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22 18:58:40| 人氣1,359| 回應28 | 上一篇 | 下一篇

編號12.一種極緩慢的哀傷與愛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村上春樹,一九四九年出生,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戲劇系。自小的個性即相當內向,但外表看似木訥的他在內心中卻有個強烈的反叛因子。他的父母親是開明但嚴謹的,鼓勵他能多方閱讀各類書籍,父母親期許他能從日本古典文學中萃取養分並得到一些感動,怎料他的回答竟是:「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我從來不曾被日本小說深刻感動過。」這也為他熱愛西方文學及從事現代文學的創作埋下了伏線。

 

  自二十九歲開始創作的他,首部作品《聽風的歌》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賞,一九八七年他的第五版小說《挪威的森林》出版後,在日本暢銷四百萬冊,也形成了特殊的「村上春樹現象」,並被翻譯成三十六種不同國家的語言發行,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為止,已經狂賣了一千零九十五萬冊,封他為日本八零年代的文學旗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究竟他的小說具有什麼樣的魔力,能夠如此無遠弗屆的流傳呢?日本中央大學的宇佐美毅教授提到,村上春樹作品的魅力莫過於其擁有「千方百種的閱讀樂趣」,足以滿足各類型的讀者。在閱讀時,「懷抱憧憬型」的讀者,可以享受一場時尚都會的愛情;「解謎型」的讀者,留心於故事的高潮迭起;「渴望療癒型」的讀者,透過他略帶疏離的筆調,可以暫時逃躲、歇息且得到撫慰。

 

    村上春樹也曾說,《挪威的森林》就是他眼中最標準的「寫實主義小說」。他說:「所謂寫實主義小說,並不是單純把現實的事情真實地寫下來。事情是否事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使人在閱讀的時候感到很自然。寫的東西也許其實不是自然的,但是如果能讓人讀起來很自然,就是寫實主義。」身為一個創作者,他精確地掌握了敘事氛圍,使他筆下的人物,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去年十二月,《挪威的森林》自小說改編成電影,終於搬上大螢幕,這部令日本知名導演們引頸期盼多年的巨作,最後卻交由越南籍導演陳英雄編導,日本影壇及村上的書迷們都睜大了雙眼來檢視這部影片。陳英雄則言:「最後採用的腳本,是既屬於新世界,又屬於舊世界的。」

 



 

 

看完上面的簡介和《挪威的森林》,來回答這些題目吧!

截止日期為03/01中午12:00之前↓(請擇一回答)

 

1.          村上春樹的魅力無遠弗屆,你認為他的敘事方式有何特殊之處?請舉例說     明。

 

2.          在《挪威的森林》中,你最喜歡哪個角色的人物塑型?請簡述原因。

(如:渡邊徹、直子、小林綠、玲子、永澤、kizuki、初美、突擊隊)

 

3. 《挪威的森林》是一本戀愛小說,你喜歡村上春樹所塑造的愛情氛圍嗎?書

    中所傳達的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

 

4.  如果要請你替《挪威的森林》寫一篇簡單的文案,你會如何向他人推薦此書?

 

有興趣的還可以點這些看看↓

 

l          村上春樹的中文官方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murawoods

 

l          村上春樹的中文官網(30年紀念版)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TimesHtml/authors/murakami_haruki/whatsnew.html

 

l          小王子的玫瑰花部落格──略談《挪威的森林》小說和電影的差異

http://madlyblue.pixnet.net/blog/post/39158987

 

l          《挪威的森林》電影官方網站

http://www.norway-mori.com/index.html

台長: 女神龍
人氣(1,359) | 回應(28)|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午時三刻 |
此分類下一篇:編號13.全世界最會說故事的鬼才
此分類上一篇:編號11.流浪的三毛,永恆的回聲

中三B 49號 97111249 宸
《挪威的森林》所營造出的愛情,是一種極為無奈而又一點一滴浸蝕的孤寂所襯托出來的情感。一開始渡邊、直子和KIZUKI三人之間的關係,由直子不停的追隨著已經逝去的KIZUKI,並且透過與渡邊的相處而緬懷著KIZUKI(我是這麼認為的),到後來轉變成為綠、渡邊和直子,而渡邊不停想念著忘不了KIZUKI的直子,到後來因為受不了無法忘懷逝者的折磨而隨著KIZUKI死去。渡邊想和死者搶人,卻終究還是失敗了。整本書、全部的角色,每個人都是寂寞的,因為寂寞而又互相依偎取暖,但因為太炙熱而又燙傷了彼此。不僅只是愛情,村上春樹也將「死亡」、「離別」、「精神疾病」等元素置入書中,讓它們和愛情相結合,而又自己獨立出一套道理讓讀者去思考。

電影比書更為直接展現渡邊的身體慾望(文字不會用大篇幅形容,但電影是用影像的呈現,我覺得占片長比率還蠻有份量的),而雖然渡邊的身體不會覺得寂寞,但和許多人發生肉體關係更襯托出他內心的孤寂,因為沒辦法滿足那種空虛。而在最後和玲子的那次,原本我無法理解渡邊為什麼會答應玲子,但思考過後,他們兩個人或許利用彼此擁抱的方式,來對「失去直子」這件事作療傷,然後再出發,就像當初直子和渡邊的那一次,對「失去KIZUKI」這件事,只不過直子並沒有走出失去摯愛的傷痛。雖然無法治癒,正如渡邊說的:「我們藉由生這件事同時在培育著死。我們只能夠從走過那哀傷才才能脫離哀傷。」

