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26 23:05:51| 人氣1,90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過去、現在、未來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山大學財管所
心之齋(Order)

許多東西都呈現出「非線性的發展」,舉凡政治的發展、市場的行情、選情的變化、民意的潮流、人生的起伏、個人想法的變化……等,因此對於「非線性」的發展在預測中極為難以處理,我們所能使用的工具並不多元,常見的處理方法則是使用「二項樹」(Binominal Tree)來做分析,引入機率值來探討可能的變化,選擇權等相關的金融工具即是使用引入上漲與下跌機率來分析其價值變化,賽局(Game Theory)也是以二項樹來分析各種情境來推出各種可能的均衡結果,若情況稍微複雜我們常使用的分析工具為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蒙地卡羅模擬(Mente Cavlo Simulation)來處理,一言以蔽之,我們總是希望引入這些工具來降低對不確定性的判斷(Uncertainty)來做出客觀的決策,換言之,我們即希望能將「非線性的發展」轉換為「線性模式」來探討,但可惜的是統計學的極限即是能找出可能的參數在哪裡,但並不能百分之百的告訴我們參數必然如此發展,統計學最大的好處在使用「可能性」的語言來回答尚未發生的事情,但從未告訴我們其「可能性」真正會落在現實上,難怪有人嘲諷統計學是最大的謊言,因為製造數據與解讀數據的還是持有數據的人類,探討完上述所謂的「非線性的發展」。

再來看看我們可以假設為「線性發展」的時間,在大部分的人皆把時間視為直線發展:由過去累積呈現在,現在引領至未來,未來走入過去,線性假設的時間,把時間區分為三大塊:過去、現在、未來,我們在其假設下,是站在現在遠眺未來、緬懷過去,對於這樣的假設當然有許多哲人並不滿意,因此提出批判,舉凡存在主義,認為現在這個時點為最重要的時間架構,沙特也說:「我所說的存在先於本值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指的是,人首先存在,然後就自己對抗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同時又限制自己。人是很簡單的,我們說簡單並不是說他靠自己的意識到自己而存在,而是說,他想成為什麼就為什麼。」海德格也說:「再這個時代,關於人的各種各樣知識比以往時代都多,任何世代都沒有像我們這個時代那樣,以如此時刻和感人的方式論述對人本身的認識。任何時代都不能如此迅速而直截了當對地提供這個知識。但是,另一方面,任何時代都沒有像我們這個時代那樣,對人類本身如此缺乏認識,再也沒有別的時代,比今天更加把人變成值得懷疑的東西。」存在主義認知人類存在的意義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經由我們計畫不斷地再創造自己。人類是處於一種持續在轉換、凝聚、演進,以及成形的狀態中。成為一個人的意義是指,我們不斷在發現與明白我們存在的意義。身為一個人,我們一直向自己、別人和世界提出質疑;雖然我們所提出的特殊問題會隨著人生不同的發展階段而改變,但基本的主題卻不會改變。我們提出問題像「我是誰?我一直是誰?我能變成誰?我將去何處?」等等並沒有預先存在設計,也沒有預先已選定好要給我們的意義(Fischer &Fischer,1983)。簡言之,存在主義侷限「現在」當下的自我,因此切隔「過去」、「未來」,而對於過去與未來一概不論,常用的說詞有:「人往往如此無恥,不斷地拿往事來詐欺現在」、「未來只是人對外在的感覺認知,只是突顯自我的存在技巧。」因此存在主義的對存在最終關懷在:自由(Freedom)、意義(Meaning)、孤獨(Lonely)、死亡(Death)等四個議題呈現「現在」存在的本質,對於存在主義最大的批判在於過去的累積形成現在,否定過去?未來如何接續現在呢?

相對於存在主義對「現在」如此愛好,有一群人積極於「過去」的回溯,那群人是歷史學家、考古學者、訓詁學者……等,他們希望重回「過去」的重大事件,用其現在所殘餘的資料來還原過去的完整事實,而「過去」為何如此的受人爭議與愛不釋手呢?原因在於爭吵「現在」的正統之位,細數中國歷朝,就可以明白這群人的重要性,當朝代的轉換,開朝的國君最重要的事情是修撰前朝的歷史,對於前朝的歷史總是有「正史」與「稗官野史」之爭,無謂地是說明了「過去」的事實為何在這些學者的口誅筆伐的重要性,怪不得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在歷史上的春秋之筆,能影響後世人對今世人的評價,推演至國家層次,歷史記載一國的時間性行為,領土的統治者轉換與正統性和合法性在何處?因此中華民國才會成為今日最大的迷團,為何會大玩文字遊戲說:「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中華民國在台灣」、「中國是世界人的中國」等無疑在宣誓到底誰的歷史觀才是具有「正統性」與「合法性」?誰的過去才能延續到現在?那過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大概是一些發生過後的事實集合體,往者,不可追之特性,但卻有黏滯的特效,與現世如膠似漆,不可分離,而這些的事實解讀還原則成為史家等學者的使命,但對於「過去」的考究推演並非是容易的事情,故史家司馬遷作史記曾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來說明回古溯今所需的涵養。

