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4-22 01:14:36| 人氣7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佩特拉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它的顏色也不是玫瑰紅的,它的歷史也沒有人類歷史的一半那樣久遠,但它仍具有不凡之處貝克哈特由敘利亞向開羅南行,途中他突然發現自己正處在佩特拉附近,於是決定去看望一下這長期被遺忘了的城。
通往佩特拉的必經之路是一個叫西克的山峽,深約200英尺。
山峽漆黑一片,回聲蕩蕩,可是一轉過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峽,則是另一番景觀。世上最令人驚歎的建築就呈現在眼前:高130英尺,寬100英尺,高聳的柱子,裝點著比真人還大的塑像,整座建築完全由堅固的岩石雕鑿成形。這座建築名叫卡茲尼,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其色彩。
由於整座建築雕鑿在沙石壁裡,陽光照耀下粉色、紅色、桔色以及深紅色層次生動分明,襯著黃、白、紫三色條紋,沙石壁閃閃爍爍,無比神奇。
這些建築群是已消失的納522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廟。
佩特拉是阿拉伯遊牧民族納巴泰人建造的,納巴泰人約在公元前6世紀從阿拉伯半島北移進入該地區。在他們建造的眾多安居地中,尤以佩特拉最為突出。
第一,它易守難攻,惟一的入口是狹窄的山峽,敵方無法調集大軍攻城,可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第二,資源豐富,環抱城市的高地平原上森林繁茂,木材豐富,牧草肥沃,利於遊牧;
第三,水源充足,一股終年不斷的噴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到了公元前4世紀,納巴泰人又充分利用了該地的另一地理特點,大獲其利。
佩特拉位於亞洲和阿拉伯去歐洲的主要商道附近,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們押運著滿載貨物的駱駝隊經過佩特拉門前———阿拉伯的香、經波斯灣輸入的印度香料、埃及的黃金以及中國的絲綢都要途經佩特拉,運往大馬士革、泰爾以及加沙等地的市場。
公元前3世紀,佩特拉成為了納巴泰人的首都,在岩石中開鑿墓地成了一種風俗。
有些考古學家認為,這種習慣可能起源於早期居住在那兒的當地人,後來又由納巴泰人繼承和吸收了。
學者們相信該民族可能把已故的國王們視為神靈,把他們的陵墓視為神廟。納巴泰人也建造其他廟宇,有的嵌鑿在岩石中。
不過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獨立式建築,可能是用來供奉佩特拉主神都薩爾斯的,該神的象徵是一塊石頭。
公元前2世紀,納巴泰達到了全盛時期。版圖最大時,王國由大馬士革一直延伸到紅海地區,納巴泰人的文字進化成了當代阿拉伯文字,在當今大部分阿拉伯世界中廣泛使用。
公元前80~65年,國王阿爾塔斯二世統治時期,納巴泰人鑄造了自己的錢幣,建造了希臘式的圓形劇場,佩特拉城蜚聲於古代世界。
無論何地,甚至遠至中國,只要有駱駝商隊,只要有貿易團體,人們都聽說過神話般的石頭之城。
106年,羅馬人奪取了佩特拉,城市及周邊地帶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省,稱作阿拉伯人佩特拉區。
它是羅馬帝國最繁榮的一個省,幾年中創造的經濟效益占羅馬帝國經濟生產收入的1/4.公元4世紀,佩特拉淪為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
在這期間,它成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地區東山再起,迅速波及西亞和北非地帶。
伊斯蘭帝國日趨強大,最終控制了從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廣大地區,阿拉伯人佩特拉區又成了伊斯蘭帝國的一個小省。
此時的佩特拉幾乎處於被遺棄的地步。
幾個世紀後,為了爭奪近東控制權,伊斯蘭勢力與歐洲基督教各國間戰爭不斷。
佩特拉這座石城在十字軍東征期間再次興旺起來。
歐洲十字軍在該地建立起短命王國,把佩特拉作為他們的一個要塞,一直堅守到1189年。公元12世紀後,佩特拉再次被遺棄。
在貝克哈特來訪之前,西方世界完全將它遺忘了。到如今,有價值的東西早已被洗劫一空,到處都是牲口的糞便,牧人的煙火燻黑了這些建築。
