市場上的絕大多數投資民眾,包括部分的專業投資人士,其投資決策的思維方式,既不屬於藝術型,也不屬於科學型.而是屬於一種情緒型。情緒型的投資決策方式屬於一種非理性的投資決策方式。**BINGO收集整理**
二、證券期貨投資是致富捷徑嗎
 
股票和期貨投資具有高度的假象。這種假象來源於其高度的流動性和波動性。如果我們觀察國內外的股票投資人和期貨投資人,我們會發現幾乎沒有什麼人沒有過賺錢的記錄。甚至是“輝煌”的記錄。但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只有很少的人能夠長期的、穩定的、持續的從股票中和期貨投資中賺錢,大多數的投資人還看不清這一現象。在這個股票和期貨市場發育初期,贏利的市場分配比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更趨於平均化。但是隨著市場發育的逐漸成熟,財富的逐步向少數人手中集中將是一個必然的歷史趨勢。
    很少有投資人認真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股票和期貨的高度流動性說明了什麼?意味著什麼?市場流動性是指在每一特定時間及其相應價格上成交的難易程度。成交越容易越密集,則流動性越高。成交意味著什麼?成交意味著買方和賣方形成了相反的價值判斷。買方一定是認為現行價格低還有上行空間才會買,賣方一定是認為現行價格高沒有上行空間才會賣。在每時每刻,買賣雙方面對同樣的市場資訊,無論是企業的經營狀況還是期貨商品的供求狀況,卻形成完全相反的價值判斷。市場流動性是以市場操作難易和價值判斷難易的反比關係的存在為基礎。市場操作越容易則價值判斷越難。價值判斷越容易則市場操作越難。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漲停板或跌停板就是說明市場當時不存在相反的價值判斷。當由於某種原因市場上形成了一致的看法時,市場上便不存在觀點相對立的買賣雙方,從而形成有行無市,即停板。與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相對的是房地產市場。房地產的流動性極低是由於它的價值判斷容易,對一塊房地產的評估很難產生差異很大的價值判斷。因此,房地產市場價值判斷容易,而市場操作難。明白了這個道理,每個股票和期貨投資人每時每刻應當提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是:我的每一筆交易都有一個竟爭對手和自己相對立,我的競爭對手的判斷將和我的判斷完全相反,那麼,我憑什麼來保證自己的判斷比對方的判斷更趨於正確呢了?我的高明之處在哪里?
    股票和期貨合約的價值判斷難,而且非常之難是每個投資人必須時刻銘記在心的首要問題。一個難於作出價值判斷的投資對象決不可能是一個簡捷的投資對象。
    很少有投資人認真思考過這第二個問題:股價和期貨價格的高度波動性說明了什麼?意味著什麼?多年來,現代投資理論以大量的精密的數學手段反復檢測了股票波動特點,以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價格具有隨機性特徵。所謂隨機性,是指資料的無記憶性,即過去資料不構成對未來資料的預測基礎。投資理論界和投資實務界在股價隨機行走特性上的爭論,不在於隨機性存在與否本身而在於對其程度的確認。理論界認為股價的波動是高度隨機的。實務界認為股價的波動是相當部分隨機的。股價隨機特征的存在對投資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兩點:① 任何投資人從局部而言從短期而言都有可熊賺錢。② 投資人從全局而言從長期而言獲勝的概率非常之低。打個比方說,如果投資人用擲硬幣看正反的方法決定股票買賣策略,他的理論上的正確率趨近於50 %。但是這個50 %的勝率就導致了這個投資人是個必然的輸家,而不是必然的贏家。這裡的關鍵在於“成本”。投資人買賣股票期貨要付手續費和其他連帶開支。股票交易和期貨交易都是一個“零和博弈”( Zero —Sum Game ) ,即贏家的錢來自輸家的錢。我們前面講過,投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投資本業:一部分為投資眼務業。在投資本業中,投資贏家的從業人員是由投資輸家來養活的。不但如此,投資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包括政府管理人員、股評家、資料商,等等。從根本上而言也墓由輸家來供養的。這個道理不難想通.只是很少有人認真去想一想。如果輸家要養活包括自己在內的聽有投資從業人員,那麼輸家不但從數量上還是資金量上都要遠遠超過贏家便成為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工常運轉的前提條件。聽以華爾街上流行這樣一句話:市場一定會用一切辦法來證叫大多數人是錯的。**BINGO收集整理**
所以,“大部分投資人在大部分時候是錯的”。這一市場現象不但有投資人主觀上的因素(這一點本叢書在有關地方還要詳加論述),而且是市場得以正常運轉的要求。一個客觀上要求大多數人成為輸家的投資對象決不可能是一個簡捷的投資對象。
上述市場現象在美國己被各種精密的統計資料所佐證,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上述市場現象又可分為三個子現象:① 大部分個人投資人(業餘投資人)在市場上是凈輸家。②大分專業分析師和評論家的觀點在市場的重點轉折點是錯的。③大部分機構投資人的操作業績低於市場平均表現。這裡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第三點,雖然大部分機鉤投資人的業績低於市場平均表現,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一定是凈輸家。因為對他們使用的參照系通常是一個市場平均尺度。如SP500 指數(普爾500指數)。贏利率低於SP500 上昇幅度不一定意味凈虧損。事實是,機構投資人的贏利分布比率要大大高於業余投資人。毫無疑問,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
    由於股票價格和期貨價格的波動具有高度。(注:其程度目前仍是一個爭論中的問題)隨機性,因此用什麼態度進入該市場便成為至關緊要的問題。對任何投資人而言,都有下述兩種態度可供選擇:一種是賭博的態度;一種是投資的態度。
    所謂賭博的態度,是指缺乏事先嚴密設計的具有正期望值(注:是期望值)贏利率的博奕計划,而在單純利益心理驅動下進場下注。
    所謂投資的態度,是指按照事先周密設計的具有正期望值贏利率的博奕計划進場操作。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裡說的投資,也同樣包括投機。按西方投資界的定義,投資和投機不存在好與坏在道德判斷上的區別(這一點國內人士目前普遍存在誤解),而主要在於時間長度的區別,如果以長期操作為手段,則稱之為投資;如果以短期操作為手段,則稱之為投機。
    因此,投資(包括投機)與賭博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依據一個具有正期望值的博奕計划或操作系統。如果投資人沒有這樣的計划,則股票市場或期貨市場就變成了一個賭場。事實上,大多數股民和期貨投資人是以賭博的心態進入市場的。如果投資人具備這樣的計划,則甚至賭場也可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投資場所。事實上。歷史上不斷有職業賭博家(他們常常是偉大的數學家)依據精密的數學方法尋找到擊敗賭場的數學模型,其中有些對現代統計學和現代金融投資理論作出了重大貢獻。
    從股價和期貨價格波動具有高度的隨機性,可以引伸出下列的結論:在存在操作成本的前提下.具有正期望值的操作系統的發現是可能的;但該類系統的發現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價格波動是百分之百隨機的,則具有正期望值的操作系統不可能存在。   
價格波動的某種程度上的非隨機特性的存在,是投資交易系統存在的基礎。投資家(包括投機家、交易師)的主要任務就是:① 識別該特性的存在條件及其特徵。② 據此制訂出相應的交易系統。③ 實施擬訂出的交易系統。
    這裡我們看到投資家和分析家的一個重要區別,即他們著眼點或分析目標的區別。大部分分析師的著眼點是過去價格與未來價格的關係,其目標是未來價格走勢的預測或未來價位的預測。而對投資家來說,其著眼點是研究價格的分布特徵,其目標是研究確立階格波動中非隨機性部分的統計特徵。由於價格波動中隨機性部分的強度遠遠大於非隨機性部分,使得交易系統的研制成為一砷非常困難的工作。同時,價格波動中無論隨機性部分或非隨機性部分的統計特徵都存在相當程度的不穩定性,使得交易系統的維護成為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投資家必須時時監測所用交易系統的工作狀態並根據市場的資料統計特征的根本性變化來相應修正所用交易系統,甚至研究開發新的交易系統。這裡提出了任何一個投資家都必須面對的巨大的心理素質間題。一方面,投資家必須有對按照交易系統發生的局部的甚至是連續的失敗保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投資家又必須有能力修正舊的交易系統以至開發出新的交易系統。這就好像戰爭中軍事家一方面能夠面對劣勢實行必要的戰略轉移,同時又避免逃跑主義的錯誤。**BINGO收集整理**
交易系統或操作系統對投資家的另一要求是必須具備正確處理局部和整體關係的能力。這一能力是投資家必須具備而絕大多數分析師或評論家都不具備的。對於投資家而言,每一次符合其交易規則的失敗的(賠錢的)投資都是對的;每一次偏離其交易規則的成功的(賺錢的)投資都是錯的。由於價格波動的隨機性因素的存在,投資家知道他根據已訂的交易系統而發生的每一次交易的結果如何是一種隨機的現象。這好比統計學中從暗袋中摸黑球和白球的實驗。每一次摸到黑球或白球的可能性是隨機的,但是總體上摸到黑球或白球的概率是確定的。這又好比看麥肯羅或格拉芙打網球,他(她)打每一個球的勝負是隨機的(這就是運氣),但他(她)打一年比賽的排名決不會是隨機的,而是相當確定的(這就是實力)。投資家如果不能以這種概率統計的觀點看待每一次交易的勝負得失,他就根本不可能成功。這是投資家必須具備的素質。制訂和實施交易系統的能力是投資家實力的體現。這裡我們已經看到,投資家和分析師的分析理念是如此的截然不同。對分析師而言,對市場未來走勢預測是其分析的著眼點和歸宿;對投資家而言,對風險收益的綜合評估是其分析的重心。
在投資家眼中,① 市場風險是不可能根本回避的。無風險的投資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利潤是對所承受風險的回報。② 在風險最小前提下追求利潤最大化,才是投資的基本原則。交易系統的實質,不但是這里所說風險收益的綜合評價體系,也是風險收益的綜合執行體系。
    對投資家和分析師而言,他們所追求的投資哲理也同樣是截然不同的。分析師奉行的哲學是盡量的“對”,而投資家奉行的哲學是盡量“少錯”,盡量“小錯”。表面上看,兩者之間的差別是細微的,但兩者之間的差異實質上是巨大的。一個投資人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投資行為建立在盡量少錯的投資哲學上,則說明他還未能悟到投資的真諦。
    常聽到有人說,“風險越大,收益越大,收益與風險成正比”。這話不完全對。風險與收益之間既存在正相關的關係,也存在非正相關性的成分。這是因為價格波動有隨機性成分;同時也存在非隨機性成分。投資家的任務是:① 根據風險與收益間正相關的關係確定自己的投資對象。② 尋找風險與收益間非相關的關係以確定自己的投資操作。如果風險與收益間不存在正相關關係,則投資人不會有承受風險的投資動力。同樣,如果風險與收益間不-存在非正相關性關係,則投資家無法據以確定自己的操作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股票價格和期貨價格波動的隨機性特徵以及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零和博奕”的市場結構特徵,決定了絕大多數投資人都認同“賺錢的經歷=賺錢的能力”這一假象,而實際上賺錢的經歷不等於賺錢的能力。投資人如果不能擺脫這個假象的影響,則難以成為最終的贏家。股票和期貨投資作為一個行業來說。和社會上的任何一個行業都不相同。在西方發達國家,要想在任何一個職業性的行業賺錢,要先取得“賺錢的能力”,即資格認定,例如,大學教授要先獲得博士學位才能教書,律師要先取得法律學位並通過律師資格考試,醫生要先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並通過醫生資格考試及相應的實習規定等等。這種行業性的嚴格規定,使入門者一開始就銘記一條準則:“你必須有付出才能有獲得”。也就是說你必須先有賺錢的能力然後才能有賺錢的經歷。但在股票期貨市場上,由於價格波動的隨機性特性,凡乎所有的投資人都有賺錢的經曆。這種市場現象助長了人們的不勞而獲心理,以為可以不先取得賺錢的能力就可以得到賺錢的經歷,或者以為既然有了賺錢的經歷就證明了自己已經具備了賺錢的能力。正是股票期貨市場的這種巨大的誘惑力,吸引了一代一代的投資人不斷為市場注入新的資金.使二級市場以“零的博奕”為特徵的市場結構得以維持強大的活力和延續力。
 
三、誰是投資人最強大的對手
 
很多投資人,很可能是絕大多數投資人,當一段時間的磨礪磨後,會從心裡感受到一股“神祕”的市場力量的存在。在美國等發達的市場國家,人們常常用“他”來描述這股神祕的力量。在這個市場還在剛剛發育的國家(包括台灣地區),人們目前在用“莊家”來描述這股神祕的市場力量幾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它好像對投資人的心理活動了如指掌。例如,投資人A經過一再的猶豫、觀望、再猶豫、再觀望,等反反覆覆之後,終於認定這個漲勢是看準了於是鼓足勇氣殺了進去,但是好景不長,剛剛看到一點賺錢的苗頭,市場急轉直下,一下子把投資人深深地套牢。經過一段時間回頭再看,原來投資人A 買到了幾乎是市場最高點的區域。投資人A找來某刊物一看,原來說是“莊家”出貨了(在美國:“原來是‘他’進場做空了)。投資人A 於是做了幾次深呼吸,穩住心神,決心不慌不亂,等市場反彈後也跟上“莊家”( ‘他’) 撤走。可誰想一盼再盼,這個反彈一直似有似無,就是不讓投資人A 平身而退。而且慢慢地,市場在上上下下中離投資人A 的進場點越滑越遠。這種日復一日的煎熬,越來越令投資人A 焦躁不安。再看看營業廳內股民從B 到Z 個個面如土灰,唉聲嘆氣。終於有一天,投資人A 痛下決心,決定“割肉”出場,尋求一個自我解脫。誰承想幾天後,市場突然開始往上走,開始投資人A 還自我寬慰:市場漲一點還會再跌,幸虧我下決心跑掉了,損失不會更加擴大了”。誰承想市場似乎不再回頭,一波一波居然漲起來了。投資人A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砍單砍到市場最低點上了。投資人A 氣得捶胸嘆氣,原來打算割塊肉尋求個自我解脫,沒承想割去了一塊大腿。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傷痛,投資人A 決心總結經驗。回想市場跌了以後,各位股評家紛紛評論,引用各種消息來源,把股價下跌的原因解釋為莊家出貨。再回想市場漲了以後,同樣有不少股評家評論紛紛,描述莊家如何如何進場。思來想去,忽一日投資人A 猛然大徹大悟,原來是莊家在市場上神出鬼沒,呼風喚雨,把該心得與股民B 到K 一交流(股民L到Z 已洗手不干),原來大伙都有同感。於是從股民A 到K 開始不再關注市場走勢,而是成群結伙四處尋覓“莊家”蹤跡。好在各種花錢不花錢的消息來源還真源源不斷,只是苦於真真假假,真偽難辨。又是反反覆覆多少輪下來,投資人A 細細一算帳,確有幾次似乎抓到了“莊家”的尾巴,跟上賺了一些錢,可是合下來,腰包還是又扁了一層。痛定思痛,投資人A 感到捕捉“莊家”的蹤跡確實“有利可圖”,只是太過若隱若現,太難捕捉了。上述投資人A 的經曆雖然純屬杜撰,但是確實是頗為典型的一般投資人的心路歷程。**BINGO收集整理**
市場上到底有沒有能夠左右市場的“莊家”(美國:神祕的“他”)?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應該回答另一個問題:“誰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歷史”或者說“歷史統計”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它的回答也最公正,最權威。以市場最發達,歷史資料最完備的美國來看,有兩種人最接近投資人心目中的莊家的概念。一類為資金十分雄厚,有強烈企圖壟斷市場動機的外線投資人(或機構);另一類為資金十分雄厚,有強烈企圖壟斷市場動機的內線投資人〔 或機構)。先不說這兩類操作都是違法的。即使一部分人逃過了執法機構的監管,他們的操作結果如何歷史統計也顯示出明確的結論。多項依據歷史資料做成的研究結果表明,多數企圖操縱市場(指股票、期貨等二級市場)的操作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其中最著名的案子是美國亨特家族企圖逼死白銀期貨市場一案,結果以亨特家族傾家蕩產而告終。從統計的觀點看,壟斷性操作難以獲勝的首要原因是由於存在兩個基本的制約因素:① 市場結構,即二級市場以零和博奕為特徵。因為二級市場是純粹的流通市場,不具備生產性,不產生附加價值。② 心理因素,即人們的利益驅動心理如何控制的問題。當操作人由於財力雄厚而能夠影響市場價格時,他便面臨一個十分困難的選擇,即如何控制自己的“度”,如何不使自己成為市場上的“多數”。因為市場上的多數趨於成為市場的輸家。很多投資經理(包括目前的投資經理)都有這樣的體會,即當資金數額足以影響市場價格時,創造帳面贏利(浮動利潤)的業績是十分容易的,但是要想獲得實際贏利則十分困難。這裡的問題就是“度”的控制間題。當操作者由壟斷性操作而有過獲利經歷後,他更加無法控制自己的心理慾望,很難不使自己逾越區分多數與少數的“度”的界線,而最終走向自己的反面。
 一般投資民眾之所以認為“莊家”能夠贏錢,還來源於兩個錯覺。① 把相持能力等同於賺錢能力(這點在期貨市場更為明顯)。② 把價格影響力等同於賺錢能力。一般來講,大額投資資金比小額資金相持能力強。但是,這不等於說大額資金容易賺錢。大額資金比較小額資金也有其自身的弱點:① 一般來講大額資金都有成本,絕大多數機構投資人的操作資金都有成本,從而形成“成本壓力”。② 一般來講大額資金都有贏利目標和實現該目標的期限限制。從而形成“業績壓力”。因此,很多大額資金都是屬於“壓力資金”,而“壓力資金”都較難擺脫操作者心理壓力的影響,因而較難獲勝。相反,小額資金只要風險控制得當,其相持能力並不一定因此削弱。大額資金比小額資金的真正絕對優勢,主要在於:① 操作條件比較優越。② 科研能力比較強。但是小額資金特別是個人投資人中真正的風險資金,由於是非壓力資金,因而更容易取得心理優勢,從而更容易獲勝。
    第二個錯覺是一般投資民眾認為“莊家”有能力影響價格,因此有能力賺錢。這是因為一般投資民眾看問題時容易形成某種偏向性。他們沒有看到,如果某一機構在進場時由於資金量大而對價格產生影響,比方說股票操作,產生求大於供的上漲壓力,如果其他條件不變,那麼該機構在退場時,也同樣會產生供大於求的下跌壓力。因此,這種市場影響力是一柄雙面刃,既能傷人,也能傷己。在西方投資界這種影響效應被稱之為“回波”。精明的投資家對這種回波效應都是極其謹慎的。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記憶具有選擇性。從生理學的角度上看,人的記憶能力幾乎是趨於無限大的。但是從實際上看,絕大多數人的記憶力是非常有限的。這里的差別就源於人的記憶時的意願,即記憶的選擇性。也就是說,人只能記憶自己願意記憶的東西。在投資上,無論是一般股民還是機構投資經理,對自己的“勝績”往往是“曲不離口”,但對自己的敗績卻往往是“三緘其口”。由於這種記憶的選擇性,使投資人對自己相信的東西願意記憶,對自己不相信的東西不願記憶。由於絕大多數投資人都缺乏嚴格的統計學的訓練,因此很難依統計學的規則去觀察問題。由於這個原因,以我們短暫的股市歷史為例,個別機構大戶的個別勝跡便被誇大到了嚴重偏離其統計意義的地步。**BINGO收集整理**
由於目前還缺乏精確的統計資料,因此無法全面了解機構大戶在股市和期貨市場的業績。但是,有很多跡象可以暗示其一般狀況。① 目前因炒作失敗負債嚴重而導致破產或被兼並的經紀機構決不能僅僅被稱之為個別現象。② 絕大多數股票和期貨經紀機構都有市場操作的專門隊伍,但是目前還幾乎都從屬於經紀業務,而不能獨立成類似西方國家“交易公司”的經濟實體。這說明這些機構的市場操作業績還缺乏穩定性,它們還需要經紀業務收入的支持。③ 目前,絕大多數基金和信托資金都不以二級市場操作為主營項目。至於個人投資大戶,已有媒體追蹤報道稱第一代個人大戶已幾乎盡被淘汰出局。
    至於美國,前面已經提到具有壟斷意圖的外線操作和內線操作的一般狀況。這裡還要提一下另一類合法的內線操作,即由上市公司的高級主管和董事會成員買賣本公司上市股票。由於在美國這類買賣活動都要報備證券監管機構,因此統計資料十分詳盡精確。一般投資民眾傾向於認為內部消息對買賣股票的成敗具有決定意義,因此這類內線投資人的動向十分引人注目。但是多年來的統計結果表明,從整體而言,這些內線投資人的投資業績十分平淡,最多只能稱之為微利。這種統計資料再次驗證了股票價格的確定受多項複雜因素的影響,是企業經營狀況,經濟整體環境及市場心理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內線投資人雖然得就近觀察之利,但也易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毛病。
    綜上所述,歷史資料表明,投資二級市場上並不存在有能力壟斷市場並獲得長期穩定的壟斷性利潤的有形實體,即西方一般投資民眾心目中的神祕的“他”和投資民眾心目中的神祕的“莊家”。即使在目前市場發育的初級階段,雖然這類違規操作的市場行為比較目前西方發達國家更容易發生,但是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其長期穩定獲利的能力;而從長遠發展看,這類市場行為將越來越不容於發育成熟的二級市場。
    既然這股神祕的市場力量不是一個有形實體,那麼它是什麼呢?很多投資家認為,它是一股無形力量的總和,是眾多投資人心理弱點的總和,是一種市場心理力量的總和。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當理性的個人為了某種共同利益的追逐而集合成一個群體,並進而形成共同的群體心理特徵時,個人的理性便不復存在而表現成群體的非理性集合。這一理論在本叢書的有關部分還要詳加闡述。這裡只想簡單指出,由於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人性的弱點極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傳遞,相互增強,因此其合力遠遠大於簡單的算術之和,極易由群體的非理性思維取代個體的理性思維。由於它是個體非理性思維的集合,它當然給人一種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神祕力量的感覺。因為它既是自我,又是非我。
這種“莊家”的概念(或神祕的“他”)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不但是個體人性弱點在群體水準上的集合。而且從實際上說,也是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不斷處理心理矛盾的實際需要的產物。投資人需要一個無所不能的“莊家”(或神祕的“他”)的存在。

