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2-05 18:30:56| 人氣1,43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沈重的馬勒交響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年談馬勒(Gustav Mahler;1860- 1911)似乎有點沈重,因為他的交響曲真的很難懂,不過,基於某些理由,我還是要來說一說對他的作品的一些看法,順便推薦幾張作品給大家欣賞。

馬勒的作品在他生前並不是很有名(很多藝術家都是這樣),他比較有名的領域是在指揮。當然,還是有一些樂迷在他生前就很喜歡他的交響曲,特別是在阿姆斯特丹與紐約,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他指揮的大本營。不過他的交響曲一直到二次大戰以後,才真的被廣大的古典樂迷注意。

如果沒記錯的話,有一個馬勒的分析家兼樂迷Sigmund Freud曾經說,馬勒的作品背景,很大一部份可以追溯回他的童年生活。馬勒的父母經常吵架,只要他們一吵架,馬勒就跑出家門,去聽軍樂隊演奏(當時軍樂隊離他家很近)。因此,馬勒的交響曲經常出現很大的轉折,悲傷與愉悅、嚴肅與滑稽並存在他許多的作品之中。

馬勒生長在一個猶太家庭。當時奧匈帝國對於猶太人的限制已經放寬不少(不是只有希特勒排猶,從歷史上來看,整個歐洲其實都很排猶),因此馬勒得以到布拉格與維也納學習音樂,布魯克納在維也納時期對馬勒的影響很大,因此,聽不懂馬勒的音樂,可以先從布魯克納開始,他的音樂比較好懂。馬勒本想當聲樂家的,不過,他很快就發現他比較適合當指揮家(貝克也是一樣,本想從商的,不過發現政治這行飯比較適合他),因此,很快就轉行在布達佩斯歌劇院當首席指揮,並且在莫札特與華格納的歌劇上表現很搶眼。因為當時歌劇院的表演期間都是從秋天到春天,馬勒很快就養成一個習慣,他的交響曲幾乎都是在夏天寫完的,在南奧的期間,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時候。後來因為維也納比較有前途,馬勒名氣也越來越大,他就轉移陣地到維也納交響樂團當指揮,並且持續寫他的作品。

基本上,馬勒不常在維也納演奏他自己的作品,因為怕惹人閒話,以為他利用職權壓迫交響樂團練習他的作品,不過倒是經常在荷蘭與北歐一帶可以聽到。在1907年左右(似乎是這樣,因為手邊缺少資料),他受邀到紐約擔任指揮,但沒多久他就發現自己有心臟病,最後只來得及寫完九號交響曲,第十號(就是第九號啦,他很迷信,等一下再說)沒來得及寫完就離開人世。

基本上,要聽懂馬勒的交響曲,必須要有點慧根。馬勒曾經跟西貝流士(Sibelius;另外一個偉大的芬蘭作曲家,他的作品就是芬蘭的國歌)說過:「交響曲可以描述一個世界。」。是沒錯啦,如果聆聽他的千人交響曲,就知道什麼是世界。馬勒幾乎把什麼東西都放進他的作品之中,從喪禮進行曲到唐朝李白的詩,從滑稽的民間樂曲到情歌,全部都在他的交響曲之中。他的作品雖有點布魯克納與布拉姆斯的味道,音樂元素卻遠比他們豐富;基本上,要從他的「詩歌」交響曲當中找出白遼士(Berlioz;他的女巫幻想曲相當有名)或史特勞斯的類似元素也很難。要聽他的交響曲,必須先不要被他的標題所誤導,他經常設定一個主題之後,在後來的修改中就刪掉了,因此,如果想要在「大地詩歌」當中聽出李白,也不是不行啦,不過可能會跟我第一次聽馬勒的時候一樣,抓不到任何頭緒。而且,他的調性經常不按邏輯出牌,可能一開始會是A大調,結尾的時候會是C大調,非常的「有深度」。馬勒的前四首交響曲被德國民謠影響很深;其他三首則是有加了聲樂的元素進去,第八號交響曲甚至有合唱團在裡面,伴隨管弦樂,效果十分驚人。我不建議大家一開始就聽馬勒的音樂,那會讓有心愛樂者對於古典音樂死心。如果真的要聽馬勒的交響曲,可以先從第一號與第五號開始,比較平易近人一點。

