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17 08:08:02| 人氣2,569| 回應13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雙基恐慌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就在台灣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又陷另一黑心食品一一黑心油事件1時,大陸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也在猛烈反對「61名院士聯名寫信給國家領導人 請求儘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産業化」,但環球時報一篇「全中國不能為轉基因主糧集體試吃」便暫停。
  台灣也沒閒著,除隔海論戰基因食品好壞2外,又扯進4G手機基地台傷人。
  現代人的各種恐慌症3,多因呆歹。呆到不了電子、化學和生物等科技,以致遇事則歹到亂找病因。連「蜂群衰竭失調症」(CCD)4也可扯到手機5
  相關資料
2.詳參【圖博館】:基因能壞?  
3.詳參【圖博館】:
4.詳參【圖博館】:蜂去巢  
5.詳參【圖博館】:自由造假

世衛掛保證 基地台不傷人2013-11-18 中國時報 【林基興/大學教授】

   日昨貴刊報導「想像一下,未來警察局、消防局、郵局統統出租給業者當4G基地台,會是什麼模樣?」基地台電磁波是否傷人?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第304號文件〈基地台及無線技術〉聲明,基地台產生的射頻信號,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短或長期的負面影響。在公共地區(包括學校和醫院),基地台造成的射頻暴露值常只有國際標準的數千分之一。有媒體報導,在基地台附近有多人罹患癌症,但基地台分布極廣,在基地台附近有多人罹患癌症很可能只是巧合,報導的癌症患者通常罹患多種不同癌症,並無共通特性,因此基地台及無線科技不太可能是癌症的共通成因。長期的動物研究,均無法證明暴露在射頻訊號的電磁場下會增加罹癌風險。
   2011年,5月底,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署」,將手機歸類為可能致癌物,弄得世界大亂。但大家不知其研究方式產生嚴重的「回憶」偏差,例如,回想10年前使用手機的實況,可信嗎?難怪,1個月後,世界衛生組織立即公布第193號文件,陳述手機的安全性:最近20年來,已有許多研究探討手機可能的健康效應,至今,並無證實的有害健康效應。世界衛生組織支持的「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和「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一再聲明「在國際規範下,並無健康顧慮」。
   今年9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手機與基地台有何健康風險?〉指出,民眾暴露於手機的射頻,通常比基地台的高出千倍以上,因此,若有任何副作用,很可能來自手機;但一些科學家所提,使用手機的健康影響,包括腦活動、反應時間、睡眠模式等的改變,均甚微小,不具明顯的效應。至於中小學附近不准建設基地台,其實是不解科學,因為越缺基地台,信號就需越強。反對者以為拆台是護衛學生,其實「愛之適以害之」(若其電磁波傷人)。合法的手機基地台均不傷人。
  相關新聞
私設基地台 可怕電磁波黑洞
把公共電話變Wi-Fi基地台

手機訊號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媒體這麼說,咱們就這麼信?

   如果你在Google裡頭搜尋「手機 蜜蜂」,稍微研究一下,就會發現從2007年開始,每一年都會有一波「手機是蜜蜂殺手」、「蜜蜂消失的原因:手機!」、「研究:手機訊號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之類的報導充斥在媒體報導中。然而這些在媒體跟網路上不斷流竄的恐懼-「我們用的手機殺死了蜜蜂」- 到底是怎麼來的?
   美國蜂農哈肯柏格是第一個將工蜂莫名失蹤的問題報告給美國昆蟲學家的人,當時是2006年底,這個嚴重的現象被稱為「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lapse Disorder),剛好我手邊有一本《科學人》雜誌 2009年5月號,封面故事就是《蜜蜂消失了?》,文章把問題解釋得非常清楚,並列出了四個可能的「嫌疑犯」,分別是化學藥劑(農藥、除草劑、殺蟎劑等)、蜂蟹蟎(會吸取蜂蛹的血液)、寄生菌(蜜蜂微粒子,是單細胞真菌)、還有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APV,多數發生CCD的蜂群感染此病毒)。然而蜂群消失並不是受到單因影響,歐美科學家逐漸形成共識,認為這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下才產生的結果,其中也包括「營養不良」- 因為人類大規模栽植單一作物、喜歡維持環境的整傑,然而整片綠草坪對蜜蜂來說就像沙漠一樣,沒辦法提供多元的食物來源。
   儘管這些大咖嫌疑犯已經夠讓人頭痛了,而且我們該著手改善的方向也很明確,還是有人覺得這樣謎底就被解開太無趣、太平淡,決定再多找幾個兇手來墊背;全球暖化、基改農作…還有電磁波跟手機訊號,都被牽扯進來,而電磁波跟手機訊號因為有「研究結果支持」,所以最受媒體喜愛…不論這些研究是否合理。
就以最近這波報導來說好了。這篇又引起媒體不斷轉述的「研究」(全文在此, PDF)作者是瑞士人丹尼爾法佛(Daniel Favre),他是瑞士洛桑國家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這頭銜大概是媒體唯一沒錯報的,讓這則研究跟報導顯得頗具權威性。先讓我們看看媒體是怎麼說的:
   自由時報:蜜蜂大量亡 手機訊號是元兇
瑞士科學家研究證實,全球蜜蜂數量驟降的原因是手機發出的訊號所致,因為手機發射的訊號會對蜜蜂造成干擾,令牠們亂飛甚至遠離蜂巢,最後死亡。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兩個蜂箱中間放置一支手機,當手機發射訊號時,蜜蜂振翅的頻率從450赫茲增至4000多赫茲,增加了8倍,而蜜蜂振翅的頻率增高後,會開始亂飛,進而死亡。
   報導中的說法好像終於找到幕後黑手,把CCD完全歸咎於手機訊號,不顧之前科學家提出過的其他證據。同時你可以自己看看研究全文,裡頭有沒有提到一個「死」字?答案是沒有,也沒有瀕死、殺死、餓死…通通沒有…即使我們先不質疑論文的正確性,全然相信內容,也不該把這研究跟各地方發生的蜂群衰竭失調混為一談,說成是「主因」,因為就連作者自己也只是說這篇研究提供了一種解釋的可能性,媒體上過度肯定的聳動標題完全是加油添醋。
   接著就要質疑一下論文本身了。研究者直接將手機放在蜂房上,但是現實情況中有誰會在講電話的時候把手機貼著蜂房呢?就像有研究為了知道手機對性能力的影響而做實驗,把手機就貼著兔子的睪丸放著一樣(而且這實驗還沒有證實手機對性能力有影響),這樣類比真的對嗎?就算因此而得到某種顯著結果,又真的有意義嗎?
   即便我們接受這樣的實驗設計,實驗過程也費人思量。論文中說,實驗組(手機通話中)過了三十分鐘之後,蜜蜂才開始有發出聲音(worker piping),然而過了20小時直到實驗結束,蜜蜂都沒有出現其他行為了,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蜜蜂遠離蜂巢」(swarming)、「蜜蜂亂飛」等等情事,完全是媒體唬爛。
   研究中沒有說明,但我們可以馬上想到的是,使用中的手機會發熱,而且螢幕可能還會發光,把這樣一個東西放在蜂房上,蜜蜂有反應是很正常的。過去研究指出蜜蜂對於溫度跟光都很敏感。而且論文裡,除了描述不同蜜蜂嗡聲以外,沒有說明這些反應跟手機訊號開始傳輸後之間的關係,也沒有數據呈現,這實在是很難取信於人。
   當然我很清楚,台灣的媒體只是跟著國外媒體起舞,只對吸引眼球的結果有興趣,反正大家一起不查證,責任就分攤掉了…真不知道這樣的偽科學新聞我們還要忍受多久?也難怪王老師人人都可當了。
   最後,回過頭來,也得檢驗一下這論文的基礎,那就是地磁跟電磁波到底是不是蜜蜂判別方向的工具。如果不是,或是不是唯一的工具,那就更難說這些類似研究能跟蜜蜂大量消失有關了。(見蜜蜂與數學)
   在此不是要說手機訊號或電磁波絕對不可能影響蜜蜂,但可信服的研究出現之前,還是別陷入無謂的恐慌吧。
http://pansci.tw/archives/3818

(以上詳參【圖博館】:蜂去巢空  中國手機 自由 科技巫師

環球時報:全中國不能為轉基因主糧集體試吃2013-10-21 

  “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近日在武漢華中農業大學舉行,數百名志願者一起吃了該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培育的轉基因“黃金大米”。類似試吃活動實際已在全國很多城市舉行過。華中農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對記者説,曾有61名院士聯名寫信給國家領導人,請求儘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産業化。
  圍繞轉基因農作物是否應在中國全面推廣的爭論近來很激烈,一些科學家力推這一進程,但他們遭到一批人文學者及普通大眾的猛烈反對。轉基因食品早已進入中國,尤以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的進口最廣泛,但中國人的主糧稻米和小麥都不在此列。
  我們認為,對轉基因科學應採取積極態度,但謹慎也是必須的。涉及基因安全的事情,它們的顯現週期要比普通健康問題漫長得多,這不是在探索拉不拉肚子,人類對基因的認識只有幾十年曆史,這方面的知識仍在積累中。
  轉基因農作物有防蟲抗病能力強等優點,它的最終目標還是保障人類的食品充足。中國耕地少人口多,轉基因作物對我們來説有不小的誘惑。但另一方面,中國的人口增長在逐漸走向拐點,中國的農作物缺口是可以通過轉基因以外其他手段克服的。轉基因應作為中國確保糧食安全的最後手段。
  現在就大規模推動轉基因稻米、小麥的商業化種植,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首先中國的糧食供應形勢雖然緊緊巴巴,但遠沒有緊迫到非走轉基因這條路的程度。中國並不存在可以讓民眾忘記對轉基因食品疑慮的戰略性食品短缺。
  在食品問題上,中國這樣大國的政策還是不宜太激進。轉基因大米如果在中國商業化種植,中國人主糧的基因變異就走上不歸路。目前全球各國還很少有主糧轉基因化的,中國的13億人口貿然走上“試吃”轉基因主糧的第一線,全國為人類的這一技術做“超級實驗”,這決非明智的國策。
  中國應在發展轉基因科學的層面爭取世界領先位置,但中國人對轉基因食品的食用比例沒必要趕超其他國家,這一原則應當進入中國人食品安全的“頂層設計”。
  由於轉基因稻米的商業化種植會産生新的利益格局,對它的推動過程確實有可能摻入一些人和機構的利益考慮,而且不能排除對利益的追求發生在有較高科學地位的研究者中間。政府在做這類決策時一定要多聽不同意見,要把中華民族的長遠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
  由於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結論尚未在全球科學界獲得壓倒性共識,一旦中國人的主糧被轉基因化,社會情緒出現嚴重波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種社會情緒的不確定性也須是糧食安全的關切方向之一。
  人類歷史表明,糧食作物産量的大規模提高總是伴隨人口的迅猛增長,因此以本身有風險的方式推動糧食産量猛增,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不符合人類的整體利益,這是值得思考的。在這個更大、更根本的命題前,轉基因農作物所帶來的一時性商業優勢和利益,相對來説都是短線的。對它們的追求還是以克制為好。
  相關新聞
61院士上書推基改米 網友:腦殘(楨:鄉民憤青噴子糞青才腦殘!詳參【圖博館】:海龜
農業部正進行轉基因大米獼猴餵養實驗
專家自稱已吃14年 49位專家致信高層建議推動產業化獲正面回應
農業部試驗負責人:豬試吃轉基因大米90天安全
轉基因大米動物試驗旨在科研
國人為何厚“雜交水稻”薄“轉基因”
中儲糧兩直屬庫主任因進口轉基因菜籽油摻入被免
政策美意 反造成食安危機
基改油便宜 陸5年進口增4倍
民眾該對轉基因食品說什麼?
方舟子告崔永元侵犯名譽權 否認受資助推廣轉基因 斥崔永元駡街
台衛福部:基改作物逾占產品總重0.9%  比照歐盟須標示  

觀念平台-基改食品害了哪個人2013-10-2中國時報 林基興
 
  日前貴報登載,中國農業部日前批准基改水稻等,其動力來自61名院士上書領導人,但民眾擔憂基因改造食品安全,但由恐慌的原因,可知民眾只是受到誤導。
  例如,害怕「2011年加拿大研究發現,臍帶血中檢測到基因改造Bt毒素」,其實,Bt就是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土壤與動植物等,到處可見。其結晶蛋白對某些生物具有特殊毒效,其殺蟲原理是,吃下蘇力菌後,毒素晶體於昆蟲腸道高鹼性環境和蛋白質分解酶的作用下,分解活化成毒素,和腸壁上皮細胞結合,使細胞破孔,造成昆蟲腸道崩解而致死。但此殺蟲效果有專一性,對目標昆蟲以外的生物無副作用,為安全無殘毒又環保的植物保護劑。它對脊椎動物無毒(哺乳動物的胃酸足以破壞其毒性),此專一性讓它成為環保的殺蟲劑。1938年法國即出現第一種蘇力菌產品,至今全世界蘇力菌產品超過百種。
  可知引述的加拿大研究,不是隨便瞎掰或栽贓加拿大,就是該研究誤導。至於宣稱「基改為人詬病在於它對人體健康及生態破壞,但反對者所指的致癌、絕育等問題,尚缺足夠研究證據」,其實,均為以訛傳訛。
  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國家科學院等均已聲明,經過嚴格檢驗,已經批核上市的基改食品,並沒比相對應的基改食品更傷人健康,例如,比較普通非基改玉米與基改玉米,後者沒有更傷人,基改食品已經上市近20年,全球多少億人食用過,並無任一個有害例子。甚至,基改玉米對人更健康,因其減少蟲害帶來致癌的黴菌毒素。2010年,歐盟研究與創新總署報告顯示,超過25年、多於130個研究計畫、500餘獨立研究團隊,所得主要的結論為,基改生物本身並沒比傳統育種技術更具風險。
  其實,傳統育種就是基改作物,前人不知基因,任意雜交,混合成千上萬基因(相對於基改只是一個或兩個基因),但從無人擔心,也從無嚴格評估檢驗安全性。為何今人還擔心「經過嚴格檢驗的基改作物」?根據美國農業部,民眾該注意的其實是一般食物中的微生物毒素;每年超過7,500萬件微生物毒素導致的食物中毒案,成千民眾因而死亡。若真要細究食物,現代人致命禍首是「過量」:2011年,衛生署公布國人2010年的十大死因,「肥胖」為頭號殺手。
  至於黃金米,它是第一個為拯救生命而研發成功的基因改造作物,但是一直遭受綠色和平組織打壓,這讓黃金米計畫主持人波崔克斯(Ingo Potrykus,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教授)憤慨:「人道主義組織需要負責地研發黃金米與田間實驗,若你要阻止,就會被控危害人類…也許你有機會在國際法庭上辯護自己非法和不道德的作為。」
  摩爾在2012年9月14日,為文〈綠色和平組織的危害人類罪〉指出,綠色和平組織及其同夥多年來一直反對黃金米,又阻止其田間試驗與推廣,反而宣稱有更好的辦法減輕維生素A缺乏症,但綠色和平組織沒有實際行動救助受苦的數百萬兒童。(作者為大學教授、公益科學月刊社前理事長)