許多投資人需要用“莊家”( “他”)的存在來解釋自己的失敗。他們的邏輯是,這不是我不行,而是他更能。他們需要一個借口,他們需要一個強大的存在來解釋自己的弱小。在失敗面前,他們不敢面對自己的心理弱點。實際上,“莊家”的贏並不能解釋這些投資人的輸。因為按照定義,“莊家”存在的必要條件是有足以影響市場的資金。而這種影響必然需要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無論是“莊家”的進場和出場都是如此。那麼,任何一個輸家所無法回避的事實是:你為什麼沒有識別這個過程?這個沒有能力識別或識別了但沒有能力作出反應才是輸的直接原因。
    許多投資人需要用“莊家”(“他”)的存在來維護自己的自尊。投資市場的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每個投資人都必須面對赤裸裸的自我。面對公開公平的競爭,每個人的心理弱點和人性弱點都暴露無遺。很多投資人沒有勇氣面對這樣的殘酷的現實,無法承認自己存在這樣嚴重的人格缺陷。為了維護一個完滿的自我,他們需要一個超自然的力量來駕馭一切。這是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沿襲的慣例,現代心理學對這一社會現象有極深刻的揭示。“莊家”概念不過是這一歷史過程中在投資市場的一個具體表徵。**BINGO收集整理**
    為什麼一般投資民眾對維護“自我”或“面子”比其他行業的動力更直接、更強烈?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投資人在其他行業或領域都是相當成功的人士。他們帶有很高的自尊和自信進入投資市場。他們的信條是:既然我能在其他領域成功,那麼我就能在投資領域獲得成功。但是,投資市場與其他行業的一個根本不同點是,這裡不承認任何先天的優越條件或先決條件。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除投資市場以外的任何行業,相當多的成功者是依靠其竟爭對手不具備的某種先決優越條件而獲勝的。而在投資市場上,投資人的心理素質卻成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很多投資人不能接受的事實是,幫助他們在其他領域成功的某些條件在投資市場不起作用甚至是起反作用。投資市場是世界上唯一的極其接近完全公平競爭的市場。
    投資二級市場的高度公平性主要源於其參與者的高度自願性。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都是在完全自願基礎上作出的選擇。這里不存在任何外在的強制性因素。而在任何其他的行業裡,無論是務農、做工、求學、經商、當官等各行各業.人們往往都可以找到某種強制性因素迫使人們作出某種選擇。由於廣大參與者的某種不自願性,使得某些參與者具備了強制他人的條件並得以依據這些條件獲利。甚至連銀行儲蓄這類投資活動都具有某種強制性,如社會治安因素的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考慮等,使銀行儲蓄成為很多人保管流動性資產的唯一選擇。但是股票和期貨投資卻是建立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強制投資人去做這種選擇。由於投資二級市場的高度自願原則,因此戰無不勝的”莊家”的神話是與其根本相違背的。因為如果確實存在這麼一個戰無不勝的“莊家”(或“他”) ,那麼別人完全有權利選擇不和你做這個游戲。你如果要吸引別人長期地玩下去,只能使游戲建立在完全公平的游戲規則之上,使別人在理論上具有完全平等的獲勝機會。因此,任何外在的強制性的優越條件都是與市場的完全自願原則相違背的。在市場完全自願原則的基礎上,游戲雙方較量的只能是自身的後天性條件,如專業能力,心理素質等。而心理素質的優劣則成為優勝劣敗的終極障礙。這點和任何對抗性的體育運動都是相同的。

四、投資分析、風險管理與投資心理
 
正確分析只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成功的投資不但需要正確的市場分析,而且需要正確的風險管理,正確的心理控制。這三者之問心理控制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風險管理,再其次才是分析技能。這三者,也有人稱之為3M 系統(Mind , Money,Market)。但是對99 %以上的投資人來說,他們以為分析是最重要的。而根本不認識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心理控制的極端重要性。而在分析方面.他們又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判斷買點(或者進場點)上,而不知道判斷賣點(或者出場點)是比判斷買點更重要,也更難得多的事情。
    那麼,分析買點的重要性在整個正確的交易系統中又占多大比重呢?打個比方說,在分析方面,判斷買點的重要性如果說占10%,那麼判斷賣點則占90%。而分析方面在整個系統(3M系統)中的重要性則也可以說占10%。這麼說來,判斷買點在整個系統中的重要性則不過占1%左右。市場分析是管理的前提。由正確的市場分析出發才能建立起具有正的數學期望值的交易系統;而風險管理只有在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統前提下才能發揮最大效用。這里面的詳盡道理在以後管理的專題下還會詳細談到。而心理控制則是這兩者的基礎和紐帶。一個人如果心理素質不好,則往往會偏離正確的市場分析的方法,以主觀願望代替客觀分析,也常常會背離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
投資市場不同於社會生活的任何其他方面。當人們從事任何其他社會職業時,人性的弱點往往還可以用某種方法掩飾起來,但是在投資市場上,每個人都必然把自己的人性弱點充分地表現出來,這是根本無法遮掩的。所謂公開競價,其實就是公開展示人性。
人性的弱點集中表現於四個方面:懶、願、貪、怕。
1、“懶”.主要表現為不勞而獲的心態。雖然人人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絕大多數人還是想獲得免費的午餐。於是他們就不能從心裡真正在確地回答下述問題:①股市投資是一項事業還是一種賭博。數人是把它看成一種賭博。但是多數人絕不會在嘴上承認這一點。那麼我們再問:②如果你把股市投資看成是一頂事業,那麼你投入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作投資的準備工作?如果一個人想當數學家、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師或者醫生、律師等等,他們第一要做的事,一定是去上學以獲取最必要的基礎知識。股市投資比上述各項專業難度更高,因為潛在的高回報率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又有多少人付出了比作其他那些專家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投資市場的學問?③大多數人總是不時想從朋友處、證券商處或其地各種渠道打聽所謂內部消息,或者十分注意報紙的所謂新聞。如果我們問,這些消息往往都是免費的,而免費的資訊往往都是不值錢的。況且,市場上的任何資訊都是有目的的。你怎麼看?④很多股民熱衷於打聽相互對股市的看法,或者所謂專家對股市的看法,如果我們說打聽別人的看法有百害而無一利,你信不信?總之,不勞而獲的心態有多種,甚至可以說是無所不在的。不付出艱苦的勞動,是不可能從市場上得到相應的回報的。這里讓我引用美國著名的投資家甘氏的一句話;“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和贏取利潤,你就必須著眼於更多的了解,無時不刻地學習永遠不自滿。如果你沒有知識,你會失去你積累或繼承的全部財產,而如果你掌握了知識,你便可以用很少的錢賺更多的錢。”
2、“願”,就是一廂情願的心態。它的表現主要有以下:①尋求對自己有利的消息。投資人從自己的利害得失出發,往往對市場走勢有一種主觀上的期盼,因而特別願意得到對自己有利的小道消息。實際上,經驗豐富的投資家都知道,市場上的絕大多數所謂“新聞、消息”都是為了某個特別的利益集團的利益而散布出來的。一廂憎願的心態之所以是失敗者的心態.就在於它是著眼於眼前的事物,而市場水遠是只關心未來的。投資人對市場的觀察如果下能客觀,便已經輸了先手。②輸了不認賠,還要加碼。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入在得了絕症之後,便很容易上一些江湖騙子的當,相信什麼祖傳祕方或者什麼特異功能。不少投資人在明知道已經做錯了以後,還不願認錯,而是在所謂“套中”的借口下苦苦期盼。這些人犯的錯誤就是不尊重市場。當一個人輸了的時候,就是市場明確告訴你犯了錯誤的時候。市場是客觀的,對抗市場是決不會有好下場的。③人的本性有一種傾向,只願意相信自己潛意識中願意相信的事,而不是真買的事。只願意聽到自己潛意識中感到舒服的話,而不是真實的活。有經驗的投資家都知道,一個成功的投資決策往往是決策時內心感到很不舒服的決策。投資決策過程經常就是一個選擇過程。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後有一個讓你最難受的方案。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個方案往往事後證明是最成功的方案。
3、“貧”,表現是很明顯的。人人都知道貪不是好事,可是絕大多數人卻戒不了貪育。在股票市場上,由於交易規則的限制,投資人的買賣往往是一對一的,也就是說用一分錢買一分貨,因此這種規則本身對投資人的貪欲是一種外在的限制。但在商品期貨市場上,由於實行按金制度,投資人可以用一分錢買到十分貨甚至二十分貨,因此這個貪欲就往往會暴露無遺。絕大多數投資人在商品期貨市場上失敗的首要原因,往往是下手過重,或曰“交易過量”。他們往往期盼一夜暴富。在這種巨大利潤的遣使下,他們會忽略相對應的巨大風險的一面,挺而走險。要有正確的風險管理,前提是戒貪。但戒貧實在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BINGO收集整理**
“交易過量”的另一種表現是交易過於頻繁。投資人由貪欲遣使,往往患有一種華爾街稱之為“市場症”的病症。就是說每時每刻都想進場交易的沖動。如果哪天甚至更短時間不能去經紀公司去看盤,就會覺得坐立不安,茶不思飯不想。這種貪欲的表現在股票投資人和期貨投資人中都十分普遍。
貧的另一種表現就是我們常看到的“賺小錢賠大錢”的現象。大多數投資人由於貪慾遣使,當賺了錢時覺得“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急於獲利了結。而當賠了錢時又死下認帳,企圖扳回平手而導致越輸越大。有經驗的投資家都知道在輸的時候戒貪難,而在贏的時候戒貪更是難上加難。有人甚至認為在贏的時候不能戒除貪慾是獲得巨大成功的最後障礙。
4、“怕”,是指大多數普通投資人的‘怕”。其實,經驗豐富的投資家也有“怕”,只是他們的“怕”和普通投資人正好相反。投資家“怕”市場 但不怕自已。他們對市場十分“敬畏”),但對自己卻十分自信。普通股民正好相反,普通股民對市場毫無畏懼,因此往往在最高點買進,而在最低點賣出。但是他們也有怕,那就是怕自己。在市場一漲再漲達到接近最高點時,他們怕自己誤了班車而不怕市場已經十分脆弱。而在市場一跌再跌接近最低點時,他們怕世界末日到來而急於抽身逃跑。所以,成功的投資家的貪和怕,只不過和普通投資人正好相反。投資家是在普通股民貪的時候怕,而在普通股民怕的時候貪。普通股民的“怕”還表現在投資決策時既猶豫不決,又容易沖動。這是同一弱輟的不同表現、這就是說,普通股民的“怕”是非常容易相互感染的,從而表現出一種強烈的群體性。當人們的情緒相互感染時,理智便不復存在。
面所說的“懶、願、貪、怕”,要完全克服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們是人性的表現,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它們的表現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成功的投資家是能夠成功地把它們控制在一個適度的範圍內,不使其影響理智的思維。
道理雖然簡單,但做起來卻非常之難。因為它要求一個人能脫胎換骨地改造自己。就好像社會上流行的戒煙、減肥,其實方法都不複雜,但是又有幾個人能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呢?
所以,一句話,要想戰勝對手,就要先戰勝自己。不能戰勝自我的人,是決不可能在投資市場最後成功的。
五、交易系統的作用  
 
