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03 02:05:20| 人氣10,491| 回應18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你噓過張國榮嗎?──懷念張國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什麼喜歡梅艷芳,而不是陳慧嫻或葉倩文?為什麼喜歡張國榮,而不是譚詠麟或劉德華?當年,一個青少年的選擇,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如果叫他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時再選,他的選擇仍然不會改變。是的,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終於搞清了一個問題:當年我們的那個看似兒戲的追捧偶像的選擇,其實是一個有關文化認同的選擇,甚至是政治的選擇。

他在噓聲中長大

張國榮曾經道出一則軼事:初出道的他,曾在一次戶外演出中把帽子拋給觀眾,結果,觀眾不領情,把帽子拋回台上,並報以噓聲。張國榮,是在噓聲中長大的。然而,這曾經的噓聲,卻成了張國榮的代表性的明證──他總是走得太快,他甚至離經叛道,因此,他總是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

張國榮的獨特性,可以從他跟同期藝人的差異看出來:八十年代初,他跟陳百強是一正一邪的代表;八十年代中,他跟譚詠麟分庭抗禮;九十年代,他跟劉德華形成強烈對比。張國榮出道於七十年代末,當時的男歌星要不威風凜凜扮大俠(如鄭少秋),要不正經八百像老師(如關正傑),要不清純健康像學生(如陳百強),那絕對不是一個讓張國榮施展所長的舞台。然而,在那個所謂"正氣"當道的時代,尚未走紅的張國榮卻不掩飾他的"壞"。他在電影《烈火青春》中是反社會的叛逆青年,在《檸檬可樂》中是偷嘗禁果的未成年少男;《失業生》是最好的例子,片中,陳百強是正派的乖仔,張國榮是邪派的壞孩子。雖然明知道觀眾最受落乖仔型,但張國榮從不掩飾他的不乖不純。

到了八十年代中,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文化進一步開放,他的時代來臨了。他高唱他是"不羈的風",他在《儂本多情》繼續演玩世不恭的男人,他創出一種男歌星在舞台上少有的動感,他甚至不怕展示他雌雄同體的特質──某年的台慶,他以一半男裝一半女裝的衣飾一人分演男女角,跳出誘惑的舞步。然而,張國榮仍然不是第一把交椅,在市場上最領風騷的,仍然是形象正派親切的譚詠麟。如果陳百強是好學生而張國榮是壞學生,譚詠麟就是好情人而張國榮就是壞男人。雖然已是天皇巨星,但張國榮仍偶爾難逃被噓的命運,當年的麟迷還叫他"基佬榮"。

雌雄莫辨叫社會頭痛

到了九十年代,半退休狀態的張國榮放下偶像的負擔,演出有更大突破,如電影《春光乍洩》及《霸王別姬》的同性戀者、演唱會中的紅色高跟鞋、歌曲《我》的出櫃意味與《偷情》的大瞻情慾。藉著對性取向的坦然,張國榮式的獨性特更上層樓。對比著九十年代歌影皆紅的劉德華在戲路、形象與歌曲的保守大路,張國榮仍然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頭號壞孩子;劉德華是好男人,是大英雄,而張國榮則是個有點陰柔的同志,一個最叫社會頭痛的雌雄莫辨的人。香港學者洛楓在《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一書中指出,八十年代的張國榮的形象是個以異性戀姿態出現的壞男人,到了九十年代他更是不避諱表現其陰柔特質的同性戀者,他對傳統社會的挑戰晉級了。

為什麼要強調張國榮被噓的往事,以及他曾經在歌壇上的"二奶命"?因為,一個突破了他的時代的人,從來都不容易被大眾接受。最接近的例子有梅艷芳,一個"不端莊"的女歌星,一時穿男裝,一時是壞女孩,一時是妖女,當時受到不少衛道者攻擊,因為她挑戰了女人的傳統定義。較遠的例子,有美國五十年代的占士甸及馬龍白蘭度,他們在《阿飛正傳》及《慾望號街車》中的形象反叛、不務正業、甚至有暴力傾向,當時也受到不少抨擊,"教壞細路"從來是最有說服力的批評。更遠的例子,有十九世紀末在法國出現的印象派,因為畫風顛覆傳統,初期常被人嘲弄,甚至被狠狠地排除於正規的沙龍展覽之外。這些例子說明一個問題:一些真正劃時代的藝術工作者與藝術品,往往都先經過被排擠、被攻擊、甚至被妖魔化。然而,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作品。

