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這樣發展下去,台灣產業繼剝削式「二兆雙星」之後,將會是「五兆無星」。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30/20061126071849/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33/20061127063004/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560680/20071011063712/
禁忌議題多 會議難揮灑【經濟日報07.11.12記者 陳秀蘭】
三年一度的全國工業會議今天登場,原本應該是工業界集思廣益、提出未來工業發展建言的場合,因為大陸及非核家園的政策限制,注定讓這場會議少了揮灑空間。
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創新加值,運籌全球」,共同議題是討論台灣2015年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及新世代產業三法修正方向,但是,台商全球布局的核心:兩岸政策解套,從一開始就被排除。
一位幕僚官員直言,兩岸的問題,不是經濟部層級可以決定,就算說了,也是「狗吠火車」。因此,早從會議一開始,就排除大陸議題,不在設定的討論題綱內。
敏感的大陸政策不能碰,企業殷切期盼解決的環評問題,政府也未拿出有效對策。隨著國際油價每桶將飆破100美元,電價不調漲的政策恐怕也撐不過明年。為此,業界呼籲重啟核能發電,但經濟部依然態度保留,題綱一修再修,期能迴避「核」心。
經濟部希望這次大會,為台灣未來十年的產業發展定調,但是,如果敏感的兩岸議題不能談,非核家園政策也不能碰,開會又有何意義?終究不過是一場大拜拜。
打破「兆」門【經濟日報07.11.13社論
三年一度的全國工業會議隆重登場。未能免俗,今年的會議也打出一個鏗鏘有力、氣勢恢宏的中心議題:「創新加值、運籌全球」。但格於阿扁總統的鎖國政策,事關 「運籌全球」至為重大,直可認定為其核心的挾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為其致勝關鍵以布局全球的成功策略,卻被列為禁忌。隨油價衝向100美元大關,對全球經濟造成莫大衝擊,各國紛紛回頭投向核電懷抱;我們完全仰賴進口原油,建電廠又飽受環保團體阻撓,核電也是工業發展無可迴避的選擇。但又碰觸到民進黨這個「環保黨」另一個神主牌—「反核家園」,業界的期盼同樣被饗以閉門羹。失去核心又拒絕未來,聚集國內工業界精英,還有什麼可談?數來數去,只有一個老生常彈, 那就是打造「X」兆產業!
隨著台灣經濟規模不斷增長,尤其是近年來國家的滋養、精華都灌注在少數幾個得天獨厚的產業上;於是在租稅優惠、人才資金的慷慨輸將之下,幾個一柱擎天的巨型產業一一出頭,產值衝破兆元,成為我們這個GDP只有12兆多的國家生存命脈之所繫。當然,只要經濟沒有萎縮,政府獨惠某些產業甚至揠苗助長的作法不變,其他產業在形格勢禁、處處碰壁的大環境下欲振乏力,自會有愈來愈多的兆元產業露頭。過去是金光閃閃的半導體、好不容易擺脫虧損的面板產業,原來規模即不可小覷的石化、鋼鐵、機械等產業的產值破兆,也指日可待。因而,左支右絀的經濟部乃堂而皇之地喊出,我們要以打造五個兆元產業,做為台灣工業2015年的目標。
這樣的目標看來的確十分響亮,然而一個三年,兩個三年,老是圍繞「兆元」這個題目打轉,再而衰,三而竭,遲早會令人麻木。更要緊的是,果如前所述,產業隨 著經濟同步成長,破兆只是勢所必然,甚至因為雨露不均,紅了櫻桃、瘦了芭蕉,更多行業凋零萎餒,遂令某幾個產業獨大,破壞了經濟發展的均衡,造成偏枯偏榮 的畸形,則兆元不是祝福,反而成了詛咒。
猶有甚於此者。過去迷信兆元產值,已經出現許多貽害久遠的弊病,諸如附加價值偏低、就業效果薄弱,以及出口創匯能力羞以示人等。產業的主要目的,其實就在這三者;如果一個虛胖痴肥的企業,空有巨無霸的軀殼,卻一切仰承他國鼻息,耗用無比資源,對大多數國人毫無裨益,尤其大量消耗資源取資外國的設備、材料、零件,即使產值大到2兆、3兆乃至10兆,又有何足以驕人之處?
先就附加價值來看。所謂附加價值,乃是生產過程之中,扣除了進口的原料、半製品等中間投入,最後歸功於本國勞工、資本、土地、基本設施的比重。在台灣經濟 發展初期,當時的「兆元產業」應該就是加工出口業,儘管當時「兆元」還是個天文數字。但這個做為工業部門主體的產業,除了廉價勞工,幾乎無一非自國外借用 者;換言之,我們賺到的工資這一類附加價值,僅占總產值之中極小的一個比例,其餘的部分都落在掌握技術、原料、品牌、零件、設備與行銷管道的外人手中。
如果今天我們還是只重虛有其表的總產值,卻忽略更為根本的技術、行銷、原材料、零組件、機械設備這些攸關附加價值的環節,則兆元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可能還比不上當初的加工出口業。
任何產業更該重視的一面,應是創造就業的能力。到底這個海島上資源太過有限,幅員如此逼狹,要多數人安居樂業,一個產業運用資源能夠創造多少就業機會,當 然事關重大。投資動輒以百億、千億計的兆元產業,資本密集度極高,而且大部分設備、零組件、原材料都掌握在外人手裡,巨額投資只能創造極少的就業,同時對 其他產業的連鎖效果又偏低,因而造就少數科技新貴,卻無裨於多數國人。倘若政府官員眼中只見到這樣幾個明星產業,人民當然只能過苦日子了。
至於出口創匯這一面,與上述二者密切相關。進出口在本質上就是就業機會的輸出與輸入。加工出口業能夠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就是因為它以極小的自有資源換來了大量原本在國外的工作機會。反之,大量借用外來設備、零組件乃至技術研發的產業,正在輸出本國人的工作機會。
全國工業會議既然被拔去了運籌全球的關鍵,又迴避了綢繆明日的核電,至少應該遮去兆元的眩人光彩,多看看幫助國人度過苦日子的老實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