投資人若想在股票、期貨投資中長期穩定地獲勝,必須成功地解決兩大難題:①如何在高度隨機的價格波動中尋找到非隨機性的部分。②如問有效地控制自身的心理弱點,使之不致,響自己的理性決策。很多投資家的實踐都證明,交易系統在上述兩個方面都是投資入的有力助手。
交易系統的期望值後映了研究者是否成功地分離了價格波動中的非隨機性部分。交易系統的正期望值越高,則反映研究者對非隨機性價格波動的認識程度越高。反之,如果交易系統的期望值小於零,則反映研究者還未能捕捉到非隨機性價格波動。絕大多數投資人在開始進入市場的時候,完全沒有系統的觀點。所謂系統的觀點是指以下兩個方面:①操作者的操作方法是否高度定量比、條理地及其有系統的完整性。②操作者對其操作方法的效果是否具有根據數理統計原則指導下的認識。很多投資人根據對市場的某種認識,便以為尋找到了致勝的方法。他們不知道要想真正在市場上獲勝,他們必須進一步確定其方法在統什上的顯著性。無論是隨機性的價格波動還是非隨機性價格波動中不具備統什顯著性的部分.只能給投資人以局部獲勝的機會,但是決沒有長期穩定獲勝的可能。**BINGO收集整理**
很多投資人錯誤地以為投資的關鍵問題是正確地判斷價格的走勢.但是,當投資人具備了設計交易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以後.便會發現走勢判斷在整個投資操作中只占從屬的位置,很多成功的交易系統,甚至根本不包合走勢判斷的因素。即便需要對價格走勢作出判斷,投資人依據交易系統的設計原理也會發現率純依靠走勢判斷進行的投資根據不具備可操作性。
交易系統可以幫助投資人在實際進人市場之前,就明確地百分之百客觀地檢驗自己的操作方法從而節省大量的操作資金、這就好像任問現代的大型工業項目都要先經過設計、論證 實驗 試生產 直到現饃生產這樣的程序一樣 而不會在規模生產的水準
上去日是檢驗修改最初的設計思想。
交易系統的設計檢驗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投資實驗過程,其性質完全可以用“投資實驗室”來描述。從這樣的角度看問題,投資人應當能認識到交易系統對成功投資的重大意義、任何投資人的任何操作方法,在真正取得規模的長期的經濟效益之前,都必須接受市場的嚴陷檢驗。交易系統的明顯優勢是可以幫助投資人大大節省試驗成本。
由於人的記憶具有選擇性,很多投資人的操作方法的形成是一種選擇性記憶的結果。比如說,有的投資人聽到某一所謂“莊家”的消息之後,奮勇跟進嘗到甜頭,便會在頭腦中形成一種選擇性記憶.對這一具體的案例形成深刻記憶,而對吃虧的案例則形成排斥性的模糊的記憶,並由於排斥心理而逐步淡忘。再比如說,有的投資人看到某一技術指標發生某一狀態後 自己進場產生很大贏利,從而形成一種強烈的選擇記憶、這些投資人的共同毛病是不去或者不會研究該種現象的統計學意義、交易系統如果是按照統計學原則形成的,則對投資入的記憶系統形成一種外在的強制,使系統樣本的選擇不是根據個人偏好而是根據統計規划。交易系統可以幫助投資人學習按照統計學的原則去觀察市場。
交易系統可以幫助投資人有效地控制風險。實踐證明,不使用交易系統的投資人是難以準確而系統地控制風險的。當沒有交易系統作為指導時,投資人很難定量地評估每次進場交易的風險。或者,即使投資人能夠運用某種技術手段對某次交易作出風險評估。但是由於沒有交易系統的指導,投資人很難定量地評估各次風險在總體中的意義。交易系統可以告訴投資人每次交易的預期利潤率 預期損失金額 預期最大虧損額度,預期連續贏利次數,預期連續虧損次數等等、這些都是投資風險管理的重要參數。風險管理是成功投資的極重要一環,投資人必須對其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風險管理技術的重要性可以通過下面的例子加以說明。一個贏利期望值處於臨界占附近的交易系統(本或略小於零)可以通過結合精確計算的風險控制技術而使其獲得贏利。一些職業賭博者正是通過精確的風險控制拉木使負期望值的賭博游戲成為投資工具的。
交易系統之所以能幫助投資人有效地控制風險,關鍵在於其風險控制的有關參數都是事前(交易發生之前)計算得出的,而不是事後得出的。而且風險控制操作是交易系統中的一個有機構成。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在進場占計算得出的同時,也能夠同時給出風險控制點(止損點)以及風險控制點發生的概率。**BINGO收集整理**
投資人正是根據有關參數,綜合做出投資決策。比方說:如果一個交易系統的最大連續贏利次數預期為六次、那麼,當投資人取得連續進場贏利超過六次時便應考慮適量減少投資資金。反之,投資人當連續虧損超過預期次數時 便可以考慮適量增大投資資金。
很多有經驗的投資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是止損難;二是出場難。其中盈利出場為難中之難。這裡的難在於心理障礙。機械操作的交易系統可以有效地幫助投資人克服心理障礙。
幫助投資人有效地克服心理弱點,可能是交易系統最大的功用。但是,設計成功了一套交易系統,還遠遠不等於投資人已經獲得投資成功的保證。一套設計良好的交易系統,只是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條件。能夠成功的執行交易系統,才是對投資人心理素質的最大考驗。有人說“成功的交易系統的數量要遠遠多於能成功運用交易系統的交易師的數量。”就是這一狀況的真實寫照。
很多有經驗的投資人都知道最痛苦的決策往往事後證明是最成功的決策。因為痛苦的閥值對大多數投資人都是近似的,因此誰能克服這一值域便使他領先於其他投資人。交易系統使這一決策過程更加程式化、公開比。投資人可以從由情緒支配的處於模糊狀態的選擇過程轉變為定量的數值比的選擇過程,即單純判定信號系統的合用程度以及下決心去執行信號系統。
如果沒有交易系統的幫助,投資人可能需要很多年的摸索才能使自身的心理素質達到成功投資所需要的水準。在交易系統的幫助下,這一過程有可能大大加快。投資人可以單純地依據自己對信號系統的執行程度來判斷自身心理素質的健全程度。當投資人能夠長期地準確地全面地執行交易系統的全部操作信號時,可以說該投資人這時是真正推開了邁入成功殿堂的大門。不管這個交易系統是成功的或者不那麼成功的,投資人由準確無誤的操作而得到的投資心理素質的鍛煉,使他面前不再有任問不可逾越的障礙。這種勇於面對自我的能力,不但使投資人何時取得投資成功成為一個純粹的技術性問題,而目對他在其他領域的發展也將有巨大的幫助。
歷史和當代許多著名的投資家都依據機械的交易系統進行投資操作,有些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對於心理素質和投資方法都還不十分成熟的投資人來說,在交易系統的幫助下逐步提高心理素質和完善投資方法更是一條十分可行的道路,它可以幫助投資人排除各種心理因素和市場因素的干擾,而時時把注意力放在自身心理素質、價格波動的統計特徵以及風險控制這些關鍵性問題之上。
歷史和當代有些著名的投資家不明顯地使用機械的交易系統,這一現象本身並不排斥交易系統的價值。這些投資家仍然是用其地方式來體現交易系統的原則,即心理控制、統計分析及風險管理三原則。任何長期穩定的成功投資都決不可能離開這三項原則。交易系統不過是使這些原則條理化、定量化,並完全排除了人在執行操作過程中的主動功能。這些不明顯使用機械交易系統的投資家,不過是在嚴格執行上述三原則的前提下,在執行操作過程中加入了人的主動部分。
 
六、投資管理業的發展與系統交易方法的進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夾,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中的投資管理行業獲得迅猛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投資管理業的發展與系統交易方法的開發起到相互推動的作用。系統交易方法已經成為投資管理業操作方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絕大多數投資經理都把系統交易方法作為其重要的操作方式之一。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BINGO收集整理**
1、投資管理資金龐大,手工操作的管理方法難以進行。以美國為例,目前正式注冊的共同基金已達數千家之多,加上各種信托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管理帳戶等,由專業投資經理管理的資金已達數萬億美元。這筆龐大的資金,單靠投資經理的手工操作的決策方式來進行管理,是非常困難的。例如,投資資金,需要時常根據經濟和市場形勢的發展,對投資組合的結構進行戰略或戰術調整,同時利用期貨和期權等投資工具進行風險補償。這時有些單個機構的資金在投資市場上的進出數量,每天便可高達數千萬至數億美元,而每天進出的期貨或期權合約,也可高達數千至上萬不等。這樣巨額的投資流量,沒有電腦化的決策方式作為輔助手段,是根本天法想象的。因此,系統交易方法作為電腦化的決策方式,無論是作為某一投資管理機構中的輔助性決策方式還是主導性決策方式,在絕大多數投資機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2、風險管理難度加大,手工操作方式難以駕馭。風險管理是現代投資理論的核心部分。投資分散化是風險管理的核心環節。在投資市場競爭加劇,投資資金日趨龐大,市場波動日趨激烈,資金流向日趨復雜,世界資金市場的聯系日趨緊密的條件下,風險管理模式日益向電腦化的數學模型管理方式發展。因為需要考慮的經濟變量與市場變量日趨增多,各變量間的相互關係日趨錯綜複雜,單靠投資經理個人的腦和手,已難以處理如此龐大複雜的資訊流。例如,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劇烈變動的情況下,對機構現貨資產和期貸資產平衡關係的什算就是手工方式難以勝任的,需要依賴電腦的強大運算能力。再例如,在管理巨額投資資金的情況下,對不同風險分散方案的成本效益的比較研究,也不是手工操作方式能夠勝任的。因此,在現代市場條件下,在投資管理機構的風險管理操作中,無論是決策前的方案選擇,決策中的資金調度,決策後的監測調整,都需要電腦管理模式的強大支持。
3、市場波動加劇,後應時間縮短。“二戰”以後,西方投資市場的明顯特徵之一是市場波動加劇。無論是證券、期貨還是外匯市場,隨著政府干預的逐步撤出,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產業結構隨技術革命的不斷重組,各類資金市場的供求關係,常常出現劇烈的變動,並且帶有振幅加大,周期縮短的特征。面對這種市場的劇烈震動,現代投資經理只有比歷史上大大縮短的反應時間。因此,對大多數投資管理機構來說,他們都啟用某種電腦化的交易系統來對市場劇烈變動作出反應。美國著名的“程序交易”就是這種市場現象的反映。對很多投資管理協構來說,市場突發事件允許他們的反應時間,常常不是以“天”為單位來計算,有時甚至是以“分’和“秒’來計算。這種在市場突發事件下的資金高速調整,如果不以電腦數學模型為指導,以電腦的強大計算能力為依托,是根本無法做到的。**BINGO收集整理**
4、全球資金市場國際比日趨深入,資金流向日趨複雜。“二戰”後,西方投資市場的另一特徵是資金市場的國際化。資金市場的國際比使資金流向日趨複雜。美國、日本 西歐等國的主要投資資金,都越來越深入的要利用海外投資渠道來提高利潤回報的程度。這種錯綜複雜的國際資金市場網絡,不但大大提高了現代投資經理的決策難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操作難度。他們不但要考慮國內市場的諸種經濟與市場因素,還要考慮國際市場的諸種經濟與市場因素,同時還要考慮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間的種種影響與反影響的關係。在這種復雜的市場關係下,投資經理的個人經驗與手工操作,已使他們難以作出科學的決策。例如,某些美國著名的共同基金,其在美國國內及國際市場上同時持有的股票,可高達一兩干種之多,加上其投資組合中每年要對數百上千種股票進行品種與數量上的調整,並利用期貨期權市場進行風險控制操作,還需要利用外匯市場進行國內外資金調度與保值操作,同時還需要利用國內長短期資金市場進行機構流動力調整。這一系列的復雜日常操作,是根本不

《系統交易方法》第二章 交易系統的基本結構

第二章交易系統的基本結構
          
一、交易系統的種類
 
交易系統,是指由相互關聯的交易規則構成的完整規則體系。
由交易系統的定義可以看出:①一個交易系統至少應包括兩條以上的交易規則。②這些規則應具有相互間的有機聯系。③這個系統能完成至少一個完整的交易周期。
由交易系統的定義還可以看出,市場上的大多數投資人不使用任何交易系統。目前國內股票市場上的大多數投資人有三種基本的決策方式。第一種是由上市公司經營資訊得出對企業經營狀況的某種判斷從而決定買進點。第二種是由根據對所謂“ 莊家”的動向而決定的買進點。三種是根據股票的跌幅而決定的買進點。這三種方式的共同點是:①只有買入點的規定而沒有賣出點的規定,因此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交易周期,即完成一個進場和出場的循環。②這種決策方式都具有某種主觀隨意性,因而不能稱之為規則。上述三種操作方法,由於不符合交易系統的定義,因此不是系統的交易方法。
交易系統大體上可分為下述幾種類型。這里要強調指出,下面的例子只是為說明而舉例,不包含任何作者本人對其效能的評斷。交易系統的檢驗將在另外部分說明。
1、以技術指標為基礎設計的交易系統。**BINGO收集整理**
例1:簡單算術平均線系統。如果設定短期平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平均線為買入信號,短期平均線向下穿越長期平均線為賣出信號,則構成一個簡單但是完整的交易系統、這個系統有明確的買入點的現定和對應的明確的賣出點的規定,有能力完成一個以上完整的買賣周期。
例2:如果設定RSI〈10為買入信號,RSI>90為賣出信號,則有嚴重的設計缺陷。因為如果用於中長線信號,則RSI可能長期不能趨近於某一極值,從而得不到對應的操作信號,長期無法完成完整的買賣周期。
2、以資料統計分布模式為基礎設計的交易系統。這類交易系統的設計者一般都有很強的數學根底,有能力對市場資料作統計分布特征的研究。
例1:如果某期貨合約跳空高開若干點買入。利潤達到X值出場或收盤價出場。虧損達到Y值止損。該例的設計思想是企圖捕捉跳空開盤對後市的影響。
例2:如果在合約突破型跳空買入,衰竭型跳空賣出。這就不是一個交易系統。因為①某一類跳空可能長期不出現致使不能完成進出場周期;②對信號的定義具有某種主觀隨意性。
例3:如果按迪馬克波動系列數終點為進場信號,反向迪馬克波動系列數終點為出場信號。這不是一個交易系統,因為有時不能完成一個交易周期。
3、以圖形分析為基礎設計的交易系統。圖形分析在技術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交易系統以圖形分析為基礎。
例1:如果按維克多突破模式為買入信號,及向維克多突破模式為賣出信號。則是一個簡單但是完整的交易系統。
例2:如果按羅斯鉤式突破為買入信號,反向羅斯鉤式突破為賣出信號。這是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
例3:如果以卡爾漢數突破為買入信號,反向卡爾漢數突破為賣出信號。
上述三例都是完整的交易系統,因為雙向信號都必然發生。
例4:如果按圖形分析的W型反轉為買入信號,按M型為賣出信號。則是一個有嚴重缺陷的系統,因為某一信號不是必然發生。
例5:以日式燭圖為例。如果以晨星式為買入信號,以昏星式為賣出信號。則不成為一個交易系統。因為某一星式不是必然發生。
4、以其種數學理論為基礎設計的交易系統。這種設計思想比較為有較強金融投資理論背景的人所偏好。
例1:飛鏢系統。80年代末期,由美國投資理論界提出,由華爾街日報出面組織了一場歷時數年的公開競賽。一方是當時華爾街最著名的股票分析專家組成的若干專家組,一方是一支飛碟。方法:在墻上貼上華爾街日報股票報價版,用飛縹投擲報紙。所擊中股票即定為買入股票。然後持股至規定前限賣出。同時,每一輪競賽挑出一組最著名的華爾街股票分析家,根據他們公開推荐的買入股票買入,持股至規定期限賣出。然後比較兩種方法所選擇的股票產生的投資效益決定勝負。結果:飛鏢法的投資效益始終以壓倒優勢戰勝了華爾街股票分析家。飛碟投擲報紙選擇股票是一個隨機選擇過程,此次長期競賽是投資學術界的一次勝利。因為競賽結果驗證了投資學術界的隨機行走理論。
例2:硬幣法。拋擲質地均勻的硬幣。落地后某一面向上為買入信號,另一面向上則為賣出信號。拋擲硬幣後正面或反面落地是一個隨機過程。因此這個交易系統也是以隨機選擇過程為基礎。
例3:以滿月為買入信號,以新月為賣出信號。這是一個以金融占星術理論為基礎的交易系統。該方法以月球引力場的變化來解釋地球生態系統的周期性變比。
5、以基本分析為基礎設計的交易系統。**BINGO收集整理**
例1:當P/E RATIO(股價/收益比率)小於某一值為買入信號,當 P/E RRTIO大於某一值為賣出信號。
例2:當收益增長率大於某一值為買入信號,當收益增長率小於某一值為賣出信號。
這是以股票基本分析為基礎的簡單交易系統。
例3:每年某日買入白糖合約,若干月後平倉。每年某月賣出白糖合約,若干月後平倉。這是以白糖合約季節性波動為基礎設計的交易系統。
例4:當新屋開工率持續回落若干月後賣出銅合約,若干月後平倉。當新屋開工率持續上昇若干月後買入銅合約,若干月後平倉。這是根據新屋開工率和銅期貨價格的相關關係和因果關係分析為基礎設計的簡單交易系統。
6、以心理分析為基礎設計的交易系統。
例1:當市場傳言開始傳播時進場;當市場傳言被證實時出場。
例2: 當投資咨詢機構情緒綜合指數進入高度樂觀指數區域時為賣出信號:當該指數進入高度悲觀指數區域時為買入信號。
上述例2是一個有嚴重缺陷的系統。雖然投資咨詢機構情緒綜合指數是一個相當有參考價值的指數,即投資咨詢機構的總體情緒趨於一致時是市場的反轉信號,但是其極值區域具有波動性,因此以此為依據有可能失去對應的操作信號。
由以上各類舉例我們可以看出,交易系統的設計可以建立在各種不同的理論基礎之上。我們的列舉已包括了技術分析派、基本分析派、心理分析派和學術分析派。當然還有其他的理論可以據以建立交易系統。如人工智慧分析、腦神經網絡技術,混沌理論等。例如,按混沌理論,在模型參數高度聚會時設定進場點,在模型參數高度分散時設定出場點,等等。再例如,按模糊邏輯解讀技術參數系統,當某一值域達到時執行某種操作,對應值域達到時執行反向操作。
總之,交易系統的關鍵特點在於的客觀性和完整性。當根據任何一種理論形成的操作方法達到整體的客觀性和整體的完整性時,它就已經成為了一個交易系統。
可能離開電腦比的操作模式的。

二、交易系統設計的基本步驟

 
一個交易系統的設計過程通常由下述幾個基本步驟構成:①交易策略的提出。②交易對象的篩選。③交易策略的系統比。④交易系統的統計檢驗。⑤交易系統的優比。③交易系統的外推檢驗。⑦交易系統的實戰檢驗。⑧交易系統的監測與維護。上述步驟可以歸納成以下工作流程圖(見圖2—1)。

從圖2—1中,我們看到其中有四個步驟可以否定基本的交易策略思想,即①交易系統的統計檢驗。②交易系統的外推檢驗。③交易系統的實戰檢驗。④交易系統的監測與維護。這就是說,一個正確的交易策略思想,必須依次通過基本統計資料庫的檢驗,外推統計資料庫的檢驗,實戰統計資料庫的檢驗以及長期統計資料庫的檢驗。也就是說,一個正確的交易策略思想,必須能夠經受歷史資料的檢驗,模擬實戰的檢驗,初期實戰的檢驗以及長期實戰的檢驗。上述任一環節上具有統計意義上的否定,或嚴重缺陷,都要求使用者必須重新研究交易策略思想。
 
