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17 08:52:08| 人氣1,0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一)
序言
不投資自己不懂的東西
不要以為你挑選的每一支股票都會賺錢
漲跌家數較能反映股市狀況
指數是由關鍵的幾家撐起
不要聽信專家 一般大眾運用慣用腦力3%也能選得比專家不差
散戶就是跟在專家後面才一無是處
自行投資應該單獨行動自己調查研究
靠著土法煉鋼照樣能獲得許多訊息(常識的力量)
散戶就是無法把嚴肅的股票研究和開車在城裡四處吃甜甜圈畫上等號 都投資些自己不了解的事
找到有潛力的目標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做調查研究

第一章  準備投資-一個選股者的養成
散戶投資人明顯都是在錯誤的時機過度悲觀或樂觀 熱門買進 低迷賣出
如果想學股票 高爾夫球場是僅次於交易所大廳的第二最佳地點
投資股票是門藝術而非科學 所需的數學在小學就學完了
投資人只是討論哪知會不會漲 就是不願意實地調查公司
第一支股票對你往後一生的投資生涯非常重要
你買的股票就是你的大小女朋友
理論和實務之間 我押寶在實務上
我仍不相信理論派和預言家

第二章  華爾街的矛盾修辭
股價下跌 公司基本面很好 緊抱持股 逢低加碼
基金經理人有個不成文規定 買大公司賠錢是大公司的錯 買小公司賠錢就是你的錯
偉大的著作或交響樂絕非集體創作產物 偉大的投資更是如此
對經理人來說 急忙賣掉賠錢股票的情況叫 湮滅證據
我是儘可能以業餘散戶的方式思考
投入股市需要堅定的意志 股市總把意志不堅的人當墊背

第三章  這是賭博嗎?
挑對股票 買錯時機 賣錯時間 照樣賠錢
再穩當的投資都有賭博成分 存放金錢的地方也沒有絕對安全或危險
善作股票的人偶碰上虧損挫敗和意外 但股市崩盤面不改色 不會因此嚇出場
只要有60%勝算 就能在華爾街創造傲人成績
風險取決於投資人類型 而不是股票類型

第四章  通過自我測試
某公司是個好投資標 但不代表你一定就得買它 除非你搞清楚自己的狀況
投資人買賣常地產很精明 買賣股票卻像白癡
只投資你輸得起的金額 而這筆損失的金額 在可預見的未來並不會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
能夠資訊不完全時做決定 也是一項重要能力
一但態勢明朗 通常就來不及進場爭取好價位
問題不在於投資人或顧問一直很笨或對行情無知覺 而是投資人接收到某些訊號時 這訊息早已改變
股市三情緒 憂慮 自滿 灰心沮喪
訣竅不在於信任你的第六感或直覺 而是管好你自己 不要理會無憑無據的感覺 謹慎追蹤基本面

第五章  現在是多頭市場嗎?
第一段段 沒人討論 第二階段 被告知股市多危險 第三階段 被問應該買什麼 第四階段 我被告知應該買什麼
股市只是個參考 讓我看看是誰在那作傻事罷了
看對趨勢可挑錯股票 結果還是讓你虧掉半身家當

一~五章重點整理
不必高估投資專家的技巧和智慧
善用你個人已經知道的事物
你投資的是上市公司 而不是股票市場
不要理會短期波動
預測景氣 毫無用處
持續追蹤你持有的公司 就像玩一場永不結束的梭哈
具備優勢才能在股市賺錢
在股市裡 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二)
第六章 挑選贏家
當我們努力想挑選一支好股票 好股票也正努力想吸引我們的注意
專業優勢特別有助判斷何時該買或不該買特定產業 此優勢在景氣循環產業中特別明顯
投資你了解的東西
不做研究的投資 就像是玩梭哈撲克牌卻不看牌一樣荒唐
只要在投資股票前 就像你買日用品一樣地盡心盡力就夠了
因為個別產品而注意到公司時->這產品的成功對該公司有多大影響
公司大 漲幅小 對大公司或大型股都不應該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
如果其他條件一樣 操作小型股的績效會比較好