美國人為何是“瞎吃”轉基因食品 2013-10-30轉載

上個月方舟子和崔永元因要不要吃轉基因食品吵翻了天,前兩天小崔為了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不遠萬里來到美國,就是想實地證明一下國內一些報導所稱美國人“放心地吃了十幾年轉基因食品”是咋回事。雖然到美國沒幾天,也就是到了個別超市溜達溜達,小崔發表的文章似乎向人們宣告:美國人“放心地吃了十幾年轉基因食品”是謠言,因為美國人沒幾個人知道什麼是轉基因食品,而且在銷售的食品上也看不到轉基因食品的字樣。
   可以看得出來,方舟子是轉基因食品的熱心推動者,他強調的是美國人吃轉基因食品,而且吃了十幾年。小崔要證明的是美國人是不是放心地吃,吃不吃不是重點,關鍵是放不放心。其實方舟子和小崔都沒錯,只是強調的重點不一樣。
  如果和個稀泥,美國人是閉著眼睛吃轉基因食品,既不是放心地吃,也不是不放心地吃,而是瞎吃。因為標注轉基因食品字樣是商家的自願行為,政府部門沒有強制性標注規定。美國超市中能看到的標注轉基因食品字樣的食品鳳毛麟角,美國的轉基因食品大規模銷售已有十多年了,吃到肚裡的轉基因食品有多少?沒人能說清楚。
   小崔到美國出了點小丑,他的文章說美國人食品上不標注轉基因食品字樣,但細心的網友卻在小崔發出的豆腐圖片上發現有標注非轉基因食品的字樣。有網友發問,請問崔大記者,轉基因用英語怎麼說?
   美國人吃不吃轉基因食品跟中國人有什麼關係?不能說美國吃轉基因食品中國人也跟著吃。在中國要不要推廣轉基因農作物應由中國的科學家依據國情做出科學的判斷和決策。當然瞭解美國轉基因食品的狀況也有助於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認識以及政府部門做出決策。
   轉基因食品是轉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簡稱GMOs)應用在食品上的稱呼,轉基因生物工程技術目前主要應用於農作物上,通過對植物和種子的改良不僅使植物可以抵禦某些昆蟲和農藥,也能使植物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生長。美國對轉基因生物的研究很早,但轉基因農產品的商業化推廣是在上世紀90年代。1996年時,美國有420英畝土地種植轉基因大豆,占種植大豆土地面積的7%。種植轉基因玉米的農田有290萬英畝,占玉米種植面積的4%。而最高法院的一項裁決則促使轉基因生物專利申請爆炸性出現,數以千計的轉基因生物專利申請報到美國專利局。2005年時,美國就有60種以上轉基因農作物經過動植物衛生檢驗局的批准用於商業生產。到了2009年,美國種植轉基因大豆的農田有7750萬英畝,占大豆種植面積的91%。種植轉基因玉米的農田有7390萬英畝,占玉米種植面積的85%。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農作物品種是番茄,該種番茄1994年進入消費市場。2003年,全球99%轉基因農作物生產國集中在6個國家,美國轉基因農作物生產占全球生產總量的63%,阿根廷為21%,加拿大為6%,巴西為4%,中國為4%,南非為1%。1995年,全球有420萬英畝的土地種植轉基因農作物,2005年則上升到2.22億英畝。2010年美國學者提交給國會的一份“農業生物技術”報告列舉的數字表明,2008年,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面積為3.08億英畝,其中美國1.54億英畝、阿根廷5190萬英畝、巴西3900萬英畝、加拿大1880萬英畝、中國940萬英畝。轉基因農作物主要集中在四類農產品上: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
   美國人是通過什麼管道“瞎吃”轉基因食品的呢?資料表明美國75%的加工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美國超市銷售的加工食品大約有3萬種含有轉基因成分。因為大部分製作的食品離不開一樣東西:油,而美國的食用油特別是豆油都已經轉了基因。不吃豆油、吃菜籽油或是玉米油吧,那也沒選擇,這兩種油的原料菜籽和玉米絕大多數也是基因都轉了。
   美國轉基因的農產品種類挺多,被稱之為“黃金大米”的就是轉基因產品,據說這種大米的維生素A含量高。而大豆製作的食品更是廣泛,豆漿、豆腐、醬油、豆粉,在麵食中的食品如麵包、糕點、點心、烤制的麵食、油炸的麵食、食用油產品等都會有轉基因成分。甘蔗雖然有轉基因品種,但大部分食品中的甜味卻是來自玉米糖。玉米油、玉米麵、玉米糖被廣泛應用於麵食食品中,美國生產的玉米,基因沒轉的已經沒剩下幾個,想不吃轉基因玉米都難。
   轉基因動物在美國還沒有被批准商業化生產,而最新的消息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要對一種轉基因的魚類放行。雖然人們現在還沒吃轉基因的雞鴨魚肉,但豬啊、牛啊、雞啊,吃的食料卻包含轉基因的成分,所以美國人在肉類上是屬於間接地吃轉基因產品。
   轉基因食品是爭議最大的食品,而且爭辯雙方各執己詞互不相讓。這情形就像崔永元和方舟子爭論一樣,誰也不服誰,誰也說服不了誰。支援轉基因食品的人說,這類產品經過大量的實驗,很多研究追蹤了轉基因食品對動物的影響,壓倒性的研究認為轉基因食品對人是安全的。同時轉基因農作物可以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生長,使人類更易於獲得農產品,這對解決人類吃飯問題大有脾益,同時轉基因食品還可以提高農作物中的營養成分。
   而反對轉基因的人認為,目前科學家還沒有對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影響的長期追蹤研究,研究者擔心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帶來的健康風險包括:產生抗生素抗性、激素裂變、生殖混亂和加速老化。而在食品安全上,由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將轉基因農作物與常規的農作物一視同仁,生產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公司開發什麼樣的種子等於是自我做決定,而不需要進行附加的測試。
   美國有強烈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人,但現在人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標注轉基因食品上,這樣消費者可以做出選擇,可以不買、不吃轉基因食品。但就是這麼個要求,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就是不答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認知也感謝許多消費者需要瞭解食品是否運用了生物工程的強烈意願,食品藥物管理局支持食品製造商自發性標注是否為轉基因食品。食品藥物管理局的首要任務是保證食品的安全,也就是確保不論是轉基因食品還是非轉基因食品符合安全的要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同時也強調,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有安全上問題。 
   2012年美國大選的時候,加州民眾提出一個公投提案,要求商家在出售的食品上注明是否為轉基因食品,但投票結果是的47%的選民支持,51%的選民反對,沒過關。洛杉磯市議會議員本月中旬提出一項動議,要求洛杉磯市地區不能種植轉基因的農產品,但這項動議沒什麼實質意義,因為洛杉磯市除了樓房,沒幾塊農田,議員動議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有科學試驗表明,小白鼠吃了轉基因食品,生不出兒子了。也有實驗證明,豬吃了轉基因食品,照樣能生出兒子。所以人吃了轉基因食品會像誰?像老鼠還是像豬,是絕種了還是生的更多,大概吃了十幾年轉基因食品的美國人到時候會給出個答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d68c10102ee7w.html

誰怕論戰基改作物2013-11-21中國時報 余淑美 
 
  關於基改產品對糧食安全、人體健康及環境保護的議題,正反雙方理性的論戰很好,因為這是一個教育社會大眾、真理越辯越明的方式。
  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12年有28個國家種植,總面積已達1.8億公頃,占全球可耕地近10%,約為台灣總耕種面積的200倍,可想而知基改食品對人類的影響將益趨深遠與重要。因此,國人應該瞭解如何面對全球方興未艾的基改食品的發展趨勢。
  目前全球每年已有10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到2015年時全球人口會由目前的72億增至90多億。糧食安全問題未來幾年將逐漸浮現,大量使用農藥危及人體健康與環境,肥料需耗費大量能源製造而價格上漲,加上密度增加中的天災,致使國際糧價節節高升。
  所有科學家都希望「基改」是將作物「基因改良」來維護,而非危害人體健康及環境。目前基改育種的目標都是朝「增加產量、少農藥、少肥料及促進健康」方向努力,與有機食品的目標一致。但是基改作物長期被有心人士以毫無科學根據、莫須有的罪名汙名化。不但使消費者擔心食品安全,也對以高科技解決糧食安全與保護環境的研究工作造成負面影響。
  《中國時報》11月19日報導, 18日台北市議員質詢時,要求郝龍斌市長(圖為郝龍斌與學童共進營養午餐,本報資料照片)禁止學童營養午餐使用飼料級基因改造大豆食材。看了這則新聞讓我想起數個月前,一位同事氣急跑來問我,基改作物有分「人類食品」及「動物飼料」兩種等級嗎?因為學童營養午餐一份45元,廠商已將成本壓至最低,如果要求食材皆選用有機及非基因改造,勢必增加成本,將更難維持營養午餐品質,家長與學生也將有更多抱怨。我趕快找出一堆資料給同事看,上面清楚寫著國際流通基改作物絕未分成食品級或飼料級。因為農業生技公司及各國政府皆擔心萬一農夫不小心將二者混雜,將造成很大糾紛及法律問題。因此,人、畜食用基改作物的安全性,一律以相同標準檢視,絕無通融。
  台灣因高溫多溼不適種植黃豆,因此90%進口,其中90%又屬基改產品。自1996年上市以來,全球包括台灣許多國家已食用基改黃豆17年,未有一例真正證明有害人體。最近不斷被人拿來渲染餵食抗殺草劑基改玉米造成老鼠產生腫瘤的一篇研究報告,係2012年由法國一學者發表,此驚動新聞界的報告,隨即被法國的農業、醫學、藥學、科學、技術及獸醫等六大國家科學機構反駁,罕見地發表聯合聲明:「鑑於研究方法和解讀上的諸多漏洞,無法得出可靠結論」。
  法國「高等生物科技理事會」的經濟、倫理與社會委員會也公布調查結果,謂該文「實驗方法設計不合宜,老鼠腫瘤和食用孟山都公司的抗殺草劑基改玉米沒有因果關聯,確定其研究結果不足採信」。許多的國際科學家也指控這篇文章的實驗充斥漏洞和偏見、品質低劣、未作適當統計分析,因此無法成為有效證據。
  台北市議員質詢時,郝市長指示基改食品應標示清楚。郝市長是食品科學的專家與教授,對基改食品的本質應該很瞭解,其成分就是核酸與蛋白質,與我們每天食用的麵飯蔬菜水果的成分是一樣的,進入消化道中很快就被各種蛋白酶及核酸酶分解為小分子的氨基酸及核苷酸,由於結構破壞而失去活性,不會在人體累積而造成任何影響。
  此與大家所擔心的各種農藥、抗生素、防腐劑及化學食品添加劑如色素、乳化劑、香精、螢光劑、膨鬆劑等等完全不同。基改作物的安全性是在顯微鏡下被放大嚴格檢視、確定不會對人體與環境造成危害才上市的。因此,消費者與我一樣,不用擔心。
  目前市面上有豆類製品強調「非基改」,主要目的是要為較高的價格找理由,實際上進入肚子裡的結果都一樣。我們真要擔心的是很多隱藏未公開的化學食品添加劑、及使用量為亞洲及美國平均3至5倍的農藥到哪裡去了?(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及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相關新聞
郝市長,你不會隨反基改教授起舞吧