(一)交易策略的提出
 
交易策略的形成,可以經由以下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即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
所謂從上到下,是指根據對市場的長期觀察而形成某種理論認識再基於這種認識而形成某種戰略戰術。舉例來說,道氏理論是本世紀初最早最完備的對股價波動特徵的理論總結。道氏理論由十二個基本定義構成。其中道氏對趨勢的定義,作者認為至今仍然是最完備的。由道氏理論出發,後來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戰術思想,如“擺動交易法”,“三點交易法”等等。**BINGO收集整理**
所謂從下到上,是指從市場統計資料出發,根據統計分析得出的統計特徵而尋找對應的戰略戰術。舉例來說,前面提到過的簡單交易系統“跳空高開若干點後買入,收盤價賣出”,就是根據時美國期貨資料庫的研究而發現所謂“跳空效應”,即跳空高開後價格上昇的概率很高。而對這一市場現象的原因,至今理論界爭論不休,沒有一個一致的解釋。這是一個純粹由資料出發而形成的交易思想。
無論是從上到下形成交易策略或從下到上形成交易策略,歷史上都有著名的成功戰例和成功的投資家。例如美國著名的投資家R·M·Baruch, B·Graham, W·Buffett, J·Templeton, G·Soros, P·Lynch都同時是著名的投資理論家。他們在投資理論上都有很深的造詣,有的對投資理論的發展做出過傑出的貢獻。
從系統交易的觀點著,從上到下形成交易策略思想比起從下到上形成交易策略思想具有以下優點:
1、有利於把握局部的挫折與全局的失敗的關係。系統交易強調的是長期的穩定的整體效益,而不是強調一時一地的得失。由於統計樣本分布的不均衡,有時不利事件的發生具有集束性,即任何交易系統都必須面對的連續失敗時期。在這種逆境時期,面對強大的心理壓力,如果操作者理解該系統所據以形成的投資理論,就有可能清醒地評估每一統計樣本的統計特徵,從而決定這是由統計樣本分布不均衡形成的逆境時期還是投資市場已經發生了新的根本性變比,以至於交易系統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特性。
作者從多年的實踐中體會到,深刻理解交易系統所依據的投資理念對於逆境時期保持心理平衡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些投資人花重金購買商業性出售的交易系統,一旦遭遇連續逆境時期便很容易放棄交易系統,往往其後不久這些投資人便發現該系統又重新恢復良好的表現。這裡通常有兩個問題:①任何交易系統都必然嵌入設計者的心理特徵。如果系統使用者的心理特徵與系統設計者的心理特徵有較大差異,則該系統不適用於該使用者。②上面談到的問題,由於商業化交易系統通常不透露其系統的設計思想及重要參數,從而使使用者無法從理論層次上理解該系統,進而導致逆境時期心理失衡。
2、有利於交易系統的風險控制。在交易系統沒有編入風險控制規則的情況下,理解交易系統的投資理念可以使使用者對風險發生的程度、範圍及時間後一定的預見性,從而大大增加風險控制的主動性和準確性。例如,如果使用者使用以趨勢跟蹤為設計理念的交易系統,那麼使用者根據對趨勢與非趨勢市場的理論研究與長期體驗,知道該系統的逆境時期是市場的盤整時期。如果使用者根據某種方法判斷市場將進入盤整期,那麼使用者便可採取減少資金投入量的風險管理措施,同時觀察交易系統的表現。如果交易結果確實虧損次數增加,那麼就證明判斷的正確及保護措施的得當;如果交易結果虧損次數並無明顯變化,那麼就證明對市場態勢的判斷有誤,使用者可逐步增大資金投入量。
3、有利於對交易系統的維護與修改。交易系統的使用中有一個相當難處理的矛盾統一關係,也就是既要在一定時期毫不動搖地執交易系統的所有信號,又要對交易系統對市場特性的偏離狀況有所警覺以至在必要時修改交易系統。
 
由交易系統對市場特性的偏離所造成的對交易系統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交易系統的參數值需要修改。由於任何交易系統的參數值都有某種程度的優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參數值可能已不適應市場的特性。例如,很多技術指標的參數設定需要擬合市場價格波動的周期半徑,而當該周期半徑發生長期的顯著偏移時,技術指標的參數設定區需要做某種修改。從美國股票和國際期貨市場的長期發展趨勢看,價格波動的周期半徑目前呈現逐步縮小的趨勢。
2、交易系統的個別規則需要增刪。交易系統的基本交易策略思想是不能改變的,如果改變就成為另外的交易系統。但是圍繞這一基本策略思想形成的具體做法是可以變動的。例如,在SP500(普爾500)指數急劇振盪的市場時期,進場指令可能需要由原來使用的市價單改為某種限價單以減少指令執行損失。出場規則也可能需要做某種凋整。
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觀測波和交易波的波長發生了比較顯著的統計特性的變化需要對觀測波和交易波重新定義。**BINGO收集整理**
還有其他一些常見現象,這裡就不—一列舉。
3、投資市場規則變化引起的修正。投資市場的游戲規則不是固定不變的,投資人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覺。特別是在中國這種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市場操作規則的變動比較國外更加頻繁。例如,停板制度的實施與撤銷;停板幅度的變動;強制平倉的行政命令;交易制度的某種變動;期貨保證金規定的變動;股票買賣時間差的規定;等等,這些規定的變化都可能對交易系統的使用產主某種影響,需要使用者時時保持關注。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交易系統使用中的維護與管理是一件相當復雜而困難的工作,如果沒有對交易系統據以形成的投資理念有深刻理解,是難以做好這項工作的。對於“黑箱作業”方式的某些商業化交易系統來說,其使用者由於根本無法理解其投資理念、規則體系及技術參數,因此系統的維護管理工作是不可能進行的,從而難以長期地成功地使用該系統。
總之,不論是由上而下地形成交易策略思想,還是由下向上地形成交易策略思想,系統交易的第一步是必須形成明確的交易策略思想。這就相當於軍事學上首先要有明確的戰略戰術。沒有這種明確的交易指導思想,長期投資的成功是很難達到的。這也可以稱之為投資中的“禪”。投資人需要先在“哲理”的層次上明確自己的基本思路:究竟傾向於貼近交易還是遠程交易?究竟傾向於左側交易還是右側交易?究竟相信價格說明一切還是相信價格一切都不說明?究竟相信模式交易還是相信圖式交易?究竟相信投資對象內在價值的確定性還是內在價值的不確定性?如何識別價格突變與價格噪音?究竟相信價格投資還是相信價值投資?究竟價格有序性反映投資對象的本質還是價格無序性反映投資對象的本質?等等。這一系列在哲理層次上的問題對任何職業投資家都是至關重要的,是需要長期認真思索的,這就相當武學中的“道”兵學中的“法”,佛學中的“禪”,哲學中的“理”,是指導具體行動的“靈魂”。
(二)交易對象的篩選,,
 
不是任何股票和期貨合約都可以作為系統交易的對象。作為系統交易對象的股票和期貨合約,必須做如下方面的檢驗,以決定是否具有可交易性。
1、檢查是否具有足夠的流動性。流動性是指若某一證券或商品具有足夠大的流通單位,從而使大額交易發生時不致發生顯著的價格波動。某一股票或商品期貨是否具備最基本的流動性,對其能否成為活絡交易對象以及能否吸引機構投資人至關重要。若某一投資工具的流動性達到某一基本規模從而能對機構投資人具有吸引力時,機構投資人的介入反過來又能大大增加該產品的市場流動性,進而逐步達到一種良性循環。
流動性對投資人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為:**BINGO收集整理**
(1)流動性的高低直接關係交易成本的高低,流動性降低會導致交易成本增加。即使是對某些高流動性的市場,在非常事件的突發時期也會發生流動性的突發性降低。以作者的親身實踐為例,以市價進場的SP500期貨合約,按一口合約為準,預期的成交價與實際的成交價相差最多時可達1000美金以上,約占當時規定保證金的10%左右。對一筆交易而言,這是相當高的成本。
(2)流動性的高低直接關係交易方法的選擇範圍。流動性越高,交易方法的選擇範圍越大。流動性越低,交易方法的選擇範圍越小。比如,對低流動性的市場來說,用尾隨止損的操作方法就不可行,用趨勢跟蹤的操作方法就相當困難,突破的概念難以使用,等等。
(3)流動性的高低直接關係風險管理效率高低。流動性越低,風險管理越難。因為不管使用任何風險管理模型。其前提條件都是能夠在低成本的條件下迅速進場和出場。在市場的低流動性情況下,因為上面提到的交易成本的提高和進出場效率的下降,使風險管理操作的困難程度大大提高。
因為市場流動性對投資成敗具有至關重要的約束性,因此投資人在進入某一市場之前,一定要認真檢查市場的流動性。
檢查市場流動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觀察:
(1)檢查價格運動的連續性。價格運動的連續性,是指平均實際成交價格間隔與市場規定最小價格運動間隔的偏高程度。該偏離程度越高,則價格運動連續性越低,進而說明市場流動性越低。例如,如果某一期貨合約規定的最小價格變動為一點,但實際的平均成交價間用遠遠大於一點,則說明該價格的連續性低。直觀地看,價格連續性低的市場在圖形上存在大量跳空。即使對總體市場流動性高的市場而言,其期貨合約的早期階段也往往存在一段低連續性時期。
(2)檢查買賣差價的大小。買賣差價,是指場外投資人在同一時點所能得到的實際買人差和實際賣出價的差。買賣差價越大,則反映市場流動性越低。這一檢查主要適用於美國股票市場及國際期貨與外匯市場。因為這些市場設有場內交易人制度。買賣差價是場內交易人提供買賣成交服務的成本。買賣越活躍,成交量超大,則該服務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買賣差價是衡量市場流動性的重要尺度之一。買賣差價的大小除根據實際市場報價檢查外,有時根據圖形形態也能看出來。如果圖存在大量等長線,則說明買賣差價大,成交不活躍。
(3)檢查成交量的大小。成交量,是指交易對象在規定期間內標準交易單位的流通總量。需要指出,為了準確反映市場交易的活躍程度,成交量不使用交易對象的流動面值總額。而是流動單位的總量。例如,時期貨合的來說,成交也是指成交手數的總量。對股票來說,成交還是指成交股數的總量。如果使用面值總額,則價格的高低會成為另一變數,影響該資訊的準確性。對某些市場來說,由於市場資訊的滯後性,人們使用某種替代性資訊。例如,在SP500期貨交易中,由於無法獲得即時成交合約數量數字,人們使用換手次數來作為文易量的替代物。
成交量大小的檢查包括兩個方面,即成交量大小的絕對水平的成交過大小的相對水平。
成交過大小的絕對水平,是指某一交易對象的成交量規模要足以保證該產品的價格運動具有連續性。因此成交量的絕對水平不但對交易總規模有基本要求,而且對交易量的時間分布也有要求,即不但具有規模性,而且具有均勻性。例如,如果兩個交易工具在日交易水平上,交易量規模相近,但是如果某一交易工具經常存在無交易時間區間,而另一交易工具始終保持交易活動,則顯然後者更適合系統交易。**BINGO收集整理**
成交量大小的相對水平是指交易對象的成交量規模對投資人投資金額的對比關係。這一點顯然對大額投資人有重要意義。一般認為,如果某一投資資金占有的市場份額大於10%,則會顯著改變原有市場交易的均衡水平。因此對大額投資資金而言,不但要觀察原有市場的成效規模,也要推算自身介入後市場交易流量可能的變化。大額投資資金必須關注幣場價格的回波效應。通常情況下,市場份額在1%以下不會產生明顯的回波效應。
2、檢查是否具有足夠長的交易歷史。對於系統交易方法來說,交易對象必須有足夠長的交易歷史,才能夠做為系統交易的候選對象。交易歷史長度的衡量標準,對期貨合約和股票而言,有很大的不同。
(1)期貨合約資料長度的檢查。對系統交易方法而言,每一個期貨品種都被作為獨立個體處理。每一期貨品種能否適用於某一系統交易方法,都必須經過獨立的檢驗。交易系統對某一期貨品種的適用性與否不能推及另一期貨品種。
對任何統計檢驗而言,樣本數量最低不能低於30,否則不能保證統計檢驗結論的可靠性。由統計學對樣本的基本要求出發,如果交易系統的交易信號在月線水平上產生,則可推算出一般該期貨合約的資料庫應有不短於5年以上的曆史。如果交易系統的交易信號在15分鐘以下水平上產生,則要求該合約資料庫有不短於1年的曆史。
這裡需強調指出,這里所說的資料長度,是指期貨品種的資料庫長度,而不是某一具體合約的長度。例如,美國SP500指數期貨(美國普爾500種股票綜合指數)是且前世界上最集中交易的股票綜合指數。該指數合約分為3月、6月、9月、12月四個交割期。由此得知,每交易合約的生的周期不超過1年,其中最集中交易的時期不超過3個月。SP50Q指數期貨從1982年4月起在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開始交易。這就是說,SP500指數期貨的資料庫歷史是從1982年4月起算,但每一具體合約按從開始交易到交割日止計算。因此,對期貨合約來說,作為檢驗對象的期貨品種應當有足夠長的資料庫,以滿足按系統交易原則下的統計檢驗。而一旦通過該種統計篩選,則可在單個期貨合約的水平上提取交易信號。

 
由此可以看出,1年以下歷史的期貨品種,一般不能做為系統交易的檢驗對象和操作對象。投資人應耐心關注新交易期貨品種的市場表現,觀察其市場流動力的發展,對宏觀經濟資訊的反應及價格變動的個性,以決定其是否適用於原有的交易策略思想或需要形成新的交易策略思想。
(2)股票資料長度的檢查。對系統交易方法而言,每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可被作為獨立個體處理。每一個國家的股票資料庫,可以綜合地進行系統交易方法的統計檢驗,而不必單獨地對單個市場或單個股票獨立地進行系統檢驗。而且,從實際經驗的角度看,如果在單個市場或單個股票水平上進行檢驗,容易產生過度優化的缺陷,從而影響統計結論的可靠性。**BINGO收集整理**
對股票資料庫而言,由於把某一國家的股票市場作為綜合資料庫處理,因此對其基本長度的要求是其資料庫應不短於一個基本經濟周期,即一個基本的經濟擴張期和隨後的一個基本的經濟收縮期。這裡需強調指出,經濟周期應是國民經濟意義上的一個完整周期。如果股票資料庫覆蓋的是上一經濟周期的收縮期和下一經濟周期的擴張期,則不能認為是一個完整的周期,這時應當把資料庫至少擴展至上一周期的擴張期或下一周期的收縮期。
因此,在檢查股票資料庫的長度之前,首先應考慮資料庫的結構,看其是否包括了國家證券市場的主體部分。以美國市場為例,應注意檢查交易系統對NYSE、ASE、NASDAQ、OTC等主體市場的適應程度。以中國市場為例,應注意檢查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的適應程度。
在檢查經濟周期的完整性時,應注意結合國民經濟的宏觀經濟資訊進行判斷。以中國市場為例,從1991年至1996年底,中國股市共經歷了五次主要的上昇浪和四次主要的下降浪,即共構成四個主要的波動周期。而從宏觀國民經濟的結構看,這一時期對應的是一個宏觀經濟景氣周期,即1991年到1994年的經濟景氣擴張期和1994年以來的經濟景氣收縮期。
無論對系統檢驗還是對系統操作來說,對某一股票的資料長度的基本要求是應該包括至少一個操作信號水平上的波動周期。因此,剛上市交易的股票一般不應作為系統交易方法的檢驗對象和操作對象。這一系統方法的要求也符合對新上市股票的統計研究。據美國多年對新上市股票的統計研究,新上市股票的價位一般有利於上市公司和發行商而不利於投資人。
3、檢查是否有充足的資訊源。作為系統交易操作對象的證券和期貨合約,應當有充足的資訊源。這就是說,按照公平公開的原則,任何投資人對有關公司的經營狀況,對有關商品的供求狀況,能夠迅速及時地低成本地獲得與投資決策有關的資訊。資訊源的充足與否的要求,不與系統交易遵循基本分析原理還是技術分析原理而改變。雖然在技術分析原理指導下,投資人對基本面資訊源的利用要少於遵循按基本分析原理決策的投資人,但是充足的資訊源是保證投資市場活動公開公平的重要條件之一。在任何一個國家證券期貨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都會有相當數量的故意發布虛假資訊的違法活動的存在,這是需要投資人高度警惕的現象。資訊源的廣泛充足,有利於對虛假資訊的監督並可相對減輕其危害。對資訊資料不充足的市場和投資工具,投資人應保持高度警覺並盡可能避免涉足。**BINGO收集整理**
4、檢查是否有足夠多的市場參與者。一個投資市場擁有足夠多的市場參與者,是排除非市場性因素的重要條件之一。當一個市場擁有大量的市場參與者時,它可以有效地抵制:①個別投資人企圖操縱市場的企圖。②若干政策性因素對市場運行的干擾。當一個市場能夠有效地排除非市場因素的干擾,而主要地遵循其基本經濟規律運行時,才可以做為一個合格的投資對象。因為按照投資風險管理原則進行投資操作,能夠有效地控制市場性因素帶來的投資風險.而無法控制非市場性因素帶來的投資風險。
一個投資市場中市場投資者的數量,是不能簡單地從交易量中推斷出來的,必須做更加細致的調查工作。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市場及國際市場中,由於資訊披露制度的完善,這類資訊都可以經由有關渠道獲得。例如,在美國,某一股票主要由哪些類別的投資人持有,機構投資人的參與程度,內部持股人的參與程度等資訊,都可經由有關渠道獲得。當然,該類資訊都有一定的滯後性,不能作為投資決策的直接依據,但是是判斷市場競爭程度的重要依據。另外,在期貨市場上,各主要商品期貨的機構投資人及個人投資人的大體構成及投資活動的活躍程度等資訊,也可通過有關渠道獲得。對投資人參與程度較低的市場,如木材、咖啡等國際商品期貨,由此產生較嚴重的市場運行不平穩的問題,如連續停板、急劇波動、成交困難,等等。投資人應該經謹慎考慮其投資風險。
在我國,目前由於市場發育的不成熟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投資人尤其應當注意檢查市場的參與程度。個別商品期貨交易所聯合某些經紀公司,作為所謂“做勢”商,以虧損補貼為條件換取人為炒作得到的所謂“交易量”,企圖以此吸引投資人。這種“交易量”是一種虛假交易量。這種市場是一種虛假市場。投資人應注意識別並盡量避免這種虛假市場。
(三)交易策略的公式化
 
