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0-12 18:41:41| 人氣1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進軍國內報業要有大中華概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時報副總編鄭漢良----
進軍國內報業要有大中華概念:走合作之路

來自臺灣的三大報業集團的《中國時報》副總編鄭漢良是本次世界中文報業年會的論壇主持,在《中國時報》19年,參與了《中國時報》在亞洲區的發展,本報專訪鄭漢良,討論對國內媒體市場的看法。

《商報》:你在臺灣如何看國內市場?
鄭漢良:國內媒體市場都在準備,我們在上海、深圳都看到媒體在合併,組建大集團,這是應付競爭的做法。另外,新聞集團已經落地廣東,他們資源多,蓄謀依舊,我看競爭已經到來。

《商報》:你覺得國內媒體有競爭力嗎?
鄭漢良:面對大競爭就要取捨,聯合起來可以打更大的仗,我希望打仗,因爲媒體需要競爭,才會提高水準,新聞業的空間也會更大,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資訊的自由流通很重要。


《商報》:臺灣媒體有參與競爭的能力嗎?
鄭漢良:臺灣媒體一直保持自己的風格,黎智英的《壹周刊》到臺灣,衝擊很大,但臺灣和香港不一樣,他也不一定會成功。臺灣媒體不太變化也不是好事,《紐約時報》100多年還在變,不變不是好事,我們不否認最近在學習香港媒體的版面風格,希望活潑點,這是臺灣的創新,但和大陸媒體比,我們的創新優勢還不如大陸的一些媒體,我們認爲在語言相通的前提下,三地的交流很方便,也各有互補。


《商報》:你如何看國內媒體目前的現狀?
鄭漢良:大陸的報紙文章好,有政治使命感,在服務市民的新聞和專題也做得也很好,這看出國內的整體水平很好,如果能夠更市場化,會很有競爭力。我們不能拿西方的新聞原則看,因爲我們的新聞在一定空間內已經做的很好,在人才、硬體上不輸人家。



《商報》:《中國時報》對大陸市場有計劃嗎?
鄭漢良:在1992年,《中國時報》就和上海的《解放日報》談合作,當時5:5的合作比例都談好了,但在最終編輯權上談不妥,大家都認爲這是關鍵問題,不能和稀泥,沒有合作結果。這幾年來,但我們和《新民晚報》、北京的媒體、廣東媒體聯絡多,我們沒有停過。在大陸我們時報出版集團有機構、我們在上海業投資實業、地産,我們還在準備。



《商報》:如果要進入大陸市場,你認爲什麽方式最合適?
鄭漢良:我們集團有不少女性雜誌和書,我們希望想把這些帶進來,我們認爲這是國內受歡迎的讀物,也比較好談,出版報紙需要時間,我們的報紙通過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已經進大陸了,當量不大。我們在外面,看到國內的企業已經可以投資媒體,但我們相信合資方式進入需要過程,我們不知道要等多久。


《商報》:你認爲外資進入大陸媒體市場會成功嗎?
鄭漢良:我們要問一個問題,憑什麽外面的報紙到大陸辦,就一定會成功?就算開放了,我看也不會一定成功,國內媒體有錢、也有人才,並不是外面想的,基礎很差,其實我的觀點是要有大中華概念:多走合作之路,合作是可行的。



台長: allen
人氣(1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