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27 07:20:10| 人氣4,027| 回應86 | 上一篇 | 下一篇

G20 vs G7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近一年來有關全球經濟危機的資料累積了一千五六百頁(台灣部分亦然),分成:

中國振興方案(再分:中國地方經濟,港澳粵經濟,中國就業,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美國振興方案 歐盟振興方案 各國振興方案 俄羅斯經濟 中國家電下鄉 中國山寨經濟 中國股市 中國房地產 中國併購 貿易保護主義  G20 vs G2(再分:G2,金磚vs KIIC,波灣經濟) 中國崛起 東協加三 國際金融新體制 雙率大戰等共18篇來貼。

另參本館:

姓資姓社  美國價值1 美國價值2 美該為股災道歉? 美國詐騙集團  美中互為人質?
啥是G8?  金磚褪色為土磚 金磚or土磚四國? 《金磚不只四國》 波灣世紀來臨? 東協加三 中國與東協 中國與印度  中國大戰略 中國海軍  中國造船  《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 拉美向左轉 中國與非洲 中國與中亞 《強國之鑑》 《當代中國》 《中國跨世紀綜合國力》 《妖魔化中國的背後》 《中國可以說不》 《東方主義與中國威脅論》 《中國國家利益與影響》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 《長城與空城計》 《中國國家利益分析》 《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 《後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 《未實現的和解》 《冷戰及其遺產》 《美國分化中蘇聯盟內幕》 《美國在中國的失敗》 《美國百年排華內幕》 《美國的中國形像》
《美利堅帝國的衰落》 《美國時代的終結》 《流氓國家》 《權力與恐怖》 《霸權還是生存》 《美國的霸權泡沫》 《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 《真替美國操心》 《布希的戰爭》 《美國的危機與轉機》 《美國實力的衰落》

胡錦濤參加G20 會向美示警【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08.11.07
 
美國大選後對中國大陸貿易失衡的問題再度搬上櫃面,專家估計,白宮新主人歐巴馬上任後,可能施壓要求人民幣繼續升值,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在G20高峰會表態,表達大陸的憂心,提早警告將在明年1月上陣的美國新政府。
香港信報報導,歐巴馬上任可能推動人民幣升值或積極減少易逆差,對大陸和香港出口發展不利;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也認為,大選後美國重回「強勢美元政策」似乎不太可能,因為貿易保護主義者會設法削弱美元。
稍早大陸發改委與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報告指出,明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將明顯放緩,預計全年人民幣升值1%到2%,這個幅度遠遠低於年均5%的市場預期,不過,美國為了刺激出口,上述升值幅度在歐巴馬上台後,估計會再度成為雙方拉鋸的焦點。
華爾街日報報導,據白宮議事日程,大陸一系列紡織品配額明年1月1日到期後,美業者將向美國新政府施壓,要求續簽紡織品配額或是制定更嚴格的條款;接著在5月1日前後,歐巴馬還得就美元匯率政策做出決定,其中最關鍵的,就在決定大陸是否藉壓低人民幣匯率以增加出口優勢。

新興國家 高分貝爭地位【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08.11.10
 
巴西總統魯拉在G20財長會議上說,雖然目前世界財富仍集中在已開發國家,但主要的經濟成長還是來自新興國家。在解決這場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新興國家不能缺席,甚至應該起帶頭作用。
這番話已再明顯不過,新興國家希望借此機會提高國際地位。魯拉還說,愈來愈多人認為,七大工業國(G7)已無法獨立解決問題。
這不是新興國家第一次為自己的國際地位發聲。巴西等新興國家一直覺得,他們在國際貨幣基金(IMF)或世界銀行的代表權不足。金磚四國也呼籲IMF等國際組織進行改革,提高新興國家的影響力。中國大陸和波斯灣國家的外匯存底已高達數兆美元,有能力協助IMF金援其他小國度過這次金融風暴。
世銀總裁左立克10月才說,G20的組織架構過於龐大。但他到巴西,卻改口說必須有新的國家集團崛起,他也預言,兩年內會見到全球的勢力位階會出現真正的改變。法國則建議,應該要讓新興經濟體,加入G8組織。
不過,新興國家的情勢較複雜,且各有盤算,此時恐怕還很難達成共識。不論是要商討出一個更好的方法規範金融市場,或者要打造出一個像G8那樣的國際性論壇或組織,都不是一蹴可幾的事。

一葉知秋 廿國財長意見分歧>中時08-01-11
 
     在巴西舉行的廿國(G20)財長會議應該是十五日舉行的廿國高峰會的預備會議,但如果根據財長會議的舉行情況,高峰會必然是四分五裂的狀況,很難有具體有效的結果。
     在財長會議上,最好笑的是:「已開發國家希望財政盈餘的新興工業國拿出財政政策來支撐世界經濟」。西方經濟大國把國際金融搞成一塌糊塗,錢是他們搞去了,現在卻要有財政盈餘的新興國家來幫助收拾爛攤子,天下還有這種不要臉的要求嗎?
     新興工業國則認為金融危機是美歐經濟體制所造成的,解鈴還要繫鈴人,當然要負責。
     巴西總統魯拉要求新興經濟體在全球金融問題上有更大發言權,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對此支持,實際上世銀總裁佐立克很早就建議將新興工業國家與G7國家結合起來,否則既要他們一起幹又不准它們有充分的發言權,這算什麼?但美國至今對所謂G20應否擔綱仍有不同意見。
     新興工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間有著不同意見,而已開發國家之間也彼此有衝突,歐洲認為為強化國際貨幣組織的監管功能,需要設立新的監管機構,美國則對此保留,甚至對擴大監管範圍都不願意。
     在巴西會議前,中、印、俄、巴四國財長舉行了四方會議,他們要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上達成共識,那就是很可能不同於美國或歐洲的方案。
     現在距高峰會只有五天了,而各方意見仍分歧,要想產生結果難上加難。
 

 

G20峰會登場 布朗籲各國減稅>中時08-01-15閻紀宇

     由先進工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組成的「廿國集團」(Group of 20,G20),十五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領導人高峰會議,討論如何因應全球金融經濟危機,改革金融體系。美國總統布希十三日先發表談話,強力捍衛自由市場體制,英國首相布朗則呼籲各國政府全面減稅。
     這場峰會雖然備受國際社會矚目甚至期待,然而許多專家認為它恐怕無法獲致具體成果。原因一方面是布希將於明年一月廿日下台,在這段「跛鴨」期間很難有所作為。另一方面是加強金融體系監管與捍衛自由市場機制兩派理念,勢必會在峰會上相持不下。

     歐洲主張加強金融監管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巴洛索直言:「召開這場峰會是歐洲的主張,但我們不能期待奇蹟出現。峰會代表一段過程的起點,要在一百天之內提出完備的計畫。」
     針對美國爆發禍延全球的金融風暴,歐洲各主要國家普遍主張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建立市場新秩序。德國總理梅克爾出發前,責成以前任歐洲中央銀行經濟學家伊辛為首的六位專家,擬訂一套金融改革方案,內容包括制定「全球金融風險地圖」、監控跨國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態,並成立「全球信用登錄體制」,協助銀行判斷同業的財務狀況。
     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薩科奇十三日則說:「我明天到華府要昭告世人,美元不再是唯一的全球性通貨。世界已經改變,我們不能再沿襲廿世紀的體系。」薩科奇主張加強監管對沖基金、衍生性金融商品、信用評等機構、避稅天堂等為人詬病的金融體系。他行前會見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梅德維捷夫,俄羅斯表明將與歐盟立場一致。

     布希捍衛自由市場體制

     不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仍支持美元作為全球通貨主軸,而美國總統布希十三日也發表談話說:「今日的危機並不代表自由市場體系失敗,而解決方式也不是改造整個體系…如果我們只因為幾個月的危機,就毀棄六十年的成功經驗,將犯下極為嚴重的錯誤…許多歐洲國家的監管措施遠比美國廣泛,但仍然遭遇和我們幾乎一樣的問題。」
     如何遏阻全球經濟衰退、進而刺激經濟復甦,是峰會另一項重點。英國首相布朗會前呼籲各國政府協調貨幣與金融政策,推動全面減稅,擴大政府支出。日相麻生也宣布將出借一千億美元,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攤發,協助陷入危機的新興經濟體度過難關

20國只談5小時 成效受質疑>中時08-01-15劉屏
 
     G20全球金融峰會今起在華府舉行二天。專家固然樂見此一集會,但也普遍建議勿寄望太高,甚至有人主張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如果會議失敗,全球股市可能出現災難性的崩盤。
     雖說是兩天集會,其實大家今晚才見面,而且是接受布希宴請,明天才正式開會,且會談時間只有五小時。除了廿國的領袖外,還有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等機構負責人也將與會,平均每人發言不到十五分鐘。會議目標很宏偉,要找出危機的根本原因,討論各國的行動及如何提高金融機構的透明度等等。然時間卻極有限,討論能有多深入,不無疑問。
     前麻州州長羅姆尼參選總統時的外交顧問斯拉吉說,現在的情況,好比要求醫生動手術,可是醫生並沒有完全掌握病情。誰能保證結論一定有效?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顧問歐東納表示,各國領袖可能提出的方案,在巴西聖保羅剛舉行的財長會議上大都討論過,當時沒有具體結論,到了華府也未必有結果。
     前美國貿易代表署負責中國事務的傅瑞偉則說,這次一大缺憾是國際金融體系中一些關鍵國家缺席,例如瑞士和西班牙都是銀行業大國,卻沒有在出席名單中。且各國領袖與機構負責人可能有不同想法,萬一會議非但沒有取得共識,會不會引起更大疑懼?

話題》效法大陸【經濟日報林則宏08.11.16
 
這波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各國政府無不卯足全力,力圖降低本國經濟所遭受的衝擊。北京上周末公布將推動人民幣4兆元擴大內需方案,不僅引起各國關注,更激勵大陸甚至周邊股市大漲,上證指數上周漲幅就達13.66%。
北京當局這項穩定經濟策略,除投資人以實際行動投下信任票,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也肯定,這項計畫將可讓中國明年經濟成長率維持在8%至9%的水準。
反觀劉內閣上任即將屆滿六個月,除了一些零星的經濟政策,對於如何帶領台灣度過這波金融危機,迄今仍無法提出讓國人有信心的具體規劃。
世界銀行行長佐立克早前曾稱讚大陸的經濟政策「十分明智」,懂得利用早幾年國際金融形式較好的機會,透過吸納大量外資來改善中國的基礎設施。
大陸這次提出總額超過新台幣19兆元的擴大內需方案,重點依舊是加強基礎建設,尤其是偏遠及農村地區鐵公路及水電設施,加快衛生下水道等環保項目建設,及改善中低收入民眾的住房、教育及醫療問題。
大陸這項擴大內需方案若能順利推展,待金融風暴在數年後落幕,中國經濟實力將有機會再上一個台階。從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大陸就順利將每一次危機化為轉機,大陸的經驗或許值得經濟長期停滯的台灣好好反思

G20峰會》經濟強國版圖重組 中國握王牌【聯合報08.11.16 
 
20國元首金融峰會15日華府登場,外界不知對這場峰會作何期待,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峰會從七大工業國家集團(G7)擴編到包括多個開發中國家的20國元首大會,結局勢必打破1944年以來形成的國際經濟強國版圖。
由於種種原因及當前金融危機的複雜性,這次峰會手上握著王牌的並非美國,而是中國。中國手上掌握兩兆美元的外匯儲備,這麼龐大的經濟實力注定使中國在峰會上地位舉足輕重:不是直接救助受災國,就是向國際貨幣基金挹注解危資金。
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這場峰會係由法國總統沙克吉提議、布希出面召集。不過,布希鑑於這場央及全球的危機有賴全球領袖共同參與,才決定把G7擴大為G20。
中國人民銀行14日已經表態會積極參與緩解金融危機的努力,這是中國支持IMF至今最強烈的信號。
不過,與會國家有多個可能發揮更重要作用的發展中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俄國等在內。然而,即使俄國有心更積極參與,但該國受美國金融危機牽制非常嚴重,自己能發揮的空間相當有限。
歐盟很想在這次峰會上起主導作用,已經預設很多條件,包括採納垮國界的金融監督體制、為大公司主管設收入上限等,美國無法接受的條件。此外,歐盟內部對這些條件意見也不一致。
布希一方面不希望歐盟所提條件成真,另方面也深知自己不久於位,不樂見峰會的努力,於歐巴瑪上台後遭全盤否定。外界認為,布希在峰會上可能扮演旁觀者的角色。
在這種局面下,現金充裕的中國幾乎注定要發揮更重要作用。華府的派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專家拉迪表示,中國最近提出4兆元刺激經濟計畫,無疑使胡錦濤在峰會上地位增加。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者、前IMF首席經濟學家強森(Simon Johnson)形容:「感覺上好像我們都在等待一個新王者降臨」(It feels like we're waiting for the new king to arrive)。
 
G20峰會》錢味瀰漫 中國變A咖【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08.11.15 
 
G20高峰會議能為當前金融危機貢獻多少解決良策,仍是一個大問號,但有一件事卻是十分肯定的:中國才是此次會議最有舉足輕重地位的「A咖」。

西方強權俱樂部已過時

周末的高峰會可能會澄清一項現實:金融危機正基本上重組世界的經濟版圖,1944年布列頓森林會議上構成二次大戰後全球財政支柱的西方強權俱樂部,如今已逐漸過時。
雖然這次會議是法國總統沙克吉提議,而由美國總統布希同意在華盛頓舉行,但會中最有分量、動向最受矚目的無疑是中國。
畢竟,中國坐擁將近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經濟也依舊穩健成長,是真正有財政實力提供援助的少數與會國家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14日在北京的記者會上說:「我們會積極參與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紓困活動。」這是中國已準備協助國際貨幣基金(IMF)救援陷入困境國家的最明確跡象。

英要求沙國金援IMF

中國之外,唯一代表中東產油國與會的沙烏地阿拉伯,也同樣備受矚目。事實上,英國首相布朗已經開口要求沙國出資金援IMF。
卡特總統時代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說:「G7基本上是20世紀的主要工業國,但在當前的情況,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少數幾個關鍵代表,我們需要其他的參與者。」
這樣的觀點已日益普及,即便是許多即將在IMF與世界組織內喪失更多影響力的國家也承認這點。歐盟與俄羅斯14日在尼斯舉行高峰會時,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就說,與會雙方都同意,「俄羅斯介入探尋全球問題的解決方案」是必要的。
 
G20峰會》共識:改革金融管理 振興全球經濟【聯合報編譯田思怡08.11.16
 
20國集團(G20)領袖15日在華府舉行經濟危機高峰會,預料將達成一項金融管理改革行動計畫,並承諾共同努力振興全球經濟。
與會官員透露,G20領袖的共同聲明將承諾遵守三項原則:振興經濟、進行金融管理改革和全球金融管理機構的變革。
儘管美國總統布希開宗明義表示將捍衛西方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但法國總統府一名高級官員透露,與會領袖將達成一項金融管理改革行動計畫,這項計畫設下了必須於明年3月31日定案的最後期限。
這名官員說,G20領袖將於明年4月再度集會做成最後決定,地點尚未決定,可能在倫敦、巴黎或東京,屆時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已上任。
歐巴馬未出席這次會議,將使這次會議的成果大打折扣,不能保證歐巴馬明年上任後,會履行布希的承諾。
G20領袖同意有必要防止由歐美銀行的高風險操作手法所引發的危機再度發生,但對於如何防止沒有共識。
歐洲領袖呼籲加強管理金融體系和資金市場,而美國反對,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受到考驗。
歐洲領袖提出的方案包括更嚴格監督避險基金和投資銀行;提高銀行準備金;會計標準更透明化和全球化;限制銀行高級主管薪資;建立新的全球金管機構網絡。
法國總統沙克吉宣稱,「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已結束」。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金融專家費內爾─霍尼格曼說,歐洲領袖認為這次金融危機是因美國銀行體系「管理鬆散」或「牛仔資本主義」而起,因此他們自認和美國平起平坐,「我們看到不同的權力遊戲」。與會領袖承諾協調各國經濟振興方案,將是這次會議最成功的部分。
 
G20峰會》與會領袖各有所圖【聯合報美聯社08.11.16
 
法國
沙克吉總統大力推動全球金融架構的改革,但外長庫希納表示,有關加強管理全球市場的重大決定將留待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上任後再做定奪。

英國
布朗首相的目標包括加強各國財政振興方案的協調、清理銀行壞帳、加強IMF監督功能,要求銀行把降息反應在顧客身上。他已獲得波斯灣國家承諾將協助IMF擴大2500億美元紓困基金,將要求中國跟進。

德國
梅克爾總理說,國際市場「不能再有盲點」。德國期望這次高峰會能擬定改進的大方向,並成立工作小組,在一年內交出具體成果。

美國
布希總統說,自由市場是解決全球經濟危機最好答案,他預先警告各國領袖不要以干擾性的監督壓抑全球成長。
美國的改革方案不包括歐洲主張的以嚴格新法規管理金融公司和他們的產品。

義大利
貝魯斯柯尼總理主張建立機制,防止公司股價超跌,低於實際價值。他形容這種機制「在金融市場背離世界實際狀況時,將使交易暫停」。

日本
麻生太郎首相將簡報27兆日圓的振興經濟方案內容,向全球領袖保證,日本金融體系健全。日本金融體系仍有充裕現金,麻生宣布日本準備借給IMF1000億美元協助有危機的國家。

中國
中國表示將代表開發中國家利益,要求西方國家讓它在IMF等全球性機構扮演更吃重角色。
中國試圖降低西方國家對中國加入全球行動的期待,國家主席胡錦濤表示,中國的5860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是中國對協助全球經濟穩定所能做的最大貢獻。

俄羅斯
呼籲改革全球金融管理系統,指IMF未能扮演危機管理的角色,要求IMF改革,並表示俄國願意出資設立其他借款機構。

觀天下》世界經濟秩序消長 座位看端倪【聯合報夏嘉玲08.11.17 

20國領袖在美國華府商議金融危機對策,種種跡象顯示金融危機已大幅改寫世界經濟秩序。美國總統布希堅持邀請開發中國家出席這場高峰會,國宴上分坐布希兩旁的也非西方國家領袖,而是「金磚四國」的中國和巴西領導人。
紐約時報報導,14日G20峰會國宴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巴西總統魯拉各坐在布希左右側。中國擁有兩兆美元外匯儲備,傲視各國,也持有大量美國國債,是美國最大債權國。
魯拉則在峰會演說時極力呼籲已開發國家整頓收拾本國經濟,儘速恢復經濟成長,這樣最能裨益開發中國家,而不是提供援助或金援。魯拉並抱怨,開發中國家被源於紐約華爾街的金融危機拖下水。
最先提議並說服布希舉行這場會議的法國總統沙克吉不諱言會議是他的功勞,回到下榻飯店後更不客氣的指出美國稱霸世界經濟的時代已結束。他說,美國是全球第一強權,「美國是唯一強權嗎?不是,現在已是新世界。」
俄國總統麥維德夫在華府俱樂部對外交關係委員會演說時,未如先前不遺餘力地抨擊美國金融危機,反而大談俄美關係,並對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上任後兩國關係解凍寄予厚望。
布希則拿民主黨揚言在國會封殺的美國和哥倫比亞自由貿易協定作文章,在高峰會中反對保護主義,強調自由市場的重要。他強調各國領袖支持自由貿易,駁斥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是全球金融危機禍首。布希反對保護主義和支持自由市場的主張都被納入峰會公報,算是僅剩兩個月任期的政績之一。
不過,參加會議的各國領袖,無論是開發中國家巴西,還是和布希交情不錯的法國沙克吉,全都在美國首都對美國開砲,不是要美國為金融危機負責,就是指美國地位已大不如前,完全不給地主國面子。布希執政八年對美國的影響,可見一斑。

經濟學人:G20要務 振興經濟與對抗保護主義 【中央社09.03.14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週刊指出,4月2日在倫敦舉行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加強政府經濟振興方案及對抗貿易保護主義,應是最重要的二大優先議題。
「經濟學人」發表社論指出,英國首相布朗(GordonBrown)計劃在G20高峰會討論振興經濟、對抗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國際貨幣基金(IMF)及其它國際金融機構功能,推動金融法規改革、建立危機預警系統及援助貧窮國家。
這些議題在一天內討論,顯然過多,特別是美國歐巴馬政府相關官員不足,無法負荷;冗長的議題可以讓每位與會者談到他們想到的問題,但也可能無法達成共識。
「經濟學人」認為,現在不是談如何重擬金融法規,預測未來金融危機的時候,而應該是專注拯救全球經濟及貿易體系。當房子著火時,當務之急是滅火,而不是預防未來再發生火災。
「經濟學人」主張,G20高峰會應集中二項議題,首先是加強政府經濟振興方案。隨著私人產業需求大跌,政府成為帶動經濟的重要引擎。IMF的資金應大幅增加到7500億美元,讓IMF有更多資源可以協助經濟陷入困境的新興國家。
另一方面,各國應配合IMF的呼籲,採取協調的經濟振興方案,以全球GDP的2%資源推動,如此一來不僅更有成效,同時可以減少公共支出移往海外。
第二項優先要務則是各國政府需團結一致對抗貿易保護主義。倫敦高峰會必須承諾調降關稅、誓言不進行諸如「反傾銷」訴訟等貿易保護主義行動,同時確保政府的補助措施不會歧視外國企業。

G20救經濟》美籲刺激消費 歐要推動金改【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09.03.14 
 
20國集團(G20)財金首長會議13日在倫敦近郊舉行,為4月初召開的領袖高峰會預作準備,歐洲各國堅持高峰會應聚焦於全球合作推動金融改革,美國卻希望著重於合作救經濟,雙方有顯著的分歧。
法國和德國13日難得立場一致,拒絕美國對歐洲國家擴大支出的要求。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沙克吉都說,4月2日的領袖高峰會應把握機會,達成金融監管的「具體成果」。
沙克吉說:「歐洲對經濟成長已有鉅額投資。現在的優先要務不是花更多錢,而是建立監管體系以阻止類似災難再次發生。我們在華盛頓時對原則已有共識,要在倫敦看到結果。」去年G20領袖為處理金融及經濟危機已在華府召開過一次高峰會。梅克爾說:「財政刺激方案很重要,歐洲已在這方面做出貢獻,但這不能取代必要的金融監管。」
但美國面臨衰退加劇,認為歐盟主要國家也應該擴大支出,以提振消費需求。美國和歐盟27國的經濟規模差不多,美國刺激景氣措施的金額卻遠高於歐盟承諾的4,000億歐元。美國財長蓋納稍早提議,全球已開發國家未來兩年拿出國內生產毛額(GNP)的2%,合作刺激全球景氣,同時G20應該支持將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新借款協議(NAB)規模擴大至5,000億美元。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說:「就像急診室的病人要為求生而奮鬥。現在不是說明運動和健康飲食有助益的時機,首先得確保病人活得下來。」
歐盟的態度和德、法兩國大致相同。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索(Jose Manuel Barroso)稍早表示,歐盟認為「現在不做就沒有機會」,將呼籲倫敦高峰會討論更嚴謹的金融監管,否決為對抗衰退提出更多財政擴張政策。
 
G20救經濟》日增公共支出 韓設穩定基金【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09.03.14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將推動第三波公共支出方案,以刺激景氣;南韓則宣布設立總額40兆韓元(268億美元)的金融穩定基金,準備收購公司債與金融機構不良資產。
麻生太郎13日在記者會上說:「經濟仍有繼續下滑的風險,必須趕緊行動,以防風險變成事實。」麻生已要求執政黨擬定新方案的內容,預定下個月參加G20會議時宣布。
麻生自半年前當選首相以來,已宣布總額10兆日圓(1,020 億美元)的振興計畫。財政大臣與謝野馨說,政府將在三家地區銀行注資1,210億日圓,並推出更多救市方案。不過,振興計畫才剛剛在國會通過,預定在4月1日起的財政年度執行。
東京摩根大通經濟學家足立誠之說,振興方案「拖太久,規模也太小」。
麻生太郎或與謝野馨都沒有透露新振興方案的規模,不過,據每日新聞報導,至少在20兆日圓以上。
日本經濟深陷衰退,去年第四季以年率計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12.1%,降幅是美國的兩倍。其中,出口比前一季銳減13.8%是一大主因。
經濟不振,使得9月面臨大選的麻生支持率一路下墜。新加坡標準普爾公司(S&P)主持主權評等部門的小川說:「這完全是為大選而端出牛肉,沒有照顧到需要錢的大眾與企業。」
而且,政府勢必準備發行更多債券來支持預算,可能影響日本的主權債信展望。日本的政府債務達到GDP的170%,已是全球最高。
小川說:「不利日本主權評等最大的負面因素,是財政赤字與政府負債過高。」標準普爾目前給日本的主權評等為AA,是第三高的等級。不過,小川說,儘管標普不打算立即檢討日本的評等,但「若這種情形持續過久,就可能檢討評等或展望」。
另方面,鄰國南韓也推出第三波金融救助方案,政府將提撥40兆韓元(268億美元)基金,用來購買公司債與金融公司不良資產,南韓國營資產管理公司Kamco將負責管理這筆基金。另外,政府計畫修改法令,讓體質健全的銀行或金融業者可以在需要資金時獲得挹注。

G20財長會議落幕 全球經濟振興方案無共識【中央社2009-03-15】

     20國集團(G20 )財長會議今天落幕,儘管與會財長誓言將採必要行動重振經濟成長,但備受各界矚目的全球經濟振興方案,因德國與法國有異議,未能達成共達,使高峰會蒙陰影。
     G20財長會議東道主、英國財政大臣達林(Alistair Darling)表示,絕大多數與會者都同意當前全球經濟狀況的急迫性,並認為必須採取因應措施。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 Geithner)說,他看到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共同合作。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今天拜會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商談4月2日將在倫敦舉行的G20高峰會等議題,她在會後舉行的記者會指出,德國已同意金額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4.2%的經濟振興方案,但仍看不到效果,短期內德國不會再推出新的經濟振興方案。
     她說,如果德國要再採取新的振興經濟行動,將是由柏林自行決定而非G20。
     另一方面,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指出,各國政府需先檢討已經推動的振興方案,再推動大規模的支出計劃。
     英國媒體報導,G20財長同意,將增加國際貨幣基金(IMF)2500億美元資金,援助經濟出現困難的開發中國家;未來IMF及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領導人,將分別由歐洲及美國政府決定。
     不過達林說,與會的財政部長、央行官員僅同意必須提供IMF大筆的基金,但具體金額並未確定。
     未來幾個月IMF將針對世界各國政府的財政振興方案規模及成效進行評等,根據今天提出的提議,未來中國及其它新興國家對IMF的活動,將獲得更多的影響力。
     美國與英國政府近來大力疾呼以G20為首的各國政府,大幅提高政府振興經濟方案支出,以帶動經濟復甦,但未能在G20財長會議對此達成協議
 
G20財長會議》注資IMF至5,000億美元【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09.03.16 
 
20國集團(G20)承諾「竭盡全力」恢復銀行放貸,幫助清理銀行不良資產,並增加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本至少一倍,可望激勵股市與歐元上漲,但由於缺乏全球整合的財政措施,對市場的激勵相當有限。
G20在聲明中說,央行應考慮採取非傳統貨幣政策,大幅強化多邊組織資源,並以清除銀行的不良資產為首要任務。G20同意將增加IMF的資本至少一倍至5,000億美元,並擴大亞洲開發銀行(ADB)資本兩倍至1,500億美元,以便其有充足銀彈為新興與開發中國家紓困,對新興市場將產生激勵作用。但由於缺乏全球整合的財政措施,市場的樂觀情緒無法獲得足夠動能,上周股市的強勁反彈恐持續不久。
G20的聲明幾乎沒有提出具體數字,領袖高峰會的會前會只指出方向。倫敦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海雯說,雖然聲明內容「勾選了所有正確選項」,但缺乏具體內容細節,投資人對這類大拜拜式國際會議的期待原本不高,「市場已學會不對這類峰會期待過高。但聲明強調了正確的路徑,正面效果大於負面效果」,可望使風險性資產再受青睞,股市將走高,公債會下跌。
此外,由於美元短線賣壓沈重,本周歐元對美元可望上漲,分析師預期將升破1.3美元關卡。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本周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雖然投資人預期央行不會立刻展開收購國庫券(即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但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心理將抑制美元上漲。
不過,美國與歐元區在整合財政政策上的歧見可能衝擊金融資產。有些分析師認為,歐元區不論在傳統貨幣政策上,還是非傳統的量化寬鬆工具上,都不夠積極,難以使經濟振衰起敝。相形之下,英國、日本與美國的態度較為積極。英國央行上周展開收購公債的計畫,預計規模將達到1,500億英鎊;日本與美國央行也都已開始收購私部門資產。
G20的聲明並未提到匯率問題。上周瑞士央行公開表示將干預匯市以阻升瑞士法郎,分析師擔憂可能引發貨幣競貶潮。
 
G20的三角關係【經濟日報╱社論 2009.03.16
 
20國集團(G20)財政部長會議上周末達成共識,明言優先要務是解決金融體系的漏洞與不良資產問題,並增加對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金挹注;對於受到各界高度關注的全球經濟振興方案,則因德、法兩國同聲反對而未獲實質進展,令4月2日在倫敦舉行的G20高峰會前景顯得黯淡。近期歐美在G20的角力愈趨激烈,凸顯了G20對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而中國大陸的低調,讓新形成的三角關係,為下月的峰會埋下伏筆。
G20成立於1999年12月,緣起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國際體認,即國際金融問題的解決不能只靠西方工業國家,還需要有影響力的發展中國家參與;因而在既有的七大工業國(美日英法德義加)及歐盟之外,邀集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後稱金磚四國)、澳洲、阿根廷、印尼、南韓、土耳其、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等國的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在IMF框架內進行非正式的對話,以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去年金融海嘯爆發,占全球生產毛額(GDP)近九成的G20為齊一化解危機的步伐,將原屬於部長層級的對話提升到領袖級,並於11月間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第一次高峰會,G20的影響力正式崛起,甚至被預言將取代現有的G7。
也正因為G20的重要性日增,既競爭又須合作的歐美陣營大力爭取議題主導權;在首次G20峰會時,因當時全球經濟情勢危急,與會領袖在「華盛頓宣言」誓言,將儘速採取行動,致力刺激世界經濟,並將提出預防金融危機再次發生的規範。從結果看,儘管是由快要卸任的布希總統主持,美國還是占了上風,多數的行動計畫與美國主張一致,歐洲想要增加金融規範的希望未獲得廣泛的支持。以近月各國相繼推出以財政擴張為主軸的刺激方案而言,G20確實發揮了協同刺激步調的積極效果,確認了G20的地位。
四個月後,經濟頹勢依舊,但景氣走勢已從急墜轉為緩跌,讓G20二次峰會的主調出現調整的可能,歐洲更是積極想要拿回主導權。幾個現象可以看出歐洲的強烈企圖,一是在G20財長會前,歐盟27國先集會討論立場,求得內部的一致;再者,面對美國主張擴大財政支出至GDP2%以上的主張,向來對立的法、德兩國竟砲口一致回絕;三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國務卿希拉蕊的首次出訪竟棄歐訪亞,讓歐洲感受到喪失國際發話權的壓力。
值得玩味的是,相對於歐洲方面的積極,G20中以中國大陸為主導的開發中新興經濟體沒有立刻選邊站,而是冷靜地專注於爭取新興經濟體的發話權。在這次財長會中,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等四大新興國家更特別發表了聯合聲明,敦促美歐改善資訊流通機制,並呼籲針對IMF的內部治理和代表權採取立即行動,以反映實際的經濟分量。相對於美國亟欲拉攏中國、美國智庫還拋出「G2」共管、共治世界經濟議題的熱絡,中國這次在G20表現的相對低調,凸顯出中國開始管理自己在美歐中新三角關係的籌碼。
因此,儘管是為G20倫敦峰會做準備的財長會議,看似在調和各陣營的立場上沒有取得實質明確的進展,還是把「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及「加大振興經濟力度」孰最優先的爭議留給了領袖們;實際上,這兩個議題一是短期解危,一是長期防害,依各國而不同,但檯面上的膠著正是檯面下的博弈.

美歐振興經濟歧見 G20財長會議蒙上陰影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4 陳淑娟/整理 

 法新社英國荷善14日電: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財政部長今天舉行會談,試圖在4月2日20國集團(G20)峰會前取得共識。然而,會談已經出現分歧,而非大家想見的團結一致。
 世界強權美國、日本及中國,加上歐洲富國以及南韓等新興經濟體,尋求為全球經濟掙脫衰退計畫奠定基調。
 然而,對於該透過推出新振興方案、或是實施較嚴格的金融規範來對抗衰退,美國與歐洲各持己見,已為倫敦南部荷善(Horsham)舉行的G20峰會準備工作蒙上陰影。
 各國財長若無法提出明確的行動承諾,20國集團實現承諾的希望也將變得渺茫,並可能進一步打擊波動不安的全球股市。
 G20高峰會由現任集團輪值主席國英國在倫敦舉辦。
 各國財長舉行會談前夕,英國財政大臣達林(Alistair Darling)試圖淡化美國與歐洲間的分歧。
 他告訴英國廣播公司電台(BBC Radio)記者:「我認為,大西洋兩岸以及世界其他地區都做出承諾,確保我們支持民眾、支持企業和我們的經濟。」
 然而,最近幾次的意見交換暗示,雙方確實存在歧見。
 幾天來,包括歐巴馬首席經濟顧問薩默斯(Larry Summers)在內的美國高層官員紛紛呼籲,全球大國必須對本國經濟注入更多資金,以加速提振全球經濟復甦。
 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與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12日罕見站在同一陣線,同意兩國將在峰會上聯袂敦促與會各國,與其支持政府挹注更多資金,不如實施更嚴格的金融監管,避免未來出現更多危機。

周小川頻出招 G20熱鬧了【工商時報09-03-27楊泰興】

     在G20召開前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連續發表3篇文章,引起全球關注,各大媒體紛紛刊載全文。遭點名的國家領袖也不敢怠慢,急忙回應。周小川所為何來,何以接二連三以長文不尋常地討論敏感性問題?
     就如同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的解讀,簡單地說,這就是在為G20倫敦峰會做理論準備。事實上,周小川的這一連串動作,在之前早見端倪,上週路透即報導未證實消息:中國在上次G20峰會私底下聯合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尋求推動「新貨幣聯盟」,改採SDR(特別提款權)制度的共識。
     接著,罕見的3篇文章,從總體面的國際貨幣儲備問題、中國高儲蓄率及匯率問題、還有個體面的信用評等、會計原則,做出全面性的論述,及大膽建議;可以預見即將到來的G20將會十分熱鬧。
     央行行長這個位子,動見觀瞻,基本上都是趨於保守而謹慎少言的,周小川不尋常地討論這些專業問題以及大膽設想,當然不會有人天真地認為只是單純的「學術討論」,較恰當的看法是周小川透過較為嚴肅的論理文章,先做好挑戰既有「金融體制」的理論準備,也是先放出風向球,試試中國的看法有沒有能力鼓動輿論,帶動國際風潮。
     以各界對這些文章的重視,「超級菁英」作者羅斯科夫所稱的「超級金融菁英」周小川,應該對回應相當滿意。在支持與反對者都不敢輕忽的情形下,或許更可以將這些文章看成中國挑戰全球金融體制的「攻擊發起號」!
     接下來,就要看西方各國如何接招了!尤其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大股東美國,要看它如何利用影響力阻擋中國崛起後,要參與遊戲規則制定的發言權了。

劉憶如:美元不會崩盤【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 2009.03.28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日本大和總研首席經濟顧問,昨(27)日異口同聲預測,美國政府為了維持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絕不會讓美元崩盤;美元的儲備貨幣優勢數年內可能會悄悄下降,全面檢討其獨霸地位,可能要等到這波經濟危機完全退去之後。
劉憶如昨天應邀參加歐洲商會舉行的台歐經貿高峰會時樂觀認為,歷史經驗顯示,美元崩盤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各國央行勢必共同干預,美元不致出現崩盤局面。
她舉例,1987年與1999年,當時的五大工業國(G5,後來擴增為七大工業國,G7)中央銀行都曾共同干預市場,聯手支撐美元價位,事實證明非常有效。
劉憶如說明,要走出目前的經濟困境,需要各方協調合作,講白話就是「到處點火」,而非單純仰賴少數國家獨撐大局。如果這個國家挹注鉅資,那個國家也如法炮製,大家都這麼做,最後總可以把局面撐起來,進而支持美元價位。
她表示,個別國家為了本身利益著想,可能逐步將外匯存底分散至美元以外的資產,但動作絕不會太大,因為大筆拋售或大規模轉換外幣幣別,反而可能引發恐慌心理,造成大家競相拋售美元,加速美元走貶,不利於各國本身的外匯投資。
張忠謀也認為,他對美元前景其實滿樂觀,因為美國政府不會讓美元崩盤。但他強調,目前美國面臨的龐大經濟問題,與美國民眾的生活方息息相關;若美國想確保美元不再弱勢,未來美國人一定得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
張忠謀認為,可以肯定的是,歐巴馬政府首先會對有錢人徵收更高稅賦,再來對中產階級加稅,這樣每年可以多出數百億美元以上稅收,幫助穩住美元。
 
大陸再開砲:IMF要好好改革【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 2009.03.28

中共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英國泰晤士報昨(27)日刊出的投書中,呼籲擴大開發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過程中的發言權,並點出下周舉行的G20國集團高峰會,必須照顧到全球前20大工業國以外的他國需要。
他指出,若國際貨幣基金(IMF)需要發行債券以籌募更多資金,中國大陸將會買進。
王岐山是繼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與財政部長謝旭人後,本周第三位公開表達中方立場的北京高層財經領導人。
他在文中指出,只要能確保安全及合理的報酬率,北京當局支持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的資源,並將在能力範圍內積極探索籌募IMF資源的方式。
但他強調:「增加IMF資本規模的決定條件,應該是由會員國的人均GDP決定,而非僅視其外匯存底的規模。」
王岐山認為,有必要好好改革IMF,讓開發中國家在當中的地位提高,而且下周登場的G20高峰會一定要討論這件事。這次高峰會必須訂出明確的改革目標、時程表及大方向。
他在文章寫道:「為了因應危機,即將舉行的倫敦高峰會一定要傳達出強烈的訊息,即國際社會決定同心協力,一同度過難關。」
在改革國際金融體系方面,他明示中國大陸的立場,在於重新調整國際金融機構的治理結構,增加開發中國家的代表數量及聲音。
彭博資訊報導,華而誠等兩位曾經任職國際貨幣基金(IMF )的大中華區經濟學家預期,美國政府可能出面阻撓中共官方推動全新世界儲備貨幣的計畫,尤其是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擁有否決權。
現任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華而誠說:「(美元)儲備貨幣的地位,讓美國借錢非常容易,為什麼要放棄?」
他認為,中共官方提倡建立全新世界儲備貨幣的想法,其實就是告訴華府,北京當局不再相信美元,給了美國當面一巴掌。
另外,瑞銀中國研究部主管王濤也認為,美國不會容許任何其他貨幣挑戰美元的獨霸地位。
他說:「周小川的計畫將威脅美元的獨霸地位。美元弱勢將使得美國更難賣掉更多美國公債,為本身經濟刺激方案融資,同時幫助經濟復甦。」
 
中共官方大動作…卡位國際決策圈【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2009.03.28 
 
中共官方本周展開前所未有的大動作,刻意選在G20工業國將在英國倫敦召開第二次金融危機高峰會前整整一周,先後由央行總裁、財政部長與國務院副總理輪番上陣,以網站貼文、國家通訊社專訪,與投書歐美主要報紙等方式,高調闡述中南海對於美元貨幣地位與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立場,做法新奇而自信,著實引起外界關注。
綜合各方專家解讀,中共官方這次「大鳴大放」的做法,絕對不能只看表面,經濟與政治目的兼而有之。
隨著金融海嘯造成原有國際金融秩序搖搖欲墜,美國經濟瀕臨破局,導致美元資產風險日增,這一切看在國力早非吳下阿蒙的北京當局眼裡,現在當然是躋身國際政經決策圈的絕佳時機,不讓歐美繼續把持重大議題的發言權。
曾經主管美台與美中經貿關係的前美國助理貿易代表傅瑞偉分析,數十年來,北京領導人只想管好本國經濟,放手讓美國連同其盟邦設定國際金融監管的遊戲規則,但本周此番「說教」顯示,北京的想法已經大大不同。
傅瑞偉認為,中南海早就通盤思考過。當歐洲與日本只是紙上談兵,甚至實質上退居一旁,容許美國掌握國際金融事務主導權的同時,中國大陸卻要積極卡位,確保自己講話大家都聽得到。
德意志銀行中國區經濟學家馬駿說得更白,套句美國人的常用說法,中國大陸現在不是採取守勢,而是進攻。北京在G20登場前動作頻頻,因現在是參與打造國際金融新秩序的關鍵時刻。
而在經濟面之外,還有政治面,中國大陸要塑造「我們是照比賽規則來玩」的文明印象。
獨立市場研究機構龍州經訊研究主管葛藝豪 表示,北京這一招非常高明,以往國際社會難免認為大陸是股可怕的力量,做事情不照既定規則,但本周大陸高層先後公開表態,言外之意就是大陸高度支持現有國際秩序,並打算強化原已存在的多邊國際機構,這麼做的宣示意義相當大。
 
