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01 15:48:52| 人氣2,20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滾石雜誌中國路 10年磨把小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著名音樂雜誌《滾石》(Rolling Stone),過去38年共贏得美國最權威的雜誌媒體獎項-The National Magazine Award的50項提名,成績驕人,所得的提名比《時代週刊》、《新聞週刊》、《Vanity Fair》及《Life》等大牌還要多。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有品質、有特色的雜誌。

2006年3月這本享譽歐美的雜誌在中國上海突然推出中文版《Rolling Stone音像世界》創刊號,封面文章也討好中國讀者,是“中國搖滾樂之父”崔建,文章做的很有本地特色。首發的宣傳聲勢浩大,在上海除了發行戶外廣告、一次就刊印刷發行超過11萬份、每本雜誌免費送《滾石》帽。每本零售價20元。

大家都忽略了《滾石》中文化的管道,而只是矚目雜誌本身,包括遠在美國的雜誌創辦人及發行人Jann S. Wenner都表示:我們希望《Rolling Stone 音像世界》可以成為中國的青少年取得音樂及娛樂資訊一主要管道,延續雜誌約四十年來在美國的成就。

但《滾石》出版不足一個月,即遭到上海本地主管新聞出版部門公開勒令停刊。理由很簡單:這本雜誌未提出過出版申請,也未獲得出版許可。僅出刊一期的《滾石》中文版雜誌,成為眾多音樂愛好者、媒體人的“收藏品”。

輿論一度譁然,大家才把目光轉向《滾石》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管道,是誰在折騰這件事?是誰如此“動物兇猛”把《滾石》送進管制最嚴格的媒體市場?是誰在幕後執行?而且,很多人這時才發現原來《滾石》中文版是和上海出版的《音像世界》雜誌在一起的。這是一本原來在上海有穩定讀者的刊物。

為何如此粗心到未報批?為何在出版後才被勒令停刊?難道一向謹慎,不惜重金請專家審核法律問題的美國大牌出版商會在這些極敏感問題上犯如此低級錯誤?更令人費解的是,很快就傳出消息:美國《滾石》方面已經取消了和中國合作夥伴的合作計畫。

如果用商業眼光來看,美國《滾石》和上海《音像世界》雜誌一起冠名,是用借用刊號的方式進入管制極嚴格的中國出版市場,而在中國刊物《音像世界》角度看,這是一次內容版權和商業運營的合作。但在讀者角度,完全不同,美國《滾石》出版中文版,進入中國了。

粗粗看,誰也不清楚後面的操刀者,也不知道一本外國雜誌進入中國的道路,其實,在迂回的市場路徑,這是一次不簡單的行動,不僅耗費多年時間、金錢,也把香港《明報》、美國《滾石》,以及一群原來浮潛在水下的雄心勃勃者曝光到陽光下,他們在雜誌的背後是一群投資者,在資本市場是新的媒體力量,在中國媒體行業,是一群活躍的,急於打破現狀的另類,而在他們自己,這些人和故事,完全是一次商人的商業行動。

4本國際刊物的中文版 Media2U的秘密

我們沿著一些蛛絲馬跡,溯溪而上,去尋找他們的足跡。

遠在1994年9月,一個叫劉一凡的人在香港註冊了一家叫Media2U的公司,無聲無息之餘,誰也沒有太多關注它,他的中文名字叫共創傳媒。

它的資產也很特別,根據相關特許協定,它擁有四本國際著名雜誌-----美國《Popular Science》、《Digital Camera》、《Tomorrow’s Technology Today》及 英國《Top Gear》的版中文雜誌的獨家特許權及廣告權。值多少錢?行外人嗤之以鼻,行內人眼紅不已。

這四本雜誌很有名,《Popular Science》是美國最著名的科技雜誌,《Digital Camera》是知名的數碼相機雜誌,《Tomorrow’s Technology Today》是大牌電腦通訊產品雜誌,《Top Gear》是英國BBC旗下著名的汽車刊物。據悉,Media2U要獲得《Popular Science》特許協議,是與美國時代華納旗下Time4Media 簽訂合約,要拿到《Digital Camera》、《Tomorrow’s Technology Today》的特許協定,需要得到英國大出版商 Future出版機構的簽字、而《Top Gear》 特許協定更要和英國廣播公司旗下BBC Worldwide 簽訂合約。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年營業額都在數十億、上百億美元的媒體巨頭,和這一家資產極少,幾乎沒名氣的香港小公司的合作,很罕見。

