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22 07:29:39| 人氣5,449| 回應3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漫畫之神與本館展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就因為畫了些與貴館展題相關的漫畫,你就將手塚治虫褒為漫畫之神?

不是這樣的,而是漫畫界的共識,因為手塚的漫畫不但量大、質佳、題材也廣。

就像動畫之神宮崎駿了!問題是「神」有幾位?萬分之一不到吧,想在日本動漫界的群鬼中找尋「神」,大概會如老子所說的令人目盲心狂的「神經」。再說宮崎駿的動畫多神了,還不是在賣弄童話故事中的神話要素──神奇但無害的魔法,獨立且勇敢的少女,助女又無邪的少男,野蠻卻高貴的天人合一、萬物有靈,當然還有與前要素匹配的畫面與音樂。

我了,你有「反骨症」、想看些不一樣的,那「蠟筆小新」「家有賤狗」如何?

只是點到為止,還欠反思。

那反思日本軍事的「沈默的艦隊」、反思教育的「麻辣教師」、反思醫界的「怪醫黑傑克」、反思政治的「民選總統」,反思~

我反思你的頭,我不相信日本人有什麼像樣的反思,日本從古至今、任何領域都有集團主義的臭味,連反叛的「暴走族」等在服裝及行為上都很欠反思。

東洋不行,莫非你崇拜西洋,那美國的「南方四賤客」如何?

是有點反思性了,可就失之膚淺、不夠深入。

莫明其妙,你怎能要求畫面割裂且形象化的動漫晝來做抽象的反思。再說依後現代的解構主義,動漫晝和MTV一樣最能表現解構了。

那是庸俗的解構。

算了,跟不懂動漫晝的老人話不投機。旣然你如此瞧不起動漫晝,你幹嘛要寫<漫畫之神與本館展題>?

不就些誠如你所言的「一些與貴館展題相關的漫畫」,相關資料嘛,多多益善。《怪醫黑傑克》──<生老病死>,《火鳥》──<雞>,《原子小金鋼》──<玩具>,《佛陀》──<佛像>,《人間昆虫記》《螞蟻和巨人》──<昆虫蝴蝶>,《我的孫悟空》──<猴>,《紙堡》──<紙藝>,《海王子》──<藍色世界>(那《白色領航員》豈非<銀白世界>了?亂比附!),《化石島》──<貝殼與化石>,《靈犬‧班》《狼》──<狗>,《葫蘆駒子》──<葫蘆>,《虎之書》──<虎>,《小馬日記》──<馬>,《火山》《火山物語》──<火爐燈光>,《破布與寶石》──<寶石>,《烏龜圓舞曲》──<龜>,《黄金皮箱》──<金碧輝煌>。

還有沒?七十八展題都給它「牽豬哥」如何?不然自己「畫虎卵」。


手塚治蟲>百度百科
 


手塚治蟲Osamu Tezuka
  性別:男
  生日:1928年11月3日
  忌日:1989年2月9日
  血型:A
  星座:天蠍座
  出生地:大阪府豐中市
  出道:1946年1月在《少國民新聞》發表《小馬的日記》
簡介
  手塚治蟲所留下的創作近千種。原先在講談社發行過《手塚治蟲漫畫全集》,共三百卷。在他過世後又花了10年,追加了壹百卷。而現今《手塚治蟲漫畫全集》總共四百卷,使他成了全世界最多著作的漫畫家。去世時,他尚有3部漫畫連載未完結,他與意大利合作的卡通電影《聖經》也未完成。
  手塚治蟲一生所創作的漫畫作品高達15萬頁之多,他在巔峰期間曾同時執筆13部漫畫作品連載,由于工作量大,他隨時攜帶稿紙,在旅行途中的飛機上、汽車上也繼續作畫,他每天只睡不到4小時,有時一天可畫50頁漫畫,速度驚人。他也曾3天3夜毫無睡眠連續畫個不停,即使同時創作漫畫和制作卡通動畫如此地忙碌,也不停歇。
  他每年仍抽空看300部電影,因爲電影是他靈感的泉源。他笑稱漫畫是他一生的老婆,而卡通是他一生的情人。
  在他的一生中,有45年的光陰獻給了動漫事業。就如他所畫的《火鳥》那不死般精神一樣,給後世留下了不滅的影響。而報紙、雜志均大篇幅對他的文化價值之貢獻給予評價。並有《一億人的手塚治蟲》、《我的手塚治蟲》、《手塚治蟲的世界》等50多種專書的追念。
  手塚治蟲的驚人創作量是所有漫畫家望塵莫及的,而且其本人從戰爭中死裏逃生後,就立志不浪費生命,盡情發揮所長以此來貢獻給世人。爲了建立日本卡通工業夢想,他用畫漫畫賺來的稿費來支撐,在艱苦環境中成長,中途公司因財務危機而破産3億日圓,他卻不退縮並更積極量産更多好的題材漫畫,慢慢的,他還清了所有債務,並且繼續制作更好卡通動畫。可見他除了旺盛的創作熱情之外,還擁有凡人無法比的堅強鬥志和毅力。
  至于手塚治蟲的漫畫能流傳後世仍有所影響,最主要是漫畫作品中那些帶有人性的哲學思想。他強調“尊重生命與忽視精神世界的科技發展,一定導致人類和地球的滅亡”,所以重視“生命”和“心靈”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蟲給後世的啓示。
  手塚治蟲先生在1928年11月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府豐能郡。1935年,7歲的他迷上了田河水泡的《野狗》,和電視上的《大力水手》,並開始臨摹。1937年,9歲的手塚迷上了天文學、寶塚少女歌劇和迪斯尼卡通影片,1939年11歲手塚因讀了平山修次郎著的《原色千種昆蟲圖譜》,而迷上昆蟲采集所以在本名手塚治的後面加上蟲字,並以手塚治蟲爲筆名,而此時在繪畫的天賦早已有展露。
  1941年13歲的他就讀于北野中學,並加入美術部,畫了無數漫畫習作。1944年16歲的手塚因戰爭關系被派入軍需工廠擔任勞動員,雙手因感染到細菌差點壞死,後來被奇迹般的治愈。1945,年戰後17歲的手塚進入了大阪大學附屬醫學專科部
  並看了日本動畫——岡本憲三的《海神兵桃太郎》,之後因感動而立志要做動畫家。
  1946年18歲,他發表了首部職業漫畫作品《小馬日記》。最初連載于《少國民新聞大阪版》,同時代的作品還有《小A小B探險記》、《珍念和小京》。
  1947年19歲。由名漫畫家酒井七馬構成,手塚治蟲擔任繪畫的《新寶島》漫畫單行本發行,40萬本的銷量震撼日本全國,手塚從此便過著漫畫家和醫學院學生的兩棲生活。同時代的作品《大金剛》、《火星博士》、《怪盜黃金棒》。
  1948年20歲的手塚發行了《遺失的世界》。同時代的作品《地底怪人》、《撒旦的家》、《一千年後的世界》、《森林魔境》。
  1949年21歲時的作品有《有尾人》、《大都會》、《拳槍天使》。
  1950年。22歲的手塚加入了東京兒童漫畫會,並且認識了學童社的加藤謙一。至此便開始在《漫畫少年》連載《森林大帝》。而當時的他已是漫畫單行本界的霸王了。同時代的作品《浮士德》、《不思議之旅》、《平原太平記》、《漫畫大學》、《虎博士的神奇之旅》。
  1951年23歲。他開始在《少年雜志》連載《小金剛大使》,並接觸了華德狄斯奈的卡通電影《小鹿斑比》,一連看了80多遍,並且記住了片中的每個細節。同時作品《未來世界》、《化石島》、《冒險狂時代》、《仙人掌小子》,
  1952年24歲。考取了國家醫師考試合格,其科幻鉅作《原子小金剛》也開始了連載。同時作品《洛克冒險記》、《我的孫悟空》。
  1953年25歲。搬進了東京豐島區椎名町的《常盤莊》公寓——此處因他作品造成的轟動而成了漫畫聖地。同年,在《少女俱樂部》連載了《緞帶騎士》。同時作品《罪與罰》、《弁慶》、《太平洋X點》、《李蒙小子》。
  1954年26歲。創作了長篇巨作《火鳥》黎明篇、《少年偵探》。
  1955年27歲。創作了《火鳥》的埃及篇和希臘篇,《流星王子》、《大洪水時代》。
  1956年28歲。創作了《漫畫生物學》、《虎之書》。
  1957年29歲。創作了《火鳥》羅馬篇和《漫畫天文學》。
  1958年30歲。創作的《小美子》、《漫畫生物學》榮獲第三屆小學館漫畫獎。手塚本人還參與了東映動畫公司《西遊記》的卡通制作。同時作品《森太郎》、《小平平》、《電影萬歲》。
  1959年31歲。與岡田悅子結婚。同時作品《噴射超少年》、《魔神卡農》、《零人》。
  1960年32歲。創作有《我是猿飛》、《天使之丘》、《肯恩隊長》。
  20世紀中期,因受手塚治蟲的創作精神感召,吸引了許多人,如藤子不二雄、石森章太郎、赤塚不二夫等等的衆多創作新秀加入漫畫創作市場行列。後來不但每個都成爲了未來知名漫畫家,而且其團結、奮發、創作漫畫的熱情,也爲日本在日後亞洲的漫畫市場中奠定了各式各樣多元化的漫畫圖像風格發展基礎。
  1961年,時年33歲的手塚先生,憑借他的學位論文--異型精子細胞膜構造的電子顯微鏡的考察,而獲得了醫學博士的學位。後來就成立了“手塚治蟲制作動畫部”。同時作品《神奇少年》、《第七號》、《蹦果》、《螞蟻和巨人》。
  1962年34歲。手塚先生制作的第一部卡通動畫作品《某個街角的故事》上映。同時作品《野玫瑰的精靈》、《勇者大丹》,《鐵血絲路》。
  1963年35歲。手塚治蟲先生制作的日本第一部電視黑白卡通《原子小金剛》于富士電視臺放映。其《某個街角的故事》榮獲藝術祭獎勵賞、每日電影獎大藤信郎賞和藍緞帶教育文化電影獎。同時作品《新選組》、《大X》、《SF狂想曲》。
  1964年36歲。參加了紐約的世界博覽會,與63歲的卡通大師華德?狄斯奈先生見面。同時作品《踉蹌動物記》、《直到天際》。
  1965 年37歲。《原子小金剛》榮獲厚生大臣的表彰。同時作品《火箭大使》、《三神奇》。
  1966年38歲以日本首部彩色電視卡通《森林大帝》榮獲電視記者協會獎特別獎,成立[蟲制作商事]擔任社長,創辦[COM]漫畫雜志培養各式各樣的創作漫畫新秀,該志並開始連載《火鳥》長篇鉅作,
  1967年39歲制作卡通《展覽會的畫》榮獲藝術祭獎勵賞、每日電影獎大藤信郎賞、藍緞帶教育文化電影獎、亞洲影展動畫部門獎電影版《森林大帝》榮獲威尼斯國際影展銀獅獎《原子小金剛》及他作品榮獲放送協會批評懇談會獎《新森林大帝—前進雷歐》榮獲日本電視影片技術獎同時作品《火鳥》黎明篇和未來篇《搜集人種》、《多羅羅》,
  1968年40歲成立漫畫制作公司株式會社手塚制作,同時作品《火鳥〕大和篇、《吞下地球》、《夏米一千》、《空氣底下》。
  1969 年41歲作品《火鳥》宇宙篇和鳳凰篇及《海王子》,1970年42歲《火鳥》榮獲講談社出版文化獎兒童漫畫部門,同時作品《火鳥》複活篇 《人間昆蟲記》、《我的瑪琍亞》,《桐人傳奇》1971年43歲辭去[蟲商事]社長職位,同時作品《百物語魔》、《術泡泡糖》、《鳥人大系》,1972年44歲作品《奇子》、《佛陀》,1973年45歲公司破産負債3億日圓,同時作品《怪醫黑傑克》、《教父之子》、《迷幻少女》、《動物徒然草》,1974年舉辦[手塚治蟲30年巡回展]同時作品《三眼神童》、《英雄修馬力》,1975年47歲《佛陀》 、《動物徒然草》榮獲文春漫畫賞。《怪醫黑傑克》榮獲日本漫畫家協會特別賞。
  同時作品《紙堡》、《下雨小僧》,1976年48歲作品《火鳥》望鄉篇 、《神奇獨角馬》、《MW》,1977年49歲《三眼神童》、《怪醫黑傑克》榮獲講談社漫畫獎。並且由講談社開始計劃 整理搜集《手塚治蟲漫畫全集》全套三百卷發行上市,手塚治蟲第一本漫畫教學書《漫畫的畫法》由光文社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手塚治蟲的世界》由大和書房出版,1978年50歲擔任日本動畫協會首任會長,同時作品《火鳥 》亂世篇、《未來人》,1979年51歲因長期開拓兒童漫畫領域成果,榮獲嚴谷小波文藝賞。
  同時作品《吸血鬼在日本》、《欲望之翼》,1980年52歲制作長篇卡通電影《火鳥2772》于東寶系電影上映大受好評,並榮獲美國拉斯維加斯影展動畫部門獎。聖地牙哥卡通動畫墨水壺獎。
  並擔任國際交流基金會大使身份,于聯合國總部及全美的各大專院校,演講推廣現代日本的漫畫文化,同時作品《火鳥》生命篇。
  1960至1970年代是手塚治蟲同時以漫畫所賺來的收入,艱苦投資培養日本卡通動畫人才,發展出日本電視和電影卡通精簡成本的制作方式,並建立卡通與其他周邊産業商品的整體行銷模式,爲日本動漫畫奠定良好的基礎工業。手塚治蟲先生于1981年53歲時的作品《七色鸚鵡》、《陽光之樹》,1983年55歲的作品《告知阿德魯夫》,1984年56 歲《陽光之樹》榮獲小學館漫畫獎的《青年.一般部門賞》。制作實驗卡通短片《跳躍》榮獲古雷布國際動畫電影展首獎。
  講談社計劃的 《手塚治蟲漫畫全集》三百卷全套發行完成,1985年57歲因《漫畫家生涯四十年,手塚治蟲漫畫全集》計劃完成,榮獲講談社漫畫賞特別獎。制作實驗卡通短片《老舊的影片》榮獲第一屆廣島國際卡通電影展首獎。波隆納國際卡通電影展分類部門最優秀獎。《跳躍》卡通短片榮獲八裏多裏多國際卡通電影展銀穗獎。以長年對卡通電影的貢獻,榮獲第一屆東京國際影展之表揚,特頒東京榮譽都民獎章。同時作品《向布齊拉問好》、《果不林公爵》,
  1986年58歲以《告別阿德魯夫》榮獲講談社漫畫獎《一般部門賞》。同時作品《火鳥》太陽篇、《暗夜》,1987年59歲著作散文集《觀賞. 制作. 放映 》榮獲電影旬報雜志的最佳讀者獎。同時作品《 魯德威西B 》 、《未來人》,1988年60歲擔任《上海第一回動畫展》國際評審,以對于日本戰後漫畫及卡通創作的貢獻榮獲朝日賞。制作實驗卡通短片《森林的傳說》榮獲每日電影獎的大藤信郎獎。及查布理布國 際卡通電影節CIFEJ《青少年電影獎》。同時作品《萊歐?浮士德》,
  1989年2月9日因胃癌,在畫桌上趕稿中逝世,他在逝世前所說的話是“給我一只鉛筆”後來被日本漫畫界稱爲“漫畫之神”享年60歲。
大事年表

  1946.1 在少國民新聞發表小馬的日記出道
  1951.3 大阪大學醫學專業畢業
  1957.3 B子,漫畫生物學獲第3屆小學館漫畫賞
  1958.4 油畫作品獲日本出版美術家協會賞
  1961.1 在奈良縣立醫科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1961.6 手塚治蟲PRODUCTION動畫部成立
  1963.1 鐵臂阿童木作爲日本首部自産TV動畫開始播映,獲得高收視率
  擔任原案及構成的動畫短片街角物語獲第17屆日本藝術節獎勵賞
  街角物語獲第13屆BLUE RIBBON教育文化映畫賞
  1963.2 街角物語獲第17屆每日映畫CONCOURS第一屆大藤信郎賞
  1963.9 改名爲ASTRO BOY的鐵臂阿童木在美國NBC電視臺播出後, 又在英國,法國,前西德,澳大利亞,泰國,菲律賓,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播映
  1964.2 鐵臂阿童木獲第2屆日本電視記者會賞特別賞
  1965.5 鐵臂阿童木獲厚生大臣賞
  1965.10 森林大帝作爲日本首部自産彩色TV動畫開始播映
  1966.2 森林大帝獲第4屆日本電視記者會賞特別賞
  1966.5 森林大帝獲日本兒童福利文化賞放送部門賞
  1967.1 擔任原案,制作,總監督的實驗動畫展覽會之繪獲第21屆日本藝術節獎勵賞
  展覽會之繪獲第17屆BLUE RIBBON教育文化映畫賞
  1967.2 展覽會之繪獲每日映畫CONCOURS第5屆大藤信郎賞
  1967.5 鐵臂阿童木等作品獲第4屆日本放送批評懇談會GALAXY賞
  1967.7 森林大帝劇場動畫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聖馬可銀獅獎
  1967.10 展覽會之繪獲第14屆亞洲電影節動畫獎
  1968.1 爲漫畫制作而設立的株式會社手塚PRODUCTION成立
  1970.2 動畫溫柔的獅子獲每日映畫CONCOURS第8屆大藤信郎賞
  1970.5 溫柔的獅子獲日本兒童福利文化獎勵賞
  火鳥獲第1屆講談社出版文化賞
  1975.5 BLACK JACK獲第4屆日本漫畫家協會賞特別優秀賞
  1975.6 佛陀,PET ANIMALS獲第21屆文藝春秋漫畫賞
  1977.7 三眼神童,BLACK JACK獲第1屆講談社漫畫賞
  1978.8 擔任原案,Layout,演出,總指揮的TV動畫特輯100萬年地球之旅熊貓BOOK播映
  1979.6 以對兒童漫畫做出的貢獻獲第2屆岩谷小波文藝賞
  1980.3 作爲國際文化交流基金的漫畫大使訪美,
  在聯合國及全美的大學裏發表了關于現代日本漫畫文化的演講
  1980.7 劇場動畫火鳥2772愛的宇宙空間獲第11屆美國聖地亞哥漫畫大會INKPOT獎
  1980.11 作爲日本動畫協會會員訪問中國,登上了萬裏長城,並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進行參觀學習
  火鳥2772愛的宇宙空間獲第1屆拉斯維加斯電影節動畫部門賞
  1980.12 鐵臂阿童木開始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
  1981.4 以對動漫文化事業發展做出的貢獻,獲動畫雜志Animage舉辦的第3屆ANIME GRANDPRIX特別賞
  1982.1 森林大帝開始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
  1983.3 向陽之樹獲第29屆小學館漫畫賞
  1983.11 鐵臂阿童木獲第4屆日本文化設計賞
  1984.6 動畫JUMPING獲第6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節GRANDPRIX.UNESCO獎
  1985.6 于漫畫生涯40年之際獲講談社漫畫賞特別賞
  1985.8 動畫BROKEN DOWN FILM獲第4屆瓦爾納國際動畫節部門最優秀賞
  1985.11 JUMPING獲第30屆巴拉多利德國際動畫節銀穗獎
  1985.12 獲日本東京都榮譽市民獎章
  1986.6 三個阿道夫獲第10屆講談社漫畫賞
  作爲評委出席了第7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節
  1988.1 以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動漫業界的突出貢獻獲朝日賞
  擔任原案,Layout,監督的實驗動畫森之傳說獲每日映畫CONCOURS第25屆大藤信郎賞
  1988.6 森之傳說獲第8屆薩格勒布國際電影節CIFEJ(青少年電影)獎
  1988.10 森之傳說獲法國布宮伯雷斯青少年動畫電影節青少年審查員短篇部門獎
  1989.2 因胃癌逝世,享年60歲,獲日本政府頒發三等瑞寶勳章
  1989.3 獲年度最優秀制作人審查會特別賞
  1989.6 以對TV映像技術的傑出貢獻獲全日電視節目制作者聯盟TELEVISION ATP賞特別賞
  1989.12 以多年貢獻獲第10屆星雲賞特別賞
  1990.5 以畢生貢獻獲第19屆日本漫畫家協會賞文部大臣賞
  1991.3 "手塚治蟲展"在雜志PIA的第19屆"PIA TEN ART部門"中獲得第一名
  1994.4 兵庫縣寶塚市立手塚治蟲紀念館落成
  1994.11 電臺廣播劇三個阿道夫獲第9屆日本文化廳藝術作品賞
  1996.11 手塚治蟲紀念館入館人次突破100萬
  1996.12 手塚治蟲紀念館獲第10屆東京創作大賞文化賞
  1997.1 朝日新聞社創設"手塚治蟲文化賞"
  1997.2 BLACK JACK劇場動畫獲第51屆每日映畫CONCOURS動畫映畫賞
  1997.12 講談社出版手塚治蟲漫畫全集全400卷
其他介紹

