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3 08:44:11| 人氣5,0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亞當理論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亞當理論

十大戒條:

1、永遠不加死碼或拉“平均價”
2、沒有止損單同時入場,決不下新單或增加頭寸
3、永遠不取消止損或向入市的反方向抬高或降低止損位
4、絕對不要讓一個小虧損成長為大虧損。先出場,然后再找機會殺回來。
5、絕不要讓你的損失在一筆交易上或一天之內超過10%
6、千萬不要輕言底部或頂部,讓市場自己來證明。亞當理論在頂和底這個問題上永遠是錯的,在這點上,亞當理論和那些一直在試圖找到頂和底的交易者們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亞當只會錯一回、、、、、、當真的頂和底出現時的那一回。
7、不要站在載重貨車的前面去阻擋他。當一個市場向一個方向前進的時候,千萬不要反向建倉,直到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市場“已經”轉向了(不是“將要”轉向,更不是它“應該”轉向了,注意,是“已經”轉向了)
8、保持自己的靈活性。要記住,經常地,你會犯錯,亞當會犯錯,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有可能出錯。亞當關注的是事情發生的高可能性,而不是完全的確定性。
9、震蕩市中,停止交易。如果發生了一連串的損失,也請離開市場一段時間,給自己放個假。讓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讓自己的頭腦清醒下來。
10、問一下你自己,你在市場中的終極目的真的是要掙錢嗎?仔細聽聽自己心靈深處的回答。確實有一些人在心理層面上渴望失敗,或有的人只是為了刺激而樂此不疲。“了解真正的自己”。
-----------------------------------------------------------------------------------------------------------------------------------
從事交易不需要了解太多-----.這就是整本書的概念。理論中的任何部分都沒有遺漏。我說學習的第一件事就是----“從事操作所要了解的要比多數人想象的還要少”。我學到的第二件事是----對有些事要視而不見。
亞當理論談的是在市場中操作獲利.....在全世界任何自由市場操作獲利的道理.亞當理論指引你們用特殊的方式觀察市場,並指導你運用比較特別的方法從事市場操作.亞當理論是最純粹.最簡單.和容易運用在市場上操作獲利的方法......他只運用市場本身所透露的訊息.
    亞當理論的作用不僅如此.他還告訴操作者,市場未來最可能運行的方向.運用亞當理論的預測技術,操作者可以預估並確實見到行進的路線.之后,操作者可以自問:"我要不要進場''?如果答案肯定,就立即進場.
    亞當理論可以運用到任何時間結構.也就是說,可以運用到月圖.周圖.天圖以及分時走勢.他是運用視覺反應的理論.簡單的k 線圖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不必用數學.
    現在,運用k 線圖,回到"你是不是想操作"的問題上.如果答案肯定,操作者就進入市場.第二天,操作者在應用亞當理論,獲悉市場最可能運行的路線.再自問"我還要操作嗎?"這個問題的答案終究會是"不'',而亞當理論也會帶領你出場.
    亞當理論從事上述工作時只觀察市場本身所透露的資訊......決不武斷.亞當理論是最簡單而且最純粹的概念.......多數操作者卻忽視了它.
史洛門表示:    "亞當理論關心的問題是:在市場中獲利的基本原則是什麼?或者換句話說,亞當理論如何完成下列句子:要在市場中成功,我們必須------?是不是存在若干共通原則,是操作者有意或無意中運用,而能在市場上獲勝?''"請注意,市場如何運作的理論和發展,與在市場上獲利是有差別的.亞當理論主要不在於討論市場或市場的運作方式,而討論的是在市場成功的祕訣,這是不同的.
    愈偉大的祕訣愈簡單,這是合理的說法.這就是亞當理論遭到輕忽的理由,因為他太簡單了.人類心靈極端偏好。復雜和困難;喜歡和他們挑戰.心靈也因此常不能了解簡單的事;"這是偉大的真理嗎?怎麼會簡單的如此荒唐?"
    "亞當理論談的是事物的根本道理,只討論什麼事發生.他看起來不新鮮也不復雜,但這就是它的功用,請注意,亞當理論不討論什麼事應該發生,或什麼是令人印象深刻.他只討論一件事-----什麼事情真正,事實上發生.一切都很簡單,一點也不難了解.想到亞當理論時,真正關心的只有一件事---什麼事發生?任何其他事可能很有趣,但是並不重要.

現代神話故事。

    “從前,有個叫市場樂園(Marketland)的迷人的地方,人們從早到晚玩一種叫做市場(The Market)游戲,這個游戲是這樣的:每天他都會上漲或下跌,玩游戲的人的去賭結果。這是一場很簡單的游戲。但這也有復雜的地方,主要是因為市場樂園里玩游戲的每一個人,對於市場走向都有自己的意見。而且他們不知是有意見而已。玩游戲的人還弄出了一大堆系統,方法,證據,和分析,用來證明自己的意見是對的。他們有所謂的達克底爾數列,普東提夫波浪,詹東直線和齊格達和聲。他們有歐伯特和卡尼恩與老師傅流傳下來的錦囊妙計。他們還有所謂的存貨,盈余,貨幣流量,星象圖以及四度空間的利器。所有東西都叫人著迷。沒錯,玩游戲的人有許多教人嘆為觀止的法寶。不過問題出在,有時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研判市場會往某個方向走,而事實上,市場的走勢卻恰恰相反,這種事情從來不會叫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清醒,他們會花很長的時間,討論和以市場會有這種“違背常理的”走法。但是他們通常會同意,這只是市場的暫時脫軌現象,他們所用的方法,所作的分析,完好如昔。
    有一天下午,有個叫"求是"先生的玩家碰到一件怪事,從此之后,他整個人都變了."求是先生曾經花了很多時間,深入研究所謂的阿哲霍夫數字,而且成為市場樂園中這方面公認的行家.現在阿哲霍夫數字顯示,市場非漲不可,所以,求是先生邁進了不少股票,建立了不小的多頭 。不幸得很,這位求是先生買入后不久市場就開始下跌。這件事情並沒有叫求是先生太過憂慮,因為他很篤定,相信市場終究會上漲。然而市場卻不理他那一套(正是造化弄人),一跌再跌又跌。求是先生十分焦慮和消極(這種事情不難理解,因為我們都經曆過這種時候)。但是他還是認為事情很快就會好轉,市場很快就會反轉,走他應該走的路。既然所有的神話故事都有小孩子,這里也不例外。我們發現求是先生居然有一個叫做“眼前”(Herenow)的五歲的漂亮女孩。正當他為自己悲慘的命運仰天長嘆時,眼前走了進來。他發現氣氛有點不對勁,開口就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哦,沒什麼,小寶貝,這種事情你不會懂的簡單的說,市場本該上漲,結果沒有。”
“爸爸,這就是你說的市場嗎?是不是銀幕上這根線”
“對”
小“眼前”走過來,專著的看著銀幕上那條歪來外去的線。過了一陣子,他說:
“喂,爸爸,我根本不知道市場是什麼,但從這根線來看,似乎只跌不漲阿”
“小寶貝,這就是你不懂的地方,你看,阿哲霍夫數字說,市場鐵定要漲到這里。”
“我知道,爸爸,但現在看起來就是往下走嘛”
“寶貝,不止這樣,連墨林沙頻率都一口咬定,市場非漲到這里不可”
“我知道,但現在看起來就是往下走嘛”
“你不懂的,寶貝,當阿哲霍夫數字和墨林沙頻率吻合時,市場就非得往那個方向走不可”
小眼前一臉糊涂,她又走過去,仔細看著銀幕。
“你說的東西,我全不懂,爸爸,我也不了解市場。但現在看起來就是往下走嘛。你看,不是嗎?”
求是先生一時語塞,眼睜睜的看著女兒:
“眼前,你再說一遍好嗎?”
“爸爸,就是現在,市場看起來就是往下走。我說錯了嗎?”
    就在這時,某種靈感迅速閃入求是先生腦中。那些年來苦研阿哲霍夫數字和墨林沙頻率,以及其他種種都曆曆浮現眼前。他看了看女兒,拿起電話來把所有的多頭倉平掉。而且,不止如此,他還大肆放空。現在,求是先生已經不是以前的求是先生了,以前的他,一有時間就鉆研阿哲霍夫數字和墨林沙頻率,還有其他理論。現在,一有時間他就去打高爾夫,而且騰出很多時間跟家人共享天倫。朋友們都認為,她變得很奇怪,因為他不再對那些與市場有關的迷人系統,方法。統計數字感興趣。但是求是先生一點都不在乎,因為他正大賺其錢,而且錢多得不像話。

“要在市場上成功,我們應該.......?的問題。

    那麼我們會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我敢打保票,絕對沒有一個人會給你正確的答案。正確的答案已經在神話故事中很戲劇的提出來了。現在復述如下:“在市場中成功,背后的基本原則是什麼?”用另一種方式說應該在下列句子的空白處填入什麼字:為了在市場上成功,我們應該......?能夠在市場上成功的人,他們是否有意無意間,遵循某些共同的事情?請深思一分鐘,,看你能不能確定求是先生做了什麼......真正做了什麼,以致能在市場的游戲中獲勝。
    如果你猜的名詞是“投降”恭喜你,你是班上的資優生。
    求是先生賠錢時做錯了什麼?事實上,他做錯了一大堆事。其中一件就是他竟敢與市場對抗。市場走勢對他不利.....市場與他為敵......取走了他的錢。那麼他又做對了什麼事呢?他作對的事是在戰役中豎白旗投降。他不再逆流而上,而是回過身來順流而下。

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認識一個極為杰出的專業操作者,我們不妨稱他為羅伯。羅伯經常在每周大筆進出市場。當時我還是一個新手,在芝加哥開始操作時,運氣還不錯,有一陣子還在他旁邊操作。    有一天早上,我很早就進到辦公室,發現羅伯一個人在里面,那時我們操作的是S&P500 的股指期貨,很自然的我隨口問他,對當天的走勢有什麼看法。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我不知道”羅伯說。“那時因為你不想告訴我了”我說。“不”,”羅伯說“我告訴你的是實話。我對市場會怎麼走,一點概念也沒有。”那時我不禁有點害怕起來,我用一種空洞的眼神看著他,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    最后我終於擠出話來:“羅伯,你顯然是這里最出色的操作者之一,你真的對今天市場會怎麼走,一點概念也沒有?”“不騙你”“那麼...那麼....你怎麼操作?”“告訴你你也不會相信的,”羅伯說“你真的不會相信的。”“或許你說的沒錯,不過,不妨試試看。”羅伯看著我說:“好吧,”他說:“這麼說吧,如果市場上漲,我會買一些。如果漲得更多,我會多買一些。如果再漲,我會再買一些。如果市場下跌,我會賣出一些。如果跌得更多,我會多賣一些。如果再跌,我就再賣一些。”這聽起來是不是很愚蠢?荒唐?過分簡單?那時我聽不懂這番話(想當年,我還是一個愣頭愣腦的傻小子),后來才知道,那天早上羅伯告訴我的,就是操作的不二法門。后來我在其他每一位成功的操作者身上,都看到這一點。說穿了,那就是:“他們決不,從不讓任何有關市場的意見,阻礙自己的操作”。

    “為了在市場上成功,我們應該投降”“向市場低頭,是有放棄一切的意思在里面,這表示我們將放棄關於市場的一切寶貴意見.判斷與結論。這件事情之所以這麼難以做到,是因為我們之間許多人,經年累月投下無數心血研究市場,累積下來自以為與眾不同的高見。換句話說,我們在自己認為了解的事情上,已有相當大的投資。特別是,但我們想到綜合兩者之長時,要放棄自己所學尤其困難。我們會問:“為什麼不可以呢?為什麼不可以兩種並用了?--亞當理論和我們的工具箱里面已有的東西不能相容並濟嗎?”可惜,就是行不通。除非我們了無掛礙的來接近市場,否則免談。我們可以這樣說:“亞當就像個嫉妒心強盛的情婦”。他要求我們一無所知的接触市場。只要我們接近市場時,內心想到自己對她多少有點了解,那麼失敗的種子便已經種下了。這並不是說我們一定會賠錢。任何良好的系統和方法,幾乎都可以賺上一陣子錢。但是我們食古不化的本性,遲早會露出尾巴。(而且經常是很早就出現,不用等很久)。為什麼?因為市場不斷在變化,只有全然無知的人,因為擁有充分的彈性,才能適應時時刻刻的變化。要不是如此我們會為了保護某種倉位動彈不得 :“他本來應該是這麼走的”。   胡說八道。真正重要的是它正在走哪一條路?現在怎麼走?用另一種方式說:要在市場上獲得真正的成功,我們必須用五歲孩子的眼光來看它們。因為假使五歲小孩真的在乎,而去注意市場的話(我不得不承認,他們實在是太聰明了。不會去做這種事;他們寧可在太陽底下玩耍),他們不會有日經月累的任何包袱。他們的眼光是全新的。”“為了在市場上成功,我們應該投降”。

從事操作不需要懂太多

“要在市場上成功,第三大障礙並非我們對市場了解得不夠,而是我們懂得太多了。我們必須忘記自以為懂得的一切事,才能對真正發生的事情“看”得更清楚。”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願意投降,追隨市場得腳步-而不是設法要把它納入我們的意見和”知識”的小框框里。這句話是不是說,有關資金流動的研究和各式各樣的基本分析都必須束諸高閣?是的,沒錯。不這麼做的話,在觀察市場時,我們便不會保持超然物外的態度。不知不覺中我們會預期市場的走勢。這句話是不是說,所有的技術分析,如成交量.落差指數.未平倉合約.收益差距.周期分析.波浪結構等等,都可以棄如舊履?是的,沒錯。這些分析不只無法有效地預測,而且這種預測和分析只會蒙蔽我們的視野,無法直接見到事實。在觀察市場時,他們曾經在路上東拉西扯我們。拉扯之下,我們的付出慘痛的代價,因為進出市場第三重要的事不翼而飛了;這件要緊的事便是“無知”能夠預測當然很好,不過當預測與現實背離時,我們必須跟著現實走。能夠分析當然很好,不過當分析與現實背離時,我們必須跟著現實走,知識豐富當然很好,不過但知識與現實脫節時,我們必須跟著現實走。
    而什麼是現實?很簡單,就是他目前實際的走向。我們必須讓自己反映市場,追隨他,向他屈服。我們應樂意放棄自認為了解的事,好讓我們能直接看清它的真面目。

“我們必須學會放棄一切,向市場屈服。”

我有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觀察這位最杰出的操作者:“我就叫他威廉吧”。即使在其他非常優秀的操作者之間,他也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而且經常賺進大把鈔票。    在私人生活中,他是個不太成熟的人,但是看他在市場操作中的情形,卻有如欣賞偉大的藝術家或運動員揮漢自如一樣。他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操作系統(順便提一下,我對這事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有一段很長時間不肯相信)。不管什麼樣的意見或分析,他都沒有,而且他從不用任何方法預測市場。他太聰明了,不會去做這種傻事。那麼他是怎麼做的?他追隨市場,而且這麼做的時候,彈性十足。有一次他做多四十口S&P500 指數,而且正打算多做幾口,誰知市場竟然逆轉,一下子跌了三十點。多數人碰到這種情形,一定按兵不動,以不相信的眼神盯著銀幕,威廉卻不是這樣。他拿起電話,先確定銀幕上看到的然后立刻賣掉五十口,結果等於放空十口。接下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內,他建立了六十口的空倉。也就是說,一分鐘之內他由做多四十口,變為放空六十口。由於這個空倉,他賺進了可觀的利潤。這個戲劇性的轉變,給了我一些啟示,在其他許多場合也獲得證實,威廉最感興趣的是,保持操作的彈性,所以他能夠信心十足的反映市場。他決不允許任何種類的意見橫梗在彈性之前,他的成果,就說明了一切。”

市場中什麼事情最重要?

    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是"每天賺多少錢".這是稍后的答案,先出現的答案是:價格。價格是最重要的。價格是最真實的。操作者對市場所知道的每一件事,都會反映在價格上。市場對自己所知道的每一件事,也反映在價格上。價格反映了成交量.未平倉合約.以及所有的事。
    價格是我們想觀察的唯一的東西,因為價格是市場正在做什麼的指標。所有的基本面都包含在價格之中。供給與需求也包含在價格之中。價格說明了一切。“人們所說的每一件事情,深入去看,都只有一句話,那就是價格是唯一要緊的,當我們觀察市場時,其他都不重要,因為每件事情都會反映.總結.歸納到那一件事上。每一件事都是如此。”價格是最真實的。

“是”與“應該”

    求是先生關心的是應該會出現什麼。多數操作者一心一意關心的也是,什麼事情應該發生。所有基本面的考慮,都是基於什麼事情應該會發生。如果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充裕,那麼市場應該下跌。如果收成不佳,那麼需求量會大於供給量,價格應會上漲。如果艾略特波浪還有一只腳沒完成,那麼市場應會上漲。如果相對強弱指數(RSI)高於80,那麼市場應該會反轉向下,我們的思想一直圍繞著什麼事應該發生而打轉。
    圍繞著市場應該怎麼做。但是在市場上,這些事一點關係也沒有。重要的是目前發生的是什麼事......意思是說,我們注意的是“目前”的價格“是”怎麼樣。
    史洛門說的話更有力量:“如同所述,最偉大的祕密和原則,總是最簡單。簡單的事一再為人們所忽略;由於它太過明顯,以致人們視而不見。”
    如果我們真的好好想一想,我們將發現,市場之中唯一要緊的,是目前他往哪個方向走。其他每件事都--完全--無關緊要。如果世界上每個系統和方法都說某一特定市場此刻應該下跌,而事實上他卻在上漲--那麼上漲才是目前的走向。這才是最要緊的事。
    再說一遍:凡是表示市場應該怎麼表現的一切說理,絕對無關宏旨:(注:不一定錯誤,只是毫無關係罷了。)唯一要緊的是,市場目前實際的表現。是的,這表示我們喜歡運用的市場分析和思考方式,通通得丟到垃圾堆里-不只是降低其重要性或部分舍棄,而是要徹底丟光。為什麼?因為兩者水火不容。如果我們使用某種系統或方法—即使只是部分使用,稍微利用,或者“只是看看它在說什麼“—我們就沒有辦法全神貫注,注意市場目前的動向。“眼前”勝過其他人之處,在於她對市場一無所知,因此無所牽掛。所以她能直接看清市場,沒有迷霧或濾光鏡干擾視野。

操作系統

    亞當理論是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運用亞當理論時,我們總會知道怎麼操作...往哪個方向作,何時進入,何時退出。要擁有一個操作系統,我們還需要多知道些什麼?然而,亞當理論僅僅根據市場自己說些什麼,就做到所有的事......它所根據的不是我們對市場說些什麼。    亞當理論重視的是實際的狀況是怎麼樣.....不是事情應該怎麼樣。亞當理論並不武斷,因為它不是根據我們所設定的限制條件去運作。
    在我們探討亞當理論的內容之前,我們必須談談什麼是系統.......因為亞當理論是一種系統。為了解和欣賞亞當理論的精髓,我們必須知道它跟其他系統有什麼差別。因此,為便於討論,我們不妨先看看其他一些系統。
    首先,如果我們要設計一個完美的操作系統,我們希望這個系統是怎麼樣的一個系統呢?
簡單........?沒錯,我相信愈簡單的就是愈基本的。舉例來說,核能是根據一個非常簡單的公式發展出來的。    這個公式說,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東西越復雜脫離它的本質越遠。
    追隨市場......?沒錯,它重視的是市場實際的表現,而不是它應該有什麼表現。
    具調適性......?一點也不假。它應該具有彈性;能夠迅速調適,甚至馬上反應任何市場狀況。
    能處理任何時間架構.....?沒錯,不管是一周的時間,還是30 分鐘的時間,它應該運作的一樣好。
    不能落后.....?對,它應能立即反映市場上的任何變動。
    衡量準確......?沒錯,在我們還橫加干預的情況下市場會自我衡量。
    不武斷.........?最重要的不能武斷。
    反映市場.......?或許你永遠不會這麼說!沒錯,它應順勢而為.........完全屈服於市場的實際表現。
    現在我們來看看一些比較常用的系統,工具和指標。這是一般人運用在市場操作的方法。為了了解上述的完美系統,我們有必要看看別的。(事實上,這個世界並沒有所謂的完美系統,其實我們應該說,我們只是要試著定義方法中的要素,找出一個完美的概念。)“移動平均線”怎麼樣......。移動平均線確實是追隨者市場。它並不想告訴我們,“應該”發生何事。但是他們相當武斷,因為必須有人來決定使用多長的時間架構,而且,它也落后市場。“振蕩指標”如何.......?最常用的一種振蕩指標是相對強弱指標(這是我在好幾年前發明的)它重視的是選取反轉點,因而不脫離“應該”的色彩,他也相當武斷,因為必須有人來決定使用多長的時間架構。“漲跌周期”....?漲跌周期想抓出頭部和底部的落點,想知道“應該”會有什麼事發生。漲跌周期十分復雜;但是漲跌周期根據市場目前實際的表現,而不是武斷的天數,所以它也是一種最不武斷的方法。“艾略特波浪理論”如何......?這是一種十分復雜的預測工具,重點是想知道“應該”會發生什麼事。但我在這里要提的是,所有方法操作起來可能很有效。我們並不是說,這些方法不管用,或是用起來效果不很好。我們只是想用一些已經熟悉的方法,深入了解某個觀念。“線性回歸”如何.....?不很武斷,但傾向於“應該”。它也是落后指標。“反向意見”如何......?因為試圖預測市場的反轉點,故不外乎“應該”的套路,它也落后市場。“趨勢線”........?傾向於預測未來的走勢,而且有點武斷,因為得有人去挑出所用的時間和時間架構。但是趨勢線也是一種最不武斷的工具,因為市場本身會決定線要畫在何處。我們還可以繼續說下去,但我想,就觀念的建立來說,這已經足夠了。我們要找的操作系統,必須全然不同於其他所有系統。它重視的應該是“目前實際的狀況”,而不是“應有的狀況”。它必須是市場的鏡子,而且能迅速跳適。它必須只包含市場向我們所陳述的事。它不能含有我們的武斷參數。它必須相當單純和簡單.

市場中什麼最重要

市場中,最后最要緊的每天的利潤
市場中,最要緊最基本的是價格
市場中,另一件要緊的事是趨勢
趨勢是價格方面最要緊的事情
何謂趨勢
      趨勢就是一再重復的事。答案就是這麼簡單:一再重復的事。我們還能不能找到更基本的定義。
      如果我們隨勢操作才能夠賺錢,那麼趨勢是所有利潤的基礎。

    “低買高賣”這句話是老生常談。多數操作者都把這句話奉為圭臬,可是,多數操作者都賠了錢!亞當理論的說法卻大不相同 “買高,賣得更高”。史洛門用一個真實的故事,來強調這一點。“許多操作者都由如下的想法,也就是如果市場跌的夠深,變得“便宜”或“超賣”時,就應選個時點買進;相反,如果市場漲的夠高,變得“昂貴”或“超買”,就應找個時點賣出。這種想法應永遠從我們腦中消失。前面我提到一個叫做威廉的偉大操作者:這個人,我有幸認識一段很長的時間。(為了讓你對這個人有個概念,我不妨告訴你,平淡無奇的月份,威廉可以凈賺三十萬美元;碰到豐收的月份可以賺五十萬美元或更多。)在我開始操作的第三星期,我從威廉身上學到了一輩子也忘不了的教訓。有一天下午,斯坦普指數一直橫向盤旋,突然之間他欲往下掉落――五分鐘內跌了約50 點。這時,威廉放空30 口。接下來的五分鐘,斯坦普指數再跌50 點,威廉放空60 口。市場像泄了氣的氣球,又狂跌100 點,接著稍微回昇,這時我覺得市場看起來相當便宜,並且在找理由買進,而且把自己的想法講了出來。威廉火冒三丈地看做我。“你瘋了不成?”他說“怎麼說呢?你一定是瘋了。指數剛剛在幾分鐘之內跌了200 點,而你卻想要去買?”“是啊,要不然你會怎麼做?”威廉吸了一口汽水。“我這麼說吧,要是我的話,我絕不會想在這個地方買進。”“但是他已經跌了這麼多了。”一轉眼間市場又跌破低點,再開始一路走低。一分鐘內,威廉又抱了60 口空倉。多頭軍心渙散,市場又跌150 點,然后拉回,威廉於是平掉他的空倉。短短半小時內,他賺了約五萬美元。    “好吧”我有點喘不過氣來地說:“我問你一個笨問題。市場要跌到多深,你才準備買進?”威廉以一臉不敢相信的樣子看做我說,“只要它還在跌,為什麼我要去買?”“但是那時候已經那麼便宜了,可能再也找不到那麼便宜的價錢了。根半小時以前比,他便宜了350 點。”“忘掉便宜兩個字,忘掉昂貴兩個字,只要看熒屏上的數字就可以了。”我不死心,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如果他繼續跌下去,是不是可以找到你願意買進的點?”威廉以無比堅定的眼神看著我,“如果它一直跌下去,我就會賣到他跌到零為止。”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句話;    “我會賣到他跌到零為止。”“如果他上漲的話,”我說“如果他漲個不停,你會一直去買他――永遠買下去嗎?”“永遠買下去。如果他漲個不停,我會買到他昇抵月球為止。”。。。。。。

選擇市場的問題 

    1、 所有的市場都只是圖上的線路。線路的名稱根本不重要,不能偏愛某些市場。
    2、 只有隨勢操作,才能在市場中賺到錢。因此,我們必須等待趨勢出現才進場。這表示,我們應跳上正在移動的市場。
    3、 忘記便宜二字,忘記昂貴二字。市場絕不會漲到不能買進,也不會跌到不能賣出的地步。
走筆至此,讀者應已豁然明了許多事情,而其他人卻看不清楚這些事,即使一些經驗豐富的操作者也一樣。從某個角度來說,牛頓定律中最有意思的一條是說,我物必有慣性;這表示,他們會去做它們已經在做的事情,除非某種力量發生作用,改變它們。如果某一物體呈現靜止狀態,那麼他繼續靜止下去。如果某一物體正在移動,它會繼續移動下去――方向與速度跟原來相同。愛因斯坦稱稱之為:“惰性”。也就是說,物體傾向於做最懶惰的事――最不花腦筋的事就是原本已經在做的事。任何形式的改變,不管是方向還是速度,都相當不懶惰,因此他們不會去做這種事,除非空間――時間轉變(牛頓稱之為“力量”)迫使他們非這樣做不可。市場的情況完全一樣。他傾向於繼續做他已經做的事情。如果他正以某種速度上漲,那麼他會繼續這麼做,除非某種力量(買盤或賣壓)導致它加速或減速。如果他正在下跌,情形也是一樣。如果它正呈橫盤整理走勢,狀況也相同。
    因此,如果你想知道市場將來最有可能做什麼事,那麼不妨看看它現在正做什麼。
    如果市場正呈橫向走勢,那麼他會繼續保持這種狀況,直到改變為止。為什麼他改變之前,就想投身其中?從這段似乎十分明顯的說明中,就可以推衍出一個重要的事實:只在已經發動的市場中操作。如果市場暫時不動,為什麼要進場?他目前哪個方向也不去。在他顯然發動之前,為什麼要介入。接下來的推論是:我們只在移動厲害的市場中玩。
    振動的弦和市場似乎很內似。樂器上的弦經撥動后,會振動一陣子,再趨於靜止。市場就像這樣。一旦他開始波動―――就像弦之振動――它們會繼續波動一段時間,直到沉寂為止。這些就是可以操作的市場。
   
頭部和底部在哪里?

    頭部和底部是技術操作者永遠沒辦法抓準的東西。為什麼?因為所以的操作者都想抓準頭部和底部。操作者都想抓住頭部和底部,造成一敗涂地的人俯拾皆是。抓頭部和底部的想法違反了亞當理論告訴我們的一切事情。他是一種武斷的做法;落入了“應該”的巢臼;而且不甘臣服於市場。抓頭部和底部,不啻宣告:“我懂得比市場懂得還多。。。。。我懂得比其他操作者還多。我比其他人聰明。”這未免太自大了。夜郎自大的人可以贏一陣子,但隨后他們就跌得鼻青臉腫。到年底算總帳而賺錢的人,都是那些對市場抱著謙卑態度的人。
    開門見山地說,務請忘掉頭部兩個字,忘掉底部兩個字。操作的時候,務必把目前的趨勢看作永遠不會結束!用另一種方式來說:你應該讓市場證明他已經做頭部或見底反彈。亞當理論總是猜不準頭部和底部。。。。。。但是頭部或底部真的發生時它會告訴你趕快平倉。順勢操作的意思是指“見強買進,見弱賣出”。
    我認識一些操作者,他們偶爾能夠抓對頭部和底部,並因此沉迷其中。他們真可說時醉心其中。他們沒有辦法不去做這種事,好似他們的生命全部都系於此。請你捫心自問:我在操作的時候是不是能夠忘掉頭部和底部?如果答案是不能,那麼請幫自己一個忙;現在就放下這本書,縮手別去操作。除非你十分富有,否則你不能養成這種習慣。
    請記住,亞當理論總是抓不住頭部和底部。。。。。但在兩者之間,亞當理論會發揮無比的力量。

認賠小錢,坐賺大錢

有一句名言具有真意。依我的看法,他是有始以來,有關操作的最重要聲明。這句話是:認賠小錢,坐賺大錢。這八個字說明一切。如果我們談的是以小博大、信用交易比率甚高(Leverage),和持有部位有時間限制的期貨操作,除此之外,別無良方。即使你是短線可,你也必須在賺大錢的同時,認陪小錢。操作股票時,信用交易比率較低,而且也不需要搶著平倉,這種事情雖不關生死但為了獲得最高的利潤,仍有必要奉這句名語為圭臬。
    我們現在花一些時間,了解這八個字的真正意思,然后我們會舉例說明亞當理論的實戰應用。
    有一件事是幾乎所以成功的操作者(他們持有的部位超過一天)都同意的。這件事是:要不是市場偶爾有大波動,除了短線客外,沒有人到年底結算時能夠賺錢。換成另一種方式來說:如果你不追隨大波動操作,你就賺不到足夠的錢來彌補其他小損失。。。。。因為你損失的次數很可能多余賺錢的次數。因此,獲勝的唯一方法是,利潤高於虧損。我們先談談虧損。以正確的眼光來看待虧損,是件很重要的事。操作是一種事業。是一種賺差事業,但就跟其他事業一樣,他有收入,也必須付出費用。這項事業的收入,是你操作創造的利潤。費用則是所繳的經紀商傭金、買圖、歸集資料的花費。操作事業可以是非常賺錢的事業。但在人們心中,他也是一種很危險的事業。所以必須繳的保費相當高。金額不大的操作損失,就是你必須付出的保費,為的是防備巨額損失。避免發生巨額損失的唯一方法,就是承受小損失。小額損失不啻是從事這一行的成本。我們不應該因為發生小額損失而感到痛心。我們應該把它們視為營業費用。如果我們不願付出這種保費,那麼我們實在應該從事分析較低的事業。操作時只有一種無法原諒的錯誤。。。。。。那就時讓小的損失演變成大損失。稍后你會知道,亞當理論會告訴你怎樣設定停損點。對不同的操作則來說,停損點也許不盡相同,因為停損點要依據這個問題:“到那一點的時候,我不再要這筆操作?”我們這里所要討論的不是停損點,因為到時候你自然知道要在哪里設停損。這里我們所說的要點是:你願意一直做這種事嗎?如果你不去做它。。。。。。只要你不做一次。。。。。就有覆巢的風險。我們人類總是虎頭蛇尾。在市場中,這是很要命的行為。在市場中,我們可能做對一千次,只錯一次——而就是這次差錯,我們的財富將減半,或甚至一掃而光。因此,投資人光是積極縮減虧損是不夠的。他們應該了解,認賠小錢是每天日出日落之間、進場出場之間,永遠必須身體力行的事。不管有什麼理由,都不能例外。
    所以說,我們必須記住,永遠都不能有例外。我們總是要只賠小錢,不讓它們擴大。即使誘惑很大,我們也不容許有一次出軌。我們還沒提到,成功的操作者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攤平”,也就是在原本虧損的部位再加碼。為什麼原本虧損的部位還要再加碼?我們怎能用那種方式來“映射”市場?呢我們唯一要增加進貨的部位,是那些已經賺錢的部位。如此,我們才酸是隨勢操作、跟著市場所走的方向而走、趁勝追擊、臣服於大勢之下。你有沒有看過下列的現象?操作者建立了某個部位,然后才發現市場走勢對他很不利,於是他抱緊部位,期待市場不會惡化,同時死也不肯承認市場已經惡化。
    在我們發現自己正在期待市場出現某種事時,立即平掉部位,會是最保險的做法。    人心運做的方式很奇怪。往往大勢不利某個部位時,我們心理還是不覺得自己真的賠了錢,除非我們拿起電話,把部位平掉。這還用說嗎?錢早就賠掉了。由於我們不肯輕易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不肯在錯誤時放手,所以我們幾乎不可能一直在市場中獲利。當代一位最偉大的操作者說過下面這些話:“你可以做錯很多事,但只做對一件事——也就是賠小錢——便能在這一行中賺很多錢。”
    有位操作非常成功的朋友告訴我,他最初的兩年是在芝加哥度過,他只學習了一件事情——怎麼樣迅速脫手賠錢的部位,而且這種部位出現一百次,就做一百次。我們這個時代或可酸是最偉大的一位操作者這麼說道:“操作的祕密……在於你怎麼出來錯誤的部位,而不在於你怎麼處理賺錢的部位。”另一位極其成功的操作者也說過:“最重要的事情上保本……賺錢的方法是認賠許多小錢。”認賠大錢會叫我們萬劫不復,認賠小錢卻不會。如果我們針對這麼想,而且市場對我們很不利,為什麼我們還要待在里面?假使它又會對我們有利,我們總有機會再回去。這件事情看起來似乎連五歲小孩也懂,但是你一定會跌破眼睛,因為我看過許多操作者一再違背認賠小錢的法則。
    說穿了,就是這麼一句話:別煩惱所賺的錢,該注意的是損失。    如果你能照料賠錢的部分,賺錢的部分便會照例自己。根據我的經驗,我只認識一位非常成功的操作者,他不使用停損點,而且作風有點像是營業廳里的快槍俠。    其他我所認識的人,則是使用停損而經常獲利。我相信,其中一定有什麼道理存在。
    曾經在市場中抱有部位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一旦你擁有了部位,你就會變得較無理智和較不客觀,而顯得比較情緒化和主觀。一旦我們進場,我們就鎖在其中;我們會開始找證據來證明自己是對的。我們被那個部位牽著鼻子走;恐懼和貪婪會爆發。我們在場外的時候,頭腦會十分清醒,如果我們錯了,這是決定退出的最好時刻。因此,設定停損點的目的,是要在激戰當中,強迫我們在必要時做出退場的決定。如果沒有停損點,則在部位開始變得對我們不利時,我們會受到很大的誘惑,抱持“觀望”態度。然后我們便不再去“映射”市場;接著我們會說,自己的意見比發生的事實還重要。災難隨之而來。如果沒有停損點,我們就像處在狂風巨浪中,一艘沒有舵和錨的小船——我們很容易成為情緒和推理的犧牲者。
    使用停損點的第二個重要理由是,它們在市場中行動的速度要比我們快很多。即使我們只花十五秒便能在營業廳中執行單子,碰到市場瞬間對我們不利時,幾秒鐘的時間會像幾小時那麼難捱。而這又假設,我們最好不要碰到延誤或有問題的狀況。在市場突然暴漲或暴跌的場合中,設定十分妥當的停損單不知救了我多少回。”設定良好的停損單是無償之寶。操作時千萬不能沒有停損單。沒錯,營業廳操作員知道在何處設停損,而且,他們也到處找停損。這沒關係,停損的好處遠超過它的坏處。沒錯,當市場真的開始發動時(而這也正是我們想進場的時候),營業廳操作員的確很難找到停損點。這時,市場的動力太強,設定停損不易。
    我見過有些操作者不設停損的理由,是因為“我不想停損出場”。但這也正是停損的要點,也就是在部位對我們不利時,讓位們賠點小錢出場。如果部位又轉而對我們有利,我們總有機會再度進場。操作者所犯的最嚴重錯誤,是讓小損失變成大損失。不設停損的話,這種情形發生的可能會高出許多。停損一旦設定,就應永遠維持。除非市場是朝操作的方向,否則停損不應移動。要不然,當初何必設停損?如果你使用的是當日停損(也就是在交易日結束時消失),那麼你在隔天開盤前,就應設定下一天的新停損,價格相同或更好(也就是朝操作所需的方向移動停損)。千萬別往后調整停損點,或取消停損。
    停損所設的位置應該在損失發生時,金額不足道之處。所設停損如果會發生大損失,就失去設定停損的本意。我們這個時代一位最聰明的操作者說:“損失不能大到令人心痛的地步。”
操作時最武斷的事情,莫過於太早獲利了結……或見好就收。我們這麼做,不啻落入“應該”的巢臼。我們這麼做,等於是說大盤漲了這麼多,“應該”足夠了,此處“應該”會反轉,“應該”馬上會做頭。因此,我們的問題是:“何時獲利了結?”最不武斷的方法,是讓市場告訴我們怎麼做。曾經有多少次你在獲利了結之后,眼睜睜地站在場外看著大盤上漲?如果我們只是設法“映射”市場、追隨市場,那麼在應該退場之時,事情會變得很明朗。我們必須一直往上設停損,直到市場反轉對我們不利,把我們帶出場為止。記住。使用停損,而且從不冒大風險,我們的虧損次數會跟獲利次數一樣多……甚至於,損失次數多余獲利次數。但是到年底結算時,我們能夠獲利的唯一方式是,平均獲利高於平均損失。這種事之所以發生,只能靠幾次非常賺錢的操作。只有追隨長期趨勢直到趨勢結束,才能大賺一筆。
    我們在何處退場?答案似乎很奇怪:別去決定何時退場。讓市場去決定。我們所犯的最大錯誤是,每次都不肯認賠小錢。如果我們不這麼做,我們根本無法生存下去。我沒所犯的第二個錯誤是,不肯隨勢逐流。我們所犯的第三個錯誤是,不去賺大錢。

停損出場怎麼辦?

    有時我們跳進突然形成趨勢的市場之后,由於走勢十分強勁,反轉不夠嚴重,不足以把我們甩下列車,因而我們乘風扶搖而上,直到頭部反轉后才把我們逐出場。但是,即使十分良好的趨勢,也經常有相當顯著的轉折,讓我們跳下列車。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這是亞當理論的美妙之處……他就是那麼簡單。只要不斷更新你每天的雙重映像圖,市場就會告訴你何時或應不應該重新上車。如果映射情形顯示,市場最有可能的方向是繼續原來的方向,那麼請再上車。別害怕太快下車,或太快重新上車。增加部位好不好?部位要不要增加,應以原先設立部位時同意的方式思考。你怎麼知道部位該不該增加?只要看看你的雙重映像圖,並依據市場告訴我們他的情形為依據,而問這個問題:我要不要增加部位?
    我們真的想增加部位的時刻,應該是市場偶爾出現大波動時。沒錯!那麼,我們怎麼知道那些波動算是難得一見的大波動?要知道這件事,我跟我們知道市場正在上漲的方法一樣……因為他正在上漲。我們之所以知道市場發生大波動,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大波動。當多數操作者發覺大波動時,他們會尋找頭部去放空。亞當理論則說,但我們發覺大波動出現時,應該加碼操作……盡量從中獲利。
    顯然,我們希望每一個新部位設定不同的停損點。
    我們正考慮是否加碼操作,而趨勢出現反轉(拉回)時,我們可以選擇做正確的事,或做錯誤的事。錯誤的事是指我們在反轉時買進或增加部位(假設我們是作多)……也就是在市場轉跌時買進。正確的時是市場告訴我們,趨勢已恢復時增加我們的部位……也就是當市場進入新高水準,而且第二映像圖告訴我們,我們要加碼時。考慮加碼操作的理想轉折形式是,在非常強勁的市場種一次迅速、一天、二天、三天的反轉。我們只要記住一件事。任何時候加碼操作的部位,絕不要超過原來買進的部位。舉例來說,如果你原來買進三口,以后任何時點加碼的數量絕不能超過三口。事實上,明智的操作者會增加兩口或更少。當然,如果你是放空,上面所說的應反過來應用。
    關於加碼操作,史洛門表示:“適當的進場時機,是市場已經往我們所要的方向移動時。但我們是否要全力孤注一擲?”    不。我們希望追隨市場,反映市場。所以我們應建立一部分的部位,並等待市場向我們證實,我們所作所為是正確的。然后,我們會增加一些部位,並再次等待市場證明我們是對的,才進第三筆部位,以此類推。(講得跟準確些,我們要等候市場證明我們與它合符節拍。)照這種方式,我們總是跟隨市場所走的方向前進,而且我們只在賺錢時加碼操作。換句話說,我們見坏就賣,愈坏愈賣;見好就買,愈買愈多。如果市場一直下跌,是不是到了某個時點,我們就要停止賣出?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做?市場最后顯露的疲象,就跟第一次出現時一樣有效。我們之中,誰敢說它不會下跌?當然,隨著我們加碼操作,我們也要增加停損單。我們是不是要等大勢拉回,才建立或增加部位?不。我們若不想搭上趨勢,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場外苦等。在我們等候拉回時,我們往往失之交臂。趨勢最強的市場(也就是我們想置身其中的市場),往往最不會拉回。在前文中,我曾經提到一位操作者,說他曾經用電腦對各種方法做了周延的分析。關於大盤回調一事,他表示:“我不想等候回擋整理。每個人都喜歡這麼做――買些回擋的強勢貨。我不覺得,黃豆從8。00 元漲到9。00 元,如果在9。00 元回擋到8。80 元間做選擇的話,我寧可在9。00 元買進。也許他們永遠不會回擋到8。80 元。統計數字顯示,勇於買進所賺的錢,會多余等候回擋時所賺的錢。”
    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在回擋時買進,不啻時在強勢中的弱勢情況下買進。其實我們是想在強勢中的強勢時買進(而且在弱勢中的弱勢時賣出)。我們要見強買進,見弱賣出,永遠如此。我曾經看過下列情形發生許多次:市場開始強勁上揚,而假設有個叫威廉的人的做法很簡單,只是拿起電話開始買進。而另一個叫羅柏的人也時如此。而且,只是再稍微漲一點,他們會在買進一點。漲得更多,則買得更多。真的是這樣,一點也不復雜。而且,他們願意試驗。如果市場看要上漲,但他們是否不肯定,這時他們會買進一些試試運氣。如果事實證明我們正確,他們會再買一些,一想依此類推。如果事實證明他們是錯的,他們會賠點小錢出場。沒什麼大不了、在此同時,其他多數操作者是怎麼樣做的?信不信由你,他們總是在找反轉點。他們的腦子經常繞著市場已經“漲得太高”,現在進場“太晚”的想法打轉,所以他們兩手空空,痴痴地等著市場反轉。若非如此,他們則是在等市場來回后進場(在這里進場價格貴了些,大盤漲得太多了,我們應該等便宜些再買。)然而,事與願違,大盤總是馬不停蹄地上漲,而終於等到走勢拉回再做多時,威廉和羅柏已經平倉。然后,在退場之后,如果市場再度開始上漲,他們會再進場去買。有時有些人會說:“你怎麼會在這麼高的價位又進場去買?”對於這種問題,威廉可能會這麼回答:“他不是在上漲嗎?”
    你知不知道,當他這麼說的時候,我真的不懂。在我和其他人眼中,他和羅柏的游戲方式,簡直是干冒奇險。我們總是希望在“很便宜”時買進,“太貴”時賣出。於是我們認為他們擁有一些祕密的招術。他們所作所為的理由,我不了解,但事實上竟然那麼簡單,以至於這種做法進不了我那死腦袋瓜子。我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絕對是公開的,其中沒有什麼神祕色彩,然而他們操作起來就像在耍魔術,令人難以理解,而且完全籠罩在神祕的外衣中。

紀律

    在市場上成功的必要知識我們都可以擁有。我們能夠知道,做那些事才是對的。一百次里面,我們可以又九十九次做出對的事。但是,我們會有一次松懈警戒,連以前所賺的賭進去還不夠。這就跟紀律有關。紀律就是這場操作游戲的名稱。它可以判定贏家和輸家。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取代紀律。操作時,沒有任何事可以取得它的地位。
    這里所說的要點是,你可以長時間嚴守紀律,但僅僅有一次發現了絕佳的操作機會……也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你操作時難免意氣用事。他應該是一筆賺大錢的生意。這種事情遲早會呈現在每一個操作者面前。所以,敬請密切注意他的來臨,做好一切準備,而重要的是,嚴守紀律。
    史洛門從操作者身上學到了許多。“我認識一位操作者(我們稱他為愛德華),他一次可以操作好幾個月,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賺很多錢。然后,在幾天之內,有時甚至只有一個下午,他會放松心情,什麼也不做,而且十分頑固。他會開始堅稱,市場一定會往他的方向走。他會建立很大的部位,而且在部位對他及其不利時,還是死抱不放。更嚴重的是他還加碼操作,使他的錯讓雪上加霜。他會攤平,不肯停損。最后,當他的部位徹底毀掉之后,他兩眼無神,自怨自艾,宣稱整個環境不是他所能控制,他的命運將有市場來決定。他會像中風般盯著屏幕,一有人過來便大吐苦水。他會在一個下午全數輸光。然后,他會跟其他人借一些錢,重頭再演一遍上述的過程。我見過基礎這種情形。
    這種情形是不是只有愛德華才有?事實不然。我隨便想想就能想出六個操作者有相同的操作情形。在兩次災難之間,愛德華的操作技巧十分良好,而且能夠賺不少錢。我們能因此而稱他為優秀的操作者嗎?我想不能。頗富傳奇色彩的李佛摩(Jess LiVermore)一生中曾賺過許多個百萬美元,但又全數賠光。我們能夠稱他為優秀的操作者嗎?不能,光是賺了很多錢還不夠。我們賺了多少錢並不重要,能留住多少錢才要緊。”

用簡單的方法畫出第二映像圖

    我們已經說過,第二映像是市場本身不斷更新之下。。。。。。預測他未來最可能走到的地方。請準備接受叫你驚異不置的事情。我們要告訴你,你怎麼樣可以獲得―――在幾秒鐘之內―――市場本身一次它未來最可能走到的地方。
1. 放一塊透明膠片在你的圖上。
2. 拿一支可以在膠片上畫圖的筆,先從最近那一天開始,並隨你喜歡,在圖上畫下過去每一天。
3. 現在就像翻書一樣,把透明膠片翻過來。
4. 接著抓住膠片的下端,有下往上翻,讓你的手變成在膠片上方。
5. 現在把膠片上的第一天(在左手邊)與k 線圖的最后一天(即最近一天)重疊。
    如此你完成了雙重映像圖。一旦你做過一次k 線圖完整曆史記錄的畫線工作,接下來每一天,只要對準膠片與原圖,在膠片上畫下新的一天,然后翻轉膠片,與新的一天對準,就可以看到市場本身預測他未來最可能走到何處。哦,如果你願意,可以讓你家中五歲的小孩幫你做這件事。

亞當理論的基本要點。

    何謂亞當理論?    亞當理論是一套理論……關於如何在市場上賺錢的理論。亞當理論說:市場中最要緊的事是每天的利潤。要在市場上賺錢,我們必須臣服於它。
    市場中那些事才重要?
    1、 價格。每件事都包含在價格之中。價格才是真實的。2、 趨勢。趨勢是價格反映的一切。
    何謂趨勢?一再重復的事.    最基本的重復形式是什麼?
一摸一樣的重復。
    一摸一樣的重復會產生什麼樣的情形?對稱。
    最強烈的對稱是什麼?映像數等於構面數。在時間/價格函數中,即為第二映像。
    什麼情形會造成強烈的對稱?
    1、 趨勢的速度最快。2、 接近現在時點的程度。
    制造第二映像吐的最簡單的方法要怎麼做?復制所要追蹤的圖形在一塊透明膠片上,然后翻兩番。
    第二映像圖代表什麼?市場本身所做的預測,指出來威廉最可能的走勢,而且還不斷更新。
    預測內容包含些什麼?所以市場已知的資訊……這些資訊已經足夠,再也找不到遺漏的部分。
    亞當理論為何跟其他各種操作系統或方法不同?
    1、 亞當理論沒有武斷的限制。2、 亞當理論說的是現狀,而不是應該怎麼樣。3、 亞當理論很簡單。

何時進場操作?

