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搜尋結果
站內文章搜尋: 標題 內容 標籤
共找到22筆符合西藏的資料 搜尋全站»
  晚餐時,Rebecca問我世界上總共有幾個國家?我想了想,我回答她不知道,因為國際間的認知,與我自己不同,就像台灣,到底是不是一個國家,當然只有關係人才明白,至於像西藏、魁北克等等......(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10-24 20:02 | 人氣:809 | 回應:1
... 根據社會心理學研究,適當的喪葬儀式,能夠幫助在世者歷經親友的哀痛,並且在身心靈撫慰之中,面對更積極的生命品質。至於儀式能否真正安慰往生者於身心脫落的痛苦之中,目前並無實證,......(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7-02-02 11:38 | 人氣:532 | 回應:0
  從我執生的貪、瞋、癡、慢、疑,是為煩惱障,始終擾惱有情身心。警覺注視那意念的升起,猶如守在老鼠洞外,數息觀看那瞬間的一舉一動,對治、捕捉。如此,煩惱障自然漸伏、漸斷。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12-07 11:54 | 人氣:427 | 回應:0
  這幾日風沙撲撲,老車的鏡面玻璃全蒙上一層灰,為了讓自己更有視野,隨手帶了一罐水,開始為車子局部洗眼睛。   今天秋風朔朔,站在空曠的地方,感覺那風聲撼動,那是一份虛空中的......(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10-26 12:51 | 人氣:477 | 回應:0
今天,誰也和我不要說話,我正在服喪中。中島榮次郎在南方之島戰死之後三十七年。高安靜義在大陸戰死之後,大約已經三十八年。比我年輕幾歲的兩個優秀的友人,今曉,全和往年那麼樣年輕,來......(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9-25 00:19 | 人氣:240 | 回應:0
  兩星期前,有網友在說因果的網站,對藏傳佛教提出諸多質疑,一時之間,我千頭萬緒地想要有所回應,但仍期盼自己有更完備的思量與表述,於是,我讓自己浸潤在這個問題裡,去檢視自己每一個......(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17 13:16 | 人氣:122 | 回應:0
  網友提出一個疑問,要我們思索為何達賴喇嘛要廢除活佛轉世制度?   達賴喇嘛是慈悲的,深知中共當權者以他為敵,只要有他存在的一天,就必然無法讓西藏人民享有宗教的自由,於是,他......(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17 12:51 | 人氣:200 | 回應:0
  引用網友的質疑「歷史上,有多少轉世活佛對西藏的興旺與成長有真正地貢獻了?有,但比率不高的。」   若說藏傳佛教是以蓮花生大士於西元八世紀,將佛教帶入西藏作為起算,至今已有一......(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17 12:09 | 人氣:147 | 回應:0
  網友同樣來信指出對於西藏政治資源運用效率的質疑,直言為何西藏掌權者不加強國民教育,幫助人民脫離目前的困境。   再一次我們又毀犯了以管窺天的謬誤,我想,普世的價值都同意教育......(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17 12:08 | 人氣:127 | 回應:0
  網友質疑為何西藏要以活佛轉世的方式,產生宗教領導人,而非開放、民主的「選賢與能」制度?   再次重申,我並非政治學的研究人員,更非密教教徒,於是,我的立論若有引喻失義,我將......(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17 10:26 | 人氣:134 | 回應:0
【宗教是人民的鴉片?】   網友面對轉世活佛與粉絲盲從的亂象,進而思索馬克思曾謂: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這句話的準確性。   於我,修了四年的西洋哲學,大概也沒有如此的學養,能以馬......(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08 15:30 | 人氣:556 | 回應:1
【「表詮正名」的寺廟】   所謂「佛性」與「空性」的差別,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表詮正名」法與「遮詮不無」,「佛性」的「表詮正名」,就是以正面的言說模式,與莊嚴淨土、極樂世......(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08 15:28 | 人氣:153 | 回應:0
【時尚活佛的粉絲】 許多人問我對於時尚活佛的看法,我知道問的人已經設下二元對立的陷阱,要引我入罄,好來個甕中捉鱉。就外象看來,時尚活佛似乎毀犯僧戒,然而就佛教發展史來看,許多高僧......(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08 15:28 | 人氣:273 | 回應:0
【活佛轉世】   西藏的轉世活佛制度,其實與一般其他宗教的教規儀軌並無二致,為的就是宗教團體的管理傳承與時空推移的政治目的,所以旁人無從議論,若真要此,那麼天主教的教宗選拔似乎並不......(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08 15:26 | 人氣:222 | 回應:0
【灌頂的方便法門】   活佛灌頂,我想也是信眾的一種執迷,記得在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的灌頂中,他就在一開始告訴信眾,他根本不認為這是必要的,因為真正的作用應該是在個人的破除慣性......(詳全文)
 
發表時間:2006-05-08 15:20 | 人氣:152 | 回應:0

 1 .   2  .    下一頁›    最末頁
第 1 / 2 頁 , 共 22 筆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