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25 06:35:11| 人氣7,119| 回應98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流浪教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同前評<高學歷高失業>,<流浪教師>也要怪教改?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888030/20081026063756


教大畢業生覓教職 全班摃龜>中時08-01-02陳至中
 
     台灣師範大學僅三成五學生當上老師,其他師範體系學校恐怕更慘,奔波一年找無「頭路」,早已不是新聞。一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畢業生表示,該班近五十位同學,沒有任何人找到正式教職工作,僅有少數幾人擔任代課教師,而大部分人仍埋首於補習班中,試圖躋身公職或研究所那些更窄的門。
     北市教大畢業的小陳(化名)離開學校已經一年半,據他瞭解,同學們大多修過教育學程,也順利完成實習,卻在找尋教職工作時屢屢碰壁,至今仍沒有一個人擔任學校正職教師,而他自己則是參加青輔會的職場體驗計畫,在電腦補習班覓得一個培育教師的職位。
     少子化使教育界供需失衡,流浪教師滿街走,師範體系面臨轉型危機。根據最新統計,台灣師範大學畢業生,僅三成五獲得教職,高達四十%的師培生(修習教育學程者)轉投其他行業。
     師培處師資培育課程組組長洪仁進表示,整體師資缺額並沒有增加,但近年各師範大學、教育大學將師培生砍了一半,加上一般大學的師培中心漸漸收手,「供給」減少,才使供需趨於緩和。
     面對少子化、流浪教師的衝擊,台師大將目標轉向綜合型大學,提出「昨日師大培育老師,今日師大培育大師」的口號,近年來成立許多新系所。其中成立甫滿三年的表演藝術所,今年已成為全校最難考的研究所,九十八學年度推薦甄試錄取率僅十.四%,排名第二的則是資訊教育所。

流浪教師協會 720絕食抗議【聯合報05/06/27記者林怡婷

流浪教師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又有一個「流浪教師協會」將發起「七二○全國流浪教師大遊行」。協會表示,之前其他團體發動遊行行政院都沒有善意回應,這次他們將號召兩百位「烈士」到教育部門口絕食靜坐抗議,一定要政府給個交代。
兩周前由準教師組成的拯救國教大聯盟及全國教師會號召約兩千多名流浪教師、師範生上街頭,提出「降低班級人數至三十人」、「提高每班教師編制至二點零」、「減少師資培育人數」、「教師課稅可用以增加教育經費」等訴求。
流浪教師協會創會理事長、現在擔任國小教師的陳朝松表示,教師團體的行動太溫和,所以行政院連教育部提出的每班教師編制從一點五人提高至一點六人,都以每年需多支出四十五億元為由駁回,完全無視五萬流浪老師及一萬超額老師的生存問題。
因此流浪教師協會決定再次發起遊行,號召老師來絕食抗議,陳朝松說,一旦有人絕食靜坐十四天,他不相信行政院會不回應,現在有近卅人確定要參加絕食行動。
協會指出,教師編制提高到每班二人是陳水扁總統二千年競選時的支票,如今事過五年卻還是張「芭樂票」,行政院竟還駁回教育部提高教師編制的建議案,謝長廷應該為此下台。
陳朝松說,新生兒越來越少,不只年輕人當不成國小教師,四、五年後一定會有現職教師被資遣,屆時連國中也會出現同樣問題。但行政院願意編五百億高教特別預算給兩所大學,卻不願意花一半的錢,來提升國小的教育品質、並解決流浪教師問題。
流浪教師協會說,他們只要求不減班、不減師,五年內逐年提升教師編制到二,教師和行政分業,教師不兼任行政工作。同時建議行政院,應該考用流浪老師成為課業及生活輔導老師,分派到偏遠的教育優先區,提高這些地區的學生素質。

8月大會「師」 流浪教師號召絕食請願 

〔自由時報記者洪美秀、胡清暉/綜合報導〕全國流浪教師協會將在08年八月十日發起無限期的絕食請願活動,號召全國流浪教師參與,協會並發出五點聲明,希望馬政府重視教師權益。
流浪教師協會理事長陳朝松表示,流浪教師協會的訴求包括要求服務滿二十五年即可請領月退休或一次退,加速師資新陳代謝;另要求修改國教法,補助地方教育經費,分五年調降班級學生數至二十五人,並分五年提高國中小教師編制至每班兩人。協會同時呼籲修改教師法,廢除各校教評會自辦甄試候用及代理教師,對於修習教育學程教育學分,採取更嚴格的全國供需總量控管。
全國教師會得知後表示會予聲援。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指出,在少子化、教師名額供過於求情況下,今年全台只有一百多個國小教師缺額,國中也只有四百至五百個缺額,加上部分縣市採取預防超額的做法,許多優秀的年輕老師只能年年代課。 教育部中教司司長蘇德祥指出,近年來核定各大學師培名額已減半,領有教師證書的人數也從五年前的每年近兩萬人,銳減為目前的每年六千人。
教育部主任秘書潘文忠表示,教育部已規劃未來國小一年級每年每班減一人,目標是每班二十九人,國中未來每年每班減一人,目標是每班三十人。
至於退休制,潘文忠認為,公教退撫制度必須由考試院進行通盤考量。廢除各校校教評會自辦甄選候用及代理教師部分,已有多縣市聯合甄選,教育部會廣納各界意見思考。
絕食請願活動從八月十日開始,地點在台北市民主紀念館,須自備睡袋,報名可至流浪教師協會網站或點進http://v2.groups.com.tw/index.phtml?group_id=teacher99了解。
 
欣見絕食抗議活動取消
 
前一陣子,流浪教師協會在網站上要召募至少 30 位待業中的教師絕食抗議。但是這個抗議活動因為人數不足而取消了。底下是 8/10 的新聞內容摘要: 【聯合報╱記者高國珍/台北報導】流浪教師協會於7月下旬於網站上公布召募至少 30 位流浪教師,一起絕食抗議,但人數不足故取消。流浪教師協會表示,面對少子化衝擊,政府部門又在缺乏「總量管制」概念下,進行「開放師資培育」,導致僧多粥少,於是在網站張貼告示募集熱血流浪教師,抗議現行政策,並要求修改國教法。 由於報名人數太少,流浪教師協會甚至還在網站上表示,「如果這回請願活動,你們仍然不願意為自己的工作權站出來,那麼我們協會也將從此解散,由於你們的冷漠。」
http://edumeme.blogspot.com/ 2008/ 08/ blog-post_12.html

流浪教師的困境與出路

報載一群由網路PTT實習老師所組成的『拯救國教大聯盟』近日宣布,將於六月十二日當天發 起萬人遊行,以抗議政府漠視國教師資人才培育過剩的惡果,讓絕大多數的準教師變成沒有學校可任 教的流浪教師。
其實這個問題在十多年前,當教育部擋不住師範教育多元化要求的浪潮,而開放各大學院校可申 請開設師資培育中心提供教育學程之修習,就可預測到會有今日大批流浪教師的問題。更何況自從師 資培育政策開放以來,並未做好相關配套措施,再加上只需三位專任老師即可成立師資培育中心的低 門檻標準,致使目前全台灣有超過七十所以上的大學校院成立師資培育中心,共開設近百個教育學程 ,而造成目前每年會培育出將近一萬五千名的國小師資!
        然而國小目前師資人力需求卻相對萎縮許多,一方面是國內『少子化』的風潮正方興未艾,新進 入國小一年級的學童人數正以每年幾乎減少一萬人的趨勢快速下降中,造成許多小學不得不減班或者 更有廢校者。而『拯救國教大聯盟』這回的遊行訴求,即在於要求降低小班教學的班級人數,以增加 教師缺額;其實仔細分析後可知,在台灣二千多所國小當中,一校六班且全體學生人數在百人以下的 學校,大概佔了一大半以上。以此推想,再如何的降低國小班級人數,也無法有效解決此一供需大失 衡的困境!
        主管教育政策的教育部與負責培育師資的相關大學院校,自應有其更積極的因應之道。在此,只 想針對流浪教師的生涯困境,提出幾項另類建議以供參考。
一、考慮轉行發展。一窩蜂的趕搭師資培育列車最後面臨無老師可當的窘境時,是否宜考慮認賠殺 出、轉向其他行業發展。您只要想到有如農民大家搶種的結果,造成血本無歸後也只能無語問 蒼天,而另謀他途。當然,其中要經過慎密的自我評估,在教師甄試過程中自己是否具備優異 的競爭條件?例如,去年我指導的一位實習教師,到國小實習僅三個月就提出終止實習之申請 ,因為她擁有農學方面的碩士,算算教師甄試錄取機會過低,轉而去準備相關的高普考試。
二、搶食補教大餅。目前因孩子生得少、個個都是寶,家長為兒女的教育與成長,從小到大花在補 習與安親班方面的經費不在少數。因此,流浪教師何不考慮轉往家教班、安親班、英語班等方 面發展,甚至二三人合作投資在這方面自行創業。
三、繼續進修學習。路是人走出來的,年輕人當個家教或打個工來養活自己應該不是件難事;但不 能永遠都只停留在此一階段,按著自己的興趣與性向,繼續向上學習與進修來增強自己的競爭 力,也是一條可行之道。
事實上,小犬也即將從師範學院畢業要到國小去實習一年,我鼓勵他朝多方面去發展,多聽、 多看、多學習!路是無線的寬廣,有時何妨轉個念頭、換個方向思考呢。
http://adm.ncyu.edu.tw/~vicepresidenta/news-119.htm

「流浪教師」逐年累積有多少?

師資培育量(供) ─ 退休教師(需) + 因出生率下降減教師總數 = 流浪教師數

【報主的話】真正要精算出流浪教師數實在不容易,但從這些資料中,相信各位讀者也稍能瞭解些局勢了,教師待遇越來越差,但要爭取教師一職所需付出的成本卻越來越高,嗯...環境真的不同了!是福?是禍?留給讀者去評斷囉!