渡邊說:「死不是生的對極,而是以其一部分存在著的。」如果一個人的存在變成回憶,只希望不要被忘記。但是那並不是為了折磨活著的生者所留下的,而是讓懷念成為宣洩的出口。《挪威的森林》不僅說著愛情故事,與寂寞,而是更深一層的探究著「生與死的界線」,我相信村上春樹還將許多值得去探討的部分埋藏在書中,等待著讀者挖掘出來。
2011-02-24 08:45:15
中三B 49號 97111249 宸
(以上是回答第二題。)
2011-02-24 08:46:54
中三B 49號 97111249 宸
(以上是回答第三題。)@口Q上面打錯了。
2011-02-24 08:47:59
英三B 97121251 Monkey
突擊隊是我在這個故事裡面喜歡的人塑型,換言之,他是我在挪威的森林中最喜歡的角色。雖然突擊隊帶著點傻氣的固執和那他那近乎瘋狂墨守成規的行徑看似有點可笑、不知變通,但是他卻是唯一一個能為這個緩慢而哀傷的故事注入一點正向活力的角色。在我第一次看完挪威的森林時,直子的自殺和這個作品濃濃的孤獨感重重的衝擊著我,當我闔上書本慢慢回想情節時,角色各自的孤獨與他們面對的問題重重壓的我喘不過氣來,雖然我重讀一次還是不能了解村上春樹想要表達的意念或是想法,這時,突擊隊就好像救贖的曙光一樣出現。就像渡邊每每在氣氛冷場或是找不到話題聊的時候會突擊隊跟他的事蹟拿出來講一樣,在這個哀傷的故事裡看似正常的人物們好像都不快樂、都被各自的問題困擾著,突擊隊好像才是唯一能拯救一切的”正常”人,雖然他的潔癖跟早上吵人的早操感覺並不正常。
2011-02-24 11:19:28
德文四 28 偲
《挪威的森林》一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角色是 - 小林綠Midori,雖然故事中她的個性和行為有些異於常人,但其實在某些片段他還滿討喜的。

特別在第四章中Midori有提到在感情中她所期望的是「完全的任性」以男性的觀點來看或許會覺得這個女生有極為嚴重的「公主病」,但以女生來說有時(特別是身體不舒服時)真的會很希望能偶爾耍一點小任性,畢竟「純粹的任性」應該只有在彼此很相愛時能容忍、接受吧!此外Midori還說到:「對某種人來說,所謂愛是從非常微小,或無聊的地方開始的。」這句話似乎還滿值得思考的,因為從以前到現在我們常都會問自己說「愛」是從何時發生開始的,無論是友誼,還是愛情,但思索很久後我們大都會發現這是個沒有解答的問題,或許正如Midori所言「愛」是從非常細微的地方開始的,而且是日積月累後,才慢慢的被我們發覺。

另外Midori在第十章中有提出一個觀念「人生就像餅乾盒」,因為餅乾盒中總有著自己喜歡跟不喜歡的,吃完不喜歡的後,剩下的就都是自己愛吃的啦,而人生也是如此,先把辛苦的事都做完,剩下的就都是甜美的了。這對二十歲左右且尚未經歷太多傷痛的我們而言也許很難體會,但我認為這句話很適合放在心中,因為在未來的人生裡我們會遇到種種的困難,所以在那些難過的片刻想想這句話也許生活會快樂許多!

至於Midori個性異於常人這點,在我書讀到一半時,我對於Midori三不五時將那些比較黃色的事情掛在嘴邊的行徑感到很驚訝,因為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女性是不應該說出這那些話的,所以當我讀到Midori的男友對於這些事而對她發脾氣時,一開始我覺得還滿正常的,但愈讀到後面愈覺得Midori也許是被過於壓抑才會導致出這種個性,因為Midori的男友真的管太多了,從服裝、打扮到言語全部都要管,就算日本是「父系社會」也沒必要管那麼多吧~此外加上她家的一些狀況,也使得Midori得快速長大照顧家中的一切瑣事,造成她的壓力較同年齡的人沉重,所以她可能需要一些特別的方法來逃離現實生活中種種巨大的壓力吧!!
2011-02-27 01:20:44
中三B 97111240 Kate (I)
當我看完《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時,我首要的想法並不是讚嘆這本書的好,而是在想到底書裡面的青少年女們在想什麼呢?雖然我跟他們的年紀相同,都是二十歲出頭,但我看到他們的所做所為,幾乎無法理解、也無法有任何共鳴。

別人不說,至少我一直在想,直子、Kizuki、初美姐選擇自我了結、離開這個令他們紛紛擾擾的社會時,他們最後一刻在想什麼?是在想太好了我終於解脫了,還是在想,我的死真是個美麗的終點?如果真有這種想法,他們的死也真是──不值得那些愛他們的人為他們所流的眼淚。

我不否認人在最低潮的時候會有生死間的掙扎,到底是該生存下去,還是一死了之。要怎麼做才是最好的,要怎麼做自己才會快樂?To be or not to be?書裡沒有明說這些人的動機為何,或許是第一人稱的敘述去建構整個故事,所以我只能旁敲側擊他們之所以會想這麼做的原因。

但我得先說,自殺是很殘酷的行為。非常非常的殘酷。

對生命的嗟嘆到底有多深多厚,厚到他們「被迫」只能選擇這種方式,而沒有其他的方法好走呢?我不懂。我無法把自殺看成是一種偉大的生命情操,就好像村上會用很多方式去形容生死,什麼潛藏在我們的生之中之類的話。乍看之下美得不得了,對我來說雀有種那些話只不過是換另外一種方式來讚揚死者:「啊,他會死也是沒辦法的事」、或者直子說的:「那不過是死喔,不要介意。」

天啊,當我看到這句話,我簡直就像漫畫裡面的人物一樣,頭髮直豎、怒髮衝冠,憤怒得不得了。

想想看:這世界上有多少希望可以活久一點、多經歷一點生命的精彩卻被迫死亡的人,像是非洲難民、災難(隨便哪一種都可以,911、南亞大海嘯、智利大地震)等層出不窮的事件發生在我們的周遭時,輕視生命的人無論有多少值得大書特書的理由,只要做出那種事就顯得可悲。

