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05 22:47:33| 人氣102| 回應0 | 上一篇

【H】根本哲學-II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吉卜力精神
以最後豪賭心情創作

「巨細靡遺的態度遠勝過任何高明的行銷手段,」鈴木敏夫用這句話來詮釋吉卜力的工作精神。宮崎駿的每一部作品都抱持「這可能是最後一部片」的心態,因此每次都是投入全部的資金和人力,視為最後的一場豪賭,製拍作品時總是不計成本。

以宮崎駿顛峰之作〈神隱少女〉為例,兩個小時的片子總共畫了十一萬張手工稿,平均一秒鐘用掉十五張手稿。鴻鷹動畫媒體事業部總監劉善群分析,在美國,一部二十二分鐘的卡通大約需要畫一萬兩千張圖;由日本現代動畫之父手塚治虫首創的畫法,更是極盡可能地節省畫圖,透過把人物喜怒哀樂表情固定化、或者多用慢動作等技巧,還能把手稿降到四千張以下,做到快速產出。而宮崎駿一部片子需要的手稿量比美國動畫多出一倍,甚至比日本電視卡通的手稿多出四倍。

吉卜力美術館曾經在〈神隱少女〉獲獎後展出這些堆得像座小山的手稿,其中,台灣迪士尼總經理曾文泉印象最深的一張手稿,是俯瞰鍋爐爺爺房間的榻榻米。除了榻榻米上頭密密麻麻的紋路清晰可見,就連磨損的質感也畫得難分真假,「我從沒見過畫得這麼漂亮的榻榻米!」曾文泉讚嘆,但是看過片子的人幾乎都沒注意到有過這一幕。那十一萬張的手稿,在動畫中只是瞬間閃過的畫面,但他們卻當藝術品般的講究。

又如在〈魔法公主〉後半段,阿西達卡舉刀把追兵的手砍了下來,這個大約兩秒的畫面,以日本電視動畫的表現手法大約只要八張圖,但在宮崎駿手上卻用掉五十張。事實上,這個鏡頭也是經過四個人一再修正、重畫過四次,從設計到完稿,可能畫了超過一百張手稿。

現代動畫科技
動搖不了宮崎駿的理念

即使現代動畫技術因為資訊科技而大為精進,宮崎駿也從來沒有被技術動搖過他要求的本質。雖然吉卜力早在十一年前就陸續開發電腦動畫技術,已經六十三歲的宮崎駿至今仍堅持自己手工繪圖,甚至就算採用3D動畫,宮崎駿也要看起來像是2D的效果。宮崎駿長子宮崎吾郎表示,父親重視過程更勝於結果,人文色彩強烈的作品,唯有透過親筆描繪才能呈現出人味和藝術性,這絕非電腦3D動畫所能取代。

偉大源自於細節的累積,宮崎駿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氛圍,不僅因為他的創造力和畫工,更因為要求作品中的景色和音效都要非常真實,才能一氣呵成。吉卜力的資料室裡頭,書籍占滿整面牆壁,舉凡植物、歷史、生物、日本各地飲食文化、童謠、童書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眼花撩亂,每一本都是電影細節考究的依據。

宮崎駿非常重視實地勘景,吉卜力第一部票房大賣的電影〈魔女宅急便〉,當中漂亮的歐洲城市景色,是他自己累積數年走訪歐洲觀察的結果。而新作〈移動城堡〉呈現的歐洲城鎮和城堡,宮崎駿也在兩年半前要求工作人員到德國、法國去勘景,藉由觀察歐洲大小城市的各個細節,去空想出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歐洲的感覺。

音效部分,他派出三位音響部門人員花了一個禮拜遠赴歐洲收音,為的是呈現歐洲所瀰漫的空氣感。包括在石頭鋪成的街道上,會反射人說話聲音的效果;以及在日內瓦附近的湖畔錄製電影中星之湖的聲音等等。為了累積種種細節,宮崎駿是出了名的慢工,一部電影從創作到拍攝完成短則兩年、長則五年,還經常錯過了原本排好的旺季檔期。