    種瓜得豆:和平瘋爆74/99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演化之理
天經地義

啥演化之理
演化之怪胎
非理性的人類
就要倒轉乾坤
種瓜得豆
種豆得瓜

人家是理性抉擇
基因改造的食物
目的也是抗病抗旱抗寒抗…
反正是要提高產量解決糧荒

反基改者反的是
基改違反自然演化之理

敢問啥是自然演化之理
這時代那還有自然之理
不能生的同性都可婚了
種瓜幹嘛一定要生出瓜
只要我喜歡
異性 同性
人獸 人物
連充氣娃娃
都可以結婚
如此才合理

但未必合法
法由權勢定

    生物戰:不祥之器46/165

生物戰
古即有之
在敵方水源
投放染病禽畜

那只是古代
初級的生物戰
如生物雜交育種
都只是生物學常識

拜現代生物邪之賜
現代中級的生物戰
什麼鼠疫 炭疽菌
大量用於世界大戰
尤其日在中731部隊
至今仍嘉惠恐怖分子
寄菌給美(國)人撲粉

生物科技日新月異
拜後現代基因邪之賜
以色列正研發基因炸彈
試圖消滅阿拉伯人種
真是己所不欲必施於人
完成希特勒屠猶未竟之功

    複製人:宇宙瘋洞85/99

上帝禁止人私開聖盒
但人偷開潘朶拉魔盒
解開生命之基因密碼
從複製鼠輩
到複製牛羊
遲早會複製人
複製器官算啥

早在20世紀末解開生命基因密碼
洋人在18世紀現代科邪啟盲之初
便幻想製造科學怪人和新娘了
更遑論後來的科幻小說和電影
各種科幻的人獸叢生
比美原始人圖騰崇拜

面對人這種演化怪胎
愈禁人愈想幹
與其禁止複製
不如嚴肅面對
複製人後問題
但非科幻小說能勝任
至少要去看科普知識

    雷達波段:宇宙瘋洞68/99

各國軍方爾虞我詐之心態
從雷達波段的代稱可看出

二次大戰期間為了保密
用大寫英文字母來表示
230-1000兆赫為P波段
1000-2000兆赫為L波段
2000-4000兆赫為S波段
4000-8000兆赫為C波段
8000-12500兆赫為X波段
12.5-18千兆赫為Ku波段
18-26.5千兆赫為K波段
26.5-40千兆赫為Ka波段

隨著超地平線和激光雷達出現
波長已到166米超地平線雷達
甚至小于10米-1毫米波雷達
該系統十分繁瑣使用不便
終于產生新系統如下:
原 P波段 = 現 A/B 波段 
原 L波段 = 現 C/D 波段 
原 S波段 = 現 E/F 波段 
原 C波段 = 現 G/H 波段 
原 X波段 = 現 I/J 波段 
原 K波段 = 現 K 波段 
但戰前波段一直沿用至今

度量衡政治邪唄
ABC順序雖合理
但不合老大手勢
連小弟也要配合
好比電腦的鍵盤
不然台灣小筆戰
早就可拋棄鍵盤
變觸控平板手機
獨吞蘋果的商機

台長: 阿楨
人氣(2,569) | 回應(13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社會 |
此分類下一篇:CP值與小確幸
此分類上一篇:黑心商品和黑心媒體

顯示全部131則回應

jsoujsou
罌粟經歷了什麼,才演化出這麼複雜的基因組? 2018-9-3 新浪科技

  鴉片罌粟是一種令人愛恨交織的生物。它有著豔麗明媚的花朵,能產生具有鎮痛、止咳甚至抗癌作用的化學物質。但眾所周知,它也是毒品嗎啡的來源。
  罌粟的複雜性還體現在分子層面上,它的基因組中存在大量(約70%)重複序列,還經歷過多次大規模的結構變異,這讓破譯罌粟基因組成為困擾科學家的世界性難題。
  8月31日,由西安交通大學葉凱教授領銜的中英科學家團隊在《科學》上發表論文,首次公佈了鴉片罌粟的高品質全基因組序列,還揭開了嗎啡合成背後的奧秘。
  罌粟究竟經歷了什麼,才演化出這麼複雜的基因組呢?
 他們發現,罌粟基因組在距今780萬年發生了一次全基因組加倍事件,在距今至少1.1億年發生過基因組片段的加倍事件。
  在植物中,基因組的加倍事件較為普遍,也是植物適應環境脅迫的重要方式之一。科學家早就發現在恐龍大滅絕的時代,很多植物經歷了基因組加倍。“不過780萬年前,是什麼讓罌粟的全基因組發生了加倍,我們還不清楚。”葉凱說。
  由於各種基因組結構變異的疊加積累,罌粟用來合成止咳那可丁和鎮痛嗎啡類生物鹼的15個基因在11號染色體上形成了超級基因簇。
  這個超級基因簇在罌粟的根、莖部特異表達並且共表達,最終賦予罌粟神奇的能力:高效合成那可丁和嗎啡等次生代謝產物。
  “惡之花”有望洗成“白蓮花”?
  罌粟的次生代謝產物成分複雜多樣,要把可以鎮痛的嗎啡類生物鹼和可以止咳的那可丁分離出來,需要一系列提純操作。科學家們正在思考,能否通過分子育種技術,得到只產生單一產物的新型植株,這樣既提高了產量,又降低了成本。
   “如果我們能培育出只產生止咳物質、而不能使人成癮的株系,那麼這些植物就可以種到更廣闊的地方去。”
  相關新聞
罌粟花戰爭:緬甸為何難以戒斷毒癮?鴉片產量佔全世界總量14%,僅於阿富汗.
阿富汗罌粟種植面積創歷史新高
洗刷鴉片大國惡名阿富汗農民棄罌粟種玫瑰
2018-09-06 10:31:22
圖博館
美國已種植百萬棵轉基因蘋果樹

據科技日報2018-9-21報導,“轉基因北極蘋果(Arctic apples)所打的果汁,就如同水一樣,不會褐變,也不會變黑。我們已在美國種植了上百萬棵這種蘋果樹。”19日,在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基因農業網主辦的轉基因科學沙龍上,Intrexon諮詢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通訊官、美國農業部前食品政策與生物技術高級顧問傑克•波波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據瞭解,2017年2月,北極蘋果開始在美國中西部少數幾個州銷售,此後,在美國全面上市。
“蘋果細胞的液泡中含有一些不尋常的有機物——多酚類,細胞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則含有多酚氧化酶。正常情況下兩者分處不同場所,不會相遇。”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高級工程師姜韜說,當蘋果被切開或細胞受損,多酚氧化酶與多酚類就會相遇,這時前者就利用空氣中的氧氣,把多酚類氧化生成醌類物質,然後經過一系列反應,顏色變得越來越重,由淺褐變為棕色。
研究人員通過一種叫“基因沉默”的技術,在多酚氧化酶基因表達活性不變的情況下,使控制多酚氧化酶的合成範本mRNA的量降低,從而減少了多酚氧化酶的量。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藥理系博士後任金琪介紹,“基因沉默”技術是科學家探索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並成功在調整基因表達的相關基礎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應用到社會消費的食品方面則為首次。
“這種蘋果給生產商、運輸商、銷售商和消費者都會帶來益處,因為沒有褐變反應,蘋果汁會一直保持透明的狀態;如果早晨把蘋果切片給孩子們作為學校的便當,他們在下午打開吃的時候,仍然是早上的顏色。”傑克說。
傑克透露,他們還在研究轉基因防褐變的牛油果、生菜等。“我們相信這些產品會給消費者帶去切切實實的益處,也會改變他們對轉基因的看法。”他說。
  回應
美官方資料:玉米、大豆、油菜轉基因普及率超90%
我支持研究,反對推廣:事實是沒有推廣產業化,研發無以為繼。我相信國產,不信外國:事實是國產的無法種,國外卻大量進口。我擔心主糧:事實是他們連非主糧一併反對,根本不在乎是否主糧。
其實很簡單,轉基因的和非轉基因的食品分別加標識,愛吃哪個買哪個
富人是喜歡吃轉基因的,還是天然的?轉基因有可能是給窮人吃的。
以前,肉都是富貴階層才能吃到,窮人都吃粗糧。現在,窮人都大魚大肉吃成豬,富人提倡吃五穀雜糧...
2018-09-22 08:15:20
圖博館
四川一社區部分業主質疑基站有輻射 三大運營商攜手斷社區信號

據成都商報2018-10-12報導,從6日開始,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的華邑陽光裡社區內外,手機信號突然減弱甚至消失,以中國移動最為明顯。原來,因該社區手機信號較弱,運營商于國慶期間在社區設置信號設備時,遭到部分業主反對,事情驚動了當地資訊資料中心和警方。
3天后,一份由電信、聯通、移動以及鐵塔公司聯合落款的公示出現在社區門口,“因接到物業通知,社區有居民投訴在社區內的移動手機信號設備干擾了這部分業主的正常生活,經溝通、解釋無果,三大運營商將中斷停止社區內所有移動手機信號設備的運行。”
  原因何在?
部分業主反對新增移動信號設備
信號放大設備的導線被人為破壞。
  科普小課堂
不用驚慌!信號設備需具有國家環評報告才可入網
2014年,成都商報記者在採訪類似事件時,曾對中國移動公司張貼的科普材料進行了關注,其中提到,手機信號弱時,會自動增大發射信號的強度,反而會使手機成為輻射的重要來源。在信號弱時,手機發出的輻射甚至可能是平時的50倍。 我們的生活中,電磁輻射(電視、電腦、手機、移動通信基站)無所不在,它與科學確切證明有害人體的“電離輻射”(X光、伽馬射線、中子射線等)區別很大。 手機和基站的信號頻率一般在800MHz至2.4GHz。目前,沒有證據證明,符合國家強制標準的手機和基站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最新進展
物業組織投票 運營商將對基站進行輻射檢測
同時,社區物業已經開始進行“支持”和“反對”的登記投票,記者看到,截至10月11日,在登記冊子上面,持支持態度的業主有50多名,反對的為3名。
  回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24條規定: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是指故意破壞正在使用中的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是一種以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為特定破壞物件的危害公共安全罪。
 現在腦殘真多:一方面家裡是樣樣電器都要齊全,自己兜裡幾隻手機揣著不怕輻射。另一方面,怕極了信號輻射。
 家裡還是裝座機好,一沒輻射,二不怕信號不好。
 太陽就有輻射,日光燈也有,電視,電腦,手機,電磁爐等等都有
2018-10-13 08:57:42
圖博館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2018-11-26,來自中國深圳南科大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這次編輯峰會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英國倫敦皇家學會和香港科學院在香港聯合舉辦。據賀建奎介紹,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他的團隊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此前資料顯示,在北歐人群裡面有約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關閉致病力最強的HIV 病毒感染大門,使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細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賀建奎還將在峰會現場展示他領導的專案組在小鼠、猴和人類胚胎的實驗資料。在50枚人類胚胎基因測序結果顯示,未發現脫靶現象;而所有人類正常胚胎裡面,有超過44% 的胚胎編輯有效。賀建奎還展示此次基因手術嬰兒臍帶血的檢測結果,證明基因手術成功,並未發現脫靶現象。他表示,結果仍然需要時間觀察與檢驗,因此準備了長達18年的隨訪計畫。
  CRISPR/Cas9 技術自問世以來就因簡單、高效備受矚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學家在醫學、動植物育種、藥物篩選等不同領域進行研究。賀建奎強調:“對於少數家庭來說,基因手術是治癒遺傳性疾病和預防嚴重疾病的新希望。” 他還率先提出基因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需遵循的“核心價值”,包括對真正需要的群體保持“悲憫之心”、僅僅用於嚴重疾病的“有所為更有所不為”、尊重孩子自主性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運不能由基因來決定的“生活需要奮鬥”、“促進普惠的健康權”等5項倫理原則。
2018-11-27 09:31:06
圖博館
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基因工程知名專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 說:“考慮到HIV 對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脅有擴大的趨勢,我認為賀建奎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目標基因。”
  不久前,中山大學一研究團隊發佈了國內首份針對普通公眾和HIV 帶者關於基因編輯認知的比較報告,超六成受訪者對基因編輯技術的運用持積極態度。575份HIV 攜帶者問卷顯示,有94.78% 的HIV 攜帶者支援基因編輯技術用於預防HIV 。另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針對2537名美國成年人的一項調查顯示,60% 的美國人支持對未出生嬰兒進行基因編輯,認為為了降低患嚴重疾病的風險,基因編輯是一種有效的醫療手段。
  相關新聞
國家衛健委:立即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調查核實
基因編輯嬰兒已獲臨床試驗註冊,廣東衛健委介入
南科大回應HIV免疫嬰兒:深感震驚,違背學術倫理點
122位科學家聯合譴責:對中國生物醫學聲譽的巨大打擊
  回應
這是好事兒,一堆人在莫名害怕什麼。人總是要進化的
有錢人先進化
允許一部分人先進化,然後先進化帶動後進化。
任何一個有良心的科研工作者都要反對這種行為!那兩個小女孩將來的人生存在了各種不確定性,人體免疫哪是你想編輯就編輯的?
這一出“鬧劇”裡,可憐了苦苦科研的真正的科學家,勤奮工作的醫護人員,最後可憐了這個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一輩子都要承受別人的目光。
不允許對人體胚胎編輯以及隨便對人體基因改造,好多年前就在各國有相關討論,基本都是禁止,因為目前人類掌控不了這個後果.
我怎麼覺得只要是在中國在重大科學專案上有可能領先其它主流國家的時候,總有一批“很專業”的人第一時間就反對呢?而媒體更是推波助瀾的幫這批人搖旗呐喊!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11_26_481065.shtml
2018-11-27 09:31:25
圖博館
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將在美國啟動 2018-12-04 新華視點

