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14 02:11:03| 人氣1,132| 回應0 | 上一篇

四方報與邊緣發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四方報與弱勢發聲

文╱張正

■第一節 四方報的創刊:破+立的POLY

經過了大約半年的構思、籌畫、勘查、聯繫,由社會發展文教基金會贊助、台灣立報社發行的兩份非中文刊物:泰文「新能量報」、越文「四方報」,以「Poly Voices破立之聲」為計畫名稱,分別於2006/9/3(週日)、2006/9/17(週日),首度試刊。
不過,泰文「新能量報」在發行五期之後,於2006年底暫時休刊。

■第二節 近年於台灣出版之東南亞文字刊物

在此之前,台灣並非完全沒有以東南亞移民╱工為目標讀者的刊物。早在2000年,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即已針對菲律賓及印尼移工,出版中、英、印三種文字的「勞工E通訊」(目前以中、英、印、泰、越五種文字印刷)。民間亦陸續出版了以菲律賓當地TAGALOG文與英文摻雜書寫的兩、三份刊物(例如俊麗公司出版的The Migrants、太陽集團Sungroup出版的Chika)。
2004年,南洋台灣姊妹會以附加注音符號的中文,發行「南洋台灣姊妹會會訊」,同時具有內部刊物、以及對外宣揚理念的雙重功用。同年,賽珍珠基金會開始出版單張、五國語言之「珍情交流站」。
到了2006年,彷彿大家一起說好「應該動起來了吧」!除了台灣立報發行的泰文新能量報、越文四方報之外,高雄市基督教家庭服務協會在高雄市社會局的支持下,於該年六月開辦中越文對照的「越南好姊妹季刊」。一家位於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旁的印尼小商店,幾位年輕的印尼華僑自力開辦印尼文的「INTAI(守望)」雜誌。一家菲律賓的匯款公司EEC,出資籌辦了一份印尼文刊物。而賽珍珠基金會的「珍情交流站」,也在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管理會的補助下,在這年擴大為八開全彩32頁的「珍情家園季刊」。而China Post也推出每週一次的菲律賓TAGALOG文專版。

■第三節 定期刊物、母國文字的意義:我有被安慰到的感覺

到了他鄉異地,不論你對當地文字熟悉與否,閱讀母國的語言文字都是排解鄉愁、平撫心緒、獲取資訊的重要管道。但是對於當前在台灣多半不熟悉中文的東南亞移民╱工來說,如果要閱讀自己熟悉的文字,除了上網,只能期待數量極少的報刊雜誌。然而,考量到社經狀況、科技能力,上網是遙遠的夢;若想取得以東南亞文字書寫的報刊雜誌,也只能期盼量少價高的進口,或是政府部門與輔導機構以政令宣導為宗旨的少量刊物。
這就是前述眾多刊物出版的重要理由之一。一份定期的、以母國文字書寫的刊物,除了可以滿足新移民╱工對於閱讀的渴求之外,也是一個心理上的依靠。四方報編輯部每日收到的眾多讀者來函可資證明。(出版至今,每日平均收到約十封越文親筆來信。下列讀者來信皆為越文,編輯部將其翻譯為中文)
例如試刊號二號的「我有話要說」版面上,署名Pham thao van(范草雲)的讀者寫到:「……拿著朋友送來的四方報,我非常非常感動。自踏上台灣的土地那一刻起,我就問過自己,為什麼在這樣擁有眾多越南人聚集的地方,卻沒有一份屬於我們自己的報紙?有時候,我到各個書店去找越南報刊,卻只能失望而歸。少量越南報紙與雜誌在朋友間傳閱,傳來傳去,都已經破爛而且字跡模糊了;然而看到那些熟悉的越南字,我還是感到很開心,就好像有至親好友在身邊一樣。如今,四方報的出現讓我的願望得到滿足了。屬於越南人的聲音終於誕生了……」
創刊號的「心情故事」版面上,署名Nguyen thi oanh的讀者寫到:「……今天,朋友給我一份四方報,我高興得無法形容。我仔細看每一頁,那些親切的字跡,那些真誠的心事情感,讓我好感動。我克制著自己不哭,但眼淚一直掉。我真的哭了,哭是因為太幸福。從今往後,我將多一個同伴、一份力量協助我越過所有艱辛與挫折,也支持我繼續走完剩下的路途,邁向光明的前景……」
第二期的「心情故事」版面上,署名Nguyen thi ly的越南勞工寫到:「很高興拿到在台灣發行的越南文報紙,謝謝你們讓我們勞工有機會抒發心情……這是我們的心聲,也是我們的決心,希望我們的心聲可以被台灣社會接納。」
署名Lo lem的讀者在第三期的「心情故事」寫到:「今晚,我的朋友把四方報給我,我高興得不得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唉呀,是新報紙,新報紙!在台灣的新報紙!』彷彿接收到某種奇妙的力量,我開心地嚷嚷起來,幾乎完全不知到該從何讀起。……不只對我個人而言,四方報也是其他在台灣生活的越南人的精神支柱。如果我們可以聚集在一起,一定熱烈鼓掌謝謝你們,我們將一直陪伴著報紙,一起『寫歷史』。請給我們一份愉悅、一份安慰、一份鼓勵,讓我們也知道原來身邊還有那願意分享私密心事好朋友……」
第五期的「心情故事」版面,未署名的讀者表示:「我曾有詩文刊登在四方報上,收到許多同鄉的鼓勵與問候,非常感謝。看到前期報紙上刊登了某姊妹的故事,覺得跟自己的境遇很相似,因此再度鼓起勇氣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心情,不是為了博得同情,而是很想藉此鼓勵其他姊妹一起努力,度過這段獨自在他鄉打拚的孤獨日子……看到四方報的心情故事,我有被安慰到的感覺,也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我將好好努力向前看,打開自己的心,好好活著。」