第七章 股票分類
六大分類 緩慢成長 穩健成長 快速成長 景氣循環 資產 轉機
任何快速成長產業 遲早會變成緩慢成長
緩慢成長的確定訊號是 公司固定分配豐厚股利
大部分的狀況下 你頂多冀望]穩定成長或緩慢成長公司兩年內上漲50% 接著獲利了結
在經濟衰退或艱困時期 穩定和緩慢可以發揮不錯防護作用
快速成長公司不必然屬於快速成長產業
規模較小的快速成長股其風險是破產倒閉 規模較大則是成長一緩 股價被打壓
快速成長公司需資產負債健全且創造巨大獲利 訣竅是算出該公司何時停止成長
汽車 航空 輪胎 鋼鐵 化工 屬於景氣循環
時機是投資景氣循環股的最大關鍵
轉機股不受大盤起落影響
多角化=多慘化
公司不會永遠停留在同一類型
景氣循環股最怕景氣衰退加財務結構不佳

第八章 完美的股票 真是一筆好交易
好公司有以下13特質
名字聽起來很無聊 或者荒唐可笑者更佳
從事無聊的生意
從事令人搖頭的生意
分拆公司
法人機構未持股 分析師沒追蹤
謠言紛起的股票
因某因素而受壓抑的股票
零成長產業
擁有利基優勢
大家持續購買的東西
科技的使用者
內部人是買進自家公司股票
企業回購自家公司股票

第九章 我會避開的股票
高成長及熱門產業必吸引許多聰明人投入
當心”未來的什麼”
避開多慘化經營公司
多慘化經營有兩個好處 你持有被收購公司股票 多慘化公司決定瘦身時或許可找到轉機股
小心口耳相傳的股票
小心中間供應商
小心名稱花俏的公司

第十章 盈餘 盈餘 盈餘
各位應該緊記 股票並不是彩票 它是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權
緩慢成長股本益比低 快速成長股本益比高 景氣股則在兩者之間
低利率 投資人願意支付更高價格
提高盈餘五方法 降低成本 提高售價 開發新市場 原市場增加銷售 重整關閉賠錢事業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三)
第十一章 兩分鐘的推敲
自問自答1為何對該股票有興趣2這公司必須怎麼做才會成功3它面對什麼阻礙
緩慢成長股 -> 注重股利
景氣循環 業務狀況 存貨 售價
資產股 資產在哪裡
轉機 有沒有努力改善當前情況 計畫執行如何
穩定成長 本益比是關鍵
快速成長 如何維持快速及往何發展
你了解越清楚 詳細 對投資越有幫助
在一家企業未證明他能在其他地方成功複製經營模式前別買

第十二章 取得事實資料
所有相關訊息時時只等著被發掘出來而已
年報找不到的資料 你可以”實地調查”
被交易員推銷問話流程
1屬於何種類股
2盈餘成長多少
3本益比及歷史水準
4為何是好時機 市場在哪 目前是否賺錢 計畫如何擴張 負債如何 不增發新股的話它資金哪來 公司高層也有買自家股票嗎
5過去五年股價和盈餘走勢 股利資料 法人持股比 分析師觀察多久
如果對方公司冷淡 不妨說自己很多張 正考慮加碼一倍且登記在證券商名下
儘管看著同樣的天空 成熟產業的人看到烏雲 未成熟產業卻看到直上青天的夢想
豐厚盈餘和節儉的公司總部 真是完美的組合搭擋
建立私人關係(股東會)
實地調查

第十三章 一些著名的數字
營收比例:產品占營收比例有多少
本益比:本益比低於成長率->GOOD
另一為 (成長率+股利殖利率)/本益比 差<1 OK <2 佳
現金部位
負債項目:欠多少錢 有多少價值
帳面價值:根據價面價值投資的話 你要知道他們的價值在哪
隱藏資產:通常是資產股票找
現金流量:因現金流而買需要注意是自由現金流
存貨:存貨增加通常是利空 存貨增加比銷售還快就糟了
成長率:如果條件差不多 本益比和成長率關係合理 寧可挑成長率高
稅後純益 稅後淨利

