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1-08 10:11:12| 人氣3,4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213 中下品愛,下品不忍;若極親愛,雖於微苦,亦能生起廣大不忍。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213  2135-2142 

卯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道理分二:

從知母至慈是悲心之因之理

增上意樂與菩提心是悲心之果之理

第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之理。初從知母乃至於慈,為因之理者。總欲離苦,數數思惟其有情苦即能生起。然令此心易生猛利及堅固者,則彼有情先須悅意愛惜之相。如親有苦不能安忍,怨敵有苦心生歡喜,親怨中庸若有痛苦多生捨置。

二、說明諸餘因果是此因果之道理(以知母、念恩、報恩、慈心作為悲心之因;而增上意樂、菩提心為悲心之果的道理)

首先,為什麼知母、念恩、報恩、悅意慈,是大悲心的因?總說起來,如果僅是希望他人離苦的善心,那麼不斷思惟有情所受之苦,就能生起。但是若要讓這種心容易生起、並且猛利、堅固,就必須要先對有情觀為悅意、可愛之相並加以珍惜。譬如,一般人看到親友受苦,就無法安忍;看到怨敵受苦,反而心生歡喜;看到非親非怨的中庸者受苦,則根本視若無睹,多生棄捨。

第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之理。

諸餘因果,是指除以外的知母等六支,是指悲心。

辰一、從知母至慈是悲心之因之理分三:

以悅意相可使欲令有情離苦之心猛利生起

親之究竟是慈母故,修習知母、念恩、報恩引生悅意慈,由此生起大慈大悲之理

觀有情為親人竅訣之出處

初從知母乃至於慈為因之理者。

巳一、以悅意相可使欲令有情離苦之心猛利生起

總欲離苦,數數思惟其有情苦即能生起,然令此心易生猛利及堅固者,則彼有情先須悅意、愛惜之相。

總的來說,欲令有情離苦的善心,只要反覆思惟有情的痛苦,就能生起。但是,要讓這種心容易生起並且猛利、堅固,則首先必須將有情觀為悅意、可愛之相。

以下顯示觀有情是極可愛相與我們心態的密切關係。

如親有苦不能安忍,怨敵有苦心生歡喜,親怨中庸 若有痛苦多生捨置。

譬如:當親人有痛苦時,自己內心不能安忍;怨敵有痛苦時,便心生歡喜,幸災樂禍;不親不怨的一般人有痛苦時,大多生起捨置之心。

這說明,心執取不同的相,就會引起不同的心態,即:對境受苦時,若執取親友相,則生不忍心;執取怨敵相,則生歡喜心;執取非親非怨相,便生捨置心。這是第一條規律。

第一種情況:

其中初者,因有可愛,此復隨其幾許親愛,便生爾許不忍其苦。中下品愛,下品不忍;若極親愛,雖於微苦,亦能生起廣大不忍。

不能安忍親人有苦,原因是有可愛相,而且,隨著對他有多親愛,就會生起相應的不忍他受苦之心。若是中下品的親愛,則引生下品的不忍;若至極親愛,則對方雖受小苦,也會生起廣大的不忍。比如:孩子稍受小傷,為母親者就會心疼不已;而旁人愛心微弱,只是稍有不忍。

第二種情況:

見敵有苦,非但不生欲拔之心,反願更大願不離苦,是不悅意相之所致。

見怨敵有痛苦,不僅不會產生欲拔其苦的善心,反而希望他痛苦加重、不離痛苦,這是由於不悅意相所導致的結果。

此亦由其不悅大小,於苦歡喜而成大小。

而且,由於不悅意的大小,對怨敵受苦的歡喜程度也相應有大小。換言之,有多大的不悅意-討厭度、瞋恨度,見到怨敵受苦的歡喜就有多大。

第三種情況:

親怨中庸所有痛苦,既無不忍,亦無歡喜,是由俱無悅非悅意相之所致。

對一般人的痛苦,既無不忍也無歡喜,這是因為對他沒有執取悅意和不悅意相的緣故。

以上是第二條規律:心執取可愛之相有多強,不忍他苦的心就有多強;心執取不悅意相有多強,歡喜他受苦的心就有多強。

如何才能速疾、猛利、堅固地生起為有情拔苦的心呢?應當順應心的緣起規律,將有情觀為親人,而且要以最直接的方式,讓心所取的可愛相達到極點。

以下宣說具體成就最可愛相的方法。

巳二、親之究竟是慈母故,修習知母、念恩、報恩引生悅意慈,由此生起大慈大悲之理

如是應知,修諸有情為親屬者,是為令起悅意之相。

應知,觀修有情為親人,目的是為了讓心裡生起悅意之相。

親之究竟是為慈母,故修知母、憶念母恩及報恩三,是為引發悅意可愛,愛執有情猶如一子。此悅意慈是前三果,由此即能引發悲心。

一個人的至親就是慈母,因此,修習知母、念恩、報恩這三者,是為了對有情引發悅意可愛相,愛執一切有情猶如獨子。這悅意慈是前三者的結果,由悅意慈就能引發悲心。

欲與樂慈及拔苦悲,因果無定。

與樂慈是想給予有情安樂的心,拔苦悲是想拔除有情痛苦的心,二者不決定誰是因誰是果。換言之,可以由慈生悲,也可以由悲生慈。比如:對某人生起悲憫心,見他缺乏安樂,也會生起想給他安樂的慈心;以慈愛心見他受苦,自然會生起想為他除苦的悲心。

須知,與樂慈悅意慈側面不同,悅意慈是悲心的因,而與樂慈和悲心因果不定。

故知母等三種所緣,即是與樂慈及拔苦悲二者根本,故於此中當勤修學。

所以,知母、念恩、報恩這三種所緣,是與樂慈和拔苦悲的根本或所依。因此,對這三者應當精勤修學。

以上,以理確認--知母、念恩、報恩、慈心是引生悲心的殊勝方便。

巳三、觀有情為親人竅訣之出處

又發心因,修諸有情皆為親者,是月稱論師及大德月 、蓮花戒論師等之所宣說。

觀修有情為親人這一發心之因,是月稱論師在《四百論廣釋》、大德月在《弟子書》、蓮花戒論師在《修次中篇》等中所宣說的。

比如,《四百論廣釋》中說:思惟一切有情從無始來,皆是父母等眷屬,為度彼等故,能入生死。

《弟子書》的教證,下文(消文214)將引用。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