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法要(三)
81.十法瑜伽行
(1)不淨觀行。 (2)慈心觀。 (3)緣生觀。
(4)諸過患善能除斷。
(5)空觀。 (6)無相觀。 (7)瑜伽觀(如意相應觀)。
(8)常能勤加修習。 (9)心不變悔。 (10)戒行具足。
心一境性是奢摩他(止),如實觀察諸法自性(觀),止時歡喜無悔。
82.十法能持如來修多羅教
(1)聽聞受持,不為資財。 (2)不為利養,而令種性不斷。
(3)不為求他恭敬。 (4)不為名稱,欲攝受安住大乘。
(5)利益無依救故。 (6)令苦惱有情得安樂。
(7)無慧眼令得。 (8)為二乘說二乘法。
(9)為大乘說大乘法。 (10)自取証無上智故。
83.十法能持律教
(1)善知於律。 (2)善知律之儀範。 (3)善知律甚深義。
(4)善知律微細相。 (5)善知應作不應作。 (6)善知自性違犯。
(7)善知施設違犯。 (8)善知律所起因緣。
(9)善知二乘律法。
(10)善知菩薩律法。
84.十法善解軌則威儀具足
(1)善學聲聞學處。 (2)善學緣覺學處。 (3)善學菩薩學處。
(4)於彼一切學處修習具足。 (5)遠離非沙門行。
(6)不於非處、方、時所行。 (7)不為非理譏毀。
(8)命他如學。 (9)具足威儀。 (10)無詐異。
85.十法(能)離慳嫉
(1)自為施主。 (2)教他行施。 (3)讚歎布施。
(4)見他施時心生隨喜。 (5)令餘施主慶快利喜。
(6)見施他時,不應生念:此應施我勿施於他,我族應得他族非得。
(7)令諸有情一切安樂。 (8)悉能勝出世間最上樂。
(9)我應常勤修有利眾眾智事。 (10)我終不起慳嫉心。
86.十法於一切有情住平等心
(1)於一切有情起平等方便。 (2)於一切有情起無障礙心。
(3)於一切有情起無瞋惱心。 (4)於一切有情廣行布施。
(5)於一切有情守護戒心。 (6)於一切有情修持忍辱。
(7)於一切有情發勤精進。 (8)於一切有情安住禪定。
(9)於一切有情修習勝慧。 (10)於一切有情積集佛一切智。
如是依無二心積集,於一切有情平等積集,於一切有情為所緣境積集。
87.十法承事供養佛
(1)以法供養,法即法身,非財供。 (2)如說修行。
(3)為諸有情作利樂事。 (4)攝受有情。
(5)為諸有情,隨順所行。 (6)不捨誓願。 (7)不捨菩薩事業。
(8)如說能行。 (9)諸有所作不懈怠。 (10)不捨菩提心。
若未利益有情,即誓願卑微,有所退失而無所獲。
88.十法摧伏我慢
(1)出家捨諸親友知識,猶如死故。 (2)毀己形好。
(3)剃髮執持應器。 (4)乞食如旃陀羅童子。
(5)我從他,乞我之身命。 (6)我所受食,清淨故。
(7)欲親近聖眾故。 (8)欲令同梵行歡喜。
(9)於諸未具佛法者願具。 (10)行忍辱行,伏恚惱忿害。
89.十法生淨信
(1)福行成辦。 (2)宿世善根圓滿。 (3)不起邪信。
(4)不依邪師。 (5)離諂誑。 (6)根性利。
(7)相續清淨。 (8)遠離惡知識。 (9)常求諸善說。
(10)於佛法所說具大信力,方能願具(其)所行。
佛於三大阿僧祇劫積集功德耶?
