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27 10:33:56| 人氣1,189|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腦王國ROC》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臺灣的電腦業果然是奇蹟,如前評《全球電子購物市場》所言:忽生忽死、忽漲忽縮。(簡直是打不死的異形了!) 


黃欽勇《電腦王國R.O.C-Republic of Computer》(天下文化,1998)

 

本書以整體性宏觀角度,探究臺灣電腦業的奇蹟、剖析臺灣電腦業過去的經驗、當前挑戰與未來展望。作者任職於資策會市場情報處,不僅對臺灣電腦業瞭若指掌,並深入觀察全球電腦產業的發展趨勢。本書不僅是電腦、資訊業從業人員的重要參考,更是一般讀者瞭解臺灣電腦產業的最佳途徑。

 

絕非歹活,代工也擁研發力2012/12/7聯合報

 

12月5日國科會主持的「科技轉型會議」中,一位頗具名望的學者批評「台灣從科技島淪為代工島,只能歹活一陣子。」又說「代工廠長期頂著高科技光環,日夜趕工,如今只能「毛三到四。」顯然學者對台灣的「代工」有誤解。

有許多國外知名品牌廠商如HP、DELL,因本身產品的成本效益不如台商(如廣達、和碩、冠捷)開發的產品,而主動要求與台商策略合作。他們關掉本國的製造工廠,委由台商ODM。台商因為品牌歷史短,知名度不高,或通路不普及,無能力開發歐美大市場,也樂於合作,專事產品開發。歐美品牌廠商從ODM廠每年開發出的新產品樣品中選擇幾款,委由台商生產製造,再以歐美品牌行銷。

「代工」絕非只是複製,照圖施工、組裝而已。「代工」分OEM與ODM。今天台灣電子業的代工多是ODM,即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零組件開發,到製程創新,均由台商自主研發。台商這種ODM含有厚實的技術含量及附加價值。

所以台灣大型的電子ODM代工廠,如廣達、和碩、冠捷,台積電都擁有數千,甚至上萬人的研發團隊。這些「代工廠」本身也擁有數千項專利。如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即僱用1000位以上博士學歷專業人才;半導體製程技術在全球僅次於Intel。

台灣有「代工」,不限於IT電子產品,成衣、運動鞋、傢俱、工具機,許多世界名牌產品也多是台灣ODM代工。

世界的產業早已全球分工,一些擅長於設計及產品開發;一些擅長於品牌、行銷及通路,一些以製造領先。

主機板、PC更是由台商掌控全球九成以上的生產。台商已將製程效率發揮到極致,即使在台商中經過優勝劣敗的淘汰,及規模經濟大者恆大,也只剩下和碩、技嘉、華擎等少數3~4家壟斷市場。筆電未來成長趨緩,ODM代工廠家數也會減少。碩果僅存者將擁有絕對的製程優勢。目前國內外也看不出有那些廠商可以取而代之。

ODM的利潤也不僅限於組裝的「毛三到四」微利,PC代工廠自喻為出海口,藉機掌控上游到下游零組件與材料的利潤。更重要的是資本週轉率高,因此毛利雖薄,但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卻是台灣各行業中少有的高報酬產業。看看近幾年鴻海、廣達、華擎及分家前華碩的每股利潤(EPS),即可瞭解他們絕不是歹活,而且也不只活一陣子,何況台灣ODM代工業者中也有高毛利廠商。

http://blog.udn.com/ben0313/7134637

 

  相關新聞

南韓出口競爭力 倒退嚕

壟斷+侵權風暴2012-12-21三星股價重摔

韓國神話也破滅? 手機難突圍 LG在陸裁員

陸山寨機 東非市占衝50%

宏碁絕地反攻 推99美元平板

聯發科8核心,起步贏高通

平板手機崛起 4龍頭股受惠

 

微軟靠國防部訂單進補

蘋果市值跌 蒸發1個可口可樂

台股蘋果派 幾乎全砸 面板砍單 蘋果股價摜破500

蘋果回娘家鴻海廣達設美國生產線

當蘋果Made in USA【陳泳丞】為響應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提振失業率政策,蘋果執行長庫克決定明年斥資一億美元,將一條桌上型電腦生產線移回美國生產,部分市場看法認為這對台灣的供應鏈是警訊,但卻有更多的業內人覺得,這事兒虛晃一招的可能性更高。

澳警方︰帶路帶到「極熱公園」 iPhone地圖恐害死人

宏達電蝴蝶機2012-12-26上市首周擊敗蘋果iPhone 5,日本銷售冠軍

        蘋果淨利近零成長 股價2013.01.24崩跌逾11%,市值蒸發逾550億美元。

        蘋果光沒了!蘋果股價挫 痛失全球市值王位

        宏達電智慧機慘 首度摔出全球前五名

王雪紅不服輸 hTC勢將再起

買電視像買車 拖垮日本電子業三巨頭

日圓…貶出日企抗韓競爭力

 

不畏中日局勢緊張2013-01-17聯想夏普照樣結盟大面板(詳參【圖博館】:保釣再起? 富士康事件

十一長假 台面板雙虎出運 日系彩電崩盤大跌40% 中韓忙搶地盤

三星、京東方重啟大陸投資,台面板廠恐遭擠壓

衝OLED 陸拚全球面板龍頭

壟斷價格 台韓6面板大廠遭陸開罰 陸首次對境外企業開罰

第一「慘」業 台灣DRAM業畫下句點!台塑集團宣布,正式終止與美光的10年技術合作計畫,

 

看到不同的韓國 2013-01-20 工商時報 譚淑珍

 

 應該是在台灣的「扁政府」與韓國的「金大中政府」的晚期及「盧武鉉政府」整個時期開始,在台灣,三不五十的就會出現「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的比較。

 而台灣看韓國,會因為人的不同、角度的不同,立場的不同,看到不同的韓國。

 財政部長張盛和開年第一場出席工商團體的活動-三三會演講時,就提到韓國,提什麼呢?提租稅負擔率。

 他說,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在不含社會安全捐的情形下,是全球主要國家中最低的,只有12.3%,他還說,「很多人說要學韓國,韓國的租稅負擔率是19.7%,比台灣多出7個百分點。」