索羅斯:意見多 G20高峰會可能失敗【中央社 2009.03.28
 
20國集團(G20)高峰會即將舉行,知名投資專家索羅斯指出,意見紛陳將可能導致G20高峰會失敗,如果會議不能達成拯救經濟的具體措施,全球經濟將面臨空前浩劫。
他同時警告,英國政府公債日前創下14年來首次流標,是英國政府償還快速增加的債務能力被質疑的警訊,未來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可能必須向國際貨幣基金(IMF)求助,以拯救陷入危機的經濟。
索羅斯(George Soros)接受「泰晤士報」(TheTimes)訪問時指出,他對G20高峰會不感到樂觀,因為與會國家有許多不同的意見,會議可能失敗收場,一旦如此,世界經濟將有多年陷入嚴重低潮,可能比1930年代發生的經濟大蕭條更嚴重。
他形容,世界經濟能否再起,G20高峰會是重要關鍵。
索羅斯指出,G20峰會不能成為空談的場合,領袖們也不能僅是陳述處理經濟衰退的一般原則,對開發中國家和弱勢國家,必須要提供他們保護,以對抗金融風暴。
對於英國的經濟前景,索羅斯態度更顯悲觀,他說,英國的金融系統規模大於經濟,如果只靠自己應付,債務將快速累積,G20高峰會是英國最後一個扭轉全面性經濟衰退的機會。
他說,如果金融產業持續惡化,英國政府將可能需要向IMF求助,但目前「不太可能需要」。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報告,將去年第4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由之前的負成長1.5%下修為負成長1.6%,創下1980年第2季以來,經濟下跌速度最快的季度。再次顯示英國經濟衰退不振的事實。
G20高峰會預定4月2日在倫敦舉行。

G20倫敦峰會主議題>中時09-04-02尹德瀚整理
 
     財政刺激措施:對於美國和英國要求各國政府增加更多支出以刺激經濟的呼籲,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已經拒絕,會中達成一個明確金融刺激方案的可能微乎其微。
     整頓銀行:與會各國領袖可望同意必須將不良擔保品從各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剔除,必要時挹注銀行更多資金,促使信用循環恢復正常。
     國際貨幣基金(IMF):IMF的準備金可望獲得補充,以協助該機構貸款給財政吃緊的政府。「歐洲聯盟」呼籲將IMF的準備金額度提高至五千億美元。中國等國如果同意對IMF提供更多資金,將要求對IMF及「世界銀行」的運作取得更多發言權作為回報。
     貨幣:中國鼓吹成立一個新的超主權準備貨幣以取代美元,或至少與美元平行運作。這個提議在高峰會不會通過,但凸顯中國對其持有美國公債可能貶值的擔憂。
     世界貿易:與會領袖可望同意須為全球貿易提供更多動力,以使貿易往來更為流暢,會中將勸阻各國施行保護主義舉措,但「世界銀行」稱,已有十七個國家違反不施行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
     避稅天堂:峰會可望將持續打擊避稅天堂納入最後公報,以利各國政府查緝逃漏稅,而填補日益擴大的財政赤字。
     避險基金:各國為控制金融體系的隱晦活動,可能公開宣示未來將加強管理避險基金和私募基金。
 
G20各懷鬼胎 俄推超級貨幣【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09.04.02
 
G20將是一場尋求共識卻各懷鬼胎的國際領袖聚會,不信讓我們看看俄羅斯打的是什麼算盤。
大會尚未展開,法國總統沙克吉已揚言,如果國際金融監管制度不能按照法國的希望改革,他不惜退出高峰會。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則帶著一套全球新貨幣計畫,準備在會上推銷。
麥維德夫會前不只一次強調,「區域經濟發展已不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應有更穩定的貨幣制度」。他說,在解救全球經濟危機的此時,急需一個健全的國際貨幣系統,他認為全球應成立一個超級貨幣(super currency),逐漸取代美元。這個構想最近由中共提出後引發眾多討論,其實俄國早在中方倡議的一周前就已率先喊出。
誰不知道麥維德夫的意思?他不但和許多歐盟領袖一樣認為,此波經濟危機罪魁禍首是美國,且弱勢美元已變相拖垮國際經濟,在這次G20會上,實在不該再讓英美系統來操控世界經濟。
難怪美國總歐巴馬便非常不喜歡超級貨幣這個主意,麥維德夫已說了幾次,但英美媒體也從來不報導。
麥維德夫知道要對抗美國,只有連橫歐洲和中國,尤其是德國,麥維德夫特別在前往倫敦之前,專程到柏林向德國總理梅克爾會晤,說是要取得會前共識,其實是尋求梅克爾對超級貨幣的認同。
梅克爾不想在G20召開之前就和美國對上,但她的說法有言外之意,「我們同意世界必須重新建立一套財政系統」。
除了德國,麥維德夫積極拉攏中國,他最近便常贊美人民幣,並說,人民幣有可能在未來15年內成為全球最強勢貨幣。
俄羅斯手上資金充沛,國債也很低,所以出席G20姿態不會放得太低,前幾天,俄國便大聲抗議大會將廿國分成二種等級,而俄國絕不同意被排入B級(B list)。
說是這麼說,但俄國自己卻不斷強調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金磚四國」的重要性。且讓我們看看俄羅斯如何在G20上推銷超級貨幣。
 
美英日vs.法德 上演內訌【經濟日報╱編譯陳澄和 2009.04.02 
 
法國總統沙克吉揚言要讓會場留下一張空椅,讓G20高峰會未開議就先蒙上陰影,也把美國與歐洲在解決金融危機上的歧異,毫無保留地搬上檯面。
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31日向BBC證實,沙克吉不想參加一場只是塗塗抹抹的會議,如果達不到他要的結果,他會退出,也不會簽署會議聲明。
羅馬的美國大學教授華斯頓說:「他可能只是想凸顯自己的重要性,也可能是真心想驅策大家做些事。這是有點民粹式的作法,他要爭取法國選民的認同,也想贏得所有對政客不放心的民眾支持。」
法國最近發生連串示威、罷工,憤怒的失業勞工圍堵企業老板的風波時有所聞,沙克吉在這樣的情勢下表態爭取民眾支持,是可以理解的事。
但最根本的癥結仍在於歐洲與美國處理金融危機的基本立場差異。美國強力主張挹注更多公共資金到經濟體系,拉拔不斷陷落的景氣回升,同時也敦促世界各國共襄盛舉,以收到協同作戰的功效。
 
冷眼集》美法就是不對盤【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 2009.04.01
 
法國總統沙克吉揚言要讓會場留下一張空椅,讓G20高峰會未開議就先蒙上陰影,也把美國與歐洲在解決金融危機上的歧議搬上檯面。
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31日向BBC證實,沙克吉不想參加一場只是塗塗抹抹的會議,如達不到他要的結果,他會退出,也不會簽署會議聲明。
羅馬的美國大學教授華斯頓說:「他可能只是想凸顯自己的重要性,也可能是真心想驅策大家做些事。這是有點民粹式的作法,他要爭取法國選民的認同,也想贏得所有對政客不放心的民眾支持。」
法國最近發生連串示威、罷工,憤怒的失業勞工圍堵企業老板的風波時有所聞,沙克吉在這樣的情勢下表態爭取民眾支持,是可以理解的事。
但根本癥結仍在歐洲與美國處理金融危機的立場差異。美國主張挹注更多公共資金到經濟體系,拉拔陷落的景氣回升,也敦促世界各國共襄盛舉,以收到協同作戰的功效。
不過,以法國與德國為首的歐洲集團,則懷疑毫不節制地支出能夠帶來期待的效果,他們主張針對引發金融風暴的弊端對症下藥,從加強金融體系的規範著手。
沙克吉要求授權國際貨幣基金(IMF)更大的監管權限,並成立一個機構,集合各國金融當局的財金官員與代表,加強監督國際金融體系。
即使一向都與美國站在同一戰線上的英國首相布朗,也哀歎金融業近年來疏於規範,他在聖保羅大教堂演說時說:「自由市場宛若神明般獲得崇拜,但這個神明卻是冒牌貨。」
美無疑仍信奉自由市場的神明,但歐洲卻已急著想驗清神明的正身,最低程度也要把祂身旁的神棍掃除乾淨。
 
「G2」歐胡會:共促全球經濟成長【聯合報張宗智 2009.04.02

美國總統歐巴馬一日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倫敦會談後發表聲明,決定在所有層面加強交流,並建立新的「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誓言共同恢復全球經濟回穩成長,反對保護主義,並儘快恢復人權對話。
歐巴馬總統在二日倫敦G20(廿國集團)峰會舉行前,首度與胡錦濤會談,歐胡會一小時結束,但比為期兩天的G20更受矚目。經濟學人雜誌甚至稱,這次峰會應關注的不是G20而是G2,即中國和美國。
歐胡會後發表一份有意全面提升兩國合作關係的聲明;聲明第一部分為強化兩國關係,第二部分為強化經濟與財政合作。
白宮公布的聲明中強調,美中雙方同意建立正面、合作與全面的廿一世紀美中關係,在所有層面維持與強化交流。聲明中提到,歐巴馬已接受胡錦濤邀請,將在今年下半年訪問中國。
這項會談最重要的結論,就是將既有以經貿議題為主的「戰略經濟對話(SED)」,以及探討外交與安全議題的「資深官員對話」合併,成立「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分成「戰略」與「經濟」兩軌同時舉行,分別由雙方專職閣員負責。
根據聲明,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與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負責「戰略軌道」對話,美國財政部長蓋納與中國副總理王岐山負責「經濟軌道」對話,都是兩國元首的特別代表。第一回合「戰略暨經濟對話」,今夏將在華府舉行。
雙方同意在經濟與貿易、反恐、執法、科技、教育、文化與衛生等廣泛領域上,進一步深化合作,和儘快恢復人權對話。
聲明第二部分是強化經濟與財政合作。兩元首誓言與其他國家合作,協助世界經濟返回強力成長,並強化國際財政體系,不讓金融危機再度發生。
兩位元首歡迎彼此所做的刺激景氣措施,歐巴馬強調美國承諾落實「振興與再投資法案」,以及「財政穩定計畫」,胡錦濤則承諾強化並改善總體經濟控制並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者需求。
 
歐胡會談 罕見未提台灣【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09.04.02
 
美國總統歐巴馬一日在倫敦分別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舉行雙邊會談,會後美俄發表了一份空泛、對多項議題各自表述歧見的聯合聲明,但美中各自發表的聲明,方向與目顯得明確許多,也是歐巴馬新政府有意強化美中關係的重要指標。
美中對話確立了「強化所有層面交流」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結論,就是合併舉行布希政府運作不錯的「戰略經濟對話(SED)」,以及「資深官員對話」,成為「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並敲定今夏舉行第一回合對話。
美中兩國目前最重要的議題為經貿,布希政府後期由財長鮑森主導的戰略經濟對話,鋒芒蓋過一切美中關係的其它議題。不過,中國十分在意,美國不願用「戰略」形容另一項處理安全議題的「資深官員對話」。這次透過兩項對話合併,在名稱上得其所願,算是中國的重要收獲。
合併後的對話,在規模與重要性,都將遠超過以往兩項分別舉行的對話。但從美國權力分配角度看,不免也有讓國務卿希拉蕊與財政部長蓋納各據地盤的思量。未來這項「戰略」與「經濟」雙軌同時進行的對話,是否能發揮合併後的集體功能,還是變成外交與經貿各自處理對中國關係的雙頭馬車,仍待後續觀察。
在財政議題上,除具體反對保護主義外,歐胡會談充滿彼此勉勵和互誇的陳腔濫調,並無可觀之處。
值得台灣注意的是,此次歐胡觸及美中「全面關係」的會談聲明中,十分罕見未提台灣問題,在美中建交以及台灣關係法制訂卅周年的此時,透露奇特氛圍。台灣議題在過往美中對話的結論中,難得缺席,歐胡對話結果,到底代表美中對處理台灣議題的「共識」,還是台灣議題已不再成為影響兩國關係的天平砝碼,也需要再注意。
 
歐巴馬外交處女秀 挑上俄中【聯合報╱編譯張佑生 2009.04.02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兩個月後首度站上國際外交舞台,接連會見昔日和今日挑戰美國霸權的兩個對手,俄國和中國的領導人。在此之前,歐巴馬先和英國首相布朗會面,獲得溫暖的歡迎。
歐巴馬夫婦周二晚間抵達英國,展開為期八天的歐洲五國之旅。歐巴馬夫婦昨天早上九點抵達唐寧街十號英國首相官邸,布朗與妻子莎拉在門口歡迎。歐巴馬稍後晉見英國女王。
歐巴馬外交處女秀的重頭戲,是昨天早上十點四十五分和下午一點先後與俄國總統麥維德夫和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中、俄官員最近頻頻放話,呼籲終結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霸主地位。
中、俄兩國挑戰美國霸權的意圖明顯,但歐巴馬仍率先與兩位領導人會面,顯示兩國在歐巴馬心中的份量。美元的獨霸地位固然一時間不會動搖,但如果美國持續藉由擴大開支票刺激景氣,債台高築到一定程度時,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可能將應運而生。
鑒於美、俄關係近年來跌到一九八○年代迄今的新低,歐巴馬政府一再呼籲「重新啟動」雙邊關係。歐巴馬與麥維德夫會面前先發表共同聲明:「彼此將對方當作敵人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歐巴馬接受麥維德夫的邀請,夏天訪問莫斯科。
歐巴馬在會談後表示:「雙方已展開高度建設性對話,致力於共同利益的議題。」麥維德夫也表示:「對雙邊關係的成功進展深表樂觀。」
 
歐胡會談》歐巴馬 不獨斷【聯合報╱編譯彭淮棟 2009.04.02
 
歐巴馬上任以來,多次表示美國外交要改弦易轍,不再凡事獨斷獨行,要修補被布希弄得遍體鱗傷的國際關係。事實上,世界各國也說,他是大家希望看到的那種美國領袖。G20倫敦峰會就是大家盡釋前嫌,互示善意的場合。
在歐洲,歐巴馬的民調支持率比他在美國的支持率高,但這樣旺盛的人氣,以及他向國際示好的路線,都擋不住外國領袖把醜話說在前面:他推銷由政府斥巨資紓困的美式經濟振興方案,法國和德國領袖不同意。
歐洲認為治本之道是加強金管,不是政府撒錢。他們甚至嫌美國財政部長蓋納上周宣布一套自認嚴格的金管辦法還太鬆。歐巴馬啟程前,大西洋對岸搖手對他的主張敬謝不敏。

 歐胡會談》胡錦濤 綿裡針【聯合報╱編譯彭淮棟2009.04.02

相較於白宮說歐巴馬的G20峰會之行是希望領導世界拯救經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北京啟程赴會前說,中國將「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同出席會議的有關各方一道努力」使高峰會得到積極成果。
胡錦濤是成長於中共政權成立以後的首位中國國家主席,他繼承了中共的傳統,但也從那個傳統突破了不少的路。他提倡和諧社會,社會的組成分子依照共識來行事,而非全由中央指令。
對外,就像他這次啟程前說的,他強調國際協調解決問題。胡錦濤認為中國的潛力愈來愈大,在國際上應該獲得與此潛力相當的角色,他強調要融合各方的立場和主張。
北京在G20會前放了不少軟硬兼施的話,胡錦濤的立場應該也是這樣,硬裡子,綿裡針。
 
G20閉幕 再砸1兆美元拚經濟>中時09-04-03閻紀宇

     為期一天的「廿國集團」(G20)領導人高峰會議,二日在英國首都倫敦閉幕,十九個已開發與新興市場國家以及「歐洲聯盟」的領導人在會後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將對國際金融機構大舉注資一兆美元,加強全球金融監理機制,持續推動振興經濟方案。
     廿國集團不僅要抗擊這一波金融與經濟危機,更期望在二○一○年底之前,讓全球生產總值增加四%。

     IMF緊急基金 新增五千億

     大會東道主、英國首相布朗在記者會中說:「新的世界秩序已經出現,我們即將進入國際合作的新紀元。」布朗並指出,為了因應全球金融與經濟的新權力架構,「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世銀)兩大國際金融組織都須進行改革,才能真正做到穩定金融市場、活絡全球貿易。
     而IMF的緊急基金將新增五千億美元,分配給成員國的「特別提款權」(SDR)則將增加兩千五百億美元。IMF的緊急基金將由兩千五百億美元提升到七千五百億美元,以強化援助陷入金融危機國家的能力,方式可能是直接向各國貸款,或者是發行債券,而中國將分擔四百億美元。IMF還將出售數十億美元的黃金儲備,優先援助貧窮國家。

     廿國攜手救市 總額已達五兆

     廿國集團另將透過世銀分兩年提供兩千五百億美元的「貿易融資」(trade finance),以活絡全球貿易活動。而第一筆五百億美元將在五月初先行動支,主要對象是開發中國家的進出口商。貿易融資是金融機構提供進出口商的貸款、保險或擔保,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全球九○%的貿易行為都會用到貿易融資。
     在擴大政府支出以振興經濟方面,廿國集團成員國投入的經濟振興方案預算已達兩兆美元,布朗預估到二○一○年底時,總額還將增至五兆美元。針對赤貧國家,廿國集團將透過國際開發銀行,增加千億美元的援助。

     管制避稅天堂 加強打擊洗錢

     在加強金融監理機制方面,廿國集團將成立一個「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與IMF聯手進行跨國合作,預先警示並防範全球金融體系的重大風險。此外廿國集團也將嚴格管制「避稅天堂」,加強規範對沖基金,並對銀行及大型企業高階主管的薪酬與獎金設限。
     管制避稅天堂是本次峰會重要議題。未來經營避稅天堂的國家或地區,須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規範簽署稅務資訊分享協定,協助國際社會打擊逃漏稅與洗錢犯罪。不合作國家或地區將被列入黑名單遭受制裁。英國財政次長提姆斯直言:「銀行保密時代即將終結。」

避談「有毒資產」如何救金融>中時09-04-03王嘉源

     「廿國集團」(G20)高峰會議二日在倫敦登場,商議救市之道,然而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乃是銀行手上的「有毒資產」(不良資產),這次峰會卻避談這個燙手山芋,想要解決金融危機不啻緣木求魚。
     次級房貸危機從引爆至今已整整兩年,此期間,政府官員與銀行家三番兩次宣示要消除毒害銀行體系的「有毒資產」,讓銀行體質復歸健全。但結果卻都一樣,「有毒資產」依然持續冒出,導致公眾對金融體系的信心一再崩潰。
     問題為何會如此?原因乃在於,決策官員與銀行家對於「有毒資產」的破洞到底有多大,仍舊摸不著頭緒,更遑論曉得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清除光。
     「國際貨幣基金」(IMF)主席史特勞斯-卡恩一日警告說,G20峰會對「有毒資產」避而不談,可能會讓當前全球經濟衰退時間延長。他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說,根據IMF參與拯救多達一百廿二次銀行危機的經驗,「除非清光銀行業的問題,否則經濟絕不會復甦。」
     這次峰會與會領袖難道不曉得癥結所在?不是的,問題出在,全球對於如何收拾「有毒資產」的爛攤子欠缺共識。有些國家(像美國)試圖讓銀行賣掉手上的壞資產,有些國家(如英國)則由政府出面為銀行的「有毒資產」提供擔保。另外歐洲大陸許多政府卻似乎只會屏息以待,祈禱有朝一日問題自動迎刃而解。
     一位不願具名的全球政策執掌官員指出:「美國人只會炒作經濟振興方案,歐洲人則高談闊論加強規範金融體系,但卻都未對症下藥。」
     各國為何不願正視問題,原因之一恐怕是不敢向納稅人明言,要清光「有毒資產」的成本究竟會有多大。另一問題是政策協調的工程浩大,畢竟這是一場全球性危機,牽涉到許多不同國家的銀行,不計其數的法律和會計規定。
     再者,金融業的壞帳規模變動不定。每當投資人對銀行的信心崩潰,經濟走弱,便會創造更多的壞帳。而除非對壞帳的規模能夠拿捏得準,否則要收拾爛攤子就像摸石過河,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抗議民眾砸銀行 與警爆發衝突>中時09-04-03林家群

     在倫敦舉行的「廿國集團」高峰會議,場內與會各國領袖合縱連橫、爾虞我詐,場外則是示威活動接續展開,由於一日爆發嚴重警民衝突,民眾揚言要包圍峰會舉辦場地「Excel會展中心」,導致二日峰會開會時,警方高度戒備,但管制區外只有小股示威群眾活動。
     而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外示威的人士,則演出「大富翁」行動劇,諷刺峰會的意義。
     近四千名示威者一日在倫敦金融區的「英格蘭銀行」前示威,部分民眾看到附近有家「皇家蘇格蘭銀行」的分行,想到該行虧損累累,前執行長古德溫卻變成肥貓坐領高額年金,一時怒火中燒,憤而砸破分行玻璃,並入內噴寫「小偷」漆樣。
     民眾並與警方推擠,爆發肢體衝突,雙方均有人掛彩。
     倫敦警方二日下午說,過去卅六小時共逮捕八十八名示威人士,而有位民眾在抗議時突然不支倒地,送醫不治,死因則將由警方調查。警方說,經調閱各角度拍攝的搜證錄影帶,發現有少部分「罪犯」混在群眾中製造事端,警方將把他們揪出來法辦。
     值得一提的是,攀爬世界各地高樓聞名的法國「蜘蛛人」亞倫.羅伯(Alain Robert)二日趁倫敦警力都在應付峰會安全時,徒手爬上知名的「勞合社」(Lloyd’s of London)總部大樓,員工樂得在樓下拍照,最後警方趕來把他帶走。

英相:超主權國際貨幣 G20下次峰會討論09-04-03 中央社
 
     20國集團(G20)高峰會今天落幕,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表示,中國央行提出的設立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議題,並沒有具體共識,將在預定今年秋天舉行的G20峰會再討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呼籲國際間創造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建議致力推動SDR(特別提款權)的分配,以維護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穩定的能力。
     布朗在高峰會後記者會表示,今天會議領袖看了包括中國提出的超主權國際貨幣等多項提議,但沒有詳細的提議內容,要等到下次G20高峰會再討論。
     布朗宣布,G20領袖同意,提供1兆美元給國際貨幣基金(IMF),以對抗全球衰退,其中7500億美元作為IMF的資金,2500億美元則是貿易融資。
     其中中國提出400億美元,美國和日本1000億美元等,下週將會宣布具體內容,G20同意中國所提議,IMF的各國代表權問題應該進行調整。
     布朗預估到明年底,全球政府提出的振興經濟方案總金額將提高到5兆美元;G20領袖並同意,將公布拒絕合作的避稅天堂國家名單,整頓金融產業等,相信這些措施將有助提振民眾的信心,縮短經濟衰退的時間,並確保類似危機未來不再發生。
     布朗指出,G20領袖預定今年秋天再召開高峰會,檢討公報內容的決定與實施成

G20峰會結論 德法領袖同表滿意09-04-03中央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沙柯吉今天對G20峰會的成果同表滿意,梅克爾形容會中達成的協議是「在一次非比尋常的危機中歷史性的妥協」,沙柯吉則說,會議結論「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梅克爾(Angela Merkel)說,這次會談過程「艱難」,但「特色是渴望妥協」。美國和歐洲對於當務之急是振興經濟措施或者規範金融市場存有歧見。
     她說:「會中有真正同舟共濟的精神。這是全球合作的勝利。」
     沙柯吉(Nicolas Sarkozy)表示:「G20各國決定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深層改革,這是1945年布列登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ccords)簽署以來程度最大的一次。」
     他說,這次峰會達成的協議,代表「各國元首和政府領袖將致力於強化金融活動的規範與監督,而這是德國與法國最希望做到的事。

IMF時來運轉 成為奪權籌碼【工商時報09-04-03王曉伯

     在這次金融風暴與全球經濟危機之前,國際貨幣基金(IMF)是一個式微的國際多邊組織,甚至有人質疑其存在的必要性。然而如今隨著20國集團(G20)高峰會的舉行,IMF卻變得炙手可熱,成為中國等新興國家向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奪權的籌碼,而且志在必得。
     加強IMF在對抗全球經濟衰退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本次G20峰會的主要議題之一,美國歐巴馬政府尋求各方挹注5千億美元來擴大IMF的放款能力,目前日本與歐盟都已承諾會分別提供1千億美元的援助,而美國也表示會做出同樣金額的捐助。美國並且希望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也能共襄盛舉。
     但中國方面認為當前籠罩全球的經濟危機是由美國所造成的,要中國挹注IMF,先決條件是要擴大中國在IMF的發言與表決權。
     歐巴馬政府之所以如此看重IMF,最大的原因是在於其所推動擴大財政支出以振興經濟的建議,在G20之中並未獲得其所預期的支持,尤其是德國與法國堅持應以加強金融體系的改革為優先,並且反對擴大財政支出。法國總統薩科吉甚至不惜揚言以退出G20高峰會來強調其立場,德國總理梅克爾則是表示歐陸國家龐大周全的社會安全網已足夠推動經濟的復甦。
     急於維持其在高峰會中領導地位的歐巴馬政府於是轉而尋求透過IMF來達到此一目的。
     中國方面則是藉由IMF來挑戰美國的經濟超級強權地位。在高峰會前夕,中國官員即連連放話,表達其對美元做為國際準備貨幣的憂慮,同時建議透過與IMF特別提款權相聯繫的方式,建立一超主權的國際準備貨幣。
     此一提議在國際間引來一陣騷動,雖然沒有人認為此一提案會在短期內實現,但是中國以大國崛起的氣勢向美國挑戰的意味不言可喻。
     瑞士信貸的經濟學家陶冬就表示,以他研究中國16年的經驗,他從沒見過中國在國際論壇中表現如此積極與強勢。他指出,過去在國際論壇,中國大都是扮演聆聽者的角色,然而這一回卻是扮演意見領袖,而且還要務必大家都聽得到他的聲音。

美財長:美元無大幅貶值風險【工商時報09-04-03黃怡錦
 
     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曾擔憂美元資產的安全性,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昨信心喊話指出,美元不會出現大幅貶值風險。而稍早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強調中國在IMF中應扮演更重要角色,蓋特納也表示支持這項主張。
     在G20會議前,美國財長蓋特納接受大陸中央電視台專訪時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採取許多促進市場復甦的措施,當前的情勢,會確保美國金融市場是全世界流動性與安全性最好的市場,「強勢美元符合美國利益」,美國央行會致力降低通貨膨脹,儲備資本,「美元沒有重貶風險」。
     曾任職於國際貨幣基金(IMF)、參與制定墨西哥、印尼、韓國、巴西、泰國金融救援計畫的蓋特納,過去對於亞洲金融危機頗有研究,也會講中文與日文。蓋特納昨天也表示,「過去我長期與中國同仁共事,受益良多,未來希望繼續合作。」
     日前蓋特納對於中國所提出,降低對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依賴程度的建議,持開放態度的一番說法,引起國際匯市關注,美元匯率當日更因而重挫。之後,他數度重申,堅持美元仍然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立場。
     昨日,他進一步指出,中、美兩國致力合作重建國際金融體系,未來也會推動讓IMF與世界銀行,除了能反映經濟活動的平衡、反映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也要更加有效地反映各成員國的利益需求,美國支持一個更加平衡的國際金融體系。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國債發行總額10.9兆美元,中國持有7,396億美元,所占比重6%,已連續5個月居冠。此外,中國外匯存底數額,從2002年至2008年,更由1,656億美元暴增10倍以上,達到1.946兆美元。
     美國政府不斷印鈔票、舉債以振興經濟的做法,市場普遍擔心恐引發高通貨膨脹問題,因而也讓美元面臨貶值壓力。
     此外,對於中國而言,最在乎的,莫過於美元資產持有的安全性。對此,蓋特納指出,美國財政部在中美經貿合作方面一直是主導。中、美元首今年於G20初次會面,兩國有著許多利益共同點,應該努力推動合作,為世界經濟成長做出貢獻,美國會確保經濟基本面長期基礎紮實,保持未來強勢地位。

G20→G2→G1 中國已成唯一關鍵【聯合報編譯田思怡 2009.04.03
 
許多媒體說,G20高峰會其實是G2,是美中領導人的高峰會。英國衛報專欄作家羅伯茨更大膽說,二日進入高峰會正式議程後,G20更變成G1,中國成為左右會議結果的唯一關鍵。
羅伯茨觀察在英國首相官邸舉行的G20領袖晚宴座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坐在英國首相布朗的右手邊絕不是巧合:中國可能是左右這次峰會結果的關鍵一票。
中國是所有重要經濟體中唯一還享有高成長率的國家。對於全球貿易一蹶不振,中國也許同感憂慮,但中國已站在經濟高處,法國和德國望塵莫及。
更重要的,與會領袖各有所圖,他們想要達成期望的鑰匙,卻掌握在中國手中。法國總統沙克吉已把中國視為打擊避稅天堂和建立國際金融監管機制的最大障礙,他擔心胡錦濤過度保護香港和澳門的境外金融中心角色。
歐巴馬若要繼續推動財政支出手段的振興經濟方案,他必須說服中國買美國國庫券,提供美國資金。歐巴馬呼籲其他國家增加財政支出救經濟的提議,已被法國和德國打回票,中國在這方面和歐巴馬同聲一氣。
布朗若要達到重新平衡全球貿易目標,必須鼓勵中國除了做出口大國之外,也要做進口大國。
主辦北京奧運以來,中國已在國際事務上展現信心,甚至建議以新的全球儲備貨幣來取代美元,中國的國際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
 
G20峰會 歐美中三強爭金融霸主【聯合報╱林建甫 2009.04.03
 
G20高峰會2日在倫敦召開,希望能承接去年11月的首次華盛頓峰會,就挽救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恢復銀行體系貸放、加強金融監管、反對保護主義、幫助發展中國家等議題進行討論,提出具體協議。然而峰會召開前夕,G20內三大陣營-歐陸、美英,及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各自發表意見,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

救市不同調 歐美難合作

一般認為美歐在救市方向上南轅北轍,在矛盾重重下,各方原先不敢對峰會抱太大期望。還好各國領袖2日會議開始時,矢志團結一心對抗金融危機,並表達充分的信心,全球股市受到鼓舞,齊聲大漲。法國總統沙克吉原本揚言如果G20峰會未能滿足法國提出的加強金融監管的要求,沙克吉將不留情面地退席走人,結果他一直留在現場沒走。
G20是世上20個規模最大經濟體的領導人會議,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兩個月後首度站上國際外交舞台,是中國首次在擁有近兩兆美元的外匯存底上首次發聲。與會者又都是檯面上人物,大家的目的都很明顯,就是要恢復世界經濟常軌。歐巴馬星期三到訪英國與首相布朗舉行聯合記者會時就宣布,G20「幾小時內」便可以就全球經濟復甦達成協議。金融時報甚至已經刊出總共24點的G20峰會草案。因此檯面上,行禮如儀,最後簽簽字,更是可以預期的。

中國高姿態 要世界看見

然而會前各國放話的內容,可據以分析未來世界的走向。此次峰會最主要的爭點在金融海嘯後的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此議題試圖撼動美元霸權的地位。中國銀行行長周小川認為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角色將會漸漸被淘汰,他建議使用IMF的SDR(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來代替美元,成為185個成員國的交易貨幣。
此次峰會前中國財經領域的主要人物,一改往日噤聲無語、默默參與的做法,先後發言闡述中國對未來國際金融體系的觀點。周小川是在一周內發表三篇文章,分別就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儲蓄率問題和改變宏觀和微觀周期性提出看法。他指出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中國副總理王岐山甚至在英國泰晤士報發表文章表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應有更大發言權,而中國願協助IMF籌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美元保衛戰 歐親上火線

此議題在峰會前的確已發酵。最近與中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阿根廷就支持中國關於國際儲備貨幣改革的建議。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則認為急需一個健全的國際貨幣系統,全球應成立一個超級貨幣,逐漸取代美元。墨西哥總統卡德隆提議國際金融機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支持,推動改革,糾正金融體系中容易產生風險的部分,加強國際金融監管,使國際銀行系統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印度駐歐盟前任大使、也是IMF前任執行總裁森古普塔撰文指出,應根據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設計,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改革為國際貨幣,取代其他貨幣成為各國的儲備貨幣,以幫助發展中國家融資和發展,同時也利於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

救資本主義 北京夠力嗎

但是美國實在不領情。除了財經領導人,連歐巴馬都曾親上火線防衛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新聞週刊》3月28日發表題為「中國新經濟民族主義根深柢固」的文章稱,中國抱怨美國式資本主義是引發此次危機的罪魁禍首,公開要求美方保證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安全,接著周小川呼籲創建新的世界儲備貨幣以替代美元,「所有這些都表明了中國經濟民族主義正在抬頭」。
歷史的造化是弄人的。最近聽到的一句話真是值得省思:1949年是社會主義救了中國,1979年是資本主義救了中國,1989年是中國救了社會主義,今年2009年是中國救了資本主義。中國是否救得了資本主義,G20高峰會就是個試金石。(作者為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G20峰會的政治經濟效應【經濟日報林建山09.04.03
 
G20峰會的國際領袖在倫敦昨天下午結束歷史性集會,簽署「倫敦協定」,成員國家領袖同意各國政府確定可以落實既已承諾的「砸錢救市」措施方案,並設法再作進一步加碼,以確保振興經濟,擴大就業機會。一般看法都認為,此一「倫敦協定」對激勵全球經濟可以產生重大的正面影響。
G20峰會在4月2日以短短一天的議程,共議解決世界經濟海嘯後的經濟大政。歷史性機巧的是1933年世界經濟大蕭條的善後峰會也在倫敦舉行,當時集合了10國首腦、20國外長及80國財長及中央銀行總裁,其規模則顯然比這次峰會大得很多。回溯1933年的情勢,當時猶是英國經濟霸權時代,會議則由新興的美國主導;本次峰會面對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則正當美國經濟霸權式微之際,卻仍由美國總統歐巴馬為主導。
然而,倫敦峰會只能說是2008年11月14-15日華盛頓G20會議的一場後續會議。去年的G20完全以受創的先進大國為主體,此次倫敦峰會則以五大洲區域經濟的國家元首為代表,具有更高度的政治均衡意涵,比較類似於1944年布雷頓森林的G44會議。
此次G20峰會的成員國家構成,與2008年第一次G20峰會不同,主要區域代表國家,歐洲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與尚未政治實體化的歐盟;北美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東歐僅俄羅斯入列。另有近東的土耳其、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南美洲有巴西、阿根廷;非洲僅南非一國。亞洲代表最多,包括日本、中國、澳洲、南韓、印度與印尼。非屬於預定成員國家但也有元首出席的是代表ASEAN的泰國總理、西歐荷蘭及南歐西班牙元首,以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這次峰會的整體代表性,算是相當周延。
去年華盛頓第一次G20峰會時,由美國布希總統、法國薩柯吉總統及歐盟主席巴洛索共同敲定的五大議題。
不過,在這次倫敦峰會,東道主布朗首相聚焦到三個重點目標上,包括:第一、各國政府採取協調一致的總體經濟措施,以能有效振興當前全球經濟,激勵成長與就業,同時要能共同檢視既已採行措施的妥適性,並進一步作出更大可能的有效作為;第二、強化對於所有國際銀行與相關金融機構的監理管控,用以防制進一步新生危機的發生。第三、推動世界金融體制再造,使能成為調理世界經濟健康運作的國際性機構,有效充實國際貨幣基金IMF、金融安定論壇FSF及世界銀行的權責與能量。
當然,在G20首腦協議過程中,出現最重大的爭議插曲是,美國歐巴馬總統與英國布朗首相主張政府出資救市及擴大公共支出振興經濟,應為最優先議題與行動方案。
法國薩柯吉總統與德國梅克爾總理則極力主張加強金融管控,尤其是類似列支敦士敦的租稅天堂的透明化、套利基金的流通行銷,以至信評機制與退場機制的貫徹落實,才是最為優先事項。中國與巴西極力爭取兩國在國際貨幣體制,特別是在IMF與世界銀行的地位與決策權。其實,這些都是為了出錢、砸錢、借錢或印鈔票的事,所幸這些爭議,最後都在文字斟酌後通過了。
整體而言,倫敦協定所達成的經濟強國對抗世界經濟危機行動方案,已經取得不少具體而明確的決定與共同行動作法,只是這些項目所能產生的振作力道,是否足夠讓全球經濟立竿見影地返轉,在短短的一年半載內逢春又起,則尚待保留。(作者是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G20峰會 大舉清掃金融汙垢【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2009.04.04

20國集團(G20)倫敦高峰會在邁向世界新秩序跨出一大步,美國主導全球事務的地位下降,國際機構與新興國家的角色將更為吃重,金融業會受到嚴格規範。
新架構將大幅改革漏洞百出、藏污納垢的國際金融體系,控管整體金融風險,直搗本次金融風暴的核心。億萬避險基金投資人索羅斯說,各國領袖真正體會到目前金監體制的問題,盛讚這次會議達成一個「轉捩點」。
未來金融機構將面臨新跨國超級機構的監管。原本只為聯絡協調各國財金官員而成立的金融穩定論壇(FSF),現將更名為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擁有監督銀行與國際市場的實權。
FSF立即在2日頒佈六大工作要點,核心目標是監控金融槓桿與市場的整體風險。首先,銀行家薪酬必須反映投資風險,高風險投資不可再獲巨額現金獎金,目前盲目鼓勵銀行家涉險的薪酬結構必須廢除。第二,避險基金必須揭露金融槓桿,供主管機關評估其負債狀況。第三,信用衍生性商品不能再任由銀行或公司私下「櫃臺交易」,必須在中央交易所清算交割。
第四,FSF將推動全面廢除「根據市場估價」的會計規則,讓銀行的資產減值不會擴大恐慌波動。第五,對有毒資產信評把關不力的的穆迪、標準普爾等信評公司,現須接受嚴格監督。最後,FSF也將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合作預警經濟與金融危機。
另一獲得大幅擴權的國際機構是IMF,IMF將擴大全球監管角色,並取得7,500億美元新資,使規模擴至1兆美元。
對於清理銀行問題資產,G20領袖表示他們已取得共識,將「積極」處理。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呼籲清理壞帳才能避免重蹈「失落十年」的經驗。為防範未然,G20表示銀行的國際規範將大幅翻修,要求銀行提列更高的資本準備。
儘管英美未能說服歐陸國家實施新的財政刺激方案,英國首相布朗說,G20成員2010年前執行的刺激方案總計5兆美元,規模「史無前例」。各國央行也將維持寬鬆貨幣環境。
 
避稅天堂名單公布 4國面臨制裁【聯合報09.04.04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應G20領袖要求,2日公布42個國家或地區的避稅天堂名單,上榜名單中凡拒絕簽署反保密協定者,將面臨被前所未見的全球一致制裁。其中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菲律賓及烏拉圭4國拒絕簽署,名列「黑名單」。另外 38國或地區名列「灰名單」。
G20對黑名單國家可能的制裁包括:不准在避稅天堂投資的個人扣抵開銷、G20會員國重新評估與該四國的財稅協定政策。而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在考量境外投資計畫時,對於不合作國家也可能採取抵制措施,或是抽銀根。
名列「灰名單」者代表雖承諾要配合國際查緝逃漏稅,但尚未付諸行動,上榜的38國包括盧森堡、瑞士、新加坡、開曼群島、列支敦士登和摩納哥等。
盧森堡總理容克3日表示,對這種對待表示無法理解;瑞士財政部長發表聲明指出,「這分名單沒有說明依據何在,瑞士不是避稅天堂」;盧森堡則希望從名單中剔除。
此外,根據媒體報導,法國總統沙克吉在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時,曾就是否把香港和澳門列入「黑名單」激辯,最後兩地雖未列入名單,但被列入附註,載明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到目前為止只是「承諾要實行」國際通用的稅務政策。
儘管如此,沙克吉對於促成G20公布避稅天堂名單感到很得意,尤其是公報上記載「金融秘密的時代結束了」這句話。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反對將香港和澳門列為避稅天堂,因為此舉毫無根據。
G20國家誓言制裁不合作的避稅天堂,將以OECD的名單為基礎。這些避稅天堂被指幫助海外投資人保存數以億計的美元,使得投資人的母國當局無從追查。
參加倫敦G20高峰會的領袖表示,銀行秘密帳戶的時代已經結束,他們將採取行動,讓各國亟需的稅收不致流失。
【記者陳競新/香港報導】港府昨天強烈反駁香港是避稅天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說,香港有簡單及清晰的稅制,銀行沒有保密條款,並且積極打擊洗黑錢活動。