如來境界不思議,住不可思議菩薩方能積集,非三阿僧祇劫所能集。若菩薩入一切法平等者,方入劫數,非初發心者所能入。諦想佛廣大威嚴者,臨終佛現前。
佛功德
(1)成就慈悲喜捨。 (2)說法無盡。 (3)成就無量問答。
(4)禪定無礙、常住。 (5)無量色身化門。
(6)無量六通。 (7)無量勝智。……
90.十法善知世俗
(1)雖復施設五蘊,於勝義諦中不可得,無取著。
(2)雖復施設地水火風空見識界,於勝義諦中不可得,無取著。
(3)雖復施設眼耳鼻舌身意處,於勝義諦中不可得,無取著。
(4)雖復施設於我,於勝義諦中不可得,無取著。
(5)雖復施設有情,於勝義諦中不可得,無取著。
(6)雖復施設養者、壽者、眾生,於勝義諦中不可得,無取著。
(7)雖復施設世間,於勝義諦中不可得,無取著。
(8)雖復施設世間法,於勝義諦中不可得,無取著。
(9)雖復施設佛法,於勝義諦中不可得,無取著。
(10)雖復施設菩提,於勝義諦中不可得,無取著,無得菩提者。
名相施設,此說為世俗法,而勝義諦亦不離世俗法有。
91.十法善知勝義諦
(1)成就不生法。 (2)成就不滅法。 (3)成就不壞法。
(4)成就不出不入。 (5)成就超言語境界。 (6)成就無言詮法。
(7)成就無戲論法。 (8)成就不可說法。 (9)成就寂靜法。
(10)成就聖者法。
佛出世不出世本自如是,湛然寂靜,求法如救火然,若不得勝義諦法,即所修梵行虛無果利。
92.十法善知緣生
(1)知諸法空。 (2)知法無所有。 (3)知法不真實。
(4)知法如像。
(5)知法如影。 (6)知法如響。
(7)知法如幻。
(8)知法不久停。 (9)知法動搖。 (10)知法皆從緣生。
93.十法能自了知
(1)我此身何族生?當厭離而求出家。
(2)何義出家?故不生懈怠。 (3)應斷一切不善法。
(4)增一切善法。 (5)親教師、軌範師,一切師,起尊重恭敬。
(6)能以正道八行。 (7)起大悲心作大福田,如說能行「佛行」。
(8)一切得果從乞食起。 (9)我應積集一切功德。
(10)出離無始生死,當具1相2功德3精進4遍修。
94.十法能善知世間
(1)見高倨人能卑下。 (2)見我慢人能離憍慢。
(3)見諂曲人能立正直。 (4)見妄語人為說實語。
(5)見惡語人為說愛語。 (6)見麁猛人起柔軟相。
(7)見恚惡人能多忍辱。 (8)見毒害人為起慈心。
(9)見苦惱人為生悲愍。 (10)見慳悋人為行布施。
95.十法生清淨諸佛剎土
(1)戒不斷不雜不染污。 (2)行平等心。 (3)成就廣大善根。
(4)離世八風。 (5)具淨信心、無疑惑心。 (6)發行精進。
(7)無散無亂能修禪。 (8)修習多聞而無惡慧。
(9)利根性無暗鈍性。 (10)慈行無損害心。
96.十法不染胎藏垢穢生
(1)修治佛像。 (2)嚴飾破故塔廟。 (3)妙香塗治佛寶塔。
(4)以妙香水洗沐佛像。 (5)泥飾塗補掃除濺灑佛塔地。
(6)恭事父母。 (7)恭事軌範師、親教師、同梵行。
(8)雖復如是,無所希望。 (9)善廻向清淨而生。 (10)深心志固。
97.十法能在家出家
(1)得無所取。 (2)不雜亂住。 (3)棄背諸境。
(4)遠離諸境愛染。 (5)不染諸境所有過失。
(6)勤修佛行,無厭足。 (7)少欲知足。 (8)離諸取著。
(9)厭離諸境,常生怖畏。 (10)常習現前寂靜。
98.十法得淨命:當遠離
(1)諂求 (2)矯現其相 (3)虛言激誘 (4)惡求 (5)非法 (6)不淨
(7)不耽著 (8)不染愛 (9)心生熱惱 (10)如法,喜足。
身,不故意策發威儀,或起於厭惡而視,或作寂住無發悟視。
語,徐緩語、柔軟語、愛樂語;隨順語(意)。
心,不語現少欲心起貪惱,不發言求彼施主及助施。
99.十法心無懈倦
(1)久處生死。 (2)受生死苦。