  【1】
  漫畫家,動畫制作人.本名手塚治,因自幼喜愛昆蟲,故于1939年取了"手塚治蟲"的筆名.1945年入大阪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後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翌年開始在少國民新聞(現每日小學生新聞)上連載四格漫畫小馬的日記,從此走上漫畫之路.
  1947年,根據酒井七馬原作改編的漫畫新寶島發行,該作將大量電影拍攝法引入漫畫,一經推出就受到歡迎,人們由此開始接受"新漫畫"的概念.此後陸續創作出森林大帝鐵臂阿童木,怪醫秦博士等大量膾炙人口的長篇作品,屢次獲得各種獎項,其中的藍寶石王子是公認的日本第一部少女故事漫畫.此外,他還創作了向我國古典名著西遊記及著名動畫大師萬籟鳴致敬的作品我的孫悟空.1967年開始連載的探討生命奧秘的作品火鳥,是其創作生涯的巔峰之作,至他臨終時,作品最後一章現代篇仍未完成.
  手塚治蟲提出了動,漫畫應該按照不同人群的需要而制作的觀點,從此以後日本漫畫有了少年,少女漫畫之分,後來又派生出更多其他的取向.此外,手塚在動畫領域也做出了不亞于漫畫反面的巨大貢獻.1961年成立"手塚治蟲Production動畫部",翌年以"蟲制作公司"的名義開始活動,日本第一部多集TV動畫鐵臂阿童木,第一部彩色多集TV動畫森林大帝,第一部長達2小時的TV動畫特輯100萬年地球之旅 熊貓BOOK等一大批優秀的動畫作品均誕生于此,晚年時制作的各種實驗性動畫在國際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1989年2月9日,手塚治蟲因胃癌逝世,享年60歲.在43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共繪制了超過15萬張漫畫原稿,作品內容涉及兒童生活,科幻,偵探,恐怖,自然,曆史,神話傳說,文學,醫學,宗教,音樂,哲學等各個領域,多部作品被改編爲動畫,真人電影,舞臺劇等.其作品不僅風靡整個日本,更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對所有的動漫創作者和讀者均産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在手塚全部的作品中,都貫徹著他一生創作所共有的主題--對生命的尊重,他本人也因此被稱爲"漫畫之神".
  1971年,集英社漫畫周刊少年JUMP設立新人獎項"手塚賞",由當時健在的手塚治蟲任審查委員長.1997年,爲紀念他對于推動日本漫畫飛速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朝日新聞社設立了"手塚治蟲文化賞".1994年4月25日,建立于兵庫縣寶塚市的"寶塚市立手塚治蟲紀念館"對外開放.1997年森林大帝成爲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2006年1月,日本東寶電影公司決定將作品多羅羅改編爲真人電影.在2006年3月23日開幕的第5屆東京國際動畫節上,手塚Production推出"手塚治蟲的世界"參展.
  【2】
  手塚 治蟲(日文假名てづか おさむ,Teduka Osamu,在世1928年11月3日 - 1989年2月9日)是日本著名的漫畫/動畫家,同時也是醫生兼醫學博士。手塚治蟲一手創建了現代日本動畫工業的模式,被譽爲“日本現代漫畫之父”。他一生共畫了150000多張畫稿,在他超過700個漫畫系列之中,阿童木是最著名的。Black Jack(怪醫秦博士)、雷歐(森林大帝 )、火鳥都是他的知名作品。
  手塚治蟲 ,原名手塚治。1926年出生于大阪豐中市兵庫縣寶塚。他自幼興趣廣泛,他因爲特別喜歡畫蟲子,以致將自己的名字“治”改成了日文中與“蟲”發音相近的名稱,漢字即寫做手塚 治蟲(這確切說是他的筆名,他在擔任醫生時依然使用原名)。手塚治蟲在小學三年級制作的一幅名爲《在演猿飛佐助的電影院裏》的漫畫,一鳴驚人,在畫展中被授予一等獎。1956年他在《少國民新聞》上連載了處女作《媽媽的日記》,名聲大振。從此開始了長43年之久的漫畫創作生涯,直至1989年2月9日與世長辭 。
  他留下的連環漫畫多達百種,發行單行本一億多冊,共塑造2000個極富生命力的漫畫形象。象《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火鳥》,《月世界紳士》,《蝴蝶結騎士》,《平原太平記》,《我們孫悟空》,《奧斯曼隊長》,《一千零一夜》,《新寶島》以及《人間昆蟲記》等作品都曾在日本引起轟動,成了日本漫畫,動畫寶庫的珍品。
  手塚治蟲的創作,在日本的漫畫史上具有開創新時代的意義。在他的作品中,有曲折奇妙的故事情節,有發人深省的思想哲理,有賞心悅目的動畫感,所以,日本漫畫界尊他爲日本漫畫之神,認爲他的隕落標志著一個漫畫時代的結束。
  【3】
  青年時期的手塚治蟲
  手塚治蟲原名手塚治,1928年11月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府豐能郡(就是現在的豐中市),小時候的手塚長得瘦瘦的,頭大大的,一臉的昆蟲像,個子又小,身體也很虛弱。小學的時候經常受同班同學的嘲笑,是那種被欺負慣了的小孩。上了中學之後,情況更加變本加厲。有一種叫做“解剖遊戲”的,全身上下都被剝光,有十個左右的人一起擁上來,從襯衫到內褲全部被脫光光,然後被趕到走廊上。爲了避免自己被班上的同學欺負,手塚成功地加入了班上的一個團體,並與一位叫石原實的小孩成 了好朋友。受石原同學的影響,手塚喜歡上了天文學,並對昆蟲著迷,成了一個讀遍科幻小說的少年。這也就是“手塚治蟲”這個名字的來曆。
  手塚治蟲從小就喜歡畫畫,4歲的時候就把自己做的夢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手塚的母親每次從父親那裏拿到錢,就把其中的一小部分拿出來買書,其中也有不少漫畫。手塚的母親還經常念漫畫書給手塚聽,真是一爲與衆不同的母親。由于家中有很多的漫畫書,手塚在班上也變得小有名氣,每到星期天就會有很多的小朋友到手塚家裏看漫畫。托漫畫的福,在學校欺負手塚的人越來越少了,朋友也變多了,這些都是漫畫的功勞,對手塚而言漫畫簡直就是神明!漸漸地手塚也開始畫起漫畫了,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手塚畫了整整一本筆記本的故事,拿到班上給同學們傳看。手塚中學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由于經曆過戰爭,使得手塚更加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在戰爭期間,手塚從來沒有想過要當漫畫家,當時的志願是當軍醫,雖然就讀的是醫學專業,但是對手塚來說最喜歡的還是畫漫畫。在當醫生還是當漫畫家之間猶豫的時候,母親的一句話決定了手塚的一生:“真的那麽喜歡漫畫的話,就到東京去吧。”母親的這句話使得手塚安心地選擇自己的所愛,也因爲這句普通的話,誕生出了日本的漫畫之神......

  漫畫之神的誕生

  1947年在手塚治蟲19歲的時候發表了連載作品--〈新寶島〉,引起了讀者的極大興趣,銷售突破四十萬冊,他把電影,電視中變焦,廣角,俯視等手法運用到漫畫作品中,是人物都“動”了起來。這是日本漫畫表現手法的一次劃時代的進步,人們通常說的きんが,就是從這裏起步的。1952年,手塚治蟲的〈鐵臂阿童木〉問世,轟動日本,這個勇敢,聰明,正義,有十萬余馬力,可以上天入地的小機器人幾乎是人見人愛。1963年在日本全國富士系電視萬能感推出的同名動畫片到1966年12月爲止,共制作的同名動畫片先後持續了13年,〈鐵臂阿童木〉的動畫片改變了一些人對漫畫的偏見,那些以前認爲兒童看漫畫會
  影響學業甚至還會受到不良影響的家長們,開始鼓勵孩子看漫畫。〈鐵臂阿童木〉的動畫片還在美國NBC電視臺播放,美國的孩子們看了〈鐵臂阿童木〉覺主人公很可愛,但是使他們受到感動的是故事情節,那種獨特的表現方式使他們至今難忘。動畫片〈鐵臂阿童木〉不僅在海外銷售很好,而其商業化的周邊産品也産生了新的經濟效益,于是手塚治蟲在日本漫畫界無人可比的地位就這樣確定了。
  對于“上年紀”的漫畫迷來說,認識手塚治蟲的另外一部作品就是〈森林大帝〉,在國內大家最早接觸的應該是這部漫畫改編的動畫片了.。〈森林大帝〉裏的主角是一只叫雷歐的小白獅。提到白獅我們先看看它的來曆吧,1948年手塚治蟲給動畫圖書插圖,當時由于還沒有熒光燈什麽的,黃色的電燈很暗。第二天早晨,打開獅子圖一看,原來以爲塗成黃色的地方都是雪白的,原來是黃色光線搗的鬼!當然白色的獅子沒有被采用,手塚在回家的電車上忽然想到“白獅從來沒有人畫過,一定會有用的”,于是這幅圖就被珍藏起來,1950年終于在〈森林大帝〉中重見光明。事實上白獅是很少有的,用遺傳學的角度解釋就是所謂的“白化病”(也稱白子),人類之中也有白化病的現象。通常白子的生存能力都比較弱,雷歐也是體質很弱,一出生就被人類領養,在文明社會中安逸地成長,突然有一天,它被放回非洲的草原。非洲草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地方,雷歐一下子被放回到那個世界,剛開始很孤單,動不動就哭,其他的猛獸一聽到就來襲擊它。獅子是百獸之王,雷歐好歹也是一只獅子,被襲擊了只會成爲笑柄。于是雷歐開始和叢林裏的其他動物交心做朋友,最後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成爲森林大帝。在這部作品中手塚透過小白獅雷歐的成長想要告訴大家的是:雖然人都有朋友,可是進入社會中情況就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是孤單的一個人被放出去,就像雷歐一樣。那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人與人的接觸交往,與心靈的溝通,並且凡事不能以自己爲中心。
  由于經曆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手塚深深體會到了生命的尊嚴。〈火鳥〉這部作品創作于1955年,那裏頭出現的火鳥可不只是一只鳥,還是生命的象征。和這只鳥有關的每一位人物,都對自己的生命很執著,無一例外。大家都不想死,都希望獲得永恒的生命,返老還童。因爲執著于生,而産生了各種各樣的痛苦。這部作品更多的是與人討論生與死的看法,到底追求永恒的生命是不是就是正確的。另外一部探討生命的作品就是著名的〈怪醫秦博士〉(原名:BLACK JACK)。〈怪醫秦博士〉是手塚就讀醫學院時的體驗所創作的作品,怪醫秦博士是一個左臉有一道長長的疤痕,沒有執照的醫生,可是卻有超人一等的技術,因爲向病患收取巨額的醫療費,所以如蛇蠍般令人生惡。醫生的道德標准是什麽?手塚在這部作品裏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因爲這套叢書從小學生到大人各個年齡層次都能看,因此成了手塚治蟲最受歡迎的漫畫作品。1993年秋天有日本秋田書店重新再版全部12集時,很快就賣了600萬冊,超乎秋田書店的預料。

  困境中的手塚治蟲

  無論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的,手塚也是一個人,當然也曾經遇到過很大的困難。手塚治蟲雖然是一個畫畫的天才,但是他卻不是一個經商的材料。手塚治蟲曾經抱著“自己也能經營公司”的錯覺開了屬于自己的公司,那樣出名的大漫畫家,一面要不斷發表新作,一面還要經營公司,實在是不可能的事。掌握一百萬左右的錢或許還有問題,但是要掌握一億左右的資金問題就出現了。手塚那樣的人活像一個沒有上鎖的金庫,只要有人找他蓋章,回聲“喔”就蓋了,因爲他根本就沒有時間看資料。其實手塚本人就是搖錢樹,周圍和他交往的人幾乎都是抱著利用他好賺上一筆的想法,終于使手塚背負上了龐大的債務可,甚至動了想逃到臺灣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在好朋友葛西健藏的大力協助下終于走出了困境。讓手塚從絕望的深淵中爬起來的除了朋友的協助和家人的關懷,最重要的還是他個人的氣魄,和他不屈不撓的生命力,這是手塚治蟲的本質,也是他再生的原動力。

  手塚治蟲的中國情緣

  大家都知道手塚治蟲是日本的漫畫之神,但是他卻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塚在青少年的時候,曾經看過萬氏兄弟制作的〈鐵扇公主〉,因爲受這部作品的影響而下決心從事動畫片的制作,二十多年前手塚首次訪問中國,特意拜會了一向崇敬的萬籟明前輩。手塚生前最後的動畫作品就是〈我是孫悟空〉,從這一點來看,手塚對萬籟明前輩是非常尊敬的。1988年在上海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動畫節,手塚治蟲擔任大會審查委員的工作,手塚當時已經得了胃癌,但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超乎常人頑強的工作,與世界各國的同行進行交流,臉上沒有一絲痛苦的表情,依然談笑風生。會後手塚治蟲返回東京的當天夜裏就住進了醫院,從此就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家......
  光輝的一生
  在長達43年之久的漫畫創作生涯當中,手塚治蟲留下的漫畫作品多達百種,15萬張漫畫原稿,發行單行本一億冊以上,60多部動畫作品,共塑造了兩千多個極富生命力的漫畫形象,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在作畫。對于手塚治蟲的逝世,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報紙〈朝日新聞〉發表了如下社論:“爲什麽日本人(包括大人在內)那麽喜歡漫畫?凡是到日本來的外國人,似乎都對這個現象感到奇異。這個理由很簡單,那是因爲別的國家沒有手塚治蟲。”手塚治蟲的諸多作品已經出版那麽久了,可是到現在還有很多讀者,這是手塚的思想跨越了時代,仍能打動現代人的最佳證明。手塚治蟲不僅僅是一個漫畫家,還是一位哲學家,燃燒自己的生命,傳播自己的思想給世人。手塚的作品裏充滿了東方的智慧,以及對未來的思索。手塚治蟲的貢獻不僅僅是創作了那麽多膾炙人口的漫畫作品,他還培養和帶動了整個一代的漫畫創作人才,例如石森章太郎,赤塚不二夫,藤子不二雄。半個世紀以來,日本漫畫的繁榮昌盛與他的作用是分不開的。手塚治蟲對日本漫畫界貢獻極大,他的創作在日本漫畫界史上具有開創新時代的意義,奠定了漫畫及動畫的文化地位,所以日本漫畫界給了他“漫畫之神”的稱號,可謂當之無愧!

  手塚治蟲生平年表

  1928年 (昭和3年) 11月3日,在大阪府豐能郡豐中町(現豐中市)出生,起名"治".
  1933年 5歲搬到兵庫縣川邊郡小濱村(今寶塚市).
  1939年 本名"治"後加"蟲",改名爲"手塚治蟲".
  1945年 大阪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入學。
  1946年 正值18歲。4格漫畫《小馬的日記》在《每日小學生新聞》大阪版在連載。
  1947年 根據酒井七馬原作改編紅皮書漫畫《新寶島》刊行(重版40萬部)。此作中,他借用電影拍攝手法,如變焦、廣角、俯視等配合故事發展來表現漫畫畫面,從而讓凝固的漫畫“活了”,日本漫畫新世代也隨之誕生。世人所稱的“日本漫畫”,即是從此時的19歲的醫學生手塚開始了作爲漫畫家的一生。
  1950年 訪問學童社會見加藤兼一後,開始在漫畫少年上連載森林大帝.
  1951年 阿童木大使在少年上連載,次年配角阿童木變成主角,鐵臂阿童木開始連載,同年醫大畢業.
  1953年 搬東京都內豐島區椎名町的常盤莊,開始在少女組連載"藍寶石王子.(日本第一部少女漫畫)
  1956年 加入著名的“東映動畫”工作室,擔任Layout一職。
  1958年 小兵,漫畫生物學獲第三屆小學館漫畫獎.
  1959年10月4日 同岡田悅子結婚。
  1961年 取得醫學博士學位,手塚治蟲制作公司動畫部成立.(次年12月以株氏會社制片公司名義開始活動).
  1963年 日本國産第一部TV動畫鐵臂阿童木(黑白)在富士臺播放,街頭故事獲藝術節獎勵獎,每日電影觀摩演出大藤信郎,藍綬帶教育文化電影獎(亞洲電影節).
  1966年 日本過場第一部彩色TV動畫森林大帝獲電視記者會特別獎.同年雜志創刊,開始連載火鳥.
  1967年 展覽會的繪畫獲得藝術節獎勵獎,每日電影觀摩演出大藤信郎獎,亞洲電影節動畫部門獎;長篇動畫森林大帝在國際電影節獲聖馬克銀獅子獎,鐵臂阿童木以外的著名作品獲播放座談會形象獎.
  1968年 爲制作漫畫成立株氏會社手塚制作公司.
  1970年 火鳥獲得講談社出版文化獎(兒童漫畫部門).
  1975年 佛陀,動物無聊草獲文藝春秋漫畫獎.獲日本漫畫家協會獎特別獎.
  1977年 三只眼,獲講談社漫畫獎,講談社開始刊行手塚治蟲漫畫全集(全300卷).
  1979年 由于在兒童漫畫領域的開拓和取得的業績而獲嚴谷小波文藝獎.
  1980年 長篇動畫火鳥2772在東寶戲劇場公開,獲拉斯維加斯電影節動畫部門獎,智利的主都漫畫展覽獎.以國際交流基金漫畫大使的身份在國聯本部演講了"現代日本漫畫的文化".
  1984年 向陽的樹獲小學館漫畫獎(青年部門).
  1985年 實驗動畫《跳》在國際動畫電影節獲冠軍獎。實驗動畫《破爛FILM》獲第一回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最高獎、parna國際動畫電影節category部門最優秀獎。《JUMPING》獲 valladolid國際動畫電影節銀穗獎 。並因長年從事動畫電影制作的功績,在第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terra pina anima festival上獲得表彰。手塚治蟲獲得東京市民榮譽獎章。
  1986年 控訴阿道夫獲講談社漫畫獎(一般漫畫).
  1988年 由于在戰後漫畫和動畫界中所創的業績獲朝日獎.森林傳說獲每日電影觀摩演出大藤信郎獎,國際動畫電影節(IFE)獎(少年電影院). 同年到上海參加第一屆上海國際動畫節。
  1989年 (平成元年)2月9日,胃癌過世(享年60歲).
  (身後)1990年 全部作品獲得第19次日本漫畫家協會獎文部省大臣獎。
  (身後)1994年 兵庫縣寶塚市的寶塚市立手塚治蟲紀念館開幕。
代表作

  1989《自我肖像動畫》
  1987《神奇的美樂蒙》
  1984《跳》
  1978《火鳥》
  1974《怪醫秦博士》
  1970《埃及豔後》
  1969《一千零一夜物語》
  1967《藍寶石王子》
  1966《森林大帝》
  1963《鐵臂阿童木》
  1960《我的孫悟空》 -悟空大冒險
  《三眼神童》
  《大都會》
  《陽光之樹》
  《海王子》
手塚治蟲漫畫作品