G20拯救世界了嗎? 【人籟論辨月刊 2009/05/14 劉孟奇
 
 今年四月二日,全世界引頸期待能解決金融危機的G20在倫敦召開。然而,G20所達致的決議真有助於建立世界新秩序?中山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劉孟奇與《人籟》總編輯魏明德,分別由不同角度提出觀察與見解。 

劉孟奇:避免重蹈三○年代覆轍

要瞭解這次G20高峰會的意義,我們必須先回顧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弱點:全球化市場的發展遠超過主權國家的範圍。
由於全球市場遠超過主權國家的疆界,國際貿易就必須面對國與國之間高築關稅壁壘的風險。在景氣衰退時,由於政治壓力,個別國家有強烈的「藉關稅壁壘以輸出失業」的「以鄰為壑」動機;在一九三○年代的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對手國之間偏偏又新仇舊恨、互不信任,在這種情形下,貿易戰不只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惡化成必須靠槍砲、鮮血及人命來解決的世界大戰。
在二○○九年春天,面對一九三○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G20最主要的意義就在於明確宣示:全世界最主要的貿易國之間不會高築關稅壁壘,以避免重蹈覆轍。此外,主要貿易國也宣示將一致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並大幅挹注IMF。換句話說,也就是將會共同推動全球範圍的「凱因斯政策」。
G20之後,全球資本主義面對的短長期挑戰依然嚴峻。無論如何,從G20集會中表現出來的,人類理性學習與改進制度的能力,讓我們對於全球資本主義的調整彈性、自我改善與長期發展,仍可以有相當樂觀的信心。

魏明德:成長不等於永續

IMF的額外資金以及預期的振興方案對新興經濟體來說是個好消息,新興經濟體的成長仍舊是提振世界經濟的最大希望。不過,這些措施仍難解決那些有害資產重創美國經濟、威脅其夥伴所衍生的層層問題。
更重要的是,高峰會上並未真正論及成長的性質,光是增加消費並無法解決目前危機所揭露的長期議題。成長率遠不如發展品質來得重要,不僅對已開發國家來說是如此,對新興國家來說也是如此,因為環境災害、公共衛生風險、不平等加劇等等,都和不景氣一樣,威脅著他們的穩定發展。
因此,G20並未成功激起大家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好能將危機扭轉成規畫世界新秩序的機會。短期的經濟振興與長期的全球體系革新不該是彼此相左的目標,兩者理當相輔相成才是。

 
【G7】

 G7肯讓位給G20嗎>中時08-01-18
 
     廿國高峰會結束了,捧場的人說這次會成就非凡,澆冷水的則說看結果與不開會是一樣的,但不管成就怎樣,就國際金融的玩家來說,情況是有變了,發展中國家的亮相,可能意味著他們即將參加未來的金融遊戲了。
     所謂G20原本幾乎只是個名詞而已,它是在九○年代為了應對亞洲、巴西、俄羅斯的金融危機而成立的,由重要的工業國家和重要的新興工業國家組成,目的只是在這個圈子裡就國際金融體系交換看法而已,它只是非正式的論壇,與G7或G8的性質完全不同,沒有什麼高峰會,參加者多為各國的財政部長、央行總裁,以非正式部長級會議形式進行。
     但在這次會議上,新興經濟體的首腦第一次與工業國家首腦以平等地位一起討論問題,這不僅是一次國際舞台亮相,而是開始了充當角色。G20的輪值主席國的巴西總統魯拉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天,世界政治版圖出現新的變化」。印度總理辛格也慨乎言之地說:「過去被西方發達國家排斥的經濟體,今後必須入座,任何新的國際經濟體系設計須體現新興經濟體的要求,新興國家不是這次危機的製造者,但他們卻在受害者之列」。
     美國總統布希會後也說:顯然須讓廿國集團的成員國都參加,而不是八國集團或十三國集團。
     其實G7絕對不願G20代替了他們的角色,只是為時勢所迫不得不暫時讓步而已,因為沒有新興經濟體的合作,解決不了目前問題,一個最現實的例子是他們已在要求若干國家注資於國際貨幣基金,目標當然是手中有錢的國家,而只有新興國家有財力。尤其是中國手中有二兆美元的外匯。
     然而,這合理嗎?在國際貨幣基金中,美國握有百分之十七點零九的股權,連德國、法國、日本加起來也難敵其優勢。而中國只有百分之三點七的股權,讓這樣小股權去注資救困,中國會那樣傻嗎?除非加大其股權能與美國勁敵,然而美國肯嗎?到目前為止,日本注資了一千億,沙烏地阿拉伯沒有反應,中國則在曖昧之中,中國已表示,應增加新興工業國的發言權,可能是弦外之音。

不談匯率G7樂見中國合作>中時09-02-16閻紀宇
 
     七大工業國(G7)的財長與央行總裁會議十四日在羅馬閉幕,會後發表聲明肯定中國對於改革匯率政策的承諾,並預期人民幣將持續升值,個中措辭明顯較去年十月對人民幣匯率的態度溫和。而這項轉變顯示,已開發國家亟盼中國協助,協助緩解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
     聲明中說:「我們樂見中國的財政措施,以及中國朝更具彈性的匯率政策邁進,讓人民幣以更有效的方式升值,這種作法將令中國與世界的經濟增長更為均衡。」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上任批評,中國正在操縱人民幣匯率,此舉一度引發中美外交風波。不過他十四日在羅馬改口讚揚北京當局「在今日的國際金融體系中,扮演穩定大局的關鍵角色。」
     由先進工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組成的「廿國集團」(G20),預訂今年四月二日在倫敦舉行領袖高峰會議,屆時歐巴馬將首度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而美國財政部也將針對中國政府是否操縱人民幣匯率的問題,發布眾所矚目的正式報告

G7影響式微 G20竄起【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 2009.02.14
 
七大工業國組織(G7)財金官員和國際組織代表,13日起在羅馬舉行兩天會議,商討因應全球經濟危機的對策。但G7的影響力明顯式微,由中國等更多國家組成的G20,儼然成為重建世界經濟的新勢力。
這次G7部長級會議,預定討論的議題包括遏阻貿易保護主義勢力興起、檢討金融監管機制、協助工業國家脫離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史特勞斯康所謂的「蕭條」、以及窮困國家發生危機的效應。
但分析師指出,包括中國和印度等逐漸在全球經濟上扮演要角的國家,均未出席這次會議,而G7逕自處理危機的資源已相當有限,所以這次會議實際上並無法解決什麼問題。反而是訂4月舉行的G20峰會,更值得期待。
前加拿大總理馬丁甚至直接了當點出:以新興國家為主的G20,才是主導全球經濟政策的新勢力。
馬丁說:「世界已經改變,G20反映出全球經濟的實際情形。這些國家的財長已逐漸躍升為主要的決策者。」
馬里蘭大學教授莫利西表示,似乎沒聽到主要工業國提出什麼富想像力的解決辦法。他認為銀行業的改革該有更多進展,但根本的問題在於全球交易系統已毀損。全球主要銀行有部分在G20,G20峰會才該是討論銀行改革的平台。
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個月預估,主要工業國今年經濟會萎縮2%,但全球經濟仍能受惠於開發中國家的擴張,至少還能維持0.5%的成長率。

G20取代G8是大勢所趨>中時09-04-04
 
     為什麼「廿國集團」(G20)必須取代八國集團(G8)呢,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力量方面,其二是普遍化方面。
     以目前的GDP來衡量,G8已經很難代表全球,將來則必不可能。目前來看,G8的GDP佔了全球的四四%。而在G20中,非G8的成員,也就是其他十二國的總量是三九%。三九與四四之間已能抗衡了,而經濟學家都估計這數字以後必然是此消彼長,廿年內,四四會降為三一,三九則會增為五一。這差距的逆轉就驚人了。
     問題還在於:這不是投票比票數,而是要施展力量解決大家的經濟問題,如果目前的G8無能為力的話,必須聯合那些目前佔劣勢的經濟體共同解決問題,G20之取代G8是理所當然的了。
     關於普遍化方面,法國一家雜誌以G8及G20開會時聚餐的菜單作了比較,G8首腦在日本北海道開會聚餐時,餐桌上是魚子醬以及十八道菜組成的豪華大餐,而G20這次聚餐只是英國所產的羊肉、蘆筍、大蒜及美國進口的馬鈴薯而已。這就意味著前者是富人俱樂部的飯局,而後者是代表全球中等收入者的會餐。
     這世界要的是豪華飯局?還是中等化聚餐?G8過去為自己口腹籌謀者多,為國際利益圖謀者少,G20至少還有意為全球飽食問題想辦法的共利打算,它的代表性當然大過前者。
     其實這個「G」的起源只是法國總統季斯卡與德國總理施密特當年構想的「談話會」而已,他們倆人私交好,德法關係又好,所以發起無議程、無紀錄的談話會,談的是國際經濟,這是真正的G2,後來便有了德、法、英、美、日組成的G5,之後又加上歐洲的義大利及北美的加拿大而成G7。任何組織只要是美國參加了,它就要當領袖,它主張會談有議程、有紀錄,這便成為正式的高峰會了。後來為了獎賞俄羅斯走向資本主義,而將俄國納入,變成G8,俄國經濟力量其實還不夠加入這俱樂部,這俱樂部其實已政治化而不是討論並解決經濟問題的會議。
     如今倫敦之會大顯G20的影響力,G8的成員又有何感觸呢?有些似乎還抱殘守缺,譬如義大利「大嘴」總理貝魯斯柯尼就說,「我們還沒有解散G8的打算」,他正籌劃今年七月在義大利舉行G8會議呢。

峰會亂亂辦 G8想踢走義大利【聯合報編譯莊蕙嘉 2009.07.08
 
八大工業國高峰會8日召開在即,卻傳出主辦國義大利效率低落,大小事一團亂,勞駕美國出手相救。成員國官員不滿,打算將義大利除名,由西班牙取而代之,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辦轟趴看來比辦峰會得心應手得多。
英國衛報報導,義大利雖為東道主,但對於籌辦峰會毫無概念,甚至連議題設定都摸不著頭緒。今年一月義國政府表示,他們對於今年G8 該談些什麼並無具體想法,若美國總統歐巴馬有任何高見,他們很樂意傾聽。
不光是會談主題,過去數周,各國高官討論峰會細節的電話會議,也是華府負責安排協調。一名G8成員國資深官員說:「由主辦國以外的國家來主持電話會議,真是前所未聞,太嚴重了。義大利政府實在很糟糕,他們做事沒有條理,也沒有規畫。」
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對峰會籌備和議題規畫缺乏概念,對於賓客名單卻很有想法,邀請領導人出席的國家數已從39個增加為44個。紐約大學國際交流中心分析家高文指出:「義大利什麼都不懂,所以決定擴大參與,以掩飾他們什麼議題都沒準備的真相。」
一名參與峰會籌備的官員爆料:「G8是一種組織,成員要付會費,義大利都沒付錢。」不僅如此,義國4年前承諾的援助款項,至今只付了3%,海外援助費用更縮水了50%。
倘若義國真被踢出G8,最有可能取代國家為西班牙,因為該國的生產總值和國民所得較高,不過美國和全球新興國家認為,目前G8以歐洲國家占優勢,不贊同以西班牙取代義大利。
另外一種可能是改組G8,增加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以後G8可能得改成G13或G16。
在美國接手主導下,今年峰會將討論如何以行動保障食品安全,英國首相布朗表示將提供11億英鎊(約台幣588億元),援助開發中國家農民。

新疆形勢耐人尋味胡錦濤提前返國【工商時報09-07-09彭媁琳

     新疆暴動事件在本周二(7日)晚間實施宵禁之後,據稱,已經趨於平靜,但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仍取消在歐洲「G8+5」的領袖會議和葡萄牙訪問行程,提前返國坐鎮指揮,顯見漢維衝突的不定時炸彈隨時仍有引爆的可能性。
     胡錦濤原訂於7月5日至11日出訪歐洲,除前往義大利、葡萄牙進行國事訪問外,也要參加八國集團與新興經濟體(G8+5)的領袖會議,並發表共同宣言。但是胡錦濤前腳剛走,新疆就發生了暴動事件,死亡人數超過150人、官方逮捕人數超過1,400人,而且正逐漸由單一偶發事件,逐漸轉變成當地漢族和維吾爾族之間的衝突。
     因此,胡錦濤在與義大利總理貝魯斯科尼會談後,就取消了接下來「G8+5」會議與葡萄牙行程,直接返回中國大陸,親自坐鎮指揮處理新疆暴動事件。「新華社」指出,胡錦濤等人於昨(8)日下午抵達北京,委由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G8+5」峰會。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劉罡指出,在新疆暴動事件惡化之後,中國大陸急需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領導人出面進行決策,而且與過去不同,北京政府在暴動發生後就馬上開放境外記者前往烏魯木齊採訪,並主動發布傷亡人數,展現出了對民族問題方式已經有所調整。
     劉罡也認為,胡錦濤取消行程不只是對國內政局有影響,也可間接迴避了美、德兩國間現在對於救市政策的矛盾意見,未來將牽動國際政局發展。美國總統歐巴馬希望各國提出更積極的政策來刺激經濟發展,並促使中國大陸加入,但德國總理梅克爾則不希望進行太多的擴張性政策,胡錦濤本次在「G8+5」會議中將如何回應,原是國際政治局勢重要的觀察點。

另參本館: 烏魯木齊事件(一)  烏魯木齊事件(二)

新興國家實力大躍進【工商時報09-07-09蕭麗君

     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召開之際,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之間已出現明顯的權力消長。不論由國家債務比重,或是股市市值比重,新興國家的實力與地位均已大幅提升。
     彭博社週三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銀行紓困與對抗衰退等振興措施,將在2014年讓先進國家債務大舉膨脹至少為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4%,是中國在內等主要新興國家35%的3倍多。
     在G8與新興國家的相對財富消長方面,開發中國家股市占全球股市市值比重,已從2007年初的15%攀升至24%的高峰,凸顯出投資者爭相把資金湧入發展快速的經濟體。
     G8國家債務高築,正加速權力轉移,導致這些工業國對制定經濟規則、匯率安排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影響力受到嚴重減損。即使部分G8官員也清楚,這些由富有國家組成的集團,在由他們孳生的全球經濟衰退下,已經喪失了主導勢力。
     法國財長拉格達曾表示,8日將在義大利阿奎拉登場的G8峰會,就組織成員與世界情勢發展而言,「意義已非如此重大」。他指出,一些主要關鍵大國,像印度、大陸與墨西哥等新興國家雖然受邀,但他們卻被排除在主要峰會以外。
     這些已開發國家四面楚歌,被有史以來最嚴峻的經濟情勢所包圍。美國2009年預算赤字預估將占其GDP的13.6%,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高。日本第一季GDP年萎縮14.2%,也為戰後以來最慘。德國今年首季出口則創下1970年以來最大季減幅。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曾在「中國金融雜誌」寫道,「儘管全球經濟萎縮與國內需求成長壟罩部分不確定性,大陸經濟復甦依然將持續」。
     此外,先進國家的債務遽增,還引發外界要求以其他貨幣取代美元以作為儲備貨幣的呼籲。不過新興國家決策官員並未對此出現共識。

G8峰會可以休矣【工商時報09-07-10劉聖芬
 
     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從本周三開始在義大利一連舉行三天。但首日會議已出現與會領袖不但在振興經濟策略上未能建立共識,且在溫室氣體減量議題上又無法達成圓滿目標的情形,再度引發對此一成事不足的國際大拜拜可以休矣的評論。
     周三的會議顯示與會領袖看法分歧。擔心各國政府為振興經濟而不斷舉債將助長通貨膨脹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主張G8峰會把焦點放在引導龐大財政與貨幣刺激措施出場的「退場策略」上。而英國首相布朗等其他與會領袖,則認為談退場策略為時過早,因為全球經濟尚未步出險境,仍受攀升的油價、保護主義與高失業的威脅。
     據媒體取得一份G8峰會會後聲明草稿,美、日、德、英、法、義、加拿大與俄羅斯等8國領袖將發表「各國退場策略將視其國內經濟情勢與公共財政有所不同」。
     美國總統歐巴馬已為提出第二套振興經濟方案預留後路,雖然他曾表示借錢花「可能會產生不良後果」。
     在溫室氣體減量方面,G8領袖雖於周三同意在2050年以前將他們的排放量減少80%,但卻未能在較短期的目標上達成協議。此一挫敗,可能不僅會讓原本打算在周四發表個別減碳目標的中國、印度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的開發中國家按兵不動,恐怕還會影響今年稍晚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成果。
     此外,全球溫室氣體最大排放國中國的代表─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周三因新疆暴亂問題而臨時決定提早返國,使G8峰會的談判協商更加複雜。胡錦濤原預定參加周四由歐巴馬主持的17國主要經濟體論壇會議(Major Economies Forum),討論氣候變遷議題。歐巴馬希望該會議有助加速簽署重要的聯合國新氣候變遷公約,但胡錦濤的缺席讓歐巴馬白忙了一場。
     有評論指出,G8峰會舉辦30多年來,不見達成重要決策或做出重大突破,這項始於70年代中期美、英、德、法領袖所舉行的非正式池畔會議之集會,現已淪為一場國際大拜拜,應該要就此打住,別再浪費時間與金錢。

糧援貧窮國 G8加碼至200億美元【聯合報編譯林沿瑜 2009.07.11
 
八大工業國(G8)領袖10日宣布未來3年將挹注200億美元給貧窮國家,自給自足解決飢餓問題。G8峰會前兩天在解決氣候變遷和貿易問題上的具體進展有限,閉幕日總算繳出超出預期的成績單。
這筆款項將聚焦於協助小農生產更多和更好的農作物,而非以往的單純給予糧食。易言之,不再只是給魚吃,而是教導如何釣魚。
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秘書長狄伍夫(Jacques Diouf)表示,「這是我在過去20年中所見過的最大策略改變。」
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說到糧食,非洲沒有理由不能自給自足。」歐巴馬認為非洲的耕地面積寬廣,但是缺乏種子和灌溉系統,需要已開發國家援助。
此次八大工業國峰會東道主的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說,工業國家領袖是在10上午與非洲國家的領袖會談後,決定將援助金額從150億美元加碼到200億美元。
一般預料,美國將負責其中30億美元、法國負責20億美元、日本和歐盟共負責大約30億美元。目前並不清楚其餘款項有哪些國家認領。
此次八大工業國家峰會除了8個已開發的國家領袖參加外,也有部分新興國家和非洲國家的領導人參加。
27個與會國家領導人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將致力於大幅增加對農業和食品安全的援助」,援助金額將用於一個「相互協調且全方位的策略,使之聚焦於農業的永續發展,同時努力確保充足的緊急糧食援助。」
狄伍夫說,「藉由給予這些貧窮國家的農人必要的工具,你們解決了飢餓的問題,使他們可以生產食物。」根據世界糧農組織估算,世界飢餓人口將於今年達到10億2000萬人。
不過反貧窮的團體認為,200億美元不敷使用,而這些已開發國家對過去的承諾也未能履行。

G5對G8 已喧賓奪主>中時09-07-12

     G8峰會結束了,這是它有史以來最短的一次會議,只開了一天,其餘兩天是所謂「G8┼G5」的會議,這就很簡單地可以說明該集團已是可有可無的了。
     說G8可有,實在是其成員的一種自我安慰,針對傳說這次將是最後一次集會,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的回應是:「成員國在日本開會時就討論過這問題,我們的答覆是:我們這些擁有共同價值觀和奉行民主、自由、市場開放原則的國家,應當有機會會晤,應當並肩作戰。」
     這就是說他們已放棄解決全球經濟與金融問題,而只是「以一種高文明自居的富人俱樂部」,不管以後還有否作用,這招牌還是要維持下去。
     但以外的國家的看法呢?就在貝魯斯柯尼講話的前幾天,巴西外交部長非常坦白地說:「八國集團已經死亡,它什麼也代表不了。」事實是:G8還不肯死,所以最近的將來還死不了,但卻真的是什麼也代表不了。
     所以這次峰會,國際間、尤其是媒體,根本不重視那縮短為一天的會議,而是將目光聚於「G8┼G5」的會談,因只有這些國家參與合作,方能解決問題。而關注中尤其重視中國,當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處理新疆問題而退席返國,頓時引來一陣震驚。
     《洛杉磯時報》的報導是這樣的:「胡錦濤在最後一刻退出,立即使峰會的重要性降了一個等級,人們對峰會的期望值驟然降低,這再一次突顯北京已成為世界舞台上一個多麼重要的參與者,而這也給一個不包括中國在內的菁英國家俱樂部的意義打了問號。」日本《朝日新聞》則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缺席引發了人們對G8峰會究竟有多少實效的議論,不能不讓已被指為空洞化的G8威信進一步降低。」
     就因為一個本不屬G8的國家缺席就使會失色,那確可見這個東西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至少在解決國際經濟問題上是如此。成員國想怎樣自我安慰,那就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了。
     G8原本是G6,是一九七五年由法國總統季斯卡與德國總理施密特發起的,英、法、德、義四個歐洲國家佔了多數,相較之下美、日便孤單,於是美國將加拿大拉進來,成為G7,後來為了想「感化」俄羅斯而將俄國拉入,變成了G8。
     二○○五年,法國總統薩科奇主張新興經濟體應參與G8的活動,其始,南非、巴西、中國、印度、墨西哥根本不被尊重,G8集會時只邀其進工作午餐而已。但短短數年,G8國家經濟江河日下,而新興國家卻欣欣向榮,目前喧賓奪主,這就是形勢比人強的奈何。

G8擬納入金磚國 擴大為G14【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 2009.07.12

本屆G8峰會除了保證三年內籌資200億美元基金,對貧窮國家的農業伸出援手以對抗糧食短缺與饑荒外,實際上並未達成任何重大協議,等於把燙手山芋全都丟給G20與聯合國。
華爾街日報網站指出,G8邀請金磚四國和南非這五個成長最快的開發中國家與會,等於默認光靠八國集團的帶動,難以解決世界經濟的重大問題。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G8峰會後記者會中,公開對G8與聯合國提出批評,認為這兩個機構已過時,「不足以妥善應對世界的變局」。
法國總統沙克吉則說:「我不曉得只在G8峰會結束前邀請擁有10億人口的印度前來埋單,如何說服他們一齊對抗氣候變遷?」
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連續數年應邀出席G8會議,並被冠以五個開發中國家集團(G5)的稱號。今年G8峰會還特別邀請埃及列席,顯示也有意把埃及列入會員國。
因此,G8很可能把原有的八個工業化富國與新興的開發中國家,整併為新的14國集團,即G14。
G5在本次大會中已參與討論氣候變遷、開發援助、全球經濟增長,以及國際貿易等議題。這些開發中國家的代表呼籲重啟陷入僵局的杜哈貿易談判。他們強調,全球經濟危機促生保護主義,這對開發中國家的傷害尤其明顯,加強多邊貿易可促進經濟發展,並減少貧窮。
G8領導人中,尤其以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沙克吉主張讓G8擴大規模,認為更能實際代表全世界人口和各個經濟體。
沙克吉表示,可能選項是把G8納入G20,或納入上述六國成為G14。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會後表態支持G8擴至G14或納入G20 。他說﹕「我們在尋找有囊括性、有行動效益和行動能力的適當擴充方式。」目前唯一不支持擴充G8的成員國是日本,日相麻生太郎認為G8仍能有效發揮作用。


【G7】

 G7肯讓位給G20嗎>中時08-01-18
 
     廿國高峰會結束了,捧場的人說這次會成就非凡,澆冷水的則說看結果與不開會是一樣的,但不管成就怎樣,就國際金融的玩家來說,情況是有變了,發展中國家的亮相,可能意味著他們即將參加未來的金融遊戲了。
     所謂G20原本幾乎只是個名詞而已,它是在九○年代為了應對亞洲、巴西、俄羅斯的金融危機而成立的,由重要的工業國家和重要的新興工業國家組成,目的只是在這個圈子裡就國際金融體系交換看法而已,它只是非正式的論壇,與G7或G8的性質完全不同,沒有什麼高峰會,參加者多為各國的財政部長、央行總裁,以非正式部長級會議形式進行。
     但在這次會議上,新興經濟體的首腦第一次與工業國家首腦以平等地位一起討論問題,這不僅是一次國際舞台亮相,而是開始了充當角色。G20的輪值主席國的巴西總統魯拉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天,世界政治版圖出現新的變化」。印度總理辛格也慨乎言之地說:「過去被西方發達國家排斥的經濟體,今後必須入座,任何新的國際經濟體系設計須體現新興經濟體的要求,新興國家不是這次危機的製造者,但他們卻在受害者之列」。
     美國總統布希會後也說:顯然須讓廿國集團的成員國都參加,而不是八國集團或十三國集團。
     其實G7絕對不願G20代替了他們的角色,只是為時勢所迫不得不暫時讓步而已,因為沒有新興經濟體的合作,解決不了目前問題,一個最現實的例子是他們已在要求若干國家注資於國際貨幣基金,目標當然是手中有錢的國家,而只有新興國家有財力。尤其是中國手中有二兆美元的外匯。
     然而,這合理嗎?在國際貨幣基金中,美國握有百分之十七點零九的股權,連德國、法國、日本加起來也難敵其優勢。而中國只有百分之三點七的股權,讓這樣小股權去注資救困,中國會那樣傻嗎?除非加大其股權能與美國勁敵,然而美國肯嗎?到目前為止,日本注資了一千億,沙烏地阿拉伯沒有反應,中國則在曖昧之中,中國已表示,應增加新興工業國的發言權,可能是弦外之音。

不談匯率G7樂見中國合作>中時09-02-16閻紀宇
 
     七大工業國(G7)的財長與央行總裁會議十四日在羅馬閉幕,會後發表聲明肯定中國對於改革匯率政策的承諾,並預期人民幣將持續升值,個中措辭明顯較去年十月對人民幣匯率的態度溫和。而這項轉變顯示,已開發國家亟盼中國協助,協助緩解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
     聲明中說:「我們樂見中國的財政措施,以及中國朝更具彈性的匯率政策邁進,讓人民幣以更有效的方式升值,這種作法將令中國與世界的經濟增長更為均衡。」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上任批評,中國正在操縱人民幣匯率,此舉一度引發中美外交風波。不過他十四日在羅馬改口讚揚北京當局「在今日的國際金融體系中,扮演穩定大局的關鍵角色。」
     由先進工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組成的「廿國集團」(G20),預訂今年四月二日在倫敦舉行領袖高峰會議,屆時歐巴馬將首度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而美國財政部也將針對中國政府是否操縱人民幣匯率的問題,發布眾所矚目的正式報告

G7影響式微 G20竄起【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 2009.02.14
 
七大工業國組織(G7)財金官員和國際組織代表,13日起在羅馬舉行兩天會議,商討因應全球經濟危機的對策。但G7的影響力明顯式微,由中國等更多國家組成的G20,儼然成為重建世界經濟的新勢力。
這次G7部長級會議,預定討論的議題包括遏阻貿易保護主義勢力興起、檢討金融監管機制、協助工業國家脫離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史特勞斯康所謂的「蕭條」、以及窮困國家發生危機的效應。
但分析師指出,包括中國和印度等逐漸在全球經濟上扮演要角的國家,均未出席這次會議,而G7逕自處理危機的資源已相當有限,所以這次會議實際上並無法解決什麼問題。反而是訂4月舉行的G20峰會,更值得期待。
前加拿大總理馬丁甚至直接了當點出:以新興國家為主的G20,才是主導全球經濟政策的新勢力。
馬丁說:「世界已經改變,G20反映出全球經濟的實際情形。這些國家的財長已逐漸躍升為主要的決策者。」
馬里蘭大學教授莫利西表示,似乎沒聽到主要工業國提出什麼富想像力的解決辦法。他認為銀行業的改革該有更多進展,但根本的問題在於全球交易系統已毀損。全球主要銀行有部分在G20,G20峰會才該是討論銀行改革的平台。
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個月預估,主要工業國今年經濟會萎縮2%,但全球經濟仍能受惠於開發中國家的擴張,至少還能維持0.5%的成長率。

G20取代G8是大勢所趨>中時09-04-04
 
     為什麼「廿國集團」(G20)必須取代八國集團(G8)呢,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力量方面,其二是普遍化方面。
     以目前的GDP來衡量,G8已經很難代表全球,將來則必不可能。目前來看,G8的GDP佔了全球的四四%。而在G20中,非G8的成員,也就是其他十二國的總量是三九%。三九與四四之間已能抗衡了,而經濟學家都估計這數字以後必然是此消彼長,廿年內,四四會降為三一,三九則會增為五一。這差距的逆轉就驚人了。
     問題還在於:這不是投票比票數,而是要施展力量解決大家的經濟問題,如果目前的G8無能為力的話,必須聯合那些目前佔劣勢的經濟體共同解決問題,G20之取代G8是理所當然的了。
     關於普遍化方面,法國一家雜誌以G8及G20開會時聚餐的菜單作了比較,G8首腦在日本北海道開會聚餐時,餐桌上是魚子醬以及十八道菜組成的豪華大餐,而G20這次聚餐只是英國所產的羊肉、蘆筍、大蒜及美國進口的馬鈴薯而已。這就意味著前者是富人俱樂部的飯局,而後者是代表全球中等收入者的會餐。
     這世界要的是豪華飯局?還是中等化聚餐?G8過去為自己口腹籌謀者多,為國際利益圖謀者少,G20至少還有意為全球飽食問題想辦法的共利打算,它的代表性當然大過前者。
     其實這個「G」的起源只是法國總統季斯卡與德國總理施密特當年構想的「談話會」而已,他們倆人私交好,德法關係又好,所以發起無議程、無紀錄的談話會,談的是國際經濟,這是真正的G2,後來便有了德、法、英、美、日組成的G5,之後又加上歐洲的義大利及北美的加拿大而成G7。任何組織只要是美國參加了,它就要當領袖,它主張會談有議程、有紀錄,這便成為正式的高峰會了。後來為了獎賞俄羅斯走向資本主義,而將俄國納入,變成G8,俄國經濟力量其實還不夠加入這俱樂部,這俱樂部其實已政治化而不是討論並解決經濟問題的會議。
     如今倫敦之會大顯G20的影響力,G8的成員又有何感觸呢?有些似乎還抱殘守缺,譬如義大利「大嘴」總理貝魯斯柯尼就說,「我們還沒有解散G8的打算」,他正籌劃今年七月在義大利舉行G8會議呢。

峰會亂亂辦 G8想踢走義大利【聯合報編譯莊蕙嘉 2009.07.08
 
八大工業國高峰會8日召開在即,卻傳出主辦國義大利效率低落,大小事一團亂,勞駕美國出手相救。成員國官員不滿,打算將義大利除名,由西班牙取而代之,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辦轟趴看來比辦峰會得心應手得多。
英國衛報報導,義大利雖為東道主,但對於籌辦峰會毫無概念,甚至連議題設定都摸不著頭緒。今年一月義國政府表示,他們對於今年G8 該談些什麼並無具體想法,若美國總統歐巴馬有任何高見,他們很樂意傾聽。
不光是會談主題,過去數周,各國高官討論峰會細節的電話會議,也是華府負責安排協調。一名G8成員國資深官員說:「由主辦國以外的國家來主持電話會議,真是前所未聞,太嚴重了。義大利政府實在很糟糕,他們做事沒有條理,也沒有規畫。」
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對峰會籌備和議題規畫缺乏概念,對於賓客名單卻很有想法,邀請領導人出席的國家數已從39個增加為44個。紐約大學國際交流中心分析家高文指出:「義大利什麼都不懂,所以決定擴大參與,以掩飾他們什麼議題都沒準備的真相。」
一名參與峰會籌備的官員爆料:「G8是一種組織,成員要付會費,義大利都沒付錢。」不僅如此,義國4年前承諾的援助款項,至今只付了3%,海外援助費用更縮水了50%。
倘若義國真被踢出G8,最有可能取代國家為西班牙,因為該國的生產總值和國民所得較高,不過美國和全球新興國家認為,目前G8以歐洲國家占優勢,不贊同以西班牙取代義大利。
另外一種可能是改組G8,增加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以後G8可能得改成G13或G16。
在美國接手主導下,今年峰會將討論如何以行動保障食品安全,英國首相布朗表示將提供11億英鎊(約台幣588億元),援助開發中國家農民。

新疆形勢耐人尋味胡錦濤提前返國【工商時報09-07-09彭媁琳

     新疆暴動事件在本周二(7日)晚間實施宵禁之後,據稱,已經趨於平靜,但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仍取消在歐洲「G8+5」的領袖會議和葡萄牙訪問行程,提前返國坐鎮指揮,顯見漢維衝突的不定時炸彈隨時仍有引爆的可能性。
     胡錦濤原訂於7月5日至11日出訪歐洲,除前往義大利、葡萄牙進行國事訪問外,也要參加八國集團與新興經濟體(G8+5)的領袖會議,並發表共同宣言。但是胡錦濤前腳剛走,新疆就發生了暴動事件,死亡人數超過150人、官方逮捕人數超過1,400人,而且正逐漸由單一偶發事件,逐漸轉變成當地漢族和維吾爾族之間的衝突。
     因此,胡錦濤在與義大利總理貝魯斯科尼會談後,就取消了接下來「G8+5」會議與葡萄牙行程,直接返回中國大陸,親自坐鎮指揮處理新疆暴動事件。「新華社」指出,胡錦濤等人於昨(8)日下午抵達北京,委由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G8+5」峰會。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劉罡指出,在新疆暴動事件惡化之後,中國大陸急需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領導人出面進行決策,而且與過去不同,北京政府在暴動發生後就馬上開放境外記者前往烏魯木齊採訪,並主動發布傷亡人數,展現出了對民族問題方式已經有所調整。
     劉罡也認為,胡錦濤取消行程不只是對國內政局有影響,也可間接迴避了美、德兩國間現在對於救市政策的矛盾意見,未來將牽動國際政局發展。美國總統歐巴馬希望各國提出更積極的政策來刺激經濟發展,並促使中國大陸加入,但德國總理梅克爾則不希望進行太多的擴張性政策,胡錦濤本次在「G8+5」會議中將如何回應,原是國際政治局勢重要的觀察點。

另參本館: 烏魯木齊事件(一)  烏魯木齊事件(二)

新興國家實力大躍進【工商時報09-07-09蕭麗君

     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召開之際,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之間已出現明顯的權力消長。不論由國家債務比重,或是股市市值比重,新興國家的實力與地位均已大幅提升。
     彭博社週三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銀行紓困與對抗衰退等振興措施,將在2014年讓先進國家債務大舉膨脹至少為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4%,是中國在內等主要新興國家35%的3倍多。
     在G8與新興國家的相對財富消長方面,開發中國家股市占全球股市市值比重,已從2007年初的15%攀升至24%的高峰,凸顯出投資者爭相把資金湧入發展快速的經濟體。
     G8國家債務高築,正加速權力轉移,導致這些工業國對制定經濟規則、匯率安排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影響力受到嚴重減損。即使部分G8官員也清楚,這些由富有國家組成的集團,在由他們孳生的全球經濟衰退下,已經喪失了主導勢力。
     法國財長拉格達曾表示,8日將在義大利阿奎拉登場的G8峰會,就組織成員與世界情勢發展而言,「意義已非如此重大」。他指出,一些主要關鍵大國,像印度、大陸與墨西哥等新興國家雖然受邀,但他們卻被排除在主要峰會以外。
     這些已開發國家四面楚歌,被有史以來最嚴峻的經濟情勢所包圍。美國2009年預算赤字預估將占其GDP的13.6%,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高。日本第一季GDP年萎縮14.2%,也為戰後以來最慘。德國今年首季出口則創下1970年以來最大季減幅。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曾在「中國金融雜誌」寫道,「儘管全球經濟萎縮與國內需求成長壟罩部分不確定性,大陸經濟復甦依然將持續」。
     此外,先進國家的債務遽增,還引發外界要求以其他貨幣取代美元以作為儲備貨幣的呼籲。不過新興國家決策官員並未對此出現共識。

G8峰會可以休矣【工商時報09-07-10劉聖芬
 
     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從本周三開始在義大利一連舉行三天。但首日會議已出現與會領袖不但在振興經濟策略上未能建立共識,且在溫室氣體減量議題上又無法達成圓滿目標的情形,再度引發對此一成事不足的國際大拜拜可以休矣的評論。
     周三的會議顯示與會領袖看法分歧。擔心各國政府為振興經濟而不斷舉債將助長通貨膨脹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主張G8峰會把焦點放在引導龐大財政與貨幣刺激措施出場的「退場策略」上。而英國首相布朗等其他與會領袖,則認為談退場策略為時過早,因為全球經濟尚未步出險境,仍受攀升的油價、保護主義與高失業的威脅。
     據媒體取得一份G8峰會會後聲明草稿,美、日、德、英、法、義、加拿大與俄羅斯等8國領袖將發表「各國退場策略將視其國內經濟情勢與公共財政有所不同」。
     美國總統歐巴馬已為提出第二套振興經濟方案預留後路,雖然他曾表示借錢花「可能會產生不良後果」。
     在溫室氣體減量方面,G8領袖雖於周三同意在2050年以前將他們的排放量減少80%,但卻未能在較短期的目標上達成協議。此一挫敗,可能不僅會讓原本打算在周四發表個別減碳目標的中國、印度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的開發中國家按兵不動,恐怕還會影響今年稍晚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成果。
     此外,全球溫室氣體最大排放國中國的代表─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周三因新疆暴亂問題而臨時決定提早返國,使G8峰會的談判協商更加複雜。胡錦濤原預定參加周四由歐巴馬主持的17國主要經濟體論壇會議(Major Economies Forum),討論氣候變遷議題。歐巴馬希望該會議有助加速簽署重要的聯合國新氣候變遷公約,但胡錦濤的缺席讓歐巴馬白忙了一場。
     有評論指出,G8峰會舉辦30多年來,不見達成重要決策或做出重大突破,這項始於70年代中期美、英、德、法領袖所舉行的非正式池畔會議之集會,現已淪為一場國際大拜拜,應該要就此打住,別再浪費時間與金錢。

糧援貧窮國 G8加碼至200億美元【聯合報編譯林沿瑜 2009.07.11
 
八大工業國(G8)領袖10日宣布未來3年將挹注200億美元給貧窮國家,自給自足解決飢餓問題。G8峰會前兩天在解決氣候變遷和貿易問題上的具體進展有限,閉幕日總算繳出超出預期的成績單。
這筆款項將聚焦於協助小農生產更多和更好的農作物,而非以往的單純給予糧食。易言之,不再只是給魚吃,而是教導如何釣魚。
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秘書長狄伍夫(Jacques Diouf)表示,「這是我在過去20年中所見過的最大策略改變。」
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說到糧食,非洲沒有理由不能自給自足。」歐巴馬認為非洲的耕地面積寬廣,但是缺乏種子和灌溉系統,需要已開發國家援助。
此次八大工業國峰會東道主的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說,工業國家領袖是在10上午與非洲國家的領袖會談後,決定將援助金額從150億美元加碼到200億美元。
一般預料,美國將負責其中30億美元、法國負責20億美元、日本和歐盟共負責大約30億美元。目前並不清楚其餘款項有哪些國家認領。
此次八大工業國家峰會除了8個已開發的國家領袖參加外,也有部分新興國家和非洲國家的領導人參加。
27個與會國家領導人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將致力於大幅增加對農業和食品安全的援助」,援助金額將用於一個「相互協調且全方位的策略,使之聚焦於農業的永續發展,同時努力確保充足的緊急糧食援助。」
狄伍夫說,「藉由給予這些貧窮國家的農人必要的工具,你們解決了飢餓的問題,使他們可以生產食物。」根據世界糧農組織估算,世界飢餓人口將於今年達到10億2000萬人。
不過反貧窮的團體認為,200億美元不敷使用,而這些已開發國家對過去的承諾也未能履行。