因此我看完整本書,無論怎麼無視村上把這個故事裡選擇自殺的人寫得多美多理所當然,我也無法說出一句,村上先生你寫得真好。或許是價值觀不同吧,我只會想:把你們的命分給那些想要卻得不到的人吧,不要把自己說得好像很偉大。
2011-02-28 17:18:07
中三B 97111240 Kate (II)
但我也不能否認村上春樹的文筆會有讓人想要繼續看下去的動力,這或許也是第一人稱敘述的優點或缺點,因為整個故事只有渡邊君一個人在說而已,所以我們可以很明白渡邊君的想法跟他做了什麼事。但相對的,很多非敘述者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像是直子的死、初美姐的死、突擊隊離去的描述就顯得薄弱許多。假若渡邊君沒想去追問事實的背後到底發生什麼事,那麼過去就過去了,船過水無痕。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讓我們就像渡邊君一樣,對很多事情雖然知道但不清楚,直子為什麼選擇自我了斷呢?這種問題恆亙在渡邊君的心底,也同樣地恆亙在讀者的心底。而我們也只能探查出渡邊君的想法,對直子的就不得而知了。

村上春樹認為《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是ㄧ本純愛小說,我看了看,既認同卻也不認同。認同的地方在於本書撇除掉主線以外的故事(焦點放在綠→渡邊→直子這條線上),的確就像純愛小說的態勢:渡邊狂戀直子,直子卻執著死去的自殺男友,綠則以熱情奔放吸引著渡邊,讓他陷入極端迷惘。然而多重副線進來故事以後,就會不斷去思考這些副線對渡邊有多少影響。比如永澤兄帶他去找一起睡覺的女生,雖然說是一起睡覺卻是沒有感情,相比之下雖是喜歡直子、也睡在一起,心中卻仍有到不了內心深處的距離感。而直子也離他越來越遠,更痛苦。再來兩個女主角,綠跟直子,雖然從來沒見過面,但卻都有渡邊這個中心人物相互牽連著,多少也知道對方的存在(綠對直子比較不清楚,片面猜測)。綠愛慕渡邊,始終卻無法走進他的內心,喜歡不等於愛,渡邊對綠的感情不如綠對渡邊的多,或許是有著慢慢接受但還不夠的愛情。

村上春樹也用了許多露骨的片段去描寫渡邊跟女子的關係,雖然我沒有實際研究,但我好懷疑不同的性發生在不同的女子身上有沒有不一樣,跟直子的、跟綠的(並不完全)、跟玲子姐的、跟其他女孩的,為了填補寂寞的、為了愛的、為了療傷的、為了索求的,有的有理由、有的沒理由,單純只為了性而性,就像永澤兄,很空虛。

《挪威的森林》是本只要一提到村上春樹就會想到的書,幾乎可以畫上等號的關係讓他在文壇地位幾乎永垂不朽,說大眾也的確夠大眾了,誰不知道他就是那個「村上春樹」?但我得說即便大眾也還是有些人不太喜歡,比如我。只能說他的書還是會挑讀者的,喜歡的喜歡,討厭的討厭,很可惜我是那個不太喜歡的人。

(FIN)
2011-02-28 17:19:41
97112061歷史三 文
在《挪威的森林》中,我比較喜歡的角色是小林綠和初美。先說說小林綠,我想直子就像是靜謐卻吸引人的死亡,綠卻是活生生在跳動的生命,這樣的比喻可能很奇怪,但我就是這麼認為的。她像小精靈一樣充滿活力,喝醉了就要爬樹、火災也沒再怕的唱怪裡怪氣的歌,甚至事鬧脾氣都讓人覺得她可愛,雖然很愛聊著有關性的話題有點誇張,但她的草莓蛋糕理論真的讓我覺得很認同!只要是女生,都會渴望能夠任性的被溺愛着,而她大膽的說出來了,我也希望哪一天也能對另一半說出這樣的話!
初美卻又是完全不同的女性,我想她應該是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對象吧!很大方、很優雅、對人都很好,但在這本書中,她完全就是一個悲劇,因為愛上永澤這樣的人。永澤把所有的事情都當成是遊戲,視現有的體制為垃圾一般,在我看來他就是嘴巴上說著好聽話的人渣,但是初美卻無怨無悔的跟他交往,可見初美的意志力不是常人可以比擬的!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她突然大吼「管他什麼系統!」的時候,我想她一直以來忍耐著的在那一瞬間爆開了。後來她對渡邊坦承自己追求的就是一種平淡的生活,但是她選擇的對象完全不可能給她這樣的生活,她卻堅持要等下去,相信永澤會改變,這就像是賭博一樣,她將賭注押在永澤身上,最後還是輸了,也賠上自己的一條命,但這麼傻的角色,卻讓我莫名的有好感,也為她嘆息。
2011-02-28 18:36:50
96111251 中四B 黃儀方
第一題

曾經在年少時,因著村上春樹的名氣而讀了《挪威的森林》,只記得當時讀畢後,內心鼓脹著那種莫名的哀愁與無奈,時不時的陰鬱蜷縮在身體某個深處,這樣的心理狀態接連幾日揮之不去,近年來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讀完吉本芭娜娜《哀愁的預感》後,因此往後對於日本作品總帶著十足的敬畏感,雖然兩人的敘述方式完全不相同,卻同樣帶給我極大的震撼。

雖然沒有翻遍村上春樹的著作,但從我讀過的一些作品歸納來看,村上春樹慣用淡漠的口吻來敘事,或許是日本人特有的沉靜內斂本質,所有一切激情震撼的狂放情緒,都被他繞指柔似的化為虛無,事情的急轉直下好像都該理所當然,而人物的情緒起伏也都如用小火微溫著、不令人燙舌的剛好。如《挪》書中的末尾直子死了,前一章他以玲子的書信作為承接,內容大致是說直子逐漸好轉云云,然而下一章節開頭卻是:「直子死了之後,玲子姊仍然寫了幾次信給我,說那不是因為我,也不是因為任何人,那就像下雨一樣誰也阻止不了。」還沒搞清狀況的人可能還以為自己漏看了幾頁、錯過了什麼重要線索,然而,這就是村上春樹,總是讓你措手不及,以他一貫優雅輕慢的的方式,交代劇情的轉變。