  火鳥[未完成]
  黎明篇
  未來篇
  大和篇
  宇宙篇
  鳳凰篇
  複活篇
  羽衣篇
  望鄉篇
  亂世篇
  生命篇
  異形篇
  太陽篇
  【少女俱樂部版】
  怪醫秦博士(日語:ブラック?ジャック,英語:Black Jack 臺譯/港譯:怪醫黑傑克)
  三眼神童(日語:三つ目がとおる,港譯:三眼小子)
  人間昆蟲記(日語:人間昆蟲記)
  鐵臂阿童木(日語:鉄腕アトム,港譯:小飛俠阿童木,臺譯:原子小金剛,英譯:AstroBoy)
  森林大帝(日語:ジャングル大帝,港譯:小白獅,新加坡譯:小白獅)
  小白獅別卷(日語:レオちゃん)
  多羅羅(日語:どろろ,港譯:怪俠多羅羅)
  海王子(日語:海のトリトン/青いトリトン)
  零人(日語:0マン)
  森林魔境(日語:ジャングル魔境)
  吸血鬼(日語:バンパイヤ)
  百變貝隆加(日語:ブルンガ一世)
  鬼丸大將(日語:鬼丸大將)
  手塚少年摯友(日語:ゴッドファーザーの息子)
  火箭大使(日語:マグマ大使,港譯:火箭人金達,又名:熔岩大使)
  白色領航員(日語:白いパイロット,英語:The White Pilot)
  肯恩隊長(日語:キャプテンKen,英語:Captain Ken,港譯:無敵隊長)
  忍者猿飛(日語:おれは猿飛だ)
  新寶島(日語:新寶島,英譯:New Treasure Island)
  七色鸚鵡(日語:七色いんこ,臺譯:七色鸚哥)
  大X超人(日語:ビッグX)
  神秘洞(日語:ザ?クレーター)
  大都會(日語:メトロポリス,英語:Metropolis)
  鳥人(日語:鳥人大系)
  罪與罰(日語:罪と罰)
  亂世三娘(日語:一輝まんだら)
  壯志驕陽(日語:どろんこ先生)
  發條蘋果(日語:時計仕挂けのりんご)
  地底國怪人(日語:地底國の怪人)
  鐵臂之歌(日語:鉄の旋律)
  洛克冒險記(日語:ロック冒?記)
  日本發狂(日語:日本発狂)
  天虹之堡(日語:虹のとりで)
  MW毒氣風暴(日語:MW)
  午夜記程車(日語:ミッドナイト)
  玲瓏三勇士(日語:ミクロイドS,包括《ミクロイド》和《ミクロイドZ》)
  魔神加農(日語:魔人ガロン)
  手塚之家(日語:マコとルミとチイ)
  漫畫之神(日語:紙の砦)
  沖天靈犬(日語:フライングベン)
  電影萬歲(日語:フィルムは生きている)
  不文狂想曲(日語:フースケ)
  魔馬(日語:ボンバ!)
  火山(日語:火の山)
  千面女郎I.L(日語:I.L)
  阿童木大使(日語:アトム大使)
  諾曼王子(日語:ノーマン)
  少年偵探(日語:ケン1探偵長)
  阿拉伯之夜(日語:珍アラビアンナイト)
  NO.7(日語:ナンバー7)
  三神奇(日語:W3(ワンダー?スリー),港譯:銀河特派員)
  地球惡魔(日語:地球の惡魔)
  新選組(日語:新選組)
  驚奇博士(日語:スリル博士)
  勇者大丹(日語:勇者ダン)
  平原太平記(日語:平原太平記)
  冒險狂時代(日語:冒?狂時代)
  弁慶(日語:弁慶)
  新世界之路(日語:新世界ルルー)
  38 度線上的怪物(日語:38度線上の怪物)
  【四格】
  小馬日記(日語:マアちゃんの日記帳)
  【少女類】
  藍寶石王子(日語:リボンの騎士,又名:緞帶騎士)
  藍寶石王子別卷(日語:雙子の騎士)
  神奇糖(日語:ふしぎなメルモ)
  天使之丘(日語:エンゼルの丘)
  神奇獨角馬(日語:ユニコ,港譯:小小獨角獸)
  【成人類】
  阿波羅之歌(日語:アポロの歌)
  佛陀(日語:ブッダ)
  浮士德(日語:ネオ?ファウスト)(注:未完成的遺作)
  桐人傳奇(日語:きりひと賛歌,港譯:狗面人)
  蒐集人種(日語:人間ども集まれ!)
  迷幻少女(日語:ばるぼら)
  奇子(日語:奇子)
  三個阿道夫(日語:アドルフに告ぐ)(日語意思是《昭告阿道夫》,三個阿道夫爲臺灣的翻譯)
  太平洋X點(日語:太平洋Xポイント,英語:X-Point On The South Pacific)
  透明人(日語:アラバスター,英語:Alabaster)
  修馬力傳奇(日語:シュマリ)
  向陽的樹(日語:陽だまりの樹)
  上を下へのジレッタ
  【幼齡類】
  小羅普(日語:ロップくん,港譯:精?萬能俠)
  我的孫悟空(日語:ぼくの孫悟空)
  ガムガムパンチ
  ジェッター?マルス
  神奇獨角馬(小學1年級學生版)(日語:ユニコ(小學1年生版))
  【集錦】
  小飛俠今昔物語(日語:アトム今昔物語)
  手塚治蟲短編集(日語:手塚治蟲THE BEST)
  手塚治蟲恐怖短編集(日語:手塚治蟲恐怖短編集)
  虎之書(日語:タイガーブックス,港譯:手塚治蟲怪異漫畫)
  猜疑集(日語:サスピション)
  變形故事集(日語:メタモルフォーゼ)
  手塚漫畫大學(日語:漫畫大學)
  科幻世界(日語:SFミックス)
  萊歐物語(日語:ライオンブックス)
主要漫畫作品

  新寶島 1947年
  森林大帝 1950年11月-1954年04月
  漫畫少年 鐵臂阿童木 1951年04月-1968年03月
  少年 藍寶石王子 1953年01月-1956年01月
  少女俱樂部 三只眼 1963年01月-1966年10月
  好朋友 佛陀 1972年09月-1983年12月
  希望之友 1973年11月-1983年10月
  少年Champion 火鳥黎明編 1967年01月-1967年11月
  火鳥大和編 1968年09月-1969年02月
  火鳥宇宙編 1969年03月-1969年07月
  火鳥鳳凰編 1969年08月-1970年09月
  火鳥複活編 1970年10月-1971年09月
  火鳥望鄉編 1976年09月-1978年03月
  漫畫少年 火鳥亂世編 1978年04月-1980年07月
  漫畫少年 火鳥生命編 1980年08月-1980年12月
  漫畫少年 火鳥異形編 1981年01月-1981年04月
  漫畫少年 火鳥太陽編1986年01月-1988年02月
  漫畫少年 火鳥現代編未完成
動畫作品及獲獎情況

  鐵臂阿童木 日本第一部TV版動畫,上映收視率達到47%,各國平均收視率30%。
  森林大帝 日本國産第一部彩色TV版動畫。
  悟空大冒險 日本第二部彩色動畫系列片,曾在中國上映。
  神奇的美樂蒙 手塚公司正式成立後策劃的第一部電視系列片。
  鐵臂阿童木 在原作的基礎上大膽進行改編,更加適應電視觀衆的需要。 獨創動畫,具有實驗性精神。
  熊貓書籍 24小時電視節目"愛拯救世界"動畫特輯。 24小時電視節目"愛拯救世界"動畫特輯。
  火鳥2772 榮獲多項國際大獎。
  跳 實驗性動畫。
  三眼神童 手塚去世後第一部被動畫化的手塚作品。
 
擴展閱讀:
1."漫畫之神
http://www.zhwsmj.cn/content.asp?id=631
 
 
 
漫畫>百度百科
 
【定義】
【概述】
【起源和發展】
【漫畫藝術的基本特征和屬性 】
【漫畫的分類】
【漫畫現狀】
【漫畫藝術的美學特征】
【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 】
【中國近代知名漫畫家】
【日本漫畫史概述】
【中國新漫畫的興起】
【中國近代知名漫畫家】
【日本漫畫史概述】
【中國新漫畫的興起】

 
  漫畫>百度百科
【定義】
 
漫 畫(Comic)一詞,根據1943年定義 :『漫畫是簡筆而注重意義的一種繪畫』後,廣爲現代辭書所沿用增修。例:《國語日報辭典》、《王雲五小辭典》皆提到『漫畫爲含有諷刺、幽默、教育意義的簡筆畫』。
  至于英文漫畫名稱的說法,筆者歸納如次:(一)Cartoon是卡通的總稱(包括漫畫及動畫)。(二)Caricature是諷刺畫,特指肖像漫畫(或稱似顔漫畫)。(三)Comics泛指漫畫的總稱:包括幽默漫畫、單元漫畫、連環漫畫。(四)Comics Strip指多格漫畫或稱單元漫畫、連續漫畫。本文所指稱的漫畫在泛指英文的Comics總稱。就形式上包含單幅漫畫、多格漫畫、連環漫畫。
  用簡單而誇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征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
  一種具有強烈的諷刺性或幽默感的繪畫。常采用誇張、比喻、象征等手法,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事,具有較強的社會性。也有純爲娛樂的作品,娛樂性質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創造(設計一個作者所虛擬的世界與規則)兩種。
【概述】

  漫畫作爲獨特的藝術門類,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人們把漫畫稱之爲沒有國界的世界語,並被西方藝術評論家們譽爲 “ 第九藝術 ” ,漫畫藝術被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現代漫畫起步較早的國家之一,他們也把漫畫升格爲與其它繪畫藝術同屬于美術範疇,和繪畫、雕塑、版畫、攝影、建築並稱爲當代藝術六大門類,漫畫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凝聚著人類文明的精華,正是這些深厚的文化積澱作爲養料,使漫畫發揮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漫畫發展方興未艾,一批執著追求漫畫藝術的漫畫家們,努力尋求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漫畫創作之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舉辦的 “ 第六屆世界漫畫大會 ” ,爲使大賽更具國際化水准,特邀國外著名漫畫家和國內有成就的漫畫家組成評審團,按照國際慣例制定大賽評選規則,尤其注重評選具有藝術特質的漫畫作品。這次大會標志著21世紀中國漫畫走向藝術化的開端,同時也表明了中國漫畫正在融入世界漫畫之林,這次大會揭開中國漫畫藝術與世界漫畫藝術接軌的新篇章。
【起源和發展】

  漫畫二字起源于日本,最初用“漫畫”二字的叫做葛飾北齋,其人于德川時代,約合我國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北齋”漫畫爲漫畫的開山老祖。
  1925年5月《文學周報》連載豐子愷的畫並注明爲漫畫,這是中國最早稱之爲漫畫的作品。
  西方漫畫源自英國,19世紀法國畫家杜米埃在西方漫畫史上取得了最優秀的成就。
  作爲繪畫藝術的一個分支,漫畫發展至今天,已嬗變成了三種形態,即諷刺幽默的傳統漫畫、敘事的多幅或連環卡通漫畫、探索性的先鋒漫畫。
  諷刺、幽默的傳統漫畫我們平常總會看到。
  卡通漫畫是借鑒卡通手法、風格而編畫的連環漫畫。
  先鋒漫畫——至今在國際上仍然沒有清晰的定義,一般指介于傳統幽默的傳統漫畫、敘事的多幅或連環卡通漫畫、探索性的先鋒漫畫。
  漫畫與前衛藝術之間的邊緣藝術形式,或者說是受當代先鋒藝術催化而生的一種新的漫畫流派,強調在價值觀和審美取向上的探索功能,對傳統漫畫具有“顛覆性”。
  朔本求源,漫畫自誕生那天起,就標志著它高貴的藝術血統,據史料記載,早在十五世紀的歐洲一些誇張變形人物形象就出現在繪畫作品中。有史可查的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和英國産業革命時期的畫家威廉?賀加斯在他們的素描稿和油畫中頻頻出現一些誇張變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賀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時髦婚姻》、《性格與漫畫》等,標志著近代西洋漫畫的形成。而有"現代漫畫之父"之稱托馬斯?羅蘭森。他雖然受到賀加斯很大影響,但在人物造型上以及立意上更具有現代意識的漫畫特征,奠定了現代西方漫畫的風格。
  也許是漫畫的誇張變形特征,以及指桑罵槐的隱喻性,在它萌芽期就成爲教派之間鬥爭中血不見刃的利器。隨著資産階級的興起,它又承擔起政治派別鬥爭的重要任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諷刺漫畫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漫畫逐漸向多元化拓展。雖然20世紀以來漫畫家繼續用其犀利的畫筆針砭時弊,不過隨著個性化社會的到來,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于自身生活和感覺的體驗,曾經是政治鬥爭工具的漫畫,發展成爲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幽默畫,更加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時漫畫不斷派生出不同風格和內涵的漫畫藝術作品,使漫畫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當我們提及現代漫畫的時候,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所指的不僅僅是政治諷刺的漫畫了。從曆史的角度來分析,應該說諷刺漫畫是當代漫畫發展的鼻祖。
  十七世紀的歐洲,在英國産業革命的背景下,一批優秀漫畫家築起了英國現代漫畫的黃金時代,誕生了大諷刺漫畫家威廉?賀加斯。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歐洲一些大都市紛紛創刊漫畫雜志,漫畫家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他們用諷刺幽默的畫筆描繪都市生活以及爲市民宣泄心中的情緒,深得人們的喜愛。1841年英國倫敦《笨拙》(Punch)諷刺雜志創刊,在十九世紀的歐洲掀起了批判風潮,而這股風潮迅速席卷了整個世界,中國、日本也感染了這股熱潮。
  由于漫畫受西方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文、科學精神的影響,以人爲本、關注人性。爲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各種類型的漫畫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這個時期出現了幽默漫畫、多格漫畫、長篇連環漫畫等等。而漫畫的成功商業運作,當數二十世紀的日本和美國,漫畫已成爲這兩個國家的支柱産業。他們把十九世紀一支獨秀的漫畫開山鼻祖英國遠遠地抛再了後面,並開創現代漫畫的新紀元。
[編輯本段]【漫畫藝術的基本特征和屬性 】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用圖畫表達自己的情緒、願望以及對生活的記錄,所以繪畫成爲記載人類發展最基本手段。這個時期繪制的人物具有了漫畫的原始雛形,但並不具備漫畫的功能,所謂的漫畫是現代人賦予它特有的精神元素。
  什麽是漫畫?在字典上,我們無法爲我們所認知的漫畫找到一個確切的解釋。不同的社會背景、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賦予它不同的定義,但是有一點是基本相同的:漫畫是笑的藝術。然而,如果僅僅把漫畫理解成笑的藝術,顯然是片面和膚淺的。其實,這種笑的藝術已涵蓋了一切美的形態。有人曾把漫畫比喻成繪畫、哲學和文學的集合體、混血兒,它既有繪畫特征又具有哲學和文學理念,是涉及繪畫、哲學和文學的 “ 邊緣 ” 藝術。這種解釋雖有些調侃之意,但道出了漫畫藝術的基本特性,單從這一點來講,漫畫有別與其他的門類的繪畫藝術。那麽如何正確公正地爲現代漫畫下定義呢?縱觀漫畫曆史的發展軌迹,無論是大到政治題材的諷刺漫畫抑或小到生活題材幽默漫畫,它們都具有令人發笑、深思和啓智的功能。從而我們總結出,大凡漫畫都具有引人開懷;發人深思;啓人心智的三大特質,這三大特質就是漫畫的基本特征。
  什麽是漫畫的屬性?漫畫是視覺藝術,與其它繪畫有著同樣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其它繪畫,它與其它繪畫的根本區別在于對事物提出看法並加以評論,同時還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諷刺和幽默構成了漫畫最基本的屬性,漫畫藝術就是諷刺和幽默的藝術,也是逆向思維藝術。
【漫畫的分類】

  按用途可分爲 諷刺漫畫、幽默漫畫、實用漫畫、實驗漫畫、教育漫畫、宣傳漫畫。(不完全統計)
  按形式可分爲 單幅漫畫、多幅漫畫(包括四格漫畫)、連環漫畫、插圖小說和漫畫條。(不完全統計)
  按色彩可分爲 黑白漫畫、單色漫畫、彩色漫畫。
  按地域和流派可分爲 法國漫畫(BD)、美國漫畫(Comics)、日本漫畫(Manga)、比利時漫畫、英國漫畫、意大利漫畫(Komix)、德國漫畫、巴西漫畫、阿根廷漫畫、菲律賓漫畫、韓國漫畫、阿拉伯漫畫、埃及漫畫、南非漫畫、澳大利亞漫畫、奧地利漫畫、波蘭漫畫、芬蘭漫畫、港臺漫畫(不完全統計,以形成完整的漫畫基礎産業爲准)。 中國漫畫、俄羅斯漫畫、南斯拉夫漫畫、捷克漫畫、挪威漫畫、以色列漫畫、伊朗漫畫、肯尼亞漫畫、喀麥隆漫畫、印度尼西亞漫畫、馬來西亞漫畫、哈薩克斯坦漫畫(不完全統計,以擁有著名漫畫家爲准)。
  按受衆可分爲 兒童漫畫、青年漫畫、少年漫畫、成人漫畫、軍事漫畫、耽美漫畫、地下漫畫和少女漫畫等(不完全統計)
【漫畫現狀】

  進入二十一世紀,漫畫品種多彩紛呈,尤其在國內,漫畫品種被劃分的十分細致,例如,感想式漫畫、抒情性漫畫、哲理性漫畫、水墨漫畫等等不一而足,漫畫種類十分繁多,它們之間的界限模糊,以至人們無法辨別。然而,當我們對這些所謂漫畫種類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後,不難發現這些種類繁複的漫畫除了名稱和形式上略有區別外,他們的創作規律和精神內核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這種劃分是不科學的,欠思考的。其實漫畫藝術在繼承諷刺畫和幽默畫傳統的同時,又衍生了冷幽默漫畫和實用漫畫。冷幽默漫畫中包括黑色幽默、荒誕幽默及前衛漫畫;實用漫畫中包括插圖漫畫、廣告漫畫及趨利漫畫等等。
  漫畫在現階段的生存狀態,是諷刺漫畫,幽默漫畫及實用漫畫三大類型漫畫並存的時代。但是,由于文化工業在商業利潤法則的驅動和控制下,諷刺漫畫和幽默漫畫這些主流漫畫遭受經濟利益大潮的沖擊,有所退卻和萎縮,而准漫畫(實用漫畫)卻得到無限的膨脹和發展。這種不對稱的發展不能完全歸罪于趨利市場,主流漫畫的低俗化是問題的根本所在,諷刺漫畫的說教性已失去昔日的戰鬥性;幽默畫的表現手法幾十年不變,造成了人們在欣賞主流漫畫時産生審美疲勞,于是主流漫畫藝術出現真空狀態,無形中爲實用漫畫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實用漫畫恰恰迎合大衆消費與叛逆心理,以富有感官刺激的和商業氣息的空洞能指(即無意義和搞笑),消解了漫畫藝術的深度意義和藝術靈韻,使漫畫成爲大衆消費文化的附屬品和笑料。
  當人們帶著曆史的觀點和思想來研究和分析這種快餐式的漫畫時,首先關注的是它與90年代以來消費主義的關系,快餐式漫畫征表了主流漫畫藝術在我們這個消費主義時代的命運。
  任何一種藝術都沒有絕對的穩定性,它們在曆史發展進程中在不斷地發生建構,解構和重構的變化。漫畫藝術也不例外,不能固守在亙古不變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要不斷産生新的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來滿足于人們的精神需求。
  要把漫畫的藝術含量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從而提升漫畫的藝術層次。衆所周知,漫畫藝術的價值是靠審美價值作爲支撐,如果失去這一支撐點,漫畫無異于失去藝術價值,在當今消費主義的影響下,必將蛻變爲沒有藝術靈性的俗漫畫。而這種沒有美學價值的俗漫畫,只能盜用漫畫一詞的概念招搖過市,大行其道。
【漫畫藝術的美學特征】

  漫畫從單一的政治諷刺畫發展成幽默漫畫及多元漫畫,豐富了漫畫藝術表現形式和審美情趣。漫畫不僅僅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征,同時包含喜劇特征,從而標志著漫畫藝術具有美的形態和審美價值。談到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首先要了解它的美學特征。
  那麽,什麽是漫畫藝術的美學特征呢?漫畫藝術不同于其它繪畫藝術,與其它繪畫藝術相比,有其獨特藝術特質和美學特征。在內容和形式上漫畫的內涵和外延遠遠大于其它繪畫藝術,它取材極爲廣泛,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具像到抽象;從形態到意識都可以通過漫畫來表現。在材料使用上,它不受繪畫品種的限制,例如油畫、雕塑、版畫、國畫等等,一切繪畫手段均爲它所用,從而豐富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因此漫畫藝術無論內容和形式都具有審美情趣和審美價值,
  另外,由于多元漫畫的産生,更加豐富了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他們在精神內核上有別于諷刺漫畫和幽默漫畫的創作規律,是一種新型的藝術表達形式,如冷幽默漫畫中的黑色幽默、荒誕漫畫、前衛漫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國內剛剛萌芽的先鋒漫畫藝術,它們在形態上不是人們理解的傳統漫畫風格,在內容上更注重從本我的精神世界裏發掘出更爲個性化和深度的精神內核。先鋒漫畫藝術根本上剝離了傳統漫畫的特征,它傳遞給人們的是怪異的夢境或者是虛擬驚悚場面,人們根本不能從中感受到欣賞的愉悅,這種形而上的藝術理念傳達給人們的更多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茫然。但是先鋒漫畫藝術仍然保留著諷刺和幽默元素,它打破了漫畫傳統意義上的創作規律,是在諷刺與幽默的基礎上重新建構的新類型的藝術形式,欣賞者只有跨越這段意識鴻溝方可與作者産生精神的共鳴。這種漫畫藝術新領域,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索和研究,探索其美學特征和審美價值,深層拓展漫畫藝術的表現形式。
【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 】

  漫畫作爲一種藝術形式存在,首先必須具有審美價值。
  漫畫藝術的審美價值主要表現在思維美學形態和視覺美學形態兩個方面,二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他們相互依存,相互聯系,構成了漫畫藝術美的基本形態。

  1、思維美學形態

  任何一類藝術是通過人的思維活動來完成的,漫畫藝術也不例外。漫畫通過誇張變形,詼諧幽默和荒誕不經等手段,表達事物的精神實質,並向人們傳遞文學和哲學理念。欣賞者通過思維活動對這種不協調和出乎意料的狀態下,産生審美的愉悅和快感,並形成了審美情趣。
  漫畫既是諷刺與幽默的藝術,也是悖繆和逆向思維的藝術,漫畫最大的藝術特點是,它以醜的形態開始,卻已獲得美的愉悅結束,因此也有人稱漫畫爲審醜藝術。衆所周知,美與醜是相對立的,但是他們又可以互爲轉化。生活中的醜和藝術中的醜是不同的概念和本質上的區別。在現實生活中,邪惡的思想和醜陋的行爲總是隱藏在美的形態中,俗話稱之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當醜暴露無遺時,人們就會對其美麗的外表産生厭惡之感,因此美轉化爲醜。反之,藝術的醜是藝術家通過對事物主體進行藝術加工和刻畫,以醜的形態出現,人們對這種醜的形態加以分析和判斷,通過對醜的否定而達到對美的肯定,因此,産生漫畫藝術的審美情趣。
  無論現實生活中的醜還是藝術中的醜,雖然他們的外部形態並沒有發生變化,但他們卻在人們的觀念中發生了質的變化,美的轉化爲醜的,醜的卻變成美的,這種美與醜的轉變便是人們的思維過程的變化。這是思維美學形態産生了審美價值。