    我們知道,趨勢形成時,我們會想進場操作。市場波動的愈快,愈有可能一直下去,因為在快速移動的市場,動量和對稱最強。市場本身會不會暗示我們,何時應該運用第二映像圖,並做出上車的決策?會的,我尋找三種線索。這三種線索中,每一種都會很明顯地出現你的k 線圖上。每一種都顯示市場正在做某件事……這些事會指出它正朝既定的方向前進,而且在前進的背后,具有某種力量。
    線索1、突破。當下列情況發生時,運用第二映像圖做進場決策:
    市場漲到圖形中以往許多高點或所有高點之上。或相反的,在做空時,市場跌破圖上可見的許多低點或所有低點。兩種情況都顯示,這波移動的背后,有足夠的力量推動價格進入新的境界。突破前的盤整時間愈長,移動愈顯著。換句話說,市場突破近六個月的所有高價,比突破近三個月的所有高價還顯著。
    線索2、趨勢改變。當下列情況發生時,運用第二映像圖做進場決策:
    市場突破明確的長期下跌趨勢,而且新的上昇趨勢又攻克以前幾個高價。要使市場從長期確立的下跌趨勢扭轉,需要很大的力量。新的上昇趨勢因市場一再漲愈新高價時,這是很顯著的行為。放空時,則要尋找上昇趨勢扭轉為下降趨勢的情形。
    線索3、缺口或當日高低價差大。當下列情況發生時,運用第二映像圖做進場決策:
    市場本來相當沉悶,但突然之間跳空向上,或當日高低價差顯著增加,顯示市場已經甦醒,某種事情正在發生。特別是如果與線索1 和線索2 一起發生時,尤為重要。做空時,則要留意跳空向下的情形。
    記住,我們所求的無非是每天賺錢。我們不希望只運用亞當理論於任何市場,而是想運用他在發生某種情形的市場中操作。我們之所以知道市場正在做某些事,是因為他們已經在做某些事了。在下面的圖例中,我們會看到這些線索一再出現。有時候,你會見到這些線索出現,然后無疾而終,讓你賠了些小錢。我們早知道,這是必要的費用……相當於保險費,但你會發現,假使你有耐心,而且慎選進場時機,你會使每天賺的前達到最高水準。

十大守則    基本操作守則

    1、 賠錢的部位絕不要加碼。或“攤平”。
    2、 在開始操作或加碼時,絕不能不同時設停損,以便在你萬一差錯時,你能出場。
    3、 除非是朝操作所要的方向,否則絕不要取消或移動停損。
    4、 絕不要讓合理的小損失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損失。情況不對,立即退場,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5、 一筆操作,或任何一天,不要讓自己虧掉操作資金的10%以上。
    6、 別去抓頭部和底部,讓市場把它們抓出來。亞當理論永遠抓不準頭部和底部。。。。。。想去抓的人也抓不準。但是頭部和底部終於出現時。。。。。。亞當理論只會錯一次。
    7、 別擋在列車前面。如果市場往某個方向爆炸性發展,千萬別逆市操作,除非有強烈的證據,顯示反轉也已發生(請注意,是已經發生,而不是將發生或應發生)。
    8、 保持彈性。記住你可能會錯,亞當理論可能會錯,世界上任何事情可能偶爾出差錯。記住亞當理論所說的是幾率很高的事,而不是絕對肯定的事。
    9、 操作不順時,不妨縮手休息。如果你一再發生虧損,請退場到別的地方去度假,讓你的情緒冷靜下來,等頭腦變得清醒再說。
    10、 問問你自己,你全身從里到外是不是真的想從市場中賺一筆錢,並仔細聽一些你自己的答案。有些人心里上渴望著賠錢,也有些人只是想找件事做。“認清自己。”

十大守則詳解

    1、 賠錢的部位絕不要加碼。或“攤平”。
    如果你操作的是賺錢的部位,那麼在那個時點你是對的。如果你操作的是賠錢的部位,那麼你在那個時點你是錯的。如果你錯的話那麼唯一的問題是“你會錯多久?”唯一的答案是你會錯到部位轉為賺錢,或直到停損触發為止。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如果你已經錯了,只有兩種做法使你錯得比目前更離譜。其中之一是增加錯誤的部位,其二在守則3 中說明。
    2、 在開始操作或加碼時,絕不能不同時設停損,以便在你萬一差錯時,你能出場。
    在你開始操作之前,先決定你願意錯多久。這句話的另一種說法是:“這筆操作我願意賠多少錢?”在你進場之前,必須做這個決定,因為只有在進場之前,才能作出客觀的決定。一旦你處在市場之中,你就不再客觀的了。你已經建立了部位。。。。。。給了承諾。。。。。。現在,期望跟你冷靜而計算妥當的客觀性相互纏斗。這世界上絕沒有精神上的停損這回事。除非把停損放進市場中,否則停損就不算是停損。
    3、 除非是朝操作所要的方向,否則絕不取消或移動停損。
    你會想朝操作反方向移動停損的唯一時刻,是操作部位發生虧損,而且市場對你不利時,根據定義,在這個時點你是錯的。你會錯得更離譜的第二種方式,即是移動停損,導致你操作賠更多錢。請記住,你最后一次真正客觀的時候,是在進場之前,決定停損的時候。如果你移動停損,那麼期待之情便完全壓制住你冷靜且算計妥當的客觀性,而且你不再是個理性的操作者。恐懼可以發揮很好的效用,貪婪可以構成障礙,但期待之情一旦占上風,卻會使人萬劫不復。
    4、 絕不讓合理的小損失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損失。情況不對,立即退場,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只要有一次不遵守這十大守則中任何一條。萬劫不復的虧損都可能發生;只要一次。莫非定律(Muphy`slaw )幾乎可以保證,只要你有一次“犯規”那麼就是這一次。市場會嚴重燒傷你。但別因此而怪莫非定律。真正的答案是,市場是個強敵。。。。。。是在競技場中與你搏斗的勇士。跟真正的斗士一樣,你一犯錯,它就會趁虛而入。只要你松懈一次,它就會攻擊你脆弱的部位,讓你血流如注。許多優秀的操作者日進日出,嚴守這些成律。。。。。。時時保持警覺。。。。。。然后突然有那麼一次,他們肯定自己是對的時候,而違反其中一條守則。。。。。丟下警戒,開始期待,然后就是血流如注。短短幾天內賠掉的,可能比一年賺的還多。我所知道有許多操作者,包括我自己在內,只因此一次的松懈,便賠掉所有的錢。我從沒有見過,有人因遵守這些戒律,把褲子也賠掉的。從沒有人因小針札一下而流血致死的;要命的傷口才會如此!深長的傷口才會要人命。
    5、 一筆操作,或任何一天,不要讓自己虧掉操作資金的10%以上。
    格守以上四項守則,仍可能收到傷害。由於部位很多,即使停損點很接近,許多或所以部位對你不利,一天之內,你仍可能賠掉操作資金的10%以上。由於部位太多,所以這種事情可能發生。有時候,你買的所有東西都齊步下跌,你賣的每樣東西都並肩上楊。請記住,操作應該是一件樂事。為了享受樂趣,任何時刻都不要冒虧大錢的險。
    6、 別去抓頭部和底部,讓市場把它們抓出來。
    亞當理論永遠抓不準頭部和底部。。。。。。想去抓的人也抓不準。但是頭部和底部終於出現時。。。。。。亞當理論只會錯一次。多數操作者都想抓頭部和底部。多少操作者也都賠了錢!多少操作者之所以想抓頭部和底部,理由有二。。。。。自負和貪婪。抓住頭部和底部,準確的幾率比在拉斯維加斯玩吃角子老虎機還差。每個人都知道這種事。你的敵人也知道到這種事,他偶爾會讓你抓準一兩次頭部和底部,好讓你上癮,繼續做這種事。這是種自負的旅程,好讓你能告訴朋友:由於你敏銳地研判市場,你在低檔買進了黃豆。。。。。。這全是自負心里在作祟。你曾經有多少次買到最低點,而且真的抱著部位,直到最高點才脫手?為什麼不只等反轉確立呢?為什麼要丟掉確立之前的所有利潤呢?這全是貪婪在作祟。你有多少次因為不肯等候而賠了錢?即使你格遵前面的所有守則,但不顧這條守則,你仍然會賠錢。
    7、 別擋在列車前面。如果市場往某個方向爆炸性發展,千萬別逆市操作,除非有強烈的證據,顯示反轉也已發生(請注意,是已經發生,而不是將發生或應發生)。    超買的市場絕沒有不能再漲的理由。賣超的市場絕沒有不能再向下的理由。這是敵人喜歡布置的陷進。把一張非常具有方向性的市場圖拿給五歲的小孩看,問他明天要站市場的那一邊。這位小孩根本不懂什麼叫買超、賣超,什麼叫支撐、阻力,更別提更高深的技術分析。他不知道是曾經漲得躲高,曾經跌得多低。拖對什麼叫基本面一無所知。他沒有操作者背景和經驗。那麼他會怎麼告訴你,說他要站在市場的那一邊?這就是那麼簡單。別戰爭列車前面。。。。。。要嘛就坐上去。
    8、 保持彈性。記住你可能會錯,亞當理論可能會錯,世界上任何事情可能偶爾出差錯。記住亞當理論所說的是幾率很高的事,而不是絕對肯定的事。做對的次數愈多就愈容易失去彈性。你連續賺六、七筆操作之后,這時你難免洋洋自得,使做法失去彈性。這就是你的大敵(也就是市場)等候你這麼做的時候。拖會跟你要回以前所賺的錢。。。。。。外加一點鮮血。永遠記住:你所處理的是或然率,而不是絕對值。
    9、 操作不順時,不妨縮手休息。如果你一再發生虧損,請退場到別的地方去度假,讓你的情緒冷靜下來,等頭腦變得清醒再說。多數操作者之所以會賠錢,其中一個理由是,不受約束的途徑走起來最輕松。當你的財產值剛剛暴跌時,要放手一段時間是件相當難的事。這種時候來臨時人們往往會堅守城池,奮戰到底,直到反敗為勝。。。。。。然后才休息。你不願承認自己最近所做的每件事都錯了。你會告訴你自己,戰斗還沒有結束,這只是一時的挫敗而已。以前你也曾經迅速扭轉乾坤,這次你可以再來一次。現在就放手不次於承認失敗,而且從頭再來時,本錢會少很多。敵人喜歡更有這種心態的操作這玩游戲。現在,操作者處於劣勢。由於操作者受到很大的壓力,必須迅速反敗為勝,所以他比較難以保持客觀的態度。他會冒平常時候自己不肯冒的險。現在他非常可能舍棄十大守則中的一些守則。不管操作者自己有沒有想到,他現在的心態不是真的相信自己會贏,而是希望自己能贏。。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要他縮手、度假、承認失敗。但這這是極少操作者能贏的理由之一。。。。。這也是最難走的路。
    10、 問問你自己,你全身從里到外是不是真的想從市場中賺一筆錢,並仔細聽一些你自己的答案。有些人    心里上渴望著賠錢,也有些人只是想找件事做。“認清自己。”如果你在市場上操作的真正的理由是想賺錢、想賺一些可以在年底花用的錢,那麼遲早你會知道,一個人能不能不能從市場上賺錢,取決於他有沒有遵守這十大守則。至於他賺多少錢,則取決於他進場和退場的方法。如果你從里到外問自己這個問題,並仔細傾聽答案的話,你將了解這十大守則的價值。你將了解,你不會只因為使用亞當理論或其他任何方法,就可以成為贏家。亞當理論只是給你一個進場的理由。這個理由是:市場有很高的幾率,往某個特定方向移動一段時間。除非你所有的操作都依據這十大守則,否則亞當理論或其他任何方法,都不會準到讓你不斷賺錢。當你懂了這一點,你就會在市場上賺不少的錢。。。。。。到年底可以花用的錢。正因為你奉行不挬,所以你會懂的這一點

                               亞當理論的學習與應用
                                               野鶴
    初入期門,就知道了RSI,DM,拋物線,擺動指數,動力指標等,后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發現這些指標居然都是一個人發明的,他就是技術分析指標的鼻祖:Welles Wilder.仰慕之情頓生,心向往之。上述指標都在1978年他的名著“New concepts in technical trading systems”中有詳細的解釋。
    1986年以后,他基本退隱江湖,專職為自己操盤,在此之前出了(他自己認為的)最后一本書“亞當理論”。近年又有了復出江湖的跡象,而且還出了另一本奇書:“全息現象”。
    令我好奇的不僅是他的著作,更是他的交易理念的轉變過程,從一個技術指標的積極發明者,突然一變為一個亞當理論的忠實信徒,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更奇的是,“全息理論”和“亞當理論”都是由另一個當世奇人發明的。原來縱橫天下的Wilder一見此人,立時甘拜下風,放棄了自己之前所有的信仰。
    亞當理論的應用非常簡單,可以說5歲小童即可以操作,我們那個習慣了復雜思維的大腦,一見之下,可能會大呼:“不可能吧,期貨就是這麼簡單?” 是的,我想說的是,往往最簡單的就是真理。

先介紹一下這個奇人的出現:
1983年,在Wilder江湖地位日漸攀昇之時,他接到了一個電話,說要賣給他一個關於市場的祕密,而且開出了一個天價。作為一個技術分析方面的權威,接到這種電話是家常便飯,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當對方跟他解釋到自己的發現跟波浪理論、費波納奇神奇數列、江恩理論、循環周期理論沒有任何關係時,引起了Wilder的注意。幾天后,他到了芝加哥,見到了電話中的人。此公名叫Jim Sloman,從小聰穎過人,獲得國家級獎學金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數學,是個喜歡探究生命的人(今后有可能,我會單獨介紹此公給大家)。他給Wilder看了一張圖,幾分鐘后,Wilder看明白時,驚得目瞪口呆,半晌方能出聲。隨后,他問了Jim一些關於這個圖表的原理等方面的問題,都得到了滿意的答復。Wilder當時就開出支票,買下了這個祕密。當天坐飛機回到家后,Wilder作出重大決定,平掉一切交易中的頭寸,閉關半年,驗證這個發現。他搜集了有曆史記錄的200年的日交易資料和300年的周線、月線資料,逐個驗證。半年后,終於完成了求證過程,證明了該發現的神奇之處。這就是Delta,期貨界的“屠龍寶刀”初現江湖的故事

1985年的春天,Jim和Wilder第二次相聚,這時候Jim說:Wilder啊,你知道嗎?那年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就是:市場到底是不是有秩序的?對這個問題的探究使我找到了Delta這個答案。最近,我又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怎樣在市場中真正地賺錢,或者換種說法:在市場中經年累月地贏利的基本原則是什麼?那些做到這樣的人,不管是有意還是偶然,一定是遵守了這些原則。幾個月后,Jim打來了電話:
Wilder,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我準備賣給你,100萬美元。“一百萬!(在85年的時候相當於現在的一千萬了)”要不是要這個錢的是那個Jim,Wilder差點把面前的麻將桌都掀翻在地了。1985年11月7日,南加州,Wilder將100萬美元中的最后一批錢付給了Jim,得到了亞當理論。
他為什麼願意把100萬美元買來的祕密寫在書上出版呢?這不是有病嗎?
Wilder給出了三個理由,按照重要性倒排:
1、錢。這本書的大部分利潤是捐給一家在全球範圍內捐助兒童慈善事業的信托基金的。
2、另一個原因是即使把這個說出來,也並不會影響它的效果。因為真理往往太簡單明了了。亞當理論的效用會因為出版而減弱,但是,減弱程度不會很大,因為它具備了真理的簡單性和普遍性特點。
3、他就是想把亞當理論說出來!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夠有機會這樣做對他來說是一種無上的榮幸。
同時他要提請大家注意,在任何時候,Jim都是亞當理論的創造者!

"亞當是與宇宙融合為一體的,而不是強求宇宙來與自己融合。非要讓外界服從自己,遲早這種心態會把自己毀掉,要想生存,一定要學會服從。如果我逆流而上,與河水搏擊,會覺得一陣一陣好像永不停息的力量在不停地沖擊著我,一刻不停地阻撓著我。但是,其實河水並不是專門故意和我過不去,它只是在循著它應該去的方向前進!如果我們與河水融為一體,順流而下,那麼我們的生活(還有交易)將是平和柔順、寧靜安詳而充滿美麗風景的一次漂流體驗。”Jim Sloman
亞當理論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把對市場的理念和方法論都放在了一起。什麼時候入市,什麼時候出市,何時加碼,止損位的放置。一句話,全了,並且極其簡單,不需要任何的數學基礎。當然頭寸調整還需要自己來做。

真理往往是最簡單的,以至於經常使人視而不見。有一個著名的交易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被問到他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沉思半晌后,說道:大家都把交易想得太復雜了,其實對我來說,知道應該忽略什麼,可能是最關鍵的。亞當是關於怎麼在交易市場中掙錢的,亞當從一個特別的角度來觀察市場並用一種更加特別的方法來交易市場。亞當理論是最純粹、最簡單和最容易的掙錢的辦法就是讓市場來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不僅如此,亞當還告訴了交易者市場下一步的方向,運用亞當理論,你可以“看到”市場下一步的走勢。然后,你只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否願意入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就可以開始交易了。 亞當理論不受你的交易時間範圍的限制。你可以使用日線圖、周線圖或者15分鐘圖,都沒有關係。長中短線皆宜。要做到這些,亞當只需要聽一聽市場是怎麼說的,永遠不需要運用任何的判斷!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關於市場如何運行的理論與如何在市場中取得成功之間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這兩者可不是一回事啊。亞當其實很簡單,就是怎麼去市場中掙錢,至於市場是怎麼運轉的,在亞當眼中,並不重要!歸根結底,作了半天分析研究,不就是為了掙錢嗎?不掙錢,什麼事情就都沒有意義了。
亞當理論並不高深玄妙,但就是管用。但是人腦往往習慣了往復雜的地方去想,簡單的事實往往提不起我們的興趣。尤其最近幾年,電腦交易系統盛行,好像沒有復雜的算法就臉上無光,顯得沒有水平。
其實,最要緊的是掙錢!
 
其實,前面我們一直只是談到了交易理念,在一個完整的理念基礎上,才能發展出完整的方法論。現在好多人,一上來都在追求方法論,追求什麼神奇公式,追求祕密武器,但是問到對市場的理念,或啞口無言,或胡言亂語,或東拼西湊,實在是舍本求末啊。比如說,亞當理論的理念,就是對市場保持裝傻充愣的白痴狀態,這就是他的理念,其實,隨著現在電腦系統的發展,好多市場行為已經可以進行科學分析了,與17年前已經不一樣了,但是,他的理念只要是完整的,可以自圓其說的就行了。亞當理論跟現在主流學派的最大不同就是不去分析市場,簡單點說就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這也正是它的獨特之處,所謂矯枉必須過正啊,哈哈。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大智若愚
要想在市場中生存,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
請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回答。
給你幾分鐘,你可以想三個答案:從亞當理論出發,答案只有一個:Surrender.中文直譯是“投降”,也可以翻譯成“順從”,“屈服”.所以:要想在市場中持續取得成功,必須向市場屈服!就是說,學會“順從”。順從市場,意味著放棄。放棄我們對市場所有的判斷,分析和看法。要做到這點是太難了,為什麼呢?因為長年以來,我們在這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們都是我們的“投資”啊,說丟就丟,談何容易?更何況,我們中的好多人都不同程度地認為自己已經或多或少地發現了一些市場的“祕密”,按照老路子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那個最大的“祕密”的。更何況,如果亞當理論可行,我們為什麼不把我們發現的“祕密”武器和亞當理論結合起來一起用呢?那不就可以取長補短了嗎? 可是這樣做,就徹底違背了亞當理論的基本理念。亞當要求我們在交易時保持“徹底的無知”狀態。什麼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好像了解市場了,失敗的種子就已經播下。這不是說馬上就會賠錢,因為基本上所有的系統都會有掙錢的一段時期,但是遲早(往往是早)這個系統的“剛性”會讓我們崩掉。為什麼?因為市場一直在變。只有富有足夠彈性的人才能在各種情況下面與市場融為一體。當你賠大錢的時候,為什麼往往會問自己:“可是他明明是該這麼走的啊?”所以,要想在市場中掙錢,就是要從一個5歲小孩的角度來看市場。阻礙我們在市場中成功的最大障礙,不是我們知道得太少,恰恰是我們知道的太多了!只有我們真的做到忘掉那些我們認為自己“知道”的東西,我們才能清楚地“看”到市場在往哪里去。注意,“看”是一個被動的詞,是對客觀事物的客觀反映,不包含任何的主觀判斷。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對資金動向的研究和基本面的分析等工作都必須放棄呢?答案:是的.那這是不是說所有的技術分析指標包括成交量、持倉量、時間周期、波浪結構等等都要放棄?答案仍然是:是的

一定有很多人不同意以上的說法,更何況,Wilder出身於技術分析圈子,這樣說,得罪人肯定不少。對於這一點,亞當是怎樣解釋的呢?亞當說:並不是說上述的這些分析研究方法不能成功地預測趨勢,而是這樣的分析預測會嚴重地阻礙我們對實際狀況的最直接的感知{Perception}。這些分析方法對未來市場進行想象。而這種想象經常被證明是非常昂貴的,因為它代替了我們要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我們的無知。預測是可以的,但是當預測與事實發生矛盾時,我們“必須跟隨事實”而不是預測。分析也是可以的,但是當分析與事實發生矛盾時,我們“必須跟隨事實”而不是分析。知識也是好的,但是當知識與事實發生矛盾時,我們“必須跟隨事實”而不是我們的知識。那麼,什麼是“事實”呢?事實就是市場現在前進的方向!

所以,我們必須徹底放棄我們對市場的認知,而無條件地追隨它,順從於它。這樣,我們才能客觀地“看”到市場在往哪里去。所有的這一切,聽起來實在是簡單,一點也不復雜,難道真的有什麼價值嗎?
要記住,人類的大腦習慣於復雜的思維,解決復雜問題時,它往往表現得充滿激情。但是,一遇到簡單的問題,它則會覺得索然無味,甚至是不屑一顧。因為簡單的對它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挑戰性,又怎麼能顯出它解決問題的水平?但是,真理往往是最簡單的。這就是為什麼亞當一直被忽視的原因。亞當的最大價值在於掙錢.而且僅僅就在於掙錢.所以,不要欺騙自己,問一下自己,你到期貨市場來,真的是為了掙錢來的嗎?因為期貨市場充滿了刺激和挑戰的時刻,有時候人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吸引.
 
什麼是市場中最重要的?
首先就是價格,價格是市場在成交量、持倉量和所有其他東西總體作用下的最終反應。它是最真實的。
價格就是事實!絕大多數交易者關心的是市場“應該”怎樣。如果供過於求,市場“應該”下跌。如果RSI超過了80,市場“應該”回調。市場現在“應該”走完這最后一浪,這次五浪就算是結束了,就可以進入下一個級別的循環了。、、、、、、我們總是習慣於去想市場“應該”如何如何。但是,真正關鍵的是,市場現在在干什麼,就是說,價格現在是怎樣的?記住這句話:所有關於市場“應該”如何如何的東西都是無關緊要的(不是說他們是錯的,而是無關緊要的),唯一重要的就是市場“現在”的方向。所以,你要真的想“看”到市場現在在干什麼,就要把所有的分析都拋掉,在完全無知的狀態下進入。為了做到這點,我們要絕對避免主觀任意性(Arbitrariness).什麼是主觀任意性呢,試舉幾例:比如說,我們設定每次止損的金額不能超過總資金的3%。為什麼不是2%或4%,而偏偏是3%呢?這跟市場現在在干什麼沒有什麼關係啊。稍微好點的是,把止損設在日平均波動的某個倍數上。但是用幾天的日平均波動來比較呢?、、、、、、檢查一下自己的交易系統,這樣類型的東西多嗎?所以,絕不要把自己的尺度強加到市場上去。讓市場自己來告訴我們什麼時候進入,什麼時候出來。
亞當是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統。
你在使用它的時候,它會明確地告訴你現在市場的方向,何價進何價出。對於一套交易系統來說,這就已經足夠了,不是嗎?設計一套交易系統,都有些什麼要求呢?簡單、順勢、適應性強、不受交易周期限制(長中短線都可用)、不能滯后、精確、不能帶有主觀任意性、充分反映市場。是的,這就是亞當!
十大戒條,由於是從香港許*光處輾轉翻譯的版本,恐已失真:
為了讓大家了解最初的表達,我現在是對照原文翻譯的,語句不一定優美,但是就像做菜,材料確實是真貨,有什麼問題,都是出在我這個廚師身上:)
1、永遠不加死碼或拉“平均價”
2、沒有止損單同時入場,決不下新單或增加頭寸(這在國外可以,在國內交易系統中還沒有,所以造成了國內普遍的“心中有止損”的局面,好多錢都是這樣賠掉的,因為做過期貨的都知道“心中有止損”現實中等於“基本沒止損”,呵呵)
3、永遠不取消止損或向入市的反方向抬高或降低止損位
4、絕對不要讓一個小虧損成長為大虧損。先出場,然后再找機會殺回來。
5、絕不要讓你的損失在一筆交易上或一天之內超過10%
6、千萬不要輕言底部或頂部,讓市場自己來證明。亞當理論在頂和底這個問題上永遠是錯的,在這點上,亞當理論和那些一直在試圖找到頂和底的交易者們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亞當只會錯一回、、、、、、當真的頂和底出現時的那一回。
7、不要站在載重貨車的前面去阻擋他。當一個市場向一個方向前進的時候,千萬不要反向建倉,直到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市場“已經”轉向了(不是“將要”轉向,更不是它“應該”轉向了,注意,是“已經”轉向了)
8、保持自己的靈活性。要記住,經常地,你會犯錯,亞當會犯錯,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有可能出錯。亞當關注的是事情發生的高可能性,而不是完全的確定性。
9、震蕩市中,停止交易。如果發生了一連串的損失,也請離開市場一段時間,給自己放個假。讓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讓自己的頭腦清醒下來。
10、問一下你自己,你在市場中的終極目的真的是要掙錢嗎?仔細聽聽自己心靈深處的回答。確實有一些人在心理層面上渴望失敗,或有的人只是為了刺激而樂此不疲。“了解真正的自己”。
 
(轉)讀亞當理論有感:
    以前我追求熱鬧,如今我喜歡寂寞。結交了一些富豪從他們身上我得到了以往我不知道的經驗:賺錢並不是靠聰明,而是靠智慧。首先就是有好耐心。不分趨勢每天在市場尋找短線機會的人終究不會成功.......

    但是真要領悟亞當理論非要5年以上的磨練,同時要具有深厚的指標運用功底。如同文中所說的精確先生那樣,以測市準確聞名於世。只有精確過后才能發覺混沌,也就是說只有有了精確的感受,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趨勢。趨勢不是市場操作者預測出來的。可我們許多人恰恰忘記了是曆史造就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就曆史這個哲學命題。沒有人能每次精確預測事態而不出錯。然而過於自信往往造成天才交易者一朝滅亡,這些都是曆史的教訓。
  
  經曆過成功與失敗人才能成熟,期市也是一樣,要順勢,就要否認自己以前的行為並非正確,而這個正是許多固執者不能接受的。否認自己意味著
  
  首先要承認自己的失敗!
  
  這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痛苦。事實這都是我經曆過的煎熬。所以當我沿著王爾德先生走過的走到如今,內心特別的有感受,感覺東西方精神層次上的強烈共鳴,越過時空與距離,我相信即使幾百年后的人們當有這等感受也會同樣渾身肅穆與激動!
  
  
  但其實,當你承認自己是個弱者,不能主動與大勢相抗衡的時候,你將發覺自己的智慧之門被打開,從此思維自由縱橫。如老子所言“抱殘守缺,如嬰兒之柔弱。”
  
  
    大勢如洪流,無人能抗。如*****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夫妻反目,父子相殘的慘劇比比皆是。而頭腦清醒者如張志新之流奮力對抗,結果如何?不必我說!然而如今*****早有定論,只是這些有精神的“中國良心”煙消雲散,魂魄無歸。但是對於他們來說雖然沒有留下軀體,卻留下了精神,可是孤獨的期市斗士們呢?如果離開了錢他們還能留下什麼?
  
  期市單純的可怕,你進入了除了賺錢還是賺錢。你希望沒有賺錢卻留下精神那是做夢。期市最早消滅的總是最早採取正確行動的人,所以前輩才反復叮囑順勢操作。可真要作到確實太難了。要能正確判市沒有5年以上的磨礪是不可能作到的,即使作到了你能說服你的內心嗎----忍受孤獨以及眾人不解的目光?
 
    遠的不說,QFII進入台灣后號稱台灣第一莊的菜某獨立對抗大勢,結果流落街頭。我知道許多人對於我所說的不屑一顧,他們認為這麼多白花花的銀子放在 眼前能不取用?我不會爭辯。
  
  天道循環,順之者才能長生。。。。。。。
  
   古人關於傳授武功曆來有所謂"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之說,現在韋特J·W韋登把只有一張紙的"祕籍"傳給你,你能修煉成"絕世神功"嗎?"師傅領進門,修煉在個人",全在你自己!

    亞當理論存在一些不完美的東西,最主要的是他過於依賴跟隨而忽視市場也有很多能被認識的時候。不過其實不難理解,這只是作者一時的極端而已,試想一個精確先生能完全置以往的經驗於不顧?那是不可能的。只是需要自己去理解。順勢是精確后的昇華,不是倒退,能推理的時候照樣推理,這就是亞當理論的改良。

 全球頂尖交易員的成功實踐和心路曆程

前言

本書採訪了一些熱愛市場的頂尖交易員,由他們親口講述自身的經驗,說明邁向成功交易的心智程序。這些優秀交易員的策略與心智結構有何共通之處?讀者如何運用這些資訊提昇自己的交易技巧與操作績效?對於其中任何一章,我希望讀者閱后不會覺得與自己沒有什麼關係。

有些人相信交易成功存在某種祕訣,於是開始尋找,例如購買價格昂貴的交易軟體。但是,方向顯然錯了,隨著經驗的累積,他們終於發現,惟一的成功祕訣是辛勤工作與天賦,於是不再追求其它的祕訣。最后,通過智慧而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交易成功的祕訣。本書討論的正是這些交易成功的祕訣。這種祕訣是一種心智結構----看待事情的方法。表面上看起來,交易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活動,直到他們親自嘗試而發生虧損,大約有80%到90%的交易者在第一年就被迫離開了市場。成功交易是一段艱難的曆程。你應該汲取成功者失敗的教訓,避免親自經曆這些虧損。成功交易員不只具備成功的交易法則,也具備成功的交易心智。成功的交易法則只是一半的拼圖,知道如何掌握這些交易法則的成功心態,才是構成完整拼圖的關鍵。

本書把所有的交易策略都擺在心智架構中討論,通過這些頂尖交易員的經驗展現出來。我嘗試進入這些交易員的內心深處,探究他們如何制定和運用致勝的策略。究竟是什麼不尋常的結構,使得這些交易員能夠獲得穩定的成功?我是一位執業律師,工作原本就是誘使人們----不論他們從事何種職業----說出真話,讓每個人都了解。可是,我也是一位交易員,這意味著我本身也經曆書中討論的一些問題疑惑與挫折。我希望成為各位的代言人,而且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握其它書籍不能有效處理的交易症結問題。舉例來說,當我認賠出場的時候,怎麼知道這不是一個原本可以獲利的部位?

本書不打算採用過分簡化而幫助不大的隨興對答文體,這種格式比較適用於傳記和曆史陳述,我決定採用一個嚴謹的研究架構,納入受訪者對於特定問題的看法,使得讀者更容易了解與消化。在適當的場合,我會提出一些解釋與延伸,不只是在訪問最后歸納一些結論,或讓讀者自行猜測結論。

如果你喜愛閱讀一些發生在數十年之前的交易軼事(這些市場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偶爾點綴著一些交易建議而沒有明確的主題,那麼本書恐怕不適合你。你將發現,這本書採用一種直接而容易了解的結構,說明這些頂尖交易員的操作績效為什麼如此理想,建議你如何改善交易技巧而獲取成功。

受訪者

二十世紀后半期,出現了一個政治與經濟制度,這一制度凌駕於其它體系之上。這是許多國家希望邁向的目標,而且部分國家已經達到了這個境界。在這個制度之內,成功即是通過商品交易而累積資本。這個制度稱為資本主義。本書的受訪者都是一些成就非凡的資本家,雖然他們通常都被稱為交易員。

本書採訪的對象涵蓋交易領域的不同層面,他們來自全球最大的三個金融忠心:紐約、芝加哥和倫敦,他們的教誨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內容一致而充滿創意。書中介紹了一些新的概念,例如:動態分析、漸進交易、匯整資訊、瑞士方法等等。

這十位交易員讓我受益良多。雖然我幾乎閱讀每一本交易方面的相關書籍,但還是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許多新東西。另外,他們也確認了一些我自己發現的概念。我希望----而且相信----讀者也能夠從本書中得到許多寶貴的啟示。

阿爾佩西·帕特爾

芝加哥和倫敦,1997年

導論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讀者可以因此了解交易領域內的頂尖好手如何獲得成功。交易是人類社會發展初期即存在的活動。數個世紀以來,交易者運用理想的策略處理人類的需求品----藉以創造能源、制造衣物等等。這些產品的性質有些適用於做為交易媒介或價值儲存,這意味著它們可以作為金錢而吸引人們追求。

這些產品的交易者經常被視為另類,受到羡慕或嘲笑,被課征的稅金高於產品使用者,並且受到試圖獨占產品交易的有關當局和特殊階級排斥。

產品交易適合在特定的集中市場進行,這里可以提供透明的價格形成過程,易於掌握交易活動的資訊,方便產品的結算與交割,防範交易對手不履行契約義務。從二十一世紀開始,隨著科技的進步,所有集中市場的特質或許會出現於國際互聯網上,但本書的受訪者還是來自於一流的金融交易中心,例如:倫敦、芝加哥與紐約。就如同阿姆斯特丹一樣,這些城市都位於商業國家心臟地帶的資金重鎮與貿易吞吐港。探險、征服與帝國形成都關係著交易活動的發展與貿易路線的保護。本書採訪的成功交易員雖然運用各不相同的技巧,但他們顯然具備任何學術課程都不能傳授的第六感。他們取得相同的資訊,但能夠掌握市場的脈動,精準掌握時效,有勇氣脫離群眾而反向思考,也經常帶著被貶損的意味,例如:“投機客”。投機客或交易者的最大功能是提供市場流動性,使得其他人能夠通過市場達成其非交易的目的。

在1997年英國大選的過程中,有位女士接受英國國家廣播電台的採訪,她表示歐洲需要採用統一貨幣藉以防止外匯投機活動。許多人都普遍具有這樣的態度,包括政客們在內。就目前這個例子來看,歐洲沒有統一的政府,沒有共同的財政政策,各個區域之間的勞動力流動程度還不如美國,而且沒有完善的資源分配系統。在這種情況之下,歐洲是否能夠採用統一貨幣?銀根松緊程度不同的地區是否可以採用統一的利率?根據曆史證據顯示,每當某位投機客在外匯市場賺錢的時候,就是因為另一個投機客----通常是政府----試圖在市場中維持不合理的價格。

目前,二十世紀即將結束,我們很難體會整個交易大環境的變動過程。本世紀之初,大英帝國處於顛峰狀態,成為全球貿易與金融的中心。當時,交易者沒有受到明顯的管制和課稅。倫敦地區的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與商品市場的交易者賺取或者損失巨大的財富。美國也籠罩在投機狂熱氣氛中,鋼鐵產業帶動整個國家的工業化。在芝加哥,谷物和期貨交易所陸續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局限了交易者的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如此),但是,銀行活動不斷延伸到各個領域內,造成儲戶權益受到威脅,因此,20年代與30年代開始醞釀正式的管理法規,不允許銀行從事證券投資與商品活動。在50年代到70年代之間管制最嚴格的其間,服務產業內部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專業人士。就英國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個人交易員逐漸消失,主要是因為偏高的個人所得稅與其他各種稅制規定,促使人們通過退休金保險公司之類的機構進行投資。

布列敦森林協定結束固定匯率制度之后,使得金融期貨與店頭市場衍生性產品迅速發展,但當時倫敦地區的個人交易者非常有限。事實上,當我們提議建立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的時候,很多人都不認為這個計划能夠成功,因為倫敦與芝加哥的情況不同,沒有個人交易者能夠成為交易所的當事交易員,如果只依賴機構交易會員,市場顯然不能提供足夠的流動性。

80年代,由於個人所得稅降低,減少了儲蓄存款的誘因,市場再度出現個人交易者,就像雨后春筍一樣。倫敦終於渡過種種困難,包括長達40年的外匯管制。現在,瀕臨世紀末,倫敦又成為全球商品與金融交易的中心。

近年來,交易者的重要性反映在倫敦衍生性交易的杰出成就上:國際石油交易所提供的布蘭特原油契約是全球主要的石油期貨契約;倫敦金屬交易所快速成長,主導全球的非鐵普通金屬交易;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從1982年底成立以來,逐漸發展為國際性的期貨與選擇權交易重鎮,提供以七種貨幣計值的期貨與選擇權產品,根本資產涵蓋貨幣市場交易工具、債券、軟性與農業商品、股價指數與一般股票。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每年成交量的平均復利成長率超過40%,規模僅次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這類成長說明全球對於相關金融產品的需求,只要運用妥當,就可以讓企業界享有競爭的優勢,也可以讓一般民眾享有穩定的物價,保障退休金的購買力,規避房屋貸款利率的波動風險。我們之所以能夠享有這一切,基本上都是因為交易者提供的市場流動性。

杰克·威格爾沃恩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  主席

1997年4月

受訪者簡介

伯納德·奧佩蒂特

巴黎銀行隸屬於巴黎巴集團,這是一家國際性銀行,在全球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巴黎巴集團的總資產超過2690億美元。伯納德·奧佩蒂特是巴黎巴銀行全球股票衍生性交易的主管,主要是從事股票選擇權與指數選擇權等衍生性產品的交易,涵蓋所有的主要市場以及一些新興市場,例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與大部分的東南亞國家,現在又增加了匈牙利、俄羅斯與波蘭。

比爾·利普舒茨

80年代末期,比爾·利普舒茨擔任薩洛蒙兄弟公司的外匯交易主管。目前,他是哈墨塞奇資本管理公司的董事。在《新金融怪杰》一書中,杰克·施瓦格把比爾·利普舒茨形容為薩洛蒙兄弟公司最大與最成功的外匯交易員。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利普舒茨的單筆交易金額通常都高達數十億美元,獲利也經常是以千萬美元計算。根據施瓦格的估計,利普舒茨任職薩洛蒙兄弟公司的八年期間,他個人創造的利潤就超過五億美元,相當於八年期間每天平均獲利為25萬美元。

帕特·阿伯

帕特·阿伯從1992年開始擔任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主席,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是全球規模最大與曆史最悠久的期貨與選擇權交易所。擔任主席職位之前,從1990年到1993年期間,帕特·阿伯擔任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董事;從1987年到1990年期間,擔任副主席的職位。從1965年以來,他就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會員。他也是美中商品交易所(屬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關係機構)的董事會主席。

喬恩·納賈里安

1989年,喬恩·納賈里安成立默丘里交易公司,該公司是一家指定主要造市商,負責特定股票的正常市場交易。兩年之后,公司的資本報酬為415%。目前,該公司是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第二活躍的造市交易商。默丘里每天大約執行50萬股與1萬張選擇權契約的交易,成交金額約為6000萬美元。魯賓費爾德的暢銷書《超級交易員》的第一章描述的就是納賈里安。他定期上金融新聞頻道的節目,與比爾·格里菲恩共同講解每星期的選擇權行情,也經常在其他頻道的節目中出現,例如:福克斯電視台的福克斯早間報道節目。1994年,納賈里安被推舉為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的董事,同時被任命為行銷委員會的共同主席。

戴維·凱特

年僅24歲的時候,戴維·凱特就成立了自己的交易公司,當時,公司的資金只有25000英鎊。現在,年僅36歲的他是凱特集團公司與凱特經紀公司的總裁,經營毛利增加到數百萬磅。凱特也是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的董事。

菲爾·弗林

菲爾·弗林是阿拉隆交易公司的副總裁。他“交易任何會動的東西”。自從1979年以來,弗林就一直留在交易領域內,有一段時間曾經處理林德--沃爾多公司的頂級客戶。

馬丁·伯頓

馬丁·伯頓是蒙略門特衍生性交易公司的總經理,公司成立於1991年。21歲時,他成為倫敦證交所的會員;22歲時,他成為比斯古德·畢曉普的合伙人。成立蒙略門特衍生性交易公司之前,他曾經加入康蒂·納特·韋斯特證券公司,協助建立該公司的衍生性產品部門。然后,他前往花旗銀行,擔任了四年總經理,負責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所有股票與衍生性交易。

保羅·約翰遜

保羅·約翰遜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董事與場內交易員,80年代初期曾經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從事交易。他也是國際證券、期貨與選擇權公司的資深副總裁與LSU交易公司的總裁。保羅的主要工作是給利率衍生性產品使用者(例如:城市銀行、風險基金與專業交易管理公司)提供市場與交易分析。可是,他的收入大多來自於自己的交易。

布賴恩·溫特弗勒德

溫特弗勒德證券公司成立於1988年5月。目前,溫特弗勒德證券公司隸屬於克洛斯兄弟集團,克洛斯兄弟集團也是英國規模第二大的“報價”商業銀行。倫敦地區現在只剩下三家純屬英國人經營的主要經紀商:BZW、納特·韋斯證券與溫特弗勒德證券。

尼爾·溫特勞布

尼爾·溫特勞布是場內交易員與場外電腦交易員。另外,溫特勞布也是教育講師與商品交易顧問。他是電腦化交易高級研究中心的創辦人,提供當日沖銷與國際性避險的課程。溫特勞布在德保羅大學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擔任講座,也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負責介紹美國公債選擇權契約。溫特勞布的學員來自美國與全球各地,大多是交易所的專業人員。《華爾街日報》曾經報導他的樞紐點交易技巧,交易刊物也經常引用他的評論。尼爾最近推出《溫特勞布短線交易員》軟體,其中包括樞紐點分析技巧。尼爾是下列兩本書的作者:《溫特勞布短線交易員》與《期貨場內交易花招》。他是美中商品交易所的會員,通過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戈登堡和赫邁耶進行清算。

伯納德·奧佩蒂特

第一章  伯納德·奧佩蒂特

“我們非常穩定地賺了不少錢!”

討論主題

·從下至上的分析

·動態分析

·“瑞士方法”:客觀與中性

·風險與機率分析

·最佳分散組合

·頂尖交易員的特質

·停損

巴黎巴銀行隸屬於巴黎巴集團,這是一家國際性銀行,在全球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巴黎巴集團的總資產超過2690億美元。伯納德·奧佩蒂特掌管巴黎巴銀行的全球股票衍生性交易,他是一位身體瘦高而內向的法國人。

不論就國籍還是地理位置來說,巴黎巴銀行都不同於其他主要銀行,它充滿法國色彩,倫敦分行坐落於倫敦西區而不在市中心(多麼大的差別啊!)。法國人不論到哪里,總是占據一層大廳。水晶吊燈發出朦朧光芒,更增添整體的氣派。讓人不禁勾起一種陳腐的念頭:優雅而不知如何形容。會議室擺設一些完成計划的紀念品以及著名的法國家標準志----巴黎聖母院、香榭里大道與艾菲爾鐵塔。甚至飲水也是依雲與皮爾的牌子。

伯納德·奧佩蒂特主要是從事股票選擇權與指數選擇權等衍生性產品的交易,涵蓋所有的主要市場以及一些新興市場,例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與大部分的東南亞國家,現在又增添了匈牙利、俄羅斯與波蘭。“我們有客戶服務業務與資產管理業務,客戶服務業大體上是提供指數產品,我們扮演交易商的角色。另外,我們也有相當龐大的資產管理業務,不僅僅是證券業務而已。”

伯納德·奧佩蒂特:背景

“十七年前,剛從學校畢業,我就進入巴黎巴工作。最初任職於巴黎巴的技術部門,但這段時期並不長。當時還處於資訊科技發展的初期,個人電腦很不普及。1982年到1987年之間,我在巴黎總公司從事投資銀行的業務。在這段時期,我針對一家我們擁有25%股權的保險公司進行交易,這家公司的其余股份是由一般大眾持有。當時,爆發了一場股權爭奪戰,從戰役開始到結束,股價上漲了400%。這是1986年的事情。我對自己說:‘我應該想辦法進入風險套利領域,我應該尋找另一個並購的潛在對象。’1987年,我被調到紐約。1990年開始,主管紐約地區的業務,一直到1995年為止。”

“接下來,我主管整個集團的衍生性交易業務,據點延伸到倫敦與亞洲。我們非常穩定地賺了不少錢,但從來都沒有打算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因為我們不準備對外募集資金。所有的交易都使用巴黎巴本身的資本。當時,我的名字經常在紐約上報。”

“我主要是尋找特殊的交易機會,包括:合並、並購、破產和各種各樣的公司重組,通過非常開放的態度,從事各種股票、選擇權與債券的交易。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始終採用從下至上的方法。從來沒有任何從上至下的案例。每筆交易都是針對特定公司進行。我們有興趣的是特定公司發生的特定事件,我們要的就是這些,對象是某個人希望這麼做或另一個人希望那麼做。就是如此,我們絕對不會因為利率、匯率等總體因素或總體趨勢發生變化而進行交易。”

“我從事這方面的工作長達八年,兩年前被調到倫敦,主管全球的股票衍生性產品交易。我之所以接受這個職務,主要是因為可以繼續從事風險套利交易。我負責管理紐約、倫敦、巴黎、新加坡、東京與香港的40多位交易員,他們都是世界最頂尖的選擇權交易員。”

風險套利

“習慣上,風險套利都被視為合並與並購的相關套利交易,我們最初也是這麼做,但目前我們所謂的風險套利已經不局限於這個領域,還包括各種證券價格受到嚴重打擊的交易機會,只要任何公司事件可能造成重大的價格變動,而且我們可能因此而受惠,就成為風險套利交易的潛在對象。”

“就目前發生的美國煙草公司訴訟案件來說,這與公司並購沒有特殊的關聯。法院與國會都有持續性的發展。煙草公司的動作不斷,原則上已經算是血淋淋的殘酷戰場。一方面是煙草公司,它們希望保護自己,避免承擔各種潛在的責任與風險;另一方面是主管當局、政府、法庭與許多禁煙分子構成的利益集團。”

“這場戰爭的結果勢必影響煙草公司的股價,涉及數百億美元的金額。所以,只要你掌握得準,這就是賺錢的機會。在一筆典型的風險套利交易中,我們會保持非常開放的態度,研究每種可能的發展,從這個角度針對煙草或其它股票進行交易。”

“當然,這也可能是方向性的交易。如果我們認為煙草公司將贏得下一場戰役,就會做多煙草公司。反之,如果我們判斷對方將贏得下一場戰役,當然就會站在空方。如果我們相信下一場戰役的結果將導致股價暴漲或重挫,就可以買進跨形交易(同時買進相同數量的買進選擇權與賣出選擇權。只要股價發生任何方向的重大變動,買進跨形交易都可以獲利,細節部分請參考附錄)。反之,如果我們判斷這場戰爭短期之內不會有任何結果或選擇權的價格太高,就可以銷售跨形交易。我們的態度非常開放,沒有既定的立場:只要勝算足夠高,我們不排斥任何交易機會。總之,這就是我們十年來從事的業務。”

從下至上的分析:掌握勝算的專家

伯納德·奧佩蒂特在上文中強調,主要的對象是個別公司,他研究一家公司,成為這家公司的專家。相反的策略則是從上至下,首先分析國家政策和產業,然后才是個別公司。奧佩蒂特花費無數的時間研究交易對象,竭力掌握公司管理階層、股東、員工、往來銀行、債權人、債務人以及該公司股票交易者的心態。他盤算后續的可能發展與股價反應。通過這個角度切入,直接歸集資訊,勝算自然超過那些依賴二手資訊的分析師。

個案研究:西北航空公司

“1993年,我們曾經介入西北航空公司。該公司在1989年曾經發生融資並購的事件。接下來,整個航空產業就陷入嚴重的衰退,整體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西北航空的業績也一落千丈。從資產負債表中觀察,西北航空當時的銀行債務很高,但債券發行的數量非常有限(如果記憶沒錯的話,總負債大概是六、七十億美元,除了五億美元的債券之外,其余都是銀行債務)。由於短期內再度陷入困境,公司提出破產的威脅。公司高層分別與銀行集團、員工、供應商進行強硬的協商,只要商談對手將因為西北航空破產而受損,公司的態度就非常強硬。”

“西北航空開始贏得一些讓步。銀行同意取消利息費用,提高擔保品的估價,波音公司也同意延遲飛機貨款的交付時間。為了取得這些重大的成果,西北公司擺出即將破產的姿態。每天,它們總是通過媒體放話:‘我們打算宣告破產’。這也是公司債券價格不斷下跌的原因。最后,1美元面值的債券價格只有10美分。”

“根據我的分析,公司不可能破產。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嚇人的手段。當然,這種手段對公司非常有利,逼迫談判對手讓步。對於我們來說,從事債券交易沒有什麼意義,因為規模實在太小。所以,我們開始買進西北航空的債務。當然,結果也可能賠得很慘,但我相信勝算更高。總之,我們認定西北航空正在玩弄嚇人的手法。”

“一旦談判對手讓步之后,一切都奇跡般地恢復正常。公司開始公布一些漂亮的資料,債券價格回昇到平價,我們也賺進四、五倍的利潤。后來,公司掛牌上市,經營績效還是很理想。”

“整筆交易涉及許多基本分析。現代的基本分析需要進行動態研究,尤其是遇到這類的特殊情況。”

“歐洲迪斯尼是另一個非常類似的案例,當時,市場上有一種歐洲迪斯尼的可轉換公司債流通:當它們遇到麻煩時,就如同西北航空一樣,通過媒體制造各種雜音,渲染情況的惡劣程度。它們玩弄銀行、股東與每個人,但沒有触及債券,整個事件的發展也完全相同,包括我們的獲利在內。”

“在歐洲迪斯尼的案例中,債券是可轉換債券,屬於衍生性交易工具。可能是這個緣故,讓我們有機會掌握價格混亂的交易機會,因為許多衍生性產品交易員不熟悉根本證券,而根本證券的交易者又不熟悉衍生性工具。如果你同時了解這兩方面,就能夠取得優勢。”

深入的策略性思考可以讓你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並因此而獲利。當然,情況未必始終如此。某個事件或許沒有大家忽略的資訊或隱藏的議題。另外,辛勤工作不一定能夠讓你產生特殊的見解。特殊的見解需要通過經驗的培育。經由媒體報導追蹤公司的發展,這是累積經驗的好方法。

·了解所有的玩家,留意他們的言行。所謂玩家,是指具備不可忽略的影響力的人,包括團體在內,舉例來說,工會就可能是重要的玩家。

·了解他們為了本身的利益,應該說些什麼話;或者,他們說的話可能帶來什麼利益。動機是什麼?隱藏的議題又是什麼?只要涉及利益關係,任何的談話都不可輕信。

·誰是最大的損失者?

·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對於每個利益集團,他們希望發生的最佳、次佳與第三種結果是什麼?

·每個利益集團操縱事件發展的著力點與影響力在哪里?

·每個集團對於每個結果的反應將如何?如果某個人這麼做,其他人的反應與后續的發展可能如何?

