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4-22 01:44:24| 人氣1,0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馬哈哈拉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哈哈拉泰》是古印度的詩史,比聖經更易於理解。
即使最保守的估計,至少也得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用今天的知識程度,來閱讀這一詩史,是非常有價值的。
例如,《馬哈哈拉泰》的記事者,何以會知道12年乾旱是懲罰一個國家的有力武器呢?
又如何知道殺死胎兒最有效的方法呢?
《馬哈哈拉泰》有一段文字提到:「比馬乘坐在光芒燦爛的維馬納斯上飛行,發出如轟雷般巨大無比的聲音。」
維馬納斯,是一種飛行機器,在很高的上空,靠水銀和推動力造成的氣流幫助來飛行。
維馬納斯能飛行很長的距離,也能夠進行上下,左右,前後的運動。
豈不就是令人稱羨的太空車嗎!
即使是幻想,也是需要憑藉一些東西才能開始的。
這位記事者怎麼會寫出有點像火箭一樣的想像呢,他又怎麼會知道這種車子,可以發出強烈的光芒和恐怖的雷聲呢?

   在《馬哈哈拉泰》的第一部中,透露了未婚的孔娣的一段有趣的羅曼史。
她不但接受了太陽神的造訪,而且還和他生了孩子。
據說那孩子與太陽神一樣俊美軒昂。
孔娣很害怕遭到非議,就把嬰孩盛在小籃子裡,丟入河裡。
一位叫做阿特希拉他的有錢人,將小孩和籃子一起從河裡撈起來,並且撫育了這個嬰孩。
如果這個故事不是因為與摩西的故事有那麼多的相同處,真是不值得一提。當然在這裡以另一種方式提到神與人之間的私事。

   《馬哈哈拉泰》中的一些資料非常精確,使人會想到作者是根據第一手的資料來寫的。他描寫一種武器可將披盔戴甲的戰士一網打盡。
如果戰士們及時知道這件武器不同凡響的效果,他們就得立刻脫光身上所披戴的全部金屬裝束,跳入河中,洗滌身上所沾染到的毒氣。
據作者解釋,似乎很有道理。因為這件武器可以使人的毛髮和指甲脫落淨光。
因此作者很沉痛地說,每一件有生命的東西都會變成蒼白軟弱的一個軟體動物。
在同一書中,讀起來也許像是氫彈第一次爆炸的說明似的,書上記述古爾卡從巨大的維馬納斯上,對準一座三結合的城市按動投擲器。
故事中使用的語氣,與第一次在比基尼島上試爆氫彈的說明相同。
白熱的煙霧,比太陽光強過千倍的光芒,使人眼花繚亂,城市在強光下化為焦土。
當古爾卡的維馬納斯著陸以後,這部飛行車子燒得又紅又熱,活像一塊剛從熊熊的熔爐中取出來的金屬。

   《馬哈哈拉泰》中有一段文字,實在發人深思:「好像各種元素都已經擴散開來。太陽在旋轉,武器中———放射出白熱的光芒,整個世界像一隻燙熱的蒸籠。
大象被火焰炙燙得焦痛難熬,瘋狂地到處亂竄,以躲避這恐怖的侵襲。
河水沸騰,獸類燒死,敵人成群地倒下,燃燒的火焰使樹木一排一排地化為灰燼,好像森林起了大火。
數千戰車被毀,大海一片死寂,微風徐徐吹動,地球又現光明。
其景象何其淒慘!倒下的屍首被白熱的光薰得又焦又黑,看起來不再像是人形。
我們從來不曾看見過這樣一件神秘的武器。」故事上繼續說,那些逃過災難的,立即洗滌裝備和武器,因為每一樣東西都沾染了「神」使用的致命毒氣。

   所有這些引述的經典,時間都在幾千年以前。
作者分佈在不同的大陸上,而且是屬於不同的文化和宗教。
在那時還沒有特別的信差來傳遞消息,而洲際旅行也非常不普及。
儘管如此,世界各地的神話卻根據各種不同的資料,講著同一個故事。
難道所有作者都有相同的想像力嗎?他們碰到了同樣的現象嗎?
真有些難以置信。
這群《馬哈哈拉泰》、《聖經》、祁加美詩史、愛斯基摩經文、美洲印第安人的記事者們,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資料上都說的同一個故事———即飛行的「神」,古怪的車輛,以及與這群怪物有關聯的恐怖災變,難道說完全是出於偶然,沒有什麼根據嗎?

   這些幾乎是相同的記載,可能根據同一事實———即史前的事物。
他們只是串連起實際上所看到的而已。即使這群古代的記者,就像今天一般新聞從業人員所做的一樣,已經將這些故事用誇大的口氣修飾過,但這件真正發生的事情,仍然是這個謎題的核心。

   在孟非斯,「神」卜泰,傳給國王兩種典範,其一是用來慶祝他統治週年的,其二是命他每10萬年中舉行6次週年祭。
當卜泰下降將這些典範交給國王時,他是乘坐金光閃耀的神車現身的。事畢後,他又乘坐原車在地平線上消失。
今天在艾德福地方的廟宇及門框上,仍可發現畫著翅膀的太陽,和攜帶生命永生及不朽標記的禿鷹。

   今天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像埃及一樣,保存著數不盡的長著翅膀的「神」的圖像了。每一位遊客都知道,艾勒芬汀島上的阿斯萬水壩上有著名的水位計。
在最古老的經籍上說,該島之被名為艾勒芬汀,因為它在形狀上很像「像」這個文字。這記錄是十分正確的,該島看來就活像一頭巨象。但是,古埃及人怎會知道的呢?
這個形狀只有在飛機上才能辨別得出來。
因為那裡沒有一個高山,可以俯視全島以供人們做這樣的觀察。
雖然,直到1200年,學者史特魯生,才記下在北歐的日耳曼已流傳數千年的神話、英雄故事和詩歌。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在這些著作中,地球常被形容成為圓盤形或球形!18世紀,有一位名叫斯維伏特的著名作家,他非常留心上古的文獻。
他在研究一些古代文獻的時候,知道了火星有兩顆衛星,並將這一發現公之於眾。
150多年以後,天文學家果然在火星的周圍發現了兩顆衛星,一顆名叫弗波斯,一顆名叫蒂摩斯,時間是1877年。
而且天文學家觀測到的兩顆衛星運轉的規律與週期,竟然與斯維伏特從上古文獻中得到的結果非常接近。
實際上,歐洲中世紀天文學家的許多科學發現,與其說是從觀測天空中得來的,還不如說是從古代人的書中得到的。
然而,這些記載於古文獻中的知識是從哪裡來的呢?
知識的主人又到哪裡去了呢?
印第安人的古文書《波波卡。烏夫》中這樣寫道:「最早的人類精通世界上的一切事情,他們環視一下四周,馬上就能看透天體和地球內部的各個角落。他們連藏在深深黑暗中的東西都能看到。
他們動都不動,轉眼就能看透世界。
也就是說,他們從自己所在的地方就能看透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他們無與倫比的聰明、賢明……」難道是這些人創造了上述來歷不明的知識?
他們與我們今天的人類又有什麼樣的關係?

台長: su yuin
人氣(1,0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未解之謎 |
此分類下一篇:鏡中奇幻
此分類上一篇:古代曾有過核戰爭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