  2、視覺美學形態

  衆所周知,漫畫又是視覺藝術,它囊括了一切繪畫表現手段,通過對漫畫作品的描繪,對漫畫主題起到了渲染和烘托作用,使漫畫主題思想深化。
  由于漫畫表現手段豐富,形式多樣化,不免使人産生誤解或模糊的認識,分不清有多少繪畫表現形式。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豐富多彩的繪畫表現形式進行理性和科學劃分,便于對漫畫的表現手段有個清楚地認識,並了解和掌握視覺美學形態。
  從這些豐富的表現手法上來分析,不難發現有兩種類型尤爲突出:一類注重構思,把繪畫手段當作表達思想的載體,我們姑且稱其爲“點子派”;一類是注重漫畫的視覺藝術效果,通過細膩的刻畫來烘托漫畫的主題思想,這種類型的漫畫稱之爲“技法派”。無論點子派還是技法派,他們只是側重于不同形式的表達方法,最終還是服務于漫畫主體。
  對于漫畫的表現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爲兩大類:其一,突出構思、概括性強、畫面簡潔的簡筆畫;其二,注重藝術、敘事性強、刻畫入微的繁畫。前者在作品中更多的體現作者敏捷的思維和哲學的理念,通過簡潔的畫面表達出明確的主題和豐富的思想內涵;後者通過細致入微的描繪強化了視覺藝術效果,藝術含量高,體現了作者的思想睿智和紮實繪畫功底,營造一種非現實的虛擬場景,引起人們的欣賞趣味,並從中體會作品的主題和思想內涵。雖然二者的表現形式不同,但其結果卻是殊途同歸。最終目的是達到漫畫特有的功能。
  如果從審美價值的角度進行分析,無論是簡筆漫畫還是繁筆漫畫,二者對漫畫藝術都是具有價值和意義的。人們通過一簡一繁的藝術表現形式,分別傳達不同的視覺享受,賦予作品深刻內涵和審美價值並産生審美的快感。形式和內容其實是一種互動和辨證的關系。高度概括的漫畫通過輕快靈動的線條表達深入、嚴謹的漫畫語言,而細膩的筆法描繪漫畫虛幻表達輕快、美感的漫畫語言,並且,還可以領略到漫畫藝術作品與人格對應,與自然對應的形而上意味。
  綜上所述,現代漫畫藝術形成了多元共存的格局,客觀地說,表現形式不局限于上面談到的二種類型,它可以運用現代美術的一切手段,也可以運用裝置藝術、行爲藝術等等。但是,如果從審美價值的角度說,任何形式的表現手法,都離不開高度概括的和細致描繪的二大類型,對于漫畫藝術都是具有價值和意義的。在當代藝術領域中,真正懂得漫畫藝術內涵的人並不多,相反的,很多人囿于偏見或一知半解,將漫畫藝術簡單化並錯誤地理解成爲“小兒科”、逗笑藝術。
  如果進一步聯系當前的現實,漫畫藝術精神的現實針對性就更清楚了。其實漫畫藝術的真正內涵是文學的、哲學的理念,科學的世界觀和人文主義思想的藝術,它的核心法則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漫畫藝術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因此更具有現實的審美價值。漫畫是永恒的藝術。
【中國近代知名漫畫家】

  豐子愷、葉淺予、張樂平 朱德庸 蔡志忠 黃玉郎 敖幼祥 朱森林 丁冰 客心 BUDDY(淩一凡) 韓露 王小洋 CHRY 遊素蘭 徐璐和比比  寂地 本傑明
  
  臺灣漫畫在廿世紀初,日本統治的時代即發行過《臺灣潑克》期刊,如同時期的臺灣文學 一樣,受到皇民文化的影響。唯約于1930年代初期成名的臺灣漫畫家,包括陳定國、王朝基、陳光熙、許丙丁等雖在日本統治下,其創作對本土的意識濃烈,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根據洪德 麟的說法:1954年由漫畫家陳炳煌創作的《雞籠生漫畫集》爲臺灣第一個出書的漫畫家。根據李闡的說法,將臺灣漫畫史初分爲:
  (一)萌芽期:1945-1949年,以陳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畫集團成員 四大編輯陳家鵬、王花、葉宏甲、洪晁明及漫畫專欄的作家:包括陳定國、梁梓義、華王兒等筆名可稱爲臺灣本土的第一代漫畫家,而此時期的代表作還包括了:漫畫家王朝宗創作的《水滸 傳》 爲臺灣光複後第一本連環漫畫單行本。1949年經曆二二八事件後,臺灣漫畫也一片沈寂。
  (二)興盛期:1946-1960年,隨國民黨中央政府遷臺之前輩漫畫家如梁又銘、梁中銘帶 來了各類豐富的漫畫,也啓開了兩岸漫畫交流的先河。中央日報、新生報、日日新報于此一時期各版面提供了爲數極多的時事評論的報刊漫畫:政治漫畫家如朱嘯秋、陸慶祥、友心、亞文、斌 人、馬得的畫作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另外,張有爲的四格單元《劉郎奮鬥史》是自傳式的題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傳》、牛哥的《牛小妹》、陳弓的《阿華》則爲當時兒童漫畫的代表作。至于連環漫畫如陳海虹的《小俠龍卷風》、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呂四娘》、劉興欽的《阿三哥》、《大嬏婆》等膾炙人口的連環漫畫締造了空前紀後的漫畫黃金時代。而此一時代 後期孕育出的漫畫家還包括了林文義、洪義男、許淞山、遊龍輝、楊進士等持續推動兒童漫畫的創作。
  (三)哀頹期:1961-1981年,由于1952中央、新生兩報的漫書版相繼停刊,轉 載外國漫畫的風氣取代了本土的評論漫畫雖然爲臺灣漫畫引進了國際觀,不過也間接影響了本土漫畫發表的創作園地。另外,國立編譯館于1963年的漫畫審查制度最爲前輩漫畫家詬病爭議,尤其對于日本漫畫的盜版漫畫及媢俗的文化移植及市場導向,甚至對文化教育影響,至今皆爲優質漫畫的最大隱憂。
  (四)轉型期:1974-1982年,此一階段的主要特色在于漫畫推廣活動的辦理及國際 漫畫文化的交流,前者以臺北市新聞處于1974年舉辦之中國當代漫畫展爲例,參與的漫畫家多達八十九人且觀賞民衆亦達十五萬人次。另中國漫畫學會于1986年接受美國亞洲學會推薦李闡等爲期三梯次爲期一個月的訪美漫畫交流活動與行政院新聞局于1987年主辦的李表哥及國際漫畫比賽開啓了漫畫家國內外交流的先河。值得注意此一時期的漫畫期刊如《漫畫劇 場》《皇冠漫畫周刊》《歡樂漫畫半月刊》《漢堡漫畫》《漫畫捷豹》都以專欄或連環漫畫的形式提供本土漫畫家非常多的發表園地。此一時期發表兒童漫畫的漫畫家主要如邱若山、邱若龍、 孫家裕、敖幼祥、麥仁傑、洪德麟、劉興欽、鄭雅鈴、劉宗銘、王金選、王平、王金選皆已嶄露頭角。
  (五)成熟期:(1983年-)此一時期的主要特色包括漫畫的多元化與連環漫畫的流行、 漫畫理論的研究、漫畫人才的培訓與獎勵及國際觀,而于1998年成立的臺北市立圖書館則首開了公共圖書館以漫畫爲館藏特色的先河。
【日本漫畫史概述】

  日本是個漫畫大國,從日本第一部漫畫的誕生發展到現在漫畫雜志與單行本的發行量占雜志和圖書發行總量的45%,囊括科幻、探險、政治、經濟、戀愛、體育、曆史、科學、宗教、幽默玩笑、文藝小說、奇聞逸事、紀實報告文學等等多種題材。漫畫,已成爲日本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休閑。
  從第一部日本漫畫打入中國開始,中國的讀者們開始接觸到了日式漫畫,開始爲其細膩的畫風、誇張但不失美感的造型、獨特的分鏡和絕佳的故事內容深深吸引。日本的漫畫界發展至今已根據其表現手法與故事內容分爲多種不同類型,也于不同領域誕生了許多優秀的漫畫大師。
  —開創的時代—
  日本漫畫界一直將12世紀的鳥羽僧正覺猶(1053-1140)當作祖師爺,他所繪畫的《鳥獸戲畫》被日本政府列爲四大國寶繪卷。12世紀,繪卷戲畫開始流行,各種繪卷的誕生逐漸形成了日本獨特的繪畫形式。17世紀江戶時代初期,京都、大阪的繪師繪畫的身材修長的鳥羽繪(以鳥羽僧正的名字爲頭銜的繪畫派系)成功地造就了新時代的浮世繪畫風。1760年,日本著名的浮世繪師葛飾北齋首次將漫畫一詞用于畫作上,他的《北齋漫畫》聞名世界,甚至爲歐洲的繪畫界帶去震撼。
  1861年,英國漫畫家查爾斯?華格曼前往日本任《倫敦圖畫新聞》的特派員。翌年,他創辦了一份10頁左右的漫畫志——《日本笨拙》。這本以時事漫畫和風俗漫畫爲主要內容的刊物爲日本的漫畫界帶來相當大的沖擊。21年後,法國漫畫家喬魯吉?畢戈在旅日期間出版了《團團珍聞》、諷刺畫集《TOBAE》以及其他雜志等。這兩位歐洲漫畫家爲日本漫畫的革新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的風格影響著日本新生代的漫畫家。
  —明治維新的新漫畫—
  1900年,《滑稽新聞》、《東京潑克》、《時事漫畫》、《大阪滑稽新聞》等紛紛創刊,這些模仿西式漫畫的批判式口吻、幽默感以及造型的新漫畫成就了當時的漫畫時尚。明治時期(1870-1911),日本現代漫畫開始興起,日本漫畫史上著名的北澤樂天在先人的基礎上確立了日本現代漫畫。1906年,北澤創辦了日本第一份漫畫刊物《東京小精靈》,這本刊物的誕生標志著日本現代漫畫的開始。大正時期(1912-1925),漫畫大師岡本一平首創了故事漫畫並一舉成名。由此開始,故事漫畫開始風靡。1912年,以岡本爲中心的10位漫畫家成立了“東京漫畫會”並于1915年舉辦了第一次漫畫展。此後,平均每年都會舉辦1-2回展出。大正時代的日本漫畫界在他們的主導下顯得相當活躍。
  —幽默與偶像—
  1923年,日本第一個漫畫偶像誕生。他是由樺島勝一刊登于《日刊朝日俱樂部》的《阿正的冒險》中的角色。一年之後,漫畫大師麻生豐刊登于《報知新聞》上的幽默長篇漫畫《滿不在乎的爸爸》引起極大的轟動,這部漫畫給經曆了東京大地震後的人們帶來極大的鼓舞。由此開始,幽默漫畫開始大量出現于報紙、刊物中。由于其極高的受歡迎度,越來越多的漫畫家開始投入這一類型漫畫的創作中,幽默漫畫的陣容開始日益壯大。
  1924年,正力松太郎就任《讀賣新聞》的新社長,爲了向新市場挑戰並爭取更多的讀者群,他特別設立了漫畫部,將麻生豐、下川凹天、實戶左行、堤寒三、柳瀨正夢等人招入旗下,並于同年10月發行了4頁的彩頁附錄。時至昭和初年(1925年),漫畫的受歡迎度已達到頂點,連載漫畫已逐漸成爲日本漫畫界的新模式。
  1925年以後風花雪月派和無産者派開始興起,他們的畫風與故事成爲當時漫畫界的一大特征。1926年-1936年,少年漫畫開始大放異彩。田河水泡的《黑流浪漢》、島田啓三的《阿吉曆險記》成爲日本全國少年們爭相傳閱的經典之作。而橫山隆一的《健少爺》、《小阿福》不僅獲得少年的喜愛,更吸引了大批成年人翻閱。
  隨著漫畫創作隊伍的壯大,日本的漫畫界迎來了漫畫改組的時代,漫畫家紛紛成立團體。1932年,創作《漫畫人》的漫畫家近藤日出造、杉浦幸雄、橫山隆一等20人建立了“新漫畫派集團”。由此開始,許多志同道合的漫畫家們開始組建團體,日本漫畫界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新漫畫的時代—
  1945年,由于缺乏紙張,漫畫的出版數量開始減少。從1946年到1950年,戰後的新價值觀打亂了之前的傳統和秩序,各種漫畫因此應運而生。此時的日本漫畫界出現了一位爲日後的日本漫畫帶來深遠影響的大師。他就是手塚治蟲。1946年,手塚治蟲的《新寶島》的問世是日本漫畫邁出成爲現代主流映象漫畫的第一步。他將電影運鏡的手法運用于漫畫,爲漫畫映象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1947年,《漫畫少年》創刊,這本少年漫畫刊物成爲當今漫畫巨匠們的搖籃。曾在此刊物上發表過作品的作者有藤子?F?不二雄、藤子不二雄A、石森章太郎、赤塚不二夫、松本零士、手塚治蟲等。
  1949年,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創刊,少年漫畫開始迅速發展。時至今日,《少年JUMP》已成爲日本漫畫界出品優秀漫畫的巨頭之一。這一時期,杉浦茂的荒誕漫畫、橫山泰三的社會評論漫畫拓擴了漫畫類型。而手塚治蟲初期的三部優秀科幻作品《前世紀》、《大都會》和《未來世界》也于此時登場。另外,山川總治的《少年王者》和福島鐵次的《沙漠的魔王》進一步完善了漫畫類型。
  —動畫時代—
  50年代,日本逐漸從戰後的混亂中複蘇,日本的漫畫也開始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1959年,講談社的周刊《少年MAGEZINE》、小學館的周刊《少年SUNDAY》等雜志紛紛創刊。同年,東京電視塔建成,電視開始影響著新時代青少年的成長。
  隨著電視娛樂的突飛猛進,許多深受歡迎的漫畫作品被改編成動畫,動畫化的成功同時促進了漫畫的發展,時至今日,日本的動漫畫已是不可分隔的兩大領域。一部優秀的漫畫作品勢必會制作成動畫,而一部熱播的動畫也會物色漫畫家爲其執筆繪制漫畫。
  —迅速發展—
  1965年-1975年是日本日本漫畫迅速發展的10年。各種不同類型的漫畫開始正式劃清範圍,各種適合不同類型漫畫刊登的雜志也相繼創刊。各大雜志社開始出版分別適合中、小學生、高中生、大學生甚至各階層的社會人士的漫畫雜志,漫畫開始受到社會的注目。
  1964年,因爲“新漫畫派集團”的核心人物近藤日出造等人的極力呼籲,日本漫畫家協會由此誕生。日本漫畫家協會的宗旨是維護漫畫家協會會員的權益,爲文化作出貢獻。1972年,“日本漫畫家協會獎”正式設立,並被譽爲最有權威的獎項。由此,日本漫畫界開始出現各種漫畫獎項,如“文藝春秋漫畫獎”、“小學館漫畫獎”、“講談社漫畫獎”、“讀賣國際漫畫獎”、“手塚獎”、“赤塚獎”、“藤子不二雄獎”等。
  60年代中葉到70年代中葉,隨著一些小說作家加入漫畫腳本的創作,日式漫畫的質量得到顯著提高。而正統少女漫畫也開始呈現上升之勢。這一時期著名的少女漫畫家有中滿智子、細川知榮子、西谷樣子、水野英子等等。她們的作品開拓了少女漫畫的新題材,少女漫畫也由此得到了迅速發展並逐漸趕超上少年漫畫。而池田理代子的《凡爾賽的玫瑰》更是將少女漫畫推上了高峰。、
  —步入成熟—
  80到90年代,日本漫畫進入成熟階段。此時的漫畫流派無論在畫風、題材還是故事情節等方面都呈現多樣化,各大雜志社也基本確立了其地位和出版方向,旗下漫畫家們各顯其能,日本漫畫界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許多漫畫周邊産品也相應地得到發展,如玩具、模型等等。日本漫畫事業體制已基本穩定,並形成了一套較爲完善的系統。
  每年,日本都會舉行各種漫畫欣賞和漫畫巡展,爲讀者展示更多優秀的漫畫作品以及發掘培養新一批的漫畫人才。漫畫的出版也從最初的報紙、雜志發展到了租界版、單行本、單行本完全版、精裝版、文庫版等等多種出版形式。
  如今,雖然動畫、遊戲的迅速發展爲漫畫界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興的漫畫家的加入,日本的漫畫界依然會蓬勃發展,繼續爲喜歡日式漫畫的讀者創作更多優秀而精彩的漫畫作品。
【中國新漫畫的興起】

  【內地漫畫】

  新漫畫不是中國本土的,但這個詞是中國原創的,而大家都很熟悉的漫畫大致可分爲新漫畫和諷刺漫畫。
  海外新漫畫進入中國內地是在1981年,但那時還沒什麽網絡,能清楚新漫畫到底是什麽的中國人一個也沒有。
  從1932年開始連環畫在中國就已經紅紅火火,而且連環畫和新漫畫都是通過繪畫來講述故事的,因此很多人會把81年進入中國的新漫畫和連環畫相提並論;又因爲連環畫被稱之爲小人書(就連環畫被稱之爲小人書的原因我知道兩點:1、連環畫書本身的樣式;2、閱讀人群),所以新漫畫自然而然地被那時的中國人叫做小人書,隨著連環畫退出曆史舞臺,加上大家對新漫畫的認識加深,除了一些人會有目的的把新漫畫稱呼“小人書”之外,已經很少能聽到有人把新漫畫叫小人書了。(扯一下,現在連環畫還存在,但一般都是用來收藏。再扯一下連環畫消失的原因:1、連環畫的故事講述模式是,上面一幅畫,下面一句話,但畫與故事的發展並無太大關系。總的來說,連環畫就像是一部插畫過多的小說。 2、連環畫的作者與新漫畫的作者不同,前者一般都是單純的畫者,他們主要的工作是畫畫而不是創作,我個人認爲那些作者在畫連環畫時忽略了他們的創作能力,由此也可以知道爲什麽連環畫的閱讀人群一般都是小孩子;而新漫畫的作者是不折不扣的創作者,只不過這些創作者會畫畫。)
  當“動漫”一詞火爆後,很少有家長會再認爲新漫畫和動畫是洪水猛獸,從單個人角度出發,新漫畫比動畫賺錢;從總的方面來看,動畫比新漫畫賺錢。這也是在中國,爲什麽“動”會放在“漫”前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此我要特意拎出四部在中國影響很大的動畫:《聖鬥士星矢》《龍珠》《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它們都是根據主流的少年新漫畫改編的作品,原作分別是車田正美先生、鳥山明先生、井上雄彥老師和青山剛昌先生。隨著日本新漫畫發展近百年,少年新漫畫無疑已經成爲了新漫畫中的主流。少年新漫畫都是積極向上的,主角都是一些很單純的、並且發展空間巨大的四有少年,偶爾也有些比較另類。(我還要扯一下,《浪客劍心》是少年新漫畫,談不上青年,看它連載的雜志類型也能知道。但根據它改變的動畫《浪客劍心追憶篇》是絕對的青年動畫,並不適合兒童觀看。)通過我舉的動畫我只是要說明,“動漫”這個詞很有問題。先不管它的漫是指漫畫而不是新漫畫,所有有人氣的動畫都是改編自人氣本身就很高的新漫畫,也就是動畫離開了新漫畫就不存在發展,新漫畫是基礎。我從來沒有看過一部原創的,但能被稱之爲經典的動畫 ,即使是《cowboy bebop》 《evangelion》(《evangelion》沒原著,本詞條原作者說的原著是後來的衍生漫畫版,《evangelion》的創意是庵也秀明(導演)看了一個介紹胎兒與母體連接的A10神經的電視節目後萌生的)也都是有原作的,只不過新漫畫原作被動畫壓了下去,但若沒有原作,《cowboy bebop》 《evangelion》也不會存在。聽說貌似(沒貌似)《高達》是原創的,但我沒看過,抱歉,我只看過《高達seed》,看完後覺得沒我想的那麽大氣,簡單得說就是不怎麽樣(糾正一下作者,高達seed可是不少高達粉們不認同的所謂新高達是高達走向女性向(腐女們的YY源泉)與商業化(娛樂化,迎和年輕人口味)的開始(吧?)不怎麽樣是當然的,老高達可是很有內涵很恢宏大氣的).............不過如果《高達》系列是原創的話,那它就是所有動畫中唯一的原創經典,除此之外,別無二家(依然糾正,原創片子雖然從比例上看低但數量還是很多的,比如忘念紮姆德,魯魯修,黒之契約者什麽的)。
  “卡通”(catoon)這個詞有著複雜的定義,好像包括了新漫畫和動畫,我一直記不住.........但我知道如果按照中國已經深入人心的觀念的話,卡通只能算是單純用來給兒童或童心未泯的成人用來消遣的娛樂産品,在卡通中並沒有什麽有內涵的東西。在新漫畫中用來搞笑的“Q”版人物設計也會被稱之爲卡通(Q是卡哇伊的縮寫)。
  新漫畫最初的存在目的與所有藝術一樣,就是爲了娛樂的。手塚治蟲先生曾說過類似他畫漫畫(在日本就只有漫畫一說)是爲了讓孩子快樂的話,以那時的技術,作者都只能畫一些簡筆畫的時候,沒人會想到幾十年後新漫畫的種類會發展到如此之多,所以手塚治蟲先生說這話也可以理解。現在即使是寫實,也能分成像畫《浪客行》的井上雄彥老師這樣的純寫實和貳瓶勉老師一樣的偏歐美的寫實風格........而人物設計也早就不再是要用星星眼、發型、服裝......這類東西來分別男女角色性別。新漫畫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這裏我一定要說一句,即使是日本也不是什麽都是好的,不要以爲存在了,就一定是對的。像bl(比宅還小衆,那是另一個世界,腐的世界,腐女的世界)、gl(作者應該想說百合吧,gl和bl同屬腐類,但百合是很純潔的,很柏拉圖的類似于親情的感情。)、萌(廣義上已經變成了喜愛與可愛的同義詞了。).......這種東西很不好說,有些本來就是給成人看的(再次糾正,那本來就是給成年人看的,現在流傳于坊間的動畫都不是給小孩看的,定位至少是高中生,因爲兒童向片子網上沒源。現在流傳于坊間的動畫大部分屬于深夜檔,小孩看的東西是在白天,那些動畫國內基本上沒人知道,那才是日本動畫收視率的大頭,現在日本動畫收視率前十名的片子,國內沒人看過。那些可是又純潔又積極向上,雖然有“早戀”情節,但得考慮國情不是。),當然很多東西取決于作者的水平。(我還得扯一下,成人新漫畫的水平其實很低(又見糾正,成人漫畫的水平是參差不一,不能一概而論,好的話去除H情節還是個很好的漫畫,次的話除了H還是H。),完全就是靠色情暴力吸引眼球,其中色情居多,因爲色情要比暴力好畫很多。既然扯到成人新漫畫,那我就再扯一下青年新漫畫,很多人說青年新漫畫很暴力,其實不然,裏面包含的東西很多,但不一定是思想上的。不是誰都有能力畫青年新漫畫的,一般來說,畫青年新漫畫的老師的畫技是最高的。順帶扯一下,我聽說有人把姚菲拉叫做青年漫畫家,他是不是家我不管,他雖然是青年,但他的作品不是青年,他的是少女新漫畫,不過是少有的現實主義少女新漫畫(也就是說他是青年的漫畫家),此外我只知道《NANA》也是現實主義少女新漫畫,這種類型的少女新漫畫極少,因爲主流的少女新漫畫都是以無視現實爲基礎的。)我再順便介紹幾個青年新漫畫的老師:高屋奈月老師、高橋留美子老師、貳瓶勉老師、井上雄彥老師、沙村廣明老師(這三個是我很熟的),貳瓶勉老師的老師高橋努先生、沙村廣明老師的老師冬目景女士、伊藤潤二先生、浦澤直樹先生(這個貌似是)、田島昭宇先生(他的作品不能隨便就去看),還有比較出名的動漫創作團體CLAMP..........
  在表現形式上,新漫畫就是運用很多分鏡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一般故事的發展是通過角色對話時的臺詞,而不是畫面。作爲一部正規的長篇的話,分鏡的單位至少是萬!如果畫風像小畑健先生這樣的人,他若不用助手的話一天撐死畫6張,當然肯定不包括最重要的故事發展、人物設計、場景等。