交易策略的公式化是指將交易策略思想轉比成精確的數學公式或電腦語言公式,使之成為電腦可識別並可檢驗的公式系統。**BINGO收集整理**
很多投資人對自己的投資策略只能做出某種模糊的描述。比如我們經常在一些媒介上看到或聽到類似的描述:“某某股票放量上攻”、“某某股票受到某日均線的壓力”、“某某股票是小幅盤整”、“某某股票某日拉出一根大陽線”、“某某股票嚴重超買”或“超賣”,等等。這裡的“放量”上攻,“壓力”,“大陽線”中的“大”、“小幅盤整”中的“小幅”,嚴重超買或超賣中的“嚴重”及“超買超賣”、都缺乏嚴格的定量及定性,即缺乏教學語言的精確性及電腦語言的明確性,因此不能直接轉化成數學模型及進行電腦檢驗。例如,如果投資人以“放量上攻”後跟進作為進場的策略思想,這裡暫不提出場規則的定義,單是進場規則就是不明確的,不客觀的,不可重複的,因而不可能進行統計檢驗。這裡“放量”缺乏定性和定量。什麼叫“放量”?“放量”是指絕對水平還是相對水平?如果是絕對水平,那麼是多少?如果是相對水平,那麼參明系是什麼,參照標準又是什麼?不準確回答這些問題,就無法達到數學公式意義上的精度。再例如,如果以某股票“拉出一根大陽線”後跟進作為進場的策略思想,那麼這個“大”是如何定義的?是與自身對比為大,還是與其他股票對比為大?大了多少叫大?是絕對值還是相對值?等等,同樣,不準確回答這些問題,就無法達到數學公式意義上的精度。
投資人必須首先把自己的交易策略思想轉化為精確的數學公式或電腦語言才可能客觀地利用電腦對大量的統計資料進行檢驗,進而評估其交易策略思想在統計意義上的準確度。
交易策略的公式比過程可參照以下基本步驟
1、定義交易規則:交易策略的定性比。定義交易規則,是指將交易策略思想歸納成明確的交易規則。定義交易規則的過程即是首先對交易策略思想定性的過程。以簡單的平均線交易系統為例,如果交易策略思想是以短期平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平均線為買入信號;以短期平均線向下穿越長期平均線為賣出信號。則該交易策略思想可以定義為以下交易規則:
(1)期貨交易系統:允許做空。
規則1,當短期平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平均線時,做多。
規則2,在做空信號發生前,持單。
規則3,當短期平均線向下穿越長期平均線時,做多平倉出場,轉為做空。
規則4,在做多信號發生前,持單。
(2)股票交易系統:不允許做空。
規則1,當短期平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平均線時,買入。
規則2,在賣出信號發生前,持股。
規則3,當短期平均線向下穿越長期平均線時,賣出。
這里需強調指出,這里列舉的簡單平均線交易系統,只是為用來說明如何將交易策略思想轉為明確的公式系統。這種列舉不說明任何作者對該系統的評價。本書中的其他例子,除非特別說明者外,也均是如此。事實上,這裡列舉的平均線交易系統,在大部分情況下是一個虧損系統。
上面列舉的(1)例,是一個連續交易系統,即始終在市場中持有未平倉單;(2)例,則是一個非連續交易系統。**BINGO收集整理**
2、定義交易規則變量及參數:交易策略的定量比。在將交易策略思想歸納為明確的交易規則體系後,還必須進一步對其中包含的變量及參數作出明確規定。
仍以簡單平均線交易系統為例。
定義1:P=價格(定義所用價格)
定義2:t=今日(定義時間序列)
公式1:MA1(t)=(P1+P2+...PN1)/N1 {定義平均線1}
公式2:MA2(t)=(P1+P2+...PN2)/N2 {定義平均線2}
定義3:N2>N1(定義長期平均線)
定義4:若MA1(t)>MA2(t) 但 MA(t—1)<MA2(t—l)則買入(定義買入規則)
定義5:若MA1(I)<MA2(t) 但 MA(t—l)>MA2(t—1)則賣出(定義賣出規則)
當對交易系統所用變量及公式定義完成後,一個交易系統便從質和量上固定下來,研究者便可研究系統參數在不同值域中變化而使交易系統在給定資料庫中的表現變化。
在該例1中,引參數為P1、N1、N2,即研究者可以變換價格定義及均線長度定義。例如,研究者可不使用收盤價,而使用開盤價、或最高價、最低價、甚至某種加工過的價格。均線長度也可根據需要加以變化。
3 編寫電腦程序。當交易系統編寫為公式和定義系統後研究者需進一步將其編寫為電腦可直接使用的電腦語言或軟體語言,以使交易系統能夠直接上機運算。例如,上述簡單平均線系統的定義及公式,編寫成某種電腦軟體語言後,便成如下形式:
                        Long Entry
    If Current Bar>1 and Aveage[Close,length1]Crosses over Arerage [Close,length2]
        Buy Next Bar at Market
                        Inputs
                        Length1
                        Length2
                        Long Exit
    lf Current Bar>1 and Average[Close,Iength1]Croses Below Arevage[Close,length2]
        Sell Next Bar at Market
                        Inputs
                        Longth1
                        Longth2
                        Short Entry
     If Current Bar>1 and Average[Close,Length1]Crosses below Average[Close,Length2]
         Sell Next bar at market
                         Inputs
                         Longth1
                         Longth2 
                         Short Exit
        If Current Bar>1 and Average[Close,Length1]Crosses over Arevage[Close,length2]
          Buy Next Bar at market
                         Inputs
                         Length1
                         Length2
以上述電腦軟體語言形式,電腦便可直接按交易系統的規則進行運算。如果編寫成電腦初級語言,如Basic,或高級語言,如C,則程序編寫要更複雜一些。在該電腦程序中,參數為價格、此處定義為Close(收盤價),及均線長度(Length1,Length2)可由研究者按需要變動。

《系統交易方法》第三章 交易系統的檢驗方法

   三章交易系統的檢驗方法
 
一、交易系統檢驗的基本原則
 
“接近實戰”是交易系統檢驗的基本原則。交易系統檢驗時的條件越接近實戰果件,則檢驗結果越具有實際應用的可靠性。
有豐富實際操作經驗的系統研究者與缺乏實際操作經驗的系統研究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明了什麼是實際操作條件,從而能在系統開發時充分考慮到這些條件,並能在市場條件變比時,預先估測到該變比對系統表現的可能影響。而缺乏實際操作經驗的系統研究者,例如市場分析師、資料商、電腦軟體商及某些學術研究人員等等,往往在系統開發時傾向於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條件,使交易系統的評估帶有不同程度的傾向性。
按照“接近實戰”的檢驗原則,作者在長期實踐中體會到,在系統檢驗時如果面臨多種條件的選擇,應遵循“寧可從嚴,不可從寬”,“寧可不利於己,不可有利於己”的原則。遵循該項原則,研究者在對交易系統進行統計檢驗之前,還必須對下述條件進行分析,並將其參數編入電腦程序。**BINGO收集整理**
 
(一)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執行進出場指令所發生的直接成本。交易成本主要由以下兩部分組成,即不變成本(手續費)和可變成本(指令執行價差)。
手續費是指經紀公司對執行交易指令收取的交易費用。
指令執行價差是指預期交易價格與實際交易價格的差。
當然,交易成本中還包括其他若干雜項成本。
手續費作為交易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其標準因國家、因市場而有很大差別。以美國為例,股票交易的手續費通常是按交易股數收取,交易股數越大,平均每股支付傭金越低,而期貨交易通常按交易合約數的事先約定傭金標準收取,即無論是股票交易和期貨交易,股票價位和期貨價位的變動通常不影響手續費的收取標準。這一點對系統交易檢驗較為有利,因為可設定為一個固定參數值。
按目前的市場條件,股票交易收費與期貨交易收費通常都與股票價應和期貨價位有關,因為手續費通常按交易額的一個比例收取。這種規定使手續費成本的確定增加了難度。另外,對小額股票投資資金來說,一些經紀公司對未成交單也要收取費用,等等。總之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手續費比較西方發達國家增加了若於不確定因素。在系統檢驗中,應本著“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進行,即寧可高估手續費成本,也不要低估手續費成本。
指令執行價差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中是一個必須嚴肅對待的問題。由於買賣差價的存在及市場流動性變動的影響,指令執行價差變動範圍很大,通常可為手續費的一至兩倍。
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由於進出場指令較為單一,通常只接受限價單,因此通常不存在顯性指令執行價差的問題。對個別服務較好的經紀公司,可安排市價單指令,這時便會產生指令執行價差的問題。但是在目前市場服務較為單一的條件下,雖然通常不存在指令執行價差的問題,但研究者必須注意“隱性”指令執行價差的問題。由於股票與期貨市場不設有場內經紀商與場內交易商制度以及單一限價指令制度,使得交易信號發生——給出指令——執行指令這一過程所需時間要大大長於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進行交易,這一差別同樣造成預期理想交易價位與實際交易價位的差別,而目有時這一差別還相當大。**BINGO收集整理**
為什麼要如此認真地考慮交易成本的影響?因為:
1、交易成本是決定交易系統表現的重要條件之一。請看以下舉例說明。設有兩個交易系統:交易系統1和交易系統2。
假設經過六個同的操作,各項資料如下
                      交易系統1     交易系統2
      所需操作資金       5 000        5 000
      盈利(傭金前)     1000         1000
      交易次數             5            20
很明顯,對交易系統1而言,其臨界交易成本為200;對交易系統2而言,其臨界交易成本為50。若交易成本大於50,則交易系統2成為虧損系統。只有當交易成本大於200時,交易系統1才成為虧損系統。因此,當評估或比較交易系統時,交易成本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
2、交易成本是決定交易系統類型的重要條件之一。對任何交易系統而言,都存在一個臨界交易成本。而對任何交易系統而言,依作者多年實踐經驗的體驗和理論研究的心得,如果一個交易系統有能力成為一個實用的系統,則應當有能力在任何波長上交易(在下考慮成本和指令下達方式的條件下)按照Chase理論,模式結構在任何一個層次上都是相同的。這就是說,從單純交易信號的角度來評價,交易波長應當不影響交易信號的成功率。比方說:如果一個人研究出一個交易系統,在日線上檢驗是成功的,但放到5分鐘線上則存在明顯缺陷,那麼依作者多年實踐經驗,這樣的系統是非常值得懷疑的。反之,如果一個系統在例如5分鐘線上是成功的,但在日線上是不成功的,這個系統同樣不可信任。如果一個交易系統的信號成功率在各層次波長上保持穩定,則可認為是一個穩定的系統。這時,該系統的最小交易波長,由交易成本和指令周轉時間來決定。依作者多年實踐經驗,最小交易波長應當最好大於交易成本的5倍,最低不能小於3倍,否則會必然成為一個虧損系統。例如,SP500指數期貨的交易成本中傭金設為50美金(一口合約),相當於10點圖上運動。SP500的法定最小運動距離(1 Tick)=5點。假設指令執行成本為50美金,則交易成本=100美金=20點運動。設經過統計研究SP500在2分鐘線上的平均波長為100點。則知2分鐘波長=5X交易成本。由此可知,單由交易成本決定SP500的最小交易波長區大於2分鐘線。同時,由指令周轉時間也決定交易波長不能小於2分鐘。依同樣的原則,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各證券和期貨交易品種都可找到其最小交易波長。若交易周期小於最小交易波長,則必定成為一個虧損系統,而只能是一個對經紀公司有利的系統。**BINGO收集整理**
大多數投資人通常都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研究:即進入任何一個市場之前,都應先確定該市場的最小交易波長。因此,在選擇交易系統類型時,無論是長線系統、中線系統、或短線系統,交易成本都是一個重要決定因素。交易波長越大,交易成本越低,單次交易風險越大;交易波長越小,交易成本越高,單次交易風險越小,單次交易成本與單次交易風險的關係是相互消長(Toadeoff)關係,投資人的投資技巧中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能夠在這種相互消長關係中尋找到動態平衡點。
交易成本的研究目的是:①確定交易系統的最小交易波長。②在交易成本與交易風險間尋找到動態平衡點。

(二)市場價格運動模式

 
交易系統檢驗過程就是交易系統仿真過程。在系統檢驗中,除必須考慮交易成本因素外,還必須對市場價格運動模式作如下研究:
1、指令類型與成交機會:實際成本與機會成本。很多交易系統的研究者由於本身缺乏操作經驗,在交易系統檢驗過程中.往往忽略對成交機會的研究,而結果往往是高估了交易系統的表現。交易系統檢驗必須考慮機會成本因素。因為交易指令條件越靈活,則實際交易成本越高;交易指令條件越固定,則實際交易成本越低。但與此同時,交易指令條件越靈活,則機會成本越低;交易指令條件越固定,則機會成本越高。
因此:交易指令條件越靈活——實際交易成本越高——交易機會成本越低;
      交易指令條件越固定——實際交易成本越低——交易機會成本越高。
很明顯,在指令執行的實際成本和機會成本之間,存在著相互消長關係(trade off)。這種相互消長關係,是正確評價交易系統真實表現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系統研究者和系統使用著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一些缺乏國際市場操作經驗的國內投資人,更應從國際市場操作規則中,了解正確判斷市場操作機會成本的重要性。
在美國證券與期貨市場上 有下列主要的交易指令:
(1)市場價指令(Marketl order)。市場價指令,是指在現有市場價格水平上指令買進或賣出。市場價應是場內經紀人在執行指令時所能盡力得到的最先價格。在存在買賣差價的情況下,投資人得到的通常是對其不利的價格。市場價是成交可能性最大的指令形式。
(2)限定價指令(Limit order)。限定價指令,是指在成交價不少於指定買入價或賣出價的價格水平上指令買進或賣出。限定價是在市場價格經過指定價位時,成交可能性最小的指令形式。這裡應注意在美國等國外市場上限定價和目前市場條件下限定價之間的區別。在國外市場上,限定價的執行時機一定是在指令下達後,市場價格達到並通過指定價格之後。在有些目前市場條件下,限定價的執行時機不一定要等到市場價格達到並通過指定價格之後。在國外市場上,限定價的實際執行價格往往對指令發出人最有利,但成交可能性最小。在有些目前的市場條件下,現行的限定價制度是同時具備了國外市場價與國外限定價的缺點。因此,在交易系統檢驗時,研究者應待別注意對成交條件和成交機會的研究。**BINGO收集整理**
(3)止損價指令(Stop order)。止損價指令,並非顧名思義單純被用於土損。在很多情況下,止損價指令被投資人用於進場指令。在用於進場指令時,止損價指令是一種順勢操作指令,在用於出場指令時,是一種上損方式。止損價指令,是指令在市場價格達到並通過指定價格時,以市場價指令形式按不利於指令發生操作方向操作的指令。
例如,賣出止損價指令(sell stop order)要使指定賣出價低於現行市場價格。買入止損價指令(buy stop order)要使指定買入價高於現行市場價格。換句話說,止損價指令是一種市場價格越跌越賣,市場價格越漲越買的指令形式。
(4)目標市場價指令(market If Touched order)。目標市場價指令,是指在市場價格達到指定價位時,以市場價指令形式按有利於指令發生操作方向操作的指令。例如,賣出目標市場價指令(sell MIT)要使指定賣出價高於現行市場價格。買入目標市場價指令(buy MIT)要使指定買入價低於現行市場價格。
換句話說,目標市場價格指令在用於進場指令時,是一種逆勢操作方式。在用於出場指令時,是一種盈利出場方式。目標市場價指令是越跌越買,越漲越賣的指令形式。
上述四種基本的指令形式,按成交機會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 Market Order, MIT Order, Stop Oder, Limit Order。
這裡需強凋指出,在目前某些的市場條件下,雖然在交易所水平上和經紀公司水平上不能接受這些指令形式,但是有條件的投資人可以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近以地以人工方式模擬這些指令形式,從而獲得類似的操作效果。
由上述四種基本的指令形式出發,還演化出下列常用的指令形式:
僅由收盤價止損指令(Stop close only order)
僅執行開盤價指令(opening only order)
按限定價止損指令(stop With Limit order)
優於指定價止損指令(stop limit order)
收盤時按市場價指令(Market on Close)(MOC)
先執行指令撤銷未執行指令(order Cancels order)(O_C_O)
等等。對這些指令形式,這里就不再作詳細解釋。因為不論指令形式如何變化,它們都必然遵循下列原則:
交易指令條件越靈活——實際交易成本越高——交易機會成本越低。
交易指令條件越固定——實際交易成本越低——交易協會成本越高。
從以上關係變比我們也可以看出,在交易系統的研究開發中,為什麼要堅持“接近實戰”的原則,為什麼要遵循“從難從嚴”的原則。如果系統的設計者有意低估系統的交易成本以增加系統的表現,則市場一定會以提高交易機會成本的方式來懲罰系統的使用者。在商業化交易系統市場上,被系統設計者有意低估的系統交易成本最終會以機會成本提高的方式轉嫁給交易系統的使用者。因此,如果系統研究者最終是系統的使用者,那麼他一定不要因低估實際交易成本而導致最終承受增加的交易機會成本。如果系統的使用者是商業化交易系統的購買者,那麼他一定要注意所購系統的交易條件,以防止系統開發者向自己身上轉移交易機會成本。**BINGO收集整理**
根據作者多年來在系統研究開發中的經驗,作者本人一般都遵循“最差”進出場價格原則,即“價位最差,時間最差”原則。例如,在系統檢驗時如果以日線為信號波波段。那麼作者通常規定買入價(或做多價)為信號發生後第二線的最高價,買出價(或做空價)為信號發生後第二線的最低價,即:


由此可以推知,作者在系統研究時規定的操作條件,通常都劣於實戰條件,以保證交易系統能最大限度的接近實戰條件,並給系統的實際表現留有餘地。因為在系統研究時,如果一個系統按假設的最壞市場操作條件都可以有令人滿意的表現,那麼系統在實戰中的成功機率便可大大提高。

下面再看一個實際例子來說明為什麼在系統檢驗時通常應規定較嚴的進出場條件。
        例:某股市:某股 此例為實戰例子       L=最低價

從上可以看出,14·00是短期支持價位,如果以限定價形式進場,設限定價為14·05,那麼在1996年10用3日,10月9日,10月10日,11月1日,11月22日 都幾乎不可能做到,只有12月7日才有較大可能。這是實際揮作情況但是如果以該圖資料作為歷史資料作系統檢驗,系統研究者如果假設在上述日期都可以在14·05以下價位成交,結果則會大大夸大系統在該階段的表現。
2、價格漲跌停板。國內外一些市場規定有價格漲跌停板制度,其具體規定因市場不同而有很大差別,而且其具體規定又常會因時間推移而有所變化。價格漲跌降板是一種“有行無市”的市場狀態,是市場供求關係極度失衡的結果。
對交易系統研究開發人員來說,必須認真排除漲跌停板對系統檢驗的影響。停板對交易系統檢驗的主要影響可歸納如下:**BINGO收集整理**
(1)若交易系統為趨勢跟進類型,則漲跌停板會嚴重夸大系統表現。
(2)若交易系統為反趨勢類型,則漲跌停板不會嚴重影響系統表現。
(3)若交易系統為其他類型,則漲跌停板的影響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在趨勢跟進類交易系統中,由於交易系統遵循的投資哲學是“越漲趨買,越跌越賣”,在價格漲跌停極發生時,因為有行無市,因此不可能買入或賣出。但是在利用歷史資料進行系統檢驗,時如果不特別設計價格運動模式識別程序,則電腦無法識別漲跌停板,並會接在“漲停板時能夠買入”和“跌停板時能夠賣出”的結果處理。很明顯這樣做嚴重違背了實際們況。
例:某國債期貨(見圖3—1)