  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佈,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
  據悉,在這一臨床試驗中,基因編輯的物件是先天性黑朦病患者眼睛裡的感光細胞,這是一種體細胞,而非生殖細胞。體細胞的遺傳信息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不涉及倫理道德問題(楨:?)。
  這一名為EDIT-101的療法由美國埃迪塔斯醫藥公司與艾爾建公司共同研發。埃迪塔斯醫藥公司在聲明中表示,該療法“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在人體內使用CRISPR技術的療法”。
  利伯先天性黑朦是一種由多個基因突變造成的遺傳性視網膜退行性病變,是兒童先天性失明的最常見原因,全球每10萬名兒童中有2至3人罹患該病。其中,10型是最常見的類型,占該遺傳病患者總數的20%至30%。目前,利伯先天性黑朦尚無有效療法。
  按計劃,此項臨床試驗將招募10至20名患者,檢驗EDIT-101療法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回應
反對基因編輯的人應該去美國抗議。
中國的120個科學家何在?
美國做這事就是拯救人類的正義行動嘛
2018-12-05 08:06:46
圖博館
《Nature》說有機農業威脅世界,怎麼算的? 2018-12-23

上一期《自然》雜誌登載了一篇結論極其炸裂的文章,聲稱現代工業化農業比有機農業更環保。如此反“常識”的論文,當然會被各大媒體轉載。然而,在中文互聯網上看了一圈,馬前卒工作室發現大多數媒體只是引用了文章的結論,並未涉及研究過程。
  有機食物到底環保嗎?這個問題全球爭論了幾十年。
這裡說的“有機農業”是指生產過程中,基本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等添加劑,代之以有機肥料和飼料來滿足作物和禽類的養分需求的生產方式。用這種方法生產的農作物,既避免了化肥生產給帶來溫室氣體排放,也能讓土壤充分休養生息。
  直覺上,這可能是最環保的農作方式了。但有機農業也意味著不同程度的減產。雖然佔用了更多的勞動力,但有機水果和油料作物的產量比傳統農業低3%-11%,而有機蔬菜和穀物的產量跌幅達到了26%-33%。四十年前美國農業部部長就曾經怒斥:“誰提議發展有機農業,就叫他先決定一下要餓死美國公民中哪5000萬人”。從更大範圍看,如果全球都推行有機農業,誰來喂飽人類?
  《Nature》刊載的這項研究,考察了有機農業和傳統農業的土地效率。瑞典查莫斯理工學院副教授Stefan Wirsenius的研究團隊發現:有機農業產量低的弊端,完全抵消了它貌似“環保”的優點。有機農業不使用肥料,這意味著在全球食物需求日益增加的情況下,要開墾更多土地用於種植農作物,碳排放量由此要增加70%之多。
  1有機農業更不環保
在說論文之前,我們首先要默認一個研究前提:有鑒於全球食品需求量不斷增加,環保不能以犧牲食品產量為代價。如果你不希望看到饑荒和戰爭,那麼一塊土地減產,意味著另一塊土地就要增產。
  於是,科學家給出了一個土地“效率”概念。凡是單位面積生產農產品更多的土地,就是“高效”的土地。因為全球食品需求恒定,土地面積不變,這塊地產得多了,就節約出了別的土地,就有可能用來植樹造林、休養生息。
  那麼怎樣量化一塊土地的效率?科學家又提出了一個概念,叫“碳收益”。這個數字統計的是一公頃土地,用於某種農產品生產或者退耕還林之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之差。計算“碳收益”要求把一塊土地變化前後,碳儲存量的變化都囊括進來。
2018-12-27 09:00:14
圖博館
在科學家給出的公式中,“碳收益”等於這樣4部分之和:
1)生產一定數量農產品,“鎖住”的二氧化碳。(COCs乘以產量)
2)改變生產過程後(比如使用化肥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改變(PEMs的改變量)
3)土壤和植被每年碳儲存量的改變。
4)使用生物能取代化石能源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改變。
  上面簡寫COCs被科學家們稱為“碳機會成本”,表達為CO2(kg)/1kg農產品,也就是生產1公斤某種農產品增加的二氧化碳當量。它表徵的是一塊土地用途變更後,CO2排放的增量。退耕還林的情況很容易理解,林地比農田儲存的碳更多,排放自然就少了。
  問題是,為什麼原始土地轉變為農業用地,COCs也是正值,原始土地的中的碳不是被消耗了嗎?
  這裡需要重溫一下本節開頭的研究前提:不犧牲全球食品產量,那麼一塊土地減產,另一塊土地就要增產。反過來,在此處生產某個農產品,意味著別的地方的土地被節省下來,那裡的碳就不會被消耗,有可能的話還可以被用作“環保”的用途。所以從全球範圍來看,在這裡生產某種作物的COCs,仍然是正的。
  同理,第二點PEMs的改變量。PEMs被譯作“經常性生產排放”。在此處的農田中使用化肥,可能造成當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按照COCs的思路,放眼全球,這裡的損失是別處土地的“福音”。
  這樣一來,科學家計算出了64種農產品的全球平均COCs和PEMs。下表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幾種。
  這裡可以關注一下COCs特別高的牛肉(紅框),儘管生產一公斤牛肉消耗的二氧化碳很多,但把這塊土地用於(集約化)牛肉生產,在別的地方釋放了更多的土地。總體上,生產牛肉更加環保。
  2科學家們還有“驚人之語”
講清楚了“碳收益”的四個組成部分,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公式套用到不同土地用途上去了。
針對不同國家,科學家們調整了公式中的參數,計算出森林和農田、有機農業和傳統農業各自的“碳收益”。
於是他們得到了下面這張圖。
可以看到,在西非的玉米地裡,使用農藥的土地“碳收益”更高,也就是更環保。瑞典的小麥和豌豆也證明,傳統農業儘管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產生更多的生產性排放,但由於更高產,同等產量用地更少。而節約下來的土地有機會產生正面的環保效果。即傳統農業比有機農業更環保。
2018-12-27 09:06:31
圖博館
除了這個結論,這群科學家還評估了其他的氣候政策相關的土地“碳收益”。結論有:
1)增加巴西牛肉產量,產量越高越環保,到一定程度,可以等同於把牧場還原成雨林。
2)美國愛荷華州“玉米-大豆”輪作農田產生的“碳收益”,要遠高於大多數種植生物乙醇的土地。
3)在眾多生物燃料中,大豆柴油最環保。
4)有錢人如果能改變以牛肉和乳製品為主的飲食習慣,多吃點素,甚至改牛肉為豬肉,這部分碳排放最多可以降低70%。
  看完論文結論,我們把視線收回國內。中國近年農業生產模式可以說非常貼近《自然》論文對環保的設想。
一方面,近40年來,我國糧食產量持續上升。
而在生產方式上,農業生產是日益“非有機化”的,比如化肥使用量不斷攀高。
我國1980 年農作物化肥使用量為1269.4 萬噸,2014 年是5995.9 萬噸,增長了3.7 倍,年均增長率為4.67%。
直到2016年,我國農用化肥用量5984萬噸(折純),比2015年減少38萬噸,這才實現我國農用化肥用量自上世紀70年代(1974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與其同時,中國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很多坡地從農田重新變成了森林。
解放初期,由於低效率的“有機農業”需要開墾更多的山地,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一度低至8%。經過幾十年恢復,到2016年,這個數字上升到21.66%。和其他國家相比,這並不算高。不過能扭轉森林減少的勢頭,也算很了不起的事情。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國還將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相當於一個寧夏的面積。我國甚至是全球為數不多森林覆蓋率仍在增加的國家。
不可否認,中國農業生產中還有許多缺陷,比如化肥利用率低等等。但是把中國的實踐和《自然》的研究放在一起,相比於理想而“無用”的有機農業,現代農業生產更具有“環保”潛力。下一步發展的趨勢,只能是繼續消滅(楨:?) 小農和“有機”農業,繼續推廣工業化的農業。
2018-12-27 09:07:02
圖博館
回應
 1:作者是極端工業黨,挺轉基因人士,對有機農業有天然利益或立場衝突。此文章想引導的風向一脈相承。2:某某部卻給自己人採購眾多反工業化食品。3:有機食品化學農藥殘留少,健康風險總體相對更低是肯定的。一點拙見:從個人健康利益層面講,作者文章屬於科唬,真信了就交智商稅了。現階段整體人類利益應該從減少食物浪費著手來維護,而不是推銷不夠健康的替代物。
 1:這位回復者是典型文科生 2:這位回復者沒有基本的科學常識,卻不願意承認 3: 有機食品化學農藥殘留少,但是產量低,然做這位回復者家裡條件尚可,所以並不知道饑餓為何物 一點拙見: 從個人健康利益角度講,這位回復者說的是對的,但是屬於典型的“何不食肉糜”。現階段全球還有數以十億計的人收到饑餓的威脅,只不過新中國因為重視農業,加上各位大德魯伊的努力,讓這位回復者吃飽了飯,所以敢在這裡大放厥詞
 某種意義上,所謂有機農業,其實是富人(國)對窮人(國)的新的剝削,資本真是套路多。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65748s=syfwqtzr
2018-12-27 09:07:27
圖博館
咪蒙道歉:微信公眾號停更2個月、微博永久關停

2019-02-01,知名互聯網大V咪蒙在微博、微信公眾號同時發佈道歉信,稱:針對團隊在網上引發的負面影響,進行了認真深刻的反省,真誠地向大家道歉。咪蒙微信公眾號停更2個月、咪蒙微博永久關停。
1月29日,自媒體“才華有限青年”一篇《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在社交媒體刷屏後被質疑造假虛構,隨後受到多方批評。用“同學的死”來做文章,有網友指責其吃“人血饅頭”;新京報發文質問,為了10萬+,還要“殺死”多少高中學生?中國之聲則直指自媒體亂象,稱“寒門狀元”沒有死,某些自媒體是該管管了。
咪蒙作為知名互聯網大V,文章閱讀量一直保持在10萬+,其寫作風格卻一直備受爭議,被網友普遍認為販賣社會焦慮,增加社會戾氣,還有一些文章被指責毫無底線。
例如,1月21日,咪蒙發了一篇文章,文章講述了社會上某些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不注意教育方式,經常說出一些傷孩子自尊心的話,最終便導致許多孩子心靈受到創傷的現象。然而,咪蒙的標題是《我曾經想過,讓父母去死》,並且這篇文章其實只是某教育機構的廣告軟文。
為了廣告,能夠一邊對父母滿滿的愛和在乎,一邊卻又恨不得他們死?這篇文章遭到全網討伐後也被刪除。
“才華有限青年”團隊很快對網路爭議做出回應稱,文章故事背景、核心事件絕對真實,“文章重要,但保護當事人更重要”,並專門聲明和咪蒙公眾號相互獨立,“分兩個團隊運營”。
當日下午,騰訊接相關投訴,《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資訊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才華有限青年”已被禁言60天。
不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天咪蒙又上熱搜了,但卻不是因為“狀元之死”:
而是因為@江蘇網警 1月31日的直接點名,後者批評其將愛國當做“生意”;
  回應
 出身自傳統媒體的咪蒙,十分熟悉體制內宣傳主管部門的動作,以及對風險的嗅覺很強,更瞭解如何應對輿論危機和公關套路。不要以為她出來道歉是真心的,這都是她判斷形勢之後下的棋。道歉,也是為了避風頭,蟄伏兩個月繼續出來賣毒雞湯毒害青年,以此賺錢。
 南都出來的人,不是說都歪,但是看看他們的圈子和掙錢的方式,基本就能判斷。
 咪蒙和它的團隊幹著並正在幹著代表美國和西方代理人的角色,只因管理機構的不作為而膽子越來越大,不想這次人們頂真翻船。
  相關新聞
崔永元為什麼離開央視?方舟子起訴崔!
崔已經瘋了?為什麼沒人敢動崔!
崔都是為了錢
2019-02-02 10:11:38
阿楨
聯合國環境大會塑膠垃圾決議案因美國反對“觸礁”

日本共同社2019-03-13消息,關於為了加強針對日趨嚴重的海洋塑膠污染的國際性舉措,由日本和挪威向在奈洛比舉行的聯合國環境大會提交的決議案,美國對該案的主要內容(對直徑5毫米以下的微塑膠加強對策/2025年廢除一次性塑膠)表示反對,談判已經觸礁。
  相關新聞
中國2017年7月拒收外國「垃圾」 英國廢塑膠「轉賣台灣」暴增10倍: 歐美塑膠垃圾的新出口地轉向東南亞,包括台灣,還有泰國、馬來西亞及越南。
全美首例!美國華盛頓州“人屍堆肥”有望合法
美國FDA解除進口警報,可食用轉基因三文魚將首次登上美國餐桌
  回應
如此先進,如此環保,如此高尚,中國的公共知識份子應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那幫人終於有用處了
那些反對喪葬”移風易俗“的,應該沒什麼可說的了吧?
美國3億多人卻消耗了地球1/4的資源和能源,美國現在就是在拖全世界後腿!
美國啥時候“帶領”人類了?只有奴役,訛詐和利用。
日本和挪威,兩個非法捕鯨大國,既非法又怕死。
2019-03-14 09:33:33
阿楨
義大利極右翼政黨聯盟政客Fedriga曾反對疫苗接種法 現在他得水痘了住院

自2019年3月12日起,義大利修訂版疫苗接種法“洛倫齊法”終於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實施。根據新法案,該國6歲以下未接種預防水痘、脊髓灰質炎、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疫苗的兒童,將無法在幼稚園入學。
  回應
反智反科學,最終必將自食其果.這也是近代史以來國人精英體會最深的道理.
不要高估政客的智商!有很多腦殘的政客每天都在表演。不信你就近看看臺灣。
水痘屬於自限性疾病,有自愈性,且終生免疫能力,所以水痘疫苗意義有限。
水痘傳染性很強,免疫力低下的,比如你爺爺可能會帶來併發症,比如你懷孕的妻子,可能胎兒畸形,你的小孩可能死亡。
2019-03-21 08:59:47
阿楨
百頁豆腐是不是豆腐 化工博士分析成份後嚇壞這群人 2019-04-08 聯合

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拍下在超市看到的百頁豆腐成份表,內容有:大豆蛋白(大豆脫脂豆漿乾燥製成)、油脂、澱粉、蛋白粉、調味料。以此說明百頁豆腐不是用原生豆漿製造的豆腐,而是以大豆蛋白加水所生的「還原豆漿」製成。有些網友表示「好吃就好」不在乎它到底是不是豆腐,不過吃素的網友倒是吃了一驚「原來百頁是葷的」,只適合蛋奶素食者食用。
  回應
腦子不太好的博士......其實百頁豆腐是用磨完豆漿後的黃豆渣加入澱粉做成的--許多素食產品(如素雞)也都是這麼做的。 "吃素的網友"請不要跟聯合報的低素質記者傻到一塊去,大豆蛋白是植物性蛋白......