通過這種方式思考公司事件,這顯然是一種技巧,需要時間來培養。可是,這也可以增添交易的趣味。最后,請記住,對於奧佩蒂特來說,價格受到公司事件的驅動,而公司事件又是由某些有權力的人塑造的。權力就代表影響力。因此,在整個價格變動的因果關係中,你首先應該考慮:“誰具有影響力?”務必記住,對於某家公司或特定情況,很多人都具有影響力。永遠要保持開放的心胸與客觀的立場。如同奧佩蒂特所描述的故事,市場往往是一場權力的游戲。西北航空的案例涉及許多人,包括銀行在內。權力與影響力不斷流動,這使得你在追蹤公司事件的過程中更加困難、也更有趣。

動態分析

伯納德·奧佩蒂特介紹了一種非常有趣的觀念,前文中並沒有特別說明。

“基本分析非常重要,但我所謂的‘動態分析’也是如此。你想知道某家公司究竟發生了什麼,某個人究竟做什麼,目的是什麼,打算什麼時候做,能夠做到什麼程度。任何事件背后都必定有一段故事,你必須了解這段故事。”

根據伯納德·奧佩蒂特的看法,公司事件不可能在真空狀態發展,必定有來龍去脈,務必了解整個因果關係與背景。

“就股票交易來說,我認為技術分析有99%是胡扯,這種說法或許不適用於外匯、大多數的商品、指數和利率。技術分析在后面這幾個領域內相當重要,因為這幾個市場並沒有統一的正確做法,即使你的操作相當不理想,結果也可能勝過全然不理會。可是,我還是要強調一點,盤算背后的故事很重要----誰打算做什麼。”主角或許不是銀行、公司的供應商與股東,而是政府、供需關係與生產者。

“條條大路通羅馬,你也可以單獨通過技術分析賺錢。雖然我個人不知道怎麼做,但我相信可以辦到這點。”

在西北航空的個案中,奧佩蒂特採用的就是動態分析。他希望知道其中的“故事”。動機何在?影響的著力點在哪里(換言之,誰是主角?)分析之所以屬於動態,因為情況不屬於靜態。他所關心的不是去年的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奧佩蒂特處理的是活生生而正在發展的對象,隨時可能產生變化而對股價構成重大的影響。

可是,動態分析未必始終是最適用的分析工具。伯納德·奧佩蒂特隨著不同情況與交易類型而改變分析的方法。這點很重要,你必須了解自己交易的市場類型與時間架構。舉例來說,在流動性高的市場中進行當日沖銷的交易,技術分析顯然較基本分析更恰當。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交易的基礎是建立於某個國家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展望,採用基本分析應該更適當。

“我從事許多不同形態的交易。舉例來說,可轉換的套利就是其中一種。這屬於比較純粹的衍生性交易,動機可能是買進隱含價格波動率而放空曆史價格波動率。這類交易比較適合採用技術分析。對於風險套利來說,交易性質則截然不同。”

其他的人想些什麼?

在交易或其他競爭性的場合,你隨時都必須了解情況為什麼是目前的狀態。價格為什麼是這個水準?今天的成交量為什麼偏低?為什麼某家銀行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為什麼那家銀行賣出股票?為什麼公司的總經理買進額外的股票?如果你不了解周圍的情況,就不太可能知道局面的發展與其中的緣由。不論你認為明天的價格將變動或維持不變,如果不能掌握今天,就不可能了解明天。

“我經常提醒自己:‘我是否完全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我對於情況的掌握是否優於競爭對手?他為什麼採取這個行動?如果我買進,他為什麼賣出?他在想些什麼?’如果我不知道競爭對手的思路,就覺得渾身不對勁。這屬於反向思考。我絕對相信你應該與群眾背道而馳。可是,如何衡量群眾的共識,這確實有些困難。另一方面,群眾的共識也可能是對的。以美國市場最近的多頭行情來說,群眾的共識確實沒錯。”

“我必須了解對手的想法,以及我與他的想法差異究竟在哪里。答案可能很簡單。舉例來說,他們考慮的對象可能不是隱含價格波動率。如果我認為自己是買進偏低的隱含價格波動率,但對手的想法不是如此,那我就知道對方的行為動機,如果我仍然相信自己的看法沒錯,那就夠了。”

這類綜合性的思考程序也是風險管理的適當工具。如此可以確保你沒有疏忽任何的環節,完全知道自己為什麼建立某個交易部位。因此,下單之前,你應該掌握這類的資訊,清楚自己的預期是什麼。一旦部位建立之后,才能夠應對隨后的發展,才能夠斷然採取行動。

採用瑞士方法對待未平倉部位:客觀而中性

伯納德·奧佩蒂特對待未平倉部位的方法,我稱之為“瑞士方法”,因為他隨時都清楚自己必須把情緒拋到一邊,保持客觀而中性的立場。

每位交易者都知道,一旦部位建立之后,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從這個時候開始,一切都是真正的現實,不再是熒幕上閃爍的資料或帳面上的數字。期待將影響預期,情緒將干擾理智,客觀變為主觀。

部位開倉之后,就會開始尋找平倉的機會,結果將是獲利或損失。每種情況引發的情緒都不相同。舉例來說,如果部位發生損失,許多交易者期待情況會突然好轉,他們很恐懼,不願意接受損失的可能性。你有責任辨識這類的情緒,然后斷然割舍。你的決策必須建立在公司相關分析的客觀推理之上。

面對未平倉的部位,務必留意自己的反應。如果沒有清晰的思路,可能會太早或太遲出場。處理未平倉部位的關鍵在於出場時機。當然,你有時候也會考慮加碼,但最關心的問題通常還是出場。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與客觀的立場來對待未平倉部位。

“智性上的誠實是關鍵所在。在思考上,每天都必須重新開始。你必須忘記部位的損失和成本。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每天都是從頭玩起。今天之前的盈虧都已經埋單了,你又回到起跑線。帳戶中沒有預期的獲利或損失,每天早晨都是重新來過。”

“你必須對自己非常非常誠實。千萬不可欺騙自己。不論倉位承擔巨額的損失或累積重大的獲利,你都必須誠實面對自己。欺騙自己也是人們在市場上發生虧損的主要理由。我很樂意看到情況正是如此,否則我們就很難穩定獲利。”

如同伯納德·奧佩蒂特強調的,當你嘗試從客觀的角度評估未平倉股票時,情緒總是會產生干擾。

“對於一位優秀的交易員,如何控制‘心’的能力,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如何運用‘腦’。情緒是最棘手的部分,即使一個部位可能讓你一敗涂地或賺進數百萬,你都必須保持完全客觀的立場。”

面對損失

面對帳面損失,交易員必定會承受重大的壓力與恐懼。

“承受壓力與恐懼,這是很重要的經驗,如此可以避免重蹈覆轍。恐懼是一種情緒,經常干擾判斷;同樣的道理,陶醉的心情也會影響判斷。你必須保持絕對中性的立場。”

所以,當你面臨損失時,不要排斥恐懼的經驗。可是,你必須善用這類的恐懼感,藉以防止未來的損失,千萬不要因為恐懼既有的損失而越陷越深。當你查閱新價格的時候,不應該擔心損失的程度,或期待情況可能好轉。

“面對新的價格,你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假設你還沒有建立倉位,是否願意在這個價格買進?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應該賣出。你必須非常客觀地看待未平倉部位,如果你還沒有建立倉位,現在是否願意建立倉位?持有未平倉部位的過程中,新的資訊可能影響相關的預期。可是,你必須誠實面對自己。這是心態的問題。當倉位發生損失而出現新的消息,千萬不可以跟自己討價還價,欺騙自己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價格可能上漲。總之,跟自己打交道務必誠實,這是關鍵所在。”

如何處理獲利

如同期待的心理一樣,還有另一種情緒障礙往往造成不能客觀分析未平倉部位,交易員經常擔心未實現的獲利可能消失。

“‘迅速認賠而讓獲利部位繼續發展’,這種說法雖然有點陳詞濫調,但也是不變的真理。許多人都剛好背道而馳。大家都希望獲利,內部的規定也經常鼓勵這麼做。很多人都把未實現的獲利視為不存在。他們認為,獲利了結才代表真正的獲利,在此之前都是假的;認賠出場則相當於承認錯誤。”

同樣的,交易員必須拋除這種“必須獲利”的情結。反之,問題的症結在於:建立倉位的根據是否正確。為了保持客觀的態度,伯納德·奧佩蒂特的考慮重點在於倉位的相關預期。

“如果預期中的事件沒有發生,我就出場。至於出場究竟是獲利還是虧損,完全不重要。一旦發現自己判斷的情節出現錯誤,立即出場。還有另一種類似而比較容易處理的情況,如果我預期發生的事情都已經發生,也應該獲利了結。這兩種情況都相對容易應付,但事態的發展介於兩個極端之間,那就比較麻煩了。”

必須以客觀的心態處理未平倉部位,這就是伯納德·奧佩蒂特強調的重點。這意味著你必須專心留意某些症結而忽略另一些問題。你必須留意的重點是:

·預期的情況是否已經發生?

·面對目前的價格,你想買進還是放空?

·建立倉位當初所預期的行情發展,目前的實現機率是否仍然相同?

你必須忽略:

·倉位目前已經承擔多少損失?

·倉位目前已經累積多少獲利?

·建立倉位的成本。

·期待行情可能朝有利的方向發展。

交易:藝術與科學

“我想科學訓練是一項正數,雖然有時候也會造成妨礙,因為金融市場並不存在諸如物理與數學之類的真理。可是,就思考的邏輯結構來說,科學訓練還是有正面的助益。科學家必須誠實對待自己。這個領域內沒有打混仗的余地。如果某個實驗的結果不行,那就是不行,不能打馬虎眼。事實就是事實,不能憑空捏造。”

可是,縱使盡量維持客觀,但交易畢竟不是機械性的行為,其中存在相當大的技巧發揮空間。瑞士人擅長於制造漂亮的手表,不是嗎?

“交易的藝術成分遠遠超過科學。當交易員擬定一項決策,他絕對不可能完全了解該項背后的每項立論根據。你必須日夜思考行情的可能發展與交易的對策,但到達某個節骨眼上,就必須扣動扳機。擬定交易決策之前,你可能考慮千百種細節,如果我提出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買進這個而賣出那個?’你恐怕沒有辦法說出個所以然來。當然,你可以提出一些理由,但絕對不是完整的答案。你的決策可能是來自於最近三天的綜合思考,所以要花三天的時間才能解釋得清楚。許多因素都存在於潛意識的層面。你不確定哪項因素促使你扣動扳機。從這個角度來說,藝術的成分超過科學,因為你沒有辦法充分說明行為的動機。選擇權交易涉及許多科學成分,必須同時具備科學的訓練與藝術的修養。這也是為什麼很難找到優秀的衍生性產品交易員的原因。”

頂尖交易員通常厭惡風險

受到媒體與一些丑聞的影響,一般大眾認為交易員喜愛承擔風險,樂於投機與賭博。可是,本書採訪的每一位交易員都不承認自己偏愛風險。

“我非常厭惡風險。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寧可賺取穩定的一萬美元,絕對不會考慮成功率10%的十萬美元報酬。就經濟學的術語來說,我個人的效用函數明顯向原點凹。”

所謂的交易風險,當然是指價格波動率而言。談論價格波動率勢必涉及機率的概念。根據某特定股票的曆史價格波動率,我們可以估計該股票到達某目標價位的發生機率。因此,風險、價格波動率與機率屬於不可分割的觀念(譯按:在金融交易的計量模型中,風險通常被定義為價格分配的標準差。當然,價格分配考慮的價格可以是絕對價格、相對價格或資產報酬。選擇權考慮的價格波動率通常是指根本資產報酬率分配的標準差)。優秀的交易員會等待勝算最高的機會----換言之,有利走勢發生的機率最高而不利走勢發生的機率最低。另外,不同於業余的交易者,優秀的專業交易員了解一點,風險與報酬之間並不必然維持正向的線性關係。某些情況下,你可以發現風險極低而報酬極高的交易機會。

“重點是你必須從理性的角度處理風險,而且還要一些想象力。優秀的交易員知道如何與何時承擔風險,也清楚如何與何時避開風險。有些風險你必須承擔,有些風險你不可以承擔。關鍵在於如何區別這兩者。你不需承擔重大的風險,就足以贏取重大的獲利。許多交易機會蘊含著可觀的獲利,但風險並不特別高。研究相關的市場行情與交易對象,或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實際投入的資金未必承擔太大的風險。”

“有一個關於經濟學家的故事。這位經濟學家與朋友在紐約的街上走著,他的朋友看到人行道上有一張百元大鈔,於是指著鈔票說:‘教授,有一張百元大鈔!’經濟學教授冷漠地回答:‘不可能,如果真是百元大鈔,早就被人揀走了。’可是,我認為有許多低風險的賺錢機會。”

分析風險與機率

對於一個部位,伯納德·奧佩蒂特如何分析風險與機率呢?“雖然我知道部位發生特定的損失之后就會出場,但我還是認為投入的全部資金都完全承擔風險。另外,我也會考慮部位某個獲利百分率的發生機率,然后評估我所承擔的對應風險。我會考慮可能結果的機率分析,例如:採取某項行動可能有50%的機率如何發展,或不採取行動可能有50%的機率如何發展,或50%的小賠對應50%的大賺。你必須了解最后結果的機率分配概況。”

分析一筆交易的可行性,伯納德·奧佩蒂特把所有投入資金視為風險資本。他知道部位頂多只會發生特定程度的損失(例如:15%),即使最大的損失設定為15%,他還是認為整體投入資金都應全部承擔風險。然后,從這個角度評估各種可能結果的機率分配,分析對應的報酬潛能。惟有通過機率分析的架構,才能掌握報酬的概念。

舉例來說,如果建立某個選擇權部位,起始價值為一萬美元,風險資本就視為一萬美元。為了評估風險/報酬比率,伯納德·奧佩蒂特分析部位最后結果的機率分配。如此可以了解相關風險提供的報酬潛能。(從數學角度來說,把發生機率視為權數而匯總各種可能結果,然后比較這個報酬期望值與風險。)

資金管理

風險分析與管理的工作,不僅僅局限在價格波動率與機率上,還包括資金管理。

“你必須設定嚴謹的資金管理制度。絕對不允許自己越陷越深。你可以採用某種最大連續損失的規定,或設定某個風險值。你也可以採用某種操作法則,例如:‘損失不可超過某個限度’。你必須具備這類的心理規範,任何時候都不可以承擔設定範圍之外的風險。你必須確定自己不會被三振出局,這點很重要。情況很容易失控,必須有明確的規範。”

設計資金管理的制度,你可以考慮下面幾點:

·任何單筆交易中,我能夠承擔的最大風險金額是多少?換言之,每筆交易最多能夠承擔多少損失?請注意,一系列的交易可能連續發生損失,為了保留交易實力,每筆交易我最多能夠允許多少金額的損失?

·一旦交易部位建立之后,我最多準備承擔多大百分比的損失?某些人利用“風險值”的觀念擬定這項決策,就是根據所有未平倉部位可能結果的機率分配而計算的數值,代表部位承擔的風險總金額(譯按:在特定的信賴區間之下,VAR代表正常市況下某特定期間的最大損失期望值)。

分散的投資組合

分散投資是風險控制與資金管理的相關議題。

“一般而言,在特定的風險水準下,通過分散投資可以提高報酬率。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於特定的期望報酬率,如果不進行分散投資,你將承擔較高的風險。如果比較100個部位與10個部位,分散投資的效益就非常有限了。如果由1個部位分散為10個部位,效益非常明顯,但由10個部位分散為100個部位,應該不會有太大的額外效益。分散投資存在一個最佳的水準,超過這個水準之后將帶來反效果。”

伯納德·奧佩蒂特雖然相信分散投資的效益,但也不主張過度的分散。分散投資是提高風險/報酬比率的有效方法。可是,如果投資組合的部位太過於分散,你可能照顧不過來,反而提高損失的可能性。採取分散投資的策略,必須記住:

·如果個別部位都承擔相同的市場風險,就不能提供分散投資的效益。

·個別部位的規模必須類似。如果九個部位的規模都是100美元,第十個部位的規模為10000美元。這類的分散投資沒有太大的意義。

·個別部位的價值波動率應該類似。讓我們考慮一萬美元的三個月期英鎊存款期貨契約與一萬美元的長期公債部位,兩者顯然不可相提並論。

頂尖交易員的特質

對於金融交易的熱忱

關於頂尖交易員的特質,伯納德·奧佩蒂特首先指出交易員需要對於金融市場充滿熱忱。

“首先,他必須對於相關市場充滿興趣,希望了解其中的一切。這是大多數交易員欠缺的特質。一般人認為金融市場非常枯燥無味。即使他們認為交易很刺激、很有趣,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就厭煩了,因為交易涉及太多的研究與分析,需要耗費很多時間,你必須了解市場為什麼出現這種行情,你必須判斷誰買進而誰賣出,他們的動機何在。無時無刻追求這些問題的答案,必須具備非凡的耐心、精力與欲望。”

“最重要而最經常欠缺的特質是對於市場的熱忱態度與執著精神。大多數的人都‘一心數用’,一方面從事交易,一方面想著其它的事,盤算如何花錢享樂。”

市場的熱忱來自於交易的動機。奧佩蒂特接著討論動機問題。

你必須有學習的自然欲望,想要成功,希望賺錢。這方面的沖動必須來自於本身,而不是你的老板和客戶。這種欲望與熱忱必須原來就存在,不能強求,不能假裝。

奧佩蒂特認為,欠缺動機經常造成失敗。不少頂尖的交易員都相信這套理論。

“在相當大的程度內,人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希望失敗。基於某種理由,他們希望懲罰自己。在潛意識里,很多人不希望獲勝。我不認為他們自己知道這點。他們往往把失敗歸咎於運氣不佳,但實際上是態度的問題,完全與運氣無關。”

勇氣

奧佩蒂特認為,勇氣是頂尖交易員的第二項心理素質。

“必須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夠承認自己錯誤。必須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夠面對自己的損失,不會怨天尤人。必須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自行承擔錯誤的責任。”

面對損失,交易員經常不能坦然接受。他們不相信這一切是因為自己的錯誤,總是希望把責任歸咎於老天爺或其他的人。在《雪山盟》一書中,海明威回憶他如何失手而沒有打中獵物。他可以責怪向導驚動獵物,但他沒有這麼做。相反,他認為“如果你還有一點本事的話,任何差錯都是你本身的問題。”頂尖交易員一定要對自己負責。另外,一位頂尖交易員也有安然扮演少數分子的勇氣。

持有一種與大多數人不同的看法,這也需要勇氣。可是,你的看法與群眾不同,並不代表你一定能夠賺錢。不過,如果你能夠脫離群眾而堅持自己的看法,這是很重要的特質。某些情況下,這代表勝負的關鍵,讓你掌握絕佳的機會。最佳的交易機會必定無法獲得普遍的認同。其他人可能認為你很愚蠢,但你必須對自己有信心,而且對自己說:“這就是我想做的,我相信自己的看法。”當我達成一個非常難以讓其他人認同的結論,完全違反傳統的看法,這種過程代表非凡的曆練。我知道自己的看法正確,斷然根據這種看法建立部位,然后我成功了。這種曆練可以讓你相信自己,讓自己知道你可以看到別人所不能看到的事物。

許多交易者欠缺這方面的勇氣。每當某些權威性的投資通信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們的信心就開始動搖。看到報紙上的某篇報導,他們忽略拋棄先前的所有研究結論。哲學家威廉·詹姆斯的一段話或許可以鼓舞一些勇氣。他在《實用主義》一書中寫道:“當一套新理論出現的時候,最初被批評為荒謬,然后逐漸被接受,但仍然被視為明顯而不重要的理論;最后,人們體會到它的重要性,連那些原來反對者都宣稱自己是這套理論的創始人。”

優秀交易員必須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花費無數的時間發展交易系統,研究交易的對象,一旦建立部位之后,他們專注於自己建立部位的理由。如果他們聽到謠言而提早結束部位,這相當於沒有進行任何的研究或發展任何的系統。他們可以採用一套追隨謠言的系統。

許多交易者在潛意識里就準備讓媒體的評論來決定他們的部位,因為這可以把責任轉嫁給別人。任何損失都是媒體的錯,獲利當然是歸功於自己的交易技巧。把別人的主意擺在自己的看法之前,這往往也是為了逃避責任。這經常是因為自信不足,尤其是在連續損失之后。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首先必須讓自己獨立承擔所有的盈虧責任。你必須發展一套自己有信心的系統。惟有經過測試,發現它確實有效,你才能對系統產生信心。如果系統的操作績效不理想,就應該設法改善或放棄。

接下來,伯納德·奧佩蒂特又提出金融交易領域內所需要的另一種勇氣,但運用的機會希望不要太多。

“必要的情況下,你需要勇氣投下龐大的賭注,因為這可能代表一種轉折點,你知道這是一個不容錯失的機會。總之,某種機會一旦出現,你必須投下龐大的賭注,這需要勇氣。”

開放的心胸

奧佩蒂特認為:“開放的心胸代表一切。”這是交易成功的第三個關鍵特質。他舉了一個例子。

“1987年大崩盤之后,我正在紐約從事選擇權的交易。當時,我沒打算建立單純的方向性部位,而考慮履約價格之間的套利交易。舉例來說,11月份與12月份到期的選擇權價格幾乎完全相同。套利交易的機會非常多,實在令人覺得意外。任何不忙著補繳保證金而還具有資金實力的人,幾乎都完全專注於方向性部位,或針對價格波動率操作。在這個案例中,我沒有追隨群眾,這就是我所謂的開放心胸與中性立場。當然,前述的套利機會現在已經不容易發生了,因為電腦的運用太普遍。”

這屬於套利的機會,因為不同履約價格選擇權的價格相同,但根本資產不同,選擇權價格最后必須拉開。

“研究金融市場的發展史或一般曆史,可以培養開放的心胸。觀察各種事物:某些事物之間變得比較不相關,另一些事物變得更相關。”

很少人會把曆史研究列為交易成功的必要修養。可是,如果我們深入思考,還是能夠體會其中的道理。奧佩蒂特舉例說明許多頂尖交易員的不同操作層次。市面上有一些曆史相關書籍,另外,還有一些十九世紀的企業經濟發展史,這些大學參考書或許能夠引起你的興趣,它們大多討論目前重要產業的早期發展,例如化工產業。這些書中提供許多精彩的內容,說明某些產業、某些地區與某些國家何以興盛與衰敗的理由,解釋變動的原因與變動的過程。

停損出場

如同交易新手一樣,伯納德·奧佩蒂特進行一些“如果……就……”的情節分析;換言之,如果某種情況發生,他怎麼反應,如果另一種情況發生,又怎麼反應。這類的計划涉及明智的停損。

“建立一筆交易之前,我會決定各種情況的反應對策。這往往涉及停損的設定,但我一律採用心理停損,絕對不會實際設定停損。我知道場內交易員最擅長的技巧就是触發客戶的停損。我有時候也會設定目標價位,但不經常這麼做。”

伯納德·奧佩蒂特提到,場內交易員經常故意触發停損,賺取輕松的利潤。每個人都知道交易大眾可能在哪些價位設定停損----整數價位,例如10。假定某支股票的報價是11~13:換言之,買進價為11,賣出價格為13。這個報價代表造市者願意在11買進,在13賣出;反之,一般交易大眾願意在11賣出,在13買進。這種情況下,一般交易大眾很可能把停損賣單設定在10,造市者也很容易估計這類的停損價位。因此,造市者可以把價格壓低到10~13,吃跌價位10的停損賣單,然后在13賣出。這也是為什麼伯納德·奧佩蒂特不願意實際設定停損的理由。

“在某些市場中,設定停損是很好的習慣,尤其是流動性高的市場。當然,設定停損也可能因為行情反覆而受害。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要欺騙自己’。保持開放的態度,隨時可以改變主意,這方面的彈性很重要。不要讓累積的獲利或損失影響你的判斷能力。另外,承認自己犯錯的能力也很重要。停損很有用,可以迫使你產生自律精神。”

換言之,如果沒有實際設定停損,你必須有足夠的自律精神,在必要的情況下斷然停損出場。你必須誠實面對自己,進行客觀的分析,評估自己是否應該出場。

交易戰術

·追蹤關鍵玩家的活動,掌握公司事件的內涵。

·哪些人與哪些因子可能影響股票價格?如何影響?動機何在?

·隨著時間架構與根本證券的不同,你必須調整分析方法。

·務必考慮其它市場參與者正在想些什麼。

·瑞士方法:不帶情緒地對待交易對象----客觀與中性。

·損失:每天都是由零損失開始。

·損失:誠實對待自己,否則就必須開支票給伯納德·奧佩蒂特先生!

·損失:你是否願意在今天的價格建立部位。

·損失:感受恐懼的壓力,避免重蹈覆轍。

·客觀並不代表交易沒有藝術的成份。

·你不需要承擔重大的風險,就足以贏取重大的獲利。

·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如何?

·對於任何一筆交易,設定最大的風險水準。

·設定部位允許發生的最大損失金額。

·分解投資,但分散的程度不可以超過自己的管理能力。

·頂尖的交易員必定對自己負責。

·頂尖的交易員有勇氣認賠,承認自己錯誤。

·具備遠離群眾的勇氣,如果你的判斷正確,可以提昇自我信心。

·採用心理的而不是實際的停損。

比爾·利普舒茨

比爾·利普舒茨

第二章  比爾·利普舒茨

“一切向錢看。”

討論主題

·資金來源與績效影響

·掌握個人交易員的優勢

·瘋狂的專注熱忱

·所羅門交易員

·降低運氣成分

·導師

·恐懼與憂慮

·資訊網與資訊匯整

·交易架構

80年代末期,比爾·利普舒茨擔任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外匯交易主管。對於專業交易員來說,如果有所謂的最佳時機與最佳場所,那就是這種時機與場所。在《新金融怪杰》一書中,杰克·施瓦格把比爾·利普舒茨形容為所羅門兄弟公司最大與最成功的外匯交易員。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利普舒茨的單筆交易的金額通常都高達數十億美元,獲利也經常是以千萬美元計算。根據施瓦格的估計,利普舒茨任職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八年期間,他個人創造的獲利就超過五億美元,相當於八年期間每天平均獲利25萬美元。

所羅門兄弟公司時期

在康耐爾大學取得建築設計學士與MBA學位之后,比爾·利普舒茨在1982年加入所羅門兄弟公司,當時他的年齡是28歲。最初接受股票與股票選擇權的訓練,稍后被征召到外匯交易部門,從事店頭市場與集中市場外匯選擇權產品的設計與推廣工作。外匯市場是規模最大、流動性最高的金融市場,單日的交易量超過二兆美元。

“在80年代,所羅門兄弟公司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獨特的組織,尤其是在外匯市場。約翰·古特弗羅因德的經營方式使得邁克爾·劉易斯在《騙子扑克》一書中把他形容為臭名昭著的人。在湯姆·斯特勞斯的管理下,公司的交易員都有充分發揮的空間。當然,如果我搞砸的話,還是必須自己負責,卷鋪蓋走路。雖然如此,我還是必須承認,很多機構都不能提供這樣的機會。其它公司通常不允許交易員建立類似的部位或承擔類似的風險。在這種環境下,交易員很快就學習自我負責與成熟的交易心態。絕對沒有人會規定‘這是你的部位限制,你必須認賠出場’。”

“如果一個交易員的損失累積到某種程度,他的桌子就突然不見了。可是,你在這個環境里可以不斷向前推進。只要你能夠成功到達另一個層次,就可以繼續推進。這是一個相當不尋常的文化,我當時還不能充分體會。現在回想起來,所羅門確實是一個獨特的機構,管理階層的那些人也很獨特。”

“我留在所羅門的那段時期,公司對於績效的衡量方法不同於資產管理公司。后者通常是以百分率報酬為基準,這經常造成誤導,因為其中涉及額外增加的資本。在所羅門之類的公司,從事交易往往不需要實際的資本。主要造市商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外匯交易,基本上都是在信用的基礎上進行。不需要保證金,所以也不需要實際投入資本。當時,我們是透過所羅門的一家子公司從事交易,資本額只有100萬美元。不論每年度的獲利是多少,都轉到母公司。所以,誰也不知道公司累積的報酬到底有多少。可是,我們的信用額度高達1500億美元。”

自行創業

比爾於1990年離開所羅門,自行成立羅威頓公司,這個名稱是為了紀念康涅狄克南部的一個小鎮。

“羅威頓資本管理公司成立於1991年,完全管理我們自己的資本,當時的資本規模不大。最初,這家公司只有我與兩位同事,比爾·斯特拉克與龍·富隆,他們也是我在所羅門時期的同事。根據當時的計划,我們打算將來也要管理外部的資金,但我們不確定由大型公司轉變為‘自己當老板’的小公司之后,是否能夠繼續掌握成功的眾多要素。”

“所以,我們利用自己的資本交易一陣子。1993年底,我們開始向外籌募少量的資金。我的妻子尼萊莉·瓊斯曾經在高盛擔任九年的機構業務員,不是在外匯領域,而是在固定收益證券部門,她負責籌募資金。在18個月之內,大約籌措了1.5億美元的資金。對於一家剛起步的小公司來說,這是相當大的一筆款項。雖然我從事外匯交易,但還是提出三個結構不同的基本產品,每套產品的風險/報酬目標與交易工具都不同。舉例來說,一種產品完全不涉及選擇權,基本上從事當日沖銷的即期外匯交易,任何部位都盡量不拖到隔夜。另一種中等風險程度的產品,其中包括一些選擇權組合,但盡量壓低裸露的空頭部位,例如:選擇權銷售部位、比率價差交易或其它類似部位。我們從事很多歐洲通貨之內的價差交易。最后,我們還有一種積極性的產品,包括許多裸露的銷售部位、比率價差交易、低變動值或其它類似的策略。我們利用這三種產品做為基本的建構積木,又推出各種風險/報酬結構的其它產品。”

“基於各種理由,我們在1995年結束羅威頓的運作,另外成立一家公司,名稱也非常奇怪。叫做哈瑟塞奇資本管理公司,哈瑟塞奇是約克夏一個小鎮的名字。在交易的層次上,新公司的運作沒有什麼不同,但管理層次上做了一些必要的改變。”

操作他人的資金

交易的資金來源可能影響操作風格與績效,一般人恐怕很難理解這點。如同比爾·利普舒茨解釋的,即使是最有經驗的交易員也很難理解,除非他親身體會。

“當初,我不了解其中存在差異。七年前,我非常單純地認為,不論資本是來自於所羅門兄弟公司,還是來自於十位富有的個人,來自於單一的客戶,結果都沒有什麼不同。我的目標就是從市場中搾取最大的利潤。事實上,不同的資金來源,必定會造成不同的交易策略,迫使交易改變動機。問題絕對不是單純地說:‘我手頭上有一些資金,不論來源如何,我會盡力而為,每天都嘗試賺取一些利潤。’沒有那麼簡單。一家公司面對著富有的客戶,自然會產生許多不同的牽扯力量,每個月的績效將決定你的死活。”

“資金管理是非常棘手的行業。問題不只是操作績效,還考慮客戶對於投資結果的預期。絕對的績效資料經常造成誤導。我可以對你說:‘過去五年來,我們最積極產品的總報酬為600%’,你可能會說:’喔!600%’可是,如果你不知道其他外匯經理人的操作績效,也不知道我們取得這個績效而承擔的風險,這個資料本身並沒有明確的意義。舉例來說,假定某位經理人管理2億美元的資金,其中1.2億美元是屬於特定投資目標的基金。如果這部分基金在四年之內賺取600%的報酬,投資人很可能會收回資本,因為基金呈現的風險結構不符合投資人的預期。資金管理是一場非常復雜的游戲,經常違背常理的判斷。”

“讓我們考慮喬治·索羅斯與彼得·林奇之間的不同交易方法。索羅斯通常都通過高度信用擴張進行操作,惟一的目標就是賺大錢。彼得·林奇管理的麥哲倫基金則大異其趣,首要目標是保障資本。他身處於大多頭,又是一位最頂尖的選股好手,所以賺了不少錢。可是,請相信我,只要麥哲倫基金的績效開始下滑,你就可以看見投資人大量收回資本,最后連基金都會消失。把資金交給喬治·索羅斯的人們,心理上都一定有所準備,基金價值可能突然下跌20~30%。我想沒有人會分散投資。投資人的動機非常不同,投資人會挑選適合自己風格的基金。最后,客戶的偏好必定會影響操盤人的交易風格。”

如同比爾·利普舒茨的解釋,不同的資金來源,意味著不同的客戶動機與基金操作宗旨,也可能影響你的交易風格。身為交易員,我們都需要更多的資本。如果操作順利,我們遲早都需要新的資金來源,或是借款(不需要接受規範),或募集客戶資金。不論資金的來源如何,你必須了解一點,由於你的交易風格可能受到影響,連帶的也會影響交易績效。最慘的情況就是績效下滑,而資金又不是自己的。所以,追求新的資金之前,務必仔細評估你的交易會受到什麼影響。

自有資金

交易資本的來源各自不同,最單純者是自有資金。比爾·利普舒茨說明他如何操作自有的資金。

“對於投資之外的純投機資金來說,我承擔風險的耐力很高。原則上,如果虧損全部的投機資金,我可以坦然接受。當然,我不認為自己會發生完全的損失,但絕對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現在我持有一些投資,包括自己的房子,這是投資,也持有一個股票組合,這也算得上投資。剩余的資金就可以供我投機,我預期的報酬率更高於投資,但也準備接受更高的風險、嚴重的價格波動。這類交易的毀滅性風險很高,換言之,可能發生100%的損失。”

對於自有資金,比爾·利普舒茨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偏好進行交易。可是,對於別人的資金,自由度顯然就降低了,他接下來解釋這點。

他人的資金

“可是,當你受托管理客戶的資金,又是另一回事了。客戶表示,‘我知道你是一位投機交易員,我可以坦然接受20%的損失。’我經常與客戶詳談,嘗試了解他們的想法。我希望客戶完全了解我們能夠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如果一位客戶直視我的眼睛說:‘我可以接受20%的損失,沒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知道他的意思是5%。如果我三天之后打電話給他,‘你知道嗎?你的凈值已經下跌18%,我希望知道你的想法,如此才能討論下一步的做法。’我保證,他一定忘掉先前關於20%損失的說法。”

由於客戶並非交易員,一旦發生嚴重的損失,客戶未必能夠妥善處理。當你接受委托管理客戶的資金,你有責任協助他們,不要讓客戶陷入情緒上沒有準備的處境。你不能拿著客戶的資金,單純地到市場中瘋狂投機。

“對於一位基金經理人,如果你買進IBM股票而股價下跌25%,沒有人會因此而請人走路,因為每個人都擁有IBM----這屬於謹慎的投資。可是,如果你買進一支網絡投機股,股價上漲80%之后又下跌,然后公司破產,你恐怕要因此卷鋪蓋走人。客戶會收回資金,你恐怕再難募集資金。”

“問題不只是報酬率而已,客戶擬定投資決策涉及許多不同的動機。這會直接影響交易的層面。如果某筆交易的勝算很高,你為什麼不投入更多的資金?嗯,因為判斷錯誤----即使機率只有5%----的結果遠較判斷正確慘,即使判斷正確的機率高達95%。有些交易員認為,‘嘿!如果我幫客戶賺取25%,他們一定很高興,認為我是偉大的交易員,那我就可以賺取不少管理費。’可是,你知道嗎?如果發生5%的虧損,他們就會抽回資金,我可能因此關門大吉了。”所以,交易決策不只是涉及勝負機率而已,情況要復雜多了。一般來說,除了獲利的勝負機率之外,交易員還必須考慮一大堆的相關議題。

所以,操作客戶資金的復雜程度遠超過自有資金。你必須考慮交易的可能結果與客戶的可能反應。你的決策勢必受到客戶反應的牽制,然后影響操作的績效。對於公司的資金,壓力相對較小,發揮的空間也較大,比爾接下來解釋這點。

公司資本

“管理個人客戶的資金,保障資本是關鍵的目標。身為公司的交易員,目標則是賺錢。另外,公司也比較能夠接受損失。對於一家公司,重點在於這家公司是否希望介入外匯交易,個別交易員的績效相對來說不會影響這方面的結論。舉例來說,如果某家公司發生2000萬美元的損失,可能開除操作的交易員,但很可能不會因此而退出外匯交易。所以,外匯市場本身幾乎絕對不會成為歸咎的對象。”

既然操作他人的資金必須受到各種限制,這可能引起一個問題:“為什麼不向銀行承做抵押借款,不論操作績效如何,都必須清償借款?”不幸的是,基於實務上的種種困難,經常都必須排除這種可行性。

“首先,如果某家投資銀行或公司準備把交易或投機產品委托給個人管理,它們通常都希望這個人進入公司體系內。這並不是排斥把資金交給他人管理,但其中牽扯到許多敏感的問題,不論誰監督這方面的作業或批準放款,都很可能因此而打破飯碗。舉例來說,假定你把資金交給別人管理,萬一發生幾百萬的損失,每個人都會問:‘到底是誰批準的?’接著,你就被炒魷魚了。反之,如果公司把資金交給某個部門管理,這是公司的決策。如果發生虧損,這些決策者不會因此而丟掉工作。”

總之,你必須考慮各種可供運用的資金來源,綜合評估它們可能造成的得失,然后做成最后的決策。如果下金蛋的母雞將因為外來資金而減產,是否值得?換言之,如果不能提昇交易績效,取得額外的資金有什麼意義呢?

因此,接受新資金之前,你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資金提供者表示的預期如何?

2.他的真正預期是什麼?

3.我過去的操作績效是否符合資金提供者的預期?

4.我的績效是否能夠滿足資金提供者的真正預期?

5.如果不能滿足資金提供者的預期,后果如何?

6.資金提供者要求多大的控制權?

7.資金提供者每隔多長一段時間評估操作績效?

8.資金提供者的個性如何?是否很難對付、不斷找麻煩?

9.是否可以設定某些規範?

個人交易者的優勢

當然,大多數交易者並不是在大型投資銀行工作。絕大部分的交易者都是利用空閑時間,偶爾嘗試幾筆交易。相形之下,個人交易者是“戴維”,投資銀行是“巨人”,前者欠缺后者的基本設備、后勤人員、研究條件、最新的資訊系統、分析軟體與硬體,同時也欠缺同僚競爭的環境。可是,戴維也具備一些巨人所沒有的優勢。為了在市場上有效擊敗巨人,個人交易者必須充分發揮本身的優勢。

優勢1:不需勉強進行交易

不舒服,但獲利機會較高。這就是拒絕交易的優勢。如同比爾解釋的,個人交易者在這方面占據的優勢顯然超過投資銀行的專業交易員,后者必須應付上層主管的監督。

“如果你在大型機構擔任交易員,大概很難說:‘今天的行情看起來不太對勁,還是看報紙吧’,因為老板可能走過來說:‘你不交易,看什麼報紙?’事實上,如果交易員能夠減少50%的交易次數,通常都可以賺更多的錢。”

“一年250個交易日,假定你每天都進行一筆交易,你知道最后的結果會怎麼樣嗎?結果,關鍵的交易只有五筆,三筆交易的看法完全錯誤,讓你賠了一屁股,兩筆的判斷完全正確,讓你賺翻了。剩下的245筆交易都無關緊要----小賺小賠。很多情況下,根本不適合進場,但你勉強進行交易,結果只能期待解套出場,稍微不留心,你還可能建立一個勝算很差的部位,結果造成重大損失。真正的勝負決策只有幾個。”

“務必了解‘場外觀望’的效益,如果沒有適當的行情,如果沒有勝算很高的機會,就不要勉強進場。整個交易游戲的關鍵就是持續掌握優勢。賭注必須押在勝算最高的機會上。如果始終把握這個原則,你就可以領先。當然毀滅性風險也必須足夠低,不至於因為三、兩筆連續虧損而被三振出局。所以,假定你在大機構擔任交易員,如果某個人老是盯著你說:‘你不照顧交易部位?難道你該看報紙嗎?’正確的回答是‘正是如此’。可是,管理階層恐怕聽不進去。”

優勢2:決策控制程序

如果你操作自己的資金,你說怎樣就怎樣。一切的決策都由你控制。同理,如果你不是場內交易員而從事代客操作的業務,只要客戶都是個人投資者,那還是有相當大的揮洒空間。

“個人投資者不會每天打電話來煩你,因為他們根本不在意你持有什麼部位----做多、放空或空手。不論在哪一方面,你都是惟一的決策者:交易什麼、何時交易或是否交易。我之所以微笑,因為就像你一樣,我踏入這個層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操作自己的資金----你、我或你準備訪問的每個交易員----我們的績效在某個時候都是480%,當然,你只希望訪問那些成功的人。如果你自行操作的績效不是480%、200%、80%或某特定的水準,那就絕對不可能成功。”

按照比爾的說法,如果你能夠充分掌握交易決策,操作績效應該很理想,或許優於銀行的專業交易員。如果個人交易員不能達到這種績效水準,一旦有人盯著你的時候,那就難了。當我與東海銀行的衍生性產品與套利部門主管卡維·阿拉莫蒂討論時,他也同意這種看法。我提到我的交易績效不輸給投資銀行的明星交易員。關於這點,我很遺憾地表示,這些明星交易員擁有的資本較我“稍微多一點”!

優勢3:資訊

個人投資者掌握的資訊越來越多,他們在這方面已經不會落在專業交易員的下風,甚至處在相同的地位。所以,嚴格來說,誰也占不了資訊的優勢。

“就1997年的資訊傳遞速度來說,已經沒有人可以充分消化。沒有人可以首先取得資訊。某個人坐在堪薩斯小鎮的客廳看電視,他取得資訊的速度不會輸給盤房內的交易員。十年之前,因為我在所羅門,因為我掌握資訊科技,優勢顯然超過絕大部分的人。我的住處也有路透社與德勤資訊的設備,紐約僅有少數交易員能夠辦到這點。現在,這一切都太普遍了。”

“我希望家里也裝備資訊系統,否則就必須像其他交易員一樣,通過倫敦的同事詢問當時的行情,對於我來說,這相當於取得第二手資訊。所以,通過家里的德勤資訊系統,我隨時可以工作,隨時可以掌握行情的發展。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取得這類的資訊,專業交易員的優勢已經不存在。”

千萬不要讓資訊方便性成為一項負數。雖然你取得資訊的速度類似於專業交易員,但他們有足夠的資源來管理資訊。90年代之前,資訊的問題是方便性、即時性與成本。90年代之后,資訊的問題已經截然不同,關鍵在於資訊管理。雖然你能夠與所羅門兄弟公司同時取得資訊,這並不代表你可以高枕無憂。請記住,所有取得的資訊都必須經過管理,否則沒有太大的意義。

優勢4:彈性與敏銳性

我們都知道,龐然大物很難靈活調整,這可以由物理學的慣性定律解釋。交易領域內也有類似的法則,這是“戴維”掌握的優勢。

“身為‘芝麻綠豆’,你可以很快調整公司的導向。許多小公司都同時操作許多市場。舉例來說,如果某個市場突然出現交易機會或進行結構性變化,大型機構恐怕很難立即反應。公司的規模越大,橡皮圖章越多,調整越耗費時間。這就是大型機構的特點。”

交易員必須觀察整體產業的變動,就如同可口可樂的總裁必須留意整個軟性飲料市場的變化。所以,當法令修改或發生其他結構變化,你比較容易調整產品或變更市場。在整個交易生涯里,這種優勢或許只能運用一次,但還是值得銘記在心。

優勢5:壓力

小型交易者的命運完全操控在自己的手里,相對來說,通常不會屈從他人的壓力。可是,這未必是絕對的優勢。

“相對於專業交易員來說,個人交易員比較沒有受人監督的壓力,沒有人緊盯著你說:‘你必須做這個或應該做那個’。可是,反過來說,也沒有人隨時叮嚀你應有的規範,例如:‘你必須立刻認賠,這個部位太大,那個部位太小’。這可能是一項負數。身為個人交易員,沒有一位利害攸關的主管為你提供建議。你可能會說,‘這是一筆很棒的交易,我要堅持’,但在大型機構中,通常會有一位熱心的主管告訴你,‘這個部位沒有問題,那個部位太大了,你的損失已經太嚴重,你必須出場。’”

因此,身為一位個人交易員,你必須體會外部壓力的正面效益(例如:強制性的規範),所以你必須培養自律精神。

瘋狂的專注熱忱

我是否曾經想過,究竟是什麼心理驅動一個人做每件事?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他們為什麼每天一大早起床工作?是因為貪婪嗎?不可克制的野心嗎?自大狂嗎?這些問題的答案與交易境界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可以解釋成偉大的成就者與偉大的交易員何以能夠提昇到偉大的境界。

“如果交易的動機在於金錢,方向顯然錯了。一位真正成功的交易員必須融入交易之中,金錢只是附帶的議題。雖然這種說法並不是我首先提出,但我相信這套理論。主要的動機不是成功的榮耀。成功帶來的財富通常只是副產品----總之,‘游戲本身才是關鍵’。”

除了動機之外,更重要的是熱忱與專注。我想,大多數人都低估了熱忱專注對於成功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非凡的成功而言。沒錯,交易確實有趣。沒錯,你聽過交易員說:‘我就是熱愛交易,沒錢也干。’如果你在這個領域內混得夠久,將發現某些人----可能包括你本身在內----花費無數的時間閱讀和分析各種資料,其中並沒有明顯的目的,只是因為有趣。某些人熬夜而嘗試解開一個數學難題,情況也是如此。

“為了踏上交易的頂尖境界,你必須具備一種瘋狂的熱忱。你不能想‘如果我這麼作,就可以買一輛寶馬,或如果我這麼做,就可以名利雙收’。交易的動機必須來自於內心,一種解決問題的執著。在整個交易生涯的漫長歲月里,很難始終維持這類的熱忱。”

除非親身體驗,否則很難理解這類的瘋狂熱忱。這是一種高度的專注,其它一切似乎都不存在,視野之內沒有其它的東西。這類熱忱來自於心理結構的最深層,展現在外的是極端勤奮的工作。

“如果你遇到一位非常、非常成功的交易員,他真誠相信自己的成功是因為比較聰明、反應較快、理解力較高,態度比較積極,那麼你可以質疑他。所有成功的交易員都有一項共同的特質----不論他們是否受過高等教育----理解力強而工作勤奮。”

“回想學生時代,功課好的學生通常有兩種類型。第一,他們非常用功,組織力強,有效率,按部就班做功課與練習,不斷重復溫習課文每個章節的內容。另外一類型的人較少,他們就是非常聰明,不需要認真用功,具備非凡的理解力。你很少見到真正聰明而具備異常理解力的人,他們同時又非常認真工作。對於頂尖交易員,他們通常具備這兩種條件。他們非常聰明,理解力高,工作努力,組織力強。看起來或許雜亂無章,其實不然。”

比爾·利普舒茨具備瘋狂的熱忱,而且非常幸運,他的導師與學習偶像也具備同樣的特質。

“我認識一位英國紳士,名字叫邁克·辛普森,他當時在一家造市銀行的盤房工作,我們之間有許多交易往來,隨后他也加入了所羅門。當我認識他的時候,邁克已經有10年到15年的市場經驗。我就是跟隨他學習外匯市場的真正運作關鍵的。選擇權理論倒不怎樣,但他的市場經驗實在很豐富,了解外匯市場的運作、造市活動的運作、市場流量的運作與行情波動的症結,能夠掌握而專注於某些事物,忽略其它一切。在三年的時間里,我們通過電話成為好朋友。我們的背景相當類似,都是家里的獨子,對於交易非常熱衷,工作勤奮。每天清晨五點,他就會到達東京的辦公室,一直工作到晚上九點或十點,然后才回家睡四個鐘頭。自從我認識他十年以來,他始終都是如此。當然,在我們認識之前,他已經工作多年了。”

聰明智慧與高等教育,以及賺錢的欲望,這些條件或許可以帶來成功。可是,對於非凡的成功,才華與勤奮是缺一不可的關鍵。如果你想知道成功的祕訣,這就是了。

“你必須非常精明,願意勤奮工作,你可以發現,許多非常聰明的人沒有辦法維持長期的用功,因為他們不願意投資時間。驅動力量不應該來自於賺錢的欲望,金錢只不過是副產品。你必須具備熱忱,融入整個游戲之內。”

如果大家認為你發瘋,這就是正軌了

瘋狂的熱忱,是一種罕見的素質,很少人了解,更少人具備。正因為如此,當某人展現這方面的能力時,可能成為眾人的笑柄。旁觀者看見成功的人,也看見勤奮工作的人,但他們不認為兩者之間存在關聯,也害怕兩者之間存在關聯。旁觀者會以弗洛伊德式的防衛機制來安慰自己:“反正我又不希望成功,完全不值得,而且成功也不一定需要勤奮工作。”

“在這個領域里,我想很多人都不了解熱忱與專注的重要性。對於一位工作勤奮的交易員,某些人或許認為:‘老天!他每天早上5:30起床,週末還繼續工作,簡單沒有人生可言。我要離開這里去度假,到瑞士玩三個星期。’當然,我不是說交易員不應該度假,但這是心態的問題,頂尖的交易員不會經常離開市場,他們不願意這麼做。”

比爾·利普舒茨的說法讓我想起一段故事。有位女士對偉大的小提琴家佛瑞玆·克萊斯勒說:“我願意用我的生命來換取你演奏小提琴的技巧!”“尊敬的女士,”克萊斯勒回答,“這正是我想的。”接下來,比爾準備解釋這些熱忱與執著的原因。

“你在書中訪問的每一位交易員,都具有高度的動機。這些動機有時候是來自於內心最深處的理由:或許他們當初來自於經濟條件很差的家庭,有些人可能基於內心的掙扎,或許因為他們的父親非常成功因而對他造成心理的壓力。可是,不論動機是什麼,你都很難掌握。總之,一切都在於專注的熱忱,這在別人眼中確實很奇怪。人們認為:‘那家伙究竟是怎麼回事?永遠都在工作,不是做這個,就是做那個。’”

“我想,有一件事對於我的交易生涯非常有幫助,我永遠都不斷思考市場的行情,它們的運作方式,嘗試判斷匯率的走勢。我不會想:‘老天,我放棄與朋友相處的時間,我放棄週末而留在這里,我放棄睡眠。’我不會有這類的心態,我只是想交易而已。”

“非凡的成功必須支付代價,許多人都不準備支付這個代價。對於那些缺乏能力的人,他們沒有支付代價的籌碼。對於那些瘋狂投入的人,他們幾乎不需支付代價----他們原來就熱愛工作。”

轉移注意:交易之外還有人生

當然,即使是最專注熱忱的人,也需要保持健全的個人生活。所以,熱忱的態度也必須轉移到其它的事物,例如:家庭。就這方面來說,交易還需要生活管理的技巧。

“有時候,某些事物在整個人生當中變得更重要,不可避免地迫使你轉移注意。結婚之后,你有了家庭與小孩,這一切都很重要,你希望與他們共處。所以,你不能只專注於如何擊敗市場,為了健全的生活還有其它的考慮:‘現在是星期六下午,我想我應該整理花園,或者與小比爾玩球。’這是你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在市場收盤之后,繼續盤算星期一早晨可能沒有機會考慮的事情。”

“當你聘用一些剛從學校畢業的人,他們可能充滿熱忱,但未必能夠專注。在人生的這段期間內,剛好需要一些重要的問題,舉例來說,沒結婚的單身漢可能忙著約會,結婚的人可能剛生小孩,這些都是人生大事。勢必耗費許多心思。當然,我並不是說你不應該聘用單身或剛結婚的年輕人,我是說你應該尋找那些心態成熟,具備工作專注能力而同時能夠處理生活其它事情的人。”

“從事交易,你必須能夠立即掌握資訊的優先性。什麼東西最重要?什麼東西會影響行情的根本走勢?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你必須有高度的組織能力,能夠評估事情的優先順序,如此才能保持專注。惟有妥善組織時間,一位交易員才能夠找到轉移注意的時間----安排重新充電的時間。保持這種高度理解與工作精神的組合,我不認為這與聰明有什麼關係,這是一種智慧。一種罕見的素養,所有成功交易員都具備的條件。”

童稚般的熱忱

比爾·利普舒茨討論的瘋狂專注,基本上是來自於孩童般的熱忱。這是一種好奇的心理,試圖摸索與探究市場中的神祕“玩具”。

華爾街和其它金融中心代表金錢游戲的場所,吸引許多野心勃勃的年輕人,他們希望擁有豪華的住宅、漂亮的汽車、昂貴的服飾,這都沒有問題。我不能說這是不當的動機或不存在的動機,可是,這類的動機沒有辦法造就真正的成功。我想,最重要的是童稚般的熱忱,企圖探索交易的一切,包括你的競爭對手,不可捉摸的市場,千奇百怪的行情與不斷的變化----就像變形蟲一樣,幾乎沒有任何實體。

“頂尖交易員通常都具備童稚般的熱忱,希望了解整個游戲的一切。不論是這場游戲的心理面、這場游戲的技術面,市場中無名無狀的種種,個人如何對抗整體市場,還是個人如何對抗所有的其他人。長期交易員對於最古怪的事情也保持高度的熱忱。舉例來說,如果你與一位頂尖的固定收益交易員談話,他可以告訴你一些你從來沒有想過的交割細節。”

對於市場的這種熱忱,往往可以帶來一些意外的效益。

“在費城從事外匯選擇權的期間,我非常熟悉結算、通知與交割的程序。舉例來說,當時還沒有採取自動執行的規定。選擇權到期的時候,如果你打算執行選擇權,必須在星期五下午5:00之前,通知選擇權清算公司。因此,費城外匯選擇權的交易是在星期六中午才到期,所以到星期六早上10點之前,交易商還有一個機會視窗。如果星期五晚上或星期六早上發生一些足以影響匯價的消息,這就代表一項優勢。同樣的道理,如果你銷售的選擇權被指派的話,一般都是在星期一早上通過清算會員得到通知。可是,清算公司完成隨機指派的程序之后,資料在星期天下午1點就整理完畢。因此,每個月總有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因為選擇權每個月只交割一次),我會跑到清算公司,較別人提早20個小時取得指派通知的資料,這個時候東京還沒有開盤。我相信,其他的人根本不願意花時間或沒有興趣提早取得資料。”

“你可以發現一種童稚般的熱忱與完全的執著,嘗試了解每項細節。他們會盡其所能,而且這些行為的目的都是因為行為本身,他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如此可以讓我成為更成功的交易員’。他們想知道更多,因為他們不能控制自己的熱忱。”

所羅門的交易員:自信的狂徒?

