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09 23:48:13| 人氣29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也想懂陳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喜歡陳昇,一開始是因為高中聽了他那首「擁擠的樂園」,好像有些說不出口的,但怎麼也找不到字的「就這樣吧!」。

  而後,只是斷續地聽著他的歌,沒有那種歌迷的熱情指數,最多就是一種讓自己的某部份透透氣,把某一面的自我拿出來曬曬太陽的乾爽。

當然,我也沒有趕集似地參加他任何一場的吶喊,因為那些位置永遠有需要的人填滿,或者當成一種文化的時尚派對,或者一種自我另類的表徵。

  有趣的是,陳昇的風格很容易吸引那些自認為作「文化研究」(culture study)的人,然後掉書袋地宣稱自己有多了解他的曲風走向,甚至是創作路線與表達的意含。

  我週遭有太多這樣的朋友,他們的聒噪與造作,讓我不太願意表態,自己也是聽陳昇的,因為這樣會讓自己淪陷在文化研究的專有名詞裡,無法自拔。所以,當這些朋友聽陳昇時,我總是悄悄走開,怕的是他們賣弄的高談闊論,更怕他們威逼要我套些學術名詞,也發表一下對陳昇風格的高見。

其實,我也想懂陳昇,只是,我覺得不該用任何學術理論去套,或者,把他當成標本與商品去解析,他不過是個活生生的人,他的結晶智慧與流體智慧,永遠在分秒之中交纏著。我只是覺得或許從人的角度去看他,或許更有些意思。

或許,陳昇在我這種聽歌的人身上,是撈不到任何營收的,就連周邊利益也不可能。於此,我果真不能被定義為歌迷,因為我實在沒啥實質的貢獻。

倒是,我還是很想懂陳昇,用我自己的方法,以一種永遠沒有答案對號入座的進行式。

最近,我在Youtube上搜尋許多陳昇的專訪,這或許是歌曲之外,去認識這個人的有趣方法。

  他在【愛上陶花園】這個節目,無意提到抽離的必要性。他說,自己早期當製作助理時,常得去唱片行搜尋唱片,那種寧靜無想的時候,偶而聽到一些歌,就會有種感動與極致。他把唱歌比喻成下場打球,所以他說近幾年自己下場比賽與打球,根本無暇去聽。

  或許,他想表達的正是創作者隨時將自己抽離,以及給予自己寧靜的必要性。

  當下聽到這段話,我的心就這麼被撞了一下,那種撞擊是不會痛的,卻是猛然醒來的感覺,好生清楚!

  許多湊熱鬧的影劇新聞,總愛給陳昇貼上頑童的標籤,好像這是一種不夠主流的立異,卻沒發現他經常的脫線與失序,就是一種隨時抽離的必要性,他得給自己一點點靜默的可能,誰也不理地做自己,甚至出言不遜地完成自己的發聲。

  從來,我們只是表象地看著陳昇的種種脫軌,譏者、罵者、仿冒者、追隨者…有如過江之鯽,但我們真正看見一位創作者擺脫框架的努力,以及奮死保留一點靜默的用心嗎?

  我也想懂陳昇,但始終進行著,只是一點點希望,卻有更多的努力。但,我的確是不懂陳昇的。

台長: 品瑜
人氣(291) | 回應(2)|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唱遊人生 |
此分類下一篇:是球員就不能當裁判
此分類上一篇:恭喜恭喜發呀發大財

Janet
記得很久以前,聽到陳昇接受訪問,提到他的台灣國語腔調,他說都是他小學老師害的,還把老師的大名唸出來,真是把大家都逗笑了...
2008-02-10 13:59:50
版主回應
我喜歡他的真
每個地方都見樸拙的人性
我們的笑裡
或許有些自省是好的
2008-02-10 19:20:51
就是這樣子。
我也曾認識某些迷戀陳昇的人們
搬弄著文字語言去說陳昇
我也走不進去那圈子裡

和你一樣
我只知道喜歡他的真
他歌裡的放肆 壓抑 柔情 戲謔...
我想
喜歡他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陳昇
但是
也沒有人懂陳昇
2008-06-12 21:52:27
版主回應
不了解
也是一種尊重
我的確是
在想懂陳昇的過程裡
失落那份了解陳昇的企圖
就僅僅是看著 看著 看著

就在無言裡

所以囉~
宣稱懂得陳昇的人
其實
他最該了解的是自己
2008-06-12 22:07: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