但,早在1996年1月,《Popular Science》中文版就進入中國,在北京出版的《科技新時代》雜誌發表中文版的文章。這一本美國市場歷史最悠久的科學科技雜誌,專門報導尖端科學及科技資訊,包括電子、通訊及航空方面的最新發展。它成功落地中國內地,是個標誌。做全球生意的媒體大亨做不到,這個香港小公司做到了。

當然,Media2U從來沒有在中文版雜誌和內地曝過光,也很少浮出水面。他的合作夥伴是北京新時代潤誠科技諮詢有限公司。

這是《科技新時代》雜誌的真實操作者,“《科技新時代》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大眾科技報社和北京新時代潤誠科技諮詢有限公司主辦(刊號CN11-3750/N)”。這是對外的說法。

北京新時代潤誠科技諮詢有限公司是誰的?2003年10月14日,金鉞向一名舊股東收購新時代潤誠科技股權75.76%,占新時代潤誠科技註冊資本人民幣250000元。同日,朱德林向兩名舊股東收購新時代潤誠科技股權共24.24%,占新時代潤誠科技註冊資本人民幣80000
元。在通過股權調整,金鉞先生及朱德林先生分別持有60%和40%,他們是一個叫朱纓女士的先生和父親。後面我們可以看到,朱纓女士在未來的Media2U的控股公司中持有不小的股份。

另一家北京新時代潤誠廣告有限公司負責這本雜誌的廣告經營,股東也是金鉞先生及朱德林先生,2003年10月14日,金鉞向兩名舊股東收購時代潤誠廣告股權75%,占時代潤誠廣告註冊資本人民幣375000元。同日,朱德林向一名舊股東收購時代潤誠廣告股權25%,占時代潤誠廣告註冊資本人民幣125000元。

我們看到了一個商業的結構,在香港,劉一凡的Media2U擁有外刊中文版權協議,在內地,朱纓的家族公司擁有雜誌的實際操作權。他們合作,再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大眾科技報社在中國內地公開出版發行一本美國大牌雜誌中文版,在《科技新時代》上,明確寫著出品人:劉一凡(字伯君)。

這也許就是他們的特別之處。這是90年代中期少見的,真正在中國公開發行,具備國際水準內容的合作型雜誌,在中國內地,俗稱“合資報刊”。這是老外無法想像,也無法做到的事,但絕對是夢想。

一直到2004年1月,這家默默無聞的企業突然再度開始發力,《科技新時代》改為半月刊,上半月出版《Popular Science•科技新時代》,以“與時代同步的生活科技資訊”為報導物件,是美國《Popular Science》雜誌的中文版。下半月刊《Digital Camera•科技新時代》是數字相機版,以“數位攝影指南”為主,是英國Future集團《Digital Camera Magazine》雜誌的中文版。一刊引進2本國際刊物內容,而且囊括美國、英國的資訊,能力不同凡響。

在同一個月,《世界發明》也出版了,刊登 Future 旗艦雜誌《Tomorrow’s Technology Today》的內容,主要提供個人電子產品、通訊及電腦最新資訊。

緊接著《汽車測試報告》也面試了,刊載 BBC Worldwide 雜誌 《Top Gear》 的內容。這是一份內容頂尖的汽車測試雜誌。

在中國的期刊市場,4本國際雜誌相繼安全落地,公開出版,就是一個故事的開始,一本一本印刷精美,內容獨特的刊物也極具吸引力。但幕後的人很隱秘,甚少曝光,是誰有這些特殊的能力,引進這麼多刊物,更重要的是,是誰?如何獲得官方的批准,一路綠燈進入中國市場?這些疑問越隱秘,這一切似乎越有價值。