  【臺灣漫畫】

  臺灣漫畫在廿世紀初,日本統治的時代即發行過《臺灣潑克》期刊,如同時期的臺灣文學 一樣,受到皇民文化的影響。唯約于1930年代初期成名的臺灣漫畫家,包括陳定國、王朝基、陳光熙、許丙丁等雖在日本統治下,其創作對本土的意識濃烈,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根據洪德 麟的說法:1954年由漫畫家陳炳煌創作的《雞籠生漫畫集》爲臺灣第一個出書的漫畫家。根據李闡的說法,將臺灣漫畫史初分爲:
  (一)萌芽期:1945-1949年,以陳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畫集團成員 四大編輯陳家鵬、王花、葉宏甲、洪晁明及漫畫專欄的作家:包括陳定國、梁梓義、華王兒等筆名可稱爲臺灣本土的第一代漫畫家,而此時期的代表作還包括了:漫畫家王朝宗創作的《水滸 傳》 爲臺灣光複後第一本連環漫畫單行本。1949年經曆二二八事件後,臺灣漫畫也一片沈寂。
  (二)興盛期:1946-1960年,隨國民黨中央政府遷臺之前輩漫畫家如梁又銘、梁中銘帶 來了各類豐富的漫畫,也啓開了兩岸漫畫交流的先河。中央日報、新生報、日日新報于此一時期各版面提供了爲數極多的時事評論的報刊漫畫:政治漫畫家如朱嘯秋、陸慶祥、友心、亞文、斌 人、馬得的畫作反映當時的社會背景。另外,張有爲的四格單元《劉郎奮鬥史》是自傳式的題材、廖未林的《咪咪先生傳》、牛哥的《牛小妹》、陳弓的《阿華》則爲當時兒童漫畫的代表作。至于連環漫畫如陳海虹的《小俠龍卷風》、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呂四娘》、劉興欽的《阿三哥》、《大嬏婆》等膾炙人口的連環漫畫締造了空前紀後的漫畫黃金時代。而此一時代 後期孕育出的漫畫家還包括了林文義、洪義男、許淞山、遊龍輝、楊進士等持續推動兒童漫畫的創作。
  (三)哀頹期:1961-1981年,由于1952中央、新生兩報的漫書版相繼停刊,轉 載外國漫畫的風氣取代了本土的評論漫畫雖然爲臺灣漫畫引進了國際觀,不過也間接影響了本土漫畫發表的創作園地。另外,國立編譯館于1963年的漫畫審查制度最爲前輩漫畫家詬病爭議,尤其對于日本漫畫的盜版漫畫及媢俗的文化移植及市場導向,甚至對文化教育影響,至今皆爲優質漫畫的最大隱憂。
  (四)轉型期:1974-1982年,此一階段的主要特色在于漫畫推廣活動的辦理及國際 漫畫文化的交流,前者以臺北市新聞處于1974年舉辦之中國當代漫畫展爲例,參與的漫畫家多達八十九人且觀賞民衆亦達十五萬人次。另中國漫畫學會于1986年接受美國亞洲學會推薦李闡等爲期三梯次爲期一個月的訪美漫畫交流活動與行政院新聞局于1987年主辦的李表哥及國際漫畫比賽開啓了漫畫家國內外交流的先河。值得注意此一時期的漫畫期刊如《漫畫劇 場》《皇冠漫畫周刊》《歡樂漫畫半月刊》《漢堡漫畫》《漫畫捷豹》都以專欄或連環漫畫的形式提供本土漫畫家非常多的發表園地。此一時期發表兒童漫畫的漫畫家主要如邱若山、邱若龍、 孫家裕、敖幼祥、麥仁傑、洪德麟、劉興欽、鄭雅鈴、劉宗銘、王金選、王平、王金選皆已嶄露頭角。
  (五)成熟期:(1983年-)此一時期的主要特色包括漫畫的多元化與連環漫畫的流行、 漫畫理論的研究、漫畫人才的培訓與獎勵及國際觀,而于1998年成立的臺北市立圖書館則首開了公共圖書館以漫畫爲館藏特色的先河。
http://baike.baidu.com/view/5597.html?tp=0_11
 
 
另參本館: 《中國動畫電影史》《中國水墨動畫》
 
 
 
 
 

台長: 阿楨
人氣(5,449) | 回應(3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術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西洋一百位巨匠》
此分類上一篇:南宋真的開始使用折扇了?

蠟筆小新作者臼井儀人 亡
蠟筆小新作者臼井儀人 證實身亡【聯合新聞網2009.09.20

根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警方已於今日確認,19日上午在群馬縣荒船山山崖下發現的屍體,的確是失蹤多日的人氣漫畫《蠟筆小新》的作者臼井儀人(51歲)。

日山中男屍 確認是蠟筆小新作者臼井

【中央社東京20日專電】日本警方今天前往群馬和長野兩縣交界的荒船山一處懸崖下,將一具男屍運至山下,經調查確認是11日行蹤不明的漫畫家「蠟筆小新」作者臼井儀人。

35名警察在標高1422公尺的荒船山一處名叫「艫岩」的崖壁下方約100公尺處,將一具昨天發現的屍體,經由直升機運到山下的下仁田警局。

經過趕往警局的臼井家人指認,警方今晚宣佈死者是臼井無誤。

警方是於昨天接到登山客通報,艫岩附近的懸崖下方發現一具屍體。但由於懸崖陡峭且時間已晚,今天才前往現場將屍體運至山下。

警方指出,屍體被發現時衣服破裂脫落,鞋子掉在附近,損傷嚴重。現場留有背包等遺物,但未發現有任何遺書。警方認為臼井很可能是跌落致死。

51歲的臼井11日早上向家人表示將前往荒船山登山,預定當天返家,結果失去聯絡,家人於12日報警要求協尋。

臼井出生於靜岡縣,生長於埼玉縣春日部市,高工畢業後,一邊打工一邊上夜校學習設計,1979年進入廣告公司工作,1987年在連載漫畫比賽中獲得新人獎而正式出道成為漫畫家。

1990年起,推出漫畫作品「蠟筆小新」連載而成名。這部漫畫也被改編成動畫,在國外也甚受歡迎。

臼井義人以「謎樣人物較好」和「從事販賣夢想」為由,絕不公開亮相,認識他的朋友指出,臼井是位極普通的人,也有朋友指出他長得好看。臼井的興趣是獨自登山,未料這次有去無回,作品成為絕響。

臼井的成名漫畫「臘筆小新」嘲諷社會百態,是以現實作為舞台,主要描寫日常生活,也有不少非日常生活的冒險故事,受到男女老少歡迎。但也由於有限制級內容而遭到非議,不過,並未影響他成為日本國內外家喻戶曉的漫畫家。

‧ 臼井儀人猝逝 小新等不到成年禮
‧ 蠟筆小新作者臼井儀人 證實身亡
‧ 話題討論/在你心中的「蠟筆小新」?
‧ 蠟筆小新/大人住小孩身體 刺穿虛偽
‧ 老少通吃「蠟筆小新」
‧臼井儀人代表作
‧ 上班看漫畫快樂?漫畫編輯非想像中簡單 (上)
‧ 上班看漫畫快樂?漫畫編輯非想像中簡單 (下)
2009-09-21 10:24:21
版主回應
螢火蟲之墓 真人版 觀感

首先我要說,肯定很多人以為這部電影改編成真人版好比流X花園改編成電視劇,好看也好看不過畫出來的(楨:因凡人看文藝「重情要義」,不堪現實之慘酷。故多同感動畫版《螢》之悲憤而不悅真人版為生存找理由!另參本館:《語言與影像的魅力》螢火蟲之墓)。如果這麼想你就錯了,至少就我個人認為,繼高x老頭的《螢火蟲之墓》之後,松島菜菜子主演的真人版《螢火蟲之墓》一點都不輸給動畫。
第一次看動畫版《螢》是小學時在親戚家裡了,當時我和我的小孩朋友們都哭成一團,覺得清太和節子好可憐,而不願收留他們的那個阿姨久子實在是壞心腸到了極點。都把戰爭和久子阿姨視為殺死這對兄妹的兇手。大人教導我們,無論何時都應保持仁慈寬容的心互相幫助什麼的,尤其是那種困苦的戰爭年代,拋棄他人而自己掙扎活下來是非常可恥的等等。
但很多年以後,我在雜誌上看到一篇很牛的文章,把清太和節子大罵了一頓,說他們活該,說他們不死才怪;驚訝之餘,我細看了作者的分析,也確實很有道理:殘酷的年代當然不允許天真生存。哪怕他們是無意的,無罪的,因為他們天真,就會被時代淘汰。
果然,電影版的螢火蟲之墓把這個故事,更真實且正確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故事以年老的小夏的視角展開,小夏帶著孫女送別母親的骨灰,喃喃說道:「辛苦了媽媽,戰爭已經結束了。」而後兩人在收拾遺物時,發現了一個古老的裝糖果的鐵盒子,小夏於是向孫女說起了一對兄妹的故事。
故事很悲涼,是關於軍官家庭出身的孤兒兄妹,如何在戰火中失去家和母親,卻不被遠親家接納,最後流落在外,戰爭結束時餓死的故事。
沒錯,小夏的母親,正是「遠親家」的「久子阿姨」(松島菜菜子飾),一個在動畫版中遭萬人唾罵的角色。
久子一開始如同許多慈祥的母親一樣,把孤苦伶仃的清太和小節接回家中,給他們提供住的地方和一日三餐。本來就拮据的家裡還有四個孩子要養,她把米飯統統給孩子們吃,自己卻在夜裡偷偷挖鍋底的麵糊吃。
漸漸的她發現這不是辦法,找了清太談話,希望他別老是待在家裡無所事事,好歹和她的孩子們一樣去參加村裡的勞動,爭一口自己的糧食。
可是清太永遠只是拿「我要照顧小節」為借口,不肯去上學和勞動。(每次聽他這麼回答我就想抽死這個傢伙)
久子沉默著沒有勉強,但隨著糧食的日益緊缺,一日,她終於收到了丈夫戰死的消息,夜裡,家裡最小的男孩貞造又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而病危……
「那是我最後一次看見母親的眼淚」「母親從那時起堅定了某種覺悟」小夏回憶說。
為了保證自己親生的四個孩子的營養,她把清太和小節兩人的伙食大幅度縮減(我覺得這根本沒錯),並向寄居在家裡的丈夫的弟弟善衛索要伙食費(這也根本沒錯)。
清太和小節感到受辱,覺得久子阿姨太小氣,一氣之下兩人都出走了。善衛不願看著嫂子繼續變掉,也悄悄走了。
小夏罵自己的母親「真是魔鬼」,久子只是蠻不在乎的說:「意思是你也不想要你的那份伙食嗎?那更好,少一人是一人,大伙好歹能吃到更多。」
「為了活下去,變得再怎麼討人厭也沒辦法了。」(你哪有討人厭……你迷死人了XD菜菜子~~)
比起最後結局看到小節餓死的一幕,反倒是久子的變化過程讓我覺得更加心酸。久子真的是很偉大的母親,和她的丈夫在戰場上戰鬥一樣,她也時刻在戰鬥著,戰爭 年代每個人心都在失去一些東西,久子變得貪婪、吝嗇和鐵石心腸,然而比起清太最後淪落到去做偷雞摸狗的勾當,她自始至終都是光明磊落地謀求生存。
戰爭結束後,聽說了清太死訊的小夏哭著罵都是母親害死了他們,甚至說自己不想活了,不想過著拋棄他人而活下來的人生……久子面無表情,重重地打了女兒兩下巴掌。堅毅的說了一句話:「你這傻瓜,死了什麼都完了。」
如果是高畑的《螢火蟲之墓》重點是敘寫戰亂中失去性命的孩子們有多麼可憐,真人版的《螢》就是在描寫戰亂年代的家長有多麼堅強多麼偉大。
久子究竟做錯了什麼讓人討厭?她什麼也沒有做錯,她僅僅是顧及自己家人的性命,沒有辦法救援到親戚的小孩罷了。
無情和見死不救是一種錯嗎?可能吧,可是如果她收留了清太和節子,是否能保證貞造能平安活下來?自己的4個小孩能不挨餓嗎?
清太和小節死了是不是活該?當然是,如果他們乖乖聽久子的話,省吃儉用少來那麼多意見,又至於前天吃大白米飯後天吃枯樹皮了嗎?
軍人有什麼了不起?軍人的兒子又有什麼了不起?戰死是光榮的嗎?明知要戰敗卻赴死有什麼好光榮的?拿這種理由去安慰死了丈夫的久子,清太這孩子簡直不能僅用不懂事來形容,壓根是個智障。(其實人家就是個典型的受軍國主義思想迫害的產物)
寫到最後想批鬥一下高畑老頭,戰爭固然可怕,戰爭中受害的孩子們固然可憐,可是天真的以為戰爭終究會贏每天奢侈度日的白癡根本不值得同情。
http://shintaro.pixnet.net/blog/post/1616625
2010-11-15 10:02:17
阿楨
關於《人間昆蟲記》

  聽到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的作品《人間昆蟲記》即將改編爲電視劇,有點驚訝。
  是很久以前看過的作品了。原作其實是個簡單的故事,簡單得甚至有些俗套。唯一的女主角十村十枝子,崛起於劇場女演員,繼而化身爲奪得紐約設計大獎的設計師、被芥川獎肯定的新秀作家,在結束與一位企業高階人士的短暫婚姻後離開日本,重新以倍受讚譽的女性攝影師的姿態出場。
  只是,光鮮靚麗的身影,才華橫溢的面貌,卻是隱藏着以貪婪和狠毒而鍛造出來的暗黑能量。一個本性聰穎的女人,從不同的男人身上剝削才華和資源,打造出自己在都會叢林中攀升的憑藉和階梯。不再有利用價值的俘虜,自然成了隨時可以拋棄的祭品。她不斷成長和蛻變,一如老寓言中的蛇蠍,在吞噬了一個又一個身邊的男人之後。
  這個「人間昆蟲」的生活,有着某種生物性的純粹:沒有負疚,沒有罪惡感,沒有絲毫的道德底綫,全然的生存本能導向,只相信成王敗寇。不過,這樣一個人性的殺戮戰場的倖存者,卻似乎征服了衆多手塚治虫的讀者,而且不分性別。男性惑於她的魅力,女性把她投射成理想中的新女性。一個強盛的貪嗔慾望,又一次蛻化爲慾望的對象;最缺乏人性的,成了「人性」的象徵。
  對於我,手塚治虫的這部漫畫,無疑也是具備某種魅力的作品,但這魅力卻並非來自於女主角的邪惡之美。
  這個日本六零年代末創作,然後於一九七〇年出版的作品,其實也像是個寓言。那時的日本,還像是作品中一次接着一次華麗變身的女主角,為着謀取自己的成功而不斷地複製或者汲取他人的才能和創新,並最終抹殺掉之前學習的對象。從鄉村來的年輕女性十村十枝子,刻意利用周邊遇到的男人來將自己推向高處,就像是 TOYOTA 和 SONY 聞名於世之前的日本,不斷地透過對歐美資本主義的摹仿而使得自己成爲資本主義世界的新興大國。
  《人間昆蟲記》裏的人間世界,完全不同於手塚治虫在五〇年代所創作的《原子小金剛》。為求取成功而不擇手段的女性是一隻犀利無情的人形昆蟲,而那個人類懷抱着對逝去的孩兒的思念所製造出的機器人,卻展現着天真但高貴的人性。當然,後者是個童話,前者則是個成人故事。
  一九六〇年代末期的手塚治虫,已非初生之犢。歷經辛苦之後,他看來總是確立了自己作爲日本動漫界領導者的地位。可是,從之後他的動漫公司營運不善以致負債累累的情形來看,這時的手塚治虫想必也承受着不小的現實壓力,心中感覺着氣喘噓唏。
2011-11-09 10:04:55
版主回應
  在漫畫中,女主角陸續地與不同的男性發生關係,步步爲營奮力攀爬。可是,故事終了時,她最後留下的話語卻是:「人可以變成功,可是當你成功時,其實內心相對是很悲戚的。」
  當闔上漫畫時,敏銳的人們恐怕不免模糊猜測着:這是否也是手塚治虫的心情?這是否也是他在假面之下的告白?是什麼樣的折磨使手塚治虫不由得感覺悲慼?
  對野心與名利不可遏止的欲望,將人間轉變爲了一個昆蟲般的世界。人人都必須是昆蟲;唯有能以100% 昆蟲般的姿態生存的人纔是最終贏家。在漫畫中,女主角是一隻貪婪無情的螳螂,全身散發著發出精粹而頑強的虛無主義光芒。沒有絲毫的躊躇猶豫,沒有真正要追求的理想世界,沒有一個必須服膺的大寫的目標。唯一屈從的事情,是她必須為每個東西、每個事物、每個人,都掛上一個價格標籤,準確衡量它們在生存遊戲中有什麼值得榨取的價值。只不過,一如往昔,勝利者其實一無所有。除了內心的虛榮,沒有任何地方或所在是她能夠駐留的家園,沒有人真正是她的家人。
  在這裏,《人間昆蟲記》跟卡夫卡的《蛻變》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在卡夫卡的世界,人被降格成爲了蟲。由人蛻變成爲甲蟲的可憐怪物,既沒有十村十枝子的活力和勇氣,也缺乏了堅強活下去,並願意為着繼續活下去而不惜任何代價的強韌意志。從這隻甲蟲,我們看到了人文主義的異化論批判閃爍出的最後餘輝。儘管如此,大概從來沒有卡夫卡的讀者會覺得認同這隻甲蟲。相對地,十村十枝子不需任何道德的或者形而上的理由而堅持活下去的獨斷意志,卻感染了許許多多手塚治虫的讀者,共同沉浸於成爲人形昆蟲的喜悅中,而遺忘了這其實是一本極其哀傷和絕望的漫畫。
  當然,卡夫卡的悲情與手塚治虫的悲慼,顯然不是同質或者同構的事物。要看透手塚治虫的悲慼,還必須從別的地方找尋綫索。我的一個綫索,來自於鄭陸霖的一篇評論。
  據說當一九八九年手塚治虫過世,日本舉國哀悼,可是這時另一位日本動畫界的新秀宮崎駿,卻是出人意表地發出論斷:「手塚對日本動畫毫無建樹可言。」
  爲什麼宮崎駿會有這麼強烈的負面判斷?
  鄭陸霖的解釋是:來自於手塚治虫一手建立的「有限動畫」(limited animation)體制。
手塚治虫在一九六二年創立了「虫 production」動畫工房。到一九六三年,就推出了至今膾炙人口的電視卡通「原子小金剛」。以這部作品爲發端,正式開啟了日本動畫所謂低成本、低人力的大量生產模式。以節約人力的使用和快速產出爲特點,手塚治虫持續開發出各項動畫製作技術,最終使得「虫 production」能以不到十分之一的成本與時間,製作出市場歡迎的電視卡通連續劇。此即所謂的「有限動畫」(limited animation)體制。那麼,日本動畫界爲這個成功所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呢?鄭陸霖的分析是:
  「有限動畫」的成功卻弔詭地架構出對動畫師創作自主的層層束縛:先是其技術形式壓縮了他(她)們創意揮灑的空間,接著又因為流程的分割與簡化,打開企業高層主導動畫製作的大門。
  是的,這就是優秀的動漫作家手塚治虫所打造出來的世界:一個沒有靈魂的動畫產業,一個被商業邏輯壓垮的動畫產業。其實,聰明的手塚治虫應該早就意會到了他所建造的世界是個什麼樣的事物。可是,這也是作爲動漫大家的手塚治虫不能也不堪道破的內情。其實,只要看看臺灣的代工業豪雄成功的故事,我們就不難理解手塚治虫最深層的悲慼。從那些可能不斷測試一個人的道德底綫的歷程,我們才或許可以更好地瞭解《人間昆蟲記》結尾的那句話語:「人可以變成功,可是當你成功時,其實內心相對是很悲戚的。」只是,不必懷疑,這悲慼儘管可能深層,也僅僅是「相對的」。
  如果你問我:手塚治虫或者宮崎駿,你會站在那邊?我想我會說:朋友,我絕對不會——也不願——站在十村十枝子那邊。不過,我可能會想看看,歷經了世紀性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在朝向着新的世界秩序的漫長過渡期,過去一貫強悍追求自我生存的十村十枝子,這次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http://blog.roodo.com/poiesis/archives/15737621.html