(3)作利益故。 (4)諸善事業。
(5)所作事。 (6)為求聲聞者說彼道。
(7)於聲聞不說他法。 (8)成辦菩提分法。
(9)圓滿菩提資糧。 (10)不取證涅槃,不起趣向涅槃意樂。
100.十法能行一切如來教勅
(1)離諸放逸。 (2)具善律儀,身不行惡。
(3)具善律儀,語不行惡。 (4)具善律儀,意不行惡。
(5)恐畏他世。 (6)說如理語。 (7)宣正法語。
(8)修善業。
(9)不說過惡,離諸煩惱穢。 (10)隨順守護如來正法。
101.十法得面相熙怡
(1)諸根勝妙。 (2)諸根清淨。 (3)諸根無缺。
(4)諸根無垢。 (5)諸根潔白。 (6)諸根遠離瞋恚。
(7)諸根遠離隨眠。 (8)諸根遠離纏縛。 (9)諸根遠離結恨。
(10)諸根遠離忿怒。
102.十法得多聞
(1)如實了知生死中貪火熾然。 (2)如實了知瞋火增盛。
(3)如實了知癡火昏亂。 (4)有為法悉無常。 (5)諸行是苦。
(6)世間悉空。 (7)諸法無我。 (8)離世間戲論。
(9)一切法從緣生。 (10)涅槃寂靜。
103.十法能攝受正法
(1)末法時當安立經典,作大利益,大威德。
(2)開曉其義。 (3)修行正法所,適悅承供。
(4)無所希望說法。 (5)說法師起師尊想。
(6)正法如甘露想。 (7)如聖藥想。 (8)如良藥想。
(9)不惜身命求正法。 (10)修行精進圓滿。
104.十法為法王子
(1)具足諸相莊嚴。 (2)身得諸隨形好。 (3)諸根圓滿。
(4)親近如來所而隨順。 (5)正道隨順。 (6)隨覺悟之。
(7)救度世間一切苦惱。 (8)善能修學一切聖行。
(9)成諸梵行。 (10)善住一切智城。
105.十法能超帝釋、梵王、護世天
(1)於佛菩提得不退轉。 (2)不為諸魔動。 (3)不離一切佛法。
(4)隨能解入諸法正理。 (5)通達諸法平等。 (6)不起他信。
(7)於佛法中得善覺智。 (8)不共二乘等。
(9)出過一切世間。 (10)証得無生法忍。
106.十法能知有情意樂隨眠
(1)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貪欲意樂。 (2)了知瞋恚意樂。
(3)了知愚癡意樂。 (4)了知上品意樂。 (5)了知中品意樂。
(6)了知下品意樂。 (7)了知諸善意樂。 (8)了知堅固意樂。
(9)了知常起隨眠。 (10)了知暴惡隨眠。
107.十法善知成熟有情法
(1)應以諸佛色相而調伏之,(即現佛相。)
(2)應以菩薩色相而調伏之,(即現菩薩相。)
(3)應以緣覺色相而調伏之,(即現緣覺相。)
(4)應以聲聞色相而調伏之,(即現聲聞相。)
(5)應以帝釋色相而調伏之,(即現帝釋相。) 隨喜而示
(6)應以魔王色相而調伏之,(即現魔王相。)
(7)應以梵王色相而調伏之,(即現梵王相。)
(8)應以婆羅門色相而調伏之,(即現婆羅門相。)
(9)應以剎帝利色相而調伏之,(即現剎帝利相。)
(10)應以長者色相而調伏之,(即現長者相。)
108.十法得勝樂住
(1)正直。 (2)柔軟。 (3)無諂曲心。 (4)無瞋恚心。
(5)無染污心。 (6)具清淨心。 (7)無麁獷語。
(8)斷穢惡語。 (9)常行忍辱。 (10)具善愛樂。
109.十法安樂住
(1)正見具足。 (2)見清淨戒行圓滿。 (3)儀範清淨。
(4)隨順所行境界。 (5)不雜諸煩惱住。 (6)得無過失。
(7)具修梵行。 (8)得其同類。 (9)住一乘道。
(10)不事餘師。
110.十法善知四攝法行
(1)行利益施。 (2)安樂施。 (3)無盡施。 (4)利益語。
(5)如義語。 (6)如法語。 (7)如理語。 (8)利益行。
(9)同財而行利益。 (10)同其濟命受用等事。
111.十法妙相具足
