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電影海報
主演:宋珠喜、尹梓希(孫藝珍)、吳俊河(曹承佑)、吳尚民(趙仁成)
導演:郭在容
☆☆☆☆(真的真的非常好看)
無論是什麼樣的年代、什麼樣的世界,描寫「純愛」的故事永遠有市場。這部電影的英文劇名叫「The Classic」,無論是翻成「緣起不滅」或者「如果愛有天意」(香港譯名),甚至「不可不信緣」(大陸),其實都擺明了告訴你兩件事:第一、請帶著你的女友一起去看,第二、請準備好面紙。
別的不提,就看看裡面的幾句台詞:「我今晨開窗的時候,浪漫的微風透露一絲秋意,我把那微風放在信裡寄給你」,或者是「除了喜歡妳,我什麼都做不好」,甚至是「看看窗外,如果樹枝在風中輕輕搖曳,妳愛的人便也在愛著妳;張開耳朵,如果妳聽到自己的心跳,妳愛的人便也在愛著妳」等等,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聽得出來,這些話不但一點邏輯都沒有,而且既愚蠢又可笑。
但,這就是愛情,也唯有戀愛中的人,才能明瞭這一類愚蠢又可笑的話語,永遠有其存在的必要。並非愛情使人盲目或幼稚,而是愛情的本質便是如此,我們必須將一部份的理智丟在一旁,才能感受愛情帶來的喜悅,其中也包括這一類的話語,雖然既愚蠢又可笑,但我們只是單純地想取悅對方,所以我們自己是絲毫感受不到愚蠢或可笑的。
同樣的道理,「純愛」的故事永遠是我們心中的「理型」,不論是否有過同樣的經驗,不管歷經多少人生滄桑,但內心深處我們永遠對最單純的愛戀抱持著想望,因為其實在愛情面前,我們都像個孩子一樣,就像最後俊河在回憶他和珠喜的過去時所說的一樣:「那時我們真是天真無邪,那時的感情真的是最純真的,我們為了雞毛蒜皮的事又哭又笑」。
這部電影所描寫的,正是這樣的故事。故事從女大學生梓希在整理母親珍藏多年的書信時,意外發現當年一段發生在父親泰秀、母親珠喜與他們的好友俊河之間的一段故事開始。同一個時候,梓希自己也同樣身陷在好友秀景與暗戀的對象尚民之間的三角關係之中。劇情以過去的故事為主軸,現代的故事為支線,到最後則將看似毫無關係的兩段故事,透過一串項鍊巧妙地結合了起來。
就戲論戲,故事的橋段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新意,常看電影或偶像劇的人,在許多情節上都可以看到相當眼熟的畫面,在內容上更是不脫許多文藝片的公式,例如「偶遇-心動-相愛-阻礙-分離 」,再加上一些雨水與淚水等等。但導演郭在容說故事的功力極佳,面對一堆同樣的材料,他卻能以最單純的方式,敘述最單純的故事,反而更突顯出其中的深情,讓老橋段演來生動自然,毫不拖泥帶水,卻同樣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我很喜歡珠喜在和俊河一同去鬼屋探險時,途中碰到大雨,兩人因而在樹林中狂奔躲雨的那一段劇情,看來既自然且純真,也是我認為全劇中最有意思的一段。那時候的珠喜和俊河恰恰最符合所謂「純愛」的典型,他們絲毫沒有考慮到所謂未來的問題,只是單純地注視著眼前的對方,把握著當下的時光,就彷彿世界上只剩他們兩個人一樣。或許他們那時都不瞭解,究竟自己是懷抱著什麼樣的一種情感,因為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當時所做的,不管是一起分食著西瓜、一起看著螢火蟲,或者俊河背著珠喜慢慢走回家等等,都是再簡單也不過的事情,但因為俊河單純地只想取悅珠喜,而珠喜也能感受到這樣單純的情感加以回應,使得這一切便不同了起來,最後更成為兩人共同擁有的,獨一無二的一段回憶。
