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2 16:19:50| 人氣2,1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投資聖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投資聖經

不做研究就投資跟不看牌就玩紙牌游戲一樣盲目。

  撈魚是投資者很喜愛的活動,但往往是好的漁夫才能撈到魚。試圖撈住下跌股票的底就像抓住一把下跌的刀,最好的可能是稻子掉到地上在拾起它。試圖抓住迅速下跌的股票一定回導致激烈的疼痛,因為抓住了錯誤的地方。

  當你購買了一支股票后,其股價上下波動只能說明有人願意付更多或更少的錢去購買同一商品而已。

----彼得·林奇

  你永遠也說不準,這是對華爾街最嚴謹的描述。職業交易者不是通過規避損失而掙錢,而是因為他們的盈利超過他們的損失,而他們的一個特點是對損失的反映很敏感。

----約翰·穆迪

  一套穩健的生產線可以把一輛汽車的任何部分都做得安全可靠,但不能保證把握方向盤的那位老兄能踏踏實實。同樣的道理,也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可以保護情感型的投資者。

-----格蒂

  在每種股票的后面,幾乎都隱藏著家庭糾紛,財產繼承及離婚等千奇百怪的故事,而且幾乎所有的故事都與我們理論中的資產組合選擇沒有任何關係。

----莫頓·米勒

  在形成我們的預期時,如果對非常不肯定的事物賦予很大的比重那將是愚蠢的。

  那些自以為不受任何學理影響的實踐者都往往成為某個已故經濟學家的思想奴隸,而自以為得天啟示的執政狂人也只能從故紙堆中吸收精神的養料。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要在華爾街上找出市場的轉折點,顯然要比在沙灘上發現潮汐的最高點困難多了,而市場的確波濤洶涌。

——彼得·伯恩斯坦

  人們仍然繼續訂閱投資顧問公司的投資通信,他們只是想要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人清楚實情。如果沒有人知道真相為何,反而令人感到害怕。

——彼得·伯恩斯坦

  相關的證據明顯支持我的假說,那就是大多數基金經理人都應該辭去工作,改行成為水電工,教希腊文,或者擔任公司經理人,這樣還可以為提高國民生產毛值帶來一些貢獻。雖然這種詛咒式的建議是一個好建議,但顯然不會有人熱切地接受這個意見。

——保羅·薩繆爾遜

  絕大多數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私人投資者將會發現持有普通股票地最好方式是通過承擔最少成本地指數基金來實現的。指數化投資方式的收益優於絕大多數投資專家所給予的凈收益(扣除費用和支出后)

——沃倫·巴菲特

  絕大多數投資者最好還是去買指數基金。

——彼得·林奇

  堅持簡單的投資策略。不要將投資過程搞得復雜化。基礎的投資策略就是簡單——形成一個合理的股票、債券及現金儲蓄的投資組合;選擇一個已經運行了一段時期,並且主要投資於藍籌股基金;小心地平衡風險、收益與所有的成本。

——約翰·C鮑格爾

  既然投資者已經擁有很好的投資常識,何必去理會所謂的至理名言。請重視這一點。但是大量愚蠢的東西——投資巫術、理財戲法和誘人的投資方案——往往由那些看上去無所不知的人到處宣傳。不要理會它。無論獲得什麼資訊,都應該牢記我們處於一個不確定的金融環境,投資於一個易變的同時相互關聯的證券市場。也許你已經聽說過,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值得警惕的是在人類曆史上人們預測的“新時代”比我們真正經曆過的要多的多。

——約翰·C鮑格爾

  我們現在已經有一個肯定的結論——成本至關重要。它對於股票基金很重要,對於債券基金更重要,而對於貨幣市場基金,它幾乎就意味著一切。

——約翰·C鮑格爾

  (關於全球化投資)羅恩斯頓的結論是:在每個國家都賭博要比一個國家賭博明智,但更明智的是不賭博。

——約翰·C鮑格爾

  我們沒有賺到錢,不過了解到更多真相。

——彼得·伯恩斯坦

  在曆史上,相當數量的資金已經被用來賣空,但是,卻沒有人更多地談論它。在過去20年中,對沖基金始終在運用賣空來增加利潤。

——凱斯琳·F·斯泰萊

羅伯特·J·希勒是《非理性繁榮》一書的作者,以下就是他對導致美國股市最近一次牛市的一些主要因素的解釋。

  絕大部分曆史事件,從戰爭到革命,都找不到簡單的起因。當這些事件朝著極限方向發展時,就像最近股市中市盈率(美國最新一次非理性繁榮時期)的表現那樣,通常是因為一大堆因素匯集在一起,其中任何單個因素都不足以解釋整個事件。

  對於股市繁榮來說,重要的不是互聯網革命帶來的難以看清的現實,而是這一革命所創造的大眾反應。

  勝利主義與愛國熱情相輔相成。愛國主義式的自我鼓勵在股市討論中的地位一直十分突出。

  20世紀90年代,美林股票使用了標語:“我們在美國很牛”。50年代,紐約股票交易所推出口號:“購買美國股”。20年代牛市流行的口號是:“讓美國牛起來”,“永遠不做空美國”。盡管這些愛國主義聯想已長期伴隨我們,但他們在一個顯著的經濟勝仗之后愈發高漲起來。

  關於為什麼生育高峰時期(1946年到1966年的美國生育高峰時期)出生的人對奉獻不那麼厭惡,有理論認為,這是由於這些人沒有經曆過30年代的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股市及世界沒有太多的恐懼。事實上,有證據表明,人格形成時期的共同經曆會給一代人的心態留下永久的印記。

  這些強化了的財經報道導致了對股票需求的增長,正如消費品的廣告使消費者更熟悉該商品,提醒消費者有購買該商品的選擇權,並最終誘使他們去購買一樣。大多數廣告實際上並不是介紹該產品最重要的特點,而僅僅起到了向消費者提醒該產品及其形象的作用。如果媒體對投資情況進行大量報道,那麼股市行情上漲就一點都不令人吃驚。就像一場廣告攻勢過后,最新型的運動型轎車銷量上昇一樣。

  分析師對遙遠將來一致的樂觀預測,很少擔心,他們斷定這一普遍的樂觀態度對經營終是有利的。毫無疑問,分析師發現同伴們都在顯示長期的樂觀態度,畢竟人多好壯膽。於是他們也從從容容、例行公事的對投資大眾說出“美國前景一片光明”之類的套話,而對其準確性並不關心。

  共同基金的推廣把公眾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股市中來,其結果刺激股市整體而不是個股的投機價格運動。正在形成的流行觀點認為,共同基金是穩固的、方便的、安全的。這一觀點鼓勵許多一度畏懼市場不敢參與的投資人走入市場。這樣,推動了股市向上走。

  高通脹被認為是經濟混亂、基本價值喪失的表現,是國家的恥辱,在外國人面前丟臉。而低通脹被認為是經濟法讓、社會公正、政府廉潔得力的表現。因此較低的通貨膨脹率(美國90年代中期)增加了公眾的信心,隨之增長了股價,這一點並不奇怪。

  賭博場所的增多以及實際賭博頻率的增加,對我們的文化以及對其他領域冒風險的態度(如對股市投資的態度)產生了潛在的重大影響。以州彩票為形式的賭博合法化有時不是取代而是助長了非法彩票買賣,因此可能同樣助長了其他反復無常的冒險活動。……建立參加這種賭博活動的習慣后,人們很自然地逐步步入更高層次的賭博形式——股票投機。

艾略特(1871-1948)以其波浪理論聞名於世,但他對股市的其他方面也有深刻見解。

  1. 華爾街有一句格言:“消息適應市場”。這意味著,不是消息“造就市場”,而是市場預測並評價了后來可能成為消息的內在力量的重要性。充其量,消息是對已經作用了一段時間的各種力量的遲緩認識,它只會使那些對趨勢毫無意識的人大吃一驚。