G5對G8 已喧賓奪主>中時09-07-12

     G8峰會結束了,這是它有史以來最短的一次會議,只開了一天,其餘兩天是所謂「G8┼G5」的會議,這就很簡單地可以說明該集團已是可有可無的了。
     說G8可有,實在是其成員的一種自我安慰,針對傳說這次將是最後一次集會,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的回應是:「成員國在日本開會時就討論過這問題,我們的答覆是:我們這些擁有共同價值觀和奉行民主、自由、市場開放原則的國家,應當有機會會晤,應當並肩作戰。」
     這就是說他們已放棄解決全球經濟與金融問題,而只是「以一種高文明自居的富人俱樂部」,不管以後還有否作用,這招牌還是要維持下去。
     但以外的國家的看法呢?就在貝魯斯柯尼講話的前幾天,巴西外交部長非常坦白地說:「八國集團已經死亡,它什麼也代表不了。」事實是:G8還不肯死,所以最近的將來還死不了,但卻真的是什麼也代表不了。
     所以這次峰會,國際間、尤其是媒體,根本不重視那縮短為一天的會議,而是將目光聚於「G8┼G5」的會談,因只有這些國家參與合作,方能解決問題。而關注中尤其重視中國,當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處理新疆問題而退席返國,頓時引來一陣震驚。
     《洛杉磯時報》的報導是這樣的:「胡錦濤在最後一刻退出,立即使峰會的重要性降了一個等級,人們對峰會的期望值驟然降低,這再一次突顯北京已成為世界舞台上一個多麼重要的參與者,而這也給一個不包括中國在內的菁英國家俱樂部的意義打了問號。」日本《朝日新聞》則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缺席引發了人們對G8峰會究竟有多少實效的議論,不能不讓已被指為空洞化的G8威信進一步降低。」
     就因為一個本不屬G8的國家缺席就使會失色,那確可見這個東西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至少在解決國際經濟問題上是如此。成員國想怎樣自我安慰,那就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了。
     G8原本是G6,是一九七五年由法國總統季斯卡與德國總理施密特發起的,英、法、德、義四個歐洲國家佔了多數,相較之下美、日便孤單,於是美國將加拿大拉進來,成為G7,後來為了想「感化」俄羅斯而將俄國拉入,變成了G8。
     二○○五年,法國總統薩科奇主張新興經濟體應參與G8的活動,其始,南非、巴西、中國、印度、墨西哥根本不被尊重,G8集會時只邀其進工作午餐而已。但短短數年,G8國家經濟江河日下,而新興國家卻欣欣向榮,目前喧賓奪主,這就是形勢比人強的奈何。

G8擬納入金磚國 擴大為G14【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 2009.07.12

本屆G8峰會除了保證三年內籌資200億美元基金,對貧窮國家的農業伸出援手以對抗糧食短缺與饑荒外,實際上並未達成任何重大協議,等於把燙手山芋全都丟給G20與聯合國。
華爾街日報網站指出,G8邀請金磚四國和南非這五個成長最快的開發中國家與會,等於默認光靠八國集團的帶動,難以解決世界經濟的重大問題。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G8峰會後記者會中,公開對G8與聯合國提出批評,認為這兩個機構已過時,「不足以妥善應對世界的變局」。
法國總統沙克吉則說:「我不曉得只在G8峰會結束前邀請擁有10億人口的印度前來埋單,如何說服他們一齊對抗氣候變遷?」
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連續數年應邀出席G8會議,並被冠以五個開發中國家集團(G5)的稱號。今年G8峰會還特別邀請埃及列席,顯示也有意把埃及列入會員國。
因此,G8很可能把原有的八個工業化富國與新興的開發中國家,整併為新的14國集團,即G14。
G5在本次大會中已參與討論氣候變遷、開發援助、全球經濟增長,以及國際貿易等議題。這些開發中國家的代表呼籲重啟陷入僵局的杜哈貿易談判。他們強調,全球經濟危機促生保護主義,這對開發中國家的傷害尤其明顯,加強多邊貿易可促進經濟發展,並減少貧窮。
G8領導人中,尤其以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沙克吉主張讓G8擴大規模,認為更能實際代表全世界人口和各個經濟體。
沙克吉表示,可能選項是把G8納入G20,或納入上述六國成為G14。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會後表態支持G8擴至G14或納入G20 。他說﹕「我們在尋找有囊括性、有行動效益和行動能力的適當擴充方式。」目前唯一不支持擴充G8的成員國是日本,日相麻生太郎認為G8仍能有效發揮作用。

量化寬鬆QE2 未救美國 先亂全球 2010-11-05 工商時報 王曉伯

 
美國經濟的復甦腳步今年來日趨無力,使人產生一大堆問號,例如會陷入二次衰退嗎?會面臨通貨緊縮嗎?而最後找到的答案是美國需要第2波的量化寬鬆行動(Quantitative Easing 2,QE2)。可是,量化寬鬆真的能救美國經濟?
     周四聯準會宣布在未來8個月將投入6千億美元購買政府公債。聯準會的目的是期待藉由此一政策帶動美國就業回升,降低失業率,進而幫助美國經濟持續復甦。
     其實,講白了,QE就是「印鈔票救經濟」,聯準會打算購買6千億美元的長期公債,等於是把如此大規模的鈔票注入經濟體系之中,藉此壓低長期利率,增加金融體系的流動性,提高金融業放款與企業貸款的意願,進而促進企業的投資與增加僱用。同時,美元也將走低,有助美國出口競爭力。而市場資金大增,也有助資產價格的揚升,尤其是房市與股市,讓美國人民在財富增加下恢復消費。
     這套方法看似不錯,然而真正的終極問題是:QE2行嗎?救得了美國經濟嗎?美國在金融風暴導致經濟陷入大蕭條時,就發動了量化寬鬆行動,是為QE1,總共對經濟體系挹注了近2兆美元的資金,儘管美國經濟復甦,但是失業率卻是居高不下。日前美國期中選舉,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民主黨落敗,就是輸在這個頑固的失業率上。
     更糟的是,對於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全球經濟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美國大量釋出的資金並不都是心甘情願地留在國內經濟體系之中,而為追求高收益,紛紛投入經濟相對較強的新興經濟體,這些熱錢在套利交易的興風作浪下,造成這些國家的貨幣大幅升值,並且形成資產泡沫,於是引爆所謂的匯率大戰,各個新興經濟經濟體無不想方設法來阻熱錢與阻升匯率。
     如此的情況,使得全球經濟失衡的情況更趨惡化,市場也益發混亂。
     老實說,QE2是否救得了美國經濟,還真是沒有人知道,因為至少在最近20年間,唯一曾經使用量化寬鬆來救經濟的是日本, 然而日本自2001年3月實施以來,其結果就是成為國際間尋求經濟復甦的負面教材。
 
葛羅斯痛斥「山姆騙局」 美元估貶20%【聯合報 2010.11.05(另參本館:美國詐騙集團
 
美國聯準會(Fed)維持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再砸六千億美元救經濟,引發質疑聲浪。管理全球最大互助基金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創辦人葛羅斯痛斥聯準會濫開支票、和稀泥,簡直就是「山姆騙局」。他更預測未來數年,美元將貶值百分之廿。
但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四日投書華盛頓郵報辯護說,此舉為「肩負支持復甦與穩定物價的特殊任務」,不致引發高通膨。聯準會做法獲國際貨幣基金(IMF)支持,稱讚是勇敢之舉。
上月底,葛羅斯在投資展望會議上,以尖銳語氣批評聯準會:「聯準會把龐氏騙局發揚光大,非但不清償金融機構的巨額債務,反倒加入這場混仗,跳進來和大夥和稀泥。去年聯準會開出高達一點五兆美元的支票,今年還會多個幾兆」。
他批評聯準會以率先買政府公債的方式安撫投資人,欺騙並說服大眾放心投資與消費,手段和龐氏騙局無異。葛羅斯自創「山姆騙局」一詞,形容美國財政的危機,他說:「因為這是山姆大叔(指美國政府)、政客和全體國民把我們帶到這步田地。」
不過柏南克在文中說:「資金寬鬆的環境將促進經濟成長。例如,較低的房貸利率將讓大家更買得起房子,讓更多房貸戶借新還舊。企業貸款利率降低,有助鼓勵投資。股價上漲將能增加消費者財富並提升信心,同時刺激支出。」
他認為,支出增加將帶來較多的收入與利潤,在良性循環之下,將進一步支撐經濟成長。
葛羅斯不認為柏南克是罪魁禍首:「這是他能使出的唯一方法,他亦毋須為此政策的禍根負責。因為這是『山姆騙局』,你,我,還有我們選出的政客才是該怪罪的對象。」
IMF四日將全球今年和明年的經濟展望下修至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IMF首席經濟專家布朗夏指出,先進國家的成長率在百分之一至二之間,新興國家則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或者更高。他以「勇敢」和「史無前例」形容聯準會的決定。
新 聞 提 要
‧ 美印鈔 中國抨:洪水將氾濫
‧ 墨比爾斯:QE2 燒旺新興股市
‧ 美元無力 油金銅價全都飆
‧ 羅傑斯批柏老:不懂經濟學 只懂印鈔
‧ 美股新高 大宗商品行情也狂飆
周小川嗆 美撒錢全球遭殃
民主黨敗選 QE2急上路
美印鈔 推升他國輸入型通膨
柏南奇:美成長轉強將支撐美元
G20前夕 中要美就QE2給個說法
市場失信心 歐元區邊緣國危機加重
中日關係緊張 APEC財長會失色
反擊QE2 中國巴西告上G20
國際貨幣基金架構重整 中國地位大幅提升
 
G20前夕 中國大公降美信評【中央社2010.11.10
 
中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簡稱大公)下調美國信用等級,由「AAA」降至「A+」。大公認為,美國聯準會(Fed)宣佈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後,美國實際償債能力惡化,政府償債意願急劇下降。
大公分析師指出,美國信評展望為「負面」,聯準會計劃收購公債將導致美元貶值,損害債權人利害。中國有5家國營信評機構,大公是其中一家。總部雙雙位於紐約的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Service Inc.)與標準普爾信評(Standard & Poor'sCorp.)均將美國信評列入「AAA」,是最高評級。
大公下調美國信評適逢二十國集團(G20)本週將在南韓首爾召開領袖峰會,同時美中雙方你來我往、火藥味十足。美國擴大施壓中國,要求中方容許人民幣升值以協助縮減美國貿易逆差,中國也不甘示弱,表示美國的經濟政策威脅開發中國家的穩定。
康乃狄克州CRT Capital Group LLC政府債券策略師Ian Lyngen接受電話專訪指出:「市場普遍認為,大公信評恐將政治考量置於獨立分析之上。我以為大公下調信評的後續影響難與標普與穆迪等主流信評機構比擬。」
美國10年債殖利率上漲8個基點或0.08個百分點,達2.63%,主因美國標售240億美元公債。
中國人行顧問夏斌4日指控,聯準會計劃收購6千億美元公債是「無節制」的印鈔;中國副財長朱光耀昨天抨擊聯準會增購公債計劃,表示將對新興國家資本市場造成「衝擊」。
中國副外長崔天凱5日指出:「多數國家憂心美國決策對它們經濟的影響。美國應該就此決策提出解釋,否則將影響國際社會對全球經濟復甦與增長的信心。」
大公亟欲成為最具權威的專業信評機構,大公以已開發國家赤字高漲為由,評定中國信評優於美國與日本。大公董事長關建中7月指出,國際評級方法「不合理」,「難以真實反映償債能力」。
美國證管會(SEC)駁回大公成為美國官方認可債券評等機構的申請。SEC表示,無法確信大公將遵守美國的報表揭露規定。
 
英豪華團訪中 將簽1900億美元合約【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2010.11.10
 
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昨天率領陣容「豪華」代表團,進行兩天的中國訪問行程。
這也是中英交往史上,最大規模的英國官方訪問團。英國希望,藉此獲得龐大的經濟利益;中共也意圖突破美國對中國的包圍戰略,中英將簽訂一千九百億美元的商業合約。
大陸媒體多把英國訪問團冠上「豪華陣容」的封號。訪問團的成員盡是英國頂級政商機構的一把手。名單中,商業公司的總收入占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六成,可謂史無前例。
隨卡麥隆訪華的有四十三名商界領袖及多名內閣大臣,包財政務大臣、商業大臣、教育大臣、以及能源大臣等重量級官員。這樣陣仗的代表團似乎在在向中國大陸保證,英國十分重視英中關係。
英國駐北京使館透露,本次的英國首相訪華,雙方將簽訂價值高達一千二百億英鎊、約合一千九百億美元的商業合約。其中,包括英國克萊德鼓風機和中國義馬煤業集團之間價值兩百億英鎊的噴煤技術協議以及英國Benoy建築公司的價值四百億英鎊的項目合同。
在卡麥隆大張旗鼓訪華之際,中共當前的對外戰略,浮現出尋求以美國為首的東亞包圍圈之外的突破口。
大陸外交學者認為,今夏以來,美國透過拉攏韓國、日本和澳洲等盟國和東協、印度等有矛盾的鄰國,對中共形成戰略包圍的意圖很明顯;美國也持續施壓人民幣匯率,導致貿易摩擦不斷。此外,美國內部的新保守主義勢力重新崛起,中共必須尋找歐洲作為新的突破口。
該學者說,這也是為何胡錦濤和溫家寶今年下半年密集出訪歐洲;同時,也為出現財政危機的國家紓困,並大肆在歐洲主要國家進行商業採購。
 
觀察站/美國不放手 全球都沒轍【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特稿 2010.11.11
 
美國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 (QE2)再次引爆全球黃金、石油、原物料商品全面飆漲,也讓疲於奔命的各國央行只能在有限工具下「盡點人事」,但隨著中國人行近日大手筆強勢拉升人民幣的舉動,及亞洲主要國家紛紛抗議表態下,不排除明日登場的20大工業國家G20高峰會上,各國將向美國施壓,要求減緩QE2的釋金印鈔,以化解全球各國面臨通膨泡沫化和貨幣大戰危機。
就在上周五美國宣布第二輪量化寬鬆後,新一波的全球危機似乎「再次翻版」,歐債危機再起,歐元續貶。而貨幣大戰逼升人民幣升值大秀,此次竟是由中國人行領銜主導,讓人民幣在短短幾天內狂升至6.6345元的匯改以來新高。
這種原本是人行抵死阻升的匯價,竟在G20高峰會前輕易叩關,看得出為了聯合G19對抗G1的美國,中國這回可真是破釜沈舟,以退為進,擬以人民幣的大幅升值,換美國減緩印鈔釋金帶來的全球膨膨、資產泡沫等重大危害。
雖然先前為打擊熱錢,巴西央行率先啟動了「熱錢稅」並連續拉高稅率,但結果熱錢照樣源源流入巴西等新興市場,就連泰國的資本利得稅,也一樣未見具體阻擋熱錢,甚至台灣連熱錢稅都不想提,因為根本緩不濟急、不見功效,中國人行甚至考慮以升息、緊縮貨幣對抗熱錢帶來的通膨壓力。
這些動作說明各國央行再厲害,也阻擋不了美國一波又一波的印鈔熱錢,說破了,真正解救各國央行、減緩新一波通膨危機的「特效藥」,也只有「請」美國行行好、減少釋金數量,也因此能否在G20高峰會上形成共識,成了目前全世界唯一的希望。
 
從美國霸權消長看G20峰會 2010-11-11 旺報 向駿(另參本館:美善的《帝國》  《美國的霸權泡沫》 《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
 
     歐巴馬亞洲四國之旅重頭戲是11-12日在首爾召開的G20高峰會。由於峰會主題之匯率、全球金融安全網及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等都和美國霸權的消長有關,故可從國際關係上的「霸權穩定理論」來探討。
     公共財決定是否為善霸
     根據霸權穩定理論,霸權國家除需具備足以維護國際政經穩定的軍事力量外,在提供「公共財」上更需心胸開闊、眼光遠大才能成為「善霸」,否則可能成為具掠奪性的「惡霸」。
     日本外交家小和田大使認為,二次大戰後美國以提供安全、開放全球經濟、援助經濟發展和強化國際建制等公共財的方式,追求「單邊全球主義(unilateral globalism)」,但後來卻演變成只追求其本國利益的「全球單邊主義(global unilateralism)」。70年代世界能源危機發生的主因之一即在於,美國從追求絕對利益的「善霸」,演變成追求相對利益的「惡霸」。
     隨著冷戰結束與全球化發展,非傳統安全尤其是經濟安全的地位日益凸顯。據世界銀行統計,1980年代至90年代末,全球發生的金融危機共108次,其中63次發生在金融自由化的90年代,比80年代明顯增加。
     2008年爆發的金融海嘯不但終結美國金融霸權的地位,對國際貨幣體系更具強大殺傷力。針對此一危機,俄羅斯總統梅德維傑夫認為「由單一國家獨霸的時代已結束」,德國財長史坦布魯克(Peer Steinbruck)直指美國是罪魁禍首且將喪失「全球金融超強」的地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則指出,東亞國家的高儲蓄率與外匯儲備「是對掠奪性投機的被動防範」,東亞人民「對這類投機行為充滿痛恨」。當中國為「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出「大幅提升特別提款權的地位與作用」建議後,被認為是對美元霸權「開了第一槍」。
     國際公共財的提供下降
     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提供「國際公共財」的能力,呈現逐漸下降趨勢。首先,全球經貿金融制度正陷入「現狀改變者」與「既得利益者」之間的對峙,各方雖有心打破僵局,但無意主導局勢。其次,提供公共財需要承擔極大成本,但布希任內因「帝國過度擴張」導致「財政失衡」,使得美國難以扮演支撐全球公共財的角色。最後,美國在金融海嘯後所採行的自利行為,被視為停止提供全球公共財的預兆;11月2日聯準會通過的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恐將製造更大的美元泡沫。
     美國尼克森總統時代的財長康納利(John B. Connally)曾謂「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話雖沒錯,但美國的霸權地位卻可能因此拱手讓人。早在2008年初,美國華府智庫「新美國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坎納(Parag Khanna)曾在《紐約時報》題為〈再見霸權〉一文中指出,「以美國為中心的單一世界秩序可能在10年後落下帷幕……21世紀新地緣政治遊戲已經開始。」
     美國、歐盟、中國三強將於G20峰會中展現提供「公共財」的意願和能力,其國際地位的消長則將取決於提供「公共財」的多寡。
     (作者為致理技術學院拉丁美洲經貿研究中心主任)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50404894x112010111100190,00.html
 
中國 G20峰會最大贏家【經濟日報 林建山 2010.11.14
 
20國集團(G20)領袖在南韓舉行兩天高峰會後,發表《首爾宣言》,承諾避免競爭性匯率貶值,也將努力避免從事競爭性匯率低估,建立預警指標就全球經濟政策即時監控,而本屬首要議題由美國提出的經常帳戶均衡量化指標±4%的匯率管理機制,則決定交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協助制定,預計推遲到2011年上半年,才能正式提出,作進一步研商。
首爾高峰會後公報顯示,為達成世界經濟的重新均衡(re-balancing),各國同意避免匯率競貶,並拿出指導方針來解決貿易不平衡,可謂已開發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貨幣和貿易政策上各有讓步後,形成的幾項共識。
然而,中國與美國在匯率和貿易上的分歧與衝突,卻已給予這項因為對應世界經濟海嘯而架構起來的大國政策協調平台機制,蒙上了陰影。尤其是中美針鋒相對,讓有識的成員領袖擔心,中美衝突可能嚴重威脅世界經濟的重新均衡與成長復甦。
因此,高峰會一結束歐巴馬旋即發表談話,嚴詞抨擊中國壓低人民幣匯價的政策,直指人民幣被低估的事實與嚴重性,認為中國為壓低人民幣匯價,花費大筆資金干預匯市。
中國將砲口對準美國聯準會的QE2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堅認此舉已使全球金融穩定性風險大幅提高,而美國竟也不理會有關美元匯率機制缺失的政策建議,益使高峰會議面臨更嚴峻局面,貨幣強弱勢國家之間的利益衝突白熱化,「匯率戰爭」令G20成員國的合作誠意面臨考驗。
中國猛烈批評美國的貨幣政策,激起其他「貨幣必須轉強國」的憤怒反應,從而使美國為首攻擊中國所謂「不願讓人民幣大幅升值」的計畫受挫。在這樣的國際談判上,中國將『寬鬆』議題化為優勢,成功轉移可能施加於中國的批評。中國算得是第五次G20高峰會的最大贏家。
這次G20高峰會可能遺患未來的最大危險決議,是會後《首爾宣言》聲明,新興市場國家若面臨資本流入激增情況,可採取管制措施,以抑制量化寬鬆政策所推升的新興市場貨幣匯價與房地產泡沫,聲明中也呼籲各國際監管機構提出金融安全政策最佳做法的報告,包括管制資本流動的工具。此決議不啻是賦予新興市場國家管制資本流動的正當性。一些新興國家已經積極在為自己的經濟構築保護堤壩,以防制「經濟成長脫軌」。
然而,這樣的發展,不正是第一次G20倫敦峰會決議全面防制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最嚴重反動作法嗎?當所有積極推展出口振興經濟的大小國家都致力於管制資本流動的數量與價格時,勢必對未來國際貿易與投資的成長復甦,帶來極大的衝擊與挑戰。
全球性的匯率戰爭與貿易戰爭,在近期內,恐怕就會因為欠缺超國家的秩序規範與遊戲規則,而馬上要發生了。
G20首爾峰會的確已經為2011年世界貿易大戰,埋下了硝煙與火種。(作者是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亞太峰會 美中續就匯率過招 2010-11-14  中央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利用太平洋邊緣國家高峰會向中國施壓,提出中方以廉價人民幣助長出口的問題,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讓他碰了個釘子,表示將以自己的步調改革匯率制度。
     美國在昨天結束的20國集團高峰會中提議,訂定具約束力的目標以處理全球貿易失衡問題,以及遏止操縱匯率的作為,目標幾乎都是針對中國,但全都碰壁。隔了一天,這兩個經濟大國就互相表達不同看法。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21個成員的領袖今天在日本橫濱展開高峰會議,美中兩大經濟體間的緊張情勢使得會議籠罩陰影,而歐巴馬也同時呼籲各國去除貿易障礙。
     亞太國家正推動簽訂條約,將太平洋兩岸的國家結合在一起,歐巴馬對此表示支持,他說:「美國人民的安全和繁榮與亞洲的安全和繁榮密不可分。」
     不過,他也針對世界頭號出口國中國表示:「擁有龐大順差的國家務必要改變對出口的不健康依賴,並採取行動提振國內需求。」
     歐巴馬在亞太經合會的企業論壇表示:「沒有國家應該認為他們通往繁榮之路只能以對美國的出口鋪成。」
     華盛頓一直敦促北京讓人民幣升值,聲稱中國低估人民幣幣值,以取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只不過美國也被指控有樣學樣,在本月宣布注資6000億美元,讓美元的價值縮水。
     胡錦濤在同一場合演說時則堅稱,他將追求循序漸進改革匯率制度,以及致力促進自由而均衡的貿易,其他國家不應該操之過急。
     他表示:「中國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胡錦濤又說:「要求它們(新興市場)承擔超出能力和發展階段的責任和義務,不但無助於國際合作和世界經濟發展,反而將損害亞太新興市場國家發展。」
G20後 人民幣升值預期降溫 2010-11-15 中國時報
     中國在二十國集團(G20)領袖峰會反擊美國對人民幣政策的批評,並痛批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不停「印鈔」恐威脅全球金融體系穩定後,投資人紛紛減少押注人民幣升值預期。
     彭博資料顯示,1個月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R)上周五顯示,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將貶值,是9月14日來首見。3個月人民幣遠匯顯示,人民幣有望升值0.43%,是9月20日來最小升幅。一週前1個月與3個月遠匯顯示,人民幣將分別升值0.4%與1.1%。
     美國總統歐巴馬12日指出,人民幣匯價「被低估」,他預期在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後,「人民幣問題將取得進展」,而聯準會擴大向金融體系注資6千億美元的決定則招致中國、巴西與德國同聲撻伐。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13日在澳門的一場論壇上指出,中國「不支持」聯準會的貨幣寬鬆政策,因恐導致開發中國家出現「輸入型」通膨。
     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 LLC駐紐約主管Michael Movogratz指出:「中國展現了高超的伎倆,將問題由人民幣匯制轉移至聯準會的寬鬆政策。」
     11、12日於南韓首爾召開的G20峰會落幕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花旗集團(Citigroup)和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均維持人民幣今、明兩年年底預估目標。
     新加坡美國銀行新興亞洲外匯與固定收入策略部門負責人畢龍(Claudio Piron)指出:「北京不樂見全球單向押注人民幣,因此從來無意利用G20作為決定匯率的論壇。中國希望召開閉門會議以決定匯率,盼能更加審慎處理匯率問題。」
     畢龍預估,人民幣下月底以前有望升值0.6%,達6.6元人民幣兌1美元,明年有望進一步升值3.1%,上看6.4元人民幣。花旗集團估計,人民幣今年底將上看6.55,明年將達6.25價位。
     香港興業銀行新興貨幣研究部門主管Cliff Tan指出,中國於6月19日宣布棄守實行2年之久的人民幣緊釘美元匯制後,人民幣年率化後的升值幅度達7%,「此一升幅中、美雙方均可接受」。
     中國鬆綁人民幣後,上海人民幣匯價迄今升值2.9%,達6.6370元人民幣兌1美元,而無本金交割遠匯顯示,交易商預期人民幣未來一年有望升值2.8%,上看6.4835元人民幣。1個月人民幣遠匯報6.6375元人民幣。彭博資料顯示,自6月19日以來,巴西幣升值2.8%,印尼盾上揚2.2%,俄羅斯盧布則持平。
     彭博追蹤的25種貨幣中,上週僅有2種貨幣走升,人民幣是其中之一。人民幣在11日飆上6.6173元,觸及17年來高點,因中國公布數據顯示10月通膨激增4.4%,攀抵2年來高點
 
東風壓倒西風 2010-11-15 工商時報社論
 
     清朝名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八十二回寫道:「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中共故領導人毛澤東也是「紅迷」之一,他在一次分析世界形勢的會議中,引用紅樓夢的這句話,但改為:「現在世界上的形勢,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從此,中共方面酷愛以「東風壓倒西風」強調其「超英趕美」的輝煌成果,甚至連洲際飛彈都以「東風」命名。此次G20首爾會議,若從會議結束後的聯合聲明內容來看,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集團是大贏家,也使此次會議成為「東風壓倒西風」的盛會。
     其實,此次G20首爾會議未演先轟動,兩方陣營會前喊話聲勢高亢,互道對方的不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集團,指控亞洲新興國家(尤其指名中國)操控匯率;另一方面,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集團,則對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痛加撻伐,認為QE2勢將加重全球通膨,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首爾會議後的聯合聲明,若將雙方原先論點照單全錄,想必雞同鴨講,各說各話,因此會議折衝樽俎後的聯合公報,事實上顯示兩個陣營氣勢消長的情勢。
     G20首爾會議後的聯合公報(即「首爾宣言」)內容涵蓋甚廣:在最具爭議的通貨與匯率方面,重新確認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國家對於匯率合作的原則,宣言中並未點名特定國家(中國)刻意讓貨幣低估,反倒還特別提及面臨熱錢大量湧入的新興國家可以採取資本管制手段因應;在貿易方面,強調排除貿易保護主義,願意儘早完成杜哈回合談判,且在2013年之前不設置新的貿易及投資壁壘;在健全財政方面,已開發國家將樹立財政健全計畫,留意各種因素可能同時併發的經濟風險;金融監理方面,與會領導人在會議上通過了巴塞爾協議(BaselⅢ)有關資本流動性和全球大型金融機構監理的國際標準和原則,並且承諾徹底執行銀行資本監理制度和新的國際標準,努力進行改革。
     本次會議,美國與韓國在會前極力催生以量化目標解決全球經濟失衡的希望落空,G20決議留待明年處理,基本方向是設計出一套所謂的「指示性準則」,藉以偵測出龐大經濟失衡並防範金融危機的預警系統。至於最具爭議的通貨與匯率方面,事實上各國領袖對於化解歧見並未找到具體的共識,所以聯合公報在匯率議題的措辭與財長會議相同,只做成「推動一個更自由市場決定的匯率制度為目標,同時不從事貨幣競貶」的不具拘束力宣示。與會的國際組織─國際貨幣基金(IMF)一方面被賦予協助G20工作小組進行失衡評估的任務,另一方面也通過對IMF這個國際組織進行改革,主要是提高新興國家在IMF的份額比重,以強化新興國家對IMF的影響力。
     由上面的會議結果可以看出,G20這個「富國俱樂部」(雖然其中包括新興國家,但這些新興國家也都是開發中國家的富國),內部充滿各種不同的矛盾。從前G7或G10時代,完全由已開發國家制訂全球化遊戲規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此次會議的各項結論,新興國家幾乎處處都佔上風。未來全球化的遊戲規則,很可能仍將是這種兩大陣營相互較勁後的產物,從前全由已開發國家「揖讓而升,退而飲」的決策模式,將成為歷史。
     加入新興國家之後的G20,成員面對的問題大不相同:西方已開發國家從金融海嘯後迄今,經濟復甦遲緩、失業情形嚴重、財政赤字問題在其中某些國家幾乎失控。因此,在全球化遊戲規則的訂定上,對於世界貿易失衡現象,強烈主張應由長期享有貿易順差的國家以貨幣升值來改善,理由是這些國家長期操控匯率。這種論點對新興國家而言,當然聽不進去,認為已開發國家把本身長期過度消費所導致的貿易逆差,簡化為新興國家的匯率問題,乃是移轉焦點的作法。
     至於在新興國家方面,根據渣打銀行的研究報告, 2010年全球經濟成長的動力,三分之二源自新興國家,但新興國家的快速成長卻面臨熱錢大量流入,導致貨幣升值與通貨膨脹壓力接踵而至。因此在美國祭出對其本身具有一石數鳥利益,但卻以鄰為壑的QE2貨幣寬鬆政策時,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大加韃伐,其激烈反應與強烈堅持,可以從此次首爾宣言內容看出。這也顯示在制訂全球遊戲規則的舞台上,新興國家不再是跑龍套的配角,而是分庭抗禮的兩大主角之一,甚至更進一步也將參與劇本的編寫。套一句大陸流行的順口溜:「東風吹,戰鼓擂,現在誰也不怕誰」,看來「東風壓倒西風」的時代,似乎也越來越接近了。
 
從G20峰會 看G2勢力消長 2010-11-16 中國時報社論
 
     在貨幣戰爭陰影籠罩下,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十二日於南韓首都首爾閉幕,與會領袖最後發表了措辭模糊的聲明,同意將採取更市場導向的匯率制度,避免貨幣競貶與貿易保護主義,不過,具體作法與細節則延後至明年再行討論。這項流於空泛的聲明,不僅難以有效化解主要貨幣間的緊張關係並改善全球經貿失衡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美兩國勢力的消長。
     二十國集團是由全球最大的十九個經濟體加上歐盟共同組成,金融海嘯爆發之後,二十國集團領袖首度在華盛頓集會,共謀解決金融危機之道,如今G20取代了原先的G8,成為全球主要經濟論壇。金融海嘯期間,各國領袖有極高的危機意識,願意共體時艱,因此在去年的倫敦峰會達成多項具體共識,讓全球經濟避免陷入大蕭條;這次首爾峰會是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第五次領袖會議,各國邁向復甦之際,基於本位主義考量,反而較難達成具體共識。加拿大總理賀博坦言:「這次峰會並沒有解決關鍵性的問題。」
     這次中美兩國領袖就匯率議題針鋒相對,成為主要焦點。美國總統歐巴馬再次對人民幣匯率施壓,未獲得具體回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強調,將採取漸進式的匯率改革,並反批美國聯準會推出第二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實際上是讓美元走貶且引發大量熱錢湧入新興市場,他呼籲美國做為主要儲備貨幣發行經濟體應採行負責任的貨幣政策,同時考量新興經濟體的利益。此外,美國先前曾提出一項避免貨幣競貶的量化指標,擬將經常帳順差或逆差限制在GDP的四%範圍內,不過,這項議案因中國、德國反對,最後不了了之。
     歐巴馬這次為期十天的亞洲行,經貿議題是主軸,但這次從人民幣匯率議題未有交集到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雙邊談判觸礁,似乎顯示美國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逐漸減弱。《華爾街日報》指出,歐巴馬的首爾行受挫,主要因為美國經濟復甦力道薄弱且民主黨在期中選舉大敗,削弱了美國做為全球經濟龍頭的權威。《紐約時報》則指出,這次充滿妥協的《首爾宣言》,反映出中國影響力的上升。
     今年中國的經濟規模首度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她不僅是全球最大工廠,也是最大的市場。據統計,中國在去年消耗了全球近半數的煤、鋅和鋁,她所消耗的鋼鐵是歐盟、美國與日本等國加總的二倍;中國同時是全球最大汽車、手機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統計,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有五分之一來自中國的增長。金融海嘯期間,儘管美國經濟衰退,中國仍可維持一定的成長。雖然中國在現階段仍無法取代美國,但從這次二十國集團峰會中,美國在經貿議題上未能達成突破性進展,的確凸顯了中國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幾乎成為眾矢之的,削弱了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甚至連峰會主辦國南韓都表示疑慮,也成為美韓自由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共識的原因之一。向來反對資本管制的國際貨幣基金,如今轉而支持新興國家必要時可以實施資本管制。此次《首爾宣言》特別暗示,新興國家可以採取審慎的資本管制措施,以避免熱錢造成匯率的劇烈波動。這項聲明的背書,使得新興國家在對抗熱錢時,有了尚方寶劍,也顯示新興國家對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強烈不滿。
     儘管歐巴馬仍宣稱這次首爾峰會是成功的,然而,不可否認地,金融海嘯之後,美國經濟力逐漸減弱,使得歐巴馬在這次峰會中的多項談判受挫;另方面,在國際經貿議題上,中國的發言權增加,如果未能取得中國的合作,這些議題很難達成共識。從美中勢力的消長看來,沒有永遠的強權,各國彼此間有合作、有競爭,也有衝突;在合縱連橫的國際經貿體系中,要成為強權,也唯有經濟實力才是最堅強的後盾。
 
歐巴馬亞洲行受挫2010-11-16 旺報社評
 
     剛輸掉期中選舉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期待亞洲行重振聲望,鞏固領導權威。行前他曾宣稱,將在每一站批評人民幣匯率問題,也要強化與亞洲國家的關係,推動對美國有利的貿易環境。他在訪問新德里與雅加達雖然都受到熱烈的歡迎,但在韓國首爾G20峰會和日本橫濱APEC領袖會議卻踢到鐵板,讓他在國際舞台也飽嘗「跛鴨總統」的滋味。
     11月11日歐胡會中,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討論人民幣匯率問題,胡錦濤反將一軍,指出美國二次量化寬鬆可能影響新興國家利益。次日,歐巴馬再度點名中國,批評「不平等貿易」和「操縱匯率」將損害正在復甦的全球經濟,指出「擁有巨額貿易順差的國家,不能再過度仰賴出口」,各國匯率應「必須反映經濟現實」。胡錦濤讓他碰了個釘子,表示中國將以自己的步調改革匯率制度,雙方針鋒相對,打成平手。11月13日,歐巴馬在橫濱再度向中國施壓,提出中方以廉價人民幣助長出口的問題。不過,與會的各國領袖卻無法認同他的看法,他們認為,即使人民幣大幅升值也不能解決美國經濟失衡問題,卻可能把中國推向和日本相同的命運,反而將全世界經濟都拖下水。
     這兩場峰會中歐巴馬光環不再,主要原因有三。首先,這次G20峰會的主題是避免全球發生所謂的「貨幣戰爭」,APEC峰會的主題則是「區域整合」,討論如何透過具體化「亞洲太平洋自由貿易圈(FTAAP)」構想。歐巴馬未對避免「貨幣戰爭」提出具體建議,促進「區域整合」議題亦無明確成效,卻專打人民幣匯率議題,受到各國冷落,自是意料中事。
     其次,G20峰會主要出席國家非常關切「貨幣戰爭」的威脅性,目前貨幣戰爭雖然尚未發生,惟一旦爆發,各國勢必競相削弱自己的幣值來尋求競爭優勢。自從美國推出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後,與會各國領袖已將避免「競爭性貶值」的目標指向美國,而非中國。
     第三,與會各國領袖不滿美國口口聲聲指控他國操縱匯率,但是聯準會卻印製6000億美元買公債,言行矛盾。美國大量印製美鈔的主要目的有二:(1)購買公債變相讓美鈔貶值,以利美國產品出口;(2)變相貶損他國持有的美國公債與美元價值,都是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的行徑,失去領袖群倫的大國風範。
     這次APEC年會討論最多的是「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TPP 由新加坡、智利、汶萊和紐西蘭率先簽署,形成所謂的「P4」,隨後美國、澳洲、祕魯、馬來西亞、越南也相繼表態加入,成為所謂「P9」,目前正由9個國家協商中。
     APEC高峰會的聯合聲明重申推動亞太地區自由開放貿易與投資的決心,與會領袖並承諾將採取「具體行動」達成全面性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但設置時程仍不確定,只表示何時達成目標端看「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和APEC中9個成員國談判貿易協定的進展。
     歐巴馬14日首度和其他8個環太平洋國家領袖國會面,討論TPP談判相關事宜,希望在明年美國主辦APEC之前,能夠簽訂TPP。歐巴馬本來期待日本能夠表態加入,但並未如願。該協定將規範所有會員國取消關稅和貿易壁壘,目標是在2015年時達成成員國之間零關稅。
     由於TPP並未納入中國,一方面有意美國排擠中國加入,而中國加入TPP談判也有困難,北京希望避免白宮藉此協定在人民幣升值和貿易失衡議題上對中國施壓。這次APEC地主國日本已宣布延後半年再決定是否加入TPP,一方面是希望暫時平息國內強烈反對擴大貿易自由化的聲浪,另一方面也希望避免以地主國地位造成中國的不愉快。顯然,這是美、中、日三國心中的壁壘在作祟。
     因此,歐巴馬倡議擴大的TPP若能起帶頭作用,在明年具體成形,應有提振士氣的作用。消除關稅和貿易壁壘固然有利於亞太各國朝「亞太自由貿易區」的方向邁進;但亞太各國若能消除彼此心中的壁壘應有助於亞太地區的整合。
相關新聞
美報告:中共飛彈可摧毀美軍亞洲5基地
習:繁榮穩定的中國不是威脅
日GDP連4季成長 仍不及中國
中國冬季外交攻勢 圖拉歐抗美
 
亞洲行「失敗」 歐巴馬不悅【世界日報 2010.11.15
 
歐巴馬總統的亞洲之行沒有達到預期。他沒能與南韓簽成自由貿易協定,也沒能勸說其他G20國家嚴厲批評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十天的亞洲行可用「失敗」概括。但總統顯然對「失敗」感到不悅。
歐巴馬在南韓的記者會上,為亞洲行做了非同尋常的辯解。他批評媒體在側重報導各方的分歧,和他的亞洲行沒有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不是看到國際外交中的長遠結果。
尚不知道歐巴馬的煩惱究竟來自媒體,還是因為沒有實現各項預期目標,但他確實感到不快。
在被問到「外國領袖對美國經濟,和歐巴馬駕馭經濟的能力,表示出了哪些嚴重關切和擔憂,或是提出了哪些忠告」時,歐巴馬回答:「為何沒提他們的讚譽?這一點你沒有說。」
紐約時報記者向歐巴馬提問,與以前他初登國際舞台時的G20峰會相比,總統如今與其他外國領袖的關係是否不太融洽。歐巴馬沒有言辭和悅,而是尖銳地說﹕「我不記得是像你說的那樣。我記得在G20首次峰會上,諸位記者就是以今天的方式報導同樣的問題。難道你已不再記得?」
顯然,歐巴馬對把亞洲之行歸結為「失敗」感到窘迫。白宮採取了控制損失的措施,讓國家安全顧問唐尼隆為隨行記者做出解釋。
唐尼隆說,從歐巴馬亞洲行「在印度孟買的第一天,到在日本的最後一天,美國在重大目標和戰略利益上,都取得了巨大進展」。
唐尼隆認為,其他國家沒有參加批評中國的匯率政策,不是歐巴馬的失敗。他說,貨幣問題不是峰會討論的重點,「這不是核心議題,我們主要是側重G20聯合公報」。他說,公報是一個成功,因為它為未來的不平衡貿易關係,設立了預警機制。
至於美國與中國的不平衡貿易關係,唐尼隆說,雙方正在進行合作,並已取得了進展。
 
老美經濟差…都是別人錯! 【聯合報╱戴瑞明/退休大使 2010.11.16
 
最近大陸的領導人胡錦濤在南韓首爾G20的峰會上婉轉地說,請美國不要把它國內的經濟問題都歸咎於人民幣不大幅升值,但獨自決定加印六千億元美鈔,卻要其他國家來承受通貨膨脹的後果。
胡錦濤的話,使我想起一九九○年初,我擔任駐英代表時聽到的一個有關民主選舉政治的笑話。
話說一位新上任的英國保守黨籍首相,向一位不同黨派但有良好私交的卸任首相討教如何做好首相,處理重大危機。這位卸任首相沒直接說明,只交給他標示有一、二、三的三個密封的信封,告訴他遇有重大危機,可依次打開信封,那裡面有他處理危機的經驗可供參考。就任沒多久,英國發生金融危機,這位新科首相,打開第一個信封一看,上面寫著「怪前任」。又過了一年,英國發生大罷工,他又迫不及待地打開第二個信封,上面也寫著三個大字「怪媒體」。沒多久,英國發生經濟大恐慌,物價飆漲,失業人數超過兩位數,這位新任首相驚恐萬分,又想從他的前任吸取智慧,沒想到第三個信封內的小紙條上寫著:「如果你找不到責怪的對象,就是鞠躬下台的時候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但從近年來美國處理華爾街金融危機及其國內經濟問題的手法看,不都是在推責任、怪別人嗎?如果不能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哥哥」,就做個「好伙伴」吧!
其實,台灣亦曾被美政府指控操縱匯率過,這段痛苦的經驗,前駐美代表錢復先生在他的回憶錄中有詳細的敘述。一九八七年前後,美國對外貿易逆差超過一千億美元,眼見台灣外匯存底名列前茅,對美貿易有順差,美方就公開指控我國操縱匯率,並以政治談判方式施壓,要求我方允許新台幣大幅升值,減縮對美貿易順差。台灣是個小市場、小經濟體,禁不起制裁的威脅,最後不得不低頭!
 