 


 

注意圖上用箭頭標出的漲跌停板區域。同時,注意如果按照慢速KD信號作為進出場信號,則漲停板價位為操作信號執行價位,這時如果假設該公位為系統檢驗所用信號資料,則會高估系統操作表現,因為在實際操作中,該次交易無法進行,而在系統檢驗中則會進行一次“紙上”交易。

例:某股市 某股
1996年 12月12日   O 13·26     H 13·53     L 12·15     C 12·50
       1213     13·30       12·50       11·51       11·60
       1216     10·44       10·44       10·44       10·44
       1217      9·40        9·40        9·40       9·40
       1218      8·51       10·20        8·51       10·00
其中12月16日,12月17日為全日跌停板,12月18日為開盤至跌停板。
假設按照美國其著名交易方法,則1996年11月~12月的一次交易如下:
1996年11月26日    O 9·56      H 9·70     L 9·31     C 9·45
       1127      9·65          9·95        9·51        9·72
進場點:9·70 進場方式:buy Stop 實際進場時間1996年11月27日
出場點:11·51 出場方式:Sell stop 實際出場時間1996年12月18日
                             “紙上”出場時間1996年12月16日**BINGO收集整理**
在實際操作中,1996年11月27日可望順利進場。當日市場不活躍,成交價應在原訂計划9·70附近。按預定出場計划,預定出場價為11.51。
如果12月16日股票不是開盤跌停頓並保持全日無交易,而是逐步下跌,則可望在11·51附近出場。但是按實際操作情況,由於受評論員文章的影響,股市連續數日跌停板,使實際出場只可能在12目18日以後。假設實際出場價為12月18日中位價,即9·36,則出現以下情況(見下頁列表)。


 由此例可以看出停板制度對實際交易的影響。由於停板發生導致市場完全喪失流動性使一次獲利的交易成為虧損交易。而從系統檢驗的角度來說,盡管發生了連續跌停板,如果不在電腦中編入特別說明程序,則紙上作業仍有對短期操作而言不錯的獲利,但實際作業效益則會劣於紙上作業。

3、跳空。跳空是指價格無成交區段。價格跳空現象對交易系統檢驗的影響同停板相似,主要對趨勢跟進類系統以及按StOP進出場方式操作的系統較易產生影響。特別是對以開盤價作為進出場時機的交易系統影響最大。
當市場發生開盤跳空時,往往說明在兩個交易日之間有嚴重影響市場供求關係的事件(或資訊)發生或預期瞬即發生。這時如果投資入按STOP方式交易並選擇以開盤為進場時機,則經常會受到價格波動的不利影響。
在美國等國,開盤價是場內經紀人和場內交易人在開盤價格區(opening range)內對供求關係進行平衡後的平衡點。這一工作在市場實際開盤前進行。如果投資人指令以開盤價交易,那麼他實際得到的成交價並非事後公布的當日開盤價,而可能是開盤價格協議區內的任何一點且通常是對於他不利的一點。如果投資人選擇在實際開盤後下達指令進場,那麼由於跳空的產生是由於兩個交易日之間市場供求關係產生失衡或市場心理發生重大變化,市場在實際開盤後的短時間內往往是急劇變動時期,這一時段有經驗的投資家都了解通常是對場外投資人不利的進場時期。**www.irich.com.cn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因此,跳空行情增加,通常對投資人意味著交易成本增加。如果投資人使用較多的開盤進出場操作方式,在跳空行情增加的時期,則會顯著增加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在進行系統檢驗時如果資料中包括較多的跳空行情,這時如果使用開盤價作為所用的進出場價格,則會夸大系統的表現。
     例:某股市   某股
                         O         H         L        C
      19961217   7·29     7·97     7·29    7·29
      1997 312日   10·28    10·37     9·98   10·37
      1997 313日  11·41    11·41    10·37   10·95
1996年12月17日處於下跌趨勢中,開盤價處於當日最低價一端。
1997年3月12日,3月13日處於上昇趨勢中,開盤價接近當日最高價一端。
注意這時如果投資人的操作方向與跳立方向一致,則開盤時期的價格趨於對他不利,開盤時進場趨於增加交易成本。
盡管跳空行情對投資人的影響是有選擇性的、局部的,取決於投資人所用交易系統的類型,所選擇的進場時機和進場方式,但是跳空仍是一項值得投資人嚴密注視的市場現象。如果跳空行情出現的頻率提高,則說明市場流動力趨於不足,投資人應加強風險管理措施,並逐步減輕對該市場的參與程度。
在交易系統的研究檢驗過程中,研究者也必須充分估計到跳空行情時系統操作的不利影響。“最差”價位和時間進出場原則,基本上可以排除由跳空行情帶來的交易成本增加對系統實際表現的不利影響。
(三)回波效應
 
回波效應,是指資金進出場對市場價格產生的影響。回波效應的發生會導致交易成本增加。但是回波效應又不同於前面提到的“指令執行差價”,盡管兩者在性質上是相同的。“指令執行差價”一般是比較穩定的,可以預估的,投資人可以把它看成為回波效應的下限。也就是說,大額資金由於回波效應而增加的交易成本平均不會小於小額資主中的“指令執行差價”。
在交易系統的研究和檢驗中,必須首先確定該系統所操作的資金數額是否有回波效應。主要方法有:
1、經驗法。如果投資人具有豐富操作經驗,那麼憑經驗一般都可以判斷出回波效應的存在與否及其大小。在美國市場上,交易指令執行后投資人迅即得到一張確認單,以後並會有一張正式的核對單。投資人從確認單上就可以看出是否有回波效應。在投資資金量大的情況下,成交會成為批次成交。若成交批次越多,批次間時間間隔越長,批次間成交價格分布越分散,則說明回波效應越大。在我們目前的市場條件下,有條件的投資人也可獲得類似資訊並可據以進行判斷。
2、資料檢驗。主要按前文所說,對市場流動性進行詳細檢驗。**BINGO收集整理**
在上述兩個基本方法中,經驗法最為可靠。
投資資金是否會帶來回波效應,其結果對交易系統的表現有很大影響:
1、影響交易系統交易類型的選擇:如果交易系統屬於趨勢跟進類型或統計模式類型,則回波效應的存在會對系統使用有很大影響,表現在交易成本增加,進場時間加長,嚴重時會使交易系統無法使用。因為,此類模型對進出場的條件限制較嚴,一般要求進出場快速準確。
2、影響交易系統交易波長的選擇:如果回波效應還沒有嚴重到必須否定所選擇的交易系統類型,但是本身卻大到足以影響系統的日常操作,那麼系統研究者可以通過調整提高交易波長的方式來加以解決。
資金數量和交易波長的選擇關係為:資金的全部進出場時間應小於市場資料的間隔時間。例如,如果系統所指揮的操作資金不能在60分鐘內完成一次進場操作或出場操作,則從系統交易的角度看,則不適於以60分鐘資料為基礎的交易周期。
對機構投資人和大額投資人來說,注意排除回波效應對交易系統的影響十分重要。因為回波效應不但對交易系統的表現有負面影響,嚴重的甚至會使交易系統失去效用。交易系統的研究和檢驗必須充分考慮到回波效應帶來的交易成本及操作可行性。
 
(四)突發事件
 
突發事件,是指對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產生重大影響的突然爆發的事件。例如,戰爭、重大自然災害(如地震、核事故等),國家元首被刺、政變,等等。這些事件的特點是完全不可預測(如地震),或可預期時間極短(如戰爭),同時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對交易系統的檢驗來說,一個交易系統的檢驗資料庫必須覆蓋一個以上的突發事件時期。也就是說,對設計中的交易系統,除了要檢驗它在市場正常運行時期的表現外,還必須考察它在市場非常時期的表現。
對交易系統在市場非常事件時期的檢驗,應遵循以下原則:
1、“排除獲利的原則”。如果交易系統的操作信號捕捉到突發事件對市場的影響,即交易系統在突發事件時期是獲利的,則應當在交易系統的總體盈利表現中排除突發事件時期的獲利。也就是說,不把非常事件時期的獲利看成正常盈利,而是看成“意外之財”。例如,一個交易系統的操作信號如果與1987年美國紐約股市的大崩盤,與黃金與外匯市場在海灣戰爭爆發時的市場波動,與前蘇聯的解體與政變,與前蘇聯核電站爆炸等事件對市場的最初影響相一致,則應當在系統檢驗時扣除該時期的獲利。*BINGO收集整理**
當然,這不是說,一個好的交易系統,就沒有能力捕捉到突發事件的影響。恰恰相反,作者一直認為,一個好的交易系統,應當有能力捕捉到突發事件的影響。從投資哲學的角度講,市場上沒有任何突發事件是突然發生的。突發事件本身只相當一個“導火索”。如果它真正能夠對市場產生爆炸性的影響,必須在市場上有“炸葯包”本身的存在,即某種市場供求狀態的積累和發展。突發事件只能對這種已經存在的市場關係起到某種催化劑的作用。市場永遠只選擇它願意選擇的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永遠不能使市場作180度的大轉彎。突發事件永遠只能使市場在原先已決定的軌道上加速或減速行進。
但是,突發事件既然是突發事件,由要發事件所引致的獲利就是非正常非利,而不應該據此誇大交易系統的表現。
例1:1987年10月美國股市崩盤(見圖3一2)。在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五”之前SP500指數已經連續下跌兩個星期。整個跌幅為美國歷史上第二大股票指數跌幅。按期貨合約計算,跌幅超過每一合約6萬美元。
例2:海灣戰爭爆發前後黃金期貨價格(見圖3—3)。戰爭爆發前,以美軍為首的聯軍與伊拉克軍隊屯兵備戰。一些人認為按戰爭規律“炮聲一響,黃金萬兩”, 黃金價格被一些人預期看漲。但戰爭實際打響,黃金價格暴跌。如果觀察黃金價格長期走勢,海灣戰爭前後黃金價格一直處於疲軟走勢中,海灣戰爭未能改變黃金價格長期走勢。
2、“包括虧損的原則”。如果交易系統的操作信號不能捕捉到突發事件對市場的影響,同時又由於突發事件的發生而形成虧損則應當把該種虧損歸入交易系統的表現。這就是說,一個有實戰價值的交易系統,必須有能力抵抗突發事件對系統表現的不利影響,有能力承受突發事件不利影響所造成的虧損。系統研究者不能認為這是突發事件造成的虧損而故意忽略不計,從而有意誇大系統的表現。
一些有堅實統計學基礎的系統研究者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有意無意的忽略突發事件的影響,即“小概率”事件的影響。因為根據經典統計學理論,他們假設“小概率”事件的影響等同於“大概率”事件,同時只由於心理學規律的作用,即人們趨於認同對他們預期結果有利的事件,因此這些系統研究者所開發的交易系統,沒有特別的考慮和加強對突發事件的抵抗能力,導致這些系統在經過一段良好表現後最終無法承受該種沉重打擊而失敗。
一個有實戰價值的交易系統,必須做到即使不能在操作信號上捕捉到突發事件的有利影響,也要在風險管理上有能力抵抗突發事件的不利影響。一個交易系統在研究開發階段,不但要注意檢驗系統在市場正常運行期間的表現,而且一定要注意檢驗系統在市場非常時期的表現。一個交易系統在實際使用階段,不但要注意監測它在市場正常運行條件下的表現,並且一定要有有力的風險管理措施以隨時準備承受非常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BINGO收集整理**

 二、檢驗資料的準備

 
(一)檢查資料的完整性
 
檢驗資料的完整性準備應視交易系統的用途進行。除前文已提到的資料庫的長度標準以外,還應注意下列價格成分是否完整: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成交量以及對期貨合約而言的持倉量。在檢驗資料庫中,應當盡量做到無間斷、無遺漏。檢驗資料庫是否全部包括聽列電部價格成分,應視交易系統的性質而定。例如,如果交易系統只使用收盤價,則檢驗資料庫可以只包括收盤價。但是一般來說,雖然系統操作信號的檢驗可以口使用某一種價格成分,但是系統風驗管理規則的檢驗則必須使用全部價格成分。因此檢驗資料庫應盡量做到完整。例如,如果設定所用交易系統的操作信號只依據收盤價,同時該系統的風險控制操作也只使用收盤價,對用於期貨合約的交易系統而言,是根本不可行的。因為兩個收盤價之間的日間價格波動,振幅可能大到使交易保證金低到不符合交易所或經紀公司的約定,從而導致可能的強制平倉。
 
(二)檢驗資料的連接方式
 
1、股票資料。股票上市公司在股票價格達到某一水準後,為了方便交易和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有時會採取對股價以大小的做法,國外稱之為SPLIT(國內稱為“除權”)。當除權發生後,如果對股價不採甲適當的連接方式,則會破坏股價記錄的連續性。
美國等國對除權的處理方式是,以除權發生當日股價為基準,以分解比例為依據,對以前所有歷史資料按教學運算規則作技術處理,使得除權發生前後股價不發生間斷性跳動,同時在資料軟體中存入相應資料及公式,使使用者在必要時可根據需要使股價恢復其歷史實際狀態。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①保持了股價運動歷史的平穩性。②給使用者按個同情況相機處理的靈活性。
目前某些市場的資料商一般下對除權做任問處理,採取按實際市場價格記錄的做法。這種做法雖然節省了資料商的工作量和資料軟體的技術含量,但會給按技術分析方法做決策依據的使用者造成不便。
例1:對除權股價進行技術處理可保持股價運動平滑性(見圖3一4):
西南貝爾公司(美國太平洋證券交易所)。美國西部公司(美國證券交易所)。
圖中箭頭及數字表示除權發生日期及比例。注意除權發生後價格為現實市場所用實際價格,除權發生前標價為按比例降低後的價格。**BINGO收集整理**
例2:對除權不進行技術處理造成股價運動不連貫性(見圖3-5)。
注意由除權造成虛假的圖形下跌及虛假的指標下跌。
對除權前後股價進行枝術處理及不進行技術處理對系統交易方法有以下影響:
(1)實施股價的技術處理可使股價運動體現真買的歷史趨勢,不實施技術處理可破壞圖形表示股價運動的真實歷史趨勢。例如,前例所舉的西南貝爾公司與美國西部公司,其股價從1984年至1992年始終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這種增長勢頭從圖形上可以一目了然。相反,盡管某些股市一些聯系上市以來同樣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但是,增長勢頭越大,進行除權次數越多的股票,其股價越呈現一種水平移動的態勢。這種態勢不利於投資人從圖形上觀察比較股價增長的歷史趨勢。
(2)實施股價的技術處理有利於交易系統的研究開發、資料檢驗與實際操作。不進行技術處理的資料不利於交易系統的開發使用。
對於增長型股票而言,除了以基本分析為基礎的交易系統外,股價運動的間斷會對交易系統的操作信號產生重大干擾。例如,上例所舉某些股市某些股由不進行技術處理產生的價格噪音會破壞買入後持股策略的實施,導致交易系統可能產生虛假的出場信號,從而削弱交易系統的實際盈利能力。
因此,系統研究者對目前通行的在某些市場上不採用任何技術處理措施的原始股票市場資料,在系統檢驗的可考慮以下校正措施:
(1)按歷史資料對原始資料進行技術處理,消除人為因素造成的價格間隔。這種處理後資料是最理想的股票資料。因為它既保持了最新時段價格的原始性,又保證了歷史時段價格的連續性,從而既有利於交易系統的研究開發.又有利於交易系統的直接操作。
(2)如果無法對原始資料進行技術處理,那麼交易系統必須建立相應的除權發生前後交易信號的校正規則,以期盡可自地排除價格噪音的影響,包括對進場規則進行噪音發生後的補償,對出場信號進行延遲處理以及增加再進場規則,等等。
總之,由價格間斷造成的交易系統噪音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需要系統研究者認真加以區別和處理。
2、期貨資料。大多數期貨合約的合約約定壽命在兩年以下,實際交易活躍期的壽命在3個月以下。期貨合約資料的短期性質不利於運用技術分析方法以及系統交易方法的使用。因此,投資人為了檢驗和實際使用交易系統,必須根據某些技術原理時分別的期貨合約資料加以連接,使其已有足夠的使用長度。
如果投資人使用的是已經由資料商加以連接的期貨合約資料,則必須搞清資料商對資料連接所依據的原理和方法,以明了這種資料是否能滿足自己的投資需要。
對絕大多數期貨和約來說,絕大多數投資人僅集中交易最活躍的期貨合約,一般為最接近交割明的期貨合約。這一時期的交易對整個期貨合約而言最具代表性。因此交易系統的檢驗和使用應集中引為期貨合的交易的這一時段。**BINGO收集整理**
為解決期貨合約壽命較短下能滿足所需資料長度的矛盾,期貨合約資料可按以下連接方式加以延長:
3、連續資料。連續資料,是指將交易最活躍期的期貨合約依一定規則依次加以連接而成的合成資料。其合成方式最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依合約交割期日加以連接。每一合約到期,即開始最接近之下一合約。
(2)依特別指定日期加以連接。對最接近交割期日的合約,格定交割日前的某一日為準,作為停止合約開始新合約之日期。
(3)依合約交割期日,逐年更替。以交割期日為準,連接各年度同一交割月份的合約。
連接資料最主要的長處是具備可交易性,即每一最近期段的資料都是交易最活躍期間的合約資料,因此能夠最直接地反映該期貨品種的市場特征。
連續資料最主要的缺點是資料缺乏平穩住。由於期貨市場上商品供求關係的變化,倉儲成本的變化,資金成本的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經常使各個不同交割期的合約之間產生所謂“昇水”或“貼水”現象,即對同一期貨品種在不同交割期之間在同一交易日產生價差。在時期貨資料按指定方式聯接時該價差會使連接點出現價格空檔,形成一個跳空點。該種跳空點會對以技術分析為基礎的交易系統產生影響。
4、永久資料。永久資料,是指將最接近交割期前後
的兩個期貨合約依加權平均方法處理後,形成的期貨資料。永久資料由於對連接點前後的期貨合約經過加工整理,因此通常能有效地消除連接點上的價格跳空現象。永久資料具有良好的平滑性,非常適於技術分析及系統研究。
永久資料的主要缺點是不具備可交易性。因為永久資料是經過重新計算後得出的資料,不是直接的市場資料,因此無法據此直接進行交易。
系統研究者應當注意檢查根據永久資料開發出來的交易系統,是否對直接的市場資料具備完全的適應性。
 