【供給面】師資培育量

師資培育量(資料取自教育部:入學五年後或二年後取得教師證就業)
89年:約1萬5000人
90年:約2萬人
91年:約2萬人
92年:約2萬人
93年:約1萬9000人

【需求面】退休教師人數 ─ 因出生率下降減教師人數

教師退休人數粗估(資料取自報紙新聞資料,雖未必正確,但可大略參考)
93年:1萬1804人
94年:1萬0376人
95年:9206人

出生率下降減教師總數(資料取自教育部、零頭捨去取大略,僅供大略參考)
93學年度少了37051學生,以每班35人來平均計算,約少1000班(教育部算約少540班,不知怎麼算的)
以編制1.5計算 約1500名教師
94學年度少了45583學生,以每班35人平均來計算,約少1300班,以編制1.5來計算約1950名教師
95學年度少了24990學生,以每班35人平均來計算,約少700班,以編制1.5來計算約1050名教師
96學年度少了50085學生,以每班35人平均來計算,約少1400班,以編制1.5來計算約2100名教師

最近十年師資培育量之發展
   
    師資培育法自83年2月7日公布施行後,師資培育政策已由往昔一元化轉變為多元化,由計畫制轉變為儲備制。現有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暨幼稚園各類師資之培育管道,除各師範校院大學部外,尚包括各大學校院所辦理之教育學程及學士後教育學分班。
    本部自84學年度開始核設教育學程,併同原有之師範校院及學士後教育學分班,核定招生數逐年增加,至92學年度之師資培育招生數量每年約為20,000人,其中包括師範校院約8,500人、教育學程7,000人,以及學士後教育學分班4,500人,93學年度開始核減招生量。
 
少子化趨勢降低師資需求
   
    近年來幼兒出生率大幅度降低,其年齡層出生人口由過去每年30~32萬人,遽降至92年度之22萬餘人,此情勢將衝擊我國的教育發展。根據統計,93學年度國小一年級新生入學人數銳減約三萬七千餘人(詳下表),共約540班;且未來幾年國小學生總數將持續減少;因此對此情勢須儘早因應,以將其對師資培育之衝擊降到最低。


中小學教師退休經費由中央統籌編列預算支應之可行性(資料摘錄自教育部網站)
 
八十九年度各縣市國中小學教師退休人數為5602人;九十年度為6895人;九十一年度為7979人;九十二年度預估為9251人(較九十一年成長1.16倍)。


記者蘇秀慧/報導(報主:此篇新聞乃利用網路搜尋出之資料,標題、時間、出處不完整,請多包涵,僅供讀者大略參考)

    解決國中、小教師「排隊」待退問題,行政院昨天決定分3年編列預算解決,總經費接近300億元,這筆錢將由中央與地方分攤,明年度總計編列新台幣97億4737萬餘元,其中,中央補助58億6540萬餘元,地方負擔38億8167萬餘元,預計可增加核退教師人數3823人,核退率由61%提高到93%。
    全國教師會將在928教師節走上街頭,要求政府說明取消「五五優惠專案」、編列預算辦理教師申退只限「一次退」政策,行政院「教改跨部會協調會報」昨天首度召開會議,就「協助地方政府解決教師退撫經費短缺問題」進行討論,敲定3年內編列預算解決問題。
對於全國教師會質疑政府編列預算辦理教師申退只限「一次退」,教育部長黃榮村強調,政府只是以「一次退」高標準來編列預算,因一次退的經費較高,並非強制退休教師只能領「一次退」,不能領取「月退」。
    根據統計,93年申請退休教師人數為1萬1804人、94年1萬0376人、95年為9206六人。
黃榮村表示,93年度行政院已編列新台幣近60億元,加上地方配合款,約有100億元,預計增加核退教師人數3823人,整體核退率由61%提高到93%。黃榮村說,增加核退人數是全數以請領一次退休金計算,如果部分改以請領月退休金計算,可提升至100%。
黃榮村說,3823人中含92年未核退人數一半1813人,及另增核退人數2010人,不過,仍有728人未能核退。
    黃榮村指出,中央政府經費補助基本補助比率為50%,適度加成,最高補助比率不超過75%,約補助地方六、七成,由地方自籌三成;台北市、高雄市、金門縣及連江縣四縣市,因為考量財政能力,僅予以加成補助,不予以基本補助。
http://enews.tacocity.com.tw/index.php3?action=history&url=/ntta/20050221113225.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7,119) | 回應(9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時評文藝 |
此分類下一篇:黑猩猩vs人類
此分類上一篇:師生戀

顯示全部98則回應

jsoujsou
我在美國求學就是做生科的,還算有點發言權。首先不要跟瑞士比,這個國家多富先不說,你知道這月薪4萬有多少被收稅嗎?說不定7成都被當稅收了。其次,我國現在博士待遇跟美國比差不了多少,美國每個專業博士工資不同,文科不到兩千一月,理工科兩千多一月,助教一月兩千多,但是只發10個月的工資,畢竟暑假沒課教沒工資,而且工資水平依地區不同而不同,以上工資水平是在東西沿海人多的地方,中西部工資水平每月會低幾百刀。博後國內基本已經要碾壓美國了。美國博後工資有NIH制定,現在的標準為年薪5萬多,不到六萬,而且住房神馬的要自己解決;國內博後工資至少一月一萬,文章發的越好工資越高,我知道的有甚至一月2萬的。雖然根據匯率計算美國工資還是高,但要考慮稅收生活成本等很多問題。現在國內很多非一流大學為了招攬人才工資給的很高,但是千言萬語一句話,沒有好文章沒實力也吃不來高工資。我覺得更多地要關注國內本土博士人才,做得好的也要給高工資,比如獎金抽成什麼的,待遇要跟留洋博士同等化,這樣才有利於本土人才培養,如果搞學術崇洋媚外,那工資提的再高也沒有本土派的蛋糕一點用也沒有。

東北人才流失?瀋陽市長姜有為:去年接收7萬畢業生,人才回流態勢明顯

據北京青年報2018.3.20消息,面對外界關於“東北地區人才流失”的討論,以及二三線城市正在輪番上演的“搶人大戰”,曾經的工業重鎮瀋陽,正在面臨新一輪挑戰。全國人大代表、瀋陽市長姜有為表示,瀋陽接連出台多項舉措,希望在“搶人大戰”中占得先機。目前,新政效果顯著,瀋陽的人才回流態勢明顯。
  回應
廈門才是人才流失嚴重,廈門大學的學生都留不住。
瀋陽目前對於畢業生最大的吸引力是房價8000/平,2環邊上的新房也不過1萬左右。在北京月薪2-3萬生活可能都很累,想買房更難。在瀋陽月薪7-8千生活就很安逸了
知乎上最恨最愛東北的都是東北人
愛之深,責之切
恨之深,責之切
2018-03-21 08:52:19
jsoujsou
人才爭奪戰

(原來人才爭奪戰不只在兩岸,大陸自己爭地更凶!

另參【圖博館】:攻占馬桶府 向中國說不 流浪教師 如此的天然獨 卡管失敗 奧步研究所 )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160257

弱者恆弱:西北城市如何在人才爭奪戰中突圍?
直接送房!這座城市推最強搶人大招,其他城市驚呆了…2018-04-25 每日經濟新聞
中央發文要求提高教師待遇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
英媒:中國人才流失“已看到盡頭”
華盛頓郵報:台灣人才外流 大陸招賢納士2018-04-15 聯合報
調查稱逾四成台灣大學生願赴大陸發展或因台月薪低2018-04-14 中國新聞網
惠台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2018-04-12 經濟日報社論
惠台措施奏功 天然獨轉理性統2018-04-24旺報
2018-05-01 07:57:20
jsoujsou
再見,免費師範生!你好,公費師範生!

據教育部2018-08-12官網,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轉發教育部等部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辦法》適應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需要,改進和完善了相關政策內容。建立師範生公費教育制度,將“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調整為“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
《辦法》所稱師範生公費教育是指國家在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六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面向師範專業本科生實行的,由中央財政承擔其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並給予生活費補助的培養管理制度。
  公費師範生履約服務期調整為6年
此前,免費師範生承諾畢業後從事中小學教育十年以上.免費教育師範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並補助生活費。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安排。免費師範生入學前與學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定,承諾畢業後從事中小學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免費師範畢業生,應先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二年。國家鼓勵免費師範畢業生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截至2017年,已累計招收免費師範生10.1萬人,在校就讀3.1萬人,畢業履約7萬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學任教,許多中西部地區中小學實現了接收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畢業生“零的突破”。
  按照《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國家公費師範生享受免繳學費、住宿費和補助生活費政策,通過雙向選擇等方式切實為每位元畢業的公費師範生落實任教學校和崗位。公費師範生畢業後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並承諾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公費師範生,應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至少1年。國家鼓勵公費師範生長期從教、終身從教。這些政策會增強師範生就讀師範、畢業後當老師的自豪感
2018-08-13 09:27:18
圖博館
博士當中學教師:大材小用還是人才浪費? 2018-09-30 北京青年報

  一位理學博士應聘到一所中學任教師引起一些人的爭議,有些人認為博士做中學教師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費,也有人認為博士做中學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結果。早年小學教師大多是初中畢業,甚至小學畢業教小學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但是現在小學教師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有些地方已經將本科畢業作為小學教師任職的基本條件,如果照此推斷,中學博士老師也應該不算稀奇。
  博士做中學教師並非偶然,有一些競爭非常激烈的中學早已經聘用了博士當教師,只是因為那些學校教師崗位競爭十分激烈,所以也沒有引起太多的爭議。博士做中學老師本不應該引起太多爭議,因為博士畢業做任何工作的都有,並非所有的博士都是在做相關的專業研究。如果說博士去做行政和企業管理,去做出版和傳播不是人才浪費,那麼去做中學教師自然也不是大材小用,推而廣之,去做小學教師或幼兒教師,也都是合理的。
  博士從事非專業研究的工作可能會越來越普遍,這一方面源于博士的供給,另一方面也源於各種工作崗位對受教育程度的需求。隨著博士學位授予點的增加,博士研究生招生數量也呈直線上升的趨勢,比如2017年博士招生就超過了8萬人,在校博士達到36萬多人,對比1997年當年博士生招生人數僅有1.2萬,畢業僅有7000多人,在校的博士僅有3萬多人。20年間,中國的博士供給數量增長了7倍。1997年碩士招生數量也僅有5萬多,也就是說2017年的博士招生已經大大超過20年前的碩士數量。如果我們再回過去看,1977年全國大學本科招生人數也僅僅27萬,就可以想像現在博士是一個多麼大的群體。中國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研發人員,但是研發崗位的增加不一定能夠與博士數量增加的速度相匹配,許多博士不可能在專業研究教學崗位就業,必然轉向其他的就業空間,而中學教師越來越成為吸引人的職業,所以博士進入中學可能會越來越多。
  除了數量問題以外,品質是另外一個方面的問題。任何產業都會出現不合格的產品,基數越大,出現不合格產品的概率越高。那些缺乏學術研究潛質的博士在拿到學位以後,必然會向其他就業管道分流,可以設想,未來的許多行業可能都會有博士們的進入。
2018-10-01 08:56:17
圖博館
當然,各個行業對高學歷的需求也在增加,我們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廣泛,不僅僅大學和科研院所需要博士,其他崗位也需要高學歷的人,比如現在已經開始出現的博士農民。
  但是並非所有博士都適合做中學教師,博士增加也並不意味著教師品質必然提高。
  首先,博士經常並不“博”,而是“專”,對專業領域之外的知識,掌握的並不是很多,所以博士多出的那部分知識,並不一定可以直接服務于中學的教學。
  其次,中學教師的職責是傳授知識,但是傳授知識需要教育的知識和技能,這在大部分博士培養中都是缺乏的。因此,要成為合格的教師,這些高學歷的博士們還需要學習很多新的知識,這需要他們具有出色的學習能力,能夠適應教師的需求,完善知識結構。
  回應
何來浪費一說?願意的,就去,不願意的,人家強迫你了嗎?博士,就一定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還不是柴米油鹽過日子!別看是博士頭銜,能不能勝任中學教師一職,還是個問號呢!