張國榮的價值,也就在這裡。當娛樂工業旨在迎合大眾,他卻幾乎一輩子都在挑戰禁忌。他當年向台下拋帽子的事件很具代表性:當歌星都要像關正傑正氣凜然在台上唱歌,他硬是要又唱又跳,甚至貿然"冒犯"觀眾,該當何罪?他根本就是逾越了一種言行界線。在仍然保守的七十年代,他不走主流路線;在經濟與文化都風雲變色的八十年代,噓聲沒完全離他而去,但他努力地自創舞台與電影形象的新風格;在流行文化回復保守的九十年代,他竟進一步犯禁,公開其性取向並接演多部同性戀題材的電影,並以高跟鞋及長髮等備受爭議的造型在舞台上引吭高歌。

他的壞,改變社會

張國榮的大膽,除了是因他強烈的個人特質使然,也有其時代因素。其時香港文化的開放,與英美日的風潮有關係密切:英國的David Bowie、美國的麥當娜、日本的澤田研二,都用誇張的舞台形象及大瞻的歌詞挑戰傳統,而一一登上巨星殿堂。不像七十年代的約翰連儂直接談政治反戰,他們用的是看似跟政治沒關係的娛樂方式改變社會,那是由七十年代的政治開放結合八十年代的娛樂事業的一股浪潮。當時仍是殖民地的香港,與世界大勢步伐一致。而張國榮,就是個人特質與政治趨勢的美好結晶品。 

現今樂壇的確仍有如陳奕迅的實力派,影壇也仍有如吳彥祖的型男,但我們已經找不到像梅艷芳與張國榮一般的人物,他們在噓聲中長大,他們不斷犯禁;他們的"壞",鼓勵了個體的解放、性別的多面性、流行文化的多元化。是社會開放造就了他們的成功,他們也反過來推動了社會的前行。這一點,是陳慧嫻、譚詠麟、劉德華都沒法做到的。於是,我們大概可以了解為什麼喜歡張國榮的人,大多是一些心胸較開闊、對異文化比較寬容、對傳統持反思態度的人。因為,流行文化打動我們的,從來不只是娛樂性那麼簡單,一個真正的藝人令我們著迷的,也從來不只是聲色藝那麼純粹。更重要的,是那隱藏的文化意識與政治姿態。

(《澳門日報》演藝版,4月2日)

台長: Pan
人氣(10,491) | 回應(1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評論的一百種姿態 |
此分類下一篇:凝視明星,思考明星
此分類上一篇:懷舊,是一種政治意識--談澳門回歸後的懷舊情緒

Eric
現時的社會氣氛要比八、九十年代保守,電視台、唱片公司只求穩陣、入屋,沒有突破。藝人的犯禁不在舞台,卻變成濫用藥物、醉酒駕駛,可惜。
2009-04-03 11:15:46
Eric
忘了提提你:文中「大膽」的「膽」都誤作「瞻」字。
2009-04-03 11:19:20
Hin
展鵬兄,小弟很贊同你上文的看法..《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這本書我都有買..買了之後還打算介紹你看,怎料一直忘記此事..不過我想你已經讀完這本書..哈哈.遲了一步.

我認為如哥哥和梅艷芳這樣的巨星,永遠比人走快了一步甚至更多,於是未必每一個人都可以認同他們,但他們卻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當人們走到他們已經走過的點,就會驚覺原來他們又走前了一步.縱觀現今娛圈又真的沒有哪一個..

題外話,假若我選擇的偶像是李克勤,我又有一樣怎樣的文化認知呢?哈哈,我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HEHE
2009-04-03 13:38:42
juli
沒有了梅豔芳和張國榮的娛圈,真是失色太多了;現在的香港娛圈更像是由經理人們主導的遊戲,所謂&quotartist&quot主再不是主角了,他們欠缺的是獨立的思維,跳脫的靈魂,演勢單純是商業與公關遊戲;失去張國榮和梅豔芳,演藝界變得沉悶而迷失
2009-04-04 18:20:24
台長PAN
ERIC:
你說的甚是,以前的藝人是挑戰傳統,現今的竟是挑戰法律...這種&quot晉級&quot,真令人心醱..

HIN;
是的,一個真正的藝人就是不贏得喜愛,也贏得尊重與肯定. 這就是梅與張的過人之處.
至於李克勤...我只能有點可惜的說,十年廿年後回首,也許他沒法令你仍然覺得驕傲...