在國際媒體機構眼中,能夠操作這一切的才是真正的“管道”。他們夢寐以求的通道,或者叫資源。所有這一切都一直是秘而不宣的,沒有公開資訊,也缺少媒體報導。

截至2003年底,Media2U的經營一直不算好,要虧損41.8萬元。但這是一家握有資源力量的企業。他有價,而且被看好。

於是,另一群人開始看好這一塊“金礦”,希望做成一個上市公司,又找來香港大牌報紙雜誌、找來專業人士,開始新一輪的牌局。我們簡稱為:虎山行 淘金行動。

一個戰場 收購Media2U

2003年10月,一家在香港註冊的Redgate (HK)公司向劉一凡先生收購100股每股面值
1.00港元的共創媒體(Media2U)股份。同時,1股面值1.00港元的共創媒體(Media2U)股份轉讓予 Sobertron Limited。( Starsome Limited,2004年1月16日在英屬維爾京群島(BVI)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香港《明報》控股公司明報企業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2003年10月14日,共創媒體(Media2U)分別向股東劉一凡及王大明收購90股及9股每股面值1.00港元的共創媒體(Media2U)廣告(香港)公司股份。同一天, Media2U T3Company Limited 向王大明收購1股面值1.00港元股份。2004年3月5日,共創媒體(Media2U)向 Media2U T3 Company Limited 收購1股共創媒體(Media2U)廣告(香港)股份。

2004年3月5日,Media2U (BVI) 分別向 Redgate (HK) 及 Sobertron Limited 收購100股每股面值1.00港元及1股面值1.00港元的共創媒體(Media2U)股份,即共創媒體(Media2U)全部已發行股本。併入 Media2U (BVI)後,Media2U(BVI)成為Media2U的直接控股公司,也是 Redgate Media 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併入 Media2U (BVI)後,Media2U(BVI)成為Media2U的直接控股公司,也是 Redgate Media 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我們來看結構:一家Redgate Media成為控股公司,2003年1月8日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中文名字展鵬傳媒。Redgate Media (HK) Limited 2003年3月5日在香港註冊成立,是Redgate Media 全資附屬公司。

白展鵬(Peter Brack)、其聯繫人、榮敬信、朱纓女士、劉一凡先生以及其他獨立第三方人士,分別擁有 Redgate Media 的15.59%、1.69%、9.95%、9.95%、4.22%以及58.60%。白展鵬是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榮敬信是公司董事兼策略總裁;朱纓女士是朱德林先生及金先生的聯繫人;劉一凡是共創媒體集團的行政總裁。

這個公司的團隊很有意思,可以分為三波股東,白展鵬(Peter Brack)、其聯繫人和榮敬信是一撥人,他們以香港為根據地,兩人一共持有27.33%,朱纓女、劉一凡是一夥,他們以國內為基地;含含糊糊的獨立第三方其實大有來頭,在美國註冊的基金 Intercurius Partnert LP.持有Redgate Media 股權達到17.86%,在開曼島註冊的基金ASIA IT Fund LP. 持有15.58%Redgate Media,香港的一個信託人持有Redgate Media的15%。其餘還有6個人,他們分別持有Redgate Media餘下的10.17%。這是一批投資者,屬於第三類。股東的確不少。

白展鵬(Peter Brack),35歲,美國人,出生出版世家,在CNN、《財富》及《Asiaweek》雜誌工作10年。2003年初離開時代華納,創辦展鵬傳媒Redgate Media。他對中國的情節很特別,9歲即隨父母到香港,他對中國的看法也很直接“有些人認為在中國做生意,關係(Guanxi)很重要,但其實全世界做生意,關係都是那麼重要,不獨在中國。關係是重要,但歸根結柢,仍要靠你的努力。太多生意以為靠關係便成,結果一敗塗地。”

“以往我讀過很多人寫在中國做生意何等艱難,但我就覺得在中國一樣可以成功,但你要接受辦事情的方式可能有點不同,但無論如何,事情一樣可以辦妥。”他有點少年得志。

根據時間可以推算,白展鵬(Peter Brack)曾經參與《新聞週刊Asiaweek》和香港上市公司慧峰的中文版合作,那是2002年前後,一個波波折折的美國刊物曲線進軍中國的故事。

相比而言,榮敬信來頭也不小,是香港中信泰富榮智健家族的表侄親戚,也是35歲,早年畢業于美國紐約大學,曾經創辦one studio軟體發展公司和奧星集團os media,在廣東經營收費電視metromedia,2001年曾經獲得21世紀香港特區青年企業家獎。

經過重組,Redgate Media全資控股Redgate (HK),Redgate (HK)再100%控制Media2U,也就是說,Redgate Media間接全資擁有Media2U,Media2U 在中國擁有4本國際刊物的中文版。白展鵬(Peter Brack)的中國內地媒體版圖浮出水面,這是一個中外合作的結構圖,也是在中國罕見的外資刊物進入中國的幕後團隊。