 所以,張盛和看到的韓國能,是租稅負擔率比台灣高。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則是從匯率看韓國。他認為,韓國,就是因為在2008年時將韓元貶得一塌糊塗,從此韓國成為台灣的勁敵,所以,他看韓國能,就會想:「新台幣,可以再貶一點。」

 除了匯率,張忠謀對韓國政府刻意扶植超級企業的作法是,「台灣政府不須模仿韓國,試圖培植另一頭『怪物』與三星抗衡」,在他眼裡,三星是特意培植出來的「怪物」。

 不過,他反對政府介入並非基於公平競爭理念,而是因為歷史經驗已經證明,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做這些事,「政府有時候會做對,但錯的遠比對的多;錯誤造成的損失,也遠比對的時候得到的多」。

 只是不知歷史的經驗,何時才會在韓國得到印證。

 就政府介入一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看法與張忠謀頗為類似,在他眼裡,韓國,只會變成大家的敵人。

 因為韓國的大企業,包括三星,在施振榮看來,都是利用社會資源創造出來的價值,也壓縮到韓國其他的中小企業,對國家發展來說,也不是好事,例如,三星在發展過程中,為追求市場最大價值的利益,不顧其他產業及生態的利益平衡,長久下來,不會有人願意再跟他們合作。

 當然,這是從討厭三星的角度,看韓國。

 可是,當台灣決定要油電雙漲、打算廢核時,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就代表工業界疾呼:「韓國有34%為核能發電,電力成本明顯低於我國,使台灣產業面對電力成本相對不利的地位。」

 當看到政府的「台商回流政策」卡在外勞任用比例而膠著時,許勝雄又代表工業界嘆:「韓國是由政府帶頭出擊,開出引韓商回流的措施遠遠超過台灣,韓國做的比台灣好,台灣應該直接採用韓國的作法。」

 許勝雄嘆,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也嘆,韓國有「韓食世界化」的政策計畫,台灣空有美食的好條件,卻不知善加運用...。

 在企業「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的嘆息聲中,時任副總統的蕭萬長也為了台灣在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的進展緩慢,也在嘆,雖然也是嘆韓國能,但是,在台灣不能,他是嘆,官員的心態還有企業的心態,是否已做好準備?

 同樣的,當企業紛紛嘆台灣為何不能時,依據經濟部的統計,經濟部長施顏祥也曾嘆,韓國企業投入研發的能量遠高於台灣企業...。

 

(詳參【圖博館】:別再韓國行台灣不行了 微軟強娶雅虎 全球PC大戰 專利權大戰 五兆無星 《科技100強》 韓台面板大戰 面板(一) 面板(二)  DRAM(一)  DRAM(二)  TMC(一)  TMC(二) 《台灣資訊》 金球資訊業(一) 金球資訊業(二) 各國資訊業(一)  《NQ時代》 《IT韓潮》 《知識經濟》的無价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PC大廠狂砍訂單 臺灣電腦産業鏈悲觀情緒蔓延208-12-05 第一財經日報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一家臺灣地區電腦主要零部件供應商獲悉,惠普、戴爾、宏碁和華碩等PC大廠已經下調2009年第一季度PC和筆記本電腦的訂單數量,相比2008年同期大幅縮水接近50%。

“整個臺灣地區電腦産業鏈對未來都非常悲觀。”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産業合作服務群副總幹事張笠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原本臺灣電腦産業鏈每年第四季度的銷量主要依靠歐美地區,1、2月的銷量則依靠大陸地區,因此目前是臺灣地區高科技産業有史以來狀況最差的時期。

訂單狂減50%?

“從宏碁和華碩最近的上網筆記本(指屏幕較小的超低價筆記本)銷量來看,只有便宜的電腦才會有點銷量。”張笠說。

臺灣地區電腦主要零部件供應商相關負責人指出,往年電腦銷量高峰期都是11月份,而今年則提前到9月份。到10月以後,全球電腦需求量急劇下降,讓惠普、戴爾、宏碁和華碩等PC大廠,以及這些PC大廠的渠道形成了巨大庫存,加上第一季度原本就是全球電腦銷售的淡季。“因此,這些大廠明年第一季度的訂單同比減少50%,也是可以預料的。”上述負責人說。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該說法並沒有得到惠普、戴爾、宏碁和華碩等PC大廠的證實。

臺灣仁寶新聞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還沒有從這些PC大廠獲得砍單50%的確切消息,因爲這些PC大廠給仁寶訂單能見度已經從往年3個月縮短到20天左右。但是,目前仁寶在大陸的工廠雖然還沒有裁員計劃,但工人已經不需要加班了。

“大客戶正在調低明年預期,縮減訂單在所難免。”富士康有關人士說。據悉,富士康在做好妥善安置的基礎上,已經准備安排約5%員工“分流精減”,而“分流精減”方案已報送深圳市勞動部門,一旦獲准將于近期內實施,估計有3萬到4萬名員工受到影響。

全球需求減緩

海外媒體報道,市場調研機構IDC12月3日表示,由于金融危機蔓延,明年美國市場PC出貨量預計將下降近3%,而包括拉美、中歐、中東和非洲等新興市場的PC需求也將快速減緩。

IDC預計,2009年全球PC出貨量將增長3.8%,銷量金額將下降5.3%。其中,美國不僅2009年PC出貨量將下降近3%,隨後3年的增幅也將維持在5%以下。此外,明年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將增長15.2%,而臺式機和配置PC微處理器的服務器出貨量將下降6.7%。價格更爲便宜的上網本的逐漸盛行將有助于出貨量增長,但可能損及PC廠商的利潤率。

“我們還在增加筆記本研發人員。”仁寶新聞負責人表示,筆記本電腦市場增長是大勢所趨。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惠普、戴爾等PC大廠紛紛大砍2009年第一季度訂單,勢將引發連鎖效應,最終可能導致整個産業鏈的上下遊陷入營收嚴重下滑局面。

11月下旬,戴爾發布的第三季財報顯示,戴爾第三財季收入151.62億美元,同比下滑3%,實現淨利潤7.27億美元,同比下滑5%。其中來自美洲、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收入均比去年同期減少5%以上,而來自亞太和日本的收入同比才增長了1.6%左右。

http://tech.qq.com/a/20081205/000030.htm

 