隨著兩人再度相遇,純愛的光芒漸失,現實的力量則愈來愈大,這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當他們逐漸明瞭彼此的情感,也逐漸深深地愛上對方,因而產生了想和對方永遠在一起的渴望。而這,讓他們喜悅,也因著現實壓力讓他們痛苦。每個人都希望只留下愛情喜悅的部分,殊不知伴隨喜悅而來的痛苦,也是愛情必然的產物,就像熱和冷一樣,如果沒有所謂冷的感覺,那麼熱有任何意義嗎?只是俊河和珠喜的痛苦,原本可以繼續和他們的喜悅保持平衡,一如每一對熱戀中的情侶一樣,但卻因著外力迫使泰秀想要自殺來成全他們,反而釀成不得不分手的局面。
事隔多年,兩人仍然深深地愛戀著對方,但就在俊河終於活著從戰場回來而讓兩人得以重逢時,俊河卻因著自己的失明,決定以欺騙珠喜的方式,來成全珠喜和泰秀,因為他自認自己已沒有能力帶給珠喜幸福了。於是相愛的兩人終究無法相守,最後珠喜與泰秀結了婚,生下梓希;而俊河則另娶他人,生下了尚民。雖然最後這一段無法結果的愛情,埋下了尚民和梓希相戀的伏筆,並且以另一種形式圓滿了這樣的遺憾,但我還是不禁想問,俊河兩次放棄珠喜,都是因為他認為這樣對珠喜最好,這樣才能讓珠喜幸福,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幸福這種東西,真的可以讓來讓去嗎?有人會說,只要曾經擁有過,就已經足夠了。但我想說,當妳希望對方幸福時,是不是應該用對方認為幸福的方式呢?第一次,珠喜看到俊河留在病房門上的項鍊,瘋狂似地追了出去,那種心急如焚的神情;第二次,珠喜看到俊河的骨灰,在聽說了事實的真相之後,那種痛苦欲絕的神情,這種種都只有說明一件事,俊河以為他所做的,可以讓珠喜得到幸福,卻不知道對珠喜來說真正的幸福,其實就是和俊河在一起,即使他失明了也一樣。
換個角度來看,難道俊河不會想一想,萬一今天雙眼失明的是珠喜,他會認為自己去娶別人才更幸福嗎?他絕對還是會選擇照顧珠喜一生的。所以我只能說,為何人總是不願意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情呢?在我看來,俊河要不然就是太笨,笨到以為珠喜真的能從別人而非他的身上得到幸福;要不然就是對自己太沒有信心,怕自己沒有辦法帶給珠喜幸福。對照第一次珠喜要和他分手時,他在她家門口淋著雨努力爭取著的樣子,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勇氣。愛的確需要勇氣,當妳失去勇氣去爭取的時候,不管給自己再多理由,都改變不了無法得到幸福的事實。
相較之下,尚民和梓希的這一段戀情,雖然導演刻意安排類似的對比,例如俊河幫好友泰秀寫情書給自己心儀的對象珠喜,而梓希則幫好友秀景寫email給自己暗戀著的尚民等等,但實際上最大的作用,仍是在完成珠喜與俊河這一段無法圓滿的愛情,來回應所謂「緣起不滅」的道理。但即便如此,這一段篇幅較小的愛情故事,仍然有值得觀察的地方。雖然這段故事是發生在現代,但對於愛情的態度,許多時候兩代之間並沒有太大差異。比方說,梓希在看到母親的情書上寫著:「我今晨開窗的時候,浪漫的微風透露一絲秋意,我把那微風放在信裡寄給你」,忍不住笑這些句子「老土」,但當她看到尚民在卡片上寫著:「當陽光照在海面上,我思念你;當朦朧月色灑在泉水上,我思念你」,卻也無法抗拒地被感動。又例如她既喜歡尚民,但卻又礙於好友秀景的存在,因而不知如何面對尚民的那種心情,其實反而還比不上母親珠喜對自己感情的坦誠。