中國出手很給力:19國這次聯合群毆美國!
 
11月12日第五屆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將在韓國首爾拉開帷幕,胡總已經在11月11日抵達韓國首爾並在當天會見了奧巴馬,表示中方已就兩國開展更大財政金融經貿合作提出建議,願繼續尋找解決經貿分析辦法,稱中方6月關于進一步推進彙率改革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但改革只能漸進式推進,希望美國盡快在放寬對華高技術産品出口限制方面采取具體行動,給予中國赴美投資企業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方對美國目前的量化寬松政策表示關注,美方有關政策應該顧及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利益。胡總很明確的告訴奧巴馬,關于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中國只會根據自己的利益進行漸進式的改革,不會按照美方的要求直接大幅升值,同時對于美聯儲最近開動印鈔機印6000億美元的行動表示關注。
此前美國白宮已經明確表示奧巴馬將在G20峰會上提出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問題,顯然這次美國將在兩個方面對中國發難:一個是人民幣費率問題,還有就是稀土問題。提出人民幣費率問題無非就是希望人民幣升值,這樣導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降,美國的對華貿易赤字下降,同時提高美國國內低端企業的競爭力。對中國的後果是什麽,簡單一句話美國金融危機了,國內經濟一片蕭條,中國持有美國的大量國債,人民幣升值就導致美元的貶值,中國的外彙儲備同樣貶值,這樣無形中就是中國爲美國的危機危機買單了。
關于稀土問題,中國占有全球30%的稀土儲量,提供了全球90%的稀土用量,顯然美國的這次針對稀土問題是非常蠻橫和無恥,自己儲存不用然後敲詐指責中國不供應稀土搞貿易保護主義,當然美國的後面還有個日本跟著,日本這次在峰會上肯定會和美國聯合就稀土問題指責中國。可是除了日本,我想沒有國家會和美國就人民幣問題和稀土問題來針對中國向中國發難。
我們注意到,11月4日胡總訪問法國,受到法國方面極高的禮遇,胡總也和薩科奇就全球金融改革,國際貨幣改革,以及國際金融監管體系的建立都交換了意見,我想從雙方達成了200億美元的經貿合同來說雙方肯定在這些方面保持了利益一致,10月9日英國首相率領史上最大規模的代表團訪問中國,經貿合作是主要的因素,英國首相明確表示要和中國發展全方面的合作關系,當然說到底無非就是英國國內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期待依靠中國的龐大市場去推動英國經濟走出困境。最近中國爲意大利和深陷危機的希臘注入重資,也通過購買政府債緩解西班牙的債務危機,很顯然,中國和歐洲一系列的經貿合作和交流已經成爲了歐洲國家擺脫經濟蕭條的巨大機遇,所以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通過自己經濟的一枝獨秀已經成功在歐洲布局加強了中歐經貿合作使世界看到中國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時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同時對世界來說中國是一個經濟機遇。
這次美國很明確兩方面針對中國:人民幣費率和稀土問題。可以肯定一點,日本肯定會跟定美國對中國發難,歐洲在這兩面肯定會保持客觀的立場以建設性的態度和中國保持互動。但是美國顯然沒有意識到,美聯儲采取的新一輪6000億美元定量寬松政策必將導致其他與會19國領導人的強烈反彈,美國啓動印鈔機狂印美鈔導致美元事實上貶值,這樣無形中導致其他國際貨幣升值讓其他國家爲美國的經濟危機買單,這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美聯儲這一舉動破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在這場危機期間苦心呵護的多邊合作精神,可以說對這次G20峰會致力國際貨幣改革無疑是當頭一棒,美國因爲其自私的表現已經成爲衆矢之的。奧巴馬很會狡辯稱:“世界需要美國經濟恢複健康,而美國經濟需要更強勁出口。”他的意思說美國經濟好,世界經濟就好,這從大方向來說沒錯,但是美國通過這種大量印制美鈔票的行爲去拉動美國經濟,這樣只能産生一個局面:美國經濟恢複健康,世界其他國家經濟病入膏肓。
這次G20的峰會的主題是“跨越危機,攜手成長”,很明確就是要同舟共濟在國際彙率、全球金融安全網、國際金融機構和發展等四大議題上達成共識讓全球經濟進入到健康有序的環境中。通過對比我們會發現,中國在金融危機中堅決扮演全球經濟負責任角色在全球布局,加強中歐經貿合作讓歐洲和世界看到中國的機遇,美國則表現出極爲不負責任的形象以最粗暴的方式讓全球爲美國經濟危機買單,可以肯定這次G20的峰會將會出現這一局面:美國在人民幣費率和稀土問題上的議題將被徹底邊緣化,其他19國將對美國最近的6000億美元定量寬松政策提出反對,或者誇張點說將會出現19國圍攻美國的局面,美國這次顯然是作繭自縛。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82311
 
歐巴馬空手而返 美保護主義抬頭【世界日報 2010.11.15
 
歐巴馬結束長達10天的亞洲之旅,已於14日下午回到華盛頓。他連日來與多國領袖分別在20國集團(G20)峰會、亞太經合會議(APEC)峰會會面,力圖推動改變貿易不平衡、逼升人民幣,同時希望和南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但這些目標全都落空,無功而返,反而美國推出的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QE2)遭受各方責難。
路透14日指出,歐巴馬空手而歸,將讓已經在中期選舉中教訓民主黨的美國選民更加不滿,而由於多名茶黨支持的議員晉身國會,未來國會保護主義情緒料將進一步抬頭。
分析說,美國推動多年的與南韓的自由貿易協定功敗垂成,是他此次亞洲行的最大敗筆。歐巴馬原指望能掃除障礙,在他訪問南韓時一錘定音,最終卻事與願違。美國商會警告,這將使美國多達34萬個工作岌岌可危,歐巴馬的壓力倍增。
國際貨幣基金(IMF)前首席經濟師約翰遜(Simon Johnson)說,參加兩場峰會,卻獲得如此糟糕的結果,對美國財務部和歐巴馬總統來說,實在難以想像。
分析人士擔心,全球爆發貿易戰的氣氛正在形成。儘管出現1930年代式的關稅壁壘可能性不大,而G20和APEC的聲明也都承諾避免貨幣競相貶值、維持開放市場和對抗保護主義,但「全球經濟」(Global Economics)首席經濟師茱莉安(Julian Jessop)說,因此認為已萬事大吉,那就大錯特錯了。一旦美國復甦持續疲弱,而中國卻在匯率問題上遲無行動,貿易戰就可能爆發。
美國新一屆國會將從明年1月起走馬上任,國會眾院前不久已經通過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法案,正等待參院通過。Econometrix資深經濟師特溫(Tony Twine)指出,由於多名茶黨成員已占據國會議席,他們不如共和黨人那樣熱中貿易,國會權力的變遷可能觸發孤立主義情緒,使美國經濟政策更偏向保護主義。
超級電腦尬速 大陸超越美國 2010-11-16 中國時報 亓樂義
     中美的總體科技實力相差懸殊,但最近有一則消息令美國不安。據國際TOP五○○組織公布全球五百大超級電腦排行顯示,中國「天河–一A」超級電腦的運算速度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美國專家指出,美國若不能急起直追,其影響不僅是經濟競爭力的問題,更攸關國家安全。
     《新華社》昨稱,「天河–一A」超級電腦升級後的實測運算速度每秒達二五七○兆次,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具備研製千兆次超級電腦的國家。此前排名第一的是,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美洲虎」超級電腦,其實測運算速度每秒達一七五○兆次。
     消息公布後,美國超級電腦的專家告訴《華爾街日報》,為美國帶來挑戰的不僅是「天河–一A」,排名第三的「星雲」超級電腦也是中國製造,而本屆入榜的中國超級電腦共有四十一台,實力僅次於美國。
     美國加州勞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副主任西蒙認為,美國若無新一代超級電腦,一些重要的科學問題非但不能解決,其影響還不只是經濟競爭力的問題,更是一個國家安全問題。外電稱,美國政府機關和企業界將採取行動,盡快恢復美國在該領域的領導地位。就像過去十年,美國為重新領先日本超級電腦所發動一場「十字軍東征」。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昨透露,美國能源部所屬的一個從事模擬核爆的實驗室,正協助起草一份雄心勃勃的「百億億次」計畫。據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負責科學技術的副主任撒迦利亞的估計,該項計畫預計八年內尚需聯邦政府四十億至五十億美元的投入,以開發必需的軟硬體技術。
     超級電腦排行榜編撰人之一、美國田納西大學電腦學教授唐加拉對《新華社》說,中國在超級電腦領域的快速發展,並未對美國的領先地位構成「威脅」,但由此可以視為「美國正在失去高性能計算技術優勢地位的一個跡象。」
     據報導,在本次超級電腦五百強的榜單中,美國囊括二七四項,排名第一;歐洲共有一二五台超級電腦入選,其中德國和法國各入選廿六台,並列歐洲第一;亞洲地區有八十四台入選,中國囊括近一半的實力。
超級電腦 核武突破的催化劑2010-11-16 中國時報 亓樂義
     多年前,記者在北京和一位核物理學家聊天,意外得知中國發展核武主要靠自製,核武是最高機密,不可能靠竊取,而其中一項關鍵技術就是引進西方的高速(超級)電腦。
     這位專家說,每個國家研製核武的程序不盡相同,有的從理論、計算到試驗,走過全部流程,有些國家不做理論,掌握數據就做了。他說,中國很早就做好中子彈的理論基礎,只缺高速電腦驗算。西方解禁後,瓶頸自然解決。(楨:解禁?拜老美對中管制科技之賜吧!)
留言(另參本館:《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中國人權》 中國崛起 《中國跨世紀綜合國力》 超級電腦大戰 民主形式萬歲  臺灣買票文化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天下民主一般黑  民主偽形 民粹亡臺 賴皮黨  暴力黨  奧步研究所  扁定罪  司法巫師 自由造假 公視怎麼了 誰的民視 三立也該倒了吧  壹淫媒  名嘴生存之道  名嘴伶牙利齒 邪者叫獸名嘴)
我所说的都是可以在谷歌上搜索到的,绝对不是炫耀,我只是想提醒台湾同胞,做个中国人,真的不丢脸,我们绝对有骄傲和自豪的本钱!
中国的超级电脑运算速度世界第一
中国的高铁速度世界第一
中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中国的外汇总量世界第一
中国的汽车销量世界第一
中国的汽车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的太空实力世界第三
中国的军事实力世界第三
中国的核武器世界第三
中国的网络技术世界第二
中国的网民世界第一
中国的奥运金牌世界第一
中国电视剧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的电影产量世界第三
中国的干线飞机最快五年后下线,仅次于波音和空客
等等,中国的优势还有很多,我就不列举了,,,总之,不要误以为大陆只是廉价劳力的世界工厂和市场,以上这些可都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高科技和软实力。希望台湾同胞能客观认识大陆的发展,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打造 中国人的复兴
中國雖有這許多第一,但是人權的記錄在多數臺灣人的眼中,確實是還有大大的改進空間。只求科技武力金牌世界第一只是虛榮,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和平文明的公民社會才是王道。
中國大陸的人權水準絕對需要提高,而絕不是所謂在台灣人眼裏才需要,我們自己也覺得需要提高。我們想法的不同,只在於是一步一步提高,還是在一天之內提高到世界第一的區別;我們想法的不同,還在於在國內經濟發展、政治人權、教育環保、國際環境等複雜的情況下,哪一件事情優先和哪一件列其次的問題。我們極其願意同台灣的人民一道來共同探討人權發展之路上遇到的利弊得失,使之發展的更順暢。我們希望大家不要拿對方的短處互相攻擊,大家都還在路上走,互相鼓勵對方發展人權才更好。我作為大陸讀者尤其希望台灣的朋友多給鼓勵而不是找大陸的人權短處加以攻擊以達自我安慰,因為台灣的人權--恕我直言也是問題多多,也需要改進。大家一起努力改善人權不是更好嗎。
臺灣的人權有何問題也請這位大陸朋友明講,因爲我實在想不出臺灣在人權方面有什麽大瑕疵。
我本來就是一個中國人-台灣出生長大,並以中國人為榮-當然有要改進.但須時間
大陸人權問題?-是歐美有陰謀放大
美國有人權嗎?為何歧視其他膚色人種/堵屠殺中東無辜百姓
法國有人權嗎?為何敢吉普賽人
印度也有人權嗎?那是天下笑話
台灣人權嗎?有錢判生/無錢判死/一些強姦犯
台灣法官怎麼判/金控與陳水扁無罪/台灣無黑心商品?別以為台灣多優秀-光看"交通""新聞"就知道台灣素質如何-台灣改進空間很大做有素質的人別被三流媒體毒害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5494x112010111600210,00.html
 
APEC閉幕 發表《橫濱願景》宣言 2010-11-15 中國時報 黃菁菁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十四日在橫濱閉幕,會後發表以《橫濱願景 茂物目標及展望》為題之領袖宣言。日本首相菅直人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次最大的成果是針對「達成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之具體可行途徑」達成共識,確信橫濱願景的實現將帶給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人類更進一步的繁榮與福祉。
     領袖宣言中指出,APEC將採取具體步驟實現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應係一全面性之自由貿易協定,並在現有的區域機制, 如「東協(ASEAN)加三(日、中、韓)」「東協加六(日、中、韓、印、紐、澳)」「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之基礎上發展。
     為達成FTAAP的目的,APEC將作為亞太自由貿易區之培育者,積極領導相關進程並提供建議。此外,APEC應持續及進一步發展其部門別倡議之工作,以對FTAAP作出貢獻,如投資、服務業、電子商務、原產地規則、標準及調和、貿易便捷化,以及環境商品及服務。
     菅直人還強調,今年的APEC首次提出全面性、多年期且具前瞻性之成長策略,涵蓋平衡性成長、包容性成長、永續成長、創新成長及安全成長,並將在二○一五年提出執行成長策略之檢視報告。
     有關APEC的未來,領袖宣言中指出,將以「社群」的概念建構APEC的未來,包括經濟整合社群、強勁社群、及安全社群。宣言中還附帶「APEC二○一○年經濟體茂物目標進展檢視報告」、「APEC領袖成長策略」及「達成FTAAP之途徑」之三份文件,並肯定今年接受茂物目標檢視的,包含我國在內的十三個經濟體在達成茂物目標方面獲得重要進展。
     台灣APEC領袖代表連戰在高峰會中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今年六月簽署後,不但使兩岸經貿合作向前邁進一大步,也有助於催化亞太區域經濟發展及整合進程。台灣位處亞太區域樞紐,樂意持續強化與APEC各經濟體經貿關係,進一步促進區域成長與繁榮,共同追求高度整合的亞太社群。
     這次是日本暌違十五年,繼大阪APEC之後,第二度舉辦APEC。明年將交棒給美國主辦,預定在夏威夷召開。
 
亞太峰會 美中續就匯率過招 2010-11-14  中央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利用太平洋邊緣國家高峰會向中國施壓,提出中方以廉價人民幣助長出口的問題,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讓他碰了個釘子,表示將以自己的步調改革匯率制度。
     美國在昨天結束的20國集團高峰會中提議,訂定具約束力的目標以處理全球貿易失衡問題,以及遏止操縱匯率的作為,目標幾乎都是針對中國,但全都碰壁。隔了一天,這兩個經濟大國就互相表達不同看法。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21個成員的領袖今天在日本橫濱展開高峰會議,美中兩大經濟體間的緊張情勢使得會議籠罩陰影,而歐巴馬也同時呼籲各國去除貿易障礙。
     亞太國家正推動簽訂條約,將太平洋兩岸的國家結合在一起,歐巴馬對此表示支持,他說:「美國人民的安全和繁榮與亞洲的安全和繁榮密不可分。」
     不過,他也針對世界頭號出口國中國表示:「擁有龐大順差的國家務必要改變對出口的不健康依賴,並採取行動提振國內需求。」
     歐巴馬在亞太經合會的企業論壇表示:「沒有國家應該認為他們通往繁榮之路只能以對美國的出口鋪成。」
     華盛頓一直敦促北京讓人民幣升值,聲稱中國低估人民幣幣值,以取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只不過美國也被指控有樣學樣,在本月宣布注資6000億美元,讓美元的價值縮水。
     胡錦濤在同一場合演說時則堅稱,他將追求循序漸進改革匯率制度,以及致力促進自由而均衡的貿易,其他國家不應該操之過急。
     他表示:「中國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胡錦濤又說:「要求它們(新興市場)承擔超出能力和發展階段的責任和義務,不但無助於國際合作和世界經濟發展,反而將損害亞太新興市場國家發展。」

關鍵22分鐘 菅胡會日中修好 2010-11-14 中國時報 黃菁菁

     今年九月釣魚台撞船事件導致日中交惡後,日中兩國領袖幾經不期而遇及飯店走廊寒暄的倉促交談後,正式的日中高峰會談在日方極力促成下,十三日終於在APEC會場的橫濱成功召開。
     日本首相菅直人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十三日下午五時廿六分,在橫濱舉行了廿二分鐘的會談,會談時間雖然短暫,但可看得出中國也有意改善關係。
     菅直人在會談中強調,「日中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關係」。胡錦濤則主動提及,想與菅直人談日中關係改善和發展問題。雙方期待這次的正式會談能為日中關係改善鋪路。雙方也同意回到推動「戰略互惠關係」之原點,致力改善中日關係。推動戰略互惠關係是兩國領袖今年六月在日中高峰會談達成的共識。
     日本外務省外務報導官佐藤悟在當晚的新聞記者會見時表示:本次會談主要有三項內容,首先中日友好符合兩國人民的基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和亞洲地區和平的需求;其次,要確實增加兩國的民間交流;最後,中日同屬G20和APEC成員,應該確實增加國際合作。
     大陸中新社報導,胡錦濤和菅直人在釣魚島問題上各自闡明了己方立場,但並無進行進一步的討論。至於會談中是否涉及了稀土及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的討論時,佐藤悟則說,今天是一次短暫會談,並沒有明確的會談成果,也沒有談及下次中日領袖會談的時機。
     胡錦濤十三日上午起分別與台灣領袖代表連戰,以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舉行會談,但卻一直沒有日中高峰會談的消息。胡錦濤下午出席APEC領袖會議時,即使跟會議主席菅直人握手或聽菅直人談話時,都一直是表情僵硬、面無笑容。
     外務省高官十三日特地走訪胡錦濤下榻的飯店協商,最後終於在APEC領袖們出席完ABAC(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會議的五點半至晚間文化活動七點開始以前的最後關頭,臨時敲定舉行「菅胡會」,讓日方吃了一顆定心丸。
 
中國取消記者會 疑與日右翼團體抗議有關 2010-11-15 旺報記者董佩琪
 
     中國大陸APEC代表團原訂14日上午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年度會議後新聞發布會,但在開始前半個小時突然宣布取消,令在場媒體錯愕,正當此時,會場所在的飯店外,卻有日本保守團體集結進行反中演說。
     中國代表團外交部及商務部相關司局官員原本預定在14日APEC領袖會議結束後,於上午11點在日本橫濱港灣喜來登飯店(Yokohama Bay Sheraton Hotel)的中國代表團新聞中心召開記者說明會。但當國際媒體紛紛抵達這個離APEC會場較遠的飯店後,新聞中心負責人卻宣布記者會臨時取消。該負責人表示,由於會議時間的安排,因此,原訂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官員,無法按原訂計畫趕到新聞中心。
     當國際媒體詢及,取消的原因是否與場外有反華示威有關時,該負責人僅重複表示,「今天因為會議日程的原因,主管代表團的官員無法按照計畫趕到新聞中心。」上個月在東京發起「包圍中國大使館」示威遊行的日本右派保守團體「奮起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14日近中午起在橫濱港灣喜來登飯店前的車站附近發起示威演說,集結近百人手持日本國旗,參與這次名為「讓亞太自由與和平。反對中國胡錦濤侵略亞洲與尖閣諸島(釣魚台)!」的演說。
     中日關係在9月發生中國漁船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艦相撞事件後,即呈緊張狀態,期間日本首相多次希望能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會談,商談改善之道,但卻因期間仍發生其他事件而不得願。一直到這次APEC領袖會議的最後一刻,雙方才終於坐下來談。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胡菅13日傍晚會面後,日方以第一時間大肆報導「日中首腦實現會談」,但是,中方則至當晚才見到新華社報導,並定調這次見面為「應約同日本首相菅直人會晤,進行了交談」,顯然比日本的「會談」低調許多。
     另據中國代表團發言人馬朝旭的書面新聞稿強調,胡菅會面有關內容應看中方的新聞稿,因為該稿「全面、準確地反映會晤的內容」。
     胡錦濤在APEC領袖會議結束後,即離開日本回國。

中日重啟東海談判需兩條件 2010-11-15 中國時報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表示,中日重啟東海油氣田談判需先營造氛圍。北京學者表示,氛圍是指在釣魚台島主權問題上,中日盡快回到以往的默契,以及修復撞船事件後遭受重創的中日國民感情。
     日本外相前原誠司與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昨天在橫濱會談,前原要求重啟東海油氣田談判,但楊潔篪回應說,重啟談判需要營造氛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中日外長會晤表明兩國對恢復關係穩定的努力,希望能夠促進發展。但在東海問題上,楊潔篪的態度顯示中國對日本政府在釣魚台島等問題的不友好態度仍有顧慮。
     金燦榮認為,楊潔篪所說的「氛圍」應包括兩方面:
     一是從政治角度而言,釣魚台島撞船事件發生後,兩國民意出現對立,政治氛圍不友好,兩國政府需要時間修復感情。
     二是今年以來,日本當局在釣魚台島問題出現抓人、扣船等事件,還就釣魚台島主權歸屬發表「錯誤言論」,多次揚言釣魚台島歸日本所有。兩國若要重啟東海談判,日本必須就釣魚台島主權爭議問題和中國達成共識。
     金燦榮認為,只有這兩方面條件具備,兩國才能重啟東海談判,否則一切問題難以進展。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唐淳風說,日本外相再次提出東海問題,實為試探中國的態度;而楊潔篪的態度謹慎,就是暗示日本盡快回到與中國原有的默契,否則一切問題難有進展。
 
外交露窘態 菅直人聲望再跌【聯合報 2010.11.16(另參本館:日本拘謹魅力 保釣再起?)
 
日本首相菅直人剛主持完在日本橫濱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高峰會,聲望不升反降,一舉跌了17個百分點,以「接近危險水域」的28.5%作收。
日本媒體批評,菅直人主持APEC會議表現一無是處,不僅神情緊張僵硬,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時還拿著小抄照本宣科,讓日本人看在眼裡很不是滋味。
反觀菅直人夫人伸子,雖然也是第一次參加峰會,但她負責招待與會各國領袖夫人,不僅表現地主應有的禮儀,還遊刃有餘地展現英語能力,介紹日本文化。
因此有媒體說,如果菅直人夫人擔任首相,讓她主持APEC峰會應比菅直人好得多;這家媒體相信未來日本會出現女首相,比現在政壇上許多缺乏男子氣概的「草食男」強得多。
日本ANN電視新聞網15日公布的民調說,日本民眾對菅直人的支持率已跌破30%大關,多數人都批評菅直人外交政策太弱。
民調說菅直人政府的支持率暴跌至28.5%,較2個月前的下滑17.3個百分點。日本的內閣支持率如果跌破30%大關,通常是很大的警訊。
民眾最不滿的是菅直人政權對釣魚台撞船問題處理過於軟弱。菅政權先逮捕了中國船長,並信誓旦旦說要將船長訴諸日本法令裁判,最後又在中國壓力下釋放。
 
連戰出席APEC 讚活路外交成就【聯合報 2010.11.12(另參本館:馬國防外交兩岸
 
前副總統連戰以領袖代表身分再度出席今年亞太經合會(APEC),他昨日形容今年是一場「承先啟後」的關鍵性會議,與會各國領袖將發表「橫濱宣言」。
APEC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明天十三日將在日本橫濱登場,連戰夫婦昨天上午從松山機場搭機飛往日本出席APEC年會,包括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等前往送機。
連戰在機場發表感言,極力推崇馬英九總統的活路外交成就,才有松山與羽田機場對飛,行程大幅縮短,也達到一日生活圈目的。
 
台灣邊緣化危機! 搶進TPP是轉機【聯合報╱特派記者李光儀 2010.11.15
 
總結這次台灣代表團在APEC的表現,雖然沒出什麼大錯,但對此次重大議題仍須謹慎面對,否則台灣將在區域經濟整合有被邊緣化的危機。
尋找成立亞太經濟自由貿易區具體的途徑是這次會議主題之一。日本提出將既有的「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與「東協加N」並列的構想,連戰和我國部長代表也都表示願研究加入TPP。
就現實層面看,從連戰到部長代表都宣布有意願加入TPP,凸顯台灣在亞太經濟自由貿易區推動的困境。綜觀此次會議,各國在論述「東協加N」時,不管是加三、加六或加九,都不曾提到「台灣」或「中華台北」。
台灣這種被邊緣化的危機,從連戰不斷在領袖會議呼籲,不管採用何種途徑整合「都應該符合區域開放主義」,就可見端倪。
東協與APEC的論壇性質不同,中共具實質影響力,且是國際政府組織;對照胡錦濤「連胡會」只承諾協商讓台灣加入「非政府組織」,卻不願對台灣加入區域整合組織表態,台灣加入東協的前景不樂觀。
一旦亞太區域整合成形,台灣又被排除,台灣可能成為大陸經濟扈從;採用尚未被中共染指的TPP模式,就顯得理所當然。
然而,TPP追求的是「百分之百零關稅」,一旦加入TPP,對台灣農民權益勢必造成極大衝擊。日本已有很大反彈聲浪。
兩岸似「融冰」,但中共對台灣的國際場合仍是鐵板一塊。這次APEC,台灣有很好的機會,以「申辦APEC年會」測試中共善意到什麼程度。
 
美主導TPP談判 不見「中」影【經濟日報 2010.11.15(楨:美韓FTA都談不成了,還主導TPP談判?)
 
歐巴馬14日首度和其他八國領袖在日本見面,討論TPP談判事宜;該協定將規範所有會員國取消關稅和貿易壁壘。不過,這個集團並不包括中國;北京當局偏好只與亞洲各國討論貿易改革,把美國除外。
與會的智利總統品尼拉(Sebastian Pinera)透露,八國領袖和歐巴馬已定下目標,希望在明年APEC夏威夷年會舉行前簽訂TPP,他說:「接著我們將進行一連串協商,先在紐西蘭辦,然後到智利。」
美國貿易代表柯克(Ron Kirk)也證實這項消息,他說:「我們將加速推動TPP談判,下次APEC聚會時再驗收結果。這項協定最終將擴大成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他說,2011年已安排五次會談。
歐巴馬剛面臨期中選舉慘敗,他在這趟亞洲之行中不斷鼓吹自由貿易的好處,他說:「每出口10億美元就能創造國內5,000個就業機會。」
白宮表示,14日會談的「與會領袖都認同,TPP是促進亞太地區經濟整合的最佳途徑。他們也重申,將在不同談判階段逐步納入其他亞太地區國家」。據了解,馬來西亞本次首度加入TPP談判,日本首相菅直人則列席為觀察員。南韓和加拿大據傳也有興趣加入。
分析師指出,要中國加入TPP談判可能會有困難,因為白宮當局可藉此協定在人民幣升值和貿易失衡等議題上對中國施壓。APEC地主國日本已宣布延後半年再決定是否加入TPP,以平息國內強烈的反對聲浪。菅直人強調日本一定會開放市場,但首先必須蒐集足夠資訊。
 
亞太經濟整合 搶TPP門票【聯合報╱蔡靜怡/台經院助理研究員2010.11.15
 
今年亞太經合會(APEC)橫濱領袖宣言第一次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納入,並將TPP定位為APEC達成「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路徑之一。而TPP能否成為到達FTAAP的中繼站之一?APEC經濟體誰能買票進站?值得觀察。
TPP為目前涵蓋太平洋兩岸的高品質自由貿易協定之一(原本成員包括智利、新加坡、紐西蘭及汶萊)。除了原本的四個成員外,參與談判的還包括美國、澳洲、秘魯及越南,其他的APEC經濟體也紛紛表達欲加入TPP的意願,例如:加、馬、菲、日、泰。倘以上13個國家皆順利參與TPP談判,代表過半數的APEC經濟體已成為TPP的簽署國及談判會員,TPP的擴大可能形成亞太地區的新經濟秩序。
或許TPP是亞太經濟整合的一帖良藥,但苦口的是接踵來的談判爭議,包括農業問題、市場進入、市場進入時程以及降稅時間表等。對許多國家而言,開放農業市場恐為其加入TPP最大阻礙(例如日本、加拿大);市場進入議題是否應採用「單一特定產品的原產地規則」或訂定「敏感產品項目的原產地規則」?市場進入以及降稅時程表如何訂定?為達成所謂「高品質」自由貿易協定,相信各欲參與TPP的國家無不擺盪在「有準備」及「有意願」之間。
美國將於明年11月APEC領袖會議期間簽署TPP。屆時可能形成以美國為核心輻射至亞太的跨海陸霸權的經貿戰略,美國將重啟亞太主義坐擁全球經貿體系掌舵權。日本菅直人首相雖已表達參與TPP意願,但礙於國內反對勢力,官方謹慎表示於明年六月完成第一階段農業改革政策才決定是否加入。
TPP是多國共同談判的自由貿易協定,我國十分關注且積極與相關國家聯繫,若能參與將可深化我國的自由化與便捷化政策。不過,面對「加入後關稅減少九成,2015年全面免除關稅」的代價,恐怕是各個欲參與TPP國家未來一年的重要任務。
參與TPP是我國加入WTO及簽署ECFA後另一次經貿大考驗,我應儘早進行參與TPP的產業分析與後續配套措施,將TPP視為我國參與亞太經濟整合的中繼站。
 
大陸糧油市場 內外資瘋搶2010-11-15 旺報(楨:投機性的忽漲忽縮啦!)
 
     隨著大陸食用油市場刮起漲價潮,大陸境內外資本積極在大陸搶蓋工廠;近日,在山東日照,就有4大糧油項目正在籌建中。這4個糧油專案全部集中在日照市經濟開發區內,分別是中儲二期、中紡二期、淩雲海大豆和昌華大豆專案。
     全球4大跨國糧商也有3家搶灘日照,其中,ADM、中糧集團、新加坡豐益國際、香港嘉銀控股興建了中糧黃海糧油工業;邦基在2005年併購了山東三維集團旗下的日照大海油脂,新組建邦基三維油脂;路易達孚與中儲糧投建了一個糧油項目。另外,世界500強企業、馬來西亞森達美集團斥資5億美元在日照建設棕櫚油專案。
     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場行情的看漲使得資本投資食用油的熱情高漲,但由於整個市場都由國際資本做莊,大陸本土企業在這場爭奪戰中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中國打噴嚏 油、金、商品重感冒2010-11-14 工商時報 記者林國賓

     全球原物料大胃王中國可能升息,上周五重創全球商品市場,各類原物料價格全面重挫,紐約指標油價從2年多高點翻跌逾3%,糖價暴挫12%,CBOT玉米與黃豆期貨摜至跌停板,連有避險光環的黃金也告不支,路透CRB商品指數單日狂洩近4%,創18個月單日最大跌幅。
     中國上周繼宣布調高銀行存款準備率後又公布通膨率飆上25個月新高,種種跡象顯示,北京當局為了平抑物價可能得再升息,投資人擔心的是,中國一旦升息,經濟成長將會降溫,屆時原物料需求勢必會減少。
     利空震央率先倒地,中國股市上周五暴跌5%,跌幅為1年多來之最,包括銅、鋅、棉花糖、橡膠、玉米與黃豆等中國商品期貨當天全都跌停。
 
哄抬中國物價的兇手 2010-11-14 01:34 工商時報 李書良
 
 中國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在於食品類比率較高。其組成大致為食品(34%)、娛樂教育文化及服務(14%)、居住(13%)、交通通訊(10%)、醫療保健(9%)、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6%)、菸酒(4%)。因此每逢公布CPI數據,財經專家就會先觀察農產品價格走勢。如2007年豬肉價格大漲,牽動當時CPI走勢。
 中國民眾很難想像,今年物價居然可以如此飛漲,且還是由許多平日根本不被人所重視的「小東西」帶動。今年伊始,大豆、黃豆率先發動攻勢,之後一發不可收拾,舉凡生薑、蒜頭、花生、雞蛋、小麥、玉米、食糖等連袂上漲,價格狂飆,逼使民眾叫苦連天,年底CPI漲勢更是蠢蠢欲動。
 以大豆為例,其漲勢帶動下游相關聯的食品、食用油不得不跟漲。例如近期深圳市所有超市的食用油均在漲價,中國知名食用油品牌「金龍魚」,價格從以前的54.6元人民幣(下同)漲至64.9元,漲幅達2成,部分大豆油漲幅甚至高達3成。
 當地人士指出,食用油上漲的主因在於國際大豆價格暴漲,中國進口大豆的均價自今年7月以來已連續3個月上漲,9月份中國進口大豆均價比7月份上漲了5.3%。
 再以近期中國食糖現貨價格來看,從2009年10月6日最低的每噸2,796.52元,到今年11月1日的每噸7,321.85元,短短1年時間,糖的現貨價格漲幅超過了160%。
 廣西的蔗糖產量佔全中國60%~70%,當地業者東亞製糖廠負責人透露,今年糖價漲幅驚人,糖廠出貨的速度都快於往年;過去每年11月份,糖廠都會開始準備生產新糖,但現在糖價高漲,糖廠都將往年庫存的陳糖賣給客戶,廣西當地幾家主要製糖廠,如今都沒有存糖了。
 如今,這股漲價風潮還吹向與民眾穿衣有關的棉花,以及能源相關的煤價。棉花漲價帶動中下游化纖與成衣價格,紡織業者估計,明年3月前後,成衣會有一波漲幅;而今年中國煤炭市場更一反常態,在煤炭的傳統淡季價格就開始走揚,其中動力煤的價格更較去年同期大漲逾20%。
 熱錢湧入 狂炒期貨價
 問題來了,按照小民大眾的想法,小小的黃豆、生薑價格都可飆漲,負責種植的農民豈不是削翻了?然而,實情並不如此簡單,這些大宗物資狂漲的利潤並沒有流向農民身上。
 中國市場專家指出,國際價格因素,以及原產地因天災而導致歉收,固然是部分農產品如大蒜、生薑、食糖、棉花價格竄高的原因之一,但除了產量、供需的因素,這些大宗物資狂漲的重要幕後黑手,那就是熱錢與銷售管道的不透明及被壟斷化。
 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杭州營業部高級分析師劉藝超表示,美國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氾濫;中國境內熱錢也從股市、房市湧入期貨市場炒作。國際國內熱錢湧入炒作期貨市場,加上市場業者與投機人士蓄意囤積,均推漲此番大宗物資的行情。
 物資上漲 農民沒賺到
 對於今年上漲的糖價,一名廣西蔗農向前往採訪的中國媒體訴苦,今年每畝種甘蔗的成本是1,100元,但種植1畝地甘蔗的收入僅1,750元。除去蔗種、化肥、人工等多項成本,他苦幹1年沒賺錢。他說,大家想像的糖價上漲蔗農就會賺大錢的情況,其實並不存在。
 「中間過程的成本消耗讓人吃驚。」上海一名做物資分銷的業者透露,以前花生作為蔬菜運輸是不用繳納過路費與過橋費的,但從今年2、3月開始,花生被列為5大糧食之一,運輸時變成要繳納過路費與過橋費,平均1噸要加30元。
 另外,中國的棉花產地在西北地區,一趟車運送到沿海地區,運送費就很嚇人。而在到達市場後,還要按交易額繳納4%場地管理費用。更重要的是,經由層層分銷傳遞,由於過程不夠透明與被壟斷化,讓有意操作價格與囤積的投機份子有了「上下其手」的空間。
 目前來看,對於今年底中國的CPI漲幅,儘管中國政府年初目標訂為3%,但市場人士均認為該防線難堅守,而農產品相關物資正是CPI失守的最大因素。但無論是經銷商還是分析師,儘管都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物價仍會持續上漲,但會漲到什麼幅度,誰都不敢說。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1114000231&cid=1208
 
(另參本館: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中國宣言(館長代胡擬) 雙率大戰  貿易保護主義   忽漲忽縮 中國崛起(二)  G2  G20 vs G7    連戰出任APEC特使)
 
救歐債大鬥法 梅克爾勝歐巴馬【聯合報2011.12.12
 
紐約時報報導,歐盟峰會9日提出歐債危機最新解決方案之際,美國與德國卻對如何處理此次危機不同調,美國力主撒錢救市、速戰速決,德國卻認為應趁此良機改善歐盟體質,美國總統歐巴馬要求撒錢刺激經濟的主張,過於短視。
歐巴馬對於自己成功處理次貸風暴,避免美國經濟崩潰十分自豪。他相信,正是由於聯準會砸錢救市,才讓全世界躲過大蕭條。
歐巴馬將歐債危機視為總統連任之路的重大威脅,因為若歐洲國家實施的撙節措施讓景氣更衰退,將拖累美國經濟。德國官員對此心知肚明,私下抱怨歐巴馬要求歐洲砸錢救市,只是為了自己明年的選舉考量。
德國將歐債危機視為改革契機:若非公債殖利率超過7%紅線,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不會被迫辭職;若非市場對歐元失去信心,多數歐盟國家不會同意國家預算受監督,遑論赤字超標將受懲。
許多德國人認為,英美兩國對於金融業的保護與推崇,正是近年來西方國家競爭力不敵東方新興國家的原因。大型銀行創造泡沫經濟,危機時又要求政府提撥巨額紓困款,卻從未締造可長可久的經濟成長;反觀德國模式卻能奏效,今年德國出口將創1.3兆歐元(約台幣52兆元)新高。
歐巴馬擔憂歐盟峰會通過德國主導的加強財政同盟方案,特地派遣財長蓋納出訪警告歐洲。
歐元區國家迫於借貸成本不斷上升,別無選擇,只好追隨德國。顯然這次梅克爾贏了。
 
英相拒新歐盟條約 副手不滿【經濟日報2011.12.12
 
雖然英國首相卡麥隆在上周布魯塞爾高峰會否決歐盟條約修訂案獲得英國多數民眾支持,但副首相克萊格(Nick Clegg)稍早的支持態度卻一百八十度轉變,說他感到「生氣」,指責卡麥隆此舉不利英國經濟利益。
克萊格的憤怒,使籌組英國聯合政府長達19個月的保守黨與勢力較小的自由民主黨陷入最嚴重的緊張關係,而一些歐洲議員此刻則把英國視為破壞協定達成「老鼠屎」(deal breaker)。
英國獨立報11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指克萊格私底下非常不爽。他擔心英國影響力減少,可能變「歐洲孤鳥」,對倫敦而言,對美國的影響力與外國投資都會變少,「使英國被孤立,這不符國家利益」。
不過英國外交大臣海格(William Hague)11日則表示,卡麥隆此舉不會使該國陷入孤立,或被歐洲邊緣化。
根據英國星期日郵報10日出爐的民調,大多數英國人認為卡麥隆否決歐盟條約修訂案是正確的抉擇,他贏得62%民眾支持,僅19%受訪者認為他做錯了。
不過歐盟廣泛認為卡麥隆動用否決權誤事,更傳出卡麥隆在歐盟峰會陷入孤立,遭法國總統沙克吉冷落。
每日郵報報導,卡麥隆在歐盟高峰會歷經一整晚煎熬後,走向沙克吉伸出右手準備握手,但心存芥蒂的沙克吉假裝沒看見,飛快轉向一旁朝他人揮手,此舉被解讀為不爽卡麥隆。遭冷落的卡麥隆只好把伸出的手拍拍沙克吉肩膀,昂著頭走過,臉上還帶點苦笑。
 
歐洲債信 穆迪下季重估 歐美股收黑【經濟日報2011.12.13 (楨:美英唯恐歐盟壯大,試圖裂解不成!再讓打手信評出擊!)
 
