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特性中,長時間的疾病自然史於篩檢的成效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
色。長時間的疾病自然史不只可以早期發現癌症,若是配合適當地篩檢間隔時
間,更能使篩檢計畫產生絕佳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儘管如此,篩檢計畫的敏感性
及特異性也會影響篩檢的品質及間隔時間。篩檢計畫的敏感性,可以用兩種指標
來檢測,篩檢間隔發生率/預測發生率(I/O)或盛行率/發生率(P/I),I/O愈大或 P/I
愈小,表示敏感度愈低。另外涵蓋率、參加率以及篩檢程序指標,亦為篩檢評估
的基本指標。
關於慢性疾病,輕度(舒張壓介於90至99mmHg)及中度(舒張壓介於100
至109mmHg)高血壓的早期檢測,顯示能夠有效降低中風的發生;利用空腹血
糖來檢測第2型糖尿病,亦可以降低微血管併發症、視網膜病變、以及諸如心血
管疾病等大血管併發症。除此之外,許多的隨機篩檢實驗也顯示,降低膽固醇及
高密度脂蛋白,對於預防心臟冠狀動脈栓塞疾病有所成效。
國外經驗證明,大規模篩檢對於降低上述各種癌症及慢性病的發生率及死亡
率非常有效。在社區當中推廣篩檢活動,為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尚須考量居民
的經濟能力、及教育程度等諸多變項,其他更包括涵蓋率、參加率、篩檢工具的
品質、篩檢對象的選擇,預防措施、追蹤治療的效果以及成本。西方國家子宮頸
癌篩檢的參加率大約為70%至90%,而台灣卻僅有20%至30%。相同的情況
也發生在乳癌及大腸癌的篩檢中。同樣地,在執行乳房X光攝影及子宮頸抹片
檢查篩檢乳癌的計畫中,計畫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在隨機試驗研究是不錯的,然而
在其他癌症的篩檢計畫中則不盡理想。
四、整合性篩檢施行的必要性
就公共衛生觀點而言,推展以社區為基礎、服務為取向的健康促進計畫,當
前正是重要時刻。現有的疾病預防活動雖然不少,諸如第2型糖尿病篩檢、子宮
頸抹片檢查、乳癌篩檢、以及口腔癌篩檢。然而這些活動卻未能整合成為一個完
整的系統,而造成人力及資源的重複浪費。
根據Morrison 所提的篩檢標準,對某些具高發生率的疾病,進行大眾篩檢
是可以節省成本的。但是對某些發生率不高的疾病而言,可能要花費更高的成
本,因而可以選擇高危險性族群為篩檢對象,來解決以上的困難。以上說明了篩
檢對象的選擇及預防措施,在不同的國家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在缺少醫療資源及
診斷能力的狀況下,是不可能有好的成果的。舉例而言,經過糞便潛血檢查發現
為陽性個案,應該要進一步接受內視鏡檢查,然而在台灣由於以往未經麻醉就執
行內試鏡檢查,所引起的不舒服經驗,造成僅有30%至40%的個案願意接受檢
查。我們最終的考量在於是否可以經由整合性篩檢計畫,同時對數種疾病進行篩
檢,以減少對單一疾病篩檢所耗費的成本。除了成本考量以外,整合性篩檢計畫
更可以增加篩檢的參加率,以及在單一防治活動減少針對具多重疾病的單一個
案,所產生冗長的追蹤過程。或許有人會認為整合性篩檢計畫,相較於單一疾病
的篩檢計畫,會增加更多的成本。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複合式篩檢模式,運
用統一系統來整合高發生率、中發生率、及低發生率的疾病篩檢。
整合性篩檢所選定篩檢的疾病,是參照Morrison所設計的篩檢標準,在考
慮疾病的重要性、疾病治療的可行性、疾病的嚴重程度、合適的篩檢工具、長時
間的疾病自然史、以及成本效益等方面來規劃。此外,並透過對相關文獻的回顧
與分析(如右圖),提出合適的篩檢項目,與篩檢
轉介策略建議。同時整合性篩檢也配合現行的子
宮頸抹片篩檢、乳癌篩檢、及口腔癌篩檢政策,