  2. 許多交易者會因為以前不愉快的經曆,而對某種股票有成見。順著這種過程,交易者最終會發現沒有一只股票有可取之處。

  3. 經常不活躍的股票應當避免交易,原因在於波浪沒有得到記錄。不活躍清楚地表明,股票沒有享受徹底的分散,要不然就是已經到達了完全發育的階段。

  4. 從消息靈通的朋友那里傳來的內部消息通常提到不活躍的股票和低價股。最好是將一個人的交易限制在那些活躍的股票中。

  5. 股票的生命通常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年輕階段,或稱實驗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應當避免交易這種股票,因為它們還沒有得到適當的調和。第二個階段是創造階段。落入這個類別的股票已經得到了健康的發育,因此這使它們成了一種值得交易的媒介,除非它們已經得到徹底的調和。第三個階段,或稱成長階段,代表了完全發育的時期。股利始終可靠,而且波動狹小。由於這些原因,這種證券落入了股票投資組合中,因此這種股票對交易來說吸引力較小。

  6. 股票市場從來沒有“蕭條”,它只是調整了先前的上昇行情。一輪循環是作用與反作用。

  7. 就投資而論,時機是最重要的元素。買什麼是重要的,但什麼時候買更重要。投資市場本身逐步預言了它們自己的未來。波浪通過它們的模式指出了市場的下一輪運動,它的起點和終點能夠進行明確的和結論性的分析。

  8. 任何證券的市場值的波動都比它的收益率大得多,因此頭等因素是本金的保值與增值,作為價格波動的結果。

  9. 熊市的最終底部非常明顯,因為幾乎所有的股票群都同時見底。這只是牛市中的頂部的反轉。在熊市中,有力的領漲股往往不明顯,而且在反彈的過程中尤其如此。在熊市擺動中,市場總體以及幾個股票變得對時事和外部因素更加敏感。

除非你做一些與大多數人不同的事,否則,要取得超常的成績是不可能的。

  悲觀論者認為最優的時候,是買進的最好的時機;而樂觀論者認為最優的時候,是賣出的最好時機。

  如果你與別人一樣買進同種股票,那麼你就有與別人一樣的回報結果。

————約翰·坦普頓

  損失必須被“止住”,它們必須迅速被止住,要在造成任何重大的財務危機之前止住。

  買者一旦買了一種證券,他就失去了一次避免決策的權利。這時他要決定是持有還是賣出。結果很殘酷,投資者得到正確結果的概率很低。因此,聰明的投資者總是希望在收盤時所犯的錯誤比他在開盤時所犯的錯誤多。

————杰拉爾德·洛布

  像避瘟疫一樣避開“內部資訊”。

  虛夸對人們的願望發揮著很大作用,而人們的願望則是交易者可以利用的。他把受騙者都引來支持所謂的“可靠消息”,這是關於聯合經營、兼並、發覺祕密進展和即將得到的財務和商業祕密的消息。

  沒有人因別人的忠告而獲得財富。

————菲利普·卡萊特

  當公眾心理有了明顯的趨向,看漲或看跌時,就不容易改變了。一部分或幾百人可能改變,但大多數都堅持同一方向。

  人們都有一種心理傾向,認為現存的狀況會持續永久。

  所有繁榮時期和所有蕭條時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這些運動的特征就像一個正沿著斜坡滾下來的雪球,在捲動過程中還不斷沾上其他的雪。

  曆史表明,信心是一株脆弱的幼苗,當它增長到最高點時,它很難承受任何傷害。

  “繁榮”是由人們逐漸而越來越快地增長的自信心所造成的。

————查爾斯·道

  聰明的投資者在聆聽流行的說法時,總是留有一只耳朵在搜尋極端恐慌的蛛絲馬跡。在市場處於頂端時,流行基調會是:“這個時期與所有的其他時期都不同。樹木在繼續成長,成長再成長。買一株你自己的樹苗吧,看著它長高,50英尺,100英尺。這是一種你投進錢去並大膽忘了它的投資。”

利奧·梅內姆是國際期貨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下面是他對期貨交易的看法。

  1. 期貨交易是運氣不太重要的少數幾個領域之一。通常幾乎對所有事情而言,運氣不起作用。一次好運氣也可能會有負面影響。例如,一位交易者在早期的交易經曆中是幸運的,但他可能什麼也沒有學到,或者所學到的東西和他應該要學到的東西是正好相反的。從長期來看,早期的好運氣會欺騙他。

  2. 期貨交易的成功取決於個人辨別、分析顯著事實和統計資料的能力,這樣才能得出給定產品中間價格或最終價格的一個理性觀點。簡言之,它取決於正確地衡量供給和需求的能力。

  3. 實踐表明,大多數期貨交易者是慘敗的。正是由於這一點,你的個性面臨著難以克服的挑戰,所以你需要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交易者。而一位交易者的心理特征,是在期貨交易中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4. 機遇或概率的規則是好賭徒的一種正常工具,期貨市場上不需要這些規則而且還會有明顯的劣勢。通常,在經典的意義上,成功的職業期貨交易者不是賭徒;在大多數情況下,當賭徒們在期貨市場上試著使用他們技術的時候,他們都失敗了。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期貨價格的變化是受經濟規律支配的,而成功的賭博是概率規則作用的結果。

  5. 成功的期貨交易者是一位好商人和好的貨幣管理者。現金管理同市場上的成功一樣重要。遺憾的是,這一原則有時被大眾忽略了;相反,期貨交易所有時被當作賭場。

  6. 不要過度交易。過度交易,除了花費不必要的傭金外,還使你過分地承擔風險和危害。因此,你必須接受這樣一種觀點;你不能參與每一次市場變動,你也不應該想這樣做。平常不總在交易場所的最成功的交易者,將小心地挑選其交易對象。期貨價格有像季節更替一樣的變化趨勢。關注長期趨勢而不是日常的波動,這是職業炒家最好的選擇。

  7. 按照事先決定的交易計划進行交易;或者按照你認為有效的一套交易規則或建立的行動準則進行交易,這些規則已經經受過時間的檢驗並且將指導你的決策。

  8. 需要訓練並且考驗你的情感素質。如果你不堅持一套合理的交易習慣做法,那麼你就容易受到每一個市場特質的影響而心血來潮,你可能成為某一時刻壓力的犧牲品。

  9. 如果一開始你就失敗了或遭遇一系列打擊,那麼你也不要絕望並且拋棄一套合理的交易規則。

  10. 花費時間了解你計划進行交易的產品的有關情況。這里包括各種統計資料,其他影響供需關係的因素以及產品的價格。這里隱含的一個要求是,你必須推導出結果而不是僅僅依靠別人的觀點。

  11. 比現金數量更重要的是,在期貨交易中不使用日常生活必需的現金。交易者不應該用維持日常生活的現金作資本去投機;從事期貨交易所需資本是一種“風險資本”,這些資本一旦損失,不會明顯影響交易者的生活水平。

這里主要介紹的是擅長賣空的空頭智慧。

  你在來年將要遭受的幾乎所有的、非常大的麻煩此刻就在你的證券投資組合之中;如果你能夠減少那些非常大的問題中的一些,那麼你在失敗者的游戲里也許能夠成為勝者。

————查爾斯·埃利斯

  職業空頭的主要弱點——在判斷價格暴跌時機上的無能——是任何持有股票的機構對賣空持有強烈異議的一個理由。

  賣空既不適合膽怯的人,也不適合缺乏經驗的投資者。投資者在縱情享受賣空之前,必須明白賣空對他們的保證金帳戶的影響和遭受被迫補償購入的后果。

  如何通過賣空賺錢與如何通過出售股票而不招致損失是同一枚硬幣不同的兩面。

  完美的賣空候選股票是那種具有大量流通股可供輕易地借入而無須補償購入、股價高啟從而可以獲得最大的利潤、沒有業務或者資產來使風險保持在最低狀態以及投資視野著眼於短期的股票。

  大多數泡沫十足的股票在新發行招股說明書的第1頁上就可以被發現。閱讀首次公開發行文件是一個快速而有利的訓練,既可以適合空頭尋找愚蠢的定價,又可以適合成長型股票投資者使他們注意避免災難。

  有時,華爾街的寵兒(成長型股票)看上去非常像它們的更為粗陋的兄弟姐妹泡沫公司的上昇和過高估價。

————凱恩琳·F.斯泰萊

  職業空頭們待人接物通常抱有一種興致十足的沒有成見的態度。他們常常是那種尖刻、幽默的人。要知道,他們的慣用手段是價值的具有諷刺意味的變質——是對人們標準的一種諷刺性評論。