在這裡,導演用了兩場下雨戲,來點出兩人的緣分。先是尚民故意把傘留在福利社,跟著梓希一路淋雨淋到圖書館;然後再下一個下雨天,梓希無意間發現這一切之後,快樂地在雨中一路狂奔去找尚民。這兩段劇情不但把那一種兩人若有似無、互相猜測對方心意的曖昧感覺,完完整整地表現了出來,更成為連結最後結局,讓兩代愛情得以圓滿的重要引子。「我是唯一有傘仍然淋濕的人嗎?」簡單的一句台詞,畫龍點睛地為這段戀情的開始下了最好的註腳。所以我們又發現,雨景誰不會用,但郭在容用來就是這麼自然而有說服力。
還記得郭在容在「我的野蠻女友」中用了大量的幽默感,來貫穿整個劇情,不但不顯突兀,更讓劇情的發展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輕快感。對於這齣相形之下較為沈重的故事,郭在容同樣使用了一些精心安排的劇情,來發揮幽默的效果。例如俊河想嚇珠喜的冷笑話:「其實,我就是鬼」;例如泰秀總是會昏倒(還調侃是因為自己長太高的原因);例如大雨之中,俊河在珠喜家門前不停按著路燈,珠喜卻回了他一句:「你想電死啊」;當然泰秀和俊河兩人去挖野外大便來交差了事的那一段也是如此。這些橋段不僅不妨礙劇情的發展,更能適時地平衡觀眾的情緒變化,發揮了相當成功的調味作用。
此外,郭在容也發揮了他在「我的野蠻女友」裡的巧妙佈局功力,戲裡面大量使用了伏筆與象徵性的物品。例如梓希一開始發現母親珠喜的情書中,信封上的寄信人是父親泰秀,但信裡面署名的卻是陌生的俊河,等到劇情進行到一半,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那時泰秀想要幫忙他們的用心。後來俊河一直想告訴泰秀,他和珠喜之間的關係,但直到泰秀告訴他,其實俊河身上的項鍊,就是他父親送給珠喜的,這時我們才赫然發現,原來泰秀早已知道一切,也解釋了為什麼泰秀會找上俊河寫情書給珠喜的原因。又比方說,導演透過煙草色調濾鏡,而非傳統的黑白對比,來象徵兩段不同時間,讓觀眾不自覺的滑入黃褐色的舊日時光,也讓全劇充滿著濃濃的懷舊意味。還有,當最後我們發現俊河與尚民的父子關係時,也會突然想起,難怪兩人都使用過:「當陽光照在海面上,我思念你;當朦朧月色灑在泉水上,我思念你」這樣的句子。當然,還有整齣戲最重要的象徵物:項鍊,珠喜將它送給俊河,來紀念他們第一次共同的回憶;俊河將它送還珠喜,想要從此切斷兩人的感情;珠喜趕在俊河上戰場前又將它還給俊河,再度把自己的感情交到俊河手上;俊河為了它而失去雙眼,讓珠喜決定留下它離開,某種程度也就好像自己留在俊河身旁一樣;然後,俊河將它交給自己的兒子尚民,而尚民最後交給了珠喜的女兒梓希,於是這條項鍊,串連起兩個時代的愛情故事,也同時圓滿了這兩個愛情故事。
當然,也同樣像「我的野蠻女友」一樣,裡面還是有很多的象徵,只有導演自己才知道。在劇中的建築物及道具都預告著影片中事件的發展,例如珠喜和俊河初次相遇,她便央求他陪著自己去鬼屋探險,那早被荒煙蔓草覆蓋的房舍正象徵著無望的愛情;他們確認彼此心意的那一幕,週遭的孤寂亦象徵著愛情無法開花結果;有一幕的背景是他們站在埃及豔后和羅馬假期的海報前,而兩者皆是終不能廝守的愛情片經典;另一個重要象徵是珠喜的家,顏色是憂鬱的灰,且建築物的側面是座擋土牆,象徵著珠喜父親對她的嚴苛管教,也暗示了外力的強大。我想,導演一定對於自己能夠巧妙地使用道具、環境及建築物,來隱射這一段愛情的發展十分得意,但說老實話,就光那張埃及豔后和羅馬假期的電影海報,我倒轉片子數十次仍然看不清楚,更別說是在戲院中只看得到一次的觀眾了。所以,看得出來的,就當作是郭在容的特別服務;看不出來的,其實也無須過於沮喪囉。