以有效整合資源並節約社會成本。
整合性篩檢所決定之疾病優先順序遵照以
下原則:
(一)針對30歲以上婦女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檢
(二)針對高危險族群進行乳癌篩檢
(三)針對檳榔族進行口腔癌篩檢
(四)針對50歲以上民眾進行大腸直腸癌篩檢
(五)針對30歲以上民眾進行肝癌篩檢
(六)針對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進行三合一篩檢
(七)骨質疏鬆症檢查
五、整合性篩檢所能帶來的效益
整合性篩檢秉持次段預防理念,內涵有相當多的遠景,由圖一可看出整合性
篩檢對於各領域所能帶來的貢獻。概言之,整合性篩檢可視為成就下列目標的一
枚敲門磚。
(一)行政部門的整合
整合性篩檢促使不同的行政單位,結合成一套聯合的模式來進行疾病的預
防,此模式包含內部的整合與外部的合作。內部整合方面,是為了增進衛生當局
內部不同課室合作的可能性,諸如疾病管制課、醫藥管理課、保健課、健康促進
課、食品衛生課、及檢驗課,整合的成果可以落實在保健職務中;外部合作方面,
包含整合由社會局所實施的老人與婦女健檢,及現存成人健檢,並透過整合性篩
檢與環保、警察等行政單位產生互動。
(二)預防照護的發展
針對癌症個案早期追蹤管理,以及第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血
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醫療照護,建立醫療轉介及追蹤系統,將預防照護
個案與醫療照護加以連結。從健保局的角度而言,預防照護系統所提供的資訊,
可作為疾病醫療照護服務的依據。
(三)社區潛能的開發
整合性篩檢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社區潛能,使其能強化社區本身對於落實
疾病次段預防的能力。藉此媒介來發展社區健康促進,及衛生教育等觀念,以便
在社區中的紮根,達到癌症與慢性病次段預防的效果。此外,透過對於疾病初段
與次段預防的瞭解,讓社區民眾更加重視疾病發生後的預防保健,使末段預防可
以達到限制殘障與恢復健康的功能。
(四)保健角色的轉型
整合性篩檢可能被質疑與現行成人健檢有所重疊,然而實際經驗顯示,整合
性篩檢可以成功地整合現有的各種成人健康篩檢策略,並且能夠有效地推行於社
區中;此外,整合性篩檢的轉診系統與監督系統,也都符合健保的給付規定,更
甚於醫院的是,主動將早期預防帶進社區。整合性篩檢可以幫助衛生保健在未來
的e時代中,扮演一個多樣性、異質性、與資訊化的角色功能。
(五)大眾媒體與健康
整合性篩檢能夠在社區民眾、大眾傳播媒體、與強調健康議題的地方衛政當
局之間,營造一個互動的環境。
(六)整合性篩檢的學術考量
雖然整合性篩檢是一個以社區為基礎、以服務為取向的篩檢計畫,但是它同
時也為學術研究者創造了一個足以提供基礎醫學、流行病學研究、介入研究、健
康政策研究、醫藥管理、職業環境健康研究、決策、以及數據分析研究之寶庫(見
圖二)。基於尊重學術倫理考量,整合性篩檢希望藉由簽署受檢者同意書的方式,
來促成學術理論在實務面上的運用,並且由基礎理論引導疾病預防實務策略。
綜合以上所述,整合性篩檢的推展不僅有助於癌症與慢性病的預防,同時也
促成並整合了各種不同的衛生保健立場,進而達成健康國民與健康城市的終極目
標。
六、工作指引編排格式
本工作指引內容根據前面所談到的篩檢概念,並透過對相關文獻的回顧與實證醫學資料
判斷分析(如右圖),提出建議的篩檢項目(第貳章)與篩檢、轉介策略建議(第參章),在本工作
指引中同時提供一份整合性篩檢計畫範例,提供有意願實施整合性篩檢工作的單位作為參考
的範本(第肆章),關於整合性篩檢工作的實施方式、流程設計、關卡目的、人力資源、物力
資源以及現場工作備忘錄(第伍章),也是本工作指引重要的內容之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