————達納·L.托馬斯

  一個公司如果沒有管理層的幫助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賣空對象的。

————喬·費什巴奇

  市場是無效率的,因為存在購買股票的偏見。只要有6位職業空頭,就會有12000名投資顧問,對於每一個賣出就會有100個買進報告。因此,股票價格就有一個自然的上昇傾向性。在牛市中尤其如此。通常是其他某些人賺了錢。像得克薩斯航空公司,它的投資者就損失了很多。結果怎麼樣呢?它變成了大量的傭金。從短期看,它給空頭們造成了痛苦,但也創造了許多機會。

吉姆·羅杰斯,美國著名的投資家,曾與索羅斯一起創建了量子基金。后來,羅杰斯又鐘情“國別投資”或“海外市場投資”,在1995年和1999年兩度環游世界考察投資環境。下面是羅杰斯第二次游曆了116個國家的投資心得片斷(之一)。

  1.在能源方面,冰島比沙特阿拉伯更具前景。畢竟,終有一天沙特會用完她的石油,可是冰島,在她境內有間歇泉、天然蒸汽、沸水源,以及溪流中用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而且這些能源都將是永恆的。在完成初始投資后,獲取和利用這些能源也將是完全免費的,這正是那些目前的石油大國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的自然條件。但冰島人拒絕外國投資者投資他們的產業,也沒有幾個人覺察到這種前途無量的資源將會有進一步的發展。

  2.每當有大量資金涌入的時候,一個國家的命運就會隨之改變,這好像也是一條真理。試想一下,有誰會不去賺錢而繼續理會那些毫無意義的所謂世族恩怨呢?現在,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和睦相處,隨之而來的經濟合作就像是一支藍籌股和一支充滿活力的新興創業股的聯合,雙方都會獲利。

  3.英國國力的衰退,其原因在於實行了一種權力下放的政策。所謂權力下放主要是指中央政府把權力的一部分下放給地方政府。聯合政府的權力下放政策使英國各組成部分和中央政府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對立。例如,我在威爾士發現有一個正在興起的運動,這個運動就是要求所有的當地學生都學習威爾士語。讓孩子們學習威爾士語可能有一點文化價值,但從經濟角度來看,我無法理解,因為首先要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教老師們學習這種語言。盡管我也一直贊成孩子們學習一些英語以外的語言,比如漢語和西班牙語,不過威爾士語是不可能會成為全球經濟市場中的一種有效的資產。

  4.一直以來,我是一個對於經營自然資源的公司有強烈興趣的人。因為它的經營是合乎邏輯規律的:當世界人口增長時,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將迅速增長且越來越難以滿足。這些自然資源,像石油,在數量上是有限的。

  5.失業保險這種東西會危害人們的從業積極性,實際上會導致失業率進一步提高,使人們擇業時更加懶怠。在美國,失業保險政策相對更加苛刻,美國採取了福利與工作業績掛鉤的政策,這種政策刺激美國人積極追尋並從事更多的工作,因此美國的失業率只有4.3%左右。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我們很少看到就業率的提高,相反,他們國內的失業率在很多年來,都保持在兩位數的高水平上。歐洲的雇主們時刻在提醒他們自己,選擇雇員時要謹慎再謹慎:至少要給他付一年的薪水啊!試想,在這樣的環境中,一次成功的雇傭,或者一種新的生產線的推出,都將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

價值投資三原則內在價值安全邊際和市場波動

人類學家告訴我們:人類最強的三個欲望分別是財富、地位和權力,而財富則排在三個欲望之首。

  正在或者準備走價值投資之路的朋友或許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價值投資一定能讓我們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嗎?對於這樣一個問題,價值投資實踐的集大成者巴菲特如是說:“價值投資並不能充分保證我們投資盈利,因為我們不僅要在合理的價格上買入,而且我們買入的公司的未來業績還要與我們的估計相符。”

  換句話說,價值投資之路並非坦途,其未來其實是充滿了諸多變數和不確定性,從這一點說,價值投資與其他的投資(投機)路徑沒有太多的分別。然而,老巴最后話鋒一轉:“但是價值投資給我們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惟一機會。”大師畢竟是大師,話語簡潔,擲地有聲。這是一個成功者所下的斷語,價值投資者在細節上的一切探討都是以這句話為前提的。

  內在價值:最接近的就是贏家

  人類財富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財富交換發生在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國王之間。交換的財富包括布匹、香料、家具、青銅器、珠寶和黃金。這樣大規模的財富交換無疑蘊含著價值判斷的邏輯在內。

  而對價值的判斷恰恰是價值投資的前提、基礎和核心。

  價值投資,簡而言之,就是在一家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相對於其內在價值有較大折扣時買入。內在價值在理論上的定義就是一家企業在其余下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的現金的折現值。但是問題來了,一家企業余下的壽命到底有多長?能產生多少現金?這本身就充滿了懸念,以這個充滿了懸念的現金流為基礎而形成的判斷有多大的可信度?再有,折現率該如何確定?在不同的時點、不同的投資人會有不同選擇,據以計算的價值必然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果不能做到精確的價值評估,又怎能知道應該在什麼價位購買股票?如果說這是價值投資人最大的困惑所在,當不為過。

  關於內在價值的計算,巴菲特最主要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巴菲特常常提到現金流量,但我卻從未看到他做過什麼計算。

  巴菲特本人對於內在價值的計算最為詳細的敘述出現在1996年致巴克夏公司股東的信中:“內在價值是估計值,而不是精確值,而且它還是在利率變化或者對未來現金流的預測修正時必須相應改變的估計值。此外,兩個人根據完全相同的事實進行估值,幾乎總是不可避免地得出至少是略有不同的內在價值估計值,即使對於我和查理來說也是如此,這正是我們從不對外公布我們對內在價值估計值的一個原因。”

  此外,巴菲特還坦承:“我們只是對於估計一小部分股票的內在價值還有點自信,但也只限於一個價值區間,而絕非那些貌似精確實為謬誤的數字。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

  與一些市場人士的想法不同,筆者更傾向於認為巴菲特這番話是真的坦誠而非賣關子。因為我們常常看到,在證券市場上,過度追求精確量化往往不會帶來好的后果。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大名鼎鼎的美國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其高管包括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期權定價模型之父”默頓(Robert Merton)和舒爾茨(Myron Schols)、美國前財政部副部長及聯儲副主席莫里斯(David Mullis)等學術界及政經界要人,堪稱夢幻組合。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夏普稱其為“也許是世界上學術水平最高的金融機構”,在華爾街與量子基金齊名。從運作方式上看,LTCM是通過運用電腦建立數量模型分析金融工具價格,再利用不同證券的市場價格差異進行操作,是投資界精確量化的祖師,卻也難逃失敗命運。LTCM曾經是如此成功——3年盈利增長2.84倍,一度成為市場唯馬首是瞻的旗艦。然而就是這樣一泰斗級的公司,也創造了另一項金融記錄——150天虧損超過50億美元,虧損率超過90%。正如同中國古代的項羽,百戰百勝,一敗而失天下。

  或許,但凡介於科學和藝術層面之間的東西,都要用到古人說的一句話: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巴菲特愛引用凱恩斯的一句話“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也是異曲同工。盡管我們相信在某一個特定的時空,某一公司的價值只有一個,我們也只能力求最大限度地逼進它。而贏家卻總是相對的。 

  安全邊際:越耐心越能得到

  巴菲特曾在他的老師、現代證券分析創始人、人稱華爾街教父的格雷厄姆那里學到兩條投資規則:第一,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不虧損?