個人認為,郭在容最大的成就,還是能夠帶動演員演出更有魅力的自己。就像在「我的野蠻女友」中,我們看到了不同的全智賢一樣,在這齣戲裡,我們也看到了不同的孫藝珍。記得曾有人問過郭在容,為何不選擇全智賢來擔任女主角,郭的回答是,他認為孫藝珍是最適合這個角色的人,事實證明的確是如此。一人分飾兩角並沒有給孫藝珍帶來太大困擾,她不但能從珠喜的身上演出三段不同的年齡,更能從珠喜和梓希身上演出兩個時代的母女,而且讓人區分得清清楚楚。坦白說,孫藝珍並不是非常搶眼或現代感十足的女星,甚至於在時裝劇裡會有些許過於平淡的感覺,但放在這樣有點懷舊風味的電影中,竟意外地合適,就像我們在海報所看到的一樣。而且在這部電影裡,她的臉部表情十分靈活,這在一些必須用小動作表現心情的時候特別有用,例如梓希在老是等不到跟尚民的好機會時,會有吹鬍子瞪眼睛之類的表情,這時不管是吹自己的髮絲或皺眉頭,都讓人彷彿可以感受一樣的心情,甚至不由得想跟著她一起做。而這些生動的表情,完整表達出一個有著暗戀對象,卻苦無機會可以表達的少女,那種既苦悶卻又期待的曖昧感。
當然,即便是扮演珠喜的時候,孫藝珍也是十分稱職。跟梓希恰恰相反,珠喜是一個在古早時代的千金大小姐,她的一舉一動都是被限制住的,不管是高興或難過,都帶著那麼一點點被壓抑的味道(除了一開始去鬼屋探險那一段,那也是唯一一段可以放開情緒的劇情),於是當她流下淚來的時候,便沒有人可以抵擋的住了。後來的珠喜,不管是高興或難過,眉宇之間總帶著一點點的苦澀,我認為這不但象徵了她對這段感情的悲觀,也展現了孫藝珍的演技,而這是不管在「我的野蠻初戀」,還是「向左愛、向右愛」中的她完全看不到的。
整體來看,這部片子的完成度相當高,雖然有些劇情的連結不太順暢,例如一開始造成珠喜與俊河的愛情無法順利發展,甚至逼得泰秀不得不自殺去成全他們的阻礙因素,我們看得出來是珠喜和泰秀的父親,以及其背後的政治與家庭因素,但由於缺乏進一步的描述,以致於觀眾很難感受到這股威脅力量有多強大,自然對於後來劇情的發展與張力造成傷害。但還好這樣的部分不多,也不至於形成重大瑕疵。當然,有影評認為,郭在容在這齣戲中所展現出來的功力,光是能把狗血灑的很自然、不做作,就值得「向左走,向右走」的杜琪峰、韋家輝好好反省,像這樣的說法或許不盡公平,但可以肯定的是,「緣起不滅」的成功,不但同時證明了「我的野蠻女友」的成功不是偶然,也讓我們更加期待郭在容的下一部電影。
◎初2004.06.10,修2004.06.14
歡迎任何非商業性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即可。
[輕描淡寫]
那天很冷,
她的臉裹在大大的粉紅色外套後面,
感覺小得就快要看不見了。
看著她消失在道南橋上的背影,
他卻怎麼也想不起來,
究竟她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
回到家裡,
多出來的空間讓他顯得格格不入,
冷冷的空氣中卻連一絲絲她的氣味都沒有留下,
他突然荒謬地想起「家徒四壁」這樣的形容詞。
打開冰箱,
裡面居然也被清得乾乾淨淨,
只剩下一罐可樂,
孤孤單單地躺在那裡。
「記得冰箱裡的可樂也要成雙成對唷,因為我們每次都要一起喝!」
她總是這麼孩子氣地提醒著負責採購的他。
他仰起頭,
把被留下的可樂一口氣喝完,
凜冽的寒意猛地從胃裡直竄喉嚨,
讓他咳得連眼淚都流出來了。
那天很冷,
冰得過了頭的那罐可樂不再孤單,
他則從此再也沒有喝過可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