這僅僅是一條戰線上的故事,有點複雜,但結果是簡單直接的商業結構,瞭解了過程,你就相信這絕對不會是簡單的一個外中合作的結構,白展鵬和榮敬信已經打好腹稿,他們從2003年創辦Redgate Media開始,就準備好,亟待機會到來。

另一個戰場 明報 重組雜誌業務

進入2004年,故事在另一個戰場,也在差不多時間開始了。我們來看看香港大牌報紙----明報的財務技巧。這是整個故事不可或缺的主角,更有風采,延續了事件的深度、廣度,還有鋒利的外殼,在所有人眼中,相當不給面子的明報本身具有很多社會角色,他習慣性站在反對者、批判者角度,而在資本市場,它又是一個活生生的資本能手,而在金錢的背後,一切都是沒有立場的,不過,對外界來說《明報》旗下刊物要進中國內地,就是大事件、大新聞、大變化。

2004年1月16日,Starsome Limited在英屬維爾京群島(BVI)註冊成立,它是明報企業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RGM Ventures Limited在2004年1月22日在英屬維爾京群島(BVI)註冊成立,它是Redgate Media 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2004年1月16日,Winmax Resources Limited也在英屬維爾京群島(BVI)註冊成立,它是明報企業間接的附屬公司, Starsome 持有60%, RGM Ventures 持有40%。這是兩家機構的合作結晶,當然,誰也沒有留意過。

2004年2月29日,明報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於明報雜誌有限公司及童心堡有限公司(出版《明報兒童週刊》)的全部權益轉讓給One Media Holding (簡稱OMH)的一家全資附屬公司 Top Plus,代價為11港元,這樣的交易俗稱內部價。OMH 、Top Plus都是在英屬維爾京群島(BVI)註冊的公司,都是明報全資擁有。

2004年3月6日,OMH的法定股本由當時50000股,每股面值1.00美元股份,拆細為5000000股,每股面值0.01美元;OMH 已發行股本由當時10美元分為10股每股面值1.00美元股份,拆細為10美元分為1000股每股面值0.01美元股份。

同一天,Winmax 獲配發9000股每股面值0.01美元的 OMH 股份。

2003年3月31日,《明報》控股公司明報企業旗下明報雜誌公司與同系的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明報出版社)訂立的協議:《明報月刊》的業務及相關資產及負債轉讓予明報出版社,代價為1港元。2003年《明報月刊》營業額收入2900000港元、2004年營收為3000000港元,2005年營業收入為2800000港元;2003年虧損淨額達到1500000港元、2004年虧損1100000港元,2005年虧損達到800000港元。截至2003年3月31日,《明報月刊》的負債淨額約3400000港元。這是個財務窟窿。

明報雜誌公司在香港還出版的雜誌《明報週刊》、《Hi-TECH Weekly》,這兩本雜誌都有盈利。
2003年明報雜誌公司收入達到1.55億,2004年收入是1.54億,2005年收入為1.77億元。


明報雜誌公司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千港元)
發行收益(扣除貿易折扣及退書) 44708 41231 40402
廣告收益(已扣除貿易折扣) 109821 110333 136713
其他收益 3 227 1
總收益 154532 151791 177116(加上Media2U)


2004年3月9日,明報宣佈重組雜誌業務,明報企業、Winmax、 Redgate Media (HK) Limited(「Redgate」)與 Redgate Media Inc.簽訂的認購協議。Winmax向Redgate Media配發股票,Redgate Media持有40%公開發行股票,代價是Redgate Media向Winmax支付892.1萬現金,以及向Winmax及其附屬公司Richtop轉讓Media2U全部已發行股份。

這筆交易頗有意思:明報說我們獲益480萬港幣,原因是明報持有的Winmax 60%股權和892萬元的現金收入總和超過了出售的Winmax淨資產的40%和所承擔的Media2U的債務。

消息宣佈當天,明報企業(0685HK)股價升幅一度超過14%,之後又回落,對投資者來說,明報旗下刊物有機會進入中國內地,這是絕對的好消息,但馬上投資者又懷疑:這種方式進入時候蘊含巨大風險?因為,Media2U截至2003年底虧損41.8萬元。