當比爾·利普舒茨在所羅門工作的期間,所羅門兄弟公司就是投資銀行的代名詞。在80年代后期,幾乎每項金融最高表現的說法,都用來形容這家投資銀行,它培養了許多偉大的交易員。所羅門兄弟公司要求交易員必須具備一些關鍵特質:承受損失的自信,克服自我而承認錯誤的勇氣。

“交易員必須具備一些奇怪的個性。交易員當然必須有強烈的自信,明確的自我。某些情況下,甚至必須有些霸氣,可以強迫別人做原本不想做的事。霸氣往往很重要,因為身為交易員,你錯誤的次數畢竟多於正確。假定你準備等待80%的勝算機會,絕對不可能是成功的交易員。你必須盤算如何從20%的勝算機率中賺錢。這是一個20/80的老問題(按照這套理論的說法,在大部分的行業中,80%的結果來自於20%的努力,剩余20%的結果則來自於80%的努力)。所以,如果你必須具備一些霸氣或勇氣,這是相當可以理解的。”

“可是,如果你說:‘即使每個人的看法都不是如此,但我還是準備大賭一番’,這並不是我們討論的勇氣,這屬於全壘搭計程車情形。我們所謂的勇氣、自信與自我,對象不是其他的人,而是必須能夠經常承認錯誤的心理特質。很多年輕人都不能接受自己犯錯的事實。”

“如果手中完全沒有部位,通常很容易判斷當時的行情,清楚評估未來的可能走勢。可是,如果你押下賭注,而且判斷錯誤,這就很難了。首先,你必須承認自己押錯了寶,然后結束它。對於每個人來說,這都是心理突破。某些人很容易做到這點,但這個決策還必須深入內心。所以,你不僅必須說‘我錯了’,還必須朝另一個對的方向走。這非常困難,所以勇氣非常重要。”

所以,沒有一面倒的絕對特質,每項特質都需要通過另一項輔助特質來維持均衡。舉例來說,自信地承認錯誤,這類的自我必須受到內省能力的均衡。

內省與自我重新評估都是自我的一部分。某些人非常情緒化而活力旺盛。當然,這都是相互關聯的。專注的能力基本上是來自於活力,你必須有非凡的活力。

本廠產品

遵循所羅門的團隊精神,比爾聘用的人也具備團隊運作的潛能與素養。當然,優秀的交易員需要先天的條件與后天的培養。

“當時,所羅門兄弟公司的交易員都是我們所謂的‘本廠產品’。所以,公司都是挑選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通常都至少有MBA的學位,然后經過公司本身的多年培養。現在,我想金融產業已經變得比較奢侈。機構彼此之間經常相互挖墻角,吸收已經相當成功的交易員,我相信所羅門也是如此。”

“我不認為這是好現象。個人的忠誠,以及團隊的密切合作,這都需要經過公司的培養,每個環節對於整個動態結構都很重要。交易的壓力顯然很大,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同事之間完全可以互相依賴的關係很重要,這種依賴不只是照顧部位而已,還包括理念、熱心與鼓舞。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詭譎行情,培養堅實的內聚力與團隊精神非常重要。”

“聘用交易員,我所觀察的大概都是學術方面的條件,當然這只是最低的條件。你希望尋找一些精明、反應迅速、受過數學訓練的人。可是,這都是已經存在的條件,在個人條件與團體合作精神之間還必須取得均衡,這才是我挑選人才的決策關鍵。在大型機構中,不論個人的貢獻有多大,他扮演團隊一分子的功能,以及尊重團隊完整性的能力,這才是決定成功與否的最終因子。”

運氣的信徒

什麼是運氣?什麼不是運氣?

比爾·利普舒茨認為,運氣在交易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謂運氣,通常是指個人控制範圍之外,能夠導致有利結果的成分。讓我們考慮一個個人控制範圍之外,能夠導致有利結果的成分。讓我們考慮某個行人嘗試穿越馬路。他沒有辦法控制馬路上行駛的車子。他可能會或可能不會被車子撞到。如果閉著眼睛過馬路,完全穿越馬路的運氣成分很高。相對於睜開眼睛來說,閉著眼睛安全穿越馬路的運氣成分較高。如果睜開眼睛,他比較能夠控制穿越馬路的行為,比較不需要依賴運氣的成分。當然,睜開眼睛過馬路,並不能保證絕對不會被車子撞,但可以掌握較高的成功機率。提高成功的機率,加強整個事件的控制能力,這相當於降低所需要的運氣成分。

因為運氣一部分是來自於缺乏控制,比爾·利普舒茨盡可能強化控制----換言之,提高成功的機率。

“我相信,交易成功有相當大的成分來自於運氣。當然,這不是你在產品公開說明書中所希望強調的事實。如果你這麼做,投資人的反應可能是‘喔!這里有個基金經理人告訴我,一切都是運氣’。我不是這個意思,我不是指‘擲骰子’這類的運氣。成功的交易員絕對不是賭徒。身為成功的交易員,關鍵在於持續累積有利的機率和勝算。你越能夠穩定地累積這類的機率,就越可能獲得長期的成功。市場上有許多無能為力或無可奈何的事情,完全超出交易員的控制範圍。交易員能夠控制的僅限於明智地分析與明智地下注。所謂明智,就是掌握勝算或提高有利結果的發生機率。”

“雖然,如果你希望幸運降臨你的頭上,你必須處身在幸運最可能發生的位置。你必須把自己擺在一個位置上,讓自己能夠接受別人的看法,能夠保持彈性,能夠靜下來嘗試了解新的觀念。在這個位置上,你通常比較可能贏得幸運的照顧。這是‘盡可能嘗試累積勝算’的另一種說法。”

所以,按照比爾·利普舒茨的說法,如果你希望幸運,首先就必須讓勝算站在你這邊----提高控制能力,降低運氣的成分。由於你不能取得絕對控制而完全排除運氣的成分,最后究竟是好運還是倒霉,只好看實際結果是否遵循機率分配。舉例來說,投擲一顆骰子,你打賭結果是1、2、3、4、5。機率理論告訴你,這個賭注的勝算很高。可是,如同比爾解釋的,最后的結果是否暴冷門出現6,這就屬於運氣的成分。

了解自己處於幸運之中

除了累積勝算而提高有利結果的發生機率之外,你還必須了解自己什麼時候處於“幸運之中”,如此才能充分運用機會。

“讓我們打一個比喻,某些情況下,你準確建立一個幾乎必然正確的部位----幾乎一定賺錢。可是,你沒有發現這個行情的發展遠超過你當初的預期,結果你太早出場。所以,你錯失了一大段行情。‘迅速認賠而讓獲利持續發展’,這個原則就是要讓你的少數獲利部位能夠發揮到極限。當然,沒有人‘知道’一筆交易的最后結果將如何。一般來說,不論是充分掌握一個重大的獲利行情,還是從一個重大虧損部位中及早抽身,其中都有一些運氣成分。”

因此,雖然你不太可能知道自己是否處於“運氣之中”,但你可以累積勝算充分運用你的機會。

運氣的其它層面

交易員的運氣不只涉及交易結果的運氣,還包括交易環境的各種層面。

“運氣還有許多其它的成分。你必須有正確的時間,處在正確的場合。舉例來說,如果你是某家公司的交易員,公司的環境必須能夠讓你掌握機會。”

“如果你任職於某家交易商,最后的發展將如何?你可能在80年代末期從事垃圾債券的交易,這是當時的大熱門;同樣在80年代末期,你也可能被指定交易市政公債,這是一個冷清的市場。所以,其中也有運氣的成分。另外,某些業內的前輩或許願意告訴你一些決竅,讓你節省數年的摸索時間,這也是運氣。總之,在交易行業里,運氣永遠是一個重要的變量。”

恐懼與憂慮

頂尖的交易員不可以因為自信而對損失產生麻痺的感覺。他們必須感受損失的痛苦,但不可以讓憂慮變成恐懼。

面臨一場重要的比賽,職業運動選手都會表示:“如果你不覺得緊張,那就不正常了。每個人都會憂慮。某些人或許比較願意對他人或自己暴露這種情緒,另一些人則比較願意自省。優秀交易員都具備自我反省的能力。他們不斷重新評估自己的表現與交易的方法。這種自省程序是頂尖交易員的共同特質----不斷嘗試自我提昇,絕對不害怕失敗。”

“不論你多麼成功,不論你多麼棒,面對一場重大的比賽,胃部也免不了一陣翻騰。交易員也是如此。你必須學習如何區別恐懼與正常的憂慮。你當然不能在恐懼的情緒下進行交易。你不能害怕扣動扳機。”

“經過連續的損失,自然會產生憂慮,非常不願意扣動扳機。不論怎麼做,結果都是錯的。每進行一筆交易,結果就是虧損。你必須學習如何控制這種情緒,學習如何控制恐懼。你必須感受虧損交易和錯誤交易帶來的痛苦。如果你不會感受痛苦,那你已經麻木了,交易生涯也就結束了。所以,你必須體會痛苦的感受,但不能因此害怕。”

某些情況下,交易員難免都會從正常的憂慮陷入不正常的恐懼中。如何克服情緒障礙而回到正常的交易狀況,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不同,這是個性的問題。

“關於如何克服恐懼的情緒,我不知道別人怎麼處理,這基本上是個人的問題。不論個人的心理驅動因子如何,恐懼是來自於內部。清晨三點,所有的燈光都熄滅了,只有路透社銀幕的藍色、綠色資料閃爍地盯著你,你的部位越陷越深,你不知道打電話給誰,也不知道與誰討論,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應該怎麼辦。”

“惟有這個時候,你才知道自己是否陷入恐懼,是否能夠克服恐懼,回到客觀的分析上。你必須決定自己是否能夠繼續承受,或是希望繼續承受。這是邁向成熟的一種過程。恐懼帶來許多生理的征兆,有時候你希望干脆生病算了,這純粹是個人的處理態度。很少人能夠或願意向內探索,強迫自己進行一些根本的個性調整。經過反省之后,或許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結論,或許不行。當然,這並不代表交易是否能夠賺錢,只代表處理恐懼的能力。”

關於如何克服恐懼,比爾·利普舒茨的說法讓我想起《華爾街》電影的一段對白:“望著萬丈深淵,除了黑暗之外,什麼也看不見。這就是他發現自己個性的時候。”古希腊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個性代表一個人的命運”。純粹的意志力可以克服任何的個性障礙。

資訊網:匯整資訊的效益

“我先前曾經提到,對於當代交易員來說,資訊管理的問題遠超過資訊取得。在這種情況下,匯整其它已經閱讀、消化而整理出看法的資料,往往比較有效,尤其是這些人的觀點與你不同的話。通過‘匯整資訊’,你照顧的資訊層面可以遠超過任何個人所能夠單獨分析的程度。匯整資訊的效益不在於節省工作----個人的分析絕對沒有替代品----而在於照顧更廣泛的資料。另外,經過匯整的資料可以讓自己的分析納入‘其它看法’,因而提供一個安全網。”

“市場分析的難處之一,是當你取得某項資訊或判定某項事件最可能的發展結果之后,你必須決定市場將因此而產生什麼反應。如果沒有其他交易員的協助,往往很難撰寫客觀的結論。所以,建立一個相當周全的網絡,你可以了解不同國家中,不同人們的不同看法,這對於外匯市場特別重要。通過電話溝通,讓我了解不同人們對於相同新聞的解釋可能截然不同。交易員對於這些不同解釋而採取----或不採取----的行動,將集體反映為市場行為。評估任何部位或潛在部位之前,務必掌握市場對於某項資訊的解釋與反應。”

可是,千萬記住,絕對不可以讓別人的分析結論取代自己的觀點。你必須評估別人的分析,不可以毫不過濾地全盤接收。絕對不可以讓別人代替你分析。另外,你所取得的資訊都是“第二手”或“據說”,所以處理上必須非常小心,重點還是應該擺在自己根據直接資訊所做的分析。如果你欠缺處理第二手資訊的能力,干脆不要採納。

運用你本身不採用的分析方法

“我個人始終採用基本分析方法,觀察可能發生、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總體經濟與政治事件,考慮它們對於匯率的影響。我不採用技術分析或圖形分析,我不相信這套,也不打算利用這些技巧。可是,某些技術分析交易員相當成功,所以其中可能也有一些名堂。不論你是哪一類型的交易員,你都必須了解市場的感受,必須掌握那些可能影響行情的參與者的行為。如果很多人相信技術分析,基於某些理由----月亮位置、占星學或天知道什麼理由----而認定某個價位很重要,那你也必須知道這點。因為這個價位可能引起許多市場參與者採取行動,所以你必須了解,評估自己的部位可能受到什麼影響。因此,沒有所謂的好方法或蠢方法,也沒有什麼正確或錯誤的方法。只要有特定數量的市場參與者產生某種感受,行情就會變動。在這個範圍內,我希望了解技術分析的重要價位,嘗試把這些結論考慮在內。”

所以,根據比爾·利普舒茨的觀點,不論你對於技術分析的評價如何,都至少必須了解其中的相關結論,因為這會影響你的部位結果。巴頓將軍曾經說過:“我一輩子都在研究敵人,我閱讀對方軍事將領與政治領袖的傳記,甚至鉆研他們的哲學理論,聆聽他們的音樂。我研究對方每場戰役的每個細節。我知道對方在任何特定狀況下的每一種反應。可是,對方卻一點也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要從哪個角度踢他的屁股。”

“歸根結底,交易只有一個法則:‘一切向錢看’。你可以自認為正確----可是,只要不能賺錢,你就錯了。一切都回歸到一點:‘精明的錢也是錢,愚蠢的錢也是錢’。即使你是天下第一號笨蛋,只要交易的結果賺錢,你就是諸葛亮。”

雖然比爾·利普舒茨不採用技術分析,但他還是運用相關的分析結論。首先,技術分析代表某些市場參與者的想法。其次,技術分析可以用來決定進場與出場時機與價位。

“某些交易員利用技術分析協助判斷進場與出場決策。基本分析的缺點是過於廣泛,你很難削尖鉛筆而指著‘在這里買進或在這里賣出’。你必須了解技術分析的技巧,例如動能,因為很多市場參與者都採用,所以可能影響行情。”

交易架構

整合構想

一旦交易對於未來的行情產生某種看法之后,必須把相關的構想整合為一筆交易。如果你預期行情將走高,最簡單的做法是買進根本資產。可是,取決於你對於行情的看法,其它復雜的策略或許有更理想的績效。

“接下來是架構交易。交易的架構方法有無數多種,細節更是不勝其數。你對於行情的判斷可能完全正確,結果卻是賠錢。如果時間掌握稍微不準,就可能損失。架構一筆交易,必須提昇獲利的機率與潛能,減少損失的可能性。這就是交易游戲的精髓,不斷從事這類的決策。”

舉例來說,如果你看好日元的走勢,可以通過許多不同方式做日元。你可以買進日元、做多買進選擇權或銷售賣出選擇權。如果你希望做多日元,而日元匯價波動率很低,可以考慮買進選擇權的多頭部位。如果匯價波動率很高,可以考慮銷售賣出選擇權。可是,如果匯價波動率真的非常高,銷售賣出選擇權未必理想,或許應該直接買進根本日元。所以,構建一筆交易,必須盡可能掌握所有的有利因素,盡可能累積勝算。

“舉例來說,假定你做多溢價買進選擇權的價差交易,其中買進一邊的溢價為2%,銷售一邊的溢價為5%,如果你對於行情的發展方向判斷正確,買進一邊的選擇權隨后進入平價狀態,價格波動率將因為選擇權進入平價狀態而產生相對變動。換言之,當你最初買進價差交易的時候,多、空兩邊的隱含價格波動率都高於平均選擇權隱含的價格波動率。現在,買進一邊的選擇權進入平價狀態,你知道這部分發生一些損失,因為平價選擇權現在隱含平價的價格波動率。所以,你必須了解其中的動態關係,尤其是運用比率價差交易的策略,如果你對於行情方向的判斷正確,或許應該回補策略的空邊部位,因為空邊部位很可能繼續維持偏高的價值。”

可是,請注意,策略的結構越復雜,並不代表賺錢能力越高。

“我在所羅門期間的老板吉爾·賴恩戴克經常說,市場上有精明的資金與愚蠢的資金。可是,一天的交易結束之后,錢就是錢。換言之,不論你怎麼把錢賺到手,來源一點也不重要。舉例來說,如果買進IBM股票發生虧損,很多年輕人總是希望在IBM股票中討回公道。事實上,這完全無關緊要。雖然在IBM股票發生虧損,你沒有必要因此而強迫自己交易IBM。市場不會覺得痛痒,銀行帳戶也不介意錢的來源。吉爾曾經對我說:‘我們為什麼不單純買、賣錢,然后賺錢?我們為什麼要交易選擇權或其它復雜的東西?’他是說‘精明的錢也是錢,愚蠢的錢也是錢’。有時候,你可以說‘買進’,價格上漲之后,你可以說‘賣出,謝了’。”

評估獲利潛能與潛在的損失

架構一筆交易,除了嘗試掌握獲利潛能之外,也必須考慮風險保障。

“最初建立部位的時候,當然會設定獲利了結與停損出場的目標。這些目標應該由你的交易構想來決定。部位的規模則取決於你能夠接受的最大金額損失。舉例來說,假定目前的匯率是1美元=124日元。另外,假定你認為日本與美國最近一回合貿易談判的結果,應該讓日元貶值到130,但基於技術性的考慮,日元也可能昇值到122.50。評估日元選擇權的訂價結構之后,你決定最佳的部位是直接在現貨市場放空日元/買進美元。部位的規模應該多大呢?這取決於交易帳戶的規模與你準備接受的最大損失。如果交易帳戶的資金為一千萬美元,你最多只接受3%的損失,那你應該放空1500萬美元價值的日元(譯按:30萬美元×[125/2.5]=1500萬美元)。萬一判斷錯誤,損失是30萬美元,如果判斷正確而順利在130回補日元,獲利是60萬美元。”

“看起來很簡單,是嗎?可是,這只是在動態環境中的靜態分析。建立部位之后,新的資訊不斷發生。必須不斷根據新資訊而重新評估部位的狀態,調整目標價位。當然,如果行情朝不利的方向發展,但你堅持自己的判斷正確,很可能因此而不斷調降停損點。這當然很危險,但並不是我目前討論的合理調整。你必須正確解釋新的資訊。總之,絕對不可以跟自己討價還價,最大的金額損失必須非常明確。”

因此,如何運用目標價位?如何根據新的資訊重新評估?這都是交易架構的關鍵層面。防範損失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讓獲利潛能數倍於潛在損失。

“對於任何一筆交易,獲利潛能都應該數倍於潛在損失。可是,兩者之間的比率究竟應該如何呢?一般來說,短線交易----換言之,準備在48小時之內結束的交易----的比率應該是3:1。對於長線的交易,尤其是策略中涉及許多選擇權部位而必須運用資本,我設定的報酬/損失比率至少是5:1。”

交易者經常利用選擇權來防範不利的價格走勢。舉例來說,如果某交易員預期行情上漲,可能做多買進選擇權。可是,為了防範行情下跌的風險,他也可以買進一些賣出選擇權,或銷售不同履約價格或到期時間的買進選擇權。

“我個人覺得,專業交易員把選擇權視為保險工具,似乎不太恰當。如果某個市場部位的流動性不高,或交易經常發生停頓,或許值得考慮選擇權的保險策略。可是,前述兩種情況顯然不會發生在外匯市場。專業交易員只要持有未平倉部位,就應該隨時追蹤行情,隨時都可以結束部位或認賠出場。惟有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如果部位規模實在太大而可能顯著影響行情,我才會考慮採用選擇權做為保險工具。”

除了任何單筆交易都必須設定損失保障之外,還需要防範連續損失。

“關於報酬與風險,我覺得處理心態不應該對稱。為了維持長期的成功,必須專注於虧損、連續損失或這方面的相關問題。很簡單,只要知道自己準備損失多少。不論你的部位規模大小,或你的看法正確與否,都是如此。你必須知道自己準備損失的程度。我不是說心理上的準備;每當進行一筆交易,就必須設定最大損失的金額,赤裸裸的資料。絕對不允許自己被三振出局,必須保持再度進場的能力----明天、后天、大后天……都是如此。好好管理風險、獲利就會自己照顧自己。”

專注於損失風險,其中涉及一個問題“什麼時候結束部位?”

“我想,結束虧損部位的理由有兩種。第一,如果預期之中應該發生的情節或情節演變,顯然不可能發生了。舉例來說,如果你預期某位左翼政治領袖將贏得大選,結果他輸了。第二個理由是價位達到預定的停損水準,不論你預期的情節是否正確。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就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立即出場。”

導師:所羅門的經驗

一位偉大交易員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他如何接受損失或處理報酬/風險,頂尖交易員的心智往往經過許多獨特經驗的塑造。比爾在這方面提供了一些經驗之談。

“就我個人來說,專業交易的早期生涯受到一些重要的影響。許多資深交易員曾經照顧我,給我很多教導。吉爾·賴恩戴克是我在所羅門的第一個老板,在我掌管公司全球外匯部門之前,他曾經擔任這個職務七年。他對我的影響很大。他的背景是固定收益而不是外匯,但吉爾之所以與眾不同,完全在於他待人處世的方法與領導能力。”

“關於市場的倫理與人際關係,吉爾是我的典範,包括個人的應對舉止,以及與同事之間的相處方法。交易員都非常專注,有點神經質,你把自己的活力發揮到極限,你感到很疲憊。你經常說一些事后感到后悔的話,採取一些事后感到后悔的行動。吉爾教導部門內的交易員如何對待市場中的對手和同行。”

“吉爾的一些話非常值得回味,例如:‘市場中有許多灰色地帶,尤其是店頭市場。’灰色地帶是說人們偶爾會犯錯。如果某個交易員報錯價格,你是否強迫他承認?吉爾經常說:‘不妨想想,你是否希望自己的母親明天在《紐約時報》讀到這段新聞,如果不想,那就不要做。’”

“吉爾說過很多這類的話。我記得有一段時期,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因此對於周圍的一切的要求也很高。可是,別人的事業心和專注程度未必符合我要求的標準。舉例來說,某個星期五晚上剛好也是一位助理人員的結婚紀念日,你希望自己留在辦公室到晚上10點,就認定這位助理人員也應該如此,如果他不是如此,你就暴跳如雷。吉爾告訴我:‘比爾,你要知道,在正常上班時間內,你可以對同事又吼又叫,你可以期待他們付出他們不準備付出的東西;可是,一天結束之后,人們只希望好好享受一天。對於你----比爾·利普舒茨----好好享受一天可能代表某種意義,可是,對於助理人員或另一位交易員,這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你應該好好琢磨琢磨,對於每個人來說,什麼是好好享受一天。’總之,他教導我許多有關市場上的人際互動關係。現在的年輕交易員都不太重視這些‘互相關照’。這對於我的整個交易生涯非常有幫助。”

“還有另一個人對我影響很大,他當時是紐約馬林米德蘭銀行的資深交易員。他叫做托尼·馬斯塔蒙特。每個月,我們大概都會共進一次午餐。對於交易員來說,外出午餐是不得了的大事,因為交易時段內通常不應該離開盤房,但托尼的魅力實在太大了。我們談論的主題大概都是遠期匯價、選擇權對於外匯交易的影響,當然還有美元的一般性走勢。他是一位偉大的導師。所以,我非常幸運,在不同的領域內能夠得到許多導師的教誨,絕對不局限於‘這是你買進的方法,這是你賣出的方法’。他們的教導涉及較多的人性層面,告訴你如何在這個行業內生存下去。對於我個人來說,這一切也屬於成功的一部分。”

是否能夠遇到名師,往往超出你能夠控制的範圍。因此,你還是需要依賴一些運氣。這些方面對於交易成功的影響,經常被忽略或忘記。

“所以,運氣的成分實在很大。一切往往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的相互配合。當你遇到某位對你有重大影響的人,整個人生際遇可能因此改觀,踏上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就像經過雕塑的樹木一樣。如果聽任發展,一棵樹絕對不會長成那種形態。我經常記起某些人講的話,可是,講這些話的人自己恐怕都忘掉了。”

我們大概都能體會比爾·利普舒茨語調中的感情。人生中總會遇上一些對於我們產生重大影響的人,讓我們踏上一條原本不會走的路。以我個人為例,我記得牛津大學時代一位政治學講師耐杰爾·鮑爾斯博士曾經告訴我:“牛津大學的學生當中,有90%都屬於沉悶、無聊、沒膽量、不敢冒險、萬事安全第一的類型。其余的少數人則屬於第一流的人才。”這段評論多年以來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里,但鮑爾斯博士恐怕已經忘記自己說過這段話了。如同比爾描述的,這是“人生際遇改觀的岔口”。交易的情況也一樣,如果可能的話,應該尋求名師,請求教誨,使我們能夠踏上更光明的道路。

交易戰術

·資金的來源如何影響你的交易績效?

·個人交易員應該充分運用自己的優勢:拒絕交易的能力;自主的決策;資訊得到的方便性;彈性;績效壓力較輕。

·你是否具備瘋狂的專注熱忱----對於市場產生童稚般的熱忱----別人認為你是瘋子。

·自我必須受到自省的調和。

·如果每100筆交易平均發生80筆的損失,你是否還能夠保持獲利的局面?

·提昇控制能力,累積勝算,盡可能降低運氣的成分。

·你對市場的看法如何?

·即使你不相信某些分析方法,只要它們對於行情的影響力夠大的話,你還是必須了解。

·根據自己對於行情的看法,把交易架構為最佳部位。行情觀點與部位結構都同等重要。

·對於一筆交易,最佳結構未必復雜。

·為了保持長期獲利,交易的獲利潛能應該數倍於潛在損失。

 

帕特·阿伯

第三章  帕特·阿伯

“你必須邁進一步,採取某些行動,必須咬緊牙關,承擔風險。”

討論主題

·風險的性質與風險管理

·循序漸進的交易

·出場

·頂尖交易員的素質

帕特·阿伯從1992年開始擔任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主席,芝加哥期交所是全球規模最大與曆史最悠久的期貨與選擇權交易所。擔任主席的職位之前,在1990年到1993年其間,帕特·阿伯擔任副主席的職位。自從1965年以來,他就是芝加哥期交所的會員。他也是美中商品交易所的董事會主席。另外,他是沙特金、阿伯、卡洛夫公司的主要股東,也是一位獨立交易員。

帕特·阿伯身為董事會主席,在1997年完成了三項偉大的成就,確保芝加哥期交所在21世紀仍然能夠維持全球證券交易的主導地位。第一,從5月9日開始,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與芝加哥期交所銜接兩種全球規模最大債務契約的交易。這兩種債務契約分別是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的10年期德國公債期貨與選擇權契約,以及芝加哥期交所的30年期美國公債期貨與選擇權契約。

第二,從6月5日開始,道瓊斯公司授權芝加哥期交所提供道瓊斯工業指數的期貨與期貨選擇權交易。這些契約被視為“最后的偉大期貨契約”。

第三,芝加哥期交所新金融交易中心最近落成,耗資1.82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交易營業場所。

帕特·阿伯是芝加哥當地人,邁出校門之后,最初擔任數學教師,接下來擔任伊利諾州哈伍德黑玆市的市長。

阿伯非常熱衷於公眾與社區活動,在慈善領域與銀行組織中也非常活躍。1994年,克林頓總統任命他為西方新興獨立國家企業基金的董事,負責推廣白俄羅斯、摩爾多蘇與烏克蘭的民間企業,海外援助撥款的資本額為1.5億美元。他也擔任聯合國難民事務署美國協會的顧問董事。

阿伯任職於芝加哥羅耀拉大學信托理事會的執行委員會,負責監督6.78億美元的預算與1萬4千位學生的福利,這也是美國境內天主教贊助的最大醫療中心。他是芝加哥男女青年慈善之家評議委員會的成員,住屋發展委員會的主席,婦女慈善救助輔導理事會的成員。1996年10月,他被約瑟大主教伯納丁任命為芝加哥總主教區的天主教慈善委員。他成功推動了1996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在芝加哥舉行,擔任1996年委員會的共同主席,而且是整個活動的主要贊助人。另外,他在專業與學術期刊中發表了多篇金融方面的論文。

阿伯曾經在帕克·里奇的第一國家銀行信托公司擔任17年的董事,這是一家資本額2.35億美元的銀行控股公司,后來賣給第一美國銀行。他也擔任倫敦信托公司的董事,這是位於倫敦的一家上市控股公司。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會員與客戶交易的場所,監督交易的健全性,推展各種交易市場。芝加哥期交所主要採用公開叫價的方式進行交易,交易員在營業廳內面對面地買賣期貨契約。芝加哥期交所的第二項功能,是提供風險管理的機會,包括農民、大型企業、小型公司與其他市場參與者。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於1848年,由82位會員推廣當地的商業活動,提供商品買家與賣家一個公開的交易場所。1865年,芝加哥期交所正式推出谷物交易的期貨契約。大約在110年之后,由於農產品不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經濟活動,各國重新採用浮動匯率制度,以及美國政府發行的債券大量增加(主要是因為越南戰爭的緣故),芝加哥期交所擴大交易契約的範圍,涵蓋一系列的金融期貨交易工具。所以,芝加哥期交所繼續保持其交易創新的動力,成為資本主義發展過程的縮影。目前,芝加哥期交所有3600多個會員,提供57種不同的期貨與選擇權產品,1996年的全年交易量為22240萬口契約。

第一次見到帕特·阿伯是在芝加哥期交所的辦公室里。他穿著交易夾克,看起來精疲力盡。我們很快確定了採訪的時間,然后我就趕搭班機回到倫敦。一個月之后,我們又在倫敦碰面,共進午餐,進行預先安排的採訪。前一天,他剛搭協和飛機從紐約來到倫敦,道瓊斯公司授權的契約最后拍板定案。同樣地,他看起來還是精疲力盡。但是,事實上,他的成就主要是歸功於旺盛的精力與事業心。對於一位60多歲的人,他的精力不輸給20多歲的年輕人。

為什麼要承擔風險?

史前時代就存在風險承擔的活動。遠在公元前3500年,印度教的經典就記載了擲骰子的賭博游戲。所以,彼特·伯恩斯坦在《與天抗衡》一書中提到,“現代的風險觀念來自於印度----阿拉伯的數字系統,這套系統在七、八百年前傳入西方”。承擔風險不僅是古老的游戲與獲利之道,這種心態也是所有經濟發展的基礎。事實上,如果人們都不願意承擔風險,絕對不會有任何形式的發展。缺少承擔風險的人,就不會有商業契約或買賣交易,也沒有任何的服務可言。換言之,如果沒有人願意承擔風險,整個文明勢必因此而停頓。

“什麼事都不干,就成不了任何事。你必須邁前一步,採取某些行動,必須咬緊牙關,承擔風險。一位優秀的交易員必須從事某些被視為高風險的行為。我們承擔風險而努力取得道瓊斯的契約。我們贏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輸了。當然,我們很高興最后的結果是如此。我們在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的契約銜接上也承擔風險。很多會員都反對這項銜接,他們的觀念非常狹隘,總認為契約起始於芝加哥,就應該結束於芝加哥。”。

“關於我們的新交易大樓,我也承擔風險----價值1.82億美元的最新科技建築,面積60000平方尺的交易中心。前任主席認為風險太大,爭議性太高,但我相信這是我們贏得道瓊斯契約的主要原因。關於這點,會員給我的壓力很大。他們認為投入的資金太多,負債過重。我想,交易也是如此。你必須踏前一步,承擔風險。”

風險管理

只要存在風險承擔的行為,就有風險管理的必要,就有明確衡量風險的需要。雖然風險代表不確定、不利事件發生的機率,但保險代表不利事件發生帶來的效益。由於保險,風險可以降低到我們覺得可以接受的程度,使我們願意從事風險行為。原則上來說,風險承擔行為提供的效益,不完全來自於最初承擔的風險,還包括保險手段提供的風險管理效益,使得風險不至於過高而阻止我們從事某項行為。產品保證書就是屬於保險,觀察二手車的概況也屬於保險,銷售員的口頭承諾也是保險。沒有保險,人們所願意承擔的風險就比較小,使得進步與發展更困難。

接下來,帕特·阿伯解釋頂尖交易員如何承擔風險與管理風險。

“我想,頂尖交易員必須有偏好穩定的心理,但這種穩定性不能太高,因為交易必然涉及某種程度的風險。一位交易員必須具備理想的心理結構、承擔風險的能力,具備勇氣,配合心理的穩定性。我認為優秀交易員對於風險的偏好應該高於正常人或一般交易員。所以,問題在於如何管理風險,如何培養風險管理的自律精神。”

“交易員必須能夠管理風險,我想這與自律規範也有關。有一位頂尖交易員曾經告訴我,‘輸贏的關鍵不在於最初如何建立一筆交易,不論買進還是放空都是如此’;建立部位之后,假定其他條件不變,行情只有三種可能的發展:上漲、下跌或維持不變。關鍵在於部位建立之后,你如何管理。如果你的判斷錯誤,是否有出場的策略?如果行情朝不利的方向發展,你怎麼辦?大多數情況下,交易員總是採取錯誤的行動。”

帕特·阿伯討論的風險管理決策,是如何降低不利事件進一步發展的風險,並提高有利事件發生的機率。他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應對方法。

“當然,你沒有辦法預先安排每種應對策略,但只要行情開始朝不利方向發展,最好立即考慮出場或替代策略。你通常都沒有太多的反應時間,動作必須很快。顯然,你可以建立反向的選擇權部位----這是一種應對辦法。你可以利用選擇權或期貨,把既有部位中性化。你也可以結束部位。可是,有一件事絕對不能做:加碼攤平。一旦部位發生虧損,首要原則就是‘不能加碼’。很明顯,你的判斷已經錯了。惟有當行情反轉,回到當初的進場價位,而且部位已經獲利,這個時候才可以考慮加碼,絕對不能讓虧損部位越陷越深。”

帕特·阿伯通過沖銷的方式管理風險,通常是採用價差或避險策略。價差或避險策略至少由兩個部位構成,某一邊獲利的時候,另一邊發生損失。換言之,這是經過保險的風險部位。

“大多數情況下,風險都經過平衡。就我個人而言,我盡量從事價差交易或套利交易。如果我做多某個月份的黃豆,通常都會放空另一個月份的黃豆。我大多都從事黃豆或公債的價差交易。如果做多長期公債,那就放空10年期的中期公債。有些情況下,我也會單獨做多某種商品,但還是會取得一些平衡,例如做多玉米/放空黃豆,或做多黃豆/放空玉米。”

“在可能的範圍內,盡量拿蘋果對蘋果,但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考慮蘋果對橘子,但絕對不要拿蘋果對大象,不要嘗試在兩個全然無關的商品上建立對沖部位,因為它們的盈虧不能彼此沖銷。讓我舉個例子。我剛與澳洲小麥商會搭上線,澳洲小麥商會經常運用我們的市場。澳洲小麥屬於硬紅冬麥,品質高於芝加哥期交所交易的軟紅冬麥。軟紅冬麥不是很好的食用小麥(屬於高級飼料),但市場深度與流動性都很理想。雖然澳洲小麥商會從事出口,但嘗試在澳洲以外的地區進行避險,他們採用軟紅冬麥的契約,即使兩種小麥的基差經常不同。雖說如此,但兩種小麥的價格還是會呈現相同方向的走勢,彼此之間的關係足以進行避險。這種情況大概類似於橘子對檸檬吧。必要的情況下,避險者可以接受任何的避風港,你需要避風的場所,你需要管理風險。所以,如果船只在海上遇到暴風,就需要進港避風----任何港口都可以。”

“大型的國際性避險也是如此。雖然產品不完全相同,但已經夠接近了。以芝加哥期交所的債券市場為例,房地產抵押債務的交易員經常運用我們的10年期契約,雖然他們希望針對7年期的風險部位進行避險。他們採用10年期的契約,經過一些調整之后,就足以規避根本產品的7年期風險。”

“每天交易結束之后,如果你問一位純粹的價差交易員:‘今天的行情是上漲還是下跌?’他可能沒概念。可是,如果你問他11月份~7月份的黃豆收盤價差是多少,他可以精確地告訴你:‘158~168’。他知道玉米與黃豆或長期公債與10年中期公債的精確比率價差,以及標準普爾指數對納斯達克指數或對標準普爾100現貨指數的價差。所以,價差或套利交易員可能不知道或不在意行情的漲跌。只要行情或價格發生波動,他們就會找出賺錢的辦法。只要出現混亂的情況,他們就能夠想出點子。”

我記得70年代發生的一筆交易,一家大型的谷物交易商下單買進黃豆。當天,由於一些利空消息,黃豆價格跌停板。重要的是,11月份~1月份的黃豆價差由11月份價格高出34美分下降為高出17美分。可是,當時11月份與1月份契約都還有交易,11月份契約價格較1月份契約高出34美元。舉例來說,1月份契約價格是7美元,11月份契約是7.34美元。

“某家世界最大的交易員下單買進11月份黃豆。他們打算買進50萬美元蒲式耳的11月份黃豆,我賣給他們100口。當時,我還不算老手。我在7美元進場買進100口1月份黃豆,在7.34美元放空11月份黃豆,然后問場內的價差交易員,‘1月份~11月份的報價是多少?’,他回答:‘我賣你17美分,11月份高於17美分’。我和他在17美分完成100口的交易,就這樣賺進17000美元。這家谷物交易商買進500口契約,所以他們浪費了5×17000美元,相當於85000美元。我跑到柜台,告訴接單的人整個情況。他說:‘人家告訴我買進11月份黃豆,我就買進11月份黃豆。’我告訴他:‘可是你可以買進1月份黃豆,然后進行價差交易,就可以節省85000美元。’沒錯,他們就是會犯錯。”

“所以,價差交易員必須掌握這些機會,人們有時候會犯錯,市場有時候會脫序。70年代,亨特兄弟公司活躍於白銀市場,他們開始在芝加哥期交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量買進白銀,這兩個市場的價格經常脫序。如果芝加哥的銀價高於紐約,套利交易者就會進場,使得脫序現象回歸正常。這也是為什麼市場是決定價格的重要機制,因為它會自行調整。行情或許會脫序,但市場可以自行修正”。

“就前述的白銀投機來說,亨特兄弟實在是被美國搞垮的。當美國人看見白銀價格上漲到每盎司50美元,他們開始搬出餐柜里的銀器,美國境內的熔銀工廠也如雨后春筍般的設立,大量的銀器被熔解為銀塊,運到交易所進行交割。”

“有時候會發生脫序現象,但市場很快就會自行調整,不論是芝加哥期交所的營業大廳還是場外的投機交易都是如此。看見亨特兄弟公司上演軋空行情,全國各地的白銀都跑出來了,白銀供給暴增。道理都完全一樣,只要發生脫序的現象,你就必須掌握機會。”

“不久之前,我也看見德國公債契約發生類似的情況。芝加哥期交所也提供德國公債契約,而且相當成功,每天的平均交易量大約是8000口到9000口。由於芝加哥的報價高於ATP兩、三檔,我看見大家都非常興奮。套利者開始在ATP買進,在芝加哥場內放空。現在,我們有許多市場提供很多平衡風險的方法。”

“你從事價差交易,也可能是因為你不願意繼續接受單純部份的風險。你可能看好某個行情,做多某個部位,但進展得不順利。你希望繼續持有部位,但考慮建立一些對沖的部位,降低風險。如果建立黃豆的單純多頭部位,或許可以放空一些黃豆餅或黃豆油,甚至放空玉米,沖銷一些風險。如果標準普爾指數部位的發展不順利,可以放空一些債券。雖然繼續保有部位,但降低風險的同時也降低獲利潛能。當然,你也可以干脆認賠,可是,如果你認為自己的看法沒錯,或許可以把原來的部位調整為價差交易。所以,你可能讓整個情況稍微中性一點,減少一些損失風險。我不認為這是很高明的策略。如同我所說的,最初的損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損失,正確的做法或許應該直接出場。”

通過價差或避險策略做為風險控制的手段,未必適用於每個人,帕特·阿伯接下來討論這點。

適當的風格

“你必須決定自己是哪一類型的交易員:投機客、價差交易員或短線帽客。你必須找到自己適合的交易風格。以我個人來說,我屬於價差交易員。為了尋找適當的交易風格,只需要看看你在哪個領域內比較能夠賺錢。有些人跑到我的辦公室里說:‘我是杰出的交易員’。我回答:‘沒錯’。他們說:‘我知道如何進行交易’。我還是回答:‘沒錯’。他們又說:‘我可以預測行情的漲跌’。我仍舊回答:‘沒錯,但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賺錢’。”

“我們的行業不同於其它行業。你可能是很優秀的作家,但沒有絕對客觀的判斷標準。即使賺了很多錢,你仍然可能是世界上最爛的作家,雖然你能夠通過寫作賺錢,但不代表你在寫作這個領域內的成功。可是,在我們的行業里,賺錢就是關鍵,代表你的優秀程度。你可能是一位優秀的律師,但沒有人知道。你可能贏得一些聲譽,但我們行業里存在一個直接的衡量標準,這就是關鍵。所以,我會說:‘你不是優秀的交易員,因為你沒有賺錢’。”

所以,避險雖然是管理風險的理想手段,但你是否應該成為一位避險交易員,完全取決於你的個性是否能夠通過這種手段賺錢。

從小變大:循序漸進

為了取得最佳的交易結果與長期的獲利,應該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交易。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優秀的交易員,他主張瘋狂的賭博,藉以創造壯觀的全壘打。

“我想,所謂的最佳交易員,應該是那種打算每天多賺一點,積少成多的穩健交易員。當然,你聽過很多全壘打王的成功故事,但如果研究全壘打選手與那些每天嘗試安搭計程車選手,可以發現前者的成功率遠低於后者。所以,優秀交易員總是那些長期累積資本的人。如果你希望一次搞定,那太困難了。”

“我記得曾經對一位意大利的交易員解釋這個道理:‘每天一顆豆’。如果你嘗試每天只把一顆豆子放進袋子,一次一顆,那麼一個月下來就有31顆。反之,如果嘗試一次放進31顆豆子,可能撒得滿地,說不定連一顆豆子也沒有。所以,最好是慢慢來,由小變大,積少成多。當然,如果你看見喬治·索羅斯或尼德霍夫,恐怕就不會這麼想了;可是,如果你打算靠交易屠龍刀謀生,最后也會死在交易屠龍刀之下。”

“一位頂尖交易員曾經告訴我,但我不確定自己是否完全同意其中的觀點,這是李·斯特恩說的,‘在整個交易生涯或累積資本的過程中,你經常會損失三分之一的資本,然后你會扳回來,資本又逐漸成長,但你可能還會再發生三分之一的損失,然后你再慢慢扳回來’。就像爬樓梯一樣,前進三個台階,退回一個台階,堅持這個程序,你還是能夠慢慢前進。”

關於“循序漸進的交易”,帕特·阿伯的建議還有一項言外之意:必須願意停留在場外。

“不進行交易是一種自律精神----非常重要的規範。很多人不了解這點。很多人認為你必須整天站在那里,永遠都必須留在場內。某些情況下,行情非常沉悶,流動性欠佳,你就不應該交易。另一些情況下,行情波動非常劇烈,完全沒有道理可言,你也不應該交易。當然,前者的情況比較常見。在完全沒有行情的狀況下,一些搶帽子的短線交易員還堅持留在那里。他們建立部位只是為了打發時間,但進去容易出來難。我總是勸他們:‘不該交易了,什麼行情也沒有。放輕松一點,到處走走,去喝杯咖啡吧’。”

斷然認賠

對於任何交易員,最困難的部分往往是如何判斷正確的出場時機。帕特·阿伯提供了一些建議,讓你掌握這些時機。

“首先,如果行情發生不利的走勢,部位出現虧損,這當然是第一個警訊。其次是你容忍痛苦的程度,容忍損失的能耐。如果虧損不大,你可以忍受,但累積到相當金額而構成傷害之后,你就知道問題太嚴重了,應該出場。”

“這大體上都是由痛苦的程度來衡量----資金損失的痛苦,自尊受傷的痛苦。可是,一般來說,交易的原則是‘最初的損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損失’。剛開始的時候,損失還不會太嚴重,這通常就是最佳的認賠時機。如果發生損失,但情況不嚴重,行情盤旋在那里。你大概還能夠容忍。可是,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你不用想也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出場。”

“有些人會設定一些明確的標準,尤其是那些交易顧問,設定某種百分率的停損。舉例來說,虧損不能超過資金的3%或5%。”

“我是場內交易員,完全依賴直覺的反應。可是,某些交易員還是採用百分率或特定金額的停損,計算的標準可以是你的總財產、交易資本或單筆交易的資金。”

“我見過一些場內交易員,只要發生虧損,就立刻認賠,但他們永遠都在認賠。我特別記得一位交易員,他對於認賠可能有一些心理障礙,我相信他去看過精神醫師、心理顧問或天知道什麼禪的專家。結果,他在場內的行為突然不同了。每當交易發生虧損,他就非常夸張,希望每個人都知道他認賠的決心。據我所知,正常的交易員都會默預設賠。”

“你知道嗎?認賠的難處不完全是金錢損失,還包括自尊的傷害。這是你與自己進行的一場心智游戲,因為我們都自認為精明,對於自己很有信心。當你判斷錯誤時,不僅傷害錢包,也傷害自尊。舉例來說,如果我在五塊錢買進,現在的價位是三塊錢,那我就希望價格回到五塊錢,或至少也要比三塊錢高。可是,市場才是老板,價格由它決定。市場的智慧遠超過我們能夠理解的範圍,我們必須把市場看成是擊敗世界棋王加里·卡斯帕洛夫的‘深藍’超級電腦。市場會反映任何的既有資訊,然后決定價格。”

“市場永遠不會錯。沒有人比市場更精明。我見過許多交易員,智商超過150,擁有博士學位或是哈佛大學的MBA,但交易的表現不怎麼樣,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比市場精明。每天交易結束的時候,我們都是根據結算收盤價付款或收款。你必須記住這點。你不可能真正擊敗市場。一些反向思考的交易員嘗試背道而馳,逆著行情進行交易,某些人確實非常成功,但通常很困難。他們嘗試在高點放空或低點買進,雖然我知道他們都帶著數學模型或類似的系統,但這還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帕特·阿伯傳達的訊息是:市場是存在的事實,不是抗衡的對象。你不能採取主動,只能被動反應。你不應該對抗市場或嘗試擊敗它。存著這種心理,認賠或許就比較簡單一點。

是否希望成為交易員?

如果你想成為專業交易員,讓我們聽聽全球最大交易所的主席有什麼建議?