信評業者穆迪公司(Moody's)12日宣布,將於明年第一季重新評估歐洲國家的債信評等;標準普爾公司(S&P)並警告,歐元區化解危機的時限日漸緊迫,恐面臨降評。
穆迪以歐元區持續缺乏決定性的政策措施為由,重申將在明年第一季重新評估歐盟國家信評的決定。雖然在歐盟峰會中,26國達成協議要厲行財政紀律,短暫提振市場信心,但穆迪認為峰會幾乎沒有提出新措施,意味高負債國在公債市場將遭遇更多困境。
穆迪宣布此消息後,道瓊歐盟STOXX600指數跌逾1.5%,歐元兌美元盤中下跌1.26%至1歐元兌1.3218美元,歐洲政府債務違約擔保成本也攀升至歷來新高。
紐約黃金2月期貨最低跌3.3%至1,660.3美元,跌幅創三周來最大;紐約原油1月期貨最低跌1.85%至97.57美元。
   相關新聞
歐盟峰會達協議 歐財政聯盟成形 全球股市勁揚
壓力測試結果 歐銀需增資1,528億美元
IMF救歐債 美無意注資
英攪局 恐自食苦果
要求特權 英國搗蛋被孤立
伊爾艾朗專欄/歐洲央行踢皮球 救市沒誠意
彭博資訊/歐洲財改綁救市 當心兩頭空
名家觀點/陶冬:歐洲財政同盟 中看不中用
歐盟防長決議,集資提升軍力2011-12-1(楨:歐債危機反促使歐盟各國在國防/貨幋/財政……一體化)
 
標準普爾烏龍 誤降法國債信評級 2011-11-12 (另參本館:經濟巫師
信評公司 守門人或麻煩製造者?
歐元區經濟報告出爐 法現警訊 三A債信岌岌可危
債券殖利率飆…法國告急 芬蘭拉警報
穆迪降德10銀行信評 惠譽對美銀行業示警
歐元區15國 標普列負向觀察
歐盟反擊 抨擊信評機構是金融海嘯幫兇
觀察站/標普 捲入政治漩渦
國際降評潮…葡降至垃圾級 日法被點名
三大信評 輕放美國 看扁歐洲
避風港!美債搶手 殖利率跌破2%  2011-11-10
 
倒述
 
(楨:由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和南歐的歐豬四國聯想到布羅代爾的《地中海史》之長時段下之地中海衰退史。該書從總體觀視角出發,將地中海世界視爲一個整體加以全面考察,獨創了“長時段、中時段和短時段的曆史時間三分法”理論,並以此爲“解釋工具”來確定各種物質與非物質的因素對曆史發展的不同程度的作用。又由西方民主和文化起源地古今希臘皆衰亡於民粹暴民式民主聯想到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歐豬四國 民主形式萬歲  民粹亡臺)
 
公投紓困協議橫生枝節 希臘爆新危機2011-11-2
公投的弔詭(另參本館:公投誰不會玩)
希臘民主悲喜劇
民主的實現與侷限
流產的公投與希臘的鬧劇
西方的沒落
撙節時代 歐美福利制度面臨存亡危機
逃稅成全民運動 南歐地下經濟占兩成
貪婪時代的終結
IMF憂全球經濟陷「失落十年」
希臘要公投是否接受紓困 歐美股暴跌
被歐債拖累 明富環球破產
明富環球破產 金融業不怕
歐債危機燒 亞洲冒黑煙
陳冲領軍成立景氣對策小組
劉憶如:將衝擊訂單
希臘公投4變數 步步驚
希臘公投若否決紓困 歐元區恐解體
希臘公投震撼彈 全球經濟面臨衰退
不知好歹的希臘 禍延全球
希臘政府內鬨 公投添變數
希臘紓困 德法下通牒
希願撤公投 歐美股市翻紅 2011-11-4
政治賭徒 希臘總理這回輸了!
希臘總理下台 成立聯合政府保紓困案 明年2月大選
歐央行前副總裁 任希臘總理
希臘擠兌!領走近3%全國存款額
 
減債方案未過 義拉警報 借貸成本激增 2011/11/04
步希臘後塵? 義公債殖利率飆新高
全球急救義大利 貝老打瞌睡
預算案過關 義總理寶座仍不穩
老貝搞砸義國 連歐洲都受累
義總理支出案過關 下台聲再起
義總理允辭職 美股歐元叫好 2011-11-9
希臘之後又一人! 義總理被逼下台
老貝叱吒義政壇 一本風流帳
貝老辭職 問題還在
義殖利率飆升 歐美股重挫 2011-11-10
義大利提改革案 歐美股回穩 2011-11-11
義大利若陷倒債危機 比希臘更嚴重
殖利率飆高 沒人買公債
義國新預算過關 歐美股歡呼 2011-11-12
義、希政局趨穩 全球股漲
蒙提出任義總理 歐股先漲後跌 2011-11-15
義西公債殖利率飆 歐美股跌
義大利新內閣專業入主 撇政客舞伶(另參本館:解毒馬蕭配)
比利時同志總理上台 終結無政府2011-12-6(另參本館:比賣國為榮
無政府狀態542天 創世界紀錄 經濟問題 新內閣首務
西法公債殖利率飆升近7% 歐股跌五周來新低 2011-11-18
西大選人民黨大贏、美減赤破局 股市全趴 2011-11-22
歐債搞垮執政黨 又增西班牙
人民黨領袖拉霍伊坦言:救西班牙需要奇蹟
歐債危機 愛爾蘭也中彈
西、葡嗆撙節 軍人也上街
歐債燒到東歐 匈牙利求金援 2011-11-23
 
歐元區 明年不排除深陷衰退
歐洲經改失利 全球代價慘重
經建會副主委胡仲英:風暴不會擴及全球
歐元區工業生產下滑 跌幅兩年半最大
歐元區連環燒 Q4恐爆衰退
歐債解危 明年Q2才有望
名家觀點/歐債 不會成為雷曼第二
巴菲特:歐洲經濟 十年後更強
羅傑斯:100%會再爆金融危機
索羅斯:歐元危機 比次貸還棘手
歐元區瓦解 惡夢恐成真
遏危機 梅克爾:歐盟要更團結 2011-11-14
歧見加深…法籲ECB印鈔買債 德反對
德國減稅 感謝民眾扛起歐債
歐元區問題多 德人懷念舊貨幣馬克
出手救希臘 梅克爾:最後一次
懶惰鬼希臘欠錢 德國為何埋單?
德與希臘 恩仇難解
德國發債失利 歐元區瓦解機率升高 2011-11-28
歐債風險飆高 美股重挫 2011-11-24
雙英膠著 台股創2年新低(另參本館:2012大選)
唯恐兩岸利多泡湯 外資先落跑
政府護盤 台股守住十年線
美感恩購物季 524億業績創紀錄 美股收紅 2011-11-29
亞股領漲台股勁揚114點,量能不足反彈恐有限
六央行聯手救市 歐美股市狂飆 台股破底解危 2011-12-1
G6打強心針 西法公債熱銷
觀察站/美元及時雨 不能澆熄歐債風暴
薩夫特專欄/六大央行聯手 聲譽大於實力
觀察站/聯合干預 只是緩衝非解答
聯合筆記/六國聯軍救市真相
美失業率降至近三年最低 復甦添馬力(楨:?另參本館:歐巴馬 )
美失業率降 利多無效 美股平盤作收
台股量縮至582億 下跌至7098點 2011/12/04
 
歐洲危機 讓美國愈來愈恐慌 (楨:美英唯恐歐盟壯大,試圖裂解不成!)
歐債危機蔓延 英國央行按兵不動 2011-11-11
歐債輪誰落馬 英財相點名法國
英政府為歐元解體預做準備
英國大罷工 1日蒸發5億英鎊 2011-12-1(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穆迪警告:美減赤若變卦 將降信評
協商失敗 美被迫啟動自動減赤機制2011-11-23
美國還能領導全球經濟嗎?
 
G20峰會/未加碼援歐 美歐股跌 2011-11-5
援助歐債危機 展現中國巧實力
中國有機會成為G20峰會贏家
沙克吉求救 胡錦濤點頭 2011-10-28
沙柯吉乞援中國 法反對黨砲轟
歐洲求援 陸:將見相關部門
陸:擴大投資貿易金融合作
拔刀相助 大陸坐穩高姿態
解決歐債協議 中:積極但艱難
徹底解決歐債危機 得看美中臉色
IMF救歐債 美無意注資
救市非無條件 歐媒:窮國救富有點難
中國救歐債 金援千億美元
專家激辯 多數傾向有條件援助
EFSF 可望發行人民幣債券
陸已購EFSF債券 可能持續加碼
中國不是歐債救世主
陸前官員:中國援歐遇瓶頸
援不援歐?陸媒:取決可靠回報
歐債陸救? 眾說紛紜
商務部長:積極挺歐 胡錦濤訪奧 可能伸援歐債?
胡錦濤:歐洲可克服債務危機
人行有條件購千億美元歐債 胡錦濤:解決歐債主要靠歐洲
北京坦言 「不可能英雄救歐」
外媒諷中趁人之危
圍堵中?德反對用SDR強化EFSF
歐洲可能明年承認中市場經濟地位
陸專家:援歐難度高 中不應出手
歐債救星與失格的台灣人(另參本館:真有哈臺族?)
援歐是人民幣國際化捷徑
拯救失落10年 拉加德籲中放鬆貨幣政策
陸專家:為何要幫歐有錢人
歐債敲警鐘 亞元路迢迢
亞元誰說了算 大陸逼退日本
歐洲招商 陸企海外投資豐收
大陸錢潮湧進 歐洲焦慮拒或迎
歐債危機 歐洲央行是唯一救星
金磚五國拯救歐豬五國?
求中國注資歐洲是不是向龍叩首
歐債危機陸伸援 開政治價碼遭拒絕?
未持希義西國債 中行:不受歐債影響
大陸趁金援歐盟提3條件 遭拒 
IMF、亞銀籲中印出手救歐元區
世銀:中國不該救歐洲
林毅夫:大陸無力救歐債
金援歐洲 陸外交部強力回絕
中國促勿將經濟合作政治化
歐盟或將提前承認陸市場地位
歐元之父孟代爾:陸別借錢給歐元區
 
人民幣案美參院過 眾院挑戰大  2011-10-12中央社
 
美國聯邦參議院今天投票通過制裁中國大陸操弄人民幣的法案。由於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不傾向表決此案,除非此案成為明年總統大選的核心議題,它要在眾院過關還有得拼。
   相關新聞
日政府「干預到滿意為止」 日圓重貶 2011-11-1(楨:只准美友干預不許美敵干預!)
報復人民幣 對美國經濟不利
制裁人民幣匯率案 歐巴馬反對
美國政治風險
人幣制裁案有用?美國人都懷疑
逼升人民幣 美國如何拿捏分寸
蓋特納籲中國 速允人幣升值
人民幣法案 陸學者:兩敗俱傷
陸外交部:人民幣案損人不利己
人民幣若升值 美通膨更慘
反擊參議院 陸三大部門齊轟
人行警告 恐引發貿易戰
人民幣若遽升 陸出口剉咧等
美中匯戰可能點到為止
美匯率草案 陸商務部:不公正
中國強烈反擊:匯改以來升值近30%
中方邊罵邊承諾改革
揭穿老美假道學的面目……吵嚷不休的中國人民幣議題,說穿了就是虛偽二字。
普丁:美元壟斷是世界經濟寄生蟲
敏感期 美延後匯率報告 2011-10-15
人民幣 升值壓力緩解
「匯戰」 美、中都不想鬧大
大陸9月加碼美債113億美元達1兆1,483億美元 穩居美國最大債主
中國發動遊說 手段純熟
人幣案 陸專家:不必過度反應
人民幣升值 不受外力脅迫
溫家寶表態 不會加速升值
美通過涉匯法案 人民幣嗆貶
人民幣帝國 築長城抗美元
官方智庫:該讓人民幣走弱了
全球對沖基金做空中國
人民幣連貶3天 長期看升5字頭 2011-10-15
歐債拖累中國10月外銷減速
大陸救出口 要靠非洲拉美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預言:逆差兩年後出現 人民幣會貶
美10月貿易逆差降4% 赤字降30%
美10月貿易逆差 近10月新低 但進出口值皆告萎縮,顯示內外需求均不振。
中願進口美國產品但受限制
為亞洲四小龍代工 陸成順差替死鬼
大陸前11月順差1383.98億元 年減18.79%
中國世界貿易第1大出口國及第2大進口國 世界經濟陸貢獻超美
高盛:陸16年內取代美 成世界第一經濟體
美前商務部長:中國 將決定全球經濟成長
林毅夫預言:2030年 中國躍經濟最強國
美國國會成立的一個獨立委員會表示:人民幣10年內威脅美元地位
諾貝爾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西蒙尼‧詹森預言:人民幣 25年後取代美元
學者:人幣30年內成自由兌換貨幣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20年內 美元仍是老大
人民幣取代美元需要過三關:貿易結算貨幣;國際投資貨幣(楨:此投機性中不要);國際儲備貨幣。
熱錢月流1800億 人幣走勢看貶
市場觀點:熱錢撤離 逼人行出手
陸媒:11月人民幣貶0.5%
G20逼升人民幣 胡錦濤堅拒 2011-11-5
三年首見 人民幣連六天盤中跌停2011.12.08
陸官方表態:未操縱匯率 走勢可證明
滙豐:人民幣升值潛力 長期看好
熱錢避險 人民幣反轉走貶
有升有貶 人民幣將更市場化
中國將維持穩健貨幣政策
看匯率 夏斌:明年人民幣升壓變小
人民幣升值預期 急凍
陸港貨幣互換規模 倍增
夏斌:搶人民幣離岸 台灣不夠積極
夏斌:兩岸速簽貨幣清算機制
中美大戰 掃到美零售業巨頭沃爾瑪
流彈波及 工廠傳惡臭 可成停工早有端倪
陰謀論陸反擊蘋果 向可成開刀
外交部談沃爾瑪事件:外企不能僅靠優惠政策
削蘋果大陸推環保稅
 
中國駐世貿組織大使易小準:中國與世界實現共贏2011-12-12 新華國際(另參本館:《中國入世》)
 
入世10年,中國對世界產生的重大影響,可以從經濟、政治、法律三個方面來認識。
 經濟上,入世10年,中國成為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進出口已佔到全球進出口的十分之一。這一數字對中國、對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而言,中國出口佔世界十分之一,說明中國的外部需求有多麼大,中國GDP增長中有多麼大一塊是靠向世界市場出口拉動的。這是中國參與全球化,融入世界的最重要標志之一。對世界而言,中國進口了全球近十分之一的貨物,這證明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兩個十分之一,既反映了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也顯示了世界對中國的重要性,是一個“雙贏”的典型。
 政治上,縱觀世界近代史,我們不難發現,從1840 年至今的170多年歷史中,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曾經做到進出口佔全球十分之一——英國、美國和德國。今天,中國也做到了。而且,中國是做到這一點的唯一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實力大增,實現歷史性跨越,使中國歷經百年滄桑後,終于完成向世界經貿大國的轉變。對世界而言,中國入世10年,是中國與各國分享繁榮、實現互利共贏的10年。中國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每一個國家都或多或少從中國的參與中獲得好處。中國以大國身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實現發展目標,展示了中國說話算數、勇于擔當的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10年歷程也證明了世貿大家庭接納中國是一個正確的抉擇。這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勝利,也是現代國際關係史上一個成功的范例。
 最後,從法律上看,對內而言,中國入世10年,守諾履約,遵循國際規則和市場經濟理念,開展了大規模的法律法規清理工作,穩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符合世貿原則的法律體係。
   相關新聞
中國入世十年「與狼共舞」?
入世十年 中國的成長與反思
巴西又在WTO向人民幣發難 實為行貿易保
瞄準人民幣 WTO同意明年討論貨幣傾銷
陸入世十年 美譴責國家資本主義
VS
美媒:美應向中學習計畫經濟 
北京措辭強硬:美保護主義升級
貿易戰一觸即發 台商皮繃緊
中願進口美國產品但受限制
陸太陽能電池 遭美雙反調查
反擊「雙反」措施 陸14家太陽能廠聯合抗美
中輸歐皮鞋反傾銷案 WTO判歐盟敗訴
積極應對多層木地板相關產品雙反 陸企首次完勝
王岐山:中美經濟問題政治化 雙輸
中美太陽能「雙反」戰 恐雙輸
中對美反擊 太陽能貿易戰開打
太陽能企業:美國別傷人害己
陸製太陽能產品 恐遭美封殺 (另參本館:綠能產業(一)
美反傾銷調查 中國太陽能業黯淡
貿易戰 恐阻礙陸十二五新能源發展
形勢逆轉 陸風電業恐死一批
太陽能電池 兩岸囊括8成
過度投資 LED業不再發光發亮
電動車市場慘 比亞迪難挽頹勢
太陽能輸美雙反案 陸轟挑釁
十二五太陽能發電目標提高50%
陸遭雙反 盧明光:台廠未必得利
報復!陸醞釀提高多晶矽關稅
衝擊發酵 太陽能組件恐大漲
雙反 美、加盯上陸鋼製品
保護主義當道 佛山輸歐陶瓷少16.5%
美歐化纖原料乙二醇EG涉傾銷 大陸調查
大陸毛巾 台灣擬續課反傾銷稅(另參本館:欺中怕美
陸CPI驟降 經濟軟著陸成功 2011-11-10 工商時報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9)日公佈10月份CPI升幅為5.5%,連續第3個月下降,也創下近5個月來新低,與9月份相比,更大減0.6個百分點,是2009年2月以來的最大月度降幅。
     通貨膨脹風險驟降,被視為是大陸經濟「軟著陸」的成功象徵,也讓投資人對於政策放鬆預期普遍增強,但在外部經濟環境不穩情況下,市場普遍認為信貸政策鬆動空間有限。
   相關新聞
世銀:陸軟著陸 今年成長率9.1%
大陸經濟 林毅夫:還能高速發展20年
歐債導致原物料行情回檔
歐債 反助金磚四國抑制通膨
製造業降溫 陸11月PMI跌破50
出手救市 人行調降存準率2碼
大陸降息 最快明年初
大陸銀根鬆了 幅度將超預期
名家觀點/中國人行 發射「經濟大砲」
證券業看法:緊縮結束 陸股牛來了
銀監會主席:繼續提高直接融資
人行:民間借貸利率 4倍為限
衝著艾未未?北京嚴打非法集資(楨:啥都能扯到政治?針對溫州借貸事件啦!另參本館:中共為何反維權 )
溫總一席話 貨幣政策緊轉穩 陸港股齊攻高
通膨降溫 貸款暴衝 陸貨幣政策緊轉穩
陸財政部:新振興方案規模4兆人民幣起跳
拓內需拚轉型 消費月展決心
 
陸發動秋季外交 劍指「美帝」 2011-11-09 中時 亓樂義
     
     今年九月中旬起,中共中央九名政治局常委當中,有五位相繼出訪,近至俄羅斯和中亞,遠至歐洲,其中去俄羅斯兩次,副總理李克強甚至同時訪問南北韓,此前尚無先例。到中國訪問的有菲律賓總統和越共中央總書記等政要,此兩人均首次登陸,都談到敏感的南海問題。
     不僅如此,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近來出席廿國(G20)集團領導人峰會,溫家寶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接著胡、溫二人還將分別前往在夏威夷召開的APEC峰會,以及在印尼舉行的東協首腦等系列峰會。世界四大峰會,中共無一缺席,角色愈顯重要。      
     相關新聞
中俄攜手:反對大國主宰世界
溫家寶提點子上合組織設銀行 會員支持
溫家寶喊話 擴大本幣互換
APEC未登場 中美煙硝味濃
美力推TPP 中國不埋單
TPP議題 中方再槓上美國
APEC前嚷TPP 美爭亞太主導權
中美大戰 從APEC延燒到東協
強化亞太影響力 美駐軍北澳
歐巴馬矢言續留亞太 坦對大陸
美澳軍事合作 中嗆不適當
美菲簽宣言 南海問題齊抗中
歐巴馬:美國是太平洋強權
歐巴馬的「亞洲祭」
溫家寶公開演說籲外部勢力退出南海
雖然美國近來四處宣揚其重返亞洲計劃,瑞士媒體稱美國無力對中國展開遏制蘇聯般冷戰
東亞峰會/政經議題 美中火辣角力
歐巴馬的亞太文攻武嚇
東亞峰會/無視美反對 選緬甸當2014主席
中國外交面臨戰略調整
希拉蕊會緬甸總統 恩威並施
(楨:緬親西將重蹈利比亞?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評:挑撥中緬關系失風度
白宮毫不掩飾對中國遏制意圖 笨拙而愚蠢
緬甸改革 中國樂觀其成
中日較勁 爭相砸錢助東協
溫家寶喊話中國、東協 擴大本幣互換
會歐巴馬 溫家寶:增強人民幣浮動彈性
人民幣帝國 築長城抗美元
 
美掏不出東西給亞太國家 2011-12-05 中國時報
 
     美國要拉攏緬甸,緬甸則要利用美國,西方多數媒體似乎認為美國讓國務卿親自訪問,緬甸應該受寵若驚,事實上卻不盡然。
     緬甸人要聽其言也要觀其行,希拉蕊口口聲聲要緬甸推動民主進程,卻不提解除禁運制裁,而這是緬甸人所想望的。
     美國要在亞洲遏制中國是很明白的,但現在美國已在走下坡,不但欠中國大量國債,未來還將大幅削減國防外交預算,還能拿出什麼使東亞國家動心、使中國恐懼?
     美國刊物說:美在澳洲派駐二千五百陸戰隊,很難想像這支小部隊在什麼情況下能派上用場,它在軍事部署上無用,徒然激起中國反感,歐巴馬重申與菲律賓間近乎垂死的同盟,也可得到同類結論,三流的菲律賓軍隊在任何危機中都不是安全伙伴。
     希拉蕊去年訪問柬埔寨,鼓勵柬國勇於向中國提出關乎柬國利益的問題。但她沒有說美國將給柬國什麼東西,一年過去了,不能拉開柬中關係。這次美國想拉開緬中關係,倒是中國替美國出主意:「解除對緬制裁」,但美國能嗎?且等明年此時如何。
     美國在南海問題上不斷攪和,確實使中國疑心,但究竟產生什麼實質效果?有評論認為當今區域中等力正崛起,對大國形成有力制衡,甚至能左右、挾持大國為自己服務。究竟是美國利用南海國家?還是南海國家利用了美國?
 
TPP 擴大自由貿易圈  2011-11-14 中國時報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是二○○五年由新加坡、汶萊、智利、紐西蘭等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組成的多邊貿易協定,主要目標是因應金融海嘯衝擊,與加強亞太經濟推動擴大對外自由貿易圈。直到二○○九年美國加入才進一步擴大,先後有澳洲、秘魯、越南、馬來西亞加入,共九個經濟體。其主要討論議題,主要鎖定勞工、環境、政府採購、政府投資、智財權等領域。這次美國大張旗鼓的準備擴張TPP,讓它成為一個龐大的自由貿易組織,被認為是對大陸在亞洲勢力的挑戰。
     目前TPP區內的人口數有5億人,與ACFTA域內擁有19億人口,TPP規模還是相形遜色。不過隨著日本、墨西哥、加拿大新力軍,讓原本規模遜於ACFTA的TPP,頓時成了APEC區域內兩大自貿區。
 
新華社評論:美欲一石三鳥 2011-11-14 中國時報
 
     針對歐胡第十次會面所拋出的TPP議題,大陸官方新華社評論指出,美國積極推動開展TPP談判「意欲一石三鳥」,首先是為了提升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其次是借此制定新的國際貿易規則」,還希望「借此促進出口,挽救美國低迷的就業市場」。
     新華社指出,儘管TPP談判在一年半多時間裡已進行了9輪,但在一些敏感領域分歧大,談判進展不順,短期內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      
      相關新聞
美推TPP架空APEC?中冷淡以對
是否加入TPP 中改持開放態度
人民幣匯率 歐胡會交火過招
歐巴馬警告 陸應遵守遊戲規則
美強推TPP 與中針鋒相對
陸學者:排中 顯見美短視且矛盾
搶當亞洲一哥 TPP燃中美戰火
美國以TPP再君臨亞洲
美中邁向對峙 TPP布局掀經濟冷戰?
時殷弘:TPP能否成功得看中、日
外媒:日入TPP打亂陸東亞戰略
日相改口:TPP損國家利益 就不加入
歐巴馬:TPP明年定案
TPP明年完談目標 恐因日拖緩
受美鼓舞 加拿大入TPP談判
台灣入TPP 還有漫漫長路
我憂邊緣化 洽簽雙邊FTA突圍
馬:10年內創造條件參加TPP
選ECFA或TPP 台處在夾縫中
美韓FTA的愛恨情仇
催淚彈鬧場 韓美FTA強行過關
催生FTA 中日韓:年底完成投資條約
 
各有算計 TPP很難搞定 2011-11-15 工商時報 蕭麗君
 
     儘管美國總統歐巴馬大力宣揚TPP,然而事實上TPP已成中美政治的角力戰,加上日本政府雖支持,國內卻是強烈反彈,反映各國國情不同,對TPP的參與程度也不盡相同。凡此種種,都意味TPP要簽定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參與TPP的國家加總起來只占美國總貿易的6%,對美國經濟助益並不如外界預期。TPP議題,戰略意義大於經濟實質利益。同時,歐巴馬也期待藉此來拉抬國內人氣,以迎接明年選戰。  
 
林中斌:中國欲不動武主宰東亞2011-12-08 中央社(另參本館:中國與東協 東協加三 PLA最急需的武器 中國海軍 《國家海上利益論》《海權論》 保釣再起?)
     
     奧地利「標準報」(Der Standard)記者最近在台北專訪林中斌。今天在國際版刊出記者與林中斌的對談內容。
     針對最近美國與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緊張關係,林中斌認為,看這個問題,要考慮到4項重點。
     第一,強硬的外交經常是為了向國內交代,2012年歐巴馬總統要尋求連任,而中國領導階層也將更迭。
     第二,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鄰國,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或新加坡,都不是出於自願成為美國的盟友,而是基於自保。
     第三,美國不僅有經濟問題,政治也陷入僵局,所以,美國的軍事支出會大幅削減。也因此,可能無法維持在太平洋地區的強勢地位。
     第四,北京有一套細密的大戰略,有一部分可追溯到鄧小平。這一點常被忽略。鄧小平說過:「我們和美國人交涉立場非常強硬,但絕不會斷絕關係」。這正是北京目前的做法。它的戰略其他部分就是主宰全東亞不必用軍事手段。中國並沒有意圖超出這個範圍。
     他指出,北京打算藉由經濟、外交、心理、文化及傳媒等非軍事手段達到目的。武力則是這個戰略的支柱。中共人民解放軍的信條為:「隨時作好準備,但是儘可能不必動用。」這個觀念和一百年前美國羅斯褔總統提出的概念相似。羅斯褔的說法:「口氣要軟,不過要隨身帶根大棒,這樣就萬無一失。」     
     關於美國遏阻中國的戰略能否收效的問題,林中斌的看法是:就長期來看,未必有效;然而,仍是可以運用的手段,在未來的談判桌上可以挫大陸的銳氣。
     他強調不能錯誤地低估美國。當下的美國不同於以往,已有能力自省和自我批評。這一點也挽救了美國。雖然可能不再是第一大國,卻仍然是一個被信賴的外交強權。
     解讀一些中國軍事將領的武嚇作勢,林中斌說,中國軍方將領有分工,有些負責對外武嚇,有些負責策劃。一些常耀武揚威的將領,從一星升到兩星軍階後,立即封口。
     根據他的分析,中國解放軍早已是被拔了利齒的老虎。當年鄧小平僅晉升17位三星上將,江澤民時期卻有79位。被封官削權的將領們對內張口無牙,只能對外舞爪。
     他同意「標準報」記者的看法:中國海軍在太平洋實施演習是對外武嚇。不過,他也提醒,在中國的戰略傳統,關鍵在於不讓對手看清虛實,並非威懾。西方國家會盡可能展現自己的實力。對中國而言,卻無此必要。他特別引述中國古代哲人老子所言:「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分析稱中國有多種戰術組合應對駐澳美軍 2011-11-25環球時報
 
美國軍事專家拉裏?沃策爾這樣表述:澳大利亞北部確實遠離中國,不過具有較高機動性的海軍陸戰隊,仍可輕易鉗制中國的動作。此外,中國軍隊最近加強部署中程彈道導彈,而澳大利亞不同于沖繩,不在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內,這在戰術上是一大優勢。
但中國的武器庫中遠不止有中程彈道導彈和洲際導彈。中國的核潛艇具有全球巡航能力,中國航母的發展,不久也會讓沃策爾的自信變得不可靠。此外,中國還有足夠多的戰術組合,可以讓入侵者的出發地不落到打擊範圍之外。和武器平臺比起來,更重要的是中國維護自身安全利益的決心,讓中國人民和軍隊只挨打,還不了手,是不可想象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1-25/1106675030.html
 
中美太平洋大博弈【經濟日報社論2011.11.15
 
首先,必須觀察進入新世紀這十年來,全球戰略形勢的變化,要言之,兩個大趨勢:美消與中長。從2001年遭911恐怖襲擊後立即發動反恐戰爭開始,美國先後陷入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泥淖,元氣大傷,國際形勢受損;又繼之以世紀金融海嘯,有點焦頭爛額。另外一頭,中國埋頭搞經濟,GDP的全球排名上升到僅次於美國,外匯存底全球第一,中國與東協十國的自由貿易區也正式啟動,而美國在亞洲則疏於經營,與東協、日本、韓國關係有點鬆動;也正是在這段期間,中國成了全球最大債權國,美國則是全球最大債務國。這即是「美消中長」。
被《時代周刊》稱為美國「地獄十年」告一段落之際,正是歐巴馬總統上台之時。歐巴馬一上台,即進行全球戰略大調整,三個重點:(1)戰略退卻,自阿富汗及伊拉克撤軍;(2)戰略統戰,積極全面改善與矛盾國家如俄羅斯、古巴、緬甸、委內瑞拉等的關係。所有這一切,似乎都在為了(3)戰略進取,即針對中國進行的全面戰略部署做準備。也就在這個時候,歐巴馬說出了「我要做太平洋總統」、「我不接受美國成為世界老二」的話。一個所謂的「重返亞洲」、劍指中國的大戰略隱然成形。
希拉蕊指出,建立「跨太平洋體系」涉及六個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強與盟友關係、深化與強權間工作關係、緊密與地區多邊機構關係、擴大貿易和投資、廣泛的軍事存在,及提升民主和人權。這些工作中,民主、人權、軍事存在等,都有明顯的「項莊舞劍」意涵。(楨:越南等有民主、人權?)
與這一套「跨太平洋體系」的理論架構配套,是一系列具體的行動,包括(1)TPP的經貿外交戰略;(2)即將舉行、美國總統首次出席的東協加美國高峰會(ASEAN+A),這個高峰會將把中國極力避免國際化的南海問題正式列入議程;(3)一個已浮現輪廓、欲隱又現的美、日、澳、印四國間的「亞洲版北約」。看來美國的「重返亞洲」,從戰略思慮到行動部署,邏輯井然,動作確實。中國大陸似乎是落於後手了。
在理論上,中國大陸的訴求是和平與和諧,似略失之於抽象;但中國主張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大方向是正確的,關鍵在於「新秩序」的內涵是什麼?如何建立?撇開理論不談,中國大陸在實際行動上還是相當積極的,除了與東協「10加1」的自貿區已正式啟動外,中國與中亞及俄羅斯的「上海合作組織」也極可能從安全及反恐領域延伸到經貿與金融,中國與日、韓也將展開雙邊的自貿區協商;當然,兩岸四地之間的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協議)與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也在運作之中;甚至原本很抽象的「金磚五國」概念,最近也開始針對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展開討論。
總體看來,美國與中國正在亞洲及太平洋這個大棋盤上展開世紀大博弈,目前大棋盤上正在交手的領域有經貿、軍事、價值(民主與人權)、金融(人民幣)等,有的平分秋色,有的互見優劣。
 
德班大會落幕 取得四項協議 2011-12-12 旺報(另參本館:氣候峰會
 
     歷經兩周馬拉松式磋商,最後加碼數十小時衝刺「延長賽」,《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17次締約國南非大會終於達成《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2013年執行,綠色氣候基金啟動,成立工作小組負責2020年後減碳安排等四項協議成果。
     陸支持印度責任區別
     爭議甚大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將從2013年起執行,明年5月1日前提交減碳承諾;成立「德班增強行動平台特設工作組」,負責2020年後減碳的具體安排。
    歐盟這項提議引發大陸和印度強烈不滿,印度環境部長那塔阿拉賈(Jayanthi Natarajan)說,印度不會因各方聲浪就不顧貧、富國責任分擔原則,不會因任何形式的威脅或恫嚇就退縮;大陸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表態支持印度,應落實「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新華社報導,這次德班會議達成決議如此困難重重,主要是已開發國家如美、日、加拿大等國不考慮第二承諾期的減碳指標,對《議定書》也抱持消極態度,美、加甚至不願簽署。歐盟雖然相對積極,卻額外要求大會敲定「路線圖」,在2015年制定具法律約束力的減碳框架,在2020年生效。
     陸籲開發國拿出誠意
     大會觀察員分析,美歐態度迥異,是因為美國不願為減碳犧牲利益,歐盟卻試圖用減碳和成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獲取利益。大陸代表團在會後指出,這次未能全部完成談判,最主要是因為已開發國家對減碳及提供開發中國家資金、技術轉移的政治意願不足所致。
 
綠色科技賽 中國領先【經濟日報2011.12.12
 
中國已在綠色科技競賽中跑在前端,其成果最終可能比年年召開、卻仍無法有效因應氣候變化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更能拯救地球。
雖然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但同時加速投資綠色科技。
率歐洲議會代表團前往南非德班與會的議員萊恩(Jo Leinen)表示:「世界有場非正式的綠色科技競賽,由中國領頭,可能比正式協議取得更成功的結果。」
美國皮尤環境組織表示,中國去年投資低碳能源技術達540億美元,高於美國的340億美元。
由於中國有提供13億人口食物、燃料與水的迫切需求,因此比他國更知道抑制全球暖化的能源型式價值,因為全球暖化已國內大片土地沙漠化。
 
爭議不斷 歐盟和基礎四國槓上 2011-12-12旺報
 
     這次德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從9日一路延長到11日清晨,才得以有協商成果,主要是受到歐盟和大陸、印度等開發中國家意見分歧所致,直到11日清晨才完成協商。
     歐盟在大會中突然提出「路線圖」,並提出2018年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碳框架,並將《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等其他議題與此掛勾,小島國也附和歐盟立場。
     大陸和印度則強調,不能忘記公平原則,應落實「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印度環境部長那塔阿拉賈(Jayanthi Natarajan)強烈反對並激動反駁:「公平在哪裡?」大陸代表團團長、大陸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也表態支持印度,並質問已開發國家應給發展中國家資金和技術支援,「快20年了,你們做到了嗎?」
     9日下午,美國、大陸、巴西等國家都取消記者會,外界傳出,歐盟連合小島國、中南美洲國家形成小集團,向他國施壓。
     9日晚間被稱為「基礎四國」的大陸、印度、南非和巴西舉行最後磋商,印度當場表態支持大陸,南非和巴西也都認為磋商順利,當場粉碎9日上午歐盟記者會傳出「四國分裂」說法。
     德班大會期間,不斷傳出「基礎四國」已分裂的說法,某些成員倒向已開發國家,新華社報導,解振華還對此澄清:「我們每天要碰頭三、四次,每個重大表態都經過協商。」
     新華社昨天報導,德班大會最後是在「基礎四國」團結一致,對發展中國家最關切的問題同聲同氣,才使得德班取得「里程碑」成果。
 
減碳政治角力 開發中國家低頭【聯合報2011.12.12
 
一九九七年的京都議定書將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區隔開來,開發中國家不需受到減少碳排放的約束。德班會議的最大成就,是說服印度和大陸未來接受法律約束,雖將雙軌制再保留幾年,但許多國家希望在二○二○年京都議定書下一階段屆滿時,完全打破雙軌制。
 
應對氣候變遷 誰是阻礙合作的壞蛋?2011.12.12
【聯合報╱鄭方婷/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候選人(南非德班)】
 
會議本應於九日結束,在歐美等傳統大國與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之間政治衝突劇烈之背景下,延長兩天,號稱有史以來最長的締約國會議。
對於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美國與歐盟有著極大的根本差異。美國基於其國內產業界與議會的不支持,自京都議定書之後,就主張建立一個不設定強制性減排年限、目標,但要求所有主要排放國提出自主性減排目標,並接受國際與國內的測量、報告與證明,以確保自主性目標獲得落實。美國在本次會議的最大目標,就是具體實施去年坎昆會議達成的幾點重要成果。
相對的,歐盟主張應該設定一套路線圖,提出於二○一五年完成協商,至二○二○年為止成立包含主要排放國接受具有法律約束效力的國際合作方案。同時歐盟宣布,即便日本、加拿大與俄羅斯不繼續參與京都議定書減排承諾,仍舊承諾第二約定期,至二○二○年從一九九○年基礎上削減百分之廿至卅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歐盟的主張受到絕大部分發展中與最貧窮國家的歡迎,在歐盟強力遊說下,隨著中國暗示可以考慮在二○二○年以後接受法律約束後,巴西與南非也表示可以接受。美國對於歐洲提出的路線圖是否成立並不重視,也不支持建立具有法律約束效力的議定書,美歐雙方差距甚大,難以相互讓步。最後在中國、印度等國的讓步之下,歐盟的主張獲得採納。
對於歐盟而言,削減百分之廿至卅的排放量並非難事,而且歐洲的減排對於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也很有限,但是歐盟在國際談判中對於先進國家的減排行動積極主張,的確獲得廣大的開發中國家的歡迎。
相形之下,美、日、澳、紐、加等國被型塑為阻礙國際合作發展的壞蛋,苦思如何爭取中、印等主要排放國的支持。氣候變遷的國際政治當中,重要的是如何擴大支持力量;在歐盟獲得中國等主要發展大國的支持下,美日等國顯得孤立。若美日選擇繼續參與氣候變遷國際談判,勢必得與歐盟取得妥協。
 
新減碳承諾 我將自願遵守【聯合報2011.12.12
南非德班氣候大會達成減碳承諾,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新減碳承諾應會變得更「嚴格」,台灣屆時也將自願遵守;且若各國減碳達共識,彼此之間應會建立「碳關稅」制度,作為履行減碳承諾的約束機制,台灣外銷產品必定面臨製程減碳的壓力。
 
另參本館:歐豬四國 《歐洲新霸權》 《歐洲共同市場》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中國大戰略 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宣言(館長代胡擬) 雙率大戰  貿易保護主義  美中互為人質? 全球股災 美該為股災道歉? 臺股  股市的貪瞋癡  連戰出任APEC特使  G2  G20 vs G7  美國價值2 歐盟向俄求援? 姓資姓社 經濟巫師  忽漲忽縮 全球糧荒 東協加三  中國崛起(二)
 

 

台長: 阿楨
人氣(4,027) | 回應(8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時評國際 |
此分類下一篇:二馬二監聽二後果
此分類上一篇:波灣經濟

