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26 00:21:06| 人氣1,11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翅膀的去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楊牧】

參考小檔

詩人黃用,民國二十五年生,福建海澄縣人。台大經濟系畢業,後赴美國南伊州大學攻讀化學碩士、博士,任職美國大學化學研究機構。在台讀大學期間,即常在《藍星》詩刊上發表詩作、詩評及詩論,曾參與覃子豪與紀弦的現代詩論戰,民國四十七年獲藍星詩獎,翌年出版詩集《無果花》。黃用的詩對題材選擇十分嚴格,風格古典而冷靜,作品量少而質精。

黃用的詩裡有一種靜,是我們當初難以想像的。那時覺得不可置信,如此寧謐安靜,彷彿就是最適宜沉思,詩的沉思,帶著憂鬱近乎尊貴的氣息;現在又過了這些年,好像就恍然大悟地體會到,原來這是詩的發生與展開必然的程式,寧靜也是需要經營的。

最初我以為詩是自然流露,在不能抑止的時刻,思維寂寥發動,聲與色挾感情以俱來,在想像力的導引下,產生豐盛,滿溢的文字意象,恰如其分地宣示了那差一點就淡入虛無的原始動力,有美學的,認知的因素存在於完成的字裡行間,等待後續的詮釋,渲染,甚至讓我們看到它整體的緊合和衍生。我剛開始想到創作的奧祕,的確就是這樣在揣摩,猜測著,但也僅只是漫無方向的「以為」,對實際製作可能遭遇的困境之類,還來不及分辨,甚至就是說不出來。但我怎麼能不也嚮往這樣創造出來的靜,充分經營的詩的世界?

靜夜的星空沉落在湖中──
噢,我站立的地方真合適,
也可以仰摘,也可以俯拾
那些像是藍葡萄的果實。

這樣訴諸想像,復以理性(至少是邏輯)監察,控制著的秩序,令人為之心儀。不但如此,黃用這一首以〈靜夜〉為題的小詩寫的是星星,看得出來在這裡他先以星星為類似藍葡萄的果實,而因為星光落在湖底,遂以為天上地下無所不是葡萄,尤其因為他站立的地方「合適」,就可以仰摘之,俯拾之,全面擁有他短暫時間裡就墾拓完成的領域,操縱其中裝卸,運作的機械,求詩行於當行,止於當止。要之,這樣完整的意象系統之所以能安排就緒,其實與詩人自覺的「站立的地方真合適」最息息相關;而我們都知道黃用對自己的站立,那個位置或者甚麼姿勢等等是絲毫不苟的,即使當地幽幽地,曾經,把自己比喻為企鵝,也不錯過提出一個超越或者無妨其驕傲的解說:因我愚蠢且愛挺胸站立。

然而,一首詩的完成不僅只依賴瞬息變化的意象;無論那意象多麼精巧動人,如果點到即止,也只能短暫發光,引人注目,卻難以長久,有機地完成創作。所以詩人應當知道意象之尤勝者不可輕易脫手,徒增悵惘。〈靜夜〉先將滿天星光和湖心的反影比為藍葡萄,如此甚好,殆無可疑。但黃用並未就此放棄,使這意象獨立為孤興,反而認真加以發展,第二節就轉化星子葡萄為醞釀的材料,為醇酒,「注入你寂寞的杯裡酖酖」到了第三節,乃進一步將對話規範到酒芳郁否淡泊否的題目上,試探著在同樣一個寧謐安靜的夜裡,當風與月色悄然噓問的時候,我們的相遇彷彿是偶然而未曾應許任何承諾的,然而這杯中酒屬性何如,正是詩人不捨的疑竇,因為星星與酒恐怕都不是詩的主題,是他的意象系統,那相遇,或一觸即發的少年心懷,才是文字發展過程裡追逐的重心。

就是在靜止的時空裡,我們無端地來去,追逐,一切「都只是平凡而又偶然,」黃用在另外一首早期的詩裡,彷彿絕決地將分別的情景如此設定,或者就在一時之間,使他感覺到「全然靜止的」悅人的莊嚴,可怖的真實。

這樣的世界,以及其中高蹈、尊貴的舉止,和隱約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或者預期不久終將發生的情節,對我們說來,都是極端迷人的。我一直就堅持這些。那時我還是一個鄉下中學生,毫不覉腆地探索著詩和美術,以及日常感受得到卻無從掌握的,比較陰暗,憂鬱思維或情緒的一面,相信那些才是人生。我最早讀到黃用的詩可能就是〈靜夜〉,對他之能如此從容地交代一件多麼摧人心腑的事,或許是淡泊的,「如我們偶然的相遇」,歆羨不已。或者換一個方式,這樣盛氣凌人地看待世界:

長年飄泊於回憶,
我已倦於世界的陳舊與廣大了。
任我垂首睡去吧,像秋日的穗粒
睡熟在一個永恆的金黃色的夢裡。


哎,世界有時卻也小得真可愛。
傍晚時,我見他流浪人一樣地
以纖小之姿在窗下仰立著,
酖酖為了聽我唱一闋搖籃歌。

這世界令人疲憊,覺得不值得眷戀;這世界欠缺而乏味,並且顯然大而無當。這無疑是信手拈來的譬喻,但它是一種創意,不落俗套。一夢醒來,又發現世界竟有了它旋轉變化的新面目,有了不可思議的「纖小之姿」,而且那樣渴望地仰頭立著酖酖或許像你所習常的那樣立著,愚蠢地挺胸立著,也像一隻企鵝。大凡詩的比喻單出不難,惟在一特定篇幅之內衍生最見工夫。世界由陳舊與廣大越一節而發展出它可憐惜的纖小之姿,戛然而止,這是我們在創作過程裡可以操縱比喻,或意象,使它突變,增長或擴大的證明,也因為詩人動輒便有這超越的能力,詩的感染力強,當然就富於啟示。

世界這樣默默地站在當下,仰首等待你為它唱一闋搖籃曲。也許那纖小的存在就是你自己。後來,黃用寫〈第二篇章〉的時候,再度塑捏出我們熟悉的靜默造型,而這一次是兩株幼草,穿著薄薄的春衫,「在另一個世界無聲地生長」。原來這靜的世界,並不保證一定提供我們沉緬於思維,尋覓憂鬱,甚至因此肯定一種近乎高貴的氣息。黃用在稍晚的一首詩裡忽然高聲問道:甚麼是絕望的靜止呢?我們似乎永遠找不到答案,但也似乎在他擱筆前的力作〈喪樂〉字裡行間看到些許線索。

從〈世界〉到〈喪樂〉,前後不過五年。這幾乎就是黃用創作歷程的全部。寧謐安靜的主調逐漸鬆動,到後來,憂鬱和尊貴都不復存在了。但這其中牽涉到時間和空間的轉換,移位,縱使那些線索不難掌握,再現,甚至可以進一步分析,但歸根究柢,恐怕變的是我們的心,思想,和志趣;無可置疑,我們的知識累積和經驗曾經這樣左右了我們的創作。結構規畫和聲韻形式,尤其是那劍及履及的意象系統如何布置,展開,擴散,收束等等我們少年時候習以為常,嫻熟的技巧和藝術操持,有一天好像變得無比困難了。詩的發生和消弭曾經於技巧中表現無技巧:

讓我瞬間的笑意
浮現於你常是幽晦的夢中,
為你寂寞的天地
畫一彎曳著星輝的彩虹。


而我底夢要延伸向渺渺的遠方,
去古老的時間裡拾回一個明媚的記憶,
酖酖將那少年與少女的瘋狂
都留給我自己。

詩似出於無心,然而處處留下痕跡,其實還是有意。但詩成之際,少年黃用竟故作輕率地以〈讓〉一個字為題,原來就是以這樣恣肆的口氣開啟了,好像沒有任何設計,不旋踵詩也就宣告完成。這可能才是黃用的詩當中我最早讀到的一首吧,當我剛開始也知道提筆寫作,為自己留下一些字跡藏在上了鎖的抽屜裡。我先為這一字的題目感到好奇。本來以為這樣以發端的單字為題,還不如就以「無題」為題,但讀畢全詩八行,不免就相信「無題」還是嫌著墨太濃,終不如這樣介乎是與不是之間最能流露,或隱藏,一種不可為人道的性情。詩人的意思何嘗不就是如此。開始的時候,我很為那四行一節上下起閤所蘊藉的聲韻覺得匪夷所思酖酖這其中必有存心布置的機括,但前後檢查,到哪裡去找呢?何況句與句之間肆無忌憚,都是新雛鳳聲,反而層次分明,彷彿間幾乎模擬到了英詩的舊體,對我卻是新的。腳韻如此整齊,可是行與行之間竟然毫不協調,聽任聲氣語法自然發生,或停頓,可長可短,勢非舊體英詩的餘響,完全不受牽制,正是詩人自忖:

而我底夢要延伸向渺渺的遠方

延伸為了找到記憶,縮短就這樣全都留給自己。一九五○年代的現代詩無疑就是充滿了生機。

雖然,那兩三年前後黃用也偶爾嘗試結構之作,也就是為了達到我們所謂設計或布局的視野,而並不一定僅隨興推展現成的意象,讓意象領先思維和感情,向前「延伸」而已。他這方面的詩例如〈優曇華〉,或甚至故意標示無心不題的〈第二篇章〉都流露出一個向以才氣驅使,嗔叱,無往而不利的青年詩人竟也有內斂躊躇的時候,遊目四顧,看到「蜿蜒的影子環接成永劫的鎖鍊」,文字於豐腴處略帶拘謹,語法是一種操控下的放縱,章節連絡兼以呼應,格局儼然,而主題也就在隱約幽明交替之際,逐步呈現,不讓那些令人目為之眩的典故或私意象掩蔽,因此我們才看到它最後就以古希臘墓銘的形式和盤推出:過路人啊,那長歇著的信仰著無知。甚至就在這一首顯然步步為營、自律最嚴的抒情詩裡,我們看到黃用依然維繫著一種蓄勢待發的快意,隨時預備發出他的呼嘯,引發雪崩,即使只是謠傳。(上)

【2005/05/25 聯合報】

台長: ~^^~
人氣(1,11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美國黑金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3 05:37: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