  格雷厄姆自己給出的答案是:“我大膽地將成功投資的祕訣精煉成四個字的座右銘:安全邊際。”

  作為為價值投資的核心概念,如果說安全邊際在整個價值投資領域中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並不為過。它的定義非常簡單而朴素:實質價值或內在價值與價格的順差,換一種更通俗的說法,安全邊際就是價值與價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

  根據定義,只有當價值被低估的時候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正,當價值與價格相當的時候安全邊際為零,而當價值被高估的時候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負。價值投資者只對價值被低估特別是被嚴重低估的對象感興趣。安全邊際不保證能避免損失,但能保證獲利的機會比損失的機會更多。

  凡事喜歡精確的那些讀者可能要再次失望了:原來與內在價值一樣,所謂的安全邊際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比如僅從定義我們不能確定實質價值或內在價值與價格的順差達到什麼程度才能說安全邊際就是足夠,並可以買入股票。

  巴非特指出:“我們的股票投資策略持續有效的前提是,我們可以用具有吸引力的價格買到有吸引力的股票。對投資人來說,買入一家優秀公司的股票時支付過高的價格,將抵消這家績優企業未來10年所創造的價值。”這就是說,忽視安全邊際,即使買入優秀企業的股票,也會因買價過高而難以盈利。這一點,對於當今的中國股市,尤具警醒作用。

  可以說,安全邊際在理念上與傳統的“富貴險中求”投資觀念是截然相反的。它告訴你:如果你想要謀發達你一定不要冒風險。在每次做投資決策或投資活動中,我們一定是希望我們的風險降到最小,同時希望每次投資活動中都能取得收益的最大化。

  如果想要的安全邊際遲遲不來怎麼辦呢?那麼只有兩個字:等待。在我們一生的投資過程中,我們不希望也不需要每天都去做交易,很多時候我們會手持現金,耐心等待,由於市場交易群體的無理性,在不確定的時間段內,比如3至5年的周期里,總會等到一個完美的高安全邊際的時刻。換句話說,市場的無效性總會帶來價值低估的機會,那麼這個時候就是你出手的時候。就如非洲草原的獅子,它在沒有獵物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草叢中慢慢的等,很有耐心地觀察周圍情況,直到獵物進入伏擊範圍才迅疾出手。如果你的投資組合里累計了很多次這樣的投資成果,從長期看,你一定會取得遠遠超出市場回報的機會。所以安全邊際的核心就在把握風險和收益的關係。

  從防御角度說,對安全邊際的掌握更多是一種生存的藝術。投資如行軍打仗,首先確保不被敵人消滅掉是作戰的第一要素,否則一切都將無從談起。這一點在牛市氛圍中,在泡沫化嚴重的市場里,顯得尤為重要。

  安全邊際並不是孤立的,它是以“內在價值”為基礎的,在“內在價值”的計算中,預期收益率是最有彈性的參數,預期收益率的上昇和安全邊際的擴大都趨向了一個結果,那就是相對低的買入價格。而就操作的層面而言,階段性的倉位比例控制也可以視為運用安全邊際的輔佐手段。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這兩個大師級的人物之所以都非常強調安全邊際原則,之所以都要求一定的安全邊際,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影響股票市場價格和公司經營的因素非常龐雜。而相對來說,人的預測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容易出現預測失誤。有了較大的安全邊際,即使我們對公司價值的評估有一定誤差、市場價格在較長時間內仍低於價值、公司發展受到暫時的挫折,都不會妨礙我們投資資本的安全性以及保證我們取得最低程度的滿意報酬率。這就是安全邊際原則的精髓所在。

  市場波動:不可預測的加碼買入機會

  股票市場每天的波動都是驚人的,這既是誘惑又是陷阱。

  “市場從來不是一台根據證券的內在品質而精確地客觀地記錄其價值的計量器,而是匯集了無數人部分出於理性(事實)部分出於感性(理念和觀點)的選擇的投票器。”這就是市場波動的由來。

  早知道波動總是難免的,又何必勞心傷神。

  格雷厄姆在去世前幾個月的時候說:“如果說我在華爾街60多年的經驗中發現過什麼的話,那就是從來沒有人能夠成功地預測股市波動。”

  對於市場的價格波動,格雷厄姆還有一個著名的“市場先生”的寓言:就是設想自己在與一個叫市場先生的人進行股票交易,“市場先生”的特點是情緒很不穩定。因此,在他高興的日子里,他會報出較高的價格,相反懊惱時,就會報出很低的價格。按現在通行的話說,市場常常會犯錯。而一個出色的價值投資者會充分利用這種錯誤。設想有一天交易的時候,“市場先生”突然情緒沮喪,報出了一個低得離譜的價格,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投機客常常會按照“鱷魚原則”的要求止損離場,而價值投資者呢?恰恰相反,會繼續加碼買入!這就是兩種不同的價值觀主導下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交易策略。這就是巴菲特告誡我們的:要把市場波動看做你的朋友而不是敵人。

  事實上,僅以巴菲特旗下的巴克夏公司來說,在1973年-1974年的經濟衰退期間,它的股票價格從每股90美元跌至每股40美元。在1987年的股災中,股票價格從每股大約4000美元跌至3000美元。在1990年-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它再次遭到重創,股票價格從每股8900美元急劇跌至5500美元。在1998年-2000年期間,巴克夏公司宣布收購通用再保險公司(GeneralRe)之后,它的股價也從1998年中期的每股大約80000美元跌至2000年初的40800美元。可以想見,在這些時候,巴菲特在股票投資方面所受的沉重打擊和巨大精神壓力。如果按照“鱷魚原則”,巴菲特應該不知道止損離場多少次了,但那樣,我們也不會看到今天的“股神”。

謝國忠:美元迎來“秋老虎”,全球泡沫破裂風險高

2007/07/30 17:47

減息預期的消除將使美元在未來幾個月昇值,但全球泡沫破裂的風險,最終會把美元帶至底部;美元長期前景取決於美國醫療衛生體系的改革

溫和滯脹推昇美元
   金融市場正在醞釀著一場小風暴。債券市場終於放棄了美聯儲在年內降息的希望,相反,現在的交易價格表明,市場預期有25%的加息可能性。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去年4.25%-5%的水平攀昇到5.25%。這是市場對美國通貨膨脹問題做出的反應,盡管有些滯后——市場一度指望下滑的房地產價格會迫使美聯儲降息以刺激經濟。
  我認為,美國經濟正在走向一個溫和滯脹的階段,也就是說,盡管經濟增長緩慢,但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美聯儲依然無法下調利率。市場正開始意識到這種情況的可能性。美國經濟到2008年很可能會經曆衰退,而通貨膨脹的壓力仍會繼續掣肘美聯儲,使其不能大幅降息,盡管在2008年降息一至兩次是可能的。
  美國通貨膨脹的主要根源在於生產率增長放緩。緩慢的生產率增長意味著每單位產出增加需要投入更多的勞動。因此,盡管經濟表現平平,美國的勞動力市場卻很景氣,失業率低至4.5%。美國的勞動成本——勞動力價格與勞動生產率之差在過去的12個月中增長了3.2%,這一資料在2000年-2005年之間僅為年均0.8%。
  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和緩慢的生產率增長顯然給企業帶來了漲價的壓力。以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從2.5%下降到2%為佐證,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近期對通貨膨脹的前景表示了一定的樂觀。但通脹減速的趨勢很可能難以持久,因為這與工資上漲和生產率放緩的趨勢是不一致的。這也是盡管伯南克發表樂觀言論,但市場仍存在加息預期而非降息預期的原因。
  這種對美聯儲政策預期的改變,很可能在今年剩下的幾個月中提昇美元匯率,但會給美國股市蒙上陰影。我並不是說美元熊市行將結束,而是認為,美元即將迎來一個“秋老虎”季節。美元最終的底部將出現在美國經濟衰退的時候。由於經濟衰退會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和對外融資需求,美元的匯率在此之后會穩定下來。
  而對美國股市來說,指數會繼續在持續上昇的國債收益率中掙扎,直到經濟衰退時大幅下跌。全球股市都被高估了。美國股市高估程度可能小一點,但當美國經濟2008年出現衰退時,它的估價水平仍然會調整到正常甚至低於正常的水平。
  美國股市通常對利率走勢很敏感,這次可能特別突出。美國經濟最近表現並不理想,2007年一季度的年增長率0.6%,是四年來最低的。同期企業利潤增長了6%,這只相當於過去四年平均水平的一半。
    不過,股市的表現卻比過去四年都好。這背后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因素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掀起的收購熱潮。由於私募基金將上市公司私有化,導致市場中的股票供給縮水,市場中的股價相應上漲。
    這些基金用來收購上市公司的資金大部分來自貸款。他們的活動相當於增加市場中的債務,並減少股權資本。當債券收益率上昇時,這種交易會變得難以進行。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上探至6%,這可能會給私募基金的活動來一次急剎車。而在沒有這些私募基金影響的情況下,美國的股市可能會對經濟表現更加敏感,因而可能不再風光。