JULI:
嗯,你也說的對. 另外,我想補充的是,80年代的經理人的權力也很大,但整個氛圍,是一個容許大膽創作的氛圍. 但現在,就是沒有了這東西. 這是經濟社會政治等多種因素使然.
2009-04-07 00:13:23
遊客
&quot我們大概可以了解為什麼喜歡張國榮的人,大多是一些心胸較開闊、對異文化比較寬容、對傳統持反思態度的人。&quot
你在讚自己阿.. 雖然也在讚我
2009-04-07 08:58:25
台長PAN
遊客:
哈,被你看出來了. 文章九成半讚哥哥,半成讚自己同所有哥迷..
2009-04-08 00:59:34
溫柔的風~~
展鵬兄,邊只半成r? 通篇都在側面的讚自己的眼光吧?? XD

另外,我以為娛樂事業或塑造藝人的工業,不過是一門生意,一門商業掛帥的消費行業,那麼,藝人的形象亦從來是經潤飾或[創造]出來的印象.
你說到哥哥代表了反傳統,離經叛道的聲音或性格取向,我雖不會否定他自己本身對此的態度,但是,我質疑這個形象到底是否為市場所需,而提供的一個產品呢?
要吸引人購買他的產品(包括他的唱片,電影,演唱會或他個人本身等等),產品需要提供一個個人形象,個人身份,或某種生活態度來讓消費者[受落]並購買.
這樣,他的壞或隱含的社會意識,我認為只是市場內各種產品的一部份或一個方向,至於你說的,喜愛他的人,都有著同樣的特質或文化意識,何嘗不是他產品商業成功後,消費者購買後一種自我感覺的提升呢??

P.S. 在班門前弄斧,見笑了. =D
P.P.S. 最近不斷在學類似的東東,難免看了你的文章後,就照樣的理解或分析下去. 不過,其實期待你談多一些別的藝人,哈,老是談哥哥或梅姐~~~ =PP
2009-04-08 04:02:57
台長PAN
溫柔的風~~:

咁你係咪話我公器(用文章)私用(讚自己),哈哈.
你提出的觀點很好,可惜這篇文章沒有篇幅細談.我在談英美日的大潮流時,其實也是傳遞一個訊息,也就是政治經濟的大氣候其實很影響流行文化,包括你所說的市場問題. 接著,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當年的市場會接受、甚至呼喚一個&quot壞&quot的FIGURE,而現在沒有? 我認為就是一個大環境的問題.而這大環境,的確給了空間張及梅等FIGURE出現.
至於其他藝人,我以前也寫過梁朝偉張曼玉張艾嘉周杰倫甚至周潤發等人呀!!!
2009-04-10 01:12:24
忘記~不代表遺忘
或許是你所言,張和梅大膽挑戰傳統~以我觀點而言,這是屬於他們的"特色"。
藝人與藝人是良性的比較;被噓了,再次改進~
藝人的人生,本來就是一個舞台,看誰能在這個舞台上表演得精采,表演得奪目,聽到謝幕前的掌聲~這個人生就是一個"完美"了。
不管選擇的偶像是李克勤,或是梁朝偉還是譚詠麟;除非是你將他遺忘~否則,在你選擇這個人為偶像給予支持時;對這個藝人來說~這就是一個肯定了。
小小淺見~祝福
       忘記的遺忘
2009-04-20 17:00:13
芊蕎
恭喜你的文章登上哈燒文章喔~
繼續加油喔~謝謝你的分享~
2009-04-22 15:08:32
台長PAN
忘記~不代表遺忘:
是的,我想,每個令人記住的藝人,都有她的過人之處,只是,有的比較記憶深刻,有的記憶比較淺薄.

芊蕎:
謝謝告知! 我也不知道呢! 說起來也一段時沒有文章被他們選上了,HA~~
2009-04-22 19:23:43
小懿
我愛張國榮
2009-04-25 12:24:22
版主回應
有眼光! 英雄所見略同!
2009-04-29 02:23:28
cash
您好 ~ 打擾了歡迎參觀 http://tw.myblog.yahoo.com/cash6662
2009-04-27 13:29:08
孤蝶
写得棒!我很认同。。。

“。。。梅艷芳與張國榮一般的人物,他們在噓聲中長大,他們不斷犯禁;他們的"壞",鼓勵了個體的解放、性別的多面性、流行文化的多元化。是社會開放造就了他們的成功,他們也反過來推動了社會的前行。”

“。。。喜歡張國榮的人,大多是一些心胸較開闊、對異文化比較寬容、對傳統持反思態度的人。”

他们永远都勇于向界限挑战、前进,这才能造就他们的突破和百变。他们是真正当之无愧的天皇巨星模范!
2011-04-01 10:17:15
台長PAN
孤蝶 :
雖然我這篇文章有人說是兜了一圈讚美自己, 但真的是由衷的討論與理性的分析, 哈~
2011-04-03 00:10:51
旭日
赞! 绝对认同.
2014-04-01 12:43:3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