“剛到芝加哥期交所的時候,我對於交易所知不多,也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第一筆交易的結果……不提也罷。經過一段時期的摸索,逐漸能夠判斷成功與不成功交易員的分野。然后,我開始研究他們,模仿他們。我發現,價差交易員與套利交易員都開著豪華的車子,過著不錯的生活,所以我決定成為一位價差交易員。總之,找一些成功的交易員,然后進行復制。”

“優秀的交易員都具備一些素質:精明,對於數字的反應很快。幾個月之前,我剛認識戴維·凱特。他就精明過人,反應靈敏,非常犀利,還有點魯莽----這都是優秀交易員的特質。可是,他也有自律精神,相當瀟洒,帶著一點‘霸氣’。有些交易員能夠同時處理許多事情。他可以聽你說話,又與另一個人交談,同時觀察第三個人的行動。總之,你必須有一心數用的能耐,而且還能夠做好每件事。”

“我發現,場內交易員都具備一些運動細胞,大多數優秀交易員都具備運動細胞。當然,還是有一些例外,我的好朋友理查德·丹尼斯就是如此,但他還是經常打網球。你必須有強烈的競爭欲望,手----眼----心的協調必須很好。你的體內必須流著競爭的血液。我們公司里有一些美式足球選手、籃球選手與田徑選手。在交易場內表現最好的運動選手可能是網球,或許是因為他們的手----眼----心協調能力較高,以及接受過一些心理訓練。”

“場外與場內交易截然不同。在場外從事交易,需要更多的耐心與資訊,應該從更長期的角度進行交易,因為你很難不斷累積小額利潤。場外交易需要更高的自律精神,如果你具備足夠的競爭能力,場內交易相對簡單。”

“當我剛踏入市場的時候,競爭不這麼劇烈----你只需要進入場內,找到某些成功的交易員然后模仿他們。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真正的大玩家經常是那些場外交易員和機構交易員,運用精密的科技與復雜的訂價模型。他們比較能夠精確分析行情。你或許應該走這條路。”

“如果你準備踏入這個行業,我認為應該留意那些資產管理公司的交易手法。通常都是在某個月份與另一個月份之間進行套利,有時候是在歐洲股票與美國股票之間進行風險套利----他們具備這類的資料與技巧。”

“業余交易者很難賺錢。根據研究資料顯示,類似如林德--沃爾克多之流的交易商,大約有85%到95%的客戶賠錢。首先,他們的起始風險資本都太小,平均大約是25000美元左右。其次,他們通常都會放棄自己的優勢,進出太過於頻繁。業余交易者必須支付較高的傭金,游戲規則並不公平。如果你屬於這類的交易者,或許應該考慮選擇權的交易,買進‘買進選擇權’或‘賣出選擇權’。”

“如果你打算從事交易,就必須投入全部的時間。交易相當誘人,因為看起來很簡單。你應該找一家成功的交易商,提供充分的資訊,你可以看到別人怎麼進行交易。格林威治、康涅狄克和紐約的交易商都還不錯。”

交易戰術

·擬定風險管理的策略,如此才能降低不利行情的影響。

·你是否適合採用價差交易來降低風險?

·最初的損失往往是最小的損失。

·循序漸進地交易:一次一顆豆子。

·除非你能夠賺錢,否則就不是優秀的交易員。

·必須有相當大的自律精神才能夠暫時停止交易,這往往也是對你最有利的決策。

·出場----留在場內的痛苦是否太大?

·你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不要讓自尊妨礙你及早認賠。

·尋找成功的交易員,模仿他們。

·不要受到市場引誘而誤以為交易很簡單。

 
 

喬恩·納賈里安

第四章  喬恩·納賈里安

“我們來到這里,目的是為了賺錢。”

討論主題

·交易的趣味與毅力

·導師

·競爭與責任

·自律精神

·防範錯誤的保險

·勝算高的交易

·創造自己的運氣

·進場與出場時機

(如果讀者不熟悉選擇權的概念,閱讀本章之前,或許應該先閱讀“附錄1”。)

六尺高的壯碩身材,綁著一個小馬尾----這就是喬恩·納賈里安的外貌。他究竟像阿諾德·施瓦辛格還是更像史蒂芬·席格,意見似乎相當分歧。在營業廳里,他穿著交易夾克,上面別著“魔鬼終結者2”的徽章,“阿尼”看起來很擔心。

喬恩·納賈里安的辦公室很大,但顯得雜亂無章。巨大的電腦熒幕前面,擺著一張他專用的皮椅,扶手部分已經裂開,露出里面的海綿,“究竟是因為無聊,還是因為其它更深層的情緒?”我心中想著。房間里擺著許多獎杯,墻上掛著很多照片,反映出有趣的大學生涯、快樂的家庭與成功。

1989年,喬恩·納賈里安成立了默丘里交易公司,這是一家指定主要造市商,負責維持特定股票的正常市場交易。兩年之后,公司的資本報酬率為415%。目前,該公司是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第二活躍的造市交易商。我想,默丘里交易公司的名稱取得沒錯,默丘里是羅馬神話中的商業之神,也是交易員的守護神。

默丘里公司提供60~80支股票的選擇權造市服務,大部分屬於生化科技、高科技、醫療與游戲類股。公司的收入不只來自於造市活動,還包括方向性的交易部位。在交投熱絡的營業日,默丘里公司大約執行50萬股與1萬張選擇權契約的交易,成交金額約為6000萬美元。目前,默丘里的業務逐漸延伸到其它交易所(例如:費城證券交易所)與其它的產品(例如:外匯選擇權,即時報價服務與資金管理)。

J博士的背景

1981年,喬恩·納賈里安由芝加哥小熊隊退下來,原來的前衛位置由新人邁克·辛格爾特里接替。經紀人希望把他推荐到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因為職業運動選手的態度比較積極,競爭欲望強烈,反應靈敏,這些都是存活於全球最大證券交易所的必要條件。

不久之后,這位經紀人告訴納賈里安,他不具備專業交易員的條件。在這個時期,納賈里安決心要成為頂尖的交易員。最初,他免費幫助一位部位交易員湯姆·霍工作,換取一些學習的機會。結果,湯姆·霍成為納賈里安的導師。他們現在還是好朋友。在四個月的跑單工作中,同時也學習一些價差交易的知識。不久,納賈里安加入LTECO(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的最大專業報價商),成為李·坦澤的交易伙伴。1983年,喬恩·納賈里安正式進入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擔任場內交易員。他直接置身於市場的核心:IBM----全球交投最熱絡的股票選擇權。他一直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截至1989年成立默丘里交易公司為止。

不能只擅長於一項技巧

喬恩·納賈里安是一位超級交易員,他具備的條件遠超過魯賓費爾德在暢銷書《超級交易員》第一章的描述。當納賈里安成立默丘里交易公司的同時,他也湯姆·霍共同成立專業交易員協會,專門提供外國銀行與大型企業相關的交易顧問服務,也為個人投資者舉辦講習會。另外,納賈里安經常受邀發表演講,主題包括衍生性產品、交易、產業與店頭市場產品。他定期上金融新聞頻道的節目,和比爾·格里菲恩共同講解每星期的選擇權行情,也經常在其它頻道的節目中出現,例如福克斯電視台的“福克斯早間報道”節目。

1994年,納賈里安被推舉為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的董事,同時被任命為行銷委員會的共同主席。由於他被大家追得走投無路(!),納賈里安只好成立選擇權新聞交誼站,在空中與大家分享時間,提供即時的新聞服務。

1997年,納賈里安建立“J博士運星”網站,宗旨是把場內的資訊提供給場外的交易者。這個網站提供的資訊相當不錯,我建議各位上去看看。

致命的吸引力

我發現頂尖交易員都具備一項共通的特質,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他們的執著與熱忱創造出生命的活力,就像吹著帆船的強風,一切並不追求特殊的目的。

“我想,交易必須讓你覺得很自在。如果你覺得不自在,那麼交易可能不是你的終生事業,交易生涯不會很長。很多交易員都經常說,‘如果我大撈一筆的話,要搬到迷人的海邊,經營一家沖浪公司或休閑運動公司’,我永遠辦不到這點。我沉迷於交易,必須感受市場,實際從事交易。我所謂的沉迷,並不像賭徒離不開賭台,但我確實離不開市場。我沒有辦法只監督下面的人進行交易,我必須自己來。”

“我自認為是不錯的管理人才,但如果某個人提供一份管理的工作給我,薪水與我目前賺的錢一樣多,我也不可能接受,因為我希望從事交易。交易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請注意,喬恩·納賈里安並沒有提到金錢是交易之所以有趣的原因。他因為交易本身而熱愛交易。如果你對於交易也有類似的感覺,那就算得上是少數的異類。如果你想測試自己對於交易的感覺,不妨寫下十種你覺得最有趣的事。看看交易多快反映在你的腦海里,就可以知道你對於交易的熱愛程度。

追求夢想的毅力

我們不應該認為喬恩·納賈里安在交易活動中無往不利。有些時候,他也會受到挫折;有些時候,他必須依賴毅力渡過難關。

“剛踏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不適合。一切都漫無頭緒,對於我來說,衍生性產品的訂價是一個大問題,我完全缺乏這方面的背景。交易員究竟如何評估價格,他們對於經紀商提出的買/賣報價究竟如何反應,我完全摸不著頭緒。所以,最初的三個月的經驗讓我充滿挫折感,全然搞不清楚衍生性產品的訂價。”

“可是,我還是咬緊牙關撐過來,慢慢就開竅了。我想,我的優勢是工作精神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精神來自於我的家庭,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自於我這輩子遭遇的困境。我偏好推理的工作。即使在這段最困難的期間,我還是沒有回頭,太棒了。當然,對於許多事情,你永遠可以學到不同的處理方法、較佳的處理方式。這是一個充滿樂趣的行業,我每天早晨都迫不及待地想進辦公室。我實在太幸運了。”

喬恩·納賈里安之所以有今天,並不是因為他本來就熱愛交易,而是通過毅力去探索與體會。面對著交易困境,我們大家都應該秉持相同的精神。

“剛跟進這個行業的時候,問題是沒有人可以照顧我,必須完全自行摸索。我的足球經紀人原本應該照顧我;可是,他對於交易的認識也只局限於節約稅收的範圍,一旦超過節約稅收的領域,他什麼也不懂。所以,最初進入場內的時期,沒有人帶領我。掛牌選擇權當時還是新玩意兒,即使有一些人了解,他們也絕對不願意泄漏這方面的優勢。”

“最后,我終於找到一位懂得選擇權的人,我願意免費幫他工作,只求他帶領我進門檻,教我如何交易。這是黑暗中的第一道光芒。我想,不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決心最重要。當然,女人必須面臨更大的障礙:我們那里大約只有2%的女性交易員。美國的每家交易所,女性交易員的人數都很少,所以我認為女性必須克服更大的障礙。另外,沒有人願意新的競爭者加入,沒有人願意‘引狼入室’。如果被擋在門外,必須具備拿頭撞門的勇氣,否則你不會成功。”

是否需要可供模仿的良師?

許多優秀交易員都有可供模仿的良師。這可能引發一個問題:何謂良師?

“根據我的經驗,場內最炙手可熱的交易員,通常也是最差勁的師傅。他們可能絕頂聰明,充分了解交易的方法,但這些決竅都無法傳授給你。所以,我會找一些成功的交易員,但不要紅得發紫。一般來說,最紅的交易員,討教的人也最多,根本輪不到你。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找一些資金不是很雄厚的交易員,他們必須掌握十八般武藝,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運用有限的資本。銀行交易員幾乎擁有無限的資本,大型機構的交易員也是如此----摩根·斯坦利、高盛和巴黎巴,總之,擁有無限資金。這些人很容易完成他們那部分的工作,但未必了解如何運用有限的資金。因此,我會找一些財力不是特別雄厚的人,或許不是最紅的交易員,但是績效穩定。”

交易通信刊物:取代師傅

如果找不到一位好師傅,也不代表全無指望。如同納賈里安解釋的,還是有一些東西可以取代師傅。

“在美國,許多人都訂購交易通信刊物。通過電腦網絡彼此交易心得,這也是一種可能性。當然,一位頂尖的交易員,他的個性、交易風格與投資目標都可能和你不同。所以,不妨上網試試,或許會有一些收獲。”

“另一個方法是閱讀書籍和雜志上的文章,看看哪一位專家的交易風格跟你對路。我想,市場上不乏優秀的交易員,但他們的交易手法不見得適合你。可是,你說不定可以找到某個人,他管理資金的方法與處理風險的心態都讓你覺得很自然,這才有用處。你不能拿一個方塊硬擠到圓洞里。我希望交易伙伴的風格讓我覺得舒服,惟有如此,我才會每天都想到工作。”

判斷某個模仿對象是否符合你的個性之前,首先應該考慮一些問題:

·你偏愛通過非常數學化、機械化的方法從事交易,還是採用比較依賴直覺的方法?

·交易的時間架構如何?你喜歡短線交易還是長期投資?

·你偏愛的交易工具是什麼?舉例來說,某些人喜愛選擇權的程度超過期貨。

你可以通過這些問題的答案來“尋師學藝”。舉例來說,假定我偏愛選擇權,希望通過技術分析與短期的基本分析進行交易。在這種情況下,我希望自己的系統能夠讓部位在開倉之后的十個交易日內平倉。這種交易風格不能依賴任何一位師傅,但三者結合之后,或許可以強化我已經具備的概念。

優秀交易員的素質

競爭心態

喬恩·納賈里安強調一些優秀交易員必須具備的素質。

“當我的經紀人引導我們進入交易圈子時,他同時挑選幾位職業運動選手,因為我們具備自律精神,個性外向,競爭欲望強。就場內交易來說,個性內向的人很難成功。”

“我想,他的看法沒錯。我目前也是通過這些素質條件招募交易員。競爭的欲望讓你敢扣下扳機,進場交易。自律精神讓你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認賠。這可能是場內交易員最重要的兩項心理素質。對於樓上那些場外交易員來說,自律精神則是他們跟我們搶飯碗的最重要利器。”

場內交易員需要具備旺盛的競爭欲望,因為他們每天都必須長時間在基本上是男人的圈子里打滾,這些人都聞起來怪怪的,大家擠來擠去,滿嘴三字經。對於每一筆交易,他們幾乎都必須提供買價和賣價。在這種環境下,很容易讓人覺得精疲力盡。

自律精神

停留在“舒適界限內”的自律精神

在本書的每一篇訪問中,有一點非常清楚:自律精神是天字第一號的原則,是交易員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特質。自律精神就是“做應該做的事情”:可是,在交易領域內,應該做的事往往也最難做。

“自律精神最重要。永遠都要有自律精神,因為你隨時都必須砍倉。必要的情況下,我們就砍掉倉位,不管損失多大,也不論潛能多高。總之,砍掉,認賠,然后繼續前進。有時候,你就是必須壯士斷腕----眼睛一閉,砍下去。”

“我告訴公司里的交易員:‘忘掉你的買進成本,忘掉你的放空價位,目前的部位是不是好交易?’如果行情將持續不利於部位,就是差勁的交易,不管成本多高,立即認賠。如果風險系數已經太高,如果交易已經穿越合適的門檻,如果你已經跨出舒適界限,市場會幫你戴上眼罩,你只能看到損失,再也看不見其它的機會。所以,你會被綁住手腳,只能抱著損失墮入萬丈深淵。這種情況下,你必須認賠,然后一切豁然開朗,你又進入舒適界限內,重新開始,繼續進行下一筆交易,好好盤算自己怎麼爬出來,絕對不能存著僥幸心理,希望一支全壘打讓你反敗為勝。”

“我認識一些樓上的交易員,他們的分析能力一級棒,但沒有辦法與小朋友交易棒棒糖。事實上,他們不是不能賺錢,但你不能像小島一樣吃東西,卻像大象一樣拉……。所以,你不能夠交易順利的時候賺個一元或五角,不順利的時候賠兩、三塊。即使你對於所謂的判斷有七成的正確性,如果判斷正確的時候賺一塊,不正確的時候賠三塊,恐怕總是在原地打轉。”

如同納賈里安解釋的,交易員需要自律精神,關鍵是要能夠認賠。認賠不僅僅是為了避免損失擴大,同時也是為了避免交易心態受到扭曲。迎面而來的雪球越滾越大,勢必讓你脫離舒適界限,影響其它部位的交易。換言之,一個部位的損失可能帶領其它部位陷入損失,或坐失獲利機會。

認賠的心理效益

及時認賠的自律精神,也能夠帶來一些情緒效益。

“如果你的情緒涉入太深,這個行業可以把你生吞活剝,啃得屍骨不存。我們的交易員都相當情緒化,但發生的時機必須正確。當你面對損失的時候,就必須六親不認,該砍就砍,然后繼續前進。”

“事實上,我也聽到一些相反的故事。我想是杰西·利物莫吧,他是一位偉大的交易員。據說周圍的人都可以從他的反應了解他的交易狀況。當他處於獲利狀態,脾氣很坏,經常說‘混蛋’之類的話,對每個人都非常不友善。可是,當他處於虧損狀態,就妙語連珠,跟每個人開玩笑。如果部位發展不順利,態度非常輕松,因為他認賠。他的心態是,‘當行情發展不利時,很容易處理,因為我有自律精神,只要認賠就可以了,一切都顯得輕而易舉。可是,如果行情發展順利,那就麻煩了,你必須很有耐心尋找扣動扳機的時機,壓力非常大。’所以,對於利物莫來說,如果行情發展有利於部位,他覺得承受壓力,脾氣就很坏。”

“我們的情況也差不多是如此,部位發生虧損,斷然認賠,然后繼續前進。我們通常覺得不高興。可是,當行情發展有利時,我們覺得很高興,因為部位持續累積獲利。所以,心理反應上或許不同於利物莫,但基本的概念還是一樣。認賠很簡單,因為這已經是機械化的行為,我們有一套方法來處理,然后繼續向前,進行另一筆交易。”

因此,認賠的自律精神讓情況變得更單純,專門治療胃痛、失眠,讓你繼續前進。如同納賈里安解釋的,認賠相當於拋棄痛苦,使你得以繼續交易。如果你還在照顧損失的傷口,勢必無暇尋找其它的機會。

“有些交易員說:‘老天,我是個笨蛋。完全是因為這個星期沒有上教堂,因為三歲的時候我打破媽媽的花瓶。’這些人看起來很好笑,找一些奇怪的理由譴責自己。對於我們來說,‘這是游戲的一部分,人生的一部分’。每隔一陣子,就必須燒毀甘蔗作物,讓這些灰燼滋養大地,讓土地變得更肥沃。從錯誤中學習,這是不可避免的過程。發生錯誤,就必須汲取教訓,因為你已經付出代價。”

雖然有30%的交易發生虧損,但納賈里安還是獲利。這讓我記起一段杰克·尼克勞斯的話,解釋他打高爾夫球的成功之道:“我想,我失控的次數稍微低於別人。”如同納賈里安接下來解釋的,及時認賠可以讓你保留情緒上的精力,運用於更適當的場合。

“拍背安慰自己的時候,我不會把手臂折斷。另外,我想我很擅長於處理惡劣情況。當每個人都覺得很惶恐的時候,這也是我思路最清晰的時刻。坦白講,這是趁火打劫的時機,你必須抓住別人的恐慌帶來的機會。很多交易員可以辦到這點,因為他們始終都在自己的痛苦忍受閥值內進行交易。每個人都有容忍的極限,甚至喬治·索羅斯也不例外。只要痛苦超出限度,就不應該傻傻地坐在那里忍受。每當犯錯的時候,我就理所當然地認賠,當別人覺得恐慌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恐慌。”

所以,迅速認賠至少有六個理由:

·最后的結果可能是更大的損失。

·忙著“救火”讓你錯失其它的交易機會。

·基於“彌補”的心理,你可能結束一些不應該結束的獲利部位。

·為了照料一個無可救葯的部位,可能導致其它部位的損失。

·套牢資金而不能運用於報酬率更高的機會。

·你應該緩和壓力,讓情緒平靜下來,提高控制能力。

培養自律精神

納賈里安培養自律精神的方法,就如同我們養成許多習慣一樣----把痛苦與不舒服關聯到某些行為。

“身為場內交易員,當你犯錯的時候,你是在300多個人面前犯錯。如果你必須在晚宴上認錯,情況已經夠尷尬了。基於相同競爭的心理,場內的交易員即使不是敵人,他們也非常樂意見到你犯錯,在這種場合,認錯確實困難。”

“每當一位新手來到場內,交易員都會想著:‘我開一家麥當勞,現在對街開一家漢堡王。他或許不是我的敵人,但絕對是我的競爭對手,千萬不要搶走我的生意。’在交易場內,我面對的都是競爭對手。我們都買進、賣出,一切都發生得很快,大家都隨時準備搶先下手,誰的手法利落誰就贏,獲利裝進錢包。所以,對於我來說,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如何學習在大家面前認錯,而且不覺得困擾。”

“就像做錯事的時候,奶媽或教練給你一巴掌。當你準備撥弄這個或玩弄那個的時候,突然……一巴掌過來。最后,你自然就不會做某些事情。我就是如此培養自律精神的。不論你多麼棒,都必須坦然認賠。舉例來說,我們每天平均從事2萬張選擇權交易,如果一筆交易平均為10張,一天就有2000筆交易。即使我非常棒,其中70%的交易都獲利,但還有30%發生損失,相當於600筆交易。我們的交易非常頻繁,絕對需要自律精神。對於讀者和非專業交易者來說,即使經常進出,每天可能也只有兩、三筆交易。可是,我們每天的交易量實在太大,不能沒有自律精神。”

按照納賈里安的說法,交易的自律精神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東西。

“我認為自律精神是一種經過學習的反應。你可以教導其他的人養成這種習慣;可是,如果他們有問題的話,你就必須狠一點----絕對不允許他們失控。跟自己打交道,必須非常、非常老實。最重要的一點,每筆交易都必須設定目標。如果我準備進行一筆交易,在30美元買進某支股票,因為我認為價格可能漲到35美元,那就必須設定下檔的極限----例如:25美元----如果判斷正確的話,我可以賺進5美元。所以萬一判斷錯誤,損失就絕對不可以超過5美元。所以,我設定股票的上檔目標,下檔的損失絕對不允許超過我判斷正確的獲利程度”。

關於如何培養自律精神,納賈里安提到一些方法。歸根結底,缺乏自律完全來自於放縱心理。舉例來說,面對一種情況,你有兩個心理路徑通往兩個不同的反應行為。在心理層面上,你會挑選阻力最小的路徑,感覺上最舒服、最沒有痛苦的路徑。對於非專業交易者而言,這條路徑通常也是最放縱而沒有自律精神的路徑。換言之,面對一筆失敗的交易,認賠不是阻力最小的路徑。對於頂尖交易員,自律的路徑也就是最不痛苦的路徑。身為場內交易員,納賈里安就是如此。他很快就發現,在眾多交易員面前累積嚴重的虧損相當於痛苦的巴掌。於是,他讓自己進入狀況,不願意當巴甫洛夫的狗。

拉高自律精神的方法還包括:

·每筆交易都必須設定目標,預先安排出場的價位;風險/報酬比率至少必須1:1。

·必須誠實對待自己:你是否逃避現實而不願意承認損失?是否希望走一條最不痛苦的路徑?

·運用堅決的意志力。

·讓某人監督你的交易,讓他阻止你犯錯。舉例來說,如果你在家里從事交易,讓老公(或老婆)監督你。

認知交易風險

衍生性產品是風險管理工具。就如同任何商品一樣,你可以通過買進或賣出來控制風險。衍生性產品是轉移風險的交易工具。頂尖交易員對於風險的性質都有深刻的體會,最顯著的特色或許是:他們都討厭風險,他們都防範錯誤的可能性。

“我非常排斥風險。你或許看到某些人在墻上掛著:‘風險不是你賺錢的惟一方法。’建立任何部位都必須讓自己明天能夠繼續交易。這點非常重要。保留明天的交易實力,其重要性超過今天不能獲利。我們永遠竭力控制風險,竭力設定底限。假定我希望做空行情,就如同我現在對於美國股市的看法(1997年4月14日),因為我認為利率將走高而對市場構成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採取裸露的空頭策略嗎?當然不會,我們買進賣出選擇權,每當行情下跌,我們就買進一堆買進選擇權,鎖定既有的獲利,防範行情上揚而迫使我們吐回到手的獲利。每年都只有幾次好機會。聯邦儲備局打算提高利率,這當然是做空行情的機會。可是,我們會繼續調整避險部位而鎖定利潤,絕對不會採用單純的多頭或空頭策略。”

“當我們進場交易,都會採用避險策略。[經過避險之后,如果一個部位發生損失,另一個部位就會提供獲利。避險相當於是防範錯誤的保險。舉例來說,如果買進買進選擇權,可以銷售其他履約價格或到期月份的買進選擇權或買進賣出選擇權。]我們對於行情的看法可能非常偏空,聯邦儲備局隨時可能宣布調高利率,但我們一定會採取某些避險手段,萬一判斷錯誤才不會傷及筋骨。每一天的交易時段內與交易結束時,我們都會評估市場是否同意我們的預設立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就繼續持有風險部位,向下調整避險價位。如果我們認為市場的下檔空間已經不大,行情可能触底回昇,我們就會結束賣出選擇權的多頭部位,但是否會因此繼續持有買進選擇權的裸露多頭部位呢?不會,除非我們認為市場具有上檔潛能,我們不會單純撤掉風險部位,讓原先的避險部位變為裸露的風險部位。這不是我們進行交易的方法。”

納賈里安強調一個事實,交易不是生死一博的賭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為了繼續留在場內,今天就不能輸掉所有的籌碼。所以,雖然沒有避險的裸露部位能夠提供更高的獲利潛能,但這不是他的交易方法。避險部位相當於一份保單,你支付保費,防範發生大災難。為了節省保費而不買保險,這或許是人們常有的投機心理;可是,一場災難可能掃光你的家當,明天再也不能進場。因此,風險管理必須具備避險的自律精神。

“當我們建立價差交易或避險交易時,經常會想:‘老天,如果哪個人把我綁住塞進柜子里,我現在就賺翻了。’因為股價持續下跌,我們就繼續向下展延避險的買進選擇權。沒錯,這就是避險者必須承擔的詛咒。可是,這也是我們每天能安心睡覺的理由。”

納賈里安知道自己買了災難保險,所以比較能夠放松。

“經過星期五大跌148點之后,局面實在很慘,幾乎找不到買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被卡在一個部位中,勢必很慌張。可是,我們睡得像嬰兒一樣甜。當時,我人在紐約,正享受一段美好時光。事實上,我在星期五甚至沒有進入交易大廳,因為我們已經布局妥當,交易會按照計划進行。”

納賈里安繼續解釋避險的效益。

“當然,我們有時候也希望自己沒有按規距辦事,但通常還是慶幸自己具備的自律精神。我們看到很多人押進所有的籌碼,準備狠狠揮出一支全壘打。即使面臨重大的行情,即使準備揮出全壘打,我們還是會控制風險的程度。即使我們買進許多溢價的賣出選擇權,還是會銷售溢價賣出選擇權做為避險。雖然我們認為行情將大跌,仍然會控制風險。舉例來說,如果在4美元買進賣出選擇權,銷售其它賣出選擇權而賺進2美元,結果只承擔2美元的風險。所以,我們能夠長時間坐在賭桌上。那些沒有避險的人,萬一遭逢不利行情,恐怕只有拍拍屁股走人,但我們可以繼續玩下去。”

由於避險的緣故,納賈里安可以留在舒適界限內,發揮更敏銳的判斷力。不妨回想一下,前一次行情大漲或大跌而讓你陷入恐慌的情況。你是否有世界末日的感覺?是否讓你覺得胃部絞痛?是否影響其它的交易決策?若是如此,你是否考慮避險?當然,你必須盤算避險的成本,必須評估風險部位願意放棄多少獲利潛能。另外,你也需要考慮避險如何影響風險/報酬比率,何時增加或減少避險部位。風險完全沒有問題:只要願意的話,你就能夠精確控制它。

納賈里安提到一個例子,說明避險的重要性。這段故事發生在1991年9月29日與30日,涉及明尼阿利斯的一家導尿管制造商。默丘里是這家公司的指定主要造市商。

“一天之內,股價由每股88美元跌到56美元。市場持續拋空行情,我們也整天一直接手。另外,我們也持有賣出選擇權的空頭部位,每當行情下跌超過某個程度,我們就銷售賣出選擇權,所以做多行情的部位持續累積,而且銷售的數量越來越大。事實上,這完全違背應有的做法。這波走勢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損失100萬美元,走勢過程中,損失累積到數百萬。最后,我們總算清醒過來,回頭採取我們最擅長的手法:任何交易都必須局限損失。大約在兩個月的期間內,我們慢慢把損失彌補過來,完全依靠我們的自律精神。”

“如同我說的,我不在意你今天賺多少錢,我要你明天繼續保持賺錢的能力。當時,我們的交易員打算大賺一筆,因為盈余報告公布之前,權利金高得離譜,所以他們就一直賣。我們不應該只建立單一方向的部位。我們應該買一點保險,但顯然沒有這麼做。等事情發生的時候,處理這支股票的交易員只看到花花鈔票,盤算著明天的權利金收入可以賺多少錢。另外,風險/報酬比率也不對。我們的交易員知道行情會下跌,但沒有想到跌得這麼深。”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即使我們認為某個事件發生的機率高達80%,也不應該絲毫不理會風險。所以,關鍵的原則是‘我們明天會如何’,不是我們今天賺多少。我們關心明天的程度必須超過今天。”

風險分析:交易就像扑克賭局

由於厭惡風險,納賈里安建立任何交易之前,都希望盡可能提高勝算。

“我睡得像嬰兒一樣甜,當我們進場建立大額部位時,勝算通常很高,因為我們已經預先做過功課,非常有信心。萬一判斷錯誤,我們就砍掉、認賠,然后繼續前進。”

“某些交易商聘用專業棋手或職業賭徒。我們比較重視算牌能力,我不認為這是賭博。當我們去賭場的時候,目的是工作。惟有知道自己的勝算,才坐上賭桌。我們有幾位交易員能夠記住好幾副牌。進場時,他們希望擁有最高的勝算。交易的情況也是如此,機會來的時候,我們會算牌,預先設想隨后的計划,盡可能盤算我們擁有的優勢。桌上已經翻開很多牌。如果明天即將公布重要的盈余報告、摩根、雷曼或所羅門往往大量買進。他們可能掌握資訊的優勢,所以我們必須控制風險,跟著他們的方向下注。”

“我認為股票漲、跌的機率都差不多。就像賭場里的算牌老手一樣,我們觀察長期走勢圖,盤算當時的價格形態,下注之前都預先評估獲利潛能是否高於損失風險,所以總是能夠取得有利的勝算。可是,觀察圖形本身並不足夠。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圖。所以,我們不能只仰仗圖形。”

“其次,我們觀察買方與賣方。同樣地,在衍生性交易方面,我們觀察所羅門、摩根·斯坦利與雷曼,如果他們不斷買進某支股票,我們知道他們賭行情上漲。我們搜集所有的資訊。如果走勢圖上的價格形態很不錯,機構買盤不斷進場,還必須考慮----是否有什麼新聞?是否即將公布盈余報告?各方面的評論是否都很有利?是否即將推出新產品?是否有某項法律訴訟即將宣判?經過綜合評估之后,一旦我們實際押下賭注,總是擁有顯著的勝算。很多人不能掌握這類的資訊,所以他們更需要讓自己累積更大的勝算。”

很少人會把專業交易員想象為討厭風險、綁緊安全帶的人,更別提頂尖交易員了。可是,討厭風險與安全第一,正是優秀交易員的特色。所以,當納賈里安進場建立部位時,他要求獲利潛能必須遠大於潛在損失,即使交易非常不可能發生損失也是如此。

“我所能夠接受的最低風險/報酬比率是1:1,但通常都是1:2或1:3。如果我在30美元買進某股票,認定上檔目標是35美元,那麼停損就必須能夠設定在29美元或28美元,使得獲利潛能是潛在損失的好幾倍。如果我的看法錯誤,斷然認賠,繼續前進。”

“如果判斷正確的獲利只有5美元,你不能說:‘如果判斷錯誤,我願意抱著股票跌到20美元。’否則交易生涯恐怕很短暫。”

“我絕對不接受較大的潛在風險。即使我認為股價非漲不可,也不可能為了取得5美元的獲利而承擔10美元的下檔風險。這屬於不可接受的風險。”

出場:扣動扳機,正中目標

很多交易員非常注意如何篩選交易對象,卻忽略如何結束部位。他們似乎期待交易天神及時顯靈,告訴他們正確的出場時機。如何結束部位?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絕對不次於如何建立部位。對於納賈里安來說,進場的理由與出場的理由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

“一旦我們期待的事件發生之后,就結束部位。建立某筆交易的‘扳機’究竟是什麼?如果扳機是盈余報告,那麼盈余公布之后,我就扣動扳機,‘轟’一聲就出場。如果我認為價格上漲的動力來自於公布新產品、資源勘探或共同基金的資金流入,只要消息證實之后,立即出場,否則我就不再有任何優勢。”

“我不會因為《商業周刊》或《福布斯》雜志的一篇文章而買進股票,雖然它們都是不錯的雜志,提供許多資訊。我會綜合所有的資訊,然后設定一筆交易的扳機。這支股票的價格驅動力究竟來自何處?如果買進的原因是某個分析師或協會推荐的股票,一旦消息公布之后,我就出場,除非還有另外的原因。”

即使股票沒有到達目標價位,扳機的概念也適用,但往往很困難。如果股價沒有到達預期的價位,當然會失望,你可能會重新解釋扳機,說服自己原先的扳機已經不適用,或出現新的扳機;總之,尋找種種理由,避免結束部位。你必須了解這種心理誘惑,想辦法避開這個陷阱。如同納賈里安接下來解釋的,扳機應該屬於交易計划的一部分。

“越來越少交易員從事一些臨時起意的交易,期貨交易員比較有這類的情況。一般來說,衍生性產品交易員的腦海里都會有一些情節構想,股票將因為某種理由上漲或下跌。然后,他們擬定一些對應計划,準備處理手中的牌----價格形態、公司推荐或其它各種理由。他們評估相關的資訊,越來越相信自己應該賭某邊的行情。最后,他們判斷如何在最有把握的情況下進場。”

如何判斷一筆交易不會太早離場?一個虧損部位是否可能反敗為勝?這都是交易員經常覺得困惑的問題,納賈里安提供了一些建議。

“重點還是在於‘目標交易’。如果交易員採用作戰計划,設定交易目標,那麼他不是砍掉損失,而是砍掉整筆交易。如果我估計股票可能上漲到35美元,結果在27美元認賠,我不是在27美元減少持股,我是在27美元結束交易,我是認賠。接著,如果我認為情況發生變化,基於某種理由相信股價具備上漲的潛能,是否會在28美元重新進場?當然。可是,買進的理由絕對不是因為27美元比較便宜,我也不會在27美元分批出場。”

“同理,假定我在4美元購買選擇權,上檔目標為6美元,下檔停損為3美元;不久,價格跌到3美元,只要價格繼續下跌到3美元,沒有任何事件會改變我的心意----立即出場。我不會減少選擇權的持有數量,而是結束整個部位。我會認賠出場,繼續前進。我寧可一次就把錯誤處理完畢,不會重復處理相同的錯誤。拋除痛苦,認賠出場。”

所以,只要出場目標一触及,納賈里安就出場。他不會分批出場,因為沒有理由這麼做;設定目標,如果被触及,就出場----全有或全無。

創造自己的運氣

運氣在交易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去年的獲利有多大成分來自於運氣?今年的運氣是否會變化而造成虧損?納賈里安相信交易確實涉及運氣。可是,對於他來說,運氣不是上帝的旨意,而是周全計划與詳細盤算的產物。

“運氣很重要。有些交易員就是運氣不佳。可是,你自己也必須負起部分責任:‘一開盤就触發我的停損’。然后責怪鬧鐘、責怪老婆或責怪小孩,就是不認為自己有任何責任:‘這種事什麼時候不能發生,為何剛好挑在IBM公布盈余的日子或到期日。’從某個角度來說,這確實是運氣,但也涉及不負責的心態。”

阿爾伯特·艾利斯曾經說過:“生命中的好時光,是當你能夠自行決定事物的時候。你不會責怪母親、社會或總統。你必須了解,你控制自己的命運。”

“我認識一位清算公司的主管,他告訴我,每當交易員找他的時候,他都會問:‘你是否自認為是一個運氣很好的人?’交易員通常都會反問:‘你所謂的運氣是什麼意思?’他回答:‘你是否認為自己運氣欠佳?走在街上,鳥糞就是掉在你的頭上而不是別人的頭上?你的雨傘是否會被風刮走?你是否被車子濺了一身汙水?如果這些事情都發生在你身上,那麼,我不會幫你清算。’他認為,每個人在某種程度內都會創造自己的運氣,你不應該站在積水的旁邊。當然,小鳥要飛過你的頭頂,你確實無能為力。可是,如果一些倒楣事總是發生在你身上,那恐怕就不是運氣的問題,很可能是你自己讓倒楣的事情發生。”

“有些人會對自己做一些負面的事。我相不相信運氣?絕對相信。白手起家的人可能過度崇拜自己。我認為,每件事情都多少涉及一些運氣的成分。如果我剛好在最佳時機買進某支股票----這可能是因為我自己的緣故,也可能是運氣。如果我非常自信,可能認為這是我的技巧:從事后的角度看,我也可能想:‘實在太運氣了。’我們往往寧可要運氣而不要技巧。”

“你必須願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不能總認為:‘一切都是因為這家伙搞砸了,所以我被套牢,股價開盤下跌10美元,我卻抱著一堆股票,完全無能為力。’這不是可以接受的借口。你必須有能力說:‘我這麼做是因為這些理由,結果我看錯了,所以我認賠’。這是我希望聽到手下交易員說的話。可是,許多交易員碰到麻煩的時候,情況恰好相反。他們希望把一切都歸咎於其他人。所以,負責的態度非常重要。對於新進的交易員,如果一開始就出現這類推卸責任的傾向,我們就判斷他沒有多大的成功機會。我們會密切觀察他。”

不妨回想最近三次的虧損經驗,你的反應怎麼樣?是否怨天尤人?若是如此,你顯然還沒有培養正確的責任心態。缺乏這種責任心,你就不能分析虧損發生的原因;更重要者,你就沒有機會改正錯誤。結果,你將因為一些相同的原因而不斷發生虧損。

納賈里安相信,很多人看起來很倒楣,主要是因為他們希望失敗。他們在潛意識中希望失敗,反映在表面的就是一些倒楣的事情。

“我們來到這里,目的是為了賺錢。某些人對於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存在罪惡感----他們不清楚自己是否值得擁有這個,是否足夠精明做那個。”

納賈里安建議,為了提昇自己的運氣,首先需要具備獲勝的欲望。你是否基於某些理由而對於交易成功覺得不自在?其次,你必須預期某些事情可能出差錯的原因。舉例來說,你是否付款給資料供應商?資料檔案最近有沒有備份?

耐心等待與出場勇氣,了解其中的差別

從某個角度來說,交易成功只不過是掌握時效;換言之,進場與出場的時機。掌握時效是一種決策與判斷:你如何知道什麼時候是正確的時機。

“時機與耐心很類似,當然也存在關聯。時機:什麼時候應該獲利了結?這完全取決於該筆交易的目標。在海灣戰爭期間,我從事IBM的交易,手頭上有一大堆IBM的溢價買進選擇權。由於戰爭引發的種種不確定因素,價格波動率很高,權利金非常貴。在15美元的整波段漲勢中,我建立許多價差部位,而不只是賺取1/2點的利潤。如果IBM開盤就上漲15美元,我當然可以立即賺取數百萬的利潤。可是。為了賺取數百萬的利潤,我必須先願意賺取50000美元,因為我每隔1/2點而分批向上賣。”

“某些情況下,行情慢慢攀昇或逐步盤整,你必須耐心等待。希望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的人,總是會拿到燙手山芋,或是兩手粘乎乎的。我弟弟彼得也在公司進行交易,他的自律精神很強,也非常擅長掌握時效。他嘗試判讀場內其他玩家的心思與交易計划。如果他們持有空頭部位而陷入恐慌中,他就不會立即結束自己的多頭部位,因為價格還會被推高。反之,如果他自己也持有空頭部位,那就非常沒有耐心了,立即扣動扳機,因為他知道場內的其他空頭也需要回補。有時候應該有耐心,有時候不能有耐心,你必須了解兩者的差別何在。”

前述結論的最大問題顯然是:“你怎麼知道其中的差別?”納賈里安認為,“知道其中差別”的關鍵在於“按照計划交易”。

“一部分依賴經驗,一部分是按照計划行事。你知道嗎?很多專業交易員花費大量的時間擬定交易計划,但從來不遵循。這實在太愚蠢了。我們都不具備揮洒自如的智慧,所以必須按計划行事。我們必須盡可能讓優勢站在自己這邊,所以必須堅持自己的計划。當然,計划還是可能調整。盈余報告公布或市場傳出並購的謠言,如果我認為行情可能因此變化,就會根據新的變量重新調整目標價位,然后堅持新的交易計划。”

所以,在交易過程中,如果發生新的情況,還是可以調整交易計划。總之,為了確保進場與出場的時機正確,你必須預先籌划,把它們納入交易計划中,然后嚴格遵守。

交易戰術

·如果你對於交易覺得不自在,交易就不太可能成為終生事業。

·交易不可能始終有趣。有時候,你必須具備毅力渡過難關。

·“導師”往往不應該是最炙手可熱的交易員。

·在通信刊物、雜志與互聯網上,尋找那些風險管理/交易風格與你類似的交易者。

·你必須對自己的部位負起全部責任。一旦體會這點,就能夠開始排除虧損的原因。

·你不能像小鳥一樣吃東西,卻如同大象一樣拉……。

·虧損:保持在“舒適界限”內。

·虧損會造成其它部位的更多虧損。

·認賠可以提供情緒力量。

·自律精神:每筆交易都設定目標。

·建立一筆交易的扳機是什麼?

·優秀交易員都討厭風險,預先防範錯誤的可能后果。

·你讓自己變得更幸運還是更倒楣?

·你是否基於某些理由而對於交易成功覺得不自在?

·堅持自己的交易計划,才能夠提昇時機掌握的正確性。

 

戴維·凱特

第五章  戴維·凱特

“我來到這里,不是為了謀取生計,而是為了賺錢。”

討論主題

·樂在其中是交易成功的基本前提

·學習如何扯足幸運的順風帆

·頂尖交易員的特質

·如何處理虧損

·如何處理獲利

籌划本書的過程中,我曾經征詢許多交易員的意見:“在倫敦地區,我應該採訪哪一位最棒、最成功的交易員?”有一個名字經常被大家提起,那就是戴維·凱特。

年僅24歲的時候,戴維·凱特就成立了自己的交易公司。當時的資金只有25000英磅。現在,年紀36歲,他是凱特集團公司和凱特經紀公司的總裁,經營毛利成長為數百萬。十幾年前,前來參觀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學童們,絕對沒有想到他們的同學竟然能夠步上這條路。

戴維·凱特講話很文雅,在這種高度競爭的行業里,這顯然不是常見的特質。日常工作中,他經常大聲吼叫幾個小時,承擔數百萬美元的風險。可是,他說話的態度節制而謹慎,語調低沉,給人的印象非常冷靜鎮定,但也正是這個領域內頂尖好手通常具備的素質。凱特的體形中等,身材稍微高於一般人。頭發剪得很短,有點像法國外籍兵團的發型。在一般人的想像中,白手起家的年輕富豪,應該很容易從外表來判斷,但戴維·凱特顯然不是如此。事實上,這些人最不講究外表,因為他們不需要證明什麼。

凱特集團的辦公室位於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附近,走路大約只需要一分鐘的時間。這是一棟80年代之前的小型辦公大樓,辦公室的布置相當平實。走出二樓的電梯之后,凱特集團的顯著標志指向公司的接待區域,空間相當小,有點像牙科診所。柜子里擺著一些男性服飾的“女性化雜志”,以及一些足球與婦女雜志,幾乎看不到什麼金融刊物。

狹長走廊的兩側有幾扇門,凱特的辦公室就在其中一扇門之后。玻璃門上掛著百葉帘,提供了一些隱蔽性。如果辦公室可以反映主人的事業成就,我得到的訊息剛好相反。這不是《華爾街》電影中的那種辦公室。房間很小,擺設簡單而實用,似乎完全沒有“裝飾”的意圖,也不準備“讓人印象深刻”。

一張不起眼而雜亂的桌子,擺著兩台電腦顯示器與兩部電話,桌前的塑膠架上擺著一台碎紙機。除此之外,就是幾張照片,包括凱特與英國女王的合影,旁邊還有一張凱特與巴比·查爾頓的合影。雖然都裝在框里,但我有一種感覺,這些照片似乎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掛上墻的,或許嘗試在驕傲與冷漠之間尋求某種折衷。這些最簡單而務實的裝潢,泄漏了凱特的一些個性。

背景

“我對於市場的興趣可以回溯到多年以前,中學經濟學課程安排了一段課外教學。我當時大約16歲。我們參觀倫敦證券交易所:那個時候,倫敦還沒有期貨交易所。市場似乎提供一些看起來很容易賺錢的機會,這引起了我的興趣;事實上,一切都是由此開始的。”

“最初,我並沒有做什麼,但這次參觀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學畢業之后,我到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一年之后,我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工作。於是,我又開始到處尋找機會,當時的機會遠比現在多。1979年,我找到一家股票經紀商,擔任一般的辦事員。這是一份中學畢業生能夠找到的典型工作,公司叫做史密斯兄弟公司,現在並入美林集團。我是相當有沖勁的年輕人,‘我希望調到證券交易所的場內’,‘對不起,我們現在很忙,目前沒有空缺’,‘我真的想到那里,辦事員的工作讓我煩死了,實在不適合我’。這樣經過三個月之后,我在一家股票經紀公司找到工作,這家公司叫做基爾伯·艾略特公司。他們給我一個機會,1980年1月,我成為‘藍扣’,換言之,證券交易所內的經紀助理。我一直從事這項工作,后來成為證交所的經紀人,最后又成為場內交易員。”

“就像大多數人一樣,主要的動機是薪水。我們常常聽說這些人如何成功,怎麼賺錢。聽說股票經紀人的住宅何等豪華,如何從股票交易中賺錢,這是吸引我的動機。不久,當我自己也成為股票交易的經紀人之后,我想這是很好的機會:我隨時查詢價格,撮合客戶的交易,但我想自己找些單子,建立自己的經紀業務(代表客戶進行買賣,賺取傭金),這才能創造收入。我希望掌握自己的命運。我不希望只是幫助別人查詢價格而已。所以,我進入辦公室,開始與客戶討論,希望找一些單子。”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

“如此經過兩年半之后,我聽到有關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的消息。我竭力說服公司的合伙人買進一個席位。不幸的是,他們說:‘那些身穿花花綠綠夾克的人絕對不會成功的,那套玩意兒不可能在倫敦搞得成’。所以,他們顯然不打算討論這個話題。可是,我對這方面的興趣很濃,有一天,看到《金融時報》刊登的一個廣告:‘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希望尋找交易人才’。這聽起來相當有趣。我安排了一些面談。沒有人對於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有經驗,因為它根本還沒有成立。對於期貨交易有經驗的人都是一些商品交易員,例如:可可、糖、咖啡與石油。這些家伙的眼睛都長在頭頂上,股票經紀人對他們而言只不過是小兒科。我勉強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薪水較股票經紀人高出50%。我相當滿意。1982年9月,我進入場內,最初留在糖的交易場所,以便吸收一些經驗,然后成為藍扣。”

“在1982年9月,如果你一天能夠賺進200美元,就是超級巨星,如果你一天賠100美元,相當於大的災難。這就是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剛成立的情況----機構有兩個F,我有一個F(譯按:兩個F是指LIFFE,一個F是指LIFE)。我幫客戶撮合單子,想辦法找生意。不久,交易所又引進短期英鎊契約,這是銀行間市場的三個月期利率契約。這段時期內,我有了一些名氣,主要是從事利率的價差交易,交易內容大體上是同時買進與放空不同月份的契約。我建立起了一些經紀聲譽。從操作的觀點來說,客戶知道他們的撮合價格都不錯。這引起了我的興趣,也引起別人對我的興趣。他們看見我的表現,我也開始取得一些大機構的單子。當然,相對於目前來說,那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經過三個月之后,某家我幫他們撮合交易的公司找上我,邀我入伙,薪水加倍,我答應了。這段期間,除了交易自己與客戶的帳戶之外,我們也開始提供造市的服務。這更提高了我們的聲譽,因為我們就代表市場,我們提供市場流動性,也賺取經紀費用。如果我們的買/賣報價是1~3,別人提供的報價是1~4,我們可能說:‘好吧,我們的賣價降為2,’報價是1~2,這對於雙方都有好處。整個情況發展得不錯,客戶也滿意他們取得的價格。如此經過幾年----不僅幫公司賺了不少經紀傭金,交易帳戶的情況也不錯,我抽了不少紅利----我想如果我真的擅長此道的話,就應該自己來。於是,1985年,我成為獨立的場內交易員。”

“我買不起交易席位,因為這幾年累積的資金並不多。席位的價格是30000英鎊,我手頭上只有25000英鎊,而且我需要這筆資金當作交易資本。可是,我與先前的公司達成一項協議,我根據較低的費率幫他們從事經紀工作,低價換取他們的一個席位。這個安排可以說皆大歡喜:他們可以通過好價錢幫客戶執行交易,也把我當作一項產品,我則同時進行兩方面的工作。”

“1985年,在很自然的情況下,我成立凱特集團,沒有什麼特殊的計划,對於將來也沒有特別打算。現在,我們有100多位交易員,成績相當不錯。每隔一段期間,招募一位交易員,他做得不錯,於是我們又招募一位交易員,他的績效也不錯,如此逐步發展。”

“最初,我從事造市的活動----不斷提供雙向的報價。進行價差交易的時候,你同時買進與放空,想辦法這里賺一點,那里賺一點。假定行情是1~2,我們嘗試提供更好的報價,多賺個500美元或1000美元,通過造市活動協助客戶出場,另外自己也賺一點。如果每筆交易賺500美元,20筆交易就是10000美元。”

“現在的債券價差交易,三個月到期一次的契約,交易可能集中在一個星期之內,其它的時間就必須另外想辦法----這是屬於長期利率的部分。對於短期利率,你可以每天進行價差交易。由於利率很長一段期間沒有大幅走高,價格波動率經常集中在較長期的部分。”

“除了價差交易之外,我們只做部位交易。當我最初從事價差交易的期間,美國利率高達14%,所以行情波動非常劇烈。現在,市場已經不再有這種程度的波動。我想情況可能會改變,若是如此,我會回到短期利率的市場。可是,就目前而言,較長期交易的獲利還是高於損失。”

“在典型的交易日里,造市活動必須提供雙向的報價,不斷買進與賣出,同時也通過造市活動累積部位。我們始終提供人們進場與出場的機會,但實際上也希望建立某種部位。提供市場流動性,我們可以創造獲利。我的獲利當中,大約有50%到60%是來自於‘6買進/8賣出’或‘8買進/9賣出’,這也讓我有機會建立真正想要的部位。另外,如果判斷錯誤,損失也不會太嚴重,因為整個過程中已經累積不錯的利潤。所以,即使看好行情,我也可能站在賣方,但一是長期的布局,一是短期的情況。”