明報說:收購這家有大陸廣告業務的公司將使明報獲得在內地、香港兩地推廣其雜誌產品的寶貴經驗和機會。

當然,收購和約沒有那麼簡單:明報與展鵬傳媒以及Media2U簽訂配套協定,Media2U如果在2006年3月底,兩年內合計純利必須達到3059.2萬元,如果達不到,展鵬傳媒因此需要支付一筆賠償現金,或者轉讓Winmax股權作賠償。

這個協定很細,比如如果完成目標的81%至95%,展鵬須向明報支付1147.2萬元,或把Winmax的股權從40%降到38.075%,如果只完成51%至65%,展鵬須向明報支付8030.4萬元,或把Winmax的股權從40%降到26.524%,如果只完成不到35%,展鵬須向明報支付1.491億元,或把Winmax的股權從40%降到14.973%。

收購附加協議對明報是個保障,因為在合作的結構中,雖然Media2U在中國內地有4份刊物,而Winmax在香港只是注入三本香港著名的流行中文消閒生活雜誌《明報週刊》、《Hi-
TECH Weekly》及《明報兒童週刊》,但無論是雜誌編輯發行,還是財務上看一看,就涇渭分明。

《明報週刊》1968年創辦,擁有逾38年歷史,是香港主要的娛樂與時尚雜誌之一,提供娛樂、人物、消閒生活、潮流、健康、美容、生活、購物及最新潮流的資訊,目標讀者為21至45歲女性。《Hi-Tech Weekly》1998年創刊,是香港的主要科技及消費品週刊之一,提供有關電腦、資訊科技、手提電話及其它熱門消費產品市場訊息,目標讀者為18至40歲男士。《明報兒童週刊》1990年創辦,是香港的主要教育性兒童週刊之一,主要提供漫畫、新興事物資訊及教育性內容,作為兒童消閒讀物,目標讀者為7至11歲兒童。

3份刊物都有明確市場定位,較完善商業運營規模,我們來看OMH的控股公司萬華傳媒(0426HK)財務資料,2003年收入達到1.54億,2004年收入是1.52億,2005年收入達到1.77億,三年來廣告收入營業收入比例都達到71.1%、72.8%及77.2%,在媒體運營中屬於成熟的刊物。而且,2003年、2004年的收入全部來自香港,這可以清晰看到這一合資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
2005年,萬華傳媒(0426HK)的收益加入了中國內地營業收入,我們來看看資料,來自香港的發行收入是3834.6萬元,但來自中國的刊物發行收入只有205.6萬元,這可以說明4本國際刊物在中國的發行收入嚴重偏低,發行數量也不會高。

來自香港的雜誌廣告收益達到1.28億元, 但來自中國內地雜誌的廣告收入只有873.1萬元。
整體營業額,來自香港的是1.66億元,來自中國內地的收入只有1087.8萬元,這應該是Media2U旗下4本國際刊物中文版的收益,對4本雜誌來說實在太少了。

唯一優勢的是來自中國內地的毛利率高達59.1%,香港的毛利率49.5%,雖然公司年度純利還有2238.6萬元,但國內業務虧損186.1萬元,看起來有點不樂觀。

這一收購到2004年4月30日完成,同一天,OMH 向 Redgate Media 收購1股面值1.00美元的 Media2U (BVI) 股份,即 Media2U (BVI) 全部已發行股本。

到這裏,我們視為整個故事的一個章節,明報雜誌重組,和Redgate Media成立成立合資企業Winmax,這為下一步的資本市場融資奠定基礎。白展鵬(Peter Brack)等人的宏圖大業即將開始。

萬華媒體出世 上市融資1.2億

2005年3月31日,萬華媒體集團有限公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同一天,Reid Services Limited 以0.001港元代價,將面值0.001港元的萬華媒體認購人股份轉讓予 Winmax, 而萬華媒體按面值向 Winmax 額外發行999999股普通股以換取現金,使 Winmax 總共持有萬華媒體1000000股普通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

2005年9月14日萬華媒體增發3900000000股股份,將法定股本由原先100000港元增加至4000000港元。

2005年9月26日,Winmax 獲配發10000股每股面值0.01美元的 OMH 股份。
2005年9月26日,Winmax 將將每股面值0.01美元的20000股股份( OMH 全部已發行股本)轉讓予萬華媒體。萬華媒體向 Winmax 發行294500000股股份,作為收購的代價。