工地扛鋼筋、不敢買肉包 貧生高分考上北京清華大學 2018-09-30 聯合新聞網

大陸一名18歲的年輕人單小龍家境貧困,母親臥病在床,他和父親、哥哥都在外打工,今年他在滿分750分的高考中,以高分676分考取北京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系,也是村裡第一個考取清華大學的學生。雖然這是件喜訊,但單小龍卻憂心忡忡,因為他知道上大學後得花更多錢,因此他得更努力打工賺取學費,才有機會繼續讀書學習。
  回應
 因為沒有言論自由! 所以在中國是無法靠教育公平受教育與評鑑的!共產主義是無法真正翻轉他真正貧窮的地位獲得真正的自由!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有時間在這裡嘴砲不如多讀點書,怕的是向你這樣人窮智也窮還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井底之蛙
 在台灣這種情況已經不可能再發生了........真是悲哀!
 台灣的大學貸奴/流浪教師博士一再發生了........真是悲哀!能考入清華就根本不用擔心學費問題了,清華助學金獎學金覆蓋率之高,連所謂的助學貸款都不需要,光靠獎助學金就能完全免掉學費,還有各種補助
2018-10-01 09:01:32
圖博館
頂大也難逃!108學年有113個博士班招生數0或1 2018-10-18 聯合報

教育部近日核定108學年一般大學碩博士班招生名額,碩士班3萬8983人,相較107學年4萬0003人,減少1千多人;博士班核定4250人,相較107學年4242人略增8人,但有113個博士班的招生人數是0人或1人,面臨生存危機,連頂大也逃不過。
教育部高教司科長郭佳音表示,108學年度碩博士班招生名額總共是4萬3233人,但此數字是扣除康寧大學和華梵大學兩校,因為這兩校正在進行整體校內盤點。至於博士班名額會略增,是因為108學年有學校增設博士班。依照總量規定,大學新成立博士班第一年的招生名額以3人為上限。
教育部統計,108學年碩士班招生名額0人和1人,總共有56個系組,其中0人有49組,1人有7組;博士班招生名額有113個系組的招生名額是0人或1人,0人是37系組,1人是76系組。
碩士班名額略減,可能是因為學校認為招生情況不好,主動向教育部申請「寄存」名額,先主動刪減名額,寄放教育部,等未來招生回穩,再要回申請回復名額。另外也可能是因為招生狀況不佳,被教育部扣減。
108學年招生人數0人的博士班,包括清華大學先進光源科技博士學位元學程物理組等6個系組、交大加速器光源科技與應用博士學位學程生物科技組等8個系組。
108學年招生人數僅1人的博士班包括,台大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組等2個系組、清大歷史研究所等4個系組、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等4個系組、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奈米科技博士班等3個系組等。
之前教育部考量博士班人才培育量太多,已達飽和,從104學年起控管博士班員額,每年收回10%至15%個名額。108學年度起,教育部則是不再統一扣減。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指出,系組招生名額為0的狀況包括:系組只招收外籍生,而外籍生是外加名額,所以不會列在這次核定名額中;另外是中研院的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招生名額也是外加名額的,約有250人。如果超過三年,系組招生仍不見起色,就會要求學校把系組關起來。至於碩士班名額減少,多數是因為連續兩年註冊率低於7成,因此被教育部扣減招生名額。
2018-10-18 09:36:57
圖博館
問下觀網的大家認為考研的意義是什麼? 2018-12-21

大三年在思考畢業去向的時候,我也曾經在就業和考研中糾結過。但當時覺得自己之後不會走學術道路,也不想為了考研而考研,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就業。
就我周圍同學的情況而言,有人考研是真的出於熱愛,不管是對學術、對專業還是對興趣的熱愛。我一個同學跨專業考了英國文學的研究生,就是因為自己的興趣。
還有人單純的就是為了逃避就業,她還暫時不想走上社會工作的道路,所以選擇了讀研,現在正在期末考複習中。她的原話是,對工作感到害怕,還是想在學校多待幾年。
但絕大多數,都是為了鍍金。不管是認為研究生比本科好找工作,還是想要靠考研去個排名更高的學校,都是為了之後的就業鋪路。
但就目前整體的就業形勢而言,研究生也沒有之前吃香了,文憑也不再代表著金飯碗了,就想問下大家覺得考研過程中吃的苦,和最後回報相符嗎?現如今考研的意義大嗎?
主要是,我媽最近嫌我本科學歷低了,還攛掇我考研來著,正好是考研日,想來觀網問問大家的意見。
——來自週末加班、且暫時沒有辦法辭職的我
對了,這裡有篇文章一定要分享給大家——《對不起,北大畢業的我還是失業了,除了文憑,我一無所有》。我想說的是,這個作者除了文憑,還有矯情啊!
  回應
 對於考研的,原因很多了,想搞科研,但保不上本校/外校;專業太爛,想換;學校太爛,想換;不想找工作,找緩衝...有個萬金油說法,“嗯,當研究生好不好,關鍵是是否適合你”,這完全廢話好嘛,因為一般都是入學一、兩年後才能看出自己是否適合當研究生(有沒有成果)。
 其他科我不知道,我只說一下理工科 2018年:本科生四千到六千,碩士生八千到一萬二,博士生一萬二到兩萬。一般情況下,本科生六千,碩士生一萬二,博士生兩萬。住房補助碩士生三萬,博士生十萬。從工作性質上來說,本科生一般進車間,主管機器的正常運行,研究生進科研樓,開發新產品,且每申請一項專利獎勵二十萬元。你們自己覺得,讀碩有用嗎?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65592&s=syfwjxbt
2018-12-23 10:39:25
圖博館
洪蘭/失禮不能當率真!總經理親自電話面試 短短幾句話讓到手的工作飛了 2019-01-17 聯合報
台灣少子化情況越來越嚴重,不僅小學關閉,中學招不到學生,連大學也恐慌起來,因為沒有學生就不需要老師,那麼過去費盡心血拿到的教授證就沒有用了(在美國升到副教授後就有終身教書Tenure保證)。
  每個學校都很努力去招募新生,連國立大學也不例外。其中研究所受到的衝擊最大,因為收不到學生,連實驗都沒人做了。因此,現在老師還得替學生找工作,只有畢業生有工作,新生才願意進來讀。
  我的朋友說,他有個學生成績不錯,就是找不到工作,每次面試後就沒有下文了。他知道我與某公司的人事室主任有熟(是我以前鄰居的女兒),便央求我有機會時,替他問問為什麼?
  不久,鄰居嫁女兒,這個主任的妹妹要結婚了,我就抽空去喝喜酒,受人之託要忠人之事。想不到主任一聽他名字,眉頭皺了起來,告訴我,這個學生筆試第一名,因此總經理親自面試。
  總經理很珍惜時間,不願年輕人舟車勞頓,而且能力已經確定了,只要應對得體,這工作就是他的了。所以用電話面試。
  她是人事主任,也在分機上聽。只聽見這個孩子嘴裡一邊咀嚼食物,一邊接電話。總經理有點不爽,就故意說這電話收訊不好,聽不清楚。這學生不懂暗示,竟然建議「那你換另一邊耳朵試試,總經理不高興,很快就把談話結束了,跟她說:連重要場合都不懂得禮貌,以後怎能代表公司出去接待客人和談生意?
  我聽了默然,現在很多學生不懂周公為什麼要一飯三吐哺。嘴裡有東西,講話不清楚,這是表示對他人的不尊重,極不禮貌的。
  我們一再告誡學生:品德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當眾剔牙、摳鼻孔這些生活小事,會流失到手的機會,能力再強別人也不要,像這個學生一樣。
  以前家長重視家教,教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我在大學教書,上課時常要說:第一排穿迷你裙的女生請你把腿併攏坐,不要讓老師看見你的內褲。我是女老師,如果我的眼睛都沒地方放,男老師上課該如何?(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2019-01-18 08:36:39
阿楨
政協委員建議:禁止將“雙一流”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門檻

澎湃新聞2019-3-5消息,自2017年教育部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以來,“雙一流”已然繼“985”、“211”後,悄然成為人才選聘的新標準。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對澎湃新聞表示,此次他帶來了多個提案,其中就有一條關注雙一流的人才就業選聘。他認為,這會帶來比以往更為嚴重的就業不公平,因此建議禁止將“雙一流”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門檻。
  我國現有高校數量2914所,其中原211、985和“雙一流”高校僅占總數的3.4%,而這些高校大學生數量之和僅占全國高校大學生總數的不足8%。因此,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大量專門人才仍然是非“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
  當前多地以“一刀切”的方式在政策制定中只關注“雙一流”高校;多地機關僅僅面向“雙一流”高校招納畢業生作為黨政儲備人才,拒絕了其他高校畢業生參與公平競爭;多地政府僅僅為“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配偶就業、子女入學、人才綠色通道等方面設計各種優惠措施,剝奪了其他優秀人才享有良好待遇的權利。
  回應
 用雙一流這種標準來選擇人才就是懶人的做法。愛迪生、法拉弟、愛因斯坦、馬雲、馬化騰等都不是名校畢業的,但他們對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相反,近年來,一些名校畢業的官員坐牢的倒是不少。
 企業沒你們想的那麼傻,不然早死了。不要把快樂教育擴展到快樂招工上。
 即使沒有“雙一流”“211”“985”,社會也會自行找一套方法對高校劃分檔次的
 人才不應分等級,應該是分工。不能所有崗位都一個調。
 只能說是現實,一個崗位,應聘的太多,用人單位只能先按學歷排個檔,雖然不能說好學校的人一定是牛的,不好學校的人就是不牛的,但是概率上還是好學校出優秀的要大一些。雖然應聘最後看的還是能力,但學歷已經很大程度上成為一塊敲門磚。另外,中國學校太多了,有的我都沒聽過名字,上哪兒辨別。只能說,你說的確實對,但對企業來說,制定新標準所消耗的代價太大,況且,也沒那麼高的需求。又不是大規模招聘,只要招來的人他能用就行了。
2019-03-06 09:36:10
阿楨
學生很珍貴 文大取消雙二一 老師苦笑 2019/06/14 中國時報

又到期末打分數時節,文化大學本學期起取消大學部雙二一制(連續兩學期不及格學分數達該學期的二分之一),教師私下苦笑表示「學生很珍貴」;另淡江大學今年秋天起大一生也將不納入雙二一規定。 愈來愈多大學放寬退學規定,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梁學政說,這是大學自主範圍,尊重各校決定;但也希望各校一定要有配套,譬如提出其他輔導措施,以管控畢業生的品質。
私校工會理事長批高教沉淪 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則痛批,大學不是義務教育,且現在要學習專業知識技能也不一定要讀大學,既然選擇上大學,就應努力符合學校的要求,部分私校以少子化為由取消雙二一,這是高教的墮落與沉淪。 文化大學近日校務會議決議取消大學部雙二一。文大教務長王淑音解釋,文大不是第一個,靜宜大學、台師大都有前例;其次從校務研究的觀點,二一早已失去以前的警惕和品質保證功能,「現在被二一的學生一點都不在乎,他們變成一個pool(池塘),在各校之間轉學轉來轉去;要不然就是重新考回原校,因為現在考進大學也很容易!」過去收到的轉學生品質都很棒,現在卻千篇一律是被他校二一退學;若不准被退學學生轉學,又影響他們受教權,再者生源減少,這麼做也不實際,因此文大才決定改弦易轍,加強及早預警和輔導。
實踐認少子化更應有堅持 但也有學校堅持雙二一。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該校6月11日校務會議修改學則,由「累計」雙二一略放寬為「連續」雙二一,「在少子化的今天,有所堅持才能讓台灣高教健康、永續前行。」 台師大早已取消 但有配套 台師大早在2011年就取消雙二一退學,該校教務長陳昭珍表示,有分析過學生表現,並沒有因為取消雙二一致學生程度下降,反而表現愈來愈好;且取消雙二一要有配套,「預防勝於事後處理」,台師大實施雙導師制、專業輔導社群等,學生心態正確,就不會荒唐度日,也就不需要二一退學制。
2019-06-15 07:10:10
阿楨
蘇起直言 博士不適合當領導人 2019/10/25 中國時報