做為日本唯一一家只做電影版長篇動畫的工作室,兩、三年才出版一部片子,財務負擔其實非常沉重。更嚴重的是宮崎駿年歲已大,生產能力下降,對整體工作進度影響很大。鈴木敏夫說,外界認為吉卜力一定賺翻了,當然有幾部電影的確很賺錢,但因為吉卜力是德間書店旗下事業部,已經過世的德間康快更是吉卜力的恩人,所以這些錢都幫助德間還債去了。

賺錢未必幸運
不怕失去才能不斷挑戰

談到金錢觀,一向活蹦亂跳的鈴木敏夫表情瞬時嚴肅,他表示雖然拍片必然要能回收,畢竟有這麼多員工的薪水要付,但目標絕對不是大賺錢。「一諵H賺了錢腦袋就會發脹,但是我不會,因為我有﹃正氣﹄(有理智而冷靜)。」鈴木敏夫說,在日本人的想法裡,錢越多就越不
幸,身無分文的話反而沒有任何負擔;因為不擁有所以不害怕失去,才會不斷去挑戰新的東西,這是吉卜力成功的一大關鍵。

鈴木敏夫甚至說:「吉卜力哪天失敗的話,肯定是因為公司規模擴大,」公司變大最受影響的一定是電影品質,因為每一部電影都需要集中精力去做,不可能同時可以做出一部以上的好作品。

宮崎駿對於商業化的想法也和鈴木敏夫相當吻合。續集電影通常都是票房保證,但他就是不
走續集路線;電視卡通簡單又回收快,宮崎駿也不做。開幕超過三年的吉卜力美術館,已經是東京非常熱門的觀光景點,但宮崎駿堅持每天入場人次不超過兩千五百人,因為人少一點遊客才能好好參觀。

吉卜力絕對有賺大錢的條件,尤其是周邊商品這個大金礦,偏偏宮崎駿硬是把錢往外推。事實上吉卜力一開始根本沒打算做周邊商品,一九八八年上映的〈龍貓〉票房失利,兩年後一家玩具廠商說服吉卜力製作龍貓填充玩具,竟意外幫助〈龍貓〉打消了赤字。

不忘根本立場
讓孩子內心歡喜的電影

嘗到甜頭並沒有讓他們紅了眼,「吉卜力不曾、將來也不會,為了銷售周邊商品而改變創作角度。」鈴木敏夫說。根據統計,一部賣座的好萊塢電影,周邊商品所衍生出來的收入將是總發行收入的三倍。以〈神隱少女〉全球賣座三億五千萬美元來看,周邊商品至少可以有十億美元收入,但事實上吉卜力做了一億二千萬美元,只有票房的三分之一。而全日本卡通周邊商品市場一年已經超過兩兆日圓,吉卜力這個大品牌在當中也只占了千分之五。鈴木敏夫強調,從沒有想過為了行銷到世界各國而修改題材,能讓日本人看了感興趣,這樣就很高興。「我們甚至連日本年輕人怎麼想都不清楚,」鈴木敏夫說,更不必說是海外市場。

「這個國家已經有太多賺孩童錢的商人了!」宮崎駿曾經說,幻想對小孩是必須的,但是太多假想的東西圍繞在身邊,只會衍生弊害!他也常反問:「既然有時間看<龍貓>,卻不知道對豐富的現實又能體會多少」也因此,即使迪士尼一在希望得到吉卜力商品的海外授權,宮崎駿始終不答應。這不單純因為想專注在作品,而是他只希望作品能幫助小朋友認識並面對這個混亂的世界,不是藉著孩子去賺更多錢。

回到根本,專注本質,堅持拒絕被金錢沖昏腦袋,吉卜力與宮崎駿的成就,絕對不只是動畫,而是來自更深處的初心,這已經超越動畫的層次了。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896 期
作者:曾寶璐

台長: Nana~
人氣(1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