同時,兩家獨立公司VLI和AMC為 Winmax 提供顧問服務,之前都以象徵式代價1.00港元獲 Winmax 授予的購股權,分別在2005年9月20日、2005年9月16日行使 VLI 購股權及 AMC 購股權。因此,萬華媒體在2005年9月26日分別向 VLI 及 AMC 發行
3000000股及1500000股股份。發售完成後,VLI 及 AMC將分別持有萬華媒體權益約0.75%及0.375%。

這看起來很多程式的操作,有很多技巧在裏面,我們終於看到一個新的殼誕生了,而在2005年5月10日,明報企業(0685)已經公佈向香港聯交所提交申請,尋求批准分拆經營雜誌出版的萬華媒體集團在主板上市。

所有的重組和合併只是為了新的載體的出現。在2005年9月底,我們看到萬華媒體已經成型,明報企業旗下Starsome 持有60%,Redgate Media旗下RGM Ventures 持有40%的Winmax是大股東,持有73.875%,VLI和AMC分別持有0.75%和0.375%。其餘25%按照規定要給公眾投資者。

萬華媒體再100%持有OMH,OMH再全資持有Top Plus 和Media2U (BVI),這兩家公司代表了香港和內地的經營機構,Top Plus再持有香港的3份雜誌,Media2U (BVI)再全資擁有共創媒體Media2U,再持有北京、上海的機構,經營4本國際雜誌中文版。

而在此時,萬華媒體已經拿到美國《Rolling Stone》、《明報週刊》的特許權合約,可以出版簡體中文版。




2005年8月26日明報企業向香港聯交所申請分拆萬華傳媒上市。並擬預留700萬股萬華股份,讓現有明報企業股東優先認購,每持有20股明報企業的股東,有優先權以招股價認購1股萬華媒體的新股。

明報也公佈,截至2005年3月底,明報企業及萬華傳媒的有形資產淨值分別為6.115億元及2070萬元,萬華傳媒2004年及2005年兩個年度稅後盈利分別為2120萬元及2240萬元。

到10月,萬華媒體發行了100000000股新股,每股作價1.2港元。集資總額約1.2億港元,淨集資額為1.05億港元。

2005年10月18日萬華媒體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股份代號為426。首日掛牌的萬華媒體(0426HK)高開回落,一度跌破招股價。開市報1.26港元,較招股價1.20港元升5%,收報1.21港元。

這是一個快速造就的新媒體寵兒,雖然資本市場對他並不是完全歡迎,或者說暫存疑慮,但他已經在短短3年時間內完成一個跨越:從默默無聞的小企業,一躍成為融資能力強悍的新媒體股。一個號稱把6本國際雜誌都會帶進中國內地的特殊的媒體企業,雖然他的業績和營收,9成還是依賴香港雜誌市場,甚至完全賴以生存,但被廣泛看好的內地雜誌市場才是真正被輿論熱議,甚至有招牌號召力,這也造就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對外界和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夾心餅”。

很快,除了3本香港刊物,4本內地刊物,《Rolling Stone》、《明報週刊》也被宣佈很快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白展鵬在招股時就說:分拆萬華所得資金,47%用於收購及拓展內地雜誌業務;24%用於推廣美國音樂文化雜誌《RollingStone》中文版及新版《明報週刊》;12%用於新雜誌發行相關活動,餘下12%及5%分別用於償還銀行短期債務及一般營運資金。

1.2億的媒體推動力有多大?《Rolling Stone》找到了上海灘《音像世界》,《明報週刊》找到南京市文聯旗下的《青春之星》。他們都成功地在中國期刊史上出版了一期,留下一個倩影,獲得了掌聲。

白展鵬曾經公開表示對《明刊》及《RollingStone》兩本在內地新發行的雜誌寄予厚望,冀望中國業務未來會成為集團增長動力。

“過去8年內地廣告市場每年增長約35%,其中雜誌僅占2%,遠低於其他成熟市場的10%,可以想像內地雜誌的發展潛力相當龐大。”白展鵬相信,生活休閒雜誌的廣告收入增長會最明顯,他把公司定位為優質的生活休閒雜誌發行商。但公司上市後5個月,即遭到停刊的打擊,這絕對不是好消息,截至發稿時,4月25日,萬華媒體(0426HK)股價是0.65元,比招股價跌了差不多1倍,公司市值只有2.6億。