ITIS:臺灣零組件產業今年再次衰退 恐面臨一波淘汰賽 2009 / 02 / 19 

 

一、2008年產業概況

1、整體零組件產業概況

2008年全球電子零組件市場經歷巨幅變動,2008上半年因全球性通貨膨脹,原油、基礎原物料價格大幅度攀升,再加上中國大陸降低出口退稅與調高基本工資,電子零組件廠商因生產成本攀升,不得不提高產品售價,使得整體市場呈現出需求量持平,單價上升情境。

2008年下半年,美國金融風暴導致,許多美國老牌金融機構轟然倒塌,許多銀行要靠政府救援才能生存,金融風暴對全球信貸供應與利率的影響,衝擊到大大小小的企業,甚至普通的消費者也不能倖免,結果是可以用於支出的資金減少,而且資金本身的成本也上漲。

消費者緊縮消費支出,使得資通訊產品與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大幅度滑落。由於市場遞延效應,電子零組件需求並未與系統產品同步滑落,2008第三季電子零組件市場需求仍相對穩定,但第四季已確實感受到市場需求滑落,產品單價也持續下跌。

我國電子零組件產業以出口為導向,自然也受到市場需求大幅度變動影響,第四季起也受到市場需求低迷影響,導致2008年第四季我國電子零組件產值僅達新臺幣1,680億元,較2007年同期大幅衰退16%左右,2008年我國電子零組件整體產值為新臺幣7,121億元,較2007年負成長0.3%左右,是繼2001年之後,首度出現負成長的情形。

2、細項產業概況

化合物半導體元件:

2008年初全球能源價格高漲,具有節能優勢LED成為大眾所看好的明星產業,因此國內陸續有新廠商跨足LED產業,產業內廠商看好LED在照明市場與液晶顯示器背光源市場滲透率成長,持續擴產,然而在市場一片樂觀情境下,2008年第三季起受到全球經融海嘯影響,市場需求瞬間冷凍,除了照明等新興市場滲透率不如預期樂觀外,聖誕燈串、小尺寸顯示器背光源等既有市場也因消費者購買能力下滑,呈現出衰退現象,因此2008年第四季我國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產值僅達121億元,較2007年同期大幅衰退24%左右。

所幸前三季市場成長,抵銷部分第四季市場衰退負面影響,使得我國2008年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可以維持正成長,產值達新臺幣573億元,較2007年成長1%左右。

被動元件:

2008年第四季開始受到終端產品訂單急凍影響,我國被動元件第四季產值僅新臺幣240億元,較2007年同期大幅衰退27.7%,雖我國被動元件前三季仍可較2007年前三季成長,但仍無法彌補第四季大幅衰退帶來的影響,使得我國2008年被動元件產業產值僅新臺幣1,228億元,較2007年衰退1%左右。

印刷電路板:

PCB產業受到下遊資通訊產品需求趨緩,以及產品ASP單價持續下滑影響,2008年我國PCB產業產值為新臺幣3,202億元,較2007年負成長5.8%。其中原本PCB產業仰賴成長的載板,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市場以低價產品為主流,如Netbook大量推出等,因為其採用CPU的等級較一般NB來的低,對於載板的層數需求也較少,所以即便Netbook有所成長,但是仍然無法取代一般NB市場被侵蝕的市場,再加上手機市場以及記憶體市場的衰退,都是載板產業不利,造成載板2008年第四季大幅衰退,連帶使得2008年載板呈現負成長的情形。

接續元件:

手機系統廠商在成本考量下,開始將原使用日商生產的連接器逐漸改為使用臺商生產的產品,且由於NB廠商積極推出低價電腦等因素下,使得我國連接器產業2008年第四季較2007年第四季僅微幅衰退1%,產值達新臺幣373億元。2008年下半年受到金融海嘯襲擊下,全球系統產品銷售遲滯,其中汽車銷售更陷入困境,全球第一大汽車廠日本豐田汽車面臨成立以來首度虧損,連待影響到汽車連接器產業,而我國連接器廠商主要以資通訊產品為主,汽車連接器酌墨不深,因此使得我國連接器產業在2008年景氣寒冬之下,仍較2007年成長4.6%,產值達新臺幣1,376億元。

能源元件:

雖受金融風暴影響,使得系統產品銷售遲滯,但國內能源元件受惠於NB與Netbook廠商持續推出新款產品之下,我國能源元件在2008年第四季產值達新臺幣193億元,較2007年同期成長4%左右。2008年因NB整體出貨量仍維持成長趨勢,我國能源元件產業產值達新臺幣741億元,較2007年大幅成長20%,維2008年唯一呈現成長之零組件產業。

3、廠商動態

受到金融海嘯影響,使得零組件廠商開始以減薪、停止低效率的產線運作、生產線集中生產節省成本、組織調整,甚至暫停原本有意擴產計劃。以因應此波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不景氣影響,期望能渡過景氣寒冬。

二、第四季重大事件分析

1、金融海嘯襲擊,造成零組件廠商產值大幅衰退

2008年第四季我國電子零組件產業除能源元件外,包括化合物半導體、印刷電路板、被動元件及接續元件皆出現負成長的情形,負成長主要原因是下半年一連串經濟風暴,由美國向歐洲、日本、亞洲等國家漫延演變成為全球經濟不景氣,連帶使全球最大電子產消費市場美國以及歐洲也陷入消費力不振,使得原本應為消費性電子產品旺季的第三季及第四季陷入旺季不旺、聖誕節效應不復見,電子產品通路也不敢累積庫存,所以才會有此影響。

2、中國大陸經營成本攀升,衝擊產業獲利

多年以來,中國大陸以低廉勞動力、便宜土地等低價生產要素供應,吸引許多國際廠商前往中國大陸生產,使得中國大陸成為全球電子零組件最大生產國。

但自2007年後,中國大陸經營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原物料價格高漲、以及能源短缺,使得中國大陸在原物料供應成本與物流成本大幅度成長。2008年1月起實施勞動合同法更使得人力成本大幅度攀升,中國大陸生產要素價格大幅度攀升。