顯示全部86則回應

圖博館
歐洲的話,我們可以說說斯拉夫人,斯拉夫分三塊:西斯拉夫、東斯拉夫,南斯拉夫,西斯拉夫的代表是波蘭,東斯拉夫代表俄羅斯,他們之間是相互仇恨,特別是波蘭對俄國的仇恨,大家應該都看過布羅津斯基的書《大棋局》,因為他是波蘭人,他是知道這個民族感情的,他在書中說波蘭人對俄國人的仇恨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不需要教育的。東斯拉夫是三兄弟,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現在你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仇恨有多大。所以我的結論是這樣,我們跟正常人類比,都比他們團結。
  另外,日本人在過去100年侵略中國,其實是有點心理障礙的,其實它心裡清楚中國是它的文化“養母”。如果大家有興趣到日本旅遊,別光買東西,別光花12000人民幣買一個馬桶蓋,結果到頭來卻發現杭州郊區生產的,這太蠢了,這是標準的現代蠢貨,小清新吶。大家可以去上野公園旁邊看一下日本國家歷史博物館,你會發現日本從古墳時代進入王朝是702年,很晚的,在八世紀才從部落進入王朝,是很年輕的一個民族。它接受的東西就是五經博士,從朝鮮半島傳過去的,它的文化是從學儒家開始的,然後再加上漢傳佛教,又叫大乘佛教。中國是它的文化養母,日本現代化以後上來就打我們,他為了說服自己,也為了震懾中國人,就要羞辱我們,把我們說得特別不堪,好給他自己找一個安慰。
  其實日本今天已經開始面臨困難了,因為日本擁有技術優勢的前提是中國人愚蠢地拒絕學習,只要中國人開始學習,在技術上趕上他只是個時間問題。技術優勢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廣義的知識優勢的一部分,包括狹義的知識、技術、制度,而這些通過學習過程完全是可以彌補的。隨著中國現在認真地開始搞工業化,在一步一步改善,我們現在有幾個東西已經趕上日本了,然後他們反而陷入了困惑之中,現在跟日本談兩個事他們是無法理解的。
  第一件事,他們原來覺得索尼是最偉大的電子帝國,應該是unbeatable,不可戰勝的,但現在他們自己會說“where is Sony?”,索尼還在,不過已經成為我們華為的打工仔了,是配件供給商。
  再一件事就是日本的高鐵叫新幹線,他們覺得我獨步天下,我的高鐵誰也不可戰勝,現在他們清楚地知道中國高鐵比他們好。世界上三大高鐵系統法國、日本、中國,我們是最好的。日本新幹線最高時速246公里,法國272公里,在中國時速不到300公里都不好意思叫高鐵,我們那叫動車。所以按照中國的標準,日本是沒有高鐵的,你246的時速怎麼好意思叫高鐵呢?
2017-08-02 09:52:44
圖博館
日本還有一個的特殊心理,就是他對我們有非常深刻的犯罪感,他絕對知道現在是對不起我們的。從甲午戰爭到全面侵華,對中國的侵略特別殘酷,它害怕我們有強大的報復感,它有點像那個販毒分子,犯罪分子被抓後可能獲死罪,遇到警察是要激烈反抗的,但是假如犯個小事被抓,警察來了可能就很老實。日本自己覺得他其實是犯了死罪,特別嚴重。中國屬於大國里面特別好的國家,日本認個錯其實就過去了,但他就是不認錯,所以中日關係未來一定是很麻煩。
  中印關係以後肯定也是很麻煩,因為有邊界衝突,這是很現實的問題。然後在客觀上,我們又是同時崛起,處於戰略競爭態勢。
  2.世界在走向兩超多強
第二個大趨勢是世界在走向兩超多強。不會像美國希望的那樣,永遠保持一超多強,也不是像我們以前推薦的“多極化”,它是兩超多強,不是設計它走出來的。在中國保持國內政治穩定的情況之下,我們的經濟發展比大多數國家還是要快,在此基礎上,我們綜合國力會穩步提高的。因此我估計未來十年中國和其他大國應該是會拉開距離的。中國經濟發展有一個訣竅,就是我們是雙輪驅動、雙引擎,一個是市場,有一些中國人天生就擅長搞市場,他們是天生的企業家,特別是江浙一帶。我祖籍是浙江的,我有四個堂兄,每個人都比我有錢。中國這個民族具有企業家天賦,給他市場經濟他就可以玩得轉,珠三角也有一批這樣的企業家。
  另外,中國地方政府每一個黨委書記其實都是CEO,整天想著怎麼招商引資。這兩年,地方政府這個輪子稍微熄了一下火,但是十九大之後肯定會重新啟動,我們會回到雙輪驅動,我們的經濟會更快一些。美國是單輪驅動,只有市場,它玩市場玩的非常好。未來麻煩比較大的是俄羅斯,它就不知道怎麼玩市場經濟,它天生應該玩計劃經濟,但計劃經濟這個條件它也沒有了,計劃經濟必須有強大的那個中央委員會,強大的紀委,強大的國營企業,現在都沒了。所以他現在主要靠賣資源,俄羅斯去年51%的財政依靠石油,出口的81%靠石油,整個國家已經掉到資源陷阱裡面去了,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人在經濟上不是很看得起俄羅斯,有媒體把俄羅斯叫做擁有核武器的沙特阿拉伯。
2017-08-02 09:53:26
圖博館
總之,世界格局從一超多強走向兩超多強,這是一個判斷,然後再講具體一點呢,就是世界治理的主要平台以後將是G20,G7還會存在,但它的作用性是會下降的。還有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強大,由中國推動的一些新的國際機制將會更為重要。比如說亞投行、金磚銀行、亞信會議、上合組織。還有一個傳言,就是77國集團下面有一個南南合作銀行,也快有60年了,然後不死不活,他們急需有效的領導,中國可能會琢磨著要把這個給改造改造。
另外,有些倡議,像“一帶一路”,還有一些理念,如“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夥伴網絡”,日後的影響也會變大。
  3.中等強國作用更加突出
第三個趨勢是未來十年,我們對有些中等強國要給予更高的重視,因為他們發揮的作用會更大。在我心目中,未來特別要重視的四個中等強國有越南、印尼、伊朗、土耳其。為什麼呢?
  越南的工業化應該會搞得不錯,我去過兩次越南,特別是到胡志明市(以前叫西貢),晚上3點鐘,像中午一樣的,熱鬧得不得。它是具備工業化能力的,而且它人口9000多萬,很快要過一個億了,人口基數在那裡,工業能力也具備。前幾天國際奧數成績出來了,韓國第一,中國第二,越南第三,我覺得越南還是挺厲害的一個國家,然後外交策略也非常棒,值得重視。
  還有印尼,印尼人口龐大,所在位置也很重要,隨著中國崛起、印度崛起,它在這兩個大國周邊,這種外溢效應,它可以受益的。美國的戰略中心又到這裡來了,以後非常有影響的三大國都在這了,他可以藉這個力,本身人口多,資源環境不錯,地區條件也不錯,大家都會去拉印尼,它的外部環境也是左右逢源的,所以印尼還是很有希望的。但印尼的內部問題要比別人大,越南共產黨領導時它就土改了,之後對國家的工業化也有好處。
  土改是一個國家現代化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很多東南亞國家、非洲國家、拉美國家的現代化障礙首先就在這裡,沒有土改,財富不平均。這個國家有富人,但他那個錢都拿到國際市場,交給美國的對沖基金,去賺超額利潤了,他不投在國內,這個國家有錢,但錢不歸國家管,富人會變得更富,可是整個國家是窮的,現代化也就沒有資金了。好不容易引進外資,能夠搞一點工業,因為大家都窮,所以沒有市場,於是只能惡性循環。但是在土改之後財富分配比較平均,社會本身是有財富的,這樣工業化就有條件了。
2017-08-02 09:54:09
圖博館
還有伊朗。首先伊朗的文明悠久,我們常說中華5000年,其實是包括很多神話的,實際上也就將近4000年,但伊朗可是實實在在的5000年(?)文化底蘊非常棒。這個民族的人口也不少,國土160多萬平方公里,也不小,應該講它在穆斯林世界裡面,屬於難得的有自己工業的國家。伊朗現在整體的態勢還可以,坦率講,伊朗的崛起我覺得第一功臣是美國,第二才是它自己。
  其實有一段時間伊朗很難受,79年綠色革命以後,它很可憐的,因為扣了美國人質,整個西方壓它,遜尼派世界壓它,在西方和沙特共同支持之下,薩達姆去打他,兩伊戰爭打了8年半,伊朗死了460多萬人,很慘,軍事上被人打,政治上被孤立,經濟上也很困難,因為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西方人去工業化,然後石油價格下降,伊朗就是靠石油,所以在很長時間上經濟上很困難。
  但是進入本世紀,在美國人幫助之下,它現在是鹹魚翻身,活過來了,比如說美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的宿敵薩達姆幹掉了。美國在伊拉克搞民主,而伊拉克60%人口是什葉派,這樣伊朗支持的什葉派就可以了,所以現在伊朗實際上是可以掌控伊拉克格局的,繼而連上了敘利亞,敘利亞政府也是什葉派,進而聯繫上了同屬什葉派的真主黨,之前伊朗很可憐就躲在波斯灣,現在跑到地中海去了。伊朗在安全上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外交上也出現改變了,還有這些年石油價格上漲,它的經濟也活過來了,所以伊朗現在比十年前位置要好很多,未來依然看好。為什麼以色列特別怕它呢?因為它以後很可能是在穆斯林世界唯一一個對以色列有確實威脅的國家,其他還真沒有這個能力。因為以色列特別怕它,美國受以色列影響,現在要整它。但無論怎麼垮,伊朗還是會做一股獨立的中東力量,並發揮作用。
  最後就是土耳其,埃爾多安很有抱負,他想推行新奧斯曼主義,會給中東帶來很多變數。
巴西我剛才講體量是大國,但是它的作用就是個中等強國。其他值得重視的中等強國在我們周邊的有韓國、緬甸、哈薩克斯坦,在美洲有墨西哥、阿根廷都算比較重要的,再然後就是埃及、以色列。但是,最值得重視的是我前面列的這四家:越南、印尼、伊朗和土耳其。
2017-08-02 09:54:51
圖博館
4.區域會更加分化
第四大趨勢是區域會更加分化,未來十年我推算北美和澳洲從國際關係角度來講,會非常穩定。然後歐洲和中東亞,就是我們所在的地方,應該算次穩定,雖然這兩個地方矛盾都很多,但是因為我們管理能力比較強,所以大概也能夠穩定。未來的中東肯定要比過去十年更亂,什葉派、遜尼兩派會打得更厲害,還有一個新變數就是庫爾德人,以及土耳其、伊朗會更活躍。
  非洲我認為可能會向好,情況會比過去十年好。當然,非洲還不具備在經濟上自我發展,在安全上自我控制的能力,它需要國際社會的幫助。原來幫了也沒用,現在幫忙會有點效果。非洲跟中東的未來發展有點相反,中東會更差,非洲會相對較好。而且坦率來講,非洲相對較好,中國的貢獻肯定是第一位,中國真的給非洲帶去了工業化。現在大家去埃塞俄比亞看看,那簡直就像一個中國,到處都是工地、吊車,然後牌子都是兩個,上面是中文,下面是當地文字。
  然後中亞有內部的權力交接問題,比如說哈薩克斯坦的總統當了20年,他年紀有點大了,以後存在權力交接問題。拉美內部政局始終不穩定,但是坦率講它們的外溢效應不是很大,就是他們那裡出了事兒,好像大家也不太關心。
  南亞地區未來的情況我還看不太清楚,這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印度,印度能不能把它這個增長勢頭保持下去,是不是能慎重的使用自己的力量,我現在還沒有把握,但我認為印度以後還是有困難的。印度最大的困難還是社會需要改革。印度的經濟現在還可以,現在國際資本特別看好它,它實際上接受的外資跟我們已經很接近了,我們一千多億美元吧,他也差不多一千億美元了,但是一千億美元對它的作用很大,因為它的GDP2.2萬億美元,咱們是11.2萬億,我們是它的五倍多一點。附帶講一句,我算過去年咱們上海、浙江、江蘇這三塊GDP是2.4萬億美元,比印度還多2000億,排第六位,還在印度前面。
  印度最大的問題,是它的政治結構是現代的,但整個社會結構還是前現代社會結構,我覺得這是它真正的問題,它需要社會改造、土地改革,這個實際上是很難的,這些困難它能不能克服我也不知道。
2017-08-02 09:55:35
圖博館
順便給大家破解一下網上的一個比較普遍的一種共識,現在我們的網站還有西方整個輿論特別看好印度,覺得印度很有希望。但是請大家去歸納一下,你會發現所有看好印度,甚至迷上印度,迷上印度的人就可以叫“印吹”,這些人實際上都是心理有點毛病的。“印吹”有三個觀點,第一就是印度有英語,這樣利於國際化;第二印度民主了,政治穩定;第三印度人口比我們年輕。但是,實際上這三大理由都是可以質疑的,英語對於學習外國經驗是有好處的,但作為一種工具,也沒有那麼重要,我們搞國際關係的朋友都知道日本人英語是不好的,連日本人自己都說必須動手術才能標準發音,這是是天生的。
  國際關係上有一個真的事件,百年前巴黎和會,咱們國家的發言人是著名外交家顧維鈞,他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法學雙碩士,那個時候碩士是不得了的,他本人風度翩翩,英語也好,上面講完,全場掌聲。然後他完了,是日本代表講,講完以後沒有任何掌聲,因為大家聽不懂,然後會議主持人是美國人,美國人還比較nice,跟日本代表握手說“哇,你的日文講得非常像英文啊”,日本人心裡想“其實老子說的就是英文”,這是真實的事情,所以日本人語言不太好,但是日本的現代化搞得很好,並沒有影響它的現代化。
  還有一個反例,津巴布韋屬於英聯邦53個成員之一,受英國統治,基本上是全民講英文,因為當地土著語言太落後了,無法適合現代生活。而在印度天天講英文的也就是一億多人,比例很低的,大部​​分印度人就是一半是講印地語,一半講其他語言。大家知道盧比上有15種語言,都是官方語言的,都是有人講的。
津巴布韋基本上全部講英文,可是大家知道津巴布韋創造了經濟史的奇蹟,就是它的通貨膨脹世界第一,它們現在已經沒有津元了,現在是用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作為國家貨幣,它廢掉津元的那一刻你知道通貨膨脹到什麼程度嗎?一美元等於3000萬億津元,我覺得這是人類的巔峰。所以你看津巴布韋英文好,它搞得不行;而日本英文不好,搞的還可以,英語不是一個絕對變量,這個影響因素可以排除。
2017-08-02 09:56:11
圖博館
還有一個“印吹”論調喜歡說印度民主。其實你看英國的歷史,現代民主這麼來的,古代它有貴族,但它沒有民主,民主是現代的,英國先是工業化,人口往一塊匯聚,以前生產都是一家一戶,就在自己的院子裡邊,英文叫courtyard,爺爺帶著兒子孫子一塊做東西,後來才有factory,因為有大機器,出現勞動密集,然後就有了城市化,人類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喜歡搞民主。因為大家脫離了鄉村,平時的人生保護就很弱,然後就會有民主化要求。一開始民主化沒規矩亂來,誰人多就欺負誰,你欺負別人,所以英國的現代民主是工業化、城市化的產物,而不是前提。
  印度是反過來的,印度被英國殖民,是從外來移植來的現代民主和法治,但它的工業化、城市化還在進行中,然後就導致民主化其實對於它的工業化、城市化構成阻礙。
  “印吹”們真正拿得出手的是第三個說法:印度以後人口會比我們多。印度唯一超過中國的就是人口,這一點是比較有譜的。但有一個問題,人口多不一定就是好事,對於一個現代國家來講,立身資本是現代製造業,現代製造業是由你的工業人口決定的,不是人口決定的。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日本本島就6000萬人,咱們這邊是5億,人口對比8:1,但是我們打不贏它。
  印度有一大挑戰,就是讓其新興人口適合現代工業,現代工業人口需要解決三個變量,第一,首先人得有上進心,要有working desire工作的願望;第二,要有working skill工作的技能,因為現在工作越來越複雜,必須會交流、懂技術、會管理;第三,要有working discipline工作紀律,人類的現代化從一個角度來講就是效率不斷提升的過程,而效率提高有兩個路徑,一個是科技創新,另一個就是科學管理,科學管理要求接受分工的人要守紀律。
2017-08-02 09:56:48
圖博館
印度能不能把它的年輕人變成符合這三個標準的勞動力很難說,它的宗教因素很重,它還跟信奉一神教的西方不一樣,印度是多神教,好多神,有人誇張地講說3.6億個神。他們信生死循環,能忍耐,就是說你這輩子欺負我,我下輩子欺負你,所以他不著急。
  我們可以把工業化以前的文明大致分三個取向:一個是環地中海文明圈,它們信奉一神教,擁有一個完滿的人格,注重未來;第二是南亞文明圈,它是多神教,看過去的,講究循環;還有一個就是中華文明圈,我們是看現在的,所以中國人不會吃虧,你打我,老子肯定要報復你。咱們中國人的上進心太強了,我們的working desire太強了,而且現在小朋友從媽媽肚子裡面就開始競爭。另外我們的working skill也沒有問題,中華文化圈對教育的重視在世界上除了猶太文明,沒有誰可以跟我們比,就特別重視教育,只要是中國文明覆蓋的地方,都有學區房,你看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都是這樣。現在越南也有了,儘管是一樣的房子,只隔了一個街區,只要是好學區,就會貴一倍。這看上去是個經濟現象,其實是一個文化現象。
中國小孩的working skill都很高的,印度能不能做到我不知道,因為印度現在的文盲率很高,而且脫盲標準非常可笑,盧比上有15種文字,你能用任何一種文字寫出自己的名字,就脫盲了。即使這樣,印度45%的成年人是文盲,這恐怖吧。怎麼讓新生勞動力有working skill是一個大挑戰。總之,解決working desire的問題,就要跟宗教博弈,解決working skill就要改善教育體系,實現working discipline,守紀律,就要去克服散漫的傳統。如果印度未來新增的勞動力不能夠解決這三個問題,那所謂的人口優勢就是經濟上的負擔,而不是財富。
  我認為只要是中華文化圈的孩子,天生都具備這三個東西,天生就是好勞動力。有一個現象可以證明,就是國際資本的流向。國際資本首先會往發達國家跑對吧,因為發達國家市場成熟透明開放,第二就是往東亞國家跑,別的地方不怎麼去的。不然你看非洲拉美中東還有南亞,年輕人烏泱烏泱的,那麼多勞動力,國際資本為什麼不去?人家是精算過的,因為在發達國家和東亞能賺到錢,證明這個地方的勞動很優秀。所以結論就是“印吹”們雖然很看好印度,但是你得拿出更過硬的道理來,光靠英語好、有民主、年輕人多,我們剛才的分析就足以擊破他們這個邏輯了。
2017-08-02 09:57:31
圖博館
5.全球治理赤字
未來十年的一個大背景是世界經濟的動力還是不足的,世界經濟特別好的時候應該是90年代,那個時候IT革命如日中天,進入本世紀,動力開始變差了。金融危機以後動力更差,我個人估計未來十年還是出現不了90年代那種動力了,整個世界經濟動力是很疲弱的,這是一個大困難。然後,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之間會出現自由貿易和公平貿易的博弈,像中國印度競爭力強,高舉自由貿易大旗開放市場,但是發達國家卻開始舉起公平貿易的旗子,強調同等開發。新興國家和發達國家,一個強調自由貿易,一個強調公平貿易,表面上是規則之爭,實際上是利益之爭,在國際規則後面都是有利益的。
  另外,過去30年全球化越來越快,一直在加速,未來十年全球化肯定是會放緩的,倒不一定逆轉。還有就是會出現全球治理赤字,全球化遇到的一些老問題還會在,比如貧富分化、資源不足、恐怖主義等。新問題比如網絡問題、氣候變化。新舊問題交織在一起,所以全球治理的需求是上升的,但是全球治理的供下降了,為什麼?因為全球治理原來是美國和歐洲在提供治理,現在他們兩個老兄都是有心無力了,所以需求上升,供給下降,就出現了全球治理赤字,未來這個問題挺嚴重的,這也是逼著中國必須加入這個全球治理,因為我們要不加入,我們自己的利益會受損的。
  6.科技與產業提升加速
在科技與產業方面,我個人推斷的是這樣的,由於中國的加入,中國現在科研投入增加挺快的,我們差不多每年增加率都是15%,美國基本上是停滯的,特朗普還要削減,而我們是增加的,因為我們的增加,人類在科研投入上的總體資源投入是增加的,所以我個人推算以後新科技成果會增加,而且相當於多數產生於中國。然後會有新的業態,其實IT的基本原理到本世紀頭十年就差不多就這樣停了,後面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開發,現在我發現中國人在用別人的技術方面做得挺好的,比如共享單車、淘寶、無現金支付,有什麼“新四大發明”,除了高鐵,其他都是新業態。但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未來十年應該還不會出現,還是在醞釀中。
  然後在科技與產業方面,我有一個大膽的設想,就是未來十年可能會漸漸地出現一個態勢,未來主要由中美兩家在競爭。我們人類能想到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有五個方向:新材料、生命科學、人工智能、量子和新能源。
2017-08-02 09:58:22
圖博館
新材料,現在有一個新材料可能會產業化,就是石墨烯,好像特斯拉公司在實驗室已經搞出一塊石墨烯電池,充十分鐘電可以讓汽車開一千公里(?)。
  還有生命科學的基因工程,人工智能AI,像AlphaGo比人還聰明。當然人工智能以後是很大的一個問題,涉及到社會學、哲學、倫理等問題,後面的發展會怎樣我也不知道,也有可能會超越人類。未來十年人工智能大家還是應該把它當做一個可控的、新產業的增長點,繼續開發。
  還有就是咱們潘建偉院士搞的那個方向,量子通訊。還有就是新能源,核聚變、氫能這些東西。未來在這五個方向有可能產生第四次工業革命。現在應該說,美國在這五大領域都是最好的,值得重視的是中國進入第二梯隊,我們不謙虛地講,中國現在肯定跟歐洲、日本在一個層次。如果要講細一點,我們應該是比他們還強一點。至於說印度和俄羅斯,就是重在參與了。其他國家只能祈禱未來命運的安排,可能連參與的想法估計都沒了。美國第一,我們在第二梯隊,然後俄印,其他屬於第四梯隊了。
  第四次工業革命,肯定已經跟第四梯隊沒關係了。我估計,未來十年中國很可能在第二梯隊把歐日甩在後面,於是形成中美在未來科技和產業中呈現雙強競爭的態勢。
  7.新的國際競爭領域
未來會出現新的國際競爭領域:網絡、極地、太空、深海。因為我們人類開發的領域會增加,然後競爭領域也會增加,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陸海空,一定會在這四個方向展開新的博弈。
  8.東西方內部政治穩定更加困難
未來十年跟過去時十年相比,各國政治穩定都是很困難的,維持成本會變高。過去十年,大家應該有印象,是非西方困難一點,不太穩定,像中東歐就有顏色革命,阿拉伯有阿拉伯之春。未來十年,我覺得西方東方都很困難。西方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主流分化,民粹和精英在分化,精英原來主導各種資源,但是現在從特朗普現象、英國脫歐可以看出西方內部出現了民粹和精英的矛盾,還出現了左右更極端化的矛盾。
  去年美國選出了地產商總統特朗普,但是請大家注意,還有人值得重視,就是左派這邊,民主黨桑德斯,他的左右兩派拉得挺開的。
2017-08-02 09:59:08
圖博館
另外,實業集團和虛擬經濟集團的矛盾會上升,特朗普其實代表實業集團,他對虛擬經濟是有點懷疑,過去十幾年都是虛擬經濟主導美國,所以至少這三個矛盾從去年的英國、美國、歐洲選舉當中可以看出來,民粹與精英,左與右,實業與虛擬經濟的三大矛盾,結論就是西方的主流在分化,這會導致西方政治不穩定。因為多黨民主有個前提,就是主流非常的堅強,然後再分成不同派系,這個時候玩多黨民主可以鬥而不破,可是一旦主流沒了,多黨民主就是對戰了。
  非西方過去十年不穩定,未來十年還是不穩定,因為非西方的發展中國家多,很多國家都在城市化,城市化本身會帶來政治上的衝突,原來都是在農村,人群挺分散的,不太容易組織起來,會有刑事犯罪,但是政治運動很難搞。但是,到了城裡面,人的政治覺悟會上升,要求會提高,組織能力也會加大。城市化和現代化是必要的一步,但是從政治角度來講,會帶來問題。
而且,現在所有新興國家都面臨中產階級這個問題。城市化、中產階級擴大、教育普及這都是現代化必須做的,但是它都有政治上的壓力。另外還有網絡的影響,網絡會帶來兩個世界,一個現實世界,一個虛擬世界。在虛擬世界中有很好玩的東西,但有很極端的東西,很多人平時生活中很溫和,上網後跟變了個人似的,變得神經兮兮,非常極端化。
  9.雙文明衝突
還有就是文明衝突。這個文明衝突,叫做諸神的戰爭。它是以利益為基礎,但是超越利益。如果我們倆處於同一個文明,我們的矛盾主要是現實利益矛盾。如果我們是不同的神,那除了現實利益衝突,還有神的衝突了。如果只是利益衝突,大家還可以算,然後調配,好解決。要是引入諸神戰爭,這個就挺麻煩的。文明衝突就是諸神的戰爭,它以利益為基礎,但是超越利益。那麼未來十年來就是在內部文明衝突和外部文明衝突中交織進行。內部文明衝突主要會特別集中在歐洲,歐洲集聚的難民越來越多,自然會引起歐洲主流社會的反彈,歐洲內部的文明衝突會變得很嚴重。美國也會有,但是它可控。然後就是外國文明衝突。外國文明衝突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就是西方世界與伊斯蘭,還有一個是印度與伊斯蘭。
2017-08-02 09:59:44
圖博館
10.非傳統安全問題更加嚴峻
非傳統安全問題在未來十年會比以前更加嚴峻。思潮會非常極端化,我個人推算會有兩個普世價值的鬥爭,21世紀的一個普世價值就是美國,還有一個新世紀的普世價值,就是穆罕默德的,它認為你們都是一幫傻知識分子搞得,我這邊代表的是聖人講,我才是普世價值。所以以後遇到網上公知說普世價值,你得問一個“which one?”,是哪一個呀。因為人家有16億人,號召力也挺厲害的。
  咱們中國公知有一個弱點,就是他眼中的人類就是西方。其實他們是種族主義者,他們講“中國與世界”,這個世界就是西方,非西方作為人類,在他們眼裡是不存在的,其實那麼多中國和其他非西方國家,佔據人類的一多半。以後思潮會變得挺分裂的,坦白講,這兩套普世價值誰也說服不了誰。我現在年紀大了,年輕的時候我相信辯論可以解決問題,現在發現辯論根本不解決問題。一個人形成自己價值觀以後,死倔死倔的,根本就不會改,辯到後來就是傷和氣,你想說服對方根本說服不了。你知道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變嗎?就是他做事失敗了,你的說法才有影響,否則光跟他講道理一點用都沒有。
  移民、難民問題會更嚴重,我覺得這個是改變不了的。還有就是三種勢力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分裂主義依舊會存在,也許還要厲害一點。
  糧食安全是一個老問題,有望搞好一點。我們中國從2015年開始進入全球治理,2015年10月份我們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請外交學院的院長秦亞青老師談全球化,這是表明我們對全球治理感興趣了。中國屬於行政能力超強的國家,我們參與全球治理,解決問題可能會比西方好一點。其中就包括糧食問題。糧食的其實生產沒有什麼問題,以我們人類現在的糧食種植技術和現有的耕地,可以養活150億人。現在人類最新統計是76億人,所以按理說不應該有餓肚子問題。但現在還真存在這個問題,有8.6億人是生物學意義上吃不飽飯,非洲、拉美都有,還有海地,它離美國很近,但就是吃不飽飯,我覺得這是全球治理失敗的案例,但是我希望,而且我也相信隨著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這個問題是會解決的。還有中國介入以後,也會改進分配效率,糧食這個問題會緩解的。
2017-08-02 10:00:36
圖博館
資源問題,我現在還不太好下定論,我只能說應該會有兩個趨勢同時並存。一方面,因為中國工業化、印度工業化,還其他非洲工業化會帶來資源需求的上升,資源會變得更緊張;但另一方面,由於技術進步,特別是中國的技術進步,也有可能使資源問題得到緩解。這兩股力量在競爭,我只能說期待可再生能源增長比例比資源需求增長速度要快,這樣就好辦了。
  未來十年我們人類解決氣候、控制氣候變化還是挺關鍵的。如果我們共同努力能夠實現經濟增長,同時又能控制碳排放,如果能做到這點,那麼未來控制氣候變化就很有希望了。但如果做得不好,那以後可能這個問題會變得非常嚴重。
  以上就是我對未來世界十個方面的預測,非常粗糙、非常個人化的預測。我我提出來之後就有一個討論的靶子,大家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去細化去校正。我跟大家的意見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回應
 個人覺得金政委有一點說的不對。日本對中國沒有犯罪感,至少是大多數日本人對中國沒有犯罪感。日本人不對中國謝罪,不反省對中國犯下的罪行,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犯了死罪,而是根本沒有覺得犯罪。日本認為,自古就是有無數的戰爭,戰爭談不上犯罪,只有戰勝者和戰敗者。他們反省地只是不應該和美國開戰,不應該匆忙全面佔領中國,應該慢慢消化戰利品。那些對中國人民欠下血債的戰爭罪犯,只是執行了國家的命令,是忠誠的戰士。那些對中國和亞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只是每一場戰爭都會帶來的悲劇。而不是日本人特有的罪行。所以日本所謂的和平,只是希望不要有所有的戰爭,因為這會給日本民族帶來災難。至於對中國犯下的戰爭罪行,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沒有多少日本人反省。
 你這是認知上的誤差,金老師說得日本人是日本精英階級及世襲政治家族,你說的日本人是日本民眾,為什麼日本民眾有你所說的這種情況,正是戰後日本精英統治階級深重的犯罪感造成的,他們害怕自己的罪行被清算,被日本民眾知曉從而影響自己的階級統治,才開始洗腦教育,歪曲歷史事實,編造教科書等等,現在日本民眾的無知愚昧乃至嘬死都是日本統治階級調教出來的。
http://www.guancha.cn/JinCanRong/2017_08_01_420867.shtml
2017-08-02 10:01:16
jsoujsou
上合組織、G7峰會同期登場 「兩種世界秩序」之爭?2018-06-09 中時

德國之聲中文網8日報導說,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第18次峰會於6月9-10日在青島舉行,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的會期則是6月8-9日,並且後者確定的時間要早。那麽,由中俄、四個中亞國家以及印巴組成的上合組織峰會,是否是要與G7唱對台戲呢?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亞洲與中國項目副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向德國之聲表示,從政治象徵意義上來說,這的確傳遞出一種與G7分庭抗禮的訊號,特別是在陸俄與西方在國際秩序規則上立場不同的背景下。不過,上合組織的日程比G7更窄。其中心議題仍是打擊所謂「三股勢力」: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恐怖主義。
  德國之聲指出,大陸澎湃新聞刊登一篇題為「上合與G7:兩場峰會 兩種組織 兩種世界秩序的思考」的文章,文中認為,G7東道主加拿大努力透過設定峰會的議題,來避免G7更分裂。首要議題之一是男女平權。作者認為,對G7這樣聚焦傳統政治戰略議題的多邊組織而言,這樣的主題令人費解。不過,考慮到跨大西洋關係的緊張:氣候保護、伊核協定、貿易政策、多邊主義,也就不足為怪。
  文章作者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龐中英認為,「盡管內部存在衝突,G7仍然代表著西方心目中的世界秩序」。那麽,「上合組織是否代表著不同於G7的另一種新的世界秩序?如果是的話,上合與G7兩種世界秩序之間的關係趨勢如何?」
  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副教授朱永彪則認為,上合組織與G7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可比性。「因為上合組織的地域性更強,G7更多是和經濟實力有關,是西方的幾個強國,地域性不強。關切的主要議題也不一樣。上合組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它的主要關切、能夠增強成員國凝聚力的地方,還是在非傳統安全議題的合作方面。」
  朱永彪教授還表示:「現在也有一種趨勢--也有好幾年了,就是希望上合組織有雙輪驅動,既要有安全合作,又要有經濟合作。實際上這涉及到上合組織的定位問題。最初成員國是否想把該組織在經濟領域的作用也發揮出來?可能當時並沒有涉及到這樣一個議題。從現實的合作情況來看也是如此。比如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經濟領域的合作,主要是以雙邊為主,這種多邊的基本上是沒有的。」
2018-06-09 06:54:00
jsoujsou
大陸官方新華社報導稱,上合組織也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平台。不過,在4月下旬上合組織外長會議後的新聞公報中,各成員國外長重申支持「一帶一路」,但唯缺印度外長。外界認為,陸方沒有在此議題上獲得印度的支持。
  德國之聲報導說,在上合組織內部,除「一帶一路」之外,還有其它潛在的爭議點。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杜懋之表示,有跡象顯示,大陸對上合組織內部目前的反恐合作並不滿意。他說,陸方對阿富汗安全局勢的惡化感到非常憂慮,這主要是因為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相鄰新疆的緣故。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大陸在新疆採取了全面的監控措施。
  與G7一樣,上合組織也存在著利益分歧甚至對立。俄羅斯曾是G8和上合組織兩個國家俱樂部的成員,直到2014年占領克里米亞半島。鑒於俄陸都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兩國是否會在上合組織框架下走得更近?
  德國之聲指出,在陸方看來,特別是川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使俄羅斯成為重要的對話夥伴。龐中英在上述文章中寫道:「伊朗領導人參加青島峰會,為中俄在上合背景下與伊朗協調這一重大協議的未來提供了機會。預計上合組織於6月10日發表的《青島聲明》中將就伊核協議的前途表態。」
  但杜懋之認為,俄陸聯盟恐怕沒有超出當前的具體議題範圍。「早在川普上台前,俄中就深化了兩國關係,這主要是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緊張的結果。同時,這一夥伴關係也反映出兩國在意識形態上,面對西方自由價值觀時共同的抵禦立場。」他說,中國在與自由民主政體的模式之爭中,俄羅斯是最重要的盟友。但中國並不希望與俄羅斯建立正式的盟國關係。這是吸取了歷史的教訓。中國曾三次與俄羅斯結盟,但都不歡而散:1896年清廷在甲午戰爭後、1945年中華民國在二戰結束前夕以及1950年中共與蘇聯簽訂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杜懋之認為,如今,俄羅斯在經濟上對大陸來說是個「小夥伴」(junior partner),其經濟實力不及大陸廣東省。不過,俄羅斯是石油、天然氣以及軍火技術的供給國。
2018-06-09 06:54:31
jsoujsou
張燕生: “中等國家聯盟”能搞起來嗎2018-06-29環球時報

  英媒不久前發表文章認為,德國、法國、日本和英國等“中等國家必須聯合起來”,在世界多邊貿易體系、全球氣候變化以及軍備控制等重大議題上協調立場,影響全球治理的未來方向。文章說,在美國公然不遵守國際協定、規範和規則,中國和俄羅斯又不能信任的情況下,“中等國家”需要團結起來,做點什麼來維護國際秩序。
  事實上,“中等國家”概念並不新鮮。早在16世紀末,義大利學者喬萬尼•波特羅就已提出這一概念,他把國家分為帝國、中等國家和小國三類,所謂中等國家就是具有獨立處理國際事務能力的國家。二戰後,加拿大提出“新型中等國家”概念,強調機制原則。2013年,韓國、土耳其、澳大利亞、印尼以及墨西哥還成立“中等國家合作體(MIKTA)”。因此,從過往歷史看,“中等國家”概念或作為共同行為合作體,在影響全球治理中一直發揮著獨特作用。
  那麼,為什麼現在又有人重新提出“中等國家必須聯合起來”?這與當前世界經濟處於不穩定和不確定性風險顯著增大階段有直接關係。在今年1月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可以聽到多種不同聲音,比如歐洲大陸仍呼籲推動基於自由貿易的世界秩序,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各種場合堅持推動全球貿易投資開放,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則繼續強力推動基於所謂公平貿易和對等開放的世界秩序,特朗普總統堅持要打贏貿易戰。美國與歐洲對世界經濟的看法大相徑庭,歐洲與中國的看法也不完全相同。這個過程中,歐洲人注重“自由”貿易,美國人強調所謂“公平”“對等”,而我們則更強調基於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共同發展。
  可見,缺少共識和戰略互信是當前的主要問題。美歐貿易摩擦,特朗普威脅要對歐洲進口的汽車徵收25%關稅,德國汽車企業受不了了,提出了一項“和平提議”,提議徹底取消美歐之間所有汽車關稅,並希望以此作為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的重要談判基石。也就是說,在貿易戰升級預期下,如果大家能取得共識,那意味著世界經濟可能朝著利好方向發展,否則,世界就有可能進入衝突對抗期。目前來看,由於特朗普在經貿問題上的特立獨行、固執己見,今後世界陷入不穩定期的可能將非常大。
2018-06-29 08:32:50
jsoujsou
恰是因為世界經濟貿易站在了這樣的十字路口,所以才使“中等國家聯合起來”的提議再次出現,相關國家希望抱團取暖。當前的自由貿易體制確實存在制度缺陷,“中等國家”有志於修補並推動自貿體制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如果沒有世界主要大國參與,“中等國家”的力量非常有限。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正處在大變革時代,同時,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國際社會面前的嚴峻挑戰。僅僅憑藉“中等國家”自身的力量,顯然難以解決這樣宏大的問題。因此,在美國不斷“退群”的背景下,“中等國家”不應局限於自身的小圈子,而應積極與其他大國展開合作,共同推動世界朝著開放包容多元的方向發展。
  在此過程中,大國當然要履行好對世界經濟的責任和義務,就當前階段而言,這種責任就是在自由貿易、公平貿易、包容貿易的基礎上構建雙邊和多邊合作,不打貿易戰。對中國而言,我們要應對好超級大國的非理性挑釁和對抗,同時把自己的事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動態漸進推動經濟向更高品質再進一步、再上一個臺階。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加強與“中等國家”之間的多層次對話、溝通和交流,共同探索基於規則和發展的合作之路。(作者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2018-06-29 08:33:37
阿楨
拚經濟 義大利總理:「一帶一路」是機會 2019-03-09 聯合報

義國總理孔蒂八日赴義大利北部熱那亞出席一場外交政策研討會時說:「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前,已進行所有必要考量,這對我們國家而言是個機會。「華為和中興在義大利營運多年,一直提供很大幫助。」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廿二日至廿四日訪問義大利,義大利將成為一帶一路最新參加國。孔蒂預定四月初赴中國出席一帶一路峰會,並承諾會在義中合作計畫導入歐盟貿易標準。
義大利經濟去年底陷入近十年來第三度衰退,政府亟欲尋求振興經濟藥方。
義大利將成為七大工業國(G7)中首個一帶一路參加國,歐洲已有多國和大陸簽署參加一帶一路的備忘錄,包括克羅埃西亞、捷克、匈牙利、希臘、馬爾他、波蘭及葡萄牙。美歐批評,中國藉一帶一路對其他國家設下債務陷阱,遂其全球擴張野心。
  回應
黑中集團哭了!