除此之外,在村上春樹的人物世界裡,每個角色都有其特定的口氣和思考的邏輯,那些句子隨興且毫不猶豫的從他們口中冒出,有點戲謔,有點幽默,又帶點哲學式的思考,遂形成專屬於他們的迷人丰采,就像小林綠和玲子都曾提到,渡邊徹的說話方式很特別,但其實這種說話邏輯正是「村上春樹式」的口氣。他喜歡用對話的方式去慢慢塑造一個人物的形象,讓讀者從對話中漸漸了解這些人的個性和思考模式,於是一個對於情色電影有著莫名喜好以及要求一個男孩將她作為性幻想對象的女孩,就不會覺得她在父親遺像前裸體是一件驚人的舉動。對於許多抽象事物,村上春樹採取具體化的描寫,因此使他的文字具有視覺感,也就是他自己所說的「寫實主義」。除了視覺,在聽覺上,由於村上本身喜好爵士、搖滾和古典樂,年輕時甚至開過爵士咖啡館,因此在他的許多著作中,都穿插了許多他自己個人喜愛的曲目,甚至引作書名,如《挪威的森林》即引自披頭四的歌曲,這種寫作手法不但讓故事情境更加擬真及豐富,也能讓喜愛他的書迷、樂迷們,在閱讀作品的同時,還能尋找書中的「插曲」,在夜闌人靜時,放張CD,配杯香醇的紅酒,細細咀嚼「村上春樹式」的魅力。
2011-02-28 21:02:58
中二c 98111330 榕
3、我覺得村上春樹的小說,有著像水一樣的魔力,他所塑造的愛情氛圍也是如此。讀完的時候,沒有太鮮明的想法、太澎湃的感覺,但是書中人物的態度,如渡邊徹那種無可奈何卻又有著自己的想法,深深影響了我的思想。如飲水一般,雖然沒有味覺上的知覺,卻是最貼近生活的飲物。
我是在高中的時候看了《挪威的森林》,隨著年紀的增長,才恍然發現自己面對感情的態度也被村上春樹影響。像是處在潮濕的一隅,對陽光抱著憧憬,卻無法停止內心不停歇的雨水。這就是村上春樹帶給我的感覺,我不喜歡這樣黯淡的感覺,但是卻也被深深影響過。細細思考之後,才知道那種淡淡的憂傷,想要有所改變,卻又總是無可奈何,於是只能順其自然的想法,看似晦暗卻是帶著正面的力量,因為無可奈何而只好繼續走下去,這不也是一種前進的力量。
2011-02-28 22:33:30
日四A 96122131 凌
老實說日本式的筆觸曾經很吸引我,但現在也是讓我受不了日本小說的主因。那並不在對特定人物的呢喃似的話語,以及多層次的描繪方式(例如:"重要"我們會大概形容說不可或缺等等吧?但日本人很有可能會描寫成"如果少了這個,生命就像是抽掉了某種維生素,剩下的只是無盡的空虛。只留下自己面對未知的黑暗,是可能會死的唷!你懂吧○○君?"沒錯,這種描述方法簡直要了我的小命!這種會讓我抓狂大吼"真是夠了!"的敘述方式我想不只是村上,很多日籍作家都有這種傾向。當然這跟兩國文字的意境也是有相當的關係。
言歸正傳,在《挪威的森林》中,個人一開始很喜歡Midori的,試想還真的沒有一個女生跟沒講過幾次話的男生談到胸罩的。而且他的想法挺另類的,例如渡邊對他說:「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討厭失望。」要是我可能沉默以對吧,或是敷衍地應和著。但Midori很快就說:「如果你要寫自傳可以用這句獨白的唷。」她的腦筋很輕快我覺得,總是保有自己的步調,可能跟一直以來在貴族女校打滾有點關係。至於永澤,我不喜歡他,但他的優勢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只是羨慕他。
我最喜歡玲子姐,雖然她總若無其事地開渡邊和直子的黃色玩笑。但我覺得她的塑型最像樣。不知為何其他人給我的印象或多或少讓我忍不住覺得:「天啊!夠了!你想太多了。別在自怨自艾下去好嗎?」但玲子姐的扭曲我懂,她的世界的崩解、她的恨、她的絕望、她感到無依的心情我都懂。甚至到她結婚後遇到的美麗又愛撒謊的小女孩也是非常日式討厭鬼的日本人。也許她的人生中沒有教她"都可以、無所謂"這種選擇,然而這麼真的人,也一直靠著自己努力成長的人,讓我不欽佩也很難。
2011-02-28 22:46:48
中三B 34 廖
3.《挪威的森林》是一本戀愛小說,你喜歡村上春樹所塑造的愛情氛圍嗎?書中所傳達的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

有許多人在看過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之後說著,他們不懂作者內容裡所要傳達的意思,這是我最常聽見的心得,因此我很好奇自己是不是也像他們一樣不懂作者要表達的意思。但當我進入《挪威的森林》的世界後,產生很多共鳴之處,我想這本戀愛小說並不是只用理解就能了解的,很多時候我都是靠著感覺而了解作者筆下人物的心情,直子的悲傷、渡邊的徬徨等,這些感覺會跟每個人的經驗有關,如果曾經遭遇過相似的事情、曾有過相同的心情,也許就不難理解這些複雜的情感。這是一本戀愛小說,但不同於以往我所愛看的純愛小說,村上春樹的戀愛小說比純愛小說多了許多沉重感,我想這是因為裡頭參雜了更多對於現實及人性的描寫,所以我們看了不是感動,反而有一種難受的感覺。