除此以外,中國大陸基於社會公平,以及社會健全發展雙重考量,陸續公佈環保法規及稅制、勞動合同等規章,顯示大陸已提前做出國家將列入先進國家之林的準備,大陸重點發展產業必需符合帶動國家發展、保持環境永續以及確保人民工作條件的多重標準。這些新的規定、加上生產要素價格攀升,均使得中國大陸經營成本攀升。

PCB為電子零組件最大產品項,中國大陸也是最大生產基地。大陸經營環境改變,包括企業所得稅、環保法規以及勞工法令…等變動,模糊廠商到大陸設廠追求成本效益的考量,進一步引發廠商評估前往其他生產基地設廠的可能。對PCB廠商主要產生影響的法令及政策,以及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層面。

PCB的價格變動近年相當穩定,自2000~2007年隨著廠商對多層板技術掌握度提高,以及生產廠商數量增加市場供給增加。PCB平均價格除了下降之外,也漸趨於平穩,故廠商要如何在整體製造流程中提高掌控度,以進一步找出可以獲利的空間就顯得相當重要。另一方面也表示各個廠商的獲利程度差異不大,外部法令的變動,反而會對整體產業獲利產生相當程度的衝擊。

高階PCB產品,會受到勞動合同法對人工成本的影響,以及電子資訊產品汙染管理辦法以及電鍍行業清潔生產標準的影響,而增加了材料成本,整體評估後若不進行售價調整,則高階PCB產品的毛利率將會由減少14%左右。

而中低階PCB產品,因為技術相當成熟,具有供應能力的廠商眾多,市場上長期以來就陷入價格競爭、低毛利所苦,在各項法令政策都嚴格執行後,包括勞動合同法、電子資訊產品汙染管理辦法以及電鍍行業清潔生產標準的影響,因為成本結構不同,所受到的衝擊會比高階產品大的多,整體評估後若不進行售價調整,則中低階PCB產品的毛利率將會減少九成以上。

三、未來展望

2009年全球經濟景氣下滑,將使得我國零組件產值繼2001年網路泡沫後的再一次衰退,整體產值為新臺幣6,628億元。雖然此次衰退幅度小於2001年,但由於尚無法明確預測目前的經濟危機要持續多久,因此未來我國零組件產業可能面臨一波淘汰賽。

然而全球景氣低潮同樣也影響到Ibiden、Murata、Tyco等全球電子零組件廠商,過去我國廠商受限於系統端安規與技術要求,一直無法在汽車、醫療等高階零組件市場競爭。然而此波景氣低潮,給予我國廠商一個發展契機,得以運用價格等市場策略或併購經營策略,進入高階電子零組件市場,若我國廠商能夠充分運用機會,則2009年全球景氣下滑,是危機,也是產業發展契機。

 

楨:在通匪下,台灣電子零組件廠又漸生了!

另參本館:《台灣資訊》

重讀首本對《臺灣資訊電子產業版圖》(財訊,1999)完整介紹的書,感觸良多!搞了這麼多年,臺灣的「兩兆雙星」產值雖然亮麗,但為何還是高投資,低附加價值和生產力,營業盈餘的比率更接近零,連傳統產業都不如?

答案就在《臺灣資訊電子產業版圖》書裡:

「雖然臺灣資訊電子產業繞了一大圈還是以代工為主,也就是所謂的OEM廠商,只要依客戶的要求製造即可,看來並無任何誘人之處,更遑論符合高科技產業之名。」

「但是,臺灣廠商並未因此就放棄掌控世界舞臺的夢想,他們仍然絞盡腦汁思考在看似無趣的代工產業中,開發出同中求異的獨門技術,於是從OEM走到ODM,幫客戶設計、依客戶需求於當地組裝電腦的自創式模組化產銷策略,甚至到全球運籌管理等新行銷業務模式。」(p.38)

可惜上述所提「兩兆雙星」之一的晶圓廠還是靠代工賺取微利,其實這在書也早已點出:

「設備投資、製程技術以及良率,是決定IC製造廠商競爭力的三大關鍵因素。對臺灣的專業晶圓代工廠而言,旣然都是以量產為公司主要營運策略,而不是以發展獨特的利基技術為目標,因此致勝之道無他,只要設法在產能上保持領先,同時靈活地找到最具市場潛力的產品,充分填滿產能,這樣才能維持競爭優勢。」(p.204)

難怪當以電腦系統為中心的「電腦共和國ROC」(含零組件、輸出周邊設備、輸入周邊設備、儲存周邊設備、半導體、光電元件、軟體、網路、通訊)移往中國大陸之後,兩大龍頭臺積電和聯電會強力要求開放西進,聯電還因偷跑而彼起訴。

禁得了臺商西進嗎?阻擋得大陸發展了嗎?只能限制自己吧!

無妨!臺灣還有「兩兆雙星」之一的「七大廠商的TFT-LCD豪賭」,贏的話,「臺灣TFT-LCD液晶顯示器的產值,到2001年時將達30%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屆時將超越韓國,成為全球僅次於日本的第二生產國。」(p.247)

結果當然不可能如願,別說還是當老三,即便多過南韓又如何?幫別人賺錢罷了!