第十四章 檢視公司題材
成長型:初期:奇異思想轉成基本事業 快速擴張:切入新市場 安全投資期 成熟:飽和


得林區選股戰略(四)
第十五章 檢查表
所有股票皆適用
1本益比:注意高低和相同產業類似公司比較
2法人持股越低越好
3企業內部人是買自家股票或企業回購自家股票皆為正面訊息
4盈餘紀錄是否穩定或大起大落(資產股例外)
5公司資產負債表是健全或疲弱
6現金部位
緩慢成長
1為了取得股利 注意是否發股利且持續調高
2如果可能 找出股利占盈餘比 比例低->公司面對艱困仍可發 高->會發不出來
穩定成長
1不太可能三政出局的大公司 關鍵在股價 本益比可告訴你是否偏高
2多慘化經營 看看是否拖累盈餘
3公司長期成長率近年是否維持相同動能
4長期持股要注意過去幾次景氣衰退和大跌表現
景氣循環
1密切注意存貨和市場供需關係 留意新加入市場的競爭對手 通常是警訊
2景氣復甦 本益比低 而盈餘創新高要小心景氣即將結束
3如相當了解自己投資的循環股 便有研判景氣變化的優勢
快速成長
1仔細調查公司賺錢產品 是否佔公司業務主要部分
2最近幾年盈餘成長率
3是否成功複製經營模式 證明擴張成功
4是否還有成長空間
5本益比和成長率相當
6擴張速度加快或減慢?一次交易商品或重複交易
7成長快而法人很少持有或聽過
轉機股
1最重要的 這公司會不會被值債權人逼上絕路 有多少現金 負債多少 債務結構 赤字撐多久 破產前解決?
2如果破產 股東可以分到什麼
3計畫如何起死回生 東山再起 是否處理虧損事業單位
4生意好轉了嗎
5成本是否縮減 成效如何
6資產股
7資產價值多少 是否有隱藏資產
8多少負債要靠資產來償還
9有無新負債 使資產價值更低
10是否有人準備收購這公司 使股東從資產獲利

第6~15章重點
要了解你手中持股公司的特質以及持有的理由
區分持股為什麼類型 才能了解你要獲得什麼
公司大 漲幅小 公司小 漲幅大
希望特定產品帶來公司巨大利潤 要先確定公司規模大小
尋找公司已賺錢 且已證明經營模式可成功複製的小型公司
要特別當心成長率高達50~100%的公司
避開熱門產業熱門股
不要太相信多角化 通常會變多慘化
時間拖太久 目標太遠的投資不會有好成績
避開第一波漲勢 等看看公司的計畫能否奏效再說
人可以從自己工作領域中獲得許多基本面情報 可領先專業投資人好幾個月
不必理會報明牌的人
某些股票明牌可能相當有價值 特別是某產業的專家提供明牌 但實際是紙專家推薦製藥股 健康專家說紙股票的小道消息
投資那些看起來乏味 平凡 不喜愛 未引來法人注意的簡單公司
非成長型產業中的中快速成長(20~25%)是理想投資目標
具某利基的公司
如果買艱困公司 須找財務佳的公司 避開大量銀行負債的公司
沒有負債的公司不會破產
管理能力很重要 但很難評估 所以重點在公司未來前景 而不是總裁的花言巧語
艱困公司復甦時可以讓你大賺一筆
小心本益比 如果太高不管條件多好都沒用
追蹤公司的題材須找出一條主要脈絡 據此監看公司實際進展
尋找持續回購自家公司股票的公司
研究公司歷年股利紀錄 以及幾次景氣衰退期間盈餘表現
尋找少數法人或沒有法人持有的公司股票
其他條件同 管理層也大量投資公司股票優於管理層只領薪水的
內部人是買進自家公司股票是一項正面訊息 特別是同時間很多人更好
每周至少一小時研究投資 但把你的盈虧算出來可不算是
有耐心 心急水不沸 盯股票也不會漲
根據公告帳面價值來買 不僅危險也不切實際 應以其真實價值為準
如有疑慮 不訪等等看再行動
挑一支新股票要像你挑一台新冰箱時同樣的時間和精力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五)
第十六章 設計一份投資組合
只有不管市況是好是壞 都能堅守一套投資策略 才能讓長期的投資報酬極大化
如果你的績效和銀行利息差不多 表示你的操作有問題
算投資績效時要把費用算入
長期而言 你應該有12%的複合報酬率才是
投資人一開始就有稅要彌補
重點不是有幾支股票 而是他們到底好不好
如果是 具備優勢 極富潛力 研究後大有前途的股票最好全部持有
愚蠢的分散投資做法 根本是專吃小散戶的妖魔鬼怪
無法預測意外驚喜從何而來 因此多持有幾支
持有股票越多 運用資金彈性就越高
人總是不知不覺地賣掉贏家 緊抱輸家
股價漲跌和未來沒啥干係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股價下跌25%就買進”和放棄”股價下跌25%就賣出”的想法 你無法在股票獲利