在此書當中,不僅僅是敘寫愛情,每句文字描述的背後都反映著社會現實層面以及人類心理狀態的問題,對於自殺現象、生與死的看法,都是可以關心和探討的議題。其實無關乎喜歡或不喜歡村上春樹塑造的愛情氛圍,只是作者很誠實的呈現著時下年輕人面對社會面對感情時,所懷有的種種矛盾與不安。
2011-03-01 00:09:51
英三A 97121131 劉齊妮
第一題:

我從來不讀日本人寫的小說的,這大概跟我自己本身對於歷史與民族方面的偏執有關。因此第一次讀日本人的作品,從剛開始的排斥,到後來漸漸從中領會的奇妙感受,都要歸功於村上春樹與眾不同的敘事方式與書寫文字;若要用傷口(讀者的感受)作為比喻的話,歐美大眾小說便是狠狠割出一刀,讓傷口噴濺出鮮血來,節奏明快而大膽有力。相對之下,讀村上春樹的作品卻像是看著他細細地磨蹭傷口,那種你能清楚見到血絲一條條如樹枝般擴散的淡淡悲傷的感覺。
村上春樹善於運用比喻與解構的方式來敘事。譬如,有一次突擊隊送給渡邊君一隻裝在玻璃罐中的螢火蟲,村上春樹非常生動地寫這隻螢火蟲被關在玻璃罐中的模樣,寫螢火蟲是如何看起來睏倦、似乎虛弱的快死了、光芒呈現微弱的淡色等等,彷彿是透過它在影喻直子的處境與人生態度,當渡邊君將它放生時,它「暫時往右邊前進,確定已經走到盡頭之後,又轉頭往左邊走」,這讓我想起直子在面對死去的Kizuki與活著的渡邊君時,那種茫然而不知所措的模樣。終於螢火蟲飛走了,村上春樹用一個句子來簡單卻深刻地寫出渡邊君似乎含在喉頭的痛苦,說他在黑暗中無論怎樣伸出手,都觸不到那個距離手指稍前方一點點的微弱光點。這是我看這一段的解讀,必須承認,非常與眾不同而且深沉的寫法,將主角的感覺寄託在一個看似不怎麼重要的小蟲子上,卻令人心神蕩漾。
2011-03-01 00:22:10
中三A 96111107 林銘麒
第一題

在閱讀《挪威的森林》時,我還以為我在看張愛玲的小說或是曹雪芹的《紅樓夢》,因為作者在敘事上是如此的冗長,且又如此的欲言又止;可是在冗長中既缺乏張愛玲的細膩,自我回憶式的架構也與《紅樓夢》中的大觀園相去甚遠。

以第二章<校園羅曼史>為例,作者自「宿舍建在東京都內風景不錯的高地上」起,先以將近兩頁的篇幅敘述了宿舍的環境,又從「升旗儀式」再次花費將近兩頁說明宿舍生活,再由宿舍生活帶到了宿舍房間的狀況,這又描述了一頁多,最後以四頁左右的文字敘述「敢死隊」這位室友;儘管作者在前一章結束時,花了一小段為我這個麻煩的讀者打了一個「記憶寫作」的預防針,但我仍感到「莫名其妙」!渡邊不就是在向直子敘述「敢死隊」做廣播體操的趣聞嗎?如果我是直子,也許橋段就會成為「講罷『敢死隊』和他做廣播體操的趣聞,直子早已不知何時『呼嚕』地睡了一陣」吧!

除了冗長,欲言又止也是自己觀察到的描述特色,私下分析可能是因為日本含蓄的民族性影響,加以感情的題材,又是以第一人稱回憶的方式記敘─(對於廿歲,我和直子)總以為應該還在十八歲與十九歲之間徘徊才是。十八之後是十九,十九之後是十八─若言張愛玲和曹雪芹的敘述像個大齒輪般緩緩轉動,《挪威的森林》則是文字在頂真和回文中反覆地前進。
2011-03-01 00:23:09
中四C_56_延儀
第一題

曾經我讀了許多村上春樹,覺得他實在是一個豐富的人。那主要是因為身為一個眼界不開闊的國中生,除了考試卷和回家吃媽媽煮的飯之外,村上春樹中“大人的世界”實在是神祕而迷人。那是一個都會的世界,非常具有探索的空間,於是我像個實驗者闖入一片森林。當時攫住我的有三隻手, 一支是性愛,一支是村上式對白,一支是村上的選樂。

先說性愛,村上描寫性愛常常是將兩種感情分開;身體和情感在並沒有合而為一的情況下,性退去激情的色彩,顯得矛盾而更具備真實感。村上的性,不單單存在於男女的身體結合,更廣泛的說,他是包括了男性,女性,以及一切肢體的。他會細微的描寫在構造上的差異,像是直子耳朵後面的痣,或是玲子姐的皺紋,或是最近讀1Q84 描寫青豆的四肢,或是天吾的臉。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這種特別重視細節的民族所培養出來的觀察力,用如此細微的手法在刻畫人物的細節(有時候甚至看來無關緊要),並不是其他大眾作家所慣用的。 友人可以寫感情,用各種方式比擬,有人可以發展精彩的對白。對我來說,這些由人體傳遞出來的信息,顯得特別幽微而吸引人。

村上式對白,有一個很可愛的地方“發語詞”,“喏“ ”嘿“,”這樣的喔“不知這和日文的語法有沒有相關,看起來不必要,可是少了覺得不是村上春樹;另一個部份,村上的對白,充滿角色個人觀點,用自敘式或各種意象的複雜句呈現。簡單來說不是第一次就能完全懂,而是要放在嘴巴咬幾次才會有所感觸的語言。這樣的做法,讓腳色變得非常生動,我們讀到了他們屬於各自的信念,於是他們就一個個活了。挪威的森林的主人公,大多是一群六〇年代二十歲的年輕人們,他們強烈的個人特色,讓讀者產生了信仰,於是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了不同角色的追隨者。

