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18 10:29:01| 人氣6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想像力:想像與表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想像力:想像與表現
東年

一切事物的構成,有它們的實體基礎和物質;這是事物可能發生變化的根據。這些根據在變化的發生過程中,會顯現一些特質、相關的外形和結構。一切事物發生變化,有它們的生化原因和最終目的。基礎物質,因為各種原因發生變化,各以各自的特質變成一定的結果;這是宇宙中存在的,任何事物的運作現象和原理,也很適合作為藝術創作中想像和表現的參考。

有些藝術家憑靈感創作,這種藝術家的「靈感」似同乩童起壇隨意畫符;他們虛構作品,或超現實創作。有些藝術家像攝影機那樣嚴謹,他們就各種美學、各種思想或各種處境,描繪各種物或人的存在或生活樣態;他們運用大量的基礎材料,也以結實的結構表現。

無論藝術家們怎麼想、怎麼畫、怎麼寫,怎麼創作,創作這件事就是運用想像力:想像事物,然後加以描繪或論述。

想像,是對外在的對象,做抽象工作的心理圖像;是將感覺、觀念、幻想或夢想,這些心理事件,以圖像模擬或表象;是對實際的情況,產生各種心理影像,撇開它們實際出現的樣態,重新將它們結合成新的的模式或統一體的過程,而將經驗理想化或客觀化的能力。這些解釋外在現象的心理圖像,無論是概念、模型、影像,當它們被做為藝術品表現出來,會因為技術和思想的不同而產生各種結果。

任何一位藝術家,是否能夠將對外在對象想像出的心理圖像,精確的寫出、畫出、雕出、攝影出或建構起來;這種表現的結果,相關有技術和思想的影響。

技術或也是可以學習而得的,但,技術基本上是天生自然的,那是構成一個藝術家的基本物質成分。思想是可以學習而得的,是人為的,對於藝術家自身而言,思想的部分,是技術表現過程中會現的特質;對於藝術家所面對的外在事物,則是想像和表現的生化原因和最終目的。

外在事物的存在是具體的,對於任何一位必須依賴視覺、聽覺…等等這些感官表現的藝術家來說,大概不會有疑義。外在事物的存在是具體的、不是具體的,這是兩種不同的思想。藝術家的思想,相關他們如何想像和表現事物,而想像和表現是一種連續的過程;了解藝術家的思想、可能的思想以及如何思想,當然就是很重要的學習。

觀念論者的思想,是一種心靈主義的思想,認為物質並不存在,只有觀念和這些觀念背後的精神是具體存在的;除了以觀念,和具有觀念的心靈觀點看的事物之外,沒有別的事物是存在的,也永遠不可能知道有其他的事物存在;因為觀念只有在思想的活動中才能成為觀念,所以離開了心靈對於觀念的思想,就不可能有關於事物的觀念存在。

唯物論者,認為物質是一件能夠被看作是一個單元(統一體)的事物,具有能被感覺的物理特徵;物質能夠經物理變化,且能夠和其他獨立存在的物質按因果關係相互作用和關聯;雖然我們能夠知覺到物質的存在,但物質的存在無關我們的知覺是否連續。在這樣的基礎上,唯物論者的思想,認為只有運動著的物質是存在的,心靈(精神、意識、靈魂…等等)也是運動著的物質,或物質的變化現象;宇宙的運動,沒有特定的意識、理智、意願或意向;宇宙中沒有什麼非物質的實有,如神靈、鬼魂、惡魔和天使…等等;事物的活動的每一項變化都具有一個物質的原因,因為宇宙中不存在什麼非物質的力量,所以任何變化都可以根據物質的狀態加以解釋;事物的結構可以改變,物質本身也可以複雜多變的存在,但物質不能被創造也部會被毀滅;物質的存在和運動是永恆的。

這樣兩極的爭辯,在純粹思想的領域中是完全對立而無解的。幸好我們藝術創作並不需要如此極端思想,藝術家主要的工作是依據具體的事物加以想像和表現,探索生活的世界和內在的生命。觀念論者(心靈主義者)在想像和表現他們所說的「觀念」或「心靈」時,這些觀念的存在還是必須透過他們的和我們的知覺才能具體認識;這些觀念的存在還是我們能夠感覺到的對象。當唯物論者終究還是必須面對精神、意識、靈魂…等等,這些屬於「非物質」的心靈屬性,雖然他們把心靈解釋成物質運動和變化所產生的現象。這樣,所謂「宇宙的運動,沒有特定的意識、理智、意願或意向」或「宇宙中沒有什麼非物質的實有,如神靈、鬼魂、惡魔和天使…等等」,離開了唯物者的思想教條框架,也能為藝術家所用。藝術家或像惡魔,或像天使,或像任何形式的思想者,想像自己面對的外在事物;具有自己的特別意識、理智、意願或意向去表現自己的想像。

聯想是空間運動、因果推理和結構歸納等等心理能力。觀念聯想,可以用為說明是,精神活動所需要的基本架構。這種看法,認為知識或信仰不是天賦於人心中的,是來自於感覺經驗;並且只能透過感覺來證實。這種感官的經驗,分為:感覺:由外物影響感官而生的經驗、意像:重新喚起或回憶起的感覺、情感:賦予感覺和意像的情感的價值。這種相信基本要素的想法,認為這些經驗,是固定不變的,無需懷疑的。一個人在某一場合所獲得的經驗,甚至於不可能與他自己在類似場合所獲得的經驗相同;這些經驗系列,可以組成一個知識之網。因此,可能建築起精神的生活。這樣的精神活動和精神生活的建立,確實也適用於藝術創作和生活。

台長: 東年
人氣(6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