菲律賓陷中國債務陷阱?菲財長:為什麼不說是日本

菲律賓財政部長多明計斯(CarlosDominguez III)2019-03-07表示,菲律賓目前欠中國的債務只占債務總額的1%,所以絕無陷入所謂“中國債務陷阱”的可能。 “直至2022年末,我們全部由中國出資的專案債務額將占菲律賓總債務的4.5%,而向日本借款的債務額占9.5%。我不懂大家為何不說我們會溺亡在日本的債務之中。”

“如果被逼選邊站 我選中國” 強硬對華派倒戈了? 2019-03-09 新浪新聞

  “如果被逼選邊站,我會選擇富裕的中國,而不是不可預測的美國。”日前,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接受媒體專訪,談及中馬關係、華為等多個話題。他說,
  我們同中國做鄰居有2000年了,但他們從未試圖征服我們。歐洲人1509年來到東南亞,兩年就佔領了馬。
  他還表示,目前沒有發現華為的安全威脅,“我們不能因為中國技術領先西方,就效仿其他國家的做法。”
  要說這些話,倒也是大實話。不過,在中美貿易摩擦劍拔弩張之際,如此直截了當地表明態度,還是顯示了一定的魄力。尤其是放在馬哈蒂爾這個人對華態度的“反復無常”,就更加非同尋常了。
........
  回應
希望言行一致
政治家都是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
2019-03-10 08:04:13
阿楨
習近平G20前「聯俄朝抗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光是一個月內就出國三趟,6月5日出訪俄羅斯,12到16日訪問中亞的吉爾吉斯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和印度總理莫迪對談,又和俄羅斯與蒙古領袖手握著手,在在強調中國領導亞洲團結一致的地位,20日首度以國家主席的身分出訪朝鮮,表面上除了大秀外交肌肉,實則要強化亞洲霸主地位,為抗美目標更添戰力。

齊評天下/從G20邁向G2 2019/07/03 香港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石齊平

大阪G20峰會落幕了。從任何角度看,全球最聚焦的還是那一場「川習會」,換個方式講,這個在11年前為了合力對付世紀金融海嘯而成立的「20國集團峰會」(G20),本質上正逐漸向一個G2的權力格局演進之中。
全球權力框架從來就是一個既穩定而又會持續演變的概念。二戰後出現的G5(中美英法蘇)都擁有安理會否決權。之後,全球的形勢由軍事轉到側重經濟與金融,於是1970年代全球7大經濟體或工業國建構了G7(美英法德加日義),共議全球經貿大事;1991年,蘇聯解體,西方陣營為籠絡俄羅斯,在G7峰會時偶然多加個椅子,即所謂的G7+1,但7與1始終難真正融合,於是到2014年俄入侵克裡米亞時,雙方也就分道揚鑣了。
一進入21世紀,美國國力卻因兩場反恐戰爭而走緩,2008年的世紀金融海嘯更令美國灰頭土臉,所以才有G20的順勢而出。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而成全球第2大經濟體,到目前,中國,在貿易、出口、製造、外匯儲備各方面全成了世界第1,如無意外,2030年之前GDP將超過美國成全球最大經濟體。與此同時,科技、軍事及國際影響力等也直追美國,因此在G20中隱然浮現出G2,也不讓人意外。
2019-07-04 09:04:36
阿楨
相關新聞
創歷史!美總統首度入北韓:川金06-30板門店三會,同意恢復核子談判
大阪G20習2019-06-27允諾安倍2020明年春櫻花季以國賓身分訪日
美國阻撓“反保護主義”第2年缺席G20宣言
G20川習會06-29彼此停止課徵新的關稅,美企可繼續向華為銷售產品,幫華為?是在救連任競選!
彭博06-30川普同意續售華為,顯示在意美企利益而非執意與中打科技冷戰。
華盛頓郵報06-30打貿易戰輸了大選劃不來,川普休兵,中國獲勝,美國鷹派成輸家
G20川習會06-29彼此停止課徵新的關稅,美企可繼續向華為銷售產品,幫華為?是在救連任競選!
川普放寬禁令關鍵原因:美企遊說,禁售將切斷美企在中國的市場,華為也將從全球其他企業取得零組件,這將使美企全球處於嚴重劣勢,反過來影響美國國安。
說真話了!白宮顧問納瓦羅:售華為低階晶片,禁華為5G是大事
華為回應川普放寬禁令:對美企是好事,對華為沒大影響,因已採取措施因應禁令
美中貿易戰表面停火,下回合比三力:政府反應力、資源動員力和國際結盟力
金燦榮06-30中美博奕延長賽中掌握25個優勢: 7個戰略優勢;擴大國內市場,改革調整利益結構,擴大開放,產業升級重創美國晶片,減少與美國在的戰略合作,優化對中國友好的戰略組合,加速軍事建設。18個戰術優勢;對美轉口貿易加稅, 對美在中服務貿易加稅,回收美企在澳門博彩業,列出美國不可靠企業負面清單,壟斷稀土供應鏈,中國市場對美反制可動盪美股市,加速推動互聯網協定第六版(IPv6)不再讓美主導IPv4,5G提速,擴大中國期貨市場,加快中國自貿區FTA談判,加快中日韓自貿區,加速建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加速湄公河區域開發,加速人民幣貨幣互換,與石油國家結算適用一定比例的人民幣,加速跳出美元結算體系,中國巨量美國國債和公司債券可影響美國股債市。
2019-07-04 09:05:30
阿楨
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警告:我們正經歷西方霸權的終結

  在主持完七國集團(G7)峰會後,馬克龍2019-08-27發出警告,稱“正經歷西方霸權的終結”。
  他稱,部分原因是由於西方在過去幾個世紀的失誤。
  當前的市場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由於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當前市場經濟過於依賴金融,導致不平等,這“正在動搖我們的政治秩序”,因此他呼籲建立新的全球經濟秩序。
  在對俄問題上,他還稱歐洲把俄羅逐出去是個嚴重的戰略失誤,這使俄加強了同中國的盟友關係,並使俄恢復了在敘利亞、利比亞和非洲周邊的影響力。
  他希望歐洲重新思考與俄關係,否則歐將會淪為美俄戰略博弈的舞臺,“永遠不會穩定,永遠不會安全”。
  馬克龍表示,法國將作為一個“平衡者”,出現在俄羅斯和它的競爭對手之間,在美國和伊朗之間,在“富國”和“窮國”之間。
  俄專家:拉攏俄羅斯更多是為了制衡
  回應
霸權還想到永遠?
  相關新聞
川普揮舞關稅大棒、翻臉像翻書!G7高峰會聯合公報史上首次難產
G7重提中英聲明效力 北京嗆聲:外國無權干涉
近萬人08-25抗議G7峰會,法警催淚彈水炮驅散,並以未露臉名義逮捕17人。(回應:這標準要在香港,1/3都要抓進去,香港真是一點都不民主自由!)

反思為何結盟戰略不受大國青睞(原載《國際政治科學》》2019年第三期)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

根據歷史經驗,我長期建議中國政府採取結盟戰略來實現崛起。近年來,不僅是中國政府堅持不結盟的戰略,俄羅斯和美國政府也不那麼重視結盟了。現實必然有合理性,中、美、俄三國同時不重視同盟是不能歸於巧合的,只能說明我的建議不符合客觀世界。故此,我反思為何結盟戰略不受重視。
2019-08-29 08:14:54
阿楨
1 結盟戰略的失寵
中國政府視結盟為冷戰思維。中國政府是從1982年開始實行不結盟政策的,冷戰後將結盟定義為“冷戰思維”,從語義上將“結盟”轉化成貶義詞。雖然中國沒有宣佈廢除所有的同盟條約,但不承認與任何國家有同盟關係。自朝鮮開發核武器後,中國明確宣稱中朝只是正常國家關係。中國不但沒有接受葉利欽政府建立中俄同盟的建議,而且在2016年的中俄聯合聲明中規定 “中俄關係不具有結盟性質”。即便中國於2019年將中俄關係提升到“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外交部仍解釋說,這“不是走結盟對抗協力廠商的老路”。
  俄否認結盟戰略思維。俄於2002年與白俄、亞美尼亞、哈薩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共六個國家成立了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集安組織)。然而,近年來集安組織卻沒有什麼重大活動,這可能與俄不如以往那樣重視同盟有關。在2015年的聖彼德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普京說 “俄與中不會組成任何軍事同盟”,“我們沒有同盟的思維”。此後便與中國在2016年的中俄聯合聲明中將雙方關係定義為非同盟性質,在2019年的中俄聯合聲明中將不結盟確定為“指導兩國關係的基本原則”。
  美國政府不再與盟國保持緊密關係。自特朗普2017年執掌白宮之後,美國政府對盟友的重視程度明顯下降。特認為其盟國在同盟中占了美國的便宜,要求盟國承擔更多的軍事開支:要求北約歐洲盟國將軍事開支提升到 GDP的2%;要求日本在承擔美國駐軍75%費用的基礎上承擔更多的開支並增加購買美國軍備,特別是F35戰鬥機;要求韓國承擔10億美元的“薩德”部署費用和購買美國最新武器。同時,美國以增加關稅威脅盟國的做法,也疏遠了它與盟國的關係。
  印度回歸不結盟戰略。莫迪于2014年任總理後曾一度放棄印度長期堅持的不結盟政策,有意與美國結盟。莫迪政府回應日本提出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同盟倡議,將美印“馬拉巴爾”軍演擴大成美日印三方年度軍演,並曾放話拉澳大利亞入夥,意欲建立四國同盟,積極回應特朗普提出的所謂的“印太戰略”。然而,莫迪2018年出現轉向,開始回歸不結盟政策。在當年6月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莫迪稱:“我們的友誼不是遏制性聯盟......印度在印太地區的參與——從非洲海岸到美洲海岸——將具有包容性。”為了表示無意搞四國同盟,印度政府還拒絕澳大利亞參加“馬拉巴爾”年度軍演,並將四國戰略對話從副部級降至局級。
2019-08-29 08:17:44
阿楨
2 同盟價值下降的原因
  以同盟維護生存的軍事價值下降。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核武器只能防止核大國之間發生戰爭,並不認為小國擁有核武器也能防止戰爭。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4月威脅對朝進行軍事打擊,但“卡爾•文森”號航母烏龍事件證明,即使非常原始的核武器也具有防止核國家間直接戰爭的作用。對於核國家來講,既然遭受軍事打擊的可能性極小,那麼依靠同盟來維護自身安全的需要就減少了。
  以同盟推廣意識形態的價值下降。近年來,歐洲民粹主義和美國反建制主義的興起使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衰落,與此同時,中美在戰略競爭中都不以擴展自己的意識形態為主要目標。於是,與冷戰時美蘇戰略競爭不同,意識形態在大國戰略競爭中的作用很小。這也是為何安倍政府提議的價值觀同盟建立不起來的原因。宗教意識形態在中東地區有結盟作用,但意識形態在全球性大國的戰略競爭中的作用卻有限。
  維持同盟的經濟成本被視為包袱。近年來數字經濟開始成為國家財富的主要來源,這一領域裡的競爭集中於網路技術上。然而,結盟策略本來就不是用於增加經濟收益和科技進步的。為維持同盟,成員國特別是盟主還要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特朗普把美國與盟國的關係作為保險公司與客戶的關係對待,反映的就是這種思維方式。
  3 大國不重視同盟的影響
大國不以結盟方式競爭,小國則傾向於採取對沖戰略。東盟發明的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戰略是在中美之間搞對沖的典型。很快中東歐開始效仿這一戰略,隨後韓日德法英這些美國盟友對中美採取的戰略也越來越有對沖色彩。如今,這一策略變得更加精細,即在同一領域的不同問題上分別選邊中美。在中美兩極化的格局中,當中美都不採取結盟的戰略時,中小國缺乏戰略安全保障,於是對沖戰略就成了他們的戰略偏好。這種戰略可以在不得罪中美任何一方的情況下,給自己保留與中美進行討價還價的戰略砝碼。
2019-08-29 08:19:59
阿楨
大國不重視結盟策略,有助於強化國家的主權觀念。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原則必然會忽視中小盟國的利益,中小國家就必然會強化本國的主權來維護自身利益。
  不結盟式的大國戰略競爭,增強了國際秩序的不確定性。
中小國之所以願意與大國結盟,原因就是缺乏安全自保能力,因此以讓渡部分軍事主權換取大國的安全保障。當沒有大國願意與他們結盟時,他們只能選擇安全自保的戰略。朝鮮搞核武器是個典型的例子。在特朗普表示不願承擔北約費用之後,德法再次提出要建立歐洲自己的防務部隊,也是。
  如今,中美俄都不重視結盟戰略的現象,並不意味著結盟從此再也不會成為大國戰略競爭的主導戰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結盟戰略的效率有高低不同。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一戰後、二戰、冷戰、冷戰後四個時期,最長的不足半個世紀。目前世界處於兩極化的過渡期,其時長超不過十年。也就是說,我們還不能斷言,結盟戰略從此將再也不會成為大國競爭的主導戰略了。
  回應
 美盟友那麼多,理所應當要回彈下,所以美不深化同盟之做法不足以學習,且重要的軍事同盟絲毫沒有放鬆。俄還在為自保奮戰,誰能與之同盟。中國有建立同盟的需求,而無建立同盟的機遇….
 你看看中國的春秋戰國歷史,結盟壓根就沒用。美蘇玩了幾十年,才發覺這個事實,還是歷史短了,到現在才後知後覺。
2019-08-29 08:22:44
阿楨
金燦榮:百年未有大變局,中國能為世界做什麼? 2019-12-18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問題專家

習主席多次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近年來,世界出現了很多預想不到的事,英國脫歐,美國不斷“退群”、極右翼勢力崛起……我們現在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
  這種不確定性體現在很多方面,在國際貿易領域,曾極力推動自由貿易的美國,現在同很多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友打起了貿易戰;
在觀念領域,極端主義思潮不斷擴展,民粹主義、種族主義等思潮日益活躍,變得更加公開化,影響力越來越大;
在社會層面,不少國家的國內矛盾日益尖銳,一點小事都可能引發一次大的騷亂,智利、玻利維亞、委內瑞拉、土耳其、印尼都發生過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和騷亂,法國的“黃馬甲運動”至今也沒有停息,美國國內兩黨之間的矛盾也非常深;
在國際層面,各種衝突不斷加劇,以前的許多國際公約、國際準則好像失效或者被無視了,一些國家傾向于通過使用武力和威懾來解決問題,國際形勢失序程度總體上比冷戰結束以後多數時間都要嚴重。
  這種不確定性,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市場化、全球化、資訊化等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負面作用的集中體現。
……..
就筆者個人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格局。原有的西方主導的格局正在被東西方相對平衡的格局所取代。G20逐步取代G7。
  新模式,歐美用了將近300年,才使10億人口進入工業社會;中國用遠低時間,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是現代化之路的全新選擇。
2019-12-20 08:04:40
阿楨
新工業革命。過去的三次工業革命基本上全是西方壟斷的,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起了最為完整的工業門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擁有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學習能力最強的製造業。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推動技術包括無人交通工具、3D列印、高級機器人、新材料、物聯網與基因工程等,是西方不可能壟斷的,也是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必須抓住的歷史性機遇。
  新的全球問題。在傳統的恐怖主義、海上安全、難民等問題的基礎上,近些年來,網路安全、虛擬經濟、氣候變化、超級資本、科技陷阱等全球問題也越來越凸顯。誰應對得好,誰在未來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更高的國際聲望。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讓國家更富強、人民更幸福,為複雜多變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這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最大貢獻。
過去40多年裡,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隨著開放程度不斷擴大,中國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必將成為世界經濟的增長之源、活力之源。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堅定維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積極倡議各國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表明了中國堅定支援多邊主義、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的意願與能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也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將充分抓住當前戰略機遇,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礎上,力所能及地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推動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朝著有利於人類和平與發展的方向前進。
2019-12-20 08:11:17
阿楨
不能坐視台灣經濟荷蘭病惡化 2021/02/20 中時社論

2020年台灣在全球新冠肺炎肆虐下,經濟表現亮麗,GDP成長率達2.98%,主計總處20日上修今年成長率至4.64%,主要原因是出口中國暢旺。去年出口成長率達4.9%,台灣經濟表現優於亞洲主要競爭對手,但亮麗表象下卻潛藏危機:鋼鐵-14.6%、鋼鐵製品-9.7%、有機化學-19.8%、礦物燃料等-51.7%、人造纖維等-24.8%、針織品-18.4%、無機化學品等-15.4%、紙和紙製品-9.7%(上述產業出口都在10億美元以上);加工之紡織物-21.4%、人造纖維棉-23.0%、精油、化妝品或盥洗品-20.0%、澱粉酵素等-11.9%、雜項物品-16.6%、各種織物-21.6%、圖書、印刷品和設計圖樣等-10.7%、針織衣著及附屬品-20.9%、皮革製品及手提袋等-17.3%、鞋類-17.1%、樂器及零附件-23.1%、木及木製品-13.1%、鐘錶及零件-10.9%(1億-10億美元)。這些傳統產業出口衰退的程度簡直令人怵目驚心,已經不是去年全球經濟負成長3.5%。
  相關新聞
應對科技戰 習近平強調科技自立
拜登視訊G7揭示「美國回來了」:準備與中國長期戰略競爭,不過,歐對美「說走就走,說回來就回來」的做法已有反感。
拚經濟優先 G7峰會迴避大陸問題

今年經濟大好? 調查:民眾感受有落差 2021-02-21 聯合報

主計總處大幅上修2021經濟成長率預估至4.4%,創七年來新高,也高於金融機構預期。據國泰金昨公布最新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民眾預期值為3%。
科技業目前占台灣出口比重近六成、占GDP約三成,去年某些大環境特定因素推升科技業表現,如遠距工作的需求,因貿易戰而來的科技產品急單,及企業在解封後重建庫存的「預防性」訂單,上述情境在今年重演的可能性偏低,考驗著科技業如何維持成長動能,必須持續留意對今年台灣經濟的影響。
另外,日前央行理事憂心,台灣因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出口暢旺,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使新台幣強勢升值,恐不利其他產業發展,恐出現「荷蘭病」(天然氣出口巨幅擴增使荷蘭幣大升,導致傳產喪失國際競爭力,加速去工業化)。
2021-02-21 10:15:32
阿楨
拜登年底舉行民主峰會邀蔡總統?美:還沒發出邀請 2021-08-11 聯合報

美國總統拜登年底將舉行民主峰會,台灣爭取參加,一名國務院發言人11日以背景說明方式表示,美國還沒發出邀請,目前正與雙邊夥伴和公民社會利益相關者共同討論峰會目的。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表2月初曾透露正在爭取在民主峰會有角色,獲得拜登團隊非常正面的回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3月也出席國會聽證會,也說將邀請台灣與會。
  回應
大膽的承諾?阿富汗呢。拜登老灰ㄚ視而不見美台…民主政府的腐敗、新威權主義興起嗎?
又是一則台灣放話被美國打臉的新聞,不過也沒關係,反正民進黨政客早就不要臉,所以再打也不會腫。
2021-08-12 08:18:19
阿楨
埃及將加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 期待加強與新興經濟體合作

埃及財政部長馬伊特2021-12-29表聲明說,埃及將加入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這意味著埃及經濟發展得到充分肯定,埃及期待與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合作。埃及期待未來在基礎設施建設、可持續發展等領域與相關國家和機構夯實夥伴關係。埃及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需進一步鞏固經濟改革成果,保障投資環境安全穩定。加入新開發銀行符合埃及“2030願景”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有助於進一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總部位於上海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當天正式宣佈將迎來新成員國埃及。獲得銀行批准後,新成員國還需完成本國國內的相關程式,在向新開發銀行交存加入書後,即正式成為新成員。

新開發銀行--維基百科

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 BRICS),又稱金磚國家開發銀行(BRICS Development Bank),俗稱金磚銀行,倡議建立的金磚國家組織成員(巴西B、俄羅斯R、印度I、中國C、南非S)目的是方便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和貸款業務,從而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有效保障成員國間的資金流通和貿易往來。總部設在上海,核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為500億美元並由5個創始成員平均出資,2009年首任理事會主席俄提名,首任董事會主席巴西提名,首任行長印度提名。非洲區域中心將設在南非, 銀行的主席將在五國之間輪值,五年為一個任期。
  相關新聞
第13屆金磚五國開峰會2021-09-09 習近平宣佈年內捐贈一億劑新冠疫苗

金磚四國20週年 BRICS之父:若非中國,金磚四國已死 2021-09-24

G20的表現不如人意,說得多、做得少。
金磚峰會流於形式,除了金磚銀行,看不出金磚集團每年開會之外還做了什麼。
2022-01-05 09:03:06
阿楨
金磚國家領導人視訊 習近平籲超越霸權主義「小圈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06/23晚在北京以視訊方式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
習指出,回首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四處蔓延,世界經濟復蘇曲折,和平與安全問題更加突出。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金磚國家始終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加強團結協作,攜手攻堅克難。金磚機制展現韌性和活力,金磚合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果。
金磚國家要發出公平正義的聲音,推動國際社會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摒棄冷戰思維和集團對抗,反對單邊制裁、濫用制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家庭」超越霸權主義的「小圈子」。
  相關新聞
普丁呼籲金磚五國合作 對抗西方「自私行為」
習近平:金磚國家不是封閉俱樂部,應推進擴員進程

阿根廷盼加入 金磚5國可望擴員 2022/06/24 旺報

金磚領導人會晤登場,阿根廷駐中國大使牛望道稍早表明,繼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後,希望盡快成為金磚國家大家庭一員。2011年南非加入後,金磚就一直未再擴員。
早在5月19日,王毅在金磚國家外長視訊,首次舉行「金磚+」對話,同哈薩克、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埃及、印尼、奈及利亞、塞內加爾外長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泰國外長代表與會。有意將與會國納入金磚合作機制。當時俄外長拉夫羅夫表明支持擴員。印度則持保留態度。
2022-06-24 08:09:48
阿楨
中國崛起與全球左派抬頭 2022/06/29 旺報社評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舉行前,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印度、南非、巴西等「金磚五國」領導人視訊峰會先登場,西媒解讀,中俄兩國試圖拉攏金磚國家,以增加對抗西方的籌碼。重點在這5個總人口占全球40%、橫跨歐亞非美各大洲的國家,對世界秩序及未來全球發展路徑的看法。
  中國模式吸引金磚國家
俄烏戰爭僵持,金磚五國高峰會不免讓人聯想有替俄羅斯壯膽撐腰的味道。在美歐國家對俄羅斯嚴厲經濟制裁下,印度仍低價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巴西與南非在聯合國譴責俄羅斯的投票中棄權,在反制裁俄羅斯的立場上,金磚五國是一致的。但印度之前才參加在東京舉辦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而且這5國在地緣政治利益差異極大甚至對立,若說是形成對抗西方的集團勢力,未免誇大。
習近平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時指出,要摒棄霸權主義、冷戰思維和集團對抗,除了呼應普丁日前所說,美國單極霸權時代的結束,也提醒西方國家不負責任的經濟政策與金融武器化,正在反噬西方國家,同時也危害全球。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已凸顯,G7集團已經無法面對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而必須擴大參與國家,因而有G20的出現。當前全球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少了金磚五國的合作能否成事,很多國家都表示懷疑。
  拉丁美洲開啟粉紅浪潮
中國的成功經驗,即所謂的「中國模式」或「北京共識」將對許多發展中國家越來越有吸引力。最近哥倫比亞大選結果出爐,重視環保與社會正義的左派總統候選人佩特羅當選,這在長期右派執政的哥倫比亞意義非比尋常。它標誌著拉丁美洲新一輪「粉紅浪潮」(pink tide)的開始。而在西方國家,嚴重的通膨也開始在社會上發酵,英國鐵路工人發動30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要求加薪以應付高漲的物價,法國國會大選,左翼政黨以31.6%得票率成為第二大黨,馬克宏執政聯盟僅贏6.97個百分點。全球左派似有抬頭趨勢,這個世界可能不只是單極霸權走向消逝,依附在單極霸權上的意識形態也將改變。
2022-06-29 08:38:22
阿楨
“羅訴韋德案”被推翻後,美避孕藥生產商股價暴漲240%,商超限購

在美國最高法院2022-06-24裁定取消憲法規定的墮胎權,推翻1973年“羅伊訴韋德案”的裁決之後,美國緊急避孕藥需求激增,多家藥店實行緊急避孕藥限購。避孕凝膠生產商Evofem Biosciences的股價兩天暴漲了240%。
  回應
哈哈!資本家,真會玩…美利堅這個偽裝成國家的兩黨合資公司,不管出什麼樣的政策,都會讓一部分資本家撈一筆…過幾年換個執行總裁,又出個新政策,又讓別的資本家撈一筆…如此往復迴圈,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美媒《國會山報》承認:隨著社會分歧加深,美國已不再被視為世界燈塔2022-06-28觀察者網
  回應
不怕不怕,讓好萊塢多拍幾部美國拯救世界拯救宇宙的大片宣傳一下就好了
不會的,在中國公知的嘴裡,你們永遠是世界燈塔。
美國是什麼時候被視為世界燈塔的?
這是很多年前,美國的一個神棍自己吹自己說的
能吸到血的時候就是皿煮燈塔,茲油女神,吸不到血了就露出吸血鬼的原型。

“得州慘劇”背後:美國黨爭與千瘡百孔的美墨邊境

2022-06-27,美國警方在得州聖安東尼奧市郊區的一輛卡車內發現46具移民屍體,22名墨西哥人、7名瓜地馬拉人和2名洪都拉斯人。悲劇發生後,共和黨和民主黨互相指責。而事實上,美墨邊境也早就成為了兩黨黨爭的“戰場”,在政治博弈中千瘡百孔:執意建牆的特朗普下臺後,拜登上任首日就承諾全面改革移民法案,但受制於黨爭,至今沒什麼成效……
  回應
雖失去了生命,但得到了自由,周圍都是美國香甜的空氣。美國,永遠是你們值得以身相許的天堂!
2022-06-29 08:39:11
阿楨
上合峰會習普會的歐亞陸權大國戰略 2022/09/17 旺報社評

受疫情影響近3年未曾出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先展開中亞之旅,參加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特別是當俄烏戰事陷入僵局、台海風波不斷,各界拭目以待。
上合是2001年中俄兩國結合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四國成立的國際組織,宗旨在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後來陸續加入巴基斯坦、印度與伊朗,目前有蒙古、白俄羅斯、阿富汗3個觀察會員國及9個對話夥伴,分別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柬埔寨、尼泊爾、斯里蘭卡、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卡達。成員國總面積約為3600萬平方公里,約亞歐大陸的3/5,人口約34億,約世界的43%。
中國仍然希望避免新冷戰,但不能不預作準備,北京的策略是以區域安全對抗全球霸權、以經貿合作來取代軍事同盟,這是鄉村包圍城市的國際版,看來普丁也認同此一策略。
  相關新聞
王毅︰習近平以上合「朋友圈」 破解美國對華「包圍圈」 要防範顏色革命
普丁在上合峰會上回擊G7俄烏戰爭
中俄蒙元首第六次會晤,推進中俄天然氣過境蒙古國/三國經濟走廊/中蒙俄鐵路。
簽署「中吉烏鐵路」協議,2023年完成可行性研究。
中國尼泊爾同意建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年內踏勘
習上合講話:推動阿富汗局勢平穩過渡
美國2022年台灣政策法想以不對稱作的焦土戰略(城鎮/巷戰/遊擊戰)把台灣戰場烏克蘭化當炮灰。

當代巷戰的主要難題,說到底仍然是火力不足 2022/09/18

巷戰之所以被稱為地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城市地形容易隱蔽,相對堅固的建築物多,進攻部隊的火力很難有效落到對手頭上,必須要冒險靠近敵人,和敵人面對面對射,而此時裝備差,訓練差的部隊也可以利用這種環境與敵人堅持作戰,並且始終給對手造成傷亡。
但是在今天的環境下,其實如果能夠解決好火力效率的問題,巷戰完全可以變成和野戰一樣,對於技術劣勢一方是絞肉機,而技術優勢一方可以付出很小代價。重要的是偵察和通信能力,目前的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無人機。俄羅斯顯然就沒整明白這個,但未來的台海我們必須做好打巷戰的準備,而且是要在短時間內消滅巷戰中敵軍的準備。
2022-09-20 07:36:00
阿楨
能上能下取代七上八下 2022/10/23 中國時報

中共二十屆205名中央委員名單出爐,上屆25名政治局委員中,12人留任中央委員,13人不在。,67歲王滬寧將高升,67歲李克強、汪洋告別政壇,69歲王毅及72歲張又俠續留中央。
  相關新聞
 中共二十大10/23閉幕:李克強等5大財經首長失勢(團派「被團滅」胡錦濤「被離場」),象徵習時代來臨,領導層習家軍包辦,溫和派經濟金融政策將變。20大後對台與美路線轉趨強硬。廿大後美中科技戰(把中打回石器時代?專家:中5年內能小勝!)外交戰白熱化:歐盟龍頭德國竟排第4位訪習。白宮:美中仍在努力安排G20拜習會。盧拉再次當選巴西總統,現任總統波索納洛未認敗選,支持者占路抗議要求政變。(回應:這就是民主,選輸就賴,巴西民進黨,美國好榜樣。)拉美大選左轉歐洲右轉卻一致反美,什麼原因?(回應:都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都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獨立。)
 李克強2021-03-05兩會報告疑暗批習:雖然風險隱患必須化解,「但要遵循規律,講究方法」,「政策要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調結構,防控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決不能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網友更指習效法「毛澤東思想」,對內獨裁專權,不顧科學規律,大行共同富裕。另參【習中國夢】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七常委全"習家軍"黑馬總理李強(習在浙江主政時祕書長,習以意識形態治國 ,用人哲學: 習人幫
講政治,更講忠誠擁護習核心。以史為鑑,獨裁者都喜歡信得過的自己人。)
 廿大後對未來感到悲觀,中國富豪相繼出逃,名導馮小剛傳移居美國,社群祝福比罵聲多:能潤(跑路run諧音)就潤吧。馮夫婦2022-10-31否認移民稱送女兒入學短暫陪伴。廿大後習提倡節約打擊財富,阿里雙11首度不辦晚會。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接連登場。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中國11-26封控抗議潮?(回應:颜色革命又来了! 一場挫敗的週末街頭行為藝術,白紙革命成了白痴革命) 中共中央政法委11-29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習悼江澤民12-06提六四堅決反對動亂。全國多地優化調整防疫措施12-05起,公交、景區等室外不再查驗陰性證明。
2022-12-13 08:48:41
阿楨
優化防疫12-07新十條。(回應:全世界都不防了,中國就不可能完全清零,只能動態清零) 。防疫封控放寬經濟復蘇,旅遊熱度暴漲12倍機票增8.5倍。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11月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12月沙烏地阿拉伯接連登場。
  相關新聞
 李克強總理2022-11-11出席中國-東協峰會:援助柬埔寨2億人民幣並簽訂18項合作。
 美中東協較勁 拜登:建美國-東協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美援8.5億美金要東協反華逼東協站隊(回應:要當老大,卻是小氣到爆,叫小弟怎麼服氣?) 習外交出擊完勝拜登。
 印尼巴厘島G20第十七次峰會四大看點:習拜會、俄烏戰爭、全球疫情、經濟危機。普京不出席G20峰會。習近平訪印尼,試乘雅萬高鐵。APEC峰會,泰總理請求習總加快中泰高鐵建設!
 去亞洲走了一圈後,德國總理朔爾茨:歐美“穩定的增長、低通脹和高就業率”的美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回應:歐洲自古以來就比亞洲窮。北美洲自古以來,就是五大洲中最落後的一個。近代只是運氣好,歐洲和北美率先工業化,才過了兩百年好日子。隨著亞洲整體工業化,歐洲和北美會回歸歷史常態。日衰的歐美強盜心裡很清楚世界多極化對它意味著什麼,因此接下來它還會搞出更多挑撥離間的事情甚至在更多地區點燃戰火。)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習11-27同蒙古總統會談:早日開通互聯互通新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鐵路/公路/天然氣/電網…) 蒙古首都12-06群眾抗議煤業貪腐及高通膨(回應:剛簽蒙中俄協議,熟悉的味道就來了) 中老鐵路1周年12-02成績:旅客850萬人次(國內段720萬老撾段130萬);發送貨物1120萬噸(跨境190萬) 泰緬加快中泰緬鐵路。
 習12-07訪沙特簽1100億沙幣/2043人民幣(293億美元)大單,石油人民幣乘勝追擊動搖石油美元,出席首屆中阿峰會,突破美圍堵(美警告:中擴大影響力不利國際秩序 ! 回應:完全同意美說法,中助全世界非昂遜脫離美壓搾,確實不利美獨霸的全世界秩序!) 中沙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共建「一帶一路」和「2030願景」對接。(回應:儒回文明聯手,Brezinsky預言成真)
2022-12-13 08:58:13
阿楨
【亮點交鋒】2023國際十大預測 2023.01.02 郭正亮

1、俄烏戰爭56月份停戰
2、1季度大量國家會訪問中國
3、中俄深化經濟合作
4、中國建構國際新秩序
5、美國朝野惡鬥加劇
6、中美鬥爭持續惡化
7、美國霸權持續衰退
8、英國持續沒落、分裂
9、歐洲瀕臨分解
10、日本持續沒落、政經兩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PZwHDUNaI

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2022年全球風險展望」

一、美中關係惡化,迫使全球經濟完全脫鉤。
二、貨幣政策意外快速緊縮,致美國股市崩盤。
三、中國房地產崩盤,致經濟巨幅趨緩。
四、國內與全球金融環境緊縮,拖垮新興市場復甦。
五、對疫苗有抗藥性的新型Covid-19病毒株現身。
六、社會躁動遍地開花,衝擊全球復甦。
七、中國與台灣爆發衝突,迫使美國介入。
八、歐洲聯盟與中國關係嚴重惡化。
九、嚴重乾旱引發飢荒。
十、國際網路戰爭,癱瘓主要經濟體基礎建設。
  回應
經濟巫師
2023-01-04 07:00:27
阿楨
習近平為什麼不出席印度G20?

中國外交部2023年9月4日宣佈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於9月9日至10日出席在印度舉行的G20峰會。
近年來G20會議機制已經陷入僵化,成員利益分化、作用弱化、議題泛化非常突出。中國不會在沒有進展的方向投入更多外交精力。

習近平已無必要出席本次G20峰會

2023年南非金磚峰會擴容成員後,足以與G7分庭抗禮,未來將以金磚會取代G20。相對於美中關係的停滯,美印關係卻是快速增溫。集中力量於「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相關新聞
李強抵印尼東協峰會試乘雅萬高鐵. 李強::反對集團對抗和「新冷戰」 合作牢不可破 東協對南海議題態度軟弱. 李強與岸田文雄與為核污水互嗆(回應:中國有骨氣說NO!)
習首缺席G20峰會 美媒CNN意在重塑全球治理體系 冷落美印主導的峰會
陸智庫批印度 挾帶私利辦G20: 印度三月於阿魯納查省(中國藏南)主辦G20邊會;五月在克什米爾舉辦G20觀光會議。
G20習近平缺席 拜登藉機宣佈美版一帶一路(回應:到處罵一帶一路,經典的美式雙標。 美國沒錢沒人才沒技術,基建能力那來?中國公司來建設保證成本最低。 拜登對外援助跳票的記錄是不忍卒睹:拜登攜G7推6000億美元全球基建計畫!)
普京預計10月訪華出席“一帶一路”論壇
習缺席G20 星學者向紐時彭博表示:皇帝心態作祟--自由時報(回應:李家坡才是皇帝世傳的獨裁專制國家吧。)
G20都不去了,誰說習一定去美國 APEC (回應:敗燈不過是想在見習時,發表一些強硬言論,做內銷救選情) 美國禁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APEC,習拜甭談了?
烏砲轟:印度G20領袖宣言避提「俄羅斯侵略」
巴西總統盧拉:如果普京2-24年來巴西參加G20峰會,我們不會逮捕他
烏軍貪汙,24徵兵官員被炒,國防部長遭開除:能逃就逃!烏男不惜代價為躲徵兵,軍官倒賣武器庫裝備賺外快,伙食費虛報翻倍,高價買冬外套錯買夏衣.
印度不叫India了?改名Bharat婆羅多!
中國偷偷在中印邊界搞這舉動 11處工程「轉入地下」 Newtalk頭殼新聞(回應:自己的領土做軍事攻事有何不是? 頭殼壞! 記者弱智?軍事設施不隱蔽,難道要放在最顯眼的地方等著被轟炸?)
中國公佈標準地圖納入「台.中印邊界.南海」惹議(回應:印日…一樣納入地圖。)
2023-09-11 08:40:50
阿楨
羅思義:全球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是美國的寄生性資本主義 2023-09-27觀察者網
前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導讀】本文是筆者為觀察者網主辦的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演講稿的加長版。為什麼150個經濟戰略、發展水準和政治制度極具多樣化的國家會加入一帶一路?還有數十個國家排隊加入金磚國家。
  資本主義一直在演變
帝國主義國家將世界劃分為相互競爭的正式或非正式殖民帝國——這些國家之間的鬥爭最終引爆了一戰到1945年二戰結束時,美國取得勝利。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資本主義體系與前資本主義體系截然不同,生產力發展超越了前殖民帝國時代的資本主義。美國投資占GDP的20%, 70年代末的日本投資率30%或更多。因此,美國逼迫這些國家降低投資水準,這一過程在拙文《它曾成功“謀殺”了德國、日本、四小龍,現在想要勸中國“經濟自殺”》中有詳細分析。
  資本主義的世界都是由一個大國主導——從18世紀末到1914年是由英國主導,19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規模超過了英國,到1913年,美是英兩倍多,到1945年是五倍。
  國際金融結構也隨著經濟生產主導地位而改變,在英國1931年停止英鎊與黃金的兌換之前,金本位制一直主導國際金融體系。1945年起,美國成為世界貨幣。英美的經濟發展進程如出一轍,在其經濟主導地位達到巔峰時,不僅能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還用於對外輸出資本。
  1913年,英國資本占GDP的18%,但國內投資9%。因此,英國19世紀維護國際主導地位靠的不僅是英國艦隊,還依賴於經濟投資和對外援助。但美國的崛起和英國在一戰中經濟受損,到1931年,英國發生了逆轉,不得不從他國引進資本,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因此,美國因此不僅可以通過暴力戰爭鞏固其國際霸權,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多次政變,還可以通過援助:二戰後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畫、古巴革命後在拉丁美洲成立進步同盟,越戰期間扶持亞洲四小龍等等來達到其目的。但是,正如圖2所示,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已不能創造足夠的資本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而是變得依賴其他國家的資本流入,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
2023-09-28 07:22:35
阿楨
儘管如此,美國仍決心維持其國際霸權,採取額外的手段試圖減緩其他國家經濟增速,正如早前它對付德日一樣,像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對亞洲四小龍所做的那樣——加征關稅、技術制裁、封鎖華為等等。因此,美國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雙重桎梏。
  美國的一系列直接或代理人戰爭不斷升級。許多規模較小的“混合戰爭”和常規軍事行動,比如1999年轟炸塞爾維亞、2001年入侵阿富汗、2003年入侵伊拉克、2011年轟炸利比亞和現在在烏克蘭引入代理人戰爭。
  除了實際的戰爭,美國越來越多地訴諸技術抵制,不僅切斷了本國公司,也切斷了盟友與中國等關鍵市場的聯繫,迫使華為退出盟友電信系統的壓力增加了他們的成本,美國通過控制美元實施單邊制裁,非法扣押俄羅斯外匯儲備令眾多國家中不安。
  一些國家直接受到美國制裁或軍事行動的威脅,如伊朗、俄羅斯、朝鮮、古巴、委內瑞拉等國,一些國家正在遭受美國加征經濟關稅、抵制或未來軍事行動的威脅,最典型的是中國,以及越來越多的一些國家,它們只是想繼續發展經濟,但受到美國的阻礙。這有助於解釋為何150多個經濟和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數十個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想方設法脫離美國的單方面的命令,獲得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它們不是從“親華”、“反美”或這些政策的任何組合開始的。他們只是對幫自己國家謀發展感興趣。
在與中國的接觸中,這些國家發現中國不僅在進行雙贏貿易,而且是資本淨出口國。如圖5所示,自1992年這30年來,中國一直是資本淨出口國。因此,各國發現,中國不但不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而是生產力發展的潛在助推器。美國是生產力發展的枷鎖,中國則會是幫手。
2023-09-28 07:24:19
阿楨
中國時隔四年再開第三屆「一帶一路」峰會 2023-10-18

2017年首屆峰會有29位外國元首來華,2019年增加到36位。烏戰影響歐洲確認參會的歐洲領導人有俄羅斯總統普京、匈牙利總理奧爾班、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


一帶一路--維基百科


截止2022年3月,已有146個國家或地區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當中139個已簽署諒解備忘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港口、鐵路、公路、發電站、航空和電信設備等。旗艦項目包括中巴經濟走廊、磨萬鐵路和霍爾果斯陸港。
反對與批評主要來自包括美國在內的非參與國,美日澳等在2021年G7推出「重建更好世界」,用來抗衡「一帶一路」。在2022年G7又提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而「重建更好世界」則「消失無蹤」。
  相關新聞資料
印度《德幹先驅報》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給印歐經濟走廊蒙上陰影。

黎巴嫩媒體:基建上對抗中國,美國在中東難如願

美國一直與北京作對,接二連三提出基建提案,但都沒取得多大進展。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沒有反對中國,中國是海灣國家石油和能源最大出口市場。北京的外交政策尋求兩全其美的立場,將自身定位為尋求穩定的和平締造者。美則迫使各國做出二元選擇,並將全球事務描述為單一意識形態的“善惡”之爭。

世行前經濟學家瓦奇拉:殖民者反誣中國“搞殖民”,“一帶一路”是緊貼非洲發展需求!

在非洲許多國家,“一帶一路”專案已成為當地的標誌性發展專案,包括阿爾及利亞的舍爾沙勒中心港口、亞吉鐵路、埃及新行政首都、肯雅的蒙內鐵路、尼日利亞的阿卡鐵路、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等200多個項目。非洲開發銀行估計,非洲每年須投資1300至1700億美元,中國“一帶一路”的基建投資占18.9%,西方13%,非洲本地10.6%。
  相關新聞資料
斯里蘭卡前駐華大使:“債務陷阱”?是我們主動向中國尋求資金支持
中國進出口銀行同斯里蘭卡2023-10-11就涉華債務處置初步達成一致。美國彭博社等說,協定將有助於斯里蘭卡繼續從IMF30億美元的緊急救助計畫。
多國駐肯雅使節體驗蒙內鐵路——2017-05-31建成通車,至2023-09-30,已安全運營2314天,累計運輸240.5萬個標箱,發送貨物2860.9萬噸;旅客1115.5萬人次,平均上座率95.8%,單日最高破1萬人次,GDP貢獻率超過2%。
澳媒:華盛頓沉迷於軍事,北京則看重經濟
香港《亞洲週刊》:中國長期主義VS美國短期主義
2023-10-27 09:54: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