全球泡沫破裂風險高
  美元的反彈對其他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意義重大。目前,外匯市場正在推昇高息貨幣,壓低低息貨幣。美元即將到來的反彈正屬此類。而強勢美元會令其他國家控制通貨膨脹的努力變得更加困難。
  例如,印度已經允許盧比昇值15%以控制通貨膨脹。當大家都看空美元時,這種昇值會比較容易。但是,當像印度這樣的經濟體面對強勢美元時,通過本幣昇值控制通貨膨脹的努力就變得十分艱難。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要控制通脹,就不得不更快地昇息。
  提早到來的全球緊縮周期可能會捅破全球流動性的泡沫。這個世界可能正處於第一次全球性的資產價格泡沫之中。主要的資產類別——債券、股票、房地產都在很高的估價水平上交易。較次要的資產類別,例如大宗商品、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也正在吸引大量資本流入,同樣在很高的價格上交易。從中國的冬蟲夏草到澳大利亞的純種動物,只要是在短期內供給受限的商品,其價格都在膨脹。
  外匯市場中最重要的力量是息差交易(carry trade),即外匯交易者借入低息貨幣買入高息貨幣。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以年息0.5%借入日元,再買入年息5.5%的澳元。只要匯率保持不變,交易者就會賺得息差。這種交易所要求的自有資本約為10%,如果交易實現,其資本回報率可高達50%。很多全球性的金融機構都利用這種交易大賺了一票。由於太多人在進行這種交易,導致低息貨幣進一步下跌,高息貨幣進一步上漲,這使交易者在從事息差交易的同時還可以賺取匯差。由於利率與通貨膨脹是成比例的,因此,息差交易的宏觀經濟效應是將通貨膨脹均勻地傳遞到了全球範圍。
  由於通貨膨脹壓力可以用本幣昇值的方式通過外匯市場向其他國家傳遞,這種行為方式令各國中央銀行更容易對付通脹。印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各國中央銀行都採取緩步昇息的方式來遏制通脹。這種延遲效應的結果是讓全球金融體系中充滿了更多的流動性。這也是全球會長期面對流動性過剩的原因。但是,當通貨膨脹變得無處不在,再也沒有利用外匯市場對外輸出通脹的空間時,就會引發全球中央銀行同時迅速採取緊縮政策。由此導致的流動性供給的快速下降,可能足以捅破全球泡沫。我想,這種全球泡沫破裂的風險在未來12個月中是相當高的。
  回到美元的話題。以貿易權重衡量,與2002年的峰值相比,目前的美元貶值了15%。歐元、英鎊和大宗商品貨幣(如澳元)對美元昇值最多,而日元、新台幣等低息貨幣表現最差。在美元即將迎來的反彈中,2007年底前,美元對日元匯率可能触及130,而歐元對美元可能跌到1.25。當然,當美國經濟真的在2008年出現衰退時,市場會再度恐慌,拋售美元。但是,衰退實際上是有利於美元的,因為這可以從根本上削減美國的貿易赤字。

醫衛改革決定美元前景
  一種貨幣的吸引力最終由該國經濟的資產回報水平決定。一種貨幣的回報具有吸引力的情況大致有三。
  第一,經濟體的生產率水平高,其資產的產出高於其他經濟體。有兩種辦法衡量生產率。其中一種是發達國家所報告的勞動生產率,也就是單位勞動的產出,但這種辦法並不精確。在擁有更多的資本時,同樣的勞動力可能產出更多。例如,一個送貨員在用摩托車取代自行車后,效率會提高。但是,摩托車比自行車更貴,而且使用成本也更高。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並不意味著資產會創造更高的回報,因為伴隨著更多產出的,是更多的資本。
  在經濟學中,測度生產率的“聖杯”是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當全要素生產率為1%時,經濟在不增加資本和勞動的情況下,每年增長1%。這種“免費午餐”以更高的工資、更高的利率或資本回報、更低的消費價格的形式分配給勞動、資本和消費者。通常,三種要素都能獲益。因此,一個全要素生產率高的經濟體的貨幣通常會昇值。過去五年中,美國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大約為1.5%;而過去30年中,中國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在3.5%-4%之間。
  中國與美國獲得全要素生產率的方式截然不同。美國主要通過創新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而中國主要靠規模經濟。因為中國從很低的基礎開始發展經濟,不同的投資可以互相促進效率提昇。例如,修建一條高速公路的效益並不很高,但修建十條高速公路的路網效應可以使更多的地方聯在一起,並發生貿易往來。這種效益的另一個名字叫做規模經濟遞增(increasing economies of scale)。
  當投資水平達到足夠高的程度時,這種效應就會消失。還以高速公路為例。當路網已經形成時,更多的高速公路就意味著浪費。規模經濟遞增給中國帶來的好處可能還將再持續10年至15年。
  第二,有些經濟體會人為提高利率,使他們的貨幣具有吸引力。例如,非洲國家傾向於實行高利率政策,因為投資者認為這些經濟是不穩定的,並要求高利率作為回報。和上面生產率的故事相反,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故事。這種高利率使經濟持續不景氣,長期處在不穩定中,由此投資者會要求更高的利率。所以,盡管利率很高,這種國家的貨幣通常還是疲軟。
  第三,經濟過熱迫使中央銀行臨時提高利率,令他們的貨幣在這一時間段內更有吸引力。當一個經濟過熱時,例如通貨膨脹率高過了央行的目標並繼續上昇,中央銀行會採取緊縮政策控制通脹。短期內,較高的利率令相應貨幣對投資者更有吸引力。美元面臨的反彈正是此類。美國經濟面臨通脹,聯儲必須保持高利率。市場此前並未預期到這一點,現在則根據這一假定定價,這意味著美元會在2007年剩下的幾個月中走強。
  這種周期循環的故事,對那些需要根據每分鐘行情不斷交易來謀生的外匯交易商來說非常重要。而對於生產者或者長期投資者來說,結構性的生產率故事就更重要。不管在周期循環中一種貨幣達到了怎樣的高匯率,如果其經濟表現不好的話,最終還是會被打回原形。
    例如,澳元的出色表現跟礦產品高價格下其採礦業的繁榮有關。這一行業的繁榮也導致澳大利亞經濟過熱。隨著澳大利亞央行不斷加息,澳元節節攀昇。但澳大利亞採礦業並不適用高生產率的故事。當礦產品價格反轉回落時,澳元也會隨之下跌。所以,買入澳元就相當於預期礦產品價格將保持在高位。
  如果全球泡沫破裂真的發生,那些依賴自然資源出口的經濟體的貨幣會慘不忍睹。它們純屬那個周期循環的故事,而不具備持續增長的生產率。
  美元的長期前景並不坏,因為美國經濟創新的步伐依然很快。拖后腿的是醫療衛生行業。美國的醫療支出占GDP的15%,這是其他發達國家的兩倍,而且份額還在增長。醫療行業的過度開支是美國經濟問題的根源。經濟的其他部門都在不斷創新,更高的生產率被增加的醫療開支所抵消了。由於醫療支出的增長超過了其他行業生產率增長帶來的效益,美國不得不通過向外部融資來保持其生活水平。這就是相當於對外借款的美國貿易赤字不斷增長的原因。
  美元的長期前景取決於美國如何改革其醫療衛生體系。美國國會正在考慮允許公共醫療保障計划就葯價與制葯廠商進行談判。這將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更重要的是,美國必須對患者接受的醫療服務進行數量限制。“先盡可能享受醫療服務,再用保險報銷”的模式是問題所在。任何人,只要無需為花費擔憂,都會不計成本地進行各種治療。如果不對這種行為施加限制,醫療開支天然地就會有失控的傾向。
  如果你看好美國醫療改革的前景,你就應該賣出美國醫葯股並買進美元,反之亦然。■

 

謝國忠

1960年出生於上海,1983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路橋系,1987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碩士,1990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同年加入世界銀行,擔任經濟分析員。在世行的五年時間,謝國忠所參與的項目涉及拉美、南亞及東亞地區,並負責處理該銀行於印尼的工商業發展項目,以及其他亞太地區國家的電訊及電力發展項目。1995年,加入新加坡的Macquarie Bank,擔任企業財務部的聯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亞太區經濟學家,2006年9月辭去該職務