如果一位造市商也希望建立部位,往往相當困難。如果某位造市者希望做多德國長期公債,因為他認為價格將上揚,但只要有人希望買進德國長期公債,他也必須賣出。因為只要有人詢價,造市者就必須提供買進與賣出的雙向報價,而且無法事先知道詢價者究竟想買進還是賣出。詢價者可能不接受某位造市者的報價,另外尋找更好的價格,但只要詢價者決定交易,造市者有義務根據報價進行交易。

你很棒,因為你熱愛交易

你熱愛交易,因為你很棒

不論在普遍的行業還是特定的交易領域內,凱特都展現出成功所需要的特質。投入、毅力與自律精神都屬於第二天性。具備這些特質的必要條件是對於工作的熱愛。對於所作所為,凱特都充滿活力與熱忱。他相信自己可以達成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不具備熱忱。事實上,凱特不認為自己是在“工作”。

凱特的熱忱涉及兩個層面:工作內容與就業形態。很多人不喜歡他們所做的工作,因為他們不是自己當老板,不是勤奮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對於凱特而言,兩者相互配合,但不是因為他很幸運,而是經過審慎安排。喬治·蕭伯納曾經說過:“必須謹慎取得你喜歡取得的,否則將被迫喜歡你所取得的。”克里斯托夫·莫里也有類似的說法:“只有一種成功----按照自己的方法度過人生。”

“現在,我專門從事長期利率的交易,包括:十年期債券、英國公債與德國公債。這是目前最有趣的市場,最可能發生大行情。我到這里不是為了謀取生計,而是為了賺錢,享受工作。”

“那種單獨承受一切的感覺,讓我覺得興奮----你是自己的老板,掌握自己的命運,完全取決於自己。交易實際上很單純,結果不是賺錢,就是不賺錢。我不需依賴別人。當你幫其他人工作時,如果賺錢,別人給你紅利,如果賠錢,你領薪水。自己當老板,我就是績效的衡量標準,我就代表自己的價值,不多也不少。”

“如果我明天想休息打高爾夫球,我就能夠辦到,這就是交易生涯的妙處。而且,沒有人知道明天將發生什麼。其他的人呢?不論專業人士還是一般受薪階級,幾乎每天都是例行公事。每天都處理一些瑣碎雜事,你走進辦公室,愉悅就從視窗離開。”

戴維認為自己與其他交易員都是異類,他們不希望在大樓的第50層工作,幾乎知道退休的時候可以領多少薪水……。

“就像任何專業領域內的名流一樣,律師每年的收入可能是七位數,頂尖交易員的收入也很高。雖然我懷疑律師行業是否像交易一樣有趣。沒錯,其中涉及壓力,但也沒有壓力。壓力是由緊張造成的,緊張消失之后,壓力就不存在。你可以建立龐大的部位而制造壓力,然后你開始擔心香港或東京當天晚上將發生什麼。舉例來說,如果其他交易員持有我目前的部位,他們恐怕徹夜難眠,覺得非常不自在,但我一點問題也沒有。如果一個部位讓我覺得不自在,我就會再三琢磨。如果我覺得很輕松,就不在乎任何可能的發展。我知道自己的想法,至於判斷是否正確,那我就不知道了。惟有時間才能決定。這一切完全都在我能夠處理的範圍內。今天晚上,我準備與一位肉類進口商出去,他不知道我放空英國股價指數而做多英國公債,他也根本不想知道。”

雖然充滿熱忱,但凱特也能夠“切斷”,他認為這種“及時停手”的能力很重要。那些熱愛工作的人經常會過度沉迷,最后耗盡心力。讓自己的心智與身體得到合理的休息,才能避開危險的狀況。可是,必須謹慎,交易員也可能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內容或就業形態,他們可能說服自己暫時停止,但實際上是為了避開自己厭惡的東西。

“每天交易的過程中,一位優秀交易員必須能夠‘及時停手’。如果你勉強留在場內交易,其他的人可能趁虛而入。他們並不是故意如此,純粹是潛意識的行為。由於交易不順利,你自然就認為其他交易員都與你作對。另外,為了讓心智獲得休息,你也需要暫時停止。我想,這樣才能夠成為更好的交易員。即使是貝比·羅斯和狄馬喬也不會永遠只想著棒球和板球。”

充分發揮運氣,掌握獲利機會

頂尖交易員會充分發揮自己的運氣。如果建立一筆理想的交易,他們不會輕易放棄。這可能意味著你在強勁的行情中買進。他們會讓獲利繼續發展,非常自信地加足馬力。

“我記得一個重要的日子,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大崩盤。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早上。我原本打算回家,不想繼續留在那里閑逛。然后,我的一位經紀人犯了錯誤,與清算所之間產生爭執,金額高達78萬美元。就是因為我在那里閑逛,才看到整個過程。現在,10點之前的美妙日子轉變為最倒楣的一天,因為我必須對整個事件負責。所以,‘美妙時光’在幾個小時之后演變為‘老天!不要!’。最后總算擺平了,非常幸運我還能夠在這里說這段故事。這段經驗讓我對於經紀行業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雖然我還是慢慢扳回來,但你應該了解我為什麼對於經紀業務不再熱衷。”

“早上10點之前,我的交易非常順利,每筆交易的發展都剛好正確。在當時的惡劣狀況下,我是少數能夠進場交易的人。這並不是因為我有什麼特殊能耐而預知情況的發展,只是我剛好在這個瘋狂的情況中判斷正確。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1994年,市場出現重大的行情,但當時的市場已經相當成熟,所以我有機會進場建立龐大的倉位,而且順利出場,那幾天的收獲極佳。”

“在這些大行情中,某些交易員的運氣不佳。我想,在某種程度內,問題是‘你必須創造自己的運氣’。如果你在行情的底部附近進場,經常很容易就結束倉位。如果德國公債下跌到47的低點,我在50買進,大多數的人可能在52出場,抱著搶短線的心理。請注意,你能夠在50買進,這完全是運氣。所以,你必須充分揮發自己的運氣,價格可能由50上漲到60或70,最后可能在80出場。這就是所謂的發揮運氣,也是頂尖交易員與一般交易員的差別。如果你很幸運建立一個好部位,就必須讓它充分發揮,搾取可能的每一分錢。當然,你不能坐著等運氣,還必須培養感覺,知道隨后的可能發展”。

“你不會站在一列加足馬力的火車前面。當然,如果一筆交易已經動能不足,擋在它前面倒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它加足馬力前進,你應該跳上去,拱一段順風車。可是,火車不會永遠前進,最后會遇到上坡,速度會慢下來,這個時候必須知道下車的時機,因為當火車翻過山頂,它會以同樣的速度向下沖。這個時候,你必須當個反向思考者(持有的看法與一般大眾相反)。你必須知道什麼時候採取什麼行動。事實上,我不能完全掌握時機,但正確的時候必須多於錯誤。這也正是我能夠活到現在的原因。”

“如果你在10元買進,然后價格上漲到20元,你或許會出場,或許會說:‘這段行情漲得很快,我先賣掉一半,另一半的目標設定在30元’。有時候,你可能說:‘我在20元出場,如果行情漲到30元,讓別人賺’。這一切都完全取決於你的感覺。”

“帽客只看得見蠅頭小利。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是差勁的交易員,這是他們的交易風格。有些人只能夠從這一步看到下一步,有些人能夠從這個水準看到下一個水準。我想,這是一種你擁有或不擁有的能力,完全不能傳授。總之,這種能力存在於你的系統內,或者不存在。”

當凱特持有一筆理想的交易(換言之,在顯著的行情中提供充分的獲利潛能),他不會一次進場或出場。他會根據自己對於進一步獲利潛能的看法,分批處理。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運氣,掌握獲利的機會。

假定某位交易者在15元買進,上檔目標設定在20元,如果隔天價格就飆漲到20元,他可能在20元加碼,目標調整到30元。交易員需要具備速度與彈性,以及果斷力。交易員不能夠因循苟且或頑固倔強。

當然,這意味著凱特在單筆交易中願意投入龐大的交易資本,他不遵守分散投資的原則,也不設定單筆交易的最大資金百分比(通常每筆交易投入的資金不應該超過總資本的5%到10%)。對於凱特來說,交易沒有法則:如果某筆交易正確,那就是正確,頂尖交易員斷然抓住機會。

頂尖交易員的特質

結果

在戴維·凱特的眼里,頂尖交易員的主要特質可以濃縮為兩個字:

“獲利。獲利越大,交易員越優秀,就是這麼簡單。沒有所謂不能賺大錢的偉大交易員。以板球來說,優秀的選手都屬於國際級的選手。縣市的選手可能不錯,但稱不上偉大。偉大的選手必須像貝比·羅斯與狄馬喬,他們才是最頂級的選手。除了獲利程度之外,從其它角度衡量交易層次都沒有意義。獲利才是這場游戲的精髓所在。”

誰能夠賺最多的錢,誰就是贏家。交易手勢再漂亮,夾克顏色再鮮艷,這都沒有意義,惟一的關鍵只有----錢。

“貝比·羅斯是否更擅長於投球?狄馬喬是否更擅長於打擊?許多人擁有不凡的身手,就是不能在重要場合表現。瘋狂的大行情就是重要場合----你的重要場合。這就是你應該有所表現的時候,績效是以賺錢多寡來衡量。市場上有許多偉大的技術分析師,但他們不是偉大的交易員。你告訴他們,這里有機會,立即進場交易,但他們就是辦不到。他們知道應該瞄準哪里,但就是沒有辦法扣動扳機。”

根據凱特的定義,成就與偉大,只能由賺錢多寡來衡量。賺錢畢竟是交易的惟一目的。“很多人把成功定義為判斷行情的準確程度。對我來說,這個定義大有問題,完全忽略獲利的重要性。每100筆交易中,即使正確99次,如果最后的結果仍然發生虧損,這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你不能賺錢,就必須停止交易,擁有再高明的技術分析技巧又如何呢?”

反應靈敏

“反應靈敏代表一切。必須保持彈性,隨時願意翻空做多或翻多做空。反應靈敏,保持彈性,而且能夠堅持正確的決策。如果判斷正確,就必須窮追猛攻。如果在50元買進,一般交易員可能在55元賣出,優秀的交易員願意在60元或70元繼續加碼,數量或許稍少,但他們會充分掌握機會,或許最后在90元賣出。只要搭上順風船,就要扯足順風帆。”

凱特展現的另一項成功特質是沖勁。他強調果斷與明快的重要性。交易員必須果然,反應靈敏,而且還必須保持開放的心胸,隨時願意重新評估倉位。就如同領袖需要勇氣一樣,交易員也需要勇氣持有龐大的倉位。

凱特集團如何挑選交易員

戴維·凱特了解,自律精神與專注投入可以彌補才華不足。

“我們聘用交易員的時候,十分重視自律精神與生理條件。如果交易員非常投入,成功的機會就很大;即使不能成功,他們至少已經盡力了。我們的板球隊不需要那種跚跚來遲、懶得聽教練指導、打球不專心的選手,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能得分。這類選手如果具備才華,更容易產生挫折感。可是,你可能是那種技巧不特別杰出的選手,但總是準時到場,注意教練的指導,全神貫注,知道自己在干什麼。你擊出的球可能都落在30或40碼,那些心不在焉的人,或許可以擊出100多碼,但結果還是抱鴨蛋。我們寧願你穩中求勝。在這種情況下,你的睡眠不會有問題。當然,對於你來說,交易或許不像許多故事所描述的那麼有趣,大家可能認為你很沉悶,那又如何呢?我們對於這些瘋狂分子沒興趣。我們對於這些捉摸不定的沖動選手沒興趣。我們要的是穩健的交易員。”

與生俱來還是后天學習?

凱特認為,頂尖交易員是天生的,很多特質都不能學習。雖說如此,但一般交易員也不是全然沒有指望。他同意經驗可以提昇交易的技巧,投入與熱忱也有很大的助益。即使不具備特殊的才華,我想凱特的意思也不是叫你立即打包,從事別的行業。我相信交易的自律精神是可以培養的。具備自律精神與一套交易法則,就能產生自信,最后必然可以成功。

“我想,天生技巧是一種你具備或不具備的素質。你永遠就是你。我會考慮一些技術性的問題,但不會花太多的時間:我希望知道別人的想法,但接下來就看自己的。我會觀察他們,但不會追隨他們。如果他們的看法符合我的意思,我就接受,否則就不接受。關於經濟狀況的未來演變,我可能會有某些看法,但這些看法十之八、九都不對!我想,頂尖交易員不會在意報紙上的新聞,因為報紙上都刊登昨天的新聞。你在這里,目的就是創造明天的新聞,那為什麼要在意昨天的新聞呢?報紙刊載的消息能夠告訴你什麼別人不知道的東西呢?如果報紙對於交易有任何幫助的話,我建議你看《太陽報》,關鍵是第三頁的封面女郎。另一個祕訣是看看晚上電視劇的內容,如果很精彩,代表明天的行情將上漲。”

“其中也涉及股票走勢。有些人是艾略特波浪專家,有些人相信江恩理論、相對強度或市場輪廓,這似乎取決於當月的流行。可是,每個交易日結束,你就必須面對高點與低點。你必須決定是否讓行情穿越這些價位,究竟應該順著行情還是逆向操作。一切都必須由你決定。面對當時的行情,必須由我擬定正確的決策。你會得到一些直覺。”

凱特告訴我們,他的看法完全來自於觀察,不會被動採納別人的解釋,自行思考行情的隨后發展:這個新高點的買盤是否減弱?是否出現相反的力量?價格波動是否劇烈?多頭是否后勁不足?空頭是否準備反攻?價格走勢可以提供許多資訊:對於消息面的反應、到達的價位、停留的時間……

可是,你怎麼知道何時應該繼續持有獲利部位?你怎麼知道行情何時反轉?你如何判斷進場與出場的時機?如同大多數天才交易員一樣,凱特說他完全靠“感覺”,這種感覺來自於眾多因素的綜合評估。凱特不專注於某特定因素,其中涉及幾個理由。第一,他本身就能夠影響行情,決定是否讓價格突破;換言之,他本身就是市場指標沒有考慮的行情影響因素之一。第二,凱特每天都必須進行大量的交易:所處的環境不允許他坐在電腦前面分析快速變動的行情。另外,沒有人能夠否認一點,行情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技術面與基本面的因素。所以,評估未來價格走勢,首先應該觀察各種影響因素的可能征兆,不應該專注於少數幾種因子。

“市場上有許多優秀的交易員,但你就是你,你沒有辦法真正改變自己。當然,經驗也是不可或缺的東西。你曾經有過某種經驗,如果類似的情況再發生,你可以立即掌握機會。可是,這種類似的情況可能發生在好幾年之后。總之,你必須具備某些先天的能力。有些交易員的表現確實不錯,能夠穩定地賺錢,但他們絕對沒有辦法成為頂尖的玩家,因為他們欠缺必要的能力。每個人都會反應,你如何反應才是關鍵所在。他們沒有勇氣押下全部或大部分的賭注。他們對於蠅頭小利就很滿意了。當然,也有人敢奮力一搏。某些人也有勇氣押下所有的賭注,但他們並不是優秀交易員,結果他們的賭注立即被一掃而光。”

我希望知道凱特交易能力的更深層心理根源:究竟是孩童時期的某些經驗,還是父母的影響?結果相當令人失望,我沒有找到答案。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但這些嘗試顯然沒有成功。對於類似的問題,凱特總是重復相同的回答。他總是盯著你看,含蓄的沉默迫使採訪人改變話題。這或許是因為他的個性使然,不希望讓交易能力藉由某種沒有根據的理想化孩童經驗,套到羅曼蒂克的無聊心理架構內。我採訪戴維·凱特的整個過程可以歸納為性感手槍與耐克廣告詞的結合:不要理會那些狗屎----盡管做!

如何處理失敗,請教贏家

如何處理虧損和失敗,這方面的專家顯然不是人生的輸家,而是人生的贏家。贏家處理失敗的經驗更豐富,因為他們總是能夠站起來,不斷克服失敗。輸家只輸過一次,這也是他們成為輸家的理由----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再站起來。

“我是虧損專家,虧損的次數很少人比得上。對於我來說,賺錢帶來的快樂程度,遠不如虧損所造成的沮喪感受。我自認為應該賺錢,一旦因為缺乏自律精神而發生虧損,你會對自己感到非常生氣。”

身為領導人,凱特展現出成功的自信心。如同愛默生說的:“自我信賴是成功的第一祕訣。”凱特承認,損失讓他氣憤自己,因為他認為應該賺錢。他的成功與他對自己能夠成功的信心之間,可能產生良性的互動吧。

“當然,你一定會發生損失,我知道自己經得起損失,也應該發生損失,但損失的數量才是問題的關鍵。遇到麻煩的時候,如果損失超過合理的程度,這是因為缺乏自律精神,因為你沒有堅持應有的行為,這才是關鍵。許多交易員沒有專注於本身設定的目標,不能夠排除期待、恐懼與貪婪之類的情緒。”

“你完全清楚自己準備承擔的風險程度,如果實際的損失超過你準備接受的程度,這就讓人非常懊惱了。舉例來說,假定我在這筆交易中準備承擔1000英鎊的風險。結果,你損失3000英鎊,那就錯了。我只準備損失1000英鎊,但我失控了,讓情緒取代客觀的判斷,我知道自己產生期盼的心理。這才是我懊惱的原因。我明明知道‘不該這麼做,應該堅持自律精神’。”

所以,對於凱特來說,損失是因為缺乏自律精神,聽任情緒干擾而沒有專注於目標。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驟是承認問題存在。許多非專業交易者拒絕承認問題存在。凱特能夠坦然談論虧損發生的原因,沒有任何托辭與借口,這正是他展現的專業能力。

自我分析與自我對話是凱特用來改正錯誤的技巧之一。

“永遠都有發生松懈的時候,但你必須及時修正。我們經營一所交易員訓練學校,他們到這里接受我們的指導,我們提供建議。可是,我能夠向誰討教呢?我只能夠跟自己對話:‘你究竟在干什麼?回到根本的原則,按部就班慢慢來。’這屬於一場心智戰爭。你只需要說‘去他的’,把虧損置之腦后,開始另一天。就是如此,這是你所必須接受的。可是,你必須確定好日子多於坏日子。我想,如何處理虧損的問題,重要性遠甚於如何處理獲利。獲利會照顧自己。你可以讓獲利永遠累積下去,可是,你不能讓虧損持續累積。你讀過的每本交易手冊上都這麼說。問題是你不能妥善管理虧損,所以你被三振出局。總之一句話,迅速認賠,讓獲利持續發展。我從這句話中受惠良多,也嘗試把這句話灌入我們交易員的腦海中。”

發生虧損的時候,凱特的積極心態讓他能夠把虧損置之腦后。不是自憐地舔著傷口,而是理性地回到交易根本原則。正因為這種交易方法,凱特能夠斷然認賠,敢於讓獲利持續發展,所以他經得起偏低的成功率。

交易計划與風險管理是防範損失的另一些技巧。將龐大的資本投入某個部位,交易員需要勇氣。如果犯錯,必須立即扭轉。如果部位處於獲利狀況下,交易員必須站穩。如何面對持續發展的獲利,困難程度遠超過持續累積的損失部位。當損失持續擴大時,有多少交易員會因此而不知所措----因為恐懼、貪婪、期待與自尊而癱瘓?當獲利持續發展時,又有多少交易員會揀起銀牌,轉頭就跑?自信與勇氣來自於交易策略的自律精神,例如:預先設定的停損。

“我們嘗試灌輸交易員一種有用的心態。設定交易的目標,盤算你每天或每個月準備承受的最大損失:面對損失,必須果斷處理,絕對不可以抱著期待的心理。很多人把差勁的一天演變為災難的一天,完全因為缺乏自律精神。很多人因此被三振出局。如果遇到差勁的一天,就接受現實,但我明天還會再回來。如果你具備自律精神,就經得起許多差勁的日子。不要告訴自己每天準備賺多少。如果今天賺了500英鎊或1000英鎊,不要說夠了,我要回家了。如果當天的交易順利,就應該把獲利擴大為2000英鎊或4000英鎊,堅持在場內。必須把豐碩的一天演變為最棒的一天。”

虧損部位可能大逆轉

一個虧損部位可能因為行情波動而逆轉為獲利部位。應該如何處理這種可能性?

“沒錯,可能。這取決於你介入多深。舉例來說,假定我在10元買進50口契約,必須考慮一個問題:如果明天價格下跌到5元,我是否仍然願意做多?完全取決於個別情況。是否向下攤平?你或許比較希望針對獲利部位加碼,在12元的價位加碼。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惟一的法則就是沒有絕對的法則。完全取決於靈敏反應與彈性。”

凱特不受迅速認賠法則的拘束,因為他了解這個法則涵蓋在一個更高法則之下:如果你判斷錯誤,才應該立即出場。雖然虧損通常都代表判斷錯誤,但未必始終如此。你對於最終價格走勢的判斷可能正確,只是需要較長的醞釀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出現不利的價格走勢,或許應該在更低的價格繼續買進。重點是你必須知道其中的差異:只是暫時的不利走勢而最后必定回昇,或者價格下跌代表你的判斷錯誤。對於凱特而言,答案來自於他對於行情未來發展的直覺。

可是,凱特所謂的“感覺”,實際上是一套交易系統:系統中的直覺成分高於機械部分。重點是:你必須擁有一套自己覺得自在的系統,而且必須具備執行這套系統的自律精神。沒有任何一套系統是絕對正確的系統。

學習如何處理獲利

這可能是不太尋常的議題,因為我們都認為自己知道如何處理獲利,但凱特非常明白地指出----如何處理獲利的重要性更甚於如何處理虧損。在交易過程中,很多人都把資金流入視為薪水,幾乎代表他們應該得到的東西。

“你必須把獲利當做虧損的準備金,這是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態度。很多人,當他們賺錢的時候,開著跑車兜風:

‘看看我,車子價值45000英鎊,房子價值20萬英鎊。’

‘貸款呢?’

‘18萬英鎊。’

‘可是,你到底想說什麼?’

‘我很會賺錢。’

‘萬一發生虧損呢?車子與房子不是都飛了嗎?’

這就是很多人的問題,賺錢的時候,他們很棒。(喔,順便補充一點,稅捐處也要分一杯羹。)可是,他們從來不會未雨綢繆。他們認為明年賺的錢可以支付貸款,但明年可能沒有收入。我始終保持一種心態:沒錯,錢是在那里,但只要我還留在這里,這些錢就不是我的。我只是暫時幫市場保管這筆錢而已。”

“一般來說,我認為應該保留相當程度的流動資金。當然,資金沒有必要存入交易帳戶,但你必須隨時能夠運用這些資金。很多人有錢就花,一旦交易不順利的時候,問題就來了。”

關於獲利,凱特還是沿用一個法則:獲利會自行照顧自己;獲利不同於現金。很多人經常搞不清楚,認為他們有權利繼續取得獲利。教訓:花錢必須謹慎。市場是一位嫉妒而善變的潑婦----當她放款的時候,隨時可能要你清償,而且利息很高。

交易戰術

·交易不是做苦工。你必須樂在其中。如果辦不到這點,找出其中的理由。

·記住“暫時停頓”,重新充電。

·如果建立一筆理想的交易,必須確認這點,扯足順風帆,盡可能搾取獲利。

·評估進一步獲利的機率,分批進場與出場,這是保障既有獲利而持續追求獲利的好方法。

·必須保持“由多翻空”或“由空翻多”的彈性。

·自律精神與專注投入,可以彌補先天的才華不足。

·觀察行情,培養后續發展的“感覺”。對照過去發生的一切,累積經驗。

·信賴自己成功的能力。

·面對虧損部位,堅持自律精神。

·預先規划損失的最大程度。

·相對於獲利,損失需要更多的照顧。

·把損失置之腦后,繼續前進。專注於未來而不是過去。

·留意獲利能力的變化

菲爾·弗林

第六章  菲爾·弗林

“我或許見過客戶犯下的每種可能錯誤;什麼因素讓他們虧損,什麼因素讓他們成功。”

討論主題

·擬定交易計划

·報復性交易

·保持彈性的交易心態

·風險管理

菲爾·弗林是阿拉隆交易公司的副總裁。他“交易任何會動的東西”。自從1979年以來,他就一直留在交易領域內,有一段其間曾經處理林德--沃爾多克的頂級客戶。關於如何提昇交易技巧的問題,我認為菲爾應該非常適合提供這方面的評論,我的判斷沒錯。

阿拉隆屬於家族企業,由格林伯格三兄弟負責經營:史蒂芬、邁克爾與卡里。他們的父親是傳奇人物喬·格林伯格,我也曾經採訪他,內容準備刊載於本書的續集中。引用該公司小冊子的一段文字:“格林伯格的目標是讓阿拉隆交易公司成為期貨與選擇權領域內的最佳綜合經紀商,提供全套的服務。”

我在阿拉隆的辦公室里訪問菲爾。他們的辦公室位於相當安靜的地段,走路就可以到達芝加哥市中心與主要交易所。我預期辦公室里應該很安靜,人手不多。事實上,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場所,大家看起來都很忙,電話聲響個不停。墻上掛著一些圖表、走勢圖表資料資料。留在那里的幾小時中,我感覺這家小公司具備其它大型交易或經紀機構欠缺的東西:員工與客戶之間的電話交談,透露出一股融洽的氣氛。工作充滿趣味。

不佳的計划產生悲慘的績效

立即改善交易績效的最簡單方法就是:交易計划。討論交易計划應有的內容之前,首先讓我提出相關的效益。如同菲爾·弗林解釋的,沒有計划是一種普遍而根本的錯誤。

“大多數交易生手都閱讀報紙。我經常聽客戶說:‘黃金不可能再跌了,報紙上說金價已經處於三年的低價區’。他們認為交易很容易賺錢。可是,看看現在的黃金價格(進行這段採訪時,黃金創三年新低價)。所以,他們根本沒有交易計划,只是閱讀報紙而產生一種模糊的感覺,然后打算做這個或那個。他們認為:‘黃豆很不錯,因為《華爾街日報》如此報導,我想買一點黃豆’。我盡可能協助他們擬定計划:‘我們不要只買進黃豆,讓我們從理性的角度看看’。”

請注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充分的交易計划絕對不是偶然事件。當虧損發生的時候,缺乏計划可以提供無數的替罪羔羊。如果沒有計划,你可以把失敗歸咎於任何原因。交易之所以發生虧損,完全是因為狗的緣故----即使你沒有養狗。沒有計划,就不需承擔責任,你沒有必要對自己交代。這在心理層次上可能有不錯的效果,但財務層次上可能很糟。

計划的效益

如同人生一樣,交易的憂慮基本上來自於未來的不確定性。由於不知道將來的發展,所以我們感到憂慮。每個人都期望確定性。計划雖然不能預測未來,但可以預先擬定各種可能情況的對策。這也是計划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你不能控制未來的事件,但可以預先擬定對策。你可以控制你惟一能夠控制的東西----你自己。

因此,計划可以剔除許多不確定成份,而這些不確定成份也正是憂慮、混淆、忿怒與挫折發生的原因。一套理想的計划應該釋放心理壓力,沒有必要過度執著於不確定性。結果,交易變得更自然,讓你覺得放松,甚至可以享受交易。

從策略角度觀察,理想的計划也可以提昇交易績效。它可以協助你辨識機會,防止你追逐行情。它告訴你何時應該出場,不會緊抱著沉船的桅柱。你可以取得某種控制力量,不再隨波逐流。一套計划可以協助你抗拒舒適的誘惑,因為交易過程中感覺最舒適的行為,往往也是錯誤的行為。不妨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次讓虧損持續累積而讓獲利迅速了結,只因為這是感覺最舒適的行為。最后,當你習慣按照計划行事之后,這將成為你的第二天性。所以,計划也是一種手段,一種交易規範,讓你能夠改善交易行為,防止你被瘋狂的情緒吞噬。

菲爾·弗林強調交易計划的重要性。他的看法全然不同於那些迷途的交易員。他處於控制地位,不覺得憂慮,不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例如恐懼。

“如果你摸不著頭腦地進行交易,結果也會讓你摸不著頭腦。所以,有一些計划總勝過全然沒有計划。你必須抱持正確的心態:不管輸贏,這都是一筆好交易,因為我即使被停損出場,即使我的判斷錯誤,這仍然是一筆好交易。你永遠不會從事差勁的交易。惟有當你不遵循交易規範而讓自己陷入麻煩中,這才是差勁的交易。”

“不管行情上漲或下跌,我都根據趨勢線判斷風險/報酬關係。所以,我在趨勢線附近買進,即使價格穿越趨勢線而把我停損出場,接著又突破回昇,我也毫不考慮再度進場。我嘗試從長期的角度思考。績效不會發生在一、兩天之內。即使可能在低點被停損出場,你也不必害怕。如果真是低點,你還有很多機會再度進場。如果你從較長期的角度考慮,那就簡單多了。”

理想計划的成分

一套理想的計划至少需要具備兩個素質。它必須清晰顯示進場與出場的時機。至於進場/出場訊號是根據基本分析、技術分析還是其它指標,則屬於個人偏好的問題。“清晰”是關鍵所在。如果訊號不夠清晰,會變得模棱兩可,失掉訊號的意義。

其次,交易計划必須經過測試,顯示它具備穩定的獲利能力。交易計划還必須考慮風險與資金管理,相關內容將在本書的其它部分討論。如同菲爾·弗林解釋的,理想的交易計划不見得很復雜、深奧。

“我偏好順勢操作,這意味著你必須能夠判斷趨勢。最簡單的方法是尋找長期趨勢線,然后在趨勢線附近買進。可是,如果價格貫穿趨勢線,你也必須能夠賣出或放空。所以,如果我考慮交易計划的進場點,我會判斷趨勢線,在趨勢線附近尋找買進機會。如果價格穿越趨勢線,我就出場或反轉部位。”

“關於預測,我根據市場過去的表現,採用簡單的衡量方法。如果我持有多口契約的部位,一旦價格触及衡量中的價位,我就結束部分的契約,調整剩余部位的停損點。目前的黃豆市場就是典型的例子。漲勢相當凌厲;可是,雖然行情一片看好,價格繼續走高的可能性還是相當有限。”

“當然,行情波動有時候相當劇烈,可能產生反復的訊號。這個時候,你必須觀察整體的基本面。嘗試觀察當時市場情況,評估行情隨后的可能發展。這一切都很簡單而根本,但也可以讓一般交易者從中學習,提供技術策略設計上的基礎。”

按照計划行事

你必定聽過一個陳腔濫調:頂尖交易員必須具備自律精神。按照擬定的計划行事,這就屬於自律精神。換言之,按照計划中的進場訊號進場,按照計划中的出場訊號出場。在兩個訊號之間,只是觀察而不採取行動。

“頂尖交易員必須具備自律精神,按照計划進行交易。對於我個人而言,自律精神就是讓交易計划的機械部分更濃一些。如此可以減輕壓力。我的判斷是否正確,完全由市場告訴我。如果能夠剔除情緒的成分,交易會變得簡單的多。‘這是我的部位,這是目前的價格,這是目標價位,這是停損價位’。”

如同弗林解釋的,達成交易所需要的自律精神,方法之一是剔除情緒的成分。記錄書面的交易計划,不要零零散散地擺在腦海里。如此可以讓計划更清晰,讓你更容易採取必要的行動。畢竟來說,自律就是在我們不想做的時候去做應該做的事。

成功的陷阱:玩弄它!

一旦找到有效的計划,就不要干擾它。交易成功很容易引發貪婪與傲慢----災難發生之前必然出現的兩種情緒。對於某些交易者,他們玩弄計划的動機來自於更深層的心理緣由。潛意識上,這些交易者對於成功感到內疚:“這麼多錢,這麼容易。”交易者與市場經常找到迂回的方法(例如:改變致勝的交易計划),把賞金物歸原主。務必留意潛意識中“賺錢太容易”的念頭。

如同弗林解釋的,某些交易者因為自大的心理而改變成功的計划。

“一旦找到成功的方法之后,某些交易者就嘗試改變最初讓他們成功的方法,這可能是最大的問題之一。我認識一位交易員,他是當日沖銷的帽客。他最初採用50點的停損,接著是100點,然后是200點。我不斷告訴他:‘就任何五天的交易來說,只要設定適當的停損,你都可以賺大錢’。他完全不能控制風險,盤旋在腦海里的只有‘我必須正確,我必須正確’。”

“最初的些許成功,可能成為交易者的最大障礙。這可能是災難的根源。他們迷失在自己的成功中,自認為不需要任何規範。他們覺得太偉大而不能繼續採用原來的成功方法。我認為他們在玩弄市場,直到一棒子打下來為止。”

“我認為這都是夜郎自大的心理在作祟。在交易領域里,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克服自我。些許的成功就讓你認為:‘我已經完全掌握其中的奧祕’。於是,你認為:‘我被停損三次,完全是因為停損設得太緊:從現在開始,我要採用更寬的停損或完全不需停損’。最初,他們像容易受驚的小兔子一樣,如履薄冰地進行交易,這讓他們成功;然后,他們再也不害怕了。”

“如何控制自己的成功,這是最大的難題之一。我們在運動領域里看到無數的案例。人們會改變自己的個性。”

弗林對我們提出一個重要的警告:身為交易者,你必須了解成功的力量會讓你墮落,把你塑造為輸家。對於那些從市場竊取成功的人,“虧損之母”會無情地追逐你。成功的代價是永遠的戒心!

如果你賺了一點錢,然后產生變更計划的欲望,就必須小心了。

“如果目前的交易計划相當不錯,對於任何的變更,你最好都必須謹慎思考,再三盤算。我想,多納入一些機械成分,或許是避免這種情況的最佳辦法。如果你打算變更一套有效的方法,最好弄清楚這並不是因為自大的緣故。務必確定這是為了改善交易系統,不是為了承擔更大的風險。進行任何改變之前,擬定書面的規划,如此才有機會回頭採用最初的計划。從事任何變更之前,必須經過測試。如果你對自己說,‘我準備改變交易系統’,立即停止交易,實際進行交易之前,必須經過滿意的測試。”

惟有當你發現交易系統確實產生問題,才可以考慮解決的辦法。

尋找解決辦法

“如果你發現系統中總是發生相同的問題,這可是大大的發現。你可以針對問題擬定改善的辦法。有一位客戶曾經對我說:‘我不再採用停損了,因為每當我買進,總是被停損出場’。‘如果真是如此,’我說,‘讓我們把買單設定在停損的位置’。甚至這類的些微改變都可以調整你的交易心理,讓你得到一些額外的經驗。所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結果你不再追價。”

解決交易的問題就如同解決其它問題一樣。往后退一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

·列舉問題的細節。

·盡可能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的症結所在。

·考慮可能的解決辦法。

·評估每種解決辦法對於問題的影響,考慮某種辦法如何能夠解決問題。

“最好的辦法就是拋棄過去的立場,一切重新來過。我盡可能把每一天視為嶄新的一天。盡可能不要太極端,盡量保持平衡。運動領域里有很多類似的比喻:‘一天一天來,一分一分咬’----老實說,這是成功的重要關鍵,但很難辦到。分析自己的錯誤原因:‘就是因為如此,我應該這麼做。’即使你昨天什麼也不是,但明天可能成為英雄。盡量保持平衡。”

運用意志力量

解決任何的交易問題,完全取決於你的意志力。必須具備解決問題的決心,你才能撬開心靈最深層的土牢,取得珍貴的答案。你必須相信自己能夠找到答案,相信自己的能力,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坐下來解決問題之前,就必須有成功的決心。告訴自己,在這幾個鐘頭或幾天,就能夠解決問題。然后,放輕松,你知道工作即將完成。

如同弗林強調的,意志是交易者擁有的利器。

“以高爾夫球來說,某天你揮出80碼,隔天你揮出120碼。其中是否涉及意志力量?你一天一天來,保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不要太過於自信。每天清晨,我告訴自己:‘今天將是美好的一天。’鼓舞自己的士氣。總之,正面的心態。你必須具備這種心態,但你還是必須小心,必須有計划,如果事情的發展不順利,務必保持正面的心態。”

交易的報復心理

希望對市場進行報復,這是最常見的錯誤心理之一。

“最常見的另一種錯誤是‘報復性的交易’。他們覺得忿怒,不斷加碼。這是客戶最難克服的一種問題。當交易發生虧損的時候,他們打算向市場討回公道。”

“你進場放空,然后在當天的最高價被停損出場。你的判斷沒錯,當天的高價只是突兀走勢。現在,市場跌了200點;於是,你火冒三丈。你告訴自己:‘如果停損調高一檔,如果沒有設定停損……’因此,你產生一種心理:‘我要告訴市場下一個頭部在哪里。我要放空,我要把錢討回來’。所以,你進場放空,部位規模擴大一倍。結果,你當然又被停損出場。人性就是如此,沒有人喜歡賠錢。”

“你可以勸服自己,一天之內只在某個市場進行一筆交易。這是另一種自律精神,不可基於報復心理進行交易。建立一筆交易,然后走開。我知道某個交易者就是這麼做的。完成分析之后,他遞單進場,然后回家,隔天從報紙上查閱結果。所以,當天交易結束之前,他不知道自己的輸贏。當然,這只代表一種解決辦法。所以,暫時離開市場,你也可以是成功的交易者。”

因此,如果你坐在報價熒幕前面會覺得手痒難耐,那就不要整天坐在熒幕前面。菲爾·弗林建議的“關掉”處方很有效。很多交易者認為他們必須整天坐在報價熒幕前面,否則就稱不上真正的玩家。對於專業外匯交易員來說,情況或許是如此,但我們一般人沒有必要。如果你發現自己的交易問題而解決的辦法是離開報價熒幕,那就這麼做吧。這不會損及你的交易地位。再怎麼說,富有的老王總勝過貧窮的交易者。

彈性的心態就是獲利的心態

某些交易者一旦面臨損失,就會不知所措,期待情況會自動改善,頑固地忽略出場訊號。身為交易者,如果忽略市場告訴你的資訊,你的世界將變成黑色,財務狀況變成紅色。頑固----不論源自於期待還是恐懼----結果都是虧損。不理會資訊而按兵不動,這可能是面對虧損的最容易處理方法。心理學稱這種現象為“否認”,交易市場則稱它為“自殺”。當然,你高興怎麼期待就可以怎麼期待,但期待本身絕對不能感動市場,虧損的部位也不會自動好轉。信仰可以移山填海,但期待不能移動行情。你的意志可以控制你,但不能控制市場。

“當你建立一個部位,自然會產生特定的心理:舉例來說,如果你買進黃金而金價開始下跌,你會想:‘我不認為金價太高’。這是一種‘合理價格’的邏輯謬誤。我猜,這種心理的自我成分超過一切。最困難的事情可能是停損出場,反轉部位。”

“你說:‘嘿!金價已經夠低了,看看這條趨勢線,看看這些基本面,南非的金礦不斷關閉,這里發生戰爭,我一定要做多黃金’。可以,當市場不同意你的基本面分析時,你說:‘雖然價格跌破趨勢線,我還是認為金價絕對會上漲。我不準備改變方向,我打算忘掉趨勢線’。結果,你的部位通常都會發展為很大、很大的虧損。”

“當你建立一個自認為必然正確的部位,然后全然不理會市場告訴你的一切,堅持做多。對於這類的交易者,最糟的結果可能是部位真的最后反敗為勝,因為他往后一定會被狠狠打一巴掌。”

你必須了解這種陷阱。不要迷戀某種看法。永遠保持錯誤的可能性。如果發現自己經常有認賠的問題,那麼只要開倉建立部位,就存著一種心態,“除非證明為正確,否則可能錯誤”,而不是“除非證明為錯誤,否則可能正確”。換言之,除非證明無辜,否則視為有罪。你是追逐財富的戰士,不需對任何部位保持忠誠。

風險管理

界定潛在風險

雖然這是交易計划的最基本要素,但很少人界定部位的潛在風險。反之,他們把注意力完全擺在獲利潛能上面。某位著名的紐約客曾經說:“留意潛在風險,獲利潛能會照顧自己”。當這位紐約客破產之后,他才了解這句話的真正意義。菲爾·弗林太熟悉這種心態了。

“交易新手的最大問題之一,是他們不能預先界定風險。他們不知道在哪里承認自己的錯誤,結果他們持有部位的時間經常超過自己想要的程度。當他們買進某種東西,對於行情的上檔目標多少有點譜,但對於下檔的風險完全沒概念。進場之前,就必須先打點你的停損與獲利了結價位。”

精明的風險管理意味著避免過度交易

“另外,某些交易者經常過度運用交易資本。如果帳戶中有5000美元,他們就買進5口豬腩期貨。只因為帳戶內有足夠的保證金,他們就認為應該充分運用。”

“你必須問:‘我希望分批建立部位,還是更積極一點而直接建立部位’。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成功。我見過某些交易者分批向下建立部位,就風險控制而言,這也相當成功。我想,成功沒有任何單純的公式,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偏好與風格。如果你準備盡快大撈一筆,或許希望充分運用資本,不斷利用獲利加碼。當然,這種做法也有缺點,你可能發生嚴重的損失,很快就被三振出局。就資金應該承擔的風險/獲利潛能來說,你永遠都可以設定百分率的限制。你可以告訴自己:‘我只願意從帳戶凈值中支付10%的保證金’。”

“原則上來說,如果你準備保守一點的話,保證金的信用額度最好不要超過帳戶凈值的20%,甚至10%。這才能夠讓你安然度過一些不順利的時期。”

弗林認為,帳戶中有足夠的資金,並不代表你應該全部動用。預留一些快取的余地,防範情況不順利而遭遇連續損失。重點是:留在局內。

處理虧損的致勝心態

如同本書中接受採訪的許多交易員一樣,菲爾·弗林面對損失而展現的態度,在非專業交易員中非常罕見。由於心態上的差異,他對於認賠從來不覺得困擾,這也正是成功交易員必須具備的條件。

“這屬於交易計划的一部分。如果我想要成功,就必須學習在小額虧損的情況下出場,因為持續接受大額的損失,我不可能留在局內。告訴自己:‘這筆交易進行得不錯,我只損失2500美元’。若是如此,你就掌握控制權。”

“有一位交易員曾經說過:‘學習喜愛小額損失’。如果你能夠喜愛小額損失,距離巨額獲利就不遠了。保持小額的損失,如果你能夠學習喜愛小額損失,就能夠說:‘雖然發生損失,但這筆交易還是很棒,因為損失不大,而且我完全按照計划進行交易’。有時候,最棒的交易不是把錢放到錢包里,而是在正確的時機結束部位。”

面對損失的部位,提醒自己幾件事:

·虧損是很自然的現象----為了獲得成功,虧損必然發生。完美無缺不在這場游戲的範圍內。

·為了避免重大的損失,最好現在接受損失。獲利不僅來自於你賺多少錢,還來自於你少賠多少錢。很少人了解這點,或經常忘掉。

·如果你遵從系統的指示,就是具備自律精神的交易者,將來可以得到數千倍的回報。

·獲勝的關鍵在於你的方法而不是輸贏。如果你能夠及時認賠,代表你的方法正確。

請相信我:根據系統,及時認賠,這就是成功的征兆。

沒有不能錯失的機會

本書整體的訪談內容中,凸顯三個相互關聯的事實:

1.不同於外行人的一般看法,你沒有必要承擔巨額的風險,就能賺取巨額的獲利。

2.市場上存在低風險的交易機會,但你需要耐心等待。只因某輛公共汽車最早進站,就不分青紅皂白跳上去,如此絕對不會讓你更早到達目的地:事實上,結果剛好相反。

3.沒有所謂不可錯失的機會,因為市場上永遠都有許多機會。

“我所經曆的一些最棒交易,經常屬於低風險的交易。如果一個星期或整天的交易都不順利,你就很難保持耐心。我是說,耐心等待正確的進場時機。市場經常提供一些風險極低的機會,只要你耐心等待,這些機會就會出現。”

“你很難保持耐心,因為你希望每天都賺錢,希望每天都進場。你擔心趕不上公共汽車。身為交易員,我不斷提醒自己,永遠有下一班車。如果你錯失這班車,只要耐心等候,還有下一班車。如果你不認為班車還會進站,那就大錯特錯了。”

菲爾·弗林認為,耐心是風險管理的根本要素。沒有耐心,你就很可能抓到一些不當的機會,提高部位承擔的風險。缺乏耐心源自於恐懼或貪婪。如果你正在尋找進場機會,你害怕錯失機會。只要專注於自己的系統,等待系統的訊號,耐心就不成問題。如果你相信自己的系統,只接受它幫你挑選的交易,就不需擔心錯失機會。

“錯失機會的恐懼讓你認為:‘黃豆價格將繼續走高,我必須買進,因為週末已經到了,而且下雨的可能性不大,那我就會再度錯過機會。’由於擔心錯失行情,於是你支付較高的價格。行情不斷走高,你又不斷告訴自己:‘我應該買進’。然后,看著價格上漲,你開始又氣又急。結果,你追價買進。這都是因為害怕與忿怒。”

錯失機會的恐懼,不只發生在進場的時候,也發生在你準備出場的過程中。當你打算結束一個部位,你害怕太早出場。這是一種‘我原本可以賺得更多’的症候。由於你忙著回顧自己錯失的機會,結果沒有發現前面的大坑。

“除了學習喜愛小額損失之外,你也必須學習喜愛自己錯失的獲利,雖然這些獲利原本可以更多一些。我想,避免患得患失的心理作祟,分批了結是最簡單的辦法。如果你持有10口契約,目前已經到達目標價位,可以先結束一半的部位,然后調緊其余部位的停損點,保障既有的獲利。所以,讓剩余一半的獲利持續發展。可是,還是必須設定某種目標價位。”

按照弗林的建議,如果你實在擔心原本可以賺得更多,那就分批了結。

交易戰術

·擬定交易計划,如此才能保持冷靜,充滿自信,掌握自己。

·交易計划必須清晰告訴你,何時進場和出場,何時不採取行動。

·如果交易計划確實有效,就不要隨意更改。

·如果交易計划運作得不理想,辨識其中的問題所在,一一解決。

·務必留意報復性的交易。

·避免執著於某種觀點或某個部位。

·風險管理:界定潛在風險。

·風險管理:帳戶中保留一些快取資金,預防連續的不順利交易。

·不按照系統的指示進行交易,這是你惟一可能錯失的機會。

·耐心等待低風險/高報酬的交易機會。

·由於今天追逐行情,結果明天沒有資金可供交易。這是你惟一可能錯失的機會。

 

馬丁·伯頓

第七章  馬丁·伯頓

“交易中的每種發展,都必須接受測試。”

討論主題

·個性協調的交易

·適合個性的交易

·交易計划的步驟

·避免“追逐行情”

·適當看待虧損

·自信與交易勇氣

一輛車駛入加油站。一位蓄著長發,穿著寒傖的年輕人走過來,車主請他把油箱加滿。這位年輕人立即說出精確的加油費用。車主覺得他的算術反應很快,於是給他提供了一個工作機會。這發生在26年以前。這位車主是倫敦某主要證券經紀商的資深合伙人,加油站的年輕人就是馬丁·伯頓。

目前,馬丁·伯頓是蒙略門特衍生性交易公司的總經理,公司成立於1991年。21歲時,他成為倫敦證交所的會員;22歲,他成立蒙略門特衍生性交易公司之前,曾經加入康蒂·納特·韋斯特證券公司,協助建立該公司的衍生性產品部門,然后前往花旗銀行,擔任了四年總經理,負責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所有股票與衍生性交易。

蒙略門特公司的業務包括:造市活動、專業交易、衍生性產品經紀、資金管理、技術分析與計量研究。馬丁·伯頓本人從事期貨、選擇權與現貨市場的交易。雖然他們的交易盤房規模不如大型銀行,但市場影響力很大。當他離開盤房跟我見面的時候,我首先注意到他手中的大雪茄,其次是襯衫上手工縫制的名字縮寫。

“在26年的交易生涯里,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在進行一場90分鐘的足球賽。我的長期績效相當成功。過去幾年,我剛好參與一個小型交易基金的操作,每年的獲利都超過50%。對於我來說,如果某一年不賺錢,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否發生嚴重的虧損呢?我從來沒有發生嚴重的損失。就整年度而言,我從來沒有損失的記錄。這是一種自我控制的本能。當然,這也會局限獲利能力。可是,這是我自己的信念,按照自己的風格進行交易。”

內在協調才能創造優秀交易員

為了獲得成功,交易員不僅必須正確地處理市場,還必須正確地處理自己。交易員對於自己的態度,可能從兩個不同的渠道影響操作績效: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得到的資訊,他們如何反應該項資訊。我們可以確定一點,感覺憂慮、分心或忿怒,這類的情緒狀態絕對無助於操作績效。了解技術指標或最近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報告,這都很重要,但邁向交易成功的道路,起點在更前面----起始於自我分析。

“我從總體的層面向下觀察市場,我也從總體的層面向下觀察自己,這一切起始於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我立即產生一種感受,我必須對自己感覺很棒。我必須讓自己處於一種協調的生理/心理韻律中。早上的感覺會影響我的穿著,影響我一整天的計划。這一切將設定我整天的心智狀態。”

“如果你處在最佳狀態下,你的表現也將是如此。你必須確定自己處在最佳狀態,因為這讓你有更大的機會掌握優勢。可是,也正因為如此,你不能對自己說謊。不能只因為你想交易,就假裝自己的感覺很好。”

馬丁·伯頓必須確定自己的心智處於協調狀態,這是進場交易的先決條件。所以,除了市場策略之外,他還採用心智管理策略。這類的技巧可以提高專注能力,使得行情判斷更清晰。維持內在的協調,讓你不容易分心,不會基於錯誤的理由擬定市場決定。

“我不會讓自己掛念任何東西。維持理想的關係很重要。如果生活中的其它部分造成不協調,你的交易就不會理想。如果你覺得不自在,生活中發生某種問題,這就不是進行交易的最佳狀態。你不能允許任何可能造成的干擾因素存在,因為它一定會造成干擾,我保證它一定會在你最不希望被干擾的時候造成干擾。你經營生活的方式也就是你從事交易的方式。”

如果交易員了解自己,就比較容易理解他們為什麼會產生某種特定的行為,例如:為什麼在存疑狀況下遞單。當交易員覺得沮喪或不快樂的時候,經常有提早結束獲利部位的沖動。他們希望從市場中取得一些報償,彌補生活中的其它不快感受,於是他們實現帳面獲利。自我分析可以讓這類交易者了解,他們提早結束獲利部位只是為了讓自己覺得好過一點。通過自我分析,可以了解一些與交易不相關的不當行為,以及潛意識中的真正動機。

同樣地,如果不遵循交易計划,計划就沒有任何意義。請注意,你的感覺將影響交易決策是否來自於交易計划與客觀評估的資訊,還是來自於你扯進交易之中的日常生活情緒包袱。

“因此,如果你準備與市場作戰,必須確定你的心理/生理狀態沒有任何弱點。你甚至應該問自己:‘我為什麼有這種感覺?我為什麼感覺很棒?’我會質疑自己的感覺是否真實,是否自己騙自己?我是否處於正常狀態?可是,這一切都只代表我已經準備妥當而可以下注,並不代表我會下注。”

“然后,你從總體角度觀察市場。這一切都是你是否下注的背景資訊。惟有經過前述的程序而覺得非常自在的時候,才應該在個別股票押下個體的賭注。”

所以,惟有經過周全的自我分析,馬丁·伯頓才決定是否進行交易。

不進行交易可能是最成功的策略

“如果我發現交易之外的某些事情造成干擾,就非常不可能押下賭注。我會繼續工作,但不會進場交易。如果你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能取得優勢。同樣地,你也必須具備耐心。我具備非凡的不交易耐心。為了保持市場的感覺,小量交易沒什麼問題。事實上,我不認為這是交易,只是為了與市場溝通。可是,如果交易涉及真正的大錢,就必須確定自己處於正常狀態。”

“你沒有必要每天交易,甚至沒有必要每個星期交易。如果讀者自認為是交易員,而且對於自己有信心,那就不需要每天交易。你就是你認為的自己,但顯然必須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是真的。我不認為你身為交易員就需要每天交易。你不能欺騙自己。如果你下注,賭注必須很小。你必須不斷自省,真正下注的時候,務必確定自己處於健全狀態。”

最初,我覺得非常驚訝,馬丁·伯頓之類的成功交易員,竟然建議交易員不需要經常交易。可是,經過仔細的體會,他的說法顯然有道理,這也是為什麼他是受訪者而我是採訪者的道理。

正因為你覺得“不對勁”的時候不該交易,所以你必須通過某些方法來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最容易對於交易產生不利影響的感覺,通常來自於個人沒有解決的沖突。這些情緒沖突可能來自於同事之間的爭執或工作壓力,使得你在最應該專心的交易過程中造成干擾。惟有你才知道這些沖突的原因與解決的辦法。你必須有強烈的意圖解決這些沖突,因為你的交易優勢依賴這些。另外,如同馬丁·伯頓說的,你沒有必要交易,你可以等到沖突解決而覺得自在的時候。

可是,請記住,“你必須有積極的心態,而且必須謙卑”。你也必須對自己的盈虧負責。如果你嘗試塑造積極的心態,或嘗試學習積極的心態(我見過管理顧問做過這類的多次嘗試),這都沒有用。積極的心態或許可以被塑造出來,但你沒有辦法因此而認賠,因為這種心態沒有根深蒂固。我認識一位受過完整訓練的高級經理人,但他是“被塑造”出來的。企業管理或許可以容下這類的人,但交易市場很快就把他淘汰出去。

“交易市場沒有可供躲藏之處。你必須面對自己。這里沒有辦法假裝,你必須赤裸裸地站在自己面前。你不能欺騙自己。如果你相信的東西是被教導的,交易市場會讓你懷疑這一切;反之,如果你原本就相信,那就沒有懷疑的問題,因為這畢竟是你所相信的。”

按照個性進行交易

非採用一套不適合自己個性的交易系統,最后都難免與系統或自己造成沖突。缺乏一套適當的系統,只不過是浪費自己的精力與帳戶中的鈔票。就如同採用別人的裝備打足球,或穿著別人的盔甲上戰場。即使這套裝備屬於喬·蒙塔納,盔甲屬於凱撒大帝,你的表現也不會類似他們。

“關鍵是按照自己的個性進行交易。你的個性可能有瑕疵,就如同我的個性也有瑕疵一樣。我的問題是有時候太沖,反應太快。可是,如果我是約翰·麥肯羅,嘗試模仿楊·柏格就完全沒有意義。所以,我嘗試按照自己的個性進行交易,即使有時候太沖或反應太快。偶爾發泄一下怒氣,釋放出情緒中的毒素,這對於我自己總是有好處,雖然周圍的人恐怕會受到一些干擾。一旦發泄之后,我就完全自在了。”

“如果你是某一類型的人,就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在個性上接受自己,沒有任何隱瞞,不是假裝自己是另一個你希望成為的人。我認為,這是交易員的關鍵議題。我就是我,不能假裝是另一個人,而且我願意按照自己的個性進行交易。這點對我很重要。”

你的系統必須發揮個性上的長處,盡可能降低個性缺乏的影響力。當然,你首先必須知道自己個性上的長處與缺失,了解自己對於交易的偏好。舉例來說,你的個性是急躁還是具有耐心?是否相信技術分析?是否喜歡繪制圖形?偏好集中還是分散的交易組合?