天價嘉寶果營養價值幾何 專家:和葡萄差不多 2019-04-08 科技日報

  嘉寶果(樹葡萄) 是原產美洲的桃金娘科樹番櫻屬植物,淡季時價格可以賣到每公斤100元,最高時甚至每公斤500元,連樹苗價格也是30元到800元不等。
  嫁接的嘉寶果5年內即可結出果實,而種子樹可能需要10到20年。過去使用扡插法種植的嘉寶果則較難發根,但目前通過半硬枝插(2節4片葉)的方式,速浸生長素NAA(萘乙酸),其發根率可達90%以上。
  回應
你怎麼不說燕窩和雞蛋的營養價值差不多?鑽石和煤的主要構成還都是碳元素呢!精品水果的價錢是普通水果的十幾倍,是因為精品水果的營養價值高出十幾倍嗎?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懂嗎?物品價值的決定因素從來都不是他的營養價值或實用價值,每隔一段時間總能看到這麼沒腦子的文章,不食人間煙火的科技日報
2019-04-09 09:30:17
阿楨
好印象完全崩壞! 10大世界第一 日本人看了都慚愧 2019-04-08 聯合

國人對日本普遍皆有不錯的好印象,每年赴日旅遊人次也不斷增長當中,然而,日本平臺The Mystery公佈了一項日本10大世界第一,內容連日本人自己看了都覺得慚愧。
  第一,農藥使用量世界第一。其實台灣更可怕,每公頃農藥用量17公斤,比第二名的日本還多出6公斤。
  第二,食品添加世界第一。日本很多食品味道豐富,相較英國21種、德國64種、美國130種,日本卻有1500種以上的添加物。
  第三,食用基因改造食品世界第一。最快今年夏天,就能在市面上買到經過基因編輯的農漁水產品,但厚生勞動省認為基因編輯並非基改。
  第四,廢棄物處理量世界第一。日本雖然垃圾分類做得不錯,但僅有20%的廢棄物被回收。
  第五,自來水氯含量世界第一。日本自來水是可以喝的,但就連台灣醫師都建議,還是經煮沸後較為安全。
  第六,臥床老人世界第一。65歲以上占總人口28.1%,70歲以上占20%,超越義大利的23.3%、葡萄牙的21.9%及德國的21.7%。
  第七,精神病院世界第一,遠大於韓國及歐洲其他國家。
  第八,年輕人自殺率世界第一。包括霸淩、壓力及家庭因素等,,2016-2017年250人,創下30年來新高。
  第九,撲殺流浪動物世界第一。動物安樂死在歐美僅有不到一成,但在日本竟高達七成。
  第十,不做家事的老公世界第一。
  回應
台灣的世界第一列出來,日本人會嚇尿吧.
是嗎?十倍人口的中國第幾?鬼扯
綠蛆依然熱愛日本,寧可巴肚扁扁,也要捐錢給日本,寧可打手槍,也要把老婆送過到慰安日本老爹。
這篇新聞又讓島內許多日本鬼子的走狗心碎幻滅,不過這群漢奸台奸人渣還是會繼續搶食日本鬼子爸爸拉的狗屎過活,賤…
日本水果輸台也有多次沒通過我們台灣的檢驗,就是農藥殘留太多,可是鬼島依然相信日本欸尚好,日本人不會騙人...

日女為減肥「剝掉天婦羅麵衣」 遭店家轟出:這是對我們的侮辱 2019-04-08 聯合
  回應
留言充分表現出臺灣奧客文化
哪裡奧客?人家不付錢嗎? 炸皮也是客人自己動手剝的, 有要廚師去皮嗎?
2019-04-09 09:30:58
阿楨
全球麻疹大爆發 幸虧我國糾正了這個重大錯誤 2019-04-20 觀察者網

  隨著1980年天花被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消滅之後,全球又大規模開展了消除脊髓灰質炎和麻疹的宏偉計畫。
  隨著時間的推移,脊髓灰質炎野毒株還在流行的國家僅剩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三個國家。而相比較之下另外一種疾病——麻疹,本該和脊髓灰質炎一樣在全球瀕臨消失,卻在2018年死灰復燃,並且在全球多個國家爆發甚至造成多人死亡。在菲律賓的一家醫院,僅短短一個月內就有60名兒童因感染麻疹而死亡。
  為什麼本應在美英等國家和地區都被宣佈消滅的麻疹,又再一次死灰復燃?中國的情況又是什麼樣的呢?麻疹為何在全球多地屢“滅”不止?面對麻疹,各個國家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國外發生了什麼
  1.義大利:艱難問世的《疫苗法》
  麻疹在義大利常年流行強度都比較高。在一項研究當中發現,低疫苗接種覆蓋率的地區麻疹流行強度要更大,疫苗覆蓋率要達到95%以上才行。
  於是,義大利在2017年7月亮出大招,推出了《疫苗法》,要求強制接種包含麻疹在內的10種疫苗。這項法律規定,除了醫院開出不能接種疫苗的證明,家長都必須讓孩子去接種這些疫苗;否則將要受到相應處罰,除了不允許孩子上學之外,還要處以100-1000歐元的罰款。
  在《疫苗法》推出之後,雖然疫苗接種率有所保障,但是在義大利國內反疫苗人士和政黨的共同努力下,義大利政府終於無法扛住壓力,甚至副總理薩爾韋尼(Matteo Salvini)都聲稱疫苗法規定的10種疫苗毫無用處,於是在2018年8月,義大利政府不得不暫停了這項法律的實施。
  這期間發生了幾件事情,讓《疫苗法》的推進發生了反轉的效果。薩爾韋尼的堅定支持者、義大利東北部地區總統,同時也是曾經的極端反疫苗政客馬西米利亞諾•費德里加(Massimiliano Fedriga)因為感染水痘住院,不得不放棄了反對疫苗的立場;而現任義大利衛生部長格利羅(Giula Grillo)頂住了壓力推動新的疫苗法實施。最終在2018年底,義大利全國開展了大規模麻腮風疫苗接種。
  2019年3月,修訂版疫苗接種法“洛倫齊法(Lorenzin law)”正式實施,雖然包括麻疹疫苗在內強制接種的疫苗僅剩5種,但保持了拒絕接種疫苗的孩子不准上學的強硬規定。
  2. 美國:“無處安放”的外來病源
  和義大利不同,美國這個移民國家遇到的麻煩相對來說可能更加複雜。
2019-04-21 07:17:44
阿楨
在1963年美國引入麻疹疫苗之後,經過20多年的使用後,當地麻疹新發病例出現大規模下降。之後因為發現單針接種並不能完全消除麻疹疫情,因此美又加入了第2劑麻疹成分疫苗,終於在2000年宣佈消滅了本土的麻疹病毒。
  是的,徹底消滅了!但很不幸的是,雖然美國本土麻疹被消滅了,但是並沒有限制住外來病例。
  在美國,有兩種情況可以不去接種疫苗:第一種是醫學原因無法接種疫苗的情況,比如一些免疫系統疾病人群不能接種減毒疫苗,只能依靠周圍大多數人接種疫苗建立群體免疫才能保護自己不被別人傳染相關疾病;另外一種,則是部分禁止接種疫苗的宗教人員,也可以天生得到疫苗接種的豁免權。
  也就是說,外來移民尤其是宗教人員成為了美國麻疹爆發最大的載體,而美國常以崇尚人權自由自居,其結果是,保護了外來移民以及一些反對疫苗接種人士不接種疫苗的權力,卻剝奪了更多人享受健康的權利。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有個別州取消了除了醫院原因以外的免疫豁免權,並且各地州政府都在努力宣導疫苗接種。
  3. 英國:反疫苗組織的鼻祖
  這件事情要追溯到20年前,一個叫做Andrew Wakefield的人在著名醫學學術刊物《柳葉刀》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結論是“接種麻腮風疫苗和兒童自閉症相關”。
  這篇研究的出現,以及作者充分運用了媒體的力量,導致不僅是英國甚至歐洲多個國家都對麻腮風疫苗產生了恐慌。
  後續的研究和調查種發現論文涉嫌造假,而且由於他持有麻疹單組份疫苗的專利,並且收取了自閉症兒童家長的好處費,才努力造謠接種麻腮風疫苗會導致自閉症和腸病,很多人由於並不知道這一切,因此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據統計,當時英國的麻腮風疫苗接種率從92%降低到73%,甚至倫敦部分地區的接種率都不到50%。
  在這之後,英國一直不斷出現麻疹疫情。即便這樣,英國國內還是成立了諸多反疫苗組織,宣導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或者支持孩子在疫苗接種後出現一些症狀的家長控告和起訴疫苗廠家,並且大肆宣傳疫苗有害的言論。這些組織的影響範圍已經不僅限於英國,包括歐洲甚至全球其他國家都受到了嚴重影響,比如日本的反疫苗組織“救世神教(Kyusei Shinkyo)”宣傳疫苗有害論,導致疫苗接種工作受到很大阻礙,最終出現疫情暴發。
  總而言之,英國這麼多年來已經飽受各種疫情之苦,但是卻沒有任何可操作的解決方案,唯一能做的就是“積極宣導”。
2019-04-21 07:19:04
阿楨
4.菲律賓:登革熱疫苗遺留之痛
  如果說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是受到各種主觀因素影響,那菲律賓一定是個特例。如果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家長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了。
  在2015年12月,菲律賓率先在國內批准使用了法國企業賽諾菲巴斯德生產的全球首個登革熱疫苗,用於給9-45歲人群預防登革熱。
  在這個疫苗被使用的2年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根據臨床統計結果,這種疫苗有一種致命缺陷:接種疫苗的人,如果既往已經罹患過登革熱,那麼會有很好的保護效果;如果既往從未罹患過登革熱,接種疫苗反而會更容易出現重症的情況,也就是打完了疫苗,罹患登革熱重症的風險增加。
  在這個資訊披露的時候,當時菲律賓國內已經接種了近100萬劑疫苗,主要都用於登革熱高發病率地區的學生們,而這些學生從未檢測過既往是否罹患過登革熱。也就是說,很多沒有得過登革熱的學生都面臨著比沒打疫苗人群更嚴重的登革熱風險!
  在這之後,隨著菲律賓的疫苗接種率下降,麻疹很快就將它的超強傳播能力展示無疑。在2019年初的2個月內,菲律賓就發生了超過10000例麻疹新發病例,並且出現了超過100人死亡,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家長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促成這一切的居然是一個和麻疹毫無關係的登革熱疫苗。
  儘管菲律賓衛生部長已經表態說會努力將菲律賓的麻疹疫苗接種率提高到95%以上,但是需要多少時間、是否能夠達到,都是一個未知數,並且即便接種率上來了,也不可能很快控制住疫情,未來會發生什麼,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2019-04-21 07:22:51
阿楨
國內在做什麼
  1.我國兒童的麻疹接種率毫無壓力
  目前我國含麻疹成分的疫苗(麻疹類疫苗)為免費接種的疫苗,分別在兒童8月齡(麻風疫苗或麻腮風疫苗)和18月齡(麻腮風疫苗)接種,官方要求接種率達到90%以上。從2002年起基本就保持在95%以上,最近幾年都保持在99%及以上。
  2.消除麻疹,關鍵在補齊2劑麻疹類疫苗
  由於疫苗接種率高,我國的麻疹疫情總體上控制在較低水準(2/10萬左右),但還遠遠沒有達到消除麻疹的程度(1/100萬)。
  我國2015-2016年的麻疹病例中,不到8月齡發病的占20%(這些人還沒到接種疫苗的年齡),≥20歲病例占40%左右(這些人已經基本踏上社會,即便漏種疫苗也很難補種)。
  這兩部分人群占總體病例的60%左右,一般認為是疫苗不可及人群,也是我國麻疹控制的難點。8月齡~19歲病例被認為是可以通過接種/補種疫苗預防的人群,這些病例中90%沒有接種滿2劑麻疹類疫苗。
  通過國外的麻疹爆發疫情介紹以及我國麻疹病例疫苗接種史分析,不難發現感染麻疹的關鍵原因就是沒有接種夠2劑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在麻疹疫苗立場檔中強調,只要保持2劑麻疹類疫苗的接種率在95%以上,就可以消除麻疹。
  回應
呵呵,這一群在科學的庇護下過了一段安穩的生活就忘記以前教訓的反智生物。
西方反智的拒絕疫苗其實也是返祖現象。歷史上西方就靠不洗澡,燒女巫來防治流行病。後來神職人員也擋不住疾病了才明白上當了。
2019-04-21 07:24:33
阿楨
蜂群崩壞症候群-維基百科