價值投資折算表

每年15%收益價值投資折算表

    巴菲特自小就覺得數字是非常有趣的東西,並顯示了超常的數字記憶能力。7歲的時候,巴菲特因為盲腸炎住進醫院並手術。在病痛中,他拿著鉛筆在紙上寫下許多數字。他告訴護士,這些數字代表著他未來的財產:雖然我現在沒有太多的錢,但是總有一天,我會很富有。我的照片也會出現在報紙上的。一個7歲的孩子,用對金錢的夢想支撐著挨過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下面這張表是每年15%目標收益下,對不同成長率股票的折算值,假設當前每股凈資產都為1元:
   綠框內資料對應於不同的年增長率和市盈率下,你目前可以支付的最高價格。以1元凈資產來計算,如果凈資產為5元,則想應乘5。

 

巴菲特經典演講:格雷厄姆—多德都市里的超級投資者

巴菲特經典演講

引言

耐心的花五分鐘讀完全文,不會沒有收獲的。本文為Buffett在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的講演。
 

格雷厄姆與多德追求“價值遠超過價格的安全保障”,這種證券分析方法是否已經過時?目 前許多撰寫教科書的教授認為如此。他們認為,股票市場是有效率的市場;換言之,股票價格已經充分反應了公司一切己知的事實以及整體經濟情況:這些理論家認為,市場上沒有價格偏低的股票,因為聰明的證券分析師將運用全部的既有資訊,以確保適當的價格。投資者能經年累月地擊敗市場,純粹是運氣使然。“如果價格完全反應既有的資訊,則這類的投資技巧將不存在。”一位現今教科書的作者如此與寫道。


或許如此!但是,我要提供一組投資者的績效供各位參考,他們長期的表現總是超越史坦普500種 股價指數。他們的績效即使純屬巧合,這項假說至少也值得我們加以審查。審查的關鍵事實是,我早就熟識這些贏家,而且長年以來便視他們為超級投資者,最近的 認知也有十五年之久。缺少這項條件——換言之,如果我最近才從成千上萬的記錄中挑選幾個名字,並且在今天早上提供給各位——我建議各位立即停止閱讀本文。 我必須說明,所有的這些記錄都經過稽核。我必須再說明,我認識許多上述經理人的客戶,他們長年以來所收取的支票確實符合既有的記錄。


在進行審查之前,我要各位設想—場全國性的擲銅板大賽。讓我們假定,全美國2.25億的人口在明天早晨起床時都擲出一枚一美元的銅板。早晨太陽昇起時,他們都走到門外擲銅板,並猜銅板出現的正面或反面。如果猜對了,他們將從猜錯者的手中贏得一美元。每天都有輸家遭到淘汰,獎金則不斷地累積。經過十個早晨的十次投擲之后,全美國約有2.2萬人連續十次猜對擲銅板的結果。每人所贏得的資金約超過1000美元。


現在,這群人可能會開始炫耀自己的戰績,此乃人的天性使然。他們可能保持謙虛的態度,但在雞尾酒宴會中,他們偶爾會以此技巧吸引異性的注意,並炫耀其投擲銅板的奇異洞察力。


假定贏家都可以從輸家手中得到適當的獎金,再經過十天,約有215個人連續二十次猜對擲銅板的結果,每個人並贏得大約100萬美元的獎金。輸家總共付出2.25億美元,贏家則得到2.25億美元。


這時候,這群人可能完全沉迷在自己的成就中:他們可能開始著書立說:“我如何每天早晨工作30秒,而在二十天之內將—美元變成100萬美元。”更糟的是,他們會在全國各地參加講習會,宣揚如何有效地投擲銅板,並且反駁持懷疑態度的教授說,“如果這是不可能的事,為什麼會有我們這215個人呢?”


但是,某商學院的教授可能會粗魯地提出—項事實,如果2.25億只猩猩參加這場大賽,結果大致上也是如此——有215只自大的猩猩將連續贏得20次的投擲。


然而,我必須說明,前述事例和我即將提出的案例,兩者之間存在著若干重大差異。旨先,如果(a)你所選擇的2.25億只猩猩的分布狀況大致上和美國的人口分布相同;如果(b)經過20天的競賽,只剩下215只贏家;如果(c)你發現其中有40只猩猩來自於奧瑪哈的某個動物園,則其中必有蹊蹺。於是,你會詢問猩猩管理員各種問題,它們吃什麼飼料、是否做特殊的運動、閱讀什麼書籍……換言之,如果你發現成功案例有非比尋常的集中現象,則你希望判定此異常的特色是否是成功的原因。


科學的調查也遵循此一形態。如果你試圖分析某種罕見的癌症原因——例如,美國每年只有1500個病例——而你發現蒙大拿州的某個礦區小鎮便產生400個病例,則你必然對當地的飲水、病患的職業或其他種種變數產生興趣。你知道,在—個小鎮中發生400個病例,絕不是隨機因素所造成。雖然你未必了解病因,但你知道從哪里著手調查。


除了地理國家,還有其他方式可以界定起源。除了地理的起源,還有我所謂“智力的起源”。我認為各位將在投資領域發現,不成比例的銅板投擲贏家來自於一個極小的智力村莊.它可以稱為“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這個特殊智力村存在著許多贏家.這種集中現象絕非巧合所能夠解釋。


在某些情況下,即使非比尋常的集中現象也可能不重要。或許有100個只是模仿某一位極具說服力的領導者,而依其主張來猜測銅板的投擲結果。當他猜正面,100個追隨者也會自動地做相同的猜測。如果這一位領導者是屬於最后215位贏家之一,則這100也便屬於同一個智力起源,這項事實便不具有任何意義,因為100個案例實際上只代表一個案例。同理,假定你生活在一個父權結構極為嚴密的社會,而美國每一個家庭都恰好以父親馬首是瞻。20天之后,你將發現215位贏家是來自於21.5個家庭。若干天真的分析師可能因此而認為,成功地猜測鋼板投擲的結果,其中具有高度的遺傳因素。當然,這實際上不具有任何意義,因為你所擁有的不是215位個別贏家,而只是21.5個隨機分布的家庭。


我所要考慮的這一群成功投資者,共有一位共同的智力族長——本杰明·格雷厄姆。但是,這些離開此智力家族的孩童,都是依據非常不同的方法猜測他們自己的“銅 板”。他們各自前往不同的地方,買賣不同的股票和企業,但他們的綜合績效絕對無法用隨機因素加以解釋。他們做相同的猜測,並不是因為領導者下達某一項指 令,因此也無法用這種方式解釋他們的表現。族長只提供了猜測銅板的智力理論,每位學生都必須自行決定如何運用這項理論。


來自“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的投資者所具備的共同智力結構是:他們探索企業的價值與該企業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事實上,他們利用其間的差異,卻不在意效率市 場理論家所關心的問題:股票究竟在星期一或星期五買進,或是在一月份或七月份買進……。當企業家買進某家公司時——這正是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的投資者透 過上市股票所從事的行為——我懷疑有多少人會在意交易必須發生於某個月份或某個星期的第一天。如果企業的買進交易發生在星期一或星期五沒有任何差別,則我無法了解學術界人士為何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探討代表該企業部分股權的交易發生時的差異。毋庸多說,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的投資者並不探討bate、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證券投資報酬本的變異數。這些都不是他們所關心的議題。事實上,他們大多數難以界定上述學術名詞。他們只在乎兩項實數:價格與價值。


面對圖形分析師所研究的價量行為,我始終感覺驚訝。你是否會僅僅因為某家公司的市場價格在本周或前一周劇揚.便決定購買該企業呢?在目前電腦化的時代,人們之所以會大量研究價格與成交量的行為,理由是這兩項變數擁有了無數的資料。研究未必是因為其具任何功用;而只是因為資料既然存在, 學術界人士便必須努力學習操作這些資料所需要的數學技巧。—旦擁有這些技巧,不去運用它們便會帶來罪惡感,即使這些技巧的運用沒有任何功用,或只會帶來負面功用也在所不惜。如同一位朋友所說的,對一位持鐵錘的人來說,每—樣事看起來都像是釘子。


我認為,這一群具有共同智力起源的投資者非常值得我們研究。雖然學術界不斷地對價格、成交量、季節性、資本規模以及其他變數,研究它們對股票績效的影響,但這群以價值為導向贏家的方法卻毫不受人關心。