推薦聆聽專輯:
Symphonies Nos. 1- 9; Adagio of Symphony No.10; Kubelik指揮;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10張CD;中價版)。

其實,每個管弦樂團擅長詮釋的樂曲都不同,所以如果每個作曲家的作品只想買一張,盡量不要買一套同一個樂團演奏的CD。不過,因為一次買一套總會比較便宜,所以真想買一套,可以考慮這一張。接下來貝克就來介紹每一首交響曲可以考慮的版本:

第一號交響曲:
這一張專輯可以稱之為交響詩,包含了一部小說(Jean- Paul)與節奏很慢的葬禮進行曲,馬勒還把自己的歌曲(Lieder)放進去。這張第一號還看得到布魯克納與舒伯特的影子在其中。

推薦聆聽專輯:
1.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 Rattle指揮(高價版)
Rattle的指揮功力在這一張專輯中發揮的很好,把第一號的音量規模控制的很好,喪禮進行曲當中詼諧的感覺有表現出來,最後結尾也頗驚心動魄。

2.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Kubelik指揮(中價版)
這張專輯跟Rattle比較起來,力道少了一點,不過也代表情緒沒有那麼重。簡單說,就是一張老少咸宜的專輯。

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第一樂章也是交響詩的味道,不過是送葬進行曲,之後他稍微做了點修正,把整張專輯定位在只要對上帝有信心,生命力就可以從灰燼中重新燃起。前三樂章都是管弦樂;在第四樂章,英雄聽到上帝的呼喚(vocal出現啦),然後英雄從死裡復活,在審判日之後獲得重生。這時候,如果家裡是用真空管機的話,絕對會吵死隔壁鄰居,因為馬勒用了八支小號與十支號角來演奏;還有,兩個Solo Vocal跟一群合唱團,保證嚇死人不償命。然後,不要以為這段時間很短,整個復活的過程大概是九十分鐘,所以,要聽真正的馬勒,一定要到深山裡去。

推薦聆聽專輯:
1.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 Rattle指揮(高價版)
拉圖又來了,他在這張專輯的表現甚至比上一張好,力道十足。

2.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Metha指揮(中價版)
在祖賓梅塔的錄音當中,這一張專輯算是不錯的了,特別是在結尾的時候,詮釋的相當好。

第三號交響曲:
二號交響曲是說人類的救贖,三號則是談自然界。這張專輯談的是夏天早晨的夢,還有夏天的愛情,最後是以小孩子對天堂的看法作結。這一號交響曲雖然比前一首的編制小了一些,不過他在兩個樂章之中用了大量的人聲作為音樂元素。整張專輯以冬天為開端,逐漸以夏天的詩將閱聽者的注意力移轉,最後則是慢板作結,很「大自然」的一張專輯。
推薦聆聽專輯:
1.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l; Ambrosian指揮(中價版)
這個指揮家在台灣比較沒那麼有名,整張專輯也是在1960年代左右錄的,音效不會太好。但是,在第三號之中,沒人比Ambrosian詮釋得更好,

2.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 Bernstein指揮(高價版)
伯恩斯坦可說是詮釋馬勒的行家,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他的味道。伯恩斯坦的個人情感在詮釋馬勒的時候往往太重,而且會超出曲目的標準時間。但是,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認真去聽聽伯恩斯坦在馬勒第三號之中的感情。

第四號交響曲:
第四號是第三號的續篇,在這張專輯中,女高音唱的Das himmlisches Leben將整張專輯帶入高潮。管弦樂的編制大概中等,而且只有四個樂章,首席小提琴的功力可以決定這整張專輯的優劣。