蜂群崩壞症候群,大批蜂巢內的工蜂突然消失,歐洲蜜蜂蜂群大量死亡,造成蜜蜂生態崩解。於2006年末在美國首次將這個現象命名為CCD。類似的現象於曾於歐洲不同國家發現,包括全世界。
  成因
CCD的成因至今不明,但有研究指出可能與以色列急性麻痺病毒有關。其他包括:營養不良、蟲害、農藥病原體、免疫力不足、蜂蟹蟎、真菌感染、基因改造農作物、飼養蜜蜂的方法(如使用抗生素,或把養蜂蜂巢遠距離遷移)、氣候變遷、電磁波輻射等。至今仍未清楚CCD是否單一成因引起或是由多個成因組合引起,亦未能確定CCD是否一個新的自然現象,還是一個過去曾出現但影響不顯著的現象。
  病毒感染
美國陸軍和蒙大拿大學合作的研究指出,出現CCD症狀的蜂巢都感染昆蟲虹彩病毒和蜜蜂微孢子蟲,沒有CCD症狀的蜂巢則沒有這兩種病原體蹤跡;而且,這兩種病菌無法單獨造成巨大殺傷力,但當兩者聯手攻擊蜂巢時,致命性可達百分之百。
2019-05-09 05:47:57
阿楨
“青蛙殺手”,這種真菌滅絕了90種兩棲動物 2019-04-01 觀察者網

不知你是否曾為電影《生化危機》系列中那個控制生物、影響生物變異甚至進化的“T病毒”感到細思極恐,儘管由病毒控制人類的情節只是發生在虛擬故事中,但人類真的瞭解我們身邊那些無孔不入的細小微生物嗎?
3月29日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雜誌上刊登的一篇名為《兩栖真菌引起災難性和大規模的生物多樣性喪失科學論文表明,通過對兩栖類壺菌病進行全球定量評估,證明了壺菌病在過去半個世紀至少501種兩棲動物物種的滅絕中所起的作用,其中包括90種可能的滅絕。
在20世紀80年代,物種數量的下降達到了頂峰,只有12%的物種數量出現了恢復的跡象,而39%的物種數量正在持續下降。目前它存在於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是澳大利亞、中美洲和南美洲。壺菌病造成兩棲動物數量“史無前例”地下降,使其進入“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入侵物種之列”。
蛙壺菌通過吃掉青蛙和其他兩棲動物的皮膚,引發致命的心臟病發作,從而殺死它們。人們常說真菌導致了200種兩棲動物的減少或滅絕,但這個數字已經過時近20年了。該研究最新估計,這種真菌導致501種兩棲動物的數量減少,約占已知總數的6.5%。其中90種已經完全被消滅。另有124種數量減少了90%以上,復蘇率極小。
在有記載的歷史上中,從來沒有一種疾病可以吞噬這麼多生命。它改寫了過去對疾病帶給野生動物影響的理解。
2019-05-09 05:48:32
阿楨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Matthew Fisher領導的一項基因研究表明,這種真菌起源于亞洲。20世紀初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時候,一種特別具有毒性和傳染性的毒株從那裡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受感染的動物可能被藏在船上,或被故意當作食物、寵物或懷孕測試品運送。最終這種致命的病毒最終蔓延到了其他五大洲。
令人擔憂的一點是,蛙壺菌一旦進入新的活動區域就很難被移除,限制其活動當前最好的策略,但這也意味著要限制野生動物貿易,在全球範圍內轉移野生動物可能會產生毀滅性的後果。
正因為像病毒、真菌之類的微生物具備變異頻繁、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一旦它對人體有害,也許就會帶來巨大的災難。相比于那些離我們尚遠的末日審判或是隕石撞地球,微生物的威脅就在我們身邊,它所帶來的恐怖也仍歷歷在目,如何有效預防它們仍是人類面臨的當務之急。
  回應
生化武器原來還是很有實用價值的,怪不得美軍這麼熱衷全球佈局實驗室。
全球200多所生化研究實驗室,這就是美國人一直在搞的東西。不然每年那麼多軍費去哪裡了?這麼多年來,經常有新的病毒爆發,尤其是近些年,非常恐怖,這背後基本上都是美國的身影!
2019-05-09 05:49:04
阿楨
外國反轉分子瘋狂攻擊中國水稻專家袁隆平 2019-05-14

近期,新浪微博用戶@陳一文顧問,實名為英籍華裔、反疫苗運動者、前崔永元赴美紀錄片“科學”顧問陳一文在網路大量發帖攻擊中國著名水稻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袁隆平院士,稱其在農業部配合下大量推廣種植轉基因水稻,並再度造謠稱全世界99%的轉基因作物都有毒。
根據央視《經濟半小時》 20180525期節目:《神奇的“海水稻”》,片中袁隆平院士確認,海水稻等新一代國產水稻利用了包括轉基因技術在內的基因編輯技術,對水稻的重金屬進行敲除,從而得到更安全,更具有營養價值的新一代水稻。
  回應
袁隆平的是雜交稻不是轉基因稻啊!難道相信這個的沒有腦子?
袁隆平的第四代雜交水稻已經確認是利用轉基因技術轉玉米的C4基因以提高水稻產量。雜交與轉基因本來就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可以相互補充,只是一些人刻意污蔑渲染對轉基因技術恐慌,所以現在公開報導都刻意回避這些技術上的事實。事實上農業想要升級,技術必不可缺,這是科學界公認的事實,阻擋不了的。
2019-05-17 07:08:03
阿楨
舌尖上的化學/席捲全球的飲食新革命Clean Label

食安風暴橫行下,追求「真食物(real food)」蔚為風潮,各式手作、天然、無添加食物讓消費者趨之若鶩。近年國際出現「Clean Label(潔淨標示)」運動,從跨國食品廠到國內食品龍頭,紛紛導入科技、少添加,想讓食品愈「天然」愈好,這股飲食革命的新趨勢已席捲全球。
超商飯團和涼麵是上班族好朋友,但你吃下肚的不只是米飯,翻開背面密密麻麻的成分表,胺基乙酸、無水醋酸鈉等,一長串的化學名詞,陌生卻都吃下肚。
打開手機或電視,加工肉品含亞硝酸吃多恐致癌、零卡可樂的甜味劑阿斯巴甜恐危害大腦、飲料含塑化劑、肉圓摻有順丁烯二酸等各種負面新聞讓人恐懼,不禁困惑,究竟該相信什麼?
根據法規,台灣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有800多種。據統計,每人每年平均吃掉的食品添加物重達3.6公斤,在現代生活中想要完全避開,幾乎不可能。
曾任衛福部食藥署技正25年的文長安指出,食品添加物是用來抑制細菌生長、減緩食品腐壞的速度;但也是雙面刃,例如吃太多消泡劑脂肪酸甘油酯,會抑制腸胃道的益生菌生長,長年累月可能誘發慢性疾病及癌症。
近10年來,從三聚氰胺奶粉、飲料含有塑化劑、肉圓摻有順丁烯二酸等,台灣幾乎每年都爆出食安事件,一再衝擊消費者對食品的信任,標榜「手做」、「真食」等食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當食物品牌標示「天然」、「無人工添加劑」時,有高達7成民眾會選擇購買,打動人心的可能性比「低糖」、「有機」等字眼還高。
呼應消費趨勢,食品業者紛紛朝少添加研發。國際市調公司Euromonitor分析,2020年全球Clean Label市場規模可達1800億美元(約新台幣5兆6000億元),其中以北美為主,占比近4成。
跨國食品廠早已對這股趨勢出招。麥當勞去年宣佈,明星產品大麥克、雞塊、四盎司牛肉堡和快樂兒童餐等,將不再使用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劑;食品龍頭雀巢宣佈調整霜淇淋配方,要去除人工色素、香精、高果糖玉米糖漿等成分。
台灣食品業也沒落後這股浪潮,包含醬油大廠金蘭推出無添加原味醬油、乳品業者福樂祭出自然零優酪乳;屢受頂新油品事件衝擊的味全,為翻轉形象也推出不含人工添加物的豆漿、優酪乳等產品;去年,全家超商串聯上百家供應商,引進驗證制度,籌組「Clean Label產業聯盟」,推出無添加果乾、冰品等,今年則打算挑戰涼麵、飯糰等鮮食商品。
2019-05-30 08:51:03
阿楨
從事有機驗證的慈心基金會也跨足Clean Label認證,成立慈悅國際,總經理鍾淳淵說,有機價格貴、原料成本高,每年成長幅度僅5%到6%,反之Clean Label市場每年成長率都高達30%。
目前國際間對Clean Label並無明確規範。食品所所長廖啟成指出,Clean Label運動從業者做法來看可分成五大原則:盡量減少化學添加物、成分來源單純天然、最少的加工製程、食品資訊公開透明,及包裝標示簡單。
只不過回顧過去,號稱不用人工香精的胖達人、手炒黑糖的老虎堂,一一被揭穿謊言後,未來如何避免有心商人打著「Clean Label」之名、行欺騙之實?他坦言,這須從建構食安文化著手,因為食安無法全部仰賴檢驗,檢驗只是最後的手段。
台大食科所兼任副教授許庭禎說,消費者追求「天然的尚好」也要理解:食品添加物並不全然都是化學品,像調味用的味精、調整食品酸度的乳酸,都是食品添加物,分別是用澱粉、糖蜜、牛乳等原料發酵而成,「怎麼會不天然」?
為了減少食品添加物,加工科技導入是關鍵。例如果汁原料商佳美食品使用冷高壓滅菌技術(HPP)製作果汁,有別傳統高溫殺菌模式,HPP是用宛如深入海底1萬公尺般、相當6000個大氣壓力,殺死茶、蔬果裡的病原菌,不需添加抗氧化劑、香料來防腐或調味,消費者能品嘗食材原味。
另一個方法是從天然食材尋找替代品。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與新竹華品摃丸花了近2年時間,從數百種動植物蛋白找出合適配方,以取代摃丸中原本添加的磷酸鹽,讓摃丸仍保有Q彈口感。
磷酸鹽的黏著和乳化特性可增加食物口感,近年來營養專家頻呼籲,國人飲食中磷吃過多,長期攝取過量恐導致骨質疏鬆或引發心血管、腎臟疾病。
林翠娟說,業者用添加物除了抑菌,有些是「慣性」,像為了讓義大利麵打開有撲鼻而來的迷迭香風味,或是讓消費者品嘗麵包時能保有濕潤口感,很多慣性需要一一拿掉,同時也得考慮消費者的接受度,挑戰很大。
2019-05-30 08:53:48
阿楨
全世界食品添加物有上千種,其中台灣正式審核許可通過約800種。許庭禎說,食品添加物須經過許過審核,做急毒性、慢毒性、生殖毒性、畸胎性、代謝等9種毒性試驗,才可能通過許可、成為正面表列的食品添加物。「很多天然物不須經過這些毒性試驗就可供人類食用,結果大家反而覺得食品添加物比較危險,這邏輯實在沒道理。」
他舉例,香腸製造過程須在室溫下風乾才會熟成產生風味,過程容易孳生肉毒桿菌,若未完全加熱足夠時間,不慎食用會有致命可能,所以業者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來抑制它,目前台灣法規規定殘留量須在70ppm以下。
「天然真的比較好嗎?」許庭禎再舉例,乾貨、過節的醃漬蔬菜常添加苯甲酸來防腐,許多人擔心食用過多恐傷身,但其實天然的莓果如蔓越莓也有苯甲酸,泌尿系統發炎可以多喝蔓越莓汁就是因為它含有苯甲酸,所以只要正常攝取,民眾不須對防腐劑過度恐慌。
臺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指出,比起食品添加物的風險,民眾更該擔心的是高糖、高鹽、高油飲食,這才是飲食中的健康殺手。
薑至剛說,大眾需注意的是違法使用未核准的食品添加物,例如潤餅皮加工業用吊白塊來增白防腐、鹼粽或摃丸用硼砂來增加口感彈性,這類添加物本不該用在食品上,這才是該擔心的。
若真的擔心吃進食品添加物,薑至剛說,就謹守「吃原形」原則,吃牛肉就選牛排而非漢堡、吃水果而非喝果汁、吃素就吃青菜,如此一來接觸的食品添加物會少很多。
相較食品添加物,「大家要多注意自由糖(free sugar,或稱遊離糖)」,是食品和飲料業者在加工時加入的醣類。人體吸收自由糖很快,直接進入細胞,快速產生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會反過來攻擊細胞的組織、使細胞受損。長期攝取過多對胰島素分泌、腎臟等器官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體每天攝取的糖不可超過25克。超市常見一罐小小優酪乳含糖量就可能多達10幾克,更遑論手搖杯的全糖飲料。
2019-05-30 08:54:20
阿楨
一劑210萬美元 諾華堅稱天價基因藥不算貴 2019-05-31 澎湃新聞