「博士不適合當領導人」,前國安會前祕書長蘇起24日指出,領導人的人格特質遠比學問、學位重要多了,做國家領導人其實不需要太專業,只要會用專家就好。蘇起昨接受廣播訪問時指出,台灣人都很Nice、又很有人情味,因此要在台灣當領導人,必須要具備「鐵漢柔情」的特質,要有同理心,才能苦民所苦。
他還說,台灣民眾對高學歷擔任總統的迷思是舊思維,「我也是博士」,所以他很清楚博士花很多的時間在寫論文,導致思考模式也愈來愈「專」、僵硬、固定,因此不適合當領導人。
博士除了思考模式固定外,蘇起說,更糟的是博士多半「ego(自我)很強」,如果又當上總統之後,「尾巴會翹上天」,更聽不進別人的話,自認「不要來勸我,我可是打過選戰的!我是博士!」到最後自以為是的程度會愈來愈嚴重。
蘇起還說,做總統不需要太專,但要能用到專家,能具備用人的整合能力。他說,當領導人比起學問與學位,人格特質才重要。他會支持高雄市長韓國瑜選總統,就是因為韓國瑜提出領導人應具備的方向時,最後提到了同理心,「同理心,這三個字打動了我」,因為他從來沒有聽到有那一位領導人談到「同理心」。
2019-10-25 08:00:54
阿楨
國台辦:目前台灣72專家 加入千人計畫 2019-11-28 聯合報

大陸國台辦新任發言人朱鳳蓮昨表示,台灣目前已有七十二名專家學者加入「千人計畫」,在大陸大專院校任教的台籍教師有一千六百多人。另外,大陸國家體育總局已修訂相關辦法,預計明年初符合資格的台灣運動員、教練與裁判等體育從業人員將可在大陸「持證上崗」。
朱鳳蓮昨介紹大陸近兩年對台措施落實情況表示,去年大陸開放一百卅四項職業資格考試,約有八百餘名台灣人考取相關職業資格。其中,五百七十三名台灣人去年九月報考大陸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八十一人通過考試取得資格證書;去年有一百卅三名台灣人報考導遊職業資格考試,其中四十八人拿到導遊證。
至於對台廿六條措施中涉及台灣運動員赴陸發展,朱鳳蓮表示,大陸國家體育總局正修訂「運動員技術等級管理辦法」,台灣運動員參加大陸體育賽事、達到相關技術等級且提出申請,大陸單項運動協會就會頒發運動員技術等級證書。
朱鳳蓮表示,台灣運動員也可參加大陸相關部門和協會的培訓考試並獲得相應證書。台灣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等在內的廣大體育從業群體以後都可以在大陸「持證上崗」,尋求更好的發展。
較受注目的是,七十二名台灣學者專家參加「千人計畫」,「千人計畫」是大陸吸引海外頂尖人才的重大計畫,曾遭美方質疑,並將參加「千人計畫」的專家學者列入重點調查對象。
  相關新聞
學校赴陸交流須報備!綠色恐怖 政治之手返校
2019-11-28 08:37:38
阿楨
英國大學的「老人歧視」?牛津教授「強制退休」的關鍵判決 2020/01/04 轉角24小時

「只因為年紀就逼學者退休,太蠻橫啦!」英國牛津大學的資深教授艾華特(Paul Ewart),因為在2017年時,遭牛津以極為爭議的「強制退休政策」解雇,不滿之下一狀告上法院;在漫長的司法攻防戰後,本周英國法院判決:牛津大學因為年紀「不當解雇」艾華特,明顯構成「年齡歧視」。牛津大學的強制退休政策,遭法院認證為「職場歧視老人」,艾華特案的關鍵勝訴,更再次點燃了英國高教界的「強制退休年齡」之爭,以及學術圈的世代資源分配問題。
  現年73歲的艾華特教授,過去長達38年,都在牛津大學知名的克拉倫登實驗室(Clarendon Laboratory)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是原子與雷射物理學界的權威學者。但儘管在牛津任職的最後2年,研究生產頗豐的他,發表了15篇期刊報告,主導研究也取得重大進展,但仍在2017年因為年齡限制遭牛津大學「強行退休」。
  牛津大學的「強制退休政策」,指的是校方於2011年擬定生效的《僱主判斷合理退休年齡》(EJRA)機制。根據校方政策:學術以及有關職員若年滿67歲,則必須從牛津退休。
  牛津這項政策的推出,主要是為了因應同年,英國政府因高齡化與退休金儲備不足等問題,宣佈將逐步撤銷《常規退休年齡》(Default Retirement Age),使得雇主原則上將無法再援引DRA,強制員工於65歲退休。
  然而階段性撤除的同時,英國政府也彈性放寬,「若雇主確有需求、且在客觀合理證明的情況下,個別單位依然可以擬訂強制退休的年限」。在此情況下,牛津大學的EJRA規範,也就在校方與學界激辯下爭議上路,並於2017年將退休年限往後延一年,調整為68歲。而艾華特教授就是在69歲時,被牛津依EJRA強制退休。
  當前在英國對學者採取強制年齡退休的大學,一共有3間。除了牛津大學以外,另外2間分別為劍橋大學及聖安德魯大學(St Andrew’s,蘇格蘭最古老大學),都是英國拔尖的名流大學。
  以牛津大學為例,校方聲稱之所以透過EJRA制定強制退休年齡,主要是為了平衡校內學術人員的組成結構,希望年長學者「適時騰出機會」,讓不同種族、族群的後進年輕學者,能獲得更多職涯發展與學術機會。然而這項政策是否真能達成「世代正義」與「族群資源」的平衡?還是淪為學術職場的年齡歧視?引發各界爭論。
…..
2020-01-06 09:01:23
阿楨
事實上,艾華特並不是被強硬退休、因而狀告牛津的第一人。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的莎士比亞權威學者皮契爾教授(Prof John Pitcher),也曾因為類似緣由在67歲時被牛津大學逼退,並且控告牛津大學違反英國《平等法》(Equality Act 2010),涉嫌年齡歧視與不當解雇。只是皮契爾的指控與賠償要求,卻都在2019年5月的一審判決中遭到駁回。
  當時法官援引資料指出,英國高教確實存在男性、年長者、白人等優勢群體把持高等學術研究職務的現象存在,作為國際領航學術機構的牛津大學,透過EJRA以實現「建構大學職場的多元環境」,屬合法合理的措施。
  但又是為什麼,這次艾華特卻能夠打贏這場可能動搖EJRA存廢的關鍵訴訟呢?其中重要原因便是,艾華特向法院提交了一份數據報告,「打臉」了牛津宣稱「EJRA能讓大學學者組成更世代公平、更多元」的說法。
  「如果一項嚴重的歧視措施,只是為了創造出2-4%的新職缺,這完全不成比例。」法院在此次判決中表示。
  在艾華特案極具指標判性的判決出爐後,目前上訴中的皮契爾,更有望援引艾華特案例與HESA的報告,做出更加有利的司法反擊。此外,不少同樣遭遇「被退休」危機的資深教授們,也受到艾華特案的激勵,決定拒絕配合EJRA,受限年齡而被強制退休。
  不過,輸掉這場關鍵司防戰的牛津大學也透過發言人語帶保留地表示:「校方不排除持續上訴。」
2020-01-06 09:07:23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7 18:57:39
阿楨
“SCI”神話早該破了!2020/02/26 瞭望智庫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強調,要準確理解SCI論文及相關指標,深刻認識SCI至上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高等學校回歸學術初心,淨化學術風氣,優化學術生態。
SCI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通過統計大量引文得出期刊的影響因數等量化指標來對期刊進行排名。按目前的國際慣例,一般用學術期刊的影響因數值來測度期刊的學術水準和論文品質。庫叔觀察到,學術界普遍存在對影響因數的崇拜現象。
…..
  回應
那我問你,不靠SCI靠什麼評價科研水準?反對一件事卻提不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最後把事情搞砸搞亂。
靠中國國內期刊?國內能好到哪裡去?
靠科研經濟轉化?那大家都去做賺錢的課題,請問那些不賺錢的基礎科研,你讓誰去做?
靠同行內部評價?都是圈內人,沆瀣一氣?甚至一個方向上只有一個團隊做,你讓誰去評價?
靠給學生上課?那教學成果怎麼評?你上的課簡單,學生基本上都考90分,他上的課難,學生就算認真學都很難學好,最後成績60多,所以你教得就比他好?
最後一年教授名額就這麼多,一堆人爭,你說給誰?

論文門又有新爆料!?網看傻:出大事了! 2020/02/26

總統蔡英文的論文議題從選前燒到選後,資深媒體人彭文正的網路節目「政經關不了」中,不停揭露蔡英文論文祕密的神秘面紗,讓網友佩服不已,而這次又出現新的證據,讓人看傻了眼。
2020-02-28 08:25:44
阿楨
研究生疑因被導師刁難墜亡,中傳回應 2020-05-10 觀察者網

2020-05-09晚,自稱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碩士黃靜怡家屬的網友發帖稱,因薛姓導師不同意送審畢業論文,致黃靜怡精神崩潰自殺。
@中國傳媒大學10日發佈相關說明,內容如下:
我們對靜怡同學的離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對她的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
學院懷著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後小組,與靜怡同學的家人保持聯繫並關心慰問,希望能夠與家人一起度過最痛心的時刻。
按照學校的要求,學院於事發的第二天就配合學校相關部門,啟動了對此事的核查工作。我們會針對家屬提出的一些情況,認真、負責地瞭解、核實,並將實事求是地回應各方關切。
一直以來,學院始終關注全院學生的學業與身心狀況,關愛每一個生命的健康與成長。
再次對靜怡同學的離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也感謝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關心。
  回應
 必須嚴查!這樣的事不是一次兩次了,當學生的命運被一些人所掌握,那這些人必須要是負責且端正的人,對其中的一些渣子絕不能放過!
 導師不同意送審就是刁難?這標題是不是帶節奏啊?現在碩士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品質一塌糊塗達不到送評閱和答辯標準的難道少嗎?導師要把握學生畢業論文品質,合格的才能送外審,這是教育部對導師的要求,不履行教育部要事後追責的。這節奏帶的,未經調查就判斷是導師刁難?
 導師有卡住學生論文的權利,而學生卻無處申訴,這令人遺憾。
 垃圾論文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你以為翟天臨博士只是個例嗎?心理承受能力這麼差,做啥研究工作,新聞換個標題:導師答應送審論文,學生收回跳樓決定。
 一個碩士論文導師不給送審便去跳樓,這件事情本來就很扯。二者的嚴重性壓根兒不對等。心理問題是主要誘因,可能是心理疾病,可能是各種壓力匯總的合理,也可能只是幼稚。哪怕因為非主觀原因,人力不可控的天災原因而導致整個碩士階段白讀,跳樓在這時也遠擺不上檯面。他論文不送審就自殺,那們這些讀博的一天到晚揪著腦袋上所剩無幾的頭髮,一個課題或一個方向可能弄半年發現是死胡同,是不是就得天天抹脖子了。
2020-05-11 08:46:15
阿楨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範:晚明江南士大夫的歷史命運 2020-07-12

晚明江南的社會經濟已躍居全國首位,經濟的發達,城鎮的繁榮,都為該地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不用說富有資產的官僚、地主,即使僅有瘠田十畝的一般農家,也總勉力讓子孫入泮,冀望其跳躍龍門。明代各地有府學、州學、縣學以至社學、私塾,江南又盛行書院,實則都是科舉預備學校。書院轉向科舉,學校與科舉並為一途,使明代學校教育更是走進死胡同。
江南生員舉子眾多,在顧炎武看來,何以不是文化繁榮、歷史進步的標誌,反成了社會公害呢?
中國生員的唯一出路是科舉——仕途,產生“人才過剩”現象,大量生員被擯斥於仕途之外,又皓首白髮以待“金榜題名”,別無所事。它既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一種病態,又成為加深政治惡化的病灶,惡性循環,幾成不治之症,到晚明竟成了深伏著亡國滅族的一個禍患。
晚明科場的競爭,已經不純是個人間的命運之戰,而是擴大波及為集團間的廝殺肉搏。為此,晚明江南士大夫的結社之風極盛,這種以文會友的結社或明或暗正與科舉——官場的角逐緊相攀染。
…..
  回應
宋朝通過完善政治制度,早就完全解決的問題!
正是宋朝“完善政治制度”導致政府被士大夫階層利益裹挾,土地兼併嚴重,社會階層貧富差距嚴重。而王安石變法所採取的極端做法又招致士大夫階層的報復,終兩宋均是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態勢裡緩慢自殺。

1946年三名女孩考清華落榜,真相竟然是?