第三點,村上愛音樂,讀村上春樹,怎麼能不聽音樂。我是看了這本書,才真的把披頭四的歌,和書本劃上等號。村上春樹常常提到音樂,也難怪他曾經出過相關的書籍,“給我搖擺其餘免談”這本書當時一出,我就立馬當寶買了一本回家,搭配CD膜拜,聽說村上春樹年輕時在唱片行打過工,再加上他有慢跑習慣,想必常常帶著耳機都在接受各種類型的歌曲,但我個人覺得爵士才是村上的主旋律,不用極力的衝刺,緩慢的釋放出生命的能量,尤其晚上讀,來杯咖啡。
2011-03-01 00:28:22
歷史三 45 秋
其實,東方文學我不常涉獵的,特別是日本文學的戀愛小說。可能是日本的戀愛小說在我既定印象中都太過純愛了,純粹到能夠預測之後的情節,沒有讓人感到驚奇的部份所致。然而,《挪威的森林》卻能在老舊的戀愛小說框架中增添激烈、寂靜、哀傷那般的衝擊元素,有別於其他的戀愛小說,帶著寫實主義的色彩讀來格外自在。
不知為何,《挪威的森林》的人物讓我聯想到《告白》,這兩本書都不難發現日本人的壓抑特質,其行為、思想都深受日本環境影響。對於《挪威的森林》一書,我也談不上是喜愛或討厭,就只是會陷入在那個情境中罷了,久久不能自己。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所塑造的愛情帶有濃厚的藍色憂鬱基調,卻也沒有很明確指出什麼是「愛」,感覺裡面的人物對「愛」的定義是截然不同的,或說是對「愛」迷惘吧!渡邊徹是藉著與他人發生性關係而沖刷掉虛空感;永澤過於自負的病態心理把性愛當作遊戲;直子則像是在矛盾中拉扯,走不出Kizuki自殺的悲痛和對渡邊徹的依賴……就像村上春樹自己形容的,《挪威的森林》是一個激烈、寂靜、哀傷,100%的「戀愛小說」!閱畢,我思索著。
2011-03-01 00:28:38
中四C_56_延儀
最後我提一點,村上春樹的平行書寫方式,像是海邊卡夫卡,黑夜之後,或是最近的1Q84 我覺得這種手法特別有意思,生命本來就不是平行線,交錯之間往往會有聚點,在這些交錯編織的過程,擦肩而過非常自然自在,這些人物就像站在人生的立交橋,來來往往上演各種故事。
2011-03-01 00:28:47
中四B 96111206 芳
《挪威的森林》是我第一次閱讀村上春樹的小說,總覺得全書充滿著一種無奈、緩慢、憂鬱的氣質,裡面的人物都像是被烏雲籠罩一般,散發出哀傷的氛圍,但小林綠卻是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
她是個率真、陽光、直接的女孩,雖然對於她能臉不紅氣不喘的談起那種事感到不太習慣,但那也正是她直率的表現。綠同時也是個令人心疼的女孩,無論遭遇多大的變動創傷,好像總是可以一笑置之,「啊就是這樣吧」這種感覺,其實我覺得她只是把很多情緒強押在心裡,因為她必須這樣生活才過的下去,久了習慣了、麻痺了,可是她仍是需要一個出口,我想綠會喜歡渡邊是因為渡邊可以當她的出口吧,在他身上綠找的到「絕對的任性」;而渡邊會心動也許是因為綠令人心疼吧,跟直子一樣令人心疼。
我很喜歡「餅乾盒理論」,這是綠堅強的表現,當自己難過的時候就當作自己在吃不喜歡的餅乾,之後剩下的就會是喜歡的了。因為這個理論綠過了一關又一關,雖然辛苦但在他父親死後有種海闊天空的感覺,她更能自由的做想做的事了(雖來後來有點被愛情綁住,但整體來說是自由的)直接率性的綠成為書中非常獨特的角色,我很喜歡。
2011-03-01 01:07:00
德四 96123057 凱
第一題
在這之前我一直都聽過挪威的森林這本書,但是一直苦無機會來閱讀這本書,這次終於被我抓到了一個機會了。書中的描述方法可以說非常的日文,不過這根本是多說的,因為作者就是日本人阿,書中描述事情護人物的手法是我第一次見到了,那種細膩的描寫方式,說真的,讓人有些覺得害怕,同時又因為細膩,書中的畫面都能很真實的呈現在腦嗨中,並留下了很鮮明的畫面,不論是敘述真實的人物或是一些想像的畫面。很多人都說村上春樹的書有悲傷的元素在裡面,我覺得有,只是第一次看過去還沒有太強烈的感覺,我需要多一點時間再多看幾次,才更能體會字裡行間所藏的秘密和訊息。不過在文字的敘述上,村上春樹的確用了許多文字在敘述一個個動作或是畫面,不但沒有多餘的字,每一個字都像構成這個世界的分子一樣,一個個構成挪威的森林。
2011-03-01 01:21:49
中二C 07 楊
2. 在《挪威的森林》中,你最喜歡哪個角色的人物塑型?請簡述原因。
(如:渡邊徹、直子、小林綠、玲子、永澤、kizuki、初美、突擊隊)
這本書裡的每個人我都覺得我有不瞭解的地方,像是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想法呢?十九、二十歲的我會這樣想嗎?
印象最深刻的是永澤,他很極端卻又同時擁有許多相反特質,就如同渡邊所感覺的:「擁有令人驚訝程度的高貴精神,同時又是毫無救藥的俗物。一面領著人家樂天的往前衝,那顆心卻在陰鬱的泥沼底下孤獨的翻滾。」他給我的感覺是充滿奇特的特質、天才型、卻又自私任性的活著,把什麼都當遊戲玩,有的地方卻又玩的比其他人認真。例如渡邊曾說:「在我眼裡看來,世上的人都相當辛苦勤快的在工作啊。」但永澤卻回答:「那不是努力,只是勞動而已。所謂努力應該是更具有主體性、目的性的事。」所以在大家在放鬆的時候,他開始學西班牙語,並預計什麼時候學好,英語、德語、法語則已經學好了
渡邊說他是意志力強大的人,而且越打擊越堅強的人。永澤給渡邊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忠告:「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下等人幹的事。」而最後渡邊是這麼描述著:他邁向新的世界,我則回到我自己的泥沼裡。
我並不是要說永澤是多麼厲害、多麼好的人,他也有不好的地方像是渡邊看到他喝醉後打女人決定永遠不會把心給他,以及對初美造成的感情傷害等等,只是他的思考方式很特別,個性很獨特,他的那兩句話也都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就這方面來說他的人物塑型也稱的上成功了。
2011-03-01 01:24:46
中四B 96111233 良
#4

你戀愛。你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
哪天我們都會死,從那天開始都會變成誰透明如風的記憶。
就算這樣,愛人,你還是願意戀愛嗎?