瑞士創新藥公司諾華製藥的基因藥物——Zolgensma,近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它一劑210萬美元(民幣1448萬元)的“天價”,也創下紀錄。
Zolgensma是一種用於治療2歲以下患兒罕見遺傳性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由單基因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缺陷引起,諾華使用工程病毒將健康的遺傳物質攜帶到人體細胞中,以替代導致疾病或病症的有缺陷或突變的基因。)可導致癱瘓、呼吸困難和死亡。每10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此影響,其中90%的患病嬰兒活不過2歲
Zolgensma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批評人士認為,這是一種定價失控的行為;而另一邊,也有支持者說,可以拯救絕望的家庭。
諾華認為,這種基因療法的成本約為長期治療費用的一半,患兒若存活5年,年均花費42.5萬美元,而現有的該疾病療法,第一年需75萬美元。還可以選擇分期付款“就像貸款一樣,保險公司會在5年內分期付款。”
彭博社指出,基因療法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阻礙人們獲得治療,未來其他幾十種正在研發中的基因療法也將以這個價格為參照,甚至更高。
除了保險公司的支付意願是一個現實問題之外,這一類基因療法還沒有完全證明自己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手段。
  回應
這種定價方式將會使人類文明倒退,有錢——活,沒錢——死。醫藥的目的僅在於賺錢,希望中國不要出現這一幕,寧寧願沒有,大家一起死,也不能讓人們在生命面前分個三五九等拉仇恨!
研發一個新藥需要砸很多錢,藥品商不賺錢,大家都不研發,是什麼後果呢?你想下?
1樓說得對。生死面前,不該有貴賤之分。醫學界還有無數種疾病需要治療和研究,把大量資源投入到這種疾病上,這不符合社會正義。
中國永遠不要這種老百姓消費不起的藥!也沒必要
美國有醫保。
這樣貴的藥,你說有醫保全面覆蓋,商業保險即使有,保費恐怕一般人承受不了。
這該由國家主導開發生產藥物,與藥企互相競爭
還不如在出生前就把缺陷基因修改好。中國的科學家不正在做這事嘛,怎麼還那麼多反對基因修改。
2019-06-01 08:04:43
阿楨
合成化學物比天然的更毒嗎?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2019-09-09 觀察者網
愛荷華州立大學毒理學博士生尼蘭賈納•克裡希南

許多人都認為化學物質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人造化學物質。在美國,為商業用途而合成的化學物質就多達8萬多種,而且其中許多未曾經過適當的安全測試就被釋放到了環境之中。
  地球上毒性最強的五種化學物都是在自然界發現的。說起農藥,其實一些較新的人造農藥對人類來說是非常安全的,即便在高劑量時,它們的毒性也只同食鹽和阿司匹林一般。持續暴露在低劑量農藥(即在環境中發現的劑量)中的老鼠也沒有因此發生癌變或出現生長繁殖問題。事實上,植物產生的毒素與合成化學物質的致癌率是一樣的,而我們攝入的植物毒素要多得多。
  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物質,只要劑量足夠高那麼便都是有害的。即便是水,在很短的時間內攝入過多的話也會稀釋血液中的鹽分,導致腦細胞膨脹。許多馬拉松運動員就是因為攝入過量的無鹽水而暈倒死亡的。
  毒理學家認為在一定的劑量下,幾乎每種物質都是安全的。以肉毒菌為例,這是地球上毒性最強的物質,只需將50克這種毒素均勻的分配在全世界範圍內,就足以殺死所有人。但是,在非常微量的劑量下,它是可以被安全用於美容目的的肉毒桿菌。因此俗話說:“劑量決定毒性”。
  然而有人可能會說,就算目前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某些化學物質會導致健康問題,但安全總比後悔好,因此要在健康問題出現之前限制化學物質的使用。這個說法看似合理,但它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幾乎所有事物都存在風險。走在外面要面臨被搶劫的風險;坐汽車和飛機旅行要面臨交通事故的風險;吃東西可能會攝入植物雌激素或有機殺蟲劑硫酸銅;哪怕是喝水都有可能攝入高水準的天然氟化物和砷。因此,我們需要瞭解概率:化學物質的暴露程度是否高到足以產生高概率的副作用?我們還需要知道使用替代化學藥品、或者根本不使用化學藥品的風險。…..
  回應
真的沒必要“我們恨化學”,沒有化學合成,人類生活品質要下降太多了
方舟子就是一個噴子,看過他一篇論證涼茶有毒的文章,按照這篇文章的劑量,得每天吃上好幾公斤夏枯草。還得連續長期吃。在被夏枯草中毒之前,早就被夏枯草撐死。中醫的反對者總是抓住藥方裡某一味藥材有毒大做文章,每天劑量比我們的主食還要大得多,時間是要多長有多長。然後看中不中毒。
https://www.guancha.cn/NiranjanaKrishn/2019_09_09_517046.shtml
2019-09-11 07:49:56
阿楨
全國首個!山東這個市居民今年用上核能供暖了

2019-11-28“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山東省核能綜合開發利用示範城市”揭牌儀式在山東省海陽市舉行。這是繼11月15日海陽核能供熱工程一期專案第一階段投運後又一里程碑事件,標誌著國內首個大型壓水堆核電機組商業化清潔供熱示範項目正式落地。目前實施的70萬平方米核能供熱,年可節約2.32萬噸標煤。這不僅為山東能源結構調整提供了新的思路,更為北方地區清潔供暖貢獻了“山東方案”。
海陽市豐源熱力董事長趙新向記者介紹了核能供熱的原理,主要是從核電機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為熱源,通過廠內換熱首站、廠外供熱企業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後經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至最終用戶。“整個過程,就是蒸汽加熱水和水加熱水兩個大步驟,核電站與供熱使用者之間設置了多道回路進行隔離。每個回路之間只有熱量傳遞,沒有水的交換,沒有任何放射,用戶供暖管道中的熱水也只在社區內封閉迴圈,與核電廠層層隔離、十分安全。”
  回應
燒的開水會有核輻射?
非要杠的話,自然環境本身就有背景輻射,也沒見人天天說輻射。
 首先從核電機主出來的冷缺水(熱水)是有核輻射的,目前熱回復都讓蒸汽或熱水通過回熱裝置回收熱量,用熱水或熱氣加熱另一個水管的的冷水,要設備完全隔絕輻射材質成本也不會小,那就多次回收,只要最終入戶成本比用煤燒水便宜就好,不然熱水還是要浪費的,目前聽說回收效率還是很不錯的。
 確實太不專業了,不但有錯別字,還有概念錯誤。海陽核電站是AP1000三代壓水堆,本身就有兩個水回路,一回路在反應堆內迴圈,有放射性,二回路是推動汽輪機的,已經沒有放射性了,因為兩個回路是經蒸汽發生器隔離換熱的。而給居民供熱的水又是跟二回路換熱的另一個回路,就更沒有輻射了。
2019-11-29 10:10:18
阿楨
菲律賓通過基改黃金米安全許可 2020/01/01 中時

經過嚴格的生物安全評估,菲律賓農業部通過了「黃金米」的安全許可,意味著菲律賓同意黃金米與傳統白米一樣安全,可以做為動物飼料,當然也可以由人類烹食。雖然綠色和平組織還在阻止,但菲律賓國會成員大多數都樂見其成。
新科學家報導,黃金米是由德國植物學家英格.普崔格斯(Ingo Potrykus)與彼得.貝耶爾(Peter Beyer)共同發明的,他們利用基因改造技術,修改「臺北309梗稻」的基因型,使稻米在結穗的過程,會生成胡蘿蔔素,顏色也成為金黃色,這樣做的好處是讓稻米變得更營養,以補充維他命A。
  基改糧食:黃金米的榮耀與無奈
經濟發展弱的國家糧食較為缺乏,底層民眾容易出現維他命A缺乏症,這會影響免疫系統,使兒童容易患疾病,甚至導致失明。菲律賓的偏遠地區就有這個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菲律賓許多五歲以下的兒童嚴重缺乏維生素A,目前政府的補救方法是提供維生素A補充劑。
20年來,菲律賓許多有志之士都希望引進黃金米,但是受到的阻力也不少,其中最大的阻力來自綠色和平組織,該組織反對任何的基改作物,2013年,菲律賓的黃金米試驗田被綠色和平組織入侵,他們踐踏並焚燒田地,主要的理由就是不合法,因此剛通過的安全許可,就是黃金米最好的護身符。
黃金米之所以能夠通過審核,與先進大國帶頭示範很有關係,黃金米在2018年終於通過了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和美國的安全審核,因此其他發展中國家有了通過的依據。
綠色和平組織仍然在反對黃金米,據菲律賓星報報導,該組織表示,由於數據不完整和缺乏透明度,批准是錯誤的決定,杜博克反駁該組織都在危言聳聽。
孟加拉也有維他命A缺乏症的問題,該國也在評估黃金米的安全,預計很快就有結果。
2020-01-02 08:35:23
阿楨
日本食品大廠砸重金 要改變味精的壞名聲 2020-01-25 聯合報

一般人印象中,味精是不健康的化學物質,吃多可能傷身。事實上,很少有調味品像味精的爭議性這麼大,但多數科學家認為味精是安全的,日本食品公司味之素正嘗試徹底修復它的名聲,打破外界刻板印象。
法新社報導,簡稱為MSG、又稱麩胺酸鈉的味精,其實廣泛用於高湯塊、洋芋片、沙拉醬中。商業販售的味精是由日本人池田菊苗發明,他還創建味之素公司,並在國內外銷售該產品。該公司在東京郊外工廠的參觀人潮經常絡繹不絕,遊客在那品嚐有添加味精跟沒添加味精的味噌湯,並跟該公司吉祥物味之素熊貓自拍。
但在某些地方,味精被認為有礙健康,造成的副作用包括頭痛、出汗和臉潮紅。
這種壞名聲可追溯到1968年,當時美國華裔醫生何文國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投稿了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在美國的中國菜餐廳吃飯後出現的症狀,包括「脖子後方有些發麻、全身虛弱跟心悸」,並稱自己的中國朋友也有類似症狀。
何文國提出一些可能原因,包括醬油、料理專用的酒、味精或是菜色含鈉量太高,並建議「醫學界朋友」研究這種「特殊症狀」。
這篇文章被媒體挑出來廣泛報導,味精自此便跟有害健康產生連結。
然而,多數科學研究顯示,「中餐廳症候群」是個迷思。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味精標記為「安全」(GRAS)食品成分,跟鹽、玉米糖漿或咖啡因一樣。歐洲、澳洲與其他地方的食品衛生當局也都認為味精是安全的。
研究味精的德州農工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伍國耀說:「聲稱在食品中加入味精會讓人罹患『中餐廳症候群』的說法,其實毫無根據。」
一些指稱味精有害的實驗,使用了極高劑量或直接將它注射至動物肌肉或大腦組織中。伍國耀說:「管控良好的科學實驗並未顯示健康的人或動物食用味精後出現任何不良影響。」
2020-01-26 07:26:46
阿楨
這些結論,就是味之素公司砸下1000萬美元(約台幣3億元),準備展開三年公關運動所要傳遞的訊息。帶領味之素公司這項運動的雷恩斯說:「毫無疑問,味精是一項安全的食物成分。」
這項訊息主要針對美國,味之素公司在美國舉辦了「世界鮮味論壇」,並邀請食品專家來想要導正公眾輿論。
味精曾受美國廚師的歡迎,以Accent品牌銷售,但味之素現在多半直接將味精賣給企業,這些企業將味精添加在洋芋片、沙拉醬等產品中。
從食品科學家麥吉到米其林星級廚師張錫鎬等權威人士,都反對味精不安全的說法。
在東京經營料理學校Tokyo Cook的增田和美(音譯)說,在日本,關於味精的爭論並不多。
她的學生被教導從昆布等傳統食材中提取鮮味,但她認為,使用含有味精成分的高湯塊沒什麼不對,尤其是對沒什麼時間熬高湯的一般家庭來說。
她笑道:「味精並不是太大的爭議,只是用味精做菜有點像作弊。我在料理學校並不常用,但我想很多日本家庭經常使用。」
雷恩斯甚至認為,味精對健康有好處,因為食物加了味精就可以少加點鹽分,但研究味精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何卡(音譯〉則呼籲謹慎看待此事。何卡說:「安全與健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糖是安全的,但可能不健康。反式脂肪不是毒藥,但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雷恩斯表示,味之素公司並不指望改變所有人想法,但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我們只是想讓人們知道,鮮味的成分就是味精,是一樣的東西」。
2020-01-26 07:30:56
阿楨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副教授殷之光:一場21世紀的“叫魂”危機 2020-07-10

【導讀】從5G謠言到詆毀中國,從疫情失控到美版“文革”,2020年的西方世界正發生劇烈變化,以至於諸如弗蘭西斯•福山這樣的著名新自由主義學者,紛紛發出了“新自由主義已死”的慨歎。那麼,這一切都是怎麼發生的?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副教授殷之光審視了歐美國家因5G謠言而引發的類似“叫魂”危機,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對“資訊大流行”(infodemic)問題的示警,由此剖析了新自由主義歷史生成和根本邏輯:二戰後美蘇對抗中,美國提出意識形態戰爭和“心理戰”,動用國家力量形成了一套國家生產、管理資訊的體系,由此設置議題,經私人機構、宣傳喉舌等層層推進,最終以國家安全和利益為“安全閥”,在全社會“製造共識”。他指出,這套共識就是一個“二元論世界”,即把所有事物區分為真相/謊言、善良/邪惡、我們/敵人,將真理視作武器,從而實現對抗外敵、對外宣傳和對內控制選舉等意圖。於是,對這套邏輯執行最徹底的美國政治成了金錢和資訊的結合體,總統最重要的權力就是控制資訊流動。
  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打亂了以往的共識製造過程,其背後的製造者只能將社會問題全部壓在“安全閥”(反對共產主義、排外、反對“深層政府”)上。作者指出,這種“甩鍋”方式反過來又破壞了社會的科學觀念和常識認知,造成陰謀論大行其道,而社會的混亂和無序也由此而生,最終導向了新自由主義的“自我終結”之問。
  2020年6月10日,《文化縱橫》主創深度思想直播節目“縱橫說”第3場邀請了殷之光先生作為主講嘉賓。本文為直播內容整理稿,經作者修改和審定,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君思考。
……..
  回應
自由世界的民眾,只擁有愚昧的自由。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5112&s=fwzxhfbt
2020-07-12 07:40:17
阿楨
移植了豬腦細胞,人會變蠢嗎? 2022-03-25 新浪科技