到了20世紀,佩特拉成為旅遊聖地,同時也成了嚴肅的考古課題。自19世紀初以來,德國、英國、瑞士、美國以及約旦等國的考古學家們都一直在佩特拉考察發掘。
當代的歷史學家們意識到佩特拉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文明中心,納巴泰文明早在羅馬帝國控制中東以前許多世紀就已形成。
今天的考古學對佩特拉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感興趣。
考古研究者們正在追尋後來被羅馬人重鋪過的,過去的納巴泰商道的痕跡,那裡曾店舖林立,過往商隊趕著駱駝打著馬重步經過,車水524馬龍,好不繁華;他們也在研究由納巴泰人發展起來的蓄水設施。
該設施包括一個岩石中開鑿出來的大蓄水池和一條水渠;水池用來收集泉水和雨水,並通過水渠把水送給城中心的一個較小的水池,納巴泰人還從噴泉處直接安裝了許多陶管,把水引向城市各地;佩特拉淪為羅馬一個省後,精於建造水渠的羅馬人又改進了納巴泰的供水設施。
近期的發現表明納巴泰人不僅僅搞貿易,還製造並且出口精美的陶器。
他們的泥器細薄精緻,裝飾著樹枝樹葉之類的自然圖案。
作為文化財富中心的佩特拉,吸引了來自納巴泰王國各地的學者和藝術家們。
也許他們的精品還埋在佩特拉廢墟之中,等待後人去發掘。
學者們估計,在全盛時期,佩特拉居民多達3萬,城市規模遠比早期歐洲人估計的大得多;大多數建築物並非都雕鑿在巖壁上,而是些獨立的建築,隨著年代的推移,逐漸淪為廢墟,隨後又被千年風沙所淹沒。
事實上,佩特拉城的大部分還有待發掘,眾多的謎底還等待人們去揭示。
如今,學者們研究納巴泰文化的注意力轉向了兩個重要方面。
一些研究者試圖瞭解納巴泰人的宗教信仰,典禮儀式;另一些則集中研究他們日常生活的細節,普通人怎樣謀生,他們的家庭及其成員是什麼樣的。
地處約旦阿曼的美國東方問題研究中心的一位考古學家,於1990年在佩特拉發掘出了始於公元6世紀的拜占庭教堂的部分牆壁和整個地板。
地板由兩塊各72平方英尺大的鑲嵌圖案裝飾而成;圖案中描繪了長頸鹿、大象之類的動物,四季的象徵,以及漁夫、吹笛者和趕駱駝的人,如今這些圖案已經得到清理和修復。
一套約40卷的羊皮紙卷是在一個教堂中發現的,科學家們估計它們有1400多年的歷史,可追溯到晚期的羅馬時代。
雖然紙卷因火災毀壞嚴重,字跡仍然依稀可讀。
學者們正在竭力解釋這些像是用拜占庭希臘語寫成的文字內容,而另一種手寫體文字還有待考證。
考古學家們還竭力想解答一個最令人困惑的問題:佩特拉為什麼被遺棄?
即便它失去了對商道的控制權,仍然可以倖存下來,那麼為什麼它又沒有倖存下來呢?
據分析,導致佩特拉城衰亡的可能是天災。
公元363年,一場地震重擊了佩特拉城,震後,許多建築淪為廢墟,房屋的主人們嫌麻煩,不願打掃清理碎石,寧願在震倒的建築前重建房屋,這是城市財富與秩序開始衰退的跡象,公元551年,佩特拉城再次遭受嚴重地震,也許那次地震震塌了拜占庭教堂;隨後教堂又受到震後蔓延全城的大火襲擊,羊皮紙卷也就在火災中被毀壞了。
然而為什麼許多城市都能在地震和火災之後重建,而佩特拉卻不能呢?
1991年,一群亞利桑那的科學家們給出了答案,他們研究過那些鼠和兔等齧齒類動物的貝塚也就是巢穴。
這類動物都慣於收集棍子、植物、骨頭以及糞便一類的東西。
動物的巢穴被它們的尿水浸透,尿中的化學物質硬化,便可形成一種膠狀物質,防止穴中的東西腐爛。
每一個貝塚都盛滿了貝塚形成年代的植物和花粉的標本,猶如一個揭示歷史的時間倉庫。科學家們研究了大量的佩特拉貝塚,發現在早期的納巴泰人時代,橡樹林遍佈佩特拉四周的山地;然而到了羅馬時代,大量的森林消失了。
人們為了建房和獲取燃料砍伐了大量的木材,致使林區衰變成為灌木林草坡帶;到了公元900年,這種衰退進一步惡化,過分地放牧羊群使灌木林和草地也消失了,這個地區逐漸淪為沙漠。
科學家們認為環境惡化是導致佩特拉衰亡的因素之一:當周圍的環境再也無法為龐大的人口提供足夠的食物和燃料時,城市就徹底消亡了。
佩特拉如同一本僅被讀過幾頁的書,在發現拜占庭教堂之後不久,人們又留意到了一根拔地而起的花崗岩石柱。
約旦國境內沒有花崗石,肯定來自埃及。
看著那根花崗石柱,人們常常在想,地下面究竟埋藏著什麼。
一座皇宮?一座教堂,無論走到佩特拉城的何處,都會面對這樣一些謎。

台長: su yuin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7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未解之謎 |
此分類下一篇:阿拉伯禁地
此分類上一篇:神秘的古印加帝國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