■第四節 四方報的三項任務

四方報除了提供在母國及台灣的時事新聞、生活資訊之外,還有一些不同於一般報章雜誌的「任務」:
A)提供平台:
以這份定期刊物,提供相關政府機關與NGO團體,交流串連之平台,期能集結各方的力量,發揮最高的效益。畢竟一份以母語書寫、以「友人」身份出現的雜誌型刊物,相較於擺明「宣導」的各式文宣手冊,讀者的接受度要高得多。
B)讓台灣人看見:
這項任務,有些難以言喻。
希望佔有數量、經濟優勢的本地住民,尊重少數的、社經地位較低的外來者,本來就是一件高難度的事,而主流媒體的報導,又多半是以窺奇、或同情、或妖魔化的角度來看待新移民╱工。
四方報希望以自身的「出現」,向台灣人「宣示」越南移民╱工的存在,而且不容小覷。也希望四方報不同於主流媒體的內容,讓台灣人對於越南新移民╱工有較為正確的認識。
C)越南人真正的聲音:
另一項任務,則是提供版面讓新移民╱工們以母語發聲,說出真正的心事。在「說出自己的心事、閱讀別人的心事」這樣的過程中,穩定初來乍到的不安,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找到歸屬感。
數量最大的「心事」,當然還是想念家鄉、家人,傾訴離鄉背井的辛苦與孤獨。此外,也可以從讀者的眾多心事裡,看到許多被台灣主流媒體忽略的聲音。
例如許多越南勞工,寫文章來「勸」其他的同胞不要「逃跑」:
「……親愛的大家,請別逃跑,以免遇上倒楣事。為了今天也為了將來,我們應該給親愛的子孫留下典範……出國是光榮的事,我們要榮歸故里,別在國外丟人現眼,如果逃跑被警察抓到,回鄉時會被指指點點,過去的努力一筆勾消,還會良心不安……」(創刊號「詩文」版《勸友文》)
有別於主流媒體特別喜歡報導新移民╱工與台灣人之間的衝突,四方報的讀者則呈現出雙方友善相處的一面:
「……我的雇主把我當家裡的一員,尊重、信任並且公平對待我。至於外面的人,從鄰居到菜市場裡的攤販……去哪裡都聽到大家說:『越南女孩子很美,很乖巧。』有一些人還誇讚自己家裡也有越南媳婦,覺得她們『很乖』。我很開心,也很自豪,但我會謙虛回答:『謝謝!』……」(第四期心情故事版)
「第一天過來,我有一點怕,他們講的話,如果聽不懂,讓他們生氣,把我送回家,怎麼辦才好……老闆的女兒,二年級讀書,對我很特別,他叫我媽媽,我不會唸書,她教我注音,讓我會看書。每一個晚上,她睡覺之前,要我陪她睡,唱歌給她聽。她說睡不著,要我講故事,如果有新書,都給我先看,我看我會懂,如果看不懂,我問她教我,意思怎麼樣,有時候不懂,她去問媽媽,讓我聽得到,她真是客氣。……她聽到我說滿新年回家,她哭很傷心,我真的感動,她要我工作,跟她六十年,等我老時候,她會照顧我……」(第六期本月徵文版《我的小老師》,Pham thi lan)
也可以從讀者提供的家鄉信件中,看到越南當地家人對這些跨國移工的思念:
「媽媽,您離家一年三個月,有如一世紀。爸爸握著您寄來的錢,眼淚流不停……靠著您的錢,爸爸買了摩托車,騎車上班好帥氣;修整門窗還鋪路,爺爺奶奶好走路;再送外婆小雞四百隻,養大以後好賣錢……」(試刊二號《移工之子的詩:媽媽不在家的日子》,Pham thao van)