我們都這麼破碎凌亂,沒有人能真正拼湊、理解誰,當然也包括自己。
生命中那些伴侶,好來好往,如朝霧、如山嵐,你業已感到疲倦。
我們都有病,而且病的不輕,常常需要在別人的身上尋找自己。
生命中那些過客,如四季,冬去春來,你也明白沒有誰能真的伴誰走過一生。

還好,我們都能愛,不管我們適不適合戀愛。

我們能浪漫到海枯石爛,我們能擁抱不管世界多混亂,我們能不斷品嚐甜美的依賴。她說,「希望你能記得我。我曾經存在,而且曾經像這樣在你身邊的事,你可以一直記得嗎?」
世界絢爛如錦,而人生總有太多繁花盛開的森林。記得來時路,不代表你將被禁錮這森林,翻山越嶺、看遍花草,回憶的微光會開成來日的花,就算是鏡花水月也將成花好月圓。

這裡沒有答案,但你能在這裡找到指引,指引你放掉過去,繼續愛。
2011-03-01 02:25:22
中二c 58
讀了《挪威的森林》,能徹底體會到村上春樹的魅力,文字間隱藏的情感非常壓抑,但不會使人痛苦,整本書的節奏流暢而緩慢,看的時候除了精神被牽動,呼吸好像也被影響著的屏氣凝神。
《挪威的森林》裡面有很多不真實的東西,例如:直子和玲子姐所住的阿美寮,突擊隊或是永澤這樣奇妙的角色,但因為村上春樹敘述情感方式很真實,在關於情感上,或許我們都有一些相似的感觸和記憶,反到讓人覺得這個故事或許真的在世界上某個角落發生過。對於kizuki及直子的死,主角渡邊內心想,「我們只有走過那哀傷才能脫離哀傷,從其中學到些甚麼,而所學到這甚麼,對於下一個預期不到的哀傷來臨,仍然也毫不派上用場」,稍為有過類似經驗的人,很快就能產生在情感上相和。《挪威的森林》其他部分也是如此,無法挽回逝去生命所留下的哀傷,愛人或被愛卻不得回應的苦悶,許多離不清的情緒交雜在人生中。
村上春樹能以既細膩又精確的方式,表達出很多人都曾有過卻說不出的感受,那種一個人靜靜躺在床上,或獨自在街上走著,或做著其它不同事情會產生的感受,有時候會想給它們一個總結,但卻辦不到,而村上春樹給出的描寫最恰到其分,所以才會引起很多讀者的共鳴吧!
2011-03-01 03:28:25
中四B 96111254 彥
村上春樹的文字是充滿強烈影像感的,他充分利用視覺、嗅覺、聽覺和觸覺去敘述故事主角的情感與記憶。以一種近似淡漠的冷靜敘事手法,去描寫那深不見底的灰色憂傷,給了讀者許多思考的空間。我想村上寫下這個故事,並不是要我們效法故事中的Kizuki、直子等人輕易的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面對人生,很多事情也許是我們無法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要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樂觀抑或是悲觀)。村上說可以哀傷,因為我們需要走過那哀傷才能脫離哀傷,進而從中學習到什麼,那麼事情的發生才能對人有了不同的意義。村上以第一人稱(中年的渡邊君)在飛機上回憶往事為開頭,結尾在「映在我眼裡的只有不知正走向何方的無數人們的身影而已。我正從不能確定是甚麼地方的某個場所正中央繼續呼喊著綠。」突然止住,留給了讀者無盡的想像。


村上對於人物特性的刻劃極為深刻,例如:突擊隊對人生的一絲不苟從日常行為就可以看出,「他洗澡要花非常長的時間,令人懷疑他是不是把牙齒都一顆一顆取出來刷洗。」每天早晨六點半堅持要開著收音機做體操,只要有一個地方抽掉(渡邊君希望他省略跳躍的部分),就全部做不出來了。和與一般人完全背道而馳的行為,當別的男生在房間中貼裸女海報,他貼的卻是阿姆斯特丹的運河照片。和對人物心理狀態的細緻描寫,「她的印象向漲潮的海浪般一波又一波地向我沖來,把我的身體沖往奇怪的地方去。在那些奇怪的地方,我和死者一起活著。」