「臺灣LCD面板廠商面臨的發展瓶頸,還有來自日本和美國的技移權利金問題。由於每一世代的面板技移權利金的費用高達投資金額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每一世代的LCD面板都要支付權利金,使得臺灣廠商在追求技術升級和一定的利潤率之間,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p.248)

哇噻!美日簡直是吸血鬼,單單權利金就可賺20%。

 

臺灣資訊產業發展趨勢   by陳良基

 

十年前專家預測點一微米(0.1um)會是半導體製程的限制,然而現在我們知道,Intel和AMD的90奈米製程(0.09um)CPU已經問世,點一微米不再是限制。當人們繼續評估未來的限制將落在何處時,我不禁思考起也許科技的發展是永無限制的。憑藉著人類的腦力與創新思維,不停的挹注於高科技產業,未來科技產品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從以前一個電腦的大小相當於一個房間,進步到今天一個邏輯閘已可接近原子量級的大小,科技的進步令人讚嘆,然而未來是掌握在年輕一代的手裡,端看我們年輕的夢想家們能不能創新精神追求更高深的技術,增進人類生活。今天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介紹臺灣的資訊電子產業和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臺灣為全球僅次於美國、日本及大陸的第四大資訊硬體產國。臺灣具全球競爭力之產業,有PC產業,半導體產業、LCD產業,手機產業等。在PC相關產品方面,約有10項居全球之冠,包括主機板、筆記型電腦、掃瞄器、監視器、電源供應器、機殼、CD-ROM、網路卡、集線器、數據機等,因此成為全球資訊大廠採購的重鎮。半導體產業中,晶圓代工及封裝居全球第一、IC設計居第二、DRAM居第四。TFTLCD產業則漸與日、韓形成三強鼎立。而現在行動電話等無線通訊產業正快速成長中。

其中90年代大為風光的半導體產業為臺灣奠定科技業重鎮的基礎,至今也是臺灣最重要的資訊電子產業之一,我們很希望看見半導體業在臺灣成功的模式可以有助於未來其他重點產業的發展;臺灣IC產業發展初期,是藉由政府力量,成立工研院電子所,在1976年先後派出38位年輕工程師,自國際先進大廠RCA(美國無線電公司)移轉引進7微米製程技術與並建造示範生產工廠,而後再將研發成果衍生成立臺灣第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聯華電子;1987年,在政府的主導與民間資源的投入下成立全球第一家專業晶圓代工製造公司-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臺積電選擇為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進行晶圓加工,成功的避免與美日韓等大廠正面交鋒,臺積電的成功使巨額的資金流入晶圓代工產業;1995年後,聯華電子也轉型為晶圓代工廠與臺積電形成雙雄爭霸的局面,進一步鞏固了臺灣半導體製造業的整體優勢。

目前臺灣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地,佔全球晶片代工市場的70%左右。2000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達7144億元新臺幣,創歷史最高紀錄。除了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IC設計也是臺灣半導體業的主要支柱。所謂IC(積體電路)設計,簡單的說就是設計晶片上的電路藍圖,以產生電子商品。臺灣目前有120多家IC設計公司,2000年產值超過1150億元新臺幣,產值僅次於美國。

半導體業具有一些特色,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技術進步相當快速。相信大家有聽過摩爾定律,在一個尺寸相同的晶片上,所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因製程技術的提升,每18個月會加倍;晶片的容量是以電晶體(Transistor)的數量多寡來計算,電晶體愈多則晶片執行運算的速度愈快。積體電路是在1970年代出現的技術,隔了10年,同樣大小的晶片所能設計出的電路其效力提高了10倍;而到了1980年代,只隔了5年就加了10倍;再到1990年代,大概隔3年半,就加10倍。預計21世紀,隔兩年效力就增加10倍。

除了技術上的快速進步,朝向低價低成本競爭亦是半導體業的特色。在1960年代,一個電晶體價值30美元,而在1974年英特爾的一顆8080微處理器(內含5,000顆電晶體)價值150美元,也就是說一個電晶體只值約3 cents;再進步到1997年時,一顆Pentium-II微處理器(內含7,500,000顆電晶體)賣價約225美元,也就是一顆電晶體只值0.003 cents,我們甚至可以開玩笑說電晶體幾乎已是免費的。

晶片容量(所容電晶體數)的快速增加和成本價格的快速下降驅使IC電子產品的快速進步。變大的晶片容量能使工程師設計出更精良更複雜且體積更小的晶片,因此帶給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能力。當更便宜、體積更小、更快速的新產品問世,就會帶來更大的市場,而隨之而來的利潤將再次投入到研發上,促使研發更加的快速,快速成長的技術就繼續帶來更大的市場與利潤,這樣的循環即為科技業總是快速進步的動力。

然而晶片容量的增加速度和IC設計者功力的進步速度間仍存有一個差距,也就是說研發人員必須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技術以追趕上晶片容量的大量成長,以期能使用最新的晶片規格設計出更佳的電路。要降低這人腦與晶片製程間的進步差距就需要仰賴相當優秀的IC設計人才,而人才的培育不易,這也是為什麼高科技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研發上,且視研發人力為企業相當重要的資產。

快速成長的科技與蓬勃的市場,促使電子商品的產品週期大為縮短,以前的黑白電視需要花費近十年的時間才能達到近百萬的產量而現在的科技產品如手機或DVD往往只須數月或短短一兩年即有相當可觀的產量。我們可以想像,當產品週期越來越短,研發人員所要承受的壓力也就越來越重,因為研發人員必須不斷的追求更新的技術,開發更新的產品;因此我認為高創意與高效率將是未來研發人員需要具備的重要特質。IC設計需要相當高度的創意思維,除了專業的技術外,要設計出相當優良的電路,創意是絕不可少的元素:而不只IC設計,在科技業中,創意在IT產業扮演關鍵性的重要角色,如何培養創意,我相信一句話:『創意來自於壓力』。當人積極的面對壓力時,富有創意的想法就很容易從中激發而出。一個好的研發人才就必須具備這樣的能力;在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下,從中激發自己的潛能並產生更具價值的創意想法,富有創意的產品也較有機會開創出新的市場:而高效率的特質和良好的抗壓性更是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業不可缺少的特質。

大部分的臺灣科技產品和IC硬體設計有關,然而我要強調的是硬體並非只和製造有關,硬體產品需要很高的技術門檻,而其中至少有百分之四十的產品利潤來自於技術上的專利。過去十年來,臺灣一直在美國承認的專利中佔有第二或第三大的地位。以臺灣的IC製造廠為例,臺積電(TSMC)或聯電(UMC)擁有近五千項專利來保護他們的製程,這些專利財產是不容易被取代的。再以IC設計為例,每一顆IC chip的產生,都需要相當程度的專業技術,而技術來自於長期培養出的優秀人力。所以傳統製造業可以移轉到資本較廉價的地區,但對IC產業而言,專利保護的專業技術才是關鍵,握有關鍵性技術和研發人力即可確保臺灣在IC產業的重要地位。