推薦聆聽專輯:
1.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Welser-Most指揮(中價版)
雖然Welser- Most在帶領LPO的時候被批評的很慘,不過這張專輯還可以算是詮釋的相當好的一張,特別是做到了交響曲中詼諧與自然的平衡。女高音Lott的在最後一個樂章的表現則是相當亮。

2.Cleveland Orchestra; Szell指揮
馬勒最陽光的專輯應該算是第四號,Szell這張1964年錄製的專輯有把這個味道帶出來。這個時候也是Cleveland管弦樂團的高潮期,以後就不太行了。女高音Raskin的表現也很好。

第五號交響曲:
第五號交響曲大概是在20世紀的一開始完成的,但是馬勒卻一直修改,到他死前都還在改。從很悲慘的情緒到很陽光的氣氛,馬勒將這張專輯分成五個樂章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很難入耳,因為情緒在音樂之中表現的很黑暗,葬禮進行曲再度出現,還有一些很暴力的情緒插撥在樂曲之中;第二部分則與前一部份截然不同,閱聽者必須要能夠消化,否則一定會受不了。第三部分就很羅曼蒂克了,這個部分的靈感來自於他給老婆的情詩,後來還被電影「威尼斯之死(Death in Venice)」拿來當配樂。不過,這部分同時隱藏了淡淡的哀傷在其中,特別是對人生的脆弱表示無奈。這張專輯的步調有一點Bach的味道在當中。

推薦聆聽專輯:
1.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Boulez指揮(高價版)
Boulez實際上不太適合詮釋馬勒。不過,這張專輯精準的描述馬勒要的感覺,卻又不會太濫情。維也納愛樂在Boulez的手中的確有發揮出功力。

2.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Metha指揮(中價版)
Metha在這張專輯的表現稍微有點過度詮釋,但是不至於誇張。整張專輯的感覺稍稍有點「刺激」。

第六號交響曲:
第六號是唯一中規中矩按照交響曲的格式來寫的交響曲,而且,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調性:A小調。整張專輯沒什麼主題,可是很有威力。這張專輯的情緒很重,因為馬勒的女兒在這時候過世,甚至有點預告自己的死亡的味道,甚至有人下這張專輯的標題為「悼亡兒之歌」。結尾很不錯,大概只有柴可夫斯基的第六號交響曲或是他自己的第九號交響曲可以相提並論。

推薦聆聽專輯:跟第五號的推薦一樣。

第七號交響曲:
像是要揮去第六號的陰霾,第七號馬勒嘗試要讓聽眾覺得振奮一點。這張專輯有Offenbach與Wagner的味道,而且是以C大調為主,所以還不難入聽。第一樂章還是葬禮進行曲,但是之後就是夜曲的曲式。

推薦聆聽專輯:
1.Cleveland Orchestra; Boulez指揮(高價版)
儘管這張專輯是馬勒交響曲中比較有爭議性的一張,但是Boulez也把這首交響曲豐富的管弦樂元素發揮出來,在最後一個樂章表現的更是傑出。

2.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 Rattle指揮(高價版)
Rattle把這張專輯詮釋的很活潑,因為CBSO經常演奏這首曲子,熟能生巧的結果讓這張專輯表現的很好。雖然口味會有點重,但是每個細節都還照顧的不錯。

第八號交響曲(千人交響曲):
如果第六號是到地獄的音樂,第八號就是到天堂的路。整張專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是歐洲的拉丁民謠,第二部分則取材自歌德的「浮士德」。馬勒在這張專輯又開始用人聲,他用了八個獨唱、一個兒童合唱團,還有一個混聲部,陣容可謂相當堅強。據說馬勒自誇,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收進他這張交響曲了,所以這首交響曲又有一個暱稱叫做「千人交響曲」。第一部分描述人類對於啟蒙與救贖的渴望;第二部分則是述說浮士德對於智慧與愛的渴望。