  移植豬器官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畢竟豬的器官大小、運作方式和人的相近,加上豬比較容易得到。
  生物技術公司LCT,正致力於開發用豬腦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2013年,科學家把小豬的腦細胞(脈絡叢)移植到了恒河猴的腦子裡,這些猴子都有帕金森病。
  2017年,科學家用同樣的方式將120個帶有豬腦細胞的膠囊植入了病人腦部。一共有18個病程至少5年的老年人參與了實驗。植入手術18個月後,根據受試者的主觀感受,帕金森的各項症狀得到改善。最重要的是,沒有發現患者變蠢。
  LCT目前共進行了兩輪臨床試驗,第三輪正在準備中,所以想要知道豬腦細胞移植到人腦的療效究竟如何,能不能上市,還得過一陣才能知道。
  2020年,科學家給美國加州一隻患有癲癇症的海獅做了手術,在它受損的海馬體處植入了豬腦細胞。經過一年多的觀察,這只海獅的癲癇症不再發作了,食欲和體重也恢復了正常。
  至於這項移植豬腦細胞的技術什麼時候用到人身上,科學家說至少還需要幾年時間。
看來啊,未來說某個人是“豬腦子”還真不是罵人了。
  相關新聞
中國農大田間試驗,敲除KRN2基因後,玉米和水稻產量增加10%和8%。2022-03-25 新浪科技
2022-03-26 09:14:26
阿楨
這10種被吹上天的“偽健康”食品,坑你的錢還讓你胖! 2022-10-06

01 蔬果乾
油炸蔬果乾不僅營養成分流失較多,還存在高油高鹽等問題。真空冷凍乾燥後蘆筍的維生素C、蛋白質、糖含量相對於新鮮蘆筍的保存率分別為63.86%、80.49%和81.68%,但都不如直接吃新鮮蔬果。
02果汁
水果榨汁後營養也會流失,獼猴桃汁維生素C保留率為88%;草莓汁71.11%;柳丁汁67.24%。另外很多都不是100%純果汁,很可能含有添加糖。
03 果脯蜜餞
果脯蜜餞大多高糖、高鹽、高熱量。
04粗糧餅乾
粗糧餅乾中的粗糧並不多,最多的是小麥粉,其次是植物油和白砂糖。
05 花式麥片
最多的是白砂糖和植脂末,小麥粉的添加量比燕麥片還多、另外還添加了玉米粉、糯米等原料。
06 素雞素鴨
一般都是用豆製品或小麥麵筋為原料製作而成,為了讓它們的口感更好吃,還會加入植物油、白砂糖、鹽以及調味料等成分,反而可能含有更高的脂肪。
07 果粒優酪乳
這種優酪乳普遍糖含量較高、熱量不低,裡面的果粒也沒多少,不僅不利於控制體重,還容易誘發齲齒。
08 乳飲料
牛奶含量很少、更多的成分是水,蛋白質含量低、糖含量較高。
09 功能飲料
功能飲料中並不只是水和營養成分,大多都含有糖和咖啡因,容易讓人出現失眠、心慌、焦慮等症狀,還具有成癮性。
10 核桃牛奶
核桃牛奶屬於調製乳≠純牛奶,不是補鈣和蛋白質的好選擇。比如下圖這款核桃奶,蛋白質僅為2.4克/100克,鈣僅為80毫克/100克,而牛奶的鈣為107毫克/100克。

為什麼現在不允許用泔水喂豬了,不衛生嗎?可幾千年不都這樣過來了嗎 2022-10-04
  回應
 小時候吃過一次父親單位食堂拿殘羹剩菜喂出來的豬,味道好吃過之後至今難忘。我這小縣城以前還經常有養殖戶專門收購街上飯店裡的剩菜剩飯潲水拿去喂豬,肥肉油光水滑,味道很好。
 以前農村用剩菜剩飯養幾隻雞鴨都勉為其難,豬是很能吃的,是以豬草番薯、飼料(麥麩,米糠)甚至糧食為主,潲水只是稍帶,廢物利用而已。同時,以前的家庭潲水,不宜喂豬的東西不會進入。現代餐廳生什麼都有,不說紙巾筷子和塑膠等,單是魚刺和骨頭就能要了豬命。
 我小時候也喂過豬,潲水放幾天,又餿又酸,也照喂不誤,城裡潲水也差不多,我見過天天有人來收,推個板車,一路推過去,車上有幾大桶。
 泔水喂豬是各種傳染病的重要傳播途徑,尤其是非洲豬瘟,專業化的養豬場對消殺、防疫的要求非常高,即便個體戶,都不用潲水,因為出欄時質檢很麻煩。
2022-10-07 07:43:18
阿楨
董佳寧:自助餐廳為什麼慢慢消失了?2022-10-06

自助餐這種形式,消費者的心態會發生非常明顯的異化。不是沖著吃飯去的,也不是沖著享受服務去的,而是去比賽的。
  回應
自助餐並未減少,減少的是高端自助餐。而盒飯、司機速食類型的自助餐依然紅火。十多塊錢的價格,少則七八個菜多則十幾個菜,就是日常飲食,實惠好吃,也不會有什麼想要吃回本的想法。
自助餐最大的優點,不是量大管飽,而是能做到食物多樣性。還省得點菜等菜了,多人口味又有可能不同,互相遷就也挺累的。比較輕鬆自在

河南一景區回應“無人值守1元午餐”是炒作:堅持6年,收入比賣的多 2022-10-04

周先生說:“最初的想法純粹是想讓遊客吃上一口熱飯,2017年10月第一次搞這個活動的時候,是免費贈送的,結果發現很多遊客浪費食物。所以從2018年開始,我們象徵性收費1元,讓遊客珍惜食物,拒絕浪費。”“1元午餐包括一個雞蛋、玉米段、黃瓜段、土豆段、紅薯段、小番茄以及一個饅頭,這些東西只付1元肯定是超值的。至於運營成本其實增加不了多少,因為這些食材都是從山下的村民採購的。”
  回應
相比老君山景區的1元國慶餐,河南洛陽偃師馬蹄泉景區的“10元管飽店” 全年如一日, 從一家店變一條街。

男子吃飯消費930.9元被收931元:收銀員覺得很正常,溝通後店家已道歉 2022-10-04
  回應
這小便宜貪的莫名其妙
只能說這商家不懂人性。
2022-10-07 07:48:38
阿楨
極端反對添加劑的人口號都如此相似 2022-10-12

【本文來自《何必對食品添加劑妖魔化?只要合規合法地添加食品添加劑,根本一點問題沒有》評論區】
注意到沒,極端反對添加劑的都是口號式的反對,他們既沒有基礎知識、也不經過社會調查、同時拒絕任何專業科普,在他們的邏輯裡,添加劑=非法添加劑,如此簡單明瞭。
極端的聲音未必更有市場,它只是更有戰鬥力。因為聲音越極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很容易形成觀念的同伴群體,而一旦形成群體,哪怕是非正式組織的群體,只要他們形成一擁而上的集體行動態勢,其力量就是幾何基數增長的。
相比之下,模糊的聲音、遲疑的聲音、中間的聲音比較難以形成觀念共同體,因為你缺乏激情,缺乏“佈道”精神,懶得行動,也不抱團,那就等於拱手把世界交給了極端的人。”
  回應
反對添加“科技與狠活”人,所謂的土雞土豬,中國人的肉食供應跟得上嗎?對美味的追求也是同樣的道理,到餐館用餐,人家還給你慢慢熬?就是人家願意,你自己也等不了啊!
跟早幾年吹有機蔬菜一樣。
  相關新聞
“雙標”海天市值仍碾壓小米,賣醬油為何比賣手機更值錢?整個醬油企業,除了零添加概念,近幾年還興起了減鹽、提鮮、有機、兒童醬油等新概念以及對應產品,在行銷上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在產品上適應消費升級的趨勢。而海天市值碾壓小米的個案,不具備其他消費品企業在資本市場“圈錢”的參考通用性,畢竟海天所處的調味品賽道,不具備茅臺所在的白酒行業“成癮性”。
2022-10-13 10:29:03
阿楨
上海消保委打假:墨魚丸裡沒有墨魚,魚丸摻雜豬雞鴨肉皮 2022-11-07

蟹肉棒沒蟹肉、蝦滑沒蝦肉、龍蝦丸沒龍蝦,潮汕牛肉丸不是牛肉也不是潮汕產。
  回應
火腿腸主要成分是澱粉
什麼時候打假老婆餅還有夫妻肺片
巧克力沒有可哥脂,都是科技與狠活
橄欖油調和油,葵花籽油調和油,茶籽油調和油,不符的多了。
因為有歧義,約定俗成的含義不是你鑽牛角尖的意思。
2022-11-08 09:48:07
阿楨
川菜用料太重,油可以論斤,花椒辣椒可以論兩,食材的原味都消失了 2022-12-03
  回應
 要吃原味,去吃清燉白煮呀。本來吃的就是麻辣的口味。莫明其妙。
原 味黨咋就愛惹是生非呢。沒人禁止你們熱愛原味。但也請你們不要對其他口味說三道四!糖醋排骨也不是原味。松鼠桂魚也不是原味。剁椒魚頭也不是原味。愛吃不吃。這和跑肯德基店裡要吃麥當勞,有啥區別?
 過去出版的川菜菜譜裡真的沒那麼多辣椒菜。現在人們印象中的這些辣椒菜,其實都是最近20年流行起來的川渝等地的路邊小吃,街頭菜,江湖菜。之所以是爆炸式流傳。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辣椒麻椒有一定的口感成癮性。另外,對傳統菜系衝擊最大的,其實不是其他的菜系對手,而是燒烤。燒烤這種料理業態,現在不僅是中國大江南北各地青年人的最愛,也是全球衝擊傳統餐飲。日本那種烤串賣酒的店也越來越多。操作簡單,利潤大。不管什麼牛羊豬雞魚蝦,還是各種蔬菜水果,串起來一烤,撒上佐料,刷上燒烤醬,配著冰鎮啤酒,大家在戶外一坐就開吃。輕鬆,愜意,舒服,沒那麼多講究。以後的青年人,無論哪裡的,都只會越來越適應這種業態。什麼川菜,魯菜,淮揚菜,粵菜,什麼老字型大小,大酒樓,最後都會成為一種高雅消費。
 原味這詞,早先源於烹飪技藝落後,大多受環境或生產水準的影響而產生的飲食習慣。實質就是不會烹飪多樣化,只會用最簡單的手法。後來,經濟實力加持下的自信,通過一些文化包裝而向外輸出,將其詮釋為”健康美味、品質生活“的唯一標準。試圖讓所有人都接受。而現代,工業化食品加工的蓬勃發展,飲食過於富足,也使得一些人的思維產生了變化,抗拒食物的多樣化,並將其定性為不健康,也試圖讓所有人都接受自己的理念。區域文化多樣性、飲食多樣性,才是正常社會。畢竟美食從來都是多元化的定義,從來沒有”唯一“的標準。消除多元化而趨唯一,是種典型的西方殖民思維。
2022-12-03 09:05:06
阿楨
如何讓大家真正相信中醫?說明化學成份、分子結構和治病機理 2022-12-16

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的中醫專家始終停留在幾千年草本研究上面,為什麼不把化學成分研究明白,提取這些草本中有用的化學成份,治病效果豈不是更好,不需要我們動不動就把幾千年的傳統和神醫搬出來就能讓那些黑中醫的人閉嘴嗎?
  回應
 中醫有宏觀和微觀上的理論,其體系不是西醫所能比的,各有其道。你學了點化學知識,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微觀的世界,有比分子、原子更小的單位,甚至目前的科學都無法觸及的東西,連最尖端的化學家都表示自己在化學領域的空白,偉大的科學家活到最後不得不相信神學來描繪人類對無知的敬畏。
 獲諾獎的氫化植物油為什麼會吃了一百多年,直到2015年FDA才將其從一般可食用食品添加劑清單中刪除?主因是人體太複雜,而現有的科技水準還很落後,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一款新藥的研發才十餘年的時間,怎麼保證藥品的安全和有效?臨床一二三期和雙盲試驗的科學性也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事實上也是這樣,50%的西藥問題是在上市之後才被發現,90%的西藥已經被淘汰,很多藥廠也提前準備出大筆資金用於繳納罰款。
 實然觀:避免科學主義和玄學鬼之道,在於理性客觀務實,比如中醫藥是經幾千年臨床實踐且有療效的經驗科學,除去熟爛的陰陽五行,素樸的陰陽辯證觀,還是很符合以恢復人自己均衡健康的現代療效觀,即使被現代醫學接受的針炙、某些經絡不為西醫的神經內分泌系統所證明、但憑確有療效、也應理解成現代醫學儀器及方法之不足而非偽科學,同理,中藥的許多複方、不能因很難通過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在動物尤其人體實驗的定性定量要求、而棄之如偽藥[不管中醫還是西醫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醫]、相反、只要通過毒物實驗、便可運用現代生技量產(古代中藥的炮製尤其煎煮是複方有療效之主因,經複雜的生化作用產生的許多奧秘[反中醫藥者常有雙標:只准西醫藥有專利機密、不許中醫藥有獨家秘方],即使現代生技也萃取不出,更何況只將藥材磨成粉,難怪台灣健保號稱科學漢方的藥粉沒啥療效,又難怪以水煮驢皮唾棄阿膠只是膠原蛋白是種偏見、即使膠原蛋白也因材料和分子大小尤其複方之異而有不同療效。)
https://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11544
  相關新聞資料
中醫藥方證學的現代化研究
https://www.cas.cn/ky/kyjz/200111/t20011108_1025508.shtml
2022-12-18 09:22: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