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20 01:40:58| 人氣3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思考──五千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待在彰化的最後一天
去看了末代武士

片子拍的如何 那是另一回事
就好像有人討厭榴槤,有人喜歡榴槤
但榴槤仍然是榴槤

我只能說 一切的因都是從那部片開始
痕跡 確實在我心中留下了

簡單的東西常常能發揮出讓人想不到的力量
武士道的經典《葉隱》 其中有一個信條是「無念」
據說許多武士在臨死前 奮力喊出的一句話就是這兩個字
人人都有佛性 這是一個理想
但兼修禪宗的日本武士卻往往未必都能達到涅盤
因此 平靜面對死亡的方法就是「無念」

專心是無念的一體兩面
生命是既複雜又巧妙的
有些時候人們常常想運用智力去思索未來
最後卻只能面對令人失望的結果
畢竟 在某些時候
專注於當下 然後等待自己所努力匯聚成的「水」
能不能成為自己想要的那個「渠」

有時後在想 我們中國有數千年的文化
然後卻在近代 屢屢受制於崛起的日本
歷史的因素之外 有沒有文化的因素呢
關於日本的資料 僅止於讀過揚智文化的《日本通史》
歐洲人所寫的《菊花與劍》 台灣人所寫的《武士道─日本商人精神之魂》
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 以及數篇論文
地理及政治的條件
造成日本長期的動亂 軍武的生活態度逐漸形成
幅員不大 民族幾於單一
也使得他得以提升文化思想的單一
淬煉出異質性不高的民族內涵
但是相對的 少了刺激與對話
這樣的文化必然成長緩慢

武士道既然能成為日本在近代崛起的原因之一
就代表那是經的起一定考驗的文化
這樣的文化 在中世紀以前還未成形
直到了唐之後的大化革新
儒學佛學(主要是禪宗)相繼輸入
終於在原有的基礎上 吸收發揮
利用儒學的修養方式 鍛鍊出武士道的嚴正精神
吸取禪宗的心理調適 發展出對待生死的態度 與應對生命的方式
至此 才形成了具有獨特魅力的武士道

而中國呢
我們當然必須正視那些偉大的人物 他們曾經為中國文化的優秀做了見證
但其他人最終卻仍然無法為國家文化的再興盡了有效的努力
這是為什麼

當人們有更多的選擇時 為何無法有更好的表現
而擁有不多選擇的人們 卻能夠在適當時機 超越其他人
這恐怕才是關鍵
中國這個文化古國
千百年以來 不缺乏滿懷想法喋喋不休的人
只缺乏堅守一道 默默實踐的人
爭論的人太多了
登高極呼的人太多了
於是我們會發現 現在政壇上的現象
其實幾千幾百年來一直在上演

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兼容各家都沒有錯
錯的是別懷居心
錯的是爭名奪利
錯的是自以為是
錯的是不能互相尊重而相互封殺
龜兔賽跑中
恐怕中國在近代 扮演的就是先勝後敗的兔子角色

我們面對的是嚴肅的問題 嚴峻的形勢
前輩們前仆後繼 但前浪走了 後浪跟上來了嗎

一定要找出答案
當文化無法受到重視
當文化無法找到他的定位時
我們要協助他創新──在原有的基礎上轉化
問題是,現在的學人願不願花費力氣在構思中國文化的轉化方向

了解文化的真正涵義 這立意當然很好
但是文化的東西是沒有絕對答案的 只要能夠適用即可
文化是一種共識 不是寫一篇論文就代表文化的唯一答案
找出可以幫助文化找出路的理論 並且實踐他 實踐這個理論
讓文化在我們手上重新得到生命
這比那些無病呻吟的論文要好太多了
學術研究再這樣無病呻吟下去
我們跟清談誤國的「文渣」有何不同

當然...為了學位 為了工作與生存
我們應該同情並給予某些空間
留給必須靠這類論文來取其所需的人們
但 這不應該是全面的
該做的事只要有人去做 有一個是一個
孔子和隱者 各安其所
不過 當所有人都成為隱者的時候
我們已經傳承了五千年的文化
也許就要像那些隱者一樣 沒落在這一代
然後在一座不知名的山中 永遠的消失了吧

想過 很認真的想過
如果考不上研究所 仿李遠哲模式掌握資源來從事文化工作的話
大不了回基層幹老師
憑著國文是主科
一年帶五個班 兩百名學生
三十年教書生涯 六千人都是我的種子
只要有一個發芽 我就不算白活
有兩個發芽 我的人生就是有賺
何愁?

有限的生命如果能永遠延續
大概也是因為這樣吧 我想

台長: 太一
人氣(3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