關於這一項績效的研究,我首先要追溯到從1954年到1956年間,工作於Greham—Newman公司的四位伙伴。我們總共四個人——我並不是從數以千計的對象中挑選這四個人。在我選修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課程之后,我要求進人Graham—Newman公司擔任無給職的工作,但格雷厄姆卻以價值高估而拒絕了我的要求。他對價值看得非常嚴重!經我不斷地懇求,他最后答應雇我。當時公司有三位合伙股東,以及我們四位“學徒”。公司結束經營之后,我們四個人陸續在1955年到1957年間離開公司,目前只能夠追蹤其中三個人的投資記錄。


第一個案例是華特·史洛斯。華特從來沒有念過大學,但他在紐約金融協會參加了本杰明·葛雷厄姆的夜間課程。華特在1955年離開Greham—Newman公司。


以下是“亞當·史密斯”——在我和他談論有關華特的事跡之后——在《超級金錢》(Supermoney,1972年) 一書中對他所做的描述:


他從來不運用或接触有用的資訊。在華爾街幾乎沒有人認識他,所以沒有人提供他有關投資的觀念。他只參考手冊上的數字,並要求企業寄年報給他,情況便是如此。


當華特介紹我們認識時,他曾經描述“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在管理別人的資金,這進一步強化了他對於風險的厭惡。”他有高尚的品格.並以務實的態度自持。對他來說.金錢是真實的,股票也真實的——並從此而接受了“安全邊際”的原則。


華特的投資組合極為分散,目前擁有的股票遠越過100支。他了解如何選股,將價格遠低於其價值者出售給私人投資者。這便是他所做的一切。他不擔心目前是不是一月份,不在乎今天是不是星期一,也不關心今年是不是大選年。


他的想法非常單純,如果某家公司值一美元,若我能夠以40美分買進,我遲早會獲利。他便是如此不斷地行動:他所持有的股票種類遠比我的多——而且比我更不關心企業的本質;我對華特似乎沒有太大的影響力。這是他的長處之—,沒有人能夠對他產生足夠的影響力。


第二個案例是湯姆·科納普,他曾經和我一起在Greham—Newman公司工作。湯姆於大戰之前曾在普林斯頓大學主修化學,大戰結束之后,他經常在海灘游蕩。某一天,他得知大衛·多德將在可倫比亞大學開夜間投資課程。湯姆以旁聽方式選修該課程,之后他對投資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正式注冊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並且獲得了MBA學位。35年之后,我撥電話給湯姆,確定某些有關此一主題的事,我發現他仍然在海灘游蕩。惟—的差別是.他目前擁有一片海灘!


在1968年,湯姆與艾德·安德生——也是葛拉漢的信徒——以及其他一、兩位有共同信念的人,組成了帝地布朗合伙公司。帝地布朗合伙公司的投資高度分散。他們偶爾會從事控制股權的投資,但其被動式的投資績效約略等於控權式投資的表現。


我在1957年成立巴菲特合伙公司。我認為我做的最明智的決定之一是在1969年結束營業。從此之后,伯克夏公司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從事相關的投資業務。我無法給各位單一的指數,用以合理地測試伯克夏公司的投資管理。但是,我認為各位不論如何考驗它,它的表現一直都令人滿意。


紅杉基金經理人比爾·盧昂,我在1951年格雷厄姆的講座中認識他。哈佛商學院畢業之后,他進入華爾街。稍后,他發覺需要接受真正的商業教育,於是參加了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大學開辦的講座,我們便相逢於1951年初。從1951年到1970年 間。比爾所管理的資金規模相當小,績效卻遠比大盤來得好。當我結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業務時,我要求比爾成立—個基金公司,來管理我們合伙股東的資金,他於是成立了紅杉基金。他成立基金的時機非常不利。他面臨兩個層次的市場,以及以價值為導向的投資者相當難以運作的情況。我十分樂於提及一點.我的合伙股東不 僅繼續委托他管理,還投入更多的資金,而且對他的表現十分贊賞。


其中並不涉及后見之明。比爾是我推荐給合伙股東的惟一人選,我當時就表示,如果他的績效能夠高出史坦普指數四個百分點,這便是非常穩固的表現。比爾的績效遠甚於此,而且所管理的資金規模不斷地擴大。這使得管理愈來愈困難。資金規模是績效的拖累,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並不意味當資金規模擴大,你的表現便無法超越平均水準,只是超越的幅度會縮小。如果你所管理的資金是2兆美元,則你的表現必然無法超越平均水準,因為你的資金規模便是整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


我必須指出,截至目前我們所觀察的記錄,投資組合在整段期間都幾乎沒有重疊。他們都是根據價格與價值間的差異來選股,選擇的標的也截然不同。華特的最重要持股都是扎實的企業,如Hudson Pulp&Paper、Jeddo HighHand Coal、  New York Trap Rock Company,即使是偶爾閱讀金融版新聞的人,對這些企業的名稱也耳熟能詳。帝地布朗公司所選擇的標的則更是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另一方面,比爾的選擇標的則是大型企業。這些投資組合極少出現重疊現象。他們的記錄並非由某人主導的猜測銅板,其他人則只聽命附和。


我的另—位朋友,他畢業於哈佛法學院,並且成立了一家主要的法律事務所。我大約在1960年認識他,並且建議說,法律作為嗜好是件好事,但是他應該做得更好。於是,他成立了一家合伙公司,他的操作方式和華特迥異,他的投資組合集中在極少數的證 券,因此績效的變動比較激烈,但他仍然依據相同的價值折價法從事投資。他願意接受績效的上下震蕩,而他恰好是一位精神極度集中的人。他的名字是查理·蒙格,他是我在柏克夏公司從事操作的長期合伙股東。當他自己經營合伙事業時,他的投資組合和我或任何先前所提到的人完全都不同。


查理的一位好朋友——另一位非商學系出身的人——他畢業於南加州大學的數學系。畢業之后,他進入IBM,曾經擔任推銷員的工作。在我網羅查理之后,查理又網羅他。他的名字是瑞克·吉林。從1965年到]983年,史坦普指數的復利成長率為316%,而瑞克的績效為22200%,這或許是因為他缺乏商學教育背景,他可以視為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


在此撇開主題:以40美分的價格買進一美元的紙鈔,人若不能夠立即接受這項概念,就永遠不會接受它。它就像注射葯劑。如果它無法立即抓住這個人,則我認為即使你長期地說服他,並且展示各種記錄,你也無法讓他接受。這是很單純的概念,但他們就是無法領悟。類似瑞克這樣的人,他完全沒有正式商學教育的背景,卻可以立即領會價值投資法,並且在五分鐘之后便加以利用。我從來不曾見過任何人,會在10年之后才逐漸地皈依這種方法。它似乎和智商或學術訓練無關。它是頓悟,否則就是拒絕。


史坦畢業於密西根大學藝術系,是Bozell&Jacobs廣告公司的合伙股東之—。我們的辦公室恰好於奧瑪哈市的同一幢大樓。1965年,他認為我所經營的事業比他的行業要好,於是他離開廣告業。再—次地,史坦於五分鐘之內就接受了價值投資法:


史坦所持有的股票與華特的不同。他所持有的股票也和比爾不同。他們都是獨立的記錄。但是,史坦買進每—支股票時,都是因為他所獲得的價值高於他所支付的價 格。這是他惟一的考慮。他既不參考每一季的盈余預估值,也不參考明年的盈余項估值,他不在乎當時是星期幾,也不關心任何的投資研究報告,他無視價格動能、 成交量與其他類似的變數。他只提出一個問題:該企業值多少錢?


這些“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的“銅板投擲者”,是我根據他們的投資決策架構,在多年前便選定了他們。我了解他們所接受過的訓練,而且知道他們的智慧、個性和脾氣。我們務必了解,這群人只承擔了一般水準以下的風險;留意他們在股市疲弱期間的記錄。他們的投資風格雖然大不相同,但心態上始終恪守:買進的標的是企業,而非企業的股票。他們當中有些人偶爾會買下整個企業,但是他們經常只是購買企業的—小部分。不論買進整體或一部分的企業,他們所秉持的態度完全相同。 在投資組合,有些人持有幾十種的股票;有些人則集中少數幾支股票。但是,每個人都受惠於企業市場價格與其內含價值之間的差值。


我相信市場上存在著許多沒有效率的現象。這些來自於“格雷厄姆一多德都市”的投資人成功地掌握了價格與價值之間的缺口。華爾街的“群眾”可以影響股票價格, 當最情緒化的人、最貪婪的或最沮喪的人肆意驅動股價時,我們很難辯稱市場價格是理性的產物。事實上,市場經常是不合理的。


我想提出有關報酬與風險之間的重要關係。在某些情況下,報酬與風險之間存在著正向關係。如果有人告訴我“我有一支六發彈裝的左輪槍,並且填裝一發子彈。你可以任意地撥動轉輪,然后朝自己扣一次扳機。如果你能夠逃過一劫,我就賞你100萬美元。”我將會拒絕這項提議——或許我的理由是100萬美元太少了。然后,他可能建議將獎金提高為500萬美元,但必須扣兩次扳機——這便是報酬與風險之間的正向關係!