臺灣的科技產業未來仍是一片看好,尤其是IC設計產業,我們有良好的人才培育環境和累積多年的產業成就。我們的研究生可以透過國家計畫的經費補助將自己設計出的電路送到臺積電或聯電,實際做成一顆晶片。學界和業界所累積的資源能夠幫助專攻ICS或其他科技領域的學生專精其所學;而在業界,除了充足的研發資金,我們亦握有許多關鍵性技術,這些都是珍貴的研發資源。人才,是科技業很重要的競爭力,相信臺灣能繼續保有這方面的優勢。

科技產品是為了替人類帶來更便利更美好的生活,未來的產品設計勢必更富創意且多元化,而成功的產品創意將來自多方文化的融合,且精密複雜的科技產品更需要跨國技術的合作。在IT產業這塊大餅中,各國均有其扮演的角色,臺灣已在IT產業的國際分工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們應以合作共榮而非競爭的角度來看待亞洲其他地區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研發技術具有難以移轉的特性,研發人才的養成需要長期的培養,這與傳統製造業有相當大的不同;優秀的人才和技術是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優勢,面對中國大陸的低廉資本環境或印尼發達的軟體工業,臺灣仍可在IT產業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們亦希望政府能繼續扮演好提供良好環境的角色,讓資源的分配更加的有效率,並提供溝通協調的平臺,維持臺灣科技業的競爭力,並期許引用半導體產業在臺灣成功的模式能有助於臺灣其他如生物科技或數位內容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本文作者現任職於工研院電子所所長)



台長: 阿楨
人氣(1,189) | 回應(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經濟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沃爾瑪王朝》
此分類上一篇:《全球電子購物市場》

阿楨
晶片銷售 海力士聯發科 奪成長雙強2013-11-11工商時報

 研究機構IC Insights預估,南韓海力士與台灣聯發科,將成今(2013)年全球晶片銷售的大贏家,銷售成長幅度分別達44%和34%,為銷售成長率排名的前兩名。海力士銷售金額甚至擠進前5大之列。
 IC Insights在更新的2013 McClean報告指出,儘管海力士在中國最大的無錫記憶體晶圓廠,發生火災讓其產能倒退,但仍然受惠今年DRAM價格大漲,讓其2013年銷售排名,從去年第8名,上升至第5名。
 報告預估,聯發科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出貨量,將由去年1.08億顆,成長約2倍至2億顆,讓其2013年銷售排名,從去年第22名上升至第16名。
 但聯發科仍遠遠落後手機晶片龍頭高通。高通上周三公布迄9月29日止的2013會計年度財報,銷售量年增21%至7.16億顆晶片;營收年增30%至248.7億美元;淨利年增22%至79.1億美元。
 美光因併購爾必達,2013年銷售排名,將上升兩級至第8名。
 在此同時,日本富士通、瑞薩和索尼,2013年銷售排名全都下降而成大輸家。富士通因出售晶片業務而下降五級,跌出前20名之列。
 雖然日圓兌美元匯率貶值,但預估瑞薩和索尼銷售仍分別年跌16%和14%。瑞薩銷售排名,將從去年第7名,下降至第11名。索尼從第12名,下降至第14名

DRAM熬出頭 員工爽領獎金 2013-11-11

DRAM產業經激烈整併,存活下來的公司邁入獲利。國內DRAM廠第3季獲利亮眼,公司慷慨發給員工季獎金,其中台灣美光(原瑞晶)平均0.75個月薪最高,南科、華亞科平均各有0.5個月,力晶也不低,由於DRAM產業第4季還是很旺,預期今年全年獎金總額可望達到2個月,數千名員工都得到額外的加薪。
員工:以前不敢想
台灣美光陳姓員工表示,很高興公司營運回到過去的大賺錢時期,對員工福利也變好,她坦言已經好幾年沒有這樣了,過去2、3年真的很慘,日本大股東爾必達風雨飄搖,獎金這件事想都不敢想,只希望不要真的倒掉失業。
2013-11-11 10:45:38
阿楨
兩岸高科技之消長

  2014回顧2006-11-27的貼文《科技100強》,再對照以下相關新聞,真不堪回首。
  在這「10倍速」的「數位達爾文主義」時代,各國多以專利權等政策手段、加強自己高科技的競爭力,而台灣卻錯了良機,台灣的民粹環境、不只輸給南韓的舉國體制、也不只輸給大陸的專業治國。
  哎!兩岸(中美亦然)消長之業何其多,多評無益,重貼舊文、再剪些新聞。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966809
2014-05-29 09:44:10
圖博館
未消逝的DIY電腦:“吃雞”遊戲玩家的情懷與樂趣

  中新網2017.12.13電(記者吳濤)現在“吃雞”遊戲可謂是如日中天,記者發現,或許是受這款遊戲影響,DIY電腦(組裝電腦)的人又多了起來。不過現在下手需謹慎,DIY電腦並不便宜。
  夕陽產業PC業務好轉?“吃雞”帶熱
  DIY電腦的流行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當時隨著電腦的普及,DIY電腦需求猛漲。當時,在北京中關村等一些城市電子城DIY電腦成為眾多80後的生活記憶。但移動互聯網發展等因素影響下,DIY電腦的熱潮逐漸褪去。
  不過,DIY電腦的人又多了起來。研究機構IDC也估計,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僅下降0.5%,為6720萬台。要知道,原來PC季度出貨量動輒同比下滑2到3個百分點算是正常的。
  無論是賣電腦配件的還是做DIY電腦業務的,商家都將“吃雞”遊戲作為電腦優劣的衡量標準,顯著位置標註出“盡情吃雞”等標語。
  有天貓商家數據顯示,最近一月,店鋪銷售出1600多台DIY電腦。
  DIY電腦漲價了,“罪魁禍首”是內存條
  DIY電腦費用上漲主要來自內存條價格的上漲。在京東平台上,DDR4 2400 8G的10月中旬最高價格達到899元,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2.5倍;目前雖有所回落,但依然維持在高位699元,去年同期為329元。
  為何不選品牌機,情懷or樂趣?
  有意思的是,同為存儲類產品,硬盤等DIY電腦配件價格穩定,有不漲價的品牌機為何玩家不選?盧剛稱,即便品牌機沒漲價,也不會選擇。“DIY電腦首先可以當成一種樂趣,另外DIY電腦還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配置,很多不需要的配件就不需要再買,比如藍牙模塊、WIFI模塊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還可少花一些錢。”
  “說白了,這是情懷,DIY電腦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隨意折騰,而有的品牌機不但升級困難(硬件局限不能升級或升級需花費太多),性價比也不高。”有過兩次DIY電腦經歷的一位用戶對記者說。
  壟斷、缺貨、炒高,內存條這一年都碰上了
  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預估,今年存儲DRAM市場產值將達720億美元,是今年半導體產業中最大產品,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優於預期,成長預估值由16%增為22%。
http://tech.sina.com.cn/i/2017-12-13/doc-ifypnyqi4381502.shtml
2017-12-17 12:20:16
圖博館
台灣3大王牌殞落?日媒爆慘輸陸韓3大敗因 2019-02-03 中時電子報