其次,評估交易系統與自己個性之間是否搭配。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個性急躁,就不應該採用長期交易系統,你的系統或許應該以技術分析為主,可以立即反應行情走勢。如果系統中考慮公司產品的長期供需關係,恐怕不適合你的個性,很可能會造成挫折感。

讓我們舉一些例子來說明交易系統與個性之間的協調問題。如果你不喜歡研究圖形,不相信技術分析,就不應該太過於依賴變動率指標判斷行情。如果你的個性非常厭惡風險,或許比較適合交易選擇權而不是期貨契約。如果你經常猶豫不決,交易系統就應該提供明確的進/出場訊號。如果你的反應不快,就不應該從事短線的盤中交易。另外,如果你不能同時照顧三個以上的部位,你的系統或許應該每星期挑選一個最佳的交易機會,當未平倉部位到達三個之后,就不要再開倉建立部位。

成功發生在決策過程中

建立部位的步驟

經過分析之后,辨識機會:獲利/虧損與時間預期

進場建立部位之前,馬丁·伯頓採用幾個層次的思考程序。第一個層次是在每天清晨。如同前文描述的,他對自己的感覺進行自我分析。次一個層次涉及機會辨識與建立部位。

“然后,尋找你認為應該掌握的機會。你自然就知道自己準備押下多大的賭注。這個時候,你對於獲利有某種預期,也曉得可能的損失風險,如果還是決定進場,那就下注。”

部位開倉之后,立即重新分析:獲利/虧損與時間預期

一旦部位開倉之后,伯頓的分析不會就此停頓。他會重新考慮自己對於部位的感覺與獲利的預期。

“這是另一層次的心智程序。真正分析我對於部位的感覺。一直到實際擁有部位之后,我才能真正分析部位。現在,我面對一個活生生的部位。一旦部位實際存在之后,我將以另一層次的本能凌駕部位之上。我考慮獲利的預期,以及實現獲利的預期時間長度。我了解,如果獲利實現所需要的時間不在我的個性控制範圍內,即使價格將滿足我的預期,只要時間太長,我的個性也不太可能接受這點。”

馬丁·伯頓對自己的個性讓步。如果價格將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到達目標價位,他可能沒有辦法維持部位,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個性恐怕不能等待這麼長的時間。惟有心智處於自在的狀態,才可能產生最佳的判斷與最佳的交易績效。如果你不滿意當時的情況,心智就會通過巧妙的方式讓你知道,迂回地讓你產生失控的行為。如果某位交易者只願意持有一個星期的部位,但該部位需要三個星期的時間到達目標價位,交易者就會自然找到借口提早結束部位。

持續分析

如果馬丁·伯頓開始覺得不對勁,就知道自己必須重新分析。他必須在自己個性的舒適範圍內進行交易。如果某筆交易與自己的個性之間不能協調,判斷上就會發生錯誤。

“如果我對於一個部位的考慮過多,我就知道這是出場的時候。顯然,一定有某些理由讓我產生過多的考慮。一旦對於部位產生疑慮的感覺,只要行情發生不利的走勢,表現一定不理想,我必須接受這點。除非我能找到一個好理由說服自己繼續持有部位,否則我就出場。”

擬定有效的交易決策:設想可能性

從預期獲利的角度分析部位之后,接下來考慮潛在風險。總之,他通過自己對於部位變動的感覺,設法擬定有效的決策。

“然后,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五分鐘之后,價格下跌某個百分率,我準備怎麼做?如果行情下跌5%,而且除了市場心理之外,沒有特定的理由造成行情下跌,我是否準備加碼買進?如果我不想繼續買進,或許我原本已經買得太多。雖然我不想向下攤平,但我會問自己:‘如果要攤平的話,我會挑選哪個價位?’”

通過攤平價位的考慮,伯頓判斷自己持有的股票數量是否太多。同樣,這也是自我協調的問題。如果他希望攤平,代表他願意在目前更低的價位買進,顯示他對於最初的分析仍然有信心。相當不錯的心智技巧,讓你保持開放的心胸,不會堅持既定的看法而完全排除錯誤的可能性。

“如果部位發生某種程度的虧損,那不只是資料而已,實際上就代表鈔票,我希望知道自己的感覺怎麼樣?如果價格位於你不希望發生的位置,你準備怎麼做?站在買方還是賣方?在這個價位,只能二選一。所以,在價格發生某種程度的走勢之前,就必須盤算清楚自己的反應。”

一旦完成這方面的評估,了解自己容忍痛苦的程度之后,假定價格真的到達該價位,就像公司的應付帳款一樣,損失已經入帳了。由於你已經準備妥當,萬一發生的時候,可以輕松處理。

“如果我是一位將軍,派遣5000士兵前往戰場,先鋒部隊一下就折損1000多人,我是否會下令撤退?如果我認為這只不過是伏襲的緣故,完全沒有影響敵我之間的實力,我就繼續前進。如果我認為到時候將產生一種念頭:‘不知道怎麼處理損失’,那我就不會建立部位。”

這讓我想起《孫子兵法》的一段內容:‘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

“一旦你確定自己可以處理所有可能發生的事,那你的心智狀態就已經準備妥當。你必須知道自己的感受,你是否有力量繼續前進,因為這些都是交易的必要準備。所以,交易之中必須預先知道,如果股價到達你不希望發生的價位,你將有什麼感覺。”

“我追求交易如同生活----但實際上交易不是生活。我處理交易,就像我處理生活。如果你喜歡在生活其它層面上擬定決策,那你在交易中不能根據自己的意願擬定決策;應該像下棋一樣,你必須觀察對手的動作。你應該自問:‘如果我把兵移到這里,整個局面將如何?’交易就像下棋,考慮所有的層面。”

“我可以掌握到某種程度,一旦需要擬定決策時,我覺得很自然。因為我已經決定如何應對不利的走勢,所以我對於自己將來必須採取的行動覺得很輕松。”

伯頓採用一種相當有用的技巧,專注於交易,預先評估各種應對行動。他預先盤算部位的各種可能發展,構思每種情況下的合理對策。當某種情況真的發生的時候,這種技巧有助於你立刻採取行動。心智預演有助於實際採取行動。我非常推荐這種技巧。“你認為情況可能如何發展,如果真的發生,你準備怎麼辦?”如同馬丁·伯頓所說的,“交易中的每種發展,都必須接受測試。另外,你也必須在心智上測試自己。如果行情出現不利的走勢,你預先安排的反應就必須接受測試。”

“如果你發現自己對於認賠有困難,進行交易之前就應該設想預定認賠的價位遭到触及的情況。然后,設想自己真的採取行動認賠。重復練習,直到你覺得這是一種自然反應為止。同理,如果你經常過早獲利了結,就應該設想股票触及某個你不打算賣出的價位,然后設想自己不會出場,同時告訴自己為什麼。”

同時考慮價格與時間

請注意,心智預演必須同時涵蓋目標價位與時間。如果你準備在一個星期內結束部位,那麼六個月完成2%的目標價位就沒有意義。

“現在,你必須考慮股價變動的速度有多快。買進之后,如果股價沒有明顯的理由而立即下跌,你必須盤算自己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如果股價慢慢下跌,那就更值得關心。總之,你考慮的不只是價位而已,還包括股票到達該價位的時間。所以,你不能像機械性交易者一樣,只是設定價位:必須考慮價位/時間的關係。這是關鍵所在。如果你發覺股價慢慢遠離目標價位,相對於大賣單引發的暴跌走勢來說,盤跌比較可怕。大賣單不值得慌張,反而應該視為低價加碼的機會。”

“如果我預期10%的漲勢,結果股價在很短的時間就上漲5%,我很可能結束部位,因為這段走勢得來全不費力氣。我可能認為,股價之所以立即上漲5%,完全是因為技術性缺乏賣盤,在我的時間架構內漲勢過猛,很難繼續走高。”

馬丁·伯頓是在時間架構內評估目標價位,完成某特定走勢的時間越短,當然越理想。

關鍵是方法,不是追價

如同大家一樣,伯頓的最終目的也是賺錢。可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知道自己必須專注於事前準備與心智程序。所以,只要按照計划行事,虧損也算成功。換言之,他衡量成功的基準為“是否按照計划行事”,而不是比較其它替代行為的結果。

“我賣出之后,如果股價繼續上漲5%而到達我最初估計的目標,這完全沒有問題。或許有些惱人:可是,只要我按照心中的想法操作,如果賺錢,那我很高興,如果沒有賺錢,我至少已經按照計划行事。”

“如果我根據自己的方法與思緒進行交易,因為擔心損失而提早賣出,結果該部位演變為重大的獲利,那我也一笑置之。對我完全沒有影響。如果覺得不舒服,我絕對願意過早認賠。事實上,如果我準備做什麼事,結果沒有做,這才是我最擔心的。例如:我告訴自己應該建立某個部位,結果沒有。如果我毛骨悚然而覺得應該害怕,結果基於某種理由而違背這種害怕的直覺----這才會讓我惱怒。”

交易系統就是交易計划,顯示你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交易者必須對於自己的系統保持信心。市場如同浩翰的大海,你惟一能夠依賴的就是自己的系統。如果放棄系統,一定會迷失。如果你總是臨時起意採取一些行動,帳戶一定布滿赤字,偶爾的獲利只是安慰而已;反之,如果你按照周詳的計划進行交易,必定是穩定的成功,偶爾一些失敗也只是用來點綴成功。所以,馬丁·伯頓不斷強調按照計划進行交易的重要性。對於伯頓來說,計划中的決策就是正確的決定,也是無悔的決策。

“發生虧損時,務必確定決策正確。處於不利的情況,你必須確定自己不會后悔:正確的決策不會產生后悔的結果。如果你事前做過通盤的考慮,決策就會正確。如果我的人生有一個座右銘的話,那應該是‘我永遠不希望對於任何事情覺得遺憾’。這並不是說你不能認賠或犯錯,你只是根據計划採取行動而結果錯了。總之,這是你的決策,不是臨時起意的想法。”

交易涉及許多困難的決策,但馬丁·伯頓能夠輕松執行,因為他知道整場比賽不是在一天之內結束。

“提早結束一個原本可以獲利的部位,這不是關鍵所在。你必須放輕松,這不是一場90分鐘的比賽,今天不一定要得分。明天還會進行比賽,只要你願意的話,每天都有比賽。你不用太在意今天的得失,明天還可以重新來過。只要你願意,每天都有機會,不要太過於執著。”

偉大交易員的心態全然不同於一般交易者。對於已經發生的一切,他們不會抱著負面的看法,因為他們知道,這並不是最后一擊,比賽還要繼續進行。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彩券號碼只差幾個字,你不會久久難以釋懷。如果你認賠一個部位。結果行情立即朝當初預期的方向發展,你必須抱著“那又怎麼樣,重新來過”的心理。集中心思於未來,不要對過去抱著負面的看法。

對待虧損的方法

大多數交易者都痛恨虧損,甚至關掉電腦而否認虧損存在,或拒絕打開經紀商的對帳單。這是一種否認的心態。某些交易者把帳戶中的虧損涂黑。偉大交易員對虧損的方法截然不同。他們不是絕對的完美主義者,不會緊抓著手中的東西,不會因為割舍一些機會而怨天尤人。

“我相信自己相當平庸,我認為這是對我有好處的一種特質。我不是做學問的人,但我相信自己有不錯的常識。我就像任何人一樣喜歡成功,但也能夠在相當謙卑的心態下接受損失。我非常願意承認損失。如果你的損失次數像我一樣多,你也需要承認損失。”

如果你不希望發生否認與癱瘓的情況,就必須承擔損失。認知與接受損失的最好辦法,首先就是承認損失。其次,看到整場比賽將不斷地發展下去,你永遠都可以參加比賽。損失不是全然的失敗,只是過程中的短暫影像。事實上,如同馬丁·伯頓所解釋的,虧損可能完全不是虧損。羅斯曾經在《美國經典小說》中提到:“越快割舍損失,對於每個人都越好”。

“我發現自己可以從損失中受惠,因為如果你發生500英鎊的損失,下一次就可以接受450英鎊的損失,完全不會造成心理障礙。所以,你可以處在更有利的情況下擬定決策。你需要了解,接受損失並沒有那麼嚴重。”

“你必須確定任何決策都是你真正想要的。負責的心態很重要,包括在整個人生當中,我必須對家人、朋友與同事負責,你也必須負起交易部位的責任。可是,你必須足夠堅強而能夠承擔責任。你必須負責而不覺得遺憾。為了不覺得遺憾,你需要能夠扣動扳機。”

對於偉大交易員來說,只要他們採取應有的行動----換言之,遵照系統的指示採取行動----就可以把虧損視為某種形式的成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沒有任何遺憾。判斷成敗的基準在於你是否嚴格遵守交易系統,不要根據盈虧結果界定成敗。把重點轉移到適當的對象上,如此將發現獲利能夠自己照顧自己。當然,你必須把注意力擺在“球”上面,但你首先需要知道“球”在哪里。

自主與自信

馬丁·伯頓提到一段非常值得一聽的故事,因為這顯示交易員需要有孤立於群眾之外的勇氣,相信自己的判斷。這種勇氣偶爾會造成損失,但更經常帶來獲利,並因此而強化自信心。

“據說福克蘭戰爭即將爆發。當政府宣布這項消息之后,我與一群軍官閑聊,討論戰爭發展的可能狀態。他們普遍認為,戰爭的結果應該正如報紙上的預測,但發展的過程不會如同報紙上預測的那麼簡單。我發現,這場沖突很多方面都可能出差錯,讓大家感到失望。我決定放空投資組合中的每支股票。可是,我沒有想到我們的遠征軍需要耗費那麼多的時間才到達福克蘭群島。在我們公司中,我是惟一站在空方的交易員。我每天都必須面對‘你不應該在戰爭中放空股票’的愛國情結壓力。大約經過三個星期的時間,我們才經由亞欣森島到達南喬治亞。”

“當然,媒體普遍認為我們只需要走遍全島就可以了,我的空頭部位每天都發生損失。同行交易員與空頭部位給我帶來相當大的壓力。雖然這方面的壓力很大,但我還是相信自己的看法。結果,我們的遠征軍當然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可是,隨后幾天,整個市場與政治圈子開始產生疑惑,尤其是幾艘戰艦被擊沉之后。於是,行情開始暴跌,我扳回部位的損失。雖然沒有賺錢,但也沒有發生虧損。”

“這是一段值得回憶的經曆,因為我覺得自己不愛國。可是,我有我的工作,我是專業交易員,不僅僅是群眾的一份子。我相信交易程序中必須存在某種程度的反向思考。這是一種痛苦的經曆,我非常懷疑自己身為交易員究竟在做什麼。”

偉大交易員需要堅信自己的決策,但還需要保持重新評估的彈性。這非常不簡單。你一方面需要有頑固的勇氣,另一方面還需要有智慧保持開放的心胸。惟有誠實面對自己,才能明智地判斷。你必須問自己為什麼如此做。如果你仍然相信自己的分析正確,就不能動搖信心。可是,你也必須定期根據新的資訊,重新評估整體的情況,確定你的部位仍然正確。一位船長不會設定方位之后就蒙頭大睡,他必須繼續觀察。基普林曾經說過:“當所有人都懷疑你的時候,你必須相信自己,但還是需要考慮他們的懷疑。”

交易戰術

·你的感覺如何?你是否按照既有的感覺進行交易?

·你可以不進場交易。

·你的交易方式是否符合自己的個性?如果不是,調整交易方式。

·這筆交易的預期獲利是什麼?

·你認為實現預期價格的時間需要多久?

·如果價格在五分鐘之內下跌5%,你會有什麼感覺?

·針對各種可能的發展,預先擬定對策。

·按照計划行事,鈔票會自己照顧自己。

·交易不是生死搏斗,明天還有機會。

·按照系統的指示交易,即使發生虧損也算成功。

·相信自己的決策,但永遠保持開放的心胸;沒有人說很簡單。

保羅·約翰遜

第八章  保羅·約翰遜

“我享受交易,尤其是賺錢的時候。”

討論主題

·交易的三種恐懼感:錯失機會、成功與失敗

·交易的自律精神

·交易的欲望

對於某些人來說,名氣具有吸引力。我在芝加哥聯盟俱樂部採訪保羅·約翰遜的一個星期之前,一家著名雜志在幫他與湯姆·鮑德溫拍攝了一些影片。隔周,當我觀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為訪客準備的影片時,看見保羅·約翰遜出現在銀幕上,解釋他的工作。現在,他的成名三部曲也在本書中!

如同許多頂尖交易員一樣,保羅很年輕的時候就感覺到市場的魅力,而且這種魅力始終伴隨著他。8歲的時候,他曾經參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看見交易員的交易情況。80年代初期,他有一段時間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現在則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董事與場內交易員。保羅也是國際證券期貨與選擇權公司的資深副總裁與LSU交易公司的總裁。保羅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利率衍生性產品使用者(例如:都會銀行、避險基金與專業交易管理公司)的市場與交易分析。可是,他的收入大多來自本身的交易。

無畏的交易員

採訪保羅·約翰遜之后,我相信“偉大”交易員----在這個領域內賺大錢的人都很“偉大”----對於事情的看法截然不同於一般交易員。這可能是成功者的普遍特質。他們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態度,其中涉及的絕對不只是樂觀而已。他們交易成功的圖表似乎是從天上俯瞰繪制而成,他們可以看見每個環節,視野非常寬廣。非常幸運,我們也可以通過學習而培養這種態度。

身為交易者,你可能遭遇數種不同類型的恐懼:

·錯失機會的恐懼,這是擔心自己不能進場建立部位而錯失機會的恐懼。

·恐懼成功。

·恐懼失敗,這是認賠出場的恐懼。

本書的許多訪談中,我們討論這些恐懼的原因,並且提出解決之道。

錯失機會的恐懼

交易者普遍認為,如果他們不採取行動,將錯失一輩子的機會。他們相信,機會不會敲兩次門,如果希望成功,必須抓住成功的每個機會。在交易的領域之外,這是令人欽佩的特質,也是我們對於這種態度的評價。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被教導這類的信念。可是,適用於人生其它領域的真理,未必適用於交易。這也是許多其它領域的成功者,為什麼不能在交易市場獲致成功的道理。他們在其它領域內獲得成功的技巧,往往加速他們在交易市場的失敗。偉大交易員具備全然不同的觀點。

“永遠有明天,許多人經常是忘記這個事實。某些精明的人了解永遠有明天,他們也是早上就可以離開市場的人。我今天早上遇到一位交易員----他有很棒的一天,只工作20分鐘。進場之后,立即出場。他發現市場太過沉悶,不適合進行交易。”

“在營業大廳里,我想你必須具備一些攻擊欲望。你不能感到害怕。對於你所面對的事物,你不能覺得害怕,這是交易員必須具備的一種心態。如果太過於軟弱,你會失去太多交易機會。可是,錯失一些機會是可以接受的;我寧可錯失機會而不願失去鈔票。如果你錯失一個交易機會,就讓它過去。幾分鐘之后還有另一個機會。”

沒有遵循交易計划提供的明確進/出場訊號,這才是值得害怕的東西。交易者經常會受到一些古怪偏差的誘惑,或運用交易計划的灰色地帶“弄些搞頭”。舉例來說,假定某人運用三天移動平均與十天移動平均的穿越,交易者可能不願意多等一天看看均線是否真的穿越。處在某些情況下,這種迫不及待的欲望很強烈,例如:很久沒有交易,急於扳回損失或急需用錢。

為了消除這種恐懼,首先需要剔除所有的不相干考慮。交易畢竟不能因為你需要獲利而獲利。把不相關因素從思緒中剔除,最佳方法就是專注於交易訊號。寫下你應該進行交易與不應該進行交易的市場訊號,這些法則必須盡可能明確。然后,專注於這些訊號,排除其它誘惑。

不同於人生其它領域,為了獲得交易成功,必須克服“錯失機會的恐懼”。提醒自己,適用於其它人生領域的原則,並不適用於交易。在金融交易市場,為了獲致成功,意味著你必須等待正確的時機。如果感覺某些東西不對勁,就不要進場。態度必須十分小心,等待就可以獲得報償。另外,隨后還會出現其它的機會,這也不同於人生其它領域。

恐懼成功

你可能很難相信,很多人非常害怕成功。你或許認為,這對於我們剩余這些人更有利----除非你在潛意識中也害怕成功,而且自己不知道。

“我相信很多人害怕成功。我有一位青梅竹馬的好朋友,他是一位消防隊員。他幾乎是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把工作搞吹了。他曾經得到生命中想要的一切,但他總能夠想出辦法搞砸。”

“成功會帶來壓力:人們期待你維持相同的績效,但你擔心‘我沒有辦法再辦到’。對於專業交易員,我想成功的恐懼遠甚於失敗的恐懼。”

你怎麼知道自己害怕成功?不妨考慮下列問題:

·如果你準備進行一項你過去曾經完成的工作,是否會因為擔心表現退步而不安?

·你是否擔憂一項工作完成之后的負面影響?

·朋友或同事對於你的期待,是否會構成壓力?

·你是否聽見自己說:“我是否必須再度證明自己?”

·完成一筆成功的交易之后,你是否會給自己“休息”的機會,還是立即又進場?

·當你交易成功的時候,是否突然發現自己交易的時間減少,突然發現自己的“雜務”特別多?

當然,這些現象未必代表你害怕成功,但確實有密切的關聯。為了排除這方面的恐懼,首先必須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舉例來說,是否是因為家人的期待過高?其次,你必須消除這些原因,或把他們的影響中性化。為了把某個問題的影響中性化,你必須有克服問題的決心。隨時提醒自己成功的效益。告訴自己,你想要成功。幻想交易成功的景象,鼓舞成功的欲望。

恐懼失敗

在一般生活中,害怕失敗經常是成功的動力。可是,在交易領域里,情況可能剛好相反。反映在交易過程中,這是一種害怕認賠的情緒。

假定你持有一個虧損的部位。如果你忘掉“迅速認賠”的古老格言,損失可能不斷累積。於是,你希望否認它們,嘗試忘掉它們。你變得太忙而沒有辦法考慮它們。你承諾自己,現在你只希望扳平,甚至不再考慮獲利。

隨著價格不斷走低,你對自己的承諾也只好向下調整,“只要價格稍微回昇,我就出場”。每當你想起這個損失,就非常懊惱。偶爾,你可能責怪自己沒用。你可能記起一些過去的失敗經驗,“我或許天生是個輸家”。午夜夢回,你可能會想:“或許自己遭到天譴,但我會記取這段經驗”,似乎想跟老天爺討價還價。不久,價格回昇,你想這可能是轉機。或許應該繼續持有部位,畢竟還有扳平的機會。可是,價格再度下滑,繼續創新低價。現在,你開始責怪自己與市場。市場完全知道你的部位,它就是要懲罰你。每當想起這個部位,腦袋就發脹,身體僵硬,完全迷失在挫折與悔恨中。你開始祈禱,請求老天爺再給你一次機會,你絕對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許,價格再也沒有回昇;或許,價格回昇而你認賠出場。回顧這一切,你驀然發現自己原本可以在很早之前就接受輕微的損失出場。你盤算這些不必要的損失,覺得非常忿怒。

更糟的,價格不久之后又開始飆漲。於是,你不認為自己應該迅速認賠而在低點另外尋找進場機會----你認為自己根本不應該出場。總之,你沒有從這段慘痛經驗中學得任何教訓,你急著尋找重蹈覆轍的機會,這一切都是人性使然。

如果你的情況正是如此,那就需要改變自己的心態與虧損觀念。為了避免這類的錯誤,你需要了解幾點。

判斷錯誤是可以接受的

你過去或許聽過或讀過這種說法,但你可能不願意接受。“對於其他人來說,這當然沒有問題,但我不能犯錯。”除非你願意接受另一種心態,否則就不可能改變既有的心態。請注意,告訴你交易之中可以犯錯的人,並不是阿狗或阿貓,而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董事保羅·約翰遜,他允許你犯錯,蒙略門特公司總裁馬丁·伯頓允許你犯錯,阿拉隆交易公司副總裁菲爾·弗林允許你犯錯,本書採訪的每位頂尖交易員都允許你犯錯。

“類似如理查德·丹尼斯之流的偉大交易員告訴我們,他的獲利有95%是來自於5%的交易。”

保羅·約翰遜認為,交易必須克服的最大心理障礙是“告訴自己我錯了,我可能犯錯。我擔心失敗,我害怕自己看起來是個輸家。犯錯是一種你必須接受的事實。你不是完美的,你必然會犯錯。”

我請教保羅·約翰遜,他認為自己具備的最重要交易特質是什麼,他不認為是積極的競爭欲望,也不是辨識賺錢機會的天生直覺,甚至不是讓獲利部位持續發展的能力。他給我一個簡單的答案:“具備信心而知道自己犯錯。偶爾的失敗完全沒有問題。我想,大多數的交易員都辦不到這點。營業大廳里的陣亡率很高,交易員來了一批又走了一批。我認為,就是你不能承認自己錯誤,最后才被迫承認”。請記住奧爾德森的一段話:“如果你一開始沒有成功,只代表你是一般人而已。”

不要偏執

兔子在黑暗中穿越馬路,偶爾會著迷於遠處而來的兩個光點。當光點伴隨著轟轟的聲音逼近時,兔子完全失去反應能力。在這種(與其它)情況下,人們的行為經常像兔子。交易員明知自己正陷入災難中,還是固執地堅持持有部位。當你持有虧損部位時,請注意不要變成兔子。

“很多交易員不願意看報紙,不希望知道價位,因為這會讓他們覺得不舒服。他們認為行情應該朝有利於部位的方向走。突然之間,他們發現行情背道而馳,但不能採取行動,於是失敗。”

不要受到不相干因素影響而產生偏執的心態。有些人看到報紙的某項報道,就再也不理會交易系統。這類現象最常見於小道消息。他們聽到某個謠言,就把交易系統擱置一旁。你必須用盡一切手段來避免這類的偏執心態。專注於馬路的對側,想辦法穿越馬路。

專注於系統而不是結果

認賠之所以困難,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忽略應有的行為。我們原本應該遵照交易系統的指示。偉大交易員專注於他們的系統,讓獲利自己照顧自己;差勁交易員專注於結果,讓交易系統自己照顧自己。你的交易系統應該在虧損還很小的時候就指示你出場。如同保羅·約翰遜解釋的,保持偏低的虧損,相當於創造較大的獲利。

“如果願意迅速認賠,我們就可以把更多的鈔票裝進口袋。你必須接受許多小虧損而不是一筆大損失。過去的許多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連續八筆交易的獲利,可能不足以彌補第九筆交易的損失。”

“我不介意判斷錯誤,也經常判斷錯誤。每當我陷入一個災難性的部位,必定是因為我沒有迅速認賠。可能是因為自尊或其它原因,你讓虧損繼續累積,甚至加碼攤平,然后你讓自己被三振出局。面對一個失敗部位,我想你就必須讓自己接受這點。損失不嚴重,你必須斷然認賠。”

保羅·約翰遜強調的重點是:按照系統的指示,在虧損還很小的時候迅速認賠。如此節省的資金還少於你執著於虧損而忽略交易系統。所以,你必須確定自己的交易系統能夠在虧損還很小的時候,指示你出場。你必須盡可能客觀地檢驗交易系統。寫下所有相干的考慮,而且只有相干的考慮。書面記錄比較容易讓你進行客觀的分析。

“我會評估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的結果,然后說:‘嗯,情況就是如此’。於是,我知道交易部位的判斷錯誤還是正確,也知道獲利部位應該加碼還是虧損部位應該減碼。我會斷然認賠,告訴自己:‘嗯,你搞砸了。出場重新評估市況’。”

除了交易系統告訴你出場之外,如果原先進場建立部位的理由不再適用,你也應該結束部位。

“當部位朝目標方向發展,你必須越來越小心。如果放空100口債券契約,我會把整個部位視為單口契約,考慮其中的各種參數,評估自己的反應。可是,你也必須持續觀察行情,市況隨時可能變化。相當程度內,這取決於你當初建立部位的理由。如果你認為行情將走高而建立多頭部位,必須確定這個部位確實是你想要的。”

保羅·約翰遜認為,如果你當初建立部位的理由不再適用,就應該出場。一切都取決於你的系統。這也是為什麼你必須清楚界定進場的理由;出場理由基本上也是由進場理由決定。惟有在少數情況下,你可以忽略進場理由(例如盈余報告)而繼續持有部位。舉例來說,由於一些意外因素(例如並購)造成股價可能朝有利方向發展,雖然當初進場的理由不再適用,但根據最新的情況演變,還是應該繼續持有部位。

我們難以認賠,往往是擔心自己結束一個原本可以反敗為勝的虧損部位。這種現象也反映出害怕損失或錯失機會的心理,還是專注於結果而不是交易系統。請記住,你不可能預見未來。如果擔心虧損部位反敗為勝而忽略交易系統,相當於抱著期待心理賭博。你有權力決定如何做----因為輸贏都是你的錢。

“你不知道是否結束一個能夠反敗為勝的部位。你只能按照預先設定的規距辦事。如果價格触及停損,就必須接受。這是我可能触犯的最大情緒性錯誤。你只能夠依賴你所知道的。”

“如果你回顧過去而想汲取經驗,這是很不錯的主意。可是,如果你回顧過去只是為了懲罰自己,那你就是自虐狂。從錯誤中學習,這在人生任何領域內都沒錯。我父親曾經說,我可以從他做對與做錯的事情中學習,但不要重蹈覆轍。”

當你通過交易方法----而不是交易結果----來界定成敗,就比較能夠控制自己的交易表現與交易生涯。你越覺得自己處於控制地位,操作績效就越理想。

“如果你能夠斷然認賠,我認為這是成功的表現。你根據自己設定的參數認賠,然后繼續前進。惟有當你連續認賠50次,或許這才值得擔心。”

保羅提到的“繼續前進”很重要。照顧一個損失部位,勢必會花費大量的心理與生理力量,讓你覺得擔憂、挫折、忿怒與懊惱。這些情緒會讓你分心,沒有辦法冷靜思考。緊緊抱住虧損部位會造成許多隱藏的成本,讓你錯失原本不會錯失的機會。一旦認賠而繼續前進,你可以釋放負面的情緒,重新追求其它的機會。

留意冷清的市場

由於擔心錯失機會,你可能建立原本不該建立的部位;同樣,你也可能因為無聊而建立差勁的部位。這種“手痒症候群”可能讓你花費昂貴的代價來收拾爛攤子。

“很多交易員都有這類的問題。這也是他們提早陣亡或被三振出局的原因。留在冷清沉悶的行情中,你會覺得無聊,然后開始做一些不該做的事。當然,有些人偏愛沉悶的行情。我的一位好朋友,他是歐洲美元價差交易的大玩家,非常偏愛冷清的行情,總是在這類市況下大賺錢。可是,我們都需要知道自己適合哪一類的行情。”

你必須了解各種市況,評估自己適合交易的行情。不妨考慮下列問題:

·行情是否冷清?是否即將公布重要的報告?市場是否即將因為假日而休市?

·若是如此,根據你對於自己交易系統與個性的了解,這類沉悶的行情是否適合你?為了獲利,你的交易系統是否需要重大的行情走勢?

如果你或交易系統不適合處理冷清的行情,那就不應該盯著報價熒幕。專業交易員都能夠在20分鐘之后離開市場,你也應該辦得到這點。事實上,這就是一種專業心態:發現問題,然后避開它。

叛逆個性不適合交易場所

不可尋找借口

如同保羅·約翰遜解釋的,不能認賠是個大問題----不能遵循自己設定的法則。你的交易法則應該在進場之前預先界定損失。使你判斷錯誤時不至於“體無完膚”。面對虧損,即使我們有明確的處理法則,但經常都不願意遵從。為什麼?人類的心智具有非凡的能力,可以找到各種合理化的借口,誘使理智屈服於情緒,做一些暫時覺得舒服的事。緊抱虧損而不斷然認賠,可能讓你暫時覺得舒服一點。

“除非你說服自己而相信某項行為是對的,否則你不會違反自己的法則。可是,當你違反法則時,通常都知道自己不該這麼做。當我覺得自己應該堅持某個部位,結果我說服自己賣出。這種情況下,我知道自己搞砸了,不應該進一步犯錯。”

所以,即使有一套非常明確的系統,還是可能被自己的甜言蜜語誘惑,告訴自己一些不該認賠的借口,夢游般地踏進萬丈深淵。

善意與解脫之道

現在,你應該了解交易成功的條件:遵守交易系統的自律精神。許多交易員就是因為缺乏自律精神,不能遵從交易系統,所以他們失敗了。保羅·約翰遜相信你可以改善自律精神。

“參加魔鬼訓練營或海軍陸戰隊。另一個辦法是坐下來自我反省,嘗試分析自己虧損的原因。我對於心理治療不是很有信心,他們的問題似乎比我們更嚴重,所以他們能夠了解我們的問題,但不能提供解決之道。”

“平心靜氣,分析自己的所作所為。了解自己究竟違背什麼法則。思考將來如何改善。我發現自己的虧損經常是因為太過於草率,我知道自己錯了,卻繼續陷下去。可是,這也是我變得情緒化的時候,抱著‘放縱一下’的心態。”

除了確定交易之前自己不是漫不經心之外,你還需要把交易法則擺在面前,看看自己什麼時候違背交易法則。

“我認為,你應該把交易法則寫下來。經過深思熟慮而寫下自己希望具備而仍然缺失的行為,把做錯與做對的事情記錄為清單,想辦法改正錯誤的行為,讓它們也加入正確行為的清單中。”

“我想你必須自我分析,尤其是當交易進行不順利的時候,想辦法找出其中的理由。好好反省。這就像做很多事一樣。如果你在家里嘗試一副拼圖而拼湊不起來----考慮為什麼?採用不同的圖片,或採用不同的拼圖。因為你能夠改變拼圖,你也能夠改變交易的方法和整個架構。”

因此,你必須辨識自己想要做什麼(法則),以及自己不願意這麼做的可能理由。你之所以不願意做某些行為的理由,可能是懶散,可能是害怕改變,可能是你不認為自己辦得到以及其它理由。一旦發現自己不願做某些行為的理由之后,列出這些行為的各種效益。舉例來說,效益可能包括賺錢,或向自己證明你可以達成既定的目標。最后,不斷提醒自己這些正面的理由,並把它們寫在卡片上。每當發覺自己違背某些規範時,抽出卡片,專注於應有行為的正面效益。可是,如果不能堅持自己的承諾,結果還是枉然。你必須有真正要改變的意圖。

缺乏自律精神,經常是因為內部的沖突。由於你不願意做某些應該做的事情,所以你才需要規範。畢竟來說,對於你很想做的事,難道還是要規範嗎?舉例來說,如果你有“扣扳機的恐懼”,就經常會找一些借口,不去做你知道應該做的事情。你會因循苟且,尋找各種合理化的借口。嘗試自我分析,就可以知道交易系統的哪些部分需要自律精神。

“如果每項行為都正確無誤,結果還是不太順利,那就不需分析,不需擺弄交易系統。這往往代表你需要休息。如果處在離婚過程中,恐怕很難賺錢。交易員需要專注,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可能讓你喪失專注能力,你需要暫時離開市場。”

總之:

1.列出書面的交易法則。

2.列出某些特別容易發生問題的法則。

3.捫心自問,然后寫下你不願意遵從這些法則的理由。

4.寫下你遵從這些法則的效益----效益越明確越有效。

5.專注於這些效益。

最后,這類自我反省的過程需要長期進行,往往是一輩子的事。惟有在最后一個交易日,你才知道自己是否失敗。

“我當然希望五年之后的自律精神更甚於目前。我們必須繼續學習。”

熱愛交易,設法改進

熱愛這場游戲,這是交易成功的關鍵因子之一。如果你熱愛某種活動,或覺得某種活動非常有趣,就更可能擅長這個活動。工作變得比較簡單,而且繼續保持趣味,接受挑戰。你樂在其中,幾乎成為一種嗜好,熱忱與自信可以彼此強化。

“我享受交易,尤其是賺錢的時候。我想我不可能放棄,除非我闖了大禍而毀滅自己。我偶爾也會興起停止交易的念頭。可是,每當我離開市場,我會有難以割舍的思念。如果你沒有實際把資金投入市場,通常就很難保持興趣與專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永遠都希望介入,即使只是為了讓自己保持參與的感覺。”

交易熱忱主要來自於動機。對於許多事情,你就是自然想做或不想做。你可以強化自己的動機。每個交易員的最終動機都是賺錢。首先,你可以列舉這個最終動機之前的一些中間目標。舉例來說,你的中間目標可能是更嚴格的自律精神,或更有效的認賠方法。其次,你必須專注於這些中間目標的效益。這些效益可能包括經濟安全、財務自主與退休生活。你必須專注於動機的來源。經過一段時間,它們變得越來越實際,變成一種認同與愉悅的根源。

“動機非常重要,你必須有足夠的動機才能夠賺錢。除了提昇自信之外,你不能讓巨額盈虧影響你。自信不是自以為了不起。有些人能夠持續成長,有些人不行。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減輕過度的壓力

壓力可能妨礙動機,可能減少交易的愉悅感覺。壓力需要接受管理。肩膀有時候需要挑起擔子,但你也應該記住保羅的建議:

“我不認為壓力是一件坏事情。有時候,我知道自己必須回來。我擁有一些最棒的交易,因為我非常專注。我的妻子是很棒的生活伙伴,她有自己的事業,而且經營得有聲有色。我懷疑自己有時候因此而失去專注精神。”

“某些人認為,交易的壓力遠甚於其它工作,但這取決於個人的感受。你必須立即知道自己犯錯,這方面有些壓力。可是,任何事情都有壓力。當然,還有財務壓力,失掉一切的壓力。”

“壓力較輕的情況下,我或許做得更好。當你開始懷疑自己是誰的時候,壓力會越來越沉重。”

“有時候,你必須強迫自己進入狀態,這種動機變得比較重要。對於我來說,如果我覺得自己不像自己,那就會強迫自己進入狀態。”

如同保羅解釋的,壓力是一柄雙刃的利劍。壓力可以提供額外的動機----臀部下方的火焰,壓力也可能造成干擾。你不應該害怕壓力,但必須管理壓力。分析交易壓力的來源,然后回歸基本的原則。如果壓力來自於損失,那就專注於如何處理損失與重新評估。

改善交易能力的關鍵在哪里?

我向保羅請教這個問題,因為這也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對於交易來說,你或許應該研究心理學而不是數學,除非交易的對象是選擇權,數學在選擇權領域或許更重要。我想,這可能也是湯姆·鮑德溫何以那麼棒的原因,他大學主修心理學,他知道人們什麼時候與為什麼冒汗,以及可能的反應。”

“你必須了解周圍發生的一切。如果有人問我:‘從事交易之前應該學習什麼?’我的答案是:‘心理學’。你不需要知道那些復雜的經濟資料,因為很多人可以幫你分析,告訴你這些資料代表的意義。如果你打算自己研究,恐怕已經太遲了。”

保羅·約翰遜認為,技術分析與價格圖形都是心理學的反映。如果你打算成為技術分析師或場內交易員,心理學特別重要。如果你分析一份價格走勢圖,不妨想象市場參與者在哪種情緒狀態下造成這些價格形態。“看看價格向上突破,難道不是多頭的決心擊敗空頭的意志,然后空頭發現大勢已去,紛紛回補?”同樣,“價格開低而緩慢走高,難道不是代表多頭越來越自信而空頭越來越恐懼嗎?”

“走勢圖顯示人們對於價格的反應。不論是頭肩形態或楔型排列,其中都顯示人們如何反應各種價位,何時出現某種行為,當價格穿越頸線時,價格走勢反映了極端憂慮。這也就是所謂的‘雖然曆史不會重演,但人性始終相同’。價格走勢圖就是如此----反映人性。”

交易戰術

·辨識三種恐懼情緒:害怕錯失機會、害怕成功與害怕失敗。

·寧可錯失交易機會也不要發生虧損。

·在交易市場中,機會絕對會敲兩次門。

·辨識害怕成功的理由,把問題中性化;專注於成功的效益而不是壓力。

·在冷清、沉悶的行情中,務必留意“手痒”的問題。

·判斷錯誤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承認這點才可能成功。

·留意偏執的心理。

·專注於交易系統,不要專注於盈虧結果。

·保持偏低的損失,相當於創造較大的獲利。

 

布賴恩·溫特弗勒德

第九章  布賴恩·溫特弗勒德

“我是你見過的最幸運的家伙。”

討論主題

·交易動機與交易目標

·成功的相關工作

·相信自己

·交易者的責任

·部位的情緒性執著

·認賠

·市場是資訊的來源

溫特弗勒德證券公司成立於1988年5月。目前,溫特弗勒德證券公司隸屬於克洛斯兄弟集團,也是英國規模第二大的“報價”商業銀行。倫敦地區現在只剩下三家純屬英國人經營的主要經紀商:BZW公司、納特韋斯特證券與溫特弗勒德證券。

訪談過程中,布賴恩·溫特弗勒德偶爾會轉頭,透過交易盤房的玻璃門觀察里面的情況。盤房內,大約有20多位經紀人與交易員。布賴恩目前還是溫特弗勒德證券公司的總經理,雖然年紀已經60歲,滿頭銀發,但他的精力、熱忱、執著與眼光都不會輸給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他踏進倫敦金融市場已經44年,很少人具備這類權威性的經驗。本章不僅探討交易員的心智,還準備討論成功者的素養。

背景

“我於1953年踏入倫敦金融市場,最初在格林納·德賴弗斯公司擔任股票經紀人,隨后昇任經理人,然后,我入伍當兵。1958年退伍,當時的經濟情況相當惡劣,除非你的家世背景很好,否則很難找到賺錢的機會。於是,我決定從事報價員的工作。身為報價員,成功與否都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能力。所以,我開始從事報價的工作,接著成為助理經紀人。”

“我們實際上是採用合伙資本的結構,在證券交易所扮演重要的功能。報價員只通過自己的帳戶交易,不同於經紀人提供撮合的服務。我最初在比斯古德·畢曉普公司服務。當倫敦市場進行金融改革的時候,我們是五大公司中的第五名,雖說如此,但第五名與第四名之間有很長一段距離。”

“所以,雖然我們的規模不大,但還是排在前五名,受到許多商業銀行與清算銀行的贊助,因為當時的造市商很少。你知道,證券業是由三個部分構成,你需要一家銀行、一家經紀商與一家造市商,我們就是康蒂·納特·韋斯特公司的造市部門。”

“當時的局面相當惡劣,到處充斥著赤裸裸的貪婪,整個產業都不對勁。經紀人的薪水可能一夜之間暴增。人們並不了解,在整個結構中,真正承擔風險的是報價員。這也是報價員存在的理由----投入資金、承擔風險。顯然,在商業銀行與清算銀行的文化背景下,承擔風險是一項詛咒。我在1988年離開康蒂·納特·韋斯特公司。這不是我希望服務的場所,所以我離開,並成立了溫特弗勒德證券公司。”

“我可以非常驕傲地告訴倫敦金融圈內的每個人,我是最后的報價員。我們這里沒有任何產品,不提供任何建議,只是針對零售交易或機構交易提供第一流的報價服務,然后收取報價服務費用。我們是報價商,商譽來自於我們提供的第一流服務,以及我們與小型公司之間維持的關係。”

“我們有一個座右銘,如果讓電話鈴聲超過兩次才接聽,我們就是一群笨蛋。所以,我們的效率很高,盡快接聽電話,提供第一流的報價服務。”

事實上,我在布賴恩·溫特弗勒德的桌旁又發現另一個座右銘:“我們沒有策略、沒有哲學、沒有觀念。我們是務實的機會主義者”(邁克爾·佛朗哥伊斯,巴黎巴集團總經理兼董事長)。

這場游戲有其自身的報酬

金錢本身並不夠

進行交易很簡單:打個電話給經紀人,簽署一些開戶文件,然后下單。進入這個圈子的門檻很低。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大多自認為能夠賺錢,偶爾或許會發生一些小損失,但總認為可以從此過著快樂的生活。我們應該稍微讓頭腦清醒一下,即使是最大型的投資銀行,也只聘用極少數的機構交易員(他們以公司的名義進行交易,大多建立方向性的部位)。機構交易員也必須經過多年的訓練,然后才可以獨立作業。當他們開始從事交易的時候,仍然必須接受嚴格的監督----至少通常是如此。

賺錢的期待不能提供足夠的動機,不足以讓你在這個行業獲取成功。期待只能發揮一定的效果,然后就消散得無影無蹤,動機也不見了。為了留在這個行業里,面對損失也願意堅持下去,即使犯錯仍然願意交易,即使負債仍然願意承受,你需要一些更甚於期待的東西。為了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須充滿工作熱情,熱愛自己的所作所為。布賴恩·溫特弗勒德非常明確地表達了這方面的看法。

“我告訴這里的交易員,早晨起床之后,如果不想工作,那你就進錯行了。我從來不會不想進辦公室,甚至願意取消假日,這是一個神奇、美妙的場所。”

“每個人都希望追求某些東西,某種你真正想要的,不可能只是錢而已。如果你三餐不繼,當然會為了賺錢而賺錢。可是,你應該有更長遠、更重要的目標。我認識很多人都缺乏這類的目標,到處都是混日子的人。”

“從目前回顧,我實在想不出還有其它的行業能夠讓我如此著迷。我喜歡與人們接触。如果我必須選擇其它行業的話,可能是公共關係吧。我希望推銷這家公司。”

所以,怎樣才能更熱愛你的工作?這里有一些技巧:

1.關於交易的所有層面,列出你喜歡的特質,專注其中。

2.列出交易的負面特質。是否能夠想辦法解決或減緩這些負面影響?舉例來說,如果你痛恨鉆研公司的財務報表,或許可以考慮技術分析,或訂閱某些經過整理的研究報告,摘要解釋公司的財務狀況。

3.負面特質中是否存在一些正面的因素?