在價值投資法當中,情況恰巧相反。如果你以60美分買進一美元的紙鈔,其風險大於以40美分買進一美元的紙鈔,但后者報酬的期望值卻比較高。以價值為導向的投資組合,其報酬的潛力愈高,風險愈低。


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1973年,華盛頓郵報公司的總市值為8千萬美元。在這一天,你可以將其資產賣給十位買家之一,而且價格不低於4億美元,甚至還能更高。該公司擁有華盛頓郵報、商業周刊以及數家重要的電視台。這些資產目前的價值為4億美元,因此願意支付4億美元的買家並非瘋子。


現在,如果股價繼續下跌,該企業的市值從8千萬美元跌到4千萬美元,其bate值也上昇。對於用bate值衡量風險的人來說,更低的價格使它受到更高風險。這真是仙境中的愛麗絲。我永遠無法了解,用4千萬美元,而非8千萬美元購買價值4億美元的資產,其風險竟然更高。事實上,如果你買進一堆這樣的證券,而且稍微了解所謂的企業評價,則用8千萬美元的價格買進4億美元的資產,這筆交易基本上沒有風險,尤其是分別以800萬美元的價格買進10種價值4000萬美元的資產,其風險更低。因為你不擁有4億美元,所以你希望能夠確實找到誠實而有能力的人,這並不困難。


另外,你必須有知識,而且能夠粗略地估計企業的價值。但是,你不需要精密的評價知識。這便是本杰明·葛拉厄姆所謂的安全邊際。你不必試圖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價值8300萬美元的企業。你必須讓自己保有相當的快取。架設橋梁時,你堅持載重量為3萬磅,但你只準許1萬磅的卡車穿梭其間。相同的原則也適用於投資領域。


有些具備商業頭腦的人可能會懷疑我撰寫本文的動機:更多人皈依價值投資法,將會縮小價值與價格之間的差距。我只能夠如此告訴各位,自從本杰明·格雷厄姆與大衛·多德出版《證券分析》,這個祕密已經流傳了50年,在我奉行這項投資理論的35年中,我不曾目睹價值投資法蔚然成風。人的天性中似乎存在著偏執的特色,喜歡把簡單的事情弄得更復雜。最近30年來,學術界如果有任何作為的話,乃完全背離了價值投資的教訓。它很可能繼續如此。船只將環繞地球而行。但地平之說仍會暢行無阻。在市場上,價格與價值之間還會存在著寬廣的差值,而奉行格雷厄姆與多德理論的人也會繁榮不絕.

市交易法則之“加氏十六條”

揚基隊著名捕手約吉•貝拉(Yogi Berra)曾有這樣一句名言:棒球90%靠的是心智,其余才是體能。這一點可能對股票交易也適用。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即使把各種消息和數字研究得透徹到家了,但最后仍有可能賠得很慘。

編撰全球股市每日通信Gartman Letter的丹尼斯•加特曼(Dennis Gartman)說,從七十年代在棉花期貨交易所做交易開始,至今數十年的痛苦經曆讓他領悟到了上面這一點。這中間發生了很多插曲,既有在國債交易所操盤時在一筆交易中擊敗來自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交易對手的顯赫戰績(那是在八十年代初),也有數年交易積累的利潤轉眼間煙消雲散的慘痛時刻。不過,眼下他坐在這里回憶這一切時卻很輕松。

如何走出象牙塔后、在現實世界求得生存,加特曼總結出了他所謂的“貌似簡單的交易法則”(Not-So-Simple Rules of Trading)。其中有些法則與市場普遍接受的看法大相徑庭。學院派總說,長期而言,起作用的還是基本面;不過就短期來說,市場毫無理性和效率可言。

但加特曼斷言,實際上,女裝店的老板比大多數學者更了解市場。假設他同時進了紅色和綠色的服裝,紅色的賣得好,綠色的賣不動,他該怎麼做?他會提高紅色服裝的售價、進更多的貨,同時把綠色的服裝降價,以便盡快脫手。加特曼說,這是很自然的邏輯,但現實生活中股票交易員們卻經常反其道而行。

加特曼說,如果你買的東西價格昇了,那說明你買對了。

加特曼從諸如此類的事例總結出了他的“加氏十六條”:

1. 在任何情況下,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增持已經賠錢的頭寸,千萬不要,永遠不要!增持虧損的頭寸是交易之大忌、之殺手,就像酒后駕車一樣要不得。最后只能粉身碎骨。務必相信我。

2. 做交易時要像那些唯利是圖的雇傭兵一樣:必須站在能贏的一方作戰,而不是在經濟學原理上正確的那一方。

3. 心理資本勝過實際資本。在這兩類資本中,前者比后者更珍貴。持有正在下跌的頭寸是會付出可觀的實際資本的代價,而其消耗的心理資本卻是不可估量的。

4. 交易並不是低買高賣;實際上,它是高買、更高賣,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5. 在牛市的時候人們只能作多或保持中性,同樣,熊市時只能作空或持中性。這是明擺著的。但很少有人能理解它,接受它的就更少了。

6. 市場處於非理性的時間會比你、我保持有償債能力的時間要長得多。這是凱恩斯(Keynes)說的。而非理性的確經常主宰市場,雖然按學者的說法似乎不該如此。

7. 當市場最強勁的時候要大力買進,當市場最弱勢的時候要舍得賣出,道理很簡單。弱勢時,就好像要用石頭去砸被水浸得最透的紙袋,因為它最容易被打破;而強勢時,就好像要乘最強勁的風出航,因為這時能行得最遠。

8. 思考問題要像一個“基本面”派,但操作交易時要像簡單的技術派:基本面或許會推動市場,我們需要有所了解;但如果從圖表上看后市並不樂觀,那為什麼非得看好呢?在技術因素和基本面齊齊向好的時候,你應該感到樂觀。

9. 交易是有周期性的。有的周期很好,大多數都不怎麼樣。當交易周期順利的時候,加大力度。反之則減少、再減少。“時候”好的話,即使犯點錯也還能贏利;但“時候”不好的話,你再做足了功課也無濟於事。這是交易的自然規律。接受它、運用它。

10.保持一個簡單的技術交易系統。復雜的系統必然導致混亂,簡潔則能帶來從容。我們所了解的出色的交易員都使用最簡單的交易系統。兩者相輔相成。

11. 在從事交易和投資方面,懂得大眾心理學往往比經濟學知識更重要。簡單來說,就是應該反其道而行,“別人捶胸頓足的時候你應該買進,別人興奮地大叫時你就該拋出了”。

12. 熊市時期的回調比牛市時的回調更激烈而迅猛。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也搞不懂,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們接受它就好了。

13.臭蟑螂不會就那麼一只。股票市場的大多數坏消息帶給我們的教訓就是,一定會有更多消息接踵而至...,並總會對股價產生不良影響,直到恐慌主宰市場、那些最弱勢的投資者最終倉皇出逃。

14.對賺錢的交易要有耐心,對賠錢的交易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包容。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每年遇到的有小虧的交易會越來越多,但我們手里積累的盈利卻會有增無減。

15. 多做有用功,少做無用功。這一條對股票交易和對日常生活一樣適用。去做那些已經證明有好處的事。對賺錢的交易不妨追加投資,對賠錢的要舍得割肉。如果說股票交易(以及生活)有什麼祕密可言的話,這一條就是吧。

16. 所有規則都有被打破的時候......只是相當少見而已。明知少見卻可為而有成者,是謂天才。

看到這條,約吉可能會加上一句:“從理論上講,理論與實踐沒有差別;從實踐上看,二者確是存在差別。”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2,1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期股雙贏 |
此分類下一篇:破解江恩股市預測理論
此分類上一篇:投資的最高境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