甚至有越南配偶替台灣人說話、指責越南男人:
「……越南男人就是貪吃懶做……最可惡的是,他們不會檢討自己,不努力工作,反而還去怪別人,還用言語攻擊傷害我們女生,說我們愛錢嫁給台灣人……」「像我老公……他從來沒有打過我,從來沒有用過我的錢,從來沒打過小孩,從來沒有喝醉酒回家吵鬧,從來沒讓我餓過一餐,這對我來說就足夠了!」(第六期「心情故事」版《我老公是台灣人》)
除了讀者自發性的來稿之外,四方報也開始設計不同的徵文主題,希望將讀者的力量導引到更為積極、具有功能性的面向。
目前已有的三次徵文主題如下:
「我的台灣初體驗╱Những trải nghiệm lần đến ĐL」、
「中文難還是越文難╱Tiếng Trung và Tiếng Việt – tiếng nào khó hơn ?」、
「自助人助天助: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Không có việc gì khó, chỉ sơ. Long không bền」

■第五節 四方報與弱勢發聲

相較於所謂的主流媒體,以及台灣其他眾多的中文媒體,如四方報這類民間自主的移民╱工非中文刊物,在身份、文字、出版形式、發行通路等等層面,都是弱勢發聲、邊緣反撲的體現。
A)身份:主客對調
四方報的讀者與作者,絕大多數都是越南籍的勞工與配偶,這群人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是沒有權力的、沒有意見的、卑微的、便宜的;在一般媒體眼裡,這群人是「被」報導的對象、「被」幫助、「被」同情、「被」憎惡、甚至「被」逮捕。然而在四方報上,形勢逆轉,台灣雇主、老公是配角,外籍勞工、外籍配偶才是主角與主人。
B)文字:越文當道
漢字,是當今台灣的主流文字;英文,是當今台灣人「應該」通曉的世界語言;日文、韓文、法文、西班牙文,是會了幾句就很屌的語文。然而在四方報、INTAI這類移民╱工刊物裡,上列幾種「當權」文字退位,不懂越南文、不懂印尼文,就別想從中讀到訊息。這對新移民╱工來說,能夠重拾閱讀的喜悅與自信;對有自覺的台灣人來說,也能藉此體會新移民╱工初到異地的無力感。
C)出版形式:網路退位
網路當道、平面媒體一家接著一家倒,日前研究機構興奮又激動地宣稱,台灣已有「六成」人口習慣使用網路獲取資訊。我們要問的是,另外「四成」呢?是不是因為他們不擅長、不習慣、沒機會使用網路,就注定要被時代淘汰? 新移民╱工無疑是較無機會接觸網路的一群人,這類新移民╱工刊物恰恰補上了這個缺口。
D)發行策略:
1.非便利商店:對於新移民╱工來說,食物與語文同樣無法忘卻的記憶。有別於「正常」的平面刊物,新移民╱工刊物皆以特定族群的小吃店、雜貨店作為重要的發行通路。一開始,四方報及泰文新能量報甚至計畫跟隨各地的垃圾車派送報紙,但終因耗費人力過大而未能執行。
2.非陽曆:在發行日期上,四方報以「月圓╱思鄉」為思考核心,選擇農曆十五日為每月出刊日。
3.定點免費、郵寄收費:收費上,四方報基於「希望所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拿到這份刊物」的原始創刊理念,目前採取「定點免費取閱,郵寄酌收費用(台幣十元)」的發行策略,並免費提供五到十份刊物給願意合作的越南商家、機關組織(NGO團體、社區大學、家扶中心、農漁會等等),增加所有隱身在台灣的越南人取得四方報的機會。