更有一群人汲汲營營於「未來」,他們一生的工作都是在探討未來應該會怎麼變化?潮流在哪裡?趨勢是什麼?因此我們應該要怎麼因應,這群人是當今最為捧紅的一群人,舉凡經濟學家、成功的企業家、首席分析師、各種領域表現卓越的科學家,換言之他們是在現世中獲得掌聲最響亮的一群人,在於他們優秀的技能與卓越判斷能隱約地看出未來的水晶球,並說出預言家之言語,我們對他們的敬佩來自於以過去的眼光與經驗法則來衡量其對未來的論述,說起來,一直想處於「未來」並非一件易事,一個變數是人類預測的極限,何況是許多變數混雜交錯?但對於這群「未來」學家,總是能推陳出新地說出趨勢在哪裡?「未來」在何處,他們的目的其實很容易揣測,即在於市場上的影響力,因此市場也投予相對的報酬,建購「期貨市場」(Future Market)來歡迎他們的加入,他們的看法隨時會牽動「期貨市場」的走勢甚至影響到「現貨市場」變化,他們的言語簡單卻尖銳,總是引領著「未來」朝他們心目中的「未來」變化,他們的聲音可以成為「未來」的發言人或是「現在」的批評者,在他們的口中總可以說出「什麼是未來?未來的方向在哪裡?」預言其實說穿了是對現世的警告,因為預言本身具有濃厚的神秘色彩,深不可測,是對當世的望眼欲穿,更是一種當頭棒喝的示警。

還有一群人,他們嘲諷時間的存在,他們認為這只是資本主義的騙局,他們即是後現代的哲學家,對於時間的認知,他們都以「論述」的方式來處理,簡言之,他們認同的時間在於主觀個體對客觀的一種認知與論述,因此他們關心地並非是「時間」的議題,而是誰擁有論述的權利與解構的本領?擁有論述的一方決定「時間」的面向。

對於我而言,我比較喜歡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對時間的處理,他提出「共時性」」(Synchronicity)的概念,大意是:「一種內部意象或某種預感與一種表達相同含義的外部事件幾乎同時出現的現象」。共時性的提出,解釋了許許多多西方思想中的因果論所不能解釋的現象,解釋了兩樣不同事物的不可思議的聯繫,提供了卜卦、塔羅、占星等神秘學一個合理的解釋。他認為「共時性」是指二種或二種以上的事件,同時發生時的一種「意味深長的巧合」(meaningful Coincidence),其中包含著某種並非意外或所謂「偶然性」的東西。換句話說;二個事件之間的聯繫並不是「因果律」的結果,而是一種榮格稱之謂:「非因果性聯繫原則」(A Causal Connecting Principle)。這種聯結只出現在「自我意識」沒有介入時,才發生各種事件以意味深長的方式互相聯繫起來。即「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的活動,「有形」與「無形」之間,「精神」與「物質」世界之間的聯繫。他們似乎是「精神」(spirit)本身的秘密設計。共時性的原理在於一種內部意向或是某人心中突然產生預感,而外在的事實與以吻合,德國哲學家「德勒士」Deleuse也用「共時性」來闡術語言問題:人的語言有共時性的溝通,也有歷時性的累積。因此不是人在說語言,而是語言在說話。也就是說,每個人的話語,夾帶著歷史文化的資產,以及個人跟傳統的傳承。因此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精神分裂症。「共時性」將過去、現在、未來整合成單獨的時間觀,重要的並非是區分哪一個時間,而是在於心中的預感屬於哪一方,而形成事件的預期,最後外在的事件卻巧合落在心中的預感,共時性以中國的話語來說,是一種天意,它淺藏在個人命運,只是等待時機的來臨,因此並非在一那一個時段的發生,它是一種夾帶「宿命觀」的思維,宋朝大學士呂蒙正的「時運」很能描述這種宿命觀的形成-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家雞翼大飛不如鳥。
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 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
文章蓋世,孔子尚困於陳邦; 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
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 顏回命短,實非凶惡之徒。
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 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 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
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 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
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 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
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 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
滿腹經綸,白髮不第; 才疏學淺,少年登科。
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
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 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 地不得時,草木不長;
水不得時,風浪不平; 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也,余在洛陽。 日投僧院,夜宿寒窯, 布衣不能遮其體,
淡粥不能充其飢; 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
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余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 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
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秧,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
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余之貴也!
余曰: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蓋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 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復始者也。

「共時性」對時間最好的處理技巧將時間放置個人的「意識」層次,並巧妙地解釋「巧合」的可能,也為各種穿鑿附會的佔卜學問提供合理的解釋,榮格提出「共時性」的概念在於通過意識與無意識的融合,達到人格的轉化,也就是讓「無意識」自然地發展,而以自性為目標,達到完整的、統一的新人格,在看完此篇文章後,聰明的讀者,是否也要想想如何明確定義心中所屬的「時間」概念呢?是讓過去的風把我們吹到現在的這個地方呢?還是以未來的火把引領我們現在的道路?抑或是指存在於「時間」的某一構面,就如存在主義的哲人那樣留戀於現在?或是全盤否定時間的概念呢?這樣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許久。

台長: Chaos and Order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902) | 回應(1)|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學創作 |
此分類下一篇:櫻花
此分類上一篇:偶遇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