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31 15:47:35| 人氣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好戲新詮 魅力長存票房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紀慧玲/專題報導】

當徐克大導演的魔法衣在2004歲末夜掀起《暴風雨》舞台幻覺之際,全世界正為著南亞海嘯同悲共傷。大自然的法衣並不像米蘭公爵心懷慈悲一樣,讓所有災難如夢一場,最終安然無恙;但大自然終可痊癒,正如戲劇玩弄人生,也安撫人心。2004年戲劇舞台收煞於《暴風雨》的和解寬容,回顧全年,幾部經典大戲的重製或改編也予人歡喜收場的大結局,尤其票房長紅,印證經典長存,生命旺盛。

2004戲劇舞台最大事件首推白先勇製作的《牡丹亭》、企業人陳啟德製作的《長生殿》、北京人藝名劇《茶館》來台公演、香港導演林弈華作品《半生緣》來台演出,以及當代傳奇劇場年度大戲《暴風雨》跨年呈現。幾齣作品的共通點正好是,全部是經典原著,賦與當代美學風貌,締造票房佳績,並創造了流行時尚的文化品牌形象與風潮。

白先勇的《牡丹亭》打著「青春版」名號,從台北、香港、蘇州、北京、上海一路演出,一路「火紅」。崑曲名著《牡丹亭》魅力固不待言,但「永遠的金大班」白先勇魅力才是最主要因素。《牡丹亭》、《長生殿》乃至年底國光劇團製作的「台崑」《梁祝》,證明崑曲的古典精緻魅力在文人仕紳階層形成一股認同,張愛玲的《半生緣》、老舍的《茶館》亦然,經典新詮已成票房保證。

然而,上述這些古典或三十年代歷史作品蔚為風潮,卻讓關心台灣文化的文人憂心慨嘆,詩人李敏勇就認為,中國古典文學獲得當代菁英如此熱衷推廣,反之,台灣精緻與古典內涵卻沒有同樣一批熱忱或有力人士倡導,顯見台灣當代文化主流意識仍以「中國」為主。

但在普羅大眾市場,「本土」兩大品牌:明華園、廖瓊枝今年表現也不俗。明華園從年初總統選戰挺藍到選後被南部廟會市場還擊「暗傷」,到端午節在兩廳院廣場演出《白蛇傳》,「水淹兩廳院」,吸引了近四萬人潮,年底大戲《韓湘子》票房再滿,證明本土地位毫無影響。七十高齡的廖瓊枝擔綱演出的《無情遊》以優美文辭被媲美為一如張愛玲之筆,寫出了通俗故事卻讓人盪氣迴腸。這些本土戲劇表現仍受到關注,相信隨著時間積累,勢必顯現出厚度並確立台灣新經典終究誕生。

【2004/12/31 民生報】

台長: ~^^~
人氣(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