■第六節 四方報讀者分析

四方報的發行,在台灣的越南圈子裡激起火花。也讓各方為核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移民╱工刊物的出現與呈現方式,也激起了一些移民族群內部的矛盾。
A)高學歷與低學歷
以四方報為例,因為刊登大量的「心情故事」,也常常直接將讀者來信掃瞄後原文刊登,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越南在台人士(包括配偶及勞工),便會來電表示「不應該」刊登那些錯別字,「不應該」刊登那麼多心事,「應該」多刊登一些知識,「教育」「他們」。
不過,就四方報來說,鎖定的目標讀者是缺乏閱讀材料的移民╱工族群,而非已有足夠文化資本、也較易取得閱讀材料的知識菁英。在版面容許的狀況下,四方報希望盡可能皆以原文掃瞄的方式呈現所有讀者的意見(目前打字稿越來越多,實在是因為原文呈現的掃瞄太佔篇幅)。而少許的錯別字,亦無傷大雅。
至於「他們」是誰?「我們」是誰?誰該「教育」誰?又是另一個大問題了。
B)越南配偶與越南勞工
以來稿的讀者分析,勞工與配偶的比例約為九比一。訂戶部分暫時缺乏詳細的身份分析,不過根據四方報行政人員的粗略印象,也是勞工訂戶多於配偶。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三:
1.認同:曾有越南配偶表示:「已經是台灣人了,還看越南報紙幹什麼。」(志工筆記)。越南勞工則多半必須在兩年、三年、最多六年之後回到母國,自然不願意切斷與母國的聯繫。
2.學歷:越南勞工起碼必須具有高中學歷,越南配偶則否。
3.生活環境:越南配偶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與台灣人相處,缺乏自己的時間與空間。越南勞工則在工作之外,或多或少保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
C)看得到與看不到
四方報希望讓每位需要四方報的讀者都看得到報紙,但是不能、也不願意全部免費提供。
不能,當然是因為沒有那麼多經費;不願意,則是堅持「我們只提供給需要的人」。所以目前十塊錢台幣的訂閱費用、或者必須前往取報據點索取的動作,成為一種「篩選」的工具:如果你連十塊錢都不願意花,那麼你大概不太需要這份報紙╱如果你懶得就近到取報據點免費取閱,那麼你大概不太需要這份報紙。
當然,這其中還是有漏洞。例如「需要這份報紙,但是還不知道有這份報紙的人」與「需要這份報紙、也知道這份報紙,但沒辦法出門繳錢訂閱或索取的人」。對於第一種,我們以有限的經費做游擊式的宣傳推廣,也呼籲越南社群內部「好康鬥相報」。
至於第二種,雖然是少數,但的確是處境最惡劣的,也是警政、社政、勞政單位應該直接介入的。無奈的是,我們束手無策。

■第七節 公益的四方報╱營利的四方報╱成功的四方報

發行之初,除了希望提供越南文字給在台灣的越南朋友之外,我們也認為二十萬以上的越南母語族群是一塊「市場」,四方報在做功德的同時,也可以有賺頭,而且在短時間內,很可能出現其他類似的刊物。
雖然至今為止,四方報的營利尚未出現,也還是台灣在地唯一每月定期發行越南文刊物,但的確已有不少商業機構洽談合作。除了商業廣告之外,他們也建議我們改變發行策略、提高售價等等,有間大財團,甚至有意將四方報整個「包下來」。一切的合作可能,我們都不排除,只要不違背「讓需要的人看得到四方報」的原則。
作為一個媒體,能不能在做公益的同時,又能以商業機制維持營運、進而營利?的確很難,四方報尚未成功。然而,什麼是成功?
對於東南亞新移民╱工的鄙視與漠視,是四方報出現的缺口。四方報的成功,不是蓋大樓,而是消失,也就是當新移民╱工的日子已經過得太好、閱聽材料充足、不再需要四方報的時刻。

台長: 南方獸
人氣(1,1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