曾幾何時,國人引以為傲的台灣科技品牌,如今紛紛跌落神壇,到底台灣品牌遇到何種難題?日媒報導,台灣企業在市場激烈的競爭過程中面臨3大困境,包括代工產業的成功與消費市場產生利益衝突、內需市場太小,以及資本雄厚的陸韓企業崛起等。
華碩、宏碁與宏達電(HTC)等台灣的品牌,早期都是從代工起家,之後轉做品牌,但這些年下來,台灣科技品牌卻陷入發展的困局。日經新聞分析報導,華碩和HTC的智慧型手機全球市占不到1%,幾乎沒有存在感,即使在主場台灣,2家公司市占也不到15%,不僅被三星、美國打敗,甚至遭OPPO、華為和小米的18%市占超車。
HTC截至2018第3季,已連續14個季度虧損且不斷裁員,華碩的手機業務去年第4季暴虧62億元,宏碁的個人電腦業務同樣在夾縫中生存,目前全球市占也僅約6%。其實,台灣過去在科技產業起步較早,甚至在國際間與三星、LG等南韓大廠並駕齊驅,但後來在打造自主品牌上,逐漸與對手出現明顯差距。
報導引述亞洲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佐藤幸人看法,認為台灣科技品牌沒落有幾個敗因,首先台灣在代工產業的成功,與客戶在消費市場產生利益衝突,導致自有品牌未能發展起來;其次,台灣人口較少,無法撐起具有規模的內需市場。
反觀,南韓三星、LG品牌都是財團扶植,加上政府在背後撐腰,因此能與勁敵蘋果一拚高下,而台廠主推低價、具設計性產品,贏不過資本雄厚的南韓企業,又在2010年大陸品牌廠崛起後陷入困境。
儘管台灣在代工領域已經達到世界級的規模,如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和智慧手機組裝一哥鴻海,但仍寄望發展品牌走出另一條活路,因此鴻海在2016年收購日本夏普,努力發展自有品牌,而專家也呼籲台灣企業應在大陸勞動成本上漲與美中貿易戰之際,尋找新的成長模式。
  回應
自立品牌?談何容易呀!基本人口不足當然是主要原因,但業者不重視自己手機相對應軟體,才是主因。軟體系統更新太慢,或根本沒有更新。相對應小米的成功,快速反應功能問題
韓國對三星等大財團的支援, 已經到官商勾結的地步了。 台灣的民心是仇富和反財團的, 臺灣政府很難做出同樣的支持
成在代工,敗也在代工!代工利潤雖薄、但風險也低,品牌商投資大風險高!代工做久了、就不再有冒險做品牌的企圖心!
2019-02-03 09:20:22
阿楨
半導體受寒 晶圓廠投資大減 2019-03-14 經濟日報

受記憶體報價大跌、美中貿易戰導致下游拉貨保守影響,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2019-03-13下修今年全球晶圓廠資本支出預估值至529億美元,年減14%,終止連三年成長。SEMI年初原估年衰9%,不到二個月再提出更悲觀的報告,凸顯全球半導體景氣下修幅度超乎預期。晶圓廠資本支出,主要來自於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大型晶片製造商投入的設備支出金額,隨著整體晶圓廠投資步調放緩甚至轉趨衰退,意味整個產業鏈景氣同步向下,從上游的高通、聯發科等IC設計商,到台積電等晶圓製造商,及日月光等封測廠,將受影響。
  相關新聞
 5G、AI…半導體業新動能:半導體產業2019年雖遇逆風,但SEMI強調5G和AI將是產業下一波成長動能,2020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可望回升至670億美元,再寫新猷,年增27%。

中國半導體設備需求高 哪些中國設備廠能搶商機 2019-03-11 钜亨網

根據SEMI預估,2018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達到620億美金,年增28.6%,預估未來七年年複合成長率在8%~10%之間。從2017年開始,亞洲開始大積極投入晶圓廠建設,如中國有30家、韓國30家、台灣則約20家左右,是全球半導體設備需求的主要來源地。此外,在中國政府的獎勵之下,中國半導體設備需求占全球比重逐步提升,已從2013年15%提升到2018年27%。
  半導體設備供給
從供給面來看,半導體設備供應端有兩大特色,第一規模成長穩定;第二則是市場集中度高。目前半導體設備主要供應商由Applied Materials(美)、Lam Research(美)、ASML(荷蘭)、東京電子、KLA(美)等國際大廠占據。若從2018年營收來比較,Applied Materials 市占27.5%、Lam Research市占 17.7%、ASML市占17.5%、東京電子市占16.9%、KLA市占6.4%。至於中國的北方華創及長川科技市占分別只有0.8%與0.05%。
  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占低(目前小於3%),主要因為中國半導體產業起步時間晚,晶圓製造在全球比重低,如中芯國際僅僅占全球晶圓製造不到5%比重。不過,未來三年新建晶圓廠中有30%在中國,加上中階半導體設備替代率高,這給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帶來發展機會。
2019-03-14 09:45:43
阿楨
IC大老換人:中國半導體年增106%,今年Q3首度超越南韓! 2018/12/07 钜亨網