(楨:另參本館<漫畫之神與本館展題>前評:
  就因為畫了些與貴館展題相關的漫畫,你就將手塚治虫褒為漫畫之神?
  不是這樣的,而是漫畫界的共識,因為手塚的漫畫不但量大、質佳、題材也廣。
  就像動畫之神宮崎駿了!問題是「神」有幾位?萬分之一不到吧,想在日本動漫界的群鬼中找尋「神」,大概會如老子所說的令人目盲心狂的「神經」。再說宮崎駿的動畫多神了,還不是在賣弄童話故事中的神話要素──神奇但無害的魔法,獨立且勇敢的少女,助女又無邪的少男,野蠻卻高貴的天人合一、萬物有靈,當然還有與前要素匹配的畫面與音樂。另參本館:《昆蟲記》 《螢火蟲之墓》 蛛網)
2011-11-09 10:19:19
阿楨
政治漫畫多元化 帶刺是本質【聯合報/蕭湘文/世新傳播研究所教授2013.8.13

政治漫畫從早期做為政令宣導的宣傳畫,到現今成為諷刺時事課題的政治評論,有其發展的歷史過程。研究政治漫畫者常說,要想知道一個國家在民主政治化的程度,可以從媒體中的政治漫畫看出端倪,因為政治漫畫的諷刺強度與政治言論自由的尺度恰成正比。
  雖然政治漫畫同樣需要有誇張、詼諧、狂想的作畫元素,但是它與一般漫畫最大的差異性,在於它需要以當下的政治課題或事件為基礎,以主觀的方式嘲諷政治人物、政黨或政府,對當下課題提出嚴肅的反思,具有批判性的本質,因此它是一種具有真實成分的政治評論。
  隨著科技媒體的多元性,以及網路媒體的滲透性,原本只是世界某一角落的爭議事件,都能因網路無遠弗屆的快速傳播,以及社群媒體分享的加乘效應,讓事件成為全球關注的課題。拜科技之賜,有些政治漫畫的創作形式也開始加入聲光效果以及圖片串聯編纂,以動畫的方式出現,取代平面媒體中的靜態呈現,希望用更為豐富與多變的形式吸引網友的閱覽。
  然而也因為網路媒介可以是每個人創作發表的平台,發表地盤不同,作品也有所分別。例如許多創作者選取當下時事課題或是調侃日常生活的辛酸等主題創作諷刺漫畫,也都讓政治漫畫的題材內容更加多元與小眾。又如大陸漫畫家已經察覺貧富差距所衍生的相關問題,所以有幅漫畫呈現貧苦人家受傷時匍匐在地乞求醫生的可憐、滑稽模樣,以及醫生「不簽字,不手術」的對白,來表達小市民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並未直接批判政府或政黨的無能。也正因此,許多漫畫家在立場上弱化了批判政黨的特質,比較傾向自我調侃的趨勢。有些漫畫家已不自詡為中立的評論者,而是替政治理念相同的政黨繪畫插圖和諷刺對手的評論漫畫。也有些漫畫家在內容立場上已不像過去鮮明強烈,可能同時諷刺政府與各黨派來取得大眾的共鳴。而新一代政治漫畫家則是透過網路平台,在其漫畫中加入動畫元素,讓畫中人物可以說話進而諷刺當政者。
  媒體生態的丕變,讓政治漫畫的現況與未來發展在形式、內容及影響力上都有顯著的改變。若要維持其在視覺文化中的獨特性、價值性與可看性,漫畫家就需要維持以事實為核心、批判為本質、幽默為特色的三大要件。也唯有如此,政治漫畫才能保有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讓讀者透過政治議題的詼諧反思,喚起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凝聚民意。
2013-08-13 10:11:51
阿楨
漫畫之國比利時 就愛反英雄【中央社2013.10.31

很長一段時間,歐洲孩子手裡的漫畫幾乎都來自比利時;在歐洲也只有布魯塞爾敢稱「漫畫之都」。這個稱號的來歷,部分和典型比利時漫畫主角一樣,有點「反英雄」的特立獨行。
在西歐,法國一直是文學、繪畫、戲劇等藝術上的巨人,相較之下,同樣以法語為官方語言之一的比利時難免顯得不起眼,卻也因此讓比利時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而揮刀殺出這條路的,當屬「丁丁」(Tintin)作者艾爾吉(Herge)。
丁丁最早於1929年在偏右派的天主教報紙「20世紀」(Le Vingtieme Siecle)少年副刊登場,由於報紙屬性保守,丁丁的形象也必須是乾淨正直、不菸不酒的和平青年,似乎也對女人不感興趣。
在艾爾吉之前雖然不是沒出過漫畫家,但從未真正成氣候,只有他的丁丁成為第一個受歐洲廣泛歡迎的漫畫人物,自此開(啟)了比利時的漫畫時代。
當時的比利時,不論左右派媒體都有一種想法是,若以漫畫吸引兒童固定閱讀這份報紙,他們長大後也許會成為政治立場傾向某一政黨的成人;而由於女性還沒有投票權,那時漫畫設定的讀者幾乎都是男孩,漫畫中也少有女性角色。
比利時後來也出現以女性為主角、以女孩為讀者群的漫畫「娜塔莎」(Natacha),但那已經是1970年的事了。
在漫畫帶有政治正確意涵的背景下,數年前喧騰一時的「丁丁歷險記」遭控涉及推崇白人殖民非洲的霸權,也就比較容易理解。
在布魯塞爾專職文化導覽的羅切特(DidierRochette)受訪時說,以現代眼光去看部分漫畫情節,也許會覺得帶有種族歧視意味,但當時比利時仍在剛果殖民、掌控鈾礦,並因此富裕起來,有些觀念在那樣的時空下並不足為奇。
直到1980年之前,所有在歐洲受歡迎的漫畫,除了法國的「阿茲特力克斯」(Asterix)外,幾乎都出自比利時。
如今,漫畫在比利時是一門嚴肅學問,漫畫家可以靠畫筆維生,還有學校開設專業漫畫課程,布魯塞爾觀光局也把漫畫當作重要資源,特製巡禮地圖,帶遊客欣賞全市43處繪有漫畫的牆面。
這些牆面自1991年起有計畫地陸續完成,為行路風景帶來一抹繽紛,也有些畫作巧妙利用周圍環境,例如攀著真實存在的窗沿的漫畫人物,為現實世界撒上一些幽默的金粉。
以生活為題,也許就是比利時漫畫與美、日區隔的特色所在。
羅切特說,比起拯救世界的美國超人或持刀砍下仇家首級的日本武士,「比利時人就是喜歡這款,會在生活中犯錯出糗的『反英雄』(antihero)」。
2013-10-31 10:53:11
圖博館
幹掉功夫熊貓2 大聖歸來成內地影史動畫票房冠軍

  事實證明,令人瞠目結舌的國產電影,既可以是這兩天瘋傳的范冰冰馬震動圖,更可以是類似《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里程碑之作。截至2015-7-25 下午3時,大聖歸來捷報再傳,憑藉6.18億人民幣的累積票房,猴子“幹掉”美國《功夫熊貓2》在2011年創下的6.17億紀錄,拿下內地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
  對於這次大聖歸來的優異表現,知名影評人暗夜騎士在肯定的同時也提醒網友不宜太過樂觀,“內地幾年才能出這樣一個還算精品的動畫,長時間內還將是滿地渣渣動畫(成本低廉,製作粗糙週期短,盈利快)的天下。不要太過樂觀,一部不能代表全部,我們整個動畫產業還相當孱弱,更別上升到民族高度。
  當然,更多不足,包括主創在內的從業人員及長期關注國產動畫的影迷,都已多次在訪談和影評中予以承認和討論。反省的意義多大,無數雙眼睛都已盯著,就等下一部了。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國產電影本週還將迎來另一個喜訊。口碑不俗的喜劇《捉妖記》的票房累計已達11.97億,預計將在本週末超越《人再囧途之泰囧》兩年前的12.5億,成為新一屆國產電影票房冠軍。
  相關新聞
中國電影2015-7-18單日票房突破4億元創歷史新高
中國2015上半年電影票房突破200億人民幣
範爺的尺度,到底在哪兒?
范冰冰:內心骯髒的人,眼睛裡看見的也是骯髒
  回應
看完大聖,我想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動畫片的製作水準已經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了吧。
所謂最火的動畫片還是在吃祖先名著的老本,沒什麼好高興的       
人家外國人快把祖宗的東西吃個遍了,你還在這冷嘲熱諷的,你安的什麼心?       
《阿凡達》其實就是科幻版的《與狼共舞》嘛,只不過結局不同而已,但仍不妨礙我當年去影院看了三遍。
今天剛看,挺不錯,陪老媽去的,原本老媽聽說是動畫興趣不大,結果看著看著就被迷住了,看完之後說好。至於樓下一哥們說票價80,為啥我那兒就60?呵呵       
我這兒46,也可能不同城市價格不同吧?
網上買普遍30-40
2015-07-26 08:09:41
圖博館
影視動漫典型實例教程
作者: 譚愛娣(主編)2014 機械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

譚愛娣主編的《影視動漫典型實例教程》根據職業學校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編寫,選取大量實訓項目,突出對學生技能的培養。
本書共3篇,13個項目,每個項目都是一個綜合實例,在項目開始都給出了本項目的內容特點和重點內容。主要內容如下:二維動畫制作篇,主要介紹了聖誕賀卡、友情賀卡、汽車廣告、手機小強4個綜合實例;三維動畫制作篇,主要介紹了鬧鍾制作、人物骨骼動畫2個綜合案例;影視后期制作篇,主要介紹了專題片的制作、預告片的剪輯、電影膠片式片頭、在世界的東方、串播系統、都市愛情、模特大賽宣傳片7個綜合案例。
本書可作為各類職業學校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 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影視動漫愛好者的自學參考 用書。

目錄

前言
二維動畫制作篇
項目1 制作聖誕電子賀卡
任務1 繪制小兔圖形
任務2 繪制聖誕老人圖形
任務3 繪制場景
任務4 設計動畫
任務5 整合動畫
項目2 制作友情電子賀卡
任務1 制作元件
任務2 制作場景
項目3 制作汽車廣告
任務1 制作第一個場景
任務2 制作汽車剖面圖場景
任務3 制作手機動畫
項目4 制作手機動畫
任務1 創建手機動畫並導入鈴聲
任務2 繪制角色
任務3 繪制場景
任務4 人物動作設計
任務5 整合動畫
三維動畫制作篇
項目1 制作鬧鍾模型
任務1 創建模型
任務2 制作鬧鍾材質
項目2 制作人物骨骼動畫
任務1 創建骨骼
任務2 制作骨骼蒙皮
任務3 設定
影視后期制作篇
...........
2015-08-17 09:16:30
圖博館
動漫編劇完全學習手冊
作者:黃今 2014 人民郵電出版社
內容簡介
作者為資深編劇,以自己多年積累的豐富創作經驗,總結出了系統學習編劇的方法和要點。全書分為「動漫編劇概述」、「動漫編劇要點」和「動漫編劇系統訓練」3個版塊,通過具體的故事劇情配合劇情圖片進行講解,提煉總結角色設定、場景設定、對白設定、結構設定等技術點,並且提供了完整的策划思路、策划方案、策划實例,方便讀者在學習的時候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達到完美的學習效果。

美國動畫史
作者:李鐵 2014
內容簡介
以時間為縱軸,以地域為橫軸,在兩個維度上詳細講述了美國動畫發展的歷史,並結合社會政治經濟、哲學思想、藝術變革、科學技術對動畫發展的動因做了分析。依據年代將美國動畫歷史的發展划分成11個階段,分別講述了從19世紀末葉到21世紀初葉美國動畫完整的發展歷史。詳細介紹了200多個具有代表性的動畫制片公司和工作室的發展歷史.講述了700多位動畫藝術家的創作經歷,涉及的優秀動畫作品近萬部。

動畫運動規律
作者:傅文彬 2014 遼寧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動畫簡介;動畫運動規律簡介;教學目的與要求;動畫創作流程、動畫繪制工具;動畫創作流程;動畫繪制工具;線條的表現;中間線技法;加動畫技法;重復與循環;動畫的分層等。

動畫背景與主題
作者:呂鋒 2014 遼寧美術出版社
本書是作者依據全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針對動畫設計等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並根據多年的教學和設計工作經驗,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動畫背景設計與主題構建對設計起的重要作用。主要內容包括動畫背景設計的表述與主題構建等。

動畫分鏡頭設計
作者:何謙 2014 遼寧美術出版社

動畫色彩教程
作者:鄧進 2014 遼寧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動畫色彩是動畫專業必修課,課程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分為六章:第一章對動畫色彩的認識以及應用領域做了相關的講解;第二章對色彩的基本理論知識做了全面的闡述;第三章對動畫色彩的前期訓練做了相應的歸納;第四章對動畫色彩中期的訓練做了深入的分析解剖;第五章對動畫色彩的加強訓練做了較為全面的概括;第六章對部分優秀動畫作品進行了分析。
2015-08-17 09:36:39
圖博館
八百禁:日漫為什麼拍不出轟動的真人版電影
獨立遊戲《織星》作者,目前正在弄漫畫2017-01-05