三、確定檢驗的統計學標準
 
1、統計誤差。交易系統檢驗中必須盡可能地減少統計誤差。
根據統計廳準差與統計樣本數目間的反比關係,我們知道統計樣本數目越大,則統計標準誤差越小,檢驗結果可靠性越高。
為了保證統計檢驗結果的最低可靠性,一般要求統計樣本數不小於30。注意這里所講統計樣本不是指資料樣本,而是指完成進出場周期的交易樣本。例如,如果一個交易系統平均每20個資料樣本可發生一次完整的交易周期,那麼如果在周線資料上檢驗,檢驗視窗尺寸約為10~15年,即在大約10~15年的資料樣本中可得到30次左右的交易樣本。如果在日線資料上進行檢驗,則檢驗視窗尺寸的為3~5年。
2、自由度。自由度,是指統計學所講對檢驗結果置信度的衡量尺度。自由度為檢驗信號發生數目與交易規則數目之差。在檢驗信號發生數目不變的情況下,交易規則數目越多,則檢驗結果的置信度越低。
自由度是對系統檢驗的一個重要概念。由自由度的概念出發,可得出一個重要的投資學理意,即交易方法越簡單則交易結果越可靠。這也是為許多著名投資家所倡導的投資理念。系統研究者在對交易系統進行檢驗時,必須檢查系統的自由度水平。在交易系統的設計過程中,研究者應當盡可能地減少所用變量的數目及對變量的限制條件。因為每增加一個所用變量或對變量的限定條件,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系統檢驗的自由度就會相應降低,從而降低檢驗結果的置信度。**BINGO收集整理**
3、穩定性。穩定性,是指系統交易結果的一致性。系統交易結果的一致性越高,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系統在實際使用中的可靠性越高。系統的穩定性可由系統仿真的統計分布參數來確定。系統仿真結果的標準離差越小,則系統的穩定性越高。
由系統統計穩定性的要求出發,同樣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投資學理念問題。一派投資家提出:應盡量追求盈利的幅度,即應以個別交易的巨大盈利來補償多次小額虧損交易的損失。另一派投資家提出:應盡量追求盈利的頻率,即以盈利次數的壓倒多數來保證補償虧損交易的損失。
這兩派投資理念各有自已傑出的投資家作為代表,並且都有極為成功的實例。從單純統計學的觀點來看,後一派投資理念所指導的交易方法一般具有更高的統計穩定性。
系統研究者在系統設計和檢驗之間,必須明確自己遵循哪一種投資理念。這兩種投資理念由不同的追求目標出發,導致使用不同的交易規則、不同的風險控制技術以及不同的交易結果評價系統。

四、系統參數值的設定

 
交易系統檢驗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交易系統的內置參數值進行搜索比較,從而確定實際交易所用系統參數值。
系統參數值的搜索方法有多種,但常用的主要有兩大類別,即純資料型的搜索方式和純市場型的搜索方式。在純資料型的搜索方式中,常用的有以下方式:
1、網點。網點法,是指對系統參數值按預先設定的間隔,在預先設定的值域內,對所有可能的結合方式逐一進行統計檢驗。例如,設某一簡單交易系統的操作信號由兩條算術移動平均線的交點給出。設兩條移動平均線為MA1和MA2。MA1為短期均線,MA2為長期均線,設共進行6步搜索。設MA1的起點為3,步長為2,設MA2的起點為7,步長為3,並設MA2不少於MA1的兩倍。
圖3—6中所示每一網點,即要進行統計檢驗的每一種可能的MA1和MA2結合方式。


 網點法的優點是搜索到全局優化點的概率較高,並有可能同時搜索出全局優化點和局部優化點,從而避免把局部優化點誤識作全局優化點的錯誤。

網點法的缺點是計算量大。在變量增加的情況下,計算量很可能大到即使高速電腦也無法負荷。**BINGO收集整理**
網點法的另一缺點是由於缺乏理論指導,可能使搜索結果脫離市場實際及不符合實際的操作條件。
2、單點法。單點法,是指在參數值搜集過程中,每次只對單變量的參數值作步進式搜集,同時固定其他變量的參數值。當第一變量的搜索結束後,固定其優點,再依同樣方法對第二變量進行搜索。依此類推直至全部變量搜索完畢。單點法搜索過程中變量搜索順序依主觀認定的變量在交易系統中的重要性依序排列,以重要者最優先。
單點法搜索的優點是可大大節省計算量。單點法搜索的缺點是可能遺漏全局優化點,而只搜索到局部優化點。同樣,單點法搜索也缺乏理論指導,可能使搜索結果與實際條件不符。
純資料型的搜索方式還有其他若干種,這裡就不—一列舉。
作為市場型的搜集方式,如果系統研究者有相當的實際操作經驗,其結果往往比純數學方法更加實用可靠。在市場型搜索方式中,主要介紹以下市場周期搜索方式。
3、趨勢消除法。任何市場都必然存在市場周期。發現市場周期對成功地投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般,市場周期(包括經濟周期和自然現象周期)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1)重複性。市場周期波動依峰——谷——峰——谷的順序循環往復,周期測量可按峰——峰方式,也可按谷——谷方式, 或峰——谷方式測量。周期長度可按以上任何測量方式量取。
(2)可靠性。市場周期是最可靠的一種市場特徵。只要市場存在,市場周期就必然存在。根據現有資料統計,有的市場周期的存在可追尋至數百年前之久。
(3)獨立性。市場周期的存在不以經濟事件和政治事件的發生為條件,市場周期是由市場內在的運行條件所決定。很多投資人,包括很多投資書籍,強調經濟和政治事件對市場的影響,這是對市場機制及市場周期缺乏深入研究的結果。經濟和政治事件不但不是市場周期性波動的原因,相反,只是其波動的表征。重大經濟和政治事件,包括戰爭、災害、甚至政權更迭等,都只能干擾市場周期,而不能否定市場周期。即使在計划經濟的強制性外部條件下,只要市場存在,市場周期就必然存在。
發現市場周期,有多種可靠的分析方法,其中趨勢消除法是比較簡便的方法。趨勢消除法的原理是根據預先設定市場移動平均價格,計算出實際價格對平均價格的離散程度,並根據離散程度的波動測算出市場價格周期。
例:用趨勢消除法發現周期長度(見圖3-7)
英鎊。用趨勢消除法,可以發現長度平均10個月的市場周期存在。
趨勢消除法的明顯長處,是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排除價格噪音的干擾,使市場周期的判斷具有更高程度的客觀性。**BINGO收集整理**
4、波譜分析法。波譜分析法是一種發現市場周期的強有力手段。當市場存在兩個以上較強的市場周期時,使用趨勢消除法便有一定困難。因為趨勢消除法難以判定由兩個以上強周期相互影響而產生的價格波動是否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市場周期。這時使用波譜分析法便有突出的優點。波譜分析法可以較快地分解出市場存在的各強力周期。作者在討美國股票市場進行分析研究時,曾用波譜分析技術分離出美國股票市場存在60周和90周兩個中周期,這一結果驗證了許多美國投資家和經濟學家對美國股票市場這兩個強力周期存在的體驗。
但依作者使用波譜分析法的經驗,認為使用波譜分析法時應注意分析結果的市場邏輯是否合理。有時波譜分析的分析結果根據實際操作經驗較難給以合理的解釋。
波譜分析法的另一個缺點是要求使用者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和較強的計算手段,使缺乏教學背景和計算手段的投資人較難使用。
正確進行周期分析是合理運用許多電腦技術指標的前提。對於絕大多數以市場價格作為計算要素的技術指標來說,其技術參數的確定要以市場周期的發現為前提。
由於幣場周期一般具有多波長周期並存性,並且波長具有一定程度的擺動性,即一定程度的擴張和收縮,因此一般下宜把周期波長看成為一個確定不變的固定值。系統研究者可以結合同期分析技術與統計搜索技術,來發現比較合理的系統參數值。做法是,先對投資對象進行周期分析,求得周期波長,再以周期半徑為中心,向上和向下進行統計搜索。這樣通常可以較快較可靠地獲得具有實戰價值的系統參數值。
 

 五、交易系統的檢驗內容

 
當系統研究者根據不同的系統參數值對統計資料庫進行交易規則的電腦交易測試之後,其檢測結果應注意包括以下方面:
(一)凈利
 
凈利,是指交易系統在檢測期間扣除交易成本和交易虧損之後的凈獲利額度。凈利是一個絕對額度概念。系統研究者在對不同交易系統,不同交易對象,不同參數所獲得的凈利額度進行比較時,應遵循以下評價原則:
1、任何凈利為負值的交易系統都不能作為實用的交易系統。
2、凈利額並非越大越好。
研究者應注意對凈利來源進行分析,觀察盈利交易與虧損交易的分布是否均勻。一般來說,研究者應對凈利來源集中於個別巨大獲利交易的現象引起注意,因為這說明交易系統可能不是一個穩定的交易系統。**BINGO收集整理**
 
(二)最大盈利交易和最大虧損交易
 
最大盈利交易和最大虧損交易,是指已完成交易樣本中最大一次的盈利額和最大一次的虧損額。最大盈利與最大虧損給系統研究者和使用者提供了重要的系統質量資訊,如果最大盈利與平均盈利差距過大,則應視最大盈利額為偶然事件。
如果最大盈利額占總盈利額中的比重過大,則應懷疑系統的實際盈利能力和穩定性。如果最大虧損額與平均虧損額之間差別過大。則應進一步檢查系統的風險控制能力,以確保系統有足夠的能力抵抗巨大的突發事件的影響。如果系統檢測中同時存在個別巨大盈利和個別巨大虧損,研究者可扣除個別巨大盈利並同時保留個別巨大虧損,以觀察在該種條件下系統是否仍然盈利。如果系統在重新設定的條件下仍能獲利,則系統的信任度可大大提高;後之,如果系統在重新設定的條件下不能獲利,則系統不是一個可信任的交易系統。
 
(三)最大連續盈利次數與最大連續虧損次數
 
有經驗的投資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即盈利與虧損有時有集中現象,有時投資人連盈不虧,有時投資人連虧不盈。這是因為,如果一個投資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投資哲學和操作規則,則該方法與市場形態的適應性有時呈周期性的正向和負向變動,出現適應與不適應的周期性波動,從而出現有時顯得多,有時虧得多的現象。同樣,如果一個投資人沒有自己的投資哲學和操作規則,其投資操作方法帶有相當程度的主觀隨意性,這時他的輸贏基本上是一個隨機事件。從統計學的觀點看,隨機事件的發生有時也出現集中現象,從而表現為有時贏得多,有時輸得多的現象。當然,對該類投資人而言,只要交易次數足夠多,則最後必須是輸得多。
最大連續盈利次數與最大連續虧損次數對有經驗的系統操作者是極重要的資訊資源。它為系統操作者進行風險控制提供了極重要的依據。例如,如果在系統樣本值足夠大的情況下,最大連續盈利次數為5次,最大連續虧損次數為4次。則系統操作者在連續盈次達到4~5次之時,便應採取積極的防御態勢,比如開始減輕每次交易投入的資金額度,使投資額度回復到第一次盈利的水準甚至低於該水準。同樣,當系統連續虧損3~4次時,甚至5~6次時,投資人不但不應對所使用的交易系統喪失信心而放棄繼續使用該系統,相反,投資人應當更有信心,應當採取更積極的進攻態勢,如開始逐步增大每次交易的資金投入量,甚至開始使用加倍技術。
在美國西部的拉斯維加斯賭城和東部的大西洋賭城,比較受小額賭客喜愛的有老虎角子機。我們經常看到有經驗的賭客和沒有經驗的賭客的區別。一般來說賭客都喜歡站在別的賭客身邊看一會兒(當然這種行為為賭場所禁止)然後再選擇自己玩哪台機器。有的人看到別人嘩啦嘩啦拉下很多錢並興高採烈地起身離去後,便接手這種剛贏過大筆賭資的機器。另一類人則剛好相反。他們看到有的賭客輸光了換來的賭資而失望離去後,便插手這種剛剛輸過大筆賭資的機器。很顯然,這後一類賭客有著更豐富的經驗和更強的心理素質,因為從統計學的角度看,在連續輸的機器上出現贏的事件的機會要高於在連續贏的機器上繼續出現贏的事件的機會。**BINGO收集整理**
投資人在投資活動中應遵循同樣的統計學原理。
下面我們舉例說明在交易系統的使用中,投資人應以何種心態來對待系統的連續虧損事件。
以作者本人使用的某市交易系統為例。該系統對市場指數價格波動底部的搜索過程是100%客觀的,沒有任何主觀判定因素在內。

1、以某市第1次下跌期

第一次底部搜索 附近一第一次搜索成功。

2、以某市第2次下跌期
第1次底部搜索 附近——第1次搜索失敗。
第2次底部搜索 附近——第2次搜索成功。
第3次底部搜索 附近——第3次搜索成功。


 

3、以某市第3次下跌期
第1次底部搜索 附近——第1次搜索失敗。
第2次底部搜索 附近——第2次搜索成功。


 


4、以某市第4次下跌期:

第1次底部搜索 700點附近——第1次搜索失敗
第2次底部搜索 540點附近——第2次搜索成功
第3次底部搜索 840點附近——第3次搜索成功
第4次底部搜索 940點附近——第4次搜索成功


 

底部搜索信號失敗,是指信號發生後指數未上昇至信號發生前制高點並跌破原低點。
底部搜索信號成功,是指信號發生後指數昇破信號發生前制高點。
再次搜索行動在前次搜索信號失敗後或前次搜索信號成功後進行。
從該交易系統的操作表現可以得出以下重要資訊:
1、當底部搜索信號發生失敗情形時,搜索信號成功的發生機會會大大增加。這時,投資人不但不應因此而失望,反而應當更加具有信心。**BINGO收集整理**
2、搜索信號失敗的情況發生後,搜索信號成功時上昇浪的力度趨於增加。
由以上重要的統計資訊,我們可以知道,如果按照該交易系統底部搜索信號的統計規則,配合相應的風險控制操作規則,則操作最終虧損的可能性趨於零。
從以上操作實例作者想進一步強調指出,最大連續盈利次數和最大連續虧損次數是交易系統得出的極重要的統計資訊。該統計資訊配合以相應的風險控制規則,可以使交易立於不敗之地。而該統計資訊,是系統交易方法以外的任何方法都無法得到的。
從該交易系統對某市底部的搜索過程的實際表現看,從1992年至1997年4月,共有10次底部的搜索過程,其中失敗3次,成功7次。
對成功搜索信號而言:
      第 1次      460點~386·85點<80點
      第 2次      850點~774·54點<80點
      第 3次      360點~325·89點<40點
      第 4次      560點~524·43點<40點
      第 5次      540點~512·83點<30點
      第 6次      840點~754·10點<90點
      第 7次      940點~855·84點<90點
可以看出,由交易系統給出的市場底部確認點與市場實際最低點相比,平均保持在相當接近的程度之內。由於交易系統執行的是百分之百客觀的搜索識別過程,從而完全排除了市場心理因素和操作者心理因素的干擾,並且完全排除了各種市場資訊噪音的干擾。因此,由交易系統執行的識別過程,其效果往往大大優於由投資人主觀進行的識別過程。
 
(四)最大投資本金損失幅度
最大投資本金損失幅度,是指投資本金峰谷間的差額。這一資訊對期貨投資人尤其重要,因為投資人據此可以控制投資數額以保證足夠的交易準備金。
對機構投資人來說,這一資訊同樣也很重要,因為它是控制投資組合的重要資訊。對投資基金經理來說,這是控制現金準備的重要資訊。同樣,這一資訊是投資人選擇交易系統或選擇投資市場的重要依據,如果投資人認為從心理上和資金上無法承受檢測出的最大投資本金損失幅度,則投資人不適於使用該交易系統或進入該投資市場。
 
(五)總交易次數
總交易次數指對交易系統評價期內盈虧交易次數的總和。從統計學的觀點看,為保證統計檢驗的有效性,總交易次數應當不少於30次。
 
(六)盈利次數比率與虧損次數比率
盈利次數比率,是指盈利交易(扣除交易成本之後)次數對總交易次數的比率。虧損次數比率,是指虧損交易(扣除交易成本之後)次數對總交易次數的比率。該比率是反映交易系統所依據的投資理念的主要指標。**BINGO收集整理**
投資也是一種商業活動。很多著名的投資家都曾指出,只有當投資人把投資活動當成一種實實在在的商業活動並切實遵循商業活動的游戲規則之後,投資人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投資技巧並有效控制自身的心理波動。任何商家對利潤的獲取部必然在下述兩個原則之間取其一:一是“薄利多銷”原則; 二是“暴利”原則。很多商家以為“暴利”是致富捷徑,實在是一種錯誤觀點。任何人如果潛心研究過世界著名企業的發展史,都可以看到“薄利多銷”的經商原則貫徹其中。像著名的快餐連鎖店麥當勞,一個漢堡包的盈利只有幾分錢。像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一輛1萬~2萬美元普通汽車的利潤只有幾百美元。正是靠這種百分之幾的“蠅頭小利”,它們才能發展成世界上最頂尖的跨國企業。
投資活動也是如此。有人倡導“以一次巨大盈利補償九次小額虧損”。這種投資理念是相當危險的,但是是大多數投資民眾所遵循的。一個穩定的交易系統,至少應當使盈利次數比率大於50%,即“盈多虧少”。系統研究者在系統檢驗時,如果發現盈利次數小於50%,應當首先檢查系統設計的交易策略思想,看其所遵循的投資理念是否與自己相近。這樣說,並非是說盈利次數比率小於50%的系統不是盈利系統。該比率小於50%的系統也有可能成為相當好的交易系統。但是,當盈率小於50%時,系統在市場分析上已不占優勢,而是依靠風險控制技術取勝。顯然,如果一個系統既占有市場分析優勢又占有風險控制優勢,則會有更大的安全性。
 