2020-07-08,有“大V”發佈微博稱“這三位大學者大專家的女孩因為差幾分沒有考上”,並配上一張四名女性圖片標注為“【教育的公平】1946年有三個女孩考清華落榜,這讓人看到了那個年代中國教育的公平和良心。”有“大V”附和“看這些也感動不了那些今天的高考腐敗者”。
  民國時期的教育真的是這樣嗎?
  一、照片中的女性並非梁再冰、馮鐘璞、梅祖芬,而是林徽因(右一)和她的表姐王孟瑜、王次亮和曾語兒。
  二、三名女性落榜清華的真實情況是抗戰勝利後大學第一次招生,考生眾多,競爭激烈。大後方和收復區的應屆高中生,加上多年抗戰積壓下來的往屆沒有考學的高中生,還有大量的復員軍人,使得考生一下子變得特別多。清華不得不擴招新生八百七十人,錄取率也不足5%。
2020-07-13 08:58:34
阿楨
三、誰在美化民國教育
大多數是作家、業餘的歷史愛好者等。他們對於民國教育充滿著想像、浪漫描述,但那些是否就是民國教育的真相呢?
  舒新城1924年曾就內地湖南所見聞的教育行政的混亂情形做過批判:內亂對於教育顯明的影響列下:(一)省教育經費積欠至十個月;(二)指定為省教育經費的鹽稅附加稅為軍人提去四十余萬;(三)地方教育經費隨時被軍人提取,致各地欠費自數月至十餘月不等;(四)地方教育機關,隨時被軍人佔據,學校常不能如期開學;(五)內地交通權完全為軍人佔據,學生不能按期到校,甚至於被危險;(六)教會學校特別發達。
  進入國民政府時期,教育的情形並未得到根本改變。教育社會學家盧紹稷在1931年出版的《教育社會學》一書中曾說:我國教育,因承數千餘年“偏重個人”積習之故,所以近年以來,雖嘗聞有“適應社會”之呼聲,而學校畢業生尚未能皆為社會上實際有用之人物。試觀我國現今學子,除少數外國留學生與國內中等以上學校畢業生講求實學外,大都徒冒虛名,以“文憑”為目的,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無所裨益於社會。小學畢業生,知識幼稚,姑置勿論。中學畢業生,往往學農不農,學工不工,學商不商,甚至有在家賦閑,成為社會上之寄生蟲。至大學與專科學校畢業生,對於學問雖算有一點門徑,但嘗見有畢業於紡織專科,而為普通中學圖畫教員者;有以畢業於農業專科,而為普通行政機關助理員者,甚至有以留學歐美各國大學與專門學校畢業,歸而應考試於書業機關,充普通編譯員者。所用非所學,滔滔皆是。
  1931年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的主筆陶希聖感歎說:“從小學到大學的幾層等級,逐漸把貧苦子弟剔除下來,最貧苦的農工子弟們沒有受初等教育的機會,其中升入中學的少數青年,大抵出於中資或富裕的工商業、地主、官僚家族,大學則是所謂的上層社會,即大地主、金融資本家、工業資本階級的領域,他們的子弟是最能住進大學的。”
  回應
民國吹的主要是灣灣和其出資支持的要麼裝傻要麼壞的阿貓阿狗。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5497
2020-07-13 08:59:03
阿楨
大學畢業生最新起薪曝光 網友一看噓爆回這句 2020/07/12 中時

台灣近年來大學畢業的起薪有微幅調漲,近期勞動部發布的調查顯示,2019年大學畢業平均起薪有29K,對此,有網友在PTT上分享這項數據,卻意外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都狂噓,「現在拿29000大概跟以前拿24000差不多」、「29k 在台北差不多是吃土」。
但似乎南部數字更慘,「那我怎麼看到中南部一堆比這個低的..?」。
  回應
歡喜選甘願受,呵~南部薪水低那是台灣價值~
加入民進黨,前途無限,也可吃人夠夠。
趕羚羊!綠共的數據能信?

年輕人沒有最苦 只有更苦 2020/07/12 中時社論

全球新冠疫情更惡化,今年全球經濟將衰退3到5%,各界已有共識,今年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情況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還差。不少國家的股市卻展現強勢上漲格局,台股上周站上30年來新高。
金融海嘯後,全球主要央行將利率降至零到負利率之外,也大推特推所謂的QE(量化寬鬆),其思維是支持股市就能保有財富效果,讓企業繼續運作,最後對經濟及一般民眾(就業者)都會有好處。
全球經濟表現最好、被稱為「黃金年代」,是在上世紀戰後到70年代,當時各國所得差距較小、經濟成長較高。但80年代後,美國雷根與英國柴契爾夫人上台,自由化與鬆綁成為流行名詞。雷根把個人最高稅率從70%降到28%,英國幾乎所有公營事業都走上私有化、民營化。
這一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認為富人受惠後會增加投資與消費,讓窮人也受惠終而全體民眾都能獲利,也有人稱此為「滴漏式經濟」(或下滲經濟),經過30多年試驗,這套經濟政策已出現所得差距嚴重擴大的後遺症,川普上台後又推動大減稅,疫情也讓政府負債大增,未來所得差距必更惡化。
台灣的所得差距如根據官方公布的五等分法比較,最高級跟與最低級距的差距大致在6倍多,已較早年的4、5倍惡化。若就財政部財稅中心資料,最高所得的5%對比於最低所得5%的倍數,1998年時只有32倍,2013年已飆到99倍。
疫情時代經濟,政府負債加重、所得差距拉大、年輕人陷低薪困境,蔡政府若應揚棄新自由主義的思維與政策,讓高所得者繳更多稅,同時壓制可能再上揚的房價。
2020-07-13 08:59:49
阿楨
區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北碩博!屈才了?先看看待遇... 2020-08-26

  這幾天,杭州市余杭區的一份招聘公示火了,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碩士和博士,其中有8位的入職崗位是最基層的街道辦事處。
  有人質疑,基層的街道工作需要招清華北大的碩士和博士嗎?
  其實,余杭早在2017年就開始向清華北大畢業生拋出橄欖枝,定向招聘高層次人才,而且待遇優厚,真的優厚。政府中級雇員年薪博研約38萬元,碩研約35萬元。海外招聘,政府高級雇員年薪約50萬元,政府中級雇員博研約38萬元,碩研約35萬元。此外,提供生活安家補貼、人才公寓使用、租房購房補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目前,在崗清北人才76名、海外‘雙十’雇員20名,他們在各個崗位上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科研的興趣,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選擇科研的條件,尤其是支撐自己的經濟實力。而且,我們國家每年有那麼多的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如果都留在高校做學術,高校系統也無法消化這麼多人。
  大學教給本科生、研究生的除了專業能力之外,更多的是一種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們帶著這些內化于心的素養、知識和技能走向社會,走向適合自己的每一個崗位。所以,這些清華北大的學生選擇去余杭的基層崗位工作完全沒有問題。
  相關新聞
哈佛博士到深圳當街道辦副主任引關注:系選調人才、處級領導
  回應
 街道需要高科技人才嗎?這是一個嚴重浪費!國家培養一個碩士要多少錢?在現在國際形勢下國家現在多麼急需科技人才,許多難題需要科技人才破題呀!
 急需?沒看到。不然為什麼科研機構會競爭不過一個街道辦呢?
 人家是博士,去哪裡工作、做什麼崗位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就沒必要為她操心了吧。
 這些人才都是重點培養對象,是浙江的儲備幹部,他們現在在基層是為了歷練自己,有了好成績隨時晉升,現在在街道過幾年可能去市里甚至省裡工作了。
2020-08-28 08:23:34
阿楨
中科大學術委員會回應“情侶送禮研究”博士論文:不評價好壞 2020-08-29 中國青年網

一篇研究“情侶送禮”的博士畢業論文最近引發爭議,論文作者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8屆工商管理專業博士畢業生叢日飛。
這篇論文的標題是《情侶關係中禮物形象一致性的前因及其對禮物收送體驗的影響研究》,總計121頁。作者叢日飛稱,論文彌補了該領域研究中的三個空白點,一是發現送禮人和收禮人的依賴程度能夠反映相應的關係權力,二是探究了“禮物形象一致性”對感激度的影響,三,該文是“唯一一篇研究送禮人形象衝突給親密關係帶來負面影響”的論文。
這篇博士論文最近在社交網站引發了討論。一些網友認為論文無用,不理解一位博士為何要用如此長的篇幅研究這個課題。有網友表示,論文說的是最簡單的道理,卻在製造學術話語障礙。例如,論文結論稱,“如果收禮人具有低依賴程度,且他們之間的親密程度較低,送禮人應該最大程度投其所好,以避免使收禮人失望。但隨著關係越發親密和收禮人依賴程度的提高,送禮人可以不再謹小慎微,並可以嘗試進行適度的自我表達。”這段話簡言之就是,不熟時要送對方喜歡的東西,熟悉後可以隨便送禮物。
同時,也有網友對這篇論文表示支持,稱送禮研究確實是一類學術研究方向,不該用實用與否來衡量學術研究。
對此,中科大學術委員會表示,當師生的論文存在學術不端行為,被人舉報,學術委員會才會介入調查。學術委員會並不評價某一個人論文的好與壞,論文的審議與發表也不在學術委員會的職責內。
2020-08-30 08:06:53
阿楨
港媒:創紀錄“海歸”回國就業

香港南華早報2020-09-21,80多萬近來從海外大學畢業的中國學生已回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加入原本就已擁擠的國內就業市場。在新冠疫情和海外收緊移民及就業規定的雙重影響下,今年從海外回國的中國學生人數同比增加70%,還須與國內的874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進行競爭。
海歸中,約28.6%曾留學美國,英澳留學占26.3%和13.2%,碩士學位60%。 40%在金融或科技行業找到工作,僅有3%從事製造業,5.7%就職於學術界或政府機構。約5%獲得了30萬元或以上年薪,近40%年薪不到10萬元。2020年中國國內大學畢業生的月薪7839元,年薪9.36萬元。報告顯示
近年來,選擇畢業後回國的中國留學生已大幅增加,從2011年的18.62萬驟增至2015年的40.91萬,又上升到2018年的51.94萬。