SEMI指出,2018年第3季在南韓半導體設備出貨量為34.5億美元年減31%,與此同時中國成為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買家,39.8億年增106%。2017年同期,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僅為19.3億只占南韓的40%。中國目前正在北京、天津、西安、上海等 16 個地區,打造25個FAB建設項目。 報告預測,2018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有望達118億,2019年173億,確保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美荷日傳統強國,仍然主導著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 ,而中國的優勢集中在晶片下游。隨著中國不斷投資設備,必須密切關注投資與技術改進和人才培養,才能真正趕上強國。

華映裁員2500人 將售2條4.5代線只留6代線

台面板廠中華映管2019-03-11宣佈將裁員2500人,只保留6代線,專注中小尺寸面板最具經濟效益的產線,另外2條4.5代線,未來將全數出售,也不排除出租。華映認為,中國大陸面板產能供過於求,主要來自於高世代面板產線,產品以屬於大尺寸的電視面板為主,6代線的主力是中小尺寸面板,影響相對較小。
  相關新聞
 中國面板製造商齊力扳倒LGD三星柔性屏市占率90%、驅動晶片70%的壟斷局面:中國內10條柔性屏AMOLED產線、8家晶片商齊發力
 中國再開新產能 2019年面板持續供過於求:中國最大面板廠京東方10.5代廠2018年3月量產,2019又要建6代柔性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廠,全球大中小尺寸面板供過於求,競爭激烈。
 5G、AI…半導體業新動能:半導體產業2019年雖遇逆風,但SEMI強調5G和AI將是產業下一波成長動能,2020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可望回升至670億美元,再寫新猷,年增27%。
2019-03-14 09:50:12
阿楨
2016美對中經濟戰(貿易戰中小勝、科技戰小敗),美先禁台韓售中高階芯片、再逼台積電到美設廠並交出商業機密,試圖重奪半導體霸權。而中從19「863」計畫就未大力重視半導體、直至芯片進口額超過原油、2014才訂出2025芯片自主70%之計畫、但至2021才17%,習近平乃仿「戰機引擎國家隊」(三年解決了軍方「心臟病」故可造出大量三四代戰機、在日台防空識別區「自由航行」讓日台軍機疲於奔命),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芯片的自主生產能力,至於占10%的高階芯片則另謀彎道超車、譬如以石墨希取代矽。 阿里和浙江國資2021/11/17以500億人民幣接手重組紫光。紫光重組2021-12-12北京智路接手,阿里為何出局?(回應:北京智路有國資背景。)

欲做大陸國產CPU第一股 海光信息申請登陸科創板 2022/01/12 旺報

海光本次IPO,5.06億股,擬募資91.48億人民幣,研發新一代處理器。海光CPU一號、二號已商業化,驗證三號,研發四號。
  相關新聞
國產龍芯CPU歷史性跨越,打破ARM和英特爾壟斷,
國產CPU的6大品牌,3大路線對比:2018年中興、2019年華為事件之後,國產晶片火爆了起來。至2020年10月份,已有27萬晶片企業。

中科海光7nm Hygon x86 處理器2020年底上市

雖然超微AMD已表明不會將Zen 2或以後的微架構授權給中科海光,但海光已成立超過500人的研發團隊將現有Hygon x86處理器14nm製程移植至7nm,放棄GlobalFoundries改由TSMC或Samsung代工。 中國計劃2020年換掉30%非國產電腦,2021年再換掉50%、2022年換掉最後20%,此外,以本土作業系統取代 Microsoft Windows。

2021年第一季超微桌上型CPU市佔50.8%,超越英特爾的49.2%。不過,英特爾筆記仍佔83.2%。一旦超微完善其7奈米,2022年5奈米的Zen 4架構之後,這與英特爾不可能在2023年之前推出相當製程的產品是一大打擊。

2021年Q3筆電市場排名,聯想連續4個季度奪下冠軍,出貨量1530萬台,年增5%,市佔23%;惠普緊1430萬台,年減5%,市佔21%;戴爾1220萬台,年增50%,市佔18%。
2022-01-13 09:14:25
阿楨
不甩美制裁 陸全新超級電腦揭秘 全國產晶片 2023/12/02 中時

在美國的科技制裁下,中國大陸揭示了一台正在打造的超級電腦:「神威.海洋之光」(Sunway OceanLight)超級電腦搭載了升級版的本土研發的晶片,性能僅次於全球最強大的──由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打造和運營的「前沿」(Frontier)超級電腦。
據《南華早報》(SCMP)2日報導,一位不具名的陸電腦科學家表示,神威.海洋之光目前並非中國最強大的超級電腦。但在11月中於美國丹佛舉行的全球超級計算大會SC23大會上公開了詳細信息後,給了外界一些關於中國大陸如何躲避美國制裁打造自家超級電腦的線索。
新的神威使用的本土研發的晶片雖然不如美國版本強大,但陸科學家增加了電腦中的核心數。雖然這會增加超級電腦的能耗、尺寸和運行成本。
儘管繞過美國制裁所需的手段有缺點,但仍然是一台快速且強大的機器。根據「HPL混合精度計算」基準,每秒為5 exaflops,遜於Frontier的9.95 exaflops,新神威擁有超過4100萬顆CPU,幾乎是Frontier的5倍數量。
新神威的計算效能方面也是相當領先的超級電腦,跟Frontier相比的時候也是,它可以在正常運作時,保持超過85%的峰值性能,位列所有異構系統──一種常見的超級電腦架構──中的最高,全球排名第2。
神威・海洋之光是神威。太湖之光的後繼者,由江蘇無錫的中國國家平行電腦工程暨技術研究中心開發。太湖之光曾經在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2016年至2018年一直保持頂尖地位,但在最新排名中跌至第11名。
海洋之光得益於更強大的處理器支撐,即海洋之光SW26010 Pro CPU,這是太湖之光系統中使用的SW26010的升級版本,與後者相比,新版處理器在時序、指令集和記憶體頻寬方面均有所提升,性能增加了4倍。
據一位就職於中國大陸一所頂尖大學的科學家透露,中國大陸最強大的超級電腦尚未公開,其他超級電腦晶片也在開發中。
2023-12-03 07:02: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