(七)平均盈利額對平均虧損額之比
該比率指扣除交易成本後比率。這是一個相對尺度。該比率的適當程度取決於前述盈利次數比率的高低。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平均盈利額對平均虧損額之比應當高於1:1。隨著交易系統盈利次數比率下降,該比率必須相應提高。
交易系統的檢驗還可包括其他內容,可由研究者根據需要設置,如盈利高差分析,以用來進一步考察系統的工作穩定性;毀滅性概率分析,以用來進一步考察系統對最壞環境的抵抗能力,等等。
 
六、交易系統檢驗報告
 
交易系統檢驗報告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系統逐次交易記錄和系統綜合評估報告。這裡應當強調指出,系統逐次交易記錄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細心的系統研究者發現許多系統綜合評估指標中看不到的問題,有時如不解決,可能會在系統的長期使用中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有交易系統研究和使用經驗的投資人都會深切體會到交易系統檢驗報告的重要性。由於人的視覺誤差、記憶誤差及心理誤差,人們傾向於肯定自己事先已有傾向性的事物。因此對幾乎所有的人來說,都很難在對某一事物評判的時候保持真正的公正性。在交易方法的研究上,投資人非常容易產生某種偏愛或傾向性。例如,有時投資人在數次觀察到某一技術指標的精確表現或某一價格模式的預測功能後,便會認定其有效性。但是,有電腦系統研究經驗的投資人都會有這樣體會,很多時候用肉眼觀察到的某些成功率很高的分析技術,電腦檢測結果卻截然相反,表示其只有相當低的成功率。總之,只要電腦程序輸入正確,電腦檢驗是最公正的。投資人必須認真分析交易系統檢驗報告,以觀察電腦檢測和本身的預期有何種差距,進而分析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BINGO收集整理**
1、系統檢驗報告舉例之一。下面列舉的是“波濤SP500指數期貨2號短線交易系統”的實際操作信號記錄。這裡強調指出:
(1)該記錄不是電腦模擬交易記錄,而是市場實際操作信號記錄。因此其有效性是無可置疑的。由於該交易系統實際操作評估報告格式與內容與電腦系統檢驗報告相同,因此這里用來舉例說明。
(2)這裡使用市場實際操作信號記錄而不是電腦檢驗記錄,和前文列舉某股市交易系統一樣,是進一步強調系統交易方法比較主觀型的投資操作,在投資效益上可獲得高度穩定性,從而具有不可替代的長處。
該例中的短線交易,是指進場後當天平倉或隔夜平倉。

例SP500指數期貨短線交易系統(2號系統)實際操作信號統計:

1995年12月~1996年5月 [1點=5美元]

    時間           進場   出場 盈(+)/虧(-)點數:        時間           進場   出場 盈(+)/虧(-)點數:


 時間           進場   出場 盈(+)/虧(-)點數:        時間           進場   出場 盈(+)/虧(-)點數:


 

規則:交易盈虧1點=5美元
交易時間長度:6個月
總交易次數:79次
    其中:盈利次數66次   虧損次數:13次
盈利凈點數:12700-(1825+553)=10322點
    其中:盈利點數:12700點   虧損點數1825點
手續費折合點數 7 X 79(次)=553點
總平均每次交易凈盈虧:130點
    其中:平均盈利額度:192點
          平均虧損額度:140點
盈利交易占總交易次數比率:83·5%
盈虧額度比率:1·37
最大連續盈利次數:12次**BINGO收集整理**
最大連續虧損次數:2次
最大單次盈利額度:1580點
最大單次虧損額度:1200點
最大投資本金損失額度: 1207點折合6035美元
6個月交易凈利潤率:258%
從以上綜合分析指標著,該交易系統是一個相當穩定的系統。由總數79次交易樣本可以推斷統計檢驗的有效性。
該系統有抵抗災害性事件的能力。由虧損情況看,主要虧損來源於一次逆於操作方向的大幅跳空開盤,造成1200點損失,占6個月虧損總額的67%。而從盈利情況看,盈利交易分布比較均衡,同時盈利次數比率達到83·5%。
這一次災害性突發事件同樣影響該期間盈虧額度比率(為192/140=1.37),如果不發生此次市場突發事件,盈虧額度比率可達3.69(=192/52)。一般該比率超過2就可以認為是一個比較高的比率。
該系統充分體現了“薄利多銷”的經營原則。由於該系統對自身的市場判斷能力深具信心、因此以頻繁交易取得大量統計樣本來求得統計穩定性和有效性。
該系統所依據的投資哲學同樣相當穩固。它有機地結合了趨勢交易和反趨勢交易兩大投資流派的長處,從而保證它能夠取得較高的勝率。
2、交易系統檢驗報告舉例之二。該列是由作者本人進行由電腦執行的交易系統檢驗報告。該報告格式系由電腦整理印出。
交易對象: 美國豬肉期貨合約
資料長度:10年(1983年至1992年)
交易系統:簡單算術移動平均線系統。
注意: 這並不是作者本人實際使用的系統 而是單純為說明交易系統檢驗方法的舉例。
參數:9期平均線,18期平均線
系統特徵:連續交易方式
分析報告由以下部分組成:
(1)綜合分析報告,包括總體分析,做多交易分析 做空交易分析。
(2)交易細節帳。**www.irich.com.cn交易之路收集整理**
(3)交易信號標識圖,在圖中“1”指“買”,(做多或做空平倉),“一1”指“賣”(做空或做多平倉)。
由交易系統在周線上的表現看,趨向於認為是一個盈利系統但因為交易次數略不足(24次)故此有所保留。值得注意的是,總體盈利的來源基本上以做空交易為主,做多交易基本上只達到保本水準。
從總體上看,這不是一個好的交易系統。由最大單日帳戶損失金額18584美元。可知帳戶資本金最低額度應不低於18584美元 而10年間凈利總額為 20980美元,凈收益率僅為 113%,折合年單利為11.3%,年復利為7.85%。
從分析報告也可以明顯看出,移動平均線在捕捉長期趨勢上有長處,但在盤整行情中易遭受損失,在分析報告中,盈利交易的持單時間長度平均約為虧損交易的兩倍,說明平均線系統要求價格波動波長長於平均線的參數定義長度。
(表3-1略)

《系統交易方法》第四章 交易系統的優化與噪音控制

第四章 交易系統的優化與噪音控制
 
交易系統的優化,是指在對交易系統的參數值作進一步調試使之達到最佳狀態的過程。交易系統的憂化可選擇在交易系統完成初步電腦檢驗,並確認具有實用價值之後進行。對電腦交易系統是否進一步進行優化,不同的系統研究者有不同的投資理念,總體上分為兩大派別,即贊同優比和反對優化兩派。贊同優化一派認為交易系統經過優化過程可使系統參數達到最佳工作狀態,因而可使交易系統發揮最佳效益。反對優化一派認為市場周期與市場特征通常都具有某種程度不穩定性,優化過程會使電腦交易系統喪失“抗病力”,使交易系統無力抵御未來的市場變比,因此交易系統的調整不應追求“最佳”,而應追求“次佳”。
作者依據長期研究和使用計算價交易系統的經驗,認為關鍵問題不在於是否對電腦交易系統進行優化,無論是對交易系統進行優比也好,或者完全不作任何優化也好,關鍵在於對電腦交易系統噪音水平的控制。如果交易系統的噪音水平已達到預期控制標準,則完全不應進一步優化。如果通過優化也達不到預期噪音控制標準,則必須修改交易系統。若修改後仍達不到噪音控制標準,則必須放棄該系境。**BINGO收集整理**
 
一、優化陷阱
 
對缺乏電腦交易系統知識的投資人而言,最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陷入“優化陷阱”。很多商業化交易系統的設計者或推銷商有意設置優比陷阱,而一些投資人由於利益欲念的驅使,也樂於墮身“優化陷阱”。
所謂優化陷阱,是指系統設計者根據測試資料的統計特征出發,使交易系統參數甚至系統規則與資料庫達到相當接近的擬合,從而使交易系統對投資人有更強的吸引力這一種做法。“優化陷阱”最主要的特征是從測試資料出發,而不是從投資理念出發來進行交易系統的安裝調試。
如何識別是否存在優化陷阱?依作者的經驗,可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注意噪音水平是否過低。噪音水平過低可視為一種警告信號,即可能存在過度優化現象。②注意全局優化點與各局部優化點的統計分布,看其峰值是否偏離過遠。若偏離過遠,應警惕可能存在過度優化現象。③進一步對交易系統進行“前瞻檢驗”。一般,過度優化的交易系統難以通過“前瞻檢驗”。④對交易系統進行多市場檢驗。一般,專一化的商業性交易系統都極可能存在優化陷阱。例如,如果一個商業化推銷的交易系統定義只能在某一持定市場使用,如市場上出售的馬克交易系統、黃金交易系統,等等,投資人都應有高度警覺。
一個好的交易系統,應當可以略加改裝便可運用於不同的市場。如前文列舉的SP500指數期貨交易系統,其他股市交易系統,其設計原理是相同的,只在結構上略有差別以適應不同市場的不同特性。上述系統不但可交易SP500指數期貨和其他股市,還一直用於國內外其他商品期貨交易。
優化陷阱的本質是心理陷阱。一般投資人,包括系統研究開發人員在內,都在潛意識層面上存在一種欲念,即“又贏不輸”的願望。雖然在實際投資活動中,一般人可以被迫地接受“風險”的概念。並把風險作為投資活動的一種成本,但在潛意識層面上來說,卻難以接受這樣的概念。人從本能上說,有一種希望“不勞而獲”的欲念。像在美國、中國、台灣、香港以及其他一些地區反覆出現的瘋狂高利集資騙局,像那種反覆出現的有獎銷售狂潮甚至那種大量的充斥市場的致富祕籍類書籍,都是在反映並在利用著人的這種慾念。**BINGO收集整理**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從出生以後接受的一系列教育的主導思想即是“回避風險”。從家庭教育到幼稚園教育,進一步到正規學校教育,以及社會各種媒體的影響,其教育的主流集中為一個“不”字,即教育人不要做什麼以便最終能夠獲取什麼。這裡不詳述這些研究成果。總之,由人的本性出發,由人的教育體系出發,由人的社會影響出發,一般人在意識層面上得到的是“有勞有得”的原則教育,但在潛意識層面上得到的卻是“不勞而獲”的實際信號。
在電腦系統檢驗過程中,由於檢驗過程是一個實驗條件完全可以控制的模擬過程,人的這種“貪慾”缺少了制約條件,便很容易轉化為意識層面的思維活動,變為追逐“完美”結果的實驗過程。如果一個人回想內心深處,存在“如果有可能,最好還是能夠不勞而獲”這一類願望,便是存在這種心理缺陷的證據。
電腦交易系統的優化過程,有一個“度”的界限,超過這個“度”的界限,優化過程就會危害交易系統的實用性。而這個“度”的把握,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欲念的“度”來控制的。投資人只有在潛意識層面上有效地控制住具有負面影響的貪欲,才可能有效地開發利用電腦交易系統。
 
二、交易系統的優化
 
交易的優化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微調交易規則和微調系統參數值。
 
(一)微調交易規則
 
微調交易規則,是指在不改變原有交易規則性質的前提下,增減系統變量或增減系統限制條件。這些修改的目的是改善原定交易規則的工作條件,而不是改造成新的交易規則體系。因為這樣,就使原有被檢測的交易系統轉變成新的交易系統,從而具有不可比性。例如,在美國豬肉期期貨市場檢測的簡單平均線交易系統,如果研究者打算進一步改善其表現,除微調系統參數值以外,還可在交易規則上進行修正,如把連續交易方式改變為非連續交易方式,增置濾波裝置,增置信號確認裝置,等等。這些都沒有改變原有交易系統的工作原理,只有改變了原有交易系統的工作條件。
 

(二)微調系統參數值

 
系統多數值在前文提到的確定交易系統檢驗方案的步驟中就已進行過篩選。交易系統優比過程中的參數值微調過程是在進一步明確優比目標的前提下,進一步對參數值的值域範圍進行比較確定。
系統參數值在確定系統檢驗方案時的選定過程,其主要標準是考慮其是否符合對象的市場持征。這時的著眼點不是側量於系統自身的工作狀態,而是投資對象的自身特點以及交易系統的工作能否反映這些特點。例如,像前文提到的其他股票交易系統,系統參數值的最初確定過程中首先要發現市場周期的波長。這一波長的確定要符合市場供求關係變化的基本特徵及市場參與者心理變比的基本特征,而不是接受純數學的搜索結果。一些研究者在這一搜索過程中完全脫離實際投資經驗給予的指導作用,這種做法是危險的。
系統參數值在系統優比過程中的微調過程,其主要原則是以選定的參數值為中心進行微調,而不是重新進行全面搜索。在這一微調過程中,如果系統優化目標沒有跳躍式變動或顯著變化,則說明系統工作有相當穩定性;反之,如果系統優化目標有顯著變動,則說明系統結構存在內在不穩定性,需要系統研究者從根本上重新考慮。
以前面列舉的簡單平均線系統為例。**BINGO收集整理**
對原有均線1(MA1),和均線2(MA2)的原設定參數(9,18)為中心上下搜索,以總凈利潤為目標,得到矩陣圖:

表4—l中數字為設定MA1、MA2後所獲得總凈利潤(美元)。從該表中可以得出以下觀察:
1、原參數值設定(9、18)基本合理。優化過程中所獲得各對應總凈利潤圍繞原設定值所獲得總凈利潤(20,980)擺動。
2、優化搜索過程中未發現穩定的優化點。如參數值(9、16)所獲得(32 580)、參數值(10,16)所獲得(31,204)以及(9,19)所獲得(30,056)都缺乏穩定性,表現為明顯的峰值狀態。
3、當 MA1的參數設定小於 7以後,交易系統的工作表現顯著惡比。
因此結論為:
1、該交易系統參數值不需進一步優化。
2、該交易系統可能缺乏內在穩定性。可考慮通過增設內置過濾裝置或內置控制規則的方式來增強其穩定性。
3、市場價格波動波長縮短對該系統的表現有強烈的負面影響。因此,如果該系統不能進一步配備內置市場周期波長自動跟蹤及自動調整裝置,則不直單獨使用。
三、交易系統的噪音控制
 
把交易系統的噪音水平控制在一個適度範圍內是成功構造交易系統的關鍵環節之一。作者根據長期研究和使用交易系統的經驗,認為正確地形成投資哲學和準而地控制噪音水平是成功地構造交易系統的兩個最重要的環節,這里所說的噪音,是指廣義上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噪音,即人在有目的活動中所必然遇到但本身並不用望其發生的信號或干擾。
在系統交易中,由交易系統給出的虛假信號即為系統噪音。在包括投資領域在內的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中,只要人的活動是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重複進行,這種重複過程就必然產生虛假信號或干擾.也就是這裡所說的廣義上的噪音。按照經典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數干年來人們一直把噪音(或差錯)看為異於研究對象本質的、外在的強加的某種現象。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人類對噪音現象一直從本質上採取排斥態度,並以增強預期信號為主要手段達到減弱噪音信號的目標。在交易系統的檢驗中,系統優比的過程和方法反映的正是這種經典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尼在系統優化過程中,研究者期望達到增強有效信號強度的目標以期壓抑和排除噪音信號。**BINGO收集整理**
按作者的看法,直到20世紀60年代Chaos理論建立之後,人們才可能以一種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看待人類社會和科學活動中的噪音現象。
根據Chaos理論,噪音的分布有如下特徵:
1、噪音分布既是隨機的(random),又同時具有集串性。
2、噪音分布的上述特征在直到無限小的時間層次上同時存在。
根據以上認識,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任何層次上,人類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噪音現象。人們必須接受噪音現象不可避免這一前提。
2、在噪音控制戰略上,人們不能用無限增強有效信號的方法來排除噪音。人們必須接受有效信號的一定強度,並以大量重複的方式來發現和控制噪音。
Chaos理論從科學的世界觀上和數學基礎上準確地解釋了為什麼對交易系統過度優化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根據Chaos理論對噪音分布特徵的描述,我們知道在過度優化的過程中,研究者尋找到的僅僅是分布有清潔信號的時間區段。但是由於噪音分布的集串性,噪音信號集串必然在其他時間區段上存在。因此,當系統交易到該時間區段時,必然會遇到連續的信號干擾。由於過度優化過程使系統使用者沒有相應的操作策略準備,因此當該種連續干擾發生時,極易遭致交易失敗。
由Chaos理論對噪音現象的解釋告訴系統研究者一個原則,即任何交易系統的成功都必須以一定程度的失敗信號的存在為前提。交易系統的成功不在於所產生信號的“清潔性”,如某些商業化交易系統企圖使投資人相信的那樣。交易系統的成功在於使噪音信號的總體水準能得到有效控制。交易系統所產生信號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清潔”,恰恰是保證交易系統成功的關鍵。
根據作者多年的經驗,交易系統的噪音水平控制在10%~30%是較理想狀態。噪音水平低於10%時,研究者應警惕過度優化現象的存在。這時,系統研究者可採取加長時間視窗或進行多重市場檢驗的方式來進一步觀察噪音水平的變比,以期排除過度優化現象。當噪音水準高於30%時,一般認為嗓音干擾過大。同樣,研究者可以加長時間視窗或進行多重市場檢驗,以觀完噪音過大是否是全局性現象或局部性現象。如果判定矚於全局性現象,則暗示系統設計理論可能存在結構性缺陷,需要作進一步修改。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1,8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期股雙贏 |
此分類下一篇:《系統交易方法》交易系統的後期維護 第五-八章
此分類上一篇:Way of the Turtle, Way to Go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