德媒:中國學生的“美國夢”正在消退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2020-09-21,中國學生到美國大學“朝聖”已有40年的歷史。如今,許多人更喜歡留在自己的國家。
自1978年以來,已有近600萬中國人到美國學習。去年,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達到了創紀錄的36萬人。
但自從美國的大學陷入美中兩國的地緣戰略衝突以來,“美國夢”已經破滅。
一家留學諮詢公司的調查顯示,40%的受訪學生有這種打算。
2020-09-23 07:17:28
阿楨
中國大幅增加專業博士招生數量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2020-09-30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稱,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2/3。
針對行業產業需求設置了47個專業學位類別,共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99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8個,截至2019年,碩士累計321.8萬人、博士4.8萬人。
《方案》提到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碩士類別設置仍不夠豐富,設置機制不夠靈活,個別類別發展緩慢,培養規模仍需擴大,培養模式仍需創新,培養品質亟待提高。博士專業學位發展滯後,類別設置單一,授權點數量過少,培養規模偏小,不能適應行業產業對博士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
《方案》明確博士生教育主要根據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培養某一專門領域的高層次應用型未來領軍人才。
《方案》提出,強化專業學位論文應用導向,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可以調研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等為主要內容,以論文形式呈現。博士論文應表明研究生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並在專門技術上做出應用創新性的成果。
《方案》還提出,要破除僅以論文發表評價教師的簡單做法,將教學案例編寫、行業產業服務等教學、實踐、服務成果納入教師考核、評聘體系。
  相關新聞
國務院08-04印發《新時期促進積體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出臺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智慧財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八個政策,大力培育積體電路和軟體企業. 中國十四.五計劃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晶片自給率從2020年30%提高到2025年70%.
華為08-04啟動「南泥灣」「鴻蒙」推出不含美軟硬件(體)技術的產品(手機、筆電、家電…) 美08-17加強華為禁令, 打擊亞洲半導體,三星Sony聯發電子股大跌. 中國加速去美國化,華為與中興通知供應鏈放慢出貨重新設計. 美對華為開小門,是想阻止中國製造業2025半導體本土化,而中國正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與研究生教育。 美國10-04制裁中芯,中芯建100%自主產線,加速去美化!
2020-10-10 06:55:03
阿楨
日媒:咋回事?日本科研人才紛紛"投奔中國"

《日本經濟新聞》2020-11-23日文章,原題:日本研究人員持續流向中國 日本研究人員尋求在中國開展研究活動的動向引人注目。一方面,中國政府在全世界招攬優秀人才;另一方面,日本研究人員難以在國內大學等機構找到工作崗位。
  在中國浙江大學任教的高畑亨從事靈長類腦基因研究。他說:“我也曾打算在日本工作,但沒找到職位。”2005年高畑在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自2008年起在美國作為博士後繼續從事研究工作。他2013年開始為回日本就業做準備,但沒有找到工作。
  高畑之後開始在其他國家找工作,並於2014年被浙江大學錄用。他在浙江大學的研究環境非常好。在新設的研究所有自己的研究室。雖然浙江大學在研究成果方面提出的要求很嚴格,但高畑表示,在中國取得成果的研究人員所獲得的報酬遠高於日本。
  不僅年輕研究人員投奔中國。日本國立天文臺教授梶野敏貴(64歲)是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大爆炸宇宙學與元素起源國際交叉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作為理論物理學權威接到來自中方的熱情邀請,中方還為其提供豐厚年薪。梶野一半研究工作是在中國進行的。他說:“中國學生幹勁十足,讓我覺得指導工作很有價值。”
  在中國從事研究工作的日本人不斷增加。據日本外務省統計,截至2017年10月旅居中國開展研究工作的日本人約為8000人。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在中國停留時間在一個月以內的日本研究人員2018年度約為18460人,比2014年度增加約25%,連續四年增加。
  熟悉中國招聘人才情況的日本科學政策與社會研究室代表理事榎木英介表示:“研究能力很強的人卻總申請不到研究經費,崗位數量少導致研究者難以找到工作,而此時中國向這些人拋出了橄欖枝。”
  2018年日本的科學技術預算大約是中國的七分之一。2016年日本大學教員中40歲以下的人所占比例為23.4%,是歷史最低水準,年輕人難以獲得職位。
2020-12-01 09:07:09
阿楨
參與千人計畫 NASA資深科學家面臨最高5年徒刑,最高可罰25萬美元 2021/01/15 中時
  回應
 “在美學者暗助大陸在全球廣徵科學人才並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千人計畫” 是什麼混帳話。全世界都在向其他國家招收科研工作者,教授,研究人員,學術是無國界的.
 重點是【虛假陳述】吧!不過,就算據實陳述,大概還是會在【危及國安及所謂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大帽子下,被抓起來!更重點是,美國正對大陸發動展開各種【無硝煙的新形態戰爭】吧?!所以【非戰時期】(以前)不是罪,【戰時】(現在)都是罪?!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維基百科,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俗稱千人計劃)是中國2008年12月起實施的計劃,圍繞中共發展戰略目標,重點引進在海外學習工作的高層次人才。2018年9月29日,評審小組因考量到海外人才的安全保障,而要求有關單位不得對外公開提及「千人計劃」字眼。
  2010年千人計劃名單
2021-01-16 09:20:50
阿楨
文科生太多會掉進中等收入陷阱?歷史的無知! 2021-04-16 任大剛

最近,四名文科博士發表《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論文,得出:應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託、入學中的困難。
論文中提到,文科生收入低,甚至找不到工作,。東南亞國家之所以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中國不重視理工科教育。
四位不知,中國高等教育脫胎于蘇聯模式。上世紀50年代,中國成了全世界文科生比重最小的國家:1949年33.1%,1953年14.9%,1957年剩8%。
其實,粗通地理的都知道,東南亞地處熱帶,穿衣吃飯和居住也要比溫帶和寒帶易解,熱帶基本都不是工業發達的地帶,更應發展旅遊度假等第三產業,需要更多的文科生,而不是理工科生。
  回應
要辯駁四博士說法,需要看採用的資料和推論的邏輯是否合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中國是否適用。
四博士說的是文、理科比例不太合適,文科比例偏大莫非文科能直接種出糧食、造出機器、建設成世界工廠?
中國古代科舉,100%文科生,還不是搞舊中國搞得GDP全球第一。

中國教育改革必須建立跨學科,才能克服文理分科的工匠體制 2021-04-17 陳平
  回應
沒有一個擅長的學科,跨十個都沒用。

優生優育,最終結果是不生不育 2021-03-30 風聞

無論任何政策,都無力扭轉中國生育率日益下滑的現實,很多東西不是單純靠政策激勵所能實現的,太多的人把生育率低歸結於種種物質性因素,比如說:房價高,育兒負擔重,收入低,過度競爭等問題,實際上這些東西很難成為生育率中決定性的因素。以房價高為例,即便是全世界房價最為低廉的新加坡,生育率全世界倒數第一。
  回應
生育降低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要求更高,延長了受到教育年限,推遲了婚育年齡,造成生育能耐困難。
(二)社會福利保險制度建立,養兒防老的傳統需求消失。
(三)思想解放,個人的發展擺在第一位,主觀生育意願大幅下降。
(四)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客觀減少了婚育年齡男女一起的時間。(長期加班、出差,兩地分居。)
結論:除非劇變,人口就這樣,慢慢的下滑。
2021-04-19 08:59:13
阿楨
台灣國中生6/10,高中生1/3瘋補習!每年人均5萬新台幣 2021-05-02 聯合報

12年國教 補習班更擠了 2015-12-25 聯合報

12年國教上路兩年,家長一窩蜂把孩子擠進補習班、考私校國中部,甚至小三就惡補,壓力向下延伸到小學像倒退50年,回到仍要拚命考初中的6年國教時代。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問總統候選人,如何加強監督私校,讓國高中真正免試入學,挽救崩潰的國教理念?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也問候選人,如何推動高中職入學真正全面免試?如何看待明星高中存廢?少子化帶來的國中小廢校、私校退場等問題,如何解決?他希望新總統修法推動教師評鑑、積極淘汰不適任教師,維護學生公平受教權。

為上私校 不計成本 台灣學生補習成瘋 2017-06-16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位於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俗稱補習一條街
  招牌林立的補習一條街,五花八門的補習班,講課眉飛色舞的補習名師……在台灣人的記憶中,補習班是從童年時代開始陪伴他們一路走來的伙伴。從小忙補習是台灣教育的一大特色。
  2015年小學生7/10校外補習,支出總額601.1億新台幣,人均6萬元。
  由於12年國教制度紊亂,導致很多家長一窩蜂想考私立高中附屬國中(初中)部,這樣可以不用通過中考,一路往上讀到高中畢業。
  台灣從1954年到2001年,一直實行大學聯考制度,錄取率很低,一些專門針對升學惡補的補習班應運而生,補習風氣也愈演愈濃。
  到2002年,台灣開始實行多元入學制度,即不光是文化課,特長生和藝術類學生照樣可以考大學。
  之所以補習班能有那麼多學生追捧,原因在於這些名師不管學術功底如何,但至少都能說會道。因為可能學生課堂上聽不懂的問題,在名師們手上就會化繁為簡,清晰易懂。如教數學的名師一般都會掌握口訣、速算方法等等。同時,他們也在講課的同時也會講笑話、說段子,讓課堂更有趣味性和生動性。
2021-05-02 08:01:03
阿楨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2021/08/05

一,師資不足,我女兒從四年級轉到城裡讀,領的課本還是在原校領,只有語、數、英三本,其它的因為沒那麼多老師教,砍掉了,弄得我還要在網上買課本。
二,學生流失嚴重,往往幼稚園時還有三十多個同學,到了上小學一年級,往往只剩下十幾個,最低時只有個位數學生。
三,老師隊伍不穩定,學生流失嚴重,對很多老師來說教學毫無激情、農村工資低,學生很多無心向學,難教,學校隨時有撤並的危機,很多老師都在縣城買了房,孩子在縣城讀書,多數都想調到縣城。珠三角發達城市也經常來挖走山區縣的老師。
四、農村學生缺乏學習氛圍,比較注重學習的父母都送孩子進縣城讀書,留在農村的多數是家庭經濟比較拮据的或者對小孩學習持放之任之態度。
五,教育不均衡是客觀存在的,農村中拔尖去到縣城也就中下游水平,同樣縣城區域整體與地市省城相比也是一樣。我女兒在農村20多名學生中考第一,三科294分,去到縣城全班60多人中只排到第四十之外。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很少有孩子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基本上都是玩、混,盼著初中畢業後打工掙錢。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裡?