第十七章 買進和賣出的好時機
只要能說服自己 找到一項好商品 價格相當好 就是好時機
股市每隔幾年都會劇烈大跌
緊抱上漲股票不被嚇到比死守下跌股票要難許多
散戶和專業投資人一樣 容易受到別人影響
A何時賣出緩慢成長股(已漲30~50% 基本面轉壞)
市占率連兩年下滑且更換新廣告公司
沒新產品且縮減研發經費 看起來就要靠以前的成果過活
近期收購兩家和本業無關的公司 進行多慘化 且宣稱要收購 某科技居領導地位公司
耗太多資金在收購上 造成零現金 負債百萬 且固票下跌 公司也沒錢回購
即使股價低 但股利殖利率低到無法引起投資人注意
B賣出穩定成長股(股價上揚超過盈餘常漲趨勢線或本益比超過正常水準)
過去兩年所推出的新產品 銷售有好有壞 其他研發中的新產品離上市還有一年
本益比15倍 同一產業類似等級公司本益比只有11~12倍
公司經理人和董事去年都沒買進自家公司的股票
占公司盈餘25%易受景氣衰退影響的重要事業單位
公司成長率趨緩 但透過降低成本維持獲利水準 未來降成本可能性已相當低
C賣出景氣循環股
景氣擴張快結束時 but who know
利空 存貨大增 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高度競爭
商品最終需求下降
公司以兩倍資本建新廠房 而非將老舊廠房現代化
試著降低成本但還是無法和國外廠商競爭
D賣出快速成長股
最近一季同一家店面銷售額減少3%
新店面銷售狀況令人失望
兩位高層和數名重要幹部辭職 加入競爭對手
公司最近辦一場馬戲表演 向法人吹噓公司錢程遠大
本益比30倍 但成長率最高也只有15~20%
E賣出轉機股
轉機股最佳賣點就在它起死回生後 大家也知道它活過來了
連五季負債下滑 最近一季爆增
存貨增加速度是銷售成長兩倍
相對盈餘展望 本益比已被高估
公司表現強勁的事業 有50%產品集中賣給某主要客戶 但客戶也面臨銷售問題
F賣出資產股
股價低於實際市價 但公司高層宣布要發10%額外股票 以協助多角化
預期2000萬賣出的事業單位 結果只有1200
雖有抵稅額度 但營所稅使其大為減少
法人從25%爆增60%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六) 完結
第十八章 12則關於股價的愚蠢說法
如果股價已跌深 再下跌空間有限
股價觸底時你一定會知道
股價已漲這麼高 怎麼可能再上漲
每股才3元 我能賠多少
股價最後總會漲回來
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
等股價反彈到10元 我就賣掉
我有什麼好擔心 保守型股票不會有太大波動
再等下去也等不出什麼結果
我竟然沒買它 看看我損失了多少錢
錯過這一家公司 我就要逮住下一家公司
這股票上漲了 所以我一定是對的 或 下跌 所以我錯

第十九章 選擇權 期貨 和放空
除非你是專業交易員 否則不太可能靠此賺錢
選擇權其實很貴 因為它是在買時間 時間越長 權利金越高
選擇權和投資股票完全不同
選擇權是個零和賽局
放空比較像是圖謀不軌的借貸
當股價過高比較適合放空
放空和作多一樣容易也方便
放空有缺點 沒股利 回補股票結束前 你不能動用
放空最怕無止盡地上漲
放空前 光知道公司會垮還不夠 要有耐心 勇氣 和足夠資金

第二十章 五萬法國人也會錯
整個市場和個股一樣 短時間內都可能和基本面背道而馳
或許 下個月 明年 三年後股市大跌
股是下跌 是你買進的好機會 股價修正 會讓績優股出現值得買進低價
要預測股市1~2年走勢 這是不可能的
你不必永遠正確 績效也能領先大盤
我賺最多的股票 通常始料未及 這些成就不幾個月而是幾年才看得到
不同類型股票 不同風險和報酬
長期而言 估價還是取決公司獲利和趨勢及持續性
公司表現很糟 小心會變更糟
不要因為股票上漲就認為自己挑對或下跌挑錯
法人大量持股或分析師追蹤穩定成長股 一但超越大盤且被高估表示股價要下跌了
只因便宜 就買近前景平平的上市股票是賠錢策略
只因稍被高估就賣出表現傑出快速成長股 肯定賠錢
公司成長必有因 但沒有任何成長股可以成長forever
沒挑到好股票 不代表你就賠錢了
股票不會知道你持有它
根據基本面 調手中持股部位換檔操作 就可改善投資績效 股價偏離現實 而手中有其他好股 可換檔操作
好牌加碼 壞牌收手
把花拔掉 光為野草澆水 當然沒收穫
如果你自認操作績效比大盤差 去買共同基金吧
誰也無法一網打盡 保持心胸開放 不排斥新想法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1,0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期指贏家 |
此分類下一篇:面對風險
此分類上一篇:道氏理論精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