(1)常修寂靜威儀。 (2)常修無矯詐威儀。 (3)常修清淨威儀。
(4)見者皆生愛樂。 (5)見者皆生善相。 (6)見者皆生無厭。
(7)見者皆生悅意。 (8)見者皆生無礙。 (9)見者皆生歡喜心。
(10)見者皆生清淨心。
112.十法為他所依
(1)守護生死怖畏者。 (2)善導曠野險難者。
(3)濟渡生死大海沒溺者。 (4)無親屬者,為作主宰。
(5)為煩惱重病者,作醫師。 (6)無救護者,作救護。
(7)無棲託者,作舍宅。 (8)無歸投者,作歸投。
(9)無安止者,作洲渚。 (10)無趣向者,作趣向。
113.十法如大藥樹(,菩薩善能治愈一切有情諸煩惱病)
(1)受用其根,受用菩薩布施波羅蜜。
(2)受用其莖,受用菩薩持戒波羅蜜。
(3)受用其枝,受用菩薩忍辱波羅蜜。
(4)受用其葉,受用菩薩精進波羅蜜。
(5)受用其花,受用菩薩禪定波羅蜜。
(6)受用其果,受用菩薩般若波羅蜜。
(7)見時受用其色,見菩薩身受用其色。
(8)嗅時受用其香,聞菩薩名受用其聲。
(9)嘗(當)時受用其味,嘗於菩薩清淨功德法味。
(10)舉動受用其觸,親近菩薩恭敬供養。
114.十法勤修福行
(1)隨力供養三寶。 (2)病苦有情施妙藥。
(3)飢渴有情施飲食。 (4)寒熱所逼,施其覆護。
(5)常當尊重三學師。 (6)見諸梵行應問訊承迎。
(7)修治園林精舍。 (8)常施賑濟。
(9)平等養育下人,而為護持。 (10)常供持戒沙門、婆羅門。
115.十法善能施作化事
(1)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所問深義。
(2)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所聽受深法。
(3)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所承事供養。
(4)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所悉圓滿菩提資糧。
(5)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所有諸成正覺者,作供養事。
(6)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所自身示現成正覺。
(7)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所示現往詣菩提道場。
(8)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所轉妙法輪。
(9)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所示現涅槃。
(10)於一佛剎不動身相,能於無數佛所,隨眾生心所應,悉現其相而度之。
菩薩作諸化事,而不分別能化、所化,往昔宿緣故,如彼日月不分別行,皆無發悟,亦無造作。
116.十法能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1)能善具足,善積集布施行。
(2)能無缺漏戒,不雜染戒,出過二乘,清淨潔白,戒蘊具足。
(3)善具忍辱。 (4)善具精進。 (5)善具禪定。
(6)善具勝慧。 (7)善具方便。 (8)善具諸願。
(9)善具諸力。 (10)善具正智,善積集智。
住象頭山長壽天女,往昔在此已住九地,已供養,聞思修七萬二千佛。除蓋障菩薩問:何不轉女身?
佛授記:長壽佛。(供賢劫佛),(後成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