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還要培訓大量教師,給學校投資買大量新設備,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持續大量資金投入才有可能達到這個水準。
  回應
職教是實踐技能。讓一群有學歷,缺乏實踐的人去教,能有什麼好結果?
  相關新聞資料
孩子沒有電子遊戲就專心學習啦?這是極其荒唐的想法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回應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育:習的教改建立了全球最大量的義務、技職、高等教育體系,但高級技師、高等研究之質不足,更有「重理、輕文、貶藝」之傾向,其雖有「士農工商」排序和鄙視戲子之傳統,但更有文科畢業生掌握話語權、藝科則名利雙收之「仇富仇名」民氣可用,故可見習不時打壓掌握話語權的公知、對藝人更是「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相關新聞資料
德國電視:警方拘留吳亦凡,為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外交反制措施的組成部分。
吳亦凡粉絲揚言要劫獄!
2021-08-06 08:37:24
阿楨
領360萬元獎學金 5名學生棄台大讀亞大 2021-08-15 聯合報

台中市亞洲大學主任秘書施能義表示,指考採計科目在全國前3%,且數學、英文成績原始分數均達頂標以上,且第一志願選讀亞大的學生,最高可領取360萬元入學獎學金,外加海外雙聯碩、博士助學金最高120萬元,合計可領480萬元獎學金。至今已有5名學生領取360萬元、3人領取160萬元;領8萬到120萬元獎學金的學生超過百人。選讀亞大的台北市高姓學生分享,去年指考時,他可進台清交等第一志願,卻選擇亞大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領取360萬元獎學金。他很高興能到有潛力的國際化綜合大學就讀。在亞大唸了一年,覺得校園很美麗,將會利用這筆獎學金追逐自己的夢想。
新北市華梵大學今年3月宣布,110學年將續推大一新生免學費政策,只要參與每周5小時的校園共同維運實習,到課率達8成、學期平均成績達75分,並且遵守校園不吸菸的規定,即可獲得與學雜費同額的品德全額獎學金5萬4000元,相當於抵免學雜費。
華梵大學統計,品德全額獎學金措施推出後,109學年度上學期全校新生願意參加此方案且最後完成共同維運拿到全額獎學金的比率為76%,其中74%學生在到課率及學業成績部分皆符合續領資格,因此下學期可繼續領取全額獎學金。
華梵大學說,另針對大二到大四學生推出沒有名額限制的創新共學獎學金,只要組隊目標為共同學習,並互相砥礪提出創新共學計畫,通過審查者每人最高可獲得一學期5萬4000元獎學金。
新北市淡江大學近日也發布新聞稿指出,今年起每年頒發逾3500萬元招生獎學金,創校史新高。當中包括管科所校友徐航健設置的有蓮獎學金,每年頒發2000萬元,近百名獲獎學生每人可獲20萬元。數學系校友王紹新每年捐1500萬元,給予成績優異學生、實習或參賽學生以及經濟不利學生獎補助。
  回應
笑死是在幫這些學店(淡江不是)打廣告?為了360萬放棄台灣第一學府有夠短視
有奶便是娘嘛~畢了業連學貸都還清了,少背債好幾年,“名校”能值多少錢?
我自己台大畢業,後來到德國拿博士,現在大學任教,我不認為這些學生笨。台大學歷沒那麼值錢,我看過很多魯蛇,台大學歷只讓他們更加難適應社會而已。
2021-08-16 08:25:32
阿楨
在中美科技競爭中,中國理工博士“產量”大的意義何在?2022-03-10觀察者網

美國喬治城大學研究報告,2000年美國大學在STEM領域授予博士學位的數目是中國大學的兩倍,但到了2007年,中國的理工博士人數超過了美國。預計到2025年時中國每年的理工科博士畢業生要比美國多將近一倍;扣除國際學生,實際上,中國與美國的比例更接近三比一。
肯定會有人急著指出:中國理工博士的品質不行,數量不等於品質。這有三個誤區:
1、美國理工博士的品質也是參差不齊的;
2、理工博士的數量與其說代表研發產出,不如說代表研發投資;
3、在大部分應用研發中,人力優勢是有用的。
當然,假定中國的理工博士為美國的2倍,而美國理工博士的品質是中國的4倍。投入到理論研究的時候,服從線性律,中美同行攻克難關的數量相當。投入到應用研究的時候,服從平方律,400名中國理工博士和200名美國同行可以達到相同的難關攻克率。
然而實際上,中國理工博士的數量真是兩倍於美國,但美國理工博士的品質卻不是四倍於中國,兩倍都是“料敵從寬”了。
  回應
美國相信天才,中國相信團隊。天才不常有,但團隊能數量引發質變
不是要團隊就不要天才個人了,兩者是並行不悖的。
你們理科生沒學過經濟學,我來告訴你:大規模提高供給,可以壓低價格,從而讓下游節約成本。
  相關新聞
2021中國自然科學論文全球第一數量超美國
2020年國際論文被引次數,中國在這四個領域(材料、化學、電腦、工程)排名世界第一,在農業、生物、環境等10個領域第2。
2020年中國國際專利申請全球第一首超美國,華為連續3年成申請最多企業
中國6G專利申請量占比40.3% 全球第一
2022-03-12 07:17:11
阿楨
“馬菲博士”就是“水博”?走出學歷鄙視怪圈 2022-07-27中國青年報

近日,湖南邵陽學院斥資1900多萬元引進23名菲律賓博士一事引發熱議。國內的高校教師去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的“注水大學”轉一圈,再以“海歸人才”的名義被原校引進,類似操作並非個例。但是,去東南亞讀博就一定是“水博”嗎?
比起去歐美國家留學,不管是從資金、語言要求還是地理位置上來說,去東南亞讀博的成本都相對更低,被視作是提升學歷的“權宜之計”。因此,有學歷要求的高校教師、學歷一般的高校畢業生、想提升簡歷的職場人,是前往東南亞地區讀博的主力。一條產業鏈也應運而生,從留學諮詢仲介、語言考試甚至到論文發表都有了比較成熟的運作模式。
但是,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人想提升學歷,但也有人想潛心鑽研學術,受家庭、資金和語言能力等限制而選擇東南亞地區的學校。更何況,“馬菲博士”專案也絕不是“水博”的代名詞。來西亞排名前五位的公立大學,博士並不是那麼容易畢業,需要在全英文的環境下學習,也需要發表一篇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文章或者是兩篇Scopus(全世界最大摘要和引文資料庫)收錄文章。
  回應
SSCI根本不能作為博士水準的評判標準。內行人都知道,多花點錢發篇SSCI一點都不難。
“馬菲博士”不一定是“水博”,不過湖南邵陽學院的一定是水博,這是學校有組織的出錢去訂購的啊。

鉅資“批發”東南亞博士,四線城市高校走不出的怪圈? 2022-07-25 教育觀察員常松

7月24日晚,湖南省教育廳,認為邵陽學院沒有結合學院發展實際科學制訂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在博士人才引進等方面存在不當做法。省教育廳已責成邵陽學院糾正不當做法。邵陽學院黨委書記彭希林被免職。
邵陽學院作為一個四線城市二本高校的縮影,肩負著當地高等教育發展大業,但其人才吸引力有限,在國內博士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投資小、見效快”的亞當森大學們,就必然成為“理想之選”。
此事給正在飛速發展的中國高校敲響了三聲警鐘:警惕教師為了“帽子”搞學歷注水;警惕學校搞突擊式沖業績;警惕學歷提升背後的利益輸送。
  回應
指責和批評是最簡單的,不需要思考,不要費力氣。但是你要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方法就是,定位清楚,你是什麼水準的學校就做什麼事情,不要,中專變大專,大專升本,本科變大學,大學申碩,申博,所有人都往一條路上沖,所有大學都千篇一律,毫無特色。
2022-07-29 08:52:40
阿楨
一邊不想發一邊不想去 美核發陸生留學簽證數量較疫情前腰斬 2022/08/12 中時

張留學生簽證,相較於新冠疫情前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據美媒指出,2020-2021學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20年來首次下滑的現象,這也是觀察中美關係變化的重要指標。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美國國務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一共向中國留學生簽發了3.1萬張F-1學生簽證。這一數字較2019年同期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在美國新入學的中國留學生或減少半數以上;2020-21學年,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過去20年來的首次下滑。
美媒《華爾街日報》對此報導稱,實際上在疫情之前,中國學生就開始在考慮把其他國家當作留學的優先選項,因為他們擔心在美國不受歡迎,或其他國家可能提供更好的條件;而疫情發生之後的旅行禁令、美國報告的新冠高死亡率等因素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
報導還提到2020年川普政府時期的一項命令,即禁止有軍方背景的學生入境美國,這項命令甚至導致一些沒有軍方背景的學生申請美國高校遭到拒絕,但是到拜登擔任總統後並沒有取消這一命令。有中國學生擔心,他們如果到了美國,可能成為美國政府針對的目標。
報導分析說,疫情發生之前,中國留學生是美國高校重要的資金來源,現在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大幅下降,很多美國高校可能面臨經濟上的窘境。
獲發美國F-1簽證的學生一般是新入學的赴美留學生,F-1簽證的簽發對象為參加美國學術項目(Academic Program)的外國學生,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和高校生。
  相關新聞
美硬實力危機 最新研究:2025陸理工科博士將為美2倍
大學分發缺額暴增 只是雪崩開始:受到考招制度改變和少子化衝擊影響,台灣2022年大學分發,有51所學校,出現1.4萬多個招生缺額,比去年大增5倍,也創下新高!公立大學部分,缺額最多的前三名學校,分別是嘉義大學、東華大學和屏東大學。另外,清華大學也有兩個幼教系缺額。私立大學部分,文化大學缺額2378個,也是全台缺額人數最高的學校,校方表示,未來招生人數 會做瘦身,也會以國際生來填補缺額!
2022-08-13 06:37:59
阿楨
美媒:魯班工坊,把中國技術帶到中亞

美國歐亞網 2022-09-01中國將職業培訓中心擴展到中亞 今夏,在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的體育館內,中國工人在安裝最新的管道、供暖和通風設備等。不過,來自中國山東省某公司的工人來這裡並非是為運動員改善條件。他們正將該空間改造為中國在中亞設立的首個魯班工坊,未來幾代的塔吉克斯坦學生將在這裡接觸到最新的通風和綠色能源技術。
魯班工坊是中國軟實力的更新發展,著眼職業培訓領域,從而幫助遍佈全球的“一帶一路”專案配備人員。2016年以來,中國已在19個國家開設20個魯班工坊,大多數位於全球南方,也已在幾個歐洲國家落地。
對中亞東道國來說,該項目是受歡迎的創造就業的機會。就在這些中國工人在杜桑貝(塔吉克斯坦首都——編者注)安裝設備之際,5000英里外的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內,講師蘇萊曼•派特爾正擴大該校的魯班工坊,成立於2019年的工坊為學生提供物聯網碩士學位。德班理工大學的負責人表示,魯班工坊的獨特之處在於中國提供設備,而西方國家專注於提供資金。他說在開辦魯班工坊前“我們沒有3D列印設施”。
首個魯班工坊6年前在泰國掛牌成立。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和當地學院合作聚焦自動化和機器人,之後擴展到服務于高鐵專案的技術。魯班工坊可被視為“一帶一路”的第二階段。進軍海外的中企意識到沒有足夠的當地技術人員來運營相關項目。於是,北京鼓勵中國的技術院校建立外國合作夥伴關係。有學者表示,中國企業走到哪裡職業教育就辦到哪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就到哪裡。
開辦工坊要比建大學更實用。對於“僅會說一點中文且無特殊技能”的當地工人來說,很難被中資企業聘用。可一旦他們掌握技能,就將有利於就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有助於外界瞭解中國。對於南非德班理工大學的講師奧盧格巴拉來說,魯班工坊是福音。他的學生除了為中企工作,一些還去了亞馬遜和微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德克•範德克裡預計,西方決策者將把該專案視為北京正改變全球重心的另一種方式,但塔吉克斯坦等許多國家“不會在意(西方)批評。他們需要有利於本國經濟的技術工人。坦率地講,富裕西方國家並沒提供多少支援”。這點在南非顯而易見,奧盧格巴拉知道他們在未來的大國對抗中可能被要求選邊站,“倘若美國與中國爆發(衝突),你覺得我會支持美國嗎?”(作者Jiahui Huang,崔曉冬譯)
2022-09-08 07:45:20
阿楨
日媒:胸懷大志的日本科學家趕赴中國