其實,沒有人相信這個市場會很容易起步,但也有例證在實踐、甚至打破這一難題:2005年9月份,美國康泰納仕有限公司與人民畫報社合作出版《VOGUE服飾與美容》,《VOGUE》正式登陸中國內地市場,連續數月,每期都銷售一空,據說目前雜誌每期限量印刷10萬本。

10月,明報企業(685HK)公佈截至2005年9月底半年業績,純利1522萬元,比2004年同期的2208.7萬元下跌31%,每股盈利3.9仙,中期息每股派3仙。期內營業額增加至6.6億元。

而剛剛分拆出來的萬華媒體(426HK)亦公佈截至9月30日的2005年中期業績,只純利錄得249.2萬元,較2004年的368.2萬元倒退32%,每股盈利0.84仙,不派中期息。營業額8577萬,比 2004年同期7924萬元有所增加。

有沒有未來?誰也不清楚。

也許,這只是開始,也許已經結束。

白展鵬
背景資料:

Starsome 是 MPII 的直接全資附屬公司,MPII 則是明報企業的直接全資附屬公司。Conch
Company Limited(Conch)擁有明報企業64.11%。Conch 的40%權益由馬來西華商---亞丹斯裏拿督張曉卿及張翼卿醫生共同擁有的Seaview Global Company Limited 持有。此外,丹斯裏拿督張曉卿及張翼卿醫生分別直接持有 Conch 的25%及22%權益。丹斯裏拿督張曉鄉的胞弟及兒子持有Conch 餘下13%權益。

丹斯裏拿督張曉卿,同時持有馬來西亞上市公司星洲媒體的控制權益。星洲媒體的主要業務是在馬來西亞出版中文報章。

萬華媒體(0426HK)執行董事兼主席張钜卿是張曉卿的胞弟,70歲。1995年10月起為明報企業的執行董事。張從事媒體業務超過十年,持有香港德明書院土木工程文憑。

萬華媒體(0426HK)執行董事兼副主席張裘昌,45歲,1998年5月起為明報企業的執行董事。張從事媒體業務超過17年,他於1993年在巴布亞新畿內亞創辦報章 The National,又曾任馬來西亞星洲媒體董事。張裘昌1982年畢業於加拿大約克大學,持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他是張巨卿的胞侄。

白展鵬,34歲,萬華媒體(0426HK)行政總裁。白先生于2004年5月加盟萬華媒體(0426HK),負責集團整體管理。白先生亦是 Redgate Media 的主席及董事。他曾在 Time Warner 任職高級行政人員超過十年,曾擔任職位包括 Turner Broadcasting Asia Pacific(CNN、Cartoon Network)副總裁(廣告銷售)、Time 及 Fortune 亞洲版高級副總裁、Time Inc International 副總裁等。白展鵬1993年畢業於美國 Tulane University,持文學士學位,主修英國文學。

董小可,43歲,萬華媒體(0426HK)營運總裁,負責集團業務營運。董先生于1998年9月加盟明報企業集團, 出任明報雜誌營業董事。他從事媒體業務超過20年, 曾任 Metropolitan
Publications Limited 董事兼總經理,現為亞洲出版協會名譽秘書。董先生1984年畢業
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持文學士學位。

榮敬信,34歲,萬華媒體(0426HK)策略總裁。榮先生于2004年5月加盟萬華媒體(0426HK),負責策略規劃。榮先生亦為 Redgate Media 的董事。他曾創辦一家名為 One Studio 的公司,兼任行政總裁,獲創業資金支持從事中文軟體發展及顧問服務,在中國及日本均有業務。榮先生1995年畢業于美國紐約大學,持文學碩士學位。










萬華媒體(0426HK)損益表數據摘要

截至3月31日止財政年度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千港元 千港元 千港元
營業額 154,529 151,564 177,115
銷售成本 (81,206) (79,393) (88,390)
毛利 73,323 72,171 88,725
其他收益 3 227 1
銷售及分銷支出 (39,858) (35,999) (45,102)
行政及其他經營支出(9,764) (9,885) (15,132)
經營溢利 23,704 26,514 28,492
財務成本 (348) (140) (95)
除稅前溢利 23,356 26,374 28,397
稅項 (3,691) (5,151) (6,011)
年度溢利 19,665 21,223 22,386
股息 — 31,800 16,000







台長: allen
人氣(2,20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局內文
你呢篇野我肯俾$100
2007-03-02 00:13:47
allen
ok,mail me
2007-03-05 19:53:2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