同樣是漫畫,龍珠、火影等日漫幾乎沒有轟動一時的真人版電影(儘管有過嘗試),反觀美漫,卻有根據漫威、DC等改編的系列知名電影,如《復仇者聯盟》系列、《X戰警》系列、《超人》系列、《蝙蝠俠》系列等。除了電影技術的差距,還有哪些原因呢?
  一、人物畫風問題
一切漫改電影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像不像”,如果違背了這一最直觀的基礎,很容易引起粉絲的逆反,但這也恰恰是日漫比較嚴重的問題。日漫最大的創造可能就是千奇百怪的人物畫風了,每個漫畫家風格差異極大,形成無數種令人過目難忘的風格,這在漫畫領域絕對是世界級的優點。這些個性畫風雖然是好事,但是太抽象了,拍成動畫沒問題,真要拍成真人電影,問題就來了——“次元壁”。
  我們先觀賞一些有代表性的頂級IP改成真人版的實例:
龍珠真人版,其實真心不能噴這個選角,選角背鍋其實挺冤的,這世界上真沒人能長得跟鳥山明筆下差不多……
  這幾個妹子其實很不錯了,但就是感覺不對頭……畢竟真人的眼睛哪有漫畫裡這些蛇精這麼大啊!還有藍色頭髮的水星,演員真是辛苦了……
  當漫畫的粉絲看到真人版之後,如果第一反應是:臥槽這選角一點都不像,好噁心!那真人電影想不仆街都難,而大多數的日漫因為畫風問題,都會出現這個情況。其實這跟日漫的資本趨向有關,到現在為止,大部分的日漫考慮最多的是動畫化,是怎麼創造一個“容易節省成本、批量作畫”的畫風,而基本不會考慮怎樣創造一個“真人選角比較容易”的畫風,這實在是個繞不過去的坎……
  而美漫就完全不同。
美漫的畫風基本都是寫實的,而且很多角色都極為臉譜化,非常適合真人化。
各位是不是覺得真人化之後的美漫英雄反而細節充實很多、豐滿很多、更漂亮了?
而真人化很好的日漫也不是沒有,但這些都有顯著特徵,就是漫畫原作本身就是寫實派的畫風,讓真人電影化有足夠的基礎。比如:
死亡筆記的L,高還原,而同一部裡的夜神月因為不像,所以感覺很噁心……
《請叫我英雄》,男主的選角簡直神了,氣質到形象完美契合!
所以,如果“像”這個問題都沒法很好地解決,日漫的真人化很容易變成找罵的。
2017-01-06 22:41:38
圖博館
當然,這一條只是最表層最膚淺的原因。其實即使畫風抽像到天上,也可以通過優秀電影班底脫離原作的二次創作來彌補,無非就是損失一些原作的鐵粉罷了,說不定徹底脫離原作還能拉很多對原作風格無感的新粉呢。但有些問題決定了日漫很難拿到最優秀電影班底的資源,接下來開始分析原因。
  二、IP是否可以持續性投入
日本的漫畫家對於作品擁有過於強大的原創和處置權,這是好事,但同時也是壞事……
  一個日本漫畫家能夠從日漫的修羅場裡拼殺出來創造出頂級作品,他必然是個天才,但天才的另一面就是無法被市場和編輯控制。
  鳥山明完成龍珠以後,徹底厭倦了漫畫,於頂峰處擱筆;富堅這孫子不干活,宅在家玩麻將玩老婆已經是個愛好者欲哭無淚的段子了,偶爾詐個屍大家就感恩戴德;像井上雄彥這樣嚴謹和口碑良好的匠人式漫畫家都會在灌籃高手最火爆的全國大賽篇撂挑子。
  說白了,頂級漫畫家功成名就之後,他自己就成了最大的莊家,雜誌和編輯在他面前就是孫子,他想不干就不干了。這樣的話,作品就必然有終結的一天,隨著漫畫家的厭倦成為一個“完成品”,幾乎很少有善終的。“完成品”就意味著沒有發展前景,就等於對故事和角色判了死刑。而作者對於品牌的絕對控制權也決定了其他人想接手發展品牌這條路就被徹底堵死了 ……
  而反觀美漫,公司享有對漫畫角色和作品的版權,每一部漫畫都是一個可執行的項目。
  也許單部作品論才氣或是論內涵都不一定比得過頂級的日漫,但是長年累月的故事積累卻能彌補這些不足,無數的編劇、畫家加入進來填充這些作品和角色的深度,從而形成一個個能夠無限發展的故事和角色品牌。
  我覺得這兩者的區別很明顯:
美漫的每一次電影化投入,都是在給這個品牌鍍金,延展了品牌寬度,加大了品牌的影響力,因為新的故事源源不斷,永不枯竭。(甚至美漫電影可以只要角色形象,電影完全原創劇本,想怎麼拍怎麼拍,這簡直無窮無盡啊!諸位想想日漫敢這麼玩嗎……)
  而每一次對日漫的電影化投入,都有點透支品牌生命力的感覺,畢竟故事也就那麼多,拍一段少一段……上面的《請叫我英雄》就是個例子,第一部電影的劇情感覺像是在小心翼翼擠牙膏,故事推進節奏非常遲緩,生怕一不留神拍完了……
2017-01-06 22:43:16
圖博館
說實話,我實在佩服日本漫畫家憑藉一人之力獨立創作頂級品牌的天才能力,但是連這些頂級漫畫家都得不斷的開“新坑”,都不能夠享有一個可以不斷挖掘的角色和故事庫,再考慮到漫畫的巨大工作量,我都替他們累,厭倦真是遲早的事。實際上諸位設想一下,其實很多頂級日漫的世界觀設定和人設都有很大的延展性,只畫一部真得很可惜,換個高手在原基礎上再來一部新的超越原作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啊!
  而美漫呢?經典品牌像滾雪球一般不斷壯大,生命力無窮!而且因為是團隊的作品,點子和靈感是多人的共同智慧,比一個天才死命畫到吐血說不定還要更好一些。當然美漫的公司化運作可能相比日漫的藝術家主導來說欠缺了一些“靈氣”,但在日漫狀態下滑,大師和頂級作品匱乏的現在,工業化生產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真得很希望日漫能想到一些辦法來使得老的世界級品牌再續光輝,雖然目前看起來沒啥辦法。
  三、漫畫品牌的時效性
這實際是上一條的延續。
追過連載網文和漫畫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一個現象:一部在連載期內的作品是最火的,一旦作品完結,人氣就會無法挽回的直線下降。
  這是個沒辦法迴避的問題。龍珠之所以沒人敢投拍,就是因為這實在是個太老的IP,已經完結幾十年了(現在的續作我實在無法認同)。如果再拾起來拍,將要冒著巨大的資本風險,這是日漫的通病。
  而美漫就不一樣,因為只要公司存在,這IP就幾乎無法完結。即使有時候失手把角色畫死了,也會出一個“平行宇宙”給角色續命,絕不會把故事玩完。
能夠持續維持故事的人氣,才能給資本足夠的保證。
  四、日本電影水平的局限、日本國運頹勢
這實際是很客觀的原因。
日本本身是個動漫大國,資本和資源也多聚集在2維動畫電影,涉及到3維動畫都稍微有點弱勢,更不用說真人電影了。
  最近動畫鬼才庵野秀明的《新哥斯拉》也反映了這一點,日本其實不只是拍不出好的漫畫真人版電影,而是根本就拍不出“ 美國式的大投入商業化電影 ”。(動畫導演都開始插手拍電影了,日本的電影導演你們的臉呢……優秀的漫畫原作需要同樣等級的電影導演操刀,才能成就頂級品牌,甚至延展原作深度,這就如同托爾金之於彼得•傑克遜、蝙蝠俠之於諾蘭、守望者之於扎克•施奈德。而日本現在的電影導演?我還是積點口德不說了罷……)
2017-01-06 22:43:51
圖博館
這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文化產業的天賦加點和主攻方向不在電影,造成日本國內無法建立起像美國一樣的專業化電影工業體系;更是因為日本這十幾年經濟勢頭低落,使得能夠投入到漫改電影上的資本捉襟見肘。
  日本本身電影技術水平的全面不足;資本的欠缺;東亞文化圈並不具備影響全世界的強大力量,等等這些諸多因素合併起來造就了日本漫改甚至是電影市場的虛弱現狀。想要改變的話,也許只有等中國資本的介入了……
  在這一段最後我說句公道話:拿日本和美國比,本來就是天大的不公平。
日本無論從國土面積、全國人口、經濟總量、發展前景來說,都遠不是美國的對手,美漫電影其實壓根也不用賣到全世界,只靠美國國內市場就已經足夠支撐電影的巨額投資了,國外的票房根本就是錦上添花,而日本有什麼?憑日本現在的經濟現狀,能養活幾個世界級電影團隊?
  其實,日本無論是漫畫還是動畫,一開始都是學美國,學迪斯尼的。而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日本動漫能夠成功的最重要特點就是“省錢”。手塚的廉價動畫製作方式、日漫的黑白和廉價用紙,都體現著“省錢”這一特徵。這本來就和大規模投資的電影是相違背的。
  一個小國,一個學生,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在動漫領域另闢蹊徑達到和美漫一樣的高度,並稱世界雙雄,這已經是一個奇蹟了,指望一個小國在電影這樣的資本密集產業逆天抗衡美帝?這本來就是不現實的啊!這明明是只有我們中國才能有資源辦成的事情啊!所以,這重任絕不應該在日本肩上,我們泱泱華夏理應扛起碾壓美漫電影的職責……(希望吧……)
  五、故事、角色——哪一個才是問題的核心?
這一點有點說深了。但不扯這個實在沒法把全貌說出來。
實際上,美漫的出生從一開始就跟經典的文藝創作方式背道而馳,是個徹頭徹尾的怪胎。
  一般的文藝創作是作者腦中有一個故事,十月懷胎憋故事如憋尿,不寫出來要死人了,於是乎開始自發性的創作。這是藝術家的個人行為,作品的好壞取決於作者的水平和才氣,甚至一開始你不付丫錢他也能打雞血白乾,因為這是他的夢想和自我實現的方式!這也是日漫的方式,作者直接決定作品的好壞。
這方式有個問題,因為文藝和國運一樣,是有“大趨勢”的,如果各位經常總結歷史會發現,大師和神作總是一批一批的來,一批批消亡,這是時代促成的玄學。一波大師洩氣之後,後繼乏力,而批量生產作品的工業化體系又不夠完善,就會出現現在日漫這樣的頹勢。
2017-01-06 22:44:16
圖博館
這是“ 注重故事 ”的方式。
而美漫卻開創性的用公司套路來解決文藝創作問題。一堆人聚在一起,寫故事和畫畫的分工幹活,一個崗位的一個人啞火了沒問題,花錢找更好的頂上來,畢竟找一個工種的專才比找一個全才容易太多了。這就成了一個能夠運作的商業形式啊!
  比如我朝的“九州”,一開始一堆作家聚在一起,想要集眾人的力量完成一個大品牌。我覺得,這活要是乾好了,基本就是奔著美漫的套路去了。(但是九州好像也黃了,其實玩公司,目前這個星球上應該沒人能玩過美帝,所以美漫模式基本別國也比較難學,那種體系控制和創作自由的平衡點和度很難掌握吧?)
  但這個模式也有很大問題:無法壓抑一個天才無限制的投入太久。如果創作團隊裡某個作者才華太突出,必然無法忍受體系或者公司的壓抑,會想要自己開一個新攤子,自己當上帝,而不是遵循公司和前人已經設定好的人物和背景。於是就必然離開了。
  這是“注重角色”的方式。
於是,公司繼續按照模板製作“產品”,離開的天才開始創作“故事”。
但是,故事總有“終結”;英雄卻可以“永存”!
兩種方式,無所謂孰優孰劣,但區別卻是很明顯。
這也許就是日漫和美漫的區別所在吧?
(其實還有世界觀過於架空、題材選區脫離現實等諸多原因,有時間再補足……)
  回應
 首先我並不哈日,日韓美中的影視作品我都看,但是對比請你選好參考系,動畫電影就動畫電影為什麼還要限定真人版?美國那種一點內涵都沒有的動漫作品反正我是不喜歡,何況國內能看到的作品都是鳳毛麟角的精品,全局來看美漫就是徹徹底底的商業作品,精品的背後全是快餐式垃圾。不過要說中國動漫要往哪個方向走,請去學美漫,國內投資方功利心那麼重那麼浮躁還是走產業化路線更容易出成果。請留二次元一份清淨
 噴了,你看過幾部美漫和美國動畫就敢這樣說?一看就是被日漫洗腦根本接受不了其他事物的無腦噴子.我不同意你那句:美國那種一點內涵都沒有的動漫作品反正我是不喜歡; 我在看了電影《守望者》之後才發現是漫畫改編的,而這部電影的精良和深度都是一流的。
 喜歡鼓吹日漫都是學生黨,幼稚。以後他們會被現實打臉。
2017-01-06 22:45:28
圖博館
特效!特效!特效!其實美國那些漫畫改真人的影視作品,劇情本身也就那樣,只是人家有錢有技術,肯砸錢去搞視覺奇觀,所以就效果好逼格高咯。而日本的特效水平,看看日本的特攝片就知道了,雖然也有很絢麗的,但感覺就是欠缺力度,目前看過的日本影視作品裡,真正讓我覺得特效還不錯的也就牙狼系列。
 我是做攝影的,從拍攝的角度的來看。日漫的表現方式更多的體現在鏡頭的切換,角度的變化,鏡頭的移動運用的很少,而且更多的用在表現大場景上,你們可以去看下最近很火的“你的名字”,僅僅是女主和父親在辦公室裡對峙的那個橋段,至少用了數十個分鏡剪輯在一起,鏡頭的快速切換將現場氣氛的壓抑,父女關係的緊張表現的非常到位。但是那時我在就在想,如果拍成真人版的,那麼現場至少要安排十個以上的攝影機,才能毫無保留的將動漫的全部細節完整的複制下來,但是在那麼小的場景裡放下那麼多攝影機,還有燈火,錄音設備,幾乎不是可能的,就算可以做到,僅僅一場戲,成本也將就是動漫的數十倍。動漫只要畫幾頁紙的事,電影拍攝的工作量將高出數倍數十倍。這種情況下,電影完美表現出動漫效果,不僅僅是導演與攝像水平的問題,更是要燒多少錢的問題,為了拍出和動漫一樣效果的影片要高出那麼多的成本,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要斟酌再三。 所以為了成本考慮,動漫的真人版的拍攝是不可能照搬動漫的,電影有自己的拍攝方式,但是離開動漫的表現形式,就算同樣的場景都會給看過動漫原片的人帶來巨大的違和感,如果演員形像和表現能力再差點,導演能力再弱一點,就離大家心目中的動漫形像越來越遠。 所以,把動漫變成真人版,本來就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就算不是高達之類的科幻題材,千尋之類的魔幻題材,就算只是把“秒速”我的名字這樣輕小說型的動漫搬上銀幕,也不可能百分百複製動漫,界時肯定仍然層出不窮。
 就喜歡你這種專業人士的評論,隔行如隔山,不懂的人真心不要瞎評論,真心太幼稚
2017-01-06 22:46:51
圖博館
這個我也早就注意到了,舉個例子,日本的高達系列和美國的變形金剛系列,同為機器人題材,但無論世界觀,劇情,人物刻畫,思想深度,造型,武備設定,以及宏大程度,現實性,合理性,高達都完爆變形金剛——但偏偏日本只能做動漫和遊戲,拍不出電影。每次看到《一年戰爭秘錄》,《默示錄》,《重力戰線》系列的九部CG動畫(其中給納粹招魂的部分內容暫且不提),那震撼的戰爭場面,我總是想,如果讓好萊塢拍成電影,那該有多好。可惜各有所長,美國沒有那麼有深度的動漫系列,日本也沒有好萊塢。
 拍十遍再剪輯不行麼?電影電視不都是這麼拍的麼?正經提問。
 你傻嗎,拍十遍也是成本,而且你所謂拍十遍,每一遍也是NG了好幾次才得到的鏡頭,成本更大。
 糾結於這種設定和細節恰是日本的可笑之處,同是飛船被擊中了,日本的故事能讓各個船員給你報一大堆可笑的參數上來,美國的故事就算船斷成了兩節,也就是一句“We lose something”。這樣對故事的把握日本簡直就是在把觀眾當傻子耍。
 我覺得不是漫畫的問題,是電影的再現能力有問題,說白了是電影工業的差距。電影的工業化,還得學老美,沒辦法的事,一步步來吧。
http://www.guancha.cn/babaijin/2017_01_05_387752.shtml
2017-01-06 22:47:10
圖博館
避免成漫畫外勞 資深畫家點出困境2017-11-05 中央社

台灣原創漫畫人才逐漸發光發熱,資深漫畫家胡覺隆(傑利小子)認為,台灣漫畫創作力量其實很旺盛,但現階段還沒導向得以永續經營的方向,台漫仍處在轉型和摸索的過渡期。
 身為看漫畫超過40年、創作已有30年資歷的胡覺隆,除了持續創作漫畫作品,目前還擔任玄奘大學設計學院藝術與創意設計學系副教授。日前他出席第一屆「台灣漫畫節」開幕活動,在松菸文創園區和許多資深漫畫家一同出席,力挺台灣原創漫畫。
 胡覺隆在台漫節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台灣漫畫的創作力量其實相當旺盛,但現階段尚未能將年輕創作力量導向一個得以替台灣漫畫永續經營成長的方向,「我覺得大家都還在摸索」。
 同時處於業界與學界的胡覺隆分析,台灣在1980年到2000年期間,仍有讓漫畫家得以維生的正常循環,但隨著網路時代來臨,網路上不斷出現各種盜版漫畫內容,讓他感嘆「很多人不想花錢,只想看」。
 儘管紙本萎縮加上網路興起是全世界都有的現象,但胡覺隆表示,美國轉型後,重新把讀者找回來,在結合網路和書本的數位化下取得正版,繼續讓漫畫發展下去;因此,如何把書迷找回來,再次體驗台灣漫畫的魅力,「目前就是在轉型的過渡期」。
 胡覺隆除了看台灣漫畫發展,也會觀察國外市場,他提到,其他國家仍有上百年的角色持續留下各種影響力和好成績,原因是「力量用在原創上」。
 胡覺隆認為,台灣年輕創作力量若能完全整合到IP(智慧財產)原創上,如此一來便會刺激到出版界、網路業等產業,一起讓台漫力量更壯大;若是力量用錯,就會變成「很開心地白忙一場」,甚至變成外國漫畫境外最大的粉絲團。
 胡覺隆說,許多台灣漫畫家往往是一頭熱投入畫畫創作,但最後常常缺乏收入,無以為繼下,加上家人反對,熱情往往就消失殆盡了。
2017-11-05 11:34:13
圖博館
他透露,有些國家知道台灣漫畫家「很會畫,也很愛畫」,就用很低廉的價格把台灣漫畫家簽走,「甚至有些人還被騙」;台灣在沒有市場可以發揮下,許多台灣漫畫家赴國外市場發展,但可能就變成廉價的「漫畫勞工」。
 胡覺隆憂心的是,台灣相關產業鏈和政府都沒有意識到「台灣漫畫家出走」相關問題的嚴重性。他提到,漫畫的成本遠低於動畫、電影,只要有相當程度的支持,就可以很穩定地持續生產出有前瞻性、各種異業結盟可能性的漫畫IP。
 至於台灣漫畫產業該如何突破,胡覺隆表示,若力量不整合在原創上,就會處於「一直打游擊戰」。他認為,應該要把力量放進「正規軍」裡,持續累積漫畫人才投入原創,讓戰力更加完整。
 他希望透過漫畫節能達到承先啟後的作用,為更多充滿夢想與潛力的台灣漫畫家鋪路,「因為我們早走了很多步,跌了很多跤,也知道很多問題」,期盼未來年輕人走的路能平坦一點。
 他也強調,要變成職業畫家,就要有一定產量,並維持品質對讀者交代,才有可能變成「正規軍」的一員,也才可以有動畫、周邊產品等可能性。
2017-11-05 11:34:49
圖博館
日本漫畫協會為什麼反對維護版權? 2019-01-29

1月25日,日本文化廳在東京市內召開文化審議會小委員會。委員會確定並通過了下載無版權授權的非法漫畫或小說等“靜態畫面”屬於違法行為,應受到刑事處罰的著作權法修正案提案。
  在審議過程中,委員們闡述了漫畫、小說等因盜版網站的存在連年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的現狀,並強調了在法律層面進行監管的必要性。該委員會認為現在的刑事處罰內容僅限定於影像和音樂,如果加入針對“靜止畫面”的刑事處罰,則刑罰範圍將覆蓋全部擁有版權的內容產品。如果修正案正式通過,下載非法資源者將會受到2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200萬日元以下罰金的刑事處罰。
  會上一名委員表示,“個人收集的文章和靜止畫資料是生產活動中所必要的一環,不能一概認定違反著作權法”,認為下載版權產品全面違法的提案有越界之嫌。而另一位委員則認為,“盜版的處罰辦法不應該只局限於盜版網站”,主張有必要將個人也納入違法下載處罰範圍內的必要性,個人博客和會員制的社交平臺也應被納入版權違法的判罰範圍。
  2018年,日本的“漫畫村”事件凸顯了法律難以懲罰利益實體的現狀,迫使日本各大版權方和網路運營商對日本境外盜版漫畫網站伺服器進行“強制遮罩”。然而在制定“強制遮罩”法案時,相關專家難以達成一致。最終法案因“強制遮罩”的行為違憲而不了了之。本次著作權法處罰範圍的擴大化可以被認為是“強制遮罩”法案的替代方案。
  針對此次的著作權法修正案提案,日本漫畫學會早在文化審議會小委員會中期報告階段的1月23日便發表了全體聲明,堅決反對下載違法處罰物件範圍的擴大化,並就四個要點發表了意見。
2019-02-17 09:03:53
圖博館
第一,禁止在漫畫界尚處在灰色地帶的“二次創作”作品的下載行為,將會對盜版研究和二次創作形成巨大障礙;第二,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日常研究過程中無論是否合法都會將相關新聞和圖片下載保存以作記錄,如果此類行為被認定違法,或將導致更廣泛範圍內的研究和創作行為的萎縮;第三,與動畫和音樂不同,靜止圖像或文章的違法性難以判斷,社交媒體中的該法律的實際應用難以界定,違法壓力或將導致使用社交媒體的人數下降;第四,即便是實施廣範圍的下載違法處罰,該法案也取締不了諸如“漫畫村”一類的惡性媒體盜版網站的存在。迄今為止,因非法下載動畫和音樂而被捕的案件還沒有出現,這類處罰也僅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約束力。一味的擴大刑罰範圍,不僅會妨礙創作與研究工作,還會導致一般互聯網用戶人數的萎縮。
  據日本漫畫協會介紹,現今的日本漫畫文化,是與在著作權法上尚處在灰色區域的“二次創作”既“同人創作”行為相輔相成而成長壯大起來的。因此本次日本漫畫學會的聲明,是針對該法律“只看到大眾對於版權商品的享受消費行為,而沒有考慮到新的版權商品的創作生產行為也是建立在這種享受消費行為之上”而做出的批判。
  日本的漫畫是建立在互相模仿、互相超越的創作基礎和創作土壤上,才能夠在今天的世界佔據一席之地。保護著作權的最終目標是推進文化發展,但如果因保護著作權而限制整個漫畫產業乃至文化產業的發展,那終將得不償失。
2019-02-17 09:04:54
阿楨
別再給我們喂屎了:好萊塢的日本ACG魔改之路何時休 2019-04-20 白胡椒

在好萊塢“魔改”道路上相繼出現的諸多犧牲品,已然讓許多人對這一類型的電影產生了一定程度的PTSD。這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同類型作品的命運,不由地打上一個了大大的問號。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那只開口大叔音,全身毛茸茸的電老鼠——《大偵探皮卡丘》裡的好萊塢版皮卡丘就要在銀幕上與觀眾見面了。
  今年二月,改編自日本漫畫家自木城幸人的代表作《銃夢》的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上映了,這部影片由“卡神”詹姆斯•卡梅隆擔任製片人,歷時十餘年的籌備才終於登陸大銀幕。
  然而,令人有些遺憾的是,這部日漫神作《銃夢》的好萊塢改編版本並不受很多原著粉的認可。儘管它擁有全世界最頂尖的製作團隊和超一流的特技水準,卻依然無法重現當年的黑白漫畫給人帶來的震撼與回味。
  無獨有偶,2017年,同樣被譽為“日漫神作”的《攻殼機動隊》被好萊塢搬上大銀幕,不僅請來了“黑寡婦”斯佳麗•詹森飾演少佐,還請來了北野武、茱麗葉•比諾什等國際巨星參與助陣。然而,承載著無數人期待不已的IP和陣容,這部電影版《攻殼機動隊》經過好萊塢的一通“魔改”,上映後不僅沒有收穫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績,反而因為嚴重的水土不服被原著粉們噴得狗血淋頭,最後只得倉皇淡出人們的視線。
  不過,《阿麗塔》或《攻殼機動隊》未達預期的成績,卻並不會打消美國人對於“魔改”日漫作品的熱情。事實上,這兩部影片僅僅是這兩年最廣為人知的好萊塢"魔改"案例,還有更多的失敗案例因為他們的失敗而石沉大海,不為人所知。
  這些在好萊塢“魔改”日本ACG作品的道路上相繼出現的犧牲品,近年來已然讓許多人對這一類型的電影產生了一定程度的PTSD。這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同類型作品的命運,不由地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2019-04-21 07:11:53
阿楨
好萊塢的“魔改”之路
《七龍珠》系列動畫和漫畫一度是全世界90後共同的童年回憶,時隔多年,很多人對其中的種種情節和人物依然歷歷在目,“龜派氣功”等當年的熱詞至今依然活躍在網路。不幸的是,21世紀初,這部動畫被20世紀福克斯盯上並購買了版權,2009年,這部童年經典動畫被好萊塢翻拍的電影版上映。
  為了降低東西方文化衝突所帶來的水土不服,20世紀福克斯找來了一個從小在美國長大幾乎完全不會中文的香港導演黃毅瑜;對了應對中國市場,福克斯還請雞賊地來了全民男神周潤發來蹚這一趟渾水。
  大概,看過原版動漫的人都不會接受一個叫做“孫悟空”的美國人和另一個叫做“比克大魔王”的美國人,於是這部電影爛得理所當然,爛得恰如其分,爛得讓觀眾不氣反笑,看這片子還想用怎樣奇葩的姿勢糟踐自己的童年。imdb2.6和豆瓣3.7相比,可見熱愛日漫的外國人對這部爛片的憎恨更為刻骨銘心。儘管全世界的觀眾都不買帳,從結果上看好萊塢也並沒有從中吸取足夠的經驗教訓。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04194&s=syfwjxbt
2019-04-21 07:14:08
阿楨
《哪吒》10億票房背後:影片沒那麼好,中國人在被誘導消費 2019-07-30 小象冒冒