另外,當我們情緒盪到谷底時,我們無論看甚麼聽什麼或是接觸甚麼,都會將悲傷的感覺放大,投射在我們所看見的世界。村上非常了解這一點,充分地運用於作品中。「我們在寂靜的松樹林裡走著。路上到處散落著在夏末死去的蟬所留下的乾枯空殼,那在鞋子底下發出啪吱啪吱的聲音。」強調的是主角心中寂靜孤寂的感覺,彷彿連一根針落地的聲音都可以聽見。而好比在直子死了之後,渡邊君對外界的反應「如果去到親切的地方,人們會拿食物給我,或借我蚊香;到了不親切的地方,人們會叫警察來把我趕出公園。不管到甚麼地方,對我來說都無所謂。我所求的只有到陌生的地方沉沉昏睡而已。」和「然而海浪終於退潮,我一個人被留在沙灘,我既無力又無處可去,哀傷化為深沉的黑暗將我包圍,那樣的時候,我經常一個人哭泣,與其說是哭泣不如說簡直像流汗似的,淚水兀自撲簌撲簌溢流出來。」
2011-03-01 05:44:12
中四B 96111254 彥
「關於直子的記憶在心中變得越淡薄,似乎就越能深入瞭解她。」村上指出了一點,人在愛的時候,感官通常會變的盲目遲鈍(選擇自己要看的而看,選擇自己要聽的而聽),是無法客觀的去分析所有外在環境與因素。直子從來都沒有愛過渡邊君,她與他的關係連結是建立在對死去的Kizuki擁有共同的回憶。就像前面所說,「只要Kizuki一離席剩下我和直子兩人在一起,我們便無法順利交談。我們兩人都不知道到底該說甚麼才好。事實上,我和直子之間沒有任何稱得上共通話題的事情。」「不管我聽不聽得見,她似乎都無所謂的樣子。直子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之後,就又朝前面繼續走。」直子需要的是一個傾聽的對象,讓她一股腦的將情緒發洩出來,她不太在乎對方是否有沒有聽懂,能不能給她建議;她也不會將太多的情感給予這個傾聽對象(也許有部分,但也只是一時的移情作用)。她選擇死亡,關鍵的點是在於她無法忘懷過去,繼續她的新生活,她把一切都緊閉起來鑽進自己心裡去,註定了她悲慘的命運。

村上也談論到了生死的議題,「死不是以生的對極形式、而是以生的一部分存在著」生與死是一個循環,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變預知了會以死亡作終結。我以前就常常納悶,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民族性的關係,日本人似乎較其他民族更加傾向於輕生的念頭,他們對生命特別的敏感脆弱,就好像他們所鍾愛的櫻花,嚮往那片刻的絢爛綻放。讓我想起了無意間在雜誌中看見的一句話「她相信自己市場永遠不會結束的煙火,心甘情願地接受一次又一次綻裂,在沒有固定比例的火藥裡,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然後微笑,就對了,對美了。」頗有殉道者的悲壯。
2011-03-01 05:46:11
中二C 18 寧
1.
書中提到小林綠和玲子都覺得渡邊徹的說話方式特別,這樣的特別是否正象徵著作者本身的獨特性,以渡邊徹的話語來表現出者作者的口吻,及他所欲傳達出來給讀者們的一種不同感受?村上春樹藉著一來一往的交談、語氣,去呈現每個人物的獨特的思考模式,讓我們看見了突襲隊的堅持和綠的活力等等。

在描寫裝在罐中的螢火蟲時,村上春樹先由屋頂上望去的景色寫起,汽車前燈化為鮮明的光河,從一條街流往另一條街,像雲般朦朧的服在街上。進而寫到作者的回想,回想過去記憶中的螢火蟲伴著潺潺水聲,再回到當時的情景,螢火蟲彷彿要取回失去的時間般匆匆飛去,而光的軌跡卻長留在作者的印象中。我覺得這一段的描寫很美,由實景轉而回憶再回到現實,雖然是一般可見的寫作手法,但以螢火蟲的光似遊魂徘徊不去作結,伸出手卻摸不著甚麼,微小光總是在手指的前方一點,委婉的表達了內心對直子的渴望不可求,這一段令我印象十分的深刻,有種悵然若失之感。
2011-03-01 06:48:36
96111137 心
我覺得就如同引文所介紹那般,在挪威的森林此書中,依據不同的讀者個性(或稱之為口味?),都會為這本書帶來不一樣的評價。
在書中,村上春樹運用了大量的描繪,讓人清楚的感受到一種專屬於主人翁的生活步調。彷彿這樣細緻而精確的描寫並不全然只是一種敘述,而是為了展現出故事主人翁那股緩慢而深沉的個性一般。
此外,在本書中的各各出場腳色上,村上春樹也很細心的安排許多細節而營造出腳色風格,例如突擊隊的說話方式、永澤君的放浪灑脫等等,然而時常於其中又參雜了許多專屬於主人翁視角的描寫,也因此這許多的腳色中都帶有了那麼一點和主人翁相同的氣息,整體呈現某方面相當一致的份氛圍,並彼此互相堆疊影響,就好比突擊者的潔癖習慣,即便在他離去之後仍由主人翁所維持,再者如直子、永澤或小林綠在主人翁身上留下的故事等等。
另外我想提的,是所謂”緩慢節奏”的說法,在閱讀這本書時,已經被西方緊湊而明快步伐或某些特殊作家筆調所培養出讀書口味的我,曾經有那麼一度
實在感覺很不耐煩,過於細膩的描述似乎顯得累贅,細讀下才自有一番味道,真正能體會出何為”緩慢”,正也是這種換慢,給予了我一種簡單而安全的感受,總不需害怕位下一秒的某個情結安排而震撼,也不需要急於翻閱,帶給人安心而沉穩的感受。
2011-03-01 11:38:50
中碩二 98311012 練
坦白說,我是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並不習慣他的敘事風格,很多地方得不斷推敲,反覆思考,讓閱讀速度變慢不少,以致於我想找電影版來看。但朋友形容電影版是「假文藝的恐怖森林」,從演員到情節都背離原著精神,因此作罷。
回憶的漩渦在首章觸發,對於直子的記憶,形容是「小而冷的手、光滑柔順的美麗直髮、柔軟的圓圓的耳垂和那下方的一顆小痣,冬天經常穿的高雅駱駝毛大衣,總是凝視對方發問的毛病。」很多地方,可以發現春上精細的人物描寫。
另外善用譬喻增加聯想,如「就像探尋清澈的泉水底下一閃而過的小魚影子一樣」、「就像過於詳細的地圖,有時會因太過詳細而幫不上忙。」、「即將爆發像打開地獄蓋子般的大騷動。」
自然寫實是春上的風格?我還有待細細探索,但可以確定的是,電影版失去原味,不妨多從文本去找尋春上吧!
2011-03-01 11:58: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