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5-25 09:45:15| 人氣1,20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隨談荀子天道思想─僅從天論篇前三分之一的內容隨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荀子天道觀簡評:僅從〈天論篇〉的三分之一內容談起】

謹力撰此文,與身旁辛苦的小蘭共勉....

PS:我個人不懂《荀子》,撰寫此文的學術目的性遠低於另一目的,只從一篇文章去探就荀子的天道思想,我個人亦認為無足可觀。但我說過,之所以在我不熟的情況下還盡力撰寫這篇文章,是想要表示,即使是未知的未來,我們一有足夠能力去克服之,共勉。

荀子的天道觀亦承接儒學的傳統而來。他認為天行其常,而人參斯而應之,此是謂天道。但這個「參」字的義涵有哪些,荀子試著去為其下定義,因而制「天君」、「天官」、「天養」、「天政」、「天情」、「天功」六義,謂天道的循環往復做一註腳。

就「天行道,人於其大中參而應,不忤之以保全」(以上為個人語),這思想和儒學的傳統是一樣的。《繫辭‧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庸》「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抱歉,我忘記帶儒家的原典回台北,所以能引證的資料甚少,多包涵)此皆印證了自孔子以來,所確立的儒家天道觀。甚至在某整程度上,儒學之論天道是和道家的論天道取得呼應的。這不是一種思域上的重疊或巧合,亦非儒道同源而異面的概念所能解釋的(此概念請參見錢穆《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文化》)我個人認為這根本代表了中國傳統思想的天道觀,有茹「天人合一」的特色。

中國的思想認為人是遠小於天的,天的運行把人包含在其中,層次上的懸殊使人無法對天做任何根本上的改變。此種現象其實中西皆然,大凡人類的演進史,必先經過「尚天」、「畏鬼」、「崇巫」的階段,這正代表了人類對大自然(天)的起始觀念,都是敬畏的。中國不就有句話叫「敬天畏命」嗎?(《論語》〈季氏第十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但西方到後來卻演變成「人與天爭」,這截然
不同的演變方式,我個人推測是西方思想一種對天命消極(譬如耶教的原罪觀念)之下的反動。和西方比起來,中國人卻在這發展點上(同樣經歷過尚鬼階段),開脫出了一套積極轉化的思想,注意,這是「積極」又有著「轉化」兩項特色的,亦即前面所提到的「天人合一」。人包含在天地之中,必須同萬物與天並行運作,如此方不致影響萬物自然,亦不影響自身,大家因此而能共生共榮,並在此中,醞釀出柔和、平正、悠遠的能量氣息。

柔和、平正、悠遠,也正是中國人文精神中的最大特色,個人對此種體會深信不疑。

但荀子令人感到扞挌的,是他將過於極致的重禮概念放入裡頭。坦白地說,儒家的哲學是一種穩定的哲學(即中庸之道),不能對任何一種東西發揮過盡,否則容易模糊了儒家的原神。須知禮之設,是主觀性的。然而探討天道觀本身是極需「比較客觀」的,所以不僅道家就「天道」的具體內容上,形而上的論點盡量著墨不多,就連孔子以來的儒學,也不便就天道一義再做更深入「點」的發揮,而只是盡量做面的闡述。但荀子此舉,不免落入了「制」的窠臼,故使其天道觀反而淪為解釋其個人思想的次流地位。故個人不以為荀子天道觀的重要性可在儒學的諸多天道論中,取的重要的地位。

(僅讀《荀子》卷二〈天論第十七〉之前三分之一,未盡詳細完全,請諸位長輩賢達不吝給予指正)

台長: 太一
人氣(1,20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小艾
我讀過的荀子思想介紹好像和作者所瞭解的不太一樣
從現代眼光來看
荀子是百分之百的科學論者
雖然孔子說不語怪力亂神 但還是相信天命的
儒家的天道涵意很廣 但還是認為天是有意志的
荀子是徹底否定天的
他所謂的天就是純脆的大自然
老天是沒有意志的
天既沒有意志就沒有所謂天命
大自然會影響人 而人也可以利用大自然
所以荀子強調"人為"
基本上 荀子的思想是非常科學的
2010-06-05 19:54: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