日本《朝日新聞》美國歐亞網 2022-09-01為何日本科學家接連前往中國、胸懷大志與對日本的危機感 最近,前往中國大學任教的日本科學家逐漸增加。《朝日新聞》採訪了7年前從東京大學前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服部素之先生。服部教授說:“中國大學學習美國高校的運營模式,重視年輕人的自主性,在中國能比在日本更早進行科研,評選上教授的時間也更短。雖說年收入與在日本相差無幾,但校方給予的科研經費豐厚。”他說,目前他所在的研究室有7至8名研究生,“在中國想讀博的學生很多,競爭很激烈。跟日本不同,中國企業在招聘時看重學歷。”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大學入學人數20年增長10倍左右,對大學教師的需求隨之增加。服部教授說:“我所屬的生命科學學院,這10年來教授人數翻番。日本研究人員來華的一大理由是有編制。據我所知有十多位日本學者都因為這個理由。據說此種現象在理論物理、天文、生命科學等基礎領域突出。”數次獲諾貝爾獎提名的日本著名科學家藤島昭及其科研團隊去年加盟上海理工大學。儘管日本國內紛紛表示惋惜,但尋求更好的研究環境才是最佳選擇。
根據日本的《科學技術指標2022》,從2018至2020年的平均值看,中國的論文數量和受關注度排名前10%、受關注度排名前1%的論文數量超過美國躍居首位。而日本分別排名第5、第12、第10,排名持續下跌。在研發費用總額方面,中國是日本的3倍。即使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外國人中仍是中國人最多,是日本人的50倍。
雖然在論文等方面中日差距顯著,但日本社會仍看輕中國科技水準,仍存在許多針對中國的毫無根據的誹謗中傷。但與此同時,日本國內也擔憂人才向中國流出。服部教授說,中國為招攬學術人才而實施的海外計畫,此前遭到日本抨擊,“而我來到中國後也享受到相關政策的福利。”近年中國還加大對各地區大學的扶持力度。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不僅北大、清華等頂尖中國高校排名上升,上榜的中國高校也在增加。(作者吉岡桂子,嚴格譯)
2022-09-08 08:00:24
阿楨
華爾街日報:越來越多華人學者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回到中國 2022-09-24

9月23日發佈的報告《捲入交鋒:華裔科學家的恐懼》,通過對比學術期刊上作者通訊位址的變化,2021年有超過1400名在美國接受培訓的華人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學術單位或企業的工作,轉而回到中國,比前一年增加22%。
特朗普時期啟動的“中國行動計畫”已經公開調查了大約150名學界科學家,並對其中逾20人提出了刑事指控。
與此同時,中國對於留學人員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從2012至2022年已超80%破百萬,提高12%。
  相關新聞
美國司法部取消中國計畫 華人教授仍被調查 2022-09-12
“海歸”光環褪色 中國留學生人數增長明顯放緩:自2018年中美關係惡化,以及2019年冠病疫情暴發以來,海歸光環褪色,中國留學生人數近年增長明顯放緩,從2019/2020學年的47萬人降至2020/2021年的37萬人,2021新學年同比減少18%。
2022-09-25 09:01:28
阿楨
退不了、進不來 中小學「老」老師惡化 2022-09-27 聯合報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持續「老化」,四十歲以下教師占比已剩不到三成,「新陳代謝」緩慢。教團分析,少子化讓專任職缺大幅減少,年金改革則進一步讓教師退休意願降低,甚至被迫延退,導致年輕老師更進不來,教育部應正視並提出解方,否則將成台灣國教重大危機。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十年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出現劇烈翻轉,一百學年時(含長期代理教師)有約一半老師年齡在四十歲以下,但最新一一一學年,四十歲以下教師比率已剩不到三成;五十歲以上教師十年來占比則從一成上升到近三成,全國六十歲以上的國小教師超過千人。
以往教師年滿五十歲、年資達廿五年即可退休,但年改後,教師必須「年資+年齡」達一定基數才能退休,以今年來說,加總要八十才能退,明年還會增加到八十一,一直要到一一六年變成八十五為止,也就是所謂「八五制」;有些教師即使目前達到退休基數,但因退休金變少,退休意願也降低。

國教危機 解方在哪 2022-09-27 聯合報

師資培育開放後,非師範學院出身的大學生也能擁有成為教師的入場券,但師培制度實施廿多年,教育現場受少子化影響,已不再需要這麼多教師,正式教師缺愈來愈少,不僅流浪老師多,連既有教師也要擔心自己成了「超額教師」被頻繁調動。
儘管教團長年疾呼降低師生比,既保障教師工作權,學生也能擁有更精緻的教學品質。無奈政府調降師生比的魄力,遠不及生源雪崩式減少的速度。
年改更讓中小學教師新陳代謝更加「怠速」。過去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多在五十五歲前就辦理退休,但年改後,大部分老師的教學年資與退休年齡加總還不到基準,想退休也退不了。而年輕教師只能蟄伏於一年一聘的代理教師與教師甄試中不斷輪迴。
多個教團早在年改期間就預言,年改將造成教師延退、人力老化,影響教學品質,教育部當時雖曾喊話支持年改,但也承諾會研議校園師資結構改變後的職務運用,讓每位教師不論年齡都能為教育做更好的貢獻。但年改四年過去,仍不見政府對教師年齡結構問題提出具體因應作為。
無奈早就可預見的教學人力結構性問題,多年來卻未見教育部有實質解決,甚至昨天連回應相關議題都省了,教育部消極以對的態度恐更是國教危機。
2022-09-27 08:18:09
阿楨
李遠哲22年的悔悟 沉重代價全民扛 2022/10/13 中國時報

李遠哲在198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後,就被高高供奉在神壇上,政府想藉由他的聲望,凝聚共識,為政策背書,民眾仰望他的光環,希望他能指一條光明大道,2000年總統大選,李遠哲看好陳水扁是「向上提升的力量」,但未料扁在第一任就有陳由豪政治獻金疑案,即使如此,2004年大選,他依舊是挺扁;李登輝借助黑道做選舉樁腳的現象,李遠哲說看不下去,因此與李漸行漸遠,但民進黨至蔡英文執政,黑道勢力依舊存在,而且李遠哲的話,民進黨也不愛聽了。
李遠哲對蔡英文失望後,現在又把期待放在賴清德身上,認為賴清德是比較好的人選。但是李遠哲的「識人」眼光如何?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都是他一度支持的人,現在李遠哲又如何評價他們呢?
與其點評江山,李遠哲不如回歸科學家身份,科學家報國,這是最具體的作為。
  相關新聞
李遠哲:民進黨執政後 腐化得比過去更快

被罵教改搞爛台灣高教 李遠哲嘆氣吐原因:當年李登輝和我鬧翻 2022/10/13 中時

李遠哲表示,廣設高中、大學並非由教育改革委員會提起,而是民間教改團體的意見,當時教改委員會走訪全台,徵求老師們意見,考量到政府沒有用經費辦好的學校,當初的廣設高中、大學,初衷是設立好學校,而非「浮濫設立」。
自此開始,教改委員會送報告書給李登輝時,李登輝下屬就會不斷說教改委員會壞話,更稱李遠哲要把台灣教育從根拔起,李遠哲感嘆,教改委員會花了2年時間所寫的報告,就這樣被李登輝冷處理,根本原因就是他沒答應當行政院長。
對於觀眾提出的技職教育「已經死了」,是教改當初規劃不當,還是後繼者執行不當,當時教育部長吳京提出技職體系可以升學概念,他不同意,認為學生應該先學基礎的語文、科學、數學等課程,最後3年才該學習技職教育。
  回應
那既然教改有問題當年怎麼你連個屁也沒放呢?
千錯萬錯都別人的錯,可惜死人不會說話,否則真想看看狗咬狗!
2022-10-13 10:19:24
阿楨
清大輸亞大?全球大學排名的局限 2022/10/19 中國時報 廖元豪

最近,「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結果讓許多台灣人既傷心又驚訝:台灣排名最前面的「自然」是眾望所歸的台大。但台大的世界排名一下子從113名滑落至187,這是因為台大的學術、教育水準真的一年內掉了這麼多嗎?與國人所知的「排序」有很大差異。尤其一向被認為是「頂尖大學」的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等校,都被私立亞洲大學超越。台灣前4名分別為台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亞洲大學;輔仁大學排名全台第12,遠遠超出眾多國立大學。這些結果是不是很奇特?
其實「排名」是一種參考,也是某種遊戲,而不是「普世價值」。什麼叫做「好」大學?「優良」大學?全球這麼多國家,這麼多大學,種類特色以及目標如此多樣,能夠用一把尺普遍衡量嗎?「排名」之目的是什麼?是要幫助各國擬訂適當且符合國家需要的教育政策?還是要讓已經具有聲望的大學更容易募款?或是要提供學生選擇學校有清楚的指標?甚至是創造一個「評比排名產業」來獲利?不同的評比排名,會採取不同的標準,而得出差異很大的結論。我們該做的,是瞭解自己的目標,然後看看那個「排行」與我們的目標相關之處,藉此檢討、學習。而不是看「世界排名」、「全球評比」這類字樣就興奮得要去蹭。
這類全球排名,本質上就有一些學術圈都知道的局限,甚至可說是偏見。凡是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大學,通常在這種排名遊戲中比較吃虧。更根本的問題,是「學術聲望」或「學術影響」其實不只是來自學術本身,更源自學術機構所屬的國家之國力。
留日留德的新進教授可能被迫要開設「全英語教學」的課程,社會科學的學者只想撰寫英文論文去投稿。學術的在地性、批判性,大幅被「蹭國際」取代。偏偏教育部與學界本該最有冷靜思考與看穿排名假像的能力,卻還一直以大學「排名前進」為目標,用各種補助指標去促使大學教授們做虛工。(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回應
妳/你還在看那個英國鬼扯唬爛瞎掰放屁的大學排名喔?「英國研究」,笑笑即可。
活在這個群體世界. 自古以來不管妳樂不樂意. 自然總有比較存在. 好壞. 強弱. 美醜. 大小. 窮富...相互競比. 比東比西. 甚至死後還逃不過比較的標籤. 貼來貼去!
2022-10-19 09:35:51
阿楨
蔡適應博士學位遭撤銷 民進黨論文門連環爆 鄉民:一屍X命持續發生中? 2022/12/03

今年九合一大選前,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就指出,林智堅論文抄襲案恐導致「一屍五命」的神預言令外界驚嘆,沒想到選後論文抄襲風暴仍舊持續重擊民進黨內,桃園市長鄭文燦、立委蔡適應都被學校撤銷學位,且蔡適應被撤銷的是博士學位。
蔡適應正式聲明致歉後,論壇PTT鄉民炸鍋,「一屍幾命了?」、「幾屍?」、「一屍X命持續發生」、「李眉蓁:好多民進黨陪我,真是溫暖呢!」、「民進黨可以改名抄襲黨了吧?」、「難怪一直挺小智,原來啊」、「又一個,也是明通師?」、「只有小智還在嘴硬,始終完全不承認抄襲」、「哈哈哈,又一隻,中自家側翼迴力鏢」。
  相關新聞資料
英國行政法庭LSE列案將處理蔡英文博士學位 2022-10-10
倫敦大學改蔡英文學位頒發日期 旅美學者林環牆11-09批淪論文門共犯
英國資訊特任官辦公室(ICO)11-26判決LSE未持有蔡英文口試資料論

蔡英文學位門- 維琪百科

質疑蔡英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之博士學位真實性的人認為,由於蔡英文拿不出原本的學位證書(只有補發的)、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找不到其博士論文(只有後來補送的)亦無博士學位口試資料、也未曾出示穿博士袍的畢業照。
2022-12-08 07:48: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