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已10億元票房,最終或達22.59億。此前,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最高是《瘋狂動物城》15.27億。
《哪吒》在微博、新聞平臺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穫了8.8的高分,進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來,《哪吒》是一次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在重重推薦下,小編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心裡不禁打起鼓來:也許,影響輿論、決定票房的,有太多“非電影”的因數了。
此次上映的《哪吒》,儘管脫胎於中國神話,卻完全是以現代道德演繹。電影訴說了一個堅持自我、父愛子孝的,現代式的家庭教育故事。
諷刺的是,儘管角色口口聲聲說著“做自己”、“我命由己不由天”、“最害人的是成見”,電影卻依然一直在用對肥胖、結巴、娘娘腔等對各色缺陷產生的成見製造笑料。
和日本的宮崎駿工作室、美國的皮克斯營業、迪士尼等國外成人向動畫相比,中國的成人向動畫電影,多年來一直處於缺失的地步。
回溯國漫發展史,上一部扛起崛起大旗的,是四年前的《大聖歸來》。這部影片,基於了《悟空傳》扎實的劇本和深厚的人設,加之令人眼前一亮的畫風,取得了口碑與9.56億元票房的雙豐收。
但《大聖》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後,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國漫可謂負重難行。此刻,它正緩慢爬行在技術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分水嶺上,且更傾向於前者。這不是藝術家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
“特效套路”,為中國動漫電影在短期內贏得了市場。但梳理電影作品的發展方向,對技術的沉溺,既是國漫的崛起的墊腳石,又是國漫崛起的絆腳石。我們似乎再沒有機會看到一個純然用心的想像世界、一個中國的《千與千尋》了。而如果再仔細觀察:國產動漫的票倉,往往聚集在二三線城市。
《哪吒之魔童降世》火了,有好事者翻出了40年前的那部哪吒做了一下對比,小編也趁機回味童年。回顧1979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哪吒鬧海》,其中經典場面,至今看來,就是震撼二字。懷著這種感受,再看今天的《哪吒》,則更覺得失望。
這不是因為特效的緣故——當年的影片沒有特效,電影語言也不豐滿。我們僅僅對比一個場景的處理方式,就能感知到電影藝術的差別。
2019-08-02 09:16:29
阿楨
回應
上美倒是做藝術,都快做死了,也沒見你們出錢出力的。一方面喊著我要藝術,又不肯給藝術送錢,你們讓藝術也很難辦啊。
日本的千與千尋是一種日本的成功,但哪吒就是中國的。但按作者的話來說,外國的動漫在中國可以得高票房,可以賺錢,但中國的動畫得高票房,好像就是在犯罪一樣。
好萊塢大片各種宣傳,不是誘導?你們這些傳聲筒雙標咋這麼溜?
文人相輕的惡習真的是改不掉了
本來對一個電影的評價難免會有主觀的因素,所謂各花入各眼,這都很正常。只是本文作者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般的自我感覺良好,行文思路邏輯混亂,沒有論據支撐結論

京都動畫:曾收到與縱火嫌犯同名人的投稿,初審未通過 2019-08-01 觀察者網

在“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遭人縱火釀成慘劇之後,41歲的嫌疑人青葉真司曾向警方表示,因小說遭盜用感到不滿,隨後“京都動畫”社長澄清,並未收過青葉投稿的小說。
但日本共同社7月30日報導,“京都動畫”辯護律師30日透露稱,與嫌疑人青葉真司同名同姓的人曾參加過作品徵集活動,且其住址與青葉同為埼玉市見沼區。由於程式上未通過第一次審查,所以青葉的作品並沒有在公司內部共用。由此否認“抄襲”一說。
7月18日上午,日本“京都動畫”工作室遭縱火,青葉在建築物一層用桶潑灑汽油,之後放火並大喊“去死”,他目前因燒傷仍在醫院接受救治。此案目前已經導致35人死亡。
“京都動畫”工作室建築共3層,面積約700平方米,從1層到3層均被完全燒毀。“京都動畫”1981年成立,有近160名員工,曾製作《涼宮春日的憂鬱》《輕音少女》等多部知名動畫。
  回應
話說,日現在一水兒的套路流...一堆輕小說仿佛一個套路不同寫手的作品,有些時候,你真說不好是不是抄襲,因為很多作品深究起來都一個套路...
 我很懷疑這樣一個中學都沒畢業的人的文稿能讓京都動畫去抄襲。
 話說就算真的被抄了,這位罪犯還不如放出原稿來,在網上讓人評判,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以日本人見了棺材也不掉淚的德性,京都很大可能就是收了稿,借鑒了部分情節,然後還不給錢,沒給任何說法,當不知道…
 這也不是放火的理由
2019-08-02 09:17:29
阿楨
“做動畫死路一條”和平均月薪1w5,哪個才是中國動畫的真相 2020-07-29 春辭

能夠讓評論和轉發區有這麼大的畫風差異,雙方對動畫人或是中國動畫這個行業的認知顯然橫著一條巨大的溝壑。
3D動畫,二維動畫,CG動畫,工作室,大公司,各式各樣的名詞,各有區別的技術,完全不相同的工作模式。細節的差異造就作品的差異,呈現在觀眾面前的選擇很多。
但對於這條新聞下的動畫人來說,指的是二維動畫,也就是需要人們去手繪的動畫。
而二維動畫最大的問題就成本和收益的不匹配。
動畫畫師需要漫長的時間培訓,並且人工費用高,製作效率低。
動畫這一行,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埋頭苦幹多,出人頭地少。
19年國內動畫師收入樹狀圖
15年日本動畫師收入報導
就連製作出《螢火蟲之森》《輝夜姬物語》的吉卜力動畫工作室,也有高強度的工作要求。吉蔔力負責創作的主要是宮崎駿和高畑勳,而後者關於殘酷的負面新聞更多。
國內的動畫行業沒有這樣誇張,但也沒寬裕到哪裡去。
改革開放之後,國內的動畫創作是為了國際得獎而去,國家有生產指標和撥款,不用面對市場。對創作者而言最好的時代莫過於此,中國動畫迎來高潮,《神筆》《豬八戒吃西瓜》相繼問世。
“你們能把齊白石的畫動起來就更好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聽了彙報之後如是說道。
為此,上美廠花重金請來國畫名師李可染、程十發參與藝術指導,1960年,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橫空出世,日本動畫界稱之為奇跡。
但在那之後,國家的政策讓中國動畫行業走量不走質,中國的動畫越來越趨向幼童化和低智化,長期以來中國動畫都只是在維持在存活線上,直到近十年才有較為明顯的起色。
  回應
3D的工業化甩日本幾條街?你確定?
論動畫3D化日本其實是走在前面的,但日本3D是基於為傳統2D動畫服務而發展的,即讓畫師擺脫手繪的海量工作專注于原畫創作,純3D動畫寥寥無幾,國產2D動畫產業沒有那麼根深蒂固,因此技術負債比較輕,因此3D動畫產業發展就比較豐富,在這方面的經驗積累超過日本是毫無疑義的。

橫店重啟:48個劇組開拍,63個劇組籌拍,入5個民間群演群得交99元 2020-07-29 刺蝟公社

根據橫店影視城透露的劇組動態,本周《斛珠夫人》《大唐明月》《皓衣行》《叛逆者》《人生若如初見》《千古玦塵》《贅婿》等29部熱劇都在拍攝當中,粉絲們紛紛而至。喻示著因疫情一度沉寂的“大橫國”正逐步蘇醒。
2020-08-02 08:51:30
阿楨
如果大雄進靜香浴室劇情要被刪,那揍人怎說… 2020-12-10

陪伴了許多人整個童年的《哆啦A夢》,因為某些“低俗內容”而讓網友們吵了起來。
起因是,有日本網友發起請願表示,希望將《哆啦A夢》中“大雄進靜香浴室”的情節全部刪除。
他們認為,偷窺女生洗澡是一種“性侵犯”,會帶壞小朋友。
問題是,按照這種嚴格標準的話,胖虎、小夫、大雄和哆啦A夢,似乎都得被剪掉……
  回應
從小看到大,我也沒犯罪。日本人把成人世界的犯罪行為推到小孩子接受教育的頭上,也是夠無聊的。
 日本動畫中的高中女生文化和潛意識裡引導戀童真的沒關聯嗎?
 日本刪除了全部有爭議的動畫內容,性變態了就能大幅度減少? 反動畫的論據看起來很充分,然而在社會學研究中是無效的。 日本那麼多的癡漢主要原因,是日本社會造成的。動漫作品對社會的影響只是極為微小的影響因數。
 喜羊羊因為暴力畫面被封殺多少年了?牛郎織女的故事要徹底黑了,不僅僅偷窺女性洗澡,還藏起衣服來脅迫女性,然後織女就直接斯德哥爾摩了,連孩子都有了。最終牛郎也沒有受到懲罰,王母娘娘作為一個冷酷無情的反派,也僅僅是把自己閨女帶回去了事。還有白蛇傳,最開始白蛇就是個妖怪,為了強留許仙不惜水漫金山造下無邊殺孽,法海就是個為民除害的老法師,現在變成什麼了,妖怪白了,為民除害救民水火的老法師黑了。
 上綱上線的話,那麼幾乎所有的具有打鬥、殺人內容的海賊王、火影忍者這樣的少年漫畫和大部分青年漫畫是不是更應該被禁止?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7543
2020-12-12 10:36:04
阿楨
“酷日本”還酷嗎?陷入迷走的日本文創戰略 2021-01-11 觀察者網

在外界的印象中,日本似乎是一個具有極強文化輸出能力的創新大國。動漫、遊戲、時尚乃至日本料理都能成為流行世界各地的文化符號。
自小泉純一郎首相任內起,日本政府就開始借鑒歐美國家的“創意文化”概念,試圖在傳統動漫、影視、出版等內容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文化領域的更新反覆運算。一方面借此增強日本的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拉動其他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這些考量下的直接產物,便是最近十餘年來為歷屆日本政府、尤其是此前安倍內閣所津津樂道的“酷日本”(Cool Japan)。
被寄予厚望的“酷日本”戰略確實曾引發日本文創產業的投資熱潮,各種官方和私人資本都前赴後繼參與其中,但數年來取得的成績乏善可陳,甚至還出現了國有資本流失的窘況。而日本的文創產業亦如日本媒體所評論的那樣:“正陷入迷走的狀態之中”。
  回應
主要是日本這個國家太保守了,日本現在還是二次元的動漫遊戲文化,但現在國際主流都是3D,不論是歐美中。日本的動漫看起來還勉強,但是主力幾乎都是十幾二十年的老動漫,一個主筆既要負責故事創作,還要負責美術創作,這完全是小作坊式的創作方式。反觀中國幾乎是以小說為藍本創作,分工明確,也更加專業,品質也是穩步提高。未來,取代日本動漫,已成定局。在網路手機遊戲時代,日本遊戲行業,徹底被韓中打成豬頭。
我們要吸取日本文化產業失敗的教訓,第一就是產業分工要清晰,提高了專業化程度,才能提高產品品質。第二就是要與國際新技術接軌,現代文化產業是以新技術為載體的新產業。第三就是不能封閉思想,要培養大眾的審美,而不能形成獨特的審美。獨特的審美短時間能保護自己的文化產業,而長時間來看,會讓自己的文化產業缺乏競爭力。
2021-01-12 09:00:45
阿楨
武俠文化這兩年為什麼又流行起來了 2021-02-06

僅就遊戲領域來說,武俠產品這兩年便多了不少,國內團隊逐漸能做出一些像模像樣的3D武俠動作遊戲,武俠文化的氛圍也愈加濃厚起來,剛公測不久的《影之刃3》在近日的一次直播中,宣佈要和動畫《霧山五行》、漫畫《鏢人》,主機遊戲《仁王》,以及四大博物館(三星堆眾文物、越王勾踐劍、西漢直裾素紗禪衣、秦石甲胄)聯動。
  1.幾年前,武俠還是個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題材。
總之,曾經的武俠可以說內外交困。外有更流行的題材競爭,內有武俠作品自身的乏力,也難怪有很多人會說“武俠已死”了。
  2.但近兩年來,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視覺呈現上,《霧山五行》的場景渲染大量運用國風工筆手法元素,猶如一幅幅充滿古意的畫卷,七分墨三分彩,將天地包容於一紙之間,觀看的彈幕中頻頻飄過“每一幀都能當壁紙”的感歎;而《影之刃3》中場景設計也大量借鑒了中國傳統國畫美術的手法,如參考《清明上河圖》散點透視的遊戲場景構圖,借鑒了《千里江山圖》礦物顏料配色的自然場景,結合動畫電影和遊戲開發,為玩家呈現出了一個很符合想像的江湖意境。
  3.都有共同點:讓年輕一代體會到了武俠作品重塑後的競爭力。
曾經武俠文化有兩段黃金時期。一是“新武俠文學”,是以上世紀50~80年代金庸、古龍、梁羽生、溫里安等為代表,區別于三、四十年代的舊派武俠文學,創作的一系列主要以虛擬世界觀或演義歷史為背景,描寫“江湖中人”的幻想類小說。二是“新武俠電影”,以上世紀70年代到本世紀初,以胡金銓,徐克,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主要以香港電影工業為基礎打造的一批延續了“新武俠文學”精神的電影,是“新武俠文學”的視覺延續。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確立了中國人心目中的武俠文化,也曾在全球刮起武俠的風暴,中國功夫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輸出形象之一,不少好萊塢的導演(昆汀,溫子仁等),都深受武俠文化和視覺符號的影響。
  但就在新世紀,武俠的生態位被更通俗的玄幻網文所取代,進入了一段漫長的沉寂期。直到這兩年,才逐漸找到了新的定位。所謂的“新新武俠”,大致可以概括為:近年來在動漫,遊戲等領域湧現出來的一批新創作者,他們大多是在“新武俠”的薰陶下成長,又吸收了網路時代中的審美元素。隨著創作思路的成熟,在現代的技術工藝下,得以創造新形態的武俠類作品。
2021-02-07 08:52:02
阿楨
日媒:日本書店或許能學習中國同行

日本SAKAMAGA雜誌2022-07-12 互聯網資訊大潮下,書店行業邁入全新階段。除了一些極有個性的小眾書店和有實力的大型連鎖書店,日本大多數書店都面臨存亡問題,實體書店20年減少一半以上。中國,新開書店數量卻在增加。首先是通過空間設計打造高顏值和舒適閱讀環境,自帶流量成為網紅“打卡地”。此外,除了閱讀,不斷拓展咖啡、美食、文創及雜貨等。日本也有書店嘗試跨界經營,但與中國根本無法相比。通過社交平臺引流,拓寬銷售,控制成本等手段,原本與日本書店一樣難以為繼的中國書店正重煥生機。中國人靈活的思考和探究心值得借鑒。

日媒ENCOUNT發現:中國漫畫進日本,主打兩類內容:一是穿越“異世界”,多表現為女主角穿越到古代王朝的故事。另一是大女主 ,多表現為漫畫女主角克服困境,憑藉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番事業,與男主角相愛,不一味依靠男主角,可說是女性版半澤直樹。

風格書店的大時代來臨 2017/02/23

TSUTAYA BOOKSTORE降落台灣了,和「全球最美的20間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同屬日本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集團。
無論是日本蔦屋,還是台灣誠品,都不是單純開著書店,代官山蔦屋書店成立之前,負責的人員曾前往誠品參考其營運模式。但幾年過去,前者卻發展出一套比誠品更細膩完善的營運心法,大步領先在前。2015年,結合「家電」與「書店」的二子玉川蔦屋家電開幕,是CCC再次跨界的新嘗試。
2022-07-15 07:49:55
阿楨
日本人怎麼看逆風輸出的中國亞文化? 2022-09-20 潘妮妮

上周《如妮所說》,中日之間的文化來往其實很難說是交流,而更像是中國在單向地奔赴,而日本的主流思想卻把中國的單向奔赴當作是理所當然的。
一定有人會說,現在中國的很多娛樂亞文化產品其實在日本也是很受歡迎的,其中最突出的當然就是手游,代表當然就是《原神》。除了這些二次元產品,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輸出就是中國彩妝。還有一個比較隱蔽的領域,中國影響到了日本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那就是耽美二次創作,比如《陳情令》。
但是同樣遺憾的是,我覺得中國娛樂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也就只限於此,沒有辦法再往上走了,哪怕在下面走得風生水起,但是沒法再往上,原因超級樸素,上面的人沒有這個覺悟,沒有這個意願。
而日本為什麼做不了呢?我覺得這裡面還是有很根深蒂固的精英思想在作祟。首先在部分文化精英的心目當中,他們已經把ACG文化當作是日本民族獨有的文化。而當中國向日本反向出口ACG的時候,他們會本能地覺得不是好事,是山寨,是偷竊,甚至更誇張一點,是一種僭越。所以這個時候精英反而有更強的危機感,而不會想到這個其實是改善中日關係的契機。
其次就是一些文化精英他們也看不上本國的年輕人,他本來心裡就覺得遍地遊戲宅男追星腐女已經國將不國了,結果看到這些年輕人還喜歡中國的產品,那就更覺得這是數典忘祖,批判都來不及,哪裡還想到要去鼓勵。
這個矛盾的背後,其實就是日本國內階層分化的問題,它只能靠日本自己解決,我們中國再怎麼努力也是沒有辦法的。
2022-09-27 07:59:30
阿楨
《中國奇譚》憑什麼讓國漫再次封神? 2023-01-05

《中國奇譚》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B站聯合出品的動畫短片集,由八個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的故事組成:《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林林》、《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小滿》、《玉兔》、《小賣部》、《飛鳥與魚》。
  故事縱覽古今、展望未來,從鄉土眷戀到科技幻想、從生命母題到人性思考,展現著中式想像力、承載著中國民族文化與哲學。影片涵蓋多種美術風格以及製作手法:既有傳統的二維、剪紙、偶定格動畫,又有 CG、三渲二的現代技術,還有將素描與中國水墨韻味相結合的創新嘗試,是創作者們對中國美學一次多視角的詮釋。
  談到國產動畫,我們難以忘懷那輝煌的過去。1957 年正式成立的上美廠,創作了《雪孩子》《大鬧天宮》《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 500 多部伴隨了幾代中國人的作品。可惜 80 年代之後,動畫市場風向迅速轉變,因為時代的發展和人才的斷層,曾經輝煌的上美廠逐漸走向沒落,甚至被質疑吃老本,再沒有經典之作。
  其實近年來,優秀的國產動畫也有不少。
動畫電影《羅小黑戰記》同樣探討了妖和人的關係;《一人之下》紮根本土的玄學土壤,設定了有趣的作戰體系;《霧山五行》水墨畫風獨樹一幟,打戲流暢絢麗,又有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立足傳統又融入現代。
  《中國奇譚》最打動我的一點,也是國產動畫的傳承和創新。
《小妖怪的夏天》在傳承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得到很多細節,比如牛頭怪抓著野豬妖擦鍋時冒的煙,畫法借鑒了小時候的連環畫,但讓這種煙動起來繪製量太大,所以導演只在這場戲裡用了一下。創新之處則更加明顯,導演在國人耳熟能詳的《西遊記》背景裡,探討了普通妖怪的命運,也用妖界的職場關係映射當下。另外,囑託孩子多喝水的野豬媽媽,如同子女打拼在外、逢年過節碎碎念的父母,讓故事多了溫情;「你在教我做事」「擦了半天就這」等臺詞則很有網感,十分貼近時代。
2023-01-09 07:52:48
阿楨
賺你的錢,還要教育你,這種想法不好 2020-08-15

《中國奇譚》的總導演稱創作者有責任提高觀眾審美門檻。這個說法,有‘賺了你的錢,還要教育你’的意味。是民國啟蒙(別人)那一套。啟蒙主義,其實是最大的反智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啟蒙主義的底層邏輯,一定是一方輸出,另一方全盤接受。啟蒙者輸出,被啟蒙者只有乖乖聽著,按照啟蒙者說的去做的份。

西方哲學為什麼這麼昌盛?2020-08-14

【本文來自《我們和西方文明的根本性不同在哪?》評論區】
  回應
當你在討論西方哲學為什麼這麼昌盛的時候,西方人也在暗地裡討論東方哲學為什麼那麼昌盛;當你討論歐洲為何能開闢工業時代的時候,歐洲也在討論為何四大發明誕生在中國而不是歐洲,因此這一切討論的本質實際上無異於“為什麼我父親不是李嘉誠”,其實並沒有去追究的意義,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軌跡,所處的實際環境和社會現實不同,就會把那個時代的人們的思考引向不同方向,這是理所當然的,也是無可指責的,你回望八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中華文明依然有很多被其他文明豔羨的獨到之處,中國人之所以熱衷於討論歐洲文明為何獨佔風騷,只不過是因為在距今不太久遠的近代,我們中國被他們毒打了一頓,近代史的屈辱令我們今日回顧依然感到震動,所以才生髮出那麼多對歐洲優越性的探討,並且根據討論的結果缺啥補啥,這是中國人的心魔,我們沒必要繼續討論這個問題了。
2023-01-16 09:53: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