推薦聆聽專輯:
1.Chicago Symphony Ochestra; Solti指揮(中價版)
基本上,芝加哥管弦樂團的專長在管樂,所以,馬勒的千人交響曲的威力可以發揮到淋漓盡致,特別是在Solti的指揮之下,如果聽過1812序曲的人就會知道Solti與芝加哥的可怕程度。Solti在這張專輯中,把聲樂的角色抬得比較高,管樂則是配角。整張專輯,特別是第二樂章,表現得很完美。

2.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Tennstedt指揮(中價版)
Tennstedt這張專輯與Solti相比,比較重視管樂的表現部分,這當然有可能是因為芝加哥的管樂本來就已經夠強了。不過,在管樂的細節卻真的是照顧的比較好。因此,看個人偏好,喜歡聲樂的找Solti,喜歡管樂的找Tennstedt。

第九號交響曲:
馬勒在寫第九號的時候,其實已經身體很差,而且,他覺得,作曲家寫到第九號,是個不祥的徵兆,因為布魯克納跟德弗札克都是寫到第九號,然後就駕鶴西歸,所以,馬勒無論如何一定要假裝自己沒寫第九號。因此,他不稱這一張專輯是第九號,他說這一張專輯叫做大地之歌。這一張專輯本來應該是跟唐詩有關,不過,馬勒的心情影響到他的寫作,所以整張專輯很有死亡與絕望的味道。

推薦聆聽專輯:
1.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Karajan指揮(中價版)
第九號其實很難演出,整張專輯的感覺轉變很快,詮釋的感覺也很豐富,如果不是第一流的指揮家與樂團,很難表現得很好。不過,遇到Karajan與柏林愛樂,這個問題當然小很多(喜不喜歡Karajan是另外一回事)。在1982年Karajan晚年的時候,這張專輯才錄製完成,管弦樂的表現真的沒話說。

2.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l; Walter指揮(中價版)
Walter是馬勒的好朋友,1938年,在德軍揮軍進入維也納前夕,Walter在維也納錄下這張專輯,換句話說,這張是很有歷史感的。不過,音效可能不盡滿意。

第十號交響曲:
雖然馬勒要欺騙閻羅王,不過目的似乎沒達成,他在寫第十號的時候,還沒來得及完成就返抵瑤池,後來一直到1960年之後,才由他的頭號樂迷Deryck Cooke完成。不過,也因此這首交響曲並不是很有名,因為指揮家會認為這跟馬勒沒什麼關係。這張專輯,死亡還是馬勒關心的重點,但馬勒未完成的樂章之中,似乎有透露出解脫的味道。

推薦聆聽專輯: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Rattle指揮(高價版)
Rattle在馬勒的功力真的沒話說,連他沒寫完的東西都可以詮釋的天衣無縫。熱愛馬勒成痴,非得聽完馬勒的人不妨聽聽看。

台長: Chet Baker
人氣(1,43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NSO愛樂小天使
主旨: 根特‧赫比希大師「永遠的第九」三部曲─馬勒第九
內文: 「第九號交響曲」像個死亡封印,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先後烙痕而離世,因此馬勒相當忌諱。迸現於手稿第一樂章的字句:「啊,青春已消逝!啊,愛情已逃逸!」埋伏了馬勒生命老矣、愛妻離異的缺憾,然而行板的夾縫裡啪然揚起的天才殘翼,卻是Blue Mahler一生「最光輝」的樂章。聽進指揮大師赫比希的心坎裡,則驚喜於:「馬勒把一生創作的精華與人生體驗灌注其中,成為一闕宏偉的交響之作,最後樂章則是他向世界深情動魄的告別!」曲中管絃編制與配器龐大、音響層次分明,這首一百年前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道別之作,是NSO對二十世紀深情的回眸與振翅,也是赫比希大師「永遠的第九」三部曲的第一部。
演出時間: 98/9/24〈四〉7:30PM
演出地點: 國家音樂廳
演出人員: 指揮/根特‧赫比希 NSO國家交響樂團
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home/home00/index.aspx
NSO官方網站: http://nso.ntch.edu.tw/
NSO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nsoalbum
2009-07-31 10:03: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