設定目標是增添工作趣味的另一種技巧,我準備在下一章討論這方面的內容。可是,請注意,這些人為的技巧只有一定的效果。如果你對於自己的工作缺乏自然的熱忱,那就應該好好考慮自己為什麼挑選這方面的工作,或許應該從事其它的行業。

熱情

布賴恩·溫特弗勒德回憶了早期的工作情況,我們從他的描述中可以充分體會熱忱的投入。這是一種熱情的極致表現:沉迷於種種細節中,甚至熱愛最瑣碎的例行工作,享受一些沒有人會注意和已被忘掉的東西。布賴恩抬起頭望著遠處,這是一種惟有視而不見才能真正看見的美景。阿諾的一段話可以反映工作熱忱對於成功的重要性:“一個人即使喪失一切而保留熱忱,他還是能夠再度成功。”

“我還記得第一天走進場內的神奇感覺。我走上台階,看見一個大垃圾桶,上面煙霧繚繞,許多煙屁股在冒煙。進入交易場之前,我們必須在此熄滅香煙。稍后,工人會進來清理垃圾桶。我們的帽子也擺在這里。我還記得在倫敦到處跑的奇妙感覺。”

“我還記得一個叫做喬治·拉扎羅的人。他非常有個性。我不知道怎麼形容,他交易一些礦產股,大聲喊出買賣價格。整個氣氛實在太美妙了。最后,下午3:15是抽煙時間。我抽起煙來像煙囪一樣。現在我已經不抽煙了。”

“服務人員整天都需要進來洒水,以保持場內的潮濕,否則灰塵會很多。別看場內的地板是木制的,但灰塵很可怕。可是,你絕對不會被這些水弄濕。另外,我還記得一個人,他大約每個月都會來證券交易所的公債交易廳。這時候,場內所有的人都會大聲唱‘耶路撒冷’。別問我為什麼,我也搞不清楚,但實在很有趣。”

“有一天,當我在某個投資俱樂部發表演講時,氣氛有點傷感。我對他們說:‘我今天晚上站在這里。回顧自己的交易生涯的一個階段,我曾經是整個證券交易所場內最年輕的一位,但是,現在我是這群人當中年紀最大的人’。所以,這是一個漫長而美好的歲月,一段美好的時光,我非常願意重新來過。我很想再重溫這段經曆。關於我的事業,絕對沒有絲毫的遺憾。這是最美妙的生涯。我沒有任何遺憾。喔,或許有一個小小的遺憾,當我第一天來到這里的時候,我沒有到倫敦市走走,拍張照片,我到證券交易所工作的第一天沒有拍照。這類小細節讓我感覺很棒。”

布賴恩對於工作的熱情也延伸到個人生活中。他有永不滿足的讀書欲望,這也是一種享樂。

“我什麼東西都讀。有許多期刊非常有趣。我想,你應該盡可能在心靈中填進許多東西。有許多很棒的雜志。每當我外出旅行的時候,總是會帶一大堆雜志。所以,在旅程中,我成為大家覺得厭煩的對象。”

你是否真的想要從事交易?

布賴恩·溫特弗勒德顯然是積極心態的受益者。每位交易者都難免會陷入困境,在這個時候,惟有本身的心態才能協助我們度過難關。如果你不覺得交易有趣,就極不可能成功。缺乏對於交易的熱愛,就會在冷清的行情中覺得無聊,過度交易。如果不能體會交易的趣味,面對虧損就會喪失斗志而放棄。你可能憑白浪費時間與金錢,甚至不能全身而退。所以,捫心自問:

“你是否真的想要從事交易?你必須老實面對自己。你是否希望承擔壓力?若是如此,那你就必須把自己擺正。提出每項問題。如果不提出問題,你永遠會落后一步。不要害怕自己一無所知,因為還沒有學習之前,大家都一無所知。你可以收集資料,取得模型。我經常到倫敦商學院講課,告訴他們,這些模型都很棒,但實際上沒有什麼用。你一旦踏入市場,一切都不同了。”

“在我們的公債往來業務中,我對一位年輕人印象深刻。他知道我在注意他,於是要求安排面談。顯然,他是一位相當不錯的人,所以我們錄用了他。他原本在一家大型公司工作,手下有許多人。他說:‘突然之間,我發現自己早上不想起床,不想進辦公室。我賺了不少錢,但全無生活品質可言。’主持面談的人做了一個總結:‘在大型機構里,就像是在煤礦坑里睡覺,而此處有點像在夜總會里醒來。’這就是摘要結論。”

“他追求的是生活品質。在這里,他仍然賺很多錢,或許比不上其它地方的收入,但他現在做著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他希望身處一個讓自己覺得滿意與快樂的地方。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我們的總結。我們或許微不足道,但我們盡可能嘗試。”

一些協助必定有所幫助

我們可能專注於某筆交易或某件消息,結果出現“見樹不見林”的問題。在心無旁鶩的情況下,我們更能夠享受交易,並提昇績效。所以,我們往往需要外來的協助。

“我與我的妻子已經相處40年了。她偶爾必須忍受我的高潮或低潮。我始終把她視為最大的支柱,因為她不特別了解這個行業。這使得我可以找到發泄的對象。如果我持有一個龐大的部位,回家之后總是可以對她發牢騷,這通常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論,因為她不在這個行業里。所以,這些年以來,她始終是我最大的安慰。我是你見過的最幸運的家伙。”

辛勤工作

交易涉及辛勤的工作。成功來自於專注與決心。如同大企業家唐納德·金寶說的:“成功絕對不會發生在辛勤工作之前,除非在字典里面。”還有一句古老的格言:“必須作家庭作業。”我們都記得,完成家庭作業必須面對許多誘惑----與朋友外出、約會、游戲和休閑。缺乏充分的研究,不論技術分析還是基本分析,沒有掌握資訊,這都會影響交易績效,你只能依賴運氣賺錢。如果你並不是已經很富有,我想你不能依賴運氣。布賴恩解釋了工作精神的重要性。

“清晨起床,5:30出門工作,這當然不簡單。你沒有多余的時間,禁不起任何浪費。晚上的課程也很辛苦,我們下午6:00結束工作,9:00結束晚間課程。現在,我們讓交易員有時間上課。我不催促他們,我只要進步。”

“當然,對於與我同代的人來說,我相信他們絕對不會取消假日的活動。我不認為他們曾經興起過這種念頭。對於他們,晚上觀賞足球賽遠較加班工作來得重要。我想,這是優先順序的問題。”

“在我們的盤房里,經紀人完全熟悉他們的股票,掌握所有的背景,曉得何時公布新消息。他們都會做家庭作業,與其他的經紀人或交易員討論,取得他們希望知道的所有資訊。因為當他們實際買賣股票的時候,絕對沒有時間思考‘我應該買進這個或那個’。他們必須依賴所有這些資訊來買賣。這是一個瞬間變動的即時市場。”

如果你沒有把辛勤工作納入交易中,或許應該考慮布賴恩的態度,稍微修正自己的優先順序。你也應該問自己,你究竟想要什麼?

你是否渴望成功?

如果你的野心不大,確實可以在這個行業里混日子,但真正的成功需要渴望的追求。野心----希望交易更棒、更大----配合著工作熱忱,才可以把你帶到成功的顛峰。

“我們從社會各階層招募人員。可是,我們是證券交易所內惟一不招募碩士與博士的公司,沒有什麼特殊的理由,我們認為這些碩士和博士缺乏追求成功的渴望。他們今天或許有成功的渴求,但改天就沒有了,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應該站在某個台階,而且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他們不是那種街頭混混型的人。”

“我認為,偉大的交易員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培養的。這也是為什麼倫敦金融市場的好手很多都是來自東區的中、下階層。他們反應靈敏、數字觀念強。他們沒有什麼特殊的目標。他們願意打拼賺錢,有些人甚至是工作狂。這並不意味著你不能模仿某人。可是,成功者不是被塑造出來的。我很懷疑,模仿者是否能夠爬到頂端。這有一點像音樂家。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天生具備一些長處,只是要找出這些長處是什麼。”

“這些年來,我們用了很多人,出身背景各不相同。舉例來說,我們有一位交易員----現在是我兒子的老板(馬丁·伯頓)----他是我們一位資深合伙人在修車廠找來的,當時是加油學徒。”

“胸中必須懷著渴求的火花。不是我夸口,如果我到別家公司,現在可能是千萬富翁。我不是說目前的情況很差,但我原本可以是千萬富翁。我的一些同事50歲就退休了,但我不想這麼做。我不想在大機構里撐一個小局面。我希望主持自己的事業。成就不需要在我的名義下完成,但必須通過我的能力來完成。我不想跟大家一窩蜂。這或許正確,或許錯誤,但我很滿意自己決定做的一切,也很滿意自己做的方式。我沒有任何遺憾。”

“我很樂意負責這家公司,很高興這群人在我身邊。我認為你確實需要那種火花。可是,你只能有這麼多酋長。你必須擁有許多戰士,而且都驍勇善戰。”

“看著公司里的交易員,我經常會想:‘我家伙相當不錯,應該會成功’。他做得很好,但為什麼不想爬到頂端呢?他為什麼不想取代我的位置呢?為什麼?我不知道。他的收入很不錯,年紀還很輕,能夠掌握市場的脈動。然后,他結婚生子,突然之間,那種渴望點燃世界的火花熄滅了,熱情不復存在。結婚確實會讓你成熟。可是,學費的重要性突然超過成為城堡之王的欲望。

“所以,我想成功的人就是較一般人多一些沖勁。他們願意冒險。當然,他們也可能因此而跌得鼻青臉腫。可是,有時候,尤其在這個行業里,他們會想:‘我已經擁有這一切,難道我真的想要再邁前一步嗎?’許多公司都經常發生這類的情況。你就是需要再挺進一步的欲望。就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向前沖,所以很多公司出現了空降部隊。”

當然,只要你願意接受平凡的生活,布賴恩並不是說你非要有“沖勁”才能享受快樂的人生。如同他指出的:“我經常想:‘那個鞋子銷售員真是進對了行,因為他很快樂’。”不論在交易還是任何其它領域里,那些站在頂端的人都希望站在頂端。成功不是自然,不會自然發生。聾盲作家海倫·凱勒曾經提到一個類似於布賴恩的觀點:“安全感基本上是一種迷信。長期來說,避開危險不會比直接承擔風險更安全。生命是大膽冒險或空無一物。”

身為交易者,不論是專業的還是業余的,不論是場內的還是場外的,你都必須與全球大型銀行的最佳交易員競爭。你必須問自己,你的優勢究竟在哪里?你如何與這群專業交易員爭食,他們受過完整的訓練,享有完善的后勤支援,領取高薪而專注於市場?你的胸中需要燃起向前沖一步的火花;即使非常疲憊,還是必須閱讀最后一份報告,閱讀所有的交易相關資料。專注於某個領域,例如:公用事業股票,嘗試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如此一來,交易的勝算才會稍微高一點。你必須假定競爭對手都知道這個領域內的所有資訊。最后,你必須問自己:“交易是一種休閑嗜好,還是我必須爬到頂端?”布賴恩的交易生涯就是這方面的見證。

“事實上,當我順著梯子向上爬的時候,有一陣子覺得快樂而滿足。我喜歡公司的同事。在比斯古德·畢曉普公司時,我有兩個好朋友,我們無所不談,親密無間。我們一直外出喝酒,雖然我們各自做自己的工作,但彼此都不想讓對方不舒服。可是,你畢竟還是不同,你畢竟不能永遠過著虛無飄渺的生活。最后,我不希望每天晚上跟他們一起喝酒,我不希望做他們做的事情。我決定做一些不同的事,雖然我不想讓他們覺得不舒服。”

“我想,我終於拿起自己的地圖,他們對於手頭上沒有地圖也很快樂,然后我成為公司的董事。顯然,我希望成為總經理,他們或許也希望成為總經理,但沒有盡力一搏的決心,所以我成為了總經理。我希望擁有不同的人生,希望自己有權在公司的重要文件上蓋戳。我確實辦到了。我與董事長相處得很好,我們成為共同總經理。然后,我們並入康蒂·納特·韋斯特(我們決定每個人的未來,如果你高興這麼說的話),我覺得自己對手下人負著很大的責任。我是說我簽名同意這件事,我們完成合並,我必須負責,而且我在這里顯然不快樂。可是,我還是留下來了,因為我覺得自己必須對手下負責。某些董事離職之后,我從來沒有跟他們聯絡,而且永遠不會。因為他們必須對某些人的前途負責,結果他們傷害了這些人。”

“最后,我還是離開了康蒂·納特·韋斯特。當我成立溫特弗勒德證券公司的時候,就像完成了一件始終想做的事。我原本是康蒂·納特·韋斯特的執行董事,但最后還是決定繼續向上爬。可是,這個時候,我成為大缸中的小魚----非常恐怖。”

“我想,這是先天存在的素質----原本就存在你身上的東西。我父親是一位相當有野心的人,經營著幾個事業。可是,我希望踏上自己的路。”

總之,布賴恩在交易領域內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向前沖與向上爬的欲望。如同他所說的,最后回歸到一個問題上:你究竟想要什麼?交易與其它領域沒有什麼不同----成功需要努力與決心。

具備信心,接受打擊

市場是一個競爭場所,你總是會受到打擊。專業交易員的壓力可能來自於同行競爭,業余交易員的壓力可能來自於部位本身。不論壓力來自何處,你必須具備毅力,繼續戰斗。你必須相信自己選對了行業,交易讓你如魚得水,如此才能鼓舞自己,堅持下去。

“你必須自信,否則什麼也不是。你必須有敏銳的直覺。我很難解釋那是什麼,但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擅長於這一切。我充滿自信。當我還是藍扣的時候,老板非常嚴格。畢竟,我們用的是他們的錢。老天!目前的變化實在太大了。現在一些不滿20歲的年輕人,希望明天就能夠被授權從事交易,即使他們搞得一團糟,似乎也毫不在意,如果當年我們陷入同樣的處境,就會有毀滅的感覺。”

“如果只是藍扣,你絕對不允許查詢價格,只可以傳遞消息。沒有人把你放在眼里。他們叫你‘滾到一邊’。老實說,我並不覺得受到侮辱,因為我曾經入伍當兵。顯然,有些人受不了這一切,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而是因為這個環境造成的壓力。如同我說的,這些家伙都非常嚴厲,交易所里面都是一些討厭鬼,絕對的混蛋。就好像在軍隊里一樣,很多人受不了。”

“一旦踏入圈內,就會有這種直覺:就好比賭博一樣。你觀察賭注的形態,留意成交量的變動。如果你沒有這類感覺,絕對是浪費時間而已。所以,你在場內躲閃穿梭,就必須依賴這種直覺。我們等待正確的訊號,另外也必須確定自己掌握交易對象的一切資料。你很快就了解某些事件的發展與影響,就像你觀賞電視或收聽廣播節目一樣。你必須知道人們的臨場思緒,所以你才能捕捉那些‘沒有準備的人’。”

自信來自於你知道自己很棒,自信也有助於你敢與眾人不同,持著相反的看法。你需要有自信與勇氣,才能夠站起來對抗群眾,尤其群眾可能是布賴恩描述的惡劣混蛋。

“這讓我看起來像是精英主義者,但敢於對抗群眾的勇氣確實很重要。我不願意忍受愚蠢的人。我不願對人磕頭,我永遠講出心中的話。這偶爾會讓人們小心我。我希望人們因此而尊敬我,而不是害怕我。”

自行承擔交易的責任

面對損失和困難的決策,交易者經常產生否認的心理,推卸交易的責任。成功交易員對於任何決策都願意承擔責任。就是這個緣故,他們才能專心採取必要的行動,解決隨時可能發生的災難。布賴恩通過早期的一段經驗說明這個觀念。

“當我進行一筆真正的好交易時,才能實際凸顯這方面的意義。當時,你可以在收盤后繼續進行交易。老板已經回家了,但你還可以進行交易到下午5點或6點----如果你願意的話,整個晚上都可以。”

“我記得某個晚上回家之后,我手中持著英國汽車公司的一個好部位。這是一個我從來沒有經曆過的龐大部位。完成之后,我立即覺得這不只是另一筆好交易,其中涉及可怕的隔夜風險,高達數百萬英鎊的金額。”

“我當時想:‘我是應該默默承擔這個風險,還是採取一些行動?’最后,我決定:我應該告訴老板。我跑去找他,告訴他:‘我想我應該通知你,我今天晚上低價買進一些股票,雖然不特別擔心這個部位可能出差錯,但其中涉及很大的風險。’他回答:‘按照你的判斷,目前的情況如何?’‘我沒有改變看法,這是很好的一筆交易,但風險實在很大。’他告訴我沒有理由擔心。”

“但是,隔天我們進來的時候,差錯發生了。可是,紕漏不十分嚴重,只是出了點小差錯。交易結束之后,我虧損了三萬英鎊。(易名:約10%損失)可是,老板並沒有責怪我。他說:‘這是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的經驗,你必須了解,它們不只是好交易而已,它們涉及到實際的鈔票’。”

“在此之前,我每天進行數百筆交易,但它們只是我認為合理的部位,不代表真正的鈔票。這個經驗確實是一個教訓。老板說:‘我們都會犯錯,但你做了一件我們很滿意的事,你確實告訴我們相關的風險’。他的說法讓我覺得很受用,但我對於交易的觀點也產生了一些變化,我更了解自己的責任。可是,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了。很多人進場豪賭,完全沒有責任感。這種心態可能釀成大禍。我覺得自己讓整個公司受到傷害,但現在的人根本不管這套。”

如同布賴恩解釋的,身為交易員,我們對於自己和公司都有責任。如果情況發展得順利,只有我們的生活受惠,萬一發生差錯,好幾百位員工的生計都會受影響。

絕對不可偏愛某個部位

布賴恩指出,交易員絕對不應該偏愛某支股票或某家公司。這類的偏愛或執著會妨礙你的判斷,使你的交易決策受到一些不相干因素的影響。

“在溫特弗勒德證券公司體系內,每位交易員處理多家公司的股票,每家公司配置特定的資金,如果某位交易員超越資金限制,就會受到罰款,直接影響他們的績效。”

“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每件事,因為每件事都發生在即時市場。如果交易員超越規定的限制,就必須向董事報告。我告訴交易員:‘把你自己看成二手車的交易商。停車場有125輛車。我不介意你把每輛車都加五加侖的油,但絕對不可以把任何一個加油箱加滿。因為,你對於行情的了解絕對不會超過市場。不要告訴我,你知道這支股票的每個細節。你不可能知道’。對於你來說,這些公司都是蘋果與梨,就是如此,不要愛上它們。絕對不可以對某家公司產生感情,因為明天可能就會發生變化。事實上,我們不再讓交易員拜訪上市公司。我們派他們到市場上調查商譽,但不去拜訪公司,因為見面三分情,交易員可能受到情緒干擾。他們參觀公司,看見產品,愛上某些產品,然后就忘了根本的財務報表。我們不希望發生這類的情況。”

虧損:最好及早認賠

每個交易者都知道,面對一個虧損部位,最大的誘惑就是聽任部位自然發展。不採取任何行動,希望部位反敗為勝,這是人性的自然反映。根據布賴恩的經驗顯示,最好還是盡快認賠出場。一旦認賠之后,你會覺得豁然開朗,如此才能夠重新擬定交易策略。

“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場所,每天都有重要的比賽,我必須在這個基礎上評估我們手頭上的股票,某些公司基於某些理由已經活得太久了。有一句話:‘最早認賠的損失,即是最佳的損失’。如果某支股票在部位中停留一天以上,就把它砍掉。總之,最早認賠的損失,即是最佳的損失,因為這可以讓你重新來過。”

“讓我舉一個例子,昨天某支股票宣布可怕的盈余報告。股價下跌60%。我們手頭上也有這支股票,讓我們付出了25000英鎊的代價。可是,當我們開始交易之后,就不斷砍、砍、砍。由於我們大量拋售,價格更進一步下滑。然后,當我們覺得差不多的時候,又開始買進。其他的人還繼續賣出,但我們已經開始買進。交易結束之后,我們把所有的損失都扳回來。所以,我們的座右銘是‘最早認賠的損失,即是最佳的損失’。立即砍掉,重新來過,不要皺著眉頭忍受。我經常告訴交易員:‘我們不是投資信托基金’。”

可是,交易員也可能砍掉一個原本可以反敗為勝的部位,不是嗎?

“他不知道,也無需在意。為什麼要在意呢?下一個機會又出現了。他不是投資信托基金,他不是在那里盤算股票的價值,他的工作是設定價格。這是金錢操作,你必須掌握這個關鍵。”

所以,對於布賴恩·溫特弗勒德而言,重點不是公司股票的理論價值,也不是目前價格是否會在將來到達理論價值。你的工作是關心目前的行情,然后進行交易。雖然布賴恩討論的對象是造市商,但任何的交易者都不應該讓短線部位演變為長期投資,因為你當初不是如此打算。

一切以市場為準

布賴恩認為,市場永遠是對的,你沒有必要與市場爭論。當然,這並不代表你不能預期價格將來變動到另一個水準。

“一切以市場為準。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是反映供需力量,運用我們的風險資本提供連續的雙向報價。某支股票的報價是3~6元,因為它就是3~6元。如果你接到一筆大單子,客戶準備在6元買進十萬股,你或許認為價格應該是5~7元。可是,通常只要沒有特殊的消息,報價是3~6元,就是因為它是3~6元。”

“我們不考慮技術分析。讓我舉個例子,在倫敦證交所的場內,我們的位置剛好緊靠著德拉雀,它們也是主要的造市商。每當重要報告公布的時候,內容都會顯示在大型熒幕上,每個人都看得見。不論你有沒有特殊的背景或MBA學位,都必須馬上解釋報告的資料。解釋的方法是採用正確的衡量標準。德拉雀的報價員都依賴分析師或統計學家,他們都是有經驗的專家。經過這些專家的研究之后,報價員才提供價格。我認為這套方法沒用,我們必須接生意。所以,我告訴我們的交易員,不要理會德拉雀怎麼做。他們的客戶必須等待,直到分析專家說:‘嗯,我想價格應該是……38元’。我告訴我們的人:‘只要資料一出現,你就必須判斷有利還是不利。不要考慮別人怎麼做。’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的第一個報價可能錯誤,但第二個報價絕對不會錯。當我們提供報價的時候,他們的分析師還在忙著扳指頭。這就是我們做生意的方法。我們的原則很簡單:‘讓我們看看市場怎麼說,讓我們觀察供需情況,把這一切轉化為價格。’”

你也可以利用市場來解釋資料。

“我們研究資料,心里想著:‘這對於股票絕對有利,即使發生最糟的情況也是如此’。可是,市場正籠罩在大空頭氣氛下,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出場。所以,雖然資料很棒,價格還是下跌。當然,這只是短期的技術性現象。以柏克萊為例,它們的資料並不理想,但據說公司準備買回股票,所以股票漲了一、兩天,然后下跌。這也是我們賺錢的門路,是交易量的來源。”

當資料公布的時候,你可能預期價格會受到影響。優秀交易員不會在真空狀態下評估一家公司。他們專注於資料對價格的影響,然后觀察價格的反應。價格對資料的反應,才是解讀資料的意義的最重要因子。讓市場告訴你,資料究竟代表多頭還是空頭意義。市場很少犯錯。舉例來說,英國航空公司公布年度報告,如果造市商認為資料相當不錯,開始交易的時候通常會推高價格。可是,如果這些資訊已經預先反映在價格中,價格可能逐漸盤低,甚至以最低價收盤。市場的功能就是決定每天的行情。公司報告通常很難長時間影響股票。所以,一陣子之后,由於不能吸引玩家的興趣,這些股票就會被忽略。相對於大型公司來說,這種現象在小型公司中更明顯。由於缺乏交投的興趣,每當公司公布新的利多資料,股票在未來幾天之內,十之八九會下跌。

造市商把這些資料解釋為利多消息,但股票在高檔不斷表現出下滑的趨勢。造市商最初是站在買進的一方,隨后他們必須想辦法拋出這些籌碼,所以只有壓低價格吸引買盤。當新資料公布的時候,必須留意股價以高價開盤,然后逐漸下滑,幾乎以最低價收盤。這通常都代表市場對於資料的看法。

交易戰術

·如果賺錢是你從事交易的惟一目標,這通常不足以讓你成功。

·你需要熱愛交易。專注於你喜愛的交易層面,想辦法降低交易讓你厭惡的成分。

·捫心自問,交易是否是你真正想要的。

·尋找一些你可以信賴的人,聽取他們的意見。

·交易成功需要辛勤工作----絕對不要認為交易很輕松。

·務必保持自信心,如此才能夠從失敗中站起來。不要拖自己的后腿,因為很多人都想這麼做。

·交易者必須有責任感,負責的對象也包括自己和那些受到交易活動影響的人們。

·絕對不可以對於任何部位產生情緒性的執著。

·虧損:最早認賠的損失,即是最佳的損失。

·市場是公司資料的最佳傳播者。

 

尼爾·溫特勞布

第十章  尼爾·溫特勞布

“除非你能夠掌握自己,否則不可能掌握市場。”

討論主題

·停止單

·動機的重要性

·交易目標

·記錄交易日志,提昇交易績效

·健康與財富

·交易者的類型

尼爾·溫特勞布是場內交易員與場外電腦交易員。另外,溫特勞布也是教育講師與商品交易顧問。他也是電腦化交易高級研究中心的創辦人,提供當日沖銷與國際性避險的課程。溫特勞布在德保羅大學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擔任講座,也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負責介紹美國公債選擇權契約。溫特勞布的學員來自美國與世界各地,大多是交易所的專業人員與專業交易員。他也協助歐米茄研究中心解決種種難題。

《華爾街日報》曾經報導他的樞紐點交易技巧,交易刊物也經常引用他的評論。事實上,尼爾最近與交易風出版公司合作推出了《溫特勞布短線交易員》軟體,其中包括樞紐點分析技巧。尼爾是下列兩本書的作者:《溫特勞布短線交易員》、《期貨場內交易花招》。他是美中商品交易所的會員,通過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戈登堡和赫邁耶公司進行清算。他目前正在編寫《芝加哥交易風格》一書,準備在1998年出版。

安排採訪尼爾·溫特勞布的過程中,我曾經到過他的辦公室、清算公司與健身俱樂部,甚至參加了他在德保羅大學為一群泰國學生舉辦的交易講習會。一整天下來,我收集了很多資訊,於是,我們決定省略正式的採訪。因此,本章的內容是根據當天發生的事件與尼爾給我的資料整理而成。另外,我也參考了尼爾的著作《期貨場內交易花招》,這是一本早該出版的書,場外交易者可以由此探究場內的操作情況。事實上,這本書已經第三次印刷了,而且被翻譯成德文與中文。

適當運用停止單

在《期貨場內交易花招》一書中,尼爾對討論停止單在各種不同場合的用途,很少有人真正知道他所討論的這一切。

通信刊物提供的停止價位

發行交易通信刊物是一個很賺錢的行業----所以這類刊物的數量這麼多。建議交易部位的過程中,大多數通信刊物都會提供停止價位,讓讀者知道部位應該在哪里出場。一般來說,停止價位都設定在最近的高價或低價附近。按照尼爾的描述,場內交易員都會閱讀這些通信刊物,記錄停止價格。他們讓辦事員到圖書館內翻閱資料,記錄這些停止價位。然后,場內交易員通過這些停止價位進場----而不是出場。

運用停止單在下跌行情中進場

尼爾說明如何通過停止單進場。1966年7月20日上午7:43,9月份德國馬克契約創新高,有些交易員嘗試捕捉高點而被燙傷了手指。當德國馬克處在6823的價位時,按照尼爾的判斷,如果價格跌破6800的支撐點,德國馬克可能暴跌。於是,他把6803的價位設定為9月份德國馬克契約的停止賣單。結果,德國馬克下跌,尼爾的單子在6800成交。行情繼續下滑,尼爾在上午10:48進行回補,價格是6680。

利用停止單進場建立部位,交易者必須注意幾點:

·只適用於價格波動劇烈的市場。

·預期行情將發生突破走勢。

·停止單生效之后變為市價單,所以實際成交價格與停止價位之間可能出現幾檔的距離,取決於行情的波動程度。

·必須特別留意變動快速的行情。

不採用停損

尼爾指出,在他的經驗中,交易發生虧損的原因之一,是停損遭到触發之后,行情隨后朝原先預期的方向發展。商品交易者不設定停損。尼爾認為,運用選擇權是模仿商品交易的方法之一。可是,他也提出警告,這是惟一允許不採用停損的時機。原則上來說,當商品交易者買進期貨契約,你購進買進選擇權,當商品交易者放空期貨,你買進賣出選擇權。

就這方面來說,選擇權優於期貨,因為期貨交易不僅要判斷正確的行情方向,而且要抓準進場價位(否則必須承擔追繳保證金的風險)。購買選擇權不需要保證金,如果價格先朝不利方向發展而稍后回到預期方向,這一過程中不需追繳保證金。所以,選擇權交易相對不需掌握精確的進場點。

操縱停損

大型交易機構經常攻擊場內交易員的買進報價,然后迫使他們回補。情節如下:

買進報價多少?(大型交易機構問場內交易員)

買進報價60,賣你10口,現在的買進報價多少?

買進報價55,賣你20口,現在的買進報價多少?

買進報價50,賣你30口,現在的買進報價多少?

買進報價45,賣你40口,現在的買進報價多少?

買進報價40,賣你50口,現在的買進報價多少?

所以,大型交易機構不斷賣出,場內交易員被迫買進,行情持續下滑。現在,原本站在賣方的大型機構開始買進,“買進報價45”,然后“買進報價50”。那些在45與40賣出的場內交易員開始恐慌,急著想出場。同時電腦熒幕上顯示的股價暴跌走勢可能引發你的賣出訊號。這種巨幅起落的行情把你震傷出場,讓你在場外干瞪眼。

動機的重要性

交易新手經常忽略動機的重要性。由於動機會誘發與指導行為,所以經常被形容為邁向目標的誘因。目標是“什麼”,動機是“為什麼”。相對於缺乏動機來說,不知道自己缺乏動機更糟糕。在后者的情況下,我們已經踏上毫無心理準備的毀滅之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缺乏到達目的地的某些必需品。

在交易過程中,如果我們知道自己的動機,就比較可能發展一套適用的交易系統。舉例來說,如果你偏愛長期投資而採用短線交易系統,那麼動機就會發生問題。你的動機顯示你希望進行的交易類型,交易系統則顯示你應該進行的交易內容,兩者可能匹配或不匹配。

首先需要處理一個問題:你是否知道自己從事交易與持續進行交易的動機?把答案記錄下來,你往后需要它們。某些人的交易動機是希望控制自己的命運,想要掌握自主權。這些人對於穩定的就業機會不感興趣。自我塑造是另一種常見的交易動機。大多數交易者都完全依賴自己的力量獲致成功。還有一些人的交易動機是“賺錢”。這些人都追求自己與他人的認同。

目標

目標的重要性

動機與目標相互配合。動機是引擎,目標是目的地。沒有目標,動機就不存在;沒有動機,目標也不能存在。兩者相生相成,缺一不可。

設定目標可以提供交易的方向。湯姆·卡普蘭說過:“如果你能夠區別移動與方向,就已經克服成功路上的大部分障礙。”設定一系列的目標,交易者就有專注的對象。除了樹林之外,我們也看得見具體的樹。因此,專注可以提供更具建設性的行為,避免浪費時間與精力。

在任何計划中,設定目標是第一步驟,我們首先必須知道自己想要到哪里。然后,我們才考慮如何到達那里。設定目標也可以降低憂慮,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方向。

當我們開始達到某些目標之后,就會產生自信的積極心態。本書採訪的每位頂尖交易員都重復強調,自信是交易成功的必要特質。

設定交易目標需要考慮一些問題:

·首先考慮先前寫下來的動機。如同尼爾在《期貨場內交易花招》中說的,“除非你能夠掌握自己,否則不可能掌握市場。”

·考慮你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考慮哪些東西妨礙你達成目標。

·你認為達成目標需要支付多少代價?你是否願意支付這個代價?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協助你設定目標。

如何設定交易目標

為了充分發揮功能,交易目標需要具備一些特質:

1.內容明確。目標必須非常清楚。如果目標的內容太過於含糊,你很難專注。

2.可以衡量。換言之,目標除了“質”之外,還需要有“量”。如果你不能看到自己進步的程度,就會喪失動機。同理,如果你不能衡量自己沒有進步的程度,就不能專注於必須改進的領域。把目標設定為“賺很多錢”,這不是一種能夠提昇動機的目標。另外,目標也不應該全有或全無。你應該設定“樂觀”、“實際”與“需要改進”的目標。

3.目標需要放在時間架構內。一個沒有時間衡量基準的目標,很難提供足夠的動機,因為永遠有明天或明年。時間架構告訴你什麼時候出發,你的速度需要多快。另外,交易目標也應該分為短期(每天)、中期與長期。將整個旅程划分為幾段,分別設定中途目標,如此有助於你達到最終的目的。達成中途目標的成就感,可以鼓舞你繼續前進。

4.交易目標應該切合實際。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錯誤。如果你從來沒有接触選擇權,那麼最初目標應該是讀一些有關選擇權內容、交易與策略的書籍。如果目標不切合實際,勢必產生挫折感與忿怒,乃至喪失動機。

5.交易目標應該盡可能設定在自我控制的範圍內。如果需要依賴別人的“贈與”,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就較低。

6.從正面的角度設定目標。換言之,目標不應該設定為你希望避免的狀況。舉例來說,“虧損部位不得加碼”應該改為“每筆交易的風險不得超過1000美元或交易資本的3%”。

7.目標應該具備績效與成果的取向。績效目標關係著成功,藉以衡量自己與交易技巧的進步程度。成果目標關係著特定的獲利。

8.為了避免大量目標造成手足無措的可能性,應該把目標分門別類,設定優先順序。換言之,將目標歸納為幾個類別。

9.最后,把目標留在手邊。不要記錄下來之后就歸檔。把它們掛在每天都看得見的地方,但不要讓它們成為毫無意義的標語。

追蹤目標的進度

目標需要經常追蹤評估,調整不合理的目標。如果某個目標根本無法達成,就需要調整。如果某些目標太過於容易,就需要向上修正。你必須成為自己的最佳訓練師,但是必須切合實際。不可能每筆交易都賺錢。

交易日志

交易日志的重要性

交易者經常問我一個問題:如何改善交易技巧?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記錄交易日志,記錄交易的所有相關資料與經驗。沒有交易日志,勢必浪費許多寶貴的經驗,很可能讓你重蹈覆轍。就這方面來說,交易日志是一種資金與風險管理工具。了解交易的問題所在,才能解決它們。所以,把交易日志也設定為一種目標。

交易日志的內容

1.譽寫一份交易目標,記錄進展情況。

2.每筆交易的細致資料。從分析一支股票開始,直到你賣出股票為止,寫下每個關鍵時刻的感覺,記錄每個行動的前因后果。你可以利用本書的內容評估交易記錄。舉例來說,當價格逼近停損點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

3.對於自己的行為,寫下哪些讓你覺得很棒,哪些讓你覺得不自在。

記住,交易日志的記錄必須清晰易讀,因為日后還需要翻閱。

全方位交易者

優秀的專業交易員通常不會切斷交易活動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這是他們與業余交易者的最大差別之一。他們要求整個生活的每個層面都相互支援、彼此協調。就這方面而言,尼爾·溫特勞布認為,健康與壓力管理很重要。

壓力管理

壓力可能協助或妨礙交易,取決於你如何反應壓力的狀況。你是否把它們視為挑戰、學習經驗或大展身手的機會?壓力是否讓你覺得受困、束手無策或失去控制?

下列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提供一些概念,讓你感覺交易壓力之下的可能反應。這方面的知道可以讓你避免壓力的不良后果,提昇交易技巧。

1.你的個人生活是否受到交易經驗的影響?

2.你是否經常想到失敗的問題?

3.你的情緒是否隨著交易績效起伏?

4.你是否希望完全改變交易系統?

5.你是否發現自己很難專注?

6.你是否發現自己很難“暫停交易”?

7.你是否忽略自己的交易系統?

8.別人說話的時候,你是否會充耳不聞?

9.你是否變得健忘?

10.你是否總是覺得疲憊、想睡覺?

降低交易壓力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顯示你承受的壓力程度。其次,你需要處理壓力,降低壓力。我們有一些建議----請注意,這是你邁向交易成功的路徑。

1.飲食。考慮平衡而低熱量的飲食,用餐時間必須有規律,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含咖啡因的飲料。

2.每個星期至少運動三次。運動過程中分泌的化學物質可以降低壓力。另外,生理狀態理想的人比較容易應付壓力。

3.學習打坐、瑜珈或單純的放松。

4.記錄交易日志,包括目標在內(參考前文)。

5.建立支援網絡----朋友與家人。

6.偶爾做一些其它的事----擺脫例行的生活方式。舉例來說,到不同的地方吃午餐。

7.每個晚上至少需要六到八小時的睡眠。如果你難以入睡,可以安排九小時的時間,即使沒有立即睡著,也至少有六小時的睡眠。

8.從你的交易日志中,尋找壓力的來源。交易規模是否太大?管理的部位數量是否太多?若是如此,想辦法讓自己回到“舒適界線”內,降低交易規模或減少未平倉部位的數量。

如同完成任何目標一樣,降低壓力也需要付出代價。降低壓力需要花費時間與耐心,但這也是用來增進你的交易績效。你正在作戰,對象是那些妨礙交易績效的東西。最后,請記住大哲學家與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一段話:

“在萬物之中,惟有人類可以改變自己的模式,惟有人類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我們這一代的最偉大發現是:通過內在心態的改變,人類也可以改變生活的外在層面。”----《實用主義》

健康與財富

在我訪問芝加哥的旅程中,尼爾帶我參觀了東岸健康俱樂部。如同尼爾在他的書中所說的:“在你鉆進交易心理層次而責怪自己缺乏自律精神之前,先發展某種訓練計划。大多數情緒性決策都是來自於交易者缺乏睡眠。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經常擬定非理性的決策,破坏一套理想的交易計划。如果暴飲暴食是你慶祝交易順利的方法,那麼,第二天可能是一場災難。”

“許多講習會供應雞尾酒、比薩餅和高膽固醇的食物,主辦者顯然不知道營養與交易之間的重要關聯。我們的講習會經常建議學員參觀芝加哥東岸健康俱樂部。事實上,我們的很多講習會都是在這里舉辦。不妨看看那些最成功與頂尖的交易員,他們看起來都很健康。”

交易者的類型

交易者有許多不同的類型。了解各種類型的特質,或許有助於你避開一些陷阱。

自律的交易者

這是最理想的交易者形態。你坦然接受損失與獲利。你專注於交易系統,非常自律地遵從系統的指示。交易通常是一種輕松的活動。你了解虧損並不代表失敗。

懷疑者

你懷疑自己的能力,很難執行系統的訊號。你需要培養自信,從事一些紙上模擬操作。

怨天尤人

所有的虧損都是別人的錯。你責怪撮合價格不理想,責怪經紀人接電話的速度太慢,責怪交易系統不夠完美。你需要培養客觀判斷的能力與自我負責的態度。

犧牲者

你責怪自己,認為市場打算懲罰你。你開始對於交易產生迷信的感覺。

樂觀主義者

你認為“只不過是錢而已,我稍后就會撈回來”。你認為任何損失都會轉虧為盈,明天的交易一定會恢復正常。

賭徒

你要的是那種刺激的感覺,錢不是重點所在。你從來不考慮交易的風險/報酬關係。你希望上桌,感覺刺激與興奮。

膽怯者

每進行一筆交易,只要稍有獲利就忙著獲利了結。你害怕按照法則進行交易。

你是否在交易日志中察覺這些特質?若是如此,那就需要專注於動機與目標。秉持著交易目標,務必讓任何行為都盡可能排除前述的陷阱。舉例來說,如果你發現自己屬於膽怯的交易者,就應該設定一個目標:惟有交易系統發出平倉訊號,你才會結束部位。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怨天尤人,那麼,就應該把每天的目標設定為:專注於自己的交易行為,完全按照交易系統處理部位。

最后的一些建議

當我與尼爾·溫特勞布交談時,偶然發現他的桌上擺著一本詩集,我也有一本相同的詩集,我們都從其中得到一些交易啟示。尼爾請我把下列的一段詩文納入本章的內容中,希望與大家共勉。

如果

所有的人都迷失了,責怪你,但如果你還保持清醒。

當所有的人都懷疑你的時候,

但如果你還能依賴自己,並且還能夠包容他們的懷疑;

如果你能夠等待,而且不會喪失等待的耐性,

或者,人們對你說謊,你不會以謊話回應,

或者,人們憎恨你,你不會以憎恨回報,

而且,你說話不會太善良,也不會太明智;

如果你能夠夢想----但不會讓夢想成為你的主宰,

如果你能夠思考----但不會讓思緒成為你的目標;

如果能夠遇到勝利與災難

但把這兩個騙子視為相同;

如果你能夠忍受自己所說的真理

被一些惡棍強迫編織愚人的陷阱,

或者,看著你一生苦心經營的東西破碎,

彎下身揀起老舊的工具重新創造;

如果你能夠聚集所有的賭注,

讓它們在一場賭局中承擔風險,

損失之后,重新開始,

而且,對自己的損失默默無語;

如果你能夠迫使你的心智與精力,

追求自己的目標,雖然它們早已不復存在,

堅持下去,即使沒有任何希望

除了意志告訴它們:“堅持下去!”

如果你能夠與群眾交談,但保持你的美德,

或者,你與國王同行----仍然了解民間疾苦;

如果仇敵與好友都不能傷害你,

如果所有的人都依賴你,但不會依賴太多;

如果你能夠付出不可容忍的一分鐘,

以六十秒的時間奔馳,

你就是世界,涵蓋一切,

而且----更重要的----你是人,我兒!

…………吉普林(1910年)

交易戰術

·把通信刊物上的停損點視為可能的進場點而不是出場點。

·一旦價格跌破支撐點,可以利用停止賣單建立空頭部位。

·如果交易部位不打算設定停損,選擇權是一種適當的交易工具。

·列出你的交易動機。

·為了成功,你必須有交易目標。

·設定交易目標,思考交易動機,以及達成目標所需要的一切。

·交易目標必須具備一些性質:內容明確,放在時間架構內,切合實際,建設性的格式,安排優先順序。

·把目標清單保留在手邊,熟記它們。

·把交易經驗記錄在交易日志中,隨時翻閱。

·辨識壓力的原因,承諾自己消除它們。

·安排規律的運動計划,生理健康確實會影響交易。

 
 

結論

本章準備提供一個摘要性總結,涵蓋書中受訪者不斷強調的重要概念。當然,這並不是本書的濃縮版本,包括受訪者提出的每種意見----這樣顯然是無謂的重復,對於這些意見也不公道。為了讓本章發揮最大的功能,我建議你配合每章摘要內容閱讀本文。

雖然每位受訪者都來自於不同領域,運用不同的時間架構與金融產品來反映他們的交易觀念,但還是有一些共通的特質。你閱讀本書的最重要心得,應該是頂尖交易員對於市場的態度,以及他們的角色與市場之間的關係。下列每一節都包含了這種態度的部分內容。

選擇交易

安心

每進行一筆交易,你都應該清楚建立部位的理由。你應該充分了解自己預期的發展,這樣你才能對於該交易與部位覺得舒適。數位受訪者都提到交易過程的舒適感覺與自我協調。如果你覺得部位的風險太高或規模太大,一定會覺得不舒適。如果你覺得不安心,就不要進行交易。交易計划是安心進行交易的必要前提,這是最根本的交易觀念。

計划

頂尖交易員通常都會挑選交易的“扳機與標的”。他們不會臨時起意。計划絕對是交易成功的關鍵因子,即使是場內交易員需要立即針對行情反應,還是需要有“如果……就……”的明確情節分析。他們事先考慮所有的可能發展與對策。所以,交易計划可以降低壓力,提高信心,讓交易者覺得放心,最主要的效益是清晰的思緒與自律規範。另外,交易計划也可以排除無用的期待心理,讓交易者專注於部位建立的根本理由。

交易風格

由於“舒適”是處理交易的勝負關鍵之一,交易風格必須符合自己的個性。這可能造成多方面的影響:交易工具(選擇權、期貨或股票)、分析方法(技術分析或基本分析)、交易方法(價差交易或單純的方向性部位)與時間架構(長期投資或短線交易)。如果交易者對於自己的系統覺得舒適,成功的機會也就比較大。

處理未平倉部位

此處的關鍵是誠實對待自己。你必須了解,“欺騙自己”是人類的天性之一。你應該忘掉部位的既有獲利或虧損,嘗試排除情緒成分,盡可能保持客觀與中性的立場。你只能根據合理的預期發展處理未平倉部位,不能有期待的心理。許多受訪者都討論,如何達到這類的巧妙平衡,尤其是伯納德·奧佩蒂特。

風險

耐心

頂尖交易員都厭惡風險,他們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風險/報酬關係。如同比爾·利普舒茨說的,“如果交易員能夠減少50%的交易次數,通常都可以賺更多的錢。”個人交易員更能夠耐心等待這類機會,因為沒有人會強迫他們經常留在市場內。

優秀交易員都很有耐心,因為它們不擔心錯失機會。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態----機會永遠都存在。這種認知讓他們安心留在場外,也讓他們坦然認賠,更不擔心結束一個原本可以獲利的部位。

資金

交易資金的來源可能影響操作風格,尤其是在承擔風險的程度上。所以,取得更多交易資金之前,務必評估這方面的互動關係。

運氣

為了降低風險,交易員設法提昇自己控制風險的能力,這就是運氣扮演的角色。頂尖交易員會把自己擺在一個能夠接受好運的位置。舉例來說,盡量提高自己的勝算,雖然未來的發展必然涉及運氣的成分,但你必須站在一個有利的位置。

戴維·凱特與比爾·利普舒茨都強調一點,每年只有少數幾筆交易能夠創造重大獲利。當他們感覺某個部位具有極高的獲利潛能,就會“扯足幸運的風帆”,擴大部位規模,不要過早結束部位。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有膽量押下龐大的賭注。

漸進的交易

頂尖交易者採用漸進的交易手法,慢慢累積獲利----不要貿然承擔風險,不要嘗試揮出全壘打。他們理解,明天仍然能夠進場交易的重要性,遠超過今天的獲利。因此,他們絕對不允許連續虧損迫使自己退出市場。

舒適界限

頂尖交易員會把風險設定在自己的“舒適界限”內。如果發現風險太高,他們會縮小部位規模或採用價差交易。惟有留在舒適界限內,思緒才會清晰,決策才會客觀,交易績效也才會因此而提昇。

損失

承認錯誤

頂尖交易員不怕承認錯誤。承認錯誤無損於自我或自尊。他們知道,判斷錯誤是交易過程中必然發生的現象。比爾·利普舒茨指出,如果外匯交易者有20%的成功率,那他就非常幸運了。他永遠準備接受自己判斷錯誤的可能性。這也是交易者必須具備自信心的緣故----繼續奮戰,創造獲利。

接受損失與承認錯誤是必要的心態,因為這屬於不可避免的現象。頂尖交易員了解,為了獲利,就必須認賠。虧損不代表失敗,這是邁向成功之途的必要步驟。他們也把認賠視為一種效益:緩解情緒壓力,允許他們專注於未來的交易。換言之,通過認賠而重新取得清晰的思考與專注能力。事實上,許多受傷者都提到如何從虧損中學習。菲爾·弗林甚至說“學習如何熱愛小額虧損”。

責任感

對於任何錯誤,頂尖交易員都願意承擔全部的責任。他們不會尋找借口或歸咎他人。因此,他們不會否認損失。即使是經過匯整的資訊,他們也願意對最后的決策負責,承擔所有的后果。他們承認損失,然后繼續前進。

出場

頂尖交易員會預先規划他們準備接受的損失,計划雖然可以調整,但他們有堅決的自律在預定的停損價位出場。這方面完全沒有期待、禱告或討價還價的余地,只有客觀與誠實。

對於伯納德·奧佩蒂特來說,如果預期發生的事件沒有發生,或預期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他就出場。對於比爾·利普舒茨來說,如果虧損超過他願意接受的程度,他就出場。換言之,出場位置取決於某個痛苦水準,一旦痛苦程度超過這個水準,也代表自己超出舒適界限。

恐懼

在某種程度內,害怕虧損有助於交易者避免發生虧損。這種恐懼感可以提高交易者的戒心,消除傲慢的心理。可是,過於害怕也會影響判斷,甚至造成全然的癱瘓。優秀交易員能夠在兩者之間維持巧妙的平衡,一方面因為他們知道虧損是交易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因為他們知道永遠還有機會。

導師

許多交易員都提到,他們的交易生涯受到某些導師的影響。如果你找不到適當的導師,還是可以嘗試其它的替代渠道:雜志、網站(例如:J博士運星)或通信刊物。適當的導師需要有與自己類似的交易心理與風格。

特質

熱忱

頂尖交易員熱愛交易與市場的每個層面。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熱忱的態度讓他們掌握優勢。如果你對於交易缺乏熱忱,勝算自然會減少。可是,他們的熱忱和動機並不是來自於金錢本身,金錢只是一種副產品。他們知道,金錢絕對不足以創造偉大的成就。交易員必須有非凡的專注能力,執著於手頭上的工作。比爾·利普舒茨把這類的熱忱稱為“瘋狂的專注”。對於旁觀者而言,全然不可理解。如同布賴恩·溫特弗勒德指出的,永無止盡的熱忱。因此,他們不覺得交易是一種工作。

自我分析

頂尖交易員都具備自我分析與反省的能力。在部位建立之前或之后,他們會考慮自己對於交易每個層面的態度、行為與績效。

毅力

許多受訪者(例如:喬恩·納賈里安與布賴恩·溫特弗勒德)都具備非凡的毅力,得以克服交易路途上的最初障礙。偉大交易員絕對“不放棄”。

全方位

訪問這些頂尖交易員的過程中,我有一個意外的發現,但事后回想起來也很合理:他們都把交易視為整體生活的一部分。整體生活相互協調,顯然有助於交易績效。生活其它領域內的壓力可能延伸到交易活動。所以,他們盡量保持心理與生理的健康,降低壓力,妥善管理其它優先事務----例如:家庭與兒女----避免失去平衡。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5,084)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終結盤口 |
此分類下一篇:巴菲特的六條金律
